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互动模式

2024-09-13

教学互动模式(共12篇)

教学互动模式 篇1

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 结合学生的知识构建和阅读教学的特点, 在思考、探究如何使课堂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体验作品、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又显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基础上, 构建一个互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我认为, 互动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能体现教师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巧妙激趣, 学案引路, 自主探究

一堂课的导入很关键, 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通过老师恰当的方法指导, 学生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自读、思考、练习、质疑。自主探究形式可以多样化, 如:个人阅读、小组分任务合作等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把自己自主探究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自己发现的问题记录在学习卡上, 拿到小组讨论时解决。仍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以待展示课上解决。自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差异设置不同的问题, 积极鼓励、指导主动性不够的同学, 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成果展示, 点拨解疑, 合作探究

在展示课上, 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生生、师生抓关键点, 共同探讨文本的重点、难点。教师根据文本的具体特点, 引导学生积极研讨, 对重点内容要有针对性地解读, 重个体感悟, 互相质疑、答疑。老师应积极肯定学生答案中的“闪光点”, 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不要立即给出答案, 应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适时点拨, 恰当引导, 让学生自己在积极探究、自主发现中得到发展。在师生互动中, 我还注意了以下两点:

1. 设置问题, 突出重点, 选择最佳的“切入口”, 以点带面

问题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奋发学习的原动力。教师要把对文本的认识转化为具体问题, 让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不同文章, 切入的角度不同。教师必须选择最佳的“切入口”, 以点带面。如:我在教《人是什么》时, 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外哲学家、文学家对于人是什么是怎样回答的?作者又是怎样认为的?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不仅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所在, 更是组织教学的关键所在, 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2. 设置问题, 突破难点, 构建课堂教学的问题链, 层层深入

一课可能有一个核心问题, 学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 形成有序的问题链,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如:我在教《故都的秋》时, 先问:“故都之秋美在哪?”要求学生找出能概括这一特点的句子。紧接着又问:“这种美是通过哪些景物来体现的?”要求学生找出具体句子分析。再问:“北国 (故都) 的秋与南国的秋相比, 有哪些不同?”通过这些渐进性的问题, 学生认识到故都的秋不只美在“清、静、悲凉”, 更美在她的“特别地”“饱”“透”“十足”。

学生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体会到了质疑、释疑中的曲折、反复、失败与成功,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阅读、学习能力。

三、方法总结, 迁移转化, 实践探究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互动的课堂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高屋建瓴, 把“渔”授以学生, 让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去获取“鱼”。方法总结出来后, 就要实战演练了。这一步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 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 学会举一反三, 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知识, 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 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 要根据语文学科要求和特点决定, 不必强求统一。

总之,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互动模式 篇2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要遵循主体性、个性化、探究性、有序性等原则。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环节即“自主学习→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质疑问难→科学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74-01

所谓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人为本”是互动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互动教学模式能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不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因材施教,着手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效果。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1.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是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既是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体,又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的主体。教师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觉行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1.2 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个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展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使其得到表现和发展。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1.3 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探究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得到发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4 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2.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基本环节

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一种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充满动态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互动方式,调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以“自主学习→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质疑问难→科学评价”为基本环节的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1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按照教师和教材上的要求,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进行的一种对知识和信息地理解和吸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且产生疑问。这样,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的时候就有了侧重点。自主学习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2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适时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适时利用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有意识地设置符合学生不同层次的疑点,并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创设高一层次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可采取悬念式、直观式、矛盾式、开放式等。

2.2.1 悬念式情境。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悬念式情境可设于课程开始,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求知欲望;也可设于课程结尾,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激起继续学习的热情。

2.2.2 直观式情境。这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形象的直观问题,学生易于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认真思考激起兴趣。因此,教师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素材,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的、接近于生活实际问题情境。

2.2.3 矛盾式情境。教师在教学中,从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矛盾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等过程,学生对事物产生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2.2.4 开放式情境。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探索某些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能提出多种问题,并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2.3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探究、研究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把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有机结合,认真研讨,并且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见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不断修改矫正,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持续的进步。

2.4 质疑问难。学生质疑是在探究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是学生积极思维、思想升华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围绕主题共同研讨、辩论问题,各抒己见,阐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研讨,得出一致的结论,这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提出质疑时,教师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师生共同研究,并适时加以点拨,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启发学生要独立思考,积极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积极探索,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5 科学评价。科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究、研讨质疑的全过程认真进行地归纳,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正确地理解。并对学生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到整篇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基本能力训练实现科学评价。总之,科学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和追求新知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墨,欧阳芬;主编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开明出版社;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教学模式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课堂教学之中。

一、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

要想明确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首先就要明白什么叫做互动。互动在定义上来看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意义指的是一切物质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狭义上的意义指得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具体情境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和各种性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也可以指通过信息交流的行为中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所说的互动是狭义上的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各个环节、步骤有机组合在一起,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互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之上,相对于一般的教学模式来说,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中没有的特点。

1.互动性

互动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最鲜明的特征,互动存在于课堂上,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一种人际互动模式。在互动中,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互为主客体。

2.趣味性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摒弃了以往课堂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中达到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目的,因此课堂充满了趣味性。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场,而是让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在沟通和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3.合作性

互动包括师生彼此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形式多种多样。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建立起很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和教师之间也会构成一种平等的沟通模式。这对于学生培养集体意识、树立团结合作的精神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源自于交往教学论思想的启发,这一教学流派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着重提倡师生平等交往,在教学中加强合作,重点强调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主张学生在没有压力和情绪的状况下进行学习。

1.以人为本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在这一模式中,每个人都是主题,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相互之间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在互动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的意识能动性,尊重每一个参与的个体。

2.群体动力原理

群体动力学的研究为课堂互动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这一学说中,强调群体是有意识的调整两个人或者更多人的行为和各种力量的系统,群体间的成员是相互依赖的,拥有共同的目的和目标。

3.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是人对世界的时间改造原则,从人的内存在尺度出发来把握尺度,从而进行社会活动,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对改造世界所具的意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的,突出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具有主体性质的教学模式,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积极作用,这种互动教学模式对于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有着推进作用,同时也具有深刻的非常大的教学价值。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体独立性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最鲜明的区别就在于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以往“填鸭式”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法,转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与教师的沟通当中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假设,教师对于学生的这种行为应当采取鼓励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创新人格得以形成的基础。

3.有助于学生树立团结合作的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是由教师独立完成的,没有很好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模式。在这种互动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可以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

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势,从课堂交往入手探讨课堂潜力的开发,是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一条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谢志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1.

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篇4

一.互动教学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互动式教学, 是指在教学环境中, 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性动态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施教和学生认知的课堂活动过程, 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过程, 学生间的互动过程, 学生与大教学环境间的互动过程。与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法不同的是, 互动式教学将教师和学生同时纳入多维互动情境之中, 以教学问题为基本教育媒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 以产生教学共振,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若以学习者为中心, 他们就会更有兴趣和动机, 通过与外界互动作用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解读新的信息。同时被利用的原有知识也要根据具体事例的改变而重新构建。该理论给使我们认识到:知识的建构是双向的, 互动的;教师无法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只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去发现, 学生只具备主体地位,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才会在以往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构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多边教学环境的创建者, 指导学生自发完成自我建构。

布鲁纳德的认知学习理论。提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这与建构主义的理论是相吻合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主要是学生的活动, 教师处于从旁指导的地位。规则、原理不应是由教师灌输, 而应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去发现, 即发现学习。发现学习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理论是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关系。是指即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使学习者在小组和团队中按明确的责任分工, 进行的互助学习。基于责任和信赖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改善交际能力。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形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是多维度的, 有多种媒介参与、多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1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最常采用的一种互动方式。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避免任课教师的“一言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师生之问培养深厚的感情, 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任课教师, 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问法和任务导入法是师生互动最常利用的方式。

生生互动, 就是指学生之间的互动。常用的互动方法有分组讨论、模拟场景、学生讲座、短剧表演等。它能提升学生的整体参与性, 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多开口, 教师要设计学习任务, 并提前分配给学习小组, 使学生能够有所准备, 以增加课堂参与互动的人数。课前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小组学习分工具体明确, 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还要具有掌控全局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 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英语基础积极地进行劝导、鼓励, 才能收到较好的互动效果。

人机互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常见的课堂表现形式有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网络聊天室、BBS、在线答疑、网络课堂、E—mail、电子书等等。这种互动方法有其突出的优点, 比如知识量大、查找方便、节省时间、更新及时、生动直观、图文并茂、引人人胜等。人机互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

2.2课堂外互动

教师之间的互动, 是教师课前备课和课后总结交流的有效方式。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应加入教学流程, 而且师师互动应制度化、规范化。教师可以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把成功的教学方法统一化以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师师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说课比赛;或就课程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心得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沟交流;课堂设计展示;随堂听课;观摩教学等等。与学生一样,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学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互动教学模式中, 是不能缺少的。教师之间的互动, 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 使原有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和完善, 以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学生互动, 但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学生真正发展英语综合能力的实践应该在课外, 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课内与课外之间的互动, 是以课内学习为铺垫、以课外学习为能力发展的补充方式。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外英语学习的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爱好及将来的就业趋向有目的地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学习和操练。学校可根据学生的上机时间和完成任务的情况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

此外, 学校的第二课堂也课外互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英语角, 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内容多样的英语广播或者学生自编自演的英语表演, 既丰富了校园文化, 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可进行口语、演讲、歌曲大赛, 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等。这些活动, 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无疑是有益的。教师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 就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 给以客观分析和研究, 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 运用在第一课堂, 长此以往, 这种“互动”也能使英语教学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教师在互动教学模式中应具备的素质和遵循的原则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要成功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应敏捷, 能及时处理讨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善于与学生沟通思想, 把握好讨论的话题、时间和方式等能力是决定互动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多层次、多元化交互式的互动模式中, 教师要参与到各互动环节之中, 全身心地投入, 认真地设计和组织教学环节, 要有足够的激情。教师的激情往往会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能他们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愿意成为长期互动的主角。

由于摒弃了过去全盘准备, 课堂上照搬教案的老方式, 教师为了进行优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要做大量的准备, 不仅要备课, 还要“备学生”。使学生既能够充分掌握知识, 又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既往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要关注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 及时做出表扬, 学生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顺利地越过障碍。此外, 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使他们在不断互动中, 增强信心, 提高责任感和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马武林, 张晓鹏.大学英语混合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话教学, 2011 (5) .

[2] .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外语与外与教学, 2004 (5) .

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篇5

一、英语课程教学的特点的要求

英语教学过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必须通过教师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以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语言的学习,从而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才能达到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by using,即“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言的最本质功能是交际功能,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交际性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语言知识是通过语言训练获得的,而不是教师作为理论教给学生的。学生们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也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培养出来的。因此,语言实践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没有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就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通过互动教学课堂,为学生创造读、说英语的情景,交流的语境。

1.互动

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互相联系、作用和影响。

2.“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是生命的共同投入、互相交流、互相思维、互相碰撞、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得到调节,形成和谐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个体与学习中介及个人环境间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

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初中英语师生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我校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具体讲就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记笔记、复习笔记、考试为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学生主动探索,协商讨论意义构建的师 1

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教学活动,鼓励学生 “Learning by doing”。通过一系列的“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英语,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实践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也是对我校现行英语教学的拓展与改革探索。

二、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多维互动,同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提示导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教师提出教学要求,说明新课教学的基本程序、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及英语专长,以便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创设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三、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初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关键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

小组活动是初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它也为下一步组际交流创造了条件。

四、组际交流

组际交流是小组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培养学生言语技能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组活动所营造的生动活泼、协调和谐的教学氛围,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意识。在这基础上,教师应因势利导,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为学生信息交流、思维撞击、协同研讨提供更大空间和更活化的情境,从而有利于师生、生生、小组、情知、人境等方面的互动。组际交流可

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等形式进行。

五、总结评价

组际交流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表扬某些小组活动或组际交流中的良好的表现,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归纳,检查目标达成度。可采用复述课文,完型填空或利用情景创造对话,角色表演等形式进行。模仿课文创造对话,用以检查和巩固学生在本课所学的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总结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施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我们体会到该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①该教学过程始终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②从课前准备(预习)到课堂实施,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阅读、讨论和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自学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视为被动的施教客体,或是储存知识的容器。③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关系得到了重视。通过师生协调,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多维互动,创设了一种主体互动,协同竞争的富有生气的教学情景,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相长,推动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④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全员参与,为全体学生创造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

1.积极参与策略。互动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是学生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有效落脚点。

2.情感交融策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的动力之一。

3.人际合作策略。课堂教学的环境,主要是人际交往的环境,合作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教学互动的又一个必要条件。

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篇6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够了解,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得不够合理,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提问缺乏针对性

当今,新的教学改革主张的是启发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一些数学老师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发散学生思维,问题设计过于广泛,缺乏针对性,课堂内容偏离了教学标准,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师提问太过频繁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堂数学课上几乎一直在提问,这样的课堂虽然看起来非常活跃,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理想。

二、如何构建互动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

营造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对不懂的问题也会大胆向教师提问,这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明确学生对哪些问题掌握得牢固,哪些问题理解得不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做到爱护学生,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要相信他们,对其运用鼓励的方式进行引导,而非责怪或强硬的方式。教师营造出师生平等的氛围会使孩子放下“师道尊严”的戒备,积极对老师的问题做出回应。其次要宽容学生。在学生对问题理解不够、不能正确解答的时候,教师要耐心解答和引导,尽量避免斥责学生,这样在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信任之中会使学生对学校有一定的归属感,对教师也一定的依赖感,遇到问题的时候会积极向教师询问,通过教师的耐心讲解提升学习热情。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放长远,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维能力为宗旨,而不是将目标锁定在学生的数学分数上,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日常的课堂互动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提问,不要偏离课本内容,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内既提高了数学成绩,又提升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次数要适中

小学数学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其中很多的内容倒要靠教师进行讲解,才能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形成知识链条。当教师将过多的问题交给学生自行思考时,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原有的信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削减。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次数多,会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过多的提问就会导致教师没有足够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仅靠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解决是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易,对学生自行解决起来较为困难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或用步步引导的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时候,首先向学生讲解最小公倍数的定义,让学生对最小公倍数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有哪些”,学生了解了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之后,就会对教师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思考,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利用这样边讲解边提问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问题及时解答,以免问题积攒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带来阻碍。

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探讨 篇7

一改变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教学理念是否与时俱进, 直接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课堂中, 教师是否采用新式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可看出此教师是否有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45分钟, 教师应努力创设好的课堂氛围,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1. 互动的前提——教师引导

初中生刚接触英语, 对英语的认知水平偏低, 因而互动式教学模式, 需有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动即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或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如教学Go For It教材七 (下)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之前, 可先对学生提问:Do you like animals?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Why do you like the animals?并允许学生讨论, 学生带着这种熟悉的话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自然容易进入课本的情境中, 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

2. 互动的基础——学生自学

互动, 除了教师的引导外, 关键还得有学生的动, 学生能动得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因而, 在上新课之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梯式”教学目标, 并向学生提示重难点, 表明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 先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识记相关知识点, 为在课堂与老师共同探讨教材做好准备。

3. 互动的主体——小组讨论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离不开听、说、读、写训练, 中国的学生学的往往是“哑巴英语”, 只会读却听不懂、不会说。初中英语对学生的理论要求不高, 因而在互动教学中, 可创造条件让学生听说英语。小组讨论即是好方法之一, 分组时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 小组可由4~8人组成, 每组都安排优等生、中等生、差生, 小组成员不必固定, 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随时调整。课前, 小组自学;课堂上, 小组用英语汇报预习情况, 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主要是告诉大家本课的学习目标及自学时碰到的问题, 汇报时尽量要求由组内成员以提问的形式进行, 争取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各个小组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最后把各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课堂上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 这样做最有利于教师抓住学生的需要讲述学生需要的知识点。当然小组探讨也要组织好, 否则容易流于形式又浪费课堂时间。

二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交流互动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探讨, 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不告诉他们答案, 遇到问题先和同学讨论或查工具书,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 也有利于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开展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 强调小组讨论及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 每个小组能否获得好的成绩就依赖于组内各成员的共同努力。

三强调团结互助, 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由于互动式课堂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 因此评价学生时, 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 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 尤其需要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教学活动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或部分优秀生的活动, 而是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多维互动的信息传递活动, 使得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形成联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更有利于推动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互动模式 篇8

一、引趣激疑,唤起学生探究热情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一切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去疑、去思,就必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兴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才可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要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刺激,为学生创设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传统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学习成为纯粹的被动接受,很少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符合当代社会生活对人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交流彼此的感受,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通过互动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认知过程,使学生体味到与人合作的喜悦,“互动”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1.针对问题,小组展开讨论。根据教学需要,小组形式可以多样化,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固定的几人都可组成小组,必要时可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有记录的、有主持的、有发言的,学生的机会均等,有利于调动参与热情,使大家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而且各组之间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2.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根据需要,让学生编排一些小品、相声、舞蹈、演唱会,通过这些形式来表达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参与表演的学生有了展现和锻炼自己才华的机会,又能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欢乐的表情中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而观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放松身心,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3.“互动”还表现为学生的动手操作。通过想一想、写一写、议一议、画一画等活动形式,来完成某个教学环节,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情趣,不仅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身,更主要的是通过“互动”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4.“师生互动”是构建此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参与学生的讨论、表演,与学生感同身受,教学相长。尊重并关注学生的需要,会使学生体会到自由、民主、和谐、关爱,同时受到鼓励、鞭策、欣赏、指导,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三、感悟提升,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阅读教学自主互动教学模式浅探 篇9

下面就阅读课自主互动教学谈谈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阅读内容自主

阅读内容自主的目的, 是为了避免过去传统课程强化大纲的统一指导, 注重教材内容的统一性和必学内容的权威性, 避免传统的“我教什么, 你才学什么”的教材主体观和教师主体观, 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 好奇心及学习欲望, 促使每个学生都有可学, 都有所学, 都有所获。因此, 使阅读内容自主化, 能使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和问题来学习, 能解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能使人人都投入学习情境中来。我认为, 在一个单元里, 学生完全可以选择他最感兴趣的来学习, 可以选他最感兴趣的段落来分析, 可以选他最觉得有可思可想可问可疑的问题来研究。这样, 优生就可能选更尖深的内容, 而中差生可能选低浅一点的内容, 他们通过共同探讨、质疑、发问, 就能促使知识的扩展与生成, 促使相关能力的提高与相关智力发展。比如学习《凡卡》。有的可能对风景感兴趣, 有的可能对情节感兴趣, 有的可能对凡卡所处的生活、环境感兴趣, 有的可能对狗感兴趣, 有的可能对凡卡信封上写的地址和收信人姓名乃至交信后的结局感兴趣。他愿选什么来精读和研究, 都可以。只要他能说出妙处, 提出质疑, 做出结论, 甚至创新, 都可以。总之允许学生百味齐尝, 这就能调动起每个学生 (无论他是优生, 中等生还是差生) 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个人都拥有了学好的气氛、心态和成功的机会。

二、阅读方法自主

传统的阅读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解为主, 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训练。但即使进行了阅读方法的训练, 又都是全班大一统的阅读方法, 没有适合不同程度, 不同思维特征的学生的灵活多变的阅读方法。这就形成了“我怎么教, 你就怎么学”的阅读模式, 这无疑抹杀了阅读方法上的个体差异。自主互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阅读方法的自主, 即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阅读, 自主选择默读、朗读、重点读、合作阅读等方法。比如阅读《凡卡》, 有以反复朗读为主的欣赏性阅读, 有以默读加圈点且边读边提问题、作旁批为主的理解性阅读, 有以选抓关键词、关键句、联系上下文为主的分析性阅读, 有以抓重点段进行分析为主的探究性阅读, 有以综合分析全文情节、人物环境等为主的鉴赏性阅读, 有以分组合作学习或探讨性阅读以及多种方法并用的学习方法。各取所爱, 百花齐放都是可以的, 能见出阅读成效的。

三、理解内容自主

传统的阅读理解, 理解内容是主老师统一了的, 尤其是对课文词句、段落、篇章结构, 思想倾向的理解, 其结论都是高度统一的, 几乎不允许越雷池半步。无疑, 这压住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自主互动阅读要求理解内容自主化, 就是要解除这种约束思想的框架, 使理解内容实现角度创新和结论创新, 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讨、勇于创新的思想素质。如阅读《凡卡》, 学生对卡希旦卡公狗与凡卡写信时环境描写的用意、凡卡跟爷爷一齐砍树作圣诞树的情节、凡卡写信时的想象和交信后的结局, 都有不同的看法, 老师就宜引导学生求同存异, 敢于创新, 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交流内容自主

学生在自主互动学习过程中进入交流环节, 他们拿什么来交流, 具体交流什么, 老师只宜作教材相关的内容规定即可, 不宜像传统的问题式那样指定他们只能就什么问题进行交流。这一方面让学生在交流内容上便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选择自己理解最深最透的问题, 选择自己最有创新性的方面来进行交流。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体现互动与自主的特点。比如就学习《凡卡》后, 交流的理解与体会, 甚至质疑, 拿什么段落、句子、词语或关乎全文哪个问题来交流, 都应主其自主选择。

五、学生互评自主

传统阅读教学中多为“学生答问老师讲评”的讲评方式。而“自主互动式”阅读则宜要求主要以学生参与讨论.评论为主。因为学习内容、理解内容、交流内容都是学生自主选择决定的, 它们带有学生的自身的心理特点, 兴趣和情感、态度。讲评它们, 也宜主要主学生来搞。这评讲自然也带上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有利于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 产生出耀眼的火花, 有利于他们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比如就学习、理解《凡卡》后的内容进行交流, 交流中进行互评, 能引起学生极大的表现欲、评论欲、批评欲与赞扬欲, 能引起一阵又一阵心理与情感等方面的冲突, 搏击与共振, 引起一场又一场学术性论争。那场面是喜人的。整个课堂简直就是一潭活水, 有时甚至一石激起千层浪。

六、教师评价自主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参与活动, 起引导、评价的作用。其中尤其是在学生交流互评的环节, 教师也要参与评价, 甚至课后归纳学生的学习收获, 形成对一篇文章的系统理解, 总结对一篇文章的学习得失, 总结创新成果。但老师评价什么, 什么时间评价、怎样评价, 评价谁的、评价内容是什么, 都应是自主的, 不确定的。这既有利于学生互动, 师生互动, 又有利于推动阅读进程, 统一一些重要内容, 使阅读者得到一系列有效的积极的成果。比如阅读《凡卡》,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或发言前, 都可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问题、见解。只是这些意见、问题、见解不宜过多过繁, 否则就会占据大量学习时间, 就会变成教师讲学生听, 就会变成“满堂灌”或简单的“问答式”、“讲解式”教学。比方说《凡卡》的重要词句、理解、段落的欣赏、人物形象的鉴赏、情节的委婉曲折, 出人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等特点, 老师都可在学生交流时相机评价、交流、引导, 并允许学生保留意见。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个评价要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不是老师站在成人的角度的主观评价, 而应是站在不同学生的角度评价学生交流、争论的问题。换句话说, 老师只是作为学习者之一参与讨论而已, 要做到“忘我的境界”, 只是这个讨论带有较强的评价性, 具有一定的引导性, 使学生们在自己探讨的范围内能够更为深入的思考。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篇10

一、激趣

激发兴趣之目的, 是变逼为导, 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用“爱”促进教育, 用“趣”构建教育模式, 用“玩”组织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 新奇引趣法

(1) 以唱歌的形式使学生顺利通过英语入门阶段。

(2) 利用口诀简化难点, 使学生顺利攻克难关。

(3) 利用简笔画、图表、设问引答, 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4) 借助游戏解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2. 竞赛激励法

实践证明, 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不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 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 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 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1) 差异训练。如平时测验根据学生的现状, 我总是印2~3套题, 一套面向全班, 好学生做题速度快, 再发给他们难度稍大的第二、三套题。这样做, 不同程度的学生既有统一的学习内容, 根据个人的差异又有不同的奋斗目标。既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兴趣, 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好风气。

(2) 小组比赛。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加机会, 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信的交流场所,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赛。如学了动词pretend后, 启发学生用pretend造出六个句子。然后三大组参赛, 其余的组评判。粉笔如同小小的接力棒从后到前, 比赛内容是将句子变成否定句、一般问句、选择问句、特殊问句, 大家对此兴趣盎然, 课堂上个个跃跃欲试。

(3) 男女比赛。通过男女比赛方式进行综合复习。首先布置复习范围, 为了取胜, 好生主动帮助自己组的差生, 课堂上有问有答有争论, 比赛包括情景对话、听力抢答、自由问答等。他们彼此互抓弱点, 千方百计不使自己丢分, 使复习达到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

二、创景

学生的兴趣神经一旦被触发, 他们自然会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 见情思意。再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 并常自戴假面具, 变换各种人物角色, 把许多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尽量做到可见、可触、可尝、可闻, 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 鼓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再通过教师的讲评, 使学生对自己的首创精神产生一种向往之情,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帮助他们掌握求知创新的技巧。

三、启发

实践证明, 无论记忆多少语法规则, 对于语言习得来说, 都没有实质性作用。然而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能够提高语言实践的自觉性, 减少盲目性, 因此创设情景学语法, 即学了语言又学了语法, 一箭双雕, 符合用英语来学英语的原则。但学生还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出规则, 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因为认识规则的监控作用不仅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则, 促进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启发得出规则的具体过程为:积累材料→套用句型→点破规则→练习运用→系统归纳。

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研究 篇11

关键词:学生;中心;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04-01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对外交流的日趋深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言教学弊端日渐凸显、难以满足个人及社会的需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备受关注,并日渐成为一个基本的现代教学观念。

一、创建和谐的互动氛围,提高课堂活动投入度

和谐的同伴关系是小组互动的基础。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创建积极的班级氛围:学习者能够慢慢建立起对于自身学习能力的自信,不会担心自己所犯的语言错误会被同伴嘲笑;学习在一种相互支持的氛围中进行,课堂活动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而非挫败感。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专家们让每位老师在一张纸上写下能够描述自己的文字,折成飞机的形状放飞出去,拾到纸飞机的人去定位它的主人,并进行交谈。此方法能够瞬间打破僵局,并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不同的同伴进行语言交流,打破了传统课堂上只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的局限性。

现代社会需求的多元化趋势,班级学生差异性的变化,学生所偏爱的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趋势,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课堂互动。同时,语言教师应该注意提升学习者的自信度、学习动机强度;鼓励学生展现自我,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语言课堂。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习者都处于语言的发展阶段,而非终极阶段,都应该获得同等的互动机会。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展现教学效果、或增强课堂气氛,教师倾向于让语言能力较好的同学发言。久而久之,语言能力较弱的同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难以获得平等的互动机会,逐渐失去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合作学习模式中,把同学们分成若干组,每位同学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雪糕棒上,放入笔筒中。根据雪糕棒上的名字结组,小组组员可以自由组合,打破了中国传统课堂上就近结组的局限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组合范围及互动性。教师提问随即选中任何一位同学,小组成员的构成以抽到的名字为准。雪糕棒的使用给每位学习者展示了平等的教学观念、学习氛围、提供了平等的关注机会。

二、滚雪球,增强组间充分互动

根据社会建构理论,人们接受新知识输入时,新旧知识会发生同化或顺应,学习者需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联系、搭建、并将其纳入已有知识中,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单纯被动接受课堂上教师输入的语言信息难以实现深层次的理解、内化,更谈不上语言的产出。语言产出还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较快的理解新的理念、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以及产生自身独到见解的能力。如何在英语课堂上使学习者的思想迸发、不因固化思维而“无话可说”,需要语言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找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互动模式。

在英语课堂上,小组讨论成为较为常见的互动方式,讨论后多由小组代表进行观点总结陈述,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并不充分。同时,对于多个话题,教师通常只能选择让不同小组讨论不同的话题,话题之间难以交叉。在教师培训中,哈德斯菲尔德大学专家在教室的几面墙上分别贴上附有不同话题的纸张,每个小组组员持不同颜色的彩笔站在自己的讨论话题旁边、写下讨论的结果。一段音乐过后,集体走入下一个话题,以此类推,像雪球一样滚动起来,最后各小组分别走回最初的话题。教师们惊奇的发现,自己最初的话题下面竟然多出很多刚才没有想到的观点。通过滚雪球活动,同学们的思想像活动本身一样滚动起来,不仅可以针对不同话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他小组对同一话题的不同见解亦可一目了然,实现了充分的小组间互动、甚至全班互动。

三、引入课堂趣味元素,创造性使用教具

学习者进入大学阶段,身体、智力趋向成熟,语言教师因此常常忽略了教具的使用。为了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合作型和创造性,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注意挖掘使用不同的、新奇的教具以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如:橡皮泥,吸管、便签纸、游戏教具等,学生们一般会对新奇的教具产生兴趣。新奇的教具不会降低学科的严肃性,相反,它能够帮助提高注意力的保持、拓宽思维、降低倦怠情绪。以飞行棋为例,小组同学每完成一个语言任务则前进一步,最先到达的小组为胜。学习者在趣味合作和挑战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语言教师应该做到反思活动的趣味性以及评估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有创造性的使用教具、增加“惊奇”元素、可能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反思性教与学

英语教师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促进者,需要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观、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调控,最终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些具有负面的自我意识的同学往往因缺乏自信失去语言表达的机会,学习动机偏弱。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活动做出评价并进行反思。

高校体育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篇12

关键词:高校体育,互动教学,实施条件,操作程序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与协助下,使学生获得运动体验进而增进健康的课程,需要将教学与练习广泛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探索体育课程课内与课外教学一体化、体育教学组织与安排高效化的过程中,积极尝试并构建能够体现终身体育思想和主体性教学观念的体育教学模式,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便是这种积极探索的产物。

1 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实施原则

学习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教学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行为、情感等相互作用的对等性,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者群体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

互动式体育教学即互动教学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1)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是实施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前提。弱化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适当改变“示范—模仿—练习”的体育教学范式,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更多自主与选择,体育教师充分尊重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与个性特征,并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以不断调整教学;(2)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互动式体育教学的保障。体育教学是学生自主获得运动经验和体验的教育过程,只有活泼生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平等融洽的师生与生生关系,才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探究意识;(3)行为与情感的对等互动是互动式体育教学的核心。变教与学的单向交流过程为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频繁的有感情的师生与生生交流中,发现和掌握动作技术的技巧,体验到运动的成就感与快乐,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互动式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个性表现与创造性激发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互动式体育教学在实施中需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一是互动与自主结合的原则。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要适应和引导学生的“学”,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精心组织课堂,使学生通过各种手段的身体练习掌握知识,形成体育习惯与意识。而这种体育意识的形成过程更需要学生自主的参与,学生能对个人的学习活动做出自觉的选择与控制,只有在自主的学习意识下,学生才能在与教师的互动中真正掌握锻炼身体的程序与方法。二是学生主体性原则。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对等互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重视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参与。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技能水平设定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在与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中,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科学合理性的原则。当前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还未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主体意识,在学生主体身份明确并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力的互动式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学程序、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极有可能使课堂成为没有灵魂的花架子。

2 互动体育教学的实施条件与实现形式

互动式教学的外在表现或者实现形式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影响,高效的互动式体育教学是有条件的,基本包含积极融洽的体育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课内外的自主学习与互动。

2 . 1 互动式体育教学的实施条件

(1)积极融洽的体育课堂氛围。课堂氛围贯穿教学始终,是影响课堂教学的物质因素与人文因素的总和。互动式教学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双边沟通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必须要有一个融洽积极的氛围,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用尊重、真诚、理解和沟通强化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2)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教学过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在频繁多边、平等和谐的互动教学中,若没有高超的课堂调控技巧,极易使课堂教学场面失控。因此教师需明确清晰教学目标,课前多分析思考,根据学生情况预设好课堂教学流程,在课堂中及时从学生的情绪反应、动作表现等捕捉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严肃性与趣味性、练习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3)课内外的自主学习与互动。体育课程运动参与、情感、社会适应等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身体练习方式获得,而积极主动的身体练习加上延伸至课外的体育运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式体育教学只有将课内与课外结合,将自主与互动结合,才能使互动的方式与内容更加明确。

2 . 2 互动式体育教学的实现形式

(1)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对于互动式体育教学而言,师生互动意味着频繁、双向的师生之间的行为与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如在篮球组合战术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由实战中的具体问题带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实战模拟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再由学生小组互评和老师点评。这种专题讨论深入且集中,不同观点的交锋,用实战对抗的方式来实践和分辨,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认知和创新思维。

(2)生生互动。分组练习讨论是体育课堂中生生互动频率最高的方法,小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展开探讨,进而形成共识。生生互动形式特别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意识,研究热点、难点,能及时抓住问题营造多种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合作探讨和解决问题。更需要有延展问题的意识,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以自主学习。

3 互动体育教学的教学策略与操作程序

3 . 1 教学策略

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教学的中心应从灌输知识转移到强调周际关系互动上,社会互动与社会学习是教育的本质,多维互动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人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中获得意义的。因此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之一就是教师应成为教育互动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师生之间确立相同的基本目标,消除师生间的障碍,增加合作,对教学过程采取积极态度,从制定到执行的各个阶段都让学生参与。其二,教育必须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具有这种知识,才能用更积极的态度做出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因此,增进人际关系及提供环境条件以利于学生个体知觉的分化并将信息准确地整合到个人知觉之中,是有效的互动教学的又一重要策略。

3 . 2 操作程序

互动式体育教学着重强调体育教学的师生互动,在高效的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互动式体育教学的程序设计是使师生的互动贯穿于课堂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全程之中。

3.2.1 教师主导与学生尝试体验阶段

课堂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确切、正确、科学的知识和技术等引导和启发学生。这一阶段教师要以精湛的专业知识作为基本保证,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和蔼可亲的态度感染和激发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重难点,明白技术动作的步骤与关键,并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情感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参与热情。

3.2.2 教师引导协助与学生主体体验阶段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课程,仅凭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学生充分参与,这是体育课堂学生主体体验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技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练习,运用学习策略获得认知与技能的核心实质阶段,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自主与互动学习。

3. 2. 3 共同拓展阶段

上一篇:果树修剪枝下一篇:建筑工程项目分包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