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2024-06-16

浅谈“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通用9篇)

浅谈“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篇1

浅谈“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活动应是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交往。交往是共存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师生之间只有平等,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公进的氛围,这也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因此,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互动交往形式,促进学生探究创新。

其互动探究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提供环境---个人探索---碰撞激发---交流内化---反思回顾---延伸扩展。

1、提供环境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应提供便于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树立“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的思想,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关系与地位,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乐意参与活动。

操作要点:

(1)教师要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或以故事引入,或以悬念激趣,或以问题探究等,为学习新知起到铺垫搭桥作用,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准备。同时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一切条件,如师生共同营造活动氛围与空间,位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等。(2)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好朋友。(3)设计材料要能迎合学生口味,要能激起学生迫切需要学习新知的心态。提供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利于学生探索发现。2.个人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新授伊始,先由学生个体独立探索,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从而养成独立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

操作要点

(1)教师应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或自学看数、或动手操作、或观察思考等等,给于个体独立探索的时间。(2)让学生明确探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应对自己以为已学懂得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逐项列出以待与他人合作解决。学生探索的结果应以能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为标准。

3、碰撞激发

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体对所学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与帮助下,有效改善个体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能有效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

操作要点:

(1)改变原来的秧田型座位排列方式。该为适合学生合作互补学习的“蜂窝型”或“u”字型、中心辐射型等。(2)组建“互动互助”学习小组。有三种组成形式:一是好、中、下不同层次学生搭配,利于资源共享;二是优生归优生,中下生与中下生,利于学生交流合作,因为处于同一层次水平,心理上没有负担,“最近发展区”相近也更易于伙伴交流合作;三是可以由学生根据个人性格、特长、爱好、自由组成“互动互助”学习小组。每过一段时间后,对学习小组进行重新组建。(3)选出互动互助学习小组长,并定期对组长进行培养,使组长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核心人物,是一个组织者,相当于教师的助手。小组长也要定期轮换,以防止组内“小权威”的“一言堂”。(4)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合作互助学习时,先由一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再有其他成员补充,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参与学习小组的活动,及时掌握小组活动情况,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4、交流内化

以小组为单位的组级讨论,位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组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交流的机会,可增强学生集体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在心理上易于认同,也能促使全班同学互相帮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与加工。

操作要点

(1)教师随机或有意指定一个小组发言,有小组长派出代表汇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由该小组成员优先补充。(2)其他小组对上述汇报做出评定,并提出本小组的补充意见和更正意见。此时,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为训练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好习惯,在自由发言时,要求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一是意见相同时:本小组同意第几小组的……,二是意见不一致时:本组不同意第几小组的意见,本小组的意见是…..,三是有补充意见时:本组要补充的是…..。四是提出问题时:本组还有不懂的地方时…..。(3)提出本小组在小组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体同学自由质疑,当学生不能解决疑难时,由教师点拨、引导或讲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好全程调控作用。(4)及时进行对应性训练,内化新知。

5、反思回顾

进行总结性回顾,可使新知更加明朗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小组学习的大体情况,做好自我调整并进行适应性学习。及时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不断调整学法,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利于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操作要点(1)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2)指名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3)师生用精炼的语言共同概括新知。(4)由学生对个体、小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注重加强过程性评价,评价时以情感、技能发展为主线。评价对象以学习小组为主,学生个性为辅。

6、延伸扩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性研究、实践活动、巩固练习等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学生已成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的运用范围扩大到课外、校外。

操作要点

(1)进行专题研究,再次提供切合新知内容的练习题,由学生独立练习,小组间进行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充分开发学习伙伴间的素质差异与思维差异的互补性,帮助学生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2)师生共同解决互议、互评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3)采用全班座谈的形式,探讨新授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4)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课本学习中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自我结构。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多项的、全方位的一个信息互动过程。应把教学各要素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有各种信息源发生互动,达到互惠。教学的过程,既要有利于学生个体独立探索,更要有助于学生互动合作探索,用集体的智慧,燃起创新的火花,这也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浅谈“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篇2

一、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 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 (学习) 的情境, 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 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

二、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它让教师和学生都卷入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注重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注重学生的感情经验, 注重活动, 注重“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 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 注重挖掘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过程是非确定的, 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建构性。教学中的“节外生枝”需要教师有纯熟的教育技艺, 对教材达到熟知化的程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为教学相长。

三、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 通过积极探究, 使“死”的教材转化为“活”的能力。从“学”的角度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则是认知的主体,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并获取知识, 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四、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即普通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交流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五、互动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运用

要重视主体发展策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追求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化, 是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自主能力, 张扬独特个性, 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 掌握一套科学的、全面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学生不仅要学会数学, 更要会学数学, 学会学习, 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学理念, 着眼于改变过去“数学教学方法呆板, 课堂教学结构陈旧, 练习设计不合理, 信息反馈不及时, 课堂教育效率低”的状况,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采用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主体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课堂互动 英语教学 高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英语教学,其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大多数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当听众或只是记笔记,未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求和潜能,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性。为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能力,以传统的“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重庆地区使用的教材是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其内容很贴近现代生活。这就要求高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交际能力。

一、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现状

笔者曾看到一份2009年来自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对英语专业新生的随机抽样调查,其内容是关于“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情况”的调查。他们对70名主要来自川渝地区的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68份,其中有效问卷66份。统计结果如下:

就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量而言:43.9%学生认为他们很少参与教学活动,31.8%的学生认为他们有1/3的时间参与教学活动,16.6% 的学生认为他们有2/3的时间参与教学活动,只有7.5%的学生认为他们有1/2的时间参与教学活动。

就课堂师生互动的内容和形式而言:21.2%的学生认为课堂主要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69.6%的学生认为以听教师讲解为主,7.5%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课堂以默读、做练习为主,只有1.5%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有组际、小组讨论。

就课堂积极发言的情况来看:只有1.5%的学生认为他们大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4.5%的认为一半的学生参与,25.7%的认为有1/3的学生参与,而68.1%的一致认为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参与。

从课堂上主动提问的情况看:3%的认为根本没有学生提问,25.7%的认为偶尔有学生提问,10.6%的学生认为有很多学生提问,但60.6%的则坦言几乎没有学生提问。

从以上调查数据来看,在川渝地区的很多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师生互动活动开展得很差。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仍然以“教”为中心,将英语教学看着是一门知识来传授,课堂被看着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向过程。教师掌控着话语权,讲解的时间往往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有的教师甚至照本宣科地满堂灌。这样的课堂模式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沉默的学习状态,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课堂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了。

二、制约课堂互动的因素

1.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授课是单向的知识传播,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权威,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按部就班,学生循规蹈矩。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制约师生互动的首要因素。这样的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被当作机械灌输的对象。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过分强调维护教师的权威,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智能发展。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准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话题。课堂上,教师没有给足师生和生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时间。教师缺乏创设互动情景的技巧和方法,缺乏对学生回答问题和交流进行评价的意识。由于课堂的主导者没有认识到语言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工具,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以课本为中心”、“以教案为根本”。这种教学行为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在教学形式上,只呈现出教师“教”的活动,而体现不出学生“学”的有效回应。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还表现在以下情况:教师掌控的课堂模式一成不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色”不改。教师严禁学生在课堂上“乱”来。他们害怕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会使课堂秩序混乱,难以管理。其实,新课程对课堂的要求不仅要“乱”,还要“乱”得有特色。只有师生和生生间碰撞出思想火花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课堂。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课堂上,情趣是土壤,主动是种子,勇气、个性和怀疑是阳光。缺少对话,一成不变的课堂,将使学生的主动性因为营养不良而发育不全,甚至夭折。” 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将主动学习进行到底,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富含对话、有个性、善于质疑的魅力课堂。

2.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这根权威的指挥棒下,在残酷的优胜劣汰的高考竞争中,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而不是让学生真正全面、综合地掌握这门语言。他们也是用心良苦,迫于无奈。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师生们都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漫无边际的题海之中。不仅是教师,就连整个学校的工作重点都是放在考试上。高考的成绩往往是考核一个教师,甚至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准。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我坦言,现行的重大版新教材的内容的确编写得生动活泼、精彩有趣,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大有帮助,但是在对进度有要求和对考试成绩有要求的双重压力下,我们不得不删掉一些训练学生交际能力的内容,比如实现师生间互动的最好形式——口语训练,就是在应试的压力下被迫被放弃了。

3.受大班教学的制约。基于我国具体国情,中学大班教学现象非常普遍。在重庆地区,一个班的学生人数一般都在70到90人之间。大班教学的优势在于在传授知识时,接收者的数量大、教学面广、时间上很经济,但在全面展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方面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对于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或给出话题的讨论,往往善于表现、大胆的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回答。即使教师点名叫学生回答,也喜欢点那些声音洪亮、口语较好的学生。因为胆小或口语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因紧张而羞于开口或羞于大声回答,这样的情况会使互动活动陷入冷场的尴尬局面。久而久之,教师就不喜欢抽他们起来活动了。大班额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现象突出,教师难以全面照顾具有差异的学生。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成绩差的学生越学越差,最终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构建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1.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知的主体。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英语教学的成效,不是单由教师的“教”决定,更主要的还得靠学生的 “学”。英语教学中,只有师生双方的角色和作用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完美的教学整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加的,是英语学科实践活动和英语知识认知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英语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设良好的大班教学氛围。目前,要普及小班教学还是很困难。面对现实条件下的大班教学,教师更应该采用互动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作为教学的创始者、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应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入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欣赏学生的优点,充分谅解和适度宽容学生在课堂上犯的错误。尤其对那些胆小、害羞的学生,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也不要在语气或态度上表现出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我们应该积极引导、鼓励他们,使他们在一点一滴的成功体验中增加学习英语的信心,为学生的主体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对一堂课成功与否,教师应该改变评价标准。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数量和其获得的能力多少比教师在这堂课上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

3.深入研究教材,善于自我反思,提高专业素质。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必须将教材和考试大纲钻研透彻,深刻领会教材和考试大纲的精神,结合该学科近几年来的高考全真试题,全面把握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在备课前,可以广泛查阅各种教学资料,精选典型例句,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详实、准确、全面地备好每一堂课。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谋求自我发展,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力求将每一堂课的教学都作为反思和提高的机会。同时,教师还要密切关注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善于与其它学科的同事交流,取长补短,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以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使自己成为一名专业素质过硬、教学风格独特的优秀教师。

4.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随着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技术的推广,很多学校都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效的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还要求教师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利用音像、网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广播、电视、英语报刊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增长学生的英语知识,开阔其学习视野,拓宽其学习渠道,改进其学习方式,促进其个性化学习。在课堂上创造出更多互动交流的话题,激发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欲望。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互动教学提供了支持的平台,使学生学习的互动性、趣味性和个别化教学得以实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该平台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造了大胆开口、自由发挥、展示个性的条件,也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习提供了机会。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大班教学的诸如“缺乏口语练习环境、缺乏口语操练合作者、缺乏口语运用机会、缺乏个人自主学习”的诸多难题,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教学的互动功能。

结语: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借助学生活泼、好胜的心理特点,利用一切手段,激发课堂活跃度,才能有效发挥互动学习的优势,使课堂教学交际化、活动化、生动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深刻,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丽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4).

关于中小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 篇4

【摘 要】在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的教育来说。由于中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段,所以在这一环节优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互动教学现状加以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此次努力对实际教学能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互动教学 模式

引言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明确理念,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以及共同发展和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意义的教学能够对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吸收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活动应当是活动的课程,师生间应是交流、理解、启发、补充的,在这一背景下,对中小学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就有着其必要性。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特点分析

1.1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分析

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互动教学进行实际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和老师间的关系融洽。互动教学主要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和学生进行平等融洽的沟通,在动态教学当中形成教与学交互影响和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学互动进行优化,能够调节师生关系,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互动现象,同时也能优化环境,促进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1.2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中小学的互动教学模式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首先就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教材利用信息设置问题,使得学生接触问题实际进行自主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动起来,为互动教学打下基础。还有就是互动教学模式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老师起到主导作用,互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学生掌握以及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和策略。最后就是平等对话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互动教学在表现形式上是师生地位平等,在对话中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只有得到情感上的交流,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得以充分调动。中小学互动教学模式类型及实践探究

2.1中小学互动教学模式类型分析

中小学的互动教学模式类型多样性的,其中,教师和学生群体间的互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全班同学或者是某一小组学生群体进行的交流和合作活动。在这一类型的互动教学中学生的反应比较容易表现出,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整体情况也能够进行了解,进而来鼓励或者是组织学生的一些学习行为,将教学的知情功能得以体现。

另一种类型是教师和学生个体的互动。在这一类型中,教师要做到口头表扬或者是批评,及进行个别的辅导和师生间眼神交流等教学活动。在学生出现了错误时能够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是被关注和被尊重的。例如在讲解到整数以及负数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并将这些相关的数据意义进行解释,这样通过不同的学生回答就能够了解其学习情况。再者,还有学生个体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个体和群体间的互动、学生小组间的互动等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多种类型的互动教学模式能够丰富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2.2中小学互动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在对中小学的互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以及目的。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要能够灵活变通,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进行多向交流与合作。例如在讲解道一元一次方程时候,可通过对以下方程进行训练:

要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老师要能够详细地观察情况,注意收集出现的错误例子,由学生进行讨论,找出错误原因。

在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可分为几个重要阶段进行实施,首先在理论研讨阶段,先让学生明确课程安排,将课程教学的目标以及要求和理论范围加以确定,要能够说明互动教学模式的优点。之后再定设计理论范围和确定课题小组以及设计的实际课题。可安排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以及自主钻研,要能够将学的环节明确体现。然后就是交流的重要环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程理论演讲,在教学课程内提出各自观点以及意见。这一环节主要就是要求老师从主讲角色转换成听众,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收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者就是对理论教学的讲评,要针对学生在演讲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讲解,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

在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设计课题分析以及讨论阶段要结合问题实际进行讲解。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课程当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总结而来,这一理论很好地表现出了直线这一基本几何图形的特殊性质,典型体现出了数学是抽象与实用的相结合。在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难点上要让学生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基本事实,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等表示方法,初步让学生体会几何语言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中可通过幻灯片进行图片引入,例如通过幻灯片引入竖琴以及手电筒光线等,提出问题、图像和哪些简单平面图像有联系?

在和学生进行讨论之后,可以一边画图一边进行解释,从而具体形象地先讲解直线表示方法,然后通过类比方法讲授线段和射线等表示方法。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循序渐进的讲授,这样就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这一部分要以讲授为主,再适时提出问题,通过题目进行强化。结语

总而言之,对中小学的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全面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中小学的教学环境定能得到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篇5

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苏明文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目标应由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主要课堂教学目标转向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音乐,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音乐的魅力所在,理解音乐的特定的社会价值,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创新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深思并探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音乐教师能否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因此建立师生双向的互动教学模式成了进行音乐教学方法的首选。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共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样式,而是通过师生双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者创设情境,学生充分参与,对教学内容通过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良性互动方式的探讨,使每一名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目的。为此,音乐课堂中构建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音乐课上,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一上课就开始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及同伴们 “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位从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东西方中心的理查德维亚(RichardA.Via)教授在他的论著中写道:“我顺便要说一个词儿,虽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在你的师范培训中心听我说过这个词儿,我想这可能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词儿,这个词儿就是“爱”。作为教师,你必须爱你的学生,或者爱你正在教的科目。倘若能两者都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除非你爱二者之一,否则你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黎巴嫩贝鲁特英语学校进修班的桑德拉伊诺斯(SondraEnos)教授曾任意挑选出100个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在14岁到32之间,平均年龄为17岁。然后对他们理想中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品格作了一番调查,结果显示,同早期冰冷无情的师生关系相比,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受学生的欢迎。随后,桑德拉伊诺斯把学生的意见记录下来加上她自有见解的评论:1.一个好老师应年轻活泼,或者心态年轻活泼。2.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3.他不应言行高傲,不要像命令仆人似地命令我们。4.一个好老师

知道的东西应比书上的内容多得多。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师生关系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学生经常表示希望有位有同情心的老师,这个老师应记得“自己当学生时什么样儿”,最后,出人意料地有些学生竟提到了老师的外表,“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整节课地瞧着她我没有反感,她尽力使自己显得喜人。”

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德的灵魂是爱,教师的职责更具有神圣的使命。顾明远教授形象地比喻说:“自然界很多动植物为了养育下一代,可以牺牲自己。”如果我们把培养学生当作整个人生命的延续,就会去关心学生,热爱学生。

做到“师爱胜于母爱”。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师爱,就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学生走上成长的道路。

二、以人为本,尊重个性

首先师生间要创造互相尊重人际关系,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生成一种亲和力。一堂音乐课里如果充斥着批评、挖苦之语,学生将毫无参予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何谈提高。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才能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努力的发挥想象,探索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同时,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也应该是亲切融洽的,只有这样,课堂上的每一位成员才会真正愉快地相互交流。其次,教师的语言应生动、优美,富有鼓励性。生动、优美的语言,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再辅以饱含着情感的鼓励性语言,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明显。

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并使他们终生喜爱音乐”。让每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我们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也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真谛。只有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学生才能主动参予音乐的学习、活动,才能主动地探索,去提高。我们应该也必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音乐学习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教育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气氛即周围的状态,学生只有处在一个令其身心愉快的气氛环境下,才能快乐地进行音乐学习。在音乐教学时首先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其次,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员参与互动。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直接经验,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才能获得。现在是信息与网络的时代,使得计算机成了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的重要资源。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融会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对接。他不仅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意义是带来了音乐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变化。通过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案例6:《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这节课是一节同传统和常规完全不同的音乐课堂教学,那是个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教师通过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欣赏教学的多媒体化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与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音乐教学自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营造互动教学模式情景

如果说,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音乐教育中,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总是试图诠释音乐,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就,那是什么,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音乐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音乐表演、舞蹈、竞赛、话剧编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入群体,淡化自我,养成个体服从群体,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并开发一切可以营造音乐活动的形式,在《音乐鉴赏》的《丰富民间器乐》这节课中可以利用鼓、锣、镲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几个学生演奏一组打击乐小合奏;在《京剧》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们表演《智斗》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并能够演唱几句典型的唱段;在《亚非音乐神韵》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随鼓乐的节奏作简单的舞蹈动作。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活动不仅创造性的渗透了音乐将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习惯,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运用音乐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开联想与想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就得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一个人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使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及能力进行自由思维,愉快地学习、活动,从而培养成良好的兴趣。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所以,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想像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而音乐又是想象和联想的源泉。因为,音乐以她特有的属性赋予了右脑无穷的想象。(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度重视左脑的逻辑思维推理的发展,而忽视右脑作用的开发。)音乐具有音乐形象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模糊性”,反倒为创作者和欣赏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想象空间。音乐的语言分描绘性和象征性两种,描绘性语言岁能够通过模仿、联想等手段达到写景状物的目的,但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的音乐更多地决定了语义表达上的抽象性,更何况无标题音乐在乐义的理解上是存有很大的空间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并鼓励他们多多发表意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的游丝,让艺术想象在审美的天空自由翱翔,从而化乐音的间接性为无限性变不确定性为艺术的再创造,把有限的音响变作自由的心境。

四、音乐作品多样化、拓展实践丰富化 音乐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语言”,就是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可如果教师只是严格遵循教科书而不越雷池半步以为单调的讲课本、专听深不可测的音乐,久而久之,学生上音乐课如坐针毡、欣赏音乐味如嚼蜡,音乐课自然也就失去了这些本来非常喜欢音乐的“小听众”和“小演员”。因此,我们音乐教师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1.遵循美育的原则,培养艺术能力和各种文化素质

人不仅有灵魂,还有智慧,智慧是经由灵魂统合的各种智能的整体,这些智能就是哈佛大学零点中心不久前揭示出的人类的各种智能,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感智能、交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环境适应智能等。智慧绝不是各种智能的想加,而是经由知觉和想象,各种智能发生联系和融合而形成的新的整体,他是一个高级存在,同时也是与国际综合国民素质相互竞争需要的反映。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与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和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质的培养将哲学的、生态学的、社会学的、文化学的、美学的和创造学的各种学科观点和方法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起一种更全面、深刻、动态、开放的艺术新理念。艺术(音乐)修养高的人能够更深刻低理解人生,从而影响他的生存质量,关键是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功利对人的束缚,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艺术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培养将各门艺术之间“艺艺相通”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贯穿课本教学内容,汲取时尚生活元素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展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已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都有大量的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优秀作品产生,如电视电影主题曲、音乐电视、电视歌手大奖赛、中外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等层出不穷。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假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植根教材,掺和一点流行音乐,让学生感受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感受那广场音乐、网络音乐等对心灵的震撼,相信没有学生不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3.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丰富的综合艺术实践

在人类社会愈益开放的今天,如何避免个体的锢闭、狭隘,从而与人更真诚地合作、更和睦地相处,已是一个十分凸显的问题。音乐学习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沟通渠道,找到了交往机会,音乐课上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重唱、重奏、歌舞表演、话剧的表演、即兴创作、分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小型音乐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等;课外活动也可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音乐讲座、管弦乐队、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电声乐队、话剧编演团、口琴、电子琴等等一切可以因地制宜的各种活动项目。相信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在这种美的氛围中,在这种需要默契配合的关系中,他们肯定会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

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及其形式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认知和感悟。

浅谈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篇6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2、要明确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不少平面图案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着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让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的平移,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平移的基本内涵与基本性质 难点: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关键: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教辅工具:电脑课件ppt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投影:引言及插图。

2、回忆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

3、观察图片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与手扶电梯上的人,回答以下问题:

(1)传送带上每台电视机做什么运动?手扶电梯上的人呢?

(2)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手扶电梯上的人呢?

(3)在传送带上,如果电视机的某一按键向前移动了80cm,那么电视机的其他部位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

(4)如果把移动前后的同一台电视机的屏幕分别记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课件演示),那么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4、图案欣赏(课件演示)1.平移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它由什么要素决定?

3.右图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二、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

1、想一想:(课件演示)

(1)在上图中,线段AE,BF,CG,DH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图中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2、归纳平移的基本性质: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3、做一做:(课件演示)

对应角相等。如图所示,△ABE沿射线XY的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成为△CDF.找出图中存在 的平行且相等的三条线段和一组全等三角形.三、反馈训练、应用提高

1、练习:P47页1、2、3 2思考:图中的四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cm,能通过平移△ABC得到其它

AFE三角形吗?若能,请画出平移的方向,并说出平移的距离.BC

四、小结提高

1、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观察——分析——探索——概括。

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P49页4、5

六、课后反思

“问题连续体”在本教案设计中的层次分析:第一类型问题

认知层次

事实水平,通过观察,感知平移

教学目标

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平移现象

教学内容

新学教材起始内容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学习方法

体验生活中的情景

第二类型问题:

认知层次

概念水平,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平移的概念。教学目标

建立平移的概念

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内容

教学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

学习方法

带着问题自学,观察,思考,讨论。

第三类型问题:

认知层次

“概括化”水平。进一步理平移的概念

D 教学目标

综合所学知识,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看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

出示课件

学习方法

自主发散,思考

第四类型的问题

认知层次

“概括化”水平。进一步理解平移的特征。教学目标

综合所学知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事物 教学内容

超出教材 教学方法

创设开放性情境 学习方法

自主发散

第五类型问题

认知层次

进一步“概括化”水平。平移有关的知识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走出课本

教学方法

协助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小结:以“问题连续体”为框架的设计,能规范教师的数学问题设计。

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篇7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

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成是师生进行的一种交往、沟通, 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的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 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互动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互动教学模式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得师生都有所受益。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提升人的品味。学校应注重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然而, 现在的初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 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到音乐的学习中。互动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 互动教学模式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音乐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一起欣赏音乐时, 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 相互交流, 一同体会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互动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 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1.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导实施互动模式

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投入音乐学习中。初中学生的个性活泼, 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这一特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将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对音乐的学习上。创设音乐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 准确把握音乐的情感内涵。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中的歌曲《渴望春天》时, 教师可以在教授歌曲之前, 对学生进行春天景色事物的提问:“在同学们眼中, 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肯定会积极地回答, 描述自己印象中的春天, 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为了更好地创造一定的情境,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施播放一段以《渴望春天》为背景音乐的春季视频。同时, 教师可将春季花草的标本发到学生的手中, 如紫罗兰、牡丹等, 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接下来教师才正式进入歌曲的教学。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快速进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在学完整首歌曲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下学完这首歌对春天又多了哪些印象, 同时让学生说一下自己见过的春天与歌曲中唱的春天有什么不一样, 这些简单的提问互动, 能够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 同时回忆自己刚学过的歌曲是如何描述春天的。创设优美的情境, 为引导师生之间的互动奠定了基础。

2. 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实践运用互动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不同的互动教法实施初中音乐教学的互动教学模式。如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歌友会的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在平时的教学中, 大多都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方式,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自己演唱自己喜欢唱的歌曲, 无论唱得好不好, 教师都应以鼓励为主, 实在不会唱的学生也可以唱之前在音乐课上学过的歌曲, 每人唱一首, 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 在所有学生都唱完之后, 教师也单独唱一首歌, 这样教师与学生就相对更加平等了。在相互尊重的课堂教学中, 教学效果才会不断提升。在每个学生唱完歌曲之后, 由音乐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将每个学生的特点找出来, 对他们进行鼓励, 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变换不同的教学形式, 如模仿电视上的《中国好声音》节目, 开展课堂好声音活动, 让学生演唱音乐课上所学的歌曲, 由教师当评委, 选出班里演唱歌曲最好的前三名进行奖励。这样的活动可以吸引学生不断参与, 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 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

3. 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扩展学生思维

音乐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形式, 它时常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 如影视作品、舞蹈作品等。教师在教授音乐时应注重使用其他艺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学习。同一首音乐可以与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结合,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准备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例如在教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西南风情》时, 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段《雀之灵》的舞蹈视频, 让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对舞蹈进行一些介绍, 让学生从对舞蹈的观看上了解西南地区的民俗风情。通过观看视频能够加深学生对西南地区音乐特点的记忆, 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又如在学习《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时, 教学生一些彝族的舞蹈, 让学生边唱边跳, 将音乐与舞蹈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教学, 能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使得学生与教师在彼此的互动中增进了感情。教师在进行音乐的教学中应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善于动脑, 教师可以提问问题“所学的音乐在哪些艺术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让学生回答, 鼓励学生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回答, 以更好地展现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全部被吸引到课堂上, 使得教学效果显著增加。同时, 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也有所缓解, 充分实现了音乐课堂的有效互动。

四、结束语

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 同时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不同的活动以及将音乐与不同形式的艺术进行结合将互动教学合理地应用到音乐教学中, 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音乐素养, 提升其音乐水平。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音乐教师能够不断创新, 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注重音乐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

关键词:初中音乐,互动教学,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诸建芳.从“独奏者”角色转换到“伴奏者”角色——谈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角色[J].新课程, 2011, 11 (5) :17-18.

[2]刘亚洲.充分渗透情感元素努力增强教学互动——浅谈互动环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 2012, 12 (15) :39-40.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 互动教学 实际应用 有效策略

【分类号】G623.75

美术课程在小学课堂的开设,对于小学生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欣赏力,还能大大提高小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学习和认识到更多美的东西。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提出,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是新课改的重要问题。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所以在小学课堂上互动教学模式出现,对于美术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互动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以互动为主,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学习,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今小学课堂的美术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为主,并没有太多的创新性,所以将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其中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学生的美术成绩。以下将对这一问题具体分析。

1. 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模式的落后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开展,传统的积雪模式应经不适应如今的小学课堂的教学。美术课程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由于美术作品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小学生毕竟是学习的初期阶段,对于抽象性的知识来说,完全接受不了,脑海里不能形成抽象的概念。一般在美术的教学主要是以灌输式理论为主,对于美术知识点的表达不具体,所以大大影响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

1.2 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比较少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般体现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学生很难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还不同于其它课程的学习,因为美术课程必须要学生的参与性,亲自动手实践和操作,只用真正的参与进去,才能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真正参与的机会是非常少的,本来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性就非常差,这非常不利于美术学习的提高。

2.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优点

2.1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互动教学引入课堂无论是对学生来说,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互动式教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形成一种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互动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学习模式,由师生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学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锻炼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等。

对于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点,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不断重视学生的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引入在教育学习中。互动式教学还可以引入投影仪,来帮助学生进行绘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学习的氛围和乐趣。

2.2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互动式教学模式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因为美术课堂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互动式教学模式不在强调传统的师生关系,而是不断加强师生之间和谐关系,不断提升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舒缓学生的情绪,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美术课堂就是手和脑结合的学习课堂,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大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优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远超传统的教学方法。

3.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3.1 拓展互动教学的渠道

老师在互动教学的模式中,可以针对美术教学引入一些小的練习。老师在教画一些动物时,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关于这些动物的小的故事,然后画出动物的轮廓,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在让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动物小故事,老师画出这些小动物的轮廓,让学生描画出来,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掌握这些动物的画法,真正提高教学的效果。

3.2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通过互动教学的模式对于更好的营造氛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添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迎合学生的兴趣,来营造有趣味的课堂教学环境。在美术教学中,就增添学生的趣味,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交流,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在营造课堂氛围上,老师在教学生画一种动物的时候,可以讲解动物的幽默性,比如杜鹃鸟,它会将鸟蛋放在其它鸟的巢穴中,其它的鸟会认为自己的蛋,帮它孵化,通过认识杜鹃鸟,画出杜鹃鸟的简单画法。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哄堂笑声,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课堂氛围。

3.3 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大力应用,在互动式教学中可以引入现代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要学习的内容制成PPT,或者小视屏、图片的形式,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还能不断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小动物狗的画法,让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发言,自己了解的狗的形象,因为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所以答案都不相同。老师在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关于狗的一些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对狗这个动物的印象。

3.4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老师在与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提问来讲解和分析学习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分组的形式进行问题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时,老师可以拿出真正的物体道具,让学生进行观察、触摸,提出一些这些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来进行回答。

结语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通过引入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大大增加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的效果,值得在小学中美术教学的引入。

参考文献

[1] 路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7).

[2] 吴刚.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演示浅探[J].课外阅读(中旬),2011(6)

浅谈“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篇9

摘要:一直以来,生物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不够高,这源自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全体师生都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中考考查科目上,对于生物教学得过且过,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心需要,也从未考虑如何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来展开生物教学活动。生物学科在高中甚至是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对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之中展开探究性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性教学 问题 合作 展示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通过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以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来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掌握必备的探索技能,从而初步具备科学的探究精神。生物学科本身便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研究成果对于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受到良好的生物启蒙教育,还是为了培养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使其正确看待生物学科,了解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也明确指出要“倡导探究性学习”。下面,笔者从问题激疑、以合作促探究、以展示促兴趣三个方面,讨论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展开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具体做法。

一、以问题激疑

问题是探究性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提问本身也是教师常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提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探究性,不要设计一些明知故问,或者答案唯一的问题,以免桎梏学生们的思路;教师也要考虑问题的梯级,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学生们能够层层深入地思考,同时也考虑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不同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只要教师设计出科学的问题,便可以大大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疑问中不断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在《花的结构和类型》一课中,我在课堂上带了一朵百合花,让学生们轮流到讲台上观察,然后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花的结构是什么吗?各自的名称与功能又是什么?”“什么结构是花最重要的结构呢?”“花缺少哪种结构之后就无法结出果实了?为什么?”如此一来,学生们便可以带着疑问进行自学,并在教材中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以合作促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基本教学方式之一,而合作?W习也是每个初中生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学习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展开合作探究与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在同伴的帮助下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学会借鉴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完成探究活动。在展开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即将智能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等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之内,保证小组内部能够彼此促进,互帮互助;同时,教师还要保证每个小组的探究水平是大体相当的,让每个小组都能够公平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婴儿的诞生》一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将4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在课下收集生殖系统的知识。学生们对这些知识有着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却不好意思直接询问,所以让他们主动在课下收集资料,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能够使他们克服害羞心理。在学生收集完毕之后,他们需要将自己所获取的信息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分享他们在网络上、图书馆、询问家长等所收集到的男性、女性的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的相关资料。

三、以展示激兴趣

初中生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希望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扬,尤其是教师的肯定。因此,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展示探究成果的机会,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学生们也会在展示过程中不断获得自信,肯定自己的进步,正视自己的不足,从而对生物教学更有兴趣。不仅如此,初中生是一个十分爱表现自我的群体,如果教师十分重视探究成果的展示,即使有一部分学生在一开始对生物学科并没有学习兴趣,他们也会为了吸引他人的目光而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这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与提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每次探究性教学之中,我都会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毛遂自荐,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我会根据这些反馈成果来评选出最佳小组,以使他们获得激励。

总之,为了改善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就必须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展开探究性教学活动,以学生的主动学代替教师的被动教,真正发挥初中生的主人翁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刻在心上的记忆1000字初中作文下一篇:敖东镇中心小学2011年工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