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2024-10-06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精选12篇)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1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不仅是主体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暴露学生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意处理好课堂的每个细节。

首先,导学单在设计时应注意超越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到学生自我的“生活世界”,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或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把学生从“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将知识习得的过程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及人与文化等各种关系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自由思想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与心的解放;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有效落脚点。因此,在创设情境的环节就要下足工夫,尽量从与学生生活和日常生活密切的事例入手。比如教学苏科版《神秘的数组》这一课时,可以创设情境:建筑工人在搞基建时,经常要构造直角,可是没见他们用过巨大的三角尺,他们只用一根皮尺就能解决。你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根据个人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的问题,通过个体学习,使全员参与。在设计导学单之初就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注意“问题串”的设计,当然也要注意问题串的层次性和思考性。题目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当然也要注意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问题的难度层层递进,解题思想方法的归纳等。只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才可以参与其中,同时也有引导学生思考、归纳的功效,体现导学单“导”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多边交流的过程;要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人人参与、互动交往的生动局面。要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良好情境,让学生有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让学生有话敢说,有问题敢问,有疑敢质。参与的要求要灵活,形式要多样,教师要关注师生情感的交流,当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教学民主。(1)师生互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师生沟通的主要渠道,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是学生的基础心理需求。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参与程度。老师要做到亲切和蔼,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2)人格平等。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应该相互尊重。特别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创造条件。(3)教学民主。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应持有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观点,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第二,重视人际合作。课堂教学的环境,主要是人际交往的环境,合作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教学互动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人际合作,就无法实现和谐的“教学互动”。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语言合作。师生在交流时,应做到相互理解,达到真正沟通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通俗化、易懂,运用表达技巧,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带有“互动性”。(2)环境合作。利用课堂上学生的座位排列,尽量创造条件,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多进行交流。(3)个群合作。目前课堂教学活动虽然有师生互动、同学互动,但群体之间互动较少,这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集体教育力量的发挥,教师应通过提问、课文热点问题的讨论等方面,促进群体之间的交往。

此外,教师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这样才能调动参与者学习的主动性。这些不一定都写在导学单中,更多的是在复备课时准备好预案;串词过渡语。导学单不能看成教案式的安排,否则会使课堂毫无生气。

三、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不能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

使用导学案时要有预案。对导学案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可能出现的答案要有充分的估计。要处理好问题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何谓生成?课堂没有预约的精彩。精彩出自教学细节,细节是一种资源。捕捉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略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个精彩的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生成追求的是本真本色。精彩生成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共鸣激起和创生的浪花,课堂呈现的是原生态的事实和景观。

“导学单”课堂教学模式,首要的就是“预设”,我们把这些问题叫做“预设性问题”。学生是沿循着我们的“预设”开展学习活动的,这无形之中似乎限制了“生成”。这就需要通过集体备课和个人的多次备课,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预先尽可能地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把握重点难点。我们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快、全地掌握理解所学知识。虽然如此,但有些问题是不可以预设的,是当堂生成的,而这恰恰是课堂的精彩之处,需要老师机智应变。这就要求,在“导学单”的课堂学习中,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而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捕捉那些精彩之处,再通过交流的形式,让全班同学共享。有时可能课堂讨论会偏离“导学单”的“单子”,这更需要老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丰富的知识和灵活主动的课堂掌控能力。我们注重“预设”,更要把握“生成”,“生成”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尽信“单子”不如无“单子”。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2

一、正确使用“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四环十步”,即课堂教学的操作步骤:

自学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反馈训练。

1、导入自学是起始环节。它包括三个步骤:①新课导入。②出示导纲。③学生自学。要针对教学目标导入新课,要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出示导纲,要把握时机指导自学。

2、合作互动是中心环节。包括三个步骤:①小组讨论。②师生互动。③教师精讲。小组讨论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师生互动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教师精讲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3、导学归纳是重要环节。它包括两个步骤:①教师引导。②学生归纳。

教师引导是基础,通过引导使学生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学生归纳是提高,通过归纳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4、反馈训练是终结环节。它包括两个步骤:①课堂训练。②反馈指导。

课堂训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反馈指导是解决在运用知识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和原因。

“导学互动”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要求。要遵循“四环十步”,先入格。坚持四环,活用十步。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师而言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可以简化步骤,有的可以调换顺序。根本问题是要体现“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的教学思想。待对“导学互动”理解、运用熟练时再出格。

二、如何做

(一)用先进理念 指导教学模式。理念——>模式

如果我们把“导学互动”单理解成一种教学模式,则可能会仅侧重于得其形,而忽视根本;我们要从教学理念和思想高度理解它,则可能既得其形,更得其神。

(二)、必须明确“导学互动”教学目标。“导学互动”教学目标和新课程目标是完全一致。同样需要以“三维目标”来衡量。

1、知识和技能。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要准确,这是提升能力的基础。技能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实践能力。学会

2、过程与方法。核心是“导”和“动”字。导即:教师引导、指导、诱导。“动”要动在关键处,动在难点处,动在课堂延伸拓展环节。会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学

(三)必须坚持教为主导、落实学为主体。

问题由学生发现,规律由学生探索、课堂由学生主宰。

1、变教为导。

导即计划指导、方法引导、内容辅导、心理疏导、过程全程督导。

导要导趣、导标、导读、导思、导疑、导议、导法、导练、导评、导做、导创...教---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2、学为主体

自学有自觉学习、自行设计、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自主发展。

合学有同桌学、小组学、互相学、帮助学、促进学、评价学、会学、乐学...3、“导学”的方法

引导---按教学要求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有序达成目标。

启导---教师采用启发激趣的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常用于新课的引入。

诱导---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广阔天地。①顺向诱导;②逆向诱导。

疏导---当学生想知而又不知道,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时候,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愤”、“悱”,虽然精力很集中,但思路又不通,在这个时候教师加以疏导可排解学生心理的“愤”、“悱”,使学生心理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督导---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督导”。重点是对学生的预习和练习督促检查。

辅导---是教师在课堂检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的帮助和指导,“辅导”主要用于矫正补救阶段。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读 思 疑 练 做)

2、合作学习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与意义

导学互动是将导学结合以及互动探究这两种教学活动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自学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以及反馈训练。导学互动和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带动教师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与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一致,是初中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大方向。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变得丰富起来,其实质就是从学生本身出发,注重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经过这种导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积极地思考,开拓思维空间,增强学习动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互动”模式的几种途径

(一)通过自学导纲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的新课程与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同,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要简单的罗列讲解概念,然后学生加强学习就可以了,然而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是:主要培养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其兴趣,通过学习兴趣来带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第一,教师应该设置科学、合理地新课导入环节,在该环节采用极具趣味性并且精练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的知识能有一种亲近感;第二,教师应该努力引领学生深入研究分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教学导纲,以纲带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另外,教师还应该采用现代的教育技术,运用不同的方式给学生展示教学导纲,如此以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应该摆脱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为其营造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影响学生,使其具备独自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智慧互动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其主线是导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主要是互动,这是该模式的实质。所以,在进行初中的数学教学时,第一,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安排相关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互动合作,拓展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该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第二,一定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智慧互动和相互交流。教师应该在学生获得探究结果之后,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还能使学生快乐的学习,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三)通过反馈训练来强化与巩固所学知识

反馈训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经过反馈,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不断的发现自身在教学时的缺陷,做到及时的弥补。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的选择课堂训练习题,通过该习题训练,学生能够真实有效的获取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还应该在该过程中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另外,教师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强化与巩固。

三、提升“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在进行教学时,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开展后续的学习,教师应该协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并以此来制定学习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关键在于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引导,该类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这类问题的特殊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掌握知识的困难。比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变换形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可以通过题目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

学生在课堂上只有积极努力的思考才能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分析问题,便于掌握知识点。所以,应该注重课堂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分析探究,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得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难点,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作出相应的指导,使课堂的互动更加行之有效。

(三)对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检验检测。

课堂检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时进行随堂检测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以此来约束学生的学习。当堂检测的题目设计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第一,通过设计知识点的变形题目对学生进行检测,看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第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作用,针对中考的考试点和具体重点内容,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其进行有效结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训练,促进学生们能够及时掌握中考过程中所要考察的具体知识点和具体题型,并要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掌握所要学习的各项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理解和分析,促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及时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们归纳和总结中考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并结合具体例题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具体而言,一元一次方程组较为常见的题型大约有三类:一是考察直接求方程组的解和解法应用,二是在已知方程组解的前提下,求方程组的待定系数,三是将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其他知识点进行融合,针对这些问题,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发挥课堂的作用,确保学生们能够及时掌握住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积极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导学互动”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还可以有效增进学生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师们对于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慧群.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5).

[2]周洋.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4(90).

[3]王旭花.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8).

[4]曹文营.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4

一、想方设法巧设情景,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学生被迫的接受, 教师教学是只要求学生会背会写考试会填。学生就没有意识去想为什么?像这样的状况, 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师的真正本领, 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 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 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俗话说:“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认识活动, 即使教师的“一演堂”演得再好, 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 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和互联网的大量资料, 教师要在深度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广泛搜集资料 (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 , 在课堂上恰当的呈现, 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种子,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或主动性, 那么, 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成倍的增加,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讨论, 合作互动, 学在疑难处

“合作互动”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 教师出示导刚把学习任务和要求交代清楚后, 应先让学生自主学习, 因为学生只有亲历了学习过程, 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就要适时组织小组学习, 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不限于泛泛一般的讨论, 此活动的开展当以“疑”为先, 它的价值在于集思广益。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同伴互助式”、“前后合作式”、“小组争辩式”等, 还可以师生对话、组内竞赛、组织交流、集体互动……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答导刚的问题, 而是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吸收, 学会表达, 学习质疑。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教师少讲精讲, 导在关键地方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 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调控上, 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上。因此, 教师除了给学生导纲中的问题以点拨引导外, 还应他们即时产生的生成性问题给以点拨引导。即要讲在要点的地方, 导在关键点, 引领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思考。

四、引导导学归纳, 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 教师要利用板书,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 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梳理知识线索, 提炼出教学内容的精要。找准知识的重点。语文教学到底要归纳什么?我认为一是归纳表达方法, 指导学生写作;二是归纳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能力, 这二者突出了语文学课的工具性;三是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名理做人, 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五、巧设练习, 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

要精心设计练习题, 不仅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且设计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体现出层次性, 低台阶、小坡度, 密度适中, 同时提供一些创新能力的试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A、设计多层次的作业, 尊重学生的差异

没有差生, 只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吃不了”, 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

B、设计趣味性作业, 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不竭, 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兴趣出发。

C、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生活就是教育”, 生活有多宽, 语文就有多广。因此, 设计作业时, 应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让作业成为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的桥梁, 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六、教师反馈评价及时, 保护学生创新热情

新课程理念强调: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分层次评价, 鼓励为主。对于分层次布置作业, 要分层次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相应层次的作业, 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2、多元化评价, 共同参与。

教学中,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总评等多元评价, 以互相纠正错误, 正确评价他人。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

3、多次评价, 体验成功。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好。为此, 可采用对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 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还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从而增加学习信心。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5

为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以《吉岘九年制学校“双向互动,三段导学”121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为理论支撑,结合本学科课程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讨论稿),作为小学数学课程实施121课堂教学模式之基本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科121教学模式基本操作策略

第一段:激趣导入、学案导学(时间应控制10分钟以内)这一环节应包括四方面内容:

(1)导入新课。教师要新颖快捷地导入新课,把学生尽快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明确任务。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学案” 或“自学指导”。出示方式:①学案;②多媒体课件;③小黑板;④口头展示等。“学案” 或“自学指导”要做到学习内容、方法、要求与时间“四个明确”。

(3)问题导学。学生依据“学案” 或“自学指导”设计的基础性问题,独立学习内容,尝试解决问题,尝试生成新的问题。

(4)自学自测。学生依据“导学案” 或“自学指导”中设计的基础练习题(侧重“识记”层次的内容)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教师作简要的点评。

具体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激情导入,出示“学案” 或“自学指导”,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检查自学情况,分配小组展示的内容与方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方法与要求,根据“学案” 或“自学指导”要求,紧扣教材内容独立自学、自测,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记下疑惑,生成问题,等待小组“对学”研讨和全班“群学”展示质疑时再解决。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查组内展示,质疑问难,归类学生自学自测和展示中存在的问题,为班内展示质疑做好准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自学成果,相互提问、相互释疑,记录自学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习目标:组内交流展示,生成合作探究的疑难问题,掌握“双基”,发展学生的交流沟通与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段:合作探究,双向互动——展示提升,质疑解难。(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左右)

这一环节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1)班内展示。对“学案” 或“自学指导”中设计的难点问题或拓展性问题,分组进行全班展示,主要是展示问题的答案。展示的方式有:①板演展示;②口头展示;③练习题(用展台)展示等。

(2)问题质疑。对“学案” 或“自学指导”中设计的难点问题或拓展性问题,分组展示问题的答案或思路,组与组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展开质疑、纠错、补充完善。

具体操作:教师组织合作探究,梳理归纳交流展示中反馈出来的问题,重点点拨,释疑解难。及时点评、纠错、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善于鼓励与追问,达到疑难问题的呈现与解决。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展示,合作质疑,反馈学习效果,生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实现生生、师生合作,解决生成的问题。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给予学生释疑讲解,讲解的原则是精讲点拨:(1)深化理解。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生成的疑难问题,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易错易混易漏点知识,由教师重点讲解,做到“三讲三不讲”,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构建知识结构。

(2)导学点拨。教师在学生展示和精讲环节中,要结合学情,发挥好导学点拨作用,适时进行引导、调控和激励。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既要让课堂富有激情、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秩序井然,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操作: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探究中反馈的问题和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考点作精讲点拨;善于引导学生感知新知,梳理总结。学生感悟自学、探究、质疑过程中的知识、问题和方法,建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懂相关内容,形成知识条理,构建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段:训练检测,反馈矫正。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认知水平,侧重“理解”、“应用”层次的内容,设计一些体现能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思考、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时,达到迁移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具体操作:这是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一步。教师精选过关检测题,当堂测试,全面客观地测评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查漏补缺。学生要按时认真完成检测题,组内互评、纠错或全班展示,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点评,反馈矫正,要让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拓展训练和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目标达成度。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二、提倡创设的几个条件。

1.以创设学习环境为前提。(1)要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放在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2)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重视学生课堂展示交流的及时评价与激励,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

2.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学案”是教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导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和学生课堂练习的“练案”的集合体。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学习过程中有所遵循。“导学案”设计环节要齐,设计内容要具体,编写质量要高,使用要规范,体现学科性、课时性和个性特点。

3.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摆放形式要便于学生学习交流。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匀的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强化培训与管理,组员分工合作,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述,实行分组学习组内捆绑评价激励机制。

4.以必要的教学手段为辅助。要充分利用现代演示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和小黑板等教学辅助手段来出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展示学习成果,探讨学习疑难问题,展示课堂练习,归纳知识条理、学习方法等。

三、121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实施时的注意点 1.要充分体现学生自学、展示和反馈的自主学习策略。自学在先,先学后“导”,实现学习内容前置和问题前置;注重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质疑释疑,落实小组捆绑式评价;重视当堂测评、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2.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生通过独立自学自测生疑、小组对学交流展示质疑、班内群学合作探疑和知识的迁移运用,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中学习的主体意识。

3.要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时间与空间。教师破除以自我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讲授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多讨论、多实践,让学生自己看书、思考、质疑、解决问题。

4.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课堂教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自学的成功与进步,逐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反思与自我调控,自我获得知识与技能是自我价值的满足,师生的正确评价与激励是促进学生成功的主要手段。

5.要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给予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保障实施策略

(一)成立实施小组

长:贺文杰(包组领导)副组长:景天鹏(教研组长)组 员:小学数学组教研组全体教师

(二)贯彻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

121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其实质就是实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

(三)抓好备课管理工作

1、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备写导学案。

2、备课要按照个案、共案、定案三个基本流程进行生成、优化。

3、每周周三教研会时教师要按教学进度表将下周独立设计的个案上交到教研组审核。

(四)建设好“导学案、教学案”这个载体

明确“导学案、教学案”这两种形式。导学案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整合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步骤,为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师生共用的引导式学习方案。教学案是教师为了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根据课题教学目标,科学运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需要入手,而设计的供教师使用的教学预案。

(五)运用好“导学案”这个工具。

要明确“导学案”只是构建有效课堂的有利工具,不是“习题集”,亦非“要点集”。

(六)深入研究“121”教学模式。

1、各教师要将如何实施121教学模式写入“学期课程实施纲要”。

2、定期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和经验交流。

3、期末进行导学案展评和数学组“121”教学模式实施工作小结。附:小学数学组“双向互动,三段导学”121教学模式实施工作时间表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6

关键词: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

初中生基本上已经普遍具有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知识基础,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自我学习心得,对数学学习已经有了一些个人习惯,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在这一前提下,初中数学要跟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升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因此,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使用,不断开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与其他数学教学方法的结合,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将教师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学生的教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交流和沟通,并鼓励和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督促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吸取者。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开展备课时,需要将重点放在如何在课堂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激励学生。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不断地创新发展而来的,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反转性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推动作用。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明确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后,我们需要了解“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科目的教学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点和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按照学生的特点布置教学,按照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兴趣点能够有效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2.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一方面,课堂效率的提高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课堂效率的提高在于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能够保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翻转课堂,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不断地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如何学习数学知识,如何开展各种数学运算,并且体会如何将数学知识、数学运算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等。这一系列的数学探索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其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如何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1.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交流频率和效率的提升

应用“导学互动”模式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一个活跃不拘束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并在高频率的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促进这种沟通交流质量的提升,从而使“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发挥最大的作用,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2.以学生为主体,依照学生的需求展开教学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时,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以及兴趣等特点来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完善,从而优化数学教学课堂。

3.与探究教学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问题引导,刺激学生不断地进行深层次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应用方式方法的总结,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综上所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师生之间交流频率以及交流效率的提升,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依照学生的基本需求不断地展开教学,并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优化初中教师的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

效率。

参考文献: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7

一、自学导纲

1. 新课导入

在新课程的学习中, 导入是非常中的环节, 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进行集中和引导, 转变到新教学内容中来的必要手段。新课导入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常见, 几乎大多数教师都会运用这一手段方法, 良好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并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进而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投入更多的精力,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样, 如果导入环节不成功, 就会导致学生兴趣下降, 事倍功半。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有:实际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演示实验导入等, 当然具体来说还要根据各个教室和学生的特点来决定。

2. 出示导纲

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 就要开始教学内容的第二个环节, 出示导纲。导纲的作用非常明显, 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思路, 让学生从主观上对当节课堂的教学内容主体有着较为直观的了解。在导纲的出示上, 教师一般可以根据自身授课特点自主选择, 有的人会采用“集中出示式”, 也有的教师会选择“课中展开式”, 本文认为, 前者的课堂效率要高一些, 当然不同的课程内容也有区别, 教师可以自行把握。另外, 导纲的内容反映的是整堂课的内容, 既要精简能够让学生迅速记忆和理解, 又要有一定的深度, 不能浮于表面, 无法给学生留有印象, 尤其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更要在导纲中做醒目提示, 这样有助于学生提前对相关内容进行精力分配。总的来说, “纲”是主线, 而非唯一, 要以“纲”带“面”, 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学习。

3. 学生自学

在导纲的指导下,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自主学习, 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由于在导纲环节中教师已经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提示, 此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了解教材, 分析教材, 解剖教材, 形成自己对教材的认识。这样才能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听课, 才能在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中去领悟, 在成功中体验快乐, 在错误中寻找偏差的原因, 在实践中慢慢学会如何自学。

二、合作互动

1. 小组讨论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 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并经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 思路范围也不一致,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让成员之间达到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的目的。如果是小组成员提出无法解决的问题, 则可以进行记录, 然后由小组中的某一个学生在后续的互动环节中进行提问。在本过程中, 教师要全局掌握, 不断进行巡视, 不能让学生偏离既定思路, 有必要的时候就要亲自参与某一组学生的讨论过程中, 进行适当的点拨。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在监督、调控课堂的同时也能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策略。

2. 师生互动

经过了小组讨论, 大多数问题都已经在成员内部得到了解决, 这时候所遗留下来的都是学生难以理解或者认识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恰恰多是当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 以引导为主, 而非教授。这样不仅能确保合作互动的方向, 又能促使课堂的动态生成,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朝着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3. 教师精讲

在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工作之后, 学生已经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大致的掌握, 只有一些重点或者难点内容可能还达不到完全领悟的状态,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从新开始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讲解, 因为有了前期铺垫, 所以授课的速度也会变快, 但是效果反而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尤其是重点和难点等教学内容吗,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分析其中的成功和错误案例, 然后进行重点讲解, 解决大多数学生所面临的疑惑, 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顿悟之感。

三、导学归纳

归纳分两个环节来进行, 一是教师从全局角度对授课内容和学生问题进行总结, 并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整理和归纳学习思路, 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模式。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不然很多小组会在错误的思路上越走越远, 以至于难以纠正。二是学生的自主归纳, 这是启迪学生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此过程中教师只做旁观, 不进行参与, 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真正自主领会到相关知识点, 并建立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最终成为一名学习者。

四、反馈训练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 是对前面所学习内容的反馈与稳固, 目的是为了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课堂训练,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导纲自学情况, 选择适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题, 通过“导纲”、小黑板或大屏幕出示, 让学生自己先练习, 教师在班里巡回指导。二是反馈指导, 全体学生完成训练后, 学生可以主动地说出或填写出答案, 或者教师找学生代表解答。对于有争议的问题, 让会做的学生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 教师适当予以补充。

参考文献

[1]蔡祖忠.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06) .

[2]何宁.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辩证教学艺术[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0, (40) .

[3]熊尚忠.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才智, 2010, (27) .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8

1.“导 学互动 ”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引导及课堂的互动学习两者结合对学生展开教学,通过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遵循“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导学互动、学思结合”为核心进行教学[1]。“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比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来说,“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展开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熟练地掌握课本内容, 并独立完成导学提纲的编制。编制内容不仅要有课本内容,更要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而第二步则需要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教学思想,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独自完成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最后,教师要在互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知识归纳和总结,这个过程不仅对学生学习有着一定的作用,更能通过互动的过程了解自身教学的不足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并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导学互动 ”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分析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普及 , 给教师带来一定的挑战,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探索能力、编制能力、交往能力等,才能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现阶段来说,“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2.1有 助 于 提 高学生的 自 学 能 力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倡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主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探索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另外,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特别注重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通过互动过程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快对知识的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综合能力。

例如,在《相交线与平行线》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是相交线、哪些是平行线,给老师列举几个。通过简单的问题,以及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瞬间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索数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2更 有 利 于 打 造 高 效 课 堂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激发自身的潜能[3]。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很难实现高效课堂,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未能有效地解放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也受到一定的约束,尤其是学习思维的限制。而“导学互动”则是打破传统观念的约束,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不仅注重对学生科目知识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我要学”,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3有 利 于 提 高 教 师 的 教 学 水 平

当今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不仅是对教学专业知识的评价,更是对教学方法运用的评价,也就是说,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 但是在照本宣科的单一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从而影响到整体教学质量。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难点等,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弥补,不断改进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合理地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有着极大的作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合理地引导及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 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给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以互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为有利,同时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9

一、“导学互动”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总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趣, 使其难以有效融入。而打好数学基础对于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 教师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知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引导性、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能够在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 启发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构建学习方法, 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往的课堂教学基本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而在“互动导学”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得到充分的尊重, 学习兴趣也逐步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 因人而异地展开分层教学方法, 尽可能地挖掘学生潜能, 积极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使数学学习得心应手。

(三)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达到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目的。

二、“导学互动”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小学生处于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 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他们的思维与想象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论是否具有探究意义, 都要鼓励和支持, 不能轻易否定, 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而要耐心地分析、解答。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详细研究, 熟知教学内容, 结合教材知识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 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牢固掌握。例如,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测量”的基本知识时, 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引子, 对学生提问:“如果要知道我们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是多少, 可以用哪些办法进行测量呢?”再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有的学生说用米尺测量, 有的说用脚步测量, 还有的说通过目测来大概测量……学生们回答得五花八门, 但教师不置可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 创设教学情境

理解新的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吃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通过“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可以为学生充分设置学习情境, 让其清晰、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 学习关于“统计”的概念时, 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境, 询问学生平时最喜欢的科目, 学生对这一话题非常熟悉, 顿时进入情境当中, 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时, 教师再引导学生数出喜欢同一科目的学生数量, 然后进行分类和记录, 并告诉学生这种方式就叫“统计”。通过这种趣味性的引导, 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统计的基本概念, 并且记忆深刻。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

大部分学生仅仅满足于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就不再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教师应加强引导这部分学生进一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此外, 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例如, 在教学“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如某位学生想给自己家的小兔子建造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窝, 在使用材料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将兔子窝堆砌成长方形时面积比较大, 还是正方形时面积比较大?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非常重大, 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一教学模式,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启发学生思考,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摘要:如今, 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为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完善教育改革工作。小学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根基, 对于学生完成更高年级的学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 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将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展开研究, 阐述其在小学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并提出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导学互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媚.探讨导学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 (数学教育) , 2012 (08) :23-24.

[2]戴清.导学式教学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06) :21-22.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10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如今, 很多高校的数学课程进行了深入地改革, 尤其是对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更加全面性, 通过很多教学案例的研究, 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具体包含了定向分析、职前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分析、实施教学几个方面的教学模式解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都以教学质量为前提, 要求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 使得教学质量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 建立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与理念, 使课堂设计更具时代性。我们现在研究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针对性较强, 有利于初中同学数学学习的快速提升。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学习计划

在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运用中, 要注意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 尤其是初中的学生要合理把握学习的技巧, 充分了解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模式, 达到自己学习目标的要求。因此,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计划数学课程的学习, 根据课程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基本可以分为“基础模块”“临界模块”和“自选模块”三部分。

在这三个学习模块中, “基础模块”的设计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内容, 尤其是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各个专业的基础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给学生进行引导, 以方便学生对教学目的做到很好地理解。随后, 学生进行自己的理解建议的描述, 快速掌握该模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积极回答课后的问题, 完成相关的教学要求, 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的能力予以培养;之后再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快速的理解, 且回答有关的问题, 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自学能力。在对相关数学模块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帮助他们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自选模块”就是针对企业对于不同专业的需求做出更深层次的数学应用的需要, 主要是为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准备的, 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的提高。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 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 使他们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真正地理解理论知识, 同时增加了他们的思维探索能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一般是以学生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为前提, 针对具体实际进行了详细的分解, 落实到学生所构建的具体学习过程中去。此外, 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从情境中探索发现, 直至掌握职业技能。

采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应注意:一要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 而不是把教师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二设计教学方案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促使他们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三教师要适时与学生进行交流, 防止学生出现大的偏差, 也能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更好地制定进行下一步教学计划。

(二)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发言

素质教育提倡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导作用, 就要建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教师起到对学生学习的进行适当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慧, 为数学学习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的积极发言。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提高创新意识, 尽量多让学生发言, 从而增加课堂的互动氛围。

(三)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丰富课外活动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 单单依靠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教授的数学知识, 完全不能满足对一门学科灵活运用的实际需要, 适当地进行数学课外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不仅需要好的课堂教学模式, 还应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问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及时解决学生对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特点, 及时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作为实际需求的基础, 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基本出发点, 进行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课外活动内容设计时, 一定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课外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快乐学习。

摘要:在新课改深入进行的环境下, 建立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与理念,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了教学效率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11

初中数学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24-01

所谓“导学互动”,就是“互动探究”和“导学结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张学生在教师导学案下自主探究问题,并且在这过程中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设计“自学导纲”,规划学习方向

在设计“自学导纲”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笔者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个方面是简要提示,也就是提示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来说,必须涉及一节课重要的数学运算法则、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第二个方面是认知与探究,包括认知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两部分。在解决认知性问题上,要求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内容,并自主尝试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了解一些数学基本概念、回顾旧知等;在探究性问题上,用问题链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

第三个方面是梳理知识和反馈练习。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反馈,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学到了新方法、新知识,同时找出学习方法上所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正。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笔者是如此设计“自学导纲”的:

(一)简要提示

教学重点:探索由两个全等三角形所构成的全等三角形的图案。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准确寻找全等三角形。

(二)认知与探究

1.知识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2.认知性问题

观察下面几个图形,你认为这些图形是由哪几对全等三角形组合成的?请你选取一对,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论证。

3.探究性问题

你能否用两对全等三角形变化出新的图形?

(三)总结和归纳

本节课你在自学过程中有哪些收获?

二、合作互动,培养学习能力

“导学互动”模式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导学”是贯穿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线索,“合作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这种合作互动,可以是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等几种形式。

具体的步骤就是教师在布置“导学方案”之后,组织小组自主学习并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先让每一个学生都说出自己对导纲的理解和看法,然后组员一起合作解决问题,组长做好记录工作,并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则做好监督和调控工作,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通过师生互动,使“导学互动”教学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

在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环节之后,进行教师精讲这一环节。教师在精讲时,应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梳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疑惑,再重点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

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在向学生列出自学提纲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这些问题,小组长做好讨论记录,并且选出代表汇报本组的答案,让其他小组进行讨论评价本组所探究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重点讲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通过自主且有的放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

在各个环节学习之后,教师应根据导纲中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促使学生巩固新知。为此,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到好处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应对每个小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完成好的进行表扬;对还未完成的指出问题所在,并进行恰到好处的激励。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训练题,让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对这节课的内容加以巩固。

总之,“导学互动”模式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导学互动模式论文 篇12

一、问题的导入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 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定问题情境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质量, 保证所提出的问题较为新颖, 同时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吸引力, 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 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可以以埃及金字塔为例, 让学生思考金字塔的一面是什么三角形等问题。问题提出后,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在设定问题的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教师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 帮助学生了解和汇总数学知识, 让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 教师导入的问题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互动

互动是合作教学中一种十分关键的步骤, 同时也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环节, 其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互动进行科学引导, 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开展互动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互动结果, 并及时补充其中的不足以及解答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 在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行学习将要讲解的内容, 然后开展课堂教学, 按照已经分好的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并记录不懂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提问:函数表示方法和一次函数表示方法之间具有怎样的区别?这时学生开展组内讨论。教师可以采用“积分竞赛”的方式, 哪个小组回答正确的问题越多, 所得积分就越多。学生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积分, 开始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合理设计反馈训练题目, 巩固教学效果

反馈教学属于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 教师采用导学回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对整堂课进行回顾, 使课堂知识得到巩固, 同时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教师往往采用板书教学方式将需要巩固的内容进行展示,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阐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然后设计相应的练习题。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所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 题目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 并且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合。

例如, 开展“一次函数”的训练过程中, 设计问题:

1.利用拖拉机耕地, 开始耕地时, 拖拉机油箱中有42升油, 如果拖拉机在耕地过程中每小时需要消耗3升油, 油箱中剩余的油为y升, 请问y和工作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并指出t的取值范围。

2.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然后从一个斜坡向下滚动, 每滚动一米速度便提升2m/s, 达到坡底时, 小球的速度已经达到30m/s, 求:①小球的速度和时间之间存在怎样的函数关系?②时间t的取值范围?③达到2.5s时, 小球的运行速度。④达到几秒时, 小球的速度是14m/s。

以上两个问题属于实际应用题, 对自变量取值范围进行分析, 需要考虑自变量本身的函数意义, 同时也要了解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可见, 教师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利用了函数的概念, 并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符合, 同时也融合了思维含量。如有些学生容易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意义, 导致其在求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很容易出错。鉴于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 让学生多加注意这样的问题, 最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科学引入问题,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设计反馈题目巩固课堂知识, 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宿宗显.淅川县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开封:河南大学, 2014.

上一篇: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下一篇:风电装备供应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