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球专项学生

2024-05-16

高校网球专项学生(精选9篇)

高校网球专项学生 篇1

网球是一项比赛时间长, 对抗性很强的运动, 心理素质在比赛过程中的影响非常大。我国大学生网球运动对心理素质训练不够重视, 所以心理因素对网球比赛的影响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而且有价值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受试者参加不同级别的网球比赛对他们的自信心变化情况, 可以让运动员更好的了解自己在比赛中心理出现的问题, 为网球运动员在以后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治疗中提供数据依据。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男生;以5名南京体育学院网球专项学生为实验对象, 年龄20-24岁, 球龄2-4年。

1.2 实验仪器, 材料

心理学量表[1] (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量表[2]) ;网球比赛记分表;电脑等

1.3 文献资料法

一是阅读体育运动心理学和网球相关的书籍, 从整体上了解体育心理学和网球的知识, 从而为借鉴相关理论和技术为本研究打下基础。

1.4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心理量表问卷调查, 问卷为运动竞赛自信心量表[3], 在比赛前一小时让测试者填写问卷, 及时收回量表, 每一次比赛前一小时都让测试者填写, 进行重复测量, 最后进行整理。

1.5 测量法

受试者参加三种级别不同的网球比赛。分别是由我校网球专业班举行的校内网球公开赛, 由俱乐部举行的普通高校网球公开赛, 由金地体育公园举办的的高水平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

我校举行的网球比赛是由我校的学生报名参加的比赛, 举办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时间在9月底10月初, 为小级别网球比赛, 比赛结果冠军一名, 亚军一名, 季军2名。比赛地点南京体育学院。

俱乐部举行的普通高校网球公开赛是由各校网球专项学生和网球协会学生报名参加的比赛, 举办单位是瓦良格俱乐部比赛时间10月底, 比赛水平较高, 规模较大, 观众为各校学生, 人数较多, 比赛结果冠军一名, 亚军一名, 季军2名, 比赛地点待定。

金地体育公园举办的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是由江苏省的业余网球选手参加的比赛, 业余选手资格认定按照中国网球协会《业余选手身份认定规则 (2011版) 》执行。举办单位中国网球协会, 时间11月下旬, 为高水平级别的大规模网球比赛, 比赛结果取前8名运动员。比赛地点南京市金地体育公园。

受试者参加三种不同级别的网球公开赛, 比赛开始前一小时, 让受试者填写运动竞赛焦虑量表和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量表, 回收心理量表, 整理量表并计算出心理量表中各指标 (自信心、特质自信心) 。在参加最高级别的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的时, 本研究是记录的受试者与每组种子选手的比赛数据。这样对手的水平可以得到更好的统一和比较。

1.6 数理统计法

数据统计应用配伍组设计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 比较在三种不同级别的网球比赛中, 测试者的自信心等数据的差异。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 的形式。

2 实验结果

2.1 在三种不同级别网球比赛中受试者的自信心的变化情况

**表示P<0.01, 校级自信心与全国级具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5, 校级自信心与市级具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5, 市级自信心与全国级具有显著性差异

3种不同级别网球比赛中受试者自信心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经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得出, 用S-N-K (S) 把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 校级网球公开赛自信心比市级网球公开赛高,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校级网球公开赛自信心显著高于全国级网球公开赛,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市级网球公开赛自信心显著高于全国级网球公开赛, 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在三种不同级别网球比赛中受试者特质自信心的变化情况

*表示P<0.05, 校级特质自信心与全国级具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5, 校级特质自信心与市级具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5, 市级特质自信心与全国级具有显著性差异

3种不同级别网球比赛中受试者特质自信心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经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得出, 用S-N-K (S) 把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 校级网球公开赛特质自信心比市级网球公开赛高,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市级网球公开赛特质自信心也比全国级网球公开赛高,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校级网球公开赛特质自信心显著高于全国级网球公开赛, 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 (P<0.05) 。

3 分析与讨论

网球是一项隔网对抗的运动项目, 前著名的网球球星吉米康纳斯提出, 在职业网球竞赛中运动员的发挥其中心理因素占95%。对于大学生专项网球学生来讲, 心理素质同样十分重要[3]。而自信心是影响心理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有研究表明, 自信心降低是指运动员由于心理惧怕对手或因本身技战术水平不高而引起的自我肯定减弱或丧失的现象。自信心降低也是影响心理因素的一个方面[4]。丛涛的研究[5]表明自信心是所有技术的基础, 有自信的运动员总是能把他们的技术水平发挥到一个很好的境界。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 受试者在参加不同级别网球比赛时心理指标中的自信心、状态自信心、特质自信心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随着比赛等级的提高, 自信心、状态自信心都会明显降低, 因此表明, 不同级别网球比赛对心理因素中的自信心有极大的影响。

出现受试者自信心降低的原因有很多, 可能是由于受试者很少参加高等级别的网球比赛, 缺乏比赛经验, 也可能是比赛等级的提高, 对手的技术水平越高, 让受试者在比赛前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高级别比赛中, 观众多, 呐喊多, 让受试者在比赛中, 担心自己没发挥好, 怕出丑等原因, 使自己心理波动很大, 导致自信心减弱, 也可能是裁判员的一次误判, 让运动员丢分后导致心理有情绪, 打乱了自己原来的技战术, 出现连续丢分的情况, 自信心就会很快减弱。耿科[6]的研究表明由于自己在比赛中一个简单的失误, 便会对自身的技术产生怀疑, 在主观意识上否定自己技术水平, 另外, 在比赛过程中遇到实力较为强劲的对手就会表现出胆怯心理, 使自己的自信心降低。段小和[9]的研究发现运动员在比分落后时, 面对自身困难表现出消极畏惧的心理, 自信心消弱放弃比赛。

因此表明, 网球比赛等级越高, 对手越强大, 会导致高校网球专项学生的自信心明显降低。自信心是网球运动潜力得以发挥的关键因素, 在心理训练中要特别主要增强运动的自信心的锻炼[7], 大学高校网球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研究结果和数据, 让运动员多参加一些网球比赛, 增加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实战能力[8]。锻炼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他们在比赛中永不放弃和坚忍不拔的思想, 为学生制定提高自信心的训练方法。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心理, 不但暗示自己提醒自己不要轻易的让对手击垮自己的心理。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受试者参加不同级别网球比赛, 发现比赛等级越高, 受试者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影响, 心理防线很容易被击溃, 畏惧情绪急剧增加, 导致比赛成绩差。表明, 比赛等级与研究对象的自信心状态存在联系。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主编.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李安民 (2000) .运动员自信心调查问卷的编制和检验.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主编) .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3]牛寒松.心理训练因素对网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10, 41 (13) :578-578.

[4]罗凯.对网球比赛中心理调控的探究[J].广州教育:职教.2012, 19 (09) :69-71.

[5]耿科.对高校网球学生参加网球比赛的心理调控策略研究[J].自然科学版.2011, 9 (9) :134-136.

[6]丛涛.浅谈大学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华章.2012, 19 (10) :202-204.

[7]耿科.对高校网球学生参加网球比赛的心理调控策略研究[J].自然科学版.2011, 9 (9) :134-136.

[8]薛伟善.对业余网球选手心理技能的调查与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3 (4) :254-256.

[9]舒仁义.网球比赛中心理因素对发球成败影响的研究[D].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 05.

[10]段小和.网球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分析研究[J].才智.2011, 31 (9) :256-257.

高校网球专项学生 篇2

第一章 网球运动简介

第二章 网球场地器材

第五章 网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第一节 网球技术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网球技术的评定标准

第三节 网球运动的击球原理

第四节 击球的动作结构

第五节 动态网球的力学分析

第六节 网球比赛的三大要素

第七节 网球运动常用术语

第十二章 网球训练

第一节 网球训练的特点和任务

第二节 网球训练基本原则

第三节 网球技战术训练方法

第四节 发球、接发球技术训练

第五节 截击球技术训练方法

第六节 高压球与挑高球技术训练方法

第七节 其他击球技术训练

第八节 身体训练

第三章 网球竞赛规则

第一节 单打规则

第二节 双打规则

第四章 网球竞赛编排与裁判法

第一节 网球比赛的编排方法

第二节 网球竞赛裁判法

第八章 现代网球技术

高校网球专项学生 篇3

关键词:高校;网球教学;手感培养;途径

网球手感是指学生在对网球速度、方向的感性判断,并在回球中采用正确的击球动作和速度。手感是一种感性的认识,但却与网球训练中的技术动作、装备和心理等具有直接关系。这种直观的感知要在正确的技术引导下经过多次的训练形成。手感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击球效率,提高网球动作的连贯性和熟练性。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高校必须清晰的认识这一点,在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手感,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影响网球训练手感的因素

首先:学生的运动装备是影响其手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装备影响学生的击球准确度和跑位速度。因此,要培养手感应选择专业的网球运动装备,包括球拍、拍弦以及网球本身。从而增加其击球成功率,培养其动作的规范性。在网球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水平,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选择不同重量和不同弹性的网球,通常初学者发球可选择重量大、弹性高的网球,以逐渐提高其发球质量。而接球则可选择重量轻的网球,以培养初学者的手感。

其次:在网球训练中,技术的规范性对手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采用规范的动作有助于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网球的运动路线,从而实现正确击球动作以培养手感。同时,网球教练还应采取积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心理。实践证明,在放松状态下,学生的击球水平能够得到提高,握拍力度和手臂动作也相对更准确。因此,在高校网球教学中,正确的心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网球训练手感,促进其网球水平的提高。

最后:网球运动中,正确的步伐是培养学生手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正确的步伐能够提高学生击球的准确性,从而使其网球技术得以发挥。网球具有实践性,其对移动步伐具很高的要求,正确的技术动作与合理的步伐都能够对手感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在网球教学中严把步伐关,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步伐,以培养学生的手感。基于网球教学的实践性,比赛也有助于学生手感的提高,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比赛是高校网球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大学网球教学中对加强手感培养的探索

(一)多球练习

在网球教学中,采用多球练习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敏捷度,同时通过击球成功率可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多球练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选择不同的发球速度,提高其击球的准确率。在发球中教师还应保证连续性,这也是多球练习教学的意义所在。通过连续击球,学生的技术动作快速形成,能够对网球落点进行正确判断。为培养其手感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进步不断变换球的线路和速度。

(二)重心以及手臂动作的处理

在网球运动中,保持学生的重心以及正确的手臂动作可以强化学生的手感。重心与手臂动作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只有学生在击球过程中保持腿部和手臂上动作的正确性,才能确保重心稳定,从而保证击球效率。当然,手臂上的动作要依靠手臂、手腕和手指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就是说,在网球运动中,身体重心是其击球支撑点。在重心稳定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手臂力量,完成击球和发球动作,在不断的击球过程中,学生的手感将得以提高。教师作为网球教学指导者,应注意二者之间的配合,并且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对于初学者,要保证技术动作的标准性,而对于具有一定基础或可以参加比赛的学生来说,可简化击球动作,依靠重心的转换和手臂的配合提高其击球速度和准确性,培养更加专业的网球人才。

(三)借力发力

借力发力即根据对球速的判断选择合理的击球力量。借力发力使学生形成对网球落点和速度的直观认识,有助于其良好手感的培养。学生可根据球速和球对球拍以及手臂的振动选择击球速度。当然,这需要学生长期的观察和训练以对不同旋转速度的球进行正确的判断。另外,在回球过程中击球者还要主动发力,增加球的旋转,提高击球效率。借力发力使回球速度更高,带给对手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回球方的信心,因此有助于手感的培养。回球训练对学生的手臂动作和击球敏捷度有较高要求,在回球过程中,学生要自然的利用前臂和手腕发力,提高球的速度甚至改变球路,在网球手感培养中十分重要。

(四)调节学生心理,促进对手感的培养

心理调节也是培养手感的重要方法之一,轻松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击球准确度。在轻松的心态下学生的握拍动作更准确,重心稳定且手臂动作更协调,对手感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网球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训练动作的标准性。还要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采用心理辅导的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心态下,使其积极参加网球运动。以享受为前提的网球运动和网球比赛有助于学生手感的养成和提高,也实现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总结

近年来,网球运动逐渐在大学校园兴起。作为一种特殊运动,网球运动对参与者的手臂力量、技术动作具有较高要求。由于我国网球运动和网球教学发展时间尚短,因此学生在训练中手感差、技术动作不到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手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网球教师的重要任务。基于此,网球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网球兴趣,并培养其手感。(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华勇.试论网球运动手感[J].学术论坛,2011(3).

[2] 田玲.网球运动手感以及手感训练[J].陇东学院学报,2009(2):91-93.

对高校网球专项课教学的探讨 篇4

本文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提出了方向性的改进思路。这对大学网球专业教师和学生重新正确认识网球运动 (尤其是业余网球运动) 的实质, 制定适合大学生特点的网球教材, 选定符合大学生生理特点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明显地改善教学效果, 使学生尽快掌握网球的基本技术, 充分享受到网球的乐趣, 为以后能终身从事这项运动并继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交谈了解到,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网球教师对网球课的认识、对教学对象的要求和教材、教学法的选择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正是这几个方面的误区使教学效果与目的相差甚远。

1. 对网球运动的认识误区

职业网球是选手通过凶狠的击球, 大角度的调动, 适时的网前截击, 迫使对手失误以赢得比赛的胜利, 而业余网球则是双方通过合适的击球方式尽可能多地进行多回合的击球, 以达到有氧健身的目的, 即业余比赛无论从击球速度、力量、比赛的激烈程度都远远小于职业比赛。此外, 职业选手通过传媒业来推广商业品牌, 获取奖金和出场费, 业余选手则是自费锻炼。通过对专业教师、选修网球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可以发现:教师尽管有正确的认识, 但是在课上并没有就此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说明和引导, 从而在教学上也不自觉地用专业水准来要求学生。选修网球的学生则多半不知网球运动的功效, 只是受电视传媒的影响, 把网球看成时尚运动, 希望自己能像职业选手那样打球, 穿着漂亮的衣装;不选择网球课的学生则认为自己没有力量和速度去打网球, 身体素质也不能适应网球运动。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差异, 造成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模仿职业选手的技术动作, 一味追求大力击球, 而不讲究技术的实用性, 结果是失误频频, 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拣球。当现实远离内心的目标时, 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心情急躁, 最终远离这项最有乐趣的体育运动。

2. 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的要求误区

目前, 高校中对网球运动的认识较为浮浅, 并没有认识到网球的难学性, 因而对开设网球课的教学目的以及对教学对象的要求上存在偏差。笔者在对部分高校网球专业教师的谈访中, 发现现有的专业教师几乎都有较强的运动素质, 师从于专业教练或以前就是退役的专业运动员, 他们从打法到对网球的理解认识都受职业网球的影响, 因而在教学时会忽略普通大学生与他们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他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传授学生正确的技术动作, 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加上身体素质练习即可。对学生的要求尽管也知道他们与专业运动员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在教学上却还是不自觉地用标准的专业技术要求他们, 一些自认为简单的技术环节对于普通学生来讲却是关键点。由此在教学中出现困难时, 教师基本都归结于学生的协调性, 接受能力差, 而很少考虑教学的目标和对学生的要求是否过高?高校网球课的时数有限, 场地也少, 而学生却很多, 并且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在校生, 以前几乎没有专业从事运动训练的经历, 在如此的条件下, 用专业运动员的标准去对待他们, 只能使教学课变得枯燥无味, 教学效果自然不明显。学生在学习中, 觉得始终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 重视技术的标准却回球频频失误。这种目的的不明确, 使他们不能充分享受网球的乐趣, 网球课成了拣球课, 上课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谈何教学效果?

3. 在教材、教学法上的认识误区

通过问卷和走访调查, 笔者发现基本上各高校都有自编的体育教材, 而网球课的教材都是参考体育专业网球教材采编的, 教学内容包罗万象, 在选修课上几乎要介绍和学习所有的基本技术。在教法上, 基本按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步骤进行, 偏重于技术的标准化学习。网球是比较难以掌握的运动项目, 不同于乒乓球、羽毛球, 它对练习者的球感、控制力、注意力要求较高, 在击球时还需要很高的平衡能力和身体稳定性。现行的教材、教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普通大学生在短期内学会网球必须具备的这些条件, 忽视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专业运动员是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渐培养成熟练的技术性能, 他们在击球时的自动化程度、生理、心理反应都远远高于普通大学生, 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培养大学生, 是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而要区别对待, 而且教学时间也不允许。要求与现实的差异, 使学生在练习时往往顾此失彼, 不知道所以然。笔者从问卷调查中发现, 大约只有5%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好而能初步掌握基本技术, 感觉到网球的乐趣, 其余学生都觉得打网球没有意思, 与以前的愿望相距甚远, 上课只是为了考试及格。

二、改进建议

1. 教材的改革

对目前高校网球教材千篇一律, 重技术轻教法的现象进行大胆改革。在保留主要的技术 (如:正反手击球、发球等) 基础上减少过多的技术内容及技术分析, 增加有关教学法的内容, 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按教科书列出的练习步骤, 学习有关技术;编写有关网球发展的知识内容, 尽量丰富全面, 以使学生了解网球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以及网球的礼仪等知识, 使学生能全面地了解网球运动, 从而在心理上接受和喜爱网球;而对于有志提高的学生应增加有关技术难点分析及练习方法、心理问答、技战术运用等内容。这样使教材的可读性增强, 使学生对提高网球技术充满信心。

2.“轻”技术重乐趣

打网球不如乒乓球、羽毛球那样容易上手, 确实技术较难掌握, 但是一当钻进去并且掌握了击球技术后, 学生就会感觉趣味无穷, 学习积极性大增。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 从引导学生感受网球的乐趣入手,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网球的个性化特征, 让学生在掌握击球的关键部分后, 其他的技术可以根据自身的生理特征进行发挥。例如, 正手击球的关键部分是:看球、球拍、手腕、拍球的相对固定、击球后球拍的前挥, 其他的如向后引拍、前挥的高度等等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指导。女同学力量小, 可以不引拍或半引拍靠借力击球, 男同学则可以相反。此外,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时, 要用鼓励表扬的语言, 避免使用批评性的语言, 如:这样不对, 应该这样等等。以使学生从追求千篇一律的枯燥技术模仿练习中解脱出来, 减少畏难情绪, 在享受网球运动的乐趣中, 不知不觉地学会网球, 体会到网球运动的无穷魅力。

3. 改革现行的教学法, 重视球感和控制力的培养

网球技术的特点是:学会易, 打好难。这里所要说的技术不仅仅是动作标准更重要的是它的实用性, 即学生能自如地应用基本技术进行多回合的击球。必须对现行的过分重视技术动作的标准而忽略实效性的教学法进行改革, 应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球感和控制力这一重点来安排合适的教学法, 使学生按照重点突出、简单易行的教学步骤逐渐形成正确实效的基本技术。教学法遵循的原则是:由近至远、由慢至快、顺序渐进。例如在学习正手击球时, 先让学生近网相互击球, 要求双方用较轻的力量将球轻推至对方身前, 必须是用正确的击球动作而且回球时身体不能后退。这样就迫使学生用心地去控制好回球的力量和落点。随着回合数的不断增多, 学生的技术也不断熟练、球感不断加强, 最后双方的距离逐渐加大直至到底线进行多回合的击球。此时, 学生掌握的技术不仅正确合理, 而且能自如地控制回球的速度和落点, 体会网球的乐趣变成可能。

这种教学法的优点在于:难度是逐渐加大, 学生学习时不感觉枯燥, 能全心投入, 在练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同时又能形成良好的球感和控制力。这种结合击球的落点和回合数的实用性技术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教学效果也就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朱征宇.对网球选修课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

高校网球专项学生 篇5

高等教育产生于中世纪的欧美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转型,逐步得到完善。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为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目的、职责或者称之为使命。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被引进而来的,并且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社会对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必须朝着社会需求的方向不断探索和前行。

2 网球专项教育发展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引领

网球运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体育运动。在网球运动刚刚走入国人的视野中时,还未被广大中国体育爱好者所熟知,因此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就更少了。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攀升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的飞跃式发展,加上李娜、郑洁、彭帅等中国金花在国际网坛不断取得佳绩,我国的网球运动如雨后春笋一般, 网球人口也是突飞猛进地剧增。在此情形下, 网球专项人才的就业缺口不断扩大和凸显,真切反映了我国网球专项教育功能的缺失和薄弱。

网球专项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分支,尤其是属于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产业化快速成熟和发展的当下社会,网球运动已经绝非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而已,它是一项涵盖着悠远的体育文化,并且在竞技体育领域和社会体育领域都扮演者重要角色。高校网球专项教育担负着培养能够很好的服务社会的网球专门人才的重任,也是网球运动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因此,网球教育发展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引领。

3 社会需求背景下高校网球专项教育改革的路径

3 . 1 树立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教育思想

高校网球专项教育改革的原动力和根本所在,就是要摒弃落后的网球教育理念,开放大胆地与时俱进。正如网球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网球教育理念的演变与发展始终与体育教育理念保持协调一致。然而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体育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功用逐渐被人们所放大和看重,体育教育理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已经从单纯对于人的体育教育,拓展为通过提高人的体育素养使其更好的为体育事业服务。

网球教育理念亦是如此。网球运动传入中国之后,各大高校的网球专业和课程纷纷应势而生,这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了解网球文化和技能的需求。然而与网球普修和选修课程相比,网球主项课程的开设初衷以及生源条件远远不止如此。所以,网球专项教育改革的起点便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3 . 2 建立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课程体系

3.2.1 培养目标

高校网球专项教育改革,必须建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且特色鲜明。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网球运动的发展需要专项素养较高的专业化人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高校只要培养出会打网球的人就算完成使命了。当下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体育行业亦是如此。

通过调查我国专业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方案发现,目前吉林体育学院等专业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多以“技术精良、人文厚实”为主导思想,重点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专业运动素养和技能,能够胜任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和学校体育教学,并能从事体育科研、体育管理和体育产业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凸显了高校对于大学生在人文素养、知识技能、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与此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各高等体育院校在教学目标设定上的一个弊端,就是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趋同的现象比较明显。网球专项教育与其它主项一样,在高校教育中唯以运动训练专业为主要教育阵地。运动训练的首要原则是竞技需要原则。因此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多元化绝不能忽视训练为竞技服务的本质。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能够引导人才培养方向的分异,提高社会对专业和人才的认可度,从而拓展高校和毕业生的生存空间。

3.2.2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结合社会对于网球专项人才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的变革是实现网球专项教育改革的具体途径和必要条件。通过对吉林体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可知,目前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为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体育基础、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等7个方面的课程,从学时比例看占据了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广泛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凝练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然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两个重要问题严重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其一,部分课程存在着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兴趣淡薄的问题。其二,专业课程的设置绝大多数没有实践环节。

在课程设置的改革环节,我们要把握两个原则和一个方面有所革新。

(1)教学时间上,确保足够的网球主项课课时。网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该项运动的场地大小和运动规则。目前高校网球主项课的上课人数都在每堂课15~25人次,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用于实际演练的时间和空间严重不足,限制了网球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因此必须通过足够的课时数来弥补课堂效率低下的弊端。

(2)教学内容上,加大网球竞赛规则、裁判法、运动康复和指导等与社会应用紧密相连的内容的教学比重。在网球赛事不断增加,参与网球运动的群众越来越多的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对于网球专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上述教学内容。

(3)实践环节上,确保足够的网球实战教学。实践教学的匮乏十分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应当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并加以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为学生毕业后自如地从事本专业的社会工作提供专业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保证。网球专项教育的使命在于为社会培养网球专业人才,其课程设置应当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社会转化效率。

3.2.3 教学方法

网球专项教学过程应当包含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网球运动对于我国而言属于舶来品,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然而,高校网球专项教育者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网球专项人才,必须通过广泛学习和科学研究,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调查发现:网球教师的专项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技能掌握式教学模式,由教师口述讲解、示范技术要领,学生模拟、练习技术动作的方法。训练中以多球抛球训练为主,辅以少量的对打和比赛。缺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不利于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规避错误的技术动作,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因此要求我们的网球教师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和训练方法,采用多元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网球教学。

3 . 3 建设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网球专项教育改革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高校网球教师的学历水平已经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基本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由于网球教师的年龄较为年轻化,故职称以中级和副高级为主体。网球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瓶颈在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实战经验、竞赛组织与编排能力以及裁判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网球教师在未来的自身建设中要重点提高以上几个方面。另外网球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视野的拓展方面也亟待提高。

4 结语

网球运动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球教练员、网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人员、网球裁判员、网球教育工作者以及网球理论研究者的严重匮乏,暴露了我国高校网球专项教育的缺失与不足。因此,高校网球专项教育改革必须以社会需求为指引,进行深入地多方面的革新。

参考文献

[1]陈娟.体育院校网球专项学生执裁能力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2]刘帅辉.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项在校学生从事业余网球教练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于海生.体育院校网球专项学生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现状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江健康.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J].运动,2012(14):109-110,67.

[5]申永记.高校网球课实施分层教学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6):26-27.

[6]李晨.高校网球运动反向教学入门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8):56,71.

[7]蔡伟群,吴松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网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职业时空,2012(2):135-136,140.

高校网球专项学生 篇6

1.1、与双方队员的实力对比和比分情况有关

如图1, 网球专项生对影响比赛心理变化因素的评价中, 因实力对比和比分情况影响心理变化的为5人, 占总人数的25%。参赛双方“敌强我弱”比分落后时, 会产生低落情绪;而在“势均力敌”比赛异常激烈, 形成相持局面时, 运动员想赢怕输、易出现过度紧张情绪;在“敌弱我强”比分领先时, 又容易产生松劲情绪, 满足于暂时的胜利, 对于可能出现的逆转心理准备不足, 往往产生急躁情绪, 动作失调, 甚至无力扭转局面, 最后出现意想不到的败局。

1.2、与运动员的比赛经验以及临场技术发挥的情况有关

如图1, 网球专项生对影响比赛心理变化因素的评价中, 因运动员的比赛经验以及临场技术发挥影响心理变化的为9人, 占总人数的45%。缺乏充分训练和比赛经验的运动员, 往往缺乏预测和应变的心理能力, 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现场行动, 对运动的结果没有把握, 情绪极不稳定, 影响自信。特别是在技术水平发挥欠佳或连续出现不应该发生的失误时, 容易导致情绪紧张。

1.3、与运动员参赛的动机有关

如图1, 网球专项生对影响比赛心理变化因素的评价中, 因运动员参赛的动机影响心理变化的为7人, 占总人数的35%。动机的性质、强度都是影响运动员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具有狭隘个人动机的运动员, 常把比赛的胜败与个人得失相联系。另外, 虽有良好的社会动机, 但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 强烈的获奖欲望, 也可能出现情绪极度紧张。然而, 动机不足, 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 甚至萎靡不振。

1.4、与教练员的态度、行为以及裁判的漏判或误判有关

如图1, 网球专项生对影响比赛心理变化因素的评价中, 因教练员的态度、行为以及裁判的漏判或误判影响心理变化的为5人, 占总人数的25%。在比赛中教练员的言谈举止, 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情绪波动, 特别在胜败一锤定音的关键时, 甚至可能影响比赛的结局。在比赛进行到关键时刻, 裁判的漏判、误判可能使比赛出现相反的结局, 也会使运动员产生消极情绪, 场上表现为情绪失控, 怒气冲冲, 埋怨或谩骂裁判, 不能把精力集中于比赛, 甚至有运动员罢赛, 造成不良的影响。比赛中若出现这种情况, 运动员在场上还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不受其错误行为的影响尤为关键。在被调查的20名运动员中, 有15人表示能够保持头脑冷静, 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激愤情绪, 继续全力以赴对付竞争对手;另外5人则表现一般或没有具备上述良好的心理状态。

1.5、与赛场情境有关

如图1, 网球专项生对影响比赛心理变化因素的评价中, 因赛场情境影响心理变化的为12人, 占总人数的60%。赛场情境就是比赛场地、器材状况及比赛时赛场可能发生的情况, 运动员在比赛时, 由于受到外界飞进来不明物或球的干扰, 而不能得分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对其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此外, 观众球迷的喧哗、比赛场地不适应、挡板广告和光线影响运动员的视线、双打比赛同伴的失误等都可能会对运动员的竞赛心理产生影响。

1.6、与关键球的处理有关

网球选手处理关键球时出现不良心理变化, 由于求胜心切、紧张、害怕或者比分的变化、观众的呐喊、裁判的误判等影响会包袱沉重、头脑发热或心虚手软、打法保守, 从而影响判断力、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技术运动发挥。表1显示, 出现积极的心理变化占35%, 其中15.0%的选手在处理关键球时对自己的技术充满了信心, 15%的选手在处理关键球时会感到兴奋, 5%的选手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心情平静。65%的选手在处理关键球时出现不良的心理变化, 其中30%的选手出现急躁、头脑发热、盲目蛮干的心理状态, 25%的选手出现紧张、慌乱的情绪, 10%的选手出现焦虑情绪。出现不良心理变化比出现积极心理变化高出了30%。

2、调整运动员竞赛心理的训练方法

2.1、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方法

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模拟比赛是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运动员的情绪变化, 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 掌握自我调节手段。

(1) 紧张情绪转移法。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 采取语言暗示、诱导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 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转告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要求、看书或听音乐等。

(2) 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会引起消极的紧张情绪, 经过不断反复, 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 再回忆竞赛中获胜后的欢愉情景, 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同时还要与放松性练习相结合, 将注意力集中在放松部位, 并进行语言暗示等。

(3) 自我暗示和放松法。调节呼吸, 逐级放松肌肉, 可以消除心理紧张、解除疲劳、提高人体工作能力。

(4) 呼吸调节法。当情绪紧张、激动、呼吸短促时, 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 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 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 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

(5) 鼓励调节法。这是领队或教练员用称赞和忠告的语言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 运用得当可使运动员从紧张和不安中解脱出来, 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

2.2、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方法

(1) 赛前激励信心方法。通过赛前的具体分析, 使运动员对比赛有正确的认识, 从而确立信心。这种心理训练方法比较方便, 可以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

(2) 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这种方法可使运动员改变期望过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 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的优势所在, 建立坚定的信心提供可靠的基础。测验的项目要有针对性, 对不同对象要进行具体分析。

(3) 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运动员处于自然放松状态, 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诱导他们回忆最佳比赛情景, 使他们在回忆中重新认识各方面有利因素, 找出潜在优势, 从而达到提高竞赛欲望, 增强竞赛信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权.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竞赛心理障碍与调节[J].湖北体育科技, 2008, (06) .

[2]王鹏.网球比赛中心理技能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3) .

[3]李海健.运动员临场产生心理变化的原因分析及调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12) .

[4]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裘鹏, 张春利.网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心理训练方法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6]王惠, 王雷.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调控[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7]吴俊, 刘玉.对业余网球运动员参赛自控因素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8.

[8]梁武林.心理定向在体育院校网球专选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

高校网球专项学生 篇7

1 网球墙的起源与概念界定

1.1 网球墙的起源

网球墙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场地少、缺少搭档而兴起的, 因此对着墙打网球是一种常见的行为。究竟是谁发明了网球墙,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几乎没用相关网球墙的一记载。然而, 关于网球墙的历史相关的记载, 只是墙网球的历史起源中有所记载。1850年英格兰一所名叫哈罗德的学校为了满足学生打网球的愿望, 在操场上建起了几面墙, 让学生利用墙练习, 墙网球运动就此诞生了。1864年哈罗修建了第一块专用打墙网球的场地在, 这标志着该项运动的正式创立, 墙网球也在世界各地传遍开来。正是因为墙网球的兴起, 网球墙才从墙网球中过渡出来, 逐渐成为现在网球爱好者练习时不可缺少的场地。

1.2 网球墙的概念界定

查阅了网球墙相关的文献资料, 未能找到一个确切的概念, 大部分文章对使用网球墙进行网球技术练习进行研究。本研究认为网球墙应该是有一定的宽度、高度和硬度, 表面光滑而平整, 按照要求标出所需的图形和线条用于网球训练的一种墙。北京体育大学陶志祥教授对网球墙的界定是:所谓的网球墙也就是用于网球练习并且垂直于地面的墙体。在网球练习过程中, 不仅仅需要一面光滑而平整的墙体同时还需要一定面积的平整地面。网球墙常常是网球场的附带建筑设施, 网球墙作为附带建筑设施, 没有像网球场那样拥有国际标准。但在实际运用中的网球墙是有一定的标准:网球墙墙高5m左右, 是为了避免练习者因击球不规范将球打到墙体以外的地方;中线垂直于地面1m;墙体宽度大概在12~13m;平整地面距墙体大约在15m左右。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并不是所有的网球墙都能达到这一标准, 在实际练习中也可使用室内墙壁。正是因为受到场地条件的制约, 网球爱好者无法找到合适的场地和搭档进行网球训练, 只能利用墙体练习。因此, 能够进行网球练习且较为平整的墙, 都能称之为网球墙。

2 使用网球墙练习在高校选修课学生中流行的原因

2.1 高校网球场地资源严重缺乏

开展网球运动, 场地设施是必备条件之一, 同时网球场的数量和质量也影响到网球运动的开展。高校网球场的严重匮乏与高校大学生对网球日益高涨的兴趣和热情形成鲜明对比, 阻碍了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目前, 伴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 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高校, 加剧了高校在教学和住宿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这使学校可建空间逐渐减少, 这就给占地面积大的网球场地建设带来了困难。正是由于扩招和网球在高校流行的的原因,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修网球这一热门运动项目, 所以目前高校网球场地数量无法满足高校网球教学;同时由于受到一系列不规范比赛竞争以及学校领导思想观念和个人喜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这使得一般高校网球场地严重缺乏, 甚至有的高校见不到网球场, 更别说在学生中开展网球运动了。相比起来我国的一些重点高校的网球场地数量也是有限的, 其主要用途有两方面:首先, 学校网球队为了参加各种比赛而进行训练。其次, 因为网球被称为高尔夫齐名的“贵族运动”, 平时除了用于教学和训练之外, 大部分的时间不对学生开放, 主要为教工活动服务。这就严重制约了网球在高校选修课的开展, 降低了学生在课余时间锻炼网球的兴趣。由此可见, 高校网球场地设施状况直接影响高校网球运动地教学。

2.2 网球墙的出现缓解高校网球选修课的教学压力

正是由于目前高校网球场地严重缺乏, 甚至一些高校目前还没有网球场, 严重阻碍了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众所周知, 网球是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 如果没有合适的搭档或对手一个人无法完成网球训练。近年来, 随着全民健生运动的开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网球运动因其动作的优雅和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特别是在高校体育选修课中学生们选修网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由于高校网球场地数量限制, 增加了老师上课的难度, 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选修课的学生在既定的课时中根本不能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怎样才能解决以上出现的场地少、学生多、时间短等一些列问题。网球墙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场地少、教学时间短等问题, 缓解了老师课堂教学压力。选修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网球墙练习, 在老师教授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前提下, 对墙巩固练习, 以增强对网球技术动作的掌握。

2.3 网球墙的出现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

网球墙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载体而形成和发展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主要内容是: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 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以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 可以启迪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网球是一项高雅的运动项目, 参与者在道德修养和礼仪意识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网球墙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选修课学生因场地不足, 无法进行网球锻炼的强烈意愿, 一面网球墙能容纳5~6人同时练习, 甚至能容纳更多的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 虽然缺少了与对手的对抗, 这并不能说对墙练习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同时在对墙练习中, 我们一直要遵守网球运动的相关礼仪。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使学生从不同的人身上感受到运动的气息以及不同生活的态度, 而受到感染, 使参与者消除不良情绪, 促进学生心理积极健康的发展。利用网球墙自学自练, 学生之间对网球运动的心得与体会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促进学生之间网球技术的进步与提高, 不但避免老师一教到底的局限性, 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增进校园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这无疑是促进校园文化从良性发展的手段。

3 利用网球墙的练习法

3.1 球性的练习

练习者站在离墙3m处, 一手持球抛向墙体, 当球接触墙体反弹后, 用非持拍手接住球, 反复多次, 尽量做到连续多次不失误, 主要是培养练习者的手、眼、脚上的协同配合。等到能熟练的接住球之后, 站在离墙5m远的地方, 就用球拍接落地的反弹球, 增加球拍对球的控制。

3.2 专项技术练习

3.2.1 对墙正反手抽击球的练习

练习时, 练习者面向于墙体, 双脚与肩同宽, 眼睛平视前方, 采用关闭式站位, 击球时上体微微前倾, 重心落在右脚, 做好引拍动作, 非持拍手将球置于体前, 当球落地反弹到髋的位置, 蹬地转髋然后用球拍击打球, 动作一定要规范, 连续稳定的多打几个回合。对于网球选修班的学生来说, 因为球撞墙后反弹的速度很快, 常常来不及击球, 为了能有效地回击球, 击球时尽量用70%的力量, 提前引拍做好准备。同样, 反手也要提前做好引拍动作。

3.2.2 对墙高压球的练习

在离墙2m左右的地面划一条标志线, 站在离网球墙15m的地方, 对着离墙2m的标志线发球, 当球经地面反弹到墙体上时, 非持拍手指向来球。持拍手运用发球方式继续将球击打到地面2m左右的标志线处, 如此循环反复。高压球时尽量将全身放松, 手眼配合。

3.2.3 撞墙截击球的练习

靠近墙1.5m左右然后把球送向墙, 当球反弹未落地之前用球拍将球击打过去。在体前截击球时, 重心靠前, 手腕固定, 拍柄与手臂成90度夹角, 体会用甜点击打球。

3.2.4 壁球式练习

运用壁球的方法练习网球, 需要两人同时拥有完整的网球技术, 这是两人轮流对墙击球的练习方法, 这种练习方法几乎接近实战。在进行壁球式练习不仅可以提高你的步法水平, 而且还可以增强处理不同来球的综合击球能力。

3.2.5 对墙发球的练习

发球前在墙上画出1m高的标志线, 站在离墙约12m左右, 非持拍手抛球一定要稳, 将球抛向一点钟方向, 抛球同时向后引拍, 观察每次发球撞击的位置不能低于标志线, 发球时要求全身放松, 击球那一瞬间快速有力。

4 结语

在高校网球选修课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网球墙, 可以解决高校网球选修课教学中场地少、学生多、教学时间短等一系列矛盾。利用网球墙练习是提高网球选修课学生的综合技术必要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在达到网球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要:采用观察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文献资料法对高校网球选修课学生使用网球墙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研究得出网球墙在提高选修课学生网球技术和自我练习能力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从而解决高校学生多、网球场地少等一些列问题, 达到网球教学的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为我国高校网球选修课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网球,选修课,网球墙

参考文献

[1]陈勇, 李皿.非体育专业高校提高网球教学质量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9) :1254-1255.

[2]陈显.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4 (1) :108-110.

高校网球专修学生归因方式的研究 篇8

关键词:归因方式,高校,网球专修学生

0 引言

归因理论是西方心理学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整个20世纪80年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题,目前还是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对网球运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战术的分析和现状调查分析。对有关心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归因方式的研究在我国为数不多。个体的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行为结果倾向于做什么样的解释,这种解释将会影响个体的后继行为,正确合理的归因方式将会增加个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相反错误的归因将会使个体在活动中产生不利于技能提高的消极情绪。因此,对于个体明确自身的归因特点,可以进行及时的调整有一定的必要性,为归因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180名网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来自于天津体育学院网球专项学生100人,西安体育学院网球专项学生80人。平均年龄为20.8岁,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24岁;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整理有关网球运动、体育运动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书籍及归因方式的研究文献。(2)心理测量法。归因方式选用的是由姒刚彦从德国引进并修订的因果维度量表中国版的CDS。分为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境,失败、成功各9个题。田宝对该量表进行了效度和效度的检验,证明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3)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网球专项学生归因方式的测量结果与分析

根据归因方式的评分标准对网球专项学生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得出,网球专项学生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为:内部的(M=12.44)、稳定的(M=13.14)、可控的(M=13.06);失败情境下的归因方式为:内部的(M=12.08)、不可控的(M=15.15)、稳定的(M=12.6);根据谭先明研究女子垒球运动员归因倾向的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分数分布为3-27分,小于中间分数14的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大于中间分数14的为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越偏离中间分数远的,程度越明显。个体不管是在成功还是失败情境下归因方式应该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这种归因方式才能促进个体后继积极的行为表现,从表2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网球专项学生在对比赛成功的归因比较合理,这种认识是一种自我激励,保持自信的心理,有利于自身成绩的提高。而面对失败的情境在可控性方面存在错误的认识,不是一种科学实用的认识。在可控性维度上,不管是面对成功还是面对失败网球专项学生都应该归于可控性因素,因为可控性因素是指个体完全可以凭主观意志控制的因素。

2.2 不同性别网球专修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与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归因方式在成功情境下网球专修学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成功情境下女子和男子的归因方式均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说明网球专修学生在面对成功的归因时男女都能作出正确的分析,有利于运动参与与保持。网球专修学生失败情境下的性别差异得出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在失败情境下归因方式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可控性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在失败情境下男性的归因于内源上的分数比女性更明显(男M=11.41<女M=13.42)但都小于14可以说明在失败情境下男性和女性都倾向于内部归因,但是男性归因于内源比女性更加明显;在稳定性方面,存在差异但不是很明显,男、女都倾向于稳定的归因。在可控性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男女都倾向于作不可控的归因。

多数研究表明运动情境中归因方式存在着性别的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内部、不稳定的因素。由表3可以看出归因方式在成功情境下网球专修学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在对待成功看法是一样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女子网球发展趋势比男子好,能够趋向于男性做出比较合理的认识。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下存在性别差异;通过表4可以看出女性在失败情境下更倾向于外部归因;主要是因为在我国女子网球发展比男子好,女子表现出更多的能力肯定,在面对失败时就会把失败归因为状态不好或者是对手太强等外界原因。在面对失败男性倾向于做稳定的归因,而女性倾向于做不稳定的归因。

2.3 不同训练年限网球专修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与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成功情境下不同训练年限在可控性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内外源、稳定性上没有差异。进一步从归因维度得分在可控性维度上可以看出:1年以内的更倾向于不可控归因(M=14.19)这说明1年以内的个体在面对比赛成功的情况下,不相信比赛结果是有可控的努力结果所致,归因趋向于做不可控的侥幸心理,不利于成功的保持。在稳定性维度上6年以上的个体更趋于不稳定的归因(M=14.22),原因有可能还是6年以上个体参加的比赛水平都比较高,使个体带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面对比赛成功时不能做长期的稳定归因。在内外源维度上训练年限归因分数都差不多。在成功情境下多重比较得出表6。可以看出:训练年限在可控性维度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一年以内与4-5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一年以内与6年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48);2-3年与4-5年(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由表7可以看出:在失败情境下,训练年限在可控性维度上有差异(P=.028),在内外源和稳定性上没有差异。进一步从归因维度得分情况可以得出,可控性方面不同训练年限都趋向于不可控的归因,其中6年以上的最为明显,而稳定性和内外源上得分差别不大。存在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对个体训练年限的划分还不是很科学。进一步多重比较对训练年限进行可控性上的具体表现见表8。

通过表8不同训练年限归因方式的多重比较得出:在失败情境下可控性维度存在的差异表现在:1年以内与6年以上(P=.013);2-3年与6年以上(P=.008)。在其它维度上均不存在训练年限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高校网球专修学生在成功情境下归因方式比较合理,易于促进个体后继积极的行为表现。但是在失败情境下在可控性方面不能做出合理的认识,就会使个体容易产生自责的心里。归因方式在成功情境下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归因方式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内外源、稳定性上,存在这种原因主要可能是网球在中国发展的形式而至。在成功情境下不同训练年限在可控性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内外源、稳定性上没有差异;在失败情境下,训练年限在可控性维度上有差异,在内外源和稳定性上没有差异。在成功情境下男女在归因方式的认识都差不多,而在失败情境下,在可控性维度上都倾向于做不可控归因,女性比男性更加明显。随着训练年限的提高,在成功情境下都比较合理;但在失败情境下还是出现在控制性维度,倾向于不可控的认识,会让学生在失败下容易产生怀疑自己能力的消极情绪。运动员要明确这点在进行自我调节时,选择更有利于技能提高的归因分析,同时教练员也应充分认识有关归因方式的调整,对运动员在归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对网球专修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不同训练年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训练计划,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认识。

参考文献

[1]谭先明,陈小敏.女子垒球运动员归因倾向性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科研所,1998(6):230-232.

[2]田春兰.大学生田径运动员比赛成败的归因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27-29.

[3]田宝,阎万军,葛杭民.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的差异性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5-82.

[4]李正中等.体育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特点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53-56.

高校组建大学生网球俱乐部之研究 篇9

1、高校成立课外网球俱乐部的优势

1.1 高校具有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高校体育文化氛围较为浓烈, 对体育运动的传播、汇集等也更为迅速, 因此高校组建网球俱乐部有着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 高校的学习氛围较活跃, 学生课余时间较多, 很多学生把课余时间投入到体育运动中, 认为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 缓解学习压力, 还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方式。网球运动是一项新型时尚的体育运动, 它融合了运动的特点又具有时尚风味, 是各种休闲人士所追求的时尚运动, 所以更能激发学生对它的热爱。

1.2 高校具有较好的网球设施和专业网球教师

网球运动是一项对场地与器材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 高校中由于有较好的器材与场地设施, 所以更能使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喜爱变为现实。另外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多, 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是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更为全面, 这对培养大学生网球水平具有更大的帮助, 所以高校课外网球俱乐部的开展有较大的优势。

1.3 学生课余时间的空余与学科设置的限制

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充足, 自我支配时间较多, 学习压力较小,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球理论的研究与技术学习中。但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公共体育专业的学生都实行的是学期选项课, 其教学时间较短, 学生进行锻炼时间较少。开展课余网球俱乐部就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同时还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 促进了网球运动在高校健康发展。

2、高校组建大学生网球俱乐部的必要性

2.1 利于启发学生体育动机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长期以来大学体育课教学内容都是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的, 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容易对它失去兴趣;而课内网球教学时间短, 常常使学生觉得锻炼时间少, 很难掌握其动作要领。而组建网球俱乐部不但使学生进行锻炼的欲望得到满足, 还克服了教学内容单一等不良影响, 使广大网球爱好者得到科学有效的训练,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网球运动的热情, 为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将网球俱乐部作为高校体育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 高校体育改革热点纷呈, 国内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完整的高校体育应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从而减小学校教学与社会的差距。网球俱乐部由于自身具有社会的经营与消费性,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紧密结合社区体育和利用相关社会资源, 提高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另外, 网球俱乐部的举行还能促进学生就业危机感, 从而督促学生更自主的学习;学校也可将其作为高校体育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 学生通过举办网球俱乐部与社会紧密结合,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高校体育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奠定基础。

2.3 有利于促进网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现阶段, 高校的网球场地设施不足、组织网球比赛较少, 课外网球活动开展较少, 导致不少学生学习网球是半途而废的, 这就抑制了网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提高。高校应建立网球俱乐部, 由比较负责任的学生或教师负责, 进一步宣传网球运动的功效和作用,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定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球教学和网球比赛, 不断提高学生的网球运动水平, 只有这样, 才能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网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3、在开展网球活动时遇到的问题

3.1 学习机会少、练习场地缺乏的问题

由于网球运动在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开展得比较晚, 专业人才还比较欠缺。许多高校从事网球教学的老师中大部分是网球爱好者, 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 因此在组织教法不够专业;网球技术掌握难度大, 需要时间长, 许多爱好网球的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进步较慢而失去信心。

3.2 高校体育网球教学师资缺乏的问题

从当前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状态来看, 参与网球运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但由于网球运动的技术动作不易掌握, 水平的提高又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 从而导致参与者的技术水平和技能较差, 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有更高要求。

4、发展普通高校网球俱乐部的对策

4.1 提高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认识

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对网球运动进行有效宣传与推广。学校网球俱乐部可以充分利用校报、橱窗、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 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各样的网球比赛, 增强学生对网球运动的感情;通过宣传, 使学生了解网球运动的价值和作用, 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 让学生从网球运动中找到快乐, 逐渐把网球运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终身参与网球运动的意识。

4.2 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网球俱乐部的发展如何与俱乐部的管理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体制的制定如果较科学, 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较高, 俱乐部的运作就一定能沿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较高, 学生的网球技术水平就会不断的提高, 这对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4.3 努力拓宽经费来源的渠道

要提高高校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就必须保证网球俱乐部的活动经费。针对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对策以保证经济来源。如:俱乐部会员缴纳的会费、学校体育经费的支持、争取学校团委或学生会活动经费的支持、社会体育用品店的赞助和学校领导的经费支持等。

5、结语

实践证明, 建立高校网球俱乐部的形式是最有效的, 是受到学生欢迎的, 这样能让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高校网球俱乐部能使高校体育改革沿着素质教育的道路, 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 让大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方法, 保持参与体育锻炼的连续性, 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摘要:网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型的运动项目, 正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喜爱, 但由于受场地设施、课程设置、专业教师数量等方面影响, 进一步阻碍了学生学习网球积极性和兴趣。而高校组建大学生网球俱乐部能有效将网球课教学与课外网球活动有机结合, 为广大师生参与网球活动提供了条件, 满足了大学生学习网球技术、提高网球技能的需求, 为网球运动在高校顺利开展和普及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球俱乐部

参考文献

[1]范继军:试析制约我国网球运动发展水平的因素[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

[2]朱征宇:对网球选修课学生状态的调查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3]梁斌: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J], 山东体育科技, 2004 (1)

上一篇:电影意识下一篇:严重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