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

2024-10-20

江苏省高考(精选12篇)

江苏省高考 篇1

2010年高考江苏数学卷以“难”一炮走红, 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考生们对今年数学考题的评价, 集中为一个字, 就是:难!甚至有考生是哭着走出考场的.网络, 媒体评论铺天盖地, 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对江苏高考数学命题负责人的人身攻击, 再一次让教改一直处于全国前沿的江苏高考站在风头浪尖上.

一、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总体评析

2010年既是江苏省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三次高考, 又是江苏省实施“五严”背景下的第一次高考.考查基础与考查能力并重, 坚持不断创新, 梯度明显, 区分度高, 运算量大.试题注重考查数学能力, 涉及考试说明中的五种能力和两种意识, 特别注意从多种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引发多种不同的解法, 展示考生的各种能力.从考生的反映来看, 试卷总体难度“比预料中的要难一些”, 注重方法和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二、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江苏高考数学阅卷组副组长叶惟寅说:“今年的数学确实难!难在什么地方呢?考生之所以觉得难, 是因为试卷难点分布提前了.填空题中难点出现得早, 影响考生发挥和做后面题的效率, 从得分情况看, 6道计算题和去年的得分情况相差不大.试卷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考生的心理状况.” (《扬子晚报》)

1.填空题部分

试题第1-7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以常见的方式表述条件与结论, 入手容易.

从第8题开始, 难度明显加大, 每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都很多, 题目出得都非常好, 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 10-14题均设置陷阱, 难度迅速上升, 并且运算量比较大, 考生不容易得出正确结果.尤其是第14题, 构造等腰梯形, 求其周长的平方与面积的比值的最小值, 将几何图形与函数建模相结合, 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有思路, 深入难.学生明显招架不住 (尤其是文科学生) .

14道填空题中出现2道能力要求高一点的题, 学生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出现4~5道能力要求较高的题, 考生反映试题难那是情理之中的.

2.解答题部分

解答题的六大题型基本没有变化, 难度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可能学生在填空题上花费的时间太多, 做解答题时出现浮躁心理.

第15题将向量与解析法结合, 不难, 平淡中见功力.

第16题是立体几何题, 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和点到面的距离, 改变了前两年的“两证”, 变为“一证一算”, 这这个题目出得比较意外, 很多学校不会复习这个知识点.第 (2) 题求点A到面PBC的距离, 要用等积转化法去完成, 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能要失分, 理科学生还可以用空间向量来完成.

第17题是三角应用性题目, 与2009年相比向前移动了两题, 源于苏教版数学必修5第11页习题第3题, 以三角形为模型考查应用意识, 难度不大, 主要考查三角函数中两角差的正切公式与基本不等式的知识.

第18题解析几何题型, 共分三小问, 第 (1) 小题考查轨迹问题, 轨迹问题我们有所预料, 2010年的《考试说明》典型示例中给出了一道直线与抛物线相交问题的填空题, 一道求椭圆方程及简单的求轨迹方程的解答题.第 (2) 小题求T点的坐标.第 (3) 小题求直线MN过定点问题.计算量大, 考生难以计算到底.

第19题是一道数列题, 考生大多无法转换, 数列一直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 这道题目又比较新颖, 很多考生无法下手.

第20题是道函数论证题, 非常难, 对于第二问, 考生基本上都放弃了.

后四道大题起点高, 思维难度高, 抽象概括程度高, 字母参数多, 运算量大, 审题困难, 学生来不及完成.

3.附加题部分

附加题四选二的题目是常见的简单、解法容易的题目, 两道必做的题目中一道考的是概率, 比较常规, 还有一题是难题, 考的是数学归纳法, 考生虽然知道原理, 但题目很偏, 基本上做不出来.

三、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的启示

1.知识点讲解必须到点、到位

高考就考学生平时易混、易错、概念间不清的问题, 所以学生做题总有某些地方不能确定, 可见, 平时教学中必须贯彻“讲一个知识点就讲清讲透”, 到点、到位.

2.注重课本, 注重《考试说明》

高考中很多试题来源于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如第17题来源于苏教版教材《数学》必修5第11页习题第3题.

通过分析2010年《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找出2010年《考试说明》中典型示例变化, 我们不难推测和把握好高考方向.如解析几何这一块内容, 前两年一直是考查直线和圆, 2010年《考试说明》的典型示例中出现两道题, 其中一道解答题涉及轨迹问题, 是不是预示着2010年要考轨迹方面的知识, 从今年的试卷可以证实果然考到轨迹.

3.提倡精讲精练, 摈弃题海战术

江苏的备考模式基本是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可能对极少部分学生有效, 但对大多数考生绝对是一场致命的灾难.其结果必然是广种薄收, 甚至颗粒无收.一些学生考后愤怒的呐喊:“数学啊, 你这杀人不见血的神!”正是对这种模式的声讨和控诉.也再一次昭示我们“做题不在多, 理解则灵;难度不在大, 有意才行”.这对今后数学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江苏省高考 篇2

江苏二本大学排名2015

江苏高考录取时间

20江苏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江苏高考志愿填报技巧2015

江苏高考新方案按“3+3”模式

建议1:增加高考总分,选测科目计分

“江苏首批教育家培养工程中有12位高中校长,我们12位校长三年前对江苏08高考方案进行专门解读,就新高考方案提出‘金陵谏言’,今天我既代表教育2组,也代表12位高中校长发言。”邹正校长直言,高考新方案应多听听一线校长和老师的意见。

“江苏现行高考方案总分按语数外三门计算,另外两门选测科目算等级,导致高考总分的分值不高,尤其和兄弟省份比分差大。”邹正说,刚开始不少高校弄不明白,“学生的总分怎么这么低?”总分过低后,造成某个分数段考生人数过多,拉不开差距,分数过度扁平。国家高考新方案提出,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分值不变,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邹正认为,增加高考总分应要把三门选测科目以分数的形式计入总成绩。

现状:江苏高考总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总分480分,两门选测科目以等级的形式计入总成绩。

建议2:取消“小高考”加分

邹正认为高考方案中“小高考加分”政策应取消。学业水平考试属于“过关性”考试,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希望能把过关性的学业水平考试交给学校,让学校按照课程安排组织考试。”邹正介绍说,高中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从国外来看,只要完成学习量,校长就有权力发毕业证。

现状:江苏学业水平必测科目考试俗称“小高考”,有两次考试机会,高二考一次,高三还能补考一次。必测科目拿到4A高考中可以加5分,1A加1分。

建议3:选测科目每门80分计入总分

“目前高考方案过多强调语数外,削弱理化生,这么多年下来,学生的理化生的水平有所下降,我们还担心假如不采取措施,对整个教师结构会产生影响。”邹正介绍说,南京市高中学校这几年没有再招过化学新老师,“再往下化学老师要断层了。” 邹正认为,适当增加选测科目的分值,比如选测科目每门分值以80分计入总分中。

现状:理科考生必选物理,文科考生必选历史,另一门科目自选,两科均以等级的形式计入高考总成绩。

建议4:“统一高考”科目应保留5门

有家长、老师提出,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统一高考”只要考语文、数学两科,其他科目应提早结束。“高考只考两门,表面上看减负了,其实不然。”高考科目如果过少,最后一到两个学期考生必然反复“刷课”。“统一高考保留5个科目比较合理,另外一门考生根据自身情况提前结束。”

现状:江苏高考安排在6月,普通类考生需要考满五门。

建议5:高校录取看分数也看“评价”

邹正介绍说,国内高校从公平、公正角度考虑,仅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参考,在录取阶段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要改变过去为学生综合素质打等的情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是重过程性、写实性,老师的评价应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而不是泛泛而谈。”邹正建议。

江苏省高考 篇3

1.记函数f(x)=3-x的定义域为A,函数g(x)=lg(x-1)的定义域为B,则A∩B=.

2.已知复数z满足(z+1)i=3+5i,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

3.某算法的伪代码如图所示,若输出y的值为3,则输入x的值为.

4.右图是7位评委给某作品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5.已知函数f(x)=2sin(ωx+φ)(φ>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ω=.

6.在一个盒子中有分别标有数字1,2,3,4,5的5张卡片,现从中一次取出2张卡片,则取到的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偶数的概率是.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OA=(3,-1),OB=(0,2).若OC·AB=0,AC=λOB,则实数λ的值为.

8.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①若mα,m⊥β,则α⊥β;

②若mα,α∩β=n,α⊥β,则m⊥n;

③若mα,nβ,α∥β,则m∥n;

④若m∥α,mβ,α∩β=n,则m∥n.

上述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9.将函数y=2sinπ3x的图象上每一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上每一点的横坐标扩大为原来的π3倍(纵坐标保持不变),得函数y=f(x)的图象,则f(x)的一个解析式为.

10.函数f(x)=(x-1)sinπx-1(-1

11.设α,β∈(0,π),且sin(α+β)=513,tanα2=12.则cosβ的值为.

12.设数列{an}满足:a3=8,(an+1-an-2)(2an+1-an)=0(n∈N*),则a1的值大于20的概率为.

13.已知函数f(x)=x+2,0≤x<1,2x+12,x≥1.若a>b≥0,且f(a)=f(b),则bf(a)的取值范围是.

14.已知曲线C:f(x)=x+ax(a>0),直线l:y=x,在曲线C上有一个动点P,过点P分别作直线l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再过点P作曲线C的切线,分别与直线l和y轴相交于点M,N,O是坐标原点.若△ABP的面积为12,则△OMN的面积为.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5.(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α,β∈(0,π),且tanα=2,cosβ=-7210.

(1)求cos2α的值;

(2)求2α-β的值.

16.(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1A=2AB,D,E,F分别为线段AC,A1A,C1B的中点.

(1)证明:EF∥平面ABC;

(2)证明:C1E⊥平面BDE.

17.(本小题满分14分)

为稳定房价,某地政府决定建造一批保障房供给社会.计划用1600万元购得一块土地,在该土地上建造10幢楼房的住宅小区,每幢楼的楼层数相同,且每层建筑面积均为10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建筑费用与楼层有关,第x层楼房每平方米的建筑费用为(kx+800)元(其中k为常数).经测算,若每幢楼为5层,则该小区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为1270元.(每平方米平均综合费用=购地费用+所有建筑费用所有建筑面积).

(1)求k的值;

(2)问要使该小区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低,应将这10幢楼房建成多少层?此时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为多少元?

18.(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函数f(x)=(m-3)x3+9x.

(1)若函数f(x)在区间(-∞,+∞)上是单调函数,求m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f(x)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为4,求m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6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x2m+y28-m=1.

(1)若椭圆C的焦点在x轴上,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m=6,

①P是椭圆C上的动点,M点的坐标为(1,0),求PM的最小值及对应的点P的坐标;

②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与坐标轴不垂直的直线,交椭圆C于A,B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交x轴于点N,证明:ABFN是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20.(本小题满分16分)

设无穷数列{an}满足:n∈Ν,an

(1)若bn=3n(n∈N*),求证:a1=2,并求c1的值;

(2)若{cn}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问{an}是否为等差数列,证明你的结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1,3]

2. 5

3. 8

4. 127

5. 23

6. 710

7. 2

8. ①④

9. y=2sin(x-π3)

10. 4

11. -1665

12. 14

13. [54,3)

14. 4

二、解答题

15.解:(1)因为tanα=2,

所以sinαcosα=2,即sinα=2cosα.

又sin2α+cos2α=1,解得sin2α=45,cos2α=15.

所以cos2α=cos2α-sin2α=-35.

(2)因为α∈(0,π),且tanα=2,所以α∈(0,π2).

又cos2α=-35<0,故2α∈(π2,π),sin2α=45.

由cosβ=-7210,β∈(0,π),得sinβ=210,β∈(π2,π).

所以sin(2α-β)=sin2αcosβ-cos2αsinβ

=45×(-7210)-(-35)×210=-22.

又2α-β∈(-π2,π2),所以2α-β=-π4.

16.证明:(1)如图,取BC的中点G,连结AG,FG.

因为F为C1B的中点,所以FG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A

所以四边形AEFG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EF∥AG.

因为EF平面ABC,AG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

(2)因为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BC,BD平面ABC,

所以A1A⊥BD.

因为D为AC的中点,BA=BC,所以BD⊥AC.

因为A1A∩AC=A,A1A平面A1ACC1,AC平面A1ACC1,所以BD⊥平面A1ACC1.

因为C1E平面A1ACC1,所以BD⊥C1E.

根据题意,可得EB=C1E=62AB,C1B=3AB,

所以EB2+C1E2=C1B2.从而∠C1EB=90°,即C1E⊥EB.

因为BD∩EB=B,BD平面BDE,EB平面BDE,

所以C1E⊥平面BDE.

17.解:(1)如果每幢楼为5层,那么所有建筑面积为10×1000×5平方米,所有建筑费用为[(k+800)+(2k+800)+(3k+800)+(4k+800)+(5k+800)]×1000×10,所以,

1270={16000000+[(k+800)+(2k+800)+(3k+800)+(4k+800)+(5k+800)]×1000×10}/(10×1000×5),

解之得:k=50.

(2)设小区每幢为n(n∈N*)层时,每平方米平均综合费用为f(n),由题设可知

f(n)={16000000+[(50+800)+(100+800)+…+(50n+800)]×1000×10}/(10×1000×n)

=1600n+25n+825≥21600×25+825=1225(元).

当且仅当1600n=25n,即n=8时等号成立.

答:该小区每幢建8层时,每平方米平均综合费用最低,此时每平方米平均综合费用为1225元.

18.解:(1)因为f′(0)=9>0,所以f(x)在区间(-∞,+∞)上只能是单调增函数.

由f′(x)=3(m-3)x2+9≥0在区间(-∞,+∞)上恒成立,所以m≥3.

故m的取值范围是[3,+∞).

(2)当m≥3时,f(x)在[1,2]上是增函数,

所以[f(x)]max=f(2)=8(m-3)+18=4,

解得m=54<3,不合题意,舍去.

当m<3时,f′(x)=3(m-3)x2+9=0,

得x=±33-m.

所以f(x)的单调区间为:(-∞,-33-m)单调减,(-33-m,33-m)单调增,(33-m,+∞)单调减.

①当33-m≥2,即94≤m<3时,

[1,2](-33-m,33-m],所以f(x)在区间[1,2]上单调增,

[f(x)]max=f(2)=8(m-3)+18=4,m=54,不满足题设要求.

②当1<33-m<2,即0

③当33-m≤1,即m≤0时,则[1,2](33-m,+∞],所以f(x)在区间[1,2]上单调减,

[f(x)]max=f(1)=m+6=4,m=-2.

综上所述:m=-2.

19.解:(1)由题意得,m>8-m>0,解得4

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4,8).

(2)因为m=6,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x26+y22=1.

①设点P坐标为(x,y),则x26+y22=1.

因为点M的坐标为(1,0),所以

PM2=(x-1)2+y2=x2-2x+1+2-x23=2x23-2x+3

=23(x-32)2+32,x∈[-6,6].

所以当x=32时,PM的最小值为62,此时对应的点P坐标为(32,±52).

②由a2=6,b2=2,得c2=4,即c=2,

从而椭圆C的右焦点F的坐标为(2,0),右准线方程为x=3,离心率e=63.

设A(x1,y1),B(x2,y2),AB的中点H(x0,y0),则

x216+y212=1,x226+y222=1,

所以x21-x226+y21-y222=0,即kAB=y1-y2x1-x2=-x03y0.

令k=kAB,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的方程为y-y0=-1k(x-x0).

令y=0,则xN=ky0+x0=23x0.

因为F(2,0),所以FN=|xN-2|=23|x0-3|.

因为AB=AF+BF=e(3-x1)+e(3-x2)

=263|x0-3|.

故ABFN=263×32=6.

即ABFN为定值6.

20.解:(1)因为an∈N,所以若a1=1,则aa1=a1=3矛盾,

若a1≥3=aa1,可得1≥a1≥3矛盾,所以a1=2.

于是a2=aa1=3,从而c1=aa1+1=a3=aa2=6.

(2){an}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证明如下:

an+1>ann≥2时,an>an-1,所以an≥an-1+1an≥am+(n-m),(m

aan+1+1≥aan+1+an+1+1-(an+1),

即cn+1-cn≥an+1-an,由题设,1≥an+1-an,又an+1-an≥1,

所以an+1-an=1,即{an}是等差数列.

江苏省高考 篇4

一、对试题的整体分析

注:A表示“了解”, B表示“理解与掌握”, C表示“综合运用”

二、高考中暴露出来的几个问题

1. 课堂重知识复习, 少心理指导。

高考除了要掌握好双基,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考试心态, 即心理素质。教师课堂的讲解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解题方法的规范和技巧, 而忽略了对学生考试心理的了解与指导, 不能做好学生的心理分析。平时心理辅导不足, 在高考压力下, 学生因不能完成前面的某些试题而导致心理混乱, 紧张发抖, 解题时就会相互干扰, 甚至有逃离考试的念头。

2. 练习考试多, 反思感悟少。

复习期间, 多数教师都认为多考、多练为上策。针对各个知识点搜集大量试题, 同时安排周练、月考、大联考。学生只会机械地重复, 而不能将各个知识点串联成体系, 达到有机统一。面对相同的知识点, 只因试题的情境改变就会束手无策, 究其原因, 是感悟少, 没有抓住本质。教师为了完成知识基础复习和大量练习、试卷的讲评, 使得组织课堂深层次反思感悟时间少, 只能被动地教;学生为了完成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 而无时间反思感悟, 只能被动地学。

3. 考题中所给予的隐藏信息, 不能深层次地挖掘到位。

在2010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 有很多题目都要求考生自己挖掘题干中隐藏的信息, 如第19题。该题是一道基础的有机合成题, 设计巧妙, 将有机合成反应物、产物列出, 并提供二条合成路线, 既考查了学生利用题设信息, 解决与有机合成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考查了学生阅读有机合成方案的能力, 还从较高层次上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接受和处理的敏锐程度及思维的整体性, 并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其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4. 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工业生产脱节, 不能学以致用。

在2010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 有好几道与工业生产有关的考题, 如第16题、18题、19题、20题、21 (A) 题等, 而这几道题都比较难, 可以说就是这几道考题决定了这次化学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

三、对2011届高三复习的几条建议

1. 认真研究考试大纲, 吃透《考试说明》, 挖掘课本。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指导。多研究考试大纲精神,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分析《考试说明》中对各考点的要求, 减少盲目性;多挖掘课本, 夯实学生基础。

2. 教师要有自我反思教学创新的动力。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 同一个学生对于不同的问题, 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自我提高, 方能面对不同的学生, 应对不断改变的考题。

3. 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更要强调综合能力的形成。

空中楼阁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现在的高考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察, 即使基础扎实, 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除了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外, 还要具备多种优秀的能力, 包括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敏锐的观察挖掘能力, 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教师不仅要传道, 授业, 解惑, 还要在教学的漫长过程中, 慢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注重试题的开放性, 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每年高考的考点相似, 而考题却不同。2010年的高考试题在继承2009年的基础上求发展, 稳中有变, 变中有新。试题所涉及的重要考点也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如电解、原电池、平衡常数 (溶度积) 、阿伏加德罗常数、水解电离、元素周期律、有机基础、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等, 但试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方式上实现了发展和创新。

5. 教学要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010的高考试题重点突出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材料、化工等方面的联系, 试题力求以生活实际、工业生产、科学事实和与社会热点有关的内容为情景, 而且这些情景都真实、具体, 为考生创设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氛围, 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体现了高考命题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理念上的统一。

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 篇5

智慧,就藏在房间里(1)

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平时挺精明,一到钱上就犯浑,只知道乱花钱,败家。

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

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

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外精细了,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点名堂。

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

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

年纪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隐隐于市”,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

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价格却出奇地高。

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再垫点钱,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

那关口,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

后来的日子,我们一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

但多亏了这一决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

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

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

但我搬进去一看,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

高中三年的色调,变得乏善可陈。

听着我倾诉满腹牢骚,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说:“现在啊,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啊,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终于迎来尾声。

一日,我与爸爸闲聊:“爸,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

忽地明白,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可能有些道理。

但是,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

只不过,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

农之月令(2)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

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

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

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

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

春耕开始了(也有春分的说法)。

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

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

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

村中,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

这种发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之谈。

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

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

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讲求佛性,相信生死来去自然,打扰不得。

奶奶年纪大了,却不忌惮生死。

“七十二,八十四。

阎王不请自己去。”耕作了一辈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

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像黑玉。

桑叶伸伸展展,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

小孩真馋!一个孩子像猫一样攀上树,吊弯树枝,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

吃到嘴唇发紫,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

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

夏至来了。

田里要浸水。

不大会儿,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

又不大会儿,你再回来看看,田埂就满了。

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这是一种本能。

水汽泱泱。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凉丝丝的。

田里有些许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紧,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

还有水蛙,我们这里称“蚂蝗”,不再多提。

傍晚,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

这是怎样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我却不这么想。

二十四节气,吃桑葚的孩子,还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又何尝没有智慧?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

话长话短(3)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句话倒是惯常听到的,再熟悉不过了,拜高考所赐,又知道了原来还有“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说法。

初听,甚是蹊跷,有话才能长,无话自然短,怎么反是有话须短,无话却长了呢?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目也够绕口的,话说难道是位钟情哲学的老师出的题目么?哈哈,纯属逗乐!笑过之后,我仔细琢磨这题目,忽有所悟,“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看似逻辑混乱,实则是听着新鲜,嚼着有理的一句话啊!

不论其他,暂且说说会议的那些事儿吧!倘若你已入职,一定会有为会议抓狂的时刻。

我时常纳闷,真的有那么多会议要开吗?每个单位,大事小事儿,总是有点事的,所以,开会不可避免,这点我是赞同的。

但是,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会才能落实上级的精神才能安排妥单位的工作吗?这一点,我持保留态度。

据我观察,有的会基本无事,有的会可以压缩。

开会的若干时间,真正有效的,实际少得可怜。

倘若领导肯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做下属的是要拍掌欢呼的。

因为有“无话则短”的铺垫,所以,“有话则长”的时刻,我们自当维护遵守恪尽本分。

如此,领导群众互尊互谅,彼此工作生活两不误。

更重要的.,长此以往,我们便知道开会是真正有事,于是,记得竖起耳朵听清楚,事后也能及时把工作做到位。

反之,有较多的泡沫会议掺杂其间,让人心生厌腻,虚度光阴,互相损耗的同时,是有极大可能误了会议中本来重要的事的——太多的会议是会催生参会者的惰性和随意性的。

这真是一本再明白不过的账目,聪明如领导,

我想,只要肯稍微理一理,肯稍微放一放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其实,最难做的应该还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吧!那么长的会,都在做什么呢?我也曾注意观察过。

一场会议,参与者众多。

遇到重大活动,那就更是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台。

倘若发言者均有事,也是应该的。

只是,似乎是会前沟通不够,发言会有很多交叉现象,重复的发言在漫长的等待中确实是很让人腻味的,但在发言者看来,他们也许是在重复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这是双方的视角不一,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吗?适当的重复是可以的,但泛滥成灾的重复,除了让人心生不悦,似乎并不能促使人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以为,尽管“有话”,但别人已经说了,那就不必重复,这就是“有话则短”了。

这样的“有话则短”,我们做下属的也是喜欢的。

一个领导的魅力,不会因为他的话多而增色,亦不会因为他的话少而失色,我想,倘若总是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到好处的话,这样的领导一定是万众瞩目大放异彩的!

如果说“有话则短”是一种智慧,那么,“无话则长”则是一种勇气和担当。

一个问题,众人三缄其口不发一言,或是出于谨慎,或是出于其他,这个“无话”的时刻,是需要一些响亮的声音打破沉寂的。

倘若,一团沉默,从上到下,问题还是问题,不免让人失望。

一个让人心生敬意的领导不在于他的威严,有的时候,只是某一个瞬间,他可以在沉默的时刻发出自己的声音,正直的,真诚的,这样的“声音”再长,我们也是欢喜的。

这姑且看做“无话则长”吧!

其实,话长话短,并不矛盾,长则长,短则短,总要根据需要来定。

只要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长,或是短,都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事儿。

近三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6

1.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考查知识点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1题3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第2题3分唐朝市的设置

第3题3分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雕版印刷

第4题3分明朝“海禁”政策

第5题3分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6题3分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

第7题3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8题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第9题3分新中国的外交

第10题3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11题3分新时期的中国教育(续表)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

第12题3分罗马法

第13题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14题3分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15题3分新经济政策

第16题3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第17题3分近代科技成就

第18题3分近代世界文学

第19题3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

第20题3分经济全球化

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2题13分洋务运动

第23题13分工业革命

第24题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C10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D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2. 2015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考查知识点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1题3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

第2题3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

第3题3分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的成就

第4题3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水利工程)

第5题3分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古代中国的商业

第6题3分太平天国运动

第7题3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续表)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8题3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9题3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10题3分抗日战争

第11题3分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第12题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第13题3分邓小平理论

第14题3分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15题3分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

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第16题3分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

第17题3分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美术流派

第18题3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第19题3分斯大林模式

第20题3分世界多极化趋势

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

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第22题13分甲午中日战争

第23题13分两次工业革命

第24题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C10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D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3.2016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考查知识点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1题3分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第2题3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史记》

第3题3分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和灌溉工具

第4题3分古代中国的政治·宋代科举制度

第5题3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

第6题3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第7题3分晚清中国经济

第8题3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

第9题3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列强侵华·《马关条约》

第10题3分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第11题3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

第12题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日内瓦会议

第13题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探索·“一五”计划

第14题3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第15题3分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

第16题3分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与发展·美国共和制

第17题3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

第18题3分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美术艺术

第19题3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

第20题3分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的联合

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第22题13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

第23题13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冷战”

(续表)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非选择题

第24题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C10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D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江苏省高考 篇7

一、试卷整体评析

1.结构合理,人文地理略多,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2011年高考试卷从自然地理(45分)、人文地理(53分)、地理信息系统(2分)的划分角度而言,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考试说明》的各二级目标要求,且人文地理略多于自然地理。笔者又依据考试说明中具体的二级考试目标要求,对必修的地理1、2、3三个模块涉及的题目及分值情况做了统计(表1)。

由统计数据可知,地理1侧重选择题考查,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在综合题中则为简单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分析;地理2侧重考查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中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分析;地理3则侧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双项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分析解答。总体而言,自然地理侧重选择题的考查,人文地理则侧重综合题的考查。

2.难度适中,稳中有降,重视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能力的考查。

(1)知识点考查更基础。如2011和2010年都考查了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但2011年第1-2题以“格陵兰岛面积缩小的景观图”为基础,设问“格陵兰岛冰原面积缩小的原因”及“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带来的影响”,相比2010年第23-24题用“全球热量平衡示意图”来设问“图中与大气保温作用有关的环节”和“全球变暖对粮食影响大的原因”,2011年考查的内容更基础。除此之外,对地球运动、人口变化、城市地价及影响因素、洋流分布及意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地质构造判定等内容的考查,也多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难度亦有所下降,这也在考生考试结束后的情绪状态上有明显体现。

(2)读图设问更直观。2011年整套试卷的图表量虽然较以往多,但依据图表而设置的问题却相对更加直观,易于在读、析图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答案。如第9、19、23、30A海洋地理(1)题,都是要求读图得出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或规律,这样的图文转化很直观,不需要复杂的分析与思考过程。

(3)综合题设问及答题设计更简洁明确。在2008年和2009年的综合题中均设有表格填充题,如2008年第27(3)题“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表格中只列出了需要回答的项目(对策、理由)以及简单的思路提示(从开源、节流、区际协调三个方面作答),其余均需考生独立作答,考生作答难度较大。而2011年第28(1)题“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设计的对比表格中不仅已列好具有提示作用的对比项目(地形、气候类型、河流、矿产资源四个方面),而且每个对比项目均已有新疆或江苏的特征,学生据此就比较容易“照猫画虎”作答出另一半答案,提示性更强,作答的准确率也相对较高。

3.依托主干,注重创新,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

2011年考查的必修内容主要有:全球变暖、地球运动意义、等压线、天气系统、气候、等高线、洋流分布及意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灾害(地震、城市洪水、干旱)、人口变化及影响、城市化及影响、能源问题、农业和工业区位条件分析、交通选线、产业转移的意义、区域特征比较和区域经济联系等,多为教材主干和重点知识,且有些题目反复出现在历次高考试卷中,如2010年和2011年连续考查了全球变暖、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工业集聚的意义等重点知识,但每年命题切入的角度不同,体现了命题的创新性!

选修内容则更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且难度适中。对2008~2011年试卷中的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两部分试题的统计结果显示考查的知识点有明显的集中性:1海洋地理集中在:海洋污染和环境保护,海洋生物、空间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海底地形、海水运动和海岸带;2环境保护集中在: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4.图表丰富,类型多样,凸显学科特色,注重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

图表形象、直观,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和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中担负着特殊的任务,通过图表作为试题切入点来考查学生,能够很好地考查其读图、析图的能力。因此命题者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图表的运用有如下变化趋势:1数量增加:据笔者统计,2008~2011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均运用了大量的图表,更在2011年大幅增加(图1)。2类型多样 :2011年涉及的 类型有统 计图(12幅)、等值线图(4幅)、示意图(4幅)、区域图(4幅)、关联图(2幅)、景观图(1幅)。其中统计图表数量多、类型多样,涉及柱状图、雷达图、曲(折)线图、三角坐标图等;等值线图则涉及等压线、等高线、豫西干旱旬数等值线、海洋初级生产力等值线图,且需要注意的是其数量的变化,2008和2009年各一幅,2010年3幅,2011年上升为4幅,可见等值线图的重要性。整套试卷,有13组选择题和7组综合题,每组题目均由图表切入,有“无图不成题”的趋势,所以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析图,甚至绘图的能力,能从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5.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强调学习对生活和发展有用的地理。

日本地震及核泄漏、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北非区域图(利比亚)、新疆与江苏的对口支援及新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均为这一年来的时政热点,特别是以江苏省经济发展和与西部地区(新疆)经济联系为背景,考查两省区的地理主干知识,既充分体现了江苏地理高考试题一直具有的地方特色(乡土地理),又有新意、贴近生活。考题中涉及的干旱、城市内涝、赤潮(太湖曾发生过)等灾害虽非时政热点,但贴近生活,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

二、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启示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模式下,文理选科分班前后,地理学科的课时安排都较新课程改革之前有所减少,而高考教材则由原来的2本必修 +2本选修,增加为3本必修 +2本选修,并且初中地理学习欠缺依然构成选修班学生的学习负担,再加上各校重视语数外学科、分配给选修学科的作业时间有限,所以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时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深入评析高考试卷,掌握命题的脉搏和趋势,更具针对性和选择性地教学,有助于教学时效的提高。

1.紧扣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围绕主干,夯实“三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

(1)解读考试说明,抓牢主干。在平时教学中,不仅教师本人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每年的考试说明及其变化,而且还要带领学生一起详细解读考试说明,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命题指导思想和掌握考试要点,特别是各知识要点的具体考试要求,从而对主干知识做到心里有数,提高复习效率。

(2)注重熟悉教材,走出认识误区。学生长期淹没在“题海战术”之中,养成了重题目、轻教材的习惯,对教材不能静下心来仔细研读,认为只有做题才有用,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和做法。通过笔者前面的分析,高考侧重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的考查,并且可以发现很多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出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做题,有助于做题效率和准确率的提高。

(3)把握主干,突出重难点,精练考点。结合对历年高考试卷的分析结果,人文地理略多于自然地理,但从三大模块而言,必修1覆盖的分值明显多于必修2和必修3,所以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把握好主干知识,精选典型习题,少而精,着重讲透重点、讲清难点,夯实学生的基础。如大多数学生“惧怕”的地球运动部分,据前文分析发现其考查的难度和分值均有所下降,每年都只考查2个单项选择题,并且以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相关内容为主;再如地理信息系统每年也仅2分,考查对RS、GPS、GIS基本功能的区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难度,重点掌握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耗费。

2.加强读图和析图能力的训练,深入挖掘图表中隐藏的有用信息。

在新课程地理科的考试说明中,对命题指导思想提出“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的要求,更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考核目标中提出“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的具体要求。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和信息载体,图表在高考试题中运用的数量和类型均日趋丰富,而学生能够准确、全面地读、析图表,是学好地理的关键。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1精选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图表,特别是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和区域图,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判读和分析的方法,增强图文转换能力;2指导学生对各种图表运用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及时归纳总结;3尝试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以增强对图表的理解,从图表上准确、全面、有效地提取显性和隐性信息。笔者建议在地理1的学习中尽量让学生动手绘图,加深对图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应部分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

3.关注时政热点,重观察、善思考,做好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政热点是每年高考试卷中必定出现的内容,或直接作为题目来考查其与地理相关的知识,或作为背景材料出现在题目之中。这就要求师生平时加强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和积累。对于学生而言,逐渐养成关注热点的习惯,不仅有利于知识储备,还有利于学习兴趣的保持和提高;对于教师而言,关注的同时进行及时整理和归纳总结,为高考前的热点复习专题整理奠定良好的材料基础。

但是,时政热点毕竟有限,我们更要注重对身边地理事物、现象和环境的观察,通过图片、报刊书籍、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介获得地理信息,并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来锻炼地理思维,并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现象与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高考 篇8

一、试卷第一大部分江苏分析

2013年的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满分依然是160分, 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填空题和计算题, 共计20道小题. 其中填空题共计14道, 计算题只有6道. 除此以外, 还有四个小题的附加题, 但是只需要选做其中两道即可.

从数量上题目的量并不是很大, 并且在第一大部分的填空题中, 进行归类会发现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小部分, 每个部分的难度也是逐渐增加, 进行具体而细化的分析就会发现:

1. 第1题至第6题: 这几道题均是可以采取直接法进行解答, 一般而言解答的步骤均是“≤2步”. 例如:

填空题第一题“y =3sin ( 2x +π/4) 的最小正周期”这个题目, 这个题目首先是要明白sinx的最小正周期是多少, 然后依据正弦函数的平移等知识点进行解答, 得出答案为“π”. 这个题目也就是简单的分析之后, 结合具体的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的变化即可获得答案的一个题目.

2. 第7题至第9题: 这几道题则均是在上面题目的基础之上依循基本的解答方式进行相应的思维转换即可通过三步走的方式就可以简单而准确地获得解答结果. 例如:

第9题: “抛物线y =x2在x =1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为D ( 包含三角形内部和边界) , 若点P ( x, y) 是区域D内的任意一点, 则x + 2y的取值范围是_____. ”对这个题目进行解答主要是要结合抛物线的切线性质, 然后将该题目转化为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面积范围的求解是最简单化、最准确的求解方式.

3. 第10题至第14题: 这个部分的题目则是在填空题部分最具难度的一个部分, 这个部分的解答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地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原理、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运算.

由此可以看出, 在填空题这个部分, 主要是对一些基础的知识点、基本的运算方式、基础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简单运用.

二、试卷第二大部分的分析

高考数学的第二大部分主要是6道大运算题, 并且这6道大运算题各有侧重, 涉及的考点丰富而细致, 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学生的数学思想的考查都进入到了一定的难度范围. 下面笔者就对这6道大题进行一个简化的分析和概述.

首先, 第15题是一个向量和三角函数的混合运用题, 所需求解的内容非常简单, 关键是学生必须要能够依据基本的向量运算以及向量的基本性质才可以以最快的方式获得答案. 第16题是一个立体几何的证明题, 这个立体几何的证明题不是往常大家熟悉的正方体或者是长方体, 而是一个三棱锥, 要想求得面与面之间的平行, 就必须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寻出“平面EFG”和“平面ABC”上分别有两条相交直线是平行的, 这样才可以依据平面平行的定理得出结论.而线与线之间的垂直证明亦是遵循这一逻辑思维方式. 通过这两题的分析, 会发现只需要运用好基本的逻辑定理进行调理清晰的计算或证明即可实现目标.

其次, 计算题部分的后四道题目才是真正拉开学生差距的题目, 这四道题目分别是解析函数的求解及范围求解、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复杂数列的证明问题以及导数函数的证明与求解问题.

由此我们会发现在第二部分的计算题中, 题型的难度依然是逐渐递增的, 同时这个部分的题型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个基本考查. 此外, 这个部分的后几题目的就在于拉开学生的分数差值, 所以, 这部分的答题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高低.

三、试卷考点范围的分析

以上两个部分是笔者对高考试卷的细化分析, 但是我们都知道, 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是为了更好地找出考试的特点, 考试的考查范围, 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有哪些. 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 从而更好地迎战来年的高考. 下面笔者就今年的考点范围以及基本的一些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在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考题短, 难度大”. 尽管每一个考题所陈述的话语只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字, 但是其中包含的信息量是丰富而富有层次的.例如:

第17题: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点A ( 0, 3) , 直线l: y = 2x - 4. 设圆C的半径为1, 圆心在l上. ( 1) 若圆心C也在直线y =x -1上, 过点A作圆C的切线, 求切线的方程; ( 2) 若圆C上存在点M, 使MA =2MO, 求圆心C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 ”这个题目的条件就将题目的背景交代清楚了, 非常简洁, 但是题目难就难在一切的内容都在一个简单的坐标系发生着变化, 要求大家进行解答.

此外, 在此次的数学高考题目中, 笔者还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几乎没有一道题目是只需要简单一个知识点或者是一个定理就可以轻松地完成解答. 这便意味着, 这样的题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例如:

第15题这个运算题就是对“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等知识的综合考查, 也是对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考查.

江苏省高考 篇9

据新华日报报道:经教育部批准:2000年江苏省与浙江、广东、吉林和山西省同时在高考中实行了“3+X”科目设置方案,其中的“X”确定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具体方案为:由原来的“3+2”(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和历史或者物理和化学)改为“3+小综合”(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或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语文、数学和英语都是150分,小综合为300分,总分仍然为750分。在这次高考改革中,文科生增加了地理的考试,理科生增加了生物的考试,这是江苏省高考第一轮改革,而且这种大规模地实施综合能力测试,在我国高考史上也还是首次。综合能力测试和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考试一样,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选拔性考试。该方案的主要特点如下。

对理科类考生而言,该方案要求考生除了能够读懂人文、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外,还能理解常见的图、表所包含的信息,读懂一般性的科普类文献;对文科考生而言,除要求考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地图,对地理、历史等知识混在一起的地图能很好地辨认,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外,最大的变化在于高考目标作了较大调整。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层面:一是重视对人文、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查。方案要求考生能够解释和说明人文、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对自然科学中原理和定律的含义能够很好地掌握,而且能定量地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对人文知识与宇宙知识有很好的了解。二是增加了理科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的测试,在理科类考试中,考生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并且能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三是增加了对学生综合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查,该方案要求考生能对中学所学物理、化学、生物3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1]。在文科类考试中,一个题目往往涉及两门甚至是三门的知识,考生应该能对这些杂糅的知识一一剖析并得出正确结论。四是加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该方案不仅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人文、自然科学等基本知识对人类生活中和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不同现象进行理论说明和解释,而且要求考生能运用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的确,2000年江苏高考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21世纪对于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一方面,对理科生增加生物学知识的考试,为大学里和生物相关专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生物学知识是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对文科生增加地理考试则能使考生的思路更加宽阔,例如,文科学生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地球知识,而且对于探索未知的宇宙空间具有一定的引导价值,适应了扩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在这个意义上说,该高考方案可以视为1998年教育部推出的“3+X”高考制度的探索版,实践表明,江苏省高考方案的这次改革,在大幅度减少死记硬背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及动手操作等实践性知识的要求[2]。

不过,由于该高考方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升幅度较大,要求考生对涉及科目较多的题目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大大地增加了考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而且,由于高中教学过程中综合题目分析和解答的学习和训练机会很少,江苏省的教育实际与该方案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阻隔[3]。事实上,在“3+小综合”实施之后不久就有专家提出异议,认为“3+小综合”会造成学生很严重的偏科现象,对于高考不考的知识就完全放弃了,而学生应该对各种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知识应该综合运用。因此,这套高考方案在江苏省并没有存活多长的时间,时隔不久的2002年,江苏省就启动了第二轮高考方案改革。

二、2002、2003年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分析

2002年江苏省启动的第二轮高考方案改革的核心内容在于,将“3+小综合”改变为“3+大综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其中语文、数学和英语均为150分,大综合300分,总分750分没有变化,把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变成了大综合卷,意在考查学生的大综合能力,让学生不仅知道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了解人文科学知识[4]。在该方案的设计者看来,“世界并不是文理分科的,要客观地认识世界,就要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还是创新的前提”。教育实践也表明,只有兼具文理科素养的学生,视野才会更加开阔,创造性也更强。

虽然“3+大综合”高考方案的理念不可谓不先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但现实困难,在于高中阶段学生不再分文理科,要求学生九科都要学习和考试,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说“3+小综合”还在高中学生的时间、精力和心理承受力之内的话,2002年的高考方案则不再仅仅是文科知识或者理科知识的综合,而是要求学生具有文理领域间的大跨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仅如此,该方案还要求考生能够把书本上的九科知识转到现实生活与社会焦点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之中,这对大多数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无法应对的挑战。此外,该方案也不利于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大学里面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深度的理解,而大综合只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知识深度和专业属性难以显现。因此,江苏省“3+大综合”高考方案只是一次“试错版”,而在实行一年后终止。

2003年江苏省启动了第三轮高考方案改革,这轮改革的指导原则在于减轻考生学习负担,江苏省教育厅颁布新的高考方案,该方案由原来的“3+大综合”调整为“3+1+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中的任意两科),“3+1+1”方案的总分值为750分。其中每科分值为150分。和“3+大综合”相比,“3+1+1”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两门考试科目。不过,在高三上学期结束的时候,所有考生必须参加文、理综合卷的考试,综合成绩虽不计入高考总分,但计入学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在严格意义上,2003年“3+1+1”高考方案也是建立在“3+2”基础之上的深化改革,依照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基本精神而进行。该方案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该方案既保留了“3+大综合”打破了文理分科局限的优点,又为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兴趣等个性特点和发展要求来选择所要考试的科目提供了机会,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3+大综合”的高考方案,学生必须准备9门学科的考试内容,使学生的负担过于沉重,学生、教师及家长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压力过大。该方案的实行,使高考科目从9门减少到5门,同时2门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三)有利于高校根据专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

“3+1+1”方案可以反映考生的考试成绩,高校根据考生所选的科目,可以了解到考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文理倾向,对录取和调剂工作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高校也可以根据综合成绩了解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有利于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打破文理分科的局限,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虽然“3+1+1”是近十年来江苏省实施时间最长的高考方案,但也存在两个“硬伤”。

硬伤一:该方案可供学生个性组合和选择的“子方案”太多,导致学生和学校方面不知如何是好。就学生方面而言,如果对可选性进行排列组合,每位学生有15种方案可供选择,让学生无从下手。就学校方面而言,学生选择的多种多样,给学校组织教学带来了巨大甚至是无法克服的困难。据学者调查,几乎没有一所学校能开齐全部“组合性课程”系列,这样导致最终学生并不能完全实现自由地选择,而且,各科的难度不易把握,于是出现了一些投机选科的现象,很多学校只有六种方案(物理、化学;物理、生物;化学、生物;政治、历史;政治、地理;地理、历史)的存在,依然有文理分科的现象,违背了方案制定者的初衷。

硬伤二:给学生填报志愿造成了“方案性”障碍,因为江苏省的“3+1+1”方案虽然在本省内招生没有问题,但与其它省市的招生政策并不能无缝对接,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要求学生必修物理,选择其他科目的优秀学生就丧失了报考这些名校的机会,结果导致学生报考志愿受到严重的限制[5]。由此,江苏省第三种高考方案在2008年也宣告结束。

三、2008年江苏省高考方案改革分析

2008年江苏省启动了第四轮高考方案改革,与前三轮改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轮改革是配合江苏省高中课程新一轮改革而设计的。为了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相配套,江苏省将综合素质考核纳入高考,即“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3”为语文、数学、英语,分值分别为160分、160分、120分,其中语文和数学分别设有40分的加试题,分别供选择历史和物理的学生进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选修课为2门,必修课5门。选修课由考生在物理、历史中选1门,在剩余5门中选1门;7门科目中之外的5门为必修课,5门必修课在高二下学期进行测试,俗称“小高考”,2门选修课在高考时进行,成绩处理采用“等级计分”;“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方面的评定[6]。该方案除语文、数学、英语基础学科外,其他两项实行等级计分,分为A、B、C、D四个等级。必修测试科目等级满分100分,A级为100—90分,B级为89—75分,C级为74—60分,59分以下为D级;选修测试科目等级:各科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等级,A+为前5%(含5%)的考生,A级为前5%—20%(含20%)的考生,B+为前20%—30%(含30%)的考生,B级为前30%—50%(含50%)的考生,C级为前50%—90%(含90%)的考生,90%以后的学生为D级[7]。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对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的评定,基本符合标准的,则为合格;而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评定等级则分为A、B、C、D四级,视学生的表现来划分[8]。高考成绩按语文、数学、英语的总成绩来算,但是两门选修课对于考生报考志愿有影响,根据江苏省的高考报考的制度,必须都是B及以上才可以报考本科,甚至有的名校规定只有双A才可以报考。2008年江苏省高考新方案的实行在全国属于首创,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高考方案。

2008年高考方案的考试目标与考试内容都作了很大的调整,把语文、数学、英语作为统考科目,突出了基础学科的地位。不过,对英语分数的调整,是为了弱化英语对母语的影响,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语文、数学科目附加题的设计,与新课程标准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相一致,满足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拔人才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潜能提供了机会。这个方案的优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将各科考试分别放在不同的时间内举行,而且“学业水平测试”可以参加两次测试,取成绩较高的一次为准,避免了偶然的因素,减轻了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压力[9];二是实行等级评价制度既较好地体现了区分度,又较好地避免了不同学科之间可能出现的分数不等值问题;三是“小高考”的实行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文理眷顾得到了加强,文科生增加了自然科学的素质,理科生加强了人文科学的素质,纠正了基础教育长期以来的“重理轻文”现象。

尽管2008年高考方案具有较大的创新和优点,但是仍然引起了比较强烈的社会批评,这些批评针对的主要问题有二。

问题一,该高考方案实行的时间存在缺陷,2007年推出的方案,在2008届高中毕业生身上就要实行,而且在高二下学期结束就要进行“小高考”,当时却已经分出文理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捡起已经很久没有学习过的书本进行突击复习,增加了学生及教师的负担,原来的高考方案是“高一打基础,高二提高,高三冲刺”,而现在由于“小高考”的实行,高二学生的压力骤增,高三的压力却没有减少。

问题二,该高考方案给学生报考志愿带来了很大麻烦,因为该方案规定,想上本科的考生,其选修科目的等级必须在B及以上,如果学生一次失误而只考到了C等,那么,他们即使考核成绩很高也不能读本科,而只能选择一些大中专院校。另外,综合素质评价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实际上几乎没有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D,即使他的品行等各个方面都不好,为了提高升学率,评分人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四、江苏省高考方案未来改革路径的思考

经过上面对江苏省2000、2002、2003、2008四轮高考方案改革状况的具体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江苏省八年期间高考方案频繁变迁,都是围绕“3+X”高考范式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演绎,“稳中有变,不断修正”是其变迁的基本轨迹,例如“3(语文、数学、外语)”在前三轮改革方案中就一直保持稳定,即使是第四轮改革方案中也只有英语科的分值出现微调整而已,而“X”部分则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和不断修正。每次改革方案中都吸纳了前轮方案中的成果,同时,对每个方案在实践暴露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修改。然而,在我们看来,尽管江苏省经历了四轮改革和修正,但还远非尽善尽美,因此,未来的改革和探索仍然将继续下去。纵观江苏省高考方案四轮改革的轨迹,也许我们可以对江苏省高考方案的未来改革路径作些思考。

在高考目标的发展趋向方面,江苏省未来高考方案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最后一定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考核学生全面发展和专业潜力两方面的素质与潜力,尤其重视并尊重学生的特长,并为特长生提供差异性和多样化的选择机会,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发展,以及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来综合考虑进入的学科领域和发展方向。

在高考的学科地位调整方面,江苏省的未来高考方案将加强语文、数学、英语的基础地位,因为这三门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也是大学学习的基础学科。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科技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原来过度张扬的英语强势地位将逐渐回归理性,但针对目前江苏省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的现象,英语口语考试的分值和地位将进一步加强,而长期被弱化的语文学科地位将逐渐得到加强,事实上,江苏省2008年的高考方案中语文与英语分值的调整已经初露端倪。当然,以物理和化学为核心构成的自然科学必将继续保持强势地位,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委员陈洪渊先生在评论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时也曾指出,物理和化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基础,提高物理和化学的高考地位将引导青少年更加关注自然科学,也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储备更多的人力资源。

在考试方式方面,虽然江苏省在高考方案中的“X”部分克服了“一考定终身”,但在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的考试中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方面的改革也将作为深层次问题展开探索。此外,2008年高考方案中等级制度需要细化,比如A等级中可以出现A+、A、A-等,当然,综合素质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公正、透明,防止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弄虚作假,更不能因为学生的某科等级相对较低而取消其报考本科院校的资格,唯有如此,江苏省的未来的高考方案才能实现科学性与可持续性相得益彰的目标。

摘要:近十年来江苏省先后实行了四轮高考方案的改革, 四轮方案的改革并不是彼此独立, 而是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变迁关系。本文分析了各个方案的特点和不足, 尤其深入分析了每个方案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 对江苏省高考方案的未来改革趋向进行了期望性思考。

关键词:江苏省高考方案,分析,未来改革路径,思考

参考文献

[1]胡东芳.“3+X”高考改革方案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探讨 (下) [J].湖南教育, 2000, (5) .

[2]同上, 2000, (4) .

[3]仁川宏.“3+X”高考方案对高校基础课教学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01) .

[4]孙巡, 陆峰.大综合提出大挑战.新华日报, 2002-01-04, (B04) .

[5]李广水.对“3+1+1+X”高考方案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08) .

[6]马彪, 王虎, 齐玉辉.英美高考招生制度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以江苏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为例[J].网络科技时代, 2008, (20) .

[7]关注高考教育部认可江苏08年高考方案与公示方案相同[J].教育前沿, 2007, (01) .

[8]陈丽桦, 陈洪涛.江苏省2008年高考新方案评析[J].教育管理, 2007, (06) .

江苏省高考 篇10

关键词: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分析,教学建议

0 引言

今年的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公布后,反响没有去年的那么强烈。看过试卷后,总体上觉得比较平实,以基础题为主,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但区分度比较明显。

下面笔者对比200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简略地分析一下2010年江苏卷以及相关的启示。

1 试卷的题量与难度

“好险,我差点来不及做。”这是许多考生走出考场后,对历史考试的第一反映。

题量大,是继去年开始增加一题非选择题后的延续。平时,我们的模拟练习都以20题选择题和5题非选择题为标准的,高考时在难度并不低的情况下,增加一题非选择题,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时间是非常紧的,甚至有部分学生来不及答题。

纵观整张试卷,难度较2009年的试卷有所下降。去年的试卷公布后,有人用“史上最难高考卷”来形容,很多一线老师认为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与教师和教学实际差距太远,有高三一年复习“白忙活”的感觉。

今年的试卷公布后,反映比较平稳。试卷的难度还是存在的,许多题目依然是依托“新材料”,创设“新情景”的命题形式,需要学生

有独立思考、准确解读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等能力,但大多数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没有怪、偏的题目,能够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区分度。

2 试卷的结构

有这样两组数据统计:

由上表可见,2009年的试卷结构明显失衡,特别偏向经济史,忽略了思想史。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分值相加,经济史达57分之多,几乎占了整张试卷的一半。而思想史只有12分。与之相比,2010年的试卷结构比较合理,政治史共36分,经济史42分,思想史22分。而且每个模块,主观题与客观题都有分布。选做部分仍为4题,每本选修教材对应1题,每题10分。

另外,从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占据比例来看,整体上没有变化。整张试卷,2009与2010年的中国史分值都是68分,世界史分值都是52分。但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布变化较大。2009年,中国近代史15分,中国现代史21分,而2010年的中国近代史27分,中国现代史的分值只有6分,比例略有失衡。

3 试卷的特点

3.1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

2010年的江苏历史高考卷,从总体上看,考查的主要是基础知识,大多是书本的主干知识。

比如选择题中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明未清初的民主思想潮流,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潮流,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的《权利法案》、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等等。

非选择题中涉及到了宋代商业、思想、文学的变化,辛亥革命的政治影响,五四运动的影响,苏联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比较,启蒙运动的起因、影响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考查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上述问题一般都能回答。所以,2010年的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的难度比较适中,估计平均分较去年相比,肯定会有所提高。

3.2 注重能力要求的考查,区分度强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2010年选修科目说明》中,在“命题指导思想”中这样规定:“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这种命题指导思想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就大大提高,在试卷中,也明显地体现了这一命题思想。

选择题中,大多数是材料型选择题,除了文字材料,还有图片、数据材料。这对学生准确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稍一疏忽,就会做出错误选择。

比如第6题,如果学生只在意图片中“黄海”这一次要文字,忽略“威海卫”这个主要文字,就会错误地判断图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要做好选择题,除了具备较强获取、解读信息能力,不要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第11题,从图片上提供的信息,只能判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和国民政府发行货币的现象。

这时,必须联系所学知识,国民政府大量发行货币,聚敛社会财富,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是那时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非选择题中,多角度地考查了学生的能力。

比如第21题,除了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

第22题中对辛亥革命的两种看法,要求学生从社会生活与社会思想等方面分析其理由。

23题中从政治、思想两方面说明启蒙运动的影响。

25题A题要求从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结果、影响批驳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的所学知识,再次体现出新课程新高考的能力指向,也启示我们从高一开始就要注重思维能力培养,而不是死记硬背。

所以,从能力要求上看,这张试卷的区分度还是很强的。

4 教学建议

根据上面对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的分析,反思高三教学,有如下几点启发:

4.1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从今年的江苏省历史试卷来看,没有出现严重脱离书本的试题,无论试题如何命制,考查的知识都来自书本。所以,以本为本,打好基础,是取得优良成绩的关键。

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志判断知识点孰轻孰重。

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准确设定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把每一个目标都落到实处。今年的试卷中就出现了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点,难度不大,但如果平时疏忽,没有准确的记忆,这些题反倒成了难题。

4.2 注重能力的培养

今年是新课程背景下江苏高考的第三年。“能力立意”取代“传统立意”的趋势已势不可挡。注重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高。

虽然今年高考试卷的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与07、08年相比,难度还是很大的。

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能力培养是关键。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材料情景———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读、判断、运用信息以及归纳、概括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4.3 注重训练的效果

练习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缺一不可。上面提到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就是要通过练习体现。

当然,练习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解题能力,同时不要注意解题速度的培养。

针对现在的高考试卷,容量大、难度高的特点,解题速度跟不上,往往会再现来不及做的现象。平时练习时,在不影响练习质量的前提下,自变量提醒学生解题的速度,或就直接进行限时训练,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江苏省高考 篇11

经过多年对学生错题集的整理剖析,我总结出如下生物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和技巧。解题通常分成三步:动嘴读题,圈注分析,做出判断。建议考生拿到试卷先快速浏览整份试卷,了解试题的整体难度以便确定解题时间分配。在小高考、高考时,生物考试的时间一般都很充裕,故考生要坚信“慢工出细活”,避免因为审题不清而出现低级错误。

一、 认真研读题干,打开解题思路

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当前高考十分注重考生能力的培养,故题干的设置更加复杂隐晦而难以把握。因而认真研读题干,排除干扰,挖掘隐含信息,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在研读题目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读出题眼或关键词

题眼或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和入口。题眼和关键词的种类很多,有时是限制条件如有氧、无氧、发酵罐等。有时是限制的程度,如根本、直接、主要、最终、决定等。有时是选择的方向,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有时侧重于描述的对象,如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人体、表皮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大肠杆菌、蓝藻、乳酸菌、酵母菌等。通过这些关键词,考生可以领会到命题者的设问指向,往往也是考生解题的方向。所以,考生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准确、快速的解题。

2.读出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

隐含条件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给出,而隐藏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图形、图表或生产实践中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对顺利、正确解题起着关键、重要的作用,往往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补充题干。

3.眼到手到心到,全脑学习

读题的关键在于读,不一定发出声音,但要求逐字读出,嘴巴要有肌肉收缩,意在提醒自己注意力的集中,防止分散。读到哪里,手中的笔指向哪里,圈注到哪里,提高学习的效益。

例如:(2010江苏高考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能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能量流动的高考题。设置的无效信息较多,如:粮食短缺,肉食与疾病。但题眼提示考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因而考生应主要根据生态系统相应知识来解答。因为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相对越少,肉食往往为消费者,营养级别人比生产者高,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较多,存在能量的浪费,所以为了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应以生产者(即素食)为主,选C。

二、在读题的基础上通过圈注等形式进一步强化考生的有意注意

1.概念类问题要避免犯低级错误

生物学的概念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考中经常重视生物学基本概念的考查。我们可以依据生物学的概念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把生物学中的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相类似的概念。这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与日常生活中的说法有较大差别。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考生在考试中容易混淆。高考中这类问题虽然难度不大,但低级失误却很多。第二类是生物学专门名词。这类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的,是专门的生物学名词,因而考生看见时往往感到很陌生。这类概念要理解准确、全面、深刻,否则也会出错。

2.圈注出解题关键

通过读题,考生已经对题目的难度、类型、关键词等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还没有把握确定答案,就需要将题目提示语或者错误点加以圈注。如题干中的要选择正确还是错误的,预测还是决定,直接原因还是根本原因等等。每个答案的错误点也要尽量圈注出来,以便提醒自己注意对错原因,并在每个选项之后以勾和叉强化判断结果,便于做出正确选择。

例如 选择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 )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数量比为1:1。

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遗传学上把转运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数重、种类和序列任意一种改变都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四种说法都对 B.四种说法都错

C.只有一种说法对 D.只有一种说法错

解析:本题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要求学生对有关概念要清楚掌握。在解题时考生必须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理解透彻。如①中要圈出减数分裂和配子数量。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两种雄配子之比为1:1。两种雌配子之比也为1:1,但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的数量要多得多。故①错;②选项为课本定律内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l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错误;③为基本概念,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正确;④应为基因突变,题干内容错误。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三、作出最终判断,填写答案

经过以上两步,我们对答案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把握。但还需要做好其他的细节工作,如逐个审视一下每个答案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方向是否有错,避免不必要的选对填错的情况。笔者相信,只要考生朋友们把握以上几个解题技巧,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操练,一定能快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生物选择题的解题速度和效率,从而在2012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江苏省高考 篇12

关键词:高考书面表达,分析与教学,存在问题,教学建议

一、书面表达试题

今年江苏省高考书面表达试题是:假设你应邀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学习师生座谈会”, 请你根据下表所提示的信息语写一篇发言稿, 简单介绍自己英语学习的情况, 并对学校今后的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注意:

1.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 适当发挥, 不要简单翻译。

2.词数150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经写好, 不计入总词数。

3.文中不得提及考生所在学校和本人姓名。

Dear teachers and schoolmates, it’s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be here today and share the experience of learning English with yo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二、评分标准

高考书面表达题的评分标准与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书面表达作业的评分标准是相似的。大多数教师比较认同的基本评分标准如下。

1.分档次。总分25分的书面表达题, 教师一般根据考生文章内容和语言质量将文章分成五个档次, 每个档次5分。

2.内容和语言的正确性和得体性。书面表达题一般考查两个主要部分:文章内容和语言形式。文章内容包含要点、衔接性和连贯性等, 语言形式包含词汇、语法结构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等。然后, 根据内容和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给分、扣分和评分。

3.语法结构、人称、时态、语态上的错误均作为大错误扣分, 而标点、拼写、介词、冠词和不影响理解的语法错误, 如动词第三人称单数未加s, 可作为小错误扣分。一般两至三个小错误的扣分相当于一个大的语法错误的扣分。

4.词数不足。如果书面表达题要求120~150个字, 少于120~150个词数的, 可酌情扣分或降低一个档次。

5.字迹潦草, 模糊不清也应扣分或降低一个档次等。

三、内容要点

根据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的要求, 作文的要点应该有两个: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给学校提出的英语教学建议。每个要点又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文章的提纲如下表所示。

四、学生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常常在高考书面表达题中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主语人称运用混乱。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人称运用混乱的现象, 如文章句子的主语人称一会儿用“we”, 一会儿用“you”。

2.审题不认真。有的学生没有读题目的要求, 将文章的第二个要点“给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写成了“英语学习的建议”。

3.句子之间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段落之间缺乏承上启下的主题句。有考生在给出建议时, 直接写到:I thinkour school should organize more English speaking activities for us.忽略了段落之间应该有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主题句。例如, In my view, we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in English learning if our school follow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很少有考生能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条件和因果等, 使文章行文流畅。例如, 有学生给出建议时谈到, Our school library should provide more English books for students.如果学生能添加适当的连接副词或连接代词, 文章的逻辑关系就能更清晰明了。Students will be much appreciated if our school library could provide more English books for us.As a result, we will read more and make great improvement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4.文章内容空泛。在文章的第二部分, 学生给出的建议部分显得很空洞, 而且反复在谈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例如:Our school should raise the students’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learning English.

五、书面表达教学建议

书面表达题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功底, 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法、句型和词汇等运用的准确性。书面表达教学不能仅仅只通过高三年级的强化教学来完成。教师应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逐步加强训练。

(一) 要求学生勤于练习英语书写, 做到书写整齐美观

书写整齐漂亮与否, 直接影响着文章的可读性, 又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评卷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初始印象。因此, 对于英语书写从高一就该抓起。经常举办英语书写比赛等能激发学生对英语书写练习的热情, 提升学生英语书写的质量。教师也应当特别关注本班字迹潦草的学生, 给他们强化指导。短期内要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书写水平是不现实的, 但教师可以在其整齐度上下工夫, 要求学生用三线练习本练习英语书写, 要求学生压线写, 使得字母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二) 列写作提纲训练学生养成审题仔细的习惯

教师应让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学生在高考写作时就不会写到哪里算哪里, 可以避免或减少出现偏题、遗漏要点的问题。那么, 在英语写作中学生应当如何列提纲呢?笔者认为, 教师在训练学生在写作文提纲时,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醒学生要准确把握作文的主题, 在写提纲前想清楚自己所想表达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防止文章偏题和跑题。

2.在平时的训练中, 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 如表格、漫画和文字等。题目中的文字很容易读懂, 但是学生准确理解漫画所表达的意思、看懂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并将其总结成文的能力却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慢慢积累。

3.教师要帮助学生将从题目的文字、漫画或表格中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列成提纲。教师可首先列出几个要点, 然后再让学生思考每个要点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阐述。教师要反复强调, 文章的思路、材料的组织、叙述的顺序要有条理性, 全文要注意首尾呼应和前后联系。

4.以下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明晰作文思路, 列出提纲。

(1) What is the theme of your article?

(2) How many paragraphs would you like to have in your article?

(3) What content would you like to put in each paragraph?

(4) What sentence structure and learned phrases would you like to put in each paragraph?

(5) What sentences would you like to use to link up the paragraphs?

(6) What tense would you like to use in your article?

(7) What person would you like to use in your article?

(三)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段落书写训练开始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 即使只是一个段落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key sentence, supporting sentences和conclusive sentence。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可经常要求学生仿写课文某一个段落, 或者就课文的某一个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 通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适当的翻译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它有助于学生对句子结构、时态和词汇运用的把握。[1]同时, 学生也应该对自己所做的翻译练习进行整理, 将自己犯的错误进行分类。在进行翻译训练的时候, 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中英思维的差异, 中英两种文字表达上是有差异的。在学生意识到这种差异后, 进行翻译的时候, 才会有意识地注意中英表达差别, 从而避免或减少错误。笔者将学生在翻译中犯错的原因总结如下。

1.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1) 形态迁移

中文没有形态变化, 但英文有, 因此学生容易产生一些形态的错误。

例如, He only comes here on Monday.学生容易忽略第三人称单数-s的谓语动词形式。

(2) 搭配迁移

例如, 600万人口, 学生常翻译为6 million population, 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a population of six million。

(3) 词序迁移

例如, 东南, 学生常翻译为east south, 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southeast。

(4) 句型迁移

例如, 他建议我接受这个计划。学生常翻译为, He suggested me to accept the plan.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He suggested me accepting the plan.或He suggested that I should accept the plan.

(5) 语用迁移

例如, 被人赞扬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学生往往会下意识地说No, not at all.而按照英美人的习惯, 只需要大方地说Thank you就可以了。

2.汉英表述上的不同

(1) 英语多被动, 汉语多主动

Why should all these unpleasant jobs be pushed on me?为什么总是要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

(2) 英语多静态, 汉语多动态

If you have any problems, she is a good listener.如果你有麻烦事, 她会倾听你的诉苦。

(3) 英语较繁杂, 汉语较简洁

The image of the rolling water carrying the man and his car away in an instance is still imprinted on my mind.顷刻间滚滚洪水连人带车一股脑儿都给冲走了。这情景直到现在还都在我的脑海里。

(4) 英语多形合, 汉语多意合

If you don’t see it, you won’t believe, but once you do you will make up your mind.不看不相信, 一看铁了心。

(五) 优化学生的语言

高考作文如何能吸引阅卷教师的注意?除了书写整齐优美、结构清晰、内容要点表达无误之外, 语言的优美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笔者认为, 应用较复杂的语法结构和较高级的词汇是使文章语言优美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 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 不仅要重视言语的正确性, 而且还要尽量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质量, 要求学生不光会写简单句, 还要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学会写一些复合句和从句;在文章中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 而使用书面化的词汇, 如“儿童”一词, 用英语表达, 我们可以用kids, 也可以说children, 在书面文章中我们应该尽量使用children。

在教学中, 让学生优化英语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主要问题, 笔者采取了以下主要的方法。

1.指导学生整理书本和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以便运用。如使用it的句型, How did it come about that he had an accident?It remains to be seen that...The teacher makes it a rule that...等等。

2.引导学生积累同一中文意思的不同英语表达方式, 同时增强他们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中选择优美表达方式的能力。如表达“聪明”这一意思的单词有clever, smart, bright, brilliant和intelligent等。“决定去干某事”可以表达为decide to do, determine to do, make up one’s mind to do或make one’s decision to do等。

3.让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应建议学生针对教师的批改和纠错, 反复修改和重写自己的文章, 并将之前所写的文章都保存好。随着学生新知识的增加, 学生可以借助更多好词佳句进行修改和表达。文章往往在修改得面目全非之后, 质量才能随之不断提升。

六、小结

现代语言学家将语言定位为交际的基本工具, 那么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交际。交际除了口头交际之外, 还包括笔头交际, 即写作。刘道义在论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时, 强调指出:“笔头上运用英语传递信息是学好英语的手段, 也是学习的目的。写是四项技能中最难的一种, 因此要重视写的训练。”[2]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也越来越全面。为了适应这样的改革, 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经验, 才能切实地帮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拿到高分。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

上一篇:尿道损伤下一篇:比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