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政治热点分析

2024-08-24

2024年高考政治热点分析(精选8篇)

2024年高考政治热点分析 篇1

粤招〔2023〕1号

各地级以上市招生委员会、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做好我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招生委员会

2023年2月27日

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招生专业

(一)专业界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版)》和教育部2021年、2022年公布的《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艺术学”门类下设各专业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艺术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为艺术类专业。

(二)专业分类

艺术类专业分为“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和“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

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戏曲类7个科类,不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含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高校艺术类本科专业(专科专业参照执行),原则上安排在普通类招生,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依据高考文化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本方案考试和招生录取办法仅适用于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

二、报名考试

我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对报考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的考生统一派发艺术类考生号,艺术类考生需参加文化课考试和艺术专业能力考试。文化课考试科目和普通类文化课考试科目一致,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均可。艺术专业能力考试分为省统考和高校校考(下称校考)。

(一)省统考

省统考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或面试评分)。

省统考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和书法类6个科类。考生根据本人艺术专业特长,参照《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附件1)以及相关高校要求,从省统考6个科类中选择1个科类报考。报考音乐类的考生可以兼报音乐表演(声乐)方向、音乐表演(器乐)方向和音乐教育方向;报考表(导)演类的考生,可以兼报戏剧表演方向、服装表演方向和戏剧影视导演方向;报考播音与主持类的考生,可以兼报普通话方向和粤语方向。

省统考各科类考试科目及考试要求见《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说明》(附件2)。省统考具体实施办法另文通知。

省招生委员会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省考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成绩情况,按一定比例分科类划定省统考本专科合格线。

(二)校考

按教育部规定,对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后,可在省统考合格生源中组织校考。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由相应招生院校分别负责制定和实施。组织校考的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加强与省统考的衔接,科学合理确定校考形式。要积极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根据教育部要求,2024年起,校考应在高校所在地组织,不得跨省设置校考点。

参加招生高校非戏曲类的艺术专业校考的考生,须按学校要求选择相应的科类参加省统考,未参加相应科类省统考或相应科类省统考不合格的考生,其校考成绩无效。

三、录取办法

(一)录取批次及类别

录取批次分为提前录取批次、本科录取批次和专科录取批次。提前录取批次仅安排教育部批准的相关艺术类院校专业。

录取类别分为统考和统考合格基础上的校考(简称“统+校”)。统考是指艺术类院校专业录取需使用文化课成绩和省统考成绩,“统+校”是指艺术类院校专业录取需使用文化课成绩、省统考成绩和校考成绩。

(二)划线规则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由省招生委员会根据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省统考成绩和招生计划情况,按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和书法类分别划定文化课和省统考最低分数线。

提前录取批次实行“统+校”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由招生院校自行划定分数线。

(三)志愿填报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均实行平行志愿,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实行“统+校”成绩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设置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实行顺序志愿。

(四)投档规则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投档时,根据院校招生计划,以1:1的比例,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在考生文化课总成绩和省统考成绩双上线基础上,依据考生合成总分排序情况,从高到低依次检索考生院校专业组志愿投档给招生院校。

实行“统+校”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采用梯度志愿投档,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将文化课总成绩上线、省统考成绩合格且校考成绩合格的考生电子档案按考生志愿顺序一次性投档给招生院校,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

(五)平行志愿投档分数合成

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的投档满分为750分,以普通高考文化课总分(含政策性加分)和省统考分数合成的总分排序情况投档,总分合成计算公式为: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50%+省统考成绩×2.5×50%。

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的投档满分为750分,以普通高考文化课总分(含政策性加分)和省统考分数合成的总分排序情况进行投档。总分合成计算公式为: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60%+省统考成绩×2.5×40%。

四、其他有关专业考试招生办法

戏曲类专业考试招生录取办法由教育部另行规定。

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的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风景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等4个非艺术类本科专业的考试招生办法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艺术类专科专业目录与统考科类对应关系参照本科专业的对应关系执行。

健美操、啦啦操等体育类项目纳入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不得通过艺术类专业考试方式进行招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校是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省招生委员会是监管省统考和属地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到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考试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我省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和规定,统筹谋划,规范管理,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有关高校要严格落实艺术类专业招生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和有关要求,科学、规范编制本校相应艺术类考试招生专业目录,研究制定相应的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确定招生专业对应的省统考科类。高校艺术类考试招生专业目录、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等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并按要求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同意后,提前向社会公布。

(三)积极加强宣传引导解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相关高校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各地各中学要积极组织相关政策培训,重点做好高中阶段学校教师、艺术类考生和家长的全覆盖培训,广泛深入地做好政策解读,为考生答疑解惑,确保广大学生充分知晓政策,避免因对政策的误读而造成的影响。

本方案在202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中实施,如教育部和省有新的文件规定,按教育部和省的新规定执行。

附件:1.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

2.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说明

2024年高考政治热点分析 篇2

一、以主干知识为依托, 凸显基础性

2010年试题的设计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 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 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很多题目的背景材料都与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密切联系, 主观题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该特点。如影响消费的因素、投资理财的选择、个人收入的分配、政府决策、政府性质和职能、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特征、实践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矛盾分析法等。

二、试题设问突出新特点, 注重以能力立意, 突出能力考查

2010年高考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注重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维过程, 以具体的材料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关注考生的思维过程, 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有机统一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第37题第 (3) 题:“在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 你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这就改变了以往完全就材料设问的方式, 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分解过程, 反思方法, 回归到哲学的作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是本次试卷的一大亮点, 同时也拉开了试题的区分度。

三、紧跟时代、关注热点, 凸显安徽特色

政治学科的时代性很强, 应该关注热点。如第4题考查的是新型民族关系, 第5题考查的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第6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8题考查的是电影《建国大业》, 第9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申遗工作, 第10题考查的是我国就业现状, 第37题考查的是民生工作和居民消费水平等, 第38题考查的上海世博会。从2010年试题的考查对象来看, 客观题主要通过联系时政材料考查相关基础知识点, 主观题涉及党和政府重大问题政策和方针。

四、对2011年的高考复习的指导

1. 抓好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以本为本, 全面复习。

新高三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 理清课本的知识点, 不能有遗漏, 学生既要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又要在掌握知识框架的前提下注重细节, 对网络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要注意到。细节决定成败, 由于2010年高考主观题考查的知识点与去年没有重复, 因而明年也可能不会重复, 因此, 学生不能抱侥幸心理, 要全面复习。第一轮复习要求老师和学生有足够的耐心, 不可操之过急, 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证, 一般要持续到2011年的2—3月份。第二轮复习一方面要进行专题训练, 另一方面要特别突出主干知识。这一轮复习除了要有练习做保障外, 还要做到精讲精练。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时政专题的复习, 要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对时政专题作出筛选、归纳和整理。

2. 复习要渗透新课程理念, 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试题渗透新课程理念, 渗透探究性学习理念, 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在学习中培养能力。例如38题以上海世博会为背景设计了三问, 前两问都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这些题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 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参与, 根据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会自主探究。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升应试能力。

高考政治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 如2010年高考政治的非选择题均具有生成性, 问题设置极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同时设问方式也比较新颖、灵活, 通过材料中隐含的“多个问题”进行多角度考查, 要求学生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和对背景材料的分析选定答题时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和答题的方向和范围。因此在复习中学生不能死记硬背, 而要侧重于培养能力, 而老师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要分析答案生成的过程, 教会学生如何破题切入, 使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从而会一道题就会一类题, 全面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综合答题的能力。

4. 紧跟时代脉搏, 关注时政热点, 关注安徽元素。

高考政治依托热点材料, 考查相关基础知识点, 所以复习要跟上时代、关注热点。但是对时政热点的关注仅靠高考前夕时政专题的复习是远远不够的, 对时政热点的关注要贯穿于整个复习的全过程, 对热点内容要从政治教材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往往一个热点材料会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命题, 因此对于比较重要的热点要分析透彻。从2009年和2010年安徽政治自主命题的试题看, 安徽的元素如徽州文化、上海世博会的安徽馆都进入了高考, 所以2011年的备考仍然要关注安徽地方特色的文化, 而这两年的命题的切入都在文化生活, 今后也许会拓展到其他模块, 因此应给予关注。

总之, 对于2011年的高考复习, 我们要扎扎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地准备, 自己研究、分析试题, 筛选资料, 从而编写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资料, 以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同时对学生的每一次测验也都要严格要求, 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高考, 对于每一次考试都认真批阅、认真评讲, 以获得最好的复习效果。

摘要:本文对2010年的安徽高考政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从四个方面总结了2011年高考复习的策略:抓好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以本为本, 全面复习;复习要渗透新课程理念, 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升应试能力;紧跟时代脉搏, 关注时政热点, 关注安徽元素。

2014年高考政治热点试题设计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授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国家召开科技奖励大会对我国企业的主要启示是 ( )

A.要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

B.要坚持诚信立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C.要加大宣传,形成品牌效应

D.要转变经营战略,提高服务水平

2.“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要继续厉行节约、过‘紧日子,”财政部在布置2014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和地方预算编制工作时提出的这一要求,既实现了“开源节流”,又使国家有更充足的资金安排到民生支出方面,让广大人民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 )

①财政具有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③合理的财政分配政策体现了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④合理的财政政策有助于调整居民收入和国民收入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表明 ( )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消除国家宏观调控的局限

B.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于市场规则来维护

C.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治本之策

D.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4.新华网北京2013年11月18日电,国土资源部通知要求严禁为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提供用地空间和配置矿产资源。国家遏制上述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

A.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巩固工业的主导地位

C.提高上述行业的经济效益

D.淘汰传统的制造业

5.进入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对多家洋奶粉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调查指出,这些洋奶粉企业存在操纵价格的违法行为。这一举措旨在 ( )

A.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奶粉行业的公平竞争

C.整顿市场秩序,确保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D.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奶粉市场价格的管理

6.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此,要 ( )

①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②提供充足及时准确的信息③破除市场垄断行为④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4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国家对经济进行普查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 ( )

A.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

B.充分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C.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大胆实践,走出自己的特色

8.2013年12月lO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继续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会议强调,完成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 ( )

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②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④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思想武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正式施行。该法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给予特别关注和切实保障,宣示精神障碍患者享有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劳动、医疗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这一法律的颁布 ( )

A.说明我国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B.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C.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D.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范围

10.2013年1月10日新华网快讯:记者从全国海洋工作会议获悉,2013年坚持在钓鱼岛海域的常态化维权巡航执法,并继续对南海我管辖海域开展巡航,深入开展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等重大问题研究。如果要就此撰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恰当的标题是 ( )

A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B.宣示主权,加强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C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D.勇于担当,展示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11.根据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iE式启动。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 ( )

①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党的执政理念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endprint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3年8月,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等人因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而被警方刑事拘留。这警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 ( )

①要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②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③尽量多履行义务、少享有权利④追求个人利益不能危害社会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13年12月15日凌晨,“玉兔”号月球车驶进月面,开始了月球探索之旅。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都享有自由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平等权利。我国以和平利用太空为目的,愿与其他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我国的这一主张表明 ( )

①合作与共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④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13年5月29,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一个大国的崛起,不可能仅仅是经济奇迹和物质文明,还要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这表明 ( )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政治是文化的反映,经济决定文化③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④一定的文化会给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这表明 (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科技工作者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于2013年7月12日开播后,收视率一路飙升。据此回答16~17题。

16.《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引进了国外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意、运营模式,同时也进行了本土化的再次包装和创作。这说明文化创新必须 ( )

A.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B.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C.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7.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不仅要有中国声音,更要有中国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 )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④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这种现象折射出国民法治精神欠缺、社会法则失范等深层次问题。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 ( )

A.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

B.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D.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9.2013年12月4日,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珠算确实已在生活中不常用到,但由此便要摒弃之,这显然是目光短浅的表现,珠算的存在价值体现出了一种文化标签价值。材料告诉我们 ( )

①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②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③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013年9月26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第四届道德模范的事迹让人们一次次地受到震撼、激励与洗礼,爱的欲望与冲动在一次次地萌发、燃烧与升华。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②维护了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被纳入了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教育 ( )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有利于陶冶中小学生的情操③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根本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2013年6月11日到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航天梦想的实现离不开高超的航天技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中国航天人不断克服困难,磨砺飞天技术,真切触摸宇宙;不断完善了我国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在轨活动的保障体系和陆海天基相结合的测控体系。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endprint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④矛盾双方的对立是发展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3.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见右图)以青奥会英文名称及视觉标志为基础,以年份数字2014为构图过渡,将世界闻名的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进行艺术组合,勾勒出英文“NANJING”字样,寓意欢迎、交流的青春之门,象征欢聚、健康的青奥之家,得到了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南京青奥会会徽的设计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 ( )

A.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D.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24.自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常回家看看”的哲学依据是 ( )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舍小家顾大家的人生是残缺的③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④价值观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揭示了理论与行动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唯物论角度看,“实干”之所以“兴邦”是因为 ( )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④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二、简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会议强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该如何进一步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增强创新驱动力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28.2013年12月2日是我国第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以此推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交通参与者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汽车消费量高速增长。我国汽车产业在国家大力扶持下,走出一条“引进一消化一开发一创新”的道路,通过市场换技术,消化、创新争市场的方法,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国家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推广节能汽车和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

材料二由于作为社会道德的延伸——汽车道德观念体系尚未建立,人们在公共场合驾车不能很好地相处,而且交通摩擦随处可见,看似小事有时却演化成刑事案件。汽车在改善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交通要立法,道路要拓宽,但更重要的因素是人。如果民众不能提高交通道德修养和守法意识,再宽阔的马路,再健全的法律法规,都解不开城市交通拥堵的“死结”。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汽车消费量高速增长的原因。

(2)请你为树立“汽车道德”、提高公民素养提出合理建议,并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所提建议的依据。

三、探究题

29.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集中全党智慧,顺应人民意愿,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l生文件,是为赢得战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endprint

某校高三政治学习小组高度关注该《决定》,并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审议文件】

第一小组关注了《决定》的产生过程。《决定》审议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八大代表对文件稿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集中了全党和各方面智慧,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根据第一小组关注的内容,分析《决定》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改革思路】

第二小组关注了《决定》的改革思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多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2)请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第二小组关注的内容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改革目标】

第三小组高度关注新一轮改革的目标。《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改革目标确立的理论依据。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4.A 5.C 6.D 7.B 8.C 9.B 10.B 11.B 12.B 13.B14.D

15.A 16.A

17.D 18.D

19.B 20.B 21.A 22.A 23.A 24.B 25.C

二、26.(1)①我国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不平衡,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②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只有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才能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①我国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在农业发展中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要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提供公共服务。②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③政府要接受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切实提高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水平。

(3)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力,能够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更新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对象,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增强创新驱动力,能够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力,使我们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我们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增强创新驱动力,是我国农业和农村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

27.(1)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调节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市场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社会高效益。②市场调节要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仅需要市场调节,还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③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为了保障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而保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主体都能够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2)①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建设法治型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注意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③坚持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在频繁考问政府公信力的今天,政府必须重视自身的公信力建设,做到讲信誉,有令必行、有禁则止。④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8.(1)①我国汽车企业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掌握核心技术,适应市场需求。②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增加,购买能力不断提高。③政府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推动了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①应加强法制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公民做一个高尚、文明、有修养的人。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③培育“四有”公民,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④普及有关汽车文明方面的知识,开展开车讲文明的宣传活动,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

三、29.(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③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决策应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2)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多年来,不断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就体现了这一哲理。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2024年高考政治热点分析 篇4

今年我国在努力维护经济复苏的同时,还必须降低之前经济刺激政策导致的巨额新增信贷和财政支出。2010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局势较2009年更为复杂,保持物价稳定,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为提高宏观调控水平.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保持投资适度增长: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2009年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2010年重点放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主要从j个方面人手:从生产来看,要把经济增长从依赖第二产业调整到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特别是要发挥第三产业即现代服务业的作用:从需求来看,要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最重要的是要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增长方式上看,要把经济增长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调整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

三、继续巩固“三农”发展基础.推进城镇化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值得考生特别关注的是,其中提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另外,“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

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投资率与消费率比例失衡的问题。2008年我国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3.5%.接近世界平均投资率2倍,我国最终消费率为48.6%,居民消费率降至35.3%,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要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保障的覆盖面,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五、推动出口稳定增长,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呈现负增长态势,降幅达改革开放以来最大。2010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因素使我国外贸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2010年我国应继续贯彻落实稳定出口相关政策,巩固进出口贸易复苏态势,更加注重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和政府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今年1月,财政部部长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大力支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有力地支持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七、振兴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009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把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求以多种形式探索转企改制,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八、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选举法修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

选举法的修改引起国内外关注。其中一大亮点是明确了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

则分配人大代表名额的制度。随着每一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降低,城乡选举同票同权的最终实现,农民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代言人会相对增加,有利于在立法与重大政策制定上更好地体现与维护农民的利益:

2.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该决定对发展党内民主进行了全面阐述,形成了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战略部署,指明了发展党内民主的现实路径。

3.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2009年底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2009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约30%是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在公共生活中,无论是环境生态还足医疗教育,无论足房价股市还是道德法治,几亿中国网民用鼠标投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体现了整个社会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的提升。

九、加强民族团结.推进西部开发

10年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两部地区12个省区巾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西部地区立足本地实际,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自主创新道路。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将迎来新一轮以国家政策为坚实后盾的发展机遇,两部大开发又将站到新的起点上。

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

2024年高考政治热点分析 篇5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一中教研室

罗石文(不经本人同意,严禁其他网站转载)

背景资料:

2009年12月27至28日,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审议了会议文件,对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增产,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会议指出,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基础支撑,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乘势而上,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

会议强调,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会议指出,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会议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这些举措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6、国家财政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应起怎样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推动农村和和谐稳定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等设施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

7、促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8、扩大农村就业的意义及措施。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9、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

10、正确认识推进农村改革的性质。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制度,使新农村充满生机和活力。会议指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政治生活: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会议强调,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佳绩,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农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会议体现了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体现了我国保障人权,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精练:

会议指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回答1—2题:

1、上述决定有利于

①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③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②完善农村承包经营权内容

④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C.①②④

C.①③④

2、在我国农村,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承包所获得的收益属于

① 按劳分配 ②按土地要素分配③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分配④财产性收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会议指出,2009年,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基础支撑,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这体现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

C.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

B.内外因的关系原理 D.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4、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提升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应该

①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加强立法职能 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③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④正确行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5、会议指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确保,二继续”从哲学上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真理是客观的和永恒的 D.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

6、会议指出,要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7、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惠农政策。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类性质的财政政策有

①2010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2009年 ②适度放开农村的土地调控,适当新增农村建设用地

③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 ④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2010年要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

贡献。

(3)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2010年怎样才能做到“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佳绩”?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并没有改变,排除①

2、A

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承包所获得的收益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分配,属于按劳分配。

3、C

A、B、D材料没有直接体现。

4、D ①“加强立法职能”说法错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应该是政府来行使,④不选。

5、D

“一确保,二继续”从哲学上体现了静止的相对性。

6、C

注意逆向思维“错误”

7、B

②说法错误。

8、A

材料直接体现的是联系和发展观点。

9、A

③与实际不符合。

10、D

材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11、D

着力点、着眼点、关键切入点都体现了主要矛盾。

12、C

②与材料主旨五关。③表述不科学。

(1)上述材料蕴含的政治信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民主集中制。国务院等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以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会议认真研判了“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才作出了重大决策。会议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四个牢牢把握”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必须正视矛盾而不能回避和掩盖矛盾。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2024年高考政治热点分析 篇6

时政材料: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008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

这种重大时政材料可以构成时政选择、时政简答题以及材料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考生可以先找到其中相关的知识点并进行罗列。

四川高考出现“甲骨文作文”,专家发现里面有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但因偏题得分偏低

高校毕业生入伍不限专业

[教育部国防部答问全文][女生不参加预征]

·毕文章:湖北“最牛高考作文”一点也不牛

·高考古文字作文作者:只想出彩不想搞怪

·北京小升初乱象:父母为孩子上学不惜离婚

最著名的大学破格录取

[80后心灵安全岛][高考博客群]

名家 | 王旭明:每年500万落榜生如何帮助

心理 | 心灵安全岛:坏爸爸让我不相信男人

分享 | 王伯庆:600分以上考生该报啥专业

政治学角度: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在新时期的地位。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正确的政治领导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障,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本质要求,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经济学角度: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哲学角度: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科学理论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人民群众的作用。

2024年高考政治热点分析 篇7

一、试卷总体评价

1.试卷结构:本试卷由第一卷选择题共22小题、第二卷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共3小题5问和选做题3小题组成。其中第一卷22个选择题中组合选择题有16题, 第二卷非选择题中包含有辨析、简答、论述等答题要求。

2.试卷内容:本试卷考查内容涉及到新课程高中政治的四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试卷各模块分值结构与高考说明大体一致, 略有变化。具体见下表。

3.试卷总体评价:2013年高考海南省政治试卷总体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在关注重大时事、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 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能力, 以正面教育为导向, 关注了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既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 也比较符合中学教学实际, 对中学教学起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2013年我省政治学科高考实际参考人数21431人, 最高分87分, 最低分0分, 75—90分189人, 60—75分3084人, 及格率15.27%。全省平均得分45.24分, 比近几年略有提高, 总体难度适中。

二、试题特点分析

总体来看, 2013年高考海南省政治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发挥了高考的导向作用。

新课程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今年高考试卷中, 5、6题以十八大报告为背景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7、8题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 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0题反对特权和腐败,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制度建设;17题“中国梦”的提出……所有这些背景材料, 都很好地体现了时代特征, 同时要求考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理解把握。

新课程要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今年高考试卷中, 9题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19题一些家长挤压孩子的休息时间,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22题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给我们的哲学启示……这些都是以考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事件为背景, 引导考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理解和掌握课程模块的学科知识。

2.突出社会热点, 体现学科特点, 注重价值取向, 也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时代特征。

今年高考试卷注意了通过关注热点, 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9题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10题反对特权和腐败,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制度建设;13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7题“中国梦”的提出;22题从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25题雷锋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以及我们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些试题的背景材料关注了社会热点, 反映了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考查考生的同时, 又以循循善诱的方式, 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也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时代特征。

3.立足基础, 强调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核。

第一卷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 如货币流通规律、国家宏观调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职能转变、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国际组织、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传承、尊重和利用规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第二卷非选择题的几个大题体现更为明显。如23题辨析题考查了经济生活中公司的经营;24题 (1) 问考查了政治生活中政府的权威及政府权力的行使;25题 (1) 问考查了文化生活中雷锋精神对人生的塑造作用;24题 (2) 问考查了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特殊性原理;25题 (2) 问考查了生活与哲学中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是教材中很基础的知识和主干知识, 只是在高考试卷中结合一定的背景以不同于教材的方式来出现而已。

4.尊重本土资源, 体现海南特色。今年高考海南政治试卷继续保持了尊重本土资源, 体现海南特色的特点。在试卷中注重开发和利用海南地方课程资源, 选取海南地方素材, 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具有浓郁的海南乡土气息, 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如18题利用“海南绿色崛起论坛”在海南举行这一背景, 考查了学生对从实际出发和利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1题从历史上海南曾被视为“化外之地”, 到现在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这一变化, 要求考生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新课程理念来说, 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学生群体”的原则。

三、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分析

本卷选择题试题取材广泛, 既有取材于当前重大热点问题, 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反腐、中国梦等重大热点。也有取材于国家的长期战略、人们长期共同关注的深刻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具有长久价值的重大问题, 如发展实体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同时, 命题引导学生关注公民个体, 特别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居民收入、公民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家长挤压孩子休息时间、生活中的计时等。这些试题都是学生身边的或所熟悉的生活场景, 在呈现形式和设问形式上, 不少试题借助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在创设试题情景时, 尽量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让理论回归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对现实生活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命题理念。

第一卷选择题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有对概念的考查, 如第2、4、6题等。有对知识易错点的考查, 如第9、10、11、16—19、21、22等题。还有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核, 如第1、12、14等题。从范围来说, 选择题知识点分布较均衡, 每个模块的每个单元基本上都涉及到。

第一卷是选择题, 共有22小题, 其中组合选择题有16题。每小题2分, 共44分。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 平均得分24.241分, 难度值0.55。选择题各题得分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 在每小题2分共22小题中, 有8小题的得分没有超过50%, 其中有4小题得分低于40%, 最低的第8小题得分不到25%。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 失分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审题不仔细, 如2题、5题、19题、20题、22题;也有的是因为学生个体认识范围狭窄, 对学科外领域知识了解太少所致, 如6题、8题、11题等。

2.非选择题分析

第二卷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共3小题5问和选做题3小题 (3选1) 组成, 包含有辨析、简答、论述等答题要求。必做题满分48分, 平均得分18.104分, 难度值为0.377。第二卷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每个问题都有很明确的指向, 要求用某个模块的某一个原理来解答。提供的材料和切入点, 既关注了重大时事, 也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能力。下面逐题进行分析。

必做题:

第23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规模越大越好”这一观点加以辨析。本题考查的是公司的经营。满分10分, 考生平均得分3.112分, 难度值为0.31。本题作为辨析题, 改变了一般用哲学模块命题的思路, 把考查的知识点选择在经济生活模块。部分考生思路清晰, 分析到位, 语言表达顺畅, 但是部分考生表达不清, 思路混乱, 甚至滥用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词语作答, 答非所问。只判断不分析的考生也不少。

第24题:本题以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大政方针为背景, 以植树造林为切入点, 体现了对“美丽中国”这个重大热点问题的考查。

第24题 (1) 问:本问题又分两问, 分别考查考生对政府权威和政府行使权力的相关知识, 满分10分, 考生平均得分4.327分, 难度值为0.433。绝大多数考生都能答出甲县的做法有利于政府权威的树立, 乙县的做法不利于政府权威的树立, 但对甲乙两县做法的分析只有少数考生能表述完整, 说明考生分析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够。

第24题 (2) 问:考查考生对矛盾特殊性这一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满分10分, 考生平均得分3.405分, 难度值为0.341。部分考生审题不清, 对设问的指向视而不见, 回答其他的哲学原理。另外有些考生原理和材料脱节, 造成原理和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导致失分。

第25题:本题以雷锋精神在当代的发展和传承以及表现为背景, 分别考查其对人生的作用和我们应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两个问题。材料用“最美××”社会热点来引导社会正能量的发散, 反映了当今这个时代的需要, 又能够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国家意志。

第25题 (1) 问:要求考生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满分10分, 考生平均得分3.873分, 难度值为0.387。一些考生没有对雷锋精神进行定义;审题不到位, 笼统回答文化的作用;还有考生答出文化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第25题 (2) 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 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满分8分, 考生平均得分3.387分, 难度值为0.423。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怎么做”, 有不少考生答成“为什么”。很多考生在答题中没有做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没有做到原理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选做题 (3选1) :

第26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学常识分析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上涨消除排队购物现象的合理性。满分8分, 考生平均得分1.551分, 难度值为0.194。部分考生对设问和材料理解不清, 答非所问, 论证排队的不合理性, 或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排队现象。

第27题:要求考生结合美国两党制的相关知识, 说明材料中27名民主党议员的投票行为与共和党议员一致的原因。满分8分, 考生平均得分2.557分, 难度值为0.32。部分考生审题不够准确, 解答“共和党议员为什么投反对票”;还有一些考生回答三权分立的知识。

第28题:要求考生运用环境伦理的相关知识评价村民对待天鹅的观念与行为。满分8分, 考生平均得分2.951分, 难度值为0.369。部分考生没有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 盲目抄袭材料;大多数考生能够运用基本知识来答题, 但是分析不够全面。

四、建议改进的地方

1.阅读量和书写量略大, 材料篇幅长, 学生准确捕捉信息的难度大大增加, 从而增加了题目难度。

2.对时事的考查过于追求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范围, 让学生无从作答。

2024年高考政治热点分析 篇8

5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长期增长”课题组召开《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5-2024):攀登效率高地》研讨会。课题组成员刘培林主持会议,陈昌盛、许伟、王金照、刘涛、吕刚、许召元、何建武等参加了会议研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致辞并介绍了研究的主要观点。本书是课题组系列研究的第三辑,围绕国民经济总体情况、需求面、供给面、产业、区域发展和城市化、资源环境等主题,在分析具有中长期意义的新趋势、新特征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前两辑研究中的未来十年增长前景预测,并对2015年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和分析,同时对各相关领域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课题组的研究认为,近五年来出现的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是规律使然。今明两年很可能是中高速增长的触底期,需要缓冲性宏观政策与效率导向改革措施的协同配合,加快实现转型再平衡,为全面持续提升要素生产率,扫除体制机制障碍。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增速触底的一个关键变量是高投资触底。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两只“靴子”已相继落地。如果房地产投资能回落到位,加上新增长点的成长,以及严重过剩行业的退出和重组大体完成,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望成功触底。

该丛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一篇:学习十九大精神做法下一篇: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