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苏卷英语作文范文(精选8篇)
高考江苏卷英语作文范文 篇1
2014年江苏卷高考英语参考范文第五部分: 书面表达(满分 25 分)
81.请阅读下面短文,并按照要求用英语写一篇 150 词左右的文章。
When we read newspapers, we often come across such English words as “AIDS” and “PK.” When we watch TV, we frequently hear words like “NBA” or “PM2.5.” When we speak, we automatically use words like “OUT” or “Bye-bye.” 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like these are getting popular.They have already become part of our daily language.And 239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latest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The inclusion has started a heated discussion.A group of scholars signed a letter of complaint over the inclusion of these English words, which, they think, goes against Chinese language policies.They not only worry that Chinese is borrow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nglish words but are also concerned that the inclusion may hurt the digni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However, others are in favor of the inclusion because it is hard to say whether it will threaten the Chinese language.They believe the selection is mostly a result of their function and use in daily life.[写作内容]
1.用约 30 个单词写出上文概要;
2.用约 120 个单词发表你的观点,内容包括:
(1)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
(2)用 2-3个理由或论据支撑你的观点。
[写作要求]
1.可以支持文中任一观点,但必须提供理由或论据;
2.阐述观点或提供论据时,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3.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4.不必写标题。
[评分标准]
内容完整,语言规范,语篇连贯,词数适当。
支持:
Today, more and more English words find their way into the Chinese language.Even the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ncludes 239 English words.Some people support it while others do not.Generally, I am in favour of the inclusion.As the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is on the rise, it’s not difficult for them to understand these words in Chinese contexts.Besides, it is, on some occasions, more convenient to use English words.Most people nowadays use “IT” instead of its translation “xinxi jishu.” In our global village, we can see that it’s not uncommon for one language to borrow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In English, there are many words borrowed from Latin,2014年江苏卷高考英语参考范文French, or even Chinese.In fact, Chinese has never stopped taking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 say, “ganbu” or “minzhu” from Japanese.So, it’s safe to conclude that it is reasonable to include English which facilitates daily
communication.反对:
With English words getting popular in both media and daily life, a Chinese dictionary has included 239 of them, leaving the public divided into two opposing groups: “For” and “Against.”
I tend to take the “Against” side for two reasons.Firstly, this inclusion has actually polluted our mother tongue.Sooner or later, many English accents will rise and fall with the four Chinese tones.And, rules don’t tell us how to pronounce such English-turned Chinese words as “wifi” and “Out” in a Chinese way!Secondly, such an inclusion may give rise to prejudices of the educated against those with little knowledge of English.Just for one illustration, while college students take “Bye-bye” for granted when parting from each other, it may unconsciously hurt the feelings of someone who is used to “zaijian.”
In short, not only has the inclusion poisoned Chinese, it may also bring about distance
between the Chinese people.
高考江苏卷英语作文范文 篇2
一、试题分析
(一) 听力
听力部分紧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中《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中的内容[2], 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难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语速的提升, 尤其是短对话部分的后两题考生普遍反映偏难。听力部分的特点:一是信息量大, 反映真实的生活情景, 语言材料丰富。二是听力材料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听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归纳的能力。其中第1、2、9、10、13、14、15、17等题为细节信息题, 第4、5、6、7、8、11、12、18、19、20题为细节推理题, 第3题为数字题, 第16题为主旨题。可以看出, 细节推理题的题量较前两年有明显增加。三是听力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快的阅读能力, 即对题干、选项的阅读理解有一定的要求。整体注重对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二) 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主要考察考生理解运用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日常用语的能力。
1. 语法知识的能力考查
该部分对语法项目的考查包括动词时态 (第21、22、23题) 、非谓语动词 (第31题) 、情态动词 (第34题) 、定语从句 (第24题) 、主语从句 (第26题) 等。语法考查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中的语法项目的“基本要求”为主[1]。以第24题为例:
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the concert is an interval, _______________the audience can buy ice-cream.
A.when B.where
C.that D.which
本句意为“音乐会中间有间歇, 此时你可以买冰激凌”。题干的前半部分为完整的主句, 后半部分补充说明“这个间歇你可以干的事”, 所以本题考查的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先行词为interval,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功能就是对先行词进行补充说明。由于从句部分不缺少主干成分, 而且interval表时间, 所以需要选择能够担任时间状语的when作为答案。可以看出, 对常见语法的考查均体现了在语境中进行的原则, 考生必须充分理解上下文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2. 词汇知识的能力考查
对考生词汇量的考查, 涉及词辨析 (第27题) 、动词辨析 (第28题) 、形容词辨析 (第25题) 、动词短语辨析 (第30题) 、介词短语辨析 (第32题) , 注重考查了特定语境中理解运用词汇知识的能力。以25题为例:
In that school, English is compulsory for all students, but French and Russian are_______________.
A.special B.regional
C.optional D.original
这道题考查了形容词的词义辨析, 根据句意, “在那所学校, 英语对每个学生是必修课, 而法语和俄语是选修的”。用but表示“转折”, compulsory意为“必修的”, 只有optional意为“可选择的”, 和compulsory是一对对义词, 从词汇衔接中的“反义复现”来看, optional为正确选项。再如, 第30题对动词短语的考查,
—You look upset.What’s the matter?
—I had my proposal_______________again.
A.turned over B.turned on
C.turned off D.turned down
可以看出, proposal“提议”只能和动词短语turned down“拒绝”搭配, 本题考查了词汇衔接中的“词汇搭配”, 强调了对考生词汇搭配能力的考查。可以看出, 词汇能力的考查体现在词汇衔接和搭配能力方面。
3. 日常用语的能力考查
日常用语的考查包括了第29、33、35题。以第29题为例:
—Linda didn’t invite us to the party.
—_______________?I don’t care.
A.For what B.So what
C.What’s on D.What’s up
根据上文“Linda没有邀请我们去聚会”, “_______________, 我才不在乎呢。”应该是“那又怎么样呢, 我不在乎!”只有so what和I don’t care产生前后文的语意衔接。再如, 第33题:
It sounds lik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car’s engine._______________, we’d better take it to the garage immediately.
A.Otherwise B.If not
C.But for that D.If so
“听上去汽车的发动机坏了。”通过简单判断可知, “要是那样的话, 我们最好立即去修理厂”。这两句之间是顺承的关系, 所以应该是“如果真的这样的话 (发动机坏了) ”。可以看出, 日常用语的考查是紧扣上下文考查, 充分体现了语境。
可见, 单项填空题紧扣《教学要求》, 侧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所选取的知识点覆盖面广, 基础性强, 难度中等, 注重交际, 对高中基础知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 完形填空
2011卷的完形填空是富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讲述了一个男孩求苹果不得、先难过后又聪明地释然的经历, 体现了《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语篇脉络清晰, 多数空缺词能借助语篇的丰富多样的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判断出, 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在语篇层次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全面考查了对语义、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
全文共430个单词, 其中文本350词, 题项80词, 最大词距为29, 最小为7, 平均词距为14。完形填空考查了动词7个, 名词4个, 形容词2个, 副词3个, 介词2个, 连词1个, 代词1个, 均为在语篇中的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的考察。对实词的考查, 要求从语境的角度考虑语义, 从语篇的角度要考虑语用。以39题为例:
He stood on tiptoe (脚尖) , 39 as high as he could.
“他踮起脚尖, 尽可能地伸开 (手臂) ”。选项中, stretch表示“伸开、张开 (手臂、身体) ”, expand表示“增加 (活动量) ;拓展 (活动范围) ”。另外, 由于stretch虽是《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考试说明》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词汇[1], 但学生并不熟悉该词, 而下文出现了“stretching his arms to get the apple”, 所以无论从词汇搭配还是从下文, 学生都可以发现stretch作为答案的可靠性。再如, 第55题是点睛之笔, 切中主题, 提到“There’s nothing more I can do to get the apple—that is unchangeable—but we are supposed to be able to 55 our feelings.If that’s the case, what can I do to feel better?”“没什么我能做的了, 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感觉, 要是那样的话, 我如何可以让自己感觉好点呢?”从上文的that is unchangeable, 而且按照常识判断, 如果我们无力改变其他时, 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 可以看出此处选项change最合适。
上例说明, 完形填空题文篇信息分布合理, 注重考查考生结合语境对英语的整体感知能力;以语义实词设空为主, 兼顾进行语篇衔接的介词和副词;题项设计的干扰项迷惑性强, 注重语言及选材的时代性和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的考查。
(四) 阅读理解
2011年江苏卷阅读理解的总词数为2219个词, 其中A篇为469词, B篇380词, C篇487词, D篇883词。阅读理解题材料真实、内容新颖, 选材的内容除C篇均为考生所熟悉的生活话题。阅读理解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信息加工能力, 也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2011江苏卷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包括以下三种:
1. 理解事实细节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直接信息找到明确答案, 包括第57、58、61、63、64、66、67题和第68题。以第66题为例:
Not expecting much, Shay’s father still asked the boy if Shay could play, mainly because the father_______________.
在D篇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but the father also understood that if his son,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disabled, were allowed to play, it would give him a much-needed sense of belonging and some confidence.”中, it指代上文的that his son was allowed to play”, 而且feeling与sense同义, 可以得出选项“the father understood Shay did need a feeling of being accepted”是正确的。
2. 推理判断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全文所提供的事实或字面意思, 通过合理的逻辑推测、细节的暗示, 理解文章的寓意, 推敲作者的态度、意图、人物动机、目的以及性格特征、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等, 包括第56、60、65、69题。以第65题为例:
Wide applications of deepwater wind power technology can_______________.
在文篇C最后一句话“If the technology catches on, it will open up vast areas of the planet’s surface to one of the best low-carbon power sources available.”中, “the technology”是指代上文的“deepwater wind-farm technology”, 可以推断出这种项目的成功运行将会促进低碳能源的发展, 从而得出D选项explore low-carbon power resources available at sea是正确的。
3. 概括主旨大意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通过文章的篇章结构、主题句或结论句, 理解全文, 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选项, 包括第59、62、70题。以第62题为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erve as the title of this passage?
以第59题为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erve as the title of this passage?从文篇A的第一段的后面部分“What about the people who invented the traffic light and the windshield wiper (雨刮器) ?Shouldn’t we know who they are?”以及下文都可以看出文篇的标题是“Shouldn’t We Know Who Invented the Windshield Wiper?”。第62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 (purpose) , 从文篇B的每一段的开头结尾都能够读到反映本文的写作目的。
总之, 2011卷的阅读理解部分比之前三年增加了对概括主旨大意能力的考查, 减少了对理解细节能力的考查, 说明阅读理解题加强了对语篇宏观能力的考查, 而减少了语篇微观能力的考查。
(五) 任务型阅读
2011年江苏卷的任务型阅读共591个词, 其中文篇429词, 表格162词, 介绍了“领导人何时应该道歉而何时不应该”这个话题, 表格按照行文的顺序介绍了“为什么公开道歉如此难?为什么公开道歉这个话题如今在美国是如此的迫切?为什么领导者对公开道歉感到如此困扰?为什么领导者经常拒绝公开道歉?”。除了给出标题, 每一段都以最简短的语言给出了“段意”, 给考生最丰富的信息提示。任务型阅读题对读写能力的考察包括筛选信息能力、组织信息能力、信息概括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
1. 筛选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基础题, 包括第71、75、79题, 考生经过筛选可以从文中获取相关信息, 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如第71题:
Public apology is much more than a personal_______________ (71) .
可以由第一段中的“The act of apology is carried out not merely at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at the level of the institution.It is a performance in which every expression matters and every word becomes part of the public record.”筛选出act、performance这两个词作为答案。
2. 组织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活用题, 包括第73、76、77、80题, 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之后, 根据句意要求, 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加工, 通过词形转换、句子结构转换或者同义词和反义词转换、前缀和后缀转换等改变原句的表达方式来确定恰当的答案。比如第73题:
Apologies not_______________ (73) can bring on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ruin.
该题的答案隐藏在第一段中的“A successful apology can turn hate into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harmony—while an apology that is too little, too late, or too obviously strategic can bring on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ruin.”, 可以看出答案应该与successful有关, 需要通过词形转换来完成该题, 形容词修饰名词放在名词的前面, 此处的空格在名词后面, 所以用副词successfully。
3. 概括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综合概括题, 包括第72、74、78题, 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 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 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概括处理, 从而准确无误地归纳出文段的行标题、列标题或关键词。考生不仅要有概括信息能力, 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第78题:
There needs to be a sufficient reason for a leader to apologize in_______________ (78) .
从第三段“For a leader to express apology, there needs to be a good, strong reason.Leaders will publicly apologize if and when they think the costs of doing so are lower than the costs of not doing so.”可以看出, 需要用短语“in_______________”来代替“publicly”, 文段中出现了6次public和3次的publicly, 应该看出public是本文段的高频词, 介词in后面用名词, 因此答案为public。
上述分析显示, 任务型阅读题中筛选信息题、组织信息题和概括信息题的比例为3:4:3, 与2008~2010年该题型的考查保持了一致。
(六) 书面表达
2011江苏卷的作文题是图画作文, 主题为“感恩父母”。照片中一个小女孩为下班回家的妈妈拿下肩上的包, 为妈妈“减负”, 照片配有英语文字说明。以此为题, 让考生联系自己情况谈谈感想。最后再举例说明能为家长减负做些什么。
文章用三段来完成, 每段讲一个主题。第一段:描述照片内容, 如情景、人物、动作, 等等;第二段:结合自身实际, 谈谈“你”的感想;第三段:举例说明“你”能为家长减负做些什么———提出减负的有效措施。
在文章布局方面, 考生行文需要具有良好的条理性, 同时传达信息正确且精练, 也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得分不高的作文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考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作文内容多涉及学生减负、子女减负, 完全背离了该漫画的要旨;作文条理不够清晰, 所传达信息混乱;写作所用句型过于单调, 且多重复累赘, 不是必要的冗余信息的重复;信息缺失, 如:很多考生没有提到妈妈回来, 这是一个次重点信息缺失。
二、试题对高三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高三英语教学中, 教师需要认真领会《课标》, 依据《考试说明》, 结合《教学要求》, 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 重视语言能力, 注重语篇教学, 关注情感态度, 提升英语语感。
(一) 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英语试题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进一步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词汇语法:
1. 归纳整理高考常见词的用法。
尤其是搭配, 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实词为主, 短语以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为主。
2. 熟悉常见的构词法。
2011江苏卷出现了表示否定的前缀“dis-”7次、“un-”9次以及表示“……的”形容词后缀“-ible”4次、“-able”8次, 以及一些考生不熟悉的复合词。因此, 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构词法———复合法、转化法、派生法和缩略法, 重点对常用前缀、后缀加以归纳和整理, 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
3. 结合话题, 复习词汇。
可以通过语篇分析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将词汇训练上升到语用和语篇层面, 同时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4. 重点掌握《考试说明》中增加的考试词汇。
2011卷共出现了《考试说明》增加词汇45个:according, capable, charity, claim column, confidence, current, deny, detail, device, effective, ensure, environmental, financial, formal, guy, individual, interested, involve, issue, item, ladder, landscape, maintain, massive, moreover, opportunity, original, player, presence, professional, proposal, region, resource, responsible, scale sign, smart, solution, solve, source, stretch sufficient, survey, threat。说明非常有必要重点复习《考试说明》增加词汇。
5.
依据《教学要求》的语法项目的基本要求, 实施语法部分的教学, 同时充分重视语法教学的语境化, 这方面不需要专门补充练习, 牛津高中教材的语法补充练习都做到了语法教学语境化。
(二) 重视语言能力, 注重语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 都必须重视夯实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课后做好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预习, 课上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基本语言知识。同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关注课文的宏观结构及其他语篇特征入手, 把握文章主旨和大意, 从语篇内部各层次间或外显或内隐的联系去把握文章的脉络和论证逻辑,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必需的语篇知识, 做到精泛结合, 使之互为补充, 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 关注情感态度, 提升英语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 也要讲究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注重该材料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结合英语语言和文化特点, 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以下几个方面的英语语言材料:励志性的人物介绍或道德教育故事;世界上新的科研成果或发现;英美国家中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英美国家的各种背景知识。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背景材料, 能逐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英语语感, 并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本文结合实例, 从题型设置、考核重点、题量和难度等方面总结分析了2011高考英语江苏卷的特点。该试卷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 从试题中可见, 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词汇知识是不可取的, 应当从关注语篇、情感以及交际意图等方面入手,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考试说明》并结合《教学要求》, 一方面夯实学生词汇语法基础, 重视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考生既能够很好地完成高考试题的测试任务, 也能够逐渐提高自身的英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考试院.2011.2011年江苏高考外语试卷评析[EB/OL].http://www.jseea.cn/contents/channel-118/2011/06/1106101018843.html[2011-06-11].
[2]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2008.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教学要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点评 篇3
单项选择
整体点评
相较于2013年的试题,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的单项选择部分呈现出的最大特点是题干变短。由于题干变短导致信息量减少,题目难度反而增加了。据统计,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单选题的题干词数是2011年以来最少的一年,可谓变化很大。
和往年相比,2014年单选部分的考查范围变化不大,考点涉及从句(21、22、26)、非谓语动词(28、29)、时态(23)、代词(34)、名词(27)、介词短语(24)、动词及短语辨析(25、30、31、33)、副词(32)、情景交际(35)等。此外,有些题目选取的话题比往年更贴近生活。
考题特点
1. 考查基本词汇语法
部分题目考查考生对基本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具有较为典型的高考题目特色。例如第24题:
Tom always goes jogging in the morning and he usually does push-ups too to stay .
A. in place B. in order
C. in shape D. in fashion
【解析】从四个选项中可以看出,此题考查的是与介词in相关的四个短语辨析,难度不大。题干句意为:汤姆早晨总是去慢跑,他也经常做俯卧撑,为了保持 。A项意为“在合适的位置;安排有序的”,B项意为“井然有序”,C项意为“良好体形”,D项意为“流行”。很显然C项的意思与题目相符,即汤姆慢跑还有做俯卧撑是为了保持良好体形。这道题也非常符合江苏省历年的出题套路,表意直接,考生只需辨析四个短语的意思即可解答。
2. 题干短小,难度较大
有些题目的题干短小精悍,考生从中可获取的语境信息很少,解题难度较大。例如第26题:
—What a mess! You are always so lazy!
—I'm not to blame, Mum. I am you have made me.
A. howB. what C. thatD. who
【解析】这道题的题干很短,所给的提示有限,考生做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根据题干“I am you have made me”可以判断,本题考查名词性从句。分析该句结构可发现,后半句缺少make的宾语补足语,而前半句I am后缺表语。空格处填入的词既要引导表语从句,又要充当made的宾语补足语,因此选B项what在此表示人的一种品质。
重视课本,积累词汇
总体而言,词汇的考查难度适中,没有难词、偏词,大多都是高中教材里的重点单词、短语,故考生平时应重视课本,夯实词汇基础。
真题为主,加强练习
近几年的江苏卷单选在出题套路与涉及的主流考点上呈现出一定的延续性。因此,考生应充分利用历年真题,熟悉常考考点,掌握相应语法知识。
重点掌握特殊句式
江苏卷在近几年特别注重英语特殊句式的考查,在单选中也有所涉及。因此,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可有意识地积累强调、倒装、省略等特殊句式并熟练掌握。
(熊春草)
完形填空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完形填空延续了2013年“夹叙夹议”的体裁,文章讲述了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童年的成长经历。文章通俗易懂,前后呼应,且篇幅相比往年再次缩短,难度也有所降低。
考题特点
1. 实词考查稳中有变,重点掌握词义辨析
由上表可知,2014年完形填空考查实词的总量跟往年相比变化不大,形容词、副词的考查量减少,介词的考查量略有增加。总体而言,近五年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考查的平均比重超过80%,可见实词在完形填空中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而对实词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词义辨析上,这一点在2014年完形填空中尤为明显。例如第44题:
During this period Dale was slowly 44 an inferiority complex (自卑感), which his mother knew could prevent him from achieving his real potential.
A. gaining B. achieving
C. developing D. obtaining
【解析】动词的辨析一般要考虑其跟名词或副词的搭配,第44题考查四个动词的辨析,这就要求考生既要考虑其跟空格后an inferiority complex的搭配,又要考虑其跟空格前slowly的修饰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developing意为“使(个性等)逐渐展现(或形成)”,与后文搭配意为“慢慢形成了一种自卑感”。其他三个选项的动词gain、achieve、obtain都指“通过努力或计划获得想要的东西(如经验、目标、成功等)”,显然与前后文不符。
2. 因果转折显而易见,抓住逻辑再解题
江苏卷完形填空最常考查的两种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例如:
nlc202309051814
He tried 42 the football team, but the coach turned him down for being too 43 .
42. A. on B. for C. in D. with
43.A. light B. flexible
C. optimistic D. outgoing
【解析】由句中的but可知,前后句为转折关系。后半句说“教练拒绝他是因为……”,我们看到第43题的四个选项都是形容词,且后三个选项flexible (灵活的)、optimistic (乐观的)、outgoing (开朗的)都是褒义词,显然不可能是教练拒绝他的理由,故答案为A项light,在这里意为“(身体)太轻”。至于第42题,有些考生可能会在try for与try in之间纠结。但根据but后的内容,可以推知他并没有加入橄榄球队,而in的意思是“在里面”,for的意思是“为了”,显然for更符合前后文的意思,答案为B。Try for意为“试图获得;争取,谋求”,前半句意为“他想争取加入橄榄球队”。
3. 原词复现依旧登台,近义原则再次上演
考生在解答完形填空题目时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原词复现和近义原则。例如第50题和第46题:
Speaking before groups did help him gain the 50 he needed.
50. A. progress B. experience
C. competence D. confidence
【解析】解答第50题时,考生可根据speaking、needed这些再现的词,很快定位到它们在前文中的句子,即“... in speaking could give him the confidence and recognition that he needed”。由此可知,他所需的有两样东西:confidence和recognition。选项中只有confidence符合语境,因此D项confidence为正确答案。可见此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重复出现了。笔者在此提醒大家,原词复现是解答每年江苏卷时都必须用到的技巧,建议大家牢记在心。
再来看第46题:
She 46 that Dale join the debating team, believing that practice in speaking could give him the confidence and recognition that he needed.
Dale took his mother's advice ...
46. A. suggested B. demanded
C. required D. insisted
【解析】首先,从语法上来看,该句的时态是过去时,唯独join使用了动词原形,可见此处是“should + 动词原形”结构省略should的虚拟句式。但四个选项都可以和虚拟形式连用,所以仅凭这一点无法区分出正确答案。然后,我们从意思上来看, suggest意为“建议”,demand意为“要求”,require意为“要求”,insist意为“坚持”。再结合后文出现的关键词advice,根据近义词原则,可推断此处需要填入与advice意思相近的词,故正确答案为A。
实词突破“两手抓”:记搭配,明辨析。
考生不妨按照实词重要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从动词开始记忆,接着记名词、形容词、副词。记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词的固定搭配,及其常见的形近词、近义词辨析。笔者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将易混淆的搭配或辨析记录下来,每次考试前温习一遍,持之以恒。
真题操练“三板斧”:精做、熟读、背诵。
首先,要精做。对每一篇完形填空真题都要达到三个标准:知道每一个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准确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能快速记起每一个单词的意思。
其次,要熟读。每做完一篇完形填空,就把正确选项代入原文并熟读,培养逻辑感知能力。
最后,勤背诵。对于错题较多的完形填空,建议考生将其通篇背诵,培养语感,这样做对写作和任务型阅读也都有益处。
(吴爱冬)
阅读理解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的阅读理解相比2013年整体难度有所下降,试题结构为:A篇广告类文章2道题、B篇经济学类文章3道题、C篇科普类文章4道题、D篇信件类文章6道题。接下来,笔者将从点(单词)、线(句子)、面(文章)三方面对2014年江苏卷阅读理解部分的考题特点进行解析。
考题特点
1. 点:字数明显增多,词汇难度降低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总词数猛增了592个,这势必对考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短时间信息查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虽然阅读总词数激增,但词汇难度与2013年相比并没有增加。超纲词除entrepreneur、cradle等少数词没有标注中文意思,几乎98%以上都有注释,或是考生在以前的课本和模拟试卷中接触过的,比如tease、conventional等。
2. 线:长难句明显减少,主要由冒号引导
长难句在2014年阅读理解题目中分布的比例及密度远远低于2013年。从表现形式上看,2013年的长难句普遍采用插入语形式,而2014年的长难句则主要通过冒号来连接前后两个成分。也就是说,如果冒号前面的内容读懂了,后面的内容可迅速跳读。
例如A篇文章第三段的第五句:
nlc202309051814
Because in the same way that the anti-conventional architects back then took the freedom to combine elements from different eras, today, you too can break the conventional rules of the style and create something new: your own personal composition of your kitchen.
冒号后的your own personal composition of your kitchen补充说明冒号前面的something new。
在攻破长难句方面,笔者建议同学们把握两点:拨开枝杈(定、状、补和插入成分),直扑主干(主、谓、宾),抓谓语动词,层层理清枝杈(定、状、补和插入成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面:广告、科普类说明文、社会现象类议论文延续往年风格,书信类文体标新立异
如上表所示,自2008年开始,科普说明文每年1篇,2014年也不例外。C篇讲述的是人在生气时左右脑的脑电图显示大脑活动分布不均,且每个人生气时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一样,这属于典型的科普说明文。A篇广告类的文章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自江苏省自主命题11年以来,广告类文章几乎年年必考。B篇谈论了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属于社会现象议论类文章。唯独D篇“妈妈给小明的一封信”这类书信体文章是江苏省自主命题11年的首例。所幸这篇文章由若干个夹叙夹议的小片段组成,可读性较强。
解题思路
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可总结为:秉持“找”字,坚持定位,寻找同义替换。核心是一个字:找。具体来讲,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划定位词。定位词即题干中独特的词,比如独特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第二步:根据定位词找回原文。
第三步:寻找原文和正确答案的同义替换,这种同义替换包括词与词之间的替换、词与句之间的替换、句与句之间的替换。
下面笔者将结合C篇第62题,演示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What changes can be found in an angry brain?
A. Balanced electrical activity can be spotted.
B. Unbalanced patterns are found in prefrontal areas.
C. Electrical activity corresponds to one's behaviour.
D. Electrical activity agrees with one's disposition.
【解析】第一步:划定位词change、angry brain。第二步:根据定位词找到原文第三段第二句“Under most conditions EEG (脑电图) measures of electrical activity show balanced activity between the right and left prefrontal (额叶前部) areas”以及该段倒数第二句“when we are angry the EEG of the right and left prefrontal areas aren't balanced”。也就是说,人生气时大脑活动与通常情况不符,即额前区会有左右不平衡的大脑活动进行。第三步:寻找同义替换。根据第二步分析出来的“人生气时大脑活动不平衡”这一点与B项“Unbalanced patterns are found in prefrontal areas”完全契合。
2014年阅读理解文章的篇幅更长,因此考生解题的时间也更紧。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试图去深层次理解文章的每句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泛读和信息定位能力很重要!笔者建议考生除了广泛阅读牛津版教材模块1~11的课文外,还要尽量多读故事性较强的英文原版小说,诸如Little Women、Pride and Prejudice、Great Expectations等。同时,也可通过阅读英语原版报纸杂志(如Reader's Digest、The Guardian、The Economist等)来训练泛读和定位能力。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需要特别谨记“文题顺序一致原则”,即出题顺序和行文顺序基本一致。
此外,建议考生在考场上灵活调整做题顺序。大家在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下笔,先预览阅读理解文章和题目,感受文章和题目,感受文章的可读性和题目的难度分布,再决定是否先做任务型阅读和写作题。
(龚露)
任务型阅读
整体点评
任务型阅读的题型主要包括原词复现、固定搭配、词性转换、提炼概括四大类,这四类题型的难度指数依次上升。2014年江苏卷任务型阅读呈现出的特点是:难题占主导,中等题比例下降,提炼概括题数量明显增加。
解题思路
通常情况下,任务型阅读的解题顺序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题干,预测所填词的词性。
第二步:根据定位词快速定位到原文。
第三步:理解定位词所在句子的意思。
第四步:填出空格处所需的词。
下面我们分题型来看如何运用上述步骤解题。
1. 原词复现
原词复现类题目是四大题型中最容易得分的。考生要善于迅速定位,锁定答案。例如第73题:
A function of peer pressure to society.
nlc202309051814
【解析】首先观察题干,题干中的function是可数名词。名词前通常跟形容词作定语,所以初步判断此处应填形容词。根据定位词function可对应到原文第二段倒数第一句:There is a practical aspect to this: it helps society to function efficiently, and encourages a general level of self-discipline that simplifies day-to-day interaction.这句话实际是在具体说明冒号前面的论点“There is a practical aspect to this (同龄压力具有实际的功效)”。因此判断空格处需要填入的形容词为“实际的”,答案为practical。
2. 固定搭配
每年高考都会涉及对常见的350~450个固定搭配短语的考查,考生应在平时养成记忆和积累固定搭配的好习惯。如第80题就属于固定搭配题。
To avoid the danger of negative peer pressure kids should learn to be independent when necessary and say
to anything that is wrong or illegal.
【解析】此处考查“say ... to”这一固定搭配。根据定位词wrong、illegal定位至原文最后一段第二句“and encourage them to politely decline to do things that they believe are wrong”,此句中的decline表委婉拒绝,与say no to形成同义替换。所以空格处应填入no。
3. 词性转换
词性转换题在任务型阅读中属于中等难度题,要求学生具有非常扎实的语法基本功,常见的词性转换方式有:
1)名词和动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2)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相互转换(如2014年第72题);
3)动词及其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之间的相互转换(如2013年第74题)。
应对词性转换类题目时,考生应特别注意“忠于原文”这一原则,在可填原词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为了彰显词汇量而冒险填写其同义词。以2014年第72题为例:
It works in nearly every one of us and us in one way or another, good or bad.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此处应填一个及物动词,且根据and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可判断,此处应填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然后根据one way、another、good、bad等定位词定位至第一段第二句:It is a strong influence of a group, especially of children, on members of that group to behave as everybody else does. It can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很明显positive or negative和good or bad是同义替换,然后结合句子的意思“同龄压力是团队赋予其成员(尤其是孩童)的一种强大影响力,这种可消极、可积极的影响力会让每个人都和其他成员保持行为一致”,可知此处应填动词influences (影响)。有些考生填affects被判错,因为这样违背了任务型阅读“忠于原文”的原则。
4. 提炼概括
提炼概括类题型一般属于难度较高的题目,要解决这类题目,考生需具有极强的语感,以及对句子、段落意群等扎实的概括能力。例如第74题:
People around will affect how one lives .
【解析】根据定位词people around、affect、lives可定位到第二段第三句:It is the same instinct that drives people to dress one way at home and another way at work, or to answer "fine" when a stranger asks "how are you?" even if it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这句话表达的是同龄压力能够驱使人们本能地在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或回答一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题干中的lives概括了原文的dress和answer,而原文drive people to do与题干中的affect则属于词汇层面的同义替换。那空格处应填哪个词才可与原文中的instinct (本能)相呼应呢?答案是unconsciously (无意识地),即“周围的人会无意识地(或出于本能地)影响你的生活方式”。
任务型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快速阅读、信息抽取、信息还原以及归纳概括和主动输出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在备战这一题型时,增加课外阅读量,适当背诵一些超出高中3500词汇的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和短语等。另外,考生还应多做练习,注意词性的转化,提高对固定搭配的敏感度。
(龚露)
书面表达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书面表达的出题形式为读写任务式作文,而写作题材“英文表达是否录入中文字典”是2010年的热门话题。写作要求是考生只需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无需深入挖掘。虽说表达观点时难免落入俗套,但是考生仍可凭借语言功底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
解题思路
nlc202309051814
1. 概括大意
考生要在30~40词的范围内概括300~400词的文章,主要方法就是“提炼关键词”。下面分类来看。
1) 故事类文章。此类文章大多讲述主人公的一段或几段经历,文章的要点集中在何人、何事、何感受。考生在略读此类文章时注意标注出上述几个关键词,最后用自己掌握的从句(如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和非谓语结构等将这几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
2) 议论文。议论文的关键词多出现在首尾段和每段第一句。所以,考生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地方有无反复出现的单词,也就是文章的关键词,然后在概括中加以体现。
2. 发表观点
第一步,明确中心句。建议考生将中心句置于段首,而中心句应直接回答题目的要求。比如今年江苏卷书面表达的第二部分题目为“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文词汇”,那么第二段开头最好先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
第二步,阐述“你的看法”。在表明态度后,写两点具体理由,阐明自己为什么支持或反对。
支持或是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摆明自己支持和反对的立场,以及你用何种例证和论据去支持自己的立场。
3. 语言丰富,逻辑连贯
考生有必要在平时积累一些常用词的高级表达以及复杂句式,并多加练习和运用这些“加分神器”,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举个简单的例子,表达“重要的”,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important。其实,考生在高中阶段也学过其他很多表示“重要的”的词,比如significant、essential、vital等,都可以替换使用。
除了单词的使用外,“高级语法结构”也让很多考生不知所措。解决这个问题的窍门很简单,就是在平时多积累、多使用。比如表达“很常见”的意思时,就可以使用“It's not uncommon for us to ...”这样的句式。
此外,考生也有必要学会一些基本的表达各种逻辑关系的词和词组,比如besides、in fact、so、firstly、secondly、in short等,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读上去有一气呵成之感。
写作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建议同学们在备考高考英语写作题时,多从英语课本、杂志和读物中学习和体会深刻的观点和优美的语句,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如。
(张静春)
高考江苏卷车作文 篇4
古人说“食有鱼,出有车”,追求的大慨就是这样的一种幸福生活。而我从小到大,已先后有“四辆车”陪伴着我啦!
在我家地下室的一角,堆放一个学步车。妈妈说,那是我呀呀学步的时候给我买的。在那个车里,由爸爸妈妈扶着,我学会了走路。
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又给我买了一辆小小的三轮脚踏车。前轮两侧有踏板,稍一用力登,它就往前走啦,越登越快。骑着它,依稀记得,我玩的真高兴。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看到高年级的同学,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学,我很是羡慕,多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也能自己骑着自行车上学下学。但妈妈总说我还小,而且老师也多次提醒我们:未满十二岁,一定不要自己骑车上学。于是,我还是只能每天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面,由她送我上下学。
终于到了六年级,十二岁了,妈妈也终于给我买了一辆红色的自行车。每天骑着它上下学,也不要妈妈接送了。只是每次上学出门的时候,妈妈都要叮嘱我一定小心骑,注意安全。
我家住在二楼,每天晚上放学到家后,担心自行车停在楼下不安全,我想把车停进地下室里,但因为我家地下室的走廊里没有灯,黑灯瞎火的,还要拐两个弯,我很害怕。于是,每天晚上,都是爸爸下楼,把我的自行车推到地下室。每天早上,爸爸再早早的起来,提前把自行车从地下室推出来,停在楼下。
小学毕业,我上了初中。这辆小小的自行车,又陪伴我整个初中阶段。每天,它都是我最亲密的伙伴,骑着它,他同学们一起,上学,放学。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而我也长大了,又考入了高中。
高中阶段,离家更远了,妈妈又给我换了一辆红色的电动车。电动车比自行车当然更快了,也节约了时间。只是电动车还要经常充电,这个时候,又该爸爸表现的时刻到了!他除了每天晚上帮我把电动车推到地下室,早上再推出来之外,每隔三两天,他都要给我的电动车充满电,从来没有耽误过。
而今,这辆电动车也陪伴了我三年。我在逐渐长大,而它却在慢慢的变旧,每天都要充一次电。我想,终有一天它也会被淘汰的,爸爸妈妈,肯定还会给我换一辆车;而在不远的将来,相信我也会凭着自己的努力,换一辆更好的车。
江苏卷高考作文之我见 篇5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材不限,诗歌除外,完成作文。
立意点1.从蝴蝶的角度看可以有以下观点,去往深的洞穴教会我们不怕黑暗不怕未来道路上的未知的风险,努力突破自己,提升自己,在探索创新中完善自己
立意点2.探险队的打扰让他们去往更深更静的洞穴里,可以看出我们要保持一个安静平稳的心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立意点3.从探险队的角度我也可以认为是要有一双发现一切的眼睛,同时也要知道欲速则不达,时间有时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江苏卷高考作文:什么是不朽? 篇6
生于死之间有着一堵不着边际的墙。而这墙是生命的灵魂。李东海与病魔顽强抗争;患白血病依然阳光灿烂的博士生陈正波;三岁失明七岁开颅的女孩薛泽宇,铊中毒仍不放弃的朱令……他们,敢于与生命斗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真谛。他们的生命是相信的坚强,他们相信——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如果说这些人是值得我们敬佩,那么,有些人,就值得我们膜拜;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远不止于坚守。司马迁,在遭腐刑后,遇众人嘲笑、讥讽,曾几度想过自杀,但他最终忍了下来。
他,在众多的压力下,完成著作《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假若,他当初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那历史如今也会放弃他。韩愈被发配潮州,自己爱女死于途中,他并未放弃,反将悲愤化为了治国的动力,在那偏远的小城发展教育,修建水利,造福了一方百姓,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使得潮州的山水都尽姓了韩。徐阶,一代首辅,权倾内阁十七年,谁又知道他的苦。
为了扳倒严嵩父子,他忍辱负重十几年,看着恩师被杀,只能默默承受,对仇人笑脸相迎。面对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面对别人的唾骂,他忍了。想一想,他如果和别人一样,为了一时之气强出头,等待他的就只能是死亡。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如许著作无一不是发愤之所作。如果古人像今人一样——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不开,要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就不会有今日尔等捧读的圣贤之书。
高考江苏卷英语作文范文 篇7
一、试题特点
1.试题以生活以及化工生产的真实过程为问题情境, 以化学知识的应用为载体, 将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概念与原理、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巧妙地融合于试卷之中, 既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2.试题继续体现“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征和“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 突出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现象、相关模型、数据和图形等的观察, 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从化学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3.整个试卷题型、题量和字数基本稳定, 字数仍维持在4500字左右。试题凝练简洁、表述清晰、设问简明易入、题干阅读量小, 考生答题时间相对充裕。试题呈现的情境向学生传递了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和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的贡献, 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础地位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4.试题仍具有较宽的知识覆盖面、合理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 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 但仍不回避常考题型和热点题型。如2013年涉及的热点题型有:①化学用语;②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③限制条件下的离子共存;④物质的性质与应用;⑤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⑥阿伏加德罗常数;⑦对基本实验操作的评价;⑧有实际应用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⑩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瑏瑡电化学;瑏瑢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的判别;瑏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瑏瑤对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形成实验结论的评价, 等等。这些主干知识形成了稳定的考试热点, 年年选用, 稳中求变。
5.试题“喜新”不“厌旧”。2013年江苏化学高考试题都“似曾相识”, 题型或题给信息的呈现形式在不少市级模拟考试或近几年高考题中都有所呈现, 体现了一个“稳”字, 这有利于中学化学的教学。对于II卷部分, 试题在保持难度系数稳定的同时, 一方面坚持每个大题的各小题相对独立, 避免考生连续失分;另一方面为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 试题在“稳”中求变求新。如第15题多选题照例考查化学平衡知识, 但与往年的“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条件不同, 考查在“绝热”条件 (即不同温度) 下平衡地移动。这种灵活性试题显示出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选拔功能。同时2013年高考试题继续回避了社会热点问题, 有利于抑制猜题押题、追逐热点的不良备考现象, 让化学教学回归教材。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分析
2.试卷内容分析
(1) 必考内容
笔者对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进行了粗略统计:高考题第1、2、8、9、10、11、14、15、16 (1) 、19 (1) 、20 (1) 、 (3) 题属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题, 涉及的考点有化学与环境、原子和分子结构的表示方式、实际应用的离子反应、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反应方向、电解、电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离子浓度比较、化学平衡移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水解平衡、离子浓度比较、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高考题第3、4、6、20 (4) ①、19 (3) 、16 (2) 、16 (4) ③题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题。涉及的考点有离子间的沉淀反应、酸性气体成分的判断, 铁的性质, 液氨、SiO2、Al、Cl2等物质的性质及应用, C、SO2、Fe、NaOH等物质间的转化, Fe2+的性质, S的性质;高考题第12、17、19 (4) ②属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题, 涉及的考点有官能团的性质、鉴别、名称、官能团的识别、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结构简式的书写、方程式的书写、合成路线的设计、核磁共振氢谱、结构简式书写;高考题第5、13、16 (3) (4) 、18 (1) (2) 、19 (2) (4) (5) 属化学实验题, 涉及的考点有物质的量浓度配置操作规范的判断, 碳酸盐的检验、Na+的检验、Fe2+的检验等实验操作现象和原理, 滤渣成分的判断, 收集气体成分的判断, 气体除杂, 滴定误差分析, 氨气的检验,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 无水乙醇的作用, 物质的制备与分离;高考题第7、18 (3) 、20 (1) (2) 属化学计算题, 涉及的考点有NA 的相关计算、样品组成的计算、盖斯定律计算、被氧化的白磷物质的量的计算。
(2) 选考内容
以选考题《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分析, 涉及的知识点有杂化轨道、空间构型的判断、晶胞粒子的计算和化学式的判断、氢键、等电子体、配离子中σ键的计算等。
对照2013年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内容的比例不难发现,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这两方面, 较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分值比例略有下降, 而有机化学基础的分值比例略有上升。笔者粗略统计了整份试卷, 包括选择题中的一些选项, 有机化学基础所占的分值竟达到24分之多, 因此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对命题趋势的几点思考
1.能力考查和考查手段有所调整
高考命题为有效实现选拔功能必然要稳中求变、求新。如高考题第16、18、19、20题 (共53分) , 不是单就某一个知识点的考查, 而是多知识点、多层面、多角度和全方位的考查, 充分体现了基础性与综合性并重, 能力考查和考查手段有明显调整。其中第20题以主干知识为载体, 从高视角和低起点入手, 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个小题分别考查了焓变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离子浓度的比较、离子方程式、利用氢核磁共振谱推导物质结构等。这一调整, 看起来简单, 实质上对学生来说更具思考性和灵活性。
2.不再回避模拟考试中的“雷同题”或“相似题”
本着“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 以往的高考试题都尽量避免出现模拟考试中的“雷同题”或“相似题”。而今年有所改观。
如, 江苏高考第21题 (4) ②中要求写出一种与YZ2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其中对Y和Z的推导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写出与SO2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这一问题与2013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的第21题A中第 (5) 问直接要求写出与SO2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就完全雷同。
江苏高考第18题计算题与徐州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第18题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几乎一模一样, 都要运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来进行解答, 属“相似题”。
江苏高考第19题 (2) 中生成的Fe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 考查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 与南京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第19题中的第 (2) 问步骤3中判断滤纸上残渣已洗净的方法相似。
同理, 第19题 (4) 中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高考考查要求是写出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 与徐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第19题中的第 (3) 问第3步中要求写出无水乙醇的作用也惊人的相似。像这种情况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3.把有机题中的“隐性”信息改为了“显性”信息
近几年来, 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第17题都是对有机化学综合知识的考查。而第17题的最后一小问基本上是考查学生设计出合成某一有机物的流程图, 这期间要用到的有机信息往往隐藏在题给的路线图中, 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类比, 并进行迁移, 因而加大了试题的难度;而今年高考有机题第17题, 尽管最后一小问同样是要求设计合成路线流程图, 但不同的是, 该试题改变了以往的做法, 不再将有机信息以“隐性”的形式隐藏于给出的流程图中要求学生模仿、迁移, 而是直接将在设计合成流程图时所要用的信息以“显性”的形式单独列出,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四、对试题的两点看法
应该说整份试卷无论是在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还是在主干知识考查等方面都把握得非常到位、精准, 是一份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高考卷。但笔者感觉在以下两个方面还是值得推敲或商榷的。
1.高考题第12题是一道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选择题, 题中涉及贝诺酯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类型的判别, 其中的酯基学生并不陌生, 但对于“-NH-COCH3”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的判断,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第95页“拓展视野”中提到“-NH-CO-CH3”叫乙酰胺基, 而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第102页信息提示中明确指出“-NH-CO-”是肽键 (酰胺键) 。因此贝诺酯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叫乙酰胺基还是叫酰胺键, 这姑且不说, 可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强调的是“常见”。酰胺类物质在中学阶段常见吗?酰胺键在足量的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的性质中学阶段常见吗?
2.高考题第4题是一道物质的性质与实际应用关系的选择题, 其中涉及了氯化铝电解制铝的问题。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 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参考答案否定了这种说法。这主要是基于氯化铝是分子晶体, 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缘故, 因此认为选项D不符合题意。但事实上在2006年全国高考I卷第9题明确说明熔融状态下氯化铝能电解析出铝, 原题为: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 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 求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试想一下, 若熔融的氯化铝不能导电电解析出铝, 怎能计算出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难道是2006年全国I卷的高考化学试题有误?况且像这类问题在权威化学杂志上早有争辩, 就中学阶段的化学来说谁是谁非很难定论。因此, 笔者建议应尽量避免类似问题, 以免误导中学化学的实际教学。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高考 (江苏卷) 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118-164.
2007年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8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怀想天空
■江苏考生
古言曰:“文以载道。”那么,在现在虚伪、忙碌、铜臭味十足的社会里,有谁为我们撑起一片精神的天空?
大师何求?
冰心、巴金老人先后逝世,割断了我们和那个“五四”最后的一脉联系。在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之后,我们还能企盼谁?余秋雨越来越体现出他商人的品质;韩寒、郭敬明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大行其道;贾平凹、莫言已难觅其踪。他们中有谁担起了擎天的责任?现在的书籍,多数粗制滥造。从前讲的是三稿四稿,现在则是码字填坑,讲一顿饭完成一个中篇的构思。如此下去,形成了一股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书的品质,也浮了作者与读者的心。还剩下的,是易中天和于丹们,挖老祖宗的古墙。但他们是学者,不是大师。写出来的只能叫研究成果,而不是载道的文章,无法撑起精神的天空。
意象已逝。
现在不是诗的时代,同时式微的还有一种叫诗意的生活。这也难怪,在这忙碌的时代,人们重复着家与单位或家与学校的单调,完成着各样的工作与作业,应酬着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哪有余暇静静品味唐诗宋词的美丽意境。于是小说便乘虚而入,占领了书市。当然,那些名著是无人动的,言情、武侠、玄幻的虚拟世界如毒品一般消遣着人脑。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波德莱尔曾说:“不懂得欣赏诗歌的人是庸俗的人。”难道我们国人的精神,真的要印上庸俗的烙印?还记得,海子、顾城、舒婷、北岛等为当时的天空增了一抹亮色,那么现在又有谁重拾起那逝去的意象?
呼唤牛氓。
现在,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仍在闪现,古代的礼教已随孔家店一起被砸成碎片,精神的愚昧悄悄地抬起了头。而鲁迅先生,你又在哪里呢?现在,有多少时弊待您针砭,有多少人待您唤醒。那一片精神的晴空,等待着您为我们撑起。精神麻木的国民,正需要您来洗去他们的庸俗,去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但鲁迅只有一个。那么牛氓,由谁来做?
法国建有先贤祠,让人们记住大师的精神;英国保留着各位名人的遗踪,甚至只是一些孜孜不倦的奋斗者。那我们,那一片晴空到哪里去找?
救救孩子……
点评
【高考江苏卷英语作文范文】推荐阅读:
江苏卷高考作文议论文范文07-09
高考英语江苏卷12-09
江苏英语高考历年作文范文07-03
江苏卷高考材料作文选:绿色生活01-17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07-03
2024高考政治江苏卷07-26
江苏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08-17
高考江苏卷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