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谈(共12篇)
作文教学谈 篇1
作文教学是个难题,怎样利用课文例子打造有效作文的教学模式?“理清思路,表述生活”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什么是“理清思路,表述生活”呢?所谓理清思路,是指理清语文教材课例的思路,包括表层的用简单言词标示的思路标志,也包括深层的作者创作作品的动态思维过程。所谓表述生活,是指运用课例的思路来写生活,这种生活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真真实实的身边的生活,二是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创造的合情合理的理想生活。
怎样“理清思路,表述生活”呢?今以教授朱自清的《春》为例,就教于各位行家同仁。
一、理清《春》的思路
1《.春》的表层思路。表层思路如下:
这种表层思路,是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2《.春》的深层思路。《春》的深层思路就是作者创作作品的动态心路流程,是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历古以来,写春的人和作品层出不穷。有人用诗的体载,有人用小说的体载。贺知章写春,用的是诗体载,巴金写春用的是小说体载。他们的立意各有特点,既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又体现了个人的艺术素养。朱自清写春,怎样做到既不落前人的窠臼,又要推陈出新呢?他采用散文的形式。春天有“新美力”的特点和精神,前人没有称赞过,作者就以此作为主旨赞颂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青年。哪些春景具有这种特点呢?作者认为“一切”,尤其是“草花风雨人”。于是文章就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镜头推进方法对这些景色进行描绘。既然景色这样优美,人们的感情态度怎样呢?先盼春,再绘春,后赞春。至此,情感层递的深层思路便水到渠成。
二、表述《秋》的生活
1. 表述身边真实的生活。
理清课文思路之后,要求学生写秋,经过启发联想观察思考身边的生活,学生很快就有如下思路:
盼秋:渴望丰收
绘秋:稻谷柑子红薯甘蔗
赞秋:劳动人民创造了丰收
2. 表述创造性的理想生活。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秋》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优质稻沉甸甸,科技含量高———稻田里养殖鱼,优化结构创丰收———种殖加工一条龙,科技富农民。老师看到这种思路后,当即予以表扬并肯定这种写法表述了创造性的生活。
三、表述《春分节》的生活
春分,是24节气之一。春分节,是全国唯一一个在县城举行的传统节日,在安仁县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该节日,俗话叫做“赶分社”。正春分这一天多达10多万人。你可以想象赶分社的人之多。所以,关于春分的话题很多,材料很多,文章也很多。根据这种情况,我要求同学们以《春分节》为题,写一些思路。因为对这种生活,同学们很熟悉,所以,很快就写好了下面一些思路。
1. 以时间为思路:前三天→正春分→后三天
2. 以地点为思路:状元街→石头坝→神农殿
3. 以交易的品种为思路:草药多→农具多→土特产多
4. 以人为思路:神农尝百草→仁者赶分社→客商招天下
5. 以文化内涵为思路:仁者安仁→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同学们写的文章来看,以记叙文、说明文、新闻为最多。为了扩大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体载知识。我向同学们推介专家、作家所写的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理清思路,表述生活”的作文课堂模式分两节课。一节为作文指导课,一节为习作讲评课。作文指导课分两步走:先理清课文思路,大约20分钟;后表述身边生活,大约25分钟。表述身边生活,我只要求写清思路,至于文章内容留待课后完成。这样就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了。
其实“理清思路,表述生活”的作文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读一篇,写一类”的目标,真正解决作文教学无序的问题。实践证明,经过训练,学生表述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理想生活的创造性写作中,看出了同学们丰富的理想世界,更感到同学们读书多了,见识广了,联想想象的能力强了。
我想只要大家坚持不懈地去实践这种整体读写的思路,能够终身受益的必定是学生。课程改革也就落到了实处。
作文教学谈 篇2
信息技术使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丰富的资源,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习的自觉性和活动的交互性,以及动态的形象化等。多媒体还能综合处理声音、视频、文字、图形、动画和语言文字等,具有很强的受控性和表现力。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教学结构更紧凑合理,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各种信息,充分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综合能力。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有自身的目标和功能,内容极为广泛,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要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教学内容,并欣赏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让学生的知识更全面。在高中信息课上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包括信息的搜索、分析、筛选、综合等。这些技术素养对学生今后写作有很大帮助,学生可根据作文的要求对材料进行甄别并加以存储。又如在播放或展示图像、图形、文本、图画、视频和声音时,可以要求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并充分发挥想象。这样作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更频繁,写作气氛更浓郁,学生之间交流更深刻,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写作能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写作是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的一种技能,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写作前,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声音、形象和情感的触动下,根据所观察到的,再发挥想力,确定写作的主题,找到正确的语言表达。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事物,体验不同的情感,提高作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直观演示,引发兴趣。学习是外部的刺激和主体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人们对这个刺激物感兴趣,就能激发学习欲望。在高中作文讲解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可以演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画面,通过色彩变换、动静结合为学生创设声像一体的情境,这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比如在以“节约”为主题时,学生一开始不知道怎么下笔。这时可创设情境,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将图像图形和视频音频等内容演示出来,播放一些大肆浪费的图片,也可以摆放一些公益性质的短片如《舌尖上的浪费》、“网民呼吁遏制餐饮行业的‘舌尖上的浪费’”的阅读材料等,这些材料能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主题和方向。
2.通过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分层施教。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点特性,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认知能力,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进步,参与到课堂中。传统的写作课,教师通常是将习作中的毛病一一挑出来进行讲解,这样过于空洞,无法取得显著效果,且不能留有足够的时间展示和分享佳作,但是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这方面的困难。讲评作文时通过在电脑上放映范文,共同分析优秀的句子和段落和有问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打开作文的思路。这样展示作文,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
3.通过信息的海量化,积累作文素材。心理学家经研究,学生在写作之前,都应该用相关经验或是表象,可以是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感悟到的现实材料。当然,由于高中生还未步入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且一直忙于各科目的学习,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因此他们头脑里积累的材料是有限的,写起作文来力不从心。多媒体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有更加感性的材料,激起丰富的想象,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在写“感恩”这篇作文时,可以查找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人物表达感激之情的情景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进行探讨,相互启发,使写作内容更充实。
4.明确目标,使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其实信息技术主要起着辅助的作用,真正的主体是课程,教学活动要以课程目标为主,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创造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环境。比如在写“走近苏轼(司马迁或屈原等)”这些论文时,语文老师可以先拿出一些资料,说明这些资料的用处和查找方法,这可以激发学生查找更多资料的热情和欲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针对性地利用网络寻找资源,将课内知识拓展到了课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有了丰厚的写作素材,对所要写的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选定角度,主动写作,不再是老师逼学生写,而是学生主动地写。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对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筛选、组织能力。
浅谈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积累运用;激励评价;读写结合;展示交流
很多教师害怕上作文指导课,要当堂指导学生将一张白纸转变为写满他们心声的作文,确实不是易事,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以及我个人的作文教学经验来谈谈作文教学。
一、培养学生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喜爱读书
1.积累一定量的词句
提升学生作文素养首要的任务便是让学生在生活与阅读中充分积累一定量的词句,充实学生的语言仓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其丰富的情感,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利用各种契机,帮助学生充分积累语言。
2.从课堂教学出发,从要学习的文本中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的好词好句,并对这些好词好句进行分类、整理
好的词汇、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优秀的文章还有歇后语、谚语,名人名言、古诗等都是积累的对象。我让学生准备了课外积累本,把课外书上看到的好词好句积累起来,写作时可以用上去,使文章更具体、生动。同时,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心去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只要是健康的各类书籍都要去看,教学生在每次阅读的时候:(1)边读边画。画出好的词句,画出欣赏的地方,画出有趣吸引自己的地方。(2)边读边记。将好的词句、段落摘抄在积累本上。通过语言的积累,让学生有机会更深入地接触文本、走进语言情境。“读”与“写”是一个整体,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是一种最自然的读写状态。读中的写,更有方法、更有目标,因而夯实的是学生的作文基本功;写中的读,更有目的性,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没有阅读的作文课与没有作文的阅读课一样,都是不完整的语文课。
二、鼓励学生大胆练笔,对作文不要有畏惧心理
“作文像一根绳子,拉一下,便把飞走的心拖回来。作文像一把剪刀,挥一下,便把分叉的枝节修剪整齐。作文像一把小锁,咔嚓一下,便把我们牢牢套住了。”这是一个孩子写的小诗,形象地展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老师重视但找不着方法,孩子试图逃避且对其百般畏惧。究竟作文该怎么教?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说起写作文,大家最头疼的大概就是写作过程中突然感觉作文“没话可说”了。正如俗话讲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之“炊”的“米”,其实就是作文材料。没有丰富的材料,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有的学生作文选材陈旧,缺乏新鲜感。或者在作文中虚构材料,写出的文章让人读后就感到非常虚假,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令人哭笑不得。作文中丰富、生动的材料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求学生要留心生活中发生的事了。
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选材,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首先是漫谈注意,引出话题。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让课堂马上轻松起来,课堂每个步骤的预设都为写服务。游戏本身就是写作素材,解决了“写什么”,紧密结合的点评指导解决了“怎么写”。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游戏中个人表现或是整个游戏场面以及听到的采访中同学的发言、游戏中的言语等和自己在游戏时的心理感受、课堂中受的启发等三个方面来漫谈课堂感受。最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习作内容,选取今天课堂上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个游戏,将它写成一篇习作,鼓励他们现场完成文章草稿,全体学生漫谈参与游戏感受,教师的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鼓励、点拨、矫正,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对话热烈,学生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体验到的是表现的快乐。
三、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学会观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儿童把自己看到过、听到过、想到过并觉得有意思的内容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确实,写作要源于生活。2015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花城到处是一片春暖花开的景象,开学第一单元的习作就是“找春天”,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身边的哪些事物的变化说明春天来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如:路边的木棉花开了,山茶花开了,操场边的树抽出新芽了等等。学生说完后便开始动笔,我逐个检查学生的写作情况,发现学生只会用简单的语言说花开了,树变绿了,却不会详细写花开的样子、颜色、香味等等。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停下手中的笔,带他们到学校的后花园仔细观察山茶花,并提出要求,把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这次交上来的作文特别好,好几个孩子还能写出站在花丛中闻到了花香,感受到了暖暖的春风,心情非常好。
四、创设情境,写出真实的情感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有个关于人物心理活动片段的描写,教学这个习作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选择要写的材料,写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会真实而深刻。可是第一节课后收上来的草稿我大略看了一遍,部分学生觉得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简单、粗略。紧接着是体育课,我与体育老师商量调换一节课,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学生惊讶地看着我,因为他们太喜欢上体育课了。我很平静地告诉他们这节课上语文不上体育了,台下马上骚动起来,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更有甚者站起来说要往外跑上体育课。大约五分钟后他们才平静下来,我故意说了句:“少上一节体育课有什么关系?”学生马上议论起来,说一周才两节就要剥夺一节不应该,有说体育课很重要,现在升学都对体育有要求了等等。他们讨论那么激烈,又过了好一会儿才安静下来。我跟他们说,其实是明天上午的语文课跟今天的体育课调换了,并不是少上一节,我是想看看你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现在拿起手中的笔继续写作吧。学生恍然大悟,愉快继续,都能把刚刚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出来,比起第一次的草稿好多了。有个学生得到启发,写出了自己在家养蚕,父亲不同意,让他把蚕处理了他又不愿意,最后蚕儿全部被父亲倒进马桶里被水冲走了,自己心里的不舍以及伤心,情感真挚,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他的这篇文章被当成优秀范文,在全班范读,该学生的自信心大受鼓舞。
五、教师写下水文
一个游泳教练,如果他自己都不会游泳,那么他无论怎么教,都难以教出高水平的游泳健将来。只有自己亲自去游泳了,才知道要领与技巧,才会教到点子上。同样的,语文教师如果自己不读书、不写作,就很难准确把握写作的秘密,很难真切体会写作的甘甜苦乐,更难理解作文困难学生的特殊心境。有人说,有钱人很难体会穷人的苦处,聪明人很难体会笨人的难处。一个从来不写作的人,又怎么能体会得到写作的种种难处与苦处呢?只有你自己去写了,才知道其中的滋味,才会对学生有一种源自内心的理解和同情。当然,你只有自己去写了,才知道写作的门径,才会有写作时的种种灵感,才会有笔下、口中的精妙语句。在对学生的作文作即兴点评时,你才会敏锐地发现其中精彩美妙的语句、词汇,也能够敏锐地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并能及时作出恰如其分的修改。这样的功夫没有长期的坚持写作和倾听,是很难练成的。(摘自《让儿童获得作文的自由——薛法根》)
六、课后习作,展示交流
习作收上来后,因为来不及全部批改完,于是我随手挑一篇作文,在语文课上念上一段写得精彩的语句,作几句点评,然后让学生猜这是谁写的佳作。学生纷纷猜测,最后老师念出那个学生的名字,全班鼓掌祝贺一分钟。那位学生有如此经历,何愁没有作文的热情?其他学生期待着下节课老师念到他的作文,所以整个一天都处在期待之中。第三天,我还是念一两篇,还是让学生猜一猜;第四天,还是如此。如此这般,学生一直期待下一次的惊喜,所以对这次作文始终保有一种强烈的期待。等到讲评的时候,就分外认真,对老师的评价读得格外仔细。因为,他们都在相互比较,暗自较劲呢!改变一下评价的方式,保持学生对作文的“适当温度”,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情感支持。经常“生炉子”,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忽冷忽热,最终会让作文远离孩子期待的视野。
“及时点评,最好是当堂点评,这样的评价方式会让你的作文教学事半功倍。”薛老师如是说道,“至于批阅,则可以相对马虎一些,不必太拘泥于措词造句的规范与准确。”(摘自《让儿童获得作文的自由——薛法根》)
我们缺的不是作文教学的思想与理念,少的是破解作文教学难题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好的教育是用50个办法教育1个孩子;坏的教育是用1个办法教育50个孩子。”同样的,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与策略,以积极有效地应对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问题。否则,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陷入“黔驴技穷”的困境。而所有的策略,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精神世界、儿童话语方式、儿童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任何背离或脱离儿童的作文教学,都是一种精神伤害。
参考文献:
[1]薛法根.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07.
[2]黄波.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53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01.
谈初中作文教学 篇4
一、作文教学的地位
目前, 许多学校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 教师为了讲课文占去了每周两节的作文课, 一学期做不了两三次作文, 学生也不认真对待作文。吕叔湘把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讲得很明白, 就是要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各项工作都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 而阅读教学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功。因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作文教学的目的
我认为初中作文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在此阶段具备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在这方面, 我认为张志公在《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里说得非常好:中学毕业后, 毕业生的去向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继续升学深造;另一类是走向各个建设岗位。对于前者, 升入高一级学校后, 在学习中要常常动笔写写读书笔记、日记、实验报告等, 还要更进一步地进行写作练习, 所以要培养他们一般的写作能力。未升学的学生, 在其工作岗位上也难免要写什么, 譬如启示、合同、招聘书或工作计划, 总结之类的东西, 所以也应当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因此, 作文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既要重视对一般文体的练习, 又要重视应用文的写作。在当今时代, 写作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所必备的。当然, 这里也需注意, 对个别有文学才能的学生, 要及时加以引导, 使他们得以更好的发展。
三、作文教学的命题
出一个题目, 让学生照题目的意思写成一篇文章, 这叫“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传统作文的方式, 一直到现在, 作文教学中命题作文还占主要地位。从我的教学体会来看, 我认为传统的命题作文形式比较呆板, 有时学生对于给出的题目是没有想法的, 头脑中是一片空白, 这样学生就不能按照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写。所以许多学生怕写作文, 认为写作文很难。让他们闭门造车去写他们所不熟悉的东西, 当然会觉得作文比登天还难。比如说《公园的一角》这个题目, 对于城市学生来说, 是可以信手拈来的;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却是生疏的, 作文即使写出来, 也是虚假而做作的, 为了作文而作文, 不能写出其中的情趣。因此, 我们说, 传统的作文命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如何进行作文命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首先, 作文的题目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并且有一定的对象和目的。比如要放暑假了, 可以留下这样一篇作文:《暑假里最有趣的一天》。这个题目就比较活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写好这篇作文。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作文中出现无中生有、矫揉造作的状况。
其次, 命题要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天地,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比如初三学生面临中考, 我出了一篇这样的作文:《假如我不能升学》。有的学生就想象自己以后的生活道路:办养鸡场, 勤劳致富;学修钟表、电视, 为人民服务;学服装裁剪, 当一个服装设计师。通过发挥想象, 作文也有内容, 同时也进行了思想教育, 学生写起来也觉得很有趣味。
再次, 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中, 还应适当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命题。比如学了说明文, 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件工艺品。学了议论文, 可以命题这样一篇作文:《自习课上可以自由自在地大声说话吗》。这样的题目, 来自于学生的生活, 学生能实际接触这方面, 有较深的体会, 提起笔来有话可说。这样久而久之, 会养成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环境的习惯, 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作文的材料和内容
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必须导到源头, 方有甘甜水喝。”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 内容反映生活。这样, 我们就可以解决写作文时为什么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了。我认为作文的前提在于生活素材的积累。如果要求每个学生平时有一个“生活随笔”, 把生活的感悟汲取起来, 为作文准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在写作文时就可以下笔从容而无需生搬硬套了。
在平时, 教师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让学生经常进行片断练习, 用简练的话表达某个内容。比如写一个熟悉的人, 要求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表现他的个性特征。还可以让学生用简明的语言说明一件事理, 适当运用几种说明方法等等。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生活素材的积累, 也锻炼了其写作能力。
五、作文的评改
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是教师一个人的劳动。教师在作文本上圈圈点点, 找出错字病句, 写上总评等。这样评改, 往往是教师埋头批改, 累得筋疲力尽, 发到学生手里, 学生是草草一看了事, 一篇作文就这样过去了, 效果却不佳。结果再做类似的作文, 该出毛病的地方照样出毛病, 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我认为可以试着用这样一种方法:每次作文时, 找出上、中、下三个档次的作文, 每种抽出2-3篇详细评析, 总结其优、缺点。然后在评改课上示范, 教给学生规范的评改方法, 并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评改。评完之后, 让几个学生读自己的作文, 其他学生听, 听完后发表意见, 进行评析, 教师最后总结。让学生进行互评或自评, 交流评改体会, 对各自的作文进行修订。这样经常锻炼, 学生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叶老所说的“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作者本人, 作文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值得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去探索。
名师谈作文教学 篇5
李白坚: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来说,“善于观察”更注重眼睛的运用,往往忽视鼻、嘴、耳、手等其他感官的运用。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就需要运用全部感官,而且要针对孩子的特点花大力气做铺垫式工作。把精力重点放在学生作文前期工作,也即是“前作文”教学上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作文指导中,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采访母亲“做准妈妈不容易”的“前作文”教学法,当这种观察、体验成为学生的习惯时,我们就不会再为学生写不好作文发愁了。因此,“新体验作文”应该是“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唤起原有的体验、激起现存的感受”。
“后作文”精力是否投入太多
韦化龙:很多在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抱怨,辅导学生作文太让人头疼了。我们结合李教授的“前作文”教学理念从教师的角度反思,为什么很多学生不会作文或者说作文能力很差呢?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经历、在作文写作中处于被动地位。这就与我们老师往往在“后作文”方面投入太多,而忽视了对学生观察、阅读习惯培养等方面下工夫,更没有在写作动力等问题上做研究。
作文批改的困惑如何解决
杨立新:有没有更好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批改作文”模式?
张赛琴:我主张“60分钟批改法”,即20分钟浏览全班作文;20分钟认真批改2到3篇作文;20分钟填写批改登记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作文上了。
李白坚:我有帮儿子改作文的经历,起先我改得很细,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错别字,面面俱到的修改。期末时却发现,儿子丝毫进步都没有,我反思后改用粗放式的改作文方式:只告诉他有错别字,但不和他说是哪一个,结果他自己主动要求找并且很快找到了。所以我建议老师们解放自己,也解放学生,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前作文”上,课堂就把问题解决掉。实在需要批改作文也不宜太细。
“ 游戏”在作文中的功用何在
张赛琴:怎么才能让学生“摄取生活”,这个问题李教授做了阐述。我想从实践的角度再次强调“五官并用法”,“体验”是什么呢?它是刀子刻在石头上的“印字”,只有在观察中“心”、“脑”并用才可以做到的。比如要求学生运用新上的数学课中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写一篇作文,就可以策划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回家寻找“长度四兄弟”,诸如“饭桌高1米”、“黄瓜长约几分米”、“妈妈的口红有几厘米”、“饭粒可以用毫米计算”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我们在实践中的“新体验”实质是一种带有刺激的生活游戏,让他们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产生新的理解,而且这种“新体验”最终成为了一种“五官并用”的习惯教育。
学生写作能力如何再上层次
任琨:写作是艺术的东西,习惯和创造力最重要。我们的教学着眼点需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上。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做了很多游戏式的启发教育,发现效果很好。那么,如何提高相对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学生的写作能力?
李白坚: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会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三点我觉得是有必要提醒的:第一,在写作中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第二,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文章开头;第三,尽量多的分自然段。
谈小学作文教学 篇6
在新课改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融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浅谈作文教学 篇7
在作文教学“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五个重要环节中, 学生活动主要局限在“写作成文”上, 其他各个环节主要是教师大包大揽, 忽视了“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原则, 学生也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文成了一种“例行公事”的活动, 最后导致了作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局面。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教师应该在“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等环节上多动脑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近年来, 我尝试在前四个主要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写作的兴趣得到激发, 作水平提高很快, 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内容阐述如下。
一、把作文的命题权释放给学生
大多数学生存在着怕作文、厌恶作文的现象, 教师统一命题是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统一命题使学生大多感到不自由, 没话可写, 也就没有兴趣。可见, 作文的命题方式与学生的写作兴趣密切相关。
因此, 我常常将命题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自己主要是框定范围或指明体裁, 引导学生把眼光放开, 到社会上寻找热点、感触点、兴趣点, 从身边熟知的国际、国内大事, 民生问题, 校园热点等多方面巧设文题, 让他们自拟适合自己“口味”的题目, 写自己乐意训练的内容, 发自己欲罢不能的感慨。这样的“命题”作文体裁广泛, 内容丰富, 学生思维活跃, 写作的天地顿时拓宽了, 自然就容易写得言之有物, 情真意切。
二、作文指导应重在疏导
作文指导是一个综合工程, 其要素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布局谋篇、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等。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写前指导产生一种近乎错误的认识, 认为写作指导可有可无, 或以为写前指导会限制学生思路, 于是没有重视, 任由学生发挥。久而久之, 学生厌倦作文, 应付作文, 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事实上, 作文指导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启发, 而不是束缚, 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开拓学生行为思路, 坚定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我认为, 作文指导至关重要。但是教师要注意, 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要有针对性, 使学生每写一篇文章, 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把握命题者意图。
在作文指导上, 我采用了“说文”的形式, 指导学生命题后, 先让学生拟出写作提纲, 然后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提纲引导学生从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讨论分析, 指出优点和不足。教师对“说文”中存在的问题应认真加以疏导, 启发学生做到中心鲜明、集中, 注意题材的选择与组织, 注意语言的规范、连贯、得体等, 疏通学生的思路, 明确写作的目标。这避免了作文指导的宽泛空洞, 紧扣写作意图, 举一反三, 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收益。
另外, 作文指导中还应注意的一个难点, 就是解决学生“无米下锅”问题。学生惧怕作文, 材料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常言道:“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因此,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体验生活, 充实生活积累, 丰富他们的研发认识是作文材料积累的首要环节。于是, 为了使学生主动观察, 我常常先把作文范围提前告诉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生活, 体验生活;或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 帮助他们有所感触, 领略其美, 体悟其理, 催发文思, 使之有感而发。这样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 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感受生活、发现生活。其次,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对写作有着特殊的作用,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而且在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均可启发学生。在作文教学中, 我注意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从读物中吸取营养, 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如引导学生联想精讲过的有关课文, 通过列书目提示阅读范围, 促使学生扩大阅读, 使他们主动学会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的途径与方法。
三、让学生当一当“老师”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 作文评改是教师的“专利”。但教师逐一批改耗费很大的精力与时间, 而学生往往只是看看分数, 没有认真研究过教师的批语, 以至于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则根本不去理会。因此, 在作文评改中, 引导学生自改互评、集体修改等,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发挥主体作用非常必要。
再者, 学生自我表现欲极强, 他们对于与自己水平大致相同的同学作文往往能大胆地“说三道四”, 而对于同学的意见, 文章作者也往往较为乐于接受。于是, 我将作文发给学生批改, 让每一位学生都当一当“老师”。当然, 这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步骤。首先, 教师确立修改的目标, 如要求学生分析作文立意是否深刻, 选材是否典型, 构思是否巧妙, 并找出错别字、病句, 找出精彩句子和段落等。其次, 指导学生评定的方法, 教师提供评定范例, 供学生评定时参考。一个学生评改后, 交由小组集中审评复核, 最后打上分数, 写上评语和修改人姓名再交给教师。第一轮评改过程完成后, 教师对学生作文和批改进行浏览抽查, 从中发现问题, 以便重点辅导和讲评, 并签署自己对评改的意见, 然后发还修改者, 由修改者和作者交换意见。这时候, 允许修改人对教师的评价保留意见, 以便讲评时共同研究。
这样一来, 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积极性又高, 批改作文比教师还认真、还仔细, 眉批、总批有时候写得密密麻麻。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评语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教师的批评的程度。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学生在修改别人文章的同时, 往往也能触类旁通, 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 对同学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自己作文时也能得以克服, 提高了认识, 产生强烈的修改意识。这样, 写作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提倡“向你荐一文”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写了作文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 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 也是直接动力之一。写作教学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 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帮助他们体验到写作成功的欢乐和尊严, 提高学生的写作情感。
在自改互评过程中, 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 这个时候, 我适时开展“向你荐一文”活动, 由学生唱主角, 用推荐佳作的形式代替教师单一的讲评, 效果实在很好。讲评课上, 推荐者带着自己批改的作文到讲台上宣读, 评价被改作文的优劣、得失, 着重指出被改作文的可取之处。这样能把学生的写作实践变为更自觉的行动, 有利于学生总结作文的经验教训, 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的能力。同时, 也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及时肯定学生写作中的积极因素, 这也符合讲评中的激励原则。作文讲评完毕后, 发还作者本人, 由作者誊清后写上作文后记再装订成册在学生中传阅, 一些更优秀的作文订在教室内佳作栏里供学生欣赏或向有关报刊推荐, 使学生不断对作文产生兴趣。
也谈作文教学 篇8
众人皆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 想让学生对作文说“我爱你”, 关键在于教师得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通过不断实践探索, 我总结了一些习作教学的方法。
一、以说激趣
小学生写的功夫不够, 但在合适的情境中说的热情却很高。叶圣陶指出:“语言发生的本身, 是为要在人群中表达自我或要表达内心的感受, 顺着这两个倾向, 自然会不容自遏高兴地说。”因而教师可以从说入手, 将兴趣迁移到写中去, 如在指导想象作文《我设计的电脑住宅》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日本人设计出来的电脑住宅是不错, 但我相信我们中国孩子更聪明, 一定会设计出更好的电脑住宅。说不定哪一天李老师就能住上咱们班同学设计的电脑住宅呢!想不想为李老师设计一套电脑住宅呢? (听到这里学生已经纷纷举手跃跃欲试了) 好, 下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 为我设计一套吧。现在先别着急说, 先想好再说, 可以在纸上列一个小提纲。”学生一听说为教师设计电脑住宅, 兴趣高涨, 越说越有劲。于是, 我就趁热打铁, 按习作要求, 布置了《我设计的电脑住宅》的作文。结果学生都比较轻松地写出了内容丰富的文章。经过一段时期, 我发现, 每次只要让说作文, 他们便欢呼雀跃, 兴奋异常。昔日滞涩的笔下, 都绽开了缤纷的花朵, 连最不爱写作文的学生, 写起文章来眉头也会舒展开, 文思也较畅通;程度好的学生更是洋洋洒洒, 欲罢不能。
二、以玩激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 让学生尽情地玩, 再让学生自由地写, 会平添许多写作的趣味。由于现在几乎家家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们很少有玩伴, 比较孤单, 有时我就有意组织学生一起玩, 然后写作文。
记得那年正月十五下了一场大雪, 第一天开学, 学生见满操场都是厚厚的积雪, 很高兴, 几个贪玩的男生在第一节课下课铃一响就悄悄地跑到楼下的操场上兴致勃勃地玩起了打雪仗。在办公室窗前站立的我此时也在赏着雪景, 看着操场上无拘无束开心地玩雪的孩子们, 我灵感顿发, 这不正是指导学生习作的好素材吗?于是在上第二节语文课伊始, 我环视一下学生, 学生都坐好, 注视着我, 然后我清清嗓子, 笑着说:“一冬天也没下雪了, 开学了, 老天爷下了一场大雪, 太好了!这节课咱们到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 玩去。”学生一听说要打雪仗, 顿时手舞足蹈, 直喊:“耶!”有的学生甚至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跑到我跟前不相信地说:“真的吗?不上课了?”刚从操场上跑进教室的学生抑制不住兴奋, 激动地说:“老师你太了解我们了, 刚刚没玩够, 上课铃就响了。”我依然微笑着说:“那赶紧下楼玩吧!”全班学生几乎是跑到楼下, 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第三节上课铃响了, 学生一路欢笑走进教室。我趁机引导:“同学们, 刚才你们玩得高兴吗?那么现在来说说, 你有哪些感想呢?”学生踊跃发言, 非常积极。这时我话锋一转:“想说的话这么多呀!那么, 现在请大家把上节课玩的过程和感想写出来吧!”学生听了以后, 一反往日作文前的哀声唉气, 欣然同意, 拿起笔来, 一气呵成。
当我读着学生气息清新、鲜活生动的作文时, 想着他们开心玩雪的情景, 我深深感受到, 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应该蹲下身子, 主动接触, 用心体察, 关注学生的生活, 捕捉他们的兴奋点, 激发写作兴趣, 这样就能引出作文的“源头活水”。
三、以情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营造真切感人的写作气氛, 使作文充满情趣, 从而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情感。上学期, 我们班在11月24日, 也就是感恩节那天开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感恩的心》, 前一天我先布置了“我为家长洗洗脚”的作业。在班会上,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渲染气氛, 让学生先说说昨天为家长洗脚的过程, 重点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家长的神态语言, 然后再回忆从小到大父母疼爱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再谈最后悔的一件事。有的学生说着说着, 情不自禁眼睛红了, 有的泣不成声, 望着这激动人心的场面, 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这次习作《爸爸妈妈, 我想对您说》。于是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诞生了。叶燮主张作文“有感而发, 兴起其意其情”, 刘勰提出“情以物适, 辞以情发”。感人生动的场景往往会带给学生具体真切的感受, 使学生文思泉涌。指导课中以情激趣, 能唤醒学生的天性, 激发学生的灵性, 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四、珍视课文补白
语文教材实际上是最好的习作范文, 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 捕捉课文中可以让学生仿写的句子、段落, 珍视课文补白。因为这是练笔的好时机。
如教学《桂花雨》, 文中写道:“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一语道出作者的内心所想, 从而使文章充满感染力。于是, 我在这里设计了仿写练习A:这里的 () 再 () , 也比不上 () 。学生的思路慢慢打开了, 写得也很精彩, 有的写:“这里的小吃再好吃, 也不上家乡的桂花糕。”有的写:“这的床再舒服, 也比不上家乡的大炕。”仿写练习B:一 () , 就 () , 还有 () 。有的学生写:一听到摇篮曲, 就回想起小时候妈妈哄我时给我唱的歌谣, 还有妈妈给我做的小木偶。有的学生写:一到下雨天, 就想起去年夏天, 妈妈冒雨接我回家的情景, 还有妈妈那暖暖的体温。这个小练笔不仅触及了学生内心那充满感恩的情愫, 也激发了他们想写的欲望, 打开了记忆的大门, 书写下他们的真情实感。
此外, 教师要重视作文讲评课。我每次上作文讲评课, 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谁的可以作为范文, 欣赏的时候, 让学生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 谁的开头写得好, 谁的结尾写得棒, 谁的句子写得优美, 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拿出一篇写得不具体的文章, 让大家修改, 这样既能让学生看到优点, 又能发现不足, 每次讲评都有点滴进步。学生都盼望着上作文讲评课, 都希望能展示自己的作文, 都希望教师能表扬他们。
初中作文教学谈 篇9
第一类, 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 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写出有深意的作文, 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学校文学社发表, 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
这样, 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 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 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 这次鼓励了甲, 下次则鼓励乙, 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 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曾经有好几个学生升学后成了高一级学校文学社的主要负责人。二OOO年春季, 我所教的初一的几个学生竞无师自通的写出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议论文来, 叫我校的许多老师惊讶不已。这些正是我对优秀型学生采用了上面两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结果。
第二类, 优良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 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 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 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 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 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千里马”。
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 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 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 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 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二OO一年春季, 我校举行了作文比赛, 要求每班选出三名代表参加, 在初二年级二十一名选手中选前十名进行奖励, 结果我派出的六名选手全部获奖, 分别排在第二、三、四、六、七、十名的位置, 在这些学生中, 有二名是新培养出来的新秀。这一事实说明, 语文老师发现被埋没了的“千里马”是何等重要。我认为对优良型学生的培养, 关键是善于发现班内的写作人才, 否则语文老师会像无知的“饲马者”那样, 面对着有培养的人才而说没人才可培养。
第三类, 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 他们怕写作文, 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移植。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 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 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 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 真有天壤之别, 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 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 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 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 因而阅读能力低下, 词汇积累少, 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 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 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 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 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 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 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 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 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 还收效甚微, 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 而山区中学不跟班教学的模式, 又把这一大部分学生推进了写作教学被遗忘了的角落, 这正是造成山区中学的学生写作水平特别低下的原因之一。
第四类, 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20%左右, 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 积累的词语很少, 大多懒惰、自卑, 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 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 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 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 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 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 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 有一点进步, 我就肯定他们, 表扬他们, 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 也曾转化了不少这类型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 又影响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 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 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 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浅谈作文教学 篇10
在具体的教学中, 可以用“乐”、“宽”、“新”、“真”四来个字来概括:激发起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上有很多, 不单要孩子会学, 更要激发起好学、乐学的动力, 才是作文教学的活水源泉;在写作思路上要求新颖, 不要老调重弹, 吸引学生;在命题方式要宽松, 创新趣味;在写作情感要让学生写起来直抒胸臆, 畅快淋漓地说真话。只有做到这四点, 才能真正的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科学、人本的教学思想。
“快乐地作文”——孩子的生活是最简单、快乐的。寓教于乐向来都是一种轻松又不失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乐趣中发现作文素材, 在乐趣中完成作文, 在乐趣中学会写作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玩是学生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 不但让他们放松身心、劳逸结合, 更能增加作文的素材。没有生活实践不竭的快乐源泉, 学生被迫写一些套话、假话, 久而久之, 学生就写腻、写怕了。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活泼、有吸引力点。留出时间来, 编编《森林运动会》、《叶子的旅行》;讲讲《侠岚》、《巴布工程师》、《蓝猫淘气》等, 动手设计《虹猫蓝兔七侠传》的战服……别认为这是浪费时间, 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 他们的快乐是很容易复制的, 愉悦的情绪中, 何愁学生“望文生畏”?
当然, 作文的“趣乐融融”不是每周两节的习作课所能诱导的。不断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 多渠道、多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 才有信手拈来的习作素材。他们活动内容越丰富, 他们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多。
在教育教学中, 可以在举办小队之间的挑战赛、班级内的辩论、知识竞赛活动、学校的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里, 从亲身经历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素材, 产生真切的体验, 张扬个性激发表达的欲望, 从而抒发情感、领悟写作真知。活动也不是说完即止, 玩罢了事, 教师应抓住这些难得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何愁作文不水到渠成呢?
“宽松地作文”——孩子的思维是最广阔的。看看当前的一些小学生作文, 总让人犯蒙, 越写越成人化, 搞不清楚是几年级写的。诚然, 随着社会的进步, 催熟了一大批学生。但我们在感慨学生作文越来越成熟的同时, 是否内省一下教师对学生的舆论导向。
有些教师总想一个包子吃出一个胖子, 一篇习作什么都齐抓共管, 一骨脑儿地把有关作文的知识与要求塞给学生, 让他们手忙脚乱, 晕头转向;更有些教师越俎代庖, 按自己的“文笔”不断的“拔苗助长”, 捉刀代笔、大刀阔斧地修改学生作文。试问这样的作文, 学生的个人含量又有多少?这些教师操着“个人爱好”的利剑, 不仅把学生的兴趣、信心一点一滴的砍杀掉了, 同时也在学生心中树起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审美标准。
如在低年级的写话阶段, 学生一般都写得极为简短, 三四句话几十个字这是很正常的。有些教师却边改边叹气:不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太差了, 怎么就写了这么丁点的‘豆腐干’”, 就是“词语不会用”, 再不然就嫌“标点都不懂”等。
笔者很茫然, 这还有几个学生会写呢?是的, 不可否认教师爱之心切切, 但诸如“用词不当”“句子不通”“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等冷冰冰的评论屡见不鲜, 泛泛而谈却无形中给学生定了级了。而小学生对等级评定极为敏感, 常常为“优秀”眉开眼笑, 反之则沮丧伤心。“低评价”看似严格要求, 实际上消磨了学生的作文激情和信心。孰不知评点中如此“严格”挑剔、“重重把关”, 不但枯燥无味, 而且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 更使得学生无从下笔、不敢下笔。
“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撬动地球。”放开我们手中的墨线吧, 指导学生作文不是造房子, 不是非得一式一样的规划, 一砖一瓦各归其位。放低尺度, 宽容的看待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能做到的要求才有意义;不要奢望全体学生的作文都能语出惊人、可圈可点、富有深意, 但希望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作文, 这必是“言为心声”的前提呀。
有新意地作文”——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毕加索说:“我要向孩子学习如何画画。”有段时间作文教学落入了“教师命题—审题立意—范文引路—依葫芦画瓢”俗套。于是乎, 越写越“八股”。
“有新意地作文”要勇于打破旧的写作思路的框框, 寻找新颖、独创的写作路子。改变过去的“样板”“模式”:不再对学生作文“捆手绑脚”, 代之以“感受真生活——诱发倾诉欲——交流新信息——尝试勇实践——合作共赏议”的结构。
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新力。一开始, 学生或羞涩、怕讲不好, 缄口不言;或漫无边际, 天马行空。教师可以示范性地开个头, 让学生借助想象续写下去。比如笔者教学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学文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发挥自己的联想, 将所想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续说“二十年后回故乡”等。学生学来也觉得有意思。
“创新地作文”就要改变师生双方只把作文当做单纯的语言文字的提炼, 甚至是应试的工具的“硬伤”。逐步让学生过渡到自由地在“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样”全过程中, 相信学生, 让学他们参与到习作的全过程, 享有充分的自主权。相信“创新作文”再也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而是“无边光景一时新”了。
“真诚的作文”——孩子的心灵是最纯净的。小学生还保留着孩童的纯真, 对世界有着天真、童稚的认识。在孩子的幼学阶段如何教会他们真、善、美得观念, 保留他们人性当中的真、善、美都是每一位小学教师该不断思索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用自己真实、质朴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真切的想法、对外界的看法, 不要矫揉造作, 写出一些空大的大人语言。
古语有云:文以载道。作文之道, 就是我手写我心。“台湾小学生快乐作文”用一个很吸引人的口号——“留住快乐的童年”, 以此来鼓励小朋友从生活中, 运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器官和想象力, 去发现、去感受、去体会, 从而写出一篇篇精彩感人的好文章。看到那一篇篇稚气的美文, 笔者深味从原汁原味的生活中取材, 写起来没有“套路”, 充满这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想象力, 有不乏孩子们自己的独立思考, 让写作者和读者都兴趣盎然。作文只有求真, 才能放飞想象, 让儿童言有童真, 能使他们“对于写话有兴趣,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作文只有成为学生的内心需要, 对于他们的未来才能真正起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敏.向台湾小孩学作文.红旗出版社.
[2]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福建教育, 2000, (5) .
浅谈作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生活;评语
长期以来,学生一提到作文便抓耳挠腮,费劲脑汁却不知从何下笔。作文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因此,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本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十多载,在作文教学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谈一谈我个人对作文教学的看法。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有兴趣,愿意去干,这是干好事情的前提。同样,对写作的训练也是如此:兴趣第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学”和“乐写”。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
一、创设情境,进行作前指导
现在,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等优点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它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我曾经做过一次以“家”为话题的写作训练,写作之前,我先把事前制作好的动画软件播放给学生看,画面上是一家人温馨相处的几幅图画。同时,我又适时地播放音乐《我爱我家》,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家有哪些可爱之处,再进行写作。由于学生一开头便被课件中的画面吸引了,感观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写作欲望被激发,于是我看到了一篇篇生动鲜活的作文。
二、教会学生感受生活,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将文章写好,首先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去感受。一件细微的小事、一句动人的话语、一个细致的动作、一处独具特色的景物,都能引起学生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所以我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观察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事件、挖掘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我告诉学生“我们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拥有一双“慧眼”,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
三、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我认为他所讲的“写作”的内在含义和真正精神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在写作文时,理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说真话”极其重要,我们在作文时,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真正做到像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那样才能使读者感到真诚、感到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文章有吸引力。有的同学在作文时有顾忌,对自己的心事或隐私不敢说,觉得一旦袒露出来,会害羞或被别人耻笑,我告诉学生这是弱者的表现,要战胜它、告别它。因为只有“诉真情”才能使人感动,引起共鸣。说真话、诉真情,核心是真,就是把所见所闻的客观事物,如实地再现出来,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清楚顺畅地表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的过程,让读者也有所感知。真,是善、美的基础,是文章能够说服人、感染人的重要条件。表现主观情意,就是要写出自己的感情、思想和意旨。凡是优秀作品,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文章不是无情物,人们说,没有情意的作品好像是泥胎、木偶、纸花,这是不无道理的。
四、利用作文评语与学生交心
谈小学作文教学 篇12
一、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 失去了兴趣就失去了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望强, 教师应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以往的教学模式, 没有掌握写作方法, 机械地让学生模仿, 导致学生文章千篇一律, 即无新意, 更无创新, 严重地制抑了学生思维发展, 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积极运用多种手段, 创设情境, 引入作文教学, 激发学生创作动机, 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写作冲动,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可以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俗语说得好: “好秧一半禾”。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作文课开始, 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 饱满的热情认进入写作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前根据写作要求等方面条件, 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 把学生写作兴趣和知识的传授同步, 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总之, 作为教师, 一定要牢记“兴趣是成才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地老师。”
二、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没有生活就好比无本之末。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候, 要做到写前有意识地组织活动, 有计划地指导观察, 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人、事、物, 要求写真实活动。例如, 教学写家乡的果园时, 我就带着学生来到果园, 从沿途的风景到果园的各种水果, 一一观察, 从形、色、味、感等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 进行有重点的观察, 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在观察中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观察, 可由整体到部分, 可从部分到整体, 做到每观察一处果园的品种时要一个自然段, 层次清楚, 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 可以用一句话承上启下, 可以用一个恰当的词, 做以转折引起下文, 这样文字结构严谨。再者, 要指导学生做到描写抒情有机结合, 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 写植物君子兰时, 教师亲自把一盆君子兰花看搬到写作课堂上, 让学生认真地观察, 从茎、叶、味、形等方面进行观察, 学生就能做到有话可说, 有词可用。在文字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一篇作文就会很容易写出来, 也不再生般硬套了。平时要求学生留意生活, 把生活中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为写作储备素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首先, 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养成良好的观察态度和习惯。其次, 是指导学生会有顺序地观察。再次, 是指导学生会抓住事物特点观察。最后, 是指导学生会全面观察。懂得比较观察, 多角度观察, 多个侧面观察, 跟踪观察等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捕捉中心观察。这样, 学生观察有方, 说、写时顺理成章。
三、掌握课程中对不同年级的要求
语文教材的课程设置, 都是循序渐进的,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好的作文范例, 教师讲解时应认真分析阅读课的教学内容, 找出不同写作方法, 结合实际传授给学生, 通过讲读课文, 让学生明确这篇课文好在哪里, 哪些地方在自己作文时需要注意运用……便于掌握及运用写作方法。再者, 就是教师要根据课标中的要求对应教学, 低年级以培养形象思维为重点, 使学生根据所观察事物的表象, 通过思考, 抓住特点, 事物语言的理解, 在头脑中形成事物完整形象。中年级以培养思维条理性为重点, 在说写训练中, 努力使学生认识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合理构思, 敏捷构制文字, 并能用口头语言, 或书面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做到顺理成章, 文通字顺。高年级以培养创造思维为重点, 发展想象、联想、推想、乃至遐想等能力。能根据事物由此及彼到与其相关事物, 能根据事物现存状态, 回想过去和推想未来, 能以因溯果, 以果追因。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后, 在说与写文章时, 就能产生灵感, 文思敏捷。拟人、比喻, 夸张等修辞方法, 假设、因果关系句式将会运用自如。说写的文字将有血有肉, 充实具体, 形象生动。
四、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
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形象心理过程, 而联想则是由某人某事而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或事的心理过程。想象与联想是作者构思和表达的两种手段, 它不仅使文字在内容上深刻, 主题更加鲜明, 而且使形式变化多姿, 段落有致。
新大纲明确指出: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无疑中就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为学生找不到材料而发愁, 指明了道路。
例如, 在春天带学生观察家乡的小河, 学生对春天的小河描写的很好。“冰慢慢地融化了, 滋润着两岸的土地, 垂柳发芽了……”启发学生想象: 夏天、秋天、冬天里小河的景色如何? 不同的景色感受不同, 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也不同。通过这样反复训练,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作文内容,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