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方法谈(精选12篇)
作文教学方法谈 篇1
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中之重地位的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呢?
一、想
想, 是一个让学生构思、打腹稿的过程, 是不可少的环节。我们本着特级教师姜兆臣提出的“起步成篇、由仿到创、循序作文”原则, 在作文之前一星期就把例文连同文题交给学生, 指导学生积极思考, 完成确定中心、体裁、组材、选材和布局谋篇等这一系列活动。
二、说
“说”是我们作文指导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说作文有两种方法:一是说部分, 即把文章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说。如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文章的开头, 教师引导学生评议:这个开头好在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不太好, 该怎样修改、补充等。二是说全篇, 学生说完后, 教师引导学生评议、修改。我在指导低年级学生说作文时, 一般采用先说部分再说全篇的方法, 指导高年级学生说作文尽量用说全篇的方法。
说作文有两个好处:一是锻炼学生当众说话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能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完整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二是发挥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的传、帮、带作用, 给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带条路。
三、写
经过上述两个步骤后, 学生感觉写作文就容易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 我要求“以说为本”, 把上课说过、修改过的文章写下来就可以了。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要求他“写作要有联想”, 把自己的文章加进合理的想象, 使写出来的文章比说的作文更加出色。
四、读
读作文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边写边读。二是写一段把前面的所有段落都读一遍。如此, 文章结尾写完时, 开头和中间已读过几遍, 避免了作文语句重复、前后矛盾。三是作文后完整地读, 一般要读三遍, 分别是检查词句是否通顺、表达情感是否到位、自我欣赏。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文, 懂得欣赏自己的作文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只有出声读、反复读, 学生才能读出这句话有毛病、那句话不用写、这个词与那个词搭配得不合适。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 实际上就是给自己的作文挑毛病。
五、改
学生通过出声朗读, 找出自己文章的毛病, 就会动手改。改后再读, 读后再改。这样, 既发展了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能力, 又培养了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作文教学方法谈 篇2
xxx小学 xxx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为生活服务。
(三)、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谈 篇3
关键词:作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76-01
我们老师在教学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为写作丰富材料。读书就象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的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出丝!所以丰富学生写作材料,要多读书,同时还要多积累多思考,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空洞无物,无所适从。
一、加强阅读,丰富语言材料
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凡写作好的同学,书总是读得多。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自己语言和情感的表达。
首先,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文章上,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采用多种读书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去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书本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学生都很感兴趣,搜集得很认真。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了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读书心得展……让学生读有所用。读书讲故事,不但可以积累材料,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书上的故事,也可以将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读书的感受,背诵优美的语言等。这样学生对看过的故事、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对这些材料就能够自觉地运用。
我们知道,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写作也同样,除了老师的传授以外,学 生本身还有个内化的过程。在这一前提下,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帮助学生解决“有物不会言”的烦恼。由于小学生“阅读期待”的心里,他们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 教师就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别人的文章,读的流利,读出感情,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选材,并品味遣词造句的妙处,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学到不同的 写作技巧。大量的阅读背诵,达到“语言积蓄”的目的。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表达不清,这就与他们缺乏足够的阅读积 累有关,老师要尽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二、观察生活,提高思考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养殖活动,手工制作等活动,教学生去观察,去“爱”:观山,观水,观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观植物,观动物,观小物件……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的笔下也会流淌着对生活的爱。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
我们要把生活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读无字书,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这些材料我们的学生都经历过,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了解生活的意义,为我们的写作打好基础。
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总之,我们要大力提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来。
三、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作文教学的心理研究表明,想象是小学生作文过程中一种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创造离不开想象,具有创造性特点的作文更离不开想象活动的参与。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更能表现学生自己的追求,向往和情趣,更重要的是使文章打上深深的情感烙印,表现出他们强烈的情感倾向,因而也更能打动人,感染人。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想象对观察事物,丰富作文内容的重要作用,我一方面注意选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如学生对草原的一段描述:“第一眼就看見一望无际的草地,英姿勃勃的马匹,彬彬有礼的荷兰奶牛和雪白的绵羊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草。这里的天空是浅蓝的,像浩瀚的大海洋,在瓦蓝的天空中,白云在慢悠悠地飘动着,它们一会儿像群群白羊,一会儿又化作缕缕炊烟。在一座蒙古包前,还有一泓清水,像流动的水晶,水底的黄沙和白石子儿像筛选出来的金屑和莹润的珍珠,这是内蒙古人民的生命之源。”
也谈初中作文教学方法 篇4
一、切实抓好课外活动, 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才能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呢?以下两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一) 校外课外活动
教师应有计划地带学生走出去, 让学生开阔眼界, 接触社会, 熟悉生活, 了解自然。通过接触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活动内容:1.参观、考察。包括工厂、农村、工程、科研项目、新产品、新技术, 增长见识。2.逛市场。了解贸易集散地在流通领域的地位, 增强文学作品中贸易市场的感观认识。3.欣赏自然、名胜。奇妙无比的大自然、历史文物, 是学生获取有关气象、生物、矿藏等自然常识、历史知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动教材。4. 系统地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态变化过程, 收集昆虫、植物标本。5.参加社会团体发起的各种竞赛活动,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6.“家庭小天地”, 学生在家里应有自己的小天地, 有自己的兴趣, 或养殖、种植、或做小制作等等, 培养自我动手的能力。
(二) 校内课外活动
1. 阅读。要提高语文水平, 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 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阅读方法上, 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 这对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激发思维, 丰富语言, 大有好处。2.练笔。练笔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向作文外, 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 提倡写随意文等。3.办报。这项活动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4.班会。班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 不但使学生主动“说”, 而且组织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5.听报告, 举办讲座。6.竞赛。中学生往往有上进心, 不甘落后,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竞赛内容, 包括书法比赛, 查字典比赛, 手抄报比赛, 演讲比赛, 语文基础知识比赛等等。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最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有选择地开展。
二、搞活作文课堂教学, 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 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这就要求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
(一) 引导学生分析命题作文的特点。
我们应该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 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解决某种技巧问题。
(二) 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
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 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 运用这种扩散性的思维, 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
(三) 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
初中学生思想解放, 喜欢独立思考, 勇于标新立异, 但和成年人比, 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 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 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 因此, 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便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四) 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 使学生适“材”选“体”, 落笔成文。
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各自的特点, 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 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 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 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 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作文教学 篇5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很多农村教师都有一个同感,农村孩子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能力较差。因此,大家都把原因归结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相对城区学校比较落后,又受到地域环境、经济水平、家长知识、学生视野等外部条件的制约。但是,如果我们农村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能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同样也能跟城区学校的学生相较量。我也是一个农村教师,之前我也认为农村孩子的作文难教,但经过这几年对作文的教学,摸索出我个人的肤浅体会和看法。如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农村的孩子因受方言的影响,说话时常发音不准确,用词不当,这会影响到学生作文中的语句。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练习说规范的普通话,要求学生养成课上课下讲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并指导学生说话、用词要正确,语句要完整、通顺。
二、情趣批改,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作文的批改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所作的评价和指导,好的作文评价能促进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但教师评价学生的作文要切合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往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常常以60―100只交给个分数或以A、B、C、D的形式来评定。这样的等级评价缺少鼓励作用,达不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们应以认真的态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优点,就可以在相应的闪光点给予附加分,并进行简单的评语。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傍晚,空中那轮圆溜溜的大火球被抛下了山底,可是,它太留恋在空中能尽情欣赏世间所有美丽的情景了,于是就把身上的几件宝物扔回空中,那就是――云霞。“我在旁边批注上”‘火球’和 ‘抛’用得妙,加5分,能巧妙的过渡写出云霞的出现加5分“.有位平时作文不太好的学生写到”当时那才真叫精彩,十万天兵天将团团围住花果山,最后还是被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我也在旁边批注上”这个句子真灵活‘落花流水’用得恰到好处,了不起,加10分“.用附加分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作文既可以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又可以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寻求、推敲更多类似的好词佳句,并能让怕作文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批改后,我常利用早读课或作文讲评课将学生的一些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篇章进行范读,逐一表扬。再将这些订成册供全班赏读,这样不但能起到对作者的极大鼓励,而且会使其他学生产生羡慕的学习动机,以达到了激发全体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提高作文水平。
三、充实生活,增加阅历。
学生的作文源泉来自于生活。
1、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把学生引入七彩的社会中,帮助他们打开充满情趣的生活宝库,小学语文论文发表引导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主动观察,积累素材。虽说农村的孩子生活平淡,他们不可能像城市的孩子那样逛公园、上网或者学画画、练钢琴……农村的小学生没有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但是他们有独特的生活场景,如:周末可以到大树上与一群小伙伴玩捉猫,去拾蘑菇,去河边游泳、捉鱼,下田与父母一起劳动……同样有丰富多彩的素材可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捕捉特有的生活细节进行叙写。如我班有个学生写到:”当我们来到田里的时候,发现稻谷长得又高又多,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喜悦。而我,望着这一大片想金色海洋一样的稻田,心里想:这么多的稻谷,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呀?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孩子,别望了,越看越多,快点割吧,割完了奖你们冰淇淋。’一听到有冰淇淋吃,我的劲头就来了,立刻动起手来卖力的割。可是没过多久,我又抬起头望着这一大片的稻田,还是那么多,我又懒了,觉得镰刀重得像一快大石头,稻根硬得像一条条钢筋……“
2、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告诉学生观察要有目的、要细致、全面,有顺序,还有抓住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结尾及自己对事情的感受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如在指导作文《记一次拔河比赛》时,我先组织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提醒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在习作前在班上交流所观察到的情形及自己的情感变化。习作时同学们都能把比赛过程中大家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兴奋、紧张的心理活动细致的刻画出来。
有学生写到:”同学们都做好了姿势,当裁判员喊到‘预备――开始!’这声音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我们组的男同学立刻集中精力,一个个紧抓着绳子使劲地往自己的地盘上拉。你看,排在前面的黄国庆同学最卖力了,像个大力士一样使出浑身的气力往后拉,手臂的肌肉都鼓起来了;再看看调皮的黄宗添,把脸绷得紧紧的,咬牙切齿的,看样子把对方当敌人了,似乎一定要打赢对方一样;别看黄天佑瘦弱矮小,他也不甘示弱,还一边用力拉一边喊着‘一、二嘿’,少了他也不行。而作为拉拉队的我们既兴奋又紧张,不停地为本组的男同学加油助威。……“
四、加强阅读,读中学写。
我认为作文不仅仅从老师的教就能提高,还要加强阅读,从阅读中自悟习作的方法。因为阅读不但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造句城段、连聚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章之时,也应注重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刊。因农村条件的限制,可以鼓励学生借阅学校极少的图书阅读的.同时,把同学们自己买的课外书刊收集起来共大家轮流阅读,建立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但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读熟,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并把文章里的好词佳句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二是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勤于写心得。三是在遇到一些新作文内容或作文难度较高时,可以寻找一些类似的范文进行仿写。如在教学生写读后感是,因为是学生结成新内容,心中毫无头绪,我让学生找出有关课本上学过的课文别人写读后感的范文,让学生自己多阅读揣摩别人写读后感的方法。再和学生一起交流总结进行仿写。经过几次的阅读与仿写,学生也就掌握了些读后感的方法,对一篇文章也能有感而发了。
五、强化练笔。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84-01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既是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就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阅读,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每学期开始,我总会要求学生准备日记本和摘抄本,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积累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读读背背”积累语言,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语说:“好脑瓜不如烂笔头。”学生往往阅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变成自己的却不多。指导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学生边读边记,边写笔记,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发表观点,陈述看法,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学生的准备,老师要事先把说话的目的、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老师也要做好说话的准备。其次是老师要作好示范讲述。示范讲述要求讲得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用丰富的感情把学生带入叙述的意境中,然后再让班上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选择与老师示范讲类似的材料进行试讲,在了解其效果后,老师有的放失地进行帮助。说话训练后再让学生共同评议,这是为了让全体学生开动脑筋,激发求异思维,促使说话内容更符合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情趣。最后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这样,即使能力差的学生也会找到话题。时间是有限的,在极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讲,所以可以采取同桌讲或分组讲,然后推荐代表讲,让全体学生都成为演讲者,都当裁判员,以便提高全体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做好说话训练的评价,以激发学生下一次的说话欲望。
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如预先布置学生去观察某一特定的景物,或参加某一次活动,或记述熟悉的某一个人,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容易完成作文。其中,生动幽默的导言或猜谜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并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班上宣读或展出,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能带给自己满足感、成功感,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每学期我都会把班上的优秀作文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班会课上,我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四、注重作文教学,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教师应该将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同时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在一起的,却又各有侧重。所以必须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避免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忌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应该及时指导学生编写写作提纲。
五、互批互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传统式的精批细改,导致教师花费了巨大的功夫,并且总是那么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学生反而会失去写作的欲望。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我们教师要把权力交还学生,老师对作文‘批中有评,学生之间‘批评,甚至学生可以对老师的‘批评提出质疑。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学生只有根据教师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进行同学间的互批互改,在对照中尝到修改的甜头,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方法 篇7
立意是文章的根本, 也是作文评价时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常说意在笔先, 立意直接影响后面的行文。在评价作文时我发现, 立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作文的档次。在同样准确的立意之下, 立意深刻的文章会更好。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立意时, 在准确的基础上, 尽量做到深刻, 尽量放远眼光, 加深文章的内涵。举例如下。
作文材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于2005年11月11日晚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五个分别以“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燕子”为创作原型, 按照“北京欢迎你”的谐音被亲切地叫做“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中国福娃”, 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奥运吉祥物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为使吉祥物体现举办国的风土人情, 人们在设计上很是讲究创意, 力求出新。其实,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 在很多方面都讲究与众不同, 讲究匠心独运, 请以“特色”为话题作文。
在立意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父爱、母爱上升为国家、民族、思想、文化, 拓展特色的内涵, 以此提升文章的档次。
二、小处落笔
高度达到以后, 在行文时, 学生还要注重细节的设计, 小到一字、一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 每次作文都要做到精雕细刻, 追求尽善尽美, 而不能因小失大。
(一) 表明观点
作文写作实际上就是学生阐述自己对作文题目的看法, 所以观点的阐述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在作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 而且要将其放在开头较为醒目的地方, 让看文章的人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此信息。如以“特色”为话题, 蒙古包、轱辘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 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但是, 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奏出了一方的风情, 演绎着和谐多姿的中华文化。
(二) 联系话题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常常遇见此种情况, 文章写得如行云流水, 单从文章来讲属于上品, 但背离了作文题目, 只能按照跑题处理, 十分可惜地将其列入下等。这也是在作文中常常困扰学生的难题, 怎样让学生避免跑题的失误, 让其作文能扣紧话题, 这同样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我发现, 跑题的文章没有联系话题, 完全脱离话题本身行文。所以在作文指导中, 我提醒学生要联系话题, 话题和命题作文的关键词要在作文中反复提及。如以“特色”为话题作文时, “特色”二字在作文中要不断出现;材料作文时, 要转述材料, 以扣紧材料本身。学生要有这样的意识, 在写作时要紧紧围绕话题本身。
(三) 内容充实
作文内容要充实, 学生在写作时不能一味抒情, 要适当运用材料, 拓展文章的内容。但是实际的写作中, 有些学生一味大谈自己的感触, 空洞无物;有些学生运用万能材料, 不管什么样的作文题目, 都用那些材料。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材料, 并且不断积累材料, 以使材料新颖、独特。
(四) 条理清晰
课程标准中指出, 作文要“思路清晰连贯, 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合理安排结构”。大多数经典的作品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让人在读完之后, 能获知其内容的大概。如经典作品《史记》以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为框架, 单篇也都有明晰的思路, 如《廉颇与蔺相如》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要让学生明白意在笔先, 写作之前要有宏观意识, 先确立写作的框架, 设计好写作的思路, 可以让学生列出写作的提纲。在作文讲评时, 对于较为优秀的文章, 教师可以让学生研读其条理, 然后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文章的条理, 看其是否符合要求, 在对比中更能凸显不足, 使日后作文更有条理性。如“破碎的美丽”话题中的提纲, 开头:化用诗句, 点明观点。内容:刘禹锡、海子、曹雪芹。结尾:照应开头, 重申观点。
(五) 书写规范
写作中, 立意再深刻, 内容再充实, 条理再清晰, 也要用文字写出来。所以, 我们要注意让学生规范书写, 给看的人一个好的印象, 让学生的作文字迹清晰、整洁。我觉得规范书写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字迹清晰。很多时候在作文中我们会发现, 有的学生写的字看不清, 有时是因字太小, 缩为一团, 有时是太潦草, 龙飞凤舞, 因此影响了作文的效果。所以, 教师要让学生写作时用楷书, 做到横平竖直, 字的大小要适中, 首先让人能看清, 这是最根本的。
第二, 书写整齐。作文时有特定的方格作文纸, 在书写时不要出格, 尽量在作文方格之内。有时候会发现, 很多写字很好的学生, 一到作文纸上, 因其豪放的特点, 就不能规范于作文格之内, 让人看时感觉很凌乱。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书写要整齐, 让人看时更为舒服。
第三, 卷面整洁。很多学生碰到写作时的错误, 要么涂黑, 要么用涂改液, 甚至有的学生用透明胶连作文纸一起粘烂, 还有的学生作文纸上字迹颜色不断地变换。这些情况的出现, 让整个卷面太过凌乱, 直接影响了作文的整体效果。
反思固然很多, 但实际的教学中会不断出现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 提升自己, 更好地指导学生。此外, 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 需要我们长期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怎样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改进写作教学方法, 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经过不断地尝试, 我觉得作文教学要注意两点:一为立意, 大处着眼;二是行文, 小处落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写作, 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写作的要领, 更为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篇8
刚开始学作文,学生的写作基础和潜能各不相同,起点也就各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分层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实行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好的习作水平,让他们都能够摘着“果子”,树立起写作信心。如后进生的作文我常采用“降低要求,差中找优,小处着手”。只要有一个词用得生动,或一句话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就给予鼓励,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由“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
二、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有创意表达
1.在生活的精彩处表达
生活是精彩的,就在于会不会去发现。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课外生活,看似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大事可写,但只要热爱生活、用心品味生活,生活处处有精彩。如有的同学写课外生活,写放鞭炮、写捉迷藏,写起来平淡无奇,不具有什么创意。我是这样引导的: “放鞭炮,既喜欢又害怕,既逞强又特别的胆怯,你看到吗? 抓住这精彩瞬间,把它写下来, 就是有创意表达。又如,捉迷藏,藏在什么地方? 怎么找到的? 也有精彩的镜头,可以具体地把它写出来,像电影的特写镜头,特别精彩。”经过指导,同学们都能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精彩,把它表达出来。
2.在事物与联想的引发处表达
事物与联想,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假如能在事物与联想的引发处表达,就能使表达有创意。比如,雨点打在雨伞上,雨中的马路积水,雨中打伞的行人,照直写来,会使人索然无味。有个同学在作文中运用了联想,就使习作充满情趣,作文是这样写的: 黄豆大的雨点在我的小伞上跳舞,又急又密,发出“嘭嘭”的响声,雨中的马路顿时变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小河,上学的、上班的,人人都打着五颜六色的雨伞,仿佛是浮在水面上的朵朵花瓣。把生活表达得如此美丽,如此赏心悦目,这就是创意。
总之,自由表达与有创意表达,是基础和提高的关系,在指导自由表达的同时,要关注有创意表达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寻找题材
1.在生活中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如单元作文训练《家乡的变化》,我让学生走出校园,贴近生活找事例。学生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或看,或听,或想,或问,捕捉到各种写作素材,有惊,有喜,有趣,学生有内容写,就能写得无拘无束,多姿多彩。有的写家乡色彩纷呈的广告牌、有的写爷爷爱好的变化,有的写晋江机场,有的写家乡特产土笋冻走向全国,有的写安平别墅区,有的写校园变化,有的写旧街老貌换新颜,有的写妈妈学英语、学开车,有的写家里工厂举办的网上博览会,还有的写外来人口的涌入 ……学生走进生活,思想活跃了,呈现出“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情景。
2.在回忆中找
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坚持写日记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这也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我让学生将“日记”改为“日忆”,养成 “每日一忆”的好习惯。只要求学生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用它可以写成什么作文。如果每天都能“忆”起一两件可写之事,动笔时就不愁“无米下锅”。
四、老师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教学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和生活的过程中,事事处处做个有心人,学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 动脑去想。在观察时,教师要多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要有重点、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在观察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对事物的新发展的独特见解和新鲜感受,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写之前先说一说写作内容
说是写的基础,在写之前让学生把准备写的内容说一说,降低写的难度说的大致要求是: ( 1) 内容具体,叙述中恰当地运用学过的词汇,做到言之有物。( 2) 有一定条理,做到言之有序。叙述后让同学们提出意见,帮助纠正叙述中的不当之处。
3.学生用学到的写作手法表达出内容
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再写的过程中大力提倡学以致用,鼓励学生恰当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写作方法汲取课本中的营养,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尤其是对初学习作文的学生,要充分利用课本,可以依照课本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五、集思广益,更上一层楼
作文要流光溢彩,焕发生命活力,必须在打好草稿后不惮其烦、反复修改、精心打磨。采用自改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议、循环修改等办法,可以集思广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做对提高作文水平大有裨益。让他们对自己的写作成果自改自评,自我检省。能进行自我完善的地方先自己修改,觉得有不满意的,又无法自我修改的地方要做上记号。 在进行讨论,学生畅所欲言,主动参与,学会了接纳,学会了汲取,也学会了进取。最后,择取部分习作,在班上进行集体评议。
六、老师对作文进行评价
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意见,要多顺少改。较好的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文章,也可以在征得学生同意之后,将他的作文抄在黑板上或用投影机又放在屏幕上,师生共同修改,这种方法直观、 效果好。
在讲评课中,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要抓住重点。教师讲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样在能对全班同学都有启发和帮助。二是要注重鼓励。 对作文较好,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要鼓励,使他们进一步努力。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句一段的点滴进步,也应加以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更加努力,喜欢写作。
摘要:写作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过程。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写做能力,就要从学生的身边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把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说到作文,有的学生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文教学法例谈 篇9
怎样“理清思路,表述生活”呢?今以教授朱自清的《春》为例,就教于各位行家同仁。
一、理清《春》的思路
1《.春》的表层思路。表层思路如下:
这种表层思路,是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2《.春》的深层思路。《春》的深层思路就是作者创作作品的动态心路流程,是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历古以来,写春的人和作品层出不穷。有人用诗的体载,有人用小说的体载。贺知章写春,用的是诗体载,巴金写春用的是小说体载。他们的立意各有特点,既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又体现了个人的艺术素养。朱自清写春,怎样做到既不落前人的窠臼,又要推陈出新呢?他采用散文的形式。春天有“新美力”的特点和精神,前人没有称赞过,作者就以此作为主旨赞颂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青年。哪些春景具有这种特点呢?作者认为“一切”,尤其是“草花风雨人”。于是文章就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镜头推进方法对这些景色进行描绘。既然景色这样优美,人们的感情态度怎样呢?先盼春,再绘春,后赞春。至此,情感层递的深层思路便水到渠成。
二、表述《秋》的生活
1. 表述身边真实的生活。
理清课文思路之后,要求学生写秋,经过启发联想观察思考身边的生活,学生很快就有如下思路:
盼秋:渴望丰收
绘秋:稻谷柑子红薯甘蔗
赞秋:劳动人民创造了丰收
2. 表述创造性的理想生活。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秋》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优质稻沉甸甸,科技含量高———稻田里养殖鱼,优化结构创丰收———种殖加工一条龙,科技富农民。老师看到这种思路后,当即予以表扬并肯定这种写法表述了创造性的生活。
三、表述《春分节》的生活
春分,是24节气之一。春分节,是全国唯一一个在县城举行的传统节日,在安仁县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该节日,俗话叫做“赶分社”。正春分这一天多达10多万人。你可以想象赶分社的人之多。所以,关于春分的话题很多,材料很多,文章也很多。根据这种情况,我要求同学们以《春分节》为题,写一些思路。因为对这种生活,同学们很熟悉,所以,很快就写好了下面一些思路。
1. 以时间为思路:前三天→正春分→后三天
2. 以地点为思路:状元街→石头坝→神农殿
3. 以交易的品种为思路:草药多→农具多→土特产多
4. 以人为思路:神农尝百草→仁者赶分社→客商招天下
5. 以文化内涵为思路:仁者安仁→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同学们写的文章来看,以记叙文、说明文、新闻为最多。为了扩大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体载知识。我向同学们推介专家、作家所写的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理清思路,表述生活”的作文课堂模式分两节课。一节为作文指导课,一节为习作讲评课。作文指导课分两步走:先理清课文思路,大约20分钟;后表述身边生活,大约25分钟。表述身边生活,我只要求写清思路,至于文章内容留待课后完成。这样就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了。
其实“理清思路,表述生活”的作文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读一篇,写一类”的目标,真正解决作文教学无序的问题。实践证明,经过训练,学生表述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理想生活的创造性写作中,看出了同学们丰富的理想世界,更感到同学们读书多了,见识广了,联想想象的能力强了。
谈初中作文教学 篇10
一、作文教学的地位
目前, 许多学校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 教师为了讲课文占去了每周两节的作文课, 一学期做不了两三次作文, 学生也不认真对待作文。吕叔湘把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讲得很明白, 就是要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各项工作都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 而阅读教学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功。因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作文教学的目的
我认为初中作文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在此阶段具备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在这方面, 我认为张志公在《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里说得非常好:中学毕业后, 毕业生的去向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继续升学深造;另一类是走向各个建设岗位。对于前者, 升入高一级学校后, 在学习中要常常动笔写写读书笔记、日记、实验报告等, 还要更进一步地进行写作练习, 所以要培养他们一般的写作能力。未升学的学生, 在其工作岗位上也难免要写什么, 譬如启示、合同、招聘书或工作计划, 总结之类的东西, 所以也应当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因此, 作文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既要重视对一般文体的练习, 又要重视应用文的写作。在当今时代, 写作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所必备的。当然, 这里也需注意, 对个别有文学才能的学生, 要及时加以引导, 使他们得以更好的发展。
三、作文教学的命题
出一个题目, 让学生照题目的意思写成一篇文章, 这叫“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传统作文的方式, 一直到现在, 作文教学中命题作文还占主要地位。从我的教学体会来看, 我认为传统的命题作文形式比较呆板, 有时学生对于给出的题目是没有想法的, 头脑中是一片空白, 这样学生就不能按照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写。所以许多学生怕写作文, 认为写作文很难。让他们闭门造车去写他们所不熟悉的东西, 当然会觉得作文比登天还难。比如说《公园的一角》这个题目, 对于城市学生来说, 是可以信手拈来的;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却是生疏的, 作文即使写出来, 也是虚假而做作的, 为了作文而作文, 不能写出其中的情趣。因此, 我们说, 传统的作文命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如何进行作文命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首先, 作文的题目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并且有一定的对象和目的。比如要放暑假了, 可以留下这样一篇作文:《暑假里最有趣的一天》。这个题目就比较活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写好这篇作文。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作文中出现无中生有、矫揉造作的状况。
其次, 命题要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天地,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比如初三学生面临中考, 我出了一篇这样的作文:《假如我不能升学》。有的学生就想象自己以后的生活道路:办养鸡场, 勤劳致富;学修钟表、电视, 为人民服务;学服装裁剪, 当一个服装设计师。通过发挥想象, 作文也有内容, 同时也进行了思想教育, 学生写起来也觉得很有趣味。
再次, 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中, 还应适当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命题。比如学了说明文, 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件工艺品。学了议论文, 可以命题这样一篇作文:《自习课上可以自由自在地大声说话吗》。这样的题目, 来自于学生的生活, 学生能实际接触这方面, 有较深的体会, 提起笔来有话可说。这样久而久之, 会养成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环境的习惯, 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作文的材料和内容
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必须导到源头, 方有甘甜水喝。”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 内容反映生活。这样, 我们就可以解决写作文时为什么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了。我认为作文的前提在于生活素材的积累。如果要求每个学生平时有一个“生活随笔”, 把生活的感悟汲取起来, 为作文准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在写作文时就可以下笔从容而无需生搬硬套了。
在平时, 教师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让学生经常进行片断练习, 用简练的话表达某个内容。比如写一个熟悉的人, 要求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表现他的个性特征。还可以让学生用简明的语言说明一件事理, 适当运用几种说明方法等等。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生活素材的积累, 也锻炼了其写作能力。
五、作文的评改
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是教师一个人的劳动。教师在作文本上圈圈点点, 找出错字病句, 写上总评等。这样评改, 往往是教师埋头批改, 累得筋疲力尽, 发到学生手里, 学生是草草一看了事, 一篇作文就这样过去了, 效果却不佳。结果再做类似的作文, 该出毛病的地方照样出毛病, 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我认为可以试着用这样一种方法:每次作文时, 找出上、中、下三个档次的作文, 每种抽出2-3篇详细评析, 总结其优、缺点。然后在评改课上示范, 教给学生规范的评改方法, 并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评改。评完之后, 让几个学生读自己的作文, 其他学生听, 听完后发表意见, 进行评析, 教师最后总结。让学生进行互评或自评, 交流评改体会, 对各自的作文进行修订。这样经常锻炼, 学生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叶老所说的“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作者本人, 作文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值得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去探索。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篇11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一、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但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教师做了这么多,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写的作文还是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教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文生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厌恶之情。
二、让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一切的创作有赖于人的思维能力的发达和创新意识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学生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所以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三、让学生自己作“文”
小学生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相对模仿而言的,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作文,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和了解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组语言,进行“作文”。只要是书上和其他同学没有用过的,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的叙述,一个词语的新用法,教师都要抓住机会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尝到独立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他们独立写作的信心,也借以激起其他学生的创造欲。尤其是在课堂上新学的词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运用,例如造句,再要求学生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对于有自己新观点、新体会的作文,或者是描写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的新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当作范文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讨论,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造,如何创造。
我们倡导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当他们做到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接触和了解了一些事物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引起大脑的思考,考虑成熟之后就产生了同外界交流的欲望,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一篇优秀的作文就这样创作出来,抄袭和机械模仿的现象当然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更加真实了,更能表情达意。
四、作文评价要善用良性激励评价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教师适当的激励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让一些中等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还可以激发上等生的竞争意识。
浅谈作文教学 篇12
在作文教学“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五个重要环节中, 学生活动主要局限在“写作成文”上, 其他各个环节主要是教师大包大揽, 忽视了“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原则, 学生也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文成了一种“例行公事”的活动, 最后导致了作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局面。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教师应该在“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等环节上多动脑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近年来, 我尝试在前四个主要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写作的兴趣得到激发, 作水平提高很快, 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内容阐述如下。
一、把作文的命题权释放给学生
大多数学生存在着怕作文、厌恶作文的现象, 教师统一命题是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统一命题使学生大多感到不自由, 没话可写, 也就没有兴趣。可见, 作文的命题方式与学生的写作兴趣密切相关。
因此, 我常常将命题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自己主要是框定范围或指明体裁, 引导学生把眼光放开, 到社会上寻找热点、感触点、兴趣点, 从身边熟知的国际、国内大事, 民生问题, 校园热点等多方面巧设文题, 让他们自拟适合自己“口味”的题目, 写自己乐意训练的内容, 发自己欲罢不能的感慨。这样的“命题”作文体裁广泛, 内容丰富, 学生思维活跃, 写作的天地顿时拓宽了, 自然就容易写得言之有物, 情真意切。
二、作文指导应重在疏导
作文指导是一个综合工程, 其要素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布局谋篇、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等。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写前指导产生一种近乎错误的认识, 认为写作指导可有可无, 或以为写前指导会限制学生思路, 于是没有重视, 任由学生发挥。久而久之, 学生厌倦作文, 应付作文, 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事实上, 作文指导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启发, 而不是束缚, 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开拓学生行为思路, 坚定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我认为, 作文指导至关重要。但是教师要注意, 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要有针对性, 使学生每写一篇文章, 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把握命题者意图。
在作文指导上, 我采用了“说文”的形式, 指导学生命题后, 先让学生拟出写作提纲, 然后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提纲引导学生从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讨论分析, 指出优点和不足。教师对“说文”中存在的问题应认真加以疏导, 启发学生做到中心鲜明、集中, 注意题材的选择与组织, 注意语言的规范、连贯、得体等, 疏通学生的思路, 明确写作的目标。这避免了作文指导的宽泛空洞, 紧扣写作意图, 举一反三, 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收益。
另外, 作文指导中还应注意的一个难点, 就是解决学生“无米下锅”问题。学生惧怕作文, 材料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常言道:“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因此,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体验生活, 充实生活积累, 丰富他们的研发认识是作文材料积累的首要环节。于是, 为了使学生主动观察, 我常常先把作文范围提前告诉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生活, 体验生活;或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 帮助他们有所感触, 领略其美, 体悟其理, 催发文思, 使之有感而发。这样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 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感受生活、发现生活。其次,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对写作有着特殊的作用,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而且在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均可启发学生。在作文教学中, 我注意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从读物中吸取营养, 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如引导学生联想精讲过的有关课文, 通过列书目提示阅读范围, 促使学生扩大阅读, 使他们主动学会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的途径与方法。
三、让学生当一当“老师”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 作文评改是教师的“专利”。但教师逐一批改耗费很大的精力与时间, 而学生往往只是看看分数, 没有认真研究过教师的批语, 以至于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则根本不去理会。因此, 在作文评改中, 引导学生自改互评、集体修改等,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发挥主体作用非常必要。
再者, 学生自我表现欲极强, 他们对于与自己水平大致相同的同学作文往往能大胆地“说三道四”, 而对于同学的意见, 文章作者也往往较为乐于接受。于是, 我将作文发给学生批改, 让每一位学生都当一当“老师”。当然, 这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步骤。首先, 教师确立修改的目标, 如要求学生分析作文立意是否深刻, 选材是否典型, 构思是否巧妙, 并找出错别字、病句, 找出精彩句子和段落等。其次, 指导学生评定的方法, 教师提供评定范例, 供学生评定时参考。一个学生评改后, 交由小组集中审评复核, 最后打上分数, 写上评语和修改人姓名再交给教师。第一轮评改过程完成后, 教师对学生作文和批改进行浏览抽查, 从中发现问题, 以便重点辅导和讲评, 并签署自己对评改的意见, 然后发还修改者, 由修改者和作者交换意见。这时候, 允许修改人对教师的评价保留意见, 以便讲评时共同研究。
这样一来, 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积极性又高, 批改作文比教师还认真、还仔细, 眉批、总批有时候写得密密麻麻。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评语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教师的批评的程度。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学生在修改别人文章的同时, 往往也能触类旁通, 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 对同学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自己作文时也能得以克服, 提高了认识, 产生强烈的修改意识。这样, 写作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提倡“向你荐一文”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写了作文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 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 也是直接动力之一。写作教学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 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帮助他们体验到写作成功的欢乐和尊严, 提高学生的写作情感。
在自改互评过程中, 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 这个时候, 我适时开展“向你荐一文”活动, 由学生唱主角, 用推荐佳作的形式代替教师单一的讲评, 效果实在很好。讲评课上, 推荐者带着自己批改的作文到讲台上宣读, 评价被改作文的优劣、得失, 着重指出被改作文的可取之处。这样能把学生的写作实践变为更自觉的行动, 有利于学生总结作文的经验教训, 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的能力。同时, 也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及时肯定学生写作中的积极因素, 这也符合讲评中的激励原则。作文讲评完毕后, 发还作者本人, 由作者誊清后写上作文后记再装订成册在学生中传阅, 一些更优秀的作文订在教室内佳作栏里供学生欣赏或向有关报刊推荐, 使学生不断对作文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