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通用9篇)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1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李剑丰
【摘 要】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和新教材的特点,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从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复习教学节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语文复习教学方法、技巧、策略,并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记忆规律等方面去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也成为课改之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如何衡量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复习教学是否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语文复习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掌握知识规律。
2.语文复习教学是否促进语文的学习。
3.语文复习教学是否呼唤效益意识。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应该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和新教材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研究和探索: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新课程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在小学高年级尤其表现在课外的复习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复习相关课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熟读课文,复习生词,进一步理解词句意思。这样一来,复习的课堂教学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只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复习教学的目标,事半功倍。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的有效复习预习,复习课堂上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复习预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给复习预习方法
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适用的,教师可事先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比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直线加点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圆圈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2.带着问题复习预习
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好。但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不够。因此,教师开始时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复习预习。以后逐步可以给学生布置复习提纲,在教师复习提纲的引领下让学生在复习方面进行预习。
3.鼓励质疑问难
学生复习预习时,除了再认字、再读课文以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用符号记下来,为复习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小孩子来说,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不长。这也就意味着老师在复习的时候更要突出重点,而且要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他在有效的时间里发挥他的潜力。
三、准确把握复习课堂教学节奏
1.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课堂教学中应讲究“动静互补”
所谓“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所谓“静”,就是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
2.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课堂教学中应讲究“疏密结合”
对非重点的内容或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或以读代讲,这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3.把握复习课堂教学的节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课堂教学中也应讲究“张弛有度”
在复习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可以指导学生读读写写,如果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这就是复习教学上的“张弛有度”。
四、营造良好的复习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那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1.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气氛
教学内容是创造课堂艺术氛围的凭借和依据,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气氛与教学内容的情调一致。教学内容对教学氛围的营造,起着定向的作用,因而教学气氛应当因文而异。
2.研究知识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事实证明,只有难度适中,学生经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学生就会本着一种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这样在课堂上就易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3.复习教学方法力求新颖有趣
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是有效地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诱因,也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诱因。教师应该因文而异,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巧妙精当的导语,幽默诙谐的课堂讲解,精巧的板书设计,促人深省的提问,新颖别致的直观图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
五、巧妙创设复习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系列情境,如“生活情境”、“图画情境”、“实物情境”、“活动情境”、“挑战情境”、“问题情境”、“体态情境”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变得喜学、乐学。一般说来,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创设复习情境
导入复习课的方式很多,教师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来。如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笔者一边用电脑播放风景一边说:“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旅游胜地访问朋友去。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松、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温泉,一定会使你以为进入了人间仙境。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的风光呢?”教师用充【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满激情的导语,加上多媒体创设的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2.创设情境,进行朗读和说话训练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无非是读、说、演等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更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说话训练,让学生敢于展示自我。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堂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声像、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较好地展示自己。
3.创设情境,拓展课堂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如识字教学时,大街上、车厢里、商店广告牌„„到处都成了学生识字的地方,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语文教学走进了生活。
六、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总之,笔者认为,有效的语文复习课堂教学不管方法如何变换,不管模式怎样不同,都应当实现三个回归:回归原点——课堂价值;回归本体——语文学习;回归落点——学生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2
一、正确把握总复习课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总复习中获得自信
在实际复习中,有的教师常常用优等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这样做的结果是,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提早出现停顿或倒退现象。因此,总复习的关键是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既能满足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适合学习比较困难,成绩靠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区别对待,有差异性、多样性的复习,在总复习课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更应在情感态度方面下功夫,帮助学生树立自己克服复习中困难的信心,对于学习成绩靠后,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哪怕是一道简单的口算题,只要他们做的对,教师就要刻意的表扬他们,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对于平时上课未学会的知识,可通过总复习课重新进行学习,虽然这种“会”和“懂”来得迟,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收获了学习的信心。
二、教师要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源泉,学生只要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兴趣,爱学习数学,那么总复习就变得格外容易。学生是总复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复习,教师就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地组织总复习。而要培养这种兴趣,教师要用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爱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心帮助他们度过学习上的难关,利用总复习,重新点燃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从而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热爱数学,培养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
激励是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管理的艺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意志整体比较薄弱,而克服这种停顿或倒退现象恰恰需要比较坚强的意志,为此可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热爱数学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多措并举,运用各种复习策略,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1. 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策略
复习就是寻找挖掘出正常教学时学生没能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存在问题的知识,要重点解决。发现问题就是在复习时,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对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逐条或逐项进行梳理和排除,发现自己在前期学习新知识时未能掌握或不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将此记录下来,以待在总复习时再加以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再学习”的过程,通过将已学过的而自己未能掌握和未完全理解的知识在总复习课时将其当做“新”知识来学习而达到熟练掌握和完全理解可以称之为总复习课中的解决问题。
2. 优先提问策略
多给中差生回答问题或到黑板展示的机会,这样便于发现他们的知识缺漏和掌握程度,以便及时查缺补漏。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也能调动中差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有一定难度,学习成绩偏下的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让其他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从而唤起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3. 精讲多练策略
在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体系时,小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讲解示范,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自己创建知识网络体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就不必多讲,只要讲明白就好了。总之,教师要么不讲,要讲就要讲明白,讲清楚。
多练,但不能盲目重复,应设计一些有梯度、有层次,要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题,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上,教师要全面地把握教材内容,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经常出错的练习题,结合阶段性检测和大型考试的试卷分析,重难点突出地精选复习课习题,选择参考其他练习,一定要先审视,后选择,再设计。
4. 培养习惯,减少失误策略
(1)认真检查解题时的运算符号是否规范,数字是否正确。
(2)检查结果是否合理。如人数,甲比乙多,结果算出来还变少了、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相差甚远……
(3)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规范计算,便于检查;
(4)题目中要求的单位、答语是否填写齐全;
(5)操作题要用铅笔、直尺等作图;
(6)解方程要写“解”,应用题要先“设”等;
(7)应用题中单位不相同、答非所问。
5. 类比、“举一反三”,多元化解决问题策略
在复习学生感到比较难的题目时,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解决问题,而应类比归纳,预防学生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教师应该“举一反三”让学生练习,深化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再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往往也能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就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可以刻意地注意再解决问题时试用解决某些问题时掌握的解决技巧和方法。
一道题目,也可以有多种解决途径。例如,一道分数应运题,可以用方程、比例分配的方法解……这就为一道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有的学生能直接用算术解决这道题,有的学生可能擅长用方程解,但最终都把问题解决了。教师应引导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但同时要注意寻求最优化的方法,并向学生倡导这种方法。
6. 分类收集、独立解决问题策略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总复习过程中出错次数多,自己认为还未能完全做会偶尔能做对的题,自己特别喜欢的题,自己认为典型的题写在笔记本上相应的地方。学生可以做一做曾经的错题,看是否会做。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错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批注修改。
学生在复习中要会独立审题,独立思考,能自己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尽量自己解决。对学困生要特别培养自己读题,自己审题,自己挖掘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且需要不断重复的过程。
总之,六年级总复习教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努力付出。总复习策略也是因学生而异,正如生物的多样性那样,因为学生的多样性,因而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策略也呈现出多样性。
摘要:从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怎样才能最有效这个主题出发,围绕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对六年级教学的体会,对怎样提高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教育教学效率及怎样提高复习效果,做出了详细分析和说明。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具体说明了怎样复习才能达到复习课应有的效果,并提出了总复习教学策略。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3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效率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将有所遗忘和比较生疏的知识进行梳理,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对学生学习时未能掌握的知识重新进行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为更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更好的基础。总复习不同于阶段性复习,对数学教师来说,总是感到总复习课不好上,因为总复习是要在短期内完成的学习,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且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全盘把握。因此,复习过程的优化,对于减轻学生繁重的学业负担,尤为重要。结合笔者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总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
一、正确把握总复习课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总复习中获得自信
在实际复习中,有的教师常常用优等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这这里是一个图片样做的结果是,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提早出现停顿或倒退现象。因此,总复习的关键是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既能满足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适合学习比较困难,成绩靠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区别对待,有差异性、多样性的复习,在总复习课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更应在情感态度方面下功夫,帮助学生树立自己克服复习中困难的信心,对于学习成绩靠后,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哪怕是一道简单的口算题,只要他们做的对,教师就要刻意的表扬他们,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对于平时上课未学会的知识,可通过总复习课重新进行学习,虽然这种“会”和“懂”来得迟,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收获了学习的信心。
二、教师要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源泉,学生只要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兴趣,爱学习数学,那么总复习就变得格外容易。学生是总复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复习,教师就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地组织总复习。而要培养这种兴趣,教师要用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爱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心帮助他们度过学习上的难关,利用总复习,重新点燃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从而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三、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热爱数学,培养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
激励是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管理的艺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意志整体比较薄弱,而克服这种停顿或倒退现象恰恰需要比较坚强的意志,为此可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热爱数学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多措并举,运用各种复习策略,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1.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策略后选择,再设计。
4.培养习惯,减少失误策略
(1)认真检查解题时的运算符号是否规范,数字是否正确。
(2)检查结果是否合理。如人数,甲比乙多,结果算出来还变少了、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相差甚远……
(3)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规范计算,便于检查;
(4)题目中要求的单位、答语是否填写齐全;
(5)操作题要用铅笔、直尺等作图;
(6)解方程要写“解”,应用题要先“设”等;
(7)应用题中单位不相同、答非所问。
5.类比、“举一反三”,多元化解决问题策略
在复习学生感到比较难的题目时,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解决问题,而应类比归纳,预防学生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教师应该“举一反三”让学生练习,深化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再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往往也能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就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可以刻意地注意再解决问题时试用解决某些问题时掌握的解决技巧和方法。
一道题目,也可以有多种解决途径。例如,一道分数应运题,可以用方程、比例分配的方法解……这就为一道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有的学生能直接用算术解决这道题,有的学生可能擅长用方程解,但最终都把问题解决了。教师应引导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但同时要注意寻求最优化的方法,并向学生倡导这种方法。
6.分类收集、独立解决问题策略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总复习过程中出错次数多,自己认为还未能完全做会偶尔能做对的题,自己特别喜欢的题,自己认为典型的题写在笔记本上相应的地方。学生可以做一做曾经的错题,看是否会做。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错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批注修改。
学生在复习中要会独立审题,独立思考,能自己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尽量自己解决。对学困生要特别培养自己读题,自己审题,自己挖掘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且需要不断重复的过程。
总之,六年级总复习教学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努力付出。总复习策略也是因学生而异,正如生物的多样性那样,因为学生的多样性,因而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策略也呈现出多样性。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於红霞.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科学大众.
复习就是寻找挖掘出正常教学时学生没能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存在问题的知识,要重点解决。发现问题就是在复习时,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对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逐条或逐项进行梳理和排除,发现自己在前期学习新知识时未能掌握或不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将此记录下来,以待在总复习时再加以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再学习”的过程,通过将已学过的而自己未能掌握和未完全理解的知识在总复习课时将其当做“新”知识来学习而达到熟练掌握和完全理解可以称之为总复习课中的解决问题。
2.优先提问策略
多给中差生回答问题或到黑板展示的机会,这样便于发现他们的知识缺漏和掌握程度,以便及时查缺补漏。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也能调动中差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有一定难度,学习成绩偏下的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让其他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从而唤起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3.精讲多练策略
在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体系时,小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讲解示范,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自己创建知识网络体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就不必多讲,只要讲明白就好了。总之,教师要么不讲,要讲就要讲明白,讲清楚。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4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扎实训练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除教师本身的 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 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的教学体 会,谈几点看法。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 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 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 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 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 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 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 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 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 激活学 生好奇心, 探究欲,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 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 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 准 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 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 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采用整体 感知――
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组织课堂教学。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有没有探究欲望, 能不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能不能自己提出问题, 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所以创设好问题情境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教师 必须创设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 诱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 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使 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内在需求, 激发探究欲望, 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创设 情境,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用情感打动、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
如在讲到《我们爱你啊,中国》时,可播放歌曲《大中国》或《龙的传人》, 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进而激发学生探究本课学习内容的 兴趣。
(2、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系的声、像、画等多媒体 资料,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其在情景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如在讲到《白鹭》一课时,可播放有关白鹭的录象和展示展示白鹭在觅食、休息、飞行时的图片,然后以“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呢?”这 个中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 《碧螺春》 时可这样创设情境:先泡上一杯碧螺春茶, 让学生看看、闻闻、尝尝,说说自己的感受,接着设问:“碧螺春茶是久负盛名的江南名茶, 你知道这么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就让我们走进 《
17、碧螺 春》
(4、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讲《秦兵马俑》时,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兵马俑的特点。其次,提高问题质量,把握学生探究的关键。
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驱动力, 能 引发认知冲突、打破认知平衡。提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关系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所以, 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着 手:
1、精心组织准确、简略、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在提问时教师语言的组织非 常重要。准确、简略、并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能让学生明确教师是在问什么,从 而把握问题的实质。如果教师语言拖沓冗长, 反反复复, 人为地为学生设置了不 应有的障碍,会使学生不明白教师问的是什么,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 也使学生无从探究。
2、精心设计富有思想性和思维性的问题。在提问时尽可能少用些 “是不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这些传统的提问模式,而应多问一些 “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做”,“你是怎么 想的”等,以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从而给学生更多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精心设计富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问题要建 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使处于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即
要“跳跳才能摘到果子”。如果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则会选择放弃,如果 太容易,就激不起探究欲望。教师要多联系社会热点、思想疑点和教学重点、难 点来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猜想、探索,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获 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激发学生提问,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观察力、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等局限, 以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还没有形成主 动探究的意识,但他们却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适时改变教学程序, 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些适宜的教学契机, 把提问的权利让给学生, 让学生从所学的 知识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问题提出后教师不应急于为满足学生的欲望 而立即予以解答, 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解决 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位顾问或解决问题的点拨者、引导者。另外,教 师要鼓励学生向权威提出挑战, 向各种现存的答案提出问题, 向教师、教材提出 疑问, 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或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批评, 鼓励学生提出教师的 不足,修正教师的错误,超越教师,并且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自主地 去发现探索。当学生头脑里的框框套套少了, 一旦展开思维的翅膀, 他们会有许 多令老师自愧不如的见解。
第四、组织探究性的讨论,创设探究教学的高潮
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探究方法, 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 相合作, 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精神,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 力:如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学生 主体地位的体现。讨论的主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 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讨论才给予解决, 只有那些关于知识能力重要处的 问题才值得学生通过讨论去解决。如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撞击点、学生比较关注的 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没有现存答案的问题或没有确定性答案的问题都值得学生 去讨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围绕讨论题进行阅读教材和 思考 ,并在思考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讨论可以是同桌之间,组内同学间, 组际之间。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不能站在台前指手画脚。另外, 当学生为某一问题争论得离题太远时, 教师要及时将学生引导到主题上来。在学 生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通过交流仍未解决的疑惑点要加以重点启发, 进行巧妙点拨, 把探究的机会再次留给学生, 以培养学生探索, 自己解决问题的 能力。
第五、恰当地进行总结评价,并把探究的热忱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 而且要对学生认知 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进行整体评价,尤其要关注 学生在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在原有水平面上的提高。评价时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学生每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观点,解决一个问题,教师都应给予 及时地表扬, 以激励性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能更上一层楼。对学生
在课堂中的不良表现也应及时指出, 并给学生机会, 让学生自己弥补不足, 进而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次,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要公正、公平,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和歧 视,应以鼓励、肯定和表扬等正面强化为主,杜绝一切轻视、为难、伤害学生的 评价方法。
再次, 在教师评价学生时也应给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如可以在 课堂教学结束前设问学生:“你认为自己在这堂课中的表现好吗?为什么?” “你 认为今天的课堂中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 “你们认为这堂课中哪一组表现得 最好?”等等。
最后, 教师在总结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进行研讨, 把探究的 热忱延伸到课外。如《秦兵马俑》这课内容学完后,可设计这样的探究题:“大 家课后去查阅资料后讨论一下:你知道兵马俑是怎样形成的吗?为什么会出现兵 马俑的呢?”
总之,问题探究教学力求做到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 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同注重学生对知识面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 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与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学生 个体差异转变。教师讲课应尽量暴露思维过程, 优化思维品质, 把教学过程变成 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再也不是僵化 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 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 互动, 在有限的时间内, 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 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 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 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 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 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 知识, 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 语文课堂真正 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 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 有教学模式的转变, 学生思维的开启, 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丰富的语 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 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 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 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 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 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 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 注重知识传授, 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实施中过 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 学环节, 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 “解放” 出来, 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 , 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 , 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 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 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 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 要在未来跟上时代, 就一定要不 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 为重要, 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 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 用,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 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 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 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 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 统指导, 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 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 借 “题” 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 胆发挥„„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 完善和创新, 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 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书目 :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理念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月刊·小学版》 《语文教研·教法研究》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5
一、引言
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新?n程改革在小学教学中增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从低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界定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我校经过14年课改,也明确了“有效优质、促进发展”的现代整合教育课堂教学特色,即在课堂教学中正确确立三维目标,有效整合;尊重儿童的认知成长规律,把“教”和“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要有充分“预设”,又要有灵活和智慧,促进生成,形成“主体”“多角度”的教学。“有效、优质、促进发展”的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效果是:学生参与度广、师生合作度好、学生活动自由度大、知识整合度高、练习与实践有效、知识掌握扎实。
因此,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三维目标设计有效整合,遵循学生认知成长规律,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最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探索完成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
三、提高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启思策略: 教学内容要直观呈现,化繁为简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观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针对学习情况化繁为简。
2.激趣策略: 教学手段要寓教于乐,化雅为俗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小学生最大的特点。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信息技术课提供了“玩”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将玩融入信息技术教育,把课本中抽象的知识渗透在通俗的游戏中,使计算机操作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3.设境策略: 教学组织要灵活多样,化虚为实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组织一定要尽量灵活多样化,设置实实在在的教学情境,不时地给学生以新鲜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导学策略: 教学目标要善于激励,化堵为疏
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成功能带来更浓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 “人最本质的需要是被肯定。”表扬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产生欣慰、幸福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给学生以积极的期望,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心理气氛就会比较融洽,学生的心理就会健康发展,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让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更加“有效”,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走向成熟、趋于完善。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6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贾慧舫
语文教学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常常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根据对影响中学课堂语文教学有效性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实践情况,现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重视备课环节
做事要未雨绸缪,这在教学上也不例外。备课是上好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之一。教材一般都很具典型性,这就需要注重备课细节。考虑到文章的背景知识,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介绍。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对教材进行再组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取舍,吃透教材,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一)重视写作背景
例如在《沁园春 长沙》的备课中,就需要将历史背景对学生充分的介绍。1925年的中国革命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国共统一战线成立,当时的毛泽东暂留长沙,抛妻别子,准备去广州开展农民运动讲习所。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看到绚丽秋景、勃勃世界,作者难以平静。想到了昔日的同学、战友,想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想到了苦难的国家需要的是年轻人的主宰江山,兴国安邦的大任。因此,毛泽东才写下了指点江山的激扬文字。这时授课时可以借助热播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情节,让学生理解青年毛泽东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才会真正掌握词的内涵。正是作者重游故地,才有了今昔的对比。才有了作为政治家、革命家‚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宏伟胸襟。只有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融入其间。既进行了对词的赏析,又收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
(二)根据学生备课
备课时要注意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关注学生的年龄、智力、知识储备等方面内容。确定备课内容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具体情况。如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状况来确定教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找到收获、快乐和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他们克服学习中的 ‚障碍‛,在学习中找到自信。
(三)重视问题设置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注重对问题的设置和解读。还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讲解此诗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沁园春.雪》,将两首词放在一起来理解。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变化,从历史的视角来理解老一辈革命家矢志不渝的革命情怀。由此设置问题,让学生思索作为青年,如何定位才能不辱历史使命,实现社会价值。要懂得个人的价值只有和国家、民族、社会结合到一起,才能是有意义的人生。借助课本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让学生也在自己恰逢同学少年时,要奋发向上还能报效国家。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1、重视课堂教学导入
好的开场白,就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就如同开启了孩子们求知的大门,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迅速找准自己的方位,进入学习的快车道因此,课堂教学导入至关重要。例如在讲解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以借助诗的名字向同学提问:大堰河是保姆的名字吗?为何这么称呼她呢?为什么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而只能用出生地作为名字的普通家庭妇女,却让作者如此怀念呢?以这种提问式的方式向同学质疑,比平淡的讲解更能够吸引更大的好奇心,用情感去感受诗的真谛。
2、注重课堂提示
当代优越的时代背景下长大的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平等观念。如果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时代意识的换位思考,还原出文学作品的时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如对《孔雀东南飞》的讲解时,就在课堂中对同学进行了提示。对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牛郎织女、七仙女和董永、白娘子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进行简要提示。让同学们了解古代的青年男女要想过着情投意合的幸福生活,就要冲破强大的封建势力。在家庭中就是冲破封建家长制。而《孔雀东南飞》叙述的就是这样的状况。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以死捍卫纯洁爱情的言行,才能体会到他们的难能可贵。从而理解缘何这一首古诗上千年能打动那么多人,成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经典。享受到诗歌凄美意境后,对人生、对封建专制、对自由平等的深切体味。有了对比才有了作为当代社会人的进步和自豪。在欣赏了诗歌美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了精神的洗礼。
(二)确定有效教学策略
1、举事例法
语文教学将相类似的内容放在一个教学单元。如介绍宋词就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学习。但因词人所处的具体时代和环境不同,所以作品风格也不同。柳永和苏轼同处在北宋时期,李清照兼跨两宋,辛弃疾则主要生活在南宋,这些词人的创作时间大约有二百年。按照作品风格,将柳永、李清照看作是婉约派的典范。将苏轼和辛弃疾视为豪放派的典范。柳永和苏轼虽然同处在北宋,但是写出的作品的风格迥异。苏轼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曾多次被贬官。但是他生性乐观,将命运的多舛视为创作的源泉。他的词作打破了柳永的纤细婉约、男欢女爱、突出个人小我的喜怒哀乐,而是将传统的束缚、题材的设置用来抒情、记事、写景、议论、怀古、悼亡和寄予亲人。被时人称做‚无事不可入‛的词人。他的作品摒弃了桃红柳绿,坦言自我,作品的风格形成了一种坦然、刚劲的独特风格。但如果讲解柳永和苏轼时只是做简单的宋词的解释,学生就不会很好的理解两位词人的风格。这时就可借助举事例法来说明柳永和苏轼的区别。如《吹剑续录》中说:‚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永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教学中可利用这段故事用来议论苏轼和柳永词本质上的不同。就让学生从苏柳抽象的词中,通过所举事例进行具体可感的触摸,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到二位词人不同的风格。
2、对比法
虽然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但因为所处时代和社会角色的不同,所写的作品也不同。苏轼处在北宋变革时期,因政见不同,苏轼多次被贬官。但复杂多舛的人生经历,并没有动摇苏轼对待生活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对亲朋的无尽思念。作品表现出的也是坎坷后,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风雨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就是苏轼的风采。而同属豪放派风格的辛弃疾作品则有着不同的感受。这时就需要教师要向学生讲出苏轼生活在北宋改革时代,而辛弃疾则生活在偏安在杭州的南宋。当政的皇帝只知享乐,‚直把杭州作汴州‛荒淫奢侈度日。辛弃疾一生怀着满腔的悲愤,面对着朝廷对他的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不论出道还是归隐,从不放弃自己收复失地讨伐金国的主张。但就是在朝廷的反复之中,作品中始终流漏出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年轻时的词多激昂,老年时多苍劲悲壮。如果在教学中加入音频效果进行对比,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站在滚滚长江边远眺东逝水豪迈风景的是苏轼,而站在孤独高楼上,远眺北方失地一脸忧愤的是辛弃疾。通过直观的对比,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可以触摸到二位不朽词人的风骨。
3、课堂讨论法
课堂教学,从教的角度看,教师唱主角;但从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又是主角。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课堂讨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多条。同学经常常因为不了解其形成的典故而出现使用错误。这一点正好借助于语文课堂讨论加以解决。预先请同学归纳成语的来源。将其进行归类。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时加深印象。在讨论中同学意识到:成语和衣食有关
系,如常见的成语衣冠楚楚、纨绔子弟、山珍海味、残羹冷炙、花天酒地、狼吞虎咽等。通过讨论,学生记住了成语形成的语境,所以就养成了将成语进行分类的习惯。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成语还体现出文化特色,涵盖着民族精神。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中就体现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中就体现了中国舍生取义的民族大义。‚高风亮节‛、‚浩然正气‛‚光明磊落‛则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坦荡和正气。通过学生在教学中的总结后的讨论,既增强了成语知识的积累,也增加了民族自豪感。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7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目前,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还存在片面性———忽视“学”, 强调“教”。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贪多求全, 教学内容繁杂, 课堂容量大, 学生学习压力大, 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教师成为课堂主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 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教师忽视学生学习效果的行为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因此, 必然导致课堂效率难以提高的结果。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 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 并进行科学“加工”,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 我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钻研教材内容
教师钻研、理解教材内容是制订具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提。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学科, 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语言与文字这几个方面。所以教师钻研教材的第一步就是阅读课本。通过阅读, 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从局部上把握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再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语言在教学中表达出来。小学语文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识字, 为学生脑中的文字体系不断地添砖加瓦。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时, 还应重视对生字、生词的教学。在阅读课文时, 需标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并运用字典工具明确字词意思, 并结合教学方法让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这些字词。
例如, 我在教学《窗前的气球》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时, 首先, 将文章阅读了三遍, 第一遍, 明确文章的主旨是表达科利亚与米沙以及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第二遍, 结合文章情感, 富有感情地阅读一遍文章, 利用斜线标示出文章需停顿之处。第三遍, 结合文章生字表, 边读边在生字下画上下划线, 并注上拼音, 将生字造词, 再用词语造句, 并写入教案。其次, 画出文中学生从未学习过的字, 要求学生会读, 为学生阅读扫除障碍。最后, 为使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 我决定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 列出具体问题 (你的朋友有没有做过一件令你非常感动的事呢?在你生病的时候最希望朋友为你做什么呢?等等) 。
二、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目前,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论讲授的是什么教学内容, 什么教学环节, 面对的是什么年纪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教师直接授课。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水平, 选择并结合适宜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多媒体教学是教师满足新课标要求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教学方式, 它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 并通过各种渠道解决问题。小组学习是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的学习方式, 是培养学生团体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和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结合的体现, 它凭借网络这一强大优势, 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三种教学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亮点, 拥有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 我在教学《詹天佑》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时,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我安排2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课文, 并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再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相互交换学习意见,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我及时进行指导, 每位学生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并且在学生都参与激烈的谈论中学有所获。最后, 我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 检验学生讨论所得答案的正确性。通过这三者的结合, 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也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通过对人兴趣的激发, 其积极性可以提高3~4倍, 这就说明只有学生被语文教学所吸引, 并产生强烈的认知欲望时, 才会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教学中, 教师可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来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 使他们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进步。此外, 教师还需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表扬、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鼓励下使学生能够自我监督, 激发学习的动力。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保证课堂质量, 教师在课堂开始时, 往往还应设置具有悬念的问题或讲述有趣的故事, 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他们在课堂一开始就投入到教学中, 使学生自觉学习。
例如, 我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时, 在课堂开始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 你们有谁知道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在那里吗?”“为什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号称‘世界第一峡谷’呢?”“你们想去雅鲁藏布大峡谷‘玩玩’, 看看它的奇观景象吗?”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章, 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在文中去寻找答案, 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 我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这些问题, 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比一比看谁先在文中找到答案, 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 集中课堂注意力。在这堂课中, 这种行之有效的提问式开端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成功了一半。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8
策略一:先学后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适宜的教学内容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除了要把握课标、钻研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主张:“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通过学生的预习反馈确定教学内容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的“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在每篇课文的预习要求中加了一条提问题的任务,然后利用早自修的时间逐一审阅,并以此作为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以学生对《翠鸟》一文的的预习提问为例。经检查,学生的问题可谓是五花八门:有关于课文内容的,如“翠鸟为什么生活喜欢生活在陡峭的石壁?”;有关于词句理解的,如“‘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为什么要‘远远地看’?”;有质疑课文内容的,如“‘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小鱼把头露出水面还怎么吹小泡泡呀?”也有质疑课文表达的,如“课文描写翠鸟的这段话怎么这么长呀?”
虽然我们的教学不能完全被学生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但这些零碎的、或深或浅的学生的问题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我们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依据单元教学要求,我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了筛选整合,最终确定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如下: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策略二:以学定教——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决定了“教什么、学什么”,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才有可能进行真正的学习。如果说课程标准是目标定位的指导性意见,教材文本是目标定位的现实依据的话,那么学生的认知水平则是目标定位的决定性因素。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真正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策略三:以教促学——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一个常数,这个时间常数能产生多大的教学效益,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组织。组织得好则事半功倍,组织不好则事倍功半。整个教学流程要精心安排,先后有序;各个教学板块也要精心设计,步步为营。
以《翠鸟》的第一段教学为例,课文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浓墨重彩地向我们描绘了一只美丽的翠鸟。关于这一段的教学目标,上文已阐述,下面我具体说说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问题引入
有同学问:“课文描写翠鸟的这段话怎么这么长呀?”是啊,和《燕子》相比,这段真是太长了。那么这两段话哪段好呢?见有同学要发表意见,我示意不着急。我们还来看看《翠鸟》第一段是写了些什么。
第二步:划分层次
通过划分层次,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除了写了翠鸟的“红色的小爪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又尖又长的嘴”之外,写得最多的是“羽毛的颜色”。否则,这段话和《燕子》的描写就差不多。
第三步:互相对照
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大力气来写翠鸟“羽毛的颜色”呢?请看图片,让我们从这里来找找答案吧!引导学生明白,翠鸟的羽毛是最漂亮、最值得写的。
第四步:朗读背诵
作者是怎样来写羽毛的呢?通过朗读感受、背诵积累。
第五步:互相對照
对比《燕子》《翠鸟》,引导学生明白:只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就是好文章。
第六步:仿写
出示大公鸡图片,要求学生进行仿写。
策略四:顺学而导——时刻关注教学动态
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学生是充满灵气的,因此教师也应该是充满教学机智的。越是有效的课堂越应该如此。
在教学《燕子专列》第3自然段时,有一个学生忽然提问:“老师,呼吁是什么意思?”这是个我备课时未曾注意到的词语。于是我随机把问题抛还给了学生:“谁能来说说呼吁的意思?”结果接连几个学生的回答都不得要领。我忽然感到自己应该换个方式提问:“燕子现在遇到了这么大的麻烦,如果你是电视台的播音员,你会向广大居民怎么讲?”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小手如林,一场即兴广播拉开了序幕。但刚开始几个都是零散的几句话,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再仔细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的发言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生动。见时机成熟,我反问那个提问的学生,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呼吁”了吗?他连连说“懂了”。为了巩固成果,提高实效,我又布置了一项小练笔,请大家写一份播音稿,评选写得最好的五位同学为“爱心大使”。由于与文本结合紧密,教学指导有效,这次练笔的效果很好。
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从不同角度看课堂教学,还能从不同层面提出许多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单位 浙江省兰溪市女埠中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9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导学生与书籍合作
当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后,经过初步的阅读,他们会在对课文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产生许多疑问,有些问题,例如生字词语的不理解,可以从课后的注释中得到解答,而有些问题却从课文中无法得到答案,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就需要去查阅资料,学会与课本之外的书籍进行合作,提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帮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学生不理解秦王为什么会以十五个城池的代价来换取和氏璧,击缶与鼓瑟如何能分出优劣?这些问题就需要去查阅相关书籍,通过查阅,学生知道了和氏璧的来历,缶与瑟雅俗之别,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再例如学习《古诗四首》时,为了理解每首古诗的含义,学生找到作者的其他作品、生活时代,体会其创作风格,找到同一类型诗作对比,进一步体会诗意,对于诗作的理解就更透彻了。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学生是主动的一方,他们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解答自己的疑惑,这种合作培养了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打破了以往学习中局限于课文内容的狭隘性,是今后学习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二、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
如果说在学生与书籍的合作中学生是主动的一方,书籍是较被动的,合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那么,这里谈到的第二种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合作,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1)第一个层面就是生生合作。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遇到与人的交际、合作,怎样与人和谐的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生合作是一个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的途径。生生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合作,交流有限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资料库、知识库。例如在学习《林海》一文时,有的学生搜集了老舍先生的有关资料,有的学生搜集了有关兴安岭的资料,如物产、地理、地貌、历史和现状,还有的学生搜集了文章的出处(原文),通过生生交流,三种不同方面的资料汇集在一起,使每个人的资料更全面了,更全面地去了解课文。生生合作的目的,还在于交流不同的看法、认识,最后达成共识,或是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以《林海》一文为例,老舍先生对于岭有这样一句描写:“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让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在小组学习中,不少组对这句话进行了分析理解,有的人认为通过一个“点”字写出了岭的温柔;有的人认为写出了岭的千姿百态;还有人认为写出了岭的连绵起伏,为林海的“海”字做了铺垫。通过交流讨论,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同时也领悟了老舍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力。并达到了生生合作的第三个目的: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加以分析、整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一个人想取得长足的进步所必需的人格素质。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还可以表现在师生合作关系上。在合作中,教师既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也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参与者,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促进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预习,通过自学初步感知课文。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我走到学生中,无意间听到这样一个问题:“军需处长怎么样也是一个官,怎么可能将军会认不出他。”顿时我有了感触:事先我都没有注意到这点,学生比我观察地仔细。后来我就加入到这组同学当中,跟他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在文中找到答案,“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是积雪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一时之间将军没能认出来。在师生合作中,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尊重与信任,树立自信,并把这份信任与尊重带到生活中,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三、培养学生与社会、与自然的合作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课外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里与社会、与自然合作,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语文能力得到无限制地发展。
现行语文教材中介绍祖国风景名胜的文章也很多,如《鼎湖山听泉》、《迷人的张家界》、《松坊溪的冬天》、《林海》、《草原》等,我有机地将这些文章结合在一起,开展了以《江山如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到自然中去寻找,去感受、去陶冶,再通过写写、唱唱、说说、画画等形式表达出心中对美丽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电脑深受学生喜爱,为此,我们开展了《走进电脑》的单元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安排了电脑百科、网络新干线、网络迷人防上瘾等系列活动,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亦乐乎。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里面有许多的学问值得学生去研究、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合作的内容。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和悟出新的道理,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境生成学习目标、生成活动主题、选择能满足学生亲历性学习需要的活动方式,使学习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推荐阅读: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01-04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0-01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08-27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08-31
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指导策略07-28
提高小学平面图形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06-19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10-18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09-01
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