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通用10篇)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 篇1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
著名教授钱理群说:“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现在的语文却变得很可怕,不怕作文的学生太少了。”可见说起作文,学生就有“谈文色变”之感,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标的重点,无疑也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道难题。从小学低年级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通过近十年的低年级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我注重于这样来培养我的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爱心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要求首先提出的就是“对写话有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如何培养起孩子们写话的兴趣继而爱上写作呢?
(一)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
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二)在日常文字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学一年级时,学生认识的字不多,但我发现学生课堂答问,对话交流时,常常能说出一些较完整有趣而又生动的话来。就这样突发奇想,我决定将低年级写话教学从写一句话抓起。为了避免形式的单调,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我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给定一个词语,写一句话日记,我曾让学生用“长大”写一句话日记,有学生写到:“我长大了,一个人睡觉不怕了。”“我家门前的小树长大了。”……意思表达得很完整,富有儿童情趣。也可
以让孩子进行随机抄写口语记录的练习。如从同学、朋友、老师或爸爸妈妈口中听到的一句话都行。还可以在课堂进行情景性遣词造句,组词成句,扩充句子比赛等练习。例如,我再教低年级孩子学习“童”这 个字的时候,可以按照组词、说话、写话的训练顺序进行听说写的能力 的练习。如“童———童话———我最爱听童话故事了”“,市———超市——— 我家门口的超市里有许多商品”。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说和写一句完整 的话,于此同时也初步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为开始定的要求不高,学生大部分都表现得很积极,练习的效果还真不错。随着对生字掌握的渐渐增多,阅读积累知识的渐渐增多,我又将作文要求提高了一点点,如鼓励学生日记多写几句话,或写生活随机小练笔。
这样学生兴趣盎然,有了写作的欲望,这时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爱心。
二、积累词句,培养恒心。
学写作文,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过程。鼓励学生不要因一次作文失败而气馁,也不要因有些进步而骄傲。我坚信只有勤于笔耕,不断练习,手熟才能生巧。久而久之,才能文思如泉,笔走如神。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和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作文就是厚积薄发的创造活动,低年级儿童有意识积淀的知识基本是零,若能在零点起步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养成积累的习惯,往后的作文便有如信手拈花,唾手可得。为了让学生将积累活动转变为自觉习惯,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积累的兴趣。如在接任一年级语文教学不久,我在班上设立了一个“积累百宝箱”,让学生在课堂课外发现了好词好句便抄录在小纸条里投进去,平时课堂上取出来利用两三分钟读一读,讲一讲,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品味。这样形成了一个较好的影响后,我便在黑板一角每天写上一两句成语、谚语、名言格言、或其他好词好句的,让学生抄一抄,记一记,还鼓励学生自行建立“积累小金库”,每人自备一个精美积累簿,遇到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就认真抄下来,为了体现成效,我隔时在班上让学生翻开自己的“小金库”参加展览比赛,看谁东西积累得多,记诵得多。在这种有趣竞争的氛围下,部分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内书本的积累,偷偷地买了起步作文、快乐作文等书抄录。趁热打铁,我又激发学生多读课外书,用省下的零花钱买各种趣味读物,成立一个集体图书角,同时也从阅览室找一些合适的书,给他们轮翻阅读。课外阅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自然而然学生们就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
几年来,我带着我的学生从无间断地做着这样一件既简单又
并不立竿见影的事,我感到有些学生都成了“积累迷”了。可见,积累既不是形式,也不是流行风,要有成效就得有恒心“日积月累”,只要真正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乐趣与收获的喜悦,这种习惯地培养并不是很难的。
三、浅化入门,培养自信心。
并非每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作家,也并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想当作家,但作文教学一旦陷入了“培养作家”的误区,使得本来简单的作文复杂化了。作文的功效在于应用,作文教学的定位应该是帮助学生奠定“为生活而写”、“为人生而写”的正确坐标。如果能够使学生愿意用笔忠实地记录下属于自己的真实日子、真切体验,那么这个生命必会因多了些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而显得更加充实。因此,对于评价学生作文的标准,正应该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不必拘泥篇章结构,无需苛求有无中心,只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这样的作文就是好作文。抱持这样的观点,对学生的习作,我们就会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感动,少一些失落。作文回归自然,成为人际交往和生命感受过程的真实记录,学生才能真正感到习作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比如,我在给孩子们上一堂作文课时,运用了“故事引入法”。
我把学生带到图书室,随手拿一本故事书,挑选了一则简短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然听得津津有味。然后我再让几位同学讲故事,接着让每一位同学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给小伙伴们听。在此基础上,我给每一个人发了一张纸,要他们把故事写下来,能写几句写几句,不会写的可用拼音替代。学生写完之后,我领着大家把各自写的“故事”细心地折叠起来。这时候,我说:“好极了,我祝贺你们。你们不简单,都会写书啦!等会儿放学,把你们自己写的书带回家去,请爸爸妈妈读。爸爸妈妈一定会夸你们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兴奋。一堂作文课就这样轻松愉快地度过了。学生对于写作文没有一点畏惧、畏难的心态,这真是一个极好的作文的开端。再如,低年级孩子写作文写什么呢?怎样写呢?我这样告诉孩子:写你想写的话;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你的快乐、你的忧愁;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和同学做的小游戏;考试得到100分;你犯的错误……都可以写。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多就少改,注重鼓励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想写、乐写,对自己的作文充满兴趣
要想改变习作中空洞、干瘪、虚假的现象,教师就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我欣赏你的观点,代表你的独特性,哪怕不完善。”即把真实的“世间万相”和真情流露作为习作教学的追求目标。孩子就会少许多拘束,流露的情感会更真实,语言更有灵性、个性。
四、放胆想象,培养童心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想既是最简单,又是最纯净的,加上他们一颗灿烂无比的童心,无拘无束的想象成了他们宝贵的财富。这时精心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对他们以后的作文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借助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精彩的课文,优美的儿歌,甚至一个词,一个字来引导学生放胆想象。如学习《春雨的色彩》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群小鸟中的一员,与麻雀、燕子、小黄莺一起争论春雨的色彩。有的学生争着说:“我是一只小杜鹃,我觉得春雨是白色的,瞧,春雨落在梨树上,梨花白了;春雨落在李树上,李花白了,还引来许多嗡嗡的小蜜蜂呢……”再如学习“洼”字时,学生列举了几个形近字,如:蛙、娃、哇、挂、桂、佳、闺。我趁机让孩子根据偏旁的不同编一首歌谣来区别。通过孩子们天真的想象,齐心合力地发言,有趣的诗歌出来了:有虫青蛙吃,有水到洼地,有木丹桂香,有人盼佳节,有女生娃娃,有口叫哇哇,有手衣挂好,有门是闺房。可见,孩子的能力真是不能低估的。又如,结合语文课本,我让学生续编了《狐狸和乌鸦》———狐狸骗走肉以后的情景和想法,在学生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遇到类似的课文,我都这样训练他们。这样,学生的说写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些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文章还分外感人。
俗话说“童言无忌”,学生作文常常出现一些虽显稚嫩,但
颇具智慧灵光的句子,对这种充满灵性的表达要细心呵护。如: “太阳得了多动症,每天不停地从西边蹦到东边,又从东边蹦到西边。” “他找遍了全身,就差点没把自己倒挂起来抖一抖。” “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的味道。”这些濡染了习作主体“感情色素”的东西,由于突破了一般语法、修辞、逻辑的“公式”,显得那样飞扬灵动,富有韵致,尽管这种闪光没有焰火之势,只有萤火之微。因此更需要教师的培植和呵护,唯如此,才能让孩子敞亮心扉,释放他个性和灵气。
五、认真观察,培养细心
由于低年级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较薄弱,他们都是在同大人和小朋友的交往、合作中成长。因此在指导写作训练时,我特别注意选择那 些符合小学生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内容来写。一切从实际出发,这 不仅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学生作文之路,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 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 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引导学生 写出一篇如何保护环境的作文时,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了臭水河旁边,当孩子们看到散发着腥臭味的脏水从眼前流过,目睹着成年人将无数 垃圾丢在碧绿的草地上,俯身倾听着无助的小草历经人们无情践踏后 而发出的痛苦呻吟时,孩子们震惊了,有的说:“老师,这河里的水为什 么这么难闻呢?河里的小鱼该怎么样生活呢?”有的说:“地上的小草 啊,那么多人踩在你身上,你该多疼啊……”
我抓住时机把孩子们召集 到河边问到:“刚才老师听到了小朋友的话,那么我们该为这条臭水河做些什么呢?”孩子们沸腾了,有的说:“我想对乱扔垃圾的人们说,他 们那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把垃圾扔进果皮箱。”有的说:“老师,我愿意 吧草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思想迸发出无数 耀眼的火花,我激动地说:“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变 得更加美丽。”之后我要求孩子们写一篇小短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 的,想到的以及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写下来,孩子们从生活实际中受到 启迪,从而写出了发自内心的呼唤。
在平时教学中,我还注意把作文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把一天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到看新闻联播,知道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比如你中午吃什么?你帮班级捡垃圾等等都记录下来。如我在教学《找春天》一课前,我先带孩子们到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找呀找呀,才几分钟的时间,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向我跑来,大喊:老师,我找到春天啦!我找到春天啦!我看到了小草发芽了、我看到学校后面的油菜地一片金黄、我听到了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我听到了溪水丁丁冬冬的声音……有的还说:老师,昨天我们一家还去放风筝哩!望着孩子们那红扑扑的小脸蛋。我会心地笑了。我这样做既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也让学生尝到了写作的甜头:我会写了,有事可写了。让孩子从生活实际中亲身体验,细心观察,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 篇2
一、说好一句话, 写通一句话
( 一) 口头表达
低年级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句子结构形式的把握正处在培养、发展、提高的时候,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注重言语的规范。他们对“句”的概念比较模糊, 因此, 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有“完整句”的印象:“谁 ( 什么) 干什么”“谁 ( 什么) 是什么”“谁 ( 什么) 怎么样”。当然, 这要由浅入深地进行, 也就是先说后写。说话, 这对学生来说, 是件极其容易的事, 在上学前, 他们已拥有一定的经验, 但并不一定规范, 为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扎实的句子的概念, 可以从下面的两点入手: (1) 识别句子的各部分要素; (2) 判断句子的完整性。
( 二) 书面练写
口头表达到位后, 更重要的是书面练写。低年级书面语言的练习要从兴趣着手, 立足生活与教材, 设计一些轻松、简单的练习,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得到发展,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后, 让他们任意挑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内容的题材可以是学校生活, 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度, 这样他们写起来特别来劲。这样的练习起点低, 坡度小, 学生的兴趣浓厚。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 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 学生完全有能力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 部分优秀的学生并不满足于一二句话, 能写一段话。
二、说好一串话, 写通一段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训练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这就是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选取学生喜于接受、愿于表达、乐于动笔的话题和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减少写作的束缚, 使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产生最优的学习效果。因此, 我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睁大眼睛观察生活, 捕捉写作素材, 使他们懂得观察越认真、越仔细、越深入, 内容就写得越具体、越生动、越感人、越富有生活气息。
仿照课文句式, 编写儿歌短文。模仿是创新的开始, 仿写也是扶着学生走向成功作文的一条捷径。有课文句式作铺垫, 学生写起来就觉得轻而易举。如教材中有一段话“爸爸是高山, 妈妈是河流, 我是一条小溪, 一条欢乐的小溪。”在弄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后, 我让学生仿编“爸爸是 ( ) , 妈妈是 ( ) , 我是 ( ) , ( ) 。”过了一会儿, 一段段精彩有话语便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有的说:“爸爸是太阳, 妈妈是月亮, 我是一颗小星星, 一颗亮晶晶的小星星。”有的说:“爸爸是大树, 妈妈是花儿, 我是一棵小草, 一棵绿油油的小草”……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学生, 则不局限于“爸爸、妈妈和我”之间, 可以扩展到社会上、家庭中的各层关系, 以扩展学生创造思维。
充分发挥想象, 填补课文空白。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是作者留给读者揣摩、回味的空白之处, 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对此挖掘、延伸。如学习《春雨的色彩》时, 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群小鸟中的一员, 与麻雀、燕子、小黄莺一起争论春雨的色彩。有的学生争着说: “我是一只小杜鹃, 我觉得春雨是白色的, 瞧, 春雨落在梨树上, 梨花白了; 春雨落在李树上, 李花白了, 还引来许多嗡嗡的小蜜蜂呢……”在填补空白之时, 学生必定要联系上下文来思考,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倾吐自己的见解, 张扬自己的个性, 可谓一举多得。
看图写话引路, 写作如此容易。实践证明, 看图写话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 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好形式, 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好途径。看图写话记录着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 内容有趣, 浅显易懂, 既有图, 又有写作提示和选用词语, 这好比让学生在黑夜里看到光明, 大大降低了写作难度, 颇受学生的欢迎。
轮流练写日记, 相互促进提高。我把全班分成若干组, 每组有5个同学, 并给每组配备一本接力日记本———《成长的足迹》, 每人每周按顺序轮流, 写一篇自主选材、篇幅不限的日记。前面一位学生写好后将日记本传给下一位学生, 轮到的学生, 先给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写上评语, 再自己写上一篇日记, 依次轮流进行。一本写完后, 我就按星级来评选优秀小组并在全班加以公布表扬。这样的训练方法在实际写作训练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5个同学都写在同一本日记上, 大家可以彼此欣赏、监督, 相互促进提高;因为是每周才轮到一次, 所以对每个学生来说, 既是一种压力, 又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写出来的日记组内的同学都能看到, 既是为了同组内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好, 又是为了给小组争光, 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就全力以赴写好日记。
三、多读课外书, 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 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 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 当然也学不好语文。”郭沫若也有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作文就是厚积薄发的创造活动, 低年级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不多, 生活经验贫乏, 在习作中遇到的困难也就越多。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 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 接触人家的心情。”低年级儿童的优势是记忆力强, 吸收语言信息快。因此, 当他们在学会汉语拼音后, 我就引导他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 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在优秀的文学园地里倘佯, 受到熏陶感染, 汲取精华, 积累词汇, 形成语感, 以便在写话时挥洒自如。为了让学生将积累活动转变为自觉习惯, 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积累的兴趣。我在黑板一角每天写上一两句成语、谚语、名言格言、或其他好词好句的, 让学生读一读, 记一记, 还鼓励学生自备一本“采蜜集”, 遇到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就认真地抄下来。我还隔时在班上评选“辛勤的小蜜蜂”, 比比谁积累的好词佳句最多。我还激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用省下的零花钱买各种课外读物, 成立一个班级图书角, 同时也从学校图书馆找一些合适的书, 让他们轮翻阅读, 学生读的内容多了, 积累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
总之, 作文起步教学要想取得成功, 必须采用综合优化的策略, 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将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将理论与实践、体验与领悟都整合起来, 让学生的作文从量变到质变, 达到一个较好的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21世纪我们怎么教作文.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王有声.小学作文教学漫话.宁波教育出版社.
[3]冯维.小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林崇德, 申雪亮.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5]包全杰.作文循序教学法.辽宁人民出版社.
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浅谈 篇3
关键词:夯实基础 实际改写 模仿写 观察与表达能力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的作文呢?一直是摆在老师、家长和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作文难,起步更难,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好起始阶段的小作文呢?
一、依托文本,夯实基础
低年级作文起步练习的重点是写好句子,会正确使用标点。根据教材特点,从句子、标点符号单独训练开始。
1.写有趣的句子(拟人、夸张)。
例1:小树哭了。风在花园里捉迷藏。(拟人句)
例2:他坐在地上,就像一座大山。他一站起来,脑袋就能碰到天上的云彩。(比喻、夸张)
2.写具体的句子。
例1:“扑扑扑”,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小鸡吓了一跳,连篓子也碰翻了。(象声词)
例2:《好日子》一文中的排比句,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秋天,南瓜花结出了好圆好圆的南瓜,冬瓜花结出了好大好大的冬瓜,丝瓜花结出了好长好长的丝瓜。”根据这些排比句,可以指导学生仿写一段描写秋天的句子,有个学生就写得很好:“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玉米杆上结出了又粗又长的玉米棒,黄豆秧上结出了又多又密的黄豆荚。”看到低年级的学生能用这样丰富的语言描述秋天的丰收景象,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感到十分欣慰。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善于借助范文,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进行作文的仿写指导,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逐步形成。
3.标点符号的使用。
例1:小草的种子落到了岩缝里(?摇)
例2:小青虫到哪儿去了(?摇)
例3:这个故事真有趣(?摇)
句号、问号、感叹号是表示一个完整句子的重要标志,掌握了这三种符号,就可以为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要通过大量具体的实例举一反三,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标点符号的各自用法。
二、依托文本,实际改写
学语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学最终是为了不学。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突破口,以教材为凭借,依托文本,及时地把写作训练融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例1:《春晓》学生的改写:“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不知死多少。”还有的说:“把‘夜来巴掌声’改为‘洒些敌敌畏’。”有趣、恰当的生活特色引起了学生改写的浓厚兴趣。
例2:《妈妈的爱》学生的改写:在一个很冷很冷的雪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上,雪下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雪的伞。过年了,家里的衣物都脏了,该洗洗了,妈妈把一件件衣物洗得跟新的一样。啊!妈妈的爱是洗衣机。
三、依托文本,练习仿写
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材,都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教师和家长可在学生学完之后,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仿写一段或一篇短文。
例如:《水乡歌》学生仿写为:《明沙窝歌》,明沙窝里什么多?沙多。东一堆,西一堆,东西南北千万堆,处处沙子满地堆。明沙窝里什么多?树多。千棵树,万棵树,树林一个接一个,春天是花园,秋天是果园。明沙窝里什么多?植种多。南瓜沙又甜,籽儿饱又满,孜然香味飘满天。明沙窝里什么多?畜牧多。羊儿肥,牛儿壮,猪儿吃得圆又胖。明沙窝里什么多?粮食多。千吨粮,万吨粮,粮仓一个接一个,五谷杂粮味道香。明沙窝里什么多?温棚多。温棚里面蔬菜多,蔬菜里面营养多,营养多了健康多。明沙窝里什么多?歌多。千首歌,万首歌,歌声飞出沙窝窝,歌唱沙窝的新生活。
其实令孩子们喜欢的名篇佳作很多很多,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课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仿写内容和练习价值。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的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我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观察农民的劳动生活,以及校园文化生活……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让他们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被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五、作文要言之有物,心中有情
1.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开始写老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
3.培养学生作文要有新意、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浅谈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篇4
“万事开头难”。的确,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俱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无从下笔,无话可写;有的学生作文语言贫乏,不生动,仅仅三言两语,没有具体细节;有的学生作文却像是在记流水账一样,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结构凌乱,缺乏安排,而且错别字、病句很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一是因为三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观察,不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的生活他们熟视无睹,精彩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平淡无奇。二是不知道怎样表达,肚子里有东西不知如何往外倒。为此,要使作文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力求写实
有的学生作文写作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有的拿起笔来不知写什么,写了半天还是寥寥几笔。如何改变这些现象呢?归根到底,学生平时积累少,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没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自然写不好了。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 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巧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多方面积累作文素材
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词汇积累极少,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多观察。作文教学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上作文课时才向学生告知作文的内容。但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如果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时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写作时不是没有内容可写,就是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四、先学着模仿,再学会扩写续写创新
三年级作文有其特殊性,因为他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这时,教师就应该从最基础入手,以把语言写明白、写通顺为目标。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但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切勿抄袭代替。
五、多写片段,多写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鼓励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平时多练笔,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提高写作的水平。
六、多肯定,少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批改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太理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自己不是写作的好材料,丧失写作的兴趣与信心,以后,这些学生就会“望作文而止 步”了。
七、鼓励创作,相互交流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班上宣读或展出,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能带给自己满足感、成功感,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论文 篇5
凯里市炉山小学汪海燕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难题。现阶段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不喜欢作文,怕写作文,讨厌作文。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无材料可写”。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老师们更是无法教。经过这几年作文教学的实践,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 作文教学兴趣积累分层模仿评价修改
一、激发习作兴趣
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且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能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的拓展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积累词汇
1、通过写日记积累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要在生活中体验、观察、感受。学生有了习作素材,写作文才会有话说,才会有内容。这就要学生多积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莫过于写日记。每日一记至关重要,把平时的点点滴滴记入日记。需要用时,就不愁没有素材了。日记内容不一定非要写自己想到、听到、看到、做过的事,可以摘抄一些好词佳句、精彩段落等。只要孩子愿意去记,写作文时就会有很多可写的。
2、从课文内容中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在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并从摘抄中积累材料。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为写作打下铺垫,在写作时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三、分层次给学生定文章段落
学生的资智不同,写出的作文也参差不齐。有的整篇只有一段话;有的一个段落一两句话,一篇文章有七八段,甚至于有的十几段。结构不清晰。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给他们定文章段落,每篇文章可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来写。每次习作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段落去进行习作。可分为三种情况要求:学困生,要求他们最少写三段话,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一段话;开头、结尾各一两句话,中间多写;句子要写通顺,内容要表达清楚。中等生,三至四段话;开头、结尾各写一段话,中间一至二段话;能围绕一个主线按一定顺序展开描写;优等生,段落不给他固定,开头一段点明中心;结尾一段可以总结与开头照应,也可以写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看法;中间围绕一个主线按一定顺序展开具体生动描写,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关联词过渡、引用名人名言等,描写有详有略。通过相应时间的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这种良好习惯,写出的文章段落结构就很清晰。
四、模仿课文进行练笔
我们可以教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标题、题材等等。
作文章就像造房子,如果只是积累了材料,备齐了砖瓦木石是不够的,还得勾勒蓝图,搭好架了,才能盖起房子。
我们小学语文书中有很多课文可以作为事例来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模仿文章的语言、结构、表达方法、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等等。文学的基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以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来进行雕形描写的艺术。语文课本中的选文都是语言文字好的范本。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地、有针对性地模仿范文中的精美语句,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也可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最好是模仿语文课本中范文的结构。因为范文的结构既全面、千姿百态,又科学、规范。模仿结构,可以学习全篇结构安排的特点,可以模仿局部的层次安排,还可以模仿范文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让学生用总分总的结构,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写一处风景。教学《颐和园》时,就学习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让学生模仿游览顺序写《游石仙山》:来到山脚——爬到半山腰——斗牛场——牌坊——寺庙——三姊妹峰——永安泉。按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石仙山上的美景。学生就会觉得,我也能像这些大文学家一样写出好文章,就不会害怕作文。
五、评价修改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限,教师在修改时应尊重孩子的想法,尽量保留孩子的意愿,不大篇幅地进行改动,多给予鼓励。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 篇6
作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也是检验学生能否将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的手段和途径。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作文成了学生厌恶之课程,怕想,怕写,思维以活跃难以表述,从而丧失了作文的信心。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三年级作文伊始阶段的水平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贴近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作文,在一、二年级说话,写话的基础上写一些简单短小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所以选题必须围绕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有话可讲。
例如记事、记人文章,我要求学生把他们最熟悉的几个人做的几件事,让他们挑选其中一人一事记下来,先让他们试讲,要求有头有尾,清楚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之后,适时全班中指导,点拨,可以用上什么修辞手法让文章生动形象,让他们说说活动中的语言、行为、动作、心理可以如何体现,这样下来,学生文章的层次感明显提升,再起操自然一促而就了,大部分学生能写出通顺、内容充实,有条理的文章来。
二、观察先行,日记随行
目前,有些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不快,究其原因很主要的一点是指导方法失之片面,教师只注重了作文课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的指导,忽视了平时“观察” 这一作文的第一基本功。
鲁迅在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经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这就是强调观察和积累的重要,观察是思考和表达的基础和前提。
我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开始进行观察,从同班同学观察,注意他们的相貌,性格,脾气,爱好有什么不同,他们举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再从学校观察到社会,从社会观察到自然界。这样,学生从日常观察中获得了写作素材,但这仅仅是表象,再有目的地去叙述,思考,把事情细致逼真地再现,不能错过观察与及时记录的时机,一旦获得生动的细节,就立刻用日记的形式表述出来。
开始时,让学生放胆写,以后逐步提出定向要求,向作文过渡,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观察能力,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学生的日记也逐步作文化,写作水平大大提高了。
三、注重面批,鼓励修改
认真批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途径,特别是对初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更应该精批细改。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认真批改才能为学习打下良好的习作基础,才能不断提高其写作能力。我们每次坚持面批三分之一,首先纠正错别字,让学生当面订正,以加深印象。
在学生作文中病句可以让学生先自改,如果无法自改出来,我们随后可以比一比,讲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在非面批作文中,应加必要的针对性的眉批、边批,尽量做到恰如其份,通俗简洁,鼓励为主,并鼓励学生再作,老师可以在二作的基础上再改再加分,每改一篇作文都作详细的批改笔录,为作文评讲提供依据。
四、阅读同步,语言积累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总觉得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形容不出来或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但写不具体,结果,只用一些简单的词句一概而过,所以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内容干枯无味。近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阅读训练,扩大知识面,加强想象训练,注重语言积累,平时,我让学生在课文中坚持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写了什么,再细读课文,明确文章怎样写,三读课文,理解为什么写,四读文章,为什么这样写,五读活课文,思考怎样学写,这样,在阅读中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场景氛围,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课外书籍,背诵优美诗词、散文,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还定期举办故事会、朗诵会、智力竞赛等活动,还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积累妙词佳句,实践证明,每搞一次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为提高习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分类评讲,突出训练要点
每位学生的优劣往往通过讲评才能发现,因此,讲评可以说是作后的再指导,我们在讲评中坚持分类评讲,课内着重抓住习作中共性的东西进行,好的予以表扬鼓励,差的给予纠正,对于个性的东西则课后逐一过堂,评讲时先让学生各自阅读批改后的作文眉批、横批,注意防止个别学生只看等第不看作文的现象,看完后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应该如何修改,接着进行讨论,重点让学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继而将事先选出并写在小黑板上的好、中、差三篇作文出示进行集体评讲和批改,并各自对照,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集中小结,突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坚持“一练一得”,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到一些写作知识与技巧,从而提高各自的习作水平。
六、写作技巧,指导随上
我们改变学生不爱作文的现状手段之一就是要给学生习作空间的自由,引导他们有兴趣地多角度的观察透视生活,我以为在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要保证学生:①快乐习作不要让学生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而当成一种享受;②展开联想,写作创新,让学生在课文留白处放飞思维,写出有佳意的文章,使某种形象更贴近生活,学生的日记中,教师要敢于解放学生的心灵和大脑,放开学生思维,让学生从独特的经历中感受和发现话题,让学生在以某一点为中心的作文中发散、激活思维,激发欲望,自由写作。
之后,在学生的日记中选出几篇来全班展示,让学生自由点评,如何表述可能更好,或者你认为好的在哪里,(我想:长期以往,把作文教学渗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学习中,学生就不会畏文,怕文,写作能力会不断的提升,也是作文通向成功的基点)。
我可以相机出示相关内容的好词好句好段,让学生在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艺术效果等方面去领悟,以激发他们创作激情,表现欲望。
七、敢讲真话,写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实感,说到底,作文中,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真情实感的表述还在于个体学生自己,教师要培养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引导学生作文少做作,只要切实的引导他们用合理的逻辑语言,平凡、简洁、流畅地写出一件事的过程,一个人的印象,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就行了。
对于三年级作文刚起步的孩子来说,难能可贵的就是“真与纯”,在孩子真实的情感表达上,教师要予以直接的保护他们的真实心态,不能让多粉饰的文章,污染他们的心灵。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作文的教学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三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能一步登天的,主要在平时的培养,当学生的心灵语言一旦被唤醒,在生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言表达上受到个性的张扬,学生习作上有了自由的美,灵动的美,在教师有目的的训练指导下,他们的写作能力也一定在千锤百炼中得到培养。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篇7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展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教师来说, 作文教学也是检查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就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作文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写作内容, 标题千篇一律, 没有创新性。很多时候作文的内容都是雷同的, 例如, 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等老掉牙的素材, 学生为了应付作业甚至不依照真实情况进行虚构。同时学生的创新性也不够, 不敢尝试新颖的体裁来写作。
2.作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很多时候再作文教学时只侧重要求学生对句子和词语的搭配, 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想法, 其实小学时期的孩子内心是天马行空的, 素质教育也不是要求学生去写八股文一般的模式作文。这种扼杀学生兴趣的作文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的作文有所提高, 反而会造成更多反效果, 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自我创新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的优秀的作品, 教师除了要教导学生如何赏析课文, 也要鼓励学生去写读后感。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 然后再让学生以文字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乐于观察、主动观察, 能够将观察到的事物应用到作文的写作中来, 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充实性和创新性。
2.作文教学中着重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好的文章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能饱含深情, 小学生的作文所蕴含的情感也不能忽视, 有真情实意的文章更能打动人,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写作,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和启发, 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 打破传统的假、大、空的写作模式, 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 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低年级看图作文的教学 篇8
新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过去,小学生作文教学主要采用“老师出题学生写”的传统教学方法;后来比较重视作文的引导,渐渐克服教师自发的、不系统的教学状态,但仍然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作文内容高度相似,陷入了一种套路,毫无想象力。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能力发展特征,在看图作文训练中,说与写同等重要,观察与分析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教材课后练习的要求,观察图画,分析图画,展开想象,选点、立意、行文,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作文模式,但教师在此过程中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一、观察:整体与细化相结合
看图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真正地“看”,实质是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过程,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但观察在看图过程中应该有其特殊性。如何观察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出发,看懂图的故事情节,对图的内容有一個大体的把握。例如《离群的小鸡》习作训练图,学生首先应该获得的信息是这四幅图连贯起来的故事内容梗概,但获得故事的整体印象是不足以组成作文的,应对具体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如果没有对图中花猫馋得直流口水的表情进行观察的话,故事内容就不充实,故事连贯性也将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先整体后细致地有序观察。
二、分析:多维与定向相结合
看图作文,画意就是思维的定向,画意把握准了,思路才不会偏离。但对画意的分析又可以是多维的,如从人物的神情、服装等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爱好等;从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都是看图作文必不可少的。由于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有限,教师在这方面引导时应注意具体性要求的把握,但又不可流于同一角度的定势,以致学生作文内容、形式近似。
三、想象:开放与合理相结合
想象是看图作文的核心,这种想象应该是围绕图画的想象。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开放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想象才是低年级看图作文想象时教师指导的方向。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工作会略显困难,有时无意间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开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图上的人和物能够“动”起来。例如在教学看图作文《雪景》时,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下雪啦!下雪啦!漫天飞舞的雪花好像天女散花,又好像身穿白纱裙翩翩起舞的小姑娘,不一会儿,房子变白了。雪地里蹦蹦跳跳跑来了一位小姑娘,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花格棉衣,一条黑白相间的围巾在脖子前系成一个漂亮的蝴蝶结,挂在胸前的手套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圆圆的脸蛋,水灵灵的眼睛,小巧的鼻子,笑盈盈的嘴,调皮又可爱!”因此,在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尽量向生活实情和实际生活经验方面引导,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增强作文的生动性,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选点立意行文:准确与巧妙相结合
选点就是选择角度,审题看画后,接着根据画的寓意,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不能离开画意,但同时要运用独特的思维方法,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或用巧妙的文字表现方式为作文增添亮色。这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点,既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创新性,又可以体现教师教学的创新性。如全班学生都观察了《找春天》这幅图,但大多数学生就图说图,只是将所看到的一一写出来,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也就没有自己的见解。有一位学生却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大胆想象,不仅将自己看到的写了出来,同时也将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了下来。她是这样写的:“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来了。我发现柳树变绿了,发芽了;花儿开花了,还在比谁最美呢!我还听见,鸟儿回来了,青蛙苏醒了,它们还在举行歌唱会呢!我想,柳树肯定是春姑娘的一头长发,花儿一定是春姑娘的面颊,而鸟儿和青蛙,一定是春姑娘那优美的歌声吧!春天,小朋友脱去过冬的衣服,跑出家门,去寻找春天的信息:在鸟儿那,它们找到了春天;在花儿那,它们找到了春天;在柳树那,它们也找到了春天。春天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找到调皮的春姑娘的踪影。”
在引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教材图片美育和德育功能的挖掘。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引导中要求学生写实感,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不要乱扔果皮》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将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从自己扔了果皮,到同伴被果皮滑倒将水泼到了自己身上,认识到乱扔果皮是不对的,并从中受到了教育。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 篇9
曹小平
(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 甘肃 庆阳 745000)
作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能力的体现”。初中生学习写作的本质是用文字表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认识。生活化是初中写作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表现生活,体现自我人生价值,是初中生写作的本来意义。然而,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对学生的信仰、性格、态度、能力及语言环境等缺乏应有的了解,未能确定出恰当的作文教学目标、选取适宜的内容、安排恰当的步骤,对取材、确立主体、构思和文体等写前指导往往是闭门造车,凭空设想,“坐而论道”,“跟着感觉走”,很少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学情和生活背景。在作文中和作文后也缺乏有效的指导,作文命题大而空泛,随意性强。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情趣,指导乏术,针对性不强,言之无物,落雪无痕,作文练习常常因超出学生的兴趣范围,使其处于一种表达“失语”的困境,学生久而生厌,厌而生倦,写厌厌,厌厌写,慢慢就会变成命题作文的“哑巴”或口吃者,遇命题则不灵。因此探寻构建目标明确、层次递进、操作性强、使用高效的初中多层次阶梯形作文教学训练方法,对改变初中作文教学盲目、无序、低效的现状很有益处。该法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作文教学的整体计划、阶段计划、单元计划,将作文知识能力要求按年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能力特征,分解成许多小目标,使作文知识和能力目标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训
练内容进行分散排列,做到“三个结合”,即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与生活情趣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充分激发学生想写作文的愿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或指导学生接触生活,感受直观,如对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形态和变化,对于实物的特征和动态,对于人物的容貌和心理,都有一定的观察和认识。或指导学生回忆生活,引起联想,借助已有的经验搜集作文材料,养成整理思想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现就多层次阶梯形作文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和实施方法简介如下:
一、明确要求,激发兴趣,实现“三个结合”。
在实施多层次阶梯型作文教学法时,首先应明确以下五点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化。教者应根据目标分类学理论,紧扣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综合考量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心理需求及认知水平等因素,遵循针对性、渐进性、反复性、读写结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出初中学生作文知识能力要求的总体目标,并把其分解成每个学期及每个单元训练的小目标,使其明确化、序列化,教者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后,就会提高实施该法的自觉性和计划性,学生有了明确的训练目标后,亦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双方都避免开无轨电车,从而减少了盲目性。
2.教学内容序列化。教者应将每学期课本里的作文训练内容(一般每期8个训练题目)和补充的训练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遵从现代作文教学设计过程中研究学生(写作主体)、教师、文本(教材)、生活世界
等元素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从教材写作专题系列(包括写作专项练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世界系列(以认识自我、走进集体、发现自然、关注社会为主题,开展调查、访问、演讲、展示、记录等活动,储备写作资源,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设计)、主体写作素质系列(例如主体写作习惯养成、主体写作技能发展、主体创新素质塑造)等诸方面入手。在读书随笔训练中,通过摘录式、批注式、提纲式、课后仿写、续写、改写等读写综合练习,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在生活随笔训练中,则倡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自由地抒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从生活中找“米”下锅。在专项作文训练中,则要求学生学习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正面、侧面、场面的描写,叙写迷人的故事,刻画鲜活的人物,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学用比喻、拟人和联想想象的手法,通过自主评价、小组合作评价、师生互动评价机制,充实作文内容,美化作文语言,优化作文结构,转化行文视角,写出作文个性。在综合训练中,通过人物(动物)、景物描写,做到一线串珠,达到叙事完整具体、有序、有波澜,通过储备写作资源系列、写作训练系列等语文主体实践活动,达到学生阅读、练笔、摘抄、练字等主体写作素质等习惯养成,将课内作文(教材写作专题)与课外作文(周记、速写)相结合、规范作文(实用文为主)与自由作文(随笔、童话、科幻、诗歌等)相结合、文本写作与网络写作(博客、BBS论坛、QQ空间等)相结合,构建立体的写作网络系统,在螺旋式练习中提高学生写作素质,逐步建立起“说话—写话—片断—篇章—修改—综合”的作文训练体系。
3.教学结构最优化。实施教学结构最优化的具体步骤是:
1)围绕两条主线(即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展开课堂教学新模式。2)做到课堂作文教学规范化:写前指导【师生共同积累素材(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教学的云平台和电子书包做好该项工作)、定题、取材、立意、构思】→写中指导(学生先说后写,边写边改——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组内成员初稿赏析质疑研判,把关诊脉,“开出药方”,提出具体修写意见——教师巡回点拨指导,矫正补救——学生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修改,充实完善已有作文底稿,最终限时定稿并工整誊写)→写后指导(学生互批互改,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师生共同研判问题作文,对优秀作文进行点评总结评价,教学相长,互助互学提高)。
3)教学结构最优化体现三个始终:情感培养渗透始终—因材施教体现始终—反馈矫正贯穿始终,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认真思考、专心读书、朗读与背诵、查阅工具书、写读书笔记等)和写作习惯(包括认真观察、认真审题、选材、编列提纲、自改习作等),尊重学生个性,优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努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4)传授知识多样化。初中生对日常生活、寻常事物的观察一般是无意观察,很少有意注意并思考,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在文本内容或思想感情的激发下,才会对日常生活、寻常事物进行有意注意,细心观察,深入思考,获取作文素材。教者在教学中应注意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拓宽学生运用语言的天地,与学生同学、同研、同创、同喜、同忧、导学、互学,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同挑战文本(教材),挑战困难,挑战自我,解放学生的手、脑、嘴、眼,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思维训
练实践、课外阅读实践的训练,做到课内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云平台来奠其基,固其根,以认识自我、走进集体、发现自然、关注社会为主题,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创设情景进行课本剧表演、办小报及“晨间广播”、搞“书市交流”、召开佳作阅读赏析会、演讲辩论赛、唱歌、做游戏、看影视作品、阅读电子版读物(电子书包)及纸质读物、做实验、参观、调查、访问、师生之间互发微博、养殖、劳动、竞赛、做观察展示比较记录)来扬其长,长其能,增其智,储备写作资源,促使学生潜能潜质的有效开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提高,使学生在乐中求智、乐中求知、乐中求学,主动的接受各种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雪中送炭,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5)大量读写经常化。大量读写是作文教改再上新台阶的必然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者应鼓励学生配合各种类型视听阅读材料,多读多写,利用电子书包及纸质读物,做好摘录、批注、提纲、仿写、续写、改写、读书心得等读书随笔训练,并做好抒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等生活随笔训练、专项训练及综合训练,更多的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在习作练习中坚持并实施四条原则,即限时、高效、大量、低耗,实行五个落实:时间落实、笔记落实、读物落实、地点落实、辅导落实。实现四个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生活作文与阅读作文相结合、规范作文与自由作文相结合、文本写作与网络写作相结合。抓好三项措施:指导性措施、控制性措施、激励性措施。根据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用诗歌(口诀)的方法将抽象难懂、难记、难学、枯燥乏味的作
文知识,变得形象易懂、生动有趣、易记易学,如在为学生讲授半命题作文《一个_________的人》时,可以教给学生这样的口诀:“表现品质定中心,精选内容填题目,典型事例塑造人,语言动作和心理。”在指导学生写《记节日里的一件事》时,亦可以教给学生这样的口诀:“节日事件有特点,气氛描写情感人,发展顺序写完整,重点过程要具体。”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小动物时,可以教给学生这样的口诀:“根据题眼定中心,按照顺序细观察,各个部位抓特点,喜爱之情贯全篇。”然后结合作文口诀再进行精讲,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配合点评,这样学生学起作文就觉得生动有趣,一点也不枯燥。同时也很轻松的做到了“三个结合”,即把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教学过程与情趣爱好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二.坚持四条主渠道,力求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并重,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俗话说的好:“打铁先要本身硬”。在实施多层次阶梯型作文教学法时,教者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修师德,练师功,强师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做到状物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抒情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言志能使学生精神抖擞,说理能使学生心明眼亮,写好文笔精妙的下水作文,为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者应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应把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这两条主线贯穿于作文训练始终,强化读写训练,通过观察生活、阅读名著名篇、精讲精评、写作实践,使之成为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四条主渠道,在观察事物中侧重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在阅读名著名篇中侧重于发
展、规范学生的语言,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写作实践则是二者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力求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并重,“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二者有机地结合,将文本(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积累素材,激励学生多读多练,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写真表实,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适时点拨,向生活的源头要活水。既为优等生的提高留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又为中等生的进步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问题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拓展了整体练习的跨度,真正地体现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的地位。应积极发挥学生及时获取信息反馈和进行调整的主体作用。并注重整体协作,开展以语文学科牵头、多学科配合的作文教学活动,教者要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将各种知识的积蓄,有目的地迁入作文训练之中,使各科教学、各课外活动都作为语文尤其是作文训练实践与应用的基础。教者应在学生中极力灌输这样一种观念:“生活处处皆是作文的素材,善于选取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在实施该作文法中,宜采取“五大步走”的方法。即:1)从说到写,先说后写,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能勇于创新,思维敏捷,情趣高涨,逐步做到说写并重,能说会写。牢牢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强化字词句篇的基础训练,防止提笔忘字、能说不能写的悲剧出现。2)从放到收,从内容入手,逐步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3)从读到写,做到读写同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4)从观察生活到写作实践,从写实到想象加工,扩大写作范围,开拓写作题材,丰富写作内容,帮助学生深化文章中心,增强作文表现力。5)以片段训练为突破口,从片段到整体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训练。应引导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始终围绕“真实再现、独抒性灵”这一主线,走好“先片段后篇章”两大步骤,经历“放——收——放”三个阶段,自由写作生活随笔,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悟理等方面拓展写作内容,记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积累写作素材和生活体验,培养写作兴趣。教师亦可以鼓励学生开设微博,利用课余时间随时记录、描摹、抒写对宇宙自然、人世百态的观察与认识,教师与学生互发微博,形成师生互动,教师讲、学生写,学生写、教师评。循环往复,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日渐精进。
叶圣陶先生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能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由于多层次阶梯型作文教学法在作文教学过程的应用中,注重运用了多种媒体,如:电脑、教学的云平台、幻灯投影、影视、光盘、广播、录像录音视听、纸质及电子版读物(电子书包)等,注重了师生互动对话、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广泛对话的过程,强化了课外阅读的指导,倡导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内外活动,积极培养学生在课外、在社会这个广阔天地和人生这个大舞台中学做人、学作文、写作文,从而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获得了广泛的创作源泉和活水,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产生出写作的激情,生发鲜活的思想。使学生参与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所指导引领的作文训练方法有效、管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其心灵得到滋养,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塑造,主题得到回归,视野更加宽阔。但多层次阶梯型作文法毕竟尚处在实验探索阶段,该法所总结出的一些做法尚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篇10
识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学生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应“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学习独立识字。这告诉我们: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加大识字量已势在必行。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落实新课标要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切实可行的。
一、开拓识字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定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多识字,少写字,实行“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每篇课文老师教学生认识固定的6-8个生字,课后则很少抽出时间教孩子认识课本以外的生字。对此,我先从备课入手,每节课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除生字外,二类字、生字的形近字等也一同插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细心地挖掘汉字所固有的趣味因素,融入自己的再造想象,逐步学会简单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充分发挥读报课、阅读课的作用,让学生不识即问,用老师解答、同学互教等方式,让孩子主动识字。课外,则利用看电视、家人教育等方式,以“今天,我又认识新字”的作业形式学习,并用定期评“识字大王”“阅读小博士”等鼓励方法,让孩子尝到自主识字的甜头。并把教学延伸到生活,利用校园内的告示牌,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家庭中的电视、电脑等,开辟环境识字场景,使识字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又在识字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功感,从而驱动更强的识字动力。
二、增强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还要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孩子是最善于想象的,他们对识字有着独特的方法。课堂中,他们学会根据汉字的形、义,用“编顺口溜”“猜谜语”“演示法”“画图法”“比较法”“合作讨论”等方法识字,教师还利用投影、挂图、贴图、多媒体、戴头饰表演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比如“游”,孩子们想出了“一个姓方的带着孩子去游泳”的记忆方法,再如“亮”字,孩子们开动脑子,自编谜语,“一点一横长、下面一个口、中间秃宝盖、几字在下方”等。同学之间也能交流识字的心得体会,发现一些新的方法,互教互学一些新字。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孩子们在生活中,更是对识字有着近乎自然的反应,认识的字会自豪地告之身边的人,认不着的字则会主动地去想象、去学习,远远超出了“课本”这一原先识字的唯一载体。
三、扩大阅读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大量识字之后,还要组织他们阅读儿童报纸、杂志、童话故事书,极大地增加了阅读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拓展了学生视野。我班通过大量识字的实验,孩子们纷纷到校图书室借书,班里的图书成了他们的最爱,街上大大小小的书店成为他们双休日的好去处。有的孩子甚至已不再满足于一些少儿读物,开始读《水浒传》《西游记》等一些中外名著了。大量阅读,既巩固识字,又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了学生爱阅读的好习惯。经过教学实践,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是可以达到的。大量语言的积累、感染、熏陶,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一般都比较高。与家长、老师交谈,课堂发言中,语言清楚,词汇丰富。说得好,自然也就写的好,班里蒋XX同学写了一篇想象作文《爱动脑的小刺猬 》。作文写道:“ 有一天,小刺猬出去散步,他来到一棵苹果树下,看见地上有许多又红又大的苹果,他想把苹果拣回家,可是怎么拿呢?小刺猬想:我身上有刺儿,在地上打个滚儿,不就能把苹果插上带回去了吗?于是,他就在地上滚起来,身上插满了苹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本文按“看―想―做”的顺序,写出了小刺猬运苹果的经过,符合文题,想象合理,符合小刺猬满身是刺针,刺针能插东西的特点。
另一位同学朱XX写道:“ 早晨,我跟往日一样,背起书包去上学。刚走出家门,就有几滴雨儿落下来,像晶莹透亮的珍珠。雨丝夹着一股清新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我撑着小伞走在路上,不远处传来鸟的叫声,透过雨帘看见马路对面有一群鸟儿正在欢快地滑翔。它们好像根本没有把小雨当一回事,就像我们这群匆忙的小学生。雨慢慢地下大了,我不由地加快脚步向学校走去。”文笔清新,描写细腻,真不敢相信是出自8岁孩子的笔。
总之,把老教材上出新创意,加大识字量,提高教学效率,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多识”,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学生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使学生有了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其自主识字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拓展思维的训练10-20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多层次阶梯形作文教学法10-2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08-31
浅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05-17
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改革07-11
论文---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谈09-0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07-14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05-09
浅谈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薛振华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