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政治江苏卷

2024-07-26

2024高考政治江苏卷(共8篇)

2024高考政治江苏卷 篇1

2014年高考真题——政治(江苏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

A.抗日战争人民烈士纪念日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C.反法西斯人民烈士公祭日D.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在2013年发生的下列新闻事件中,体现政府积极转变职能的是

①商务部终止对美部分进口车双反措施

②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项目

③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④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4.2014年3月24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这次峰会的主题是

A.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B.加强核安全、防范核猫权主义

C.加强核合作、防止核事故发生D.加强核合作、防止核武器扩散

5“挂单”是淘宝公布的2013消费关键词之一。截至2013年11月30日,全国“淘友”花了8.7亿元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对抗雾挂用品上。与一年前相比,购买口罩的人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多了131%。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满足消费需求—生产防跪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B.市场消费低迷—生产防履产品—扩大国内需求

C.空气污染严敢-购买防履产品—浪费社会资源

D.追求绿色消费—购买防跪产品一一提高生活质量

6.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出现该变化是因为社会保障

A.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B.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D.缩小了城乡收人差距

7.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列选项中.使我国货求量增加的因素有

①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②信用卡的广泛使用

③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④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为了缓解民众“看病贵”的问题,我国对基本药物实行政府限价,但由于企业利润得不到保障,一些低价药屡屡“玩失踪”,导致部分群众购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为了解决低价药物的供给问题,需要政府①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宏观调控②明确规定企业负有保障低价药物供应的责任

③加大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经营管理干预的力度

④以税收惠等政策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提供支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某著名手机品牌2014年第一季度亏损6205万美元,其负责人称,主要原因是2013年对市场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高端机型上,忽视了中低端市场。《经济人》预测,2014年中低端智能手机销量将占智能手机市场的50%以上。这说明

A.企业参与市场竟争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价格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势

C.回归中低端市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趋势

D企业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10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外贸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模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领域.它重构了国际贸易流程。如图1所示,与传统外贸相比,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①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②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需求

③促进了企业的兼并与联合④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货车司机任某不同时间在同一路段,因为相同的违法行为被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他对此感到不满,便将几张罚单传到市长信箱。市政府对此高度关注,不久便出台了《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细化了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任某将罚单传到市长信箱

A.政府开展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

B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方式

C.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D.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12.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分组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职

①决定权②审议权③表决权④提案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对二者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②二者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③国家法律依靠党的政策实施④党的政策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为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国家拟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这项改革应经历的程

①相关部门组织个别地区进行试点

②各地全面放宽公司注册资本奋记条件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司法》修正案

④国务院公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D.④①③②

15近期,暴力伤医事件接连发生。2014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90位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递交“紧急提案”,建议将医疗机构列为公共场所进行安保,并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尽快制定(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条例)。这表明政协

A.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B.可以指导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C.积极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D.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6.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教育实践活动要确立一个较高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抓部署、抓落实、抓检查。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市视自身的先进性建设②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③党的建设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④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2014年5月,中国与肯尼亚正式签署蒙内铁路项目合作协议。该铁路将由中国公司承建。中国的资金、技术、标准、装备制造和管理经验将惠及铁路沿线的非洲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平等互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促进发展是中非共同关注的主题

③体现了中非平等互信、合作共赢④国际援助是促进非洲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2013年上半年.围绕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中欧双方剑拔弩张,贸易战一触即发。下半年.通过谈判协商,中欧关系大为改观。中欧关系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B.竟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C.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19.“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20.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淦释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

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

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

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④文化创新是“取其情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4.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5.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道理。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观点相近的A.胸有成竹一叶障目B.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C.盲人摸象唇亡齿寒D.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26.图2漫画“好大的手笔!”“给我们的行启示是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7.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28、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是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9.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数据”,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就适荷用专用磁带记录。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30、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冶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络社会的生活方式。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淤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盂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习近平于主席在@belgium@布鲁日欧洲院演讲时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冶从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矛盾双方即对立统一

②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④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依据是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其中第34题、第3

5题为必答题,第36题为选做题。

34.请运用所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

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冶式的涂鸦

图3泰山石刻图4故宫文物上的“到此一游”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冶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3和图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6 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

35.材料一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①发达国家因为参加世贸组织谈判削减了农业补贴;②日本、巴西、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率提高;③以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农业劳动力加速流失。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供给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目前,我国居民对粮食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饲料粮和油料作物需求量增加,使得粮食供应出现了偏紧的状态。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还会导致工业化成本上升,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粮食安全冶放到首要地位。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刺激国际粮价上涨且影响机制相同的因素有哪些?(请选出序号)试在图5中平行移动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D

以表示这种变化。(作图时请用2B 铅笔,并画清楚)(6 分)

(2)在国际粮食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证“中国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食?(6

36.【选做题】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 小题评分。

A【经济常识】

正如货币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无法结束滞胀这种现象的反应一样,与里根经济政策等同的供给派经济被认为是因求解滞胀出路而得以确立的。———E·雷·坎特伯里

在应对危机时,各国政府几乎习惯性地拿起凯恩斯主义武器。但是,这个以拉动投资和消费为特征的需求管理手段正在遭受广泛质疑。近年来,我国多位知名者也希望宏观政策能够从需求管理适当转向供给调控。“解除供给抑制冶是这些者开出的药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供给派产生的的背景是什么?该派有那些主要观点?(6分)

(2)根据供给派的观点,结合我国的经济实践,谈谈怎样才能“解除供给抑制”以实现经济增长?(6分)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2001年11月,世贸组织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启动了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简称

多哈回合冶),共设农业、服务贸易等八大议题。2003年9月,世贸组织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针锋相对,会议无果而终。此后,“多哈回合冶谈判时断时续。2013 年12月,世贸组织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第九次部长级会议,会议达成了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的首个全球性贸易协定。

材料二2014 年3月26日,世贸组织公布专家组报告,裁定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有关稀土、钨、钼相关产品采取的出口关税、配额管理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2014年3月27 日,世贸组织公布专家组报告,裁定美国对中国发起的25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部长级会议在世贸组织的地位如何?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世贸组织的什么职能?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在世贸组织现有组织体系内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

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材料一2013年,以“伊伊宝冶为代表的互联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

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欲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椒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某普通民众:不用怎么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帐,比存银行获得的利息多,感觉挺好的。某银行业从业人员: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地位和势抵制“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推出类似的产品。某时经评论员:互联金融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干扰了货币市场秩序,且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应该取缔。

材料二2013年8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组成的“互联金融发展与研究小组”成立,并赴上海、杭州等地对互联金融业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与诉求,未来可能在国家明确互联金触组织和业务法律地位、监管体制等问题上提供决策建议。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4分)

(2)如果你家在银行有10万元定期I年的存款,已存了6个月,你会建议父母此时将这笔钱“搬”人“宝”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自己作出选择的理由。(假设材料一中的数据保持不变)(6分)

(3)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生活知识,以“促进互联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8分)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邃样。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拉制在300字以内。

2024高考政治江苏卷 篇2

一、试题分析

(一) 听力

听力部分紧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中《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中的内容[2], 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难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语速的提升, 尤其是短对话部分的后两题考生普遍反映偏难。听力部分的特点:一是信息量大, 反映真实的生活情景, 语言材料丰富。二是听力材料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听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归纳的能力。其中第1、2、9、10、13、14、15、17等题为细节信息题, 第4、5、6、7、8、11、12、18、19、20题为细节推理题, 第3题为数字题, 第16题为主旨题。可以看出, 细节推理题的题量较前两年有明显增加。三是听力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快的阅读能力, 即对题干、选项的阅读理解有一定的要求。整体注重对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二) 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主要考察考生理解运用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日常用语的能力。

1. 语法知识的能力考查

该部分对语法项目的考查包括动词时态 (第21、22、23题) 、非谓语动词 (第31题) 、情态动词 (第34题) 、定语从句 (第24题) 、主语从句 (第26题) 等。语法考查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中的语法项目的“基本要求”为主[1]。以第24题为例:

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the concert is an interval, _______________the audience can buy ice-cream.

A.when B.where

C.that D.which

本句意为“音乐会中间有间歇, 此时你可以买冰激凌”。题干的前半部分为完整的主句, 后半部分补充说明“这个间歇你可以干的事”, 所以本题考查的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先行词为interval,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功能就是对先行词进行补充说明。由于从句部分不缺少主干成分, 而且interval表时间, 所以需要选择能够担任时间状语的when作为答案。可以看出, 对常见语法的考查均体现了在语境中进行的原则, 考生必须充分理解上下文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2. 词汇知识的能力考查

对考生词汇量的考查, 涉及词辨析 (第27题) 、动词辨析 (第28题) 、形容词辨析 (第25题) 、动词短语辨析 (第30题) 、介词短语辨析 (第32题) , 注重考查了特定语境中理解运用词汇知识的能力。以25题为例:

In that school, English is compulsory for all students, but French and Russian are_______________.

A.special B.regional

C.optional D.original

这道题考查了形容词的词义辨析, 根据句意, “在那所学校, 英语对每个学生是必修课, 而法语和俄语是选修的”。用but表示“转折”, compulsory意为“必修的”, 只有optional意为“可选择的”, 和compulsory是一对对义词, 从词汇衔接中的“反义复现”来看, optional为正确选项。再如, 第30题对动词短语的考查,

—You look upset.What’s the matter?

—I had my proposal_______________again.

A.turned over B.turned on

C.turned off D.turned down

可以看出, proposal“提议”只能和动词短语turned down“拒绝”搭配, 本题考查了词汇衔接中的“词汇搭配”, 强调了对考生词汇搭配能力的考查。可以看出, 词汇能力的考查体现在词汇衔接和搭配能力方面。

3. 日常用语的能力考查

日常用语的考查包括了第29、33、35题。以第29题为例:

—Linda didn’t invite us to the party.

—_______________?I don’t care.

A.For what B.So what

C.What’s on D.What’s up

根据上文“Linda没有邀请我们去聚会”, “_______________, 我才不在乎呢。”应该是“那又怎么样呢, 我不在乎!”只有so what和I don’t care产生前后文的语意衔接。再如, 第33题:

It sounds lik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car’s engine._______________, we’d better take it to the garage immediately.

A.Otherwise B.If not

C.But for that D.If so

“听上去汽车的发动机坏了。”通过简单判断可知, “要是那样的话, 我们最好立即去修理厂”。这两句之间是顺承的关系, 所以应该是“如果真的这样的话 (发动机坏了) ”。可以看出, 日常用语的考查是紧扣上下文考查, 充分体现了语境。

可见, 单项填空题紧扣《教学要求》, 侧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所选取的知识点覆盖面广, 基础性强, 难度中等, 注重交际, 对高中基础知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 完形填空

2011卷的完形填空是富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讲述了一个男孩求苹果不得、先难过后又聪明地释然的经历, 体现了《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语篇脉络清晰, 多数空缺词能借助语篇的丰富多样的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判断出, 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在语篇层次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全面考查了对语义、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

全文共430个单词, 其中文本350词, 题项80词, 最大词距为29, 最小为7, 平均词距为14。完形填空考查了动词7个, 名词4个, 形容词2个, 副词3个, 介词2个, 连词1个, 代词1个, 均为在语篇中的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的考察。对实词的考查, 要求从语境的角度考虑语义, 从语篇的角度要考虑语用。以39题为例:

He stood on tiptoe (脚尖) , 39 as high as he could.

“他踮起脚尖, 尽可能地伸开 (手臂) ”。选项中, stretch表示“伸开、张开 (手臂、身体) ”, expand表示“增加 (活动量) ;拓展 (活动范围) ”。另外, 由于stretch虽是《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考试说明》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词汇[1], 但学生并不熟悉该词, 而下文出现了“stretching his arms to get the apple”, 所以无论从词汇搭配还是从下文, 学生都可以发现stretch作为答案的可靠性。再如, 第55题是点睛之笔, 切中主题, 提到“There’s nothing more I can do to get the apple—that is unchangeable—but we are supposed to be able to 55 our feelings.If that’s the case, what can I do to feel better?”“没什么我能做的了, 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感觉, 要是那样的话, 我如何可以让自己感觉好点呢?”从上文的that is unchangeable, 而且按照常识判断, 如果我们无力改变其他时, 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 可以看出此处选项change最合适。

上例说明, 完形填空题文篇信息分布合理, 注重考查考生结合语境对英语的整体感知能力;以语义实词设空为主, 兼顾进行语篇衔接的介词和副词;题项设计的干扰项迷惑性强, 注重语言及选材的时代性和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的考查。

(四) 阅读理解

2011年江苏卷阅读理解的总词数为2219个词, 其中A篇为469词, B篇380词, C篇487词, D篇883词。阅读理解题材料真实、内容新颖, 选材的内容除C篇均为考生所熟悉的生活话题。阅读理解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信息加工能力, 也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2011江苏卷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包括以下三种:

1. 理解事实细节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直接信息找到明确答案, 包括第57、58、61、63、64、66、67题和第68题。以第66题为例:

Not expecting much, Shay’s father still asked the boy if Shay could play, mainly because the father_______________.

在D篇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but the father also understood that if his son,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disabled, were allowed to play, it would give him a much-needed sense of belonging and some confidence.”中, it指代上文的that his son was allowed to play”, 而且feeling与sense同义, 可以得出选项“the father understood Shay did need a feeling of being accepted”是正确的。

2. 推理判断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全文所提供的事实或字面意思, 通过合理的逻辑推测、细节的暗示, 理解文章的寓意, 推敲作者的态度、意图、人物动机、目的以及性格特征、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等, 包括第56、60、65、69题。以第65题为例:

Wide applications of deepwater wind power technology can_______________.

在文篇C最后一句话“If the technology catches on, it will open up vast areas of the planet’s surface to one of the best low-carbon power sources available.”中, “the technology”是指代上文的“deepwater wind-farm technology”, 可以推断出这种项目的成功运行将会促进低碳能源的发展, 从而得出D选项explore low-carbon power resources available at sea是正确的。

3. 概括主旨大意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通过文章的篇章结构、主题句或结论句, 理解全文, 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选项, 包括第59、62、70题。以第62题为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erve as the title of this passage?

以第59题为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erve as the title of this passage?从文篇A的第一段的后面部分“What about the people who invented the traffic light and the windshield wiper (雨刮器) ?Shouldn’t we know who they are?”以及下文都可以看出文篇的标题是“Shouldn’t We Know Who Invented the Windshield Wiper?”。第62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 (purpose) , 从文篇B的每一段的开头结尾都能够读到反映本文的写作目的。

总之, 2011卷的阅读理解部分比之前三年增加了对概括主旨大意能力的考查, 减少了对理解细节能力的考查, 说明阅读理解题加强了对语篇宏观能力的考查, 而减少了语篇微观能力的考查。

(五) 任务型阅读

2011年江苏卷的任务型阅读共591个词, 其中文篇429词, 表格162词, 介绍了“领导人何时应该道歉而何时不应该”这个话题, 表格按照行文的顺序介绍了“为什么公开道歉如此难?为什么公开道歉这个话题如今在美国是如此的迫切?为什么领导者对公开道歉感到如此困扰?为什么领导者经常拒绝公开道歉?”。除了给出标题, 每一段都以最简短的语言给出了“段意”, 给考生最丰富的信息提示。任务型阅读题对读写能力的考察包括筛选信息能力、组织信息能力、信息概括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

1. 筛选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基础题, 包括第71、75、79题, 考生经过筛选可以从文中获取相关信息, 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如第71题:

Public apology is much more than a personal_______________ (71) .

可以由第一段中的“The act of apology is carried out not merely at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at the level of the institution.It is a performance in which every expression matters and every word becomes part of the public record.”筛选出act、performance这两个词作为答案。

2. 组织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活用题, 包括第73、76、77、80题, 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之后, 根据句意要求, 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加工, 通过词形转换、句子结构转换或者同义词和反义词转换、前缀和后缀转换等改变原句的表达方式来确定恰当的答案。比如第73题:

Apologies not_______________ (73) can bring on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ruin.

该题的答案隐藏在第一段中的“A successful apology can turn hate into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harmony—while an apology that is too little, too late, or too obviously strategic can bring on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ruin.”, 可以看出答案应该与successful有关, 需要通过词形转换来完成该题, 形容词修饰名词放在名词的前面, 此处的空格在名词后面, 所以用副词successfully。

3. 概括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综合概括题, 包括第72、74、78题, 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 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 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概括处理, 从而准确无误地归纳出文段的行标题、列标题或关键词。考生不仅要有概括信息能力, 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第78题:

There needs to be a sufficient reason for a leader to apologize in_______________ (78) .

从第三段“For a leader to express apology, there needs to be a good, strong reason.Leaders will publicly apologize if and when they think the costs of doing so are lower than the costs of not doing so.”可以看出, 需要用短语“in_______________”来代替“publicly”, 文段中出现了6次public和3次的publicly, 应该看出public是本文段的高频词, 介词in后面用名词, 因此答案为public。

上述分析显示, 任务型阅读题中筛选信息题、组织信息题和概括信息题的比例为3:4:3, 与2008~2010年该题型的考查保持了一致。

(六) 书面表达

2011江苏卷的作文题是图画作文, 主题为“感恩父母”。照片中一个小女孩为下班回家的妈妈拿下肩上的包, 为妈妈“减负”, 照片配有英语文字说明。以此为题, 让考生联系自己情况谈谈感想。最后再举例说明能为家长减负做些什么。

文章用三段来完成, 每段讲一个主题。第一段:描述照片内容, 如情景、人物、动作, 等等;第二段:结合自身实际, 谈谈“你”的感想;第三段:举例说明“你”能为家长减负做些什么———提出减负的有效措施。

在文章布局方面, 考生行文需要具有良好的条理性, 同时传达信息正确且精练, 也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得分不高的作文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考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作文内容多涉及学生减负、子女减负, 完全背离了该漫画的要旨;作文条理不够清晰, 所传达信息混乱;写作所用句型过于单调, 且多重复累赘, 不是必要的冗余信息的重复;信息缺失, 如:很多考生没有提到妈妈回来, 这是一个次重点信息缺失。

二、试题对高三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高三英语教学中, 教师需要认真领会《课标》, 依据《考试说明》, 结合《教学要求》, 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 重视语言能力, 注重语篇教学, 关注情感态度, 提升英语语感。

(一) 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英语试题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进一步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词汇语法:

1. 归纳整理高考常见词的用法。

尤其是搭配, 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实词为主, 短语以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为主。

2. 熟悉常见的构词法。

2011江苏卷出现了表示否定的前缀“dis-”7次、“un-”9次以及表示“……的”形容词后缀“-ible”4次、“-able”8次, 以及一些考生不熟悉的复合词。因此, 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构词法———复合法、转化法、派生法和缩略法, 重点对常用前缀、后缀加以归纳和整理, 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

3. 结合话题, 复习词汇。

可以通过语篇分析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将词汇训练上升到语用和语篇层面, 同时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4. 重点掌握《考试说明》中增加的考试词汇。

2011卷共出现了《考试说明》增加词汇45个:according, capable, charity, claim column, confidence, current, deny, detail, device, effective, ensure, environmental, financial, formal, guy, individual, interested, involve, issue, item, ladder, landscape, maintain, massive, moreover, opportunity, original, player, presence, professional, proposal, region, resource, responsible, scale sign, smart, solution, solve, source, stretch sufficient, survey, threat。说明非常有必要重点复习《考试说明》增加词汇。

5.

依据《教学要求》的语法项目的基本要求, 实施语法部分的教学, 同时充分重视语法教学的语境化, 这方面不需要专门补充练习, 牛津高中教材的语法补充练习都做到了语法教学语境化。

(二) 重视语言能力, 注重语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 都必须重视夯实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课后做好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预习, 课上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基本语言知识。同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关注课文的宏观结构及其他语篇特征入手, 把握文章主旨和大意, 从语篇内部各层次间或外显或内隐的联系去把握文章的脉络和论证逻辑,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必需的语篇知识, 做到精泛结合, 使之互为补充, 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 关注情感态度, 提升英语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 也要讲究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注重该材料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结合英语语言和文化特点, 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以下几个方面的英语语言材料:励志性的人物介绍或道德教育故事;世界上新的科研成果或发现;英美国家中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英美国家的各种背景知识。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背景材料, 能逐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英语语感, 并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本文结合实例, 从题型设置、考核重点、题量和难度等方面总结分析了2011高考英语江苏卷的特点。该试卷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 从试题中可见, 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词汇知识是不可取的, 应当从关注语篇、情感以及交际意图等方面入手,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考试说明》并结合《教学要求》, 一方面夯实学生词汇语法基础, 重视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考生既能够很好地完成高考试题的测试任务, 也能够逐渐提高自身的英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考试院.2011.2011年江苏高考外语试卷评析[EB/OL].http://www.jseea.cn/contents/channel-118/2011/06/1106101018843.html[2011-06-11].

[2]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2008.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教学要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高考江苏卷文言实词考查综述 篇3

如果再加细化,在必考的120个文言实词中,江苏高考涉及的分别有:谢、辞、数、度、属、率、归、易、及、爱等11个,其他31个基本都是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求掌握的,大多都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基本都能从教材中找到依据。

下面谨以年份为序,逐一疏理解析十一年来的文言实词考查题。

2004年是江苏语文高考自主命题的开始,当年的文言文阅读选自《宋史·徐勣传》,在实词考查部分,考查了“胜”“夺”“沮”“更”四个词。

该年题目要求是选择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胜”作“能承受”解,在《鸿门宴》中有“沛公不胜桮杓”,句中“胜”用法与此相同。此外,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等三个“胜”字的用法则作“尽”讲,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作为答案的B项中,“夺”,题中解释为“强迫”,实应为“强行改变”。在《陈情表》中,有与此一致的用法:“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又有名句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一句中“夺”即为“强行改变”。C项“沮”,解为“阻止”,《左传》有言:“左右或沮之”;王勃《上刘右相书》:“重耕耘之务,则邪嬴之计沮矣”;又有词为“沮其成行”,其中的“沮”便作“阻止”意。D项“更”作“经过”解则较为少见,但在《史记·河渠书》中有“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史记·大宛列传》中有“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句,两处“更”即作“经过”解。《捕蛇者说》中有“更若役”为“更换”意,《前赤壁赋》中的“洗盏更酌”的“更”作“重新”意,《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中的“更”,则作“轮替、更替”解。此外,“更”还有表示计时单位的“几更天”,以及本意为“离席,更换衣服”后被借为对“大小便”的婉辞的“更衣”等意。

2005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文本选自《新唐书·阳城传》。文言实词考查了“谢”“辞”“引”“数”四个词。

在考查形式上,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换了一种形式,采用比较式:每个选项中有两个有相同实词的句子,一句来自选文,一句来自课本,要求选出意义不相同的一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查难度。A项课本中的句子来自《鸿门宴》,“是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此处“谢”作“道歉”解,符合文中“及觉,痛咎谢”的文意。此外,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还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用法也与此相同。B项是本题的答案项,课本中的句子来自《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辞”作“辞别、告辞”解,在《鸿门宴》中有“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此外,选文中“强饮客,客辞”,则作“推辞”解,《陈情表》中有“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两处“辞”的意义一致。C项中,课本中的句子来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江苏省的高中语文课本采用的是人教社的试验修订本·必修本系列教材。在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本中是没有这一篇的。不过,虽然没有这一篇,但并不影响现在的学生理解本选项中“引”的用法,因为在现在的苏教版课本中,便有用法、意义相同的句子:《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引觞满酌”一句,其中“引”与文本中的“即自引满”一样,都作“拿、举”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引赵使者蔺相如”作“引领、引见”,“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作“拉”,“相如引车避匿”中作“牵、拉”,引申为“调转”意,《孟子》有“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作“引弓”解,是“引”的本意。D项中的“数”所采用的课文选句是《史记·魏公子列传》,无论是文本还是课文都作“多次、屡次”解,与此用法相同的还有《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一句。

2006年的文言文文本选自《宋书·董槐传》,考查形式回到了2004年的找出不正确的一项。实词考查了“遇”“责”“徇”“麾”等四个。

A项“遇槐严”中,“遇”作“对待”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这里的“遇”便作“对待”解,《鸿门宴》中“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也是这个意思,《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一句中的“遇”与此用法相同。B项是答案项,题中解释“吾属将责之偿”的责为“谴责”,实则应为“要求”。若作“谴责”,《陈情表》中便有“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用法。成语中有“求全责备”,可以对应此处“要求”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多处“责”的用法:“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本作“谴责”,引申为“反省”,“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则作“责任、差使”解,一如“敷衍塞责”。《促织》又有“令以责之里正”,作“索取”解。C项的“斩以徇师”一句中,学生对比此处“徇”不甚熟悉,相对熟悉的是“徇私枉法”中“徇”作“顺从”解;而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就有“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一句,意义、用法与考题一致,都是表示“示众”。此外,在《太史公自序》中,“徇”还有“攻占、占领”的意思:“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不仅如此,文言中还有“徇行”一词,有“巡视、视察”之意。D项“麾妇人出”中“麾”,解为“挥手使……离去”。麾的本意有“指挥”的意思,此处作“指挥”解亦可通,指挥妇人出去,挥手是“指挥”的具体表现,离去则是结果。《离骚》中“麾蛟龙使梁津兮,招西皇使涉予”,“麾”就是“指挥”的意思。“麾”还有“用作指挥的旌旗”解,如“麾下”,指“部下”,《项羽本纪》中就有“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八百余人”,《李将军列传》中也有类似的用法。

2007年起,江苏高考语文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形式沿袭了2004、2006年的考查形式,并保持了长达八年的稳定期,都采取了“找出不正确的一项”的形式。当年的文言文文本选自《三十国春秋》,这是南朝梁元帝之子萧方组织编著的一部上起自曹魏明帝时、下至东晋安帝时,以记录两晋十六国史事为主的纪传体史书。这部书从全国语文试题文言文文本的选择几率上来说都属比较小。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爽”“刑”“伺”“趋”四个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就题目来看,A项的“爽”作“差错”解,有几个常用的例子如“屡试不爽”、“毫发无爽”。《诗·卫风·氓》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中“爽”的意思,即“差错”。此外,“爽”还有表示“明朗、清亮”的意思,如“秋高气爽”;形容人“率直、痛快”用“豪爽”;说人违背约定用“爽约”;感到“舒服、畅快”的“人逢喜事精神爽”等等。B项“刑”为“宰杀”意,在《吕氏春秋·顺说》中有“甲之事,兵之事业,刈人之颈,刳人之腹,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高诱注:“刑,杀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有“刑马作誓”,也是表示“杀”的意思。C项是答案项,“伺”作“等候”解不合题意,应为“在旁边陪着”。作“等候”解的“伺”有“伺机而动”;而作“在旁边陪着”,则如“伺候”。在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中,有句“伺候于公卿之门”,便是此意。D项“趋”作“快走”解,用法和意义与之一致的如成语“趋之若鹜”,在《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的例子,《乐羊子妻》中“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等。

2008年是江苏省进入新课改以来的第一年高考,从当年起,高考语文的题型、顺序等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动。这一年的文言文文本选自《后汉书·吴汉传》。对文言实词,则考查了“听”“迫”“壁”“度”四个词。

A项中“听”解为“准许”,《陈情表》中“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与此一致。“听”本意作动词,意为“用耳朵感受声音”,如《琵琶行》中的“如听仙乐耳暂明”。又有“接受、听信、接纳”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听之”、“而听细说”以及《前出师表》中的“开张圣听”。此外,还有表示“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的“听政”、“听治”、“听决”,表示“等候;等待”的“听用”、“听选”,表示“听凭,任凭”的“听其自便”。甚至还有一个比较少的“侦察”的意思,如《战国策》中“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B项“迫”的解释是“逼近”,在《〈指南录〉后序》中有“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一句与此相同。“迫”除了“强迫”“逼近”的意思之外,还有“危急”之意,如《鸿门宴》中“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在《后汉书·窦融列传》中有表示“狭窄”的意思,“如西州地势局迫”。C项的“壁”解释是“营垒”,是“壁”的一个重要的意思,如成语“作壁上观”,就是“壁垒、营垒”的意思。《史记·高祖本纪》还有“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的例子。D项作为答案项,将“度”误解为“考虑”,但作为多音字的“度”在读作“dù”时,意为“限度”,如《谏太宗十思疏》中“则思三驱以为度”。而当“考虑”讲时,读“duó”,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在文中“常度”指“常态”,此处的“度”作“态度”解,应读为“dù”。

2009年的江苏高考语文在2008年的基础上又有所调整,在文言文本选择上则突出了“江苏特色”,选择了清代汪琬的《书沈通明事》,是受到较多好评的一年。在文言实词考查上,第一次出现了双音节词,考查了“属”“引却”“魁垒”“率”四个词。

就四个选项来说,A项“属”读作“zhǔ”,解释为“托付”,“属”通“嘱”,意为“托付、委托”,如《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就是一例。《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则是“撰写”的意思。《核舟记》中“神情与苏黄不属”为“类似”意。《张衡传》中“衡少善属文”为“撰写”意。《赤璧赋》中“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为“劝”意。《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为“相连”意。《项羽本纪》中“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骑”为“跟随”意。另外,“属”读作“shǔ”时,在《琵琶行》有“归属”意,“名属教坊第一部”。《扁鹊见蔡桓公》中有“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桃花源记》里表示“种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鸿门宴》中“表示等、辈”,“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等用法。B项考查了“引却”,实则就是对“却”的意思的考查,“引”有“带领”的意思,《魏公子列传》“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中就是如此。而“却”作“后退”解则较为常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相如因持璧却立”,《六国论》中的“李牧连却之”也是这样的意思。C项对“魁垒”解释为“高大”的意思考查几乎成为“孤例”,笔者一时没有找到任何与课本相关的用法或常见的例句。而且,对该词的词义理解,2009版《辞海》和《辞源》是有出入的,二书都认为此处“魁”的读音应该是“kuài”,同是引《汉书·鲍宣传》:“朝臣亡(通‘无)有大儒骨鲠,白首耆艾,魁垒之士。”《辞源》认为该词是“雄伟”的意思,《辞海》则认为是“正直磊落”的意思。按《汉书》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魁垒,壮貌也。”似应以《辞源》为是。《汉语大词典》该条引例:“明宋濂《安道堂记》:‘江淮之间豪杰魁垒之士,翕然附从。”在现代汉语中犹有“魁梧”,也是形容人的身体强壮高大的样子。D项中将“率”错解为“率领”,实则此处与《六国论》中“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和《进学解》中“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的“率”意思是一样的,都是“都、全”的意思。此外,“率”还有表示“率领”的常见意项,如《愚公移山》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汉书·贾谊传》的“荩谋者率以为是”中,“率”则是“大致,一般”的意思。

2010年起的三年时间里,江苏高考语文的文言文文本都是从名家作品中选择,如当年就选择了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在文言实词的考查中,又一次出现了双音节词。共有“归”“容止”“著”“庶几”等四个词被放到了题目中。

备选答案中,A项“归”作“出嫁”解,在古文中是一个重要意项,如《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此外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归”有“归还”意,“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返回”意,“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在《项脊轩志》中表示“女子回娘家”,“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需要说明的是,“归”“宁”常连用,表示“女子回娘家省视、看望父母,向父母问安”。“宁”本作“寍”,是“省视、看望、问安”的意思,如《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中,这位女子未必就已为人妇。还有表示男子归省父母的,如晋·陆机《思归赋》:“冀王事之暇豫,庶归宁之有时。”等。B项将“容止”解释为“形貌”实际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容止”中,“容”指“仪容、形貌”,“止”则有“居住、止息”的意思。因此,“容止”应解释为“仪容举止”较为准确。《汉语大词典》“容止”条:“仪容举止,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却要》‘湖南观察使李庾之女奴,曰却要,美容止,善辞令。”C项“著”解为“彰显”,一如现代汉语中的“著名”,杜甫《旅夜书怀》中“名岂文章著”就是“彰显”的意思。D项“庶几”解释为“希望”,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课文《〈指南录〉后序》中“中兴机会,庶几在此”是“或许、也许”的用法。《史记·淮阴侯列传》“太史公曰”一段有“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则是“差不多”的意思。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遵)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有终者”则表示“可以(称得上)”的意思。

2011年的江苏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部分,在延续了2010年的基础上又略有变化,没有再出现双音节词。文本选择了苏轼的《陈公弼传》,考查了“耸”“易”“戟”“蠲”四个词。

具体而言,A项考查了“耸”,“耸”的“震惊”意项在现代汉语中常有出现,比如“危言耸听”一词,“耸人听闻”则由此引出了“使(人)害怕”的用法。B项“易”解为“更换”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用法,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的“易”。而在选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易”应理解为“轻视、看不起”,如《史记·高祖本纪》中就有“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一例。另外在《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有“变化”的意思。《五人墓碑记》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则有“改变”的意思。《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则是“替代”的意思。C项“戟”作“约束”解。“戟”在各常见辞典中多有两种意项:1.古代兵器;2.刺激。《汉语大字典》中多了两个意项:3.伸出食指和中指来指点,形容愤怒或威武的形状;4.雄。但均未见“戟”有“约束”之意。此处是否是由“兵器”意引申为“约束”,抑或是有其他说法,欲在此求教于大方之家。D项“蠲”作“免除”解,古今如一,《太史公自序》中就有“蠲除肉刑”的实例,《红楼梦》中写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有“如这些无头绪、慌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的例子。

2012年的江苏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的文本选择了苏辙的《伯父墓表》,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则延续了2011年的考查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多”“益”“许”“矫”四个词的理解。

四个考查对象中,A项“多”的解释“称赞”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重要的用法,其意为“推崇、称赞”,如《史记·商君列传》:“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汉书·灌夫传》也有“士亦以此多之”的例子。此意至迟在先秦时就已出现,在《韩非子·五蠹》就有“以其犯禁也罪之,而多其有勇也。”的用法。B项中“益”误解为“有利”,此意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联系上下文,此处当作“增加,增多,充实”解,即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和诸葛亮《前出师表》中“至于斟酌损益”的用法。益本是“溢”的本字,指“水漫出,引申为涨水”,如《吕氏春秋》:“澭水暴益”之例。此外还有表示“更,愈”的,如《师说》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黄州快哉亭记》中的“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在《阿房宫赋》中有表示“逐渐,渐渐”的例子,“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益”还有表示“利益、好处,引申为有益”的意思,如《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伶官传序》的“满招损,谦受益”等。C项“许”作“期望”解,一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除此以外,“许”还有多种意思,《烛之武退秦师》中“许君焦、瑕”和《陈情表》的“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是“答应、允许”。《愚公移山》里“杂然相许”是“赞成”。《观书有感》那句“问渠那得清如许”是“这样”。《小石潭记》的“潭中鱼可百许头”是“表约数”。《五柳先生传》的“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则是表处所。D项中“矫”解释为“假传”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意项,如《五人墓碑记》中的“矫诏纷出”和《史记·魏公子列传》中“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就是这样的意思。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卷的文言文本选择又回到了传统的二十五史的范围中,选择了《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的《魏略·李丰传》。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则显得中规中矩,“然”“及”“制”“诫”都是考查的几个词常见意项,考查难度也是历年来比较容易的。

A项“然”解释为“这样”,可见于《前赤壁赋》“何为其然也”中的用法,《六国论》中“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是“(虽然)这样”。B项“及”的解释“等到”,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与此相同。此外“及”还有很多例子,如《〈指南录〉后序》中“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表示“接近”。《师说》中“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表示“比得上”。《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表示“达到”。《促织》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表示“涉及”。C项中“制”解释为“节制”,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代入原文中根本说不通,“疾满百日当解禄”,请病假满一百天就应当停发俸禄,这是一项制度,所以“制”,应释为“制度、规定”。此外,在《项脊轩志》中“其制稍异于前”的“制”则是“规制、格局”的意思。D项的“诫”,解释为“警告”,如《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诸葛亮《诫子书》,题目中的“诫”就解释为“警告、告诫”,是一个一直用到现在的用法。

2014年的江苏高考文言文,有了几点变化,首先是取材范围突破了以往一贯的“人物传记”类文章,选择了柳宗元的《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这是一篇论述类的书信体文章。其次,题型在延续中也有变化,虽说对实词的考查延续了一贯的找出不正确的一项,而并没有出现此前多地模拟卷中出现的填空形式,但选择题取消了人物形象分析题,而代之以多年没有出现过的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取消了对文本的分析概括的选择,而代之以考生自己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既考查了考生对文本的理解概括能力,也变客观题为主观题,与此前部分模拟卷中的题型相同;再者,文言翻译题由先前的三句10分减少为两句8分,减少的两分分别加到了对“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的概括分析和古诗词鉴赏题中。实词考查了“益”“责”“攻”“爱”等四个,是一个两旧配两新的考查方式。

A项的“益”是一个在2012年实词考查中就已经出现过的词。其意前文已述,在此不赘。B项是答案项,考查了“责”的意思,这个词在2006年的高考中也已经考查过了。在这里是“要求”的意思,和2006年的考查点是相同的。C项的“攻”是一个新词,文中意为“加固”,是对其本意“坚固”活用为动词的延伸用

法。一说此处通“功”,“指器物精好、坚固”,如《管子·七法》:“器械功则伐而不费。”此外,该词还有常见意项“攻打,进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明年,秦复攻赵,拔石城”。也有表示“指责过失,抨击”的,如《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在常用语“以毒攻毒”中表示“治疗”。《师说》中“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表示“学习、研究”。与之类似的还有《论语·为政》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表示“从事某事,进行某项工作”。此外,该词还有两个常见的通假用法,一通“工”,表示“善于”,如《战国策·西周策》:“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一通“共”,表示“供给”,如《韩非子》:“负任之旅,罢于内攻。”D项对“爱”的考查也是先前没有过的,但常见于各类资料须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之首。文中“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解释为“吝啬”。《孟子》中有“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与此意相同。此外,爱有表示“喜爱”的,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又有表示“爱护”的,如《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和常见的“仁者爱人”。《左传》中有表示“友爱”的“兄爱弟敬”之说。《论语·八佾》有“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则表示“爱惜,怜惜”。而在对《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中“爱”的解释则分为两种,一种认为表示“通‘僾‘薆”,表示“隐蔽”,即如《礼记·礼运》所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马瑞辰《通释》:“爱而,犹薆然也”;还有一种即通行见解,自东汉以降,郑玄笺、孔颖达疏俱作“爱悦,喜欢”解。又由“喜爱”引申而为“情爱”,进而为“男女之爱”。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 篇4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审题分析】

20江苏高考命的这道作文题目颇有特点。文字少,叙述简明,含意丰富,给人联想想象空间大。这似乎是江苏省语文高考命题的一贯风格。今年的作文试题又好像以自说自话的方式总结他们多年来的命题特点,以此形成了作文题目。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是一句老俗语,大家已经理解其内容含意。按这个俗语传统,有话的时候就多说,无话的时候就少说。一要看环境抓机会,二要说正确有分寸。作文命题显然不想在这里纠缠,也担心考生在这个角度用功。他们的目的是引导创新。妙在还有下一句,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是打开话题的钥匙。这一提示不得不让人思绪万千。结合后边文字“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的进一步提示之下,作文命题内容意图越来越明显。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发表见解越来越容易的`今天,人们说话的目的到底为了什么?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这不能不让人思考。在有话可说的时候发表见解不要限于传统、常规,要能够恰如其分,当短则短。而在无话的时候不仅要敢于发表见解,还要能够打破常规,言而有据,言之有理,知无不言,言辞尽意。要明确的是,在彰显个性刷存在感和提倡创新打破常规之间,你可以任意选择,但在话语意义把握方面亦不可丧失价值。也就是说,你要用话语权彰显个性,同时更重要的是,你还要具有运用话语权创新价值和意义的能力。因为,标新未必是创新,个别未必是个性。一切以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价值和意义为指归。

然而不论写什么都必须具有辩证思考的过程和能力,立足点要清晰,思维要全面,要体现辩证思维。“个性”或“创新”这个口袋都很大,什么东西都能往这个筐里放。聪明的考生,知道要把口子切小,重点放在怎样保持个性、怎样创新上。而在这之前,要给“个性”和“创新”要有自己的定义。可从反面的角度说,什么不是个性,什么不是创新,我们要真正的个性,要真正的创新。为了稳妥,考生只可选一个角度深入细说,要么说个性,要么说创新,切不可两者混说,面面俱到,结果弄成四不像,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没说清。

创新与个性也是可融合的。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确立“牢牢把握自己的话语权”的观点,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是如此。“一带一路”的提出,南海风云,只要稍微关心时事,都知道话语权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把作文写好,不关心时事,是不容易写好的。

“写800字作文”没有限制文体,所以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甚至其他文体,如小小说、散文等。不过,一般情况下,写成规范议论文可能更容易些,但正因为如此,写成议论文可能不容易得高分。建议写作基本功强的学生,不妨展示个性,有创新精神,写成记叙文,甚至写成小说、诗歌,也未尝不可。

点评:

江苏卷的作文一直以来都是与其他省份乃至全国卷迥异,人家是材料作文的时候,江苏卷是命题作文,等到今年全国卷开始向材料加命题的方向转变的时候,它却变成纯材料作文了,这就是个性所在吧。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从俗话说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通常思维,也是惯性思维;“有话则短,无话则常”,这是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个角度阐释的。前者是中规中矩,后者是个性的彰显、创新意识的闪现。

现实生活中彰显个性的现象很多,可以从正面解读其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也能从反面显示出其怪异的取向。关键是看待的角度。

立意的时候,考生可以抓住关键句“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来确定立意,比如“彰显个性”“创新与守规”等。

选用文体的时候,考生可以选择记叙文,从正面彰显人的个性魅力和创新意识,也可以从反面用讽喻的形式发人深思;同样考生也可以选择议论文,借助论述阐述“创新”和个性的魅力。

点评: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以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引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一话语,进而拓展到“个性”与“创新意识”。“有话则短”,是不走寻常路、避免无谓的重复之意;“无话则长”,是在众人觉得“无话可说处”独出机杼、充分表达己见,在众人无所发现处有所发现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如果流于表面,不管有理没理都要对着干,那就不是“个性的彰显”而是另一种盲从,不是“创新意识的闪现”而是另一种重复。

材料切合考生年龄与思维实际,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考生既可以当作俗话来解读,也可以当作格言来阐释;既可以讨论年轻人所热衷的“不走寻常路”的个性彰显主题,也可以结合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例证,总结、升华出对于创新意识的思索。材料适合写不同的体裁:可以就材料所提示的多个维度做辩证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恰当的名人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作铺陈生发,写记叙文;还可以抒发一些别人所未发之情,写抒情散文……

2017年江苏卷高考作文优秀 篇5

根据以下题材,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下水作文】

车与人生的幸福之旅

栀子花开的季节,在教室里徘徊不定,望着不远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我不由思绪万千。车时代的到来,人在行的世界里多了几分惬意,似乎天地变小了,人生的宽度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车来车往,在花花绿绿的人生路途中,我们追求速度与激情,放飞理想与梦想。速度,高科技给香车插上了疯狂的翅膀,路愈来愈宽,车就像即将离开地面的飞机,把两地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社会节奏加快了,曾经一个月的行程,如今只需几个小时就能抵达,如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之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活在网络多元化的时代,人们似乎着迷于追求速度,老是在抱怨,车的速度不够快,路面不够宽。大城市,许多地方,车不再如潮水般,而似蚂蚁搬家,一个小时不能走上几里路。车的拥挤因为路的制约而让许多人心上添堵。人们渴望依赖车的速度能干更多的事儿,然,路的狭窄又限制了车的速度。无论你车的加速度是多快,没有路的支撑,我们只能躲在车内按喇叭,徒增一些烦恼与无奈。

高速公路应运而生,让车的速度发挥极致,却又在惬意奔跑中偶尔抛瞄。本来高速公路方便车的奔跑,却因极少数车的打盹而瞬息车祸来临,堵不仅耽误了人追求速度,更给追求速度之人提了个醒:一味追求速度与激情从来不是事儿,人生似乎不能没有闲适与理性。一个人在酒足饭饱之时,头脑膨胀得厉害,固然希望车外的风能带来速度的刺激。殊不知,速度在带来疯狂的同时,也伴随着灵魂的麻木,理智的失控,多少人间悲剧不就是在癫狂的状态下产生的吗?行车之人,不可义无反顾追求速度,如果没有理性控制疯狂的举动,哪怕路虎、宝马,都会在豪华的大道上瞬息毁灭。

车再贵,人无需疯狂张扬,更需静如止水。有人说得好,开车如步行,急不得又慢不得,完全在于自如掌控。车与人如流水一般,人心清静则水如明镜,在旅途中可以尽情欣赏美丽风景,心乱则水如猛兽,在前行中存在许多隐患,难免会累得如死狗,随时都可能丢弃来之不易之生命。

行车之人,如坐禅之老僧,速度不是唯一追求,激情只有在理性的帮助下收缩自如,哪怕是老爷车,照样能在奇妙的高速公路上稳稳当当的前行。社会让人活动变人形,一切都在追求高速度,大容量,忘记了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人如车,一味地从自身、大自然索取一切满足欲望,得到的恰恰不再是幸福,而是痛苦不堪之累。为什么社会进步了,人生活的心情却变差了,不就是违背了一张一弛之道吗?

人在创业之时,不能没有速度与激情,但更需冷静下来,用理性控制如脱缰的野马般情绪,给世界以及自己带来幸福的生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人在混乱的世间闯荡,古道西风瘦马,不免会疲倦,想起家的温馨,又怎能不“断肠人在天涯”呢?大凡智者,在嘈杂的世界里,却有着超强的入世与出世的掌控力,在陀螺般的日子里不会失去人生方向。陶渊明不亏是掌控车的高手,没有被疯狂的世界所迷惑,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反而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人生之真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家生活,却不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车之人随着速度的加快,说不定就会失去陶渊明世外桃源之生活。

“繁华过后成一梦”,多少倦鸟在奔波折腾了好一段时日之后,想到的恰恰是田园式的生活。君不见,许多人削着脑袋挤进城市闹区,而一些富贵之人却在乡间铸就农家别院。车轮滚滚,不能停留,想要维系速度与激情,只能是白日做梦。车行了一定里程,都会停下来保养。人在疯狂的社会中颠簸,又何尝不需停下来等等灵魂!到大自然中去呼吸乡野气息,多反省自我之不足,往往能在云卷云舒的天际间找到自我。认识你自己,在繁华世界,我们常常迷失。只有认清了自我,才能更好地修心养性,给新的旅程注入新的力量。

高速公路,一个懂得生活的老司机,绝不会放过光顾服务站,走过去轻松、轻松,喝上一杯清香的绿茶,才不至于在紧张的驾驶中迷糊了双眼,制造人间悲剧。人生如行车,在激情中追寻速度,又需停下来等着心气的平和,才能从容不迫,任意东西的学习与生活。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篇6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专家解析】

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2024高考政治江苏卷 篇7

1. 夯实双基,努力实现大纲与教材的基本要求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的最基本要求,无论课程怎么改革,高考发展趋势如何变化,化学“双基”学习的重要性和考查的权重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从试题来看,试题区分度均是在基础题中设置障碍,没有单独的高难度题。如第I卷中的选择题,II卷的18、19、20题,以及选做题等都是比较基本的,涉及常见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应用、推断未知物、综合计算应用等内容的考查。只要考生具有中等水平,大多数试题能顺利做出来。2009年试卷中双基知识的权重较大,说明加强双基仍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重要内容。

教学中加强双基教学,使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也是教师实现各种教学目标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复习仍应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为主,进行专题强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所以我们要按《考试说明》要求组织好化学复习教学,在复习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学化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不要作过多的补充和深入,应重视“双基”剖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方位复习,不缺漏知识点,2009年的考点不代表2010年的考点,2010年未考的知识点不等于2010年不考。对“双基”的考查体现了对考生发展素质和化学学科基本素养的考查,这是高考化学命题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备考中无疑应该坚定不移地加强“双基”的复习。学好化学双基,必须透彻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很多学生认为这就是“懂”,其实不然。如果学习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那么结果必定是听起来都懂,做起来什么都不会。因为这些知识没有经过思考,并没有内化,化学双基知识如果是浮于表面的“死”知识,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还要学会综合运用,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2. 强调主干知识,突出能力培养,全力打造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改革中,能力的培养是叫得最响的,但在考试后,考生能力弱又常常是说得最多的。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仍是化学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不回避常规题和传统题。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起点一定要低,一定要做到基本题不失分,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尽可能使用流畅又符合逻辑的化学学科语言,将化学知识用文字表达出来,且表达规范科学,言简意赅,切中要害。高考试题从能力立意向三维目标转化,这就要求考生应通过自学、质疑、探究、思考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化学教学要求培养的两大能力,要注意审题方法和策略的培养,在做练习和考试时就表现在审题上。学生要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既不可掉以轻心,忽视细节和字词的含义,又不可依赖熟题效应,凭思维定势曲解题意,要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学生的卷面就是平时教学的一面镜子,也是学校落实新课程要求状况的反映。学校只有积极实践新课程方案,开展研究性学习,全力打造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教师仍然要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增强学习体验,注重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学生常规题型和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解答要有明确而又严格的要求,一定要注意解答过程中的关键词和对一些原理、现象、应用描述的正确性,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等,最大可能地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3. 关注“STSE”,注意化学的实用价值

近年高考的命题角度更加联系实际,关注科技、社会发展,试题的分量逐渐增大。例如第1、5、17、18、19等题目,以实际应用情境和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技成果为背景材料,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保等领域的试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为解答好这些试题,学生就要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多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化学的方法发现问题,用化学的思维去思考分析这些问题,注意试题中的五个结合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结合环保知识;结合时事新闻;结合高新科技;结合科学史。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并提高自己的化学敏锐程度。

4. 重视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运用双基和科学思维方法设计实验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题常常重过程轻结果,目的是让考生学会如何去做,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一般通过对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未知反应和实验方案的探究,来考查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5和18等实验题将基本理论、原理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是考生丢分较多的题目,反映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还有待改进,也反映了考生平时对实验内容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对简单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不够到位,应引起教学上的反思。

2024高考政治江苏卷 篇8

地理试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覆盖面广,包括地理1~地理3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以及初中地理的部分基础内容,整体难度比2008年略高,且力求创新,保持连续性。试题侧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具有浓厚的地理学科特色,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重视图表、图像考查,强化地理材料分析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图像考查一直是地理学科的鲜明特色。全卷共涉及20幅各种类型的图与表格,关联图有4幅,每一题都配有说明材料。地理教学中几乎所有类型的图像都涉及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图像样式多(见表1),而且有创新。

三、能力立意突出,注重地理知识迁移与灵活运用

地理试卷注重情境的创新设计,注重学生图表解读与材料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等的考查(见表2)。

四、材料新颖,贴近生活,人文性突出

上一篇:2018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总结下一篇:《短新闻两篇》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