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球课程论文(精选11篇)
高校网球课程论文 篇1
高校网球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入门慢、入门难这一现象, 初学者常因无法快速掌握基本技术而逐渐失去兴趣。如何让网球课程更适应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高校网球课程真正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网球教学理念现状
1 . 1 磨刀不误砍柴工, 先学动作后打球
教学初期注重学生动作技术的培养, 在形成正确的击球技术之前不提倡对打和比赛。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网球教学我们称之为“传统网球教学”, 它包括学动作、练挥拍、打多球、对打、比赛等这样一个过程。将这种看起来似乎更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教学运用在网球选项课中, 却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受高校网球课人数多、课时少等课程因素的制约, 就造成了初学者入门慢、入门难。学生往往缺失回合球能力、缺失判断和移动能力、缺失战术意识和比赛能力、缺失对礼仪和文化的理解以及缺失网球运动兴趣。
1 . 2 从一开始就提倡对打和发球, 甚至是计分和比赛
提倡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体验击球的乐趣, 在形成稳定的击球技术之前就进行比赛。网球工作者为了使初学者能够充分的体验网球运动的乐趣, 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降低网球运动的技术难度, 形成了多种理论体系, 如“迷你网球、“短式网球”、“快易网球”等。“快易网球”计划已经在我国推广了近7年的时间, 人们了解最多的是它的教学理念, 对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怎么样实施这个全新的理念却知之甚少。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课程建设的要素为研究对象, 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借鉴相关理论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 实验法
在吉林化工学院2014级网球选项班中随机抽取了两个班, 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其中实验班采用基于游戏视角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 对照班采用传统网球课程体系。通过一学年的教学试验后,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正反手成绩对比。
2.2.3 问卷调查法
结合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制定了相关问卷并结合专家意见最终制定出网球课兴趣调查问卷表。共发放问卷60分, 回收有效问卷56 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 1 基于游戏视角的高校网球课程建设
3.1.1 基于游戏视角的高校网球教学理念的提出
网球运动起源于“掌戏球”游戏, 当时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方式。现代网球运动具有健身性、竞技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等特点, 现代网球运动的趣味性与古式网球的游戏元素是一脉相承的, 也是网球运动的基本属性。
在继承传统网球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吸收借鉴短式网球、快易网球等先进的教学理念, 同时遵循网球运动发展的历史, 强调网球运动游戏的本性。使击球技术的学习过程如同网球技术的历史演进过程,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逐步将击球动作引导至正规技术, 使学生尽早的能够对打和比赛。
3.1.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简单概括为:能对打、知礼仪、懂规则、会比赛。涵盖了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不同层次。认知目标:击球技术原理、战略战术、比赛规则。技能目标:熟练掌握正手、反手技术, 基本掌握发球、截击技术。情感目标:运动参与、合作与竞争。
3.1.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技术教学、战术教学、教学比赛4部分。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比赛规则、裁判法、网球礼仪。技术教学以正手、反手为主, 发球和拦网为辅。战术教学主要包括单双打战术。教学比赛主要采用团体赛。
3.1.4 课程实施
第一阶段:正反手采用大陆式、发球线以内、小幅度引拍和随挥 (正右挥至正前) 。
第二阶段:东方式、双手反手 (右大陆左东方) 、中场内、稍大幅度的引拍和随挥 (右后45度-左前45度) 。
第三阶段:半西方式、双手反手 (右反东方、左东方) 、完整幅度。
第四阶段:分组比赛。其中, 判断和移动、击球点、身体平衡始终贯穿教学过程。具备回合能力后增加教学比赛, 相应战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1.5 教学评价
为提高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课外练习, 我校体育课程采用阶段性教学和考核, 本教学评价办法分为4个阶段, 依次为发球线小场地对打、中场对打、底线对打、教学比赛。其中在1~3阶段考试中, 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回合球对打, 不限球数并取回合最多一次为最终成绩。教师可从判断、移动、身体平衡、用力方式等方面对击球技术进行评价, 但技评应在总分中占较小的比例。第4阶段为教学比赛, 比赛的场地大小、比赛规则、比赛项目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分方法采用团体得分与个人得分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既能督促学生练习, 同时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3 . 2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试验后网球专项测试结果分析
3.2.1 正反手成绩对比
本研究原计划同时采用传统考试办法和回合球对打两种考试方法进行对比, 但由于受天气、学校运动场改造和学校课程安排等因素的影响, 未能有时间进行回合球对打比较。考试采用传统网球教学即对照班考试办法进行, 由同伴抛固定个数的球, 考试者将球打到指定的区域即获得落点分, 同时对击球技术进行技术评价。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进行, 且实验班和对照班监考人为同一教师。
从数据结果来看,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正手和反手击球成绩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班从学期初就开始学习正规击球技术, 正反手包括准备姿势、引拍、挥拍击球、随挥、还原, 对完整动作的练习时间长。实验班从小场地对打开始, 第二学期才逐渐加大场地和动作幅度, 对完整击球动作练习时间短。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传统教学的考试办法前提下实验班取得了与对照班相差不大的成绩, 这也证明实验组教学同样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击球技术。
3.2.2 有效击球个数对比
从有效击球个数来看,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正手击球个数平均成绩均为7。而反手有效击球个数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平均个数分别为6.96和6.6, 在反手击球个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从数据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实验组在控球能力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控球能力是判断、移动、球感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而这些因素同时也是实现对打的基础。
3 . 3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实验后网球课兴趣调查结果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网球课兴趣方面的差异呈显著性 (P<0.05) , 实验组学生对网球课的兴趣更高。
人们从事体育运动是一个不断学习并不断形成体育行为的过程。由不参加到经常参加, 由无兴趣到十分爱好, 其关键的因素在于不断地获得有效的行为强化。在以往的网球教学中, 由于球速快、场地大、动作技术难等原因, 很多初学者网球学习失败太多, 很少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是影响网球运动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网球运动其本身的趣味性很强,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其技能的难度较大, 使许多人在初步尝试之后对其望而生畏。通过降低初学技术难度, 使初学者通过简单的练习掌握基本击球方法, 在回合球与奔跑当中体验到运动乐趣, 很大程度的激发了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实验组在第一学期的教学当中运用小场地进行教学和练习, 同样大小的场地可以同时容纳更多的学生来练习, 减少了轮换时间和等待练习时间, 也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
4 结语
(1) 本研究提出的高校网球教学理念:强调网球运动游戏的本性, 遵循网球运动的发展历史, 使技术教学过程如同网球技术历史演变过程, 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使学生尽早的能够对打和比赛。
(2) 改变教学理念, 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了基于游戏视角的高校网球课程。
(3) 基于游戏视角的高校网球课程能够有效使学生掌握基本击球技术, 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判断、移动、控球能力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4) 基于游戏视角的高校网球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
(5) 一个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调整才能更加完善, 本研究如有不足之处, 敬请同行与专家批评指正。希望本研究能够为高校网球教学或其它专项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文轩, 等.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刘青.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2.
[3]李娜.快易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5.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李兴昌.快易网球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 2011, 32 (2) :135-138.
[6]左景江, 李井刚, 吴宇微, 等.从大众网球特点谈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存在的问题[J].科教文汇, 2009 (6) :157.
高校网球课程论文 篇2
关于网球在高校的发展
网球运动于1885年传入中国,首先在教会学校中开展。20世纪初,北京的汇文学校、协和学校、清华学校、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南洋公学、沪江大学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组织了校际间的网球对抗赛。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发展,网球运动在高等院校中发展迅猛,参加网球运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网球运动成为当前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1994年,中国大学生网球协会成立,它标志着中国大学生网球运动的发展有了新的起点。发展校园网球文化,是普及网球的重要途径,普及程度越高。
目前,影响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是场地设施。目前高校网球场主要是硬地、其次是塑胶地、沙地很少,没有草地网球场。有些高校甚至没有网球场,网球场地少,收费较高。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均落后于现代网球发展的需要。江苏科技大学的季国山、徐杏玲在《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一文中从高校网球运动的场地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我国高校网球运动正处于起步阶段,提出要全方位、立体式地发展网球运动,才能使高校网球运动得到健康、快速、全面地发展。如果制约网球发展的这些因素比如说场地,教练,费用的问题能够早日解决的话,从大学生做起,我们的网球事业将会的到更大的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网球明星和有关部门在网球推广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高校网球课程论文 篇3
摘 要 网球运动是世界上热门项目之一,伴随着中国网球的繁荣发展,高校网球教学也相应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硬式网球在实际教学与练习过程中,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迷你网球克服了传统硬式网球的缺点,打破了一系列限制,简单易学、安全有趣。本文从分析传统硬式网球与迷你网球在学生学习兴趣和表现技能的差异上入手,来探究迷你网球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来保障高校网球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网球教学 迷你网球 应用研究
网球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户外运动,不可避免会受到天气等外部条件的限制。传统硬式网球球拍重、弹性好,对学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学生只能依赖大量的练习才能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但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易受挫折,积极性会衰退,从而会影响网球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迷你网球与之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球软、易学、安全、有趣,对学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学生易学易练,学习兴趣比较高昂。本文运用教学实验法,选取聊城大学部分学生,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依据实验结果来探究迷你网球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依据需要,在聊城大学选取两个班级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共计100人的研究对象,研究时期整整一个学期。在选取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公平选择,不通过刻意安排来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并给出合理的研究结论。
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统计法,这是两大基本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还运用了文献参考法来规范研究过程,做到有据可依、科学研究。实验法作为整个研究过程的灵魂贯穿始终,在聊城大学随机选取两个班级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保证研究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实验组的全体对象在为期一学期的研究过程中,迷你网球教学与传统硬式网球教学相结合,两者密切结合并统一于整个的教学过程,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只接受传统硬式网球的教学,不掺杂迷你网球的学习。在两组对象正式接受研究之前,要先对全体研究对象进行测验,摸清他们自身具备的网球技能。测验结果显示全体研究对象对网球的掌握程度基本相似,没有显著差异,不会影响研究结果。统计法在此是指数据统计法,对研究所得的数据用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并对其进行差异显著性试验。
二、研究结果分析以及结论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试验前后对网球学习的兴趣变化不同
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显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在试验前后对网球的兴趣有了很大改观,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试验前后对网球的兴趣变化很小。据此可以总结出两种不同种类的网球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是不同的。迷你网球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迷你网球的众多优点克服了传统硬式网球教学的缺点,例如迷你网球球体轻软,回击速度慢于传统硬式网球,弹跳高度有限,对于初学者来说可控性强,不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
实施迷你网球教学与传统硬式网球教学的实验组的学生在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实施传统硬式网球教学的对照组学生。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是网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二者又是网球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依据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所涉及的相关指标,在试验过程中有效测验了这些指标,这些指标具体包含正手击球、反手击球、正手截击、反手截击等相关指标。试验数据显示,对照组的每一项指标均低于实验组,可见迷你网球教学结合传统硬式网球教学的教学效果要好于单纯传统硬式网球教学。网球对于初学者来说,入门困难,技术标准比较严格,一系列的动作规范学生不易掌握,步伐姿势要求严格,在击球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平衡、拍面角度、击球点均需掌握到位,一系列的技术要求对于初学者来难度确实高于其他运动项目。与之相比,迷你网球球软、弹跳高度有限,回击速度明显慢于传统硬式网球,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前期的学习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同时学生在优越的学习感中培养了学习网球的兴趣,更加有助于提升网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结束语
迷你网球对于高校初学者来说,是极易上手又易掌握的选择。网球教学本身更加关注兴趣的培养,而不强调技术的掌握,在这一点上,迷你网球更贴近高校学生学习网球的现状和需求。试验显示,迷你网球在网球教学中是完全可行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网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网球的自信心。在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上,迷你网球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实验组的学生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更加娴熟,表明迷你网球教学更能有效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因此,迷你网球应该作为高校网球教学的基础而被推广于高校网球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李丽群.如何促进高校网球运动发展[J].吉林教育.2008(2).
[2] 杨旭东,陈亮.高校网球教育的发展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10(01).
高校网球课程论文 篇4
一、普通高校网球专项选修课程的特点
网球运动的选修课程与专业的课程相比较而言, 有着入门性、非专业性与短期性等特点。
1、入门性
入门性指的是, 经过网球选修课程的一系列教学, 必须让学生对网球的基础技术有一定的掌握, 这是由网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导致的, 如果不能够有效实现这个基本的教学目标, 就会使学生在课后时间无法更好进行这项运动, 就会丧失开设这门选修课程的意义。
2、非专业性
非专业性指的是, 网球的选修课程并不是针对于专业体育学生而开设, 它教学的对象并不是专业的体育学生。这一点决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必须注意因材施教, 注意内容难易的程度, 对于越难的技术, 就越要求教师们提高授课过程趣味性, 并始终注意教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 不燃学生就会因为畏难, 丧失了对网球的兴趣, 这样必然会对教学的效果有所影响。
3、短期性
短期性指的是, 网球专项选修课程的学时与专业的网球课程学时相比普遍较短。所以, 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之中, 作为教师必须要对每项及时学时的分配进行严格的控制, 如果仍然根据传统专业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相应技术的授课, 时间是明显不够的, 所以, 就要求授课教师们必须对传统教学的方法有一定的创新, 找寻既能够完成教学的任务, 又可以保持学生对于网球运动持久兴趣教学的方法。
二、普通高校网球专项选修课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网球专项选修课一般存在着师资不足、学生多、场地少、课时少与学生没有基本网球基础的客观难题。但是由于网球是一项动作技术复杂并且入门难的一项运动, 如果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是普通的示范、讲解等一般体育教学的方法, 将网球运动基本的动作技术灌输给学生的话, 就导致网球的课程变得枯燥而乏味, 难以达到理想中教学的效果。所以,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 应该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不断创新, 逐渐提高网球运动的教学。
三、普通高校网球专项选修课程教学方法的新探
1、应用合作学习教学的模式, 提高练习的密度
网球专项选修课程基本上属于大班的教学, 一位教师需要对十几位学生机型知道。但是由于网球的学习通常需要经过喂球使动作能够定型, 如果只是完全依赖老师纠正动作与喂球, 联系的密度就会不足, 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然而利用合作学习教学的模式就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之所以被称为合作性的教学方法, 就是经过学生相互的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认识发展与同伴的关系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教师通过联系方法与动作技术的示范与讲解清晰之后, 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实行合作性的学习, 由学生自己相互进行喂球, 互相检查与纠正动作的对错, 老师进行巡回的知道,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练习的密度, 还能够让学生们在进行相互动作指导时候逐渐加深对动作主动的理解, 增进学生们之间学习的情感, 从而将学习的效果提升。、
2、应用多种新型的诱导性联系, 让学生掌握好动作的要领
网球属于一项技能主导类型的项目, 对于动作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 一般初学者都会需要花很多的精力才可以将其中技术要领更好的掌握。在网球教学的或称之中, 对学生进行诱导性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切的诱导练习是决定动作掌握之前的基础过度练习, 所以对于练习的难度必须低于动作上的难度, 不论是对新技术和动作的学习, 还是改进, 对于具体的练习来说, 都应该相对专业练习简单而有效。
3、将场地分成多个小场地, 来降低练习的难度
对于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的教学场地一般是标准网球场, 然而网球专项选修课程的学生基本很少会有网球运动的急促, 对于初学者来说, 标准网球的场地显然太大, 而且不够几十名的学生课程的使用, 但是可以通过改变将大场地分成多个小场地, 可以讲场地分厂10个小场地, 这样就可以同时容纳20个同学进行同时的联系, 与此同时, 要要求学生在小场地进行练习的时候要对力度进行有效控制, 在这个基础之上领悟网球运动的基本动作。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练习的场地不足问题, 而且, 由于场地的变短, 还能够有效降低练习的难度, 从而控球也变得更加简单, 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让学生使用海绵网球进行教学, 降低运动中击球的难度
当今普通高校网球专项选修课程中一般都是应用普通训练球来进行练习的, 但是普通徐练球的弹性非常大, 击打时的飞行速度比较快, 落地的弹跳也比较高, 比较快, 一般的初学者难以进行控制, 特别是在进行对打时, 经常会跟不上球的动作。而且普通训练球的重量也比较大, 对于学生密集的球场来说, 有着潜在危险性。然而应用海绵网球进行教学的话, 会使学生比较容易控制和掌握。所以, 利用海绵的网球进行教学对于高校网球专项选修课程非常的合适。
5、利用比赛教学的方法, 来提高学生竞争的意识
比赛在体育项目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应用比赛, 不但能够给学生们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还能使学生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 还能够引导学生们对网球学习的兴趣, 逐渐培养学生们竞争的意识。在网球不同学习的阶段, 当学生对于初级的技术有了一定掌握之后, 授课教师可以讲其余教学的目标相结合, 应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的比赛, 例如在熟悉球性的阶段, 可以设置垫球的比赛, 可以对垫球的个数设置一个比赛, 或者垫球花样等等。在对于征收抽球的学习阶段中, 可以对来回打球设置比赛, 比较哪组打的回合数量较多。网球学习发球学习的阶段, 可以将击打目标物体或者命中率设置为比赛项目。依照不同教学任务来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比赛项目, 逐渐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使网球的课堂逐渐变得精彩起来。
6、营造良好校园的网球文化, 提升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因为网球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比较晚, 在普通高校之中也属于一门新兴的课程, 了解与指导网球的老师和学生非常少。网球运动的入门也比较难, 许多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对网球运动失去了兴趣, 失去对网球运动学习的信心。
专项网球选修课程的课时数量比较少, 大多数没有基础的学生不容易字较短时间之内有效掌握网球技术的要领, 许多学生在课程修完之后就不会再进行网球练习。所以, 对于良好校园网球文化的营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营造良好校园网球的文化, 可以进行网球知识的宣传, 促进爱好网球者之间良好的交流, 有效提供网球知识与技艺展示的良好平台。
四、结语
在我国当前网球于东的专项选修课中, 存在着教学场地限制以及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等一系列困难, 高校中传统体育教学的方法在最近几年的网球教育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而且培养了许多高校大学生网球的爱好者, 但是经过对现有网球教学方法一系列的改进, 不仅能够为解决客观条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而且还加大网球专项选修课程的效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建春、黄静、钱桂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 18 (8) :765-767。
[2]姜友芬、吴宏翔、熊庆年:《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 《复旦教育论坛》, 2008, 3 (6) :51-53。
[3]杨玉良:《漫谈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 (2) :1-8。
[4]张优智、卢元琦:《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探析》,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10, 2 (1) :6-8。
[5]昊照云:《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 (1) :19-23。
论高校网球文化的构建 篇5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如何构建高校网球文化进行研究,发现:网球课程是网球理论知识和技、战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构建高校网球文化的首要途径,而成立学生网球协会和网球俱乐部,举办网球文化节,举办各级各类网球比赛和发展教职工网球运动等是网球课程的必要补充,是构建网球文化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高校 网球文化 构建
网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运动项目。打网球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利于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文明礼貌、高雅时尚的气质。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逐渐开设网球课,很多体育院系也开始培养网球师资。网球课在高校已成为一门“一课难选”的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大多数教师过于重视网球的技术和战术传授,而忽视校园网球文化的整体构建,导致学生上过网球课却不懂网球礼仪,不能真正理解网球运动的内涵等一些问题的产生。网球文化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人群通过从事网球活动,围绕网球本体特征不断总结、创新、发展形成的各种物质与精神的财富总称,是指观赏和参与网球运动的人的思维形态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同时也是网球运动的理论、技战术、习俗和制度的总称[1]。高校网球文化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的理解网球运动,挖掘网球运动的教育价值。
一、网球课程是网球理论知识和技、战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传播网球文化的主要载体。
网球运动在高校具有丰富的土壤,首先,高校体育课的选项课为网球选项课的开设提供了平台;其次,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建有网球场地;再次,网球师资逐渐增多,为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开设提供了师资条件。目前,各大高校开设的网球的网球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网球选项课,可分为初级、中级等多个层次,主要是针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如学生无网球基础,运动基础一般,上课人数多,课时少,场地不足等,教师一般只教授一些简单的技术要领和网球知识;网球普修课,主要针对体育学院的学生,一般开设一学期,为体育学院的学生普及网球技术和网球知识;网球专选课,以培养体育师资为教学目标,一般学制2至4学年,学习较为系统,现在很多体育院校和大学体育学院都有开设;网球运动专业课,主要是针对各大高校单招的网球特长生,运动系学生和高水平运动员等,学制一般为3-4学年。前两种课程是宣传和普及网球知识和技、战术的主要途径,后两种类型的课程是目前系统培养网球师资的主要课程。
网球课程是在高校传播网球文化的主要载体,教师通过网球课程向各级各类学生传播网球技术和知识,使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网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学生在网球课程中也充分的发挥了学习的主体作用,不断的对网球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探索和学习。所以,合理科学地设置网球课程,不断开发网球课程的教育作用对于高校网球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网球协会和网球俱乐部是校园网球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由于网球运动技术的掌握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练习,加上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只靠网球课堂往往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网球知识和提高网球技战术的需要,网球协会和网球俱乐部是目前大学生校园网球组织的重要形式,在推动校园网球文化传播和丰富校园网球活动方面效果显著。网球协会和网球俱乐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同学们凭着对网球的兴趣和爱好主动报名参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学生自己管理、组织的形式开展各种网球学习和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扩大了网球的影响。
学生网球协会和网球俱乐部是网球课堂的补充和扩展,是学生自愿组织和参与的网球组织,具有形式灵活、便于参与、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是校园网球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是构建高校网球文化的重要手段。
三、举办网球文化节是传播网球文化的重要形式。
定期举办网球文化节,充分利用网球知识竞赛,网球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网球活动,吸引学生关注网球运动,引导学生观看网球新闻,网球比赛等,多渠道营造网球氛围。网球作为一项在高校刚刚兴起的体育课程,对于很多新同学还比较陌生,绝大部分同学在上大学前还很少接触网球这项运动,网球知识缺乏。通过定期举办网球文化节,开展网球趣味知识竞赛,简单的网球技术展示等,可以让同学们更近的、更好地了解网球运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举办学校网球比赛可以促进网球爱好者技术的交流。
竞赛是体育运动的龙头。首先,网球运动技、战术的形成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比赛对于网球技、战术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有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状态比较好,但在比赛中却发挥不出来,有的运动员击球力量很大,却始终赢不了球。通过比赛,运动员对网球运动的制胜规律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对网球这项运动会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定期举办网球比赛可促进网球运动员和爱好者们的交流,更可以给大家一个展示球技的舞台。大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切磋球技,相互学习,交流感情,检验训练的效果和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举办网球比赛可以扩大网球运动在校园的影响,提高网球运动的竞技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环境。所以,网球比赛是构建高校网球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深化网球文化内涵,提高高校网球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
五、大力开展教职工网球运动有利于营造相对稳定的网球环境,是构建网球文化的重要环节。
网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打网球可以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有助于提升人的全面素质和生活质量。高校教职工网球文化是学校网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高校我们都可以看到教职工和学生经常一起练球的现象,教职工和学生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一个学校的教职工网球水平较高,学生的网球水平往往也较高。相对学生来说,教职工流动性小,比较固定,便于形成固定的网球人群;相对于教职工来说,学生的流动性大,年轻、身体素质好,网球水平提高快,流动的学生可以不断地给学校的网球运动输入新鲜血液。两者共同构成一个稳定而又多样的网球环境,所以,大力开展教职工网球运动对于高校校园网球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网球课程是网球理论知识和技、战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网球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成立学生网球协会和网球俱乐部,举办网球文化节,举办各级各类网球比赛和发展教职工网球运动等是网球课程的必要补充,是构建网球文化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王保金,张军,邱宏军.中国网球文化发展方向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05):31-33.
[2] 杨进波.高校网球文化的构建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0(1):55.
高校网球课程论文 篇6
1 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现状分析
1.1 场地设施问题
结合高校网球方面现状, 不管通过体育选修课形式开展教学, 或者体育专业课这一重要形式, 但是在选课学生数目方面来说, 仍然相较于篮球等热门项目不太多。尽管场地器材已经得到广泛普及, 但是仍然实现有所不足, 无法符合当前真正的一些需求。在数量与质量等有关方面, 场地同样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因而导致网球这项运动不能充分按照预期目标实施。
1.2 师资问题
对于网球这项实际运动来说, 不仅应该充分保障教师具备充足的数量, 而且应使其业务水平较为良好, 这样网球教学才能实现不断突破。无论规模还是质量等各个方面, 才能真正予以有机保障[1]。就高校目前网球教师具体人数方面, 部分仅仅3名以下, 另外还有高校缺乏比较专业性教师, 仅仅通过兼职教师进行代替, 教师工作量因此明显就会加大, 人员相对就会供不应求。就业务方面实际情况而言, 业务能力相对欠缺。教师在重视度等有关方面, 也相对就会不足, 网球运动无法进一步普及, 学生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
1.3 动机情况
通过进行相关调查, 了解到大学生比较注重校园生活, 之所以能够参加网球, 在动机或者原因方面来说, 也相对比较多元化。一般多方面因素都能影响学生选择, 其中身心健康仍然属于学生首要目的[2]。尤其目前倡导健康体育, 力求能够实现终身体育, 一些大学生认同这个重要思想。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注重实现情操陶冶, 或者说力求能够展现自我, 另外少数是基于偶像崇拜这一心理。大学生总体上讲, 还是相对比较朝气蓬勃, 并且能够始终昂扬向上, 在新兴事物面前, 往往能够具有比较浓厚兴趣。
1.4 课程安排情况
当前网球越来越受到重视, 就整个体育课框架体系来说, 已经目前广泛属于体育课范畴。然而通过相关调查表明, 网球仍然没有属于必修课程, 普遍还是选修课范围之内。另外存在一些学生由于本身缺乏足够重视, 因而并未真正开设网球。从学生选课实际方面来看, 人数仍然还是有所不足。一些学校没有积极建立网球场地, 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来说, 也明显有所不足。就专门网球俱乐部情况来说, 存在多数高校普遍没有[3]。就原因方面来说, 受到很多复杂因素影响。比如说, 学校赞助方面容易存在问题, 运动人群相对比较不足等。网球文化方面来说, 宣传上也相对远远不足。
2 通过营造网球文化对网球运动具有何种作用
2.1 导向融合作用
就文化本质方面来说, 均属于价值方面的取向, 并能够时刻左右目标或者计划等, 因为存在较为明显的导向型。而通过网球文化, 能够充分结合实际目标等, 引导那些致力于锻炼的学生, 倡导能够实现更加健康和文明。网球运动就自身本质特点来说, 往往还会比较高雅和文明, 利用网球这项运动的不断普及, 还能够充分帮助学生, 在价值观念等方面做出调整[4]。网球文化作用之下, 从体育道德这一重要层面, 能够对于学生进行规范, 从行为准则方面来看, 也非常有利于实现一致。
2.2 提升学生修养
网球运动通过不断传承发展, 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 在保证文明和礼貌同时, 还具有大众性特点, 同时开放性也比较鲜明。通常网球运动员一方面应技术比较扎实, 同时在言谈举止等方面, 也应该力求较为文明, 争取能够有一定涵养。因此实际开展网球运动阶段, 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身体锻炼, 另一方面能够体会文化氛围, 在待人接物等方面, 日后能够更加礼貌, 并能够学会爱护校园内公共设施, 正义感实现明显增强, 责任心也能够充分具备。另外利用网球运动, 学生诚实守信方面能够实现加强, 特别是竞赛开展的实际过程中, 学生只有保持比较诚实, 双方之间才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交往。网球运动就本质来说, 同样属于一种交往, 诚实守信属于基本行为规范, 这样即使日后走向社会, 在人和人彼此之间, 也能够予以有效的沟通。球员在比赛中也是一样, 应学会尊重自己的每一位对手, 并能够做到尊重裁判[5]。通过网球文化有效指引, 一方面充分利于网球技术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对于学习和以后的工作, 更加认真严谨, 同时更加谦虚谨慎, 真正具有良好的品质。
2.3 满足人才需求
网球这项较为重要的运动, 只有充分实现在高校普及, 整个网球运动才能实现不断发展。对于网球这项运动, 在实际的开展阶段, 不仅应该注重提升爱好者数量, 而且需要满足对于网球教练或者相关工作人员方面的要求。目前就网球这项运动来说, 普及度明显实现了不断提升, 人们对此也表示更加的喜爱。在网球课大量普及之下, 俱乐部也实现了较为良好的发展, 因此在网球人才方面, 需求也明显持续上升, 网球就业岗位同样越来越多。通常在广大高校内部, 环境氛围相对比较良好, 条件同样相对比较便利、因此作为网球教师, 应充分树立健康的形象, 并引导大学生都能够积极融入进来。对于高校教师来说, 普遍拥有高级知识, 文化素养普遍十分良好, 因此往往影响力较强, 教师如果非常希望网球推广, 应充分利用影响力优势, 引导社会人士加入进来, 力求能够实现社会效应, 不断完善整个网球市场。
3 如何有效营造网球文化的结论和建议
通常对于高校来说, 在体育文化方面往往比较集中, 在人员总体素质方面来说, 往往相对比较高。在体育器材以及各项设施方面, 也相对比较完备, 因此能够充分促进网球推广, 网球文化同样实现发展。
现阶段对于我国多数高校来说, 并没有比较充足的网球场地, 同时在各项设施和师资方面有所不足。在场馆设施方面, 需要注重加大建设力度, 并力求不断完善设施管理。不仅应该开展技术规范指导, 而且应该加强礼仪方面培养, 力求实现网球氛围融洽, 不断发展网球优秀人才。
4 结语
该文通过分析现如今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实际特点, 就如何塑造网球文化阐述自身的一些看法。当前在网球发展方面高校普遍存在较多不足, 很多高校甚至缺乏足够的重视, 因此更谈不上网球文化了。基于此, 高校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力度, 并力求保障各项体育设施的先进性, 这样才能为文化塑造提供有效的前提, 有利于这项运动真正在高校普及开来。
摘要:现如今虽然网球运动在高校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但始终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很多学生仍然不愿意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通过营造利于网球运动发展的文化环境, 能够有利于该项运动更好地充分发展, 为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 该文通过分析现如今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实际特点, 就如何塑造网球文化阐述自身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网球文化,运动,普及
参考文献
[1]李芬.加强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球文化的认识与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6) :78.
[2]石昊天, 武莹.网球文化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1) :66-68.
[3]张智, 张旻, 刘晓剑, 等.从中网公开赛和上海大师赛看我国网球文化的发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1) :81-84.
[4]谢罗希.浅议网球文化与网球教学中大学生品德行为修养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 (20) :119-120.
高校网球课程论文 篇7
1 高校网球教学存在的缺失
高校开设网球课程, 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 还能够满足体育课程选修的要求。网球运动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 但是能够在课堂上熟练掌握基本技术的却凤毛麟角, 其中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如自身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的稍欠缺, 以及球的弹性、球拍使用、场地大小等一些客观因素使他们掌握基本技术都造成难度。由于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创新方式不够, 还有缺乏对网球文化内涵的理解, 使网球教学的实践效果较差, 学生参与网球的热情减弱。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网球教学中的缺失现象。
1.1 缺失击球回合能力
参与网球运动, 都比较注重多拍击球回合。若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多回合的对打练习, 必然会提高初学者的兴趣, 增加网球的吸引力, 促使内心产生坚持打网球的信念和决心。在传统网球教学中, 学生先进行挥拍练习, 然后由教师喂球进行练习, 学生人数较多, 在规定的课堂中学生击球的连续性就无法得到保证, 另外, 教师单独培养学生的对打能力也不能允许, 使得掌握基本技术较慢, 形成对打回合的局面难以形成。缺失击球回合的能力, 是导致学生对网球初体验先扬后抑的重要原因。
1.2 缺失步伐移动能力
在网球场上, 需要积极的意识和良好的移动能力, 对步伐要求是比较高的。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无球状态下挥拍和原地有球状态下击球的效果都很好, 但是一旦与球产生一定的距离, 需要步伐移动击球时失误频频发生, 一是步伐移动较慢或较快, 不能准确到位, 另外一种是移动过程中失去身体平衡, 在击球时动作变形, 击球效果差。教师在课堂中对步伐练习强调较少, 训练安排不足, 导致在长期的运动中网球技术难以快速提高。
1.3 缺失竞赛能力
竞赛能力中技战术的运用占关键部分。单个的技术无法完成战术, 必须把技术进行组合, 在比赛中根据场上情况进行节奏调整和技战术运用。在国外青少年网球教学中, 都以技术为目的, 战术为基础, 在我国网球传统教学中, 往往只注重技术能力的传授, 对学生战术意识的培养欠缺, 造成竞赛能力的缺失。
2 快易网球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快易网球 (“Tennis Play and Stay”) 是2007年7月在突尼斯举行的国际网球联合会 (ITF) 的年度会员大会上通过的网球推广计划, 目的为了解决网球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流失的问题, 增加网球运动人口, 帮助初学者更容易地掌握网球技术, 在全世界更好地推广网球运动。
2.1 快易网球的教学宗旨和改革
“快易网球”强调网球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强调更好地与初学者沟通交流, 使初学者以快速、有效、容易接受的方法掌握网球运动技能, 为良好的心理和技术打基础。另外, 对于掌握网球基本技能的人, 则需要有充足适当的活动来体验排名和同级别比赛带来的乐趣, 使起点减低、耗时减少, 且能够不断提高水平。
同时, 通过对器材和场地的改进, 采用合适的球、球拍以及球场来展开教学。采用三色 (红、橙、绿) 网球教学, 在小场地进行。轻松易懂, 简单易学, 无需适应球性, 直接可以进入角色, 在回合中享受网球带来的乐趣。对于快易网球的整个教学过程, 在这里只借鉴教学理念与主要教学方法, 以便和对当前高校的网球教学理念与方法加以比较。
2.2 快易网球的主要教学方法
2.2.1 游戏法教学
快易网球教学的核心是强调网球技战术的学习, 减少模仿行为, 具有实际操作性, 充分体现网球对抗性的特点。通过游戏的原则融入技战术的学习, 以真实的网球比赛场景来传授内容, 而且是体力活动和脑力劳动相互作用与配合, 这样才能在比赛中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从而减少初学者的模仿学习而注重比赛中的实际运动能力。快易网球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 通过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情境模仿比赛实景, 发展初学者的判断、移动等网球能力, 使初学者能够根据比赛情况及时调整技战术的运用, 比传统的网球教学更富有创造性和实战性。
2.2.2 对打法教学
引导初学者尽快进入对打回合模式以学习比赛策略和技战术是快易网球与传统网球教学的最大区别。初学者的心理起初就是参与网球运功并能够实现对打回合的局面, 以提高网球的运动热情。快易网球通过改良的场地、网球和球拍, 与传统的教练喂球、学员模仿的教学完全不同。在短时间内, 使初学者就能形成对打回合的形式, 虽然快易网球教学法初级阶段对规范技术动作要求较松, 但初学者却能获得成功的网球体验, 帮助他们保持网球运动的内在动力。
2.2.3“学员主导式”教学
快易网球“学员主导式”教学是以学员为中心, 改变传统教学中技术灌输的思想和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教练若只用枯燥的语言和单纯的示范反而不能调动学员的兴趣, 更不能使初学者体会到网球对打回合与挑战的激情和乐趣。所以学员主导式教学可以克服枯燥乏味、被动消极的缺陷与不足, 强调和注重网球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增加与初学者的沟通、交流, 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教师思考的问题由“该教什么”改为“学员们改怎么学”。教师会根据初学者的实际能力和实践效果做出及时的反馈, 给予详细认真的辅导, 同时使比赛场景更为真实, 使球员在比赛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设计一些场景引导他们进行制胜打法的技术练习, 从而体验网球的对抗本质, 鼓励学员在对打回合中掌握和提高网球技术与战术意识。
3 借鉴快易网球理念、方法与模式
3.1 高校网球教学应体现“乐享”理念
网球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生活, 从心里角度出发, 通过网球进行身体锻炼并能体验运动快乐才是他们的目的。因此在网球课堂中要体现“乐享”的教学理念。在快易网球教学初级阶段, 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 让他们能够简单易懂较早较快地进行回合练习, 体验回合对打的网球乐趣才能保持参与网球的动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练单纯喂球、学生徒手模仿练习过多的现象, 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 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
3.2 高校网球教学引入“游戏法”
刚入高校的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尚未成熟, 对事物抱有一种好奇与热情的心理, 若事物对他们的影响较小, 这种心态就会在短时间隐退, 由积极好奇变为消极被动。因此在网球教学中需要采用智力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初学时的积极性并保持对网球持久的热情, 而快易网球游戏教学法是高校网球教学的合适选择。每个游戏都有其特定的规则, 特别是充满竞争性和对抗性的游戏, 其魅力有增无减。在网球教学中以游戏法做主导, 采用比赛形式组织教学, 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良性兴奋状态, 思维活动较快, 促进学生手脚与大脑配合行动, 对帮助解决传统网球教学中步法移动能力差和比赛能力缺失其效果明显有效, 还能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理解技战术的运用是否合理, 及时的反馈纠正错误动作, 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动力定型, 整体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
3.3 高校网球教学形成“对打回合”模式
传统网球教学的大多采用教师喂球、学生击球过网的成功率作为考核方式, 对技术动作评定和对打回合击球不做充分强调, 往往学期课程结束后都不会很好的做到对打回合。其实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不是主要的, 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初学时就能快速体验多次回合击球的感觉与隔网对抗的挑战心理。因此, “对打回合”模式教学应该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对打中提高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
4 结语
高校网球教学借鉴和引入快易网球教学法, 有利于改变当前高校网球教学的缺失, 改变课堂枯燥乏味的局面, 对普及推广网球运动, 发展高校网球人口十分重要, 促进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乐享”教学理念、引入“游戏”教学方法和采用“对打回合”教学模式是高校网球教学将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快易网球也为教师、学生提供健身娱乐的网球氛围, 在长期的发展中对网球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峰, 李明芝, 刘永立, 等.论快易网球[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2]彭业仁, 陈惠娜.“快易网球”教学理念和方法对高校网球课的启示[J].广西教育, 2011.
[3]李兴昌.快易网球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广西, 2011, 32 (2) .
[4]王梨.高校网球文化建设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 2010, 14 (3) .
[5]王明.浅谈快易网球教学理念[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
[6]余小刚.游戏法在网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10.
快易网球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 篇8
网球运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礼仪规范, 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丰富课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很多高校顺应网球热的趋势开设了网球课程, 从某种程度上讲, 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承担起传播网球的责任, 高校网球教学的质量高低对网球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但在高校网球教学过程中, 存在教学方法不合理, 场地器材短缺, 学习难度大等问题, 造成初学者难上手, 短时间内无法获得乐趣, 半途而废。我国初学者流失率至少在80%以上, 流失率极高, 这十分不利于网球教学的开展, 更不利于网球在校园的发展。快易网球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降低流失率。
1 快易网球
自2002年开始, 一支由10个国家的高级教练员和专家组成的团队就开始研究如何帮助人们更容易的掌握网球、喜欢网球并坚持下去的问题。2007年国际网球联合会 (ITF) 携手37个成员国 (包括中国) 正式推出这项最新的网球教学研究成果。Tennis...Play&Stay (中文名称快易网球) 是国际网球联合会经过近20年的网球教学总结的网球教学经验, 在教学中采用三色网球教学, 它轻松易懂、简单易学、上手快、无需适应球性、直接可以进入角色。目前快易网球在世界五大洲都有使用, 打破年龄限制, 让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网球的乐趣。[1]
快易的概念很好满足了网球爱好者最重要的需求:初学者要能以快速、有效、容易接受的方法掌握网球的运动技能, 快速的体会网球带给人的快乐, 为“快易”。快易网球是目前最先进的、最适合网球初学者的教学理念和体系。使用小场和大球网球教学革命性的创举, 由于球场小, 学员自然而然的减少了击球的力度, 从而可以很好的控制球, 有了回合以后自然网球的乐趣就诞生了;大球 (海绵球) 用力也打不远, 有利于对球的控制, 随着来回数的不断增加, 学员的兴趣就被培养出来, 成为真正的网球爱好者。
2 高校网球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顺应社会和大学生的需求, 陆续在必修课与选修课中开设网球课, 在初期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2.1 场地器材的矛盾
网球场地是网球教学的最基本的保障, 网球是新兴项目, 随着地价物价的飞涨, 网球场地的造价也一直在攀升。虽然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建造网球场地, 但场地状况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大部分高校网球课程中, 30个人左右班级使用2~4块网球场地进行教学,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候, 每次课堂上得到练习的机会很少, 加之每周只有一次课, 课外如果没有场地练习, 一节课学习过后巩固都成问题, 根本谈不上提高。同时场地的缺乏也让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增加, 相对狭小的空间, 很多的学生在一起练习, 安全问题是个极大的隐患, 球击中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网球拍也相对于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较贵, 网球也是易消耗品, 学生在器材上的支出要比其他项目多, 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2 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借鉴前苏联的体育教育体系, 使用的是竞技体育的思路, 简单说就是以学习技术动作作为各个教学阶段的任务, 形成条件反射, 最终建立动力定型。但网球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场地大、球速快、球拍和球比较重等, 导致这项运动的起点比较高、难度较大。而网球教师沿用乒乓球和羽毛球的传统教学方法, 忽略了网球自身的特点, 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小、器材轻、初学者只要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经历, 都能掌握球的运行轨迹, 找准击球位置, 基本不存在判断和移动的问题, 很短时间就可以上手, 形成对打, 但使用传统方法, 由于网球学习的困难, 让初学者很难很短时间可以准确的判断和移动, 找准击球位置, 掌握击球技巧, 形成对打。于是学生失去兴趣, 感觉网球太难打, 中途放弃。
3 快易网球与传统方法比较
3.1 改变外因, 让打网球变得容易
改变作为外因的场地器材, 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快易网球使用三色球, 让球弹跳降低;将场地缩小, 小场地可以让移动变简单。三色球包括海绵球 (标准球的25%气压) 使用长11m, 宽5~6的场地, 橙色球 (标准球的50%气压) 使用长18m, 宽6.6~8.23m的场地, 绿色球 (标准球的75%气压) 使用标准场地。三色球循序渐进, 逐渐过渡到标准球, 而且使用小场地, 把一个标准网球场可以横着当2个使用, 缓解场地的不足, 同时三色球气压较低, 球飞行距离变短, 也客观上缓解了安全的问题。同时初学者为儿童, 可以使用重量稍小, 长度稍短的网球拍进行练习, 可以降低学习难度。
传统教学使用标准气压的球、标准球拍、标准场地。球气压大, 对击球准度要求高;球拍较重, 不易控制;场地大, 对判断和移动步法的要求高, 这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 让网球学习变得很困难, 学生控制不住球, 自然体会不打比赛环境下的乐趣。
3.2 改变教学的理念
快易网球核心的理念就是研究如何帮助人们更容易的掌握网球、喜欢网球并坚持下去的问题, 即快速上手, 形成对打, 体验网球真实环境, 得到乐趣。快易网球提到, 击球需要四个步骤:思维—球员收集场上信息的过程;决定—根据场上的信息决定采用何种技术和相对应的战术;动作—执行技术和战术动作的过程;反馈—分析动作结果为下一步提供反馈。快易网球的教学不以技术作为学习阶段, 而是以球感球性作为进阶的标准, 让初学者很快进入比赛, 然后自发性的改进技术。通过对打解决判断和移动的问题。而传统教学是以技术教学为学习阶段, 忽略了思维和决定, 大部分学生网球打不好, 都不是因为动作不规范造成的, 而是判断移动出现问题, 不能将球放在正确的击球位置进行击球。
快易网球采用开放式教学, 传统教学是关闭式教学, 对比赛局势做出回应和收集信息是开放式教学与关闭式教学的主要区别, 前者重视思维和决定即判定与移动, 为击球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后者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动作执行上, 违背了网球运动的规律。快易网球利用游戏和对打作为主要教学手段, 游戏和对打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的提高球感、球性, 对打的方式从本质上可以提高思维和决定能力。需要指出的是, 判断和移动是个能力问题, 是个理念问题, 需要靠积累形成, 不能一蹴而就。
3.3 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传统理念教学是单边活动, 教师教学生学, 现代的教育理念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但具体到教学过程中,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先讲解示范, 后集体徒手模仿,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很被动的。快易网球中, 教练员的角色是通过有效的组织调动, 启发式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自发的去思考如何将球打好。两者相比较,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重复的教授、讲述技术要点和示范动作, 取而代之的是模拟比赛氛围, 还原真实的网球环境, 让学生在对打和比赛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然后再通过自身或者主动的与教师沟通逐步解决问题, 这个沟通是高效的, 积极的, 促进了学生学习网球的积极性。
4 结论
(1) 高校网球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网球的基本规律, 在场地短缺、课时数少的情况下, 矛盾更加突出, 大部分的学生经过了半年至一年的网球课学习, 无法对网球产生兴趣, 流失率极高, 这对高校体育教育甚至我国网球的普及和发展都是很大的损失。
(2) 快易网球是相对比较成熟的面向初学者学习的培训体系, 主要就是研究如何让一个初学者较短时间内就可以体会到网球的乐趣, 进而留在网球场上。快易网球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问题, 能够降低初学者的流失率, 在高校网球课程中可以借鉴使用。
(3) 推广快易网球存在两个主要障碍: (1) 专用的器材需要另外购买, 而且价格不菲, 比如三色球; (2) 推广的关键除了器材更重要的思维和理念, 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多教师思维中根深蒂固, 通过1~2次快易网球培训班的学习和培训是不能完全转变观念的, 这个转变需要一个认可和接受的过程。
(4) 大学生属于成年人, 没必要使用弹性最小的海绵球, 可以直接使用橙色球进行学习, 男生整体运动素质高, 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绿色球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国际网球联合会快易网球手册[M].
[2]季敦山, 徐杏玲.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 3.
[3]杨远波.短式网球的特点及实用价值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6.
高校网球课程论文 篇9
一、网球文化
随着网球运动发展,网球运动逐渐孕育出其自己的文化,这使得晚秋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网球文化形成与发展将极大的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文化哲学中将文化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网球文化亦是如此。其中物质文化属于相对表层的层面,指的是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随之产生的创造网球相关工具的工艺,手法等等。所谓制度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人们以一定的社会的关系为基础,制定的一系列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网球运动的制度规则。而精神文化指的是人们精神层面的抽象文化,又被称为观念文化,是以人们的心理,价值观念等等为基础形成的服务于网球运动的理论体系。
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每个国家的文化自然存在差异。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由于古代中国的君主专权统治制度,加之儒家思想对中国有这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中国在体育竞技上保持着以柔克刚的思想观念,不同于国外讲究竞争,拼搏前进的体育文化,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讲求的是整体性,平衡性,追求稳中求胜。因此在网球的训练中,常常训练运动员以攻守平衡为前提提高技术水平,导致运动员过于拘泥于原则底线。不利于激发运动员的内在潜力,从而我国网球竞技水平提升的障碍。
二、网球文化在网球教学的作用
1、网球文化能够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建设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扬体育文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而其中网球文化是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网球文化的发展对校园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在校园的网球教学,网球竞赛中,强化网球物质层面的文化,有利于突出校园的特色,试想一下,各个学校在开展网络教学中有,学生配备具备学校特色的网球器具,该是多么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亦或在比赛场上,选手配备各自学校的网球设备,有利于激发选手的斗志,激发选手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发展校园特色网球文化也有利于校园形象的提升,渲染良好的校园氛围。
2、网球文化对网球课程的开展具有正确引导作用
文化对于人们具有约束和导向的作用,网球文化同样对学生在开展网球运动时有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通过网球文化的约束,学生能够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使得自己的行为与网球文化所要求的行为统一,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网球运动的观念。除此之外,随着网球文化的普及,会进一步激发对于网球运动的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3、网球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体育竞技精神向来崇尚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所有的体育竞技项目包括网球运动都讲求文明礼让,诚信参赛。因此,通过网球文化的渲染,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比赛中学会面对对手以礼相待,面对裁判尊重有礼,面对队员团结共进,从而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养。并且在平常的训练或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网球文化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团队默契,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除此之外,网球文化的不断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古人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赛场的胜负更是阴晴不定。因此通过网球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平和看待胜负,胜不骄败不馁,在赛场上竭尽全力,扬长避短,团队协作的意识。
三、加强网球文化的措施
加强网球文化普及可以分别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记忆精神层面三个方面开展。首先高校可以加强网球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网球场的建设,网球设备的购买,使得学生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其次高校需要改善网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转换教学观念,传统的网球课程普遍是通过教师讲解,然后进行动作示范,最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传授了网球技巧而疏于传授网球文化,因此教书应该改变原来注重传授网球技巧的教学模式,而在教学中加入比赛观摩,开展讲座,开设比赛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网球文化意识。
四、结语
网球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播有利于网球运动的发展,因此,高校园网球教学的质量离不开网球文化的传播。高校领导应该深刻意识到网球文化的重要性,借鉴国外的教学方式,结合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推动网球文化的发展,提升高校网球课程额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网球运动爱好者。
参考文献
高校网球文化的构建与实践 篇10
新世纪的网球运动作为一种校园体育文化,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传承文化之纽带的独特功能。近年来,网球运动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日益形成良好持续的趋势,参加网球运动的大学生与日俱增。大学校园作为文化素质最高且最集中的地方,同时处在文化的最前沿,培育一个良好有序的高校网球文化,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网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发挥社会团体优势,积极推广高校网球文化
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简称“北京市大网协”)自199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北京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的开展,其宗旨是为大学生网球爱好者搭建普及网球运动,提高网球竞技水平,以球会友、增进友谊的平台。北京市大网协目前每年举办两次大学生网球赛,全市有30余所大学参加,运动员约400余名。另外,自2007年起,北京市大网协还成功举办了3届北京和全国高校校长网球邀请赛,校长们的参与为大学生网球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1年4月24日中国网球公开赛高校校长俱乐部正式成立。北京高校每年还有10多所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且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网球比赛中成绩优异。此外,在北京市大网协工作的推动下,目前北京各高校相继成立学生网球协会,很多学校开设了网球课,各校网球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网球受惠人群不断增加,网球运动已成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之一。
二、举办各种网球赛事,搭建网球文化平台
网球比赛不仅是推动学校网球运动广泛开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有力手段,也是校园网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际关系学院(简称“国关”)为例,除了积极参加并承办部分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网球赛事外,“国关”成功组织承办了3届校长杯网球邀请赛,增进了全国热爱、支持网球运动的各高校领导间的交流。
高校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网球比赛的同时,还应丰富校内网球赛事。国关自2008年起每年都举办校友网球公开赛,学校体育节间举办师生网球对抗赛,平时还有学生网球联赛。校内赛事可使学生与网球比赛零距离接触,让他们对网球运动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同时赛事还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验训练效果和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自我展示的平台。
三、不断完善网球运动设施,优化资源配置
各项体育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器材,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相对其他运动而言,网球运动对场地和设施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高校在完善设施的同时还应对网球场馆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场地利用率,使其可持续发展。在保证体育教学、训练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国关体育场地和设施充分利用早、中、晚、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对学生开放,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实施部分有偿训练、有偿健身等服务形式,还可收取一定费用来维持场馆设施,形成以馆养馆的良性循环。随着体育的市场化,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已成为越来越多品牌赞助商关注的重点。因此,高校可顺应市场的需要,积极为赞助商创造条件,使其顺利走进校园,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减少体育场馆运营的压力,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优惠。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网球师资力量
网球教师是学生网球学习中的引导者,加强网球师资建设,是提高网球教学效果的关键。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网球师资队伍也是校园网球文化推广至关重要的因素。当前,高校网球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网球课缺乏足够的专业教师,现有网球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自学和临时培训接触网球知识,他们的教学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对于那些爱好网球并要进一步提高网球水平的学生,很难满足其需要,这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质量和网球成绩的下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网球在高校中的推广。因此,高校应积极引进专业网球师资,并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学习和研修,定期安排教师进行业务研讨,加强网球任课教师专项课程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兄弟院校间网球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学习,并组织他们多多观摩国际国内重大赛事。
五、重视网球科研工作,奠定网球运动理论基础
当校园网球运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定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在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才能使高校网球运动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高校也是科研的前沿阵地,大力加强网球运动的科研工作才能推动高校网球运动快速健康的发展。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对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进行相关研究,研究内容可涉及高校网球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法、练习方法、学校网球组织的建设、学校场地的合理使用与管理、网球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等诸领域。在不断总结、探索、开展高校网球运动的同时,还应将先进、成熟的经验与方法付诸实践,以取得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
六、发挥学校网球组织功能,营造校园网球文化氛围
高校网球组织是一种群众性自发的体育组织,是常规网球课堂的发展和延伸,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组织成员的网球技战术水平,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积极性。目前,不少高校的网球课模式很难满足学生运动水平个体差异的需要,学生每周只在常规的网球课中学习网球知识,课外缺乏教师指导和强化练习,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提高相对较慢。高校网球组织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资源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爱好网球运动的学生进行锻炼和比赛,在校园中营造出“爱网球、学网球、打网球”的浓厚氛围。由学生骨干负责网球组织内部的日常管理,维系组织的正常运行;由学生宣传网球文化,利用网球运动自身的特点争取学校及社会的支持,发展壮大学校网球组织,可极大地促进高校网球文化的构建和实践。
七、结束语
高校网球课程论文 篇1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中原工学院体育部学生120名名网球班学生为调查对象, 将“快易网球”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通过在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上收集并查阅大量“快易网球”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供实验备用。
1.2.2问卷调查法
对体育部120学生发放12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20份, 有效率100%。
1.2.3实验法
在体育部中任意抽选四个班作为实验对象, 这四个班级的学生均没有网球训练基础, 任选两个班级为实验组, 实验组班级由专业教师实施“快易网球”教学法, 另外两个班级为对照组, 采用一般的传统网球教学法教学, 以一个学期为研究时间。学期结束时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运动负荷、考核成绩等选项。
2.快易网球简介
为了普及和推广网球运动, 提高网球爱好初学者的数量和运动能力, 2007年国际网球联合会携手37个成员国推出了一种革新型的网球教学成果, 即“快易网球”。“快易网球”中提出了十步训练法, 网球初学者可通过十个步骤尽快地掌握网球基本技能, 此训练法主要使初学者通过由近及远的颠球来培养球感, 课程结束后学院即可开展小场地上的发球、回球和相持并得分。国际联合会所推行的新型教学法改进了三色网球器材和场地尺寸等, 为初学者提供了简便易学, 快速进入角色的“绿色通道”。
3.结果与分析
3.1兴趣变化的对比分析
在学期结束后,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两组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变化较大, 详见表1、表2。实验前, 据调查表1显示两组学生对网球喜爱程度并无明显差异性,
实验结束后, 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学生网球喜爱程度明显上升, “很喜欢”的学生比例上升较明显。相反, 对照组的学生喜爱态度却有所转变, 喜欢程度呈下降趋势, 其中11.25%的学生失去网球运动兴趣, 21.25%的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训练热情有所下降。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快易网球”教学法的实施改善了传统的枯燥教学法, 通过将“快易网球”的特殊三色球器材应用到教学中, 反弹高度和球压的降低重新调整了训练和比赛的节奏;通过场地尺寸的变化减少了活动范围, 提高了初学者对球的掌控能力;通过改革繁琐的网球竞赛规则, 使初学者能够简便操作比赛流程, 从而轻松地投入到网球训练中, 更容易掌握击球技巧, 为初学者掌握网球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3.2运动负荷的对比分析
在网球教学过程中, 分别测试两组学生在第60min左右的心率, 从而来科学地反应学生的网球训练强度, 详见表3所示。从表3可知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率分别为158.4次/min、142.6次/min, 经数据检验,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P<0.01) 。由此可知, “快易网球”将“寓教于乐, 快乐运动”的运动思想传递给学生, 降低了网球训练的难度, 摆脱了单个技术反复练习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网球训练角色, 并在短时间内掌握网球一般技术:发球、对打、得分,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热情和潜力, 运动负荷强度也自然有所提升。
3.3期末考核成绩的对比分析
“快易网球”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顺序上正好相反, 传统网球教学顺序一般为:网球技术掌握、战术与策略讲授、竞赛或对抗, 而“快易网球”则是将对抗和竞赛发展为游戏形式进行主导教学,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传授比赛技巧和战术, 使学生在发展策略的同时逐渐掌握网球基本技术, 该教学方法可以尽快将学生带入网球对打模式中, 加快学生的适应能力。实验组合对照组的考核成绩对照表见表4所示。由两组的检验结果可知, 在期末考核中两组的正、反手技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P>0.01) , 但是在技术运用方面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
4.结论与建议
4.1“快易网球”新型教学法适应现代大学生个性发展较佳的方法之一, 简便易学,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力量, 对于提高网球教学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
4.2“快易网球”使网球运动的社会和教育价值有所提升, 使原本繁琐复杂的规则简单化、实用化, 有利于发展更为宽阔的运动群体, 利于学生将其作为终身健身的手段之一。
4.3“快易网球”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高校教学注入了新思想, 高校教师应借鉴“快易教学”的新观念, 不断地改进器材和场地, 创新教学方法, 同时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水平。
摘要:本文将快易网球引入到高校网球教学中, 对快易网球的特点和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并将快易网球的教学实验进行实证研究, 从实验结果可知:快易网球可以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加强了网球课堂训练负荷, 改善了网球教学气氛, 对学生的网球技战术应用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网球教学,快易网球
参考文献
[1]李兴昌.快易网球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 2011, (2) :135~138.
[2]周守友, 何建伟.快易网球推广价值及其构建途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 2010, (2) :120~123.
【高校网球课程论文】推荐阅读:
高校网球10-16
高校网球教学09-03
高校网球专项学生05-16
高校网球专业学生05-29
高校网球发展的现状07-08
贵阳市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07-05
浅析高校网球选修课中的步法练习07-25
上海市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和对策研究09-16
网球战术论文06-16
网球专项课程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