江苏高考

2024-11-17

江苏高考(共12篇)

江苏高考 篇1

2015江苏卷秉承了历年传统风格,注重新情境,创设新问题。所选材料阅读量适中、注重理解。体现出厚重的历史学科特色,难度设置上,梯度明显,区分度较高。

一、试卷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各模块分值比例略有变化

各模块分值相对2014年不太均衡。表现在选择题必修3只有21分,而必修1则40分,占1/3,必修2与去年持平。 选择题有创新,第2题考查史学理论,以往只有主观题的某一小问涉及。一方面,与两位出题者的研究领域有关,另一方面,这更加是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的大趋势。选择题第11题凸显心态史观,彰显人文精神。主观题部分出现新现象,以往纯粹必修1、2、3,但今天第21题第(1)是政治史,第(2)(3)则为思想史,一方面说明根据命题材料的需要,在分值、设问上微调,另一方面说明出题者想弥补专题教材时序混乱、前后断裂的不足,凸显通史的大趋势。2015年主观题继续发扬了以往传统,中国史偏爱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偏爱近代史。

二、题目设计主要考核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

材料基本沿袭传统,文本为主兼有图表,要求学生能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选择题秉承了2014年取消组合题的做法,但恢复逆向选择题。主观题尤其小论文进一步开放。学生普遍反映有点难,有几道题目的答案拿不准。主要因为这些题目无法在教材上“点对点”找到答案,需要充分发掘材料和深入理解才能判断。这是一种正确的命题导向,因为历史思维比记住知识更为重要。第1—5题均为文言文,占1/4江山,主观题5题中有3题涉及文言文。历史试卷的“语文化” 趋势非常明显,教材史实仅仅作为知识背景衬托,要求学生在提供的“新材料”下,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如第21题第(3) 问“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第24题(A)“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 这一错误的实质。”

三、题目设计追踪热点,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以史为鉴功能

2015年江苏卷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今年两会期间, 习近平曾说,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 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要把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作为我们的营养,像古代圣贤那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今年第21题第(2)考察了理学的积极作用。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2014年9月29日,《光明日报》 发表了《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子目录一《甲午战争与中日的历史走向》,子目录二《甲午战争让中华民族觉醒》。江苏卷第22题:(1)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高考命题与报纸内容何其相似,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必然。以上两例说明了历史学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试卷重点考查主干,论证题(小论文题)相对2014年容易上手

今年主观题依旧着重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考查内容均是主干,没有细枝末节,如5个大题目分别考查:选官制、理学;唐太宗甲午中日战争、工业革命、明治维新。考点虽常见,但立意高,设问新,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和价值取向。答案设置体现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开放性。第23题为论证题今年相对“温和”,学生普遍感觉有东西写。

五、试卷命制洋溢着一股浓厚的人文情怀,凸显文明传承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是今年江苏卷的一个“亮点”。她属于精神层面,很难量化,但试题设置巧妙,通过阅读材料让考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高考是特殊场所,能让考生感觉到试卷材料的人性美实属不易。不管是必修试题还是选修试题,都弘扬了人文主义情怀。如选择题第11题通过两幅漫画“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遛狗者和流浪儿”使学生感受到“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主观题第23题(3)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第24(B)第(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4分)这些题目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情感性。这就改变了单一从知识和能力评分的方法,通过高考试题的导向性,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落脚点在情感方面主要是考学生能否心态平和回答问题;态度方面主要衡量考生是否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价值观方面主要是鉴别考生对学科价值的认识程度。

试题除了高举人文旗帜外,尤其凸显人类文明的传承与交融。如主观题第21第(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第24(B)(2)据材料一、 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 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这两则主观题分别体现了中国文明的传承、不同文明的交融。文明传承如此,学习亦如此,求学者可在探讨交流中放宽心态,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汲取对方的合理之处,这对治学处世都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民主理念。

摘要: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各模块分值略有变化;题目设计追踪热点,充分发挥以史为鉴功能;试卷命制洋溢着人文情怀,凸显文明传承。

关键词:分值比例,追踪热点,考查主干

江苏高考 篇2

江苏教育考试院,等到2022年江苏高考成绩查询系统入口开放,大家点击登录,输入考生相关信息,按照操作步骤,即可查询到2022年高考分数,大家收藏这个网址,届时直接打开,就能方便、快捷的查询2022高考成绩。

高考复习方法

语文 研读考试大纲,对照考点,查漏补缺

高考在即,怎样做一个明明白白的竞争者,清清楚楚的应考者,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建议考生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对规定的考试内容,作条分缕析的整理,对照考点,查漏补缺,聚焦解决。语文学科考点并不繁杂,积累模拟试题的考试经验,注意形成知识体系,总结每一个考点的答题规律。仔细审题,明确要求。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不可忽略,在以往的模拟中,每次都有范文,教师在讲评中,有肯定有否定,要回味思考。立足自我写作的实际,汲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写好一篇合格的考场作文并不难,应该说,文章的内容(包括立意、材料或者论据)和语言,是两个重要的得分点。同时要通过审题关,书写和标点的细节也要谨慎。有深刻的思想,有清晰的思路,有感染力的语言,有整洁的卷面,就能在语文考试中受益。

数学要在“思、串”上下工夫

高考临近,高三的学生已经离校或者即将离校,回到家里做高考前的冲刺复习和考前调整。个人认为,这几天的数学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整理、翻阅在校复习的笔记、讲义、做过的练习题、试卷,包括课本例题、习题,做解题回顾与反思。尤其对于印象不深、经常出错的地方,一定要反馈到知识点上,重点强化,重新掌握基础知识,不然高考中还要出错。对于一些在教科书上找不到,而考试却又常常出现的隐性知识点(如一些典型结论、重要数据等)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二、适度做题。要选择那些难度不太大、能够增强自信心,便于发现薄弱问题的试题作考前热身练习,进一步巩固“读、写、画、证、算”等解题基本功。而对于综合程度高的问题则要灵活取舍,大胆放弃,这个阶段的数学复习讲究宁缺毋滥。三、一定要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基础知识好比粮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回顾、理解、记忆,重视前面基础部分如选择题、填空题,能整理多少算多少,切忌一味地做综合题、模拟题、攻难题。要在“思、串”上下工夫,让高考前的这几天成为再思考、再发现、再提高的过程。

英语查漏补缺注意细节

针对高考前的这段复习时间,高考前一周,应主要用来抓知识的主干,进行强化记忆。总的原则是回归基础,形成知识网络,把查漏补缺、解决前面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放在第一位。复习时更应收缩到自己整理的提纲、考卷、错题收集上。巩固语言知识点,加强做题的方法和技巧,这一周的复习,就像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和适应性练习一样,通过“收缩复习”“强化记忆”,可以进一步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熟练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以便能在高考答题中,根据主干迅速回忆,让自己的答案做到差不多。高考前一周就应该进入全真模拟状态,养成良好的应试心态,要有一颗平常心、平静心,始终给自己一个好的暗示——我行。每天做一套卷子。每天做一份卷子可以使考生在几天后真正拿到高考试卷时不感到手生,能找到感觉。这几天必须坚持一天5篇阅读,限时做完,练习仿真极高的听力,确保进入考场后不胆怯,延续原有的手感和语感。坚持看、背、记做过的作文,尤其背一些开头句和结尾句。总之,在最后几天的复习中,从源头上查漏补缺,注意细节,切不可用“粗心”二字一带而过。

高考提分方法

政治提纲挈领有针对性

高考对政治知识点能力要求明确规定:记忆、理解、运用三种能力。从高考角度来看,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深化,一般不直接考知识点,而是考知识点间的联系及运用,要学生“思”与“想”,而不是“背”与“记”。从今年的考试大纲看,高考特点有三:

(1)命题思路上,稳中有变,是微变。

(2)命题立意上,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3)命题特点上,坚持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高考最后冲刺给广大考生提一些建议:

(1)回归教材,生成体系,查漏补缺。在冲刺阶段,教材是任何复习材料都不能替代的。要对教材的章节快速通读,注重教材内容、例题、课本事例、实验等的掌握。“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要形成教材知识的体系。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尤其不能放过复习中忽略了的知识点,将“漏”“缺”作为主攻对象。

(2)用好错题,有针对性地突破提高。考前利用一些时间对自己以往的“错题本”或“错题集”反思、重温,加深典型题目的印象,弥补不足,掌握解题规律。高考命题的规律是,“设计一个或几个理论或现实问题,将所要考查的知识点隐含在材料中,看考生能否找到知识点,并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它”(有些题目的答案隐含在材料中)。相信自己,我们已经具备了高考的知识、能力,让我们充满自信地走进考场!

历史复习、考试注重技巧

【回家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知识,不要再去做更多的题、做难度大的题,应多花些时间在课本上,消灭知识盲点。

2.查漏补缺。尽量多地收集综合试卷以后所做的练习题、考试卷,再仔细地看一遍,找出基础知识掌握及答题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3.辅助做些基础题。每天抽出10分钟至15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基础题,一方面可检验一天复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使自己做题的熟练性不降低。

4.6月5日上午9时至11时30分,按高考时间仔细、认真地做一套文综试卷,使自己进入高考的最佳状态。

【高考中注意的问题】

1.认真审题。要辨识是政、史、地哪一科的题目,按学科内容和要求答题。其次,找出题目给出的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充分运用。

2.主观题的表达要完整、要连贯、要通顺。

3.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好辨认。

地理识图是重点

1.调整心态,整理思路。课本不必再念,现在的关键是归纳和运用,把高三做过的题再过一遍,然后归纳一些答题的方法和手段,想一下如何有效地降低失误、弄清解题的要领,着重看错误的题,理清思路就过,有方向就过。

2.重视图表。把看过做过的模拟卷的图表归类,进行分析,找出各类图表的解题技巧。

3.重视地图:在这几天里,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全方位性地过一遍。特别是大洲和八大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殊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临场考试时地理技巧】

1.选择题怕的是方向不明、方法不对,做题时抓住题中的地理术语,找出适合的原理、成因、特征、规律来判断;选择题往往是以组题出现、前后关联,所以第一题一定要慢,如果错误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切不可为赶时间,匆忙下手。其次无图不地理,图要看清,判断好区位,从图中获取充足的信息。一般选择题错误率控制在2题至3题,成绩好的争取错误率控制在1题至2题。

2.综合题把因果关系把握好,答题应有“要素”观念,不能面面俱到,要有筛选,根据题意答题,先有构思,如同一篇小作文,想明白主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注意用地理术语的叙述。

2012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点评 篇3

一、稳中有变,难度略降

从整份试卷来看,题型没有太大变化,延续了近几年江苏高考的常见题型,非常平稳。整份试卷的难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主要集中在古诗文上,但是考点和考试内容与去年比较起来有了变化,形式上也更加灵活,尤其是语用第三题将一段形象化的语言用平实的语言加以概括和分析与第四题漫画题对现实生活中长辈对晚辈无原则、不分是非的爱进行揭露的题目,虽说不上耳目一新,但很新奇灵活。可以说试题的设计既平实又灵活,能分出不同的能力层次,加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试卷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对中学语文教学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语基的考查去年考的是字形与病句,今年考查的是字音和选词填空(可以说是同义词辨析),应该说出题都紧扣考纲,不偏不怪,难度适中,学生较适应。文言文选的是苏辙《伯父墓表》,选文浅近,不冷不僻,行文洒脱,紧扣考纲,考点明确。而翻译与去年比较起来,难度下降不少,应该说只要是平时注意实词积累,掌握一定翻译技巧的,拿七八分没有问题。

今年的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其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特别是诗歌选的温庭筠的《梦江南》,情真意切,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它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不幸妇女的同情。同时,也寄寓着诗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也是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考生可以联系到他的另一首《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词)。选文更贴近中学的阅读教学实际,所选材料都是大家之作,阅读难度不大,平易之中又有一定的深度,考生须深入体会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内涵。

二、关注生活,追求真善

多年来,江苏高考一直具有贴近社会生活,关注价值取向的特点,旨在引导高中生快乐学习,关注时事,精彩生活,追求真善,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如09年有关国际金融危机问题,10年总理记者见面会上的开场白引用古训,11年病句题中“国民幸福指数”、“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等信息,而今年出现的语用第三题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对各种生命的尊重,第四题对现实生活中长辈对晚辈无原则、不分是非的爱进行揭露,名句默写中选自《劝学》中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尤其是师陀小说《邮差先生》对“小人物”的赞美,无不彰显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既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更要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整份试卷既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又有现实意义,颇具匠心。

三、名家荟萃,文化传承

文言文选的是苏辙的《伯父墓表》,诗歌鉴赏考的是温庭筠的《梦江南》,理解起来并不太困难,问题具体,学生也比较容易把握。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的依旧是小说,选的是师陀小说《邮差先生》,小说事理清晰,表意简明,情节较淡,学生比较容易梳理清楚文章的思路结构,设问具体,指向明确,而且都是学生平时训练过的题型,答题抓取信息的难度不大,文章主题易把握,但最后一题探究题有难度。

论述类文本选的是英国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的伍尔芙《笑的价值》节选,选文不是古代的名家,就是现代的大师,至于名句默写,都是经典名句,围绕做人、立身、处世、为学等出题,课外名句更是经典,选的是《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从这么多的名家名篇来看,命题者的意图很明显,倡导的是一种真正的大语文教学观,读经典文章,做有文化素养之人。同时也告诉老师,要带领学生阅读经典,细读文本,体味自然,感悟人生,一定要认认真真教好《必修》与《选修》的各个篇目,不能片面追求分数而去死做题,急功近利,最终将得不偿失。

四、关于作文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是《忧与爱》。作文给出了三段话,其中,一段是孟子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段是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段是出自罗曼·罗兰的名句。

今年的高考作文与往年“提示语+命题”的形式相比,有了一点变化,它是给了三段材料,结合这三段材料的寓意,提炼出准确的观点,围绕题目《忧与爱》写一篇文章。其实,细细分析,这三段材料都是围绕忧与爱展开的,但各有侧重,一段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谈的,一段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谈的,一段是从人生角度来谈的,每个材料都是命题者给的一个立意方向,但学生可以跳出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应该说立意是多元的。就审题上来说,难度不大,含义清晰,导向很明确,但境界却有高低之分。另外,今年的《忧与爱》又回到了关系型命题上,细细分析,‘忧’与‘爱’两者并非对立,相反属于并存关系.只要有爱就会滋生出相对的忧愁和烦恼。命题特别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只写一面或并没有将两者的关系揭示出来,可能就会影响得分。写“忧与爱”,可能重点应该在“忧”字上,“忧”中见“爱”。就文体选择上来说,命题《忧与爱》属于情感型题目,更适合写记叙文,因为记叙文力倡以情动人,这也符合近几年高考命题专家一再呼吁要让记叙文回归的宗旨。如果写成议论文定要注意切口要小,不可泛泛而谈,可以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族等角度展开,突出忧与爱之间的关系,选出典型材料加以分析,就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例如,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为何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与赵太后为何为子女而忧?杜甫《登岳阳楼》为何凭轩涕泗流?美国作家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为何对狼的哀号而忧思?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当然写作议论文时如能作辩证思考,更能彰显小作者的思辨能力!如我们都知道忧是源于爱,但一味地忧,忧得过重,反而会给对方造成精神负担,这背后的爱就会变成痛,这是不可取的。因此,这个命题的思辨性更强,写作的范围更广,无论是纵向挖掘还是横向开拓,都给考生留下了或深或宽的发挥空间。如此更能展现自已对问题的思考认识,更能展现出自已的文学功底与才华,也更能引导学生关注自已,追求真爱,完善人格,担当责任,提升自已的生命价值。作文题目让人拍案叫绝!

总之,整套试卷紧扣考纲出题,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没有偏题怪题,设问具体明晰,试卷立意上追求人文底蕴和传统文化,对考生有道德精神引领的作用,同时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学生如在规范细节上做得够好,且有厚实的知识储备,有较丰厚的人文素养,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就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探究江苏高考中地球运动试题 篇4

一、江苏地理考纲具体内容与要求

二、近十年来高考地理地球运动试题统计分析 (考试内容按照上图序号)

分析数据表明考试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地球公转的意义, 即黄赤交角的意义。深化具体细节可知:

(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夜长短变化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1年) 。

(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002年、2003年、2007年、2010年) 。

(3) 关于坐标判读:太阳直射点坐标和变化规律 (2002年、2004年、2011年) ;关于地心对应点的坐标 (2005年) ;关于地球“极点”坐标—水半球、陆半球 (2009年) , 东半球、西半球 (2004年) 。

(4) 时间计算与日界线;节气辨别 (2002年、2003年、2005年、2008年) 。

(5) 影子长短与方向 (2003年、2006年) 。

三、昼夜长短变化的典型考点

(一) 原题再现: (2011年) 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 (北京时间) 。回答3—4题。

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

A. (1) (2) (3) B. (1) (3) (2)

C. (2) (1) (3) D. (3) (2) (1)

4.若 (3) 地为北京, 则此时 ( )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二) 试题分析:第3题。第一步:表格内容给定的是三地日出日落时间, 根据同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可以计算昼长或夜长;计算公式: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夜长=24-昼长。根据此公式计算可得当日三地昼或夜长分别为: (1) 地昼长14小时, 夜长10小时, (2) 地为昼长11小时22分, 夜长12小时38分; (3) 地为昼长13小时08分, 夜长10小时52分。第二步:根据“同一天内昼夜长短差异越小纬度越低, 赤道昼夜长短差别为0”可知: (1) 地差值为4小时; (2) 地差值为1小时16分; (3) 地差值为2小时16分, 故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1) (3) (2) , 故B项正确。

第4题。第一步:如果 (3) 地为北京, 当日昼长夜短, 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次日北京的昼长为18∶49-5∶39=13∶10, 比当日昼变长了2分钟, 说明北半球昼变长,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进而时间可以断定“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之后, 到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之前”。第二步:看选项, A项错误;C项正确;B项错误: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正逐渐远离近日点 (时间1月初) , 靠近远日点 (时间7月初) , 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项错误: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时, 应该是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相差0) , 而此时, 表中三地的昼夜均不等长。

(三) 考点方向探究: (1) 昼长与夜长——可以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差求得, 由于昼夜长短不同可知纬度也有差异。例如2006年第17题, 要求找出全球昼长随纬度分布规律图形。 (2) 根据昼夜长短变化来辨别纬度高低。“越向纬度地处, 昼夜长短差异越小, 赤道处为0, 极昼极夜处差异都是24小时”。 (3) 根据昼长时间求直射点经度, 求日出日落时间。昼长与夜长的时间对称点, 昼长以当地时间12点为对称, 夜长以0点为对称 (例如2004年第13—14题) 。 (4) 根据当日与次日的日出日落时间, 可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四、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典型考点

(一) 原题再现: (2010年) 图2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

3.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 依次是 ( ) 。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D.丁、甲、乙、丙

4.四地自北向南捧列, 依次是 ( ) 。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D.甲、丙、乙、丁

(二) 试题分析:第3题。第一步:找特殊点, 先判断丙在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可知丙的纬度为23°26′N。乙在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 说明乙在南回归线附近, 再加上乙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两至日变化幅度较小, 可知乙在0°—23°26′S之间, 靠近23°26′S (假设20°S) 。第二步:甲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很小, 夏至日很大, 说明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同理, 丁在南回归线以南。从度数比较, 甲的纬度大于乙, 因为正午太阳高度的小值更小。第三步:纬度越低, 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以上分析纬度大到小为甲、丁、丙、乙, 第3题线速度大到小是乙、丙、丁、甲, 选B。第4题四地北到南排序:甲、丙、乙、丁, 选D。注意:这类题也可以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求出每个点的具体纬度。

(三) 考点方向探究: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以判断纬度的大小。 (2) 判断经、纬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可以求该点的纬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概念, 当地时间12时的太阳高度, 即最大太阳高度, 可以求该地的经度。 (例如2007年第1—2题) 。 (3)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响影子的方向与长短, 利用立杆侧影方法, 测算正午太阳高度。 (例如2002年第52—55题) 。

五、关于坐标判读的典型考点

(一) 原题再现:图2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 (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3—4题。

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4.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 ) 。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二) 试题分析:第一步:关于地心的对应点的位置关系:两个点纬度度数相同, 方向相反;经度之和为180°, 方向相反。“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 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 根据西半球跨度160°E向东→20°W, 南半球跨度0°向南→90°S, 第3题选择D。第二步: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也就是直射点在23°26′S, 180°, 即冬至日12月22日。此时, 非洲全部位于夜半球;北京时间为8点, 正值上班高峰;南极极昼, 昆仑站处于极昼期;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第4题选C。

(三) 考点方向探究: (1) 本组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及相关空间的思维能力。关于地心的对应点的位置关系。 (2) 关于东半球与西半球位置辨别 (2004年第13—14题) 。 (3) 太阳直射点坐标和变化规律 (2002年、2004年、2011年) 。

江苏高考 篇5

省份

批次

理科

文科

理科最低位次

文科最低位次

北京市

本一批

647

621

2512

1014

天津市

本科A段

643

597

2169

558

河北省

本一批

643

639

3612

696

山西省

本一批

614

598

2058

457

内蒙古自治区

本一批

613

627

2359

236

辽宁省

本科批

650

631

1437

504

吉林省

本一批

633

1856

黑龙江省

本一批

633

2100

江苏省

本一批

398

386

2535

803

安徽省

本一批

623

624

4752

641

福建省

本一批

617

2505

江西省

本一批

623

3284

山东省

本科批

640

616

3468

908

河南省

本一批

633

614

4651

893

湖北省

本一批

624

609

4848

960

湖南省

本一批

622

626

3536

701

广东省

本科批

602

7538

广西壮族自治区

本一批

647

608

1694

536

海南省

本一批

747

696

重庆市

本一批

631

618

3602

638

四川省

本一批

668

621

3687

729

贵州省

本一批

621

634

1898

510

云南省

本一批

654

1863

陕西省

本一批

641

632

2497

499

甘肃省

本一批

613

1363

青海省

本一批

565

699

宁夏回族自治区

本一批

591

732

2、扬州大学全国各省录取分数线

省份

批次

理科

文科

理科最低位次

文科最低位次

北京市

本一批

521

552

17843

4721

天津市

本科A段

556

553

10677

2105

河北省

本一批

580

602

26824

4055

山西省

本一批

523

553

24643

3949

内蒙古自治区

本一批

528

575

14666

2039

辽宁省

本科批

569

592

18285

3092

吉林省

本一批

549

562

13512

2065

黑龙江省

本一批

561

555

13461

2395

江苏省

本一批

355

348

52099

12002

安徽省

本一批

565

586

24835

5116

福建省

本一批

533

575

19697

3448

江西省

本一批

567

590

17622

2660

山东省

本科批

577

586

30424

4912

河南省

本一批

574

578

31945

5568

湖北省

本一批

568

579

21185

3911

湖南省

本一批

567

594

18164

3760

广西壮族自治区

本一批

552

549

20584

4590

海南省

本一批

641

712

5579

966

重庆市

本一批

531

579

37034

3362

贵州省

本一批

522

589

21540

2868

云南省

本一批

571

596

19253

3430

陕西省

本一批

545

576

22427

3688

甘肃省

本一批

532

562

12831

2159

3、南通大学全国各省录取分数线

省份

批次

理科

文科

理科最低位次

文科最低位次

北京市

本一批

499

20509

天津市

本科A段

510

500

16584

5145

山西省

本一批

517

548

27432

4744

辽宁省

本科批

536

576

30412

5080

黑龙江省

本一批

537

552

19409

2580

江苏省

本一批

353

344

56363

14402

安徽省

本一批

557

582

29232

6101

山东省

本科批

548

566

55298

11260

河南省

本一批

555

558

47516

11576

湖南省

本一批

523

570

41294

9368

广东省

本科批

499

547

72795

20060

海南省

本一批

620

7621

四川省

本一批

567

554

59189

12080

贵州省

本一批

477

552

40999

7833

云南省

本一批

566

586

21067

4708

宁夏回族自治区

本二批

458

541

11388

2564

青海省

本二批

414

480

9018

2118

甘肃省

本二批

480

530

31980

5824

陕西省

本二批

474

521

59485

13784

云南省

本二批

529

567

36169

8188

重庆市

本二批

524

542

40560

10153

广西壮族自治区

本二批

508

531

38085

7305

湖北省

本二批

501

545

55485

11151

河南省

本二批

515

90542

江西省

本二批

532

564

34569

8007

福建省

本二批

489

548

36974

7623

江苏省

本二批

329

109923

吉林省

本二批

507

22593

内蒙古自治区

本二批

487

548

23579

4231

山西省

本二批

502

540

35204

6126

河北省

本二批

515

563

76145

简析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 篇6

一、听力

选材多是大家所熟悉的日常交际场景,共10段听力材料,其中的5段较短,另5段则较长。听力部分以对话和独白为呈现方式,强调考生在日常交际中理解英语对话的能力,话题覆盖面广(详见下图),对话内容逻辑清楚,话语流畅,语速恰当,没有生僻词语,需要考生迅速建立话语交际的语境概念,分析讲话人的意图、观点、态度和含义等。

相比2013年英语听力卷,题型没有多大的变化,试题难度整体持平,但今年的语速达到154词/分钟,比2013年稍快;录音稿总词数为930词,比2013年(871词)多;从2014年的第10段材料来看,Text 10材料较长,有些句子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句子比较长,可能会影响学生答题。

2014江苏高考英语听力话题统计表:

第一节

Text 1Text 2Text 3Text 4Text 5

问路搭车准备报告读书天气

第二节

Text 6Text 7Text 8Text 9Text 10

找借口拒

绝活动看电影出差面试大城市与小县

城的生活比较

二、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的考查考点分布与往年相比变化不是很大,分布比较均匀 (详见下图)。依然是以名词、动词、代词、副词、动词和动词短语、情态动词、介词短语、三大从句和非谓语动词为主。但是在今年试卷中第29题考查了独立主格结构,这在最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卷中比较少见。

题号考点呈现形式词数

21连词(状语从句)13

22定语从句20

23时态对话26

24介词短语辨析17

25动词辨析9

26名词性从句(表语从句)对话20

27名词辨析18

28固定搭配辨析14

29独立主格10

30动词短语辨析对话23

31情态动词(should表示竟然)14

32副词辨析10

33动词辨析19

34不定代词12

35情境交际对话14

从近几年的单项填空来看,难度在逐步上升,今年尤为明显。

除了考核学生基本掌握词汇的词义、词性外,今年的考题更加侧重考核词汇在不同语境中词义的变化,而且其中有多题(如24题、25题、27题、30题、32题等),考的是词和词组的辨析和基本含义。另外,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关注重要词汇的主流用法,而容易忽视这些词汇的一些其他用法,就是所谓的“熟词生义”。如第25题的目标选项chase,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都是用作“追赶”来解,但在本题中却表示“争相追求”。如第30题pay off这一短语,我们平时教学中多提及“偿清,还清(债务);成功,有回报等”意思,很少提到“付清工资,解雇某人”的用法,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能只知其一,而要了解这些词汇和短语的更多含义。

在今年单项填空中有几个题目的题干具有较浓的文学味,导致句子的含义不很直接,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如第28题,The idea “happiness”, , will not sit still for easy definition. 此句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理解难度较大。再如第34题,Good families are much to all their members, but to none. 也是如此。

三、完形填空

今年完形填空的长度比往年略短,今年的词数为289词,而2013年的高考试卷的完形填空为313词。当文章长度变短,而设空数量不变时,意味着文章的信息理解提取将增加难度,因此难度系数就会变大。

今年完形填空的体裁依然是大家所熟悉的夹叙夹议的美文,是一篇励志文章,讲述美国成功学大师Dale Carnegie 小时候成长奋斗的故事,体现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与时俱进的特点。

从所设的20个空格来看,分布如下:动词考查6个、名词考查6个、介词(短语)考查4个、形容词考查2个、副词和连词的考查各1个。从考点分布来看,名词和动词的考查依然是完形填空的重头戏,占到60%。但今年的介词(短语)的考查数量在增加,考查了4个,占到了20%,这会不会是一种新趋向,值得关注。在最近几年的完形填空中都没有出现考查短语的形式,而今年的完形填空中出现了考查介词短语,以短语的形式出现,也是今年完形填空的一个特点。

考点的设置基本上是基于对上下文的理解来选择答案的,不单纯地撇开文章选择。如38空后面的at college可以暗示37空的答案为education;41空格的答案可以从后面的good suit找到明显的线索;43空格的答案可以从前面的turn down得到信息;第三节的第一句话中的advice可以告诉考生46题应该选择suggest;第三节的最后一句可以知道50题选confidence;49空格后面的speaking暗示51题应该是speech。

四、阅读理解

2014年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语篇素材基本延续2013年的风格。题量设置上与2013年完全一样,依然是A篇2个小题,B篇3个小题,C篇4个小题,D篇6个小题。A篇仍然是一篇应用文,讲述19世纪美国厨房的装修设计,体现了19世纪美国人的设计风格。B篇还是一篇议论文,围绕优化生活的话题,研究了节约金钱和时间的生活方式,讲述了把握机会,合理利用时间,难度不大。与2013年一样,C篇依旧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讲述的是人生气时对大脑造成的影响以及行为表现,难度较大。与2013年不同,今年的D篇是一篇有关社会生活的记叙文,讲述了一位华裔母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信中回顾她自己母亲生下她之后却没有能力养活,将其送到孤儿院,最后又被外国人收养的曲折故事。该篇文章较长,语篇长度与2013年相当,但文本不难,内容较简单,虽然题目较多,也有一定深度,但难度不大,较去年明显降低。

阅读时间比较紧依然是很多考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往往前面耗去太多时间到了后面感觉时间不够,草草了事,所以平时的限时训练一定要落实到位,要加强课外拓展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方面的阅读,注意阅读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

五、任务型阅读

2014年的这篇任务型阅读文章行文流畅,条理清晰,内容有关同龄人的压力,并不难懂。难就难在题目的设置方面,这也是阻碍考生拿高分的重要原因。从以往几年任务型的题型统计可以看出近6成题目其实可以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即原文重现题,而概括总结题基本上在1—3道。但今年的任务型阅读中,概括总结题增至6道,即便是原词重现类的题目,考生也是需要较强的语言功底和观察能力才能找出,像72. influences, 73. practical, 75. individuals, 78. habits等,所以今年的任务型阅读考查已不仅仅停留在单词定位能力的考查,概况总结能力的熟练运用是重点考查对象。

所以平时的教学应当重视篇章训练,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不能局限于根据题目去文章中找对应点,要加强对概括总结题的练习,同时夯实基础,加强同义词、近义词、词性转换等方面的积累。

六、书面表达

2014年仍然是一篇议论文,但是以读写任务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就“外来词进入中国词典”这一文化现象谈看法,说理由。话题对于考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应该都有话可说。当然,要写好这篇短文并不容易,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要形式与内容兼顾,更要有美观整洁的书写做载体才能得到高分。

总之,从今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仅仅靠机械大量的做题是不能把英语学好的,要打好基础,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才能真正地提高英语水平。

(作者:李小奇,海安县立发中学)

2014江苏高考英语卷体现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对考生在英语听力、词汇、语法、英语知识综合应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知识和能力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查,延续了近年来的学科命题风格。

一、听力

选材多是大家所熟悉的日常交际场景,共10段听力材料,其中的5段较短,另5段则较长。听力部分以对话和独白为呈现方式,强调考生在日常交际中理解英语对话的能力,话题覆盖面广(详见下图),对话内容逻辑清楚,话语流畅,语速恰当,没有生僻词语,需要考生迅速建立话语交际的语境概念,分析讲话人的意图、观点、态度和含义等。

相比2013年英语听力卷,题型没有多大的变化,试题难度整体持平,但今年的语速达到154词/分钟,比2013年稍快;录音稿总词数为930词,比2013年(871词)多;从2014年的第10段材料来看,Text 10材料较长,有些句子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句子比较长,可能会影响学生答题。

2014江苏高考英语听力话题统计表:

第一节

Text 1Text 2Text 3Text 4Text 5

问路搭车准备报告读书天气

第二节

Text 6Text 7Text 8Text 9Text 10

找借口拒

绝活动看电影出差面试大城市与小县

城的生活比较

二、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的考查考点分布与往年相比变化不是很大,分布比较均匀 (详见下图)。依然是以名词、动词、代词、副词、动词和动词短语、情态动词、介词短语、三大从句和非谓语动词为主。但是在今年试卷中第29题考查了独立主格结构,这在最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卷中比较少见。

题号考点呈现形式词数

21连词(状语从句)13

22定语从句20

23时态对话26

24介词短语辨析17

25动词辨析9

26名词性从句(表语从句)对话20

27名词辨析18

28固定搭配辨析14

29独立主格10

30动词短语辨析对话23

31情态动词(should表示竟然)14

32副词辨析10

33动词辨析19

34不定代词12

35情境交际对话14

从近几年的单项填空来看,难度在逐步上升,今年尤为明显。

除了考核学生基本掌握词汇的词义、词性外,今年的考题更加侧重考核词汇在不同语境中词义的变化,而且其中有多题(如24题、25题、27题、30题、32题等),考的是词和词组的辨析和基本含义。另外,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关注重要词汇的主流用法,而容易忽视这些词汇的一些其他用法,就是所谓的“熟词生义”。如第25题的目标选项chase,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都是用作“追赶”来解,但在本题中却表示“争相追求”。如第30题pay off这一短语,我们平时教学中多提及“偿清,还清(债务);成功,有回报等”意思,很少提到“付清工资,解雇某人”的用法,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能只知其一,而要了解这些词汇和短语的更多含义。

在今年单项填空中有几个题目的题干具有较浓的文学味,导致句子的含义不很直接,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如第28题,The idea “happiness”, , will not sit still for easy definition. 此句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理解难度较大。再如第34题,Good families are much to all their members, but to none. 也是如此。

三、完形填空

今年完形填空的长度比往年略短,今年的词数为289词,而2013年的高考试卷的完形填空为313词。当文章长度变短,而设空数量不变时,意味着文章的信息理解提取将增加难度,因此难度系数就会变大。

今年完形填空的体裁依然是大家所熟悉的夹叙夹议的美文,是一篇励志文章,讲述美国成功学大师Dale Carnegie 小时候成长奋斗的故事,体现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与时俱进的特点。

从所设的20个空格来看,分布如下:动词考查6个、名词考查6个、介词(短语)考查4个、形容词考查2个、副词和连词的考查各1个。从考点分布来看,名词和动词的考查依然是完形填空的重头戏,占到60%。但今年的介词(短语)的考查数量在增加,考查了4个,占到了20%,这会不会是一种新趋向,值得关注。在最近几年的完形填空中都没有出现考查短语的形式,而今年的完形填空中出现了考查介词短语,以短语的形式出现,也是今年完形填空的一个特点。

考点的设置基本上是基于对上下文的理解来选择答案的,不单纯地撇开文章选择。如38空后面的at college可以暗示37空的答案为education;41空格的答案可以从后面的good suit找到明显的线索;43空格的答案可以从前面的turn down得到信息;第三节的第一句话中的advice可以告诉考生46题应该选择suggest;第三节的最后一句可以知道50题选confidence;49空格后面的speaking暗示51题应该是speech。

四、阅读理解

2014年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语篇素材基本延续2013年的风格。题量设置上与2013年完全一样,依然是A篇2个小题,B篇3个小题,C篇4个小题,D篇6个小题。A篇仍然是一篇应用文,讲述19世纪美国厨房的装修设计,体现了19世纪美国人的设计风格。B篇还是一篇议论文,围绕优化生活的话题,研究了节约金钱和时间的生活方式,讲述了把握机会,合理利用时间,难度不大。与2013年一样,C篇依旧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讲述的是人生气时对大脑造成的影响以及行为表现,难度较大。与2013年不同,今年的D篇是一篇有关社会生活的记叙文,讲述了一位华裔母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信中回顾她自己母亲生下她之后却没有能力养活,将其送到孤儿院,最后又被外国人收养的曲折故事。该篇文章较长,语篇长度与2013年相当,但文本不难,内容较简单,虽然题目较多,也有一定深度,但难度不大,较去年明显降低。

阅读时间比较紧依然是很多考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往往前面耗去太多时间到了后面感觉时间不够,草草了事,所以平时的限时训练一定要落实到位,要加强课外拓展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方面的阅读,注意阅读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

五、任务型阅读

2014年的这篇任务型阅读文章行文流畅,条理清晰,内容有关同龄人的压力,并不难懂。难就难在题目的设置方面,这也是阻碍考生拿高分的重要原因。从以往几年任务型的题型统计可以看出近6成题目其实可以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即原文重现题,而概括总结题基本上在1—3道。但今年的任务型阅读中,概括总结题增至6道,即便是原词重现类的题目,考生也是需要较强的语言功底和观察能力才能找出,像72. influences, 73. practical, 75. individuals, 78. habits等,所以今年的任务型阅读考查已不仅仅停留在单词定位能力的考查,概况总结能力的熟练运用是重点考查对象。

所以平时的教学应当重视篇章训练,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不能局限于根据题目去文章中找对应点,要加强对概括总结题的练习,同时夯实基础,加强同义词、近义词、词性转换等方面的积累。

六、书面表达

2014年仍然是一篇议论文,但是以读写任务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就“外来词进入中国词典”这一文化现象谈看法,说理由。话题对于考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应该都有话可说。当然,要写好这篇短文并不容易,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要形式与内容兼顾,更要有美观整洁的书写做载体才能得到高分。

总之,从今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仅仅靠机械大量的做题是不能把英语学好的,要打好基础,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才能真正地提高英语水平。

(作者:李小奇,海安县立发中学)

2014江苏高考英语卷体现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对考生在英语听力、词汇、语法、英语知识综合应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知识和能力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查,延续了近年来的学科命题风格。

一、听力

选材多是大家所熟悉的日常交际场景,共10段听力材料,其中的5段较短,另5段则较长。听力部分以对话和独白为呈现方式,强调考生在日常交际中理解英语对话的能力,话题覆盖面广(详见下图),对话内容逻辑清楚,话语流畅,语速恰当,没有生僻词语,需要考生迅速建立话语交际的语境概念,分析讲话人的意图、观点、态度和含义等。

相比2013年英语听力卷,题型没有多大的变化,试题难度整体持平,但今年的语速达到154词/分钟,比2013年稍快;录音稿总词数为930词,比2013年(871词)多;从2014年的第10段材料来看,Text 10材料较长,有些句子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句子比较长,可能会影响学生答题。

2014江苏高考英语听力话题统计表:

第一节

Text 1Text 2Text 3Text 4Text 5

问路搭车准备报告读书天气

第二节

Text 6Text 7Text 8Text 9Text 10

找借口拒

绝活动看电影出差面试大城市与小县

城的生活比较

二、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的考查考点分布与往年相比变化不是很大,分布比较均匀 (详见下图)。依然是以名词、动词、代词、副词、动词和动词短语、情态动词、介词短语、三大从句和非谓语动词为主。但是在今年试卷中第29题考查了独立主格结构,这在最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卷中比较少见。

题号考点呈现形式词数

21连词(状语从句)13

22定语从句20

23时态对话26

24介词短语辨析17

25动词辨析9

26名词性从句(表语从句)对话20

27名词辨析18

28固定搭配辨析14

29独立主格10

30动词短语辨析对话23

31情态动词(should表示竟然)14

32副词辨析10

33动词辨析19

34不定代词12

35情境交际对话14

从近几年的单项填空来看,难度在逐步上升,今年尤为明显。

除了考核学生基本掌握词汇的词义、词性外,今年的考题更加侧重考核词汇在不同语境中词义的变化,而且其中有多题(如24题、25题、27题、30题、32题等),考的是词和词组的辨析和基本含义。另外,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关注重要词汇的主流用法,而容易忽视这些词汇的一些其他用法,就是所谓的“熟词生义”。如第25题的目标选项chase,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都是用作“追赶”来解,但在本题中却表示“争相追求”。如第30题pay off这一短语,我们平时教学中多提及“偿清,还清(债务);成功,有回报等”意思,很少提到“付清工资,解雇某人”的用法,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能只知其一,而要了解这些词汇和短语的更多含义。

在今年单项填空中有几个题目的题干具有较浓的文学味,导致句子的含义不很直接,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如第28题,The idea “happiness”, , will not sit still for easy definition. 此句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理解难度较大。再如第34题,Good families are much to all their members, but to none. 也是如此。

三、完形填空

今年完形填空的长度比往年略短,今年的词数为289词,而2013年的高考试卷的完形填空为313词。当文章长度变短,而设空数量不变时,意味着文章的信息理解提取将增加难度,因此难度系数就会变大。

今年完形填空的体裁依然是大家所熟悉的夹叙夹议的美文,是一篇励志文章,讲述美国成功学大师Dale Carnegie 小时候成长奋斗的故事,体现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与时俱进的特点。

从所设的20个空格来看,分布如下:动词考查6个、名词考查6个、介词(短语)考查4个、形容词考查2个、副词和连词的考查各1个。从考点分布来看,名词和动词的考查依然是完形填空的重头戏,占到60%。但今年的介词(短语)的考查数量在增加,考查了4个,占到了20%,这会不会是一种新趋向,值得关注。在最近几年的完形填空中都没有出现考查短语的形式,而今年的完形填空中出现了考查介词短语,以短语的形式出现,也是今年完形填空的一个特点。

考点的设置基本上是基于对上下文的理解来选择答案的,不单纯地撇开文章选择。如38空后面的at college可以暗示37空的答案为education;41空格的答案可以从后面的good suit找到明显的线索;43空格的答案可以从前面的turn down得到信息;第三节的第一句话中的advice可以告诉考生46题应该选择suggest;第三节的最后一句可以知道50题选confidence;49空格后面的speaking暗示51题应该是speech。

四、阅读理解

2014年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语篇素材基本延续2013年的风格。题量设置上与2013年完全一样,依然是A篇2个小题,B篇3个小题,C篇4个小题,D篇6个小题。A篇仍然是一篇应用文,讲述19世纪美国厨房的装修设计,体现了19世纪美国人的设计风格。B篇还是一篇议论文,围绕优化生活的话题,研究了节约金钱和时间的生活方式,讲述了把握机会,合理利用时间,难度不大。与2013年一样,C篇依旧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讲述的是人生气时对大脑造成的影响以及行为表现,难度较大。与2013年不同,今年的D篇是一篇有关社会生活的记叙文,讲述了一位华裔母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信中回顾她自己母亲生下她之后却没有能力养活,将其送到孤儿院,最后又被外国人收养的曲折故事。该篇文章较长,语篇长度与2013年相当,但文本不难,内容较简单,虽然题目较多,也有一定深度,但难度不大,较去年明显降低。

阅读时间比较紧依然是很多考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往往前面耗去太多时间到了后面感觉时间不够,草草了事,所以平时的限时训练一定要落实到位,要加强课外拓展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方面的阅读,注意阅读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

五、任务型阅读

2014年的这篇任务型阅读文章行文流畅,条理清晰,内容有关同龄人的压力,并不难懂。难就难在题目的设置方面,这也是阻碍考生拿高分的重要原因。从以往几年任务型的题型统计可以看出近6成题目其实可以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即原文重现题,而概括总结题基本上在1—3道。但今年的任务型阅读中,概括总结题增至6道,即便是原词重现类的题目,考生也是需要较强的语言功底和观察能力才能找出,像72. influences, 73. practical, 75. individuals, 78. habits等,所以今年的任务型阅读考查已不仅仅停留在单词定位能力的考查,概况总结能力的熟练运用是重点考查对象。

所以平时的教学应当重视篇章训练,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不能局限于根据题目去文章中找对应点,要加强对概括总结题的练习,同时夯实基础,加强同义词、近义词、词性转换等方面的积累。

六、书面表达

2014年仍然是一篇议论文,但是以读写任务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就“外来词进入中国词典”这一文化现象谈看法,说理由。话题对于考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应该都有话可说。当然,要写好这篇短文并不容易,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要形式与内容兼顾,更要有美观整洁的书写做载体才能得到高分。

总之,从今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仅仅靠机械大量的做题是不能把英语学好的,要打好基础,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才能真正地提高英语水平。

江苏高考 篇7

一、2012年江苏历史高考的特征

史料题在近几年历史高考试卷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从当年的“小荷初露”到今天的“独领风骚”, 代表着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2012年的江苏历史高考, 在史料运用上为历年最甚, 体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 史料运用的普遍性。在2012年江苏历史高考题中, 客观题材料使用率达到95%, 主观题更是100%使用史料, 为历年之最。试题中史料的普遍运用, 说明江苏高考考查学生能力更注重史论结合, 而非知识的简单记忆。

第二, 史料运用的情景性。目前优质试题大多具有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 也是高考命题的方向、趋势。对这样的试题, 用死记硬背、“猜题押宝”的办法都无济于事。

第三, 史料运用的生活性。2012年江苏高考史料运用具有生活性的特点, 更关注生活。可以说高考命题的背景资料网罗了生活的各种素材, 且考查都指向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命制以探究题为代表的立足生活的开放性试题, 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 这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

二、目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考是指挥棒, 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着高考进行。因此, 往往会出现急功近利, 只顾成绩, 缺乏真正的能力培养的现象。目前的高中历史课堂, 运用史料教学虽然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 但仍存在重大的问题, 两种现象表现得最为突出:

第一种现象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们知道一些新课改的理念, 知道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却依旧继续着千篇一律的教学工作, 并没有把史料教学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 或者仅仅把史料教学当成公开课时的作秀, 这样就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更不能适应这一背景下的新高考。

第二种现象是“大海捞针”、“授人以鱼”。有些教师认为史料教学就是为高考服务的, 为了迎合高考的史料解析题而设置的, 于是把史料教学演变为讲授史料题。这样的做法只能是“授人以鱼”。而史料教学真正的价值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 增强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因此, 史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高考历史的解题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寻找对策予以解决, 以提高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历史课堂史料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012年江苏历史高考强化了学生对史料运用、分析能力的考查, 要求历史课堂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针对目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改变“以本为本”, 充分使用、研究史料, 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不少历史学家提出历史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在平常的教学中, 教师除了运用教材现成的史料外, 也要注意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精心收集史料来充实教材内容。教学中, 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充分研究史料,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史料。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过程与方法, 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 注重在新情境中探究历史, 让学生明确“论从史出, 史由证来”, 在研习史料中引导学生辨析史料, 尊重史料, 运用史料。

第二, 不同的史料类型, 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信息刺激, 高考也根据不同类型史料所反映的信息, 理清这些信息与解题的逻辑关系, 设计新情境、新问题, 考查学生的观察、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论证说明问题等能力。因此, 根据不同类型的史料, 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而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江苏高考 篇8

矩阵, 作为大学数学知识, 会在“线性代数”这门课中系统地讲授。在高中, 内容与理论相对要抽象一些, 要求也有很大差别。大学强调的是代数的运算性质, 而作为中学选修知识, 我们只要求学生研究矩阵的几何作用, 通过大量实例讨论矩阵的性质、作用、简单运算, 而且只限于讨论二阶矩阵。苏教版整本教材的知识结构还是比较简洁清晰的, 主要讲解二阶矩阵和常见几何变换, 三阶及其以上的矩阵一带而过, 不作重点讲解, 几何变换也限于最基本的初等变换等。只是把矩阵作为一个刻画平面图形几何变换的基本工具和广泛意义上的一种“代数”来学习和介绍, 不过多涉及抽象的矩阵理论, 而是侧重介绍二阶矩阵和平面图形变换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

结合高考《考试说明》和近年来的高考题, 思考矩阵与变换, 在平时教学中应怎样准确把握教材, 高效地展开教学呢?“考试说明”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的指导性文献, 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较近四年的高考说明, 对这一块知识要求有:矩阵的概念、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常见的平面变换、矩阵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二阶逆矩阵、二阶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阶矩阵的简单应用。一共7个考点, 其中矩阵的概念和常见平面变换是A级要求, 其它全为B级。而常见的平面变换是从2010年才降为A级。再看看近四年江苏矩阵与变换的高考试题:

2008附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设椭圆4x2+y2=1

在矩阵[2001]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曲线F, 求F的方程。

分析:本题考查在伸压变换下求变形后的曲线方程。与本题相似的课本例题是苏教版4-2 (2.2.2伸压变换例2) 。

2009附加:求矩阵A=[3221]的逆矩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逆矩阵的求法, 考查运算求解能力。与本题相似的课本例题是苏教版4-2 (2.4.1逆矩阵的概念例3) 。

2010附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A (0, 0) , B (-2, 0) , C (-2, 1) , 设k0kRΜ=[k001], Ν=[0110], 点ABC在矩阵MN对应的变换下得到点A1, B1, C1, △A1B1C1的面积是△ABC面积的2倍, 求实数k的值。

分析:本题考查矩阵的乘法运算及变换, 与本题相似的课本例题是苏教版4-2 (2.3.1矩阵乘法的概念例2)

2011附加:已知矩阵A=[1121], 向量β=[12], 求向量α, 使得A2α=β

分析:本题考查矩阵运算等基础知识, 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与本题相似的课本习题是苏教版4-2 (2.4习题6) 。

由此可看出, 矩阵与变换的考查还是紧扣书本, 紧扣考试说明的, 考查的都是一些基础题型。所以在矩阵与变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理解矩阵与变换专题的教育目标和设计意图。客观地、有预见性地估计学生学习时所面临的困难, 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有效地克服教学难点。比如矩阵与变换概念的引入、旋转矩阵与切变矩阵建立、矩阵乘法的性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的应用等。

2.注意创设问题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引入概念。矩阵与变换专题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有着生动的几何背景和现实背景, 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内外的大量实例进行教学, 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体会和理解矩阵及相关概念的产生, 从而把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学生熟悉的背景中。

3.对于涉及旧知识作适当的复习, 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平面向量加减法、数乘和基本定理要适当的复习, 让学生不会因为对旧知识的遗忘, 显得不安, 影响学好本专题的自信心;在旋转变换里还涉及了一定的三角函数知识, 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回顾, 还可以对定比分点、反函数、一一映射等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但要注意适度, 毕竟这部分的高考试题考查的都是基础, 没有过多的变形, 不需要给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应用意识, 凸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本质。培养学生用数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尽管近四年高考都没有对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以及矩阵的应用题进行考查, 但他们仍然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我们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涉及到矩阵在概率、递推关系、密码设计、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

简论江苏高考英语作文的关键问题 篇9

一、高考英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审题不清, 偏题, 中心主旨不明确, 造成作文信息点不全面

由于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出现审题不严, 或对写作题目理解不全面, 造成整篇作文的主题不明确, 没有按照要求完成所需要体现的知识点。例如2014年的江苏高考英语作文要求对“汉语词典收录外来词汇”这一跨文化现象发表看法, 由于题型较为新颖, 学生在构思和行文上都存在较大的失误, 造成失分较为严重。有许多考生错误地写成了阐述英语的重要性, 还有的考生没有给出明确的立场。

2.阐述观点, 提供论据, 内容空泛, 论据不足, 文章写得太简单

这方面的问题在2014年的江苏高考英语作文中占较大比例, 由于学生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这一话题平时涉及不多, 缺少相关话题语言和内容的积累, 从而使整篇文章的思路没有打开, 所列的支持或反对的理由显得站不住脚。

3.固定短语搭配句型问题

在英语写作中应用固定短语或句型能够增加作 文的亮点, 但学生对固定短语搭配的掌握情况却不乐观。例如, 在2014年的江苏高考英语作文中, 表达“对一部分中国人 来讲是困 难的”的意思 时, 可以使用bedifficult/hard/toughforsb;sbfind/think/believe/consideritdifficulttodo;sbhavedifficulty/troubleindoing等。

4.语法错误

英语作文写作中, 语法应用是重点 也是难点 部分, 在平时的英语学 习过程中, 学生对语 法的重视 程度不够, 使高考英语作文中常常出现问题。例如, 在作文中学生表达“这种现象已经对母语造成侵蚀影响时”, 要用一般完成时, “Firstly, thisinclusionhasactuallypollutedourmothertongue.”不能用一般过去时, “一般过去时”和“一般进行时”混淆会造成语义表达不准确。

二、提高高考英语作文水平的关键对策

1.注重单词积累

为提高英语作文整体质量, 首先要保证学生英语词汇量丰富, 要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要保证对基本词汇的扎实掌握, 也要保证对高级词汇的学习和运用。对单词的学习和记忆要注重方法的掌握, 这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例如, 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法, 激发学生对单词学习的兴趣, 巩固学生记忆的深度。同时, 教师应在基础知识学习的 前提下, 拓展学生学习范围,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Culturalinfluence”“Culturalerosio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对这些热点词汇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书面表达。

2.加强作文框架的写作练习

江苏卷高考英语作文偏重于应用文写作, 题型的选择通常较为新颖, 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门问题联系紧密。因此, 在平时的英语训练中要注重对热点问题的关注, 注重对作文框架写作的训练。例如, 2014年江苏高考的书面表达主要考查的是“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的问题, 学生首先要明确的是“agreeordisagree”, 并对这种“Cross-culturalphenomenon”现象进行意见表达, 保证作文整体框架清晰。“跨文化”话 题是近年 来较热门的话题, 平时的了解训练若有涉及, 则会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运用更好。

3.注重词汇搭配应用

有效提高英语作文得分, 要注重词 汇的搭配 应用, 将基础词汇换成较高级的词汇, 能够有效提高作文的整体质量。在高考英语作文中, 合理的词汇搭配是一个重要的加分点。

4.注重写作过程中的细节

注重写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能够促进作文整体 结构更为完善。对作文中心旨意了解后, 在行文过程中要加强细节问题的处理。例如, 在行文中明确何时适合用长句, 何时适合用短句, 什么位置适合用代词, 什么地方该强调等等。对细节的合理处理, 能够完善作文的整体逻辑结构, 为作文加分。

就江苏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现状来看, 学生作文失分现象严重, 无论是在审题构思方面, 还是在内容语言方面, 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掌握提高英语写 作能力的 关键对策, 通过全方 位的英语 训练, 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初探 篇10

一、阅读文本选择的变化趋势

2009年以前, 江苏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均为人物传记类, 且均来自史书——2004年《宋史》、2005年《新唐书》、2006年《宋史》、2007年《三十国春秋》、2008年《后汉书》。从整体上看, 这些文章语言平易规范, 简约通畅, 重点突出, 很少用典, 没有给考生增加阅读难度;考点集中, 易于命题。然而, 此类作品叙述方法单一, 人物千人一面, 语言呆板, 缺少生动的描写, 艺术表现力差, 有的甚至毫无文学性可言。所选人物都是王侯将相, 非官既贵, 高考文言文似乎又成了帝王将相的家史;而处于社会底层, 个性鲜明、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普通人往往被忽视。这极大地降低了选文的人文性和艺术性。

从2009年开始, 文言文阅读选文开始摆脱传统史传作品的束缚, 走向更广阔的视界, 把触角伸向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的野史笔记和以文载道的唐宋散文。2009年《书沈通明事》为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文人小品, 以简洁的叙事为主, 用精当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 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 其文章“简洁有气, 似柳子厚”, 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虽然仍有史传作品的痕迹, 但其中生动传神的白描, 使人物头角峥嵘, 个性四射, 跃然纸上。2010年选择了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把目光投向一位安于贫困、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心忧苍生、轻财重文、乐观贤惠的普通女性, 通过凡人小事, 至情言语, 展示了质朴淳厚的人性之美, 使选文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尤为有趣的是欧阳修写作本文就是为了满足梅圣俞妻的生前夙愿:“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殁而得此, 庶几以慰其魂, 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 予忍不铭?”体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

从江苏2009年和2010年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不难看出, 江苏文言文阅读选文更加注重人文性和艺术性, 选文的视界已经逐渐扩大, 而且还有进一步放开的趋势。古代文人的传记或传评, 特别是一些明清文人作的人物小传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关注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散文类阅读有很广阔的空间, 唐宋散文已经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明清散文同样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散文本身的阅读难度很大, 命题者在选文时会适当照顾到考生的阅读能力, 更倾向于叙事性散文。

二、考查重点命题方法的变化趋势

2009年之前, 江苏命题钟爱史传作品, 是因为此类文章很容易考查字词句的理解, 而且, 中学课本中史传作品的比重也很大, 很适合从课本到试题的迁移, 命题驾轻就熟, 游刃有余。因而命题很少涉及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评价。为增加难度, 命题者只能在字词的意义用法的细微差别上做文章, 故意设置陷阱为难学生。对句意和文意的理解也是如此, 如此考法, 不仅很难真实地考查出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更为严重的是它将中学文言文教学导向一种重“言”轻“文”、“寻章摘句”、“死在言下”、“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歧路。从2009年开始, 江苏命题体现了一定的变化。

1. 实词考查, 推出新元素。

2009年和2011年,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以考纲为要求, 进一步强化重点知识考查。文言的知识重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虚词,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与文言翻译仍是考查的重头戏。实词的考查, 体现了明显的变化。

(07江苏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之布指算, 不爽 爽:差错

B.志义相合, 刑 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趋 趋:快走

(08江苏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将争欲攻之, 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 公转营迫之迫:逼近

C.大战一日, 兵败, 走入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 失其常度 度:考虑

(09江苏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属其家通明属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10江苏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 文言实词的考查, 由考查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又增加了双音节词语的考查, 而且已成为一种定式, 这样就具有更大的迷惑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试题难度是不降反升。

2. 翻译考查, 突出文言句式。

从近两年文言文翻译命题发展趋势看, 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文言句式的考查覆盖更广, 这是值得关注的。

(10江苏卷)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敛以嫁时之衣, 甚矣吾贫可知也。

答案:用出嫁时的衣服 (给她) 穿上入棺, 我的贫穷超乎寻常, 就可以知道了。

(2) 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 抑吾妻之助也。

答案: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 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 君所交皆一时贤隽, 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答案:你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 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第一句的考查涉及介宾倒装和主谓倒装;第二句是判断句式;第三句前半句是判断句, 后半句是一个感叹句。除此之外, 词类活用在翻译中考查的频率也有提高。

3.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概括考查日臻成熟。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两个考点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炼, 命题思想完全成熟, 命题技巧更加高超。筛选信息题, 题干由单一式转变为组合式。

(09江苏卷) 下列句子中, 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

(1)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2) 裂束帛缚其爱妾, 负之背 (3)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4) 意不自聊, 祝发为浮屠 (5)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6) 已询知为彭巡抚, 乃大喜吐实

A. (1) (2) (4) B. (2) (3) (5) C. (1) (5) (6) D. (3) (4) (6)

答案:A

(10江苏卷) 下列句子中, 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 。

(1) 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2) 其衣无故新, 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3) 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4) 闻其贤者也则悦 (5) 我为妇人, 死而得君葬我, 幸矣 (6)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 (1) (2) (4) B. (1) (3) (5) C. (2) (3) (6) D. (4) (5) (6)

答案:B

2009年筛选信息要同时抓住“ (对妻妾) 有情”“ (对朋友) 有义”两个方面来筛选;2010年则要从夫妻双方 (夫对妻、妻对夫) 的角度进行筛选。

归纳概括题在继承过去常用的时间错位、地点错位、人物错位、事件错位和个别词语翻译理解错误等设错方法的基础上, 突出概括能力的考查, 选项概括的跨度拉长, 自然就加大了难度。

总之, 近两年来, 江苏高考的文言文阅读命题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于中学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的功利性倾向是一种积极的矫正, 但真正做到“言”“文”并举,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真诚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摘要:近年来,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本着“言”“文”并举和有利于引导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原则, 选文逐步走出了史传作品的藩篱, 开始另辟蹊径, 扩大选文范围, 同时, 考查重点、命题方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在坚持以往做法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创新。

关键词: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变化

参考文献

[1]专注人本关怀注重文言基础——2010高考文言文阅读浅析蠡测.作文与考试 (高中版) , 2010, (8B) .

[2]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体会 篇11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 像激流一般飛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作文审题

(一)提示语特点

作文的提示语部分形式更为机智,更注重对写作“主题性”的引导,打破了以前过于具体的作文提纲式的提示形式,减少了对学生写作构思的限制,更有利于优秀学生有创意的写作。当然,由于文章题目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形式”,要想写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对“忧与爱”的理解

“忧与爱”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型命题,而是一个有着多重甚至悖论的复杂关系的命题。忧的对立面是乐、爱的对立面是恨,但这道题却错位了,巧妙的排列组合将题目复杂化,这样就给考生留下了多元的思考空间。

三、阅卷要求

作文评分和往年相比更注重“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进入六类卷。

在具体评改中先根据细则确定作文类别,再结合语文素养(语言表达、书写质量等方面)决定升级或降级打分。

四、几点思考

(一)好的选材

1.对社会文化的思考

对传统文化社会现状的忧与爱。如:……文化就在身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众生。忧它可以警世,爱它得以传承。忧与爱,文化苦旅的必经之道。

对乡村生活、故土的爱与忧。如:……故乡、老家,这是我一直魂牵梦萦的地方,它如一泓泉水,浸润了我的童年,也让我一辈子难忘它的清冽……可是,当我从记忆中醒来,直面这片土地的时候,我却发现它是如此的陌生。

对诗意的江南的爱与忧。

对“两会”代表“举手爱国论”的批评。

2.对身边人、事的观察

父母、老师或其他熟悉的人的忧与爱。

南京梧桐树因为城市建设被毁引发的思考。如:……记得那段日子,从网上看到南京梧桐树被砍的图片。曾经枝干挺拔、满树碧绿的梧桐只剩下了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满地的断枝残叶,仿佛城市记忆的碎片。“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人和我说话”,看到这般伤感的留言,眼眶终不由得有些润湿,对这个城市的忧与爱一起涌上心头。

写“农民工乘绿皮车”的感想。如:……带着中国复杂记忆的绿皮车在中国大地上行驶了将近60年,今年也许是它最后一次服役。我爱它,它虽然慢,却终究会抵达我的那一站;同时我又深深地担忧着:它消逝了,我,我们又该怎么办?

3.体现平时阅读积累

如以《小王子》为由头的样卷作文:我想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忧郁的小王子因为和玫瑰花闹别扭离开了他的星球,最后又因为忧虑回到玫瑰花身边,我感到最深最柔软的爱,总是与忧息息相关的。

(二)存在问题

1.不切题,如写成“平淡也是一种幸福”、“我们要把已丢弃的道德拾起来”或“有爱无忧”或“忧爱分离”或“忧爱整体打包”(如:人有许多情感,忧与爱也是其中之一。做人不能没有忧与爱,做事更不能没有忧与爱,学会忧与爱使人成功。什么是忧与爱?……为什么要学会忧与爱呢?……学会忧与爱会使人怎么样呢?……学会忧与爱吧……)等。

2.文体不规范,主要是议论文中叙事抒情太多或记叙文中议论抒情过多,或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文章文体显得不伦不类。

3.语言素养差,主要表现为语句不够通顺简洁、错别字多、书写不认真、字数不足等。

4.编故事、假死亡、套作,如写父母坐飞机失事或父母骑车来看我,出了车祸;有的背“拒绝平庸,需要我们忧与爱”;还有的套作“外公、外婆的忧与爱”等。

5.结构机械,如记叙文中的流水账式的叙事方式,议论文中的形式化很重的并列式或层进式结构。这些作文,即使切题,得分也在三类之下。

(三)几条对策

1.作文教学必须将审题训练贯穿始终,这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高考作文是选拔性考试,考生必须戴着镣铐跳舞,作文必须切合题意。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审题的训练。

2.平时作文训练必须强调文体意识,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应该符合特定的文体特征,记叙文不要过多议论,议论文不要以叙代议。

3.应该扎实坚持“作文积累与训练”,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积累与训练并重,下硬功夫才能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语言表达、书写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4.教育学生作文写作要“实话实说,有病呻吟”,尽可能联系自己,不要胡编乱造,更不要套作,生搬硬套,那样的作文基本上是不及格的。

5.要在文体规范的基础上突破以往的一些相对固定的写作模式,要改变议论文的并列式或形式上的层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呈现形式)的模式。议论文要向杂文或议论性散文学习,追求内容的深刻、语言的机智和形式的活泼;记叙文要学会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注重结构安排,打破流水账式的简单叙事方式。

江苏高考 篇12

1.单个字词式。如“好奇心” (2008年江苏卷) 。

2.短语式。 (1) 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 (2004年江苏卷) ———二元关系型短语。 (2) 凤头、猪肚、豹尾 (2005年江苏卷) ———二元关系型短语。 (3) 人与路 (2006年江苏卷) ———二元关系型短语。 (4) 怀想天空 (2007年江苏卷) ———动宾短语。 (5) 品味时尚 (2009年江苏卷) ———动宾短语。 (6) 绿色生活 (2010年江苏卷) ———偏正短语。

二、下面, 就依次分析这几种类型的审题

(一) 二元关系型短语———×××和×××

高考作文一般所提供的概念通常是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并列共存关系这四种关系, 所以写作前一定要弄清这几者的关系后才能下笔。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 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 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因此也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没有“自由”, 也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 也就没有“自由”。两者对立统一。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 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对立统一关系:不能只顾及其对立面, 更要分析其不可分割的另一面。此与彼不是绝对的。

2. 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 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 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 勇于关爱”, 如作其他理解, 则是不科学的。是非取舍型:不是只要“是”, 不分析“非”, 而是扬“是”避“非”, 两方面都要涉及。

3. 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作文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 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 并非全是成功, 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并非绝对型:不能走向绝对化, 造成观点走向极端, 经不起推敲。文既然是“并非绝对型”, 就要找出一条非常合情合理的东西来, 即“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正确解决这一问题。

4. 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作文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 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 既要谦虚待人, 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并列共存型:它们有可能是由于此的存在影响着彼的存在, 如“谦虚与表现”;也有可能是平列的两个优点, 如“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要抓住“影响”、“平列”两个关键来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恰到好处地使二者共存, 澄清片面或不正确的认识。

(二) 动宾短语式审题

首先要找准这个短语中后面这个宾语 (即写作对象) 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如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 “天空”到底能是什么, 它可以是自然的天空, 也可以指生活的天空、历史的天空、心灵的天空、爱的天空等等。但我们的同学对于动宾短语式作文的审题往往只注意后面的宾语, 却忽视了前面的动词, 我们要仔细玩味动词的真正意思。在“怀想天空”这个题目里, “怀想”有怀念、回顾的意思。考生描写对过去美好东西的追忆才是比较稳当的做法。2009年江苏高考题“品味时尚”, 当年众多优秀考生纷纷落马。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清“时尚”这个宾语的内涵和外延。我们的同学总是匆匆地、肤浅地扫描一下考题, 自以为“时尚”二字很简单, 很好懂, 不会出差错, 结果偏偏栽在“时尚”二字上了。“时尚”是一部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独特创意和个性化追求, 它是时兴的, 在模仿和流行中形成。在通常情况下, 政治变革和自然科学创新等, 不列入时尚的范畴。所以当年很多江苏考生写“爱国主义”是时尚, 那就属于审题错误。更为严重的是, 很多考生不注意江苏命题作文题目之前的引语———“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 由此可知, 这里的“时尚”必须是动词, 必须是某一行为。所以, 说“唐诗”是唐代的“时尚”, 说“宋词”是宋代的“时尚”也是错误的!说“读唐诗”是唐代的“时尚”, 说“读宋词”是宋代的“时尚”才是正确的!

(三) 偏正短语式审题

这类偏正短语一定要看清陈述的对象和叙论的重点到底是什么。不要认为短语的后一个词语就一定是陈述的对象。 (1) 如“永恒的价值”中“价值”是陈述的对象。 (2) 如“生命的格调”中“生命”是陈述的对象。分清这两者后, 就可以在立意时拼凑成这样一个公式:“陈述的对象”怎样才能做到“叙论的重点”? (1) “永恒的价值”可立意为———价值怎样才能永恒? (2) “生命的格调”可立意为———生命怎样才能有格调?当然, 偏正短语不一定都是定语+名词, 也可以是状语+动词, 如“从容地栖息”、“高贵地爬行”等。立意时的公式就变成:怎样的 (动词) 才显得如此 (形容词) 。 (1) “从容地栖息”可立意为———怎样的栖息才显得如此从容。 (2) “高贵地爬行”可立意为———怎样的爬行才显得如此高贵。

(四) 单个字词型审题

一般的单个词语, 也是由几个语素组成的, 要仔细分析词语内部的关系, 千万不要以为单个词语就可以无需认真审题。如:“父辈”这个题目, 含有两个语素“父”和“辈”, 为偏正式关系的词语, 意为“父亲那一代人”, 显然, 题目要求写的对象是一个群体, 只能写父亲所属的那一个群体, 理解了范围的限制, 就不会错把文章写成“父亲”了。对于单个字词的作文题目, 我们要注意根据其词性把握其审题时的重点。

1. 名词。

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 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 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 也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 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其次还要注意有无比喻义、抽象义。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 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 也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是抽象的, 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

2. 动词。

要注意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 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宾语, 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阅读, 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 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 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3. 形容词。

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如“新”: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 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 联想到人之新, 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 如创新、新颖、新潮等。

上一篇: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下一篇:约翰克利斯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