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人才

2024-07-25

网球人才(共7篇)

网球人才 篇1

1 国外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在国际网坛的角逐中, 主要以欧美国家为主体, 无论是在男子项目还是女子项目, 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运动员都以“军团似”的人数垄断着国际网坛, 每相隔3~5年时间, 就会有大批的优秀运动员竞逐国际赛场。因此这些国家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很值得我们去分析、学习, 下面介绍部分欧美国家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情况: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选拔与培育, 抓好梯队建设, 注重个性化培养。体现在:完善国家分年龄组排名系统;健全教练员资格认证;建立完善的青少年比赛体系。为提高青少年成材率, 澳大利亚网球运动协会设计了一整套系统的青少年训练大纲, 建立比较完善的青少年培养体系和运行机制。

俄罗斯网球的培养体制与中国相似, 实行举国体制政策, 特别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上任后, 在国内修建数百所网球学校, 高薪聘请国内外教练员, 并资助有潜力的运动员到海外训练、比赛、学习。著名运动员萨芬、库兹涅佐娃出自西班牙网球学校, 库尔尼科娃、沙拉波娃等人都是出自著名的尼克波利泰尼网球学校。

美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及规划主要由美国网球协会负责, 在培养体制上主要是以家庭自主培养为主。从2007年开始, 美国网球协会与埃弗特网球学院合作, 建立1.8万平方米网球训练基地, 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高水平教练员、强大的科研团队。美国在青少年网球培养上注重科学化及以人为本, 主要体现在:专为青少年设计的以铝为材料的球拍;6到18岁的青少年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的比赛规则, 以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根据青少年各年龄段身体条件和适应程度的不同, 采用海绵网球、低压球进行训练和比赛。

2 省内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关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现状的相关研究主要有:王开伟在《河南网球后备人才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一文中, 以河南省各市网球运动队为研究对象, 对选材、训练和竞赛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得出结论为:河南省网球运动宣传力度不够, 普及程度不高, 参加比赛的地区人数较少, 竞争力不强。运动员的选材、训练人数和训练质量都不能满足网球运动发展的需要;网球运动要发展、提高, 就必须打破现有的发展模式, 从战略思想的高度, 紧紧围绕网球运动自身发展的规律, 结合我国现状, 认真研究项目发展的对策, 这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网球运动的关键。

目前国内关于网球教练员的研究不是很多, 黎劲红等在《中国、澳大利亚网球高级教练员执教特征对比研究》一文中, 对4名澳籍网球教练员和5名中国网球教练员的执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得出结论:两国教练员在队伍的管理、训练的严格要求、与队员保持良好关系方面具有一致性;中国教练员在关心运动员、训练组织严密性方面优于澳籍教练员;澳籍教练员在新技术指导技、术原理分析、陪练技巧方面优于中国教练员。

3 河南省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从20世纪60年代初, 我国开始建立了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主要有国家队、省队和业余训练这三种训练体制, 又称为“三级训练网”。随着网球职业化、国际化的逐渐渗透到我国,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 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我国不断发生着变化, 但由于河南省人口数量基数多, 经济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在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上依然沿袭“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 曾培养出孙甜甜等奥运会冠军。河南省队队员选拔进队的运动员中分层次培养, 根据比赛成绩及训练年限主要分为一、二、三线运动员, 男女训练分开, 由专门的教练承担训练任务。但网球项目与其他传统项目不同的是其观赏性、商业性及国际性的特点日渐冲击着我国的“举国体制”的训练模式, 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国竞技网球,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 如运动员学训问题、教练员专业化问题、运动员比赛奖金等问题。

4 河南省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优势

目前, 河南省网球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主要依靠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三级训练体制, 其人才来源主要依靠各地市体校以及社会力量下支持下的网球俱乐部协助共同完成的, 尤其是网球运动开展较好的优势地区, 如郑州、洛阳、南阳、焦作等地区人才输出较多。其特点就是能够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举省体制”, 由于河南省经济实力有限, 可以将有限的资金进行集中投资, 投资最少的资金完成较多的事情;另外, 河南省地处中原, 人口集中, 数量多, 选材可取性多, 结合“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 将体育局与教育系统相结合, 共同培养体育人才, 对学生运动员的发展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 河南省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前景

河南省体工大队成立于1953年, 目前是由河南省政府与体育局直属的管理训练机构, 在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及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河南省体育事业取得较大的进步, 在各种竞技比赛中涌现出了较多的优秀运动员和体育人才, 如早年的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平、跆拳道奥运冠军陈中、奥运网球双打冠军孙甜甜等, 同时她们也成为了河南省竞技体育的代表人物, 为河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河南省网球协会成立于1997年, 是河南省体育事业的一个分支, 尽管河南省网球运动起步晚, 但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 无论是在网球场地上, 还是在参与人数上都在逐年增加。河南省乒网中心针对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及后备人才的储备十分重视, 网球发展势头一片大好。首先, 省体育局会每年定期举行4~5站省级青少年网球锦标赛、排名赛, 鼓励成绩优秀的运动员自愿参加国家级比赛如“李宁杯”、“耐克杯”等比赛;其次, 社会上一些网球店、俱乐部也会不定期组织一些业余网球比赛;再次, 李娜效应也促使一部分人对网球这项运动有更深的了解, 在某些方面会提高了人们对网球的学习兴趣。但相比其他省市而言, 河南省网球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场地设施及教练配备上, 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 与一些沿海城市如福建、深圳等相比差距较大, 网球发展比河南省要快的多。因此, 河南省网球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 重视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 网球运动在未来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自身对健康意识的追求而逐渐提高, 其网球人口基数也会不断增长, 河南省网球队也会在发展不断壮大, 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摘要:近几年, 我国竞技网球的发展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中国女子网球单打“一姐”李娜的退役, 网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讨论热度不断升温, 这是一项重要的热点话题, 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从世界各国体育的发展现状来看, 欧美等国体育运动之所以发展较好, 一是群众体育基础好, 另一个原因就是极为重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就近几年来看, 网球这个运动项目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并结合世界网球发展的趋势, 试图找出属于自己的适合自身国情、省情的一条路, 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旨在为发展河南省竞技网球运动提出可以参考的一些建议, 为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同时, 对于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河南省,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涛.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孟霞.河南省9-18岁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08:36-37

网球人才 篇2

摘要:根据高水平网球运动队人才培养的特点,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与研究,表明:外部机会(网球运动商业社会化)较大,但生存在交到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威胁因素,优势与劣势病重。通过对SWOT分析,探讨我国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队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战略,借此为之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swot分析

1986年国家教委就颁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首次确立了57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学院,并对招生对象、招生方法、教学管理做了初步规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2011年,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运动队共有268所大学,其中网球高校运动队共有30所。高校网球运动队是学校人才培养和竞技体育人才重要方面,是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影响力、增加招生力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体教结合”战略、践行国家奥运争光战略、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以SWOT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针对高校网球运动队人才培养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的分析,为高校网球运动队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战略分析与选择工具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WOT 分析又称态势分析,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 S(Strength)是指企业内部优势,W(Weakness)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ies)是指企业外部环境机会,T(Threats)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

SWOT 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高校网球高水运动人才培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的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

将高校网球运动队人才培养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同与区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进行组合,可形成四中不同可供选择的战略,即 SO 战略、WO 战略、ST 战略和WT 战略。SO 战略(优势—机会战略)是发挥内部优势并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增强战略;WO 战略(劣势—机会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劣势的战略;ST 战略(优势—威胁战略)是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降低外部威胁的战略,是一种防御型战略;WT 战略(劣势—威胁战略)是能够克服内部劣势和防止外部威胁的战略,是一种防御型战略。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内部能力分析 2.1优势因素分析

2.1.1学校科研实力雄厚

拥有高水平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绝大部分属于国家“211”高等院校,在学校师资力量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相关的科研水平及服务与网球运动队产生化学反应,将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从奥运会等顶级体育赛事的成绩来看,每个高水平运动员的成绩差别越来越小,游泳比赛甚至能达到0.01秒的差距。在网球运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恢复、技术提高、后勤保障、参赛心理,无一不影响队员成绩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科技的较量就称为重中之重。一个学校的科研团队的优势,不仅会对队员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会提升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1.2 就业优势明显

举国体育体制发展到今天,越发出现了许多的弊端。大量的运动员由于伤病的困扰、文化水平低等现象的出现,在退役后再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高校网球运动员则没有这个后顾之忧。意外伤病情况的出现,只要坚持完学业,就可以作为一个正常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去找工作。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待人接物的能力会较专业运动队出身的队员有一个质的区别。而这所反映的另外一点就是没有了就业的后顾之忧,他们更能够在训练和比赛场上发挥最大的心理优势。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为管理只能部门分担了工作压力。

2.1.3 商业赛事逐渐增多

我国大学生网球运动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内企业体育营销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群体日益受到企业界的青睐。网球商业性赛事也逐渐增多。加之每年举办的大学生网球比赛,无论对高校网球运动队的训练水平,还是财政支持,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球商业赛事的增多,促进了高校网球运动队人才的充分全面发展。

2.1.4 人才基数不断扩大

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我国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2009年,教育部批准具备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招收资格的学校为23所;2011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30所。除了这些以外,一些院校系科也通过联办和合办的形式发展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甚至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大学这样的港台地区也有了自己的网球运动队。据不完全统计,拥有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已在80所左右。2.2劣势因素分析

2.2.1教练员团队执教水平制约

一是教练员层次,由于网球运动的兴起在我国还处于起始阶段,教练员为体育院系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本校体育教师,他们很少参与高水平网球运动队的训练、比赛,加之日常的学校教学工作,很难集中精力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上。二是与教练员配套的保障系统不完善。与专业运动队相比,迫于经费等方面原因,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医疗、康复手段等运动员后勤保障系统不甚完备,需要更多完善的配套设施。

2.2.2 管理水平制约人才

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员有两个身份,其一是大学生,另外一个方面则是运动员。对于他们的管理制度,既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运动员,也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对网球运动队的管理,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如“以训练为中心、科技为先导、比赛为核心、医疗为保障、教育为基础、管理为关键”模式,从严要求,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但大部分学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有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领导班子不健全、管理过于松散、执行力不足等问题,以致造成网球运动员学习、生活、训练等各个环节出现种种矛盾和困难。

2.2.3 培养方向不明确

高校运动员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运动员,另一方面又是学生。有人认为,对他们的培养应该着力于复合型人才,又有人认为应该把他们培养成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后参与体育方面的工作,为体育人才培养做好准备。还有一些简单的认为,他们就是应该以学校体育荣誉为重,参加全国网球大学生联赛和大运会网球比赛,以获取最高名字为最终目标。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也是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队发展的劣势所在。

2.2.4场地经费紧张 网球场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展开一切工作的基石,更是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由于学校经费的限制,网球场地的问题便成了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称为制约学校网球运动队建设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北方地区,有些高校无法建设室内训练馆,不具备室内训练的条件,又有些东南部高校,学校建设用地紧张,无2112011年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等学校及项目,教育部.张贵敏.体育市场营销学[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法提供大量土地建设网球场,这些都成为网球运动队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表1:我国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人才培养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内部优势加权评分加权分数

1、学校科研实力雄厚0.1542、商业赛事逐渐增多0.0533、就业优势明显0.1034、人才基数不断扩大0.103

内部劣势

1、教练员团队执教水平制约0.1522、管理水平制约0.1523、培养方向不明确0.1524、基础设施制约0.151

总计

4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外部环境分析

4.1 机会因素分析

4.1.1 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体育离不开政治。体育的繁荣需要政治的保驾护航。网球运动,属于一个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才能够推广起来的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身体的渴求,网球运动也备受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网球运动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

4.1.2相关政策的支持

2005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同年,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已经走上合法化和制度化道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近些年,关于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的指定当中,在体育产业逐步前进的过程中,网球运动也讲更多的超越以往的珍贵发展机遇。

4.1.3 网球运动社会化与商业化深入人心

在举国体制作用下,我国网球竞技水平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我国培养的运动员既获得过奥运会双打冠军,也有获得过澳网公开赛的亚军。这对国人的精神鼓舞不可估量。更随着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网球运动随着体育社会化和商业化的深人人心,人们学习和参与网球运动的积极性逐步高涨,各种网球俱乐部和培训班层出不穷,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生源,另一方面,也为网球运动员毕业后找工作提供的渠道。

4.1.4 国内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南开大学女排夺得世界大运会的冠军,清华田径运动员胡凯获世界大运会100 m冠军,虽然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奥运争光”任务的要求,但这些成绩有力地说明了中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并非完全没有可能。网球运动处于告诉发展阶段,这也为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向。

4.2威胁因素分析

4.2.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队的生源多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解决:(1)免试录取从国家队或者省队退役下来的运动员;(2)降分招收体校或体育中学学生;(3)小、中学一直参与训练和比赛的业余运动员。

第一条途径录取的运动员已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没有发展潜力,不是学校发展的生源方向。体校和体育中学学生由于受竞赛制度制约,多数表现为早期运动训练专业化,即提早透支了运动能力,在大学运动成绩基本没有提高或者提高幅度很小。针对第三种,也是目前普通大学所提倡的运动模式,但由于中小学运动基础薄弱,许多高校网球运动队的队员成绩也只能达到二级水平,甚至有的学校不排除二级运动员水平也有“水货”的成分。

4.2.2 竞赛机制的威胁

对于网球运动员来说,参加各种比赛,称为国际上通用的以赛代练的训练方法。社区间、各州之间、区域之间、全国性质、各种商业赛事在国外屡见不鲜。运动员通过参加这样的赛事,能够在训练中提高运动成绩,又能减少运动损伤。我国高校网球比赛比较少,目前全国性的比赛就是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和中国大学生网球联赛。另外,在赛制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高校网球运动若有巨大的提高空间,在竞赛机制上应该较大的改变。

4.2.3 评价标准不够系统

目前,多数高校对其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工作缺乏客观、可靠和有效的评估方法和评价制度4,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高校网球运动队的评价只在某次大赛过后进行笼统的评价,这样容易造成高校只注重单一的比赛成绩的看重,反映为高校片面追求比赛结果,形成锦标主义,同时也反映出主管部门对运动队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不利于高校网球运动队的长期发展。

5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SWOT战略矩阵分析表

表3: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SWOT分析矩阵表

S优势:W劣势

1、学校科研实力雄厚

1、教练员团队执教水平较差

唐智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系统运行机制及改革与发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1): 87-89.利 群.浅谈上海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J].体育科研, 2006, 6: 86-872、就业优势明显

2、学训管理矛盾突出O机会:T威胁

1、相关政策扶持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2、网球运动社会化与商业化深入人心

2、竞赛机制不完善

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中,引入 SWOT 分析法,通过分析区域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形成 SWOT 矩阵,进而形成备选战略方案。这个矩阵的指导原则是: 制定与选择的战略都应该利用机会与优势,回避威胁与劣势;充分利用机会克服威胁,利用优势克服劣势,能够主动进攻,又能积极防御。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并建立 SWOT 矩阵后,便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对策。

1. 最小与最小对策(WT 对策)。即弱点因素和威胁因素相互叠加,应对措施是努力使这些因素都趋向最小化。

2. 最小与最大对策(WO 对策)。即弱点因素和机会因紊相互对抗,应对措施是努力使弱点趋向最小,使机会趋向最大。

3. 最小与最大对策(ST 对策)。即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相互对抗,应对措施是努力使优势因素趋向最大,使威胁因素趋向最小。

4. 最大与最大对策(S0 对策)。即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相互叠加,应对措施是努力使这两种因素都趋向最大化。

可见,WT 对策是一种最为悲观的对策,是处在最困难的情况下被动应对的防御型对策;WO 对策和 ST 对策是冲突对抗型的对策,是在一般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抗争、争取机会和优势超越挑战和劣势的对策;SO 对策是最理想的对策,是处在最为顺畅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优势对策。

1. S0 对策 -优势/机会对策。发挥优势,抓住机会。

2. ST 对策 -优势/威胁对策。借助优势,回避威胁。

3. WO 对策 -机会/劣势对策。抓住机会,克服劣势。

4. WT 对策 -威胁/劣势对策。回避威胁,克服劣势。

网球人才 篇3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目前江西省还处于网球运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我国的竞技网球水平和我国网球强省的竞技网球水平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江西省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实现江西省竞技网球运动在中部的崛起,实现江西省竞技网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江西省 竞技网球 后备人才 培养现状 对策

一、研究对象:江西省网球学校(挂靠江西财经大学)、九江市体校网球队、江西省网球管理中心网球队、南昌迅飞网球俱乐部的运动员128人、教练员13人。

二、结果与分析

(一)后备人才基数少,基础薄弱

以上四个单位在训的网球队员人数20—50人不等,从每个培养单位的在训人数上看,各单位在训队员数量不少,江西省网球管理中心网球队、江西省网球学校、南昌市迅飞网球俱乐部三个单位为南昌市仅有的三家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单位,总人数加起来还不到100人,而上述四个单位的在训队员人数加起来也才100多人。南昌市是省会,是江西省网球运动发展最好的城市,网球后备人才总数只有不到100人,可见江西省网球后备人才基础之薄弱,后备人才数量之少。

(二)训练体制

江西省网球管理中心网球队是体工队的训练模式。这种传统的训练体制较为片面,忽略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运动员运动生涯结束后,继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很多家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阻止孩子进行竞技体育训练;其他三个单位采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符合我国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形式的,但是它们各自又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教练员情况

四个单位中只有江西省网球管理中心网球队的周教练(2006年从河北省引进的网球教练)是专业的网球教练,其余的教练员有的是转型成为网球教练的,有的是体育院校网球专业的毕业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学习网球的时间相对较短,网球专业知识和训练经验较专业的网球教练员少,水平较低。

(四)资金问题

江西省竞技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多数是个人投资的家庭形式。而网球运动是高消费运动,这种单一的投资方式成为阻碍江西省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又一个障碍。国际上网球选手培养过程中的投资方式是多样化的,我们应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理念,根据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把这些先进经验和方法运用到江西省网球人才培养投资中去,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可以使用的方法进行融资来发展江西省的竞技网球事业。

三、江西省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一)江西省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江西省体育局等部门应该根据江西省的实际情况,重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保证江西省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健康发展。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江西省竞技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大输送及输送后取得优异成绩以及重点项目带入省运会计牌计分的力度,设立竞技体育贡献奖、输送奖,发挥省运会的杠杆作用,促使各地“举省一致”,瞄准奥运会、世界青少年奥运会、全运会积极培养网球后备人才。

(二)加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遵循体育人才的成长规律,建立人才培养网络,广泛开展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同时,注意选拔有体育天赋的孩子,从小培养。发现苗子,科学选材,系统训练,打好基础。从培养竞技网球人才的角度来看,选好苗就是成功的一半,再加上系统训练,打好坚实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基础,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竞技网球后备人才,才能为国家输送人才。

(三)坚持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发展“体教结合”社、企共办的培养模式

总结江西省网球运动长期落后的原因,普及不够和培养模式单一是制约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培养竞技网球后备力量,为了使江西省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采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发展“体教结合”,社企共办的培养模式,并且建立起“三级训练网”为江西省竞技网球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

(四)实现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拓宽获取资金的渠道

网球运动被称为“贵族运动”,要实现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解决资金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江西省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应该发挥市场的调节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形成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企业、个人投入为补充的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新形式,从社会获取更多的支持。

(五)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为每一位教练员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在一定时期内培养出相应数量的竞技网球人才,在各种比赛中取得相应的运动成绩等规定,使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人才培养数量同教练员的工资和奖金挂钩,完成基本任务的教练员得到基本工资,超额完成任务的教练员给予奖励和奖金。

四、结论

(一)江西省竞技网球运动起步晚,发展缓慢,直到2000年以后,江西省竞技网球运动才有了起色,江西省体育局制定并实施了江西省竞技网球运动发展规划,制定了网球赛事制度及对取得网球运动成绩的单位个人的奖励和鼓励制度;(二)江西省竞技网球运动目标定位缺乏战略性,使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偏差。体工队模式忽视了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限制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模式在运行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三)江西省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基数少,基础薄弱,竞技网球人才培养的“金字塔”体系没有建成;教练员学历水平较高,但是专业素质较低;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形式单一,阻碍了竞技网球后备人才的发展;(四)坚持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发展“体教结合”,社、企共办的培养模式;加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高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拓宽获取资金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王艳.对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的探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2).

[2][4][5][41][42][43] 宋全征.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4.22:87-91.

江门市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篇4

关键词:江门,网球,后备人才

作为首批争创“中国网球城市”的江门市,具备得天独厚的网球优越条件,享有“国家网球队训练基地”与“国家网球科研基地”之称。江门市不仅具备我国最先进的网球训练场地,而且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然而在拥有这些条件的同时,人们更希望看到江门市网球运动竞技水平名列全国之首,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意义十分重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江门市具备网球课程教学条件的学校、江门市少年儿童业余网球培训基地。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访谈法是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走访江门市具备网球课程教学条件的学校6所及江门市开设少年儿童业余网球培训的培训基地2个,实地访谈有关领导、教练员、学生和家长。

1.2.2 文献资料法

检索和收集了国内外少年儿童网球训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门市网球后备人才资源状况分析

2.1.1 各级培训机构资源情况

自2006年江门市申报“中国网球城市”以来,市委、市领导对于网球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视。各学校网球场地的设施和器材基本能满足网球训练的日常需求,能达到网球后备人才的基础培养条件。

2.1.2 各级培训机构师资状况

调查的6所学校均有专任网球教师及教练员,且均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在调查的2个网球培训基地中,其中1个是“国家网球训练基地”、“国家网球科研基地”,有国家级网球教练员2人。另外,中国网球国家队每年不定期到江门市进行集训,届时中国知名的网球教练员纷纷云集江门,这对于各学校网球教师、教练员是难得的学习及专业提升的机会。

2.1.3 参加网球训练学生分布情况及分析

通过对江门市6所学校、2个网球培训基地254名参加网球训练学生的调查,分布情况见表1所示:

数据显示,学生在培训基地进行网球训练的人数比例要远远大于在学校训练的人数;对3个区的调查显示,蓬江区参加网球训练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其次是新会区,最后是江海区。通过走访得知,培训基地通过暑期开设网球培训班方式吸引学生学习是人数较多的主要原因。

2.2 江门市中小学生网球训练现状

调查的中小学都有一位校长或副校长主管学校体育工作,体育工作都纳入到年度工作中。部分中小学师资配备基本能满足网球课程教学,但地区间差异大,农村学校还是缺少。调查的中小学网球场地、器材达标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学工作规范、有序,都有学期训练计划、训练课计划和学期训练总结等材料。积极探索网球训练的新方法、新途径,结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使网球训练科学化、系统化。

调查的网球培训基地大部分队员的学籍挂靠在一些中小学,运动员上午在中小学学习文化课,下午回基地训练。这部分学生相对来说运动成绩教好,大部分是培训基地的教练员在市级比赛中选拔的优秀运动员,或是各中小学教师向培训基地教练输送的网球苗子。

综上所述,江门市的网球训练现状较为乐观,大致上形成了以中小学训练为基础训练,网球培训基地训练为半专业训练的培养模式,有较为配套的人才输送体系和培养体系。

2.3 对江门市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分析

基于网球运动及其培训发展对网球培训理论体系建设的客观需求,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网球培训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项目特点和少年儿童身体心理特点,重点围绕解决“训什么、怎么训”的问题。探讨在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训练阶段、不同技术水平的少年儿童特点,突出培训目的、服务培训对象,遵循培训原则,着力构建网球培训课程体系。

2.3.1 培训课程体系建构的意义

培训的内容和合理的实施方案是培训成功的关键。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达到培训目的,提高培训效率,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从教学技巧上讲,包括如何更好地与初学者沟通交流,如何使较高水平球员获得比赛的乐趣,如何使有潜力的小球员将其潜力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其竞技成绩等各个环节。从教学技术上讲,课程体系既包括发球、截击、得分、移动等网球技术细节要领,也包括如何对小运动员进行训练激励、心理辅导和运动护理,如何组织充满创造性和激励性的情境训练等领域;从管理上讲,课程体系还包括如何科学组织训练,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教学赛等各个环节。

2.3.2 培训课程体系建构的方向

在进行网球培训前,应针对不同层次等级的小球员,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少年儿童运动与成年人运动的不同,以兴趣培养为基本出发点,创建一种充满创造性和激励性的训练环境,使球员在乐趣中提高自己的网球能力,不能让少年儿童球员过早的进入加量加练的成人化训练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讲求连续性,层次型,针对性,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建立不同的训练教练队伍和课程内容,以动机激励和兴趣性培养为主,取代原有的少儿运动成人化训练的模式;在教练员培养体制中,应根据教练员角色的不同,形成分级的教练员培养体制;对于初级教练员的培训,应注重少儿心理、少儿教学以及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针对性培养,强化其基本训练技巧;对于中级教练员的培训,应注重少年儿童运动培养的特征和有潜质选手的针对性训练和选拔等方面的培养,并以此作为教练员成绩考核标准;对于高级教练员的培训应注重高等级竞技网球水平和网球理念等方面,并通过球员赛事成绩来衡量培训成果。

2.4 培训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

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培训体系,应着眼于培训目的,服务于培训对象,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2.4.1 动机原则

由于不同年龄组少年儿童的心理倾向、认识程度、接受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也应针对参与者的这些特点,由初始的以兴趣为动机,逐步过渡到的以提高技能为动机,在内容上有所区别。

2.4.2 结构原则

结构原则指的是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结构,并使得所有参训的少年儿童都能认知这种结构方式,促进其成长。

2.4.3 层次原则

应该按照年龄顺序、水平差异分层次地展开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应该包括教练员培训课程和少年儿童球员培训课程两个方面。

2.5 构建合理的培训课程内容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生理、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特征,可将培养模式划分为:初学期(6岁-9岁)、过渡期(9岁-11岁)、半专业化训练期三个阶段。

2.5.1 初学期

运用短式网球进行训练(使用小球拍和海绵球),其目的是培养网球兴趣、增强网球意识、增强学生体质;

2.5.2 过渡期

运用标准网球拍及软网球进行训练,其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网球技术,教练员结合学生身体条件及技术特点发现好苗子侧重培养;

2.5.3 半专业化训练期

运用标准球拍及球进行训练,其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网球技、战术,为专业队输送优秀网球运动员。

3 结论

1.提成量的积累,江门市有条件的中小学可利用开设暑期网球培训班的方式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到网球运动中来,为网球后备人才的选拔创造有力保障。

2.江门市的网球训练现状较为乐观,具有较为配套的人才输送体系和培养体系。

3.在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训练阶段、不同技术水平的少年儿童特点,突出培训目的、服务培训对象,遵循培训原则,着力构建网球培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网协.CTA短式网球教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7.

[2]张保罗.短式网球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5.

[3]张智,田玲.少儿短式网球训练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6).

网球运动故事之桂圆网球场 篇5

最初的感受已经模糊,但应该是满满、满满的兴奋,先学的颠球,刚巧老师点我上前跟他配合对颠球,还颠了几个来回,成就感爆棚。

那下课后就会多赖一会,闲了就会想去敲敲墙,慢慢认识了一些小伙伴,慢慢就上瘾了。

在这里,跟管理员斗智斗勇,开始晨练,有过一段扫场畅打的欢乐时光,最开始是三个人,时间久了,慢慢就带出了一票学弟学妹,就有了化院网球队。

如今,不单另外两个“创始人”高飞了(此处@柴柴和北极熊),第一批学弟学妹都已经毕业了。

不畏曲终人散,但念同行时光!

也是在这里,厚着脸皮跟桂园的老师们蹭球打。

也是在这里,首次跟前一哥拉球,当时的我无知无畏,也是自信的没边。

也是在这里,又上了W老师的网球课,W老师(知遇之恩)推荐我去校队看看,由此进入了网球的另一个世界,接触到L学姐(授业之恩)。

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技术,而是对比赛、对网球的理解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人的水平是真的由见识决定的,想做好什么事就想办法去跟做得最好的一群人在一起,物理上接近大佬,不必奢求大佬帮你什么,耳濡目染从来都是唯一且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大概率准确的,起码我是不敢高估自己对抗环境的能力。

重要的不是在哪里,而是跟谁在一起。有一种说法,你的层次是你朋友圈所有人的平均,所以,提升自己就有两种方式:一,自己先变牛X,同时加更多牛X的好友;二,致谢那些提到的、未提到的网球路上的贵人们,因为你们,我的网球之路才能顺利走到如今,并将一直走下去。

作者:唐学长

网球人才 篇6

关键词:公私联合培养,后备人才,SWOT分析,挑战

SWOT是一种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威胁、机会和估量组织内部劣势和优势,并制定有效战略计划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管理学中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1]随着我国网球运动员在世界职业网坛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竞技网球可持续发展对后备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公私联合培养模式面临发展机遇,但由于发展的瓶颈制约,同样面临挑战。公私联合培养模式如何克服劣势,发挥优势,在竞争中取胜,该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公私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适合该培养模式的发展战略,寻求一条适合温州网球后备人才建设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

1 公私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分析

1.1 经济基础较好

江泽民总书记曾给予温州人高度评价,即:“世界的人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这种开放的精神,冒险的精神,最主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正是温州人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得温州的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并成为全国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方。温州人具有天生的市场敏锐力与洞察力,并造就了温州出现了多个全国第一。这也与温州市政府的开明政策息息相关,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及温州体育部门对社会力量投资竞技体育市场准入的放开,加之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不断在世界职业网坛取得突破,使得我国网球人口基数不断增加,进而促使拥有长远目光的企业家把市场的目光投入“朝阳产业”。

1.2 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温州市政府及体育局等部门依据温州市的“网情”出发,把该项目推向市场,先后于2003年初组建了温州市第一支市队县(区)办少年儿童网球队和2007年冶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一家专业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温州市青少年网球训练基地首批队员开训启动。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市政府、体育局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市政府等有关部门为了满足训练需求并不断加大对其财政投入,使基地的场地等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为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创建了良好的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温州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进行。

2 公私联合培养模式的劣势分析

2.1 运动员选拔缺乏科学性

网球运动是一项技术精细且对抗性极高的项目,科学选拔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后备人才选材是其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选拔有潜力运动员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前提。运动员选材须遵循人才选材与成长规律,建立科学选材标准,为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打好基础。运动员选材是科学而严谨的系统工作,并非是简单的身体测试,运动员选材科学性直接影响该项目的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手段逐步引用到运动员选拔、训练、比赛等过程中来,运动员在其训练及比赛等过程中差距不断缩小,运动员选材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显得格外的重要。然而,温州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在运动员选拔方面,大都是进行简单的身体测试和教练员主观经验,严重忽略了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

2.2 赛练体系失调

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目标是参加运动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在竞赛中使自己运动技能得到充分展现,可以说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取得理想成绩是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最直接目标,也是检验运动员训练效果和竞技能力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健全的赛练体系能够有效的将运动训练与竞赛相融合,运动员通过竞赛检验运动训练的不足,进而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在竞赛中寻找训练的不足,适时调整训练方式与节奏,提高运动员比赛解析能力,使其长期保持一种高水平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然而,温州每年举办青少年网球比赛的次数相对较少,比赛形式较单调,且运动员参赛数量也较少,种种原因导致运动员缺乏参加运动竞赛的机会,运动员缺乏竞赛的历练与比赛经验,严重制约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

3 公私联合培养模式的机遇分析

3.1 政策方面的机遇

2009年胡锦涛提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13年习近平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2]2014刘鹏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必须清醒地预见到,在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创新征程上机遇和挑战并存。”[3]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指出,降低了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的门槛、扩大多种投融资渠道。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合作的投资模式,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4]《意见》缓解了温州市委市政府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竞技体育方面矛盾,使得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投入到网球人才培养中来。

3.2 俱乐部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温州市网协自1990年成立以来带领广大网球从业者及爱好者,以促进网球事业的发展作为最高发展目标,使得网球人口基数不断增大,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网球场地在2000年仅有少量、零散的几片网球场地,经过十余年的时间,仅温州市区网球场地高达100余片,网球人口基数也不断增加,网球运动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温州下辖区的11个县(市、区)中,鹿城区、龙湾区、瑞安市、乐清市、永嘉县、平阳县先后成立了县(市、区)网球协会,市网协自2002年推行俱乐部制以来,所直属俱乐部已高达十余家,其中发展最为成熟的有:干部网球俱乐部、教育网球俱乐部、伯爵网球俱乐部、雪山网球沙龙、网球人俱乐部、天力网球俱乐部、麻雀坡网球俱乐部、乐清天翼网球俱乐部等,这些民间社会组织为温州的网球运动的发挥在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温州在场地建设等方面原因极大地促进温州网球运动人口基数不断取得新突破。

4 公私联合培养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4.1 高水平人才引进方面的挑战

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竞技体育要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体坛立于“不败地位”必须加大后备人才选拔及培养工作。教练员在运动员的培养阶段占据着核心地位,教练员综合能力水平直接关乎到其未来发展。社会资本在投资兴办俱乐部、运动学校等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主,向省体工队或其他专业队输送体育后备人才。高水平教练员是否愿意进入其投资兴建的体育学校或俱乐部直接原因是薪资水平及未来保障等方面,高水平教练员未来保障工作关乎到竞技体育的长远发展,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运动员、教练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与核心要素,竞技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员是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原来的运动员、教练员的未来生活保障由国家买单,他们不会担心未来的生活,而现在运动员、教练员的风险由个人、社会、政府共同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力我国竞技体育队伍的稳定。

4.2 运动员选拔及输出方面的挑战

21世纪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然而,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时,家长大都不希望孩子从事竞技体育,究其原因有: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学生出路相对狭窄且缺乏未来生活保障。“金字塔”式的三级训练网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血脉,三级训练体系实质是人才“加工”和“筛选”的生产线,运动员“加工”和“筛选”的过程相当残酷,使得参加竞技体育训练人数不断减少,其水平不断提高,被“筛选”掉的孩子只能退出竞技体育。由于各省运动队招收标准的差异,有的运动员在本省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这些运动员在其他省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本省份运动员注册制度,以至于运动员未来发展受到制约,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5 公私联合培养模式发展策略

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温州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促进了网球人才培养,从现阶段公私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机遇看出,网球人才培养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进步空间,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因此,为实现温州网球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做好宣传与普及工作,增加人口基数,进一步为后备人才选材奠定基础;其次,体育部门加大教练员引进与保障工作,提高教练员队伍综合能力水平,严格要求教练员“持证上岗”,定期举行教练员培训与学习,定期对其考核;第三,温州网协应搭建企业与运动员之间的桥梁,拓宽人才培养工作的投融资渠道;第四,在运动员“出口”与“进口”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出口”决定“进口”,只有彻底解决运动员出路才能吸引青少年参与到网球项目中来,因此,体育有关部门应建立并完善运动员的后勤保障体系;最后;体育部门应以体制改革入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网球赛事运作中来,制定不同年龄阶段的网球赛事,增加后备人才参赛机会,提升比赛解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爱邦.SWOT分析法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471-473.

[2]习近平.31日会见垒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N].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08-31.

[3]体育总局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N].国家体育总局网站,2014-01-26.

网球人才 篇7

学者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和角度对“体教结合”的定义各不相同,对“体教结合”模式也进行了分类和概括。“体教结合”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各有利弊,让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是“体教结合”模式顺利发展的必然方向。

笔者发现众多学者对“体教结合”的概念定义不一,都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其中笔者借鉴了两位学者的意见,分别是:杨展加在文中提出了“竞教结合”的概念,他认为“竞教结合”是一种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体育”人才为目标的新体制,基本要求是要发挥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共同优势,同时遵循竞技运动规律和教育规律。黄香伯在文中认为“体教结合”是体育与教育两个系统相结合,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优势,以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四有”人才为目标,文中还强调“体教结合”模式是搞好业余训练、加速人才培养的模式,应该成为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本文在重点借鉴了两位学者观点的同时综合了各位专家对“体教结合”的解释,从探索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运动员的目标出发,以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角度把“体教结合”定义为:“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相结合,以学校为依托,同时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业余训练模式”。

2、网球后备人才相关概念的含义

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体育运动天赋,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能对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儿童、青少年群体”。

网球后备人才:“指拥有一定的网球运动天赋和身体素质,进行一段时间系统训练,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球技能和专业文化知识,未来可能在网球运动中取得一定成绩和贡献的青少年群体”。

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网球从业人员和相关机构在网球后备人才理论与训练实践的指导下,为实现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而采用一定实践模式的教育现象”。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也是一直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统一,它需要同时遵循网球培训理念和教育理念。

3、我国“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后备人才的特征和意义

3.1、特征

我国现在“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的形式有很多种,对我国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该模式力求培养文化水平和运动能力俱佳的后备人才,着眼于后备人才的长远发展。“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备人才生源不足、学习和训练无法平衡、后备人才的成材率不高等等一系列在“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下产生的问题。但是“体教结合”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没有形成很好的协调,在体育系统的“体教结合”过多的看重于运动训练,而在教育系统的“体教结合”更加注重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各个阶段“体教结合”培养的目标不明确,没有形成很好的衔接,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及研究生各个阶段“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让“体教结合”培养后备才的正在作用和意义没有得到体现;“体教结合”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保障不足的问题,训练方法和教育理念不科学,硬件设施不足等等都是现行“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又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和发展,“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将加入我国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并发挥它特有的魅力。

3.2、意义

学校有很多方面的优势,生源广泛、丰富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运动员在学校中可以在进行运动训练的同时接受正规的教育,与同年龄段学生所享受同等的教育环境,这本来就是他们应该享受的权利。“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模式更有利于在学校中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有利于改善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后备人才是对优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一种探索,它改变了我国以前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单一模式,将影响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体育体制改革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4、我国网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存在的问题

4.1、学训矛盾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78.8%的学生运动员认为训练对学习存在影响,而其中有50%的人中认为影响程度一般,尽管与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在平衡文化和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学训矛盾仍然很突出。在高考制度的政策背景之下,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超长时间的学习安排让学生难以分配出足够的时间发展特长,“学训矛盾”很难避免。由于对升学的高度关注,学校以及中学网球学生运动员在处理“学训矛盾”时通常基于是否有利于升学来考虑。

4.2、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

影响“体教结合”模式培养网球后备人才另一重要因素是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学校师资问题主要存在于网球教练员队伍的问题上,首先,有很多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的教练员数量不足,甚至出现一个20-30人的网球运动员队伍只有一个或两个网球教练带队训练的现象,比例严重失调,不符合网球教学训练的原则和科学性;其次,学校网球教练员的水平存在问题,所调查的教练员中中高级教练员只有4个(占10.3%),没有教练等级的教练员居然有7个所占比重17.9%。很多学校的网球教练员是通过学校教师招聘进来的普通体育教师,执教经验不足,缺少专业运动经历,对于学校网球训练出现的现实问题不能很好的把握,教练员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缺乏连续性和科学性;最后,中学网球教练员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科学化训练水平普遍不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科研创新能力都存在许多不足。

5、完善“体教结合”模式培养网球后备人才的对策

5.1、增加场地数量,完善训练设施,建立医疗监督体系

根据网球项目的训练特点,运动员必须通过多球训练来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对网球场地数量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一块场地中参训的运动员数量过多,就会使运动员处于闲置状态,无法保证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因此,迫切需要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资金,增建网球场地基础设施,改善后备人才的训练条件,加强学校网球场馆建设,优化运动员的训练条件已是我国学校网球队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学校组建一支集技术、体能、恢复和医疗保障与一体的科研团队,负责训练和康复,更加有效地为学生运动员服务。

5.2、增加教练员数量,加大考核培训力度,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学校网球教练员是学生网球运动员训练的直接实施者,也掌握和管理着训练的全过程,他们承担着学生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责任。首先,必须增加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学校的教练员数量。其次,还要不断去落实学校网球教练员的上岗制度,加强教练员的考核晋升制度,建立能够促进教练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执教水平的激励机制,调动教练员对待工作的积极性。最后,网球教练员自身素质和执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球运动员,是网球后备人才技术水平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5.3、合理安排学习和训练时间,健全管理体制

学校在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的安排上面一定要合理,也要考虑到学生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做到训练和学习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实施“体教结合”培养网球后备人才的进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处理好学训矛盾。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切实加强对网球队管理,完善对运动员训练的监督、对教练员的聘请、考核和奖励机制。后备人才培养学校应该自上而下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改变网球后备人才管理上的无序状态。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学校及有关部门要以培养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网球运动员为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网球训练时间,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增加网球后备人才数量,提高我国网球运动员的整体质量。

5.4、增加资金投入,吸引社会力量的经济赞助

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增加资金的投入比重。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学校要想办的有特色,办的有成效,办的有质量就必须努力与市场与社会联系起来,就必须想办法吸纳社会资金来帮助促进自身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声誉,解决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学校要注重利用其他资源,例如俱乐部、网球协会或知名企业,加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5.5、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扩充网球人口

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网球理论课,积极开展网球运动的普及工作,增大参与网球运动的数量,扩大网球人口。体育部门和相关部门还可以利用媒体宣传,加大对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扩大网球运动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同时,努力争取政府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逐步建立向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化,同时发挥出网球协会应有的作用,积极推广网球运动在全省各市州的普及发展,促进网球运动的全面普及。

5.6、完善相关制度

学校需要完善网球教练员的聘任、奖励和考核及相关制度。教育部门和上级行政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培养体系来保证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和相关培养学校应该深度结合,对运动员的训练、参赛提供保障。

摘要:网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比较快,网球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世界网球强国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我国网球后备人才长期的体工队培养模式,为我国网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制约着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其中,笔者认为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其中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是解决我国网球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网球,培养,后备人才,体教结合

参考文献

[1]曹振康.关于教体结合与学校竞技体育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4).

[2]韩会君,徐建牛,吴武彪等.广东省实施"体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2).

[3]杨展加.“竞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

上一篇:益气活血法下一篇:考场技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