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互动模式

2024-08-27

Wiki互动模式(精选5篇)

Wiki互动模式 篇1

摘要:Wiki不仅是一种技术工具,也是一种教育媒介。基于Wiki互动模式,有利于传统作业评价方式之改进,完善师生之间双向建构的互动模式,有利于前沿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应用。本文基于对话教学理念,对网络协商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Wiki互动模式,网络协商,作业评价

1 Wiki互动模式对教学之意义

Wiki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在不到20年间里,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领域。Wiki时可以有两种指代:一是作为技术工具的软件;二是提供资源服务的资源库或网站。更重要的是,Wiki支持网状结构的内容编辑,支持多人参与,从而从技术的角度彰显着对话之意义。有国外学者总结归纳了Wiki的七种教育教学功能:第一,学生可以使用Wiki来实施研究项目,将Wiki作为一个过程性文件记录的平台;第二,学生可以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将他们的想法写在Wiki上,共同创建一个协作式的评论手册;第三,Wiki可以用来呈现课程资源,例如教学大纲和讲义,任何学生可以在上面编辑和评论,这样所有人都能够直接看到;第四,教师可以使用Wiki作为一个知识库,使教师之间能够就教学实践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思考,同时也能够作为记录保存下来;第五,Wiki可以当作概念图来使用,它适用于进行头脑风暴,一个特定的Wiki话题可以产生一连串丰富的资源网络;第六,Wiki可以取代传统的软件用作汇报工具,学生能够直接在汇报内容上进行评论或修改;第七,Wiki可以作为集体著作的工具,使用Wiki可以将组员团结在一起,这样他们可以在同一个Wiki页面上创建和编辑内容,等等。

2 基于Wiki互动模式对作业评价方式之改进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在中国当下教育框架内,作业评价对学生学习施加着重要影响。作业不仅具有给定分数、评定成绩的工具理性价值,更具有相遇、对话的目的理性价值。本研究基于Wiki互动模式,以网络协商为路径,以作业评价范式变革为基点,从而具有如下意义:

(1)有利于变革传统的作业评价范式。评价总结过去,评价指引未来。作业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反思学习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有利于扬弃传统的作业评价模式,从而建构起新型的网络协商作业评价模式。

(2)有利于完善师生之间双向建构的互动模式。Wiki不仅是一种计算机软件,也为教学提供了一种信息工具、交流工具、情景工具和合作建构工具。当下,Wiki已经超越了作为超文本系统软件的技术内涵,而更具有面向社群的协作式交流的价值意蕴。基于Wiki的互动模式,就是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具有历史感(追溯性)和共时性(即时性)的网络时空。它消弭了Web世界的诸多界限:网民既是读者,又是作者;学生网民既是学习者,也是协商者。

(3)有利于前沿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始,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即已开始引发教育教学的剧烈变革。时至今日,在线学习、E-Learning等理念加速了学习范式的转换,势必引领学习评价范式的变革。在此意义上,本研究以具体的作业评价范式为着眼点,便是对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做出有益探索。

3 网络协商式作业评价范式建构

在对既有作业评价范式扬弃的基础上,关注网络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最新动向。厘清Wiki互动模式、网络协商以及作业评价等基本概念,从而建构出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具有一定特色的作业评价范式,并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开展不断完善。

3.1 Wiki互动模式的生成

21世纪的教育改革及教学评价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越来越注重各种因素整合下的学习环境的建构,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和社会建构主义(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拓延出第三代教学设计(ID3),从而变革了传统教学评价范式,创造出新的作业评估模式。“质性评价”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质性评价”提出了“实作评价”、“另类评价”、“真实评价”、“情境评价”、“动态评价”、“档案评价”、“展览评价”等一系列评价方式,而发展性评价可谓典型。互动性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互动方式,同时也是独立性与集体性的统一。Wiki互动模式基于发展性评价理想互动模式,由问题系统、检索系统、知识库系统、群组系统和交流系统组成。教师通过问题系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就教师的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检索系统在知识库系统中查找匹配的答案,或通过群组系统提交问题,请大家共同讨论,最后通过交流系统协商完成知识的获取。然而,行之有效的互动模式不是教师或科研人员坐在电脑前的个体独白,而是与教育教学对象一道,在行动研究中建构生成。

3.2 网络协商路径的探究

基于Wiki互动模式,可以生发出多重网络协商路径。譬如,“搜搜问问”开辟了互动问答社区。用户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搜索其他用户沉淀的内容,结交更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共同享受探讨知识等。并且开通了“成长体系”、“问问学堂”等学习社区,推出“积分商城”、“问问专家”等奖励措施,也设置了“问问礼仪”、“删除内容”等规制举措。本研究将借鉴中文Wiki百科如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等互动模式,创造出有利于教育教学开展的的协商模式。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尝试基于Wiki互动模式的作业方式转化。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一种互动、共享的平台。然而,只有将平台“物的属性”转化为“人的属性”,将单向的作业评价转化为双向的深层对话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因此,课题组将充分发掘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贯穿以进步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实,在“目录管理”这一版块中,个人资源工具就是为教师提供了拓展空间。“新建目录”、“移动”、“删除”、查看目录属性、修改目录等栏目,是教师管理个人资源的有效工具。教师完全可以突破既有作业布置及评价模式,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对话的交往关系。从而赋予学生话语权,也开拓出走近学生心理和心灵的渠道。

3.3 作业评价范式的置换

基于Wiki互动模式,可将传统评价模式与网络协商作业评价范式对比如下:

参考文献

[1]衷克定,郑彬彬.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2).

[2]郭锂,徐晓东.网络学习文件夹在综合学习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3]王林发.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课程与教学研究,2010(2).

[4][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李黎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5]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建立Wiki任务型学习模式 篇2

●借助Wiki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个学习任务, 而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吸引学生注意,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 自己解决问题。Wiki可以为这种教学法提供一个很好的脚手架。

学生基于Wiki的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的模式设计思路如下页图所示。

1.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学习知识的背景和兴趣度有一个总体了解。本课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兴趣较高。另一方面, 我所授两个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网络学习交流的能力较强。

2. 创设情境

创设学生熟悉的登山, 感兴趣的地震救援、城市建设、旅游探险等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搭建学习脚手架

充分利用Wiki平台的简单、方便、开放的特点, 在课前, 预先给学生布置创建《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Wiki专题网站的任务, 要求在网站上添加、编辑、修改“海拔、相对高度、地形分类、地形特点、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及识别方法”等词条。而教师则浏览学生创建的的词条, 及时修改、订正、添补。这样, 通过师生共建完善Wiki专题网站, 一方面, 学生在创建、添加Wiki词条的过程中, 进行预习和自学,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初步掌握该主题知识的程度, 便于设计学习任务。

4. 精设学习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 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地设计若干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任务。任务是否恰当决定了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中, 我按认识→模仿→了解→理解→迁移运用的认知规律, 设计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

5. Wiki辅助学生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

让学生独立探索, 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 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 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进行师生、生生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 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 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6. 学习评价

可借助Wiki中的维吧评论、在线修改等功能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具体有: (1) 自主学习能力; (2) 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 (3) 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学反思

1.教师工作量大

Wiki专题教学开展前期工作量很大。课前要准备大量的有关资料数据, 共建主题网站, 会花费比传统方式备课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

2.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协助学习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的传授教学方式的影响, 不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弱, 自主能力也较差, 因此, 在网上交流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天马行空, 给教师引导和驾御课堂带来了很多挑战。

3.拖延教学进度

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对词条的建立和补充, 需要大量时间搜索、筛选、整理信息, 而且结果也不能尽如人意, 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4.Wiki自身的局限性

Wiki互动模式 篇3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 其中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发掘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建成各类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是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 煤炭企业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传统煤炭企业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立基于Blog和Wiki的煤炭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煤炭企业知识积累、共享和管理,是推进企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可行途径。

知识共享包含了隐性知识社会化和显性知识内在化这两种模式的知识转化。 知识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适当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的存储、共享、交流及获取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结合Blog和Wiki社会软件建立煤炭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可以促进隐性知识外化, 帮助企业实现显性知识的共享、交流及内化。

1煤炭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 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初步建立了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管理平台, 探索自身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组织架构庞大, 矿业分公司地域分布分散。 以开滦集团为例,目前开滦集团拥有唐山和蔚州两个生产矿区,矿区零散分布于唐山市和张家口市,其中唐山矿区下辖7 个矿业分公司,分布于路南区、丰润区、古冶区、玉田县。 矿业分公司在集团公司的统一管理下独立经营, 各矿业分公司之间生产独立, 地域上分散和组织结构的独立使各分公司之间的人员横向交流有限, 各分公司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以及知识的交流存在较大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规模庞大, 公司地域分散, 容易在各个分公司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和知识孤岛。 各分公司自身的信息资源在内部能较好地通过已有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共享,但各分公司之间很难通过已有的网络或已有的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不能实现知识的整合,使得煤炭企业知识竞争力有限,知识分布不均衡,知识浪费严重。

(2) 技能知识的编码化、 外化过程困难, 难以发掘企业自身知识资源。 煤炭企业属于传统生产行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意识不强。 煤炭企业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注重煤炭生产技能知识的整理和利用。 一线生产技术人员虽然在实践生产中积累了大量的隐性技能知识, 但不能较好地通过知识整理以生产手册或技术档案的形式加以编码化, 并形成全企业共有的知识财富。

(3)集中知识学习过程难以实现,知识资源难以发掘。 煤炭企业的分散性以及煤炭企业24 小时不休的成产方式,使得通过组织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交流较难实现, 煤炭企业迫切需要一种跨地域、跨时空的知识交流方式和知识共享系统。

(4)企业知识资源共享不足,知识资源库建设滞后。 很多煤炭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资源对于企业的重要价值, 不注重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没有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知识资源库。 企业在有知识需求的时候不能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加以解决, 使得企业自身竞争能力有限。

3煤炭企业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鉴于煤炭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可以通过网络辅以知识管理系统,对企业自身知识资源加以整理、发掘和共享。 本文基于Blog和Wiki平台提出煤炭企业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2.1 通过Blog平台帮助煤炭企业实现知识资源的外显和内隐过程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并且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在《创造知识的公司》一文中,提出了知识转化存在4 种模式:个体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其他个体的隐性知识称为知识的社会化;显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称为知识的结合化; 个体的隐性知识通过编码或表述形成为其他个体容易理解的显性知识称为知识的外化; 显性知识被个体吸收形成个体自身的隐性知识称为知识的内化。

使用知识管理系统平台的目的是使得知识更高效地共享,在系统平台的帮助下同时实现企业知识的相互转化, 使个体知识转变为企业的知识财富和知识资源,提高企业的知识利用率。作为社会软件的Blog平台,能够实现个人日志信息的发布,并能通过网站平台进行较好的针对某一问题的交流。 这种工作过程可以很好地转换为知识管理平台,帮助企业进行知识管理。 通过Blog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将员工的显性知识发布到自己的Blog主页上进行知识的共享,实现了知识的结合化过程。 针对于某一知识博文的交流,实现了类似组织集体学习的过程,在交流中能帮助知识博主更好地思考自身已有的隐性知识,并通过交流使员工进一步明确自身隐性知识的编码方式,通过新的博文将已编码的显性知识发布出来,实现了知识的外化过程。 其他参与者通过学习博文文章,结合交流中得到的新知识及自身的实践经验,会形成自己的隐性知识,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过程。 综上,通过Blog平台,能够在知识结合化、外化、内化的过程中使企业员工自身的隐性知识转换为企业其他员工以及企业整体的知识,开发并共享了知识资源,是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2.2 通过Wiki平台实现企业显性知识的编码, 帮组企业建立自身知识资源库

通过Blog平台共享知识资源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仍然是零散的,并未实现企业的知识库,没有充分地对知识资源进行挖掘整理。 叶茂林等人认为,知识管理的内容应该在建立企业内部和外部网络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包含建立、更新、扩充知识库,进而提高知识编码率,充分利用知识资源。 Wiki平台同样是一种可以应用在知识管理中的社会软件,是指一种面向社群的协作式的超文本写作系统,可由多人共同参与网站内容的更新和维护。 Wiki充分体现了协作学习和资源共建、 知识共享的思想, 通过Wiki平台,企业可以使自己的员工对某一知识问题进行写作与编辑,在共同编辑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的知识数据库。 这是共享知识资源建立企业知识库的一种有效途径。

3基于Blog和Wiki平台的煤炭企业知识管理模式

鉴于煤炭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和知识资源利用特点,可以将Blog和Wiki平台结合起来形成适合煤炭企业特点的知识管理模式。 通过Blog平台实现煤炭企业员工个体知识的交流和发布,进行充分的知识转化和知识发掘。 发掘出的员工个体知识通过Wiki平台进行充分编码,实现企业整体的知识数据库,对煤炭企业知识进行共享和固化,形成煤炭企业整体的知识资源,进而帮助煤炭企业进行深层次的知识发掘和利用,使知识转化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竞争力。

3.1 基于Blog平台的知识管理模式

通过Blog平台, 企业每一名员工都是知识的写作者与利用者。 每一名员工通过Blog平台可以将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通过写作整理的方式编码化, 并以知识日记的形式形成显性知识发布到Blog空间中,实现了知识的编码化和外化过程。 由于Blog平台可以实现在线交流功能, 使得跨地域时空的员工能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这种交流过程同样促进了员工对于隐性知识整理的效果,使得隐性知识能以更好的方式表达出来,提高了隐性知识外化的效率。 通过以上过程,每一名员工自己的Blog空间都成为了企业显性知识的发布平台, 通过Blog空间员工们可以随时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学习所需要的技能知识,进一步通过交流可以进行在线的交互学习过程。 通过此过程也实现了企业最基层的知识资源共享过程, 外化的显性知识通过Blog平台可以高效共享,同时也形成了企业整体的知识资源储备。

3.2 基于Wiki平台的知识管理模式

通过Blog平台实现了最基本的知识共享,但相对而言,Blog平台上的知识资源相对个人化,知识共享的效果并未达到最佳,企业没有形成统一的知识资源库, 员工们对知识的搜索效率不高。 鉴于此,可以通过集中或个人的进一步知识整理,通过Wiki平台实现企业整体知识库建设, 使知识资源共享效率最大化。Wiki平台以词条的形式整理、共享知识资源形成知识库,知识库中每一个知识点以词条的形式体现。 企业的专家和每一名员工都可以使用自己已积累的知识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编辑, 在多人协作共同编辑的基础上使得知识库中知识能更加准确、 精炼地表述,配以多媒体辅助内容,知识点更容易为一般员工理解和学习。 最终形成的企业知识库内知识资源排序更加科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容易形成知识地图,极大地提高企业知识资源共享效率,为企业提升知识资源竞争力提供有效途径。

3.3 基于Blog平台和Wiki平台相结合的煤炭企业知识管理模式

通过将Blog平台和Wiki平台引入煤炭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两个平台针对特定问题更好地实现了企业知识资源共享。 Blog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个人隐性技能知识的外化和共享问题, 使得企业有能力通过网络平台发掘自身知识资源, 并实现了企业基础的知识交流、知识学习和知识共享。 外化出的个人显性知识通过Wiki平台的多人共同编辑,提高知识编码的准确程度,并最终形成了以词条形式序化的企业知识库, 实现了煤炭企业整体的知识资源共享,提高了企业知识利用效率(参见图1)。 Blog平台和Wiki平台互补利用最终实现了煤炭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基本过程,实现了隐性知识外化、社会化过程,并最终提供给企业知识库共享各类知识资源。

摘要:煤炭企业作为传统工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水平落后,知识资源共享效率低。针对煤炭企业知识管理特点,本文提出煤炭企业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并基于Blog和Wiki平台设计了煤炭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帮助解决煤炭企业知识管理实际问题,为提高煤炭企业知识竞争力进行尝试。

Wiki互动模式 篇4

当前,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提升和管理变革的有效工具, 尤其对知识密集型的通信企业,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更趋明显。通过系统的知识管理规划、深入的知识梳理、合理的知识管理IT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 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优秀企业和机构提高组织智商、提升管理效率, 增强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通信企业的知识管理应用出发, 结合WIKI的特点, 分析WIKI的知识共享机制, 探索WIKI在企业知识管理与协作交流的应用模式。

2 WIKI与企业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的关连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正逐渐取代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源, 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和发展力越来越取决于对知识的获取、存储、传播、运用、开发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对企业而言, 特别是一些知识密集型的企业, 已经将知识视为自己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和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很多企业中, 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零碎的, 分散在不同员工的头脑中, 难以在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时发挥出真正的效用。为此需要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

按照经典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 (由日本知识管理专家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 , 知识创造是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其模式是: 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显化、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结合化、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内隐化[1]。

企业知识管理同样遵循知识转化模型, 是一个动态、持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员工不断地把个人知识转变成组织知识, 然后又从不断扩大的组织知识来增加个人知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就要是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 包括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来保证这个过程的流畅运行。

虽然目前来说有众多的知识管理产品和软件系统支持, 但是目前的知识管理系统大都是产品昂贵, 而且体系架构都相对复杂, 维护和推广使用成本比较高, WIKI协作软件为上述所有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wee kee wee kee”, 是“快点快点”之意[2]]。1995年, 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社群的交流, 建立了波特兰模式知识库 ( 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 交流工具。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 Ward Cunningham提出了WIKI的概念, 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最早的WIKI服务系统。从1996 年至2000 年期间, 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 不断发展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从而使WIKI得到不断的发展。作为web2.0中最成功、最典型的应用之一, WIKI是一种特别的内容管理系统技术, 具有多人协作模式、内容逐步积累、网状知识链接等鲜明特色。WIKI的出现和在互联网上成功的应用, 为企业知识管理与协作、知识收集和共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应用WIKI构建企业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平台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 WIKI 页面具有维护快捷的特点, WIKI 使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替代复杂的HTML 格式标记, 加上WEB 界面的编辑工具, 降低了内容维护的门槛, 使所有企业员工和企业客户专注于知识交流、知识共享和协同作业上, 是简单、快捷的企业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工具。

(2) WIKI 具有对信息持续编辑的功能, 非常适合成为知识建立基地, 可以非常方便地让企业员工共同构建起内容。WIKI系统集中和管理企业的各类数据、信息与知识, 且简单得连非技术人员都可以使用。是快速、全面的信息整合工具。

(3) WIKI具有较好的版本控制功能, 包括: 保留网页每一次变动的版本、 版本对比功能、 更新描述功能, 做到既面向大众公开参与又尽量降低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 使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协同作业团队合作成为可能。

(4) WIKI改变人们获取、处理和传播知识的方式, 它所具有的使用方便和开放性等特点使企业内部员工、外部客户和供应商都可以参与知识库构建, WIKI 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 符合企业按主题进行分类和组织知识库的要求。

特别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 WIKI系统还可支持员工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各类新知识, 帮助企业实现整体知识规模的拓展以及知识质量的提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应用WIKI进行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管理还是一种企业管理本质的改善过程。

3 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和交流协作应用模式

随着移动通信企业对知识经济的逐渐认同, 移动通信企业近些年在人员培训、知识共享与交流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均卓有成效, 有效推动了企业对客户服务及内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在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营方面, 虽然在企业自身努力下, 已经建设了TL9000文控管理系统、企业论坛、在线培训系统、BLOG (企业文化博客) 以及主要面向一线服务部门的考试减压系统等, 并且逐步积累了一定的企业文档和知识资产, 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整体规划, 系统之间相对独立, 信息共享和互通能力弱, 使得现有的企业知识资产在传播、共享、应用方面发挥作用非常有限。

为加强对企业内部知识资产的传播、共享与利用, 以及进一步推进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积极作用, 企业迫切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平台体系, 来支持公司内部的知识共享、交流与协作, 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而随着IT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具备多人协作模式、内容逐步积累、网状知识链接等鲜明特色的WIKI技术在知识管理及内容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 使得基于轻量级、易部署易维护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得以更加方便有效地发挥其对企业运营的支撑作用。

3.1 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架构

根据企业知识管理的要求和现有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结合WIKI技术和思想特点, 可以构建出移动通信企业基于WIKI模式的知识管理模型:即以企业知识资源为内容, 以知识应用与创新为目标, 覆盖知识定义、收集、分类&索引、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等环节的知识管理系统总体模型。

企业知识管理平台基于统一的知识管理核心服务基础平台为支撑, 以知识门户和知识地图为内容展示形式, 并基于统一的知识库统一访问接口对外提供知识管理全过程的系统服务。在面向知识贡献者方面, 提供多种使用方面的知识发布方式, 如:文档发布与审核、BLOG系统、WIKI知识协作系统等, 并通过统一的知识管理核心服务基础平台进行企业知识资源的组织和存储;在知识应用方面, 系统提供包括知识地图、搜索、知识订阅、在线培训学习、知识社区、专家库系统等多方式多途径提供知识访问方式, 以最简洁最方便的方式确保知识获得者的使用感受, 以加强企业知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价值。

(1) 现有系统的整合。

目前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多的信息系统, 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培训学习系统、创新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等知识管理相关系统等, 我们可以以企业现有的系统为基础, 以知识库为链接, 形成新的基于WIKI的企业知识管理平台, 合理利用原有的资源。

(2) 知识库。

知识库是构建企业WIKI的核心件之一, 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 包含了企业现有文化、技术等知识, 与WIKI平台相联, 并在专业信息人员和专家的创建、补充和修改下得到动静态的管理。

(3) WIKI知识管理与协作系统。

企业WIKI平台的技术核心。现在采用比较广泛的有MediaWIKI (最大的开源WIKI引擎, 被维基百科全书及大量站点广泛采用、中文支持较好) 、MoinMoin、PhpWIKI (PHP 语言) 、UseModWIKI、TWIKIClone、WakkaWIKI等[4]。

(4) 门户 (PORTAL) 。

企业统一展示平台, 是企业办公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的统一入口, 负责员工身份认证、统一登录管理等。

3.2 基于WIKI的知识体系

根据企业知识结构特点, 可以按照主题来规划通信企业基于WIKI的知识体系。移动通信企业知识体系的第一分解层面为:公司运营管理、公司业务&服务、技术&系统、综合知识库、公司业务过程/表单与模板、新员工指南等不同纬度, 各纬度的知识存储分类和内容如下:

(1) 公司运营管理:主要存储与公司运营管理直接相关的管理类和公司运营类方面的知识, 主要包括:公司介绍材料、公司战略&目标、公司制度、企业文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企业知识;

(2) 公司业务&服务:主要存放公司业务和服务类方面的知识;

(3) 技术&系统:主要存放公司技术类、支撑性系统类方面的知识;

(4) 综合知识库:主要存放公司其它分类的知识, 一方面可以部门为子地图分类依据;同时也可以工作类别, 如:集团文件、ISO9000文控文档、培训资料、供方管理、情报新闻等来进行子地图分类依据;

(5) 公司业务过程/表单与模板:主要存放与公司业务过程相关的流程性文件、模板与表单等相关信息;

(6) 新员工指南:主要存放新员工入职时需要的相关公司资料和文档, 如:员工入职手册类文档、公司资源类介绍性文档等。

3.3 基于WIKI的知识收集模式

除了通过常规知识贡献途径外, 可以通过WIKI的主题文章模式来进行知识文章的收集和发布。

(1) 利用WIKI在知识分类范围内知识关键点——词条进行知识发布和收集

知识分类下具有添加权限的用户可以进行知识创作:添加词条, 即主题文章, 新建文章时, 必须填写以下内容, 标题, 分类, 可以添加多个分类, 内容等;可以对主题文章内容进行维护, 包括:每次发生版本变化时, 会收到一个邮件/短信通知, 对历史版本进行操作, 如删除和回滚, 在一个主题结束时, 按参与者对文章的贡献, 生成所有参与者积分分配表, 提交相关部门, 为参与者添加知识贡献积分。

(2) 对WIKI形式的知识点进行维护

所有登录用户可以对文章进行编辑修改, 编辑分为全文编辑和部分编辑两种方式;

全文编辑:对全文进行编辑。每编辑一次会创建一个新的版本, 在编辑内容时, 除常规的编辑外, WIKI为了适合多人协助, 共同构建一个协作的知识库的功能, 提供了两种特殊的操作: (A) 标题和内容:其中标题在文章中创建一个节, 在文章显示时, 该内容被转成目录显示在文章的左栏以及部分编辑时的节, 可以创建多级层次的目录结构;而内容在文章中创建一个链接; (B) 部分编辑:可以对主题文章按节单独对节进行编辑, 而不必每次编辑时, 都打开整篇文档;用户每编辑一次文章, 会增加相应的积分, 积分规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3.4 基于WIKI的知识展示和运用

除了通过知识地图、知识搜索、知识订阅等途径进行知识运用外, 也可以通过WIKI模式进行知识的查看和运用。首先根据知识分类, 在知识分类下面进行词条的收缩, 根据词条, 进行知识文档的展示和运用。

所有登录用户可以通过WIKI的栏目按分类查看所有文章, 可以对分类进行按创建时间、浏览次数排序;可以按关键字对文章进行搜索, 查看文章内容, 正文以分节的形式显示;进入某篇文章后, 可以以列表的方式查看该文章的所有历史版本, 点击任一版本, 可以查看该版本的内容, 查看文章的统计信息, 包括文章的分类、更新、点击数等基本信息以及参与者统计、引用条目等, 还可以查看文章的修改痕迹, 显示本次版本与上一版本的对比。

3.5 WIKI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平台的主要功能

WIKI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平台的主要功能实现包括知识存储、知识搜索、专家库管理、知识 (WIKI) 收集、知识评论、综合提醒、知识订阅、我的团队、知识地图、知识论坛、系统参数管理、知识统计、系统日志等功能模块。

具体的功能模块关系示意图如图3。

由于本通信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统一采用了基于.Net的技术架构, 因此在WIKI系统的建设上采用SPS2007 (SharePoint Server2007) , SPS2007是微软公司推出的用来进行知识管理系统开发的平台产品, 在该产品中封装了知识管理系统开发中的一些通用功能, 并以.Net Namespace的方式提供给开发者, 同时SPS自带不同类别站点的模板, 可根据这些模板自动生成门户站点及其下面的一些子站点, 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其提供的平台上面进行定制和二次开发。另外由于SPS2007自带的页面采用Asp.Net开发而成, 因此需要和IIS一起运行。

4 基于WIKI的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平台在企业创新中的应用实例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通信企业尤其如此。为提高企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移动通信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创新管理和激励制度, 鼓励员工进行自主创新, 如创新提案、QC小组攻关等。

基于WIKI的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平台可以成为企业创新提案、QC小组攻关活动等实际应用有效的支撑平台。

4.1 创新提案管理

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引起反思, 并促进员工进一步对企业的流程、技术、工具和支撑环境提出优化的意见和建议, 这就是创新提案的来源。一个好的企业, 应该鼓励、引导员工提出自己的想法, 除了传统的领导信箱、沟通会以外, WIKI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促进员工交流、收集员工提案的简易、快捷的平台。

首先, 员工根据自己初步的想法, 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写创新提案, 发布在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平台上。因为个人的知识限制, 最初提出的创新提案不一定是最完善的。企业其他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 对提案进行补充和完善, 由于WIKI系统具有版本控制的功能, 因此系统会记录每一次修改。经过多人多次不断补充完善, 提案质量、可操作性等方面都得到一定提升, 这样就会促进提案能够尽快优化、在企业内部得到实施和应用。为鼓励员工创新, 在WIKI系统上可以采用积分制, 根据提案原创、提案完善等环节给予知识贡献者、创意提供者一定的积分奖励, 并在季度、半年或年度绩效考核中根据提案积分排名给予适当的积分奖励, 从而将创新提案工作常态化、日常化。

4.2 QC小组攻关

QC活动是企业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和创新活动, 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WIKI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平台可以为基层QC活动提供交流平台, 依托WIKI系统, 员工可以针对某一主题或技术专题发表见解或意见, 促进相关知识的完善、优化和固化。从而不断丰富企业知识库, 支撑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5 结束语

本文从WIKI技术特点出发, 探讨了通信企业基于WIKI的知识管理与的应用模式, WIKI具有多人协作模式、内容逐步积累、网状知识链特性, 必将成为企业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优选的平台和工具之一, 逐步在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与交流协作中得到大量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纲, 赵杨.基于WIKI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J].江西社会科学, 2006 (7) :50-53.

[2]陈立华, 徐建初.Wiki:网络时代协同工作与知识共享的平台[J].中国信息导报, 2005 (1) :51-54.

[3]朱烨.浅析WIKI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 2006 (9) :157-159.

Wiki互动模式 篇5

大学英语写作技能是学生英语综合应用技能的展现, 体现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水平。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好。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高校转型发展的深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英语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由于公共课所面临的问题通常是授课班级人数多、规模大、课时少等,并且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为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专门的英语写作课,写作教学都是融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2]。

许昌学院作为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十分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作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直接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承担了大学英语写作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并在实践教学中探索结合Wiki网络技术开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Wiki网络技术

( 一) Wiki简介

Wiki是一种从自由软件中发展出来的网络应用技术,Wiki站点可以允许多人协作参与和共同维护; 每个人都可以修改网页中的内容,或者恢复修改前的网页,或者对合作完成的任务主题进行扩展或深入研讨[3]。Wiki作为一种网络技术手段和协作化的写作创作方式,有着方便快捷、简单易操作、协作化参与度高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网络使用者的喜爱,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 二) Wiki写作优势

Wiki不仅可以提供实时的写作交互,而且还能提供非实时的写作交互,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使用者可随时与其他使用者交流、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头脑风暴[4]。同时,它也是一种协作式的写作工具,可以多人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在写作教学中运用Wiki技术,教师可以将写作教学由传统的结果展示转变为过程教学,全程指导并参与到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指导、修改学生作文; 而且可以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随时指导、修改、参与学生的写作,实现实时互动。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和亲身参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随时分享写作心得与写作成果,学生可随时向教师寻求帮助,同伴之间可随时反馈信息,实现写作的动态化评估[5]。通过协作式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实现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6]。

二、Wi Ki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课题组在充分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在Wiki协作教学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建立了一个基于Wiki的协作式网络写作教学系统。课题组成员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通过借助Wiki平台,取得了较好效果。

( 一) 建立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

首先,课题组向我校计算机专业人员寻求帮助,通过选用智博数码科技的PHP + My SQL + Apache空间,建立了英语写作教学wiki网站平台。然后,课题组选择经管学院13工商管理( 会计学方向) 本科1班作为研究对象。其次,课题组在该平台上建立了名为“文章苑”的写作教室, 下设子分类项目: 文章精练、文章随笔、文章评讲、文章资源库等栏目。学生注册登录后即可使用。

( 二) 构建基于Wiki的协作式写作教学模式

基于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的教学理念,课题组设计出一套实践教学应用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四个要素和三个层面组成。构成该教学模式的四个要素,或者称之为参与主题是学生、平台、教师和写作。三个层面分别为操作协作、信息写作和概念协作,操作协作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使用平台时对平台的操作; 信息协作是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通过平台的相互交流和互动,如学生通过平台提交作文,教师在平台上修改作文以及在该过程中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和修改,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学生之间的互评与反馈等; 概念协作是指学生通过在线的和非实时的讨论与互动,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想法,创新发展自己的作文思路和内容。

( 三) 基于Wiki平台的大学英语写作过程

学生通过利用Wiki平台,自主开展英语写作。其整个写作过程依次为: 确定写作题目或主题、材料收集与讨论、完成初稿、同伴互评与反馈、教师指导与修改、完成终稿、收录到平台的作文资源库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指导,并参与学生的作文创作。

1. 确定写作小组

课题组成员首先按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因素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6人。为了便于管理并有效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课题组将学生进行编号, 学生用自己的编号注册。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都是用自己的编号登录平台,这样,学生可以真实有效地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

2. 确定主题、收集材料

作文题目或者主题是学生开展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教师进行作文评判的重要标准。教师将学生兴趣、考试要求、校园生活等话题作为文章题目,以话题为核心来驱动学生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教师也根据作文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一些启发,给出一

学生则借助Wiki平台,进行头脑风暴。通过在平台上相互讨论、收集资料、反馈信息等来构思、创作作文,获得写作素材。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做好材料的保存工作, 及时记录写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为后期的写作做好准备。

学生在使用Wiki平台进行头脑风暴的过程中,能够极大程度地发散思维,开阔操作思路。学生由于受自身学习经历、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看待同一事物的视角会有所不同,因此也会给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学生在Wiki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客观、全面地获取不同人的看法,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Wi- ki平台可以交流各自感兴趣的话题,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话题和内容。训练学生有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和解决问题,是其他写作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3. 完成初稿

通过前期在Wiki平台的工作,学生接下来做的就是完成初稿。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前期的头脑风暴和材料收集,独立完成作文初稿。在初稿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其中,随时向学生提供帮助,也是学生的重要读者,随时向学生反馈意见; 同学也是学生作文的忠实读者,同伴可在Wiki平台发表自己的读后感及反馈信息。

4. 修改初稿

学生在Wiki平台上相互阅读同学的作文,提供反馈信息,相互评阅对方的作文,这一阶段可称为“互评阶段”。学生在互评时,主要修改文章的语法、修辞、句型等问题,或者对作者的某一些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互评,学生的纠错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有了当教师的责任感,对激发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大帮助。

5. 共建作文资源库

在学生修改初稿,完成终稿后,学生需要做的最后一步是上传其终稿到Wiki平台的数据库中,实现作文资源的共享。作文终稿是经学生多次修改、润色后完成的,代表了文章的最高水平。上传到数据库后,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范文,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作文匮乏的问题,在Wiki平台上,数据库的所有文章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丰富学生的写作灵感。同时,通过文章被别人引用,学生的写作热情可以被激发,获得创作激情。

结语

上一篇:职业生涯规划顺应需求下一篇: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