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江苏卷(共12篇)
高考英语江苏卷 篇1
2011年高考英语江苏卷 (以下简称“2011江苏卷”) 在题型设置、考核重点、题量、难度等方面保持了近年来的命题特点, 体现了一定的稳定性和创新性, 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更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具有相应英语水平的高中毕业生, 对高中英语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1]。
一、试题分析
(一) 听力
听力部分紧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中《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中的内容[2], 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难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语速的提升, 尤其是短对话部分的后两题考生普遍反映偏难。听力部分的特点:一是信息量大, 反映真实的生活情景, 语言材料丰富。二是听力材料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听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归纳的能力。其中第1、2、9、10、13、14、15、17等题为细节信息题, 第4、5、6、7、8、11、12、18、19、20题为细节推理题, 第3题为数字题, 第16题为主旨题。可以看出, 细节推理题的题量较前两年有明显增加。三是听力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快的阅读能力, 即对题干、选项的阅读理解有一定的要求。整体注重对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二) 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主要考察考生理解运用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日常用语的能力。
1. 语法知识的能力考查
该部分对语法项目的考查包括动词时态 (第21、22、23题) 、非谓语动词 (第31题) 、情态动词 (第34题) 、定语从句 (第24题) 、主语从句 (第26题) 等。语法考查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中的语法项目的“基本要求”为主[1]。以第24题为例:
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the concert is an interval, _______________the audience can buy ice-cream.
A.when B.where
C.that D.which
本句意为“音乐会中间有间歇, 此时你可以买冰激凌”。题干的前半部分为完整的主句, 后半部分补充说明“这个间歇你可以干的事”, 所以本题考查的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先行词为interval,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功能就是对先行词进行补充说明。由于从句部分不缺少主干成分, 而且interval表时间, 所以需要选择能够担任时间状语的when作为答案。可以看出, 对常见语法的考查均体现了在语境中进行的原则, 考生必须充分理解上下文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2. 词汇知识的能力考查
对考生词汇量的考查, 涉及词辨析 (第27题) 、动词辨析 (第28题) 、形容词辨析 (第25题) 、动词短语辨析 (第30题) 、介词短语辨析 (第32题) , 注重考查了特定语境中理解运用词汇知识的能力。以25题为例:
In that school, English is compulsory for all students, but French and Russian are_______________.
A.special B.regional
C.optional D.original
这道题考查了形容词的词义辨析, 根据句意, “在那所学校, 英语对每个学生是必修课, 而法语和俄语是选修的”。用but表示“转折”, compulsory意为“必修的”, 只有optional意为“可选择的”, 和compulsory是一对对义词, 从词汇衔接中的“反义复现”来看, optional为正确选项。再如, 第30题对动词短语的考查,
—You look upset.What’s the matter?
—I had my proposal_______________again.
A.turned over B.turned on
C.turned off D.turned down
可以看出, proposal“提议”只能和动词短语turned down“拒绝”搭配, 本题考查了词汇衔接中的“词汇搭配”, 强调了对考生词汇搭配能力的考查。可以看出, 词汇能力的考查体现在词汇衔接和搭配能力方面。
3. 日常用语的能力考查
日常用语的考查包括了第29、33、35题。以第29题为例:
—Linda didn’t invite us to the party.
—_______________?I don’t care.
A.For what B.So what
C.What’s on D.What’s up
根据上文“Linda没有邀请我们去聚会”, “_______________, 我才不在乎呢。”应该是“那又怎么样呢, 我不在乎!”只有so what和I don’t care产生前后文的语意衔接。再如, 第33题:
It sounds lik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car’s engine._______________, we’d better take it to the garage immediately.
A.Otherwise B.If not
C.But for that D.If so
“听上去汽车的发动机坏了。”通过简单判断可知, “要是那样的话, 我们最好立即去修理厂”。这两句之间是顺承的关系, 所以应该是“如果真的这样的话 (发动机坏了) ”。可以看出, 日常用语的考查是紧扣上下文考查, 充分体现了语境。
可见, 单项填空题紧扣《教学要求》, 侧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所选取的知识点覆盖面广, 基础性强, 难度中等, 注重交际, 对高中基础知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 完形填空
2011卷的完形填空是富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讲述了一个男孩求苹果不得、先难过后又聪明地释然的经历, 体现了《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语篇脉络清晰, 多数空缺词能借助语篇的丰富多样的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判断出, 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在语篇层次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全面考查了对语义、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
全文共430个单词, 其中文本350词, 题项80词, 最大词距为29, 最小为7, 平均词距为14。完形填空考查了动词7个, 名词4个, 形容词2个, 副词3个, 介词2个, 连词1个, 代词1个, 均为在语篇中的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的考察。对实词的考查, 要求从语境的角度考虑语义, 从语篇的角度要考虑语用。以39题为例:
He stood on tiptoe (脚尖) , 39 as high as he could.
“他踮起脚尖, 尽可能地伸开 (手臂) ”。选项中, stretch表示“伸开、张开 (手臂、身体) ”, expand表示“增加 (活动量) ;拓展 (活动范围) ”。另外, 由于stretch虽是《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考试说明》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词汇[1], 但学生并不熟悉该词, 而下文出现了“stretching his arms to get the apple”, 所以无论从词汇搭配还是从下文, 学生都可以发现stretch作为答案的可靠性。再如, 第55题是点睛之笔, 切中主题, 提到“There’s nothing more I can do to get the apple—that is unchangeable—but we are supposed to be able to 55 our feelings.If that’s the case, what can I do to feel better?”“没什么我能做的了, 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感觉, 要是那样的话, 我如何可以让自己感觉好点呢?”从上文的that is unchangeable, 而且按照常识判断, 如果我们无力改变其他时, 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 可以看出此处选项change最合适。
上例说明, 完形填空题文篇信息分布合理, 注重考查考生结合语境对英语的整体感知能力;以语义实词设空为主, 兼顾进行语篇衔接的介词和副词;题项设计的干扰项迷惑性强, 注重语言及选材的时代性和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的考查。
(四) 阅读理解
2011年江苏卷阅读理解的总词数为2219个词, 其中A篇为469词, B篇380词, C篇487词, D篇883词。阅读理解题材料真实、内容新颖, 选材的内容除C篇均为考生所熟悉的生活话题。阅读理解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信息加工能力, 也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2011江苏卷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包括以下三种:
1. 理解事实细节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直接信息找到明确答案, 包括第57、58、61、63、64、66、67题和第68题。以第66题为例:
Not expecting much, Shay’s father still asked the boy if Shay could play, mainly because the father_______________.
在D篇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but the father also understood that if his son,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disabled, were allowed to play, it would give him a much-needed sense of belonging and some confidence.”中, it指代上文的that his son was allowed to play”, 而且feeling与sense同义, 可以得出选项“the father understood Shay did need a feeling of being accepted”是正确的。
2. 推理判断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全文所提供的事实或字面意思, 通过合理的逻辑推测、细节的暗示, 理解文章的寓意, 推敲作者的态度、意图、人物动机、目的以及性格特征、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等, 包括第56、60、65、69题。以第65题为例:
Wide applications of deepwater wind power technology can_______________.
在文篇C最后一句话“If the technology catches on, it will open up vast areas of the planet’s surface to one of the best low-carbon power sources available.”中, “the technology”是指代上文的“deepwater wind-farm technology”, 可以推断出这种项目的成功运行将会促进低碳能源的发展, 从而得出D选项explore low-carbon power resources available at sea是正确的。
3. 概括主旨大意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通过文章的篇章结构、主题句或结论句, 理解全文, 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选项, 包括第59、62、70题。以第62题为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erve as the title of this passage?
以第59题为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erve as the title of this passage?从文篇A的第一段的后面部分“What about the people who invented the traffic light and the windshield wiper (雨刮器) ?Shouldn’t we know who they are?”以及下文都可以看出文篇的标题是“Shouldn’t We Know Who Invented the Windshield Wiper?”。第62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 (purpose) , 从文篇B的每一段的开头结尾都能够读到反映本文的写作目的。
总之, 2011卷的阅读理解部分比之前三年增加了对概括主旨大意能力的考查, 减少了对理解细节能力的考查, 说明阅读理解题加强了对语篇宏观能力的考查, 而减少了语篇微观能力的考查。
(五) 任务型阅读
2011年江苏卷的任务型阅读共591个词, 其中文篇429词, 表格162词, 介绍了“领导人何时应该道歉而何时不应该”这个话题, 表格按照行文的顺序介绍了“为什么公开道歉如此难?为什么公开道歉这个话题如今在美国是如此的迫切?为什么领导者对公开道歉感到如此困扰?为什么领导者经常拒绝公开道歉?”。除了给出标题, 每一段都以最简短的语言给出了“段意”, 给考生最丰富的信息提示。任务型阅读题对读写能力的考察包括筛选信息能力、组织信息能力、信息概括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
1. 筛选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基础题, 包括第71、75、79题, 考生经过筛选可以从文中获取相关信息, 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如第71题:
Public apology is much more than a personal_______________ (71) .
可以由第一段中的“The act of apology is carried out not merely at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at the level of the institution.It is a performance in which every expression matters and every word becomes part of the public record.”筛选出act、performance这两个词作为答案。
2. 组织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活用题, 包括第73、76、77、80题, 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之后, 根据句意要求, 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加工, 通过词形转换、句子结构转换或者同义词和反义词转换、前缀和后缀转换等改变原句的表达方式来确定恰当的答案。比如第73题:
Apologies not_______________ (73) can bring on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ruin.
该题的答案隐藏在第一段中的“A successful apology can turn hate into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harmony—while an apology that is too little, too late, or too obviously strategic can bring on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ruin.”, 可以看出答案应该与successful有关, 需要通过词形转换来完成该题, 形容词修饰名词放在名词的前面, 此处的空格在名词后面, 所以用副词successfully。
3. 概括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综合概括题, 包括第72、74、78题, 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 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 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概括处理, 从而准确无误地归纳出文段的行标题、列标题或关键词。考生不仅要有概括信息能力, 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第78题:
There needs to be a sufficient reason for a leader to apologize in_______________ (78) .
从第三段“For a leader to express apology, there needs to be a good, strong reason.Leaders will publicly apologize if and when they think the costs of doing so are lower than the costs of not doing so.”可以看出, 需要用短语“in_______________”来代替“publicly”, 文段中出现了6次public和3次的publicly, 应该看出public是本文段的高频词, 介词in后面用名词, 因此答案为public。
上述分析显示, 任务型阅读题中筛选信息题、组织信息题和概括信息题的比例为3:4:3, 与2008~2010年该题型的考查保持了一致。
(六) 书面表达
2011江苏卷的作文题是图画作文, 主题为“感恩父母”。照片中一个小女孩为下班回家的妈妈拿下肩上的包, 为妈妈“减负”, 照片配有英语文字说明。以此为题, 让考生联系自己情况谈谈感想。最后再举例说明能为家长减负做些什么。
文章用三段来完成, 每段讲一个主题。第一段:描述照片内容, 如情景、人物、动作, 等等;第二段:结合自身实际, 谈谈“你”的感想;第三段:举例说明“你”能为家长减负做些什么———提出减负的有效措施。
在文章布局方面, 考生行文需要具有良好的条理性, 同时传达信息正确且精练, 也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得分不高的作文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考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作文内容多涉及学生减负、子女减负, 完全背离了该漫画的要旨;作文条理不够清晰, 所传达信息混乱;写作所用句型过于单调, 且多重复累赘, 不是必要的冗余信息的重复;信息缺失, 如:很多考生没有提到妈妈回来, 这是一个次重点信息缺失。
二、试题对高三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高三英语教学中, 教师需要认真领会《课标》, 依据《考试说明》, 结合《教学要求》, 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 重视语言能力, 注重语篇教学, 关注情感态度, 提升英语语感。
(一) 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英语试题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进一步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词汇语法:
1. 归纳整理高考常见词的用法。
尤其是搭配, 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实词为主, 短语以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为主。
2. 熟悉常见的构词法。
2011江苏卷出现了表示否定的前缀“dis-”7次、“un-”9次以及表示“……的”形容词后缀“-ible”4次、“-able”8次, 以及一些考生不熟悉的复合词。因此, 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构词法———复合法、转化法、派生法和缩略法, 重点对常用前缀、后缀加以归纳和整理, 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
3. 结合话题, 复习词汇。
可以通过语篇分析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将词汇训练上升到语用和语篇层面, 同时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4. 重点掌握《考试说明》中增加的考试词汇。
2011卷共出现了《考试说明》增加词汇45个:according, capable, charity, claim column, confidence, current, deny, detail, device, effective, ensure, environmental, financial, formal, guy, individual, interested, involve, issue, item, ladder, landscape, maintain, massive, moreover, opportunity, original, player, presence, professional, proposal, region, resource, responsible, scale sign, smart, solution, solve, source, stretch sufficient, survey, threat。说明非常有必要重点复习《考试说明》增加词汇。
5.
依据《教学要求》的语法项目的基本要求, 实施语法部分的教学, 同时充分重视语法教学的语境化, 这方面不需要专门补充练习, 牛津高中教材的语法补充练习都做到了语法教学语境化。
(二) 重视语言能力, 注重语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 都必须重视夯实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课后做好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预习, 课上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基本语言知识。同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关注课文的宏观结构及其他语篇特征入手, 把握文章主旨和大意, 从语篇内部各层次间或外显或内隐的联系去把握文章的脉络和论证逻辑,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必需的语篇知识, 做到精泛结合, 使之互为补充, 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 关注情感态度, 提升英语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 也要讲究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注重该材料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结合英语语言和文化特点, 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以下几个方面的英语语言材料:励志性的人物介绍或道德教育故事;世界上新的科研成果或发现;英美国家中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英美国家的各种背景知识。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背景材料, 能逐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英语语感, 并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本文结合实例, 从题型设置、考核重点、题量和难度等方面总结分析了2011高考英语江苏卷的特点。该试卷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 从试题中可见, 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词汇知识是不可取的, 应当从关注语篇、情感以及交际意图等方面入手,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考试说明》并结合《教学要求》, 一方面夯实学生词汇语法基础, 重视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考生既能够很好地完成高考试题的测试任务, 也能够逐渐提高自身的英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考试院.2011.2011年江苏高考外语试卷评析[EB/OL].http://www.jseea.cn/contents/channel-118/2011/06/1106101018843.html[2011-06-11].
[2]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2008.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教学要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0.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语文数学英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高考英语江苏卷 篇2
is _______ must for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A.a;不填B.a;aC.不填;aD.the;the
2.—Kris, I’ve been told you sold your old house last month.—Yes, but I feel unhappy.I _______ in it for twenty years, after all.A.livedB.have lived
C.had livedD.have been living
3.It is a great headache to many governments _______ we can arrange and put the increasing garbage safely.A.whatB.thatC.whenD.where
4.A Chinese government website _______ satellite images of possible plane remains, but searches in the area found no sign of missing Flight MH370.A.releasedB.relievedC.representedD.reserved
5.—The children _______boats to school until the destroyed bridge has been completed —How dangerous.If only it wouldn’t happen.A.have takenB.takeC.tookD.are taking
6.—No one went to his help when he was in trouble.—I’m not surprised at all.How can he hope for help from others when he himself gives
____________.A.noneB.nothingC.a littleD.no one
7.___________ the students in the USA differ from us in that they are better at creative thinking and a stronger ability of approaching problems.A.whereB.whatC.HowD.That
8.—The basketball match has been cancelled
—My God.Why _______us earlier? We have been preparing for it for a long time.A.not to tellB.don’t you tellC.hadn’t you toldD.didn’t you tell
9.—Mr White, could you tell me whether I can be admitted to the university?
—There __________be no problem.Your score is well beyond the minimum admissioon limit.A.shouldB.shallC.canD.may
10.Mary ________and wept on the sofa when she heard the news her mother was killed in the air crash.A.broke outB.broke upC.broke downD.broke off
高考英语江苏卷 篇3
听力
同去年相仿,今年江苏卷的听力部分依旧采用了全国卷I的听力部分。题型分布与分析如下:
短对话
短对话通常很短,且录音只放一遍,因此考生必须听懂对话,尽量不要遗漏任何信息。此次短对话部分有两道细节辨认题(1、3)、一道数字题(2、4)和一道场景推断题(5)。下面对这些题逐一分析。
细节辨认题需要考生在考前浏览题目,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在听录音的时候仔细捕捉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解题时仔细筛选和辨认正确的信息。例如:
1. What will Dorothy do on the weekend?
A. Go out with her friend.
B. Work on her paper.
C. Make some plans.
解析:本题是细节题,需要考生仔细辨认说话者的真实打算,隐藏在连词but之后:“... but I'm going to work on my paper all weekend.”正确答案为B。
3. What has the woman decided to do on Sunday afternoon?
A. To attend a wedding.
B. To visit an exhibition.
C. To meet a friend.
解析:与第1题相似,本题的解题关键同为连词but:“... but my best friend is getting married, and I won't miss it for anything.”后半句强调了说话者的态度,正确答案为A。
第2题和第4题均考查数字,前者为价格,后者为时间。对于此类数字辨别题,考生解题时应先标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听录音时对价格、时间、日期等关键的数字信息做好准确记录。例如:
2. What was the normal price of the T-shirt?
A. $ 15.B. $ 30. C. $ 50.
解析:本题需要考生认真审题、抓住细节并进行简单运算。审题时,考生应注意题干中的normal一词,而录音中出现的是bargain和saving:“... it was a real bargain. I got it half price, saving 15 dollars.”半价为15 dollars,那么normal price应为30 dollars,正确答案为B。
4. When does the bank close on Saturday?
A. At 1:00 pm.B. At 3:00 pm.
C. At 4:00 pm.
解析:题干问的是“银行星期六的下班时间”,根据录音中的“On Saturday we close one hour earlier at 3:00”可知,正确答案为B。本题需要注意的是,录音中出现了at 4:00,还出现了one hour等干扰字眼,需要考生仔细辨别。
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我们应多注意积累和场景相关的词汇,才能轻松应对与场景相关的题目 。例如:
5.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store.B. In a classroom.
C. At a hotel.
解析:本题考查对话发生的场景,根据录音中的两个细节lost key和 front desk共同推断出正确答案为C。
长对话及独白
不同于短对话题,考生在解长对话和独白题时需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从大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今年长对话及对白的录音语速为每分钟140词左右,尤其是最后两篇对白,较往年相比篇幅有所增加。具体题型分布如下: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次考查的仍然是听力中的重中之重——细节题。篇幅的增加意味着信息量增大,继而筛选难度增大,尤其是最后一篇长对白,四个问题分别考查了考生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地点、动作以及时间等细节的把握,考点纷杂,难度偏大。八道细节辨认题中,第7、9题考查物品,第8题考查地点,第14、16、19题考查动作,第15、20题考查时间,考生需在审题时注意把握关键词,定位方向,才能在听对话时有的放矢,准确捕捉对解题有利的信息。例如:
19. What can students do in the practical areas?
A. Take science courses.
B. Enjoy excellent meals.
C. Attend workshops.
解析:分析题干,关键词组为practical areas,录音中出现该词组的句子为:“At 11:00 am, you will be guided to the tour to practical areas. This covers our technical workshops, music and other areas of our school life.”由此可判断正确答案为C。
七道细节推理题中,第6、10、11、12题相对难度不大。第13题考查说话者的身份,第17题则需要根据对话中出现的几个时间得出对话的主要内容实为当天的活动内容,第18题的关键词是subjects,从而进一步定位正确答案。例如:
13. Who could the man speaker most probably be?
A. A person who saw the accident.
B. The driver of the lorry.
C. A police officer.
解析:本题考查说话者的身份。录音材料中出现了“statement (陈述)”和“write your name (签名)”等词(组),且通过全篇的内容判断,是一份交通事故目击者的口供,由此可判断正确答案为C。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备考听力部分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注重从语音、词汇两方面入手,夯实基础;
2解题前认真审题,准确定位答案方向;
3认清短对话与长对话(独白)的不同做题技巧——前者应全面精确地把握录音内容,后者应做到有所侧重、结合上下文仔细筛选有效信息。
(邹旋 陈雪)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部分继续秉承“强调基础、注重能力”的命题理念,全面涵盖高中阶段学过的语法现象。与2009年相比,此部分对动词的考查力度仍占据了半壁江山(详见下表),其中情态动词及虚拟语气两题(25、34)、时态语态三题(23、30、33)、非谓语动词一题(28)、动词短语词义辨析两题(24、26)。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江苏牛津版英语必修课本一共包括八本书,即从模块一到模块八,构成了命题者的出题之本、命题之源。此次单项选择一共15题,每一题我们几乎都可以在这八本书中找到影子,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第26题。
26. The experiment has _________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any life on that planet, but it does not mean there is no life on other planets.
A. found outB. pointed out
C. ruled outD. carried out
解析:模块二Unit 1中课文的最后一段,原文如下:“Police have not ruled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Justin was taken by aliens, but are also looking into other possibilities.(警察尚未排除Justin被外星人带走的可能性,但也在调查其他可能性。)”本题即为考查“尚未排除可能性”句式(sb. have not ruled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 从句),所以正确答案为C。
历年真题,反复研习
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性的考试,自有其严密性和体系性,正因为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其命题的规律性。考生如果做熟了历年真题就会发现,今年单项选择部分的多数考题在历年高考题中都曾经以各种形式出现过。例如第35题:
35. —I prefer shutting myself in and listening to
music all day on Sundays.
—That's _______ I don't agree .You should have a more active life.
A. whereB. how
C. whenD. what
解析:这道题考查名词性从句中的表语从句,即“这就是我不同意的地方。”正确答案为A。翻开历年真题,我们发现此题与2004年全国卷I第31题雷同。原题如下:
31. You are saying that everyone should be equal, and this is ______ I disagree.
A. whyB. where
C. whatD. how
类似的还有2007年浙江卷的第5题,1992年全国卷的第33题。所以说,备战高考英语,熟读真题百遍,其义自现。
事实上,语法考来考去就这么些知识点,用来用去就这么些语言现象,考生只需记住“考点不变,考查形式会变,以不变应万变”。如果能够熟做近年真题,仔细体会考点,自然能在考试时轻松应对。
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2010年江苏省高考单选要识记的语法项目包括:①名词词义辨析,如第22题考查expectation、reputation、contribution、civilization这四个名词的词义辨析;②动词短语词义辨析,如第24题考查attend、attain、attract、attach 这四个动词的词义辨析,再如第26题考查find out、point out、rule out、carry out这四个动词短语的词义辨析;③介词短语词义辨析,如第29题考查next to、far from、out of、due to这四个介词短语的词义辨析;④短句和谚语的意义,如第27题考查Of course、It depends、Don't mention it、By no means这四个短句,第31题考查Great minds think alike、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It's better to think twice before doing something这四句谚语的意义。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非朝夕之功,考生应从平时做起,规定每日的背诵量,制定好背诵计划并锲而不舍地坚持执行。
(龚露)
完形填空
2010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的完形填空部分回归了人物传记类文章。此类文章在感情基调上一般属于从消极悲观乌云密布转向积极乐观阳光明媚。但在20个空的设置方面,与前三年相比,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四种实词的考查占了95%的比例,创历史新高(如下表所示)。
上表进一步验证了“识记有重点,四实词优先”原则。通览全文之后,我们发现今年的完形填空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词汇复现几率高,做题务必要抓牢
完形填空是一种“由未知信息推测已知信息,文章阅读越清晰”的题型。填实词空的时候我们务必注意原词复现、同义词复现、形近词复现三种方式,这些可以在第47、49、50、53 题中找到相对应的影子。例如:
47. When I turned fourteen, she bought me a secondhand 47 and told me that she believed that I could become a writer.
A. cameraB. radio
C. bicycleD. typewriter
解析:D 选项typewriter与后文的writer属于形近词重现,迅速将其选定。
49. I accepted her 49 and began to write for local newspapers.
A. belief B. request
C. criticismD. description
解析:A选项belief与前文“When I turned fourteen, she bought me a secondhand 47 and told me that she believed that I could become a writer.”中的believe属于同源词,故正确答案为A。
53. What power 53 has!
A. enthusiasmB. sympathy
C. fortuneD. confidence
解析:回归文章第一段、第六段和最后一段,均提到了enthusiasm,原词重现,故正确答案为A。
两大法宝贴身走,锁定答案快又准
完形填空解题的两大法宝为:①反义多对一;②同义必同错。这两条原则是针对A、B、C、D四个选项而言的,即如果两个选项意思相反,多数情况有一个是对的;如果两个选项意思一样,那两者肯定都是错的,因为正确答案是唯一的。 例如:
38. A. soonerB. later
C. longerD. earlier
解析:A选项sooner和D选项earlier属于同义词,都表示“尽早地”,同义必同错,同时排除。B选项later与它们意思相反,反义多对一,有可能是正确的。再看C选项longer,填入空格中则原文变为“no longer than tomorrow morning”,意思不通,所以正确答案为B。
两轴一线要抓好,瞻前顾后不可少
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在于事情会随着时间和人物动作的先后顺序而发展。在此过程中,人物的感情色彩也会随之变化发展,考生务必抓好两轴一线(时间轴、动作轴、感情线)。同时后文中人物的动作和感情也会与前文中的动作和感情有所衔接,所以考生务必瞻前顾后,找到解题线索。例如:
36. I was nine years old when she entered our home in rural Virginia. My father 36 me to her with these words: "I would like you to meet the fellow ..."
A. rushedB. sent
C. carriedD. introduced
解析:继母第一次来我们家,父亲肯定要向她介绍我们,再结合后文“I would like you to meet the fellow ...”这样的介绍性文字,进一步确定正确答案为D。
总而言之,考生一定要牢牢把握各类文体的行文特点和语言风格,在不断夯实词汇语法的基础上勤做真题,同时,对经典的完形填空篇幅加以背诵,并配以对应的练习,相信解完形填空题的能力必定会有所提高。
(龚露)
作者简介:
邹旋,苏州新东方学校教师,主讲高一英语同步辅导、初二英语辅导、初高中词汇语法、中学英语听说等课程。
陈雪,苏州新东方学校教师,主讲中学听说项目、中考语法、中考阅读、初高中词汇语法等课程。
高考英语江苏卷 篇4
一、2011年高考英语江苏卷书面表达写作思路
开放性作文多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下面以2011年高考英语江苏卷为例, 谈谈图文式开放性作文的写作思路。
下面这幅照片展现了女儿为回家的妈妈拿包的情景。请根据你对这幅照片的理解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你的短文应包含以下内容:
1. 描述照片内容, 如情景、人物、动作等;
2. 结合自身实际, 谈谈你的感想;
3.举例说明你能为家长减负做些什么。
综观图文, 其写作思路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描述图→谈感想→提建议→作总结。
描述图。这是写图文式开放性作文的第一步。在下笔之前, 应仔细观察画面的内容 (包括文字) , 展开想象, 挖掘内涵, 明确立意, 行文应一气呵成, 令读者一目了然。参考范文:
The picture shows us a touching moment when a little girl comes to greet her working mom.Realizing her mom must be very tired after a day's work, the girl helps to remove the bag from her shoulder.In response, the mom kneels down to show how happy and thankful she feels.
寥寥数语, 将照片中的情景、人物、动作、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谈感想。这个部分需要结合实际, 谈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将平时生活中的实践与感悟变为写作素材, “触物生情”并“情发于笔端”。参考范文:
All these remind me of my mother who has been doing whatever she could to let me have the best.But, totally engaged in my own study, I seldom pay attention to what she needs and feels, and always think studying well is the only thing I could do in return.
通过自然的过渡、真情的流露、鲜明的对比, 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提建议。在谈感想中以自己的真实体验提出了问题, 因此在这部分要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
Now I know I can do my bit to help with the everyday washing, bedroom cleaning, or at least prepare breakfast myself, so as to share mother's daily burden.
朴实无华的一句, 道出了实际中肯的解决方法。
作总结。一篇好的文章, 不仅需要“凤头”, 还需要“豹尾”。开放式作文的结尾要与主题相关, 切忌无病呻吟、画蛇添足。参考范文:
The picture convinces me that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be a good daughter than a good student.
以“画”开头, 以“画”结尾, 首尾呼应, 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
从这道高考作文题的写作思路分析可以看出, 要写好图文式开放性作文, 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外, 还需要具备开放性的思维。笔者认为, 开放性思维在图文式开放性作文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丰富的想象力、真切的体验、多向的思维和科学的思辨。
具体地说, 在写图文式开放性作文时要做到:描述图时, 运用想象, 使语言鲜活;谈感想时, 用真情实感打动人;提建议、作总结时, 以多向的思维和科学的思辨, 使文章有内涵。学生将其灵活运用, 才能写出有文化、有思想、有真挚情感的作文来。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1.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 是把已有的知识和新的信息在头脑中重新组合的能力。[2]我们的日常教学要扭转学生“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的思维惰性, 引导他们进行联想与想象, 激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教学中, 教师可在导入部分利用脑力激荡法 (brainstorming) 激励学生联想和想象;在讲解重要的语言知识后, 可以鼓励学生仿造句式, 利用教材资源, 进行文章扩写、续写、改写和评论;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知识点编写对话或小故事, 这样既巩固了语言知识, 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笔者在教授“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一课时, 设计了续写任务:Can you imagine what happened to Justin Foster?学生可以发挥想象, 自设结局。之后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续文为基础, 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 或个人口头报告 (oral report) , 或学生合作角色扮演 (role play) 。组织角色扮演, 学生要模拟情境, 与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原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起来。它实际上又是另一个想象的过程, 让学生的创见得以充分展现。
2.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开放性作文是一种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和超越。它使学生走向社会, 贴近生活, 为学生提供可触可摸、可感可知的开放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徜徉, 然后情动而辞发, 情动而意流。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把作文教学与社会人生联系起来, 使之生成互动, 努力开拓生活源泉, 丰富学生体验, 使之“厚积而薄发”。体验, 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3]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师可协调家庭力量, 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学生深入生活的机会, 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 亲身体验, 获取直接经验, 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学生的亲身体验就是源头活水, 是下笔的好素材。今年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卫生城市,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学校也多次组织了大扫除。笔者以此布置了写作任务: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卫生城市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的主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 形式不拘, 可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为, 讲求有感而发。以下是笔者整理的学生习作:
As we go around the city, we can still see some uncivilized behaviors such as spitting everywhere, jumping the red light, jostling with one another for the seats on buses and so on.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It should make people well aware of the true meaning of a civilized city by distributing leaflets and giving lectures so that people are willing to behave themselves.On the other hand, strict laws should be made to punish those who break the rules as a warning to others.
As students, we can also make contributions to our hometown.We should try to keep our school clean instead of littering around.Moreover, we should obey the traffic rules to avoid risking our own lives as well as the lives of others.Besides, we should be polite to others and willing to help those in need.Keep in mind that doing a little bit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3.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 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究, 找出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放式作文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构建出创新思维的活跃环境。教师应多设计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发挥思维的活力, 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 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 发散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在教学中, 教师要多问“why”和“how”, 少问“what”, 促使学生探究、发现、创新。如在“Witnessing time”一课的授课中, 笔者设置了两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Why should we protect historic sites?How can we protect historic sites?布置了课后写作任务: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rebuild historic sites that have been damaged or destroyed?Why or why not?课堂上的问题讨论是课后作文的铺垫, 学生在讨论时各抒己见, 行文时可学习借鉴, 亦可各显神通。教师在批阅中, 可搜集学生在写作中的独特视角和精彩表达, 整理成文, 分发给全班分享, 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例如:
Some students hold the view that historic sites should be rebuilt, saying that historic sites are the treasure of all mankind, so we all have the responsibil ity to protect them.What's more, reflecting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 particular period, historic sites help to educate the younger generations.Besides, rebuildinghistoric sites may promote local tourism.
On the contrary, other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 because it takes much money and energy to rebuild historic sites.Meanwhile, chances are great that improper restoration will cause more damage to the sites.What's worse, too many tourists are drawn to historic sites, resulting in traffic jams.
In my opinion, it is really a good idea to rebuild the historic sites that have been damaged or destroyed.In this way people will keep in mind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and learn a lesson from them.They can also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ancient culture by visiting the sites.Therefore, I strongly recommend historic sites be rebuilt.
4. 对热点话题进行辩论,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开放性作文, 不是求异的形式主义, 也不是放“羊”的自由主义, 而是严谨的科学思辨, 应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讲求科学性。在认识上破旧立新, 纠正一些空洞杂乱的想法和观念。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穿插辩论的形式,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辨。辩论的话题可以是学生的身边事, 可以是社会的热点话题, 也可以是教材中的话题, 例如该不该带手机入校, 要不要穿校服, 是否必须在校上晚自习, 日本地震我国是否有必要援助, 等等。笔者在教授“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时设计了辩论活动, 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据, 通过查阅资料, 对因特网的影响进行辩论;之后让学生整理成文, 进行思维整理。例如:
The Internet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but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its effects on our lives.
Some people hold the view that the Interne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our lives.It is of great value to people in need of information.With the click of a mouse, people can acquire knowledge on all sorts of topics.Moreover, the Internet enables people to build groups online and form lifelong friendships, for Internet friendships are based on common interests, rather than appearance, age or popularity.
However, others argue that it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Although it can provide people with plenty of information, it's hard to judge whether the information is accurate or not.Worse still, as the Internet has gained popularity, there has been a change in the way people spend their time.Some children spend too much time chatting and playing games instead of focusing on their school work.Some people have become addicted to computer games so that they feel disconnected from the outside world.
Since it has advantage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we can make wise use of it.It is also important either to limit its use or to learn how to handle the problems it has caused.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高考江苏卷车作文 篇5
古人说“食有鱼,出有车”,追求的大慨就是这样的一种幸福生活。而我从小到大,已先后有“四辆车”陪伴着我啦!
在我家地下室的一角,堆放一个学步车。妈妈说,那是我呀呀学步的时候给我买的。在那个车里,由爸爸妈妈扶着,我学会了走路。
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又给我买了一辆小小的三轮脚踏车。前轮两侧有踏板,稍一用力登,它就往前走啦,越登越快。骑着它,依稀记得,我玩的真高兴。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看到高年级的同学,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学,我很是羡慕,多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也能自己骑着自行车上学下学。但妈妈总说我还小,而且老师也多次提醒我们:未满十二岁,一定不要自己骑车上学。于是,我还是只能每天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面,由她送我上下学。
终于到了六年级,十二岁了,妈妈也终于给我买了一辆红色的自行车。每天骑着它上下学,也不要妈妈接送了。只是每次上学出门的时候,妈妈都要叮嘱我一定小心骑,注意安全。
我家住在二楼,每天晚上放学到家后,担心自行车停在楼下不安全,我想把车停进地下室里,但因为我家地下室的走廊里没有灯,黑灯瞎火的,还要拐两个弯,我很害怕。于是,每天晚上,都是爸爸下楼,把我的自行车推到地下室。每天早上,爸爸再早早的起来,提前把自行车从地下室推出来,停在楼下。
小学毕业,我上了初中。这辆小小的自行车,又陪伴我整个初中阶段。每天,它都是我最亲密的伙伴,骑着它,他同学们一起,上学,放学。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而我也长大了,又考入了高中。
高中阶段,离家更远了,妈妈又给我换了一辆红色的电动车。电动车比自行车当然更快了,也节约了时间。只是电动车还要经常充电,这个时候,又该爸爸表现的时刻到了!他除了每天晚上帮我把电动车推到地下室,早上再推出来之外,每隔三两天,他都要给我的电动车充满电,从来没有耽误过。
而今,这辆电动车也陪伴了我三年。我在逐渐长大,而它却在慢慢的变旧,每天都要充一次电。我想,终有一天它也会被淘汰的,爸爸妈妈,肯定还会给我换一辆车;而在不远的将来,相信我也会凭着自己的努力,换一辆更好的车。
2007年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6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怀想天空
■江苏考生
古言曰:“文以载道。”那么,在现在虚伪、忙碌、铜臭味十足的社会里,有谁为我们撑起一片精神的天空?
大师何求?
冰心、巴金老人先后逝世,割断了我们和那个“五四”最后的一脉联系。在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之后,我们还能企盼谁?余秋雨越来越体现出他商人的品质;韩寒、郭敬明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大行其道;贾平凹、莫言已难觅其踪。他们中有谁担起了擎天的责任?现在的书籍,多数粗制滥造。从前讲的是三稿四稿,现在则是码字填坑,讲一顿饭完成一个中篇的构思。如此下去,形成了一股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书的品质,也浮了作者与读者的心。还剩下的,是易中天和于丹们,挖老祖宗的古墙。但他们是学者,不是大师。写出来的只能叫研究成果,而不是载道的文章,无法撑起精神的天空。
意象已逝。
现在不是诗的时代,同时式微的还有一种叫诗意的生活。这也难怪,在这忙碌的时代,人们重复着家与单位或家与学校的单调,完成着各样的工作与作业,应酬着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哪有余暇静静品味唐诗宋词的美丽意境。于是小说便乘虚而入,占领了书市。当然,那些名著是无人动的,言情、武侠、玄幻的虚拟世界如毒品一般消遣着人脑。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波德莱尔曾说:“不懂得欣赏诗歌的人是庸俗的人。”难道我们国人的精神,真的要印上庸俗的烙印?还记得,海子、顾城、舒婷、北岛等为当时的天空增了一抹亮色,那么现在又有谁重拾起那逝去的意象?
呼唤牛氓。
现在,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仍在闪现,古代的礼教已随孔家店一起被砸成碎片,精神的愚昧悄悄地抬起了头。而鲁迅先生,你又在哪里呢?现在,有多少时弊待您针砭,有多少人待您唤醒。那一片精神的晴空,等待着您为我们撑起。精神麻木的国民,正需要您来洗去他们的庸俗,去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但鲁迅只有一个。那么牛氓,由谁来做?
法国建有先贤祠,让人们记住大师的精神;英国保留着各位名人的遗踪,甚至只是一些孜孜不倦的奋斗者。那我们,那一片晴空到哪里去找?
救救孩子……
点评
高考英语江苏卷 篇7
一、试卷特点分析
1. 适度继承, 特色鲜明
(1) 注重双基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纵观近几年江苏卷的基础题部分, 一方面, 对高中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作了较全面地考查;另一方面, 在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的前提下, 突出了对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的考查.
(2) 难度适中, 代数题把关
“起点较低、阶梯递进、螺旋上升.”是江苏卷试卷梯度设计的重要特点.降低起点、可以稳定学生心理, 体现了试卷的人文关怀;阶梯递进, 有利于对各种层次的考生的全面选拔.
2. 大胆探索, 敢为人先
(1) 题型变化
今年江苏卷题型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在全国数学高考中率先废除了选择题, 取而代之的是14条填空题.相对于选择题, 填空题在考试公平性上更为合理, 但不可否认的是填空题对学生的审题、运算等能力的要求更高, 对学生的细心程度也是重要考验.
(2) 考点变化
全卷“新意盎然”, 处处体现着新课标.首先, 对新增考点的考查情有独钟.例如, 填空题第3、6、7、8、9、10共6小题分别涉及到了复数、几何概型、算法与统计、导数、推理等新知识点, 占了填空题的近一半.
其次, 对原有考点的要求变更也做了很好的诠释.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给一线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困惑.在对改革前后一些知识点的教学尺度把握上, 特别是立几、解几这两块内容的教学重、难点认识上, 老师们存在着很多分歧.立几、解几这两块内容究竟怎样考?考多难?删去的内容会不会考?今年的江苏卷16、18两题给老师们找到了答案.
第16题是全卷唯一的立几题, 在几何体中考查线面平行与面面垂直的论证, 题目很基础, 学生直呼“不过瘾”, 但比照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却恰到好处.
第18题将二次函数图像与圆整合, 一改过去直线与圆锥曲线一统解几的局面, 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但此种突破应在情理之中.对照《考试说明》, 圆锥曲线的要求普遍降低, 而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只字未提!此外, 本题的求解中圆的性质并未发挥作用, 用圆的一般方程处理第 (2) 小问运算量还小一点.这与“淡化技巧, 强调本质”的新课标要求是吻合的.
3. 勇于创新, 凸显理念
融入了新课程理念的第9题值得我们深思.第9题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解几背景下的直线方程求法.若按部就班的去求该直线方程, 费时费力且易错.但注意到题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同学已正确算出OE的方程:, 本题完全可以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猜想直线OF的方程, 再稍加验证即可.对“合情推理”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不落俗套, 是填空题的一个亮点.
二、对新一轮高三复习的启示
1. 降低起点, 夯实基础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 近几年江苏卷的“双基”部分考查都达到70%左右, 对多数考生来说, 拿到这部分分数并不困难, 因此高三一轮复习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 着眼全面提升,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指导复习时, 注意回归课本, 重视中、低档题训练, 特别要关注“学困生”, 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概念, 弄清公式来龙去脉, 夯实解题基本功 (速度、准确率、规范表达等) , 为后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 扫除盲点, 注意覆盖面
今年试卷第17题第 (1) 问“设∠BAO= (rad) ”, 阅卷中, 发现很多学生不清楚rad是何物而造成思维受阻, 非常可惜.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老师“勿以善小而不为”, 对于不常考但书本上出现过的, 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有要求的“冷僻”知识点, 要适当重视.
3. 聚焦热点, 突出创新
2009年是大面积使用新课标高考的一年, 对比原考纲, 研读新要求, 揣摩已进入新课标的五省、区的高考卷, 不难发现, 新增知识点与新课程理念的考查占了很大比例, 是当之无愧的“焦点”.复习时, 要有意识地强化这些内容, 并注意新、旧整合;同时, 加强探究性、开放性问题的训练与指导, 关注研究性学习.
4. 狠抓重点, 强调融合
对重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主旋律, 尤其是重点主干知识的相互贯通更是重中之重.例如,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导数, 不等式与数列, 向量与解几, 概率与统计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综合常得到命题者的青睐, 在考查知识点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化归、探究、计算等能力;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复习时要有计划的进行针对训练, 分阶段整合, 不断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领悟数学思想.
5. 分解难点, 锤炼意志
高考英语江苏卷 篇8
一、试题特点
1.试题以生活以及化工生产的真实过程为问题情境, 以化学知识的应用为载体, 将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概念与原理、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巧妙地融合于试卷之中, 既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2.试题继续体现“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征和“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 突出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现象、相关模型、数据和图形等的观察, 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从化学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3.整个试卷题型、题量和字数基本稳定, 字数仍维持在4500字左右。试题凝练简洁、表述清晰、设问简明易入、题干阅读量小, 考生答题时间相对充裕。试题呈现的情境向学生传递了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和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的贡献, 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础地位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4.试题仍具有较宽的知识覆盖面、合理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 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 但仍不回避常考题型和热点题型。如2013年涉及的热点题型有:①化学用语;②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③限制条件下的离子共存;④物质的性质与应用;⑤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⑥阿伏加德罗常数;⑦对基本实验操作的评价;⑧有实际应用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⑩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瑏瑡电化学;瑏瑢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的判别;瑏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瑏瑤对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形成实验结论的评价, 等等。这些主干知识形成了稳定的考试热点, 年年选用, 稳中求变。
5.试题“喜新”不“厌旧”。2013年江苏化学高考试题都“似曾相识”, 题型或题给信息的呈现形式在不少市级模拟考试或近几年高考题中都有所呈现, 体现了一个“稳”字, 这有利于中学化学的教学。对于II卷部分, 试题在保持难度系数稳定的同时, 一方面坚持每个大题的各小题相对独立, 避免考生连续失分;另一方面为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 试题在“稳”中求变求新。如第15题多选题照例考查化学平衡知识, 但与往年的“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条件不同, 考查在“绝热”条件 (即不同温度) 下平衡地移动。这种灵活性试题显示出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选拔功能。同时2013年高考试题继续回避了社会热点问题, 有利于抑制猜题押题、追逐热点的不良备考现象, 让化学教学回归教材。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分析
2.试卷内容分析
(1) 必考内容
笔者对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进行了粗略统计:高考题第1、2、8、9、10、11、14、15、16 (1) 、19 (1) 、20 (1) 、 (3) 题属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题, 涉及的考点有化学与环境、原子和分子结构的表示方式、实际应用的离子反应、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反应方向、电解、电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离子浓度比较、化学平衡移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水解平衡、离子浓度比较、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高考题第3、4、6、20 (4) ①、19 (3) 、16 (2) 、16 (4) ③题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题。涉及的考点有离子间的沉淀反应、酸性气体成分的判断, 铁的性质, 液氨、SiO2、Al、Cl2等物质的性质及应用, C、SO2、Fe、NaOH等物质间的转化, Fe2+的性质, S的性质;高考题第12、17、19 (4) ②属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题, 涉及的考点有官能团的性质、鉴别、名称、官能团的识别、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结构简式的书写、方程式的书写、合成路线的设计、核磁共振氢谱、结构简式书写;高考题第5、13、16 (3) (4) 、18 (1) (2) 、19 (2) (4) (5) 属化学实验题, 涉及的考点有物质的量浓度配置操作规范的判断, 碳酸盐的检验、Na+的检验、Fe2+的检验等实验操作现象和原理, 滤渣成分的判断, 收集气体成分的判断, 气体除杂, 滴定误差分析, 氨气的检验,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 无水乙醇的作用, 物质的制备与分离;高考题第7、18 (3) 、20 (1) (2) 属化学计算题, 涉及的考点有NA 的相关计算、样品组成的计算、盖斯定律计算、被氧化的白磷物质的量的计算。
(2) 选考内容
以选考题《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分析, 涉及的知识点有杂化轨道、空间构型的判断、晶胞粒子的计算和化学式的判断、氢键、等电子体、配离子中σ键的计算等。
对照2013年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内容的比例不难发现,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这两方面, 较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分值比例略有下降, 而有机化学基础的分值比例略有上升。笔者粗略统计了整份试卷, 包括选择题中的一些选项, 有机化学基础所占的分值竟达到24分之多, 因此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对命题趋势的几点思考
1.能力考查和考查手段有所调整
高考命题为有效实现选拔功能必然要稳中求变、求新。如高考题第16、18、19、20题 (共53分) , 不是单就某一个知识点的考查, 而是多知识点、多层面、多角度和全方位的考查, 充分体现了基础性与综合性并重, 能力考查和考查手段有明显调整。其中第20题以主干知识为载体, 从高视角和低起点入手, 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个小题分别考查了焓变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离子浓度的比较、离子方程式、利用氢核磁共振谱推导物质结构等。这一调整, 看起来简单, 实质上对学生来说更具思考性和灵活性。
2.不再回避模拟考试中的“雷同题”或“相似题”
本着“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 以往的高考试题都尽量避免出现模拟考试中的“雷同题”或“相似题”。而今年有所改观。
如, 江苏高考第21题 (4) ②中要求写出一种与YZ2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其中对Y和Z的推导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写出与SO2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这一问题与2013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的第21题A中第 (5) 问直接要求写出与SO2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就完全雷同。
江苏高考第18题计算题与徐州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第18题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几乎一模一样, 都要运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来进行解答, 属“相似题”。
江苏高考第19题 (2) 中生成的Fe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 考查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 与南京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第19题中的第 (2) 问步骤3中判断滤纸上残渣已洗净的方法相似。
同理, 第19题 (4) 中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高考考查要求是写出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 与徐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第19题中的第 (3) 问第3步中要求写出无水乙醇的作用也惊人的相似。像这种情况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3.把有机题中的“隐性”信息改为了“显性”信息
近几年来, 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第17题都是对有机化学综合知识的考查。而第17题的最后一小问基本上是考查学生设计出合成某一有机物的流程图, 这期间要用到的有机信息往往隐藏在题给的路线图中, 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类比, 并进行迁移, 因而加大了试题的难度;而今年高考有机题第17题, 尽管最后一小问同样是要求设计合成路线流程图, 但不同的是, 该试题改变了以往的做法, 不再将有机信息以“隐性”的形式隐藏于给出的流程图中要求学生模仿、迁移, 而是直接将在设计合成流程图时所要用的信息以“显性”的形式单独列出,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四、对试题的两点看法
应该说整份试卷无论是在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还是在主干知识考查等方面都把握得非常到位、精准, 是一份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高考卷。但笔者感觉在以下两个方面还是值得推敲或商榷的。
1.高考题第12题是一道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选择题, 题中涉及贝诺酯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类型的判别, 其中的酯基学生并不陌生, 但对于“-NH-COCH3”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的判断,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第95页“拓展视野”中提到“-NH-CO-CH3”叫乙酰胺基, 而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第102页信息提示中明确指出“-NH-CO-”是肽键 (酰胺键) 。因此贝诺酯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叫乙酰胺基还是叫酰胺键, 这姑且不说, 可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强调的是“常见”。酰胺类物质在中学阶段常见吗?酰胺键在足量的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的性质中学阶段常见吗?
2.高考题第4题是一道物质的性质与实际应用关系的选择题, 其中涉及了氯化铝电解制铝的问题。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 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参考答案否定了这种说法。这主要是基于氯化铝是分子晶体, 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缘故, 因此认为选项D不符合题意。但事实上在2006年全国高考I卷第9题明确说明熔融状态下氯化铝能电解析出铝, 原题为: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 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 求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试想一下, 若熔融的氯化铝不能导电电解析出铝, 怎能计算出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难道是2006年全国I卷的高考化学试题有误?况且像这类问题在权威化学杂志上早有争辩, 就中学阶段的化学来说谁是谁非很难定论。因此, 笔者建议应尽量避免类似问题, 以免误导中学化学的实际教学。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高考 (江苏卷) 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118-164.
高考英语江苏卷 篇9
一、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22题考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审题不清。试卷第22题第 (1) 问要求说明“内涵”, 也就是要回答“是什么”, 可是不少考生回答:“因为封建势力强大,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这就答非所问了。
二是历史概念不明。第22题第 (1) 问的回答中, 有些考生答:反对君主制, 主张君主立宪制。只能得1分, 因为君主制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应该表述为: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君主立宪制。
三是表述无法做到准确、具体到位。第22题第 (1) 问一共4分, 4个要点, 分别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度或民权;宣传西学 (新学) ;制度与思想结合。前两个着眼点是制度, 即第1个是反对旧的制度, 第2个是主张新的制度;第3个着眼点是思想;第4个着眼点是制度和思想的结合。有些考生知道要回答制度和思想, 结果表述成:反对旧制度, 主张新制度, 宣传新思想等, 没有具体到专制、立宪、西学、维新思想等准确表述。还有就是表述不到位, 比如答“维新变法”, 没有明确到是“运动”还是“思想”, 指向不明, 也不能得分。第22题第 (2) 问要求运用题干所给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 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写作一篇历史小论文。本题首先要概括出论点:时代变化和史家认识变化影响历史认识的修正。然后具体论证时代和史家认识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历史认识修正的。“时代变化”主要是新材料的出现, 也就是“多看他的著作”和“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史家认识变化”主要是新旧史观 (不同史观) 的影响, 也就是“摆脱…… (某种) 史观的阴影”。在写作第一点时, 有些考生表述成仔细、认真、深入阅读康有为的著作, 行文中没有体现出“原始材料 (新材料) 的出现”这一要点, 在写作第二点时表述成受到了史观的影响, 没有体现出受到不同史观的影响。因为表述不准确, 都不能得分。
四是角度单一。答卷中若出现错误表述一般不会被扣分, 所以考生答题时应该尽量多写, 但是角度一定要全面。第22题第 (1) 问应该从旧制度、新制度、思想、制度与思想之间的关系4个角度回答, 但是不少学生充分论述了制度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分了三四个小点, 写了一大段文字, 因为只有1个角度, 最终只能得1分。
五是不能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近年的高考历史卷中的试题基本上都是材料题, 就是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这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史论结合的学科素养。第22题第 (2) 问虽然形式是历史小论文, 但是论文的论点和论据都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要想得高分, 首先必须能够很好地解读材料, 提取出有效信息, 然后加以整合, 写作成文。但是很多学生严重缺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不能准确概括出观点和论据, 无法得分。
六是行文混乱, 思路不清。不少学生在写作小论文时, 没有按照论点———论据———结论的思路写作, 行文混乱, 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把论点放在文首, 有些学生在文章开头说了一大段没用的废话, 入题慢, 致使阅卷人员不能很好地找到得分点, 导致失分。
二、教学启示
基于前文的分析, 为保考生在答题时游刃有余,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训练, 适应考试。现在的高考模式下, 学生学业水平的认定和升学的依据仍然是考试分数, 所以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大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 特别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同时注意行文表述和字迹书写的规范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和答题习惯。
二是严格要求, 夯实基础。历史学习的基础是对大量史实的清晰掌握和历史概念的深刻理解, 否则学生的答案表述不可能准确、具体、完整。所以教师平时一定要严格要求, 夯实学生的基础, 特别要学生重视提高历史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对于重要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十分清楚。还应重视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和历史感。此外还要关注到教材上的一些细节表述, 对于学生平时不太注意的地方, 教师要及时提醒。
三是阅读史料, 提升能力。历史学科的教学时间相对比较少, 学习任务又很重,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学生阅读材料及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论结合的学科素养, 切不可急功近利,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高考英语江苏卷 篇10
2012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 认真审视江苏卷, 我们发现, 试题难度有所下降, 没有偏题、怪题, 题目平和, 稳中有新。试题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进一步强化对核心能力和学习潜能的考查。命题材料新颖, 呈现方式多样, 注重了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对引导中学教学向重基础、重能力、重实验的方向转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一、试卷分析
1. 试卷构成
整个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单选题20个, 每题2分, 共计40分;多选题5个, 每题3分, 共计15分;非选择题8道, 共计65分。全卷满分为120分。这已经成为江苏高考近年来稳定的试卷结构。
2. 试卷特点
1) 重视基础, 突出主干知识
笔者对2012年的江苏卷试题进行了分类和归纳, 具体参见下表。
注:部分试题考查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分别统计在相应内容里面。其中第19题涉及化合物和实验, 各算1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 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等主干知识占分较多。试题也兼顾了知识的覆盖面, 如第1题考查细胞的化学成分, 第4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 第5题考查生物的进化, 第20题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等。
2) 增加图表, 体现能力立意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较高的能力目标, 而图表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常见载体。2012年江苏卷选择题出现5处图表, 非选择题出现8处图表。下面就列举两例进行分析。
例1. (原卷第25题) 糖耐量受损 (IGT) 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 (如饮食) 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 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min, 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多选) ()
A.餐后60min时, 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 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试题立意:本题以IGT的血糖调节特点、治疗手段为命题背景, 结合实验和图表, 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是一道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
解题思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理功能。观察图知, 餐后60min时, 运动组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原因是15~45min之间的运动消耗了部分葡萄糖, 使血糖浓度降低, 进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对比运动组和对照组的血糖峰值、胰岛素分泌高峰、胰岛素升高幅度, 不难发现运动组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下降。从题中信息知, 正常情况下, IGT人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 必须通过胰岛B大量分泌胰岛素来帮助降低血糖。餐后适度运动, 血糖峰值下降, 减轻了IGT人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答案:BCD
例2. (原卷第33题) 为探究低浓度NaHSO3溶液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 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请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报告
(1) 材料用具:乳熟期的温室盆栽水稻, 1mmol/L NaHSO3溶液, 蒸馏水, 喷壶, 光合分析测定仪等。
(2)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______的水稻植株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为对照组, 乙组为实验组。
第二步:每天傍晚分别将等量的______、______洒在甲、乙两组的水稻叶片上, 次日上午测定光合速率。
(3)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见图1, 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 研究发现NaHSO3增加了叶片内叶绿体形成ATP的能力, 推测其作用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 进而加快对图2中______ (填字母A~D) 物质的利用。
(3) 研究小组利用上述条件设计实验, 证明了0.2μmol/L硫酸甲酯吩嗪 (PMS) 和1mmol/L NaHSO3效应相同, 两者共同处理既不存在累加效应, 也无抑制效应。请用柱形图绘制出实验结果 (实验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1) 。
试题立意: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是历年考试的重点。本题以探究低浓度NaHSO3溶液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为背景, 考查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用图的形式直观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
解题思路: (1) 因为实验目的是探究低浓度NaHSO3溶液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 所以实验组用低浓度 (1mmol/L) NaHSO3溶液处理, 对照组用蒸馏水处理。水稻的株型、长势等是无关变量, 应该保持相同。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密切相关, 根据图1的实验结果, 可以得出不同光照强度下低浓度NaHSO3溶液均可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2) 光合作用过程中, 光反应阶段有ATP的形成, 场所是类囊体。图2中A是CO2, B是C3, C是 (CH2O) , D是C5。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所以可以加快A、B、D的利用。 (3) 首先根据图1绘制出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1时对照和1mmol/L NaHSO3的实验结果。然后根据0.2μmol/L硫酸甲酯吩嗪 (PMS) 和1mmol/LNaHSO3效应相同, 绘制出PMS的实验结果。最后根据“两者共同处理既不存在累加效应, 也无抑制效应”绘制出NaHSO3+PMS的实验结果。这里需要注意柱形图的形式。
答案: (1) (2) 株型、长势、叶片均一蒸馏水1mmol/LNaHSO3溶液 (3) 不同光照强度下低浓度NaHSO3溶液均可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2) 类囊体A、B、D (3) 见下图:
3) 加强实验, 凸显学科本色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实验约占总分的25%, 这在近几年的试卷中也得到了落实。试卷中与实验有关的试题不仅取材广泛 (有的源于科学家的经典实验, 有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背景, 有的围绕生产、生活问题) , 而且全面考查《考试说明》中要求实验内容考查的能力, 如第15、16、17、18、19、21题等考查了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第27、31题考查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第33题考查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4) 关注热点, 彰显地方特色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联系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现江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是江苏《考试说明》中力求达到的目标之一。试卷在设计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第5题涉及外来物种、第24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安全;第6题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第20题的癌症、第25题的糖耐量受损 (IGT) , 引导学生关心人类健康;第12题中的激素与动物饲养、第16题中的加酶洗衣粉、第17题中消化酶的使用方式, 引导学生重视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自实施自主命题以来, 试题的设计努力体现地方特色, 如2011年第20题就是以江苏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为纽带,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2年的第26题围绕江苏境内的某地区人工鱼塘改造,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备考策略
1. 研究纲领性文件, 制订可行的计划
教师首先要明确国家《课程标准》、《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和《考试说明》三者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课标强调了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即在原有“双基”基础上, 还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教学要求》是按照模块的顺序进行编写的。每个模块的二级主题包括“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两部分。“学习要求”主要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实际将内容标准细化;“教学建议”主要是针对课程目标提出的教学参考建议。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 它在《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下明确界定了高考命题的范围, 具体到了所有要考查的知识点, 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有具体要求, 同时对能力测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归宿点不同, 但两者有交叉点。如在能力要求上, 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 新授课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放眼长远, 踏踏实实落实好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复习过程中, 首先要加强对《考试说明》的解读, 领悟命题指导思想, 理解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 熟悉试卷结构和题型, 提高复习工作的有效性。其次, 要制订可行的计划, 合理安排好每一阶段的复习任务。一般而言, 一轮复习安排5个月, 主要任务是梳理教材, 形成知识脉络;二轮复习安排2~3个月, 主要任务是专题复习, 构建知识体系;三轮复习安排1~2个月, 主要任务是实战演练, 提高解题能力。
2. 注重核心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现行的高考, 考查单一知识的试题基本绝迹, 学科内的知识综合尤为重要。如2012年第28题, 把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等知识全部糅合在一起。
复习时, 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维解读。如核心概念“基因突变”, 教材中的表述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就叫做基因突变”。这里, 基因突变的概念属性是“基因结构的改变”, 标准属性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其实上述仅仅是对基因突变概念的表层理解, 我们还可以进行如下思考: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可能有哪些类型?分别可能带来什么结果?碱基对改变是否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如果不是, 可能有哪些情况?基因为什么会发生突变?什么时候发生突变?哪些细胞可能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基因一定传递给子代吗?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基因突变有哪些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有什么联系?等等。
网络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 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例如以“信息分子”为关键词, 可以设计以下模式图, 让学生思考图中A、B、C、D、E各代表什么物质, 以利于提高其对生命活动调节的理解。
有些知识分散在不同教材的不同章节, 如教材中与癌细胞有关的知识有很多, 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交流, 最终可以整理成以下表格: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 构建知识网络, 可以从知识的关联性和整体性方面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知识形成网络结构后, 能在解决问题时被迅速、有效地调用。
3. 培养思维能力, 抛弃题海战术
长期以来, 很多老师和学生依靠题海战术, 寄希望于多做题来应对多变的考题, 这种做法不仅牺牲了学生的休息时间, 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 社会充满机遇与挑战, 而应对挑战, 主要依靠思维能力。
首先,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的思维。其次, 要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如变换角度,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解,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错题探源,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限时训练,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最后,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学会立体思维。
4. 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探究意识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首次并着重提出的, 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也是近几年江苏高考的热点, 比重不但逐年加大, 而且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实验教学应该抓好3个方面: (1) 基础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这些实验中包含了中学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不仅是高考直接考查的内容 (考纲规定部分) , 也是学生进行实验分析与设计的基础。有几年高考连续考查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和计数, 就意在提醒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 不能仅仅“背实验”。 (2) 经典实验。课本中介绍的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蕴含着科学实验与探究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利用这些经典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使学生熟悉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 并让学生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 (3) 拓展实验。很多设计实验实际上是教材实验的延伸, 如“证明脱落酸 (ABA) 可以促进气孔关闭”就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迁移。总之, 教师既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也要制造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 如怎样检测某种奶粉是否合格, 黄曲霉素能不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 等等。
2012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详解 篇11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
解析:此题选B项。此题考查实词,所考的几个文言实词在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大多接触到过。A项“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中的“多”,意为称赞,这个意思在《史记选读?管仲列传》的省略部分中有:“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里面的“多”即为“称赞”的意思。B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的“益”意为“增加”。初中课文《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所以动心忍性,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中的“益”即为“增加”的意思。C项“公复以循吏许之”的“许”的意思为“期许”,根据上下文也可推断出这个意思,并且这个词从中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中也可得出。D项“杖矫命者,逐之”中的“矫”在《五人墓碑记》中出现过,“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中的“矫”的意思即为“假传”。从此题可以看出,学好课文,打下扎实的文言功底是文言文拿高分的重要保证。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⑤⑥
解析:此题选D项。①讲的是苏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苏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苏涣的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苏涣爱惜人才。做这类题要注意审题,本题要扣住“为官公正”四字,如做不到,则很容易出错。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解析:此题选C。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即能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从比对中可以发现,苏涣杖责的是张宗,而不是他的儿子。这篇文言文有许多删减的地方,跨度相当大,文后又没有注解,如“不危”,如果不是在选项里出现,学生还真不知这“不危”是什么。因此,答题时,一定要把所有题目都认真读一遍,力图从里面得到更多有用信息。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
解析:第一句译为:(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关键词是“屈意”、“礼”、“委”。“屈意”的意思在成语“屈尊下顾(降低身份俯就)”中可以推出。“礼”、“委”的意思都较为容易把握。第二句译为: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关键词为“以”、“此”、“于”。第三句译为: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关键词为“不逮”、“姑”、“师”、“也”。三道翻译题,选得甚是精到,包含文言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关键点都是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这充分体现了高考复习以本为本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伯父叫苏涣,最初取字公群,后来又取字文父。年少时很聪明,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上了岁数的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才参加乡试。第二年中举,被任命为凤翔府宝鸡县主簿。
不久,调任凤州司法。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州,因为与章献太后是亲家,就仗势欺人,骄傲蛮横。(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苏公伯父虽然因为职务关系事奉他,(但是)鄙视他的为人。王蒙正曾经向朝廷举荐他,又给权要大官写信,说苏公可以被任用。苏公告诉郡中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写给权要的私人信件藏起来。不久,王蒙正失势落马,当时的士人因此称赞苏公。
因为给太夫人服丧而离任。(后来)被起用为开封士曹。雍丘有个百姓死在了监狱里,县里的官吏害怕担罪,报告说那人是得病死的。州府派人审理这个案子,经过好几个人审理(也)没能查出真相。等到苏公一去,就给他伸了冤。西夏人进犯边境,府中赎买市民的马匹来扩充骑兵,府尹把此事交给苏公,需要的马匹全部征得并且没有扰乱百姓。在阆做通判。虽然处理政务非常宽松,但是用法十分恰当,吏民敬畏他而且安于他的治理。阆中人鲜于侁,年少时喜欢学习,行为纯正踏实,苏公对待他非常关照,把他作为地方举荐的人选,鲜于侁因此而得以进入仕途。他刚做官的时候,苏公又期望他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吏,(后来)鲜于侁做到谏议大夫,号称名臣。
被选任为祥符知县。乡里从事抄写工作的吏员张宗长久以来作奸犯科,害怕苏公,借口有病,过了一百天就辞职了,又引荐他的儿子代替自己。苏公说:“按照法律,抄写人员应该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张宗向来巴结权贵,就向州府申诉。州府发函给祥符县,苏公把张宗打了一顿棍子。不久有地位比较高的宦官来到州府,传达皇帝的旨意,让张宗担任书手,苏公根据法律不接受诏命。又有一个宦官来到说:“一定要在法外给予他这个职位。”苏公对府尹李珣说:“一个平民百姓却能如此扰乱法律,府中也不能办成什么事了,你为什么不用县里不同意的原因来争辩呢?”李珣听了苏公的话很惭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皇上说很好,派内侍查究此事。因为张宗贿赂了温成等人求情,就不再深究这件事,打了假传诏命的宦官一顿棍子,将之贬斥,整个府中都很震动。孝肃公包拯见到苏公,赞叹道:“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升任利州路提点刑狱。苏公到任一年多,弹劾了一个擅自杀人的城固县令,整个利州路的人都震动害怕,因此而太平无事。
苏公死后27年,不危叙述记录了苏公过去的事情,并交给我苏辙说:“先君已经去世了,只有我们小辈人了,不及时加以记录,时间长了会更加散佚湮灭,那我们就太不孝了。”我小时候在伯父跟前,听他说:“我小时候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罢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规矩。回到卧室,也没有怠惰的神情。所以在那个时候,没听说犯过什么错误。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我担心子侄辈每天懈怠,所以记录了我听说的这些来警示他们。
高考英语江苏卷 篇12
2012年高考英语大纲卷依然围绕听力、基础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 听力占20%, 英语知识运用占30%, 读、写占50%。具体题型分布比例如下图所示:
一、听力
试题评析:2012年全国大纲卷听力部分继续了近年来全国I卷的风格, 难度适中, 语音纯正, 材料素材话题广泛, 贴近学生的生活, 语言自然真实, 同往年相比, 变化不太大, 仍然是美式发音, 十段材料, 前五段为短对话, 后五段为长对话。其考查了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具体事实性信息及对所听内容进行推理、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能力。题型具体分布为:细节题:第1、6、7、8、9、10、13、15题;主旨要义题:第3题;内容推理题:第2、4、5、11、12、14、16、17、18、20题;数字题:第19题, 略有不同的是今年只有对话材料, 没有独白, 语速提高了, 让一些平时积累不充分的考生受到较大的影响。例如, 第八段材料中第11题, 问的是What colour does the man want?三个选项pink, black和orange都体现在文章中。男声说要换一个相机, 女声说“I am afraid we dont have other pink one, ”接着说道“Would you like to choose a different color?We do have this camera in black and orange.”可是男声马上说道“My wife doesn’t like either of these colors”, 故听到这里就知道black和orange是被否定了, 答案应确定为pink, 但有考生却选择了black或orange。
教学建议:教学应指导学生重视基本词汇的积累, 注意同义词辨析, 重视单词的发音, 以免因发音问题影响听力。还应要求学生积累英语的否定表达方式, 要熟悉这些词汇的发音;考试时要沉着冷静, 以免受到干扰。
二、单项选择
2012年全国大纲卷单项选择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命题的“注重基础、强调运用, 突出能力”的指导思想, 试题覆盖面广, 题干简洁, 语言情景设置完整而真实, 强调了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查重点突出了时态、复合句、交际用语、非谓语动词、动词及动词短语的辨析等, 但第28题考查的是往年试题中未出现过的独立主格结构。试题具体分布如下:
试题评析:该题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 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语法、词汇表意功能的能力。2012年大纲卷该题覆盖面广, 考点分布较均匀, 难易度适中;语境设置真实, 结合的语言点科学合理;试题难易有区分度, 突出了以下特点:1.加强了非谓语动词的考查, 分布在第28, 32小题;2.个别考点较少见。如第28小题是独立主格结构, The party will be held in the garden, weather___.A.permittingB.topermitC.permitted D.permit.3.干扰性较强的题分布在23和24题, 如第23小题“Life is like walking in the snow, ”Granny used to say, “because every step____.”A.has shown B.is showing C.showsD.showed.其句意是祖母过去常说“人生就像在雪中行走一样, 因为每一步都会留下痕迹”。show意为“显示, 显现”, 此处祖母说的是一个客观事实, 所以应选C项一般现在时。4.突出了特殊句式的考查, 分布在第26题和第29题。如29题This restaurant wasn’t____that other restaurant we went to.A.half as good as B.as half good as C.as good as half D.good as half as, 其意是:这家饭馆不如我们去的那一家一半好。在比较句型中, 倍数或分数要放在第一个as或比较级之前, 所以答案为A项。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单纯地讲解语法, 要将语法融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句中, 让学生通过例句来理解语法的应用。在平时练习时, 给干扰项提供语言环境, 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复习中, 应该充分注意历届高考试题, 探究知识的规律性, 切身感悟和领会所学知识的重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考生备考。
三、完形填空
试题评析:该题既考查学生掌握词汇知识、习惯用语、语法知识、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句法结构等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又考查学生对短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2) 。2012年高考英语大纲卷完型填空的体裁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 介绍了肢体语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对肢体语言的理解不同, 如果不理解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虽然体裁变化了, 但是考生反映不太难, 主要是话题比较熟悉, 文中也没有出现特别晦涩难懂的情节, 在词汇考查方面也比较常见。词汇考点还是以实词为主 (见下表) , 尤其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 与往年一致, 考生只要紧密联系上下文, 理解选项中的单词意思, 很多题目便可轻松解决。
教学建议:建议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 要遵循“四遍法”原则:首先跳过空格通读全文, 了解文章的大意及文章的体裁、结构等;其次, 学生应逐题推敲, 切忌按题号顺序答题, 不能确定的暂时跳过去, 应先易后难;再次, 通篇考虑, 把一些上下文联系紧密, 涉及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难度较大的空缺填好;最后, 再次通读全文, 修正与全文不相称的选项。此外, 将平时教授的课文改造成完形填空试题, 进行短文填空训练, 培养学生的上下文推测、篇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习惯用语, 夯实基础, 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阅读理解
试题评析:该题集中全面地考查学生从阅读中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细心判断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所选的文章难度不一, 体裁和题材也各不相同, 有记叙文、说明文、描述文、议论文等, 内容涉及科普知识、天文地理、人物传记、名人轶事、哲理小品、科技教育、风土人情、新闻报道、历史文化等。命题考查要点主要涉及文章中心思想、主旨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中的关键词句、某个段落、某个细节、人物的性格、实物的特征等。今年高考英语大纲卷5篇文章在选材上保持了知识性、趣味性强, 实用性、时代性强, 题材与体裁广泛的特点, 彰显文化特色。考查考生在阅读中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考点包括细节题、推理判断、主旨大意、归纳概括、词义猜测等, 试题布置由易到难, 分布合理。A篇是说明文, 为自然科学类文章, 主要讲述一种帮人找到蜂蜜的鸟类, 难度不高, 只要学生定位准确, 不难选出正确答案。B篇是记叙文, 描述群众演员的一天。C篇同样是记叙文, 描述作者本人在没有警察、没有其它行人的情况下, 仍然坚持不闯红灯的故事, 说明美好社会的建设需要相互信任, 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原则。D篇是议论文, 社科类文章, 描述人类记忆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学习。E篇是应用文, 久违的广告类文章, 主要介绍了几个适合孩子们参观学习的博物馆。
五篇文章可读性强, 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章难度适中。只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 配合恰当的技巧, 从理解上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选题以细节题为主, 部分题目设置巧妙, 考生须细致甄别, 方可得分。
教学建议:在平时教学中, 要逐步发展学生的语篇完善能力, 加强对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培养, 包括基本句法, 理解语篇的逻辑手段, 领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表达, 正确识别问题的题材和体裁, 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捕捉语篇的文化差异, 加强定量的泛读训练,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学会识别不同体裁的文章, 学会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和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 正确判断文章的类别, 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技巧。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复杂句子的能力。
五、短文改错
试题评析:短文改错同样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英语知识的准确性, 测试考生判断、识别和改正短文中错误的能力。文中错误涉及词法、句法及行文逻辑等方面的问题。同旧的短文改错相比, 新短文改错有以下特点:1.以短文形式自然呈现, 以“句子”为单位设置错误, 情景自然, 任务真实, 但难度较大;2.要求考生在文中直接用符号标示, 在标示下写出答案, 考生不易出错, 阅卷更加直观;3.试题设置有增加, 删除和修改三种类型, 10处错误中, 每个句子中最多有两处错误, 改变了旧短文改错中错词、多词、缺词和正确四种类型的设置。该文仍取材于学生自己的作文, 考查知识点涉及到名词单复数、时态、介词、连词、代词等, 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短文的能力、从语篇角度识别并纠正语言错误的能力和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建议:首先要求学生增加与目标语的接触, 形成良好的语感品质;其次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 让学生要关注自己和同伴的语言错误, 进行相互纠错;第三, 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明确短文改错题型的要求, 学会解题;第四, 让学生养成检查的好习惯;第五, 让学生解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去甄别错误、改正错误;最后, 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自己易犯的语法错误, 进行总结归类并加以强化记忆, 以达到正确使用英语的目的。
六、书面表达
试题评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以笔头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的事物、发表意见和表明观点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012年高考英语大纲卷书面表达是:假定你是李华, 从互联网 (the Internet) 上得知一个国际中学生组织将在新加坡 (Singapore) 举办夏令营, 欢迎各国学生参加。请写一封电子邮件申请参加。其内容要求具体, 要点清晰, 考查既有规定表达的内容, 又能使考生自由发挥, 能够较好地测试考生的实际语言运用水平。由于题材常见, 故写作难度不大, 只要考生书写工整、要点齐全、语句准确, 就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要想出彩, 学生只有加强英语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方可达到。
教学建议:教师平时应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对学生加强词汇、语法、句型教学及操练, 鼓励学生勤背诵多仿写, 常写日记和读后感, 培养学生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的能力和规范的写作习惯。平时写作训练中, 第一, 教师要求学生审清题目, 准确把握作文的主题, 列出提纲, 防止偏题和跑题,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 如表格、漫画和文字等,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第二, 教师要加强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英语教师要不断地钻研作文的辅导方法, 积累更多的切实可行的英语写作模式教给学生, 同时提醒学生要留心英语写作技巧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 例如整理思路, 组织素材, 构思文章结构, 组织语言, 遣词造句, 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字母大小写、高级词汇和句型结构等;第三, 教师要根据教材主题、题材和体裁, 有目的地自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具体, 目的明确的书面表达进行练习, 以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 2012高考英语大纲卷题型未作变动, 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总体难度适中, 选材广泛, 设题科学, 体现课标理念, 突出语篇, 立足语境语用, 重视基础知识, 强化文化意识, 有利于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和高校选拔人才。故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与高考测试的命题原则———“考语言运用而不是考查单个的零碎的语言知识” (刘庆思, 2011) 是相违背的。教师日常教学中要注重知识、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平衡发展,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改进单纯以语法为纲的教学思路,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输入语言的环境和机会, 逐渐积累语言经验, 发展语言意识, 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加强语篇训练意识, 改变思维品质, 加强写作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003)
摘要:2012年全国高考英语大纲卷 (全国I卷) 的命题加强了对综合语言能力的考查, 试卷内容设有语境, 试题所选材料语言地道, 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从试卷分析来看, 英语教学应注意平时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考英语,试题评析,备考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文科) [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高考英语江苏卷】推荐阅读:
高考江苏卷英语作文范文01-16
山东高考英语卷06-23
重庆高考英语卷09-10
全国卷高考英语模拟卷07-26
英语高考范文全国卷07-03
全国卷高考英语作文07-04
全国卷高考英语试题08-23
江苏高考英语常用谚语09-28
高考英语试题(湖北卷)分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