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技巧谈

2024-07-25

考场技巧谈(精选12篇)

考场技巧谈 篇1

“中考得分重在语文, 语文得分重在作文”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 但语文重在作文得分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作文涉及到学生“双基”的夯实与否, 牵扯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充分运用与否, 也关联到学生的综合素养的体现与否。虽然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具有明确具体的指向, 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原则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的。如:一类作文在内容上的标准确定为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在表达方面体现为切合文体,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但由于阅卷老师的个性和思想观点有别, 往往会出现评判标准上“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状况, 作文得分也就高低有别了。如何才能迎合阅卷老师的性情, 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 懂得其“潜规则”至关重要。如果考生熟知了这些“潜规则”就能避免作文中的违逆老师的意向, 防止作文“南辕北辙”, 取得稳中求胜的效果, 自然会创造“得分点”。

一、明确写作方向, 不可轻易逆向反弹

中考作文命题不外乎四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无论哪一种, 其题目都会给考生带来立意的导向, 或圈定写作范围, 或透露材料主旨, 或表明写作体裁, 或暗含象征寓意。不管处于何种意图导向, 考生都应该守规守矩、切中肯綮, 不可随意反向立意、逆向思考。出题者的个人见解和价值取向会暗藏在对话题的解析中, 所以考生应该根据命题者的观点和思路进行写作, 决不能轻易地反弹路径, 因随意创新而失分。

二、题目拟定应新颖别致, 不可轻易含蓄、隐晦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看到文章的结构线索和人物的心灵世界, 同时折射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观点和内容。一般情况下, 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都需要学生审视材料后, 选择最得手的熟悉材料来解题拟题, 如“与对话”这个题目如果补充为“与阿Q对话”则新颖别致, 如果补充为“与奥巴马对话”, 则显得高深。又如“是一首歌”若补充为“相逢是一首歌”则显得具体形象, 若补充为“这是一首歌”则显得平淡笼统, 缺少差异性。所以, 在补题拟题时要抓住题目的新颖别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不可平庸病态、陈词滥调、千篇一律和含蓄隐晦。由于阅卷时间相对较短, 阅卷老师如果能从题目中看出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其阅读兴趣就会倍增, 第一印象就会感觉特好。所以一些优秀的作文题目因其形象具体、新颖别致, 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价值观, 自然而然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而一些隐晦的题目往往因艰涩难懂, 无形中产生故意造作之嫌和无病呻吟之隙, 导致得分较低。有时考生所拟题目背离主题或者出现先文后题的现象, 这样都会给阅卷老师造成心理距离, 降低作文分数等级。

三、文章开头要先声夺人, 不可轻易应用提示中的材料

本人在阅卷过程中常看到一些考生为了凑足字数, 切题不准, 下笔困难, 所以直接采用提示中的材料, 这给阅卷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作文开头的方法非常多, 诸如引人入胜的设置悬念式, 形象生动的修辞式, 渲染气氛场面的情景式、先声夺人的诗歌引用式, 单刀直入的文体式等都给作文内容带来创意, 给阅卷老师带来惊喜。因为开篇是阅卷老师特别关注的地方, 它比其他地方的阅读要认真得多, 开头的优劣好坏, 既影响文章的内容表达和思想感情, 又给读者的审美和理解带来一定的影响, 尤其阅卷老师在评判作文时, 只需读开头一两段, 对作文的基本印象也就出来了, 所以作文开头的训练是考场作文必备的环节。

四、写作素材要恰当取舍, 不可轻易扩写材料

生活是思想的海洋, 是感情的宝库, 它犹如一幕幕人生戏剧, 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如果学生能够用心观察, 及时积累, 倾心感悟, 定会写出独具特色、个性鲜明、感悟深刻的作文来。可是有的考生写记叙文时只是简单模仿或扩写所给材料的情节, 写议论文时只是轻易的抄写材料作为论据, 对作文主题缺少深刻的认识, 这些无疑会给阅卷老师一种“捡现成、绕弯弯”的感觉。中考作文在题目的要求中都给出了材料, 这些材料只是给出了立意的导向、选材的提示和内容的取舍。如果把这些作为作文的材料, 无异于将作文的弱点和缺陷暴露在阅卷老师面前, 教师给高分的愿望就会荡然无存, 所以切记不能拿提示材料作为素材来写作, 不能拿题目中的材料来完善作文。

五、作文内容要充满生活气息, 不要轻易写敏感话题

中学生正处在思想倾向的幼稚期, 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方向尚不清楚, 难免看问题有失偏颇, 他们对世界的看法还不够全面, 思考的度上不够深刻开阔, 同时受一些影视、媒体的负面宣传影响, 对于敏感的政治人物、复杂的政治事件, 不易形成客观辩证的见解, 不能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因而考生在考场作文时最好绕道而行, 多去思考现实生活和人生观点, 多去观察自然景象和描摹世态人性, 多去表达独到见解和抒写真情实感。另外初中生如果在中考作文中涉及到爱情这个话题, 也会使阅卷老师心存偏见, 所以最好不要涉及。写作文时可以从对爱情的认识、向往等角度来写。

六、表达要语言流畅, 结构严谨, 不要轻易洋汉混用, 中外夹杂

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 由于外国人较多, 受外用语言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考生往往在汉语中夹杂外语, 而且在写记叙文时主人公采用了“约翰”“彼特”等洋名字, 这些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考生只是自己玩一些花样, 脱离了“语文”最本质的东西。另外有些考生还编写一些外国故事, 使阅卷老师产生了种种猜想, 认为学生到国外观察外国人的生活是有限的, 其作文要么胡编乱造, 要么剽窃抄袭, 这种不伦不类的写法, 看似在花样创新, 实则使阅卷老师大倒胃口, 其质量大打折扣。

总之, 考场作文有其“潜规则”, 如果不了解这些“潜规则”, 势必会使学生作文有许多失分点, 语文考试也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考场技巧谈 篇2

为此,我编写了“考场作文一字歌”:

一、入题要快,一锤定音,忌拖

考试中,一拿到试卷,考生要有意识地先看一下作文题。当然,此时并不要求马上动手去写,而是让它在脑海中有一个印象,如同一颗种子先植入自己的心里,慢慢地生根、发芽。然后呢,暂且把作文先放一边,不再考虑它,而是去做知识题。一般情况下,随着知识题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学生的兴奋点也在不断提升。其实,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潜意识里有关作文的信息也在悄然苏醒并酝酿着;而且,做知识题时,偶然也会有与写作内容相关的火花在头脑中闪现,这时,可以顺手把这些只言片语写在草稿纸上。等到知识题做完,学生再看作文题时,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有了创作的冲动,这时候再写作文,心理上就有了一定的铺垫了。

好,现在开始选题。一般情况下,考场作文会有两个题目供考生挑选,以给学生更广阔的发挥的空间。有的学生选题太慢,犹犹豫豫不够果断,一会儿觉得这个难写,一会儿觉得那个不好把握,迟迟不动笔,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还有的由于选题时思考过多,导致在写作中出现两个选题内容重叠交叉、两个主题混杂的情况。这些都是选题的大忌。正确的做法是:在短短的一分钟内,确定出哪个更贴近你的生活,哪个更符合你的写作习惯,哪个文体类型你最容易把握,哪个更容易发挥你的特长,哪个更能展示你独特的有价值的思考,就选哪个。一旦选好题,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了。

二、拟题精巧,一枝独秀,忌俗

现在好多作文题类型都倾向于让学生自己拟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如此,半命题作文也是如此)。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材料、话题本身不是“题目”,它只是提供一个范围,需要我们先立意,再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出别具一格的题目来。题目是否精巧,是否独树一帜,是否能让人眼前一亮,马上就能显示出一个学生的文字功底。那么哪些标题能不落俗套、一枝独秀呢?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别(为方便起见,以下拟题示例均出自我的公众号“江月之声”,顺便也提醒大家点击关注哦,呵呵!):

1.短小精悍的,如《牙疼记》、《厚重长安》;

2.哲理性强的,如《悲剧审美 喜剧人生》、《一别两宽 各生欢喜》;

3.有抒情意味,能激发人们思考或产生联想的,如《我的黄酒我的百草园》、《春天,一个适合忘却的季节》;

4.色彩上给人视觉冲击力的,如《乒乓世界里的七色花》、《青石板留下的足音》;

5.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表达效果的,如《壶口!壶口!》、《一束美丽的罂粟花——揭开王语嫣的神秘面纱》;

6.引用古诗词名句、成语、俗语、歌词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或推陈出新而引发互动的,如《山无陵乃敢与君绝》、《问天下谁是英雄》;

7.使用疑问句、感叹句等特殊句式让人警醒产生联想的,如《诗人、作家、艺术家为什么多有自杀情结?》《四月,旅行去》;

8.另类的,出人意料的,如《陆亦可,嫁了吧》、《三毛和张爱玲:殊途同归》。

当然,好的题目类型肯定不止这些,只要紧扣主题,引人注目,就是好的标题。有了好题目,文章未看,就已达到“丹唇未启笑先闻”的效果了。

三、开头引人,一见钟情,忌松

歌手上台,听众往往关注他第一句声情并茂的演唱;舞者出场,观众往往在意他第一次风格独特的亮相,是一下子赢得了满堂彩,还是让人倍感失望,“爱恨就在一瞬间”。同样,好的考场作文,往往在第一段就把人给“打动了”,或使人惊喜或使人震撼或引人深思;可是,也有不少学生作文的开头,一下子让读者“郁闷了”,开头过于松散,半天进入不了主题,这样就很难给评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作文也就无法列入较高的档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先声夺人呢?我们可以做多方面的尝试:

1.能讲故事吗?好的寓言或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往往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2.能引用名人名言吗?把智者的思考和你的文章融合起来,很可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3.能使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吗?气势磅礴的排比、生动形象的比喻、清新活泼的拟人、妙趣横生的夸张,肯定会博得大家的好感。

4.能“包装”吗?加一段题记(题记一定要恰到好处,不能离题太远,也不能篇幅过长),或许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5.能设置悬念吗?匪夷所思的情节、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奇谈怪论,都能吸引人的眼球。

其实,文无定法,只要有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实实在在的生活,再稍稍注意一下技巧,文章的开头一定会让人一见钟情的。

考场作文的结尾技巧 篇3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事情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空洞口号,这种结尾大煞风景。③突然结尾。全文意思尚未明了,交待的情节还未完整,却突然落笔收尾,完全没有表现出文章的主题。

那么,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作文中常用的。

一、凸现主旨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如中考作文《特殊答卷》的结尾:“6年过去了,这份特殊的答卷一直珍藏在我的抽屉里。我要让它时时刻刻告诫我:知识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篇末借助精炼的议论亮出题旨,给人深刻的启迪。

二、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相照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是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尾方法。这种收尾方法能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结尾则写“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

三、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多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但也有一个法则,那就是:好的抒情议论结尾必然是油然而生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中考作文《幸福的感动》结尾:“记得有位诗人这样说:‘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是呀,让我怎样感谢你们,爸爸妈妈?你们赋予了我生命,你们赋予了我力量,你们赋予了我幸福,而我却无以回报。有一种感觉叫做幸福,有一种幸福叫做感动。我明白你们的含辛茹苦,我懂得你们的满心希望,我将尽我的力量给大家幸福,让大家学会感动!”

四、妙引巧联式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如《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再如《我多想拥有你,童年》的结尾:“‘假如时光会倒流,我愿回到童年的时候,妈妈你是否依然站在小屋的门口……’歌声依然那样清脆、悦耳。”用歌词结尾,增添了文章的韵味,唤起读者的美感。

五、镜头剪辑式

即结尾勾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有镜头感,洋溢着诗意。如考场作文《小鹦鹉,你飞吧》的结尾:“它去了,穿着一身彩衣,向着广阔无边的属于自己的天空飞去了。”

六、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收束式”。它可避免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故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作文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如《我最尊敬的老师》一文的结尾:“时间过去三年了,而王老师的音容笑貌却时刻印记在我的心里,仿佛我们从未曾分开过。”全文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作者对王老师诚挚深厚的感情,处处体现出作者对老师的想念。这种结尾,更能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老师的感情。

七、升华主题式

考场作文得分技巧 篇4

一、标题新

不论阅读什么样的作文, 我们的眼睛只会在感兴趣的地方停留, 仔细阅读, 从而留下深刻印象。标题新颖就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什么样的标题才算新颖呢?可以用下面两个标准来衡量:一是能否煽动阅读者的情感;二是能否给阅读者想象的空间。如《收购老鼠尾巴》《假如给我两千个亿》《天空那一抹轻云》等都能调动阅读者的兴趣。

二、开头奇

所谓奇, 就是要给阅读者以奇妙的感受, 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巧设悬念, 吸引读者。巧妙地设置悬念, 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急于了解谜底。如滕刚的《新微型小说》就以“这篇微型小说的结尾是:农历正月十六凌晨, 庄家发现孙女小红死在后院的茅坑”开头, 这一开头很奇异, 先告诉你结局, 吊足胃口, 让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原因, 然后再引出一个相对离奇的故事。所以说, 巧设悬念的开头独具吸引力, 是吸引眼球的好方法。二是借用修辞增加亮点。用修辞句开头, 便于抒写作者心中的感悟, 激起读者往下读的兴趣。三是铺陈景物, 渲染气氛。恰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衬托人物性格特征, 推动情节发展, 使文章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从而打动读者。如《他们》这样开头:“夕阳西下, 落日的余晖把半边的天空映得通红, 如血色般笼着, 这个城市即将步入它璀璨而丰富的夜生活。”这段描写衬托出农民工把城市建设美了却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现状。

三、题材小

由于中学生接触面相对较窄, 素材的来源不够丰富, 作文宜选择自己熟悉的小题材。写人可以从熟悉的师生、朋友、家人、邻居入手;记事可以从趣事、难事、心事、郁闷事入手;状景可以从郊游、听雨、赏艺、看风景入手。这些人、事、景、物融入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是他们的生活, 有真挚的感情, 这样的题材容易把握。但如选陌生的题材, 就会难以驾驭, 不易写好。

四、立意高

立意高就是不要人云亦云, 大家不知道的事要写出自己的见解来, 大家了解的事要写出新的主题来, 大家都熟知的事要写出新的高度来。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 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立意高远”。有个中学生从家里所用的电脑、出门电梯中的提示、书店书目种类以及小孩子日常口语中大量涌现英语的现象出发, 看到了母语被侵蚀的现状, 发出了救救母语的呼吁, 主题就很新, 立意就很高。

五、结构巧

清代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平铺直叙的作文没人愿读, 作文的结构是有讲究的, 可以娓娓道来, 涓涓如流;可以曲径通幽, 一波三折;还可以层层设疑, 勾人心魄。全在于作者匠心独运, 精心筹划。《大自然三章》就是以片段结构的形式, 将自然中的“鸟的心事”、“蓝天的担忧”、“鱼儿的规劝”这三部分组合成文, 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构思巧妙, 情节曲折, 具有新意。

六、语言美

考场写作技巧 篇5

低年级主要是指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不知道作文从何落笔,不知道如何布局。

其实低年级阶段的作文,主要要求孩子能够观察图片,将题目要求了解清楚,写时将句子有条理地叙述完整。

看图作文,看似简单,其实也需要技巧:

详细观察图中的事物都有哪些。学生观察的方法是――图中都有什么?将图片中的事物都说出来,没有方位和条理没有关系,但是要观察到图片的角落中的所有事物,然后就是按照顺序来写。

学生们最大的问题是,叙述没有顺序,没有想象力,并且不完整,只是将看到的杂乱无章地堆砌。

举一个例子,一幅图中的人物有两位:一位小朋友在给老奶奶捶背;主要事物有篮子,板凳,篮子中的菜等。

学生们都可以看出图中的小朋友在给老奶奶捶背,许多学生就截止到这里不会再写了,这就需要发挥想象。

图片中隐藏的信息一定要善于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这些都是必要信息。然后要延伸观察:老奶奶在做什么,她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是如何做的,表情如何,他们在说什么……这些都需要孩子们发现和想象。这些材料堆积好,就需要开始“搭积木”,要搭一个漂亮的“房子”就需要你将这些材料按照顺序堆积起来,组成文章,描述完整,不颠三倒四,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当然这些要求也要成为平时指导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习惯成为自然。

一年级学生要注意使用标点符号,二年级学生必须要有标点符号。

中年级阶段

三、四年级作文已经开始入门了。本学期,中年级作文集中在写人,写事和想象文上。考试由于时间限制,是不允许打草稿的,那么作文落笔前的构思就极其重要。

构思包括:文章的大概内容,思路以及框架。如果能在五六分钟之内完成一个不错的构思,写作时就能够做到情绪稳定,较好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

1、确定文体与内容

审题非常重要,读懂作文题目要求,如题目允许写什么,脑子积累的素材有哪些符合题目的要求,自己练习过的或者准备的材料哪些用得上,怎样写才能出新……最终确定写出自己的文体和大致内容。

比如写作文《我最喜欢的季节》。看到题目,首先想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许多同学想到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而且三年级的课文中有关春天的文章和好词很多,脑海中有很多关于春天的诗词,那么就确定喜欢的季节就是春天。围绕春天的特点,展开思路,可以写小草,可以写花朵,可以写树木,动植物,也可以写春耕。这么一想就胸有成竹了。

2、安排结构,列出提纲

使用不同序号,安排文章的层次,写景的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地点转换安排结构,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安排,从而使文章层次显得更加清晰。

3、组织材料

有了东西可写,在组织材料时就可以充分调动头脑中积累的素材,并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实作文提纲,将文字落实在草稿纸上。

4、化平凡为神奇

(1)要有详略,在确定写作重点后,要根据中心来安排材料,仔细考虑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一般事情的经过要详写,能体现人物特点的部分要详写。

(2)语言流畅的文章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巧用修辞方法,妙用诗词名言……这些手法可以使作文语言更加流畅,形象生动。

例如,修辞: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又像是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把池面盖得严严实实的。

熟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应该多听听别人的建议和批评,认真反省自己的言行,从而不断进步。

抛弃白水似的语言,能使文章顿时增色不少。

高年级阶段

五六年级有些孩子已经能够将作文作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了,度过了早期的懵懂和过渡的艰难,考场作文更多的是尽量提升细节。

1、好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一个好的开头,才能抓住读者,同时可以使自己在写作时打开思路,所以考试中开头非常重要。

作文中常用的开头方法有:开门见山式、巧妙引用式、故设悬念式、渲染气氛式。

比如,开门见山式:我的爸爸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他兴趣广泛,尤其喜欢数学,一思考起来就废寝忘食,简直迷得走火入魔了。为此,妈妈常开玩笑说他该和“加减乘除”结婚。

巧妙引用式:“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通过这次小测验,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的英语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让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2、好的结尾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的结尾就像编筐的“收口”,一个意义深刻的结尾会让作文的内涵提升,发人深省。

结尾主要有下面几个常用方法:自然式结尾、引用式结尾、点题式结尾、总结式结尾、照应式结尾。

点题式结尾:时间就像手心里的水,无论你怎样握紧拳头,它还是会从指缝中溜走。珍惜时间尚不能把握所有时间,何况不去珍惜呢?朋友,不要犹豫,从现在起,珍惜时间吧!

写好考场作文的技巧 篇6

成千上万的人用一个题目(话题),大同小异的思路,似曾相似的材料,难分彼此的语言,看了几篇以后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兴味索然,就在此刻如果眼前的文章突然闪现出一个亮点,如同那万绿丛中一朵鲜艳的红玫瑰,该是多么令人惊喜!可以想像阅卷教师定然眼睛一亮,精神一振,给出一个高分。

一、亮丽的标题,照亮全文

自古有文好题一半的说法,题目之于文章,就好像额头与眼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那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拟题应该精心构思,讲究技术,用一道别具一格的亮丽的风景线取愉阅卷教师的眼睛。第一时间获得良好的映象。

1.巧用修辞,意味深长,设置悬念,激起阅读兴趣。

2.巧借标点,引人深思,语言简洁,节奏感强,寓意深刻。

3.引文贴切自然,借用歌词曲,吸引读者。

二、精彩的开头,令人精神振奋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对于考场作文至关重要,它好比给一首乐曲定下了基调,为一场演出拉开了序幕,能达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即文章开头要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阅卷教师为之动容,产生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因而下笔之前,一定要反复琢磨,精心构思,务求精巧。

1.巧设题记,引人耳目,既渲染氛围,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巧妙地诠释了话题(常用的题记方法有点题式、主旨式、交代式、引用式、悬念式、抒情式)。

2.言此意彼,欲扬先抑,韵味悠长。

3.铺陈排比,蓄势带法带发,层层递进,气势雄厚。

作文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的开头,定要有特色,力争一开始就能抓住阅卷教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怎篇文章的得分等级。

三、精美的片段,满篇生辉

一篇文章,不落俗套,写出新意,能够做到通篇锦绣,那是最好不过的,但是,不现实。一方面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有限,无法达到此高度;另一方面受考场时间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在作文纸上纵横驰骋。因此,清醒明智的选择是尽量保证全篇质量的前提下,集中自己的才智,发挥自己的特长,精心写好某个片段,使之成为全篇的闪光点,唯其如此,文章才会有感染力,才会打动人。

1.选材新颖,富有时代气息,反映当今人们的思想观念,旁征博引,底蕴深厚,容易受青睐。

2.立意新颖,即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观,发前人所未发。

3.语言要新“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就是说写作文时语言一定要独到、新颖能吸引人、打动人。(1)活用修辞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2)推敲动词和形容词,使文章语言鲜明生动。(3)力求含蓄风趣,使文章活泼不呆板。(4)褒词贬用,借用熟语和旧词新用等写法。上述方法可使文章语言诙谐风趣,赋予新的意韵。

4.成长之路,充满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一定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无论是明丽的青春圆舞曲,还是凝重命运的交响曲,都应该是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思想和真实的表达,情真词切才能打动人,感染人。

四、精当的結尾,画龙点睛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結尾十分中要,,不能虎头蛇尾,也不可化蛇舔足。結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有余味耐咀嚼,更要让阅卷教师读完文章后久久不能忘怀。

1.添加后记,余韵悠长,与文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画龙点睛。

2.提出问题,引人深思,引发读者思考,启示着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3.卒章显志,戛然而止。这种結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的結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結局来安排人物的最终命运,在这时戛然而止,让人惊叹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

考场作文亮点营造技巧 篇7

一.巧设“凤头”———春云初展, 一见倾心

古人认为文章的构造应该是“凤头”, 即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一样, 美丽漂亮。好的文章开头, 能令人眼前一亮, 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让评卷老师喜上心头, 博得评卷老师的好感, 这就为文章的赢取高分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在记叙文的写作中, 我向学生介绍了十种简单实用的记叙文开头方法。方法一:欲扬先抑, 开发胃口;方法二: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方法三:描形绘神, 印象逼真;方法四:自然交代, 平引下文;方法五:歌词开头, 响彻云际;方法六:排比反复, 创造旋律;方法七:设问开篇, 无沿无边;方法八:对比映衬, 突出重点;方法九:名言指路, 开宗明义;方法十:倒叙开头, 吸引读者。这十种方法适应于各种层次、各种水平的学生, 一学即会。

在写作命题作文“温暖”时学生是这样来营造“亮点”的:“ (1) 在爱的怀抱下, 我犹如一株初生的幼苗,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这个冬天, 有你不冷了……… (2) 握着他的手, 一股暖流轻轻缓缓地流入我的心中, 使我的心颤动。 (3)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世上最伟大的是母爱, 母爱使人感动, 母爱使人温暖。 (4) 温暖, 是冬天时朋友递来的一杯热茶;温暖是当你伤心时朋友的一个安慰;温暖, 是当你有困难时朋友伸出来的手。回忆过去, 有一件事令我感到温暖。 (5) 温暖是疲劳时, 他人递给你的一杯热咖啡, 浓郁而香醇;温暖是迷途时, 别人耐心的回答, 感激而充满希望;温暖是哭泣时, 别人递给的纸巾, 微小而感动。而温暖我的是一个小小的葫芦, 它让我泪流满面, 让我懂得感恩。”这些开头方法, 综合运用了欲扬先抑、名言指路、排比反复等开头方法来营造“亮点”, 且开篇即点题, 摇曳多姿, 美不胜收, 令评卷老师一见倾心, 何愁作文不高分呢!

二.巧构“猪肚”———细节描写, 匠心独运

一篇好的记叙文必定离不开把人物写真、写深、写透, 也就必然离不开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可以说:细节描写是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的灵魂。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无不注重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刻画, 鲁迅先生在他的名篇《药》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描写:“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 摸出一包洋钱, 交给老栓, 老栓接了, 抖抖的装入衣袋, 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 吹熄灯盏, 走向里屋子去了。”华大妈的一“掏”一“摸”, 华老栓的的一“接”一“按”, “抖抖的”, 无不体现了华老栓夫妇对钱的珍视, 这些洋钱攒起来之不易, 更何况它还是儿子的救命钱, 钱没了, 儿子的命就没了, 两夫妇的幸福未来也就荡然无存了。这一细节描写, 这一点睛之笔, 确实令人拍手称绝。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只有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描写通过“放大镜”的形式把它夸张性的放大, 才能达到人物描写典型化的特点。在细节描写中, 我们可以抓住人物动作的细节、语言的细节、神态的细节、外貌的细节、心理的细节等来锤炼词语, 表现人物特征。也可通过巧用修辞, 刻画人物神韵的方法来精心设置细节描写。这样可化平凡为神奇。

在写作命题作文“走向成熟”时, 学生在刻画一位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的高中生时这样写道:“此刻他的手正在飞快地舞动, 犹如精灵般地跳跃;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汗珠顺着他的脸廓缓缓滑下来, 滴落在手上;他的眼睛, 死死地盯着屏幕, 丝毫察觉不到它的降临。”“飞快地舞动”、“犹如精灵般地跳跃”、“布满了汗珠”、“死死地盯着”这些对人物细节描写的精彩描绘, 使人如见其人, 如见其形, 如见其状, 令人不禁扼手叹息, 沉迷网络游戏犹如吸毒一样, 网瘾毒于虎啊!这样的精彩文段, 描写细腻动人, 匠心独运, 何愁作文不高分呢!

三.巧写“豹尾”———回眸一笑, 余音袅袅

明人谢榛曾说:“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清人李渔也说:“终编之际, 当以媚语摄魂, 使人执手流连。”好的文章结尾当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 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 使人感到流连忘返, 回味无穷,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记叙文的写作中, 我向学生介绍了六种简单实用的记叙文结尾方法: (1) 首尾呼应法; (2) 自然结束法; (3) 抒情议论法; (4) 画龙点睛法; (5) 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6) 委婉含蓄, 点化主题。这几种结尾方法, 可使学生最有效地避开画蛇添足、空喊口号、拖泥带水等容易犯的文章结尾毛病, 学生若能巧妙运用, 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写作命题作文“走向成熟”时, 学生是这样巧设“豹尾”, 营造“亮点”的:“ (1) 我们伫立在原地, 看着老人和他的家人离去, 最后消失在小路的拐弯处。在这一霎那, 我突然明白了, 成熟就这么简单。当你懂得用心去关爱他人, 懂得在别人的阻拦下依然尽自己的责任, 懂得用心去体会万物时, 你就迈向成熟了。 (2) 我成长着, 在曲折的道路中勇往直前, 就算跌倒, 站起身来拍拍身子还很坚强。我看到了, 看到了成功的光芒, 我一步一步向成功迈进, 向成熟奋勇前行! (3) 我没有为这件事感到失望, 没面子, 相反, 我庆幸自己没有乱花父母的血汗钱。或者, 我真的懂事了, 没有那么任性了。在以后的生活中, 我仍会多多考虑父母和身边朋友的感受, 让自己渐渐走向成熟。”这样的文章结尾, 与文章开头浑然一体, 相得益彰, 深化主题, 画龙点睛, 情真意切, 无不令人动容。这样结尾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何愁作文不高分呢!

四.巧凝情感——情真意切, 动人心弦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一篇好的文章若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父母情, 表露出深深的爱校情、爱家情、爱国情, 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产生出强大的冲击力。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一文中, 把自己诸父异爨, 家道败落之悲;幼年丧母, 痛失母爱之悲;祖母亡故, 有负寄望之悲;妻子早逝, 丧失爱妻之悲抒写得十分真实感人, 读来令人心酸, 使人掉泪。林觉民烈士在《与妻书》中更写道:“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也。”短短的十几个字即把自己的爱妻柔情和爱国豪情结合在一起, 令人百感交集。这些文章之所以常读常新, 百看不厌, 关键是“情”字在起催化作用。

在2010年的广东高考评卷场上, 有一篇叙述“高考移民”现象的文章深深打动了评卷老师的心扉, 该文章也成为当之无愧的高考满分作文。该考生在文章中真诚地写道:“我祝福你, 我的朋友, 我们的邻居, 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这篇文章切切实实地表达了自己对农民工子弟们的美好祝愿, 从中我们也可看到小作者的纯洁心灵, 美好人格。

考场作文的声音技巧 篇8

技巧一:巧摹拟, 闻声入境, 惟妙惟肖

拟声词运用得巧妙恰当, 能逼真地摹声绘音, 增强文章写人、状物、叙事、抒情的艺术感染力, 使读者“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中考满分作文《精彩足球赛》中:“接下来比赛更残酷了, 一片混乱。为了压压他们的邪气, 我们几个前锋冲到了前面。球到我脚下了!千钧一发, 狠狠一个抽射, 球旋转着向球门飞去, ‘嘭’重重撞到了对方防守队员的腿上。‘刷——’进了!场上一片欢呼。”

“嘭”“刷——”连用拟声词, 这样的绘声有“画龙点睛”之妙, 使得足球赛闻声入境, 逼真欲现, 扣人心弦, 情节跌宕。

技巧二:用比喻, 具体可感, 逼真传神

声音诉之于人的听觉, 变幻莫测, 稍纵即逝, 描摹起来难度较大, 但是借助比喻, 则可把美妙绝伦、飘忽无形的声音转化为可感可触的具体形象, 以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易, 化抽象为具体。

如中考满分作文《感激》中:“我一坐到音乐室的钢琴面前, 仿佛就进入另一个世界。音符如一个个的小天使, 带着一丝微笑带着一丝调皮, 从我的指间轻轻溜出, 连缀成彩虹般美丽的乐章。音符们柔柔的, 一个接着一个, 张开小嘴, 把弹奏者的心情, 借着那圆滑的乐曲, 轻轻地唱了出来。于是, 甜甜的世界仿佛充满着花香的气味。我全身的细胞如饮了甜甜的美酒, 醉倒在音符的怀抱里了。”

作者将音符比作“小天使”, 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音符的调皮与美丽, 有情有味, 引人遐想不已, 表达了钢琴的韵律之美和作者对音乐的情有独钟。

技巧三:巧烘托, 转换思维, 曲径通幽

“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树写之。”当如实地描摹事物的声响难以突出声音的美妙之时, 我们不妨转换思维, 将所描声音从侧面描写这一“回音壁”中映射出来, 让读者从回音中品味其声, 可创造出“深山藏古寺”的奇效。

如中考满分作文《爸爸的鼾声也美丽》中:“对了, 老爸的鼾声还吓跑过小偷呢。那是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 老爸老妈干了一天的活, 一上床就睡着了。我却头痛得无法入眠。突然, 我被一阵的声音惊醒, 睁开蒙的睡眼一看, 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一个小偷正探着头偷偷地往里面看呢。我想弄醒老妈, 她翻了一个身又睡了过去。我想弄醒爸爸, 掐了他几次, 爸爸都没有反应, 依然是鼾声悠扬。正当我再一次用力掐爸爸时, 爸爸的鼾声陡然加大, 小偷以为是爸爸故意装的, 调头跳下去就跑了。”

小作者详细铺陈, 娓娓道来, 借助吓跑小偷来写爸爸的鼾声, 爸爸的鼾声不仅美妙而且有出神入化、出人意料的奇效。

技巧四:用通感, 赋声以形, 情趣盎然

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沟通起来, 用通感描绘声音, 不仅能化无形为有形, 还使人可见、可触、可感、可品。

如中考满分作文《听听雨的声音》:“可是, 春雨并不是没有声音的, 寂静的春夜, 春雨像花瓣一样落下, 那声音像棉一般软, 像风一般轻, 像乡间的小姑娘一样腼腆。可是, 那声音浸润中, 禾苗吸饱了, 发出咕嘟嘟的声音, 那是它在长芽, 在破土而出呢。”

声音本是听觉形象, 但作者却通过视觉、触觉形象, 把声音描摹得有声有色。如写春雨的声音“像棉一般软, 像风一般轻, 像乡间的小姑娘一样腼腆”, 既写出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又能激发读者无限遐思。

技巧五:用标点, 以情代声, 妙趣横生

文辞的佳妙难得, 如果用“一字千金”来形容, 那么, 有些用得颇为精当、巧妙、独特的标点符号, 就可以用“一号千金”来形容。其实, 标点有时就是“语言”, 就是“表情”, 就是“情感”, 情随点生, 声由点生。

如中考满分作文《压力》中:“‘铃——’‘下课!’‘起立!’‘老——师——再——……’‘砰!哐当!稀里哗啦……’‘噼啪!’‘吱——’‘嘁嘁喳喳……’所谓铃声在前, 人影散乱, 老师归而学者从焉。”

中考考场作文应试技巧探究 篇9

一、强化应试心理, 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

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事业的成功与否。考场就是“战场”, 时间紧迫, 竞争激烈, 考试不仅在考你的知识水平, 还在考你的意志、毅力与体力, 心理素质特别重要。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走进考场镇定自若, 信心百倍;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则心神不定, 十分怯场, 缺乏必胜信心。前者考起来, 发挥正常, 甚至超常发挥。后者考起来能发挥平时的80%就很不错了, 有的甚至心灰意冷, 考不出水平。每年中考作文有超常发挥得高分的, 也有失常得低分的, 这足以证明考试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因此, 考试前, 强化应试心理十分重要。只有如此, 才能为临场发挥吃下“定心丸”, 树立必胜的信念。

二、看清要求, 三思而后写

大凡中考作文题后都规定了写作要求, 考生必须按要求作答, 否则视为离题或不切题意, 自然要扣分。中考作文要求, 一般有提示写作范围, 规定文体, 规定纪律, 规定写作字数, 规定书写工整等。结合多次改卷经验, 我们发现, 如果没有看清这些要求, 往往就会失分。常出现的问题有:一是离题, 二是犯规 (如出现真实姓名, 单位名称) , 三是字数不够, 四是卷面脏乱, 五是结构不完整。这些考生往往会因小失大, 得分低下, 后悔莫及。

中考作文成功的第一步是读题, 读题, 再读题。性格急躁、粗心大意的学生要特别注意睁大眼睛, 一字不漏地读, 读三遍, 想三遍再动笔。

读完题目后, 一定要多次思考, 想清楚了再写。一要认真思考题意;二要认真思考写作范围、文体;三要认真思考容易被扣分的因素, 这一点往往会被忽视;四要思考谋篇布局。中考作文是不可能打草稿的, 顶多在纸上列个提纲而已, 全凭“肚里行事”, 可见多思的重要性。想清楚了, 条理清晰了, 再动笔亦不迟,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卷面整洁, 字数达标, 赢得评卷者的好感

由于评卷教师时间紧, 任务重, 因此评阅考场作文都是采用快速默读法, 对卷面要求特别高。卷面清楚、字迹工整、美观, 就能给评卷教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这种作文在同等级的作文中易得高分。再者, 有的作文题就规定“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这一要求。近来, 有的作文题即使没有把此要求写明于试题, 也把书写分列入评分标准。考生要做到卷面整洁洁, 书写工整规范, 不写潦草字, 尽量不写错别字。这样评卷教师一看到卷面清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的文章, 精神为之一振, 顿生好感, 怀着轻松喜爱之情评卷, 加上文章内容好, 评卷者大手一挥:高分。即使文章写得再好, 但书写胡乱涂鸦, 评卷者懒得细看, 就有可能像珍珠藏在草丛中不易被发现, 给个不理想的分数, 岂不可惜。另外, 字数与要求相差过多或过少, 也会直接影响评卷者的印象。

四、结构完整, 内容具体生动

1.开头是关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的好坏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开头不好, 后面就有写不下去的可能, 另起炉灶来不及, 于是只好硬凑。考场作文如何开头比较理想呢? 一般以“开门见山法”为宜。何谓“开门见山”呢? 就是顺题目而写, 直入主题, 干净利落。如《白杨礼赞》, 茅盾先生开篇:“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 开门见山, 直抒胸臆。下面两位学生的习作也是采用“开门见山法”。

例1:《心事》开头:“打开心扉, 便看见那心灵深处, 珍藏着我最真的心事……”

例2:《我自豪, 我是个充满爱心的人》开头:“爱是love,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每当我唱起这首歌, 心中就激起一股激情, 爱是伟大的, 我自豪, 我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以上两例开头简洁明了, 入题清新明快, 真可谓“凤头”, 小巧玲珑, 既适合考生写作时间短少的要求, 又与评卷教师的心理相符合。当然, 在写作中应尽力克服故弄玄虚, 先绕了一大圈才入题这一弊病, 避免既浪费了时间, 又占去了大块篇幅。

2.内容具体

考场作文和平时作文一样, 都要求内容具体实在, 内容空洞, 即使辞藻华丽, 也是不受欢迎的。这正如一个人, 外表再美, 但不会做事, 不会工作, 不会生活, 又有何价值呢? 文章如何才算是内容具体实在呢? 对于记叙文来说, 就是要有事实, 有任务, 把各“要素”表达清楚。对于议论文来说, 就是论点突出, 论证充分, 事例举得生动典型, 富有时代气息。

3.写出精彩片段

考场作文要想获得高分, 还应具备一两处精彩片段。一篇文章通篇直叙, 读了让人感觉乏味, 有了精彩片段, 全文生辉。例如, 陆定一的《老山界》中有这样一段:“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着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 冻醒了的同志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之外, 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野马在平原山上奔驰, 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样精彩的片段使人读了回味无穷。

4.理想的结尾

由于时间紧, 不可能仔细琢磨如何结尾, 但也不能哪里完哪里歇, 如果这样, 则文章有头无尾, 结构显得不紧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第一, 首尾呼应, 结尾段或结束语与文章开头或标题相照应。例如, 朱自清的《背影》结尾写道:“我读到此处, 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不仅与文中几处写“背影”相呼应, 还与标题遥相呼应。特别末句与文章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一气呵成。第二, 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例如, 萧乾的《枣核》结尾段:“改了国籍, 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 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直接点明全文中心, 表明文章写枣核的目的是写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考场技巧谈 篇10

原因何在?部分原因是教师的“不教”,准确地说,不是“不教”,而是“以写代教”,无目的性地布置作文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随意批阅后,几乎不作讲评,如此往复,就算是作文教学了。更有怪论者,认为作文再怎么教学生还是原有水平,“教与不教一个样”。其实主要是教师教不到“点”上。

一、寻找根源,罗列问题

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风景,首先你要爬上屋顶。”当我们置身某个事件当中时,往往很难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只有投身到实践调查中去寻找错误存在,才能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学生枯燥乏味的作文是考场作文的一大问题,很少有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文章。作文教学长期被忽视,考场作文因缺乏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回馈,才会出现学生“完成任务”的恶性循环现象。由此,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不应该那么写!”这是鲁迅先生的《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引用前苏联惠列赛耶夫的主张:“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教师应抓住学生每次习作的契机,明确考生在考场作文中应避免的问题,学生才会逐渐了解考场作文该怎么写。

笔者以学生当堂写作《触动心灵的瞬间》为调查题,要求学生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此习作,教师课后批改并归类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口语、网络用语随意出现,如“我靠”“给力”“杯具”等;转述型语句描写通篇存在,语言啰嗦表达不清,语言纯对话或用语不规范等现象普遍;材料东拉西扯拼成一文,事例雷同率高,材料老掉牙,不切实际;虎头蛇尾;过度解释题目,开头知事,为什么写等明示性开头,使文章缺乏内涵,无法引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不道明任何事由,心情莫名受挫,故事虚无飘渺,令读者不明所以,重心偏离,无实质性内容的文章也较普遍。

读文字如同看风景,赏心悦目与索然无味会直接影响看的人的眼睛和心情。语言味儿浓的作文令人眼睛一亮,继而想要慢慢咀嚼,细细品尝。作为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并避免考场作文中不恰当的语言表述现象,通过大作家的未定稿与定稿的比较,来探究语言写作技巧,结合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来修改语言片段,并尝试着运用于考场作文,力求在考场作文中改变语言风格,进而提升学生对考场作文的应变能力。

二、探究名篇,领会技巧

教材是一个范本,许多词句优美的名家名篇都值得世人反复品味和学习。事实上,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把课堂上设计好的问题解答完,即结束对该作品的探究学习。对语言产生的效果往往忽略了引导,教材语言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大作家的文章也并非一气呵成,可以选用大作家的未定稿与学生所学的课文经典语段比较,来指导学生的写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发挥能力,让学生有自信能应对考场作文。

技巧一:用具体来丰富抽象

文章的内容要借助语言这个载体来传达给读者,靠语言来打动人心,没有具体描写的语言就算不上好的文章。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作为中学生,限于阅历,要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一丝不苟、一字不易的境界是不现实的,但是,也要用“具体描写”的标准去努力要求自己。比较《背影》的原稿和课文的不同之处:

原稿: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课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从以上比较可见,大作家朱自清行文时也曾将父亲“爬月台的不容易”简单地写成“艰难”,“艰难”虽是“困苦、困难”的意思,但是读者并不容易感受到“父亲的艰难”。学生平时训练时并未注意这类问题,常常带着快速写完的心境,匆匆将情节的细描用抽象含糊的一两个词来表达,却渲染不了要表达的心情,从而失去了语言本身的魅力。

从课文的经典语段去感受父亲的“背影”,不用道“难”却触动了每位读者内心最深处的酸痛,后文的“泪”才会“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折射的正是父亲一辈子的不容易,水到渠成地令这个经典的“背影”镌刻于每位读者的心灵深处,不可抹去。

通过比较,学生即会明白那种司空见惯的白话、套话、空话、大话或“决心书”式的表态语言应剔除,在遣词造句上要力求具体生动。

技巧二:用情感来写活直白

文学即人学,文学离不开情,情的抒发也离不开文学。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结晶乃是人的情感逐渐升华后喷射出来的火光。情感能激发读者与作家的“共鸣”。试看《风筝》原文和课文片段的比较:

原稿: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

课文: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用情感的投入来写活原本直白的文字,大作家鲁迅修改后的文章令读者看到了一位威严强势冷酷无情的兄长“精神虐杀”天真烂漫胆怯至极的小兄弟的虐心画面。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为落后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童年时代长幼之间很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可见作为兄长的粗暴行径是以暴力为基础的。此处情感从自身的表现入手,鲁迅把自己写得很粗暴,字里行间深含自我谴责的意味。

技巧三:用景物来代替心情

“一切景语即情语”,也就是说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密切相关,融情于景,景随情移。一般来说,美丽的景物表达人物高兴愉快的心情,反之,则表达人物悲伤的心情。《社戏》中“我”的心情从无船去看戏,急得要哭,又因热心的小伙伴们提议陪“我”去看戏,而变为失而复得的喜悦与急迫。此处以我们学生的常用写法与课文片段进行比较:

学生表述:船已经开得很快,但我还是觉得太慢,我很开心有戏看。

《社戏》课文片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一句写出了船行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极写了“我”看戏的心情十分急切。心情用景物描写来代替,令读者对看社戏的难忘更有同感。穿插在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往往起到烘托、渲染和衬托的作用,有意使用,坚持不懈,必定能够在写作上增加亮点,甚至妙笔生花。

三、运用所学,小试练笔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写作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针对上述写作技巧的指导,用名篇赏析提点了以上三个考场作文技巧后,教师应把握训练时机,设计作业。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成长进步的有效手段,应通过实战练习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

第一步,当场运用技巧训练,练习纸设计为能在实物投影投放的格子纸,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技巧进行演练,学生对这种训练方式很容易接受。第二步,再次出示《触动心灵的瞬间》习作,运用任何一项技巧来修改学生自己的习作,学生学了技巧就知道了该怎么写,也乐于写,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三步,教师选择写完的练习,放在实物投影处进行现场展示,通过文字再现的方式,请其他学生点评,寻求相比于原文的进步之处,最后由教师明确常见误区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简短有效的面批,给予进一步的修改意见。

由此可知,通过对熟悉的课本经典语段的技巧学习,学生脑中已经有了写作方向和写作灵感,再利用“趁热打铁”的效应进行训练,学生的考场作文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明晰思路,信心倍增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埋怨学生的不足,应多听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内心的困惑,从他们的困惑中去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真实有效地为学生找回一些写作自信。作为教师,也应积极给予学生更有效的指导,而不是“纸上谈兵”,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有探究精神,确定有效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训练写作,多阅读优美的文章,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写好作文,在写作的海洋里尽情畅游。如此,就一定能在考场作文中取得佳绩。

浅析小学生考场作文的写作技巧 篇11

【关键词】考场作文 写作技巧 题意 标题 提纲 开头与结尾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4-02

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是考场作文是在气氛紧张、时间紧张、心情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考场作文有着与平时作文不一样的写作要求。从大量获取高分或满分的考场作文中,发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被评为高分或满分的考场作文,无论在审题、选材上,还是开头或结尾处,都有着大体相同或一致的某些特点,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考场作文夺取高分或满分的技巧。

一、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把作文的要求准确的审读或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懂,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有什么限制等。真正做到全面领会,不折不扣的按要求写作文。切忌草草地一看题目就自以为是,匆匆动笔。如写《难忘的一件事》,重点抓住“难忘”这个词语,要求写一件事,考生不能写成两件或几件事。弄清楚了要求,这样才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偏题或走题。

二、标题要醒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因此,我们在拟标题时,首先要准确扣准话题,不能偏离话题;其次要醒目,要扣住话题内容,让人一看就有一目了然、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心中列提纲

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因此同学们要学会在心中列提纲,形成一个大概的写作思路,做到胸有成竹,那么在行文时就不会老“卡壳”。切忌像挤牙膏一样,想一点写一点,要有整体思路。

四、开头、结尾要优美

考试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因此必须做到开头起笔点题,结尾点明主旨。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该是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考生一定要运用优美亮丽、引人入胜、简洁锤炼的词句写好开头和结尾,获取阅卷老师的好感,这样才能取得高分。

五、用心写作

写作时,弄清描述的对象,前后保持统一的话题,使语言紧紧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叙述一件事情,做到言之有序。注意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段落的合理分配,可以根据意思合理地分成多个自然段,自然段分得越自然,文章就更有可读性。

六、书写要正确,卷面要整洁

正确的书写和卷面的整洁,在作文评分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考试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标点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一半不要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的后面挤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写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不能断开,写不了时就挤在一行之末。

七 、文章篇幅长短合适

考场作文的篇幅不宜过短,当然也不要过长,一般占作文纸页面的三分之二左右就行,要提醒学生懂得及时收尾。尤其注意不要加页,加页的弊端过多:一是加页部分可能会弄丢失,二是暴露考生身份,三是卷面不美观。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作文被压分。

八、模仿范文和使用“多用文”

作文要得高分,除了掌握以上的作文形式技巧外,更要调动平时课堂积累的语句和生活中自我体验的积累,把自己平时熟悉的作文从内容上进行包装。考场上尽可能使用“多用文”和摹仿作文。如写《我最敬佩的人》,学生可以联系到《难忘的一个人》、《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等,这些作文的材料互相运用,在考场上可随机应变。

例谈小升初考场作文的扣题 篇12

一、预先立题:一词立骨, 先入为主

1. 标题扣题

俗言道“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标题中嵌入话题, 不但一目了然, 造就先入为主的声势, 而且也会使阅读者在阅读文章过程中不自觉的受到吸引, 将文章扣到话题上, 这样在阅读者眼中, 就不会出现偏离话题的现象了。拟作文题时, 可以将话题或材料的主题词置于其中, 以彰显立意, 统领全文。请看小考作文话题:

在生活中我们时时演绎着爱的故事, 有父母之爱, 有同学老师的爱, 有对灾区人民的爱……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 或许是细腻的一个动作, 或许是让人回味的一个眼神……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爱”。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一些让你觉得特别温暖、特别感动、特别幸福的事, 选择其中的人或事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 语言要通顺流畅, 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写生动。

A同学将作文标题拟为《流年匆匆, 母爱相随》。母爱, 这一永恒的话题被小作者定格于文题, 彰显了对母亲的思念, 更凸显了母爱的魅力, 统领全文。B同学的标题是《有爱, 就有幸福》, 小作者将话题中的关键词“爱”、“幸福”嵌入题中, 一语中的, 点化了主题。

2. 题记扣题

题记犹如锦上添花, 或是阐释题目内涵, 或是映衬主旨精神, 或是昭示文章走向, 或是标志整体内容……恰当地运用题记扣题, 不仅可增添文采, 激发兴趣, 更可吸引读者、先声夺人。请看A同学的题记:

让我们记住和母亲共同走过的岁月, 记住爱, 记住时光。题记

(正文为作者由校返家, 忆起被母爱过的镜头:幼时被母搂抱——考试失利母亲安慰、为我拭去泪水——上学母亲为我推车、叮咛——思绪回到现实, 向家飞奔) 题记既概括全文, 又引领读者。

二、开篇破题:首句标目, 行文线索

1. 段首标明中心句扣题

或是概括全文大意, 或是揭示文章中心, 或是点明阅读的“路标”, 阅卷老师立马能抓住大意, 顺势而读。

如A同学:《流年匆匆, 母爱相随》的开头段:

天空依旧蔚蓝, 河水依旧清澈。踏着绿色的羊肠小道, 我已经按捺不住满溢的思念之情, 加快了脚步……哦, 我日夜想念的慈母, 一定在焦急地倚门而望……

母爱, 又何止会在短暂的分别后凸显。当记忆中的涓涓细流静静的淌过, 我发现, 原来它一直与我相随。

B同学:《有爱, 就有幸福》的开头:

幸福, 或许是瞬间顿悟的一种感觉, 或许是记忆中的许多往事, 或许是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几句问候, 或许是月光下全家人在一起惬意的小憩……幸福总是甜蜜的, 对每一个人来说,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关键看你能否捕捉它。

A同学的开头扣上了文题和主旨, 牵引着读者顺势而读。B同学的开头是对标题的具体阐释和剖析, 昭示了下文的内容, 紧扣主题。

2. 小标题扣题

寥寥数语, 层次分明, 提纲挈领, 点明逻辑关系。一看之下, 便粗知文意, 让人怦然心动, 爱不释手。

例如:《有爱, 就有幸福》

小标题一:无籽西瓜 (小时候妈妈让我吃剔籽西瓜, 上学后我将西瓜剔掉籽端给家人吃, 全家人都被感动)

小标题二:do re mi (月光下幼年的我被搂在妈妈的怀里拍着小手唱着)

小标题三:妈妈爱吃鱼头

小作者捕捉了生活中的平凡琐事, 聚焦了家人间的酽酽亲情, 读来感人至深。三个小标题简单明了, 新颖别致, 更是将文章的感情层层推进, 直到水到渠成地总结出“有爱, 就有幸福”的中心, 回扣题目。

三、文中含题:反复铺陈, 环环相扣

在行文过程中, 利用反复、排比和过渡, 醒目扣题, 彼此呼应,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牢牢切题, 强调主旨, 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律美, 产生形散神聚的严谨美, 从而对视觉和心理都产生较大冲击。

例如在《流年匆匆, 母爱相随》一文中:

“小时候, 母爱是那温馨的小屋”——

“后来啊, 母爱是那双拭泪的手”——

“而现在, 母爱是那幸福的叮咛”——

母爱, 这一永恒的话题, 被小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演绎得淋漓尽致。“小时候”、后来啊”、“而现在”三个片段深受余光中《乡愁》的启发, 把母爱深情的分别寄托在“温馨的小屋”、“拭泪的手”、“幸福的叮咛”中。小作者间断地运用三个具反复、排比于一体的句子, 既作过渡句, 又作下段中心句, 牢牢地把全文融为一个整体, 又步步深入, 处处扣题。

四、豹尾应题:首尾圆合, 妙手回春

结尾可归纳、可概括、可深化、可卒章显志, 但最重要的还是扣题。

A同学的开头:

天空依旧蔚蓝, 河水依旧清澈。踏着绿色的羊肠小道, 我已经按捺不住满溢的思念之情, 加快了脚步……, 哦, 我日夜想念的慈母, 一定在焦急地倚门而望……

结尾:思绪从记忆回到现实, 猛然发现, 我离家更近了!离母亲更近了!我不由得加快步伐, 想一下子飞到家中, 偎依着母亲, 继续让那爱包围着我, 永随着我……

结尾呼应开头, 对母亲的思念更凸显母爱的魅力, 深化了主题。

上一篇:网球人才下一篇:订货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