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记叙文答题技巧

2024-08-05

考场记叙文答题技巧(共9篇)

考场记叙文答题技巧 篇1

注意“注意事项”

拿到考卷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检查写在最开头的注意事项。虽然一般来说不会有大变动,但是如果因为这些小事失分,肯定会让我们悔恨终生。

分配“解题时间”

看好了注意事项之后就是要浏览考卷所包含的题目类别以及题数。大家可以根据这些来分配作答时间。原则上非选择题需要60%的时间作答,而剩下的40%又要给阅读类型的题组更多时间(各科的分配方法不尽相同)。

至于选择题和非选题的作答优先顺序,由于选择题的难易度较低,得分容易,需要的思考时间也比较短。所以从选择题开始不仅可以有效率的拿分,也能建立起答题的信心。

不要错过“送分资料”

理科考卷在最后常会有公式或辅助参考内容,如果事先有浏览过这部分,在作答需要时便可直接应用,从而节省下唤醒记忆的思考时间。特别是难度有限的考试,基本公式的作用又特别明显;要是遇到不会的题目,可能查看这部份就找得到作答灵感了。

考场记叙文答题技巧 篇2

一、概括类题型答题技巧

能概括故事情节、文意、层意、段意;能概括文章结构特点、文章思路与线索、文章中心和人物性格特点;能筛选、概括文章重要信息。

【答题技巧】概括故事情节类题应按照“主人公+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做了什么事, 结果如何”的答题步骤, 组织简明连贯的语言进行答题。

【典型试题】阅读《滚下楼的高才生》 (刘墉:《视野》, 2011年6月)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30字以内)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时先思考, 故事是围绕哪位主人公展开情节的。虽然故事中出现两个人物马克和老太婆, 但不难发现是马克的执著打动了主持面试的学术权威老太婆, 他最终被破格录取, 因此主人公应确定为马克。时间应为第一次口试, 地点应在常春藤名校。

【参考答案】马克第一次到常春藤名校参加口试迟到了, 但他没有放弃, 结果被录取了。

二、理解类题型答题技巧

能准确理解词语、句子、段落在文中的含义与表达作用;能理解题目的含义、作者情感、人物性格, 再现人物心理活动;能理解文章结构安排目的、手法运用目的。

1.答题技巧解析之一

【答题技巧】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与表达作用, 先写出词语的本义, 然后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 结合词语所在具体语境分析所采用的描写手段、修辞手法及特定含义。需要注意的是, 这个词语已经不再具有词典中的本义, 而只具有其新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典型试题】阅读《光明行》 (杨轻抒) 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獉獉獉【解题思路】先思考“甩不掉”的本义是挣脱不开、摆脱不掉, 然后迅速返回原文, 找到词语所在的位置。

联系上下文可知“甩不掉”写出了“我”双目失明后一时无法接受现实的烦躁与苦闷, 也写出了女孩热心帮助“我”的执著与坚定, 表现女孩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参考答案】这是动作描写, 意思是摆脱不开, 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孩帮助“我”的坚定执着, 同时也写出“我”的内心烦躁。

2.答题技巧解析之二

【答题技巧】理解题目的含义, 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 联系原文答出其字面义, 再联系文章主旨答出其深层含义即可。

【典型试题】阅读《母亲的菊花》, 思考题目的含义。

【解题思路】题目关键词是“菊花”, 它在文中不仅指父亲生前在院中所种菊花, 在母亲心目中它也俨然成为父亲的象征。再联系文章的主旨可以知道母亲对菊花的那份深情, 其实正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挚爱深情。

【参考答案】文章以“母亲的菊花”为题一语双关, 既指园中篱下的菊花, 也是父亲的象征, 文章借此表达了母亲在生命中一直所坚守的那份对父亲的挚爱深情。

三、赏析类题型答题技巧

品味文段在遣词造句上的特色, 品析文段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能针对文段语言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自选角度, 自由品析。

【答题技巧】首先从文章整体考虑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之后按照“内容+手法+手法作用+主旨”的答题步骤进行解答。常见写作手法包括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典型试题】阅读《母亲的菊花》, 就文章的写作技巧发表自己的看法。

【解题思路】文中的菊花是父亲的象征;母亲一直不肯照相的情节为下文设置了悬念;回忆父亲养花的经历属于插叙。

【参考答案】1.文中的菊花是父亲的象征, 借菊花来表达母亲对父亲的挚爱深情, 形象具体, 意蕴含蓄深远。2.二、三、四段写母亲从春到秋一等再等不肯照相, 为文章设置了悬念, 引出下文对父亲爱菊花的叙述, 使文章跌宕起伏,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插叙父亲爱菊、养菊的经历, 交代了母亲等菊花开时再拍照的原因, 揭示了前文设置的悬念, 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结构曲折有致。

四、表达类题型答题技巧

根据文意, 能进行补写、续写、仿写;根据理解, 能对人和事做出个性化评价, 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提出建议;联系生活实际, 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能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探究, 准确表达自己的结论或观点。

【答题技巧】补写、续写、仿写要注意人称与当事人一致, 情节符合语境即可;对作品进行评价只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联系实际要求围绕文章观点谈出自己的生活体验即可。

【典型试题】阅读《水边的文字屋》, 思考虽然现在的你还没有建好自己的文字屋, 但在亲近文字的过程中一定也有独特的感悟, 请将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解题思路】联系自己实际经历写出独特体验、见解。

四、六级听力考场答题技巧 篇3

短对话

短对话是四、六级听力考试中较易解答的部分,录音形式主要是一男一女的简短对话,理解起来不难。考生只要考前认真备考,考试时再结合一些答题技巧,一般会拿到不错的分数。下面笔者主要从预读选项和同义替换两个方面来具体讲解。

■ 预读选项

在答题时,预读选项是考生无论如何都不能省略的步骤,对题目选项有所了解后有重点地听与不分重点盲目听的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但由于时间有限,考生在预读选项时也要把握好度,掌握好时间节奏,不能因为细读选项耽误了听录音。笔者建议考生读选项时采取“先竖读后横读”的原则,遵照这个原则,考生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所谓竖读,就是寻找题目选项之间的共同点,同时做如下两个判断:①答案点会在哪个人的话中出现?如果所有选项的第一个单词都是he,那么答案通常出现在录音中男士所说的话里。如果所有选项的前三个单词都是the woman should,就意味着该题考的是男士对女士提出的建议,那么答案同样会出现在男士所说的话里。②对话的主题是什么?一般来说,选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名词即对话的主题。

所谓横读,就是标记每个选项的关键词,以减轻边听边看的压力。关键词主要包括选项中的重点名词、否定词(如no、not、hardly、never、less、lack、rare)等。

■ 同义替换

短对话题的考点很少会出现视听完全一致的情况,在大部分情况下,录音中的考点和正确选项之间会存在同义替换的情况。比如,对话中的女士说:“I’ll show you how to use the computer.”该题的正确选项为:“She’ll teach the man to operate the computer.” 录音原文与选项之间发生了如下替换:show→teach;use→operate。所以,考生需要在选项中寻找的不是录音中某个关键词本身,而是这个关键词的同义词。

长对话和短文理解

长对话和短文理解是四、六级听力考试中较难的部分,尤其是短文理解。下面笔者主要从预读选项、定位考点和同义替换三个方面来具体讲解。

■ 预读选项

解答长对话和短文理解,考生同样需要遵照“先竖读后横读”的原则预读选项。竖读时,考生可以标出题目四个选项中都出现的单词,以其作为这道题目的主题。横读时,考生可以标出每个选项的主干部分,以其作为选项的关键词。

■ 考点定位

由于长对话和短文理解的录音时间较长,所以定位考点就显得尤其重要。定位考点分粗略定位和精确定位两种方式。

1.粗略定位

大部分四、六级长对话和短文理解的出题思路都遵循“顺序”原则,即题目的排列顺序与答案在录音中出现的顺序保持一致。这个规律在四级考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这一规律,考生就能在预读选项时将每道题的答案可能在录音中出现的位置进行粗略定位。

2.精确定位

除了粗略定位,考生还要在听的过程中根据预读选项时掌握的信息来精确定位答案位置。长对话和短文理解的出题点一般不会随意出现,它们都分布在一些特殊的位置上。考生的任务就是在听录音时发现这些特殊位置,并留意处在特殊位置上的句子和哪个选项最为接近。这些特殊位置有如下两种:①题目的主题词在录音中出现的位置。比如,某道题目所有的选项中都包含global warming这个词,那么该词就是这道题的主题词。考生听录音时,一旦听到global warming,就要特别注意,此处可能就是答案信息所在处。②一些特殊词在录音中出现的位置。当考生在听录音过程中猛然听到一些特殊词汇,那么接下来的一句话一定要聚精会神地听,因为它很可能是一道题的答案信息所在。这些特殊词主要包括表转折关系的but、however、while、even though等,表因果关系的because、reason、result、therefore等,表观点看法的say、believe、show、report、according to等。

■ 同义替换

对于长对话和短文理解,很多考生认为答题时遵循“视听一致”原则就可以了,以为录音中听见的内容会原封不动地在选项中出现。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四、六级考试难度的加大,长对话和短文理解中同义替换的现象越来越多,比如,录音中答案所在的原话为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United States,正确选项中的关键词却是founding father。这里founder和founding father就属于同义替换。所以,考生答题时千万要注意,不能一味依赖答题原则和技巧,还要从题目的实际情况出发。

复合式听写

复合式听写是听力考试中最让考生头疼的部分,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不仅要把录音听懂,还要能把听到的写出来。做这部分题目时,考生很难用上考试技巧,更多的还是要凭借平时积累的知识。

■ 简要记录

考生一定要谨记,听懂录音是解答复合式听写题目的基本前提。而记录是确保听懂的关键步骤。听录音时,考生一定要努力听明白,但如果听不懂,也不必花费时间去琢磨和记录,以免错过了下面的录音内容。另外,由于时间紧,考生在边听边记时不可能每个单词都拼写完整,要学会缩写和速记单词。考生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多记几个词,而且是有助于解题的关键词。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讲解听录音时“记什么”和“如何记”。

1.记什么

首先,考生要记录名词、代词以及形容词,因为这三类词是一个句子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其次,考生要记录否定词,因为如果没有否定词,整个句子的含义将会被颠覆。否定词不需要写全,只需要用“×”来代替即可。最后,考生要记录虚词。虚词虽然不是句子的核心词汇,但是它们起连接的作用,会指示出名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没有虚词,即便重要的词汇都记录下来了,也无法将它们连接成句。

2.如何记

考生在记录时可以只记单词的前三个或四个字母,例如different或difficult可以用dif代替,information可以用info代替。但对于有前缀的单词,这个方法就不太适用了。笔者建议考生在记录这类单词时,记录其首字母和发音的辅音字母,如impossible可记录为impsb。

■ 检查语法

听录音时,考生因过于专注于句子内容,往往会忽略句中的一些语法现象。比如,语音中失去爆破音的现象常常会隐藏一些以t或d结尾的单词的尾音,这就使得考生无法听出句中单词用的是原形还是过去式或过去分词。以love to与loved to为例,这两个短语的发音几乎是一样的,那love后面到底要不要加d呢?这就需要考生用语法知识判断了。又如,录音中是“people sing songs and welcome in the coming year”,但有些考生写成了“people sing songs and welcoming the coming year”。如果把welcome in连读,它的发音和welcoming确实很像,靠听觉分辨出两者的可能性较小,考生只能依靠语法知识对上下文进行分析来确定到底应为哪个。所以,建议考生做完复合式听写的题目后,先不要急着去做阅读理解部分,还是花几分钟时间检查一下自己所填的单词和句子在语法上是否正确。

高考考场答题“非智力技巧” 篇4

常说“十年磨一剑,决胜只在两三天(指六月七号、八号)”,但是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考场上状况频出,导致分数跟实力差距悬殊,不得不抱憾而归。比如,时间分配不合理,难度不大的题没得分;前一科目考砸,后面的几科“陪葬”;机读卡涂错位,选择题白费功夫;高度紧张和敏感,任何响动都成干扰……

我们来算一笔账,假如考场上,你绞尽脑汁解答出了一道难题,恭喜你,几分到手。但是由于这道题花了你25分钟,后面几道题你还没来得及审题,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的提示就响了,所以后面几道题只得草草了事,啊噢,保守估计20分丢掉了。假如你考试期间心浮气躁,你还可能因为计算错误丢掉20分。假如你一时恍惚涂错了机读卡,你的损失预计在10~40分之间……

所以,亲爱的同学,你愿意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考场上糟蹋你多年辛苦学习的成果吗?你还要容忍这些非智力因素继续破坏你的高考吗?

在临近高考的最后一点复习时间,想提升、积累“硬实力”,其难度就相当于解出数学试卷的压轴题——不是不可能,但非常难。但是,要解决那些讨人厌的非智力因素丢分,迅速提升“软实力”,时间是足够的。下面切入本文的正题:高考考场非智力技巧冲刺攻略。

泡好“最后一杯茶”

“考室里一直有同学在咳嗽,还有桌椅不停响动的声音,完全没办法静下心来答题。”“我一走进考场就紧张得手心出汗、胃部收缩,脑袋里也想入非非,注意力很难集中。”

经常有同学这样说,考试还没开始,他们已经乱了阵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个著名的故事。一个不懂任何武艺但茶艺出众的茶艺师,有一次打扮成武士到京城办事。一天,茶师出门碰到一个浪人,浪人要比剑,茶师说自己不懂武艺,浪人说:“不是武士却穿着这身衣服就是侮辱了武士,我还是要杀死你。”无奈之下,茶师说自己还有事情未办完,希望浪人宽限他半天。然后茶师直奔京城的大武馆,求武馆的主人教他一种最体面的死法。主人知道事情原委后,请茶师先泡一杯茶。茶师认为这是他最后一次泡茶,因此整个过程做得极其沉静从容。武馆主人喝了茶之后说:“这是我人生中喝到的最好的茶。你去吧,就用现在泡茶的心去面对浪人,你必定不会死。”

茶师赶到比武的地方后,浪人气焰嚣张地说:“开始吧。”茶师笑笑,说不用着急,然后端下帽子整整齐齐放在旁边,把外衣脱下来整整齐齐叠好压在帽子下面,把袖口、裤腿、腰带系好,整个过程他始终面带微笑、气定神闲。浪人心里越来越没底,不知道对手到底有多强。到最后一刻,当茶师把身上仅有的佩剑抽出来暴喝一声停在那儿时,对面的浪人给他跪下了,说:“你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

如果说考试是气焰嚣张的浪人,那么考生可比茶师厉害多了,因为任何学生都不是完全不懂“武艺”的。连不懂武艺的茶师都可以气定神闲地面对浪人,那么我们,也应该能拥有不输茶师的心态吧!

高考就像是故事里的茶师泡茶,能否屈人之兵,完全取决于整个过程中茶师是否全心全意。在高考考场上,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考卷上,是最好的克服紧张、烦躁的方法。很多成功闯过高考关的学生说,其实每次答完题,他们才发现自己手心全是冷汗,身体也十分僵硬,但由于将注意力放在了考卷上,竟然连紧张也忘记了。

在故事里,茶师一心泡茶,甚至忘记了死亡的威胁;在高考考场上,却有很多学生因为前一科出现失误,再无心专注于后面的考试,

这里我们就要说到集中注意力“泡茶”的第二层含义:那杯已经泡坏的茶,无论怎么后悔、恼怒都已经于事无补,不如放在一边,争取泡出另几杯好茶,唯有这样,才能弥补之前的损失。

做到“有舍才有得”

每次考试结束,我都会听到有同学抱怨自己在某道难题上花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容易的题来不及做,还有同学说自己的综合科目的试卷从来没有答完过。考试这种形式实际上就是较量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攻克更多的难题,因此,在高考考场上,时间的有效利用和合理的答题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非智力技巧。

跳过难题拿下基础分。高考题目的难度设置都有“易—中—难”三个层次,但具体到试卷上的题目顺序却很少按常规出牌。因此考生可能在考试开始没多久就遇到了难度较大的题目,这个时候如果与之缠斗,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一旦解答不出,就容易心里发慌,影响后面的答题。这种时候,就要果断放下难题往后做,先解决基础题。等拿下所有的基础分,自己的思路也打开了,再回头处理棘手的题目也许会变得容易一些。

计算时间掐表做综合。当被问及综合科目拿高分的秘籍时,很多优生都提到了时间的合理分配。各科答题时间应有个“底线预算”,超出底线应大胆舍弃,迅速跳过。至于答题顺序,应该形成自己稳定的答题模式,可以选择自己最拿手的科目以增强信心,同时拿下尽可能多的分数;最好分科进行,不交叉答题。

充分把握黄金15分钟。很多同学认为考试的最后15分钟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很难有效利用。其实这15分钟是“黄金鸡肋”,如果充分利用,对考试结果会产生很大影响。

如果考试结束前15分钟,还有题目没有做完,考生要立即对答题节奏进行调整。首先,选择相对容易的题目作答。其次,加快答题节奏,语文、文科综合此时要多答简洁的得分点,省略不必要的叙述;数学、理科综合则要将自己能想到的解题思路和步骤都写上去,争取得到更多的步骤分。

如果此时已经答完试卷,这15分钟就是回头救分的时间:检查机读卡是否涂错位,快速计算自己拿不准或看上去不对劲的答案,补充答题的步骤或观点。这时的检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自己救回不少的分数。

大事做于细

在高考中,一般考生会不可避免地因为小失误丢掉一些分数。但有些非智力方面的错误却是致命的,有些甚至直接宣告高考的失败。

慎重审题。审题的时间是万万不能吝惜的,任何题目都要一字一句地阅读,留意题目给出的.所有条件,这对文科和理科都同样适用。比如数学题有时会给出很多解题条件,这时不妨把已知的条件都圈起来,做题时如发现所给条件没有用,那么一定是答题思路有问题,要重新思考。文科综合的选择题干扰项特别多,高三阶段做了太多训练,高考时考生会遇到似曾相识的题,这时如不仔细看题就会按往日做过题的答案填写。因此高考答题就算遇到再熟悉的题目,也要把题目审完。

仔细检查防止漏题。有的同学粗心大意,在考试快结束前才发现自己漏掉了整整一页的试题没有做,出现这种失误,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在高考之前,所有的诊断考试和模拟考试的题型和题量都是与高考试题一模一样的,要避免漏掉试题,就要对每一个科目的试卷有非常清晰的了解,比如数学考试有哪些题型,选择题有多少道,填空题有多少道,解答题有多少道,如果能做到这些细节了然于心,那么也就可以避免做漏大量题目的问题。

此外,考试开始前浏览试卷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了解题目内容,而是看清试卷的页数与监考老师公布的页数是否一致,这样也可以有效避免做漏试题的现象发生。

准确快速填涂机读卡。避免忘记涂机读卡,最好的办法是在选择题做完后立即将答案转移到机读卡上。但是有的同学认为这样会打断答题的思路,因此选择在答完试卷后再涂机读卡,那么请务必在15分钟提醒铃声响起后立即着手填涂机读卡,否则,很有可能会出现忘涂机读卡的“杯具”。

至于如何准确快速的填涂机读卡,方法很多,推荐一种:每次填涂5道题的答案,因为这与机读卡的设计相匹配;每次填涂前核对第一个题目的序号是否吻合;在考试结束前2分钟,再以5个答案为一组迅速检查一次机读卡是否填涂正确。显然,这样填涂出来的机读卡几乎不可能再出错了。

考场记叙文答题技巧 篇5

答题时间:考试时长是3小时,答题的时间分配一般可以按照如下方式:选择题和填空题约1小时,解答题约1个半小时,预留半小时检查和补做前面未做的题,以及作为机动和回旋余地。选择题和填空题每题一般花4~5分钟,如果一道题3分钟仍无思路则应跳过。解答题每题一般花10分钟左右,一道题如果5~6分钟仍一筹莫展,则应跳过,暂时放弃。该放弃时应敢于放弃、善于放弃,放弃后应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相信自己不会做的题别人很可能也不会做。切忌没完没了地纠缠于某个题,这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考研数学中的选择题都是单项选择题,答这些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种:

直接推导法:由条件出发,运用相关知识直接分析或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作出正确的选择。计算类选择题一般都用这种方法,对其它题也常用这种方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

反推法:将4个选项依次代入题设条件进行验证,合适的就是正确的选项。

数形结合法:根据条件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结合数学表达式和图形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种方法常用于与几何图形有关的选择题,

备考资料

特例法:在满足题目条件的情况下,尝试采用一个或几个特殊情况、特殊值去验证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或者哪些极有可能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一些难以作出判断的题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选择。

排除法:如果通过一种或几种方法(直接推导法、反推法、数形结合法、特例法等)能排除4个选项中的3个,则剩下的那个当然就是正确的选项。

直觉法和概率法:如果采用以上各种方法仍无法作出选择,那就凭直觉或第一印象作选择,或者用概率法作选择。所谓概率法是指:在ABCD四个选项中,多个题的正确选项一般不会集中在某一两个选项上,如果其它题的选项中都没有或很少用某个选项,那么让你为难的这个题的正确选项很可能就是这个选项。直觉法和概率法都是没办法时的办法,有点像俗话说的蒙。如果是纯粹的蒙,蒙对的概率是25%,但如果你的直觉很好,并配合用概率法,那么蒙对的概率会高于25%。

填空题答题技巧:填空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填空题主要考察考生的运算能力,只看结果,因此应该用尽量简捷的计算方法、花尽量少的时间做填空题。有一些常用的计算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如利用函数和积分区域的对称性、奇偶性、周期性、几何特性、物理性质、特值代入法等。另外应注意,虽然填空题不写步骤,但在草纸上计算时,也不要写得太乱,否则容易算错,而且答完题后也无法检查。

考场记叙文的语言雕饰 篇6

一.推敲选用动词

推敲动词, 绝不是一般意义上选一个奇巧的词语以哗众取宠, 朴实的词语用到精彩处也能另有一番深意。

我的童年时代只知道两位作家, 一位是鲁迅, 另一位是高尔基。在我幼稚的想象中, 仅仅他们两人, 已经使我内心的殿堂足够拥挤了。

两个人就那么“拥挤”, 足以说明他们不同凡响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拥挤”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心满意足。

二.准确使用修辞

一个准确而恰当的修辞可以使记叙文语言和谐, 音韵铿锵, 形象生动, 使抽象情感具体化, 让文章变化生姿, 增加文章的美感, 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1) 如果说,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你的脸就是封面, 如此不可亲近, 使我觉得失去了读你的勇气。

(2) 我渐渐开始理解你, 读懂你, 我回读一页一页翻开的那些早已蒙满尘埃的书页, 拭去灰尘, 使那昔日的文字能重新发光。

(3) 于是你把自己和音乐以及那些沉甸甸的心事统统锁进这本书里, 一个人咀嚼忧伤…… (《读你》)

将人比喻成书, 既切合文题“读你”, 又使之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全文结构谨严, 照应周全。

这两个事例一从词语角度以求文采斐然, 富有情趣;一从结构出发以求前呼后应。

三.灵活搭配句式

汉语有多种句式:长句、短句, 肯定句、否定句, 有主动句、被动句……如:

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 以宽仁礼让的胸襟, 大度能容之气概, 化干戈为玉帛, 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 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 (《学会舍弃》)

短句句式整齐, 琅琅上口, 节奏感强;长句加强语气, 突出抒情氛围;语言文白相间, “止争斗于未起”是文言句式———状语后置。整段话沉稳中不失灵动, 整饬中寓以变化。

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些句式, 让文段长短相宜, 错落有致, 让语言准确、凝练而又富于变化, 可以使文面灵动有致, 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大胆处理修饰

句式、修辞对于文章的辞采而言都是辅助性的添加剂, 但修饰词是主料。文采最集中的体现在你使用的修饰词上。往往一句话中出现一个或几个精彩的修饰词, 能让文章全篇生辉。如: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 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离成一张破碎的脸。除了年轻, 我什么也没有。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 父亲的叹息, 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 织成一张网, 我想逃, 无奈跑不出去。我站在堤岸上看海, 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里流出, 流过我的脸庞。

加点的词汇准确地表现出一个在忧郁中欲罢不能的少年深切的烦恼和愁思, 在这就是修饰词起到的雕饰作用。

只有真正把修饰类词语运用自如的人, 才能把细节描写准确, 才能把故事讲清楚, 才能最贴切主题的进行表达

五.反复点明文题

“点题”, 是指在文章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交代或提示文章的主旨, 以使读者了解文章的意图何在,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如《痴迷》一文中:

反复点题使文章中心突出, 主题鲜明,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打造精妙对话

塑造人物形象, 或择其三言两语, 勾勒他的性格特征, 袒露他的内心世界;或择其长篇大论, 体现其语言的严谨, 逻辑的缜密。有时候同一句话, 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去说, 语言也各有千秋, 各具个性。以孙犁《荷花淀》为例:

女人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 她才说:“你走, 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丈夫一贯积极向上, 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 女人的识大体、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人物质朴鲜活, 栩栩如生。而商量探夫的片段, 话题中心一致, 但语言却各富个性: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 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 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 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到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 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精明乖巧、直爽开朗、稳重谨慎、心直口快、羞涩忸怩的形象分别借助她们的语言跃然乎纸上。

“五话”高三语文考场答题 篇7

关键词:目的性颤抖;非受迫性失误;感受语境

一、避免目的性颤抖

所谓“目的性颤抖”,是说一个人做事的目的性,一旦超过一定程度,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在选择题上,考生往往这样想:如果这道题选错了,而我又不改成模棱两可的另一选项,将错失3分;如果我改对了,改成模棱两可的另一选项,就会多得3分,而且这又是高考,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样特殊的时间段和强烈的目的驱使下,有的考生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越看初次选的选项越觉得不对,越看准备要改的那个选项越觉得亲切,尽管自己也拿不出确切的理由。这就是“目的性颤抖”左右了自己的认知和实际行为。

因此,笔者告诫学生,对于选择题而言,相信第一感觉,改动需谨慎;一般情况下不改动选择题答案;有绝对把握才改动选择题答案;是审题错误才改动选择题答案;考试后半段时间不改动选择题答案。

二、减少非受迫性失误

非受迫性失误,泛指球员在比赛中,在正常的击球位,用正常的击球动作回球,而球出现挂网或者出界的失误。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发挥失常而出现的失误。

在考场实践中,非受迫性失误往往表现为题目本身并不难,只是稍微设置了一点小障碍,造成考生对题目的理解不到位,只抓只言片语或只重局部不顾整体,由此产生的审题偏差而导致的答题失误。如果考题换一个问法,考生就可能避免这种失误,而考后讲评时,学生往往也对这种非受迫性失误最后悔。大都懊恼“不应该的失误”,这就是非受迫性失误的表现之一——因为考题设置了一点小障碍,导致自己的思维、答题节奏被打乱导致的答题失误,而这类非受迫性失误正是考生需要避免的。

三、用心感受语境

笔者为证明语境的重要性,在PPT投影上出现了下面这段文字。

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若桃花,男的身高要到达一米七五。

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做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阅读完这段文字之后,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笔者还没有开口说话,有的学生说选B,有的学生说选D,还有一部分学生犹豫不决,默不作声。而实际上笔者的初衷只是想检验一下学生对语境的掌握是否真的到了一定程度,于是选了4个成语使用都不恰当的句子。由于忽略了语境中的非语言因素,还是有过半数的学生作出了选择,甚至有一个学生还说他用的是排除法!这个例子,可以看作是学生对语境理解的一个典型。

四、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了让学生明白“核心竞争力”这一词语,我给他们讲了下面这则小故事:

一次,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台马达坏了,公司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束手无策,公司只好请来了在一家小公司就职的德国籍电机专家斯坦门茨。经过观察和计算,最后,斯坦门茨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的某个地方画了一条线,说:“这里面,线圈减少十六圈,就行了。”大家一开始还不太相信,你火眼金睛啊?怎么能从外面看到里边?但真的拆掉十六圈后,电机转起来了,一切技术指标均好。问他要多少报酬,他说:“一万美元。”经理吓了一跳,就说,你给我拉个明细表吧,把这一万美元的各项费用依据都写清楚,斯坦门茨想都没想就说:“不用写了——用粉笔画一条线,值一美元;但知道在哪里画线,值9999美元。”

然后告诉学生:会圈点勾画很重要,但是知道如何圈点勾画更重要,它是我们准确答题减少误判,快速回归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用准关键词的重要秘诀之一。

五、节约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其本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生产目的,占用或使用如资金、材料而引起的应当支付费用”。在语文考试中可以理解为“在考试中你为了得到相应的分数,而花费的相应的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选做题在难易的区分和分值的设置上会比较均衡和科学,从全级学生的最终成绩来看,无论选择哪道题,平均得分相差都极小。考生固然应该选择自己拿手的题进行作答,但完全没有必要在选择上纠结,以致时间成本花费过多。更不能因为前面某些题花费的时间过多,而导致作文不能基本保证50分钟以上,而作文分值是60分,草草收场的作文,也导致了整套语文题的得分不高。

参考文献:

肖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 篇8

一·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2、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3、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4、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6、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7、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二·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2、对比:作用是突出强调。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3、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4、伏笔、照应: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情节发展自然、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5、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6、设置悬念: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7、托物言志:借助于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或说明事理,把要表达的意思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之上,这叫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的好处是,能把抽象的道理或含蓄的感情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8、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三·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四·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叙事角度 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第一人称的作用:①是事件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也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体现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1] 第二人称叙事法

第二人称常用于书信,一般记叙文中很少通篇采用,但在叙述过程中,像是作者直接与读者对话,便于直接抒情,在文章的某个局部,转变为第二人称。好处:增强文章情感,便于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第三人称叙事法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好处:使文章客观真实,更使人信服。

叙事时间

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而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情感表达 直接抒情法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坚定不移。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间接抒情法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五·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作用:

1.语带双关(比喻义或象征义);

2.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3.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主要内容;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7.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六·开头的作用:

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5)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七·末段的作用

1.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3.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4.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八·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

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关于结构类考题有几种常见类型:将某个段落(或句子)抽出后问应加在哪两个段落之间,并写出理由;或问某个段落可否删掉,并写出理由;也有问行文顺序(或段落)可否颠倒。2、分段

有明显过渡段时,文章分层一般把过渡段分在后一段。

3、概括段意

过渡段是对上下内容的概括,并且用关联此等把上下两段从内容上联系起来,使下文不显得突然。

4、理解思想内容

总结上文的思想和感情,起转折、递进等作用。

5、归纳中心

点明文章中心,升华主题,使感情色彩鲜明。

九·人物描写段的作用

1.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2.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3.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4.突出文章中心。5.点明文章主旨。

十·景物描写段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为下文作铺垫。

3.烘托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4.推动情节的发展。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一·独句段的作用

简洁,强调,突出,承上启下,转折等作用

十二·问句段的作用

1.能引起注意。2.启发读者思考。

3.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4.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5.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十三·排比段的作用

1.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十四·歧义句(双关)的作用

1、可使语言幽默风趣。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篇9

一、在标题上设题

1、标题有什么含义

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

(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

(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

(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

3、如何拟写标题

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

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

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

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

※注意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

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描写刻画xx的性格特点,表现xx的某种品质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如杨二嫂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等。

(3)侧面衬托(间接描写)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2、如何概括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分析人物所做之事入手,结合具体的写人方法,抓住抒情、议论语句,用准确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品质、精神方面的特点,尽可能不要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即多方面概括。

3、如何评价人物

评价人物不要架空,尽可能紧扣文中人物的行为表现,结构为:概括叙述+精当议论。

“形象”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人物群体或事物、景物,

※甚至于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如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周敦颐笔下的莲、鲁迅笔下的朔方的雪等。鉴赏事物形象,重点要了解形态、特征、性质、含义、影响等。

五、在词语上设题

1、如何解答重要词语的含义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派生义、特定义、隐含义),而不是词典义。

可以试用同义词、近义词替代,解释时注意联系语境分析原因,保持词性一致,最后代入验证。

2、词语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词语赏析)

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注意观察该词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

人的心情、性格

带句解词+手法效果++

物的特点、状态

答题模板:本句用了xx手法,刻画了/描写了xx,语言生动有趣,简洁凝练,xxxx,表达了人物的xx情感。

六、在句子上设题

1、特殊句子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中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记叙文中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议论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考句子的含义(考虑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

具体做法有:

(1)思考作者的真正表达意图,即剥去修饰,直达本质义,也可以叫做翻译句意。

(2)换种句式,如双否、反问变肯定

(3)突破关键词语

(4)指出句子所蕴含的哲理

(5)指出句子体现的作者倾向、态度

3、句子的作用

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是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入手。

(1)内容上的作用

指出该句子运用了……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方法,写了……内容,表现了陈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的哲理。

(2)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句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埋伏笔、设悬念。

结尾句点明中心(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线索句贯穿全文,使文章紧凑;强调中心句、紧扣主旨,揭示中心。

过渡句承上启下。

疑问句表达鲜明、强调,激发读者思考作用。

哲理句具有启迪作用,画龙点睛作用。

引用句故事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3)语言风格上

注意:句子中某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xxx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形象生动地描写了xx

(3)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xx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xxx,与事实不符。

4、句子鉴赏(自主批注、赏析)

(1)找修辞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理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能传达出作者十分鲜明的感情色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夸张突出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揭示本质,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把某事物的不同特征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条理清晰;流畅贯通,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增强气势。强调了+对象+特征。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以上是修辞的基本作用,在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句子时,还要联系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表达出的情感。

(2)找手法

渲染烘托、联想想象、对比衬托、反语讽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调动感官、多种角度、虚实结合、色彩搭配等

(3)找句式

主要从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来考虑。整句与散句的结合,长句与短句的错落,都使句子节奏富于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的美,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

(4)找用词

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抓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

拟声词和叠词,主要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感。

七、在段落上设题

归纳段意题:

A记叙文:(时间+地点)+人+事

B说明文: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C议论文:用xx论证方法证明了xx论点。

段落的作用

1、开头段的作用

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照应标题(点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伏笔,做铺垫。(注意和说明文、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相比较)

2、结尾段的作用

(1)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2)先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再指出点明了(升华、深化)……主旨(主旨是指:表现了人或物……精神(品质),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道理,揭露了……现实(本质)等

(3)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或开头;照应题目。

3、过渡段

紧承上文……内容,转入下文……内容,使情节紧凑,结构严谨。注意表达方式的转变,如由记叙转入议论,由描写转入抒情等。

八、补白题

1、揣摩人物心理:符合人物身份,用第一人称叙述,

2、补充人物的语言:贴近人物内心

3、补充人物行为,特别是神态、动作细节。

九、在写作技巧上设题

1、表达方式的运用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1)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环境描写则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2)记叙文中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2、顺序的安排

记叙文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主要考查倒叙、插叙

(1)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答题思路:渲染一种氛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答题思路:插入叙述了……内容(背景材料,某个细节,情节),补充交代了……,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其某个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更好突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爸爸的花儿落了》)

(3)补叙,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答题思路:补充交代了……内容,使情节前伏后应,使文章结构严密完整,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3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A运用了xx手法

B渲染xx气氛。

c托人物xx性格(情感)

d名xx中心(揭示主旨)

e突出xx主旨(深化中心)

4、行文结构的安排

⑴如何找文章的线索:

1文章的标题2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⑵记叙文开头句子有什么作用(从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为下文埋下伏笔

⑶记叙文中间句子有什么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⑷记叙文结尾句子有什么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5、各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想像、联想,虚、实结合。

(2)渲染烘托主要指环境和场面描写。

(3)对比衬托通过比较,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4)先抑后扬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对象,上下文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突出所写对象,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讽刺夸张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和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讽刺,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语言辛辣幽默。

(6)托物言志(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7)以小见大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8)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9)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十、在文章主旨上设题

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大意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与态度。3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

十一、文章的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十二、综合表达题该如何做

此类题答案也在文里面,要和作者站在一边”。当然,如能有理有据,自成一说,也是提倡的。答题方法是:

1、重“联系”,巧借用。即一定要按照题干要求,联系文章、结合实际、联系连接材料;巧妙借用文章里的词句组织答案。

2、用上“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条理要清楚。

3、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答出自己的文采。

上一篇:古代幼儿道德教育故事下一篇:快递企业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