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精选14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篇1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大石桥乡小王新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淅川各个学校已经得到普遍认可,正在不断的实践和推广阶段。导学互动教学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基本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根本。
如果能把这种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在课堂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而且能够发展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但要想真正做到这种教学常态化,远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一个初踏入教育的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对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还存在几点困惑:
(一)怎样在利用导学互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把握好时间?。我在教学上如果严格按照导学互动模式环环俱到,那么这节课不是拖堂,就是教学任务完不成。即使勉强做到这两点,也会有很多小的环节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在质疑解难环节有些教师用一两句带过,有些教师干脆省略。在这一环节也有不少学生能对课文提出疑问。例如《礼物》这一课中,在质疑解难时,有位学生就问:“为什么老婆婆的羊皮冬天毛朝上,夏天毛朝下?”在《西门豹》一课,有学生问:“漳河在什么地方?”像这样的问题,本可以在小组交流讨论中解决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在这一环节就提出来了。这些问题大部分与课文关系不大,但既然学生提出了,其他同学又不能帮助解答,只好一一作答。这样一来,后面的环节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质疑解难时,学生不知道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合适,也不知道该不该提问。还有编题自练环节,我发现许多同学认认真真编好了题,还没来得及去练习,时间已经没有了,所以这一环节在教学中也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根据课文的不同,对有些环节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不一定每一节课必须都按照这些步骤、套路走下来。
(二)课堂中老师到底该讲多少?很多教师甚至领导认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原则。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没有体现出来。从学生学习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式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学科教学中一些认识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部分问题,学生能够发现的就应该采取发现式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是一些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就可以采用接受式学习,教师就要精讲。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好的接受式学习,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发现式学习中创新的问题情景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因此,课堂上讲或不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也就是说该导的要导,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什么样的互动才算是好的互动?在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为增加互动频度,有意识地增多课堂提问的频率。表面看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你方登罢,我上场;而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教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甚至有些学生连课后作业都无法完成,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另外,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或由于学生的答非所问,教师就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就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这些“蜻蜒点水式”的师生互动,只能是形式上的互动。
由于教学经验以及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同,不可避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导学互动的有利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它为将来的素质教育奠定基础。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应该紧跟发展的脚步,在探索中追求进步。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篇2
一、备课中的困惑
1.备课流于形式。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区局精神, 在一次备课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二次备课, 理论上这是正确可行的, 但到了具体的实施过程却往往事与愿违。
(1) 不是每个教师都去备课, 甚至有的教师连一节课都不备, 虽然备课实行轮流制;有的学校在配备年级组时由于教师的能力、年龄等存在差异, 备课的重任就落在年轻人得身上, 甚至完全由他们代劳。这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 由个别教师备的课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 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 内容深浅把握不准, 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其次, 有的教师只是应付了事, 随便从网上下载一个教案, 一旦用这样的教案实施教学, 师生会集体受害。
(2) 备课组形同虚设。由于学校小, 全组的教师只有两三个, 这样想搞集体备课就难了。有的备课组干脆就不进行集体备课, 如果上面要查, 就由备课组长造假, 一学期写上几次就行了;有的备课组在吃饭、走路时两人一碰头, 说了几句话就算集体备课了;有的组即使偶尔坐下来, 那些没有备课的教师对教材不熟悉, 对目标、重点、内容、方法都没有思考过, 甚至看都没看, 他们能够说出什么吗?也许有经验的老教师凭经验可以说几句, 但也不过是空话、套话, 说了等于没说。多数教师因为没有备课, 所以没有发言权, 只能闷声不响, 全盘接受。即使别人备的课水平再低, 再低效, 他们也只能说“好”。
(3) 不备课就上课, 不按教案上课。有的教师由于资格老, 凭着经验上课;有的教师照着参考书宣读;有的教师自以为水平高, 看不起别人的教案, 自己又拿不出个像样的教案, 只能由着性子上课。这里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备课就上课, 甚至连教材也是在上课前几分钟才匆匆“钻研”, 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学义务,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他们对教学任务不明确, 教学内容不熟悉, 教学过程欠思考, 教学方法未掌握, 怎么能发挥教师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教师不能把握重难点, 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教师教得糊涂, 学生自然学得糊涂。
笔者认为, 备课组应提前一周做好准备, 讨论备好下周的课, 而且要认真地对待。发挥众人的智慧, 明确重难点, 交流讨论突破的方法及要点;上课前还要写简案, 原因就是要教者认真钻研教材, 不能拿到什么上什么。
二、作业中的困惑
(1) 作业多。现在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可谓是下足了工夫。学生的作业负担也就日益沉重。有随一类教材发放的补充习题;有二类用书中的评价测试;还有本校的导学案以及各种试卷等。光前面的三类, 语、数、外三个学科加起来一天就不知多少。
(2) 作业质量不高, 针对性不强。所出的这些作业, 不能做到结合具体的校情、班情、学情, 有的作业学生做不出来, 交上白卷;有的学生都会, 根本不需做, 浪费时间。
(3) 批改作业时, 不注重分类、归纳、总结。还是上面所讲的, 该练的不练, 不该练的乱练。批改时就应该把学生错得多的题目整理、摘录出来再练, 个别错的, 单独辅导。
三、讲与练困惑
(1) 讲的问题。现在的教师生怕学生不懂, 拼命地讲, 到最后学生还是不懂。这种教学方式必须要改变。笔者认为, 讲一条让学生弄懂一条, 讲十条弄懂十条, 总比讲一百条一百条都不会的好。
(2) 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用于学习, 听教师讲课, 而练只能到晚上进行。课上练的量很少, 时间很短, 导致重学轻练。这种方式能否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 值得怀疑。从哲学上看“一个正确的认识, 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们如果能合理地分配练的时间, 在课上争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 教者巡视, 指出不足, 课后再适当地补充练习,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困惑 篇3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困惑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革新旧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标准。新课程改革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教育专家的一致赞同。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一线教師面对新课改开始产生各种困惑,怀疑其成效,他们发现实施新课改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具体了解教师对新课改产生了哪些困惑,并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解除教师在教学上的疑惑,这对推动新课改的实现以及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疑惑
根据本中学教师的反馈以及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面对新课改,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1.在合理安排讲授时间的问题上产生了困惑
新课改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新的教学方式迅速成为时尚,为了显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教师几乎在每节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探讨、相互合作,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时间大量缩短,甚至完全不再花时间进行课堂讲授。这导致了课堂教学进度缓慢,基本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生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进步。
2.对新课改评价学生的标准产生了困惑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要多元化,不能简简单单地仅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新课改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不仅要对最终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进行评价,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老师做到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有的也只是形式上的多元评价,最终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对象,并且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考核也局限于学生的分数。这种状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困惑,要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就会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发展。
3.对新教材产生了困惑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不同于旧教材,不仅包括教科书,还包括电子教材、视听教材、生活教材等。这些教材联系生活、包含现代化信息,具有引导学生认知、分析、批判的功能,能够锻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使得教学手段和方式更加丰富多样,给予了学生和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教师对新教材的困惑主要来自新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担心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不能充分挖掘出教材内容,担心难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但担心新开发的教学内容与新课标背道相驰,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难以提高,担心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产生困惑的原因分析
教师对新课改的各种困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存在多年,根深蒂固,要想在短时间内彻底转变较为困难,而且新课改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自身发展不完善,需要逐步改进新课改的各种机制。其次,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也主要是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不想花太多时间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教学,担心新课改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这严重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最后,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还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要有适当的引导,也要大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要学生取得学习成绩,也要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显然,新课改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师人格、教育理念上的要求。短期内要求教师把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还有不少困难,因此,针对新课改,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解除教师困惑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教师的困惑:(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鼓励彼此之间的教学交流。(2)制订切实可行的新课改配套政策,加大新课改的实施力度。(3)建立新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再仅仅以学生分数来评价教师。(4)定时开展教育研究,使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和意义。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困惑,这严重制约了新课改的推进。本文总结了教师对新课改产生的各种困惑,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旨在消除教师在教学上的疑惑,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微薄之力。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共同探索。
对导学模式的几点认识论文 篇4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爱因斯坦说:“世界上,最具力量的东西有两个,一个是思考,一个是剑,而思考比剑更有力量。”因此我们的课堂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在思考和探究中获得新的知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让他们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因此,我校在去年开始推行“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思索,不断改进,对导学模式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导学式教学模式包括的环节:
1.制定学案,课前预习:教师制定学案,课前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预习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上课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通过检查反馈学生预习情况,创设情境,通过不同的方式导入:直接导入,生活经验导入,实验导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如:在上椭圆定义这节课时可通过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
工具:纸板、细绳、图钉
作法:1.用图钉把准备好的细绳两端固定在两个定点(两个定点间的距离小于绳长)上,2.然后用笔尖绷紧绳子,使笔尖慢慢移动,看画出的是什么样的一条曲线。自己归纳椭圆的定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定义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于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导学案中相关问题时,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应适当地参与到各小组中去,感受学生思维碰撞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智能的`最佳时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展示成果,合理点评:在学生基本完成学案内容时,教师既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并对于成果进行中肯的点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鼓励和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提出的疑点。一种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种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要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5.巩固训练,拓展提高: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是践行探究合作学习效果的环节.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留少量的发展性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发展.
二.导学模式中教师应做好的各项工作:
1.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好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使导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要能收放自如。
2.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的设计直接关系课堂的效果。因此教师编写导学案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紧扣教学大纲,学习目标要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问题的设计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那么如何设计问题?在何处设计问题?我认为
(1)问题要具有启发思维的价值
(2)问题要设计得有层次有梯度不要过多过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体会从不会到会的喜悦。
(3)问题的设计要多关注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同时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3.在课堂中教师如何实施“导”的过程能让学生学习到最多的知识。首先,要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上椭圆这节课时组织学生观察天体运行轨迹演示并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椭圆?它们是否为数学概念上的椭圆?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就积极的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来。其次在课堂中如何处理学生的质疑点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可展开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讲述观点和结论。老师应对难点进行适时适度的讲评,此时经常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导学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学科运用的主要的是四种课堂模式:
新授课:引导发现――互动实践――点拨提升――反馈体验
复习课:知识构建――提炼核心――困惑呈现――方案演练
习题课:知识梳理――典例分析――思想交流――归纳提炼
试卷分析课:统计反馈――自悟交流――质疑分析――变式拓展。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篇5
困惑一,对于选考内容的处理和理解。由于是初次接触选考内容,那么处理方式和必修有没有区别,到底怎么选更合理些。经过数据分析,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学生选择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占百分之六十几,选不式的占百分之二十几,选几何证明的只占百分之十几,由于我们现在正在讲选考内容,确实是体会到几何问题学生入手较困难,有些题如果连不出辅助线就无路可循。基于这种情况,已经由三选一几乎变为二选一,所以为了达到平衡,出题组一定会有所改变,加大对极坐标参数方程运算上的考察力度,在常考的绝对值不等式上有所突破,并且降低几何证明选讲的难度。这些信息也给我们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方向。
困惑二,对于新增内容的处理,新教材中,增加了全称量词,幂函数,函数与方程,三视图,算法初步,几何概型,合情推理,定积分,线性回归方程及选考内容。那么这些新增内容在高考中到底占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如何和原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新增教学内容在07、08、09、所占的分值分别是66分,67分,64分,66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得分的一个主阵地,和其他知识相比,难度要求较低,相对来说得分比较容易,需要我们加大对这部分知识的关注力度。
困惑三,对于几道高考必考题的变化预测,在排组,概率统计这部分知识上,同以前相比,变化会较大,弱化了我们以前常深入研究的捆绑法,插空法,隔板法,多面手问题,平均不平均的分组及分配问题的难度考察,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缠在对这些方法本身的研究,文科要求能利用树图等工具进行二维,三维穷举,理科要求能够区别排列组合,熟练地进行计算。统计这部分,重在让学生理解统计思想,流程,知道如何利用特征数评价研究对象。对于三角函数,过去经常考察的是恒等变形,而现在更突出它的实际应用性,四年中有两年考察的是不可到达的距离测量问题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篇6
编制导学案的若干建议
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我表达过自己的一些观点。我认为,要扎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应该从解读课程标准开始做起。学科教师通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和学材(教材),有一定要生成一个《学科课程纲要》和一个《作业建设规划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编制每一节课的“导学案”。这是任何一位学科教师必须认真修好的“功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教师“会”教学还是“不会”教学、是“新教师”还是“传统教师”的本质区别。也正是推进“道德课堂”建设,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素养之一。
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材(教材)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能力,为学生设计编写的指导学生“先学”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也称学案、学习卷、学习指导书。导学案,是课堂学习的抓手,一开始是学生学习的“学步车”,然后慢慢过渡到成为学习的路线图和“导航仪”。编制导学案的实质,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实施;核心是“教材”变“学材”,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先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明确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教师编写导学案,一是要坚持课时性原则:按课时编写导学案。二是要坚持主体性原则: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三是要坚持导学性原则:导学案要突出学法指导;其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要构成一条明析的学习线路。四是要坚持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设计要精心,形式要多样。五是要坚持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学习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六是要坚持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导学案的编写,要切实落实构建道德课堂生态的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设计编写导学案,除了要注意“学校、学段、科目、学材(教材)版本、章节或者单元、篇目、编写者、审核者、激励话语(名言、警句)”这些一般格式外,还要把握其基本环节。一是学习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可评价。二是学习的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的把握要准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材(教材),确定重点。三是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学习环节组合要合理、恰当、灵活,符合学材(教材)内容;学习步骤要自然、流畅、不僵化。学生活动设计要有针对性,每一个环节、步骤学生应做些什么,如何做,设计要具体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活动设计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课堂学习的生成情况选择精讲内容,精讲时间安排适时、适当。学法和教法的设计,要体现出优化和融合。四是学习反思:及时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得失,更好地为学习服务。五是作业布置:作业设计要分出层次,是基础练习,是一般应用,还是综合、灵活应用,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以及完成时限要有规定性要求。六是归纳总结: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完成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当然,不同的课型,比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会有不同的环节设计。
加强对导学案的管理和使用
一是要加强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首先,根据《学科课程纲要》和《作业建设规划设计》,教师个人初备,形成个案;其次,教师同伴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在其次,主备教师对出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最后,学校有关领导以及教师同伴跟踪听课,形成复案;此外,课后交流反思,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以备后续使用。我极力主张学生能够参与课后交流反思,更有利于导学案补充完善。二是要指导学生有效使用导学案,切实起到“导学”的作用。不管课前还是课中学生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有待于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便于后续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定时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后续复习资料。三是教师要以学定教,灵活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练习时间。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篇7
一、困惑:学生兴趣高了,但思维乱了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学习效率的影响,于是,课堂中尝试借助情境、活动、问题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的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好的激发,其课堂参与度也提高了。但教学效果依然不如预期。甚至有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情境引导下兴趣高涨,尤其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刺激下,学生的感官受到了刺激而变得活跃起来,但因情境创设和教学内容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启发,故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不可否认,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情境、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较好的做法。但需要注意的时,无论是情境还是活动,目的都是为新课教学而服务的,故而在情境和新知之间需要建构起一定的联系,需要以情境或活动等来引入新的知识内容。否则,情境就只能成为单纯的感官刺激物,而无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以Module4 Unit 1 Advertising Reading 1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以雪碧广告、肯德基广告视频短片来引导学生欣赏,以此引出“广告”这一主题,在引导学生复习的基础上拓展与广告相关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测试单词和短语,然后再通过录音来引导学生初步回答问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在该课时教学中,以视频广告来刺激学生感官,引出主题,然后复习并引出和广告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为材料的阅读奠定基础。借助小组合作方式复习单词和短语,为听录音奠定基础,顺利推动阅读活动的展开。可见,在激发学生兴趣时,要注重用情境来引出所学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困惑:课堂气氛活了,但课堂乱了
在一些高中英语公开课或示范课中不难发现,整个课堂中学生都较为活跃,教师不是组织他们展开对话就是进行问答,不是表演就是多媒体演示,课堂似乎非常活跃。而课后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却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对这样的课堂较为感兴趣,但在课堂中却没有较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变远了?如何更有效地通过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而提升教学效率呢?如何更好地保障师生间互动活动的有效进行?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依然需要互动。以阅读教学中问题探究活动为例,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内容。但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针对当次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否则,如果课堂缺少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变得盲目,探究过程自然会显得混乱无比。
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如在Module 1 Unit3 Reading Dyingto be thin.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复述时发现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还不够了解,此时以关键词Used to goto the gym——Now (Take weight -loss pills)———Why (beashamed of)———How (Feel)———But Mum said.引导小组学生再次交流并复述,复述后教师简单评价并复述,然后再组织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围绕Amy而完成where、What、why、How的表格,以此让学生熟悉第一份邮件的内容。如此,在探究中有教师的监控和指导,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在互动中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困惑:口语表达多了,但教师慌了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强调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此理念的引导下,课堂中学生的表达活动多了,无论是师生间的对话还是学生小组间的操练活动都更多了,但教学中教师又容易走入一个极端,即在关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学是“哑巴式英语”,而现在的英语教学却成了“纯口语英语”,学生能说,但不会写。结果,但凡遇到考试或测试,学生的成绩依然提不上去,教师必然为此而困惑。
的确,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者是必然联系不可分割的。提倡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学生从“哑巴英语”中解脱出来,在学英语的同时用英语。而这也并不排斥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相反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Module1 Unit 1中短语的教学为例,如dream的用法,结合教材中What is your dream school lifelike?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对该句子翻译后,引导学生探究dream的含义,然后精讲dream表示心目中最理想的。如dream team,接着再引导学生应用该词进行造句,以此来巩固对dream的理解。如as的引发,要注重根据教材中的例句而引出as if,asfar as,so as to,as for,such as等短语,引导学生探究其基本含义和用法。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以小组方式展开操练后,教师要注重针对知识目标而引导学生总结,教师精讲,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从而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而引导学生思考。以合作探究方式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活动,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必须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展开,否则,探究的目的性不强,过程就容易混乱。加强对学生口语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构建英语知识,否则,学生只会说而不会书面表达,也谈不上综合应用技能。的确,新课程理念为高中英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推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还得从实际出发,在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秀做法上,整合新的模式而灵活应用,切勿操之过急,否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将无法顺利进行。
摘要:面对传统观念和新课程理念,高中英语教师存在着兴趣与思维、气氛与秩序、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等相互之间存在的矛盾的困惑。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如何解决上述困惑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篇8
关键词:困惑;策略;技巧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要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原则,从而重建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每个老师努力地探索着,希望能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希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早一点进入我们的常规教学中,但事实与我们的期望目标相差较大,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下面我谈几点教学中的困惑及我的应对策略: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农村中学因生源问题,学生底子薄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高中化学的学习任务又重,所以不得不把大量的学习内容灌输到学生的脑海,学生的学习就被动了。时间久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丧失,成绩下滑。所以在教学中我用下面几点做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化学实验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化学实验能产生各种明显的、有趣的现象,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元素化合物那章,在金属钠的性质教学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我先让学生协助我完成这个实验,可是没人愿意上来,无奈之下我只能独自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特别明显的实验现象(现象概括起来用几个字描述就是浮,游,响,红。实验前在水里滴了无色酚酞,所以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变红)。当看到此现象时,学生顿时兴趣高涨,跃跃欲试,都想亲自动手实验一次,于是我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从此课堂上遇到实验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去做。
2.结合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能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为了更形象的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我把原子比作一桩大楼,原子核就像这个大楼里的一颗桃子;还有盐类水解时,联系蒸馒头时加的“碱”等等。所以在教学中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分析讲解,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老师,从而喜欢化学这门科目。所以老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纠错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错误要正确面对,不能过多的责备和指责,要及时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取得的微小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赞美,使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课后要走到学生当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存在的困难,知道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舍弃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法
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學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本来是想要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所谓合作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之间共同交往、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如果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也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还要注意的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给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良性竞争达到发展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摒弃那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果。
四、化学实验条件的局限性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原因是农村经济落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评价单一,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条件差,药品不齐全。实验课的开设本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但这样的现状却让我有力使不上,满腔热情化为无可奈何。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中学实验教学,我认为应该加强重视,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员编制;招引优秀人才,提高教师素质;重视创新实验的开发。
五、树立学生信心,培养应试技巧
1.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信心不足就会临场心慌意乱,影响自己已有水平的发挥。拿到试卷后先粗略看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的难易不必介意。从整体来看:我难你也难,你易我也易。
2.合理把握时间,尽量延长有效时间。对于选择题,其中多有巧解妙算,注意广开思路,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以节约时间;做题过程中要遇难而过,以保证会做的题目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再回过头去思考。
3.认真审题。审题型,审关键词,审要求,审有效数字;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按照合理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4按要求用化学用语规范答题,明确题目要求是写名称还是化学式,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是递增还是递减,是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等等。
5.语言描述要规范准确,抓住要点,少说废话,如果有多种答案以最常用的方式答题。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反思,认真研究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的考查意图和试题命题的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就能大大提高实验备考复习效率,使学生的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李创.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6(21).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篇9
荆紫关镇第一中心小学 杜建红
在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虽然早就被我们所认识,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并未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
教材是固定的,教学进度是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的“详略”是教师在课前就基本准备好的,课堂或课后作业是教师根据各种需要设计好的,这种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课堂交流的指向表现为单向的:“教师——学生”。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优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则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
这样的课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这与“导学互动”课堂宗旨严重相违背。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赶进度,在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时,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这些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合作互动。
近一年,通过“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我对“合作互动”这一环节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我试着在课堂教学上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用以促进合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更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
一、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1、有效互动,真正合作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将学生分为每四人一组(能力有差异),通过生生互动的途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围绕“神机妙算”这一中心体会诸葛亮所表现的卓越才干时,小组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能力稍差的同学可以将课文中
外显的材料提取出来,并加以分析。例如,诸葛亮利用第三天四更时,大雾漫天的气候条件向曹操借箭,说明他通晓天文气象。能力一般的同学对外显不是很明了的材料也能提炼出来。例如,由于诸葛亮了解曹操用兵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胆地叫军士们擂鼓、呐喊,胸有成竹地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结果曹操还真如诸葛亮所料,按兵不出,只叫弓弩手射箭,这说明诸葛亮了解曹操,也是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知人。一些潜在的材料,能力一般的同学也许不能轻易材料组织起来,加以分析总结。这时,组内能力较强的同学就可以发挥其特长,阐述自己的见解。例如,诸葛亮之所以能借箭成功,鲁肃也有功劳。尽管鲁肃是周瑜手下的大将,但诸葛亮看出他为人忠厚,诚实守信,于是决定让他帮助自己实施借箭的计划,向鲁肃借船。结果鲁肃果然守信用,对周瑜绝口不提此事,使借箭的计划得以实施。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另一方面————善用人。
2、取长补短,各得其所
再如,当组内能力较强的同学对较难理解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组内成员可以学习这个同学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不再是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而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每个学生都能从那些与他不同观点与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获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生生互动使学生在小组成员面前,设法把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述出来,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消除惧怕于别人交往的心理,从而得到语言、思维以及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二、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1、因势利导,适时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外,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它包括学生个体与教师的交往及学生群体与教师的交往。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遇到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时可能会有思维敏捷的个体悟出答案,也可能仍然需要群体的合作探讨。教师此时应关切地投入到学生中,去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个别点拨。
在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主要描写了作者来到离家乡很近的地方,看到对岸的家乡却不能回去心中无比思念。这首诗中的地名比较多,几分钟功夫,搞
不清诗中所说的地理位置,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与同学们商量了一下,决定通过画图来理解的诗意。于是,我和孩子门动起手来,一边分析,一边画图。几分钟的功夫,我们就画好了。
通过画图,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原来,作者离家乡只有一重山之隔,眼望家乡的春色依然,心中不免荡起深深的思乡之情。这才写了这首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并没有系统的讲解什么,只是画画图,让学生说说对诗是怎样理解的,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这就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除了知识信息方面还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互动成果形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
2、手段多样,掌握精髓
对合作手段的巧妙运用,来源于对导学互动的认识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些可利用的方法。随着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逐步深入理解,我们这些实践者的理解水平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对合作教学理论理解的更透彻,掌握合作教学的本质与精髓,才能更好的利用合作教学知道自己的教学工作。我想,经过今后对合作教学模式进一步的潜心研究和探索,合作教学的成效会更突出,会更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会更好的发挥出来。来源于对导学互动的认识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些可利用的方法。
今后,随着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逐步深入理解,我们这些实践者的理解水平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对合作教学理论理解的更透彻,掌握合作教学的本质与精髓,才能更好的利用合作教学知道自己的教学工作。我想,经过今后对合作教学模式进一步的潜心研究和探索,合作教学的成效会更突出,会更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会更好的发挥出来。
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篇10
一、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
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即学生在课堂上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已见,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互动创造民主的环境,提供自主条件,即要充分关注学生互动的主动性,多样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式,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逗”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能“仰而弥深”,越深就越锲而不舍,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讨论合作过程的乐趣。
二、实施一种“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
1、让学生在教师精导中“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提纲和教学程序,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使学生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2、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动”起来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导与学的交互影响的活动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式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产生教与学的共振,让学生在和谐互动的气氛中表现自我。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学习氛围,用真诚亲切的微笑,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鼓励者。“生生”互动协作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进行合作小组搭配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各种能力的差异,进行交错搭配,使每个小组都有不同人才,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化解了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难度,还提高了觖决问题的效益。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时适度点拨,抓实质和关键着重点、难点和疑点,点到为止,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动起来。
三、贯彻一种“换位思考”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明了学生实际、学情、学会换位思考,因 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语文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是指教学双方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及所处角色位置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因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也有较大悬殊,这就常常成了教学过程中师生正常互动交流的障碍。“导学互动”教学课堂与和谐互动必须消除交流障碍,而要消解交流障碍,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实际考虑。“换位思考”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自我对象化’,即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导纲和实施教学时尝试着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境,体会学生学习情绪,揣摩学生学习的心理,估测学生学习能力。每教一课,教师都应设身处地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想,希望什么……?第二步是‘对象自我化’,即教师把教学对象置身于自己位置上,设想:假如学生是我,他会怎样调节学生的需要,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第三步‘师生一体化’,即教师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明了“学情”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结合自己教学水平,,设计出最易使师生共鸣共振的导学提纲和教案及教法与教学行为,从而将“导学互动”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状态。
总之,“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彻底摒弃“满堂灌”“自由化”低效率的课堂教学现象,因此我们要大胆尝试“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模式和各种经验,从诸多方面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质量,力争使“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来激活语文课堂全过程,切实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篇11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活动单导学模式
一、“活动单导学”重在“导”
传统的语文课堂,我们往往重在教师的“讲”,重在教师讲得是否精彩,是否充满激情,教师对教材的挖掘是否有深度,设计是否能让人耳目一新。刚刚运用活动单教学的时候,我就犯过类似的错误,总以为讲得精彩,讲得充满激情,就算是一堂好课,其实不然,好在一些老师击中要害,为我指点迷津。我在执教《清平乐 村居》时,就克服了以前的缺点,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活动单设计要求明确,语言简洁精炼,提示语有很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确保了学生在活动单的引导下顺利进行自动化学习,也真正起到了导的作用。《清平乐 村居》活动二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轻声读课文,细心看插图,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有哪些还不太理解?
(二)组内讨论交流,确定一名发言人,推荐一名小考官。
(三)汇报展示。(可以汇报本组对一两个词的理解,也可以说说文中一两句话的意思,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当一回小考官,代表小组出一道题考考其他小组。(想考哪一组就考哪一组,不过考官自己心里可要有答案!)
由于我设计的提示语指导性极强,学生很容易操作,可以说,老师课上几乎不必说话,学生也能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扎实而有效。
二、“活动单导学”难在“活”
我市教育局局长金海清在《“活动单导学”:小课堂演绎大课改》中就明确指出:“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事实也的确如此,“活动单导学”就是要我们老师有大将风度,要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在执教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时,就摒弃了一系列繁琐的分析,以几个大的问题、大的板块统领课堂,贯串全课,条理十分清晰,深受同事的中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抢着发言,争着表达,展示形式多种多样。整堂课都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呈现出一种雨后春笋般的萌动状态。
三、“活动单导学”贵在“学”
“活动单导学”贵在“学”,这里所说的“学”,不仅是指学生的“学”,更重在老师的“学”。09年11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如皋活动单导学西片高明现场推进会。它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达成自主学习。活动结束当晚,我就把听课、评课后的点滴收获以活动单导学模式系列知识的形式反馈到我所执教的班级,第二天便施之行动。
(一)断点的链接。
平时我在运用活动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断点,整过活动程序生硬而僵化,有人回答就好些,没人回答就冷场。通过这次经历,我列举了十几条断点链接常用语,让学生有意无意地学会运用这些常用语,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为这些断点链接会迫使学生去用心听,用心思考。断点链接常用语:1.我们这一组是分工(代表、抽号)展示。2.我想来试一试。3.我也想来读一读。4.你说得真好,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5.我也想帮(某某某)补充一下。6.我想向(某某某)提个小小的建议。7.这段话,你没能读出——,能再读一遍吗?8.(某某某),既然你觉得他(她)读得不太好,那么请你给同学们做个示范。9.你读得还是没我有感情,我来帮你示范一下。10.我来做个小考官,你们可要聽仔细噢。……
(二)学生活动基本程序。
课堂上,孩子们才是真正的演员。学生们主动,投入,冲动,有激情(活而不乱),才能真正有所收获。高明之行,我把学生每次活动都进一步细化了,让学生懂得每一步应该怎么做。第一步:自主学习。学生要快速浏览活动要求,明确读好文本后做什么。第二步:合作交流。组长一定要果敢,到位,有威信。六个人应头靠头,相对集中在一起,所讲的内容一定要让本组的学生听到,而且要保证全员参与。交流中,组长一定要确定展示人员,可以是代表发言,也可以是分工展示。第三步:成果展示。同学们可以不举手,可以随时站起来抢着说,但万万不可乱成一团,一定要有礼貌,一定要学会倾听。这样,你既尊重了他人,又能给自己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帮助别人纠错,补充,提升等,只有这样井然有序地进行展示,才能真正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篇12
既然学案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 那么我们编制的学案更需要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学案的设计中, 一定要有明确的格式, 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前预习、课堂研讨、练习检测、课堂小结、延伸拓展等环节, 特别是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环节一定要明确, 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课前预习环节一定要紧扣课本的基础知识点, 使学生能够达到预习的效果。学案的编制工作量大, 要求质量高, 单凭一个教师的能力很难圆满完成任务, 这就需要整个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 充分地利用集体备课时间, 进行集体讨论, 确定好需要编制的学案, 使学案的使用更加高效。
学案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 更好地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学案内容的难易度, 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实行分层次设置, 使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体现。
学案的类型也要有区分度。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都要有独立的设计。新授课学案设计应该关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的学习, 通过学案的设计, 使学生扎实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同时要关注教材中具有启发、探究性问题的情景设计及具有前后联系内容的设计。习题课学案设计应该注重通过题目的设计,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问题的解决思想和办法, 并使学生能够总结、掌握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复习课学案设计需要注重对本章节知识点的梳理, 使学生对章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对某些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思想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试卷讲评课学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力和思想是如何通过试题来体现出来的。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目, 要有针对性地训练, 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
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 要保证学案的使用质量, 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以上“三有三必”。通过对学案完成情况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本节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的使用确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但在学案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教师完全以学案代替了教案。教师的教案应该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设计, 而学案是从如何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让学生能了解章节主要内容、重要知识点, 如何更好地掌握知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出发。
2.学案的质量要有保证, 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显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有效的帮助。教师在制定学案时, 一定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 因为一份低质量的学案有时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学案的使用, 要注意协调性, 让学生更合理地完成各科预习任务。使用学案, 并不意味着加大学生的做题数量, 不能变相的搞“题海战术”。
4.学案的检查要保证规范性和持续性, 不检查、或检查不到位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学案的作用。
在新课改下, 学案的使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高的效率, 为更好地推行我校的“理想课堂、学案导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
摘要:在新课改下, 学案教学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和上课的主要方式, 课堂学案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那么我们编制的学案更需要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学案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案的类型也要有区分度, 说明学案编制存在的问题。
浅议婚姻档案查阅中的几点困惑 篇13
一、婚姻档案查询中的困惑
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了婚姻档案查询利用方面的内容。但是各民政部门对于该法律文件的理解和贯彻不同, 造成了不同地方标准不同, 给查询者造成了不好的印象。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 本文就下面几个方面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 婚姻当事人授权委托他人代为查询婚姻档案。在日常生活中, 婚姻当事人因故或者嫌麻烦, 本人不亲自去民政机关查询婚姻档案, 常常授权委托他人代为查询。这种情况下, 被委托人通常为律师事务所律师, 律师持婚姻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到民政机关查询或者利用婚姻档案。这几年的接待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只要被委托人是律师, 且他们持律师证和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 他们就认为民政机关就理所应当地为他们提供婚姻档案的查询或服务。通常情况下, 他们的授权委托书都是没有经过公证的, 但是查询的权利意识很强。《婚姻登记管理办法》对于这种情况既没有明确规定, 也没有特别授权。但是根据该部法律第十五条相关规定, 本文认为, 婚姻当事人给律师出具的授权委托书只要是未经过公证机关公证, 那么其就是无效的委托。
(二) 案件尚未立案, 婚姻当事人一方作为被告, 原告方律师要求查阅被告方婚姻档案。根据《婚姻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相关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国家公权力机关, 因案件需要, 须确认当事人婚姻关系的, 持单位介绍信可以到民政部门查询婚姻档案;在诉讼过程中, 律师等案件诉讼代理人持相关法院的证明材料及其本人相关有效证件可到民政部门查询与诉讼有关的婚姻登记档案。故案件尚未立案, 无相关法院的证明材料且未在诉讼过程中, 为了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原告方律师持起诉书和律师证查询被告方婚姻档案的, 民政部门不提供查询服务。
(三) 婚姻当事人一方为原告, 向法院起诉离婚, 委托律师查询婚姻档案。这种情况下, 原告方委托的律师通常持起诉状、原告方的书面授权委托书、律师证、身份证, 要求民政部门提供婚姻档案查询服务。此时, 如果原告方的书面授权委托书是经过公证的, 那么民政部门应该提供查询服务。如果没有经过公证, 则按照《婚姻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四项规定, 不提供相关查询工作。如律师能够提供委托人的身份证原件, 再加上其他必备证件和委托书, 我们在实践中可以间接认定该份委托的真实性, 为该律师提供婚姻档案的查询服务。
(四) 婚姻当事人要求民政部门提供特定时间段的婚姻状况证明。在给当事人进行财产继承、财产确认公证时, 公证机关通常需要当事人提供特定时间段内的婚姻状况的证明。本文认为, 此种情况下, 不应提供该证明。因为, 有些婚姻档案资料因为历史原因, 收集不完整, 并未全部归档。有的群众, 即使结婚了, 也没有建立婚姻档案。不能因为没有婚姻档案的存档, 就简单认为当事人没有结婚。
二、完善婚姻登记档案查询的建议
由于大家对《婚姻登记管理办法》的理解有差异, 部分地区的民政部门对于上文提及的几种情况提供了查询服务或者相关证明。当遇到不给这些群众提供相关服务时, 就会发生冲突。为保护婚姻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认为, 相关领导机关应对如何贯彻执行好《婚姻登记管理办法》进行认真研究, 制定一个在全市内可操作的、统一的实施办法。这样民政部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 统一《婚姻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三、四项规定。在全市范围内, 各民政部门统一《婚姻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三、四项的操作标准并严格执行。对于被委托人的书面委托书没有经过公证但其持有委托人身份证原件的情形, 明确其是否可以是婚姻档案查询的合法手续。
(二) 细化《婚姻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五项内容。首先, 明确属于其他组织、单位和个人可以查询婚姻登记档案的合理利用目的的情况。其次, 明确适用情况。对婚姻当事人因身体欠佳, 不方便亲自前往民政部门查询或者双方当事人已经去世的情况, 查询人须持有当事人的身份证原件或者户口本以及当地基层组织开具的证明, 并经民政部门领导同意, 方可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三) 婚姻当事人要求民政部门提供特定时间段的婚姻的情况, 对此情况应作出具体规定, 明确具体需要哪些手续、证明。
摘要:本文从婚姻档案查询中的困惑入手, 继而提出关于完善婚姻档案查询的几点建议, 希望能为维护婚姻档案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婚姻登记档案,查询,困惑
参考文献
[1]陈智为.婚姻档案及其用途[J].档案与建设, 2012 (1) .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 篇1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全国教育教学发展现状中,传统教学模式缺少一定的创新,尤其是“填鸭式”教学,费时、低效;同时,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确,急需新型教学方法。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突破,各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学案导学模式,成了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倍受广大师生喜爱。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中,学案导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从总体上说,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学案作为发展载体,以教师作为课堂调控,注重对学生语文学学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强化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从具体的实施中,值得广大教育者注意的是,“学案导学”在课堂上的运用并不是机械的,而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教育模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学生自学,生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展开“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问题”、展示“学习成果”、当堂“检测训练”等教学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能力。学案导学过程强调个性化教育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创造,构建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
二、学案导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初中语文发展形势下,在课堂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中,一些常态化的问题逐步显现,具体分析如下:
(1)“学案”和“教案”容易混淆
对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初中语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学科,有的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课后习题、考试重点,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思维的构建。“学案”不同于“教案”,顾名思义,前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意识,而后者强调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案导学模式不但承担着师生之间的沟通,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学案”是为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中树立的教学过程。而“教案”只是教师引导课堂发展的媒介,侧重于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两者存有很大的区别。
(2)“导学”和“自学”不相互结合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针对语文课程中的重点、难度,设置一些具有实际效能的测验区,确保激发学生的思考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习题设置和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做好设计规划,确保语文课程生动有趣、习题部分适当有益。既要学生的自学,也要教师的引导,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质疑”和“提问”缺少勇气
很多语文一线教育者在应用学案导学模式中,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有疑虑,但却不敢积极发言。特别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环境、性格等原因,很容易让语文课堂呆滞无趣,缺少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强化学案导学模式的逻辑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思维比较单一,对于清晰的课程教学线索的掌握比较容易。语文教师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要以学案作为导学的重要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课堂氛围的烘托上,教师要本着自由、愉悦的教学方法,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让学生完成学习的最佳目标。
例如在陶渊明《醉翁亭记》中,引入学案导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授课方式,进行课本教学知识的梳理。在《醉翁亭记》中,教师要根据文言文里包涵的意思,在学案中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来,进行积极的整理,强化和分析,针对于文中出现的知识点,要进行具体化的解析。教师在预习课程之前,要根据问答题、发散题提出各项问题。在问答题中,教师要至少设计三个问题:
1、本文的主旨句在哪里?请大家用笔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体现生活和谐的是那一段?
3、文中共出现了几幅画面?
而在发散题的设计中,要考虑设计带有想象力的问题:
1、太守真的醉了吗?为什么?
2、你怎么理解文中的美景?美在哪里?
3、在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在上述几个问题中,着重强调了学生对于作者生平事迹、相关作品、思想内涵的了解和表达,突出了文章的逻辑思维,并为学生导入了带有发散思维的课程交流,从而获得了学生的欢迎。
(2)结合学案导学模式的针对性
通过学案导学模式,教师能够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针对“因人而异”强化“因材施教”。
有的课文言语优美,适合朗诵和阅读,例如老舍的《济南的春天》、朱自清的《春》,教师就要在学案的设计中,鼓励学生多读、多想、多思考,让学生能够深入文本学习中。有的课文寓意深厚,需要学生进行理解。例如朱自清的《背景》、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等,这样的文章中包涵深情,所以教师要在点拨之下,针对同一类型的文章,进行不同类型的侧重。
例如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真情,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抒发。在学生对课程熟练之后,教师要通过设计问题,如,①这是谁的怀念?怀念为什么是在秋天而不是在其他季节?②儿子是如何表达怀念之情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和细节加以品味、体验,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然后,课堂练笔,以《捡回生活中的母爱》为题,写一篇作文,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到情感上的感同身受,这样才能在积极学习的思维中,获得独特的感受。
(3)探究学案导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语文讲解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使用课上、课下相互结合的办法,设置创新的语文学案导学计划。
例如在课程朱自清的《春》中,单凭文本语言,很难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将实践经验融入文本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可以到郊外、湖边或是一些风景美丽的地方,摆脱下笔时的空想,能够亲身感受天的蓝、草的绿、云的白,从而能够了解朱自清笔下美丽的《春天》。教师通过“导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让初中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汲取具有深刻领悟。在检查预习、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当堂训练、解析疑难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适应和接受。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模式除了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能够进一步拓展语文教学成果。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融入新的教育发展思潮,提高初中生语文教学的成绩,将学案导学方法深入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蒋泉.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孙艳平.对初中语文教学导学案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点困惑】推荐阅读:
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困惑05-10
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7-04
小学数学学科“双向互动,三段导学”121教学模式实施方案07-13
“导学互动”课堂模式如何真正实现合作互动12-02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10-06
三小导学互动方案08-20
地球清洁工 导学互动06-19
教学互动模式09-13
教学互动环节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