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入门谈

2024-05-08

作文教学入门谈(共12篇)

作文教学入门谈 篇1

摘要:小学生作文入门很重要, 也很关键。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 对学生的入门写作有帮助。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作文, 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作文, 课堂教学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读写结合的方法, 观察生活的途径, 是引导学生走进作文之门的主渠道。

关键词:激发兴趣,读写结合,观察生活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一直制约着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 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教师怕教作文, 学生怕写作文, 使得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苦差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 学生由怕作文到喜欢作文, 入门的引导是关键, 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重要的方法。

一、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 使作文入门

小学生年龄小, 对事物都有着新鲜感, 很感兴趣。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抱着一种新奇的目光, 对所接触的知识有着探究的欲望。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 尚没有接触作文, 对作文感到新奇。他们从咿呀学语, 到用词造句;从口头叙述, 到书面表达, 将要经历一个全新的过程。学生从内心里, 总想快点知道什么是作文, 作文有什么样的奥妙, 是像童话故事那样有趣, 还是像抄写习字那样单调乏味。而且, 这些会引起他们的想象。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如果教师抓得准, 抓得及时, 效果会很好。所以, 第一节作文课很关键, 事关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我清楚记得第一次给学生上入门作文时, 我并没有按照作文的套路往下走。为了打消学生对作文的陌生感, 我先从身边的小事说起, 从周围的趣事谈起, 告诉学生, 作文就是将这些内容写进文章。这样, 学生就会知道作文与我们有着关系, 并不陌生。

如何写作文, 学生也很想知道。我就告诉他们, 其实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比如, 你和一个小伙伴最熟悉, 最要好, 他长得如何?漂亮吗?淘气吗?在家里受宠吗?你想把你的内心话告诉同学们吗?把这些写出来, 就是作文。听了这些问话, 学生的兴趣来了, 纷纷举起手发言, 各抒己见, 把自己的同桌、自己同行的小伙伴告诉大家。这样可以使同桌之间议论纷纷, 争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又进一步对学生说:“你把自己刚才介绍的情形写出来, 让别人看, 就是一篇作文了。”学生听了我的一番话, 感到作文就像平时说话一样, 并不难, 而且觉得很新奇, 有趣味。一下子, 害怕的东西不在难, 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 乏味的东西变得有趣。接着, 我与学生交流:“你作文中可写的人物很多, 有你的同桌, 有你的爸爸、妈妈, 还可以写你的爷爷、奶奶。既可以写人, 还可以写你喜欢的小动物, 小植物。只要你喜欢, 觉得有趣, 甚至是别的的东西都可以写进作文, 只要有意义就行。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作文告诉别人, 把自己的成绩与别人分享。”这时, 学生对如何写作文就有了一点点想法。

二、注重读写结合, 提高作文水平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写作文的兴趣, 就解决了开头难的问题。教师上好了第一节作文课, 学生有了写作文的兴趣后, 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 找到写作文的好途径和好办法。在教学实践中, 我觉得读写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学生养成了读写的好习惯, 那么, 写起作文就不会无话可说。所谓读写结合, 就是读不离写, 写不离读, 这就关系到学生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要想让学生学会写作文, 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取法于课文, 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 提高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字、写字, 这是一个基本功。然后,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好的语句, 背诵优美的语段, 还要引导学生如何把一些好词语、优美的语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刚刚开始学作文, 教师不要提出高的要求, 比如字数多少, 篇幅有多长, 要运用多少成语, 写的多么具体。其实, 只要求文从字顺就行, 把所有学的字、词、句学会运用就可以了。比如, 在教学《艰苦的岁月》时, 课文中有很多关于老红军外貌描写的句子。我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 写一段人物描写, 并让学生把所学的词语适当地加以运用, 这样就使学生明白了课文的学习有助于作文。这样, 学生就会下工夫学习课文。课文学好了, 又能在作文中运用, 一举两得。这样, 作文在学生心中就变得简单、有趣了。

读写结合不仅仅是课内知识与作文结合的问题, 还与课外阅读有着密切关联。我们知道, 一个人的学习不能仅靠语文课本, 更何况是作文呢。一个人语文知识的获得, 多靠课外知识的拓展。而且, 作文素材的积累, 也多来自课外的阅读。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让学生更多地去涉猎课外读物。我们可以在班级内建立“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把自己购买的各类书籍带到学校班级, 充实班级图书。这样, 学生可以阅读的材料就更为广泛。在学生购买图书时,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 尽量让学生购买的书籍范围更大一些。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多看书, 看好书, 尤其是名人名作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好文章。读了好书, 教师还要让学生勤动手, 勤练笔。这样, 就做到了学以致用, 就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

小学生作文入门关系到学生以后作文水平的提高以及今后的发展。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 再加上对作文的爱好, 在发展中一定能够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抓好作文教学。而且,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入门教学尤为重要。

作文教学入门谈 篇2

山颠的树

[摘要]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学生面 对作文题目完全不懂得怎样去写,对上作文课头痛不已。因此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是引导学生养成观察与阅读积累的好习惯,使学生习作时有话可写;最后还要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

[关键词] 小学作文 作文入门 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入门教学是指在小学三年级阶段教师所开展的作文教学活动。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写作文的起步阶段,许多同学都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怕写、厌写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搞好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儿童初步掌握一些写作技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作文开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好小学作文入门教学呢?根据本人多年在一线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觉得指导学生入门写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忧”,生“忧”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就要在作文教学中选择贴近童心的教学内容。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让二年级学生写一段话,他们人人都能写出来,而到了三年级一部分学生却连笔都动不了。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的要求太多,教师既要求结构完整,又要求过程具体、语言生动,这些“清规戒律”使得这些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从而变得不敢写也不知道怎么写了。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也发现: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是教师指导学生起步作文第一个要关注的目标。怎样让孩子由被动而作转变为 “我要写,我想写”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急于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觉得习作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被动而写。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根据写作内容,让学生说说、演演、看看,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比如利用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大胆地将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好玩的击鼓传花、成语接力赛等游戏引入作文教学之中,学生玩得开心,印象深刻,写的时候也会有话可写。

2、淡化作文的“清规戒律”。儿童作文所反映的是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体现儿童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遗憾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并没有顺应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没有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而是不断地规范他们的写作行为,用一种标准去统一孩子无比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用分数去惩罚孩子的幼稚和天真,其结果往往是不自觉地泯灭了他们的写作才情和个性。孩子们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立意正确”,学会了编写几代人似曾相识的“红领巾的故事”;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文采,孩子们的妈妈都有了“一双大大的眼睛”。作文课上,学生要揣摩的不是自己想写什么,而是写什么才能得好评,获高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敢于吐露真言,就要淡化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清规戒律”,给学生一个自由书写的空间。帮助儿童解除心灵的枷锁,告诉孩子:作文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就是写你想说的,想告诉别人的话。日子久了,学生就会变成一个关注生活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喜欢抒怀的人。

3、习作指导循序渐进。二年级还是写话训练,到了三年级对学生突然提出过高要求,就会让学生感到为难,对习作失去信心与兴趣。因此教师的习作教学要循序渐进,要与二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相衔接,由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叙述,由写几句话到写几段话,在学生想写,乐写并敢写的情况下,慢慢提高对习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习作水平。例如人教课标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习作练习是这样要求的:“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针对这次习作练习,我觉得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写作范围,紧扣“课余”二字;二是把一件事较完整的写下来。而对于学生作文中词句的推敲润色,表达的生动具体,老师不可做出过多的要求。

4、习作评价注重鼓励。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要坚持鼓励原则,应尽量用鼓励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表扬鼓励式:这种形式要求

在写作文批语时,要多看到学生作文的优点,用肯定的语气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励他们持之以恒,把成绩发扬光大。对于作文中不足的地方,在批语后面稍加提示,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表扬、鼓励在前,对于后面提出的不足,学生便乐于接受。交友谈心式:这种形式要求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如果仅仅用寥寥几行批语难以说清楚,就加上一段交友谈心式的指导性短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较深的了解,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去,所谈的内容能打动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受益。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兴趣。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刹那间”这个词,于是在批语中这样写道:“这个词用得很准确,如果今后能多看点书,多积累一些好词,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棒!”)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二、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能力

学生的生活并不贫乏,可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实在没什么好写的。他们形成这样认识的原因就是积累的欠缺,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要使学生做到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学生脑海里必须要有丰富的习作素材积累。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以下几个途径:

1、要靠平时的观察。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如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我刚给学生讲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我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分钟时间里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大多数同学写得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去,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运的是并没有受伤,躲过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和从里面出来的同学撞上了。也顾不得说声

对不起。等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短短的二十分钟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短文跃然纸上。接着请同学们当堂朗读交流讲评。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相反还显得意犹未尽,等下课了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四处交流。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写作时我们都要求他们“我手写我心”,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的作文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能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鼓励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比如在双休日,不布置机械作业,让学生跟大社会,大自然广泛接触,课外生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母亲节到来之时,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亲情作业:“我给妈妈送欢笑”。这个活动的开展既是对学生开展了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我还发现带着老师安排的任务去搞活动,学生会更用心地有意识去观察和体验。

2、要靠坚持课外阅读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如此大的阅读量,其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还在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的相关资料,可以是课中穿插阅读的相关文章,可以指导学生课后开展拓展性阅读,还可以是学生开展的自主阅读。但是在农村课外读物匮乏也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教师可以号召班级内的同学拿出自己在家里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一个图书角,相互交流阅读。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书源紧缺的困难,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书目上把把关,从而保证学生读到适合自己的健康读物。我还发现学生几个人在一起阅读的兴趣要比单独一个人高,阅读完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相互交流一下阅读后的感受,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

3、要“重视文本”。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能够让他们在写作文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富饶的

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为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准备。

4、通过写日记来积累材料。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听到的,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读完一本书,搞完一次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并利用晨会十分钟展示他们的观察日记。记得在四月底的时候,我乡教办组织各校师生开展了一次义务植树活动。在那次活动中我带领同学们在公路两旁栽下了几十株松柏。劳动时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回校后我要求同学们在当晚的日记中把当日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一写。第二天晨会交流时许多同学都争着发言,同学们写得也都很精彩。有了丰厚的日记积累,学生习作将如溪水般自然流畅。

三、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

三年级学生习作时的另一大障碍就是不知怎样去写。有很多孩子会说,可是让他写那就有点“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怎样让学生能把说的写下来,让他们学会表达呢?我觉得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指导:

1、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范文。范文的材料可以是教师写的“下水文”。俗话说:鞋子的大小只有脚知道。如果把这话放在作文教学中,那就是教师也应亲自参与写作实践——写下水作文,与学生共同体验训练中的甘苦。叶圣陶老先生很早就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他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因此我们倡导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也应试着和同学们一起写作文。而且老师写完后还要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们共同在那里大胆地进行修改。教师在这个时候也应该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和同学们平等相处,万万不可有“师道尊严”的想法。要知道修改作文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主要途径。每一篇下水作文,老师都能体会到作文的酸甜苦辣,然后思索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指导。这一举动也会带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他们会在自己的作文中不自觉地学习老师作文中的一些写法。老师的作文起到了范文的作用。范文的材料还可以是一些课外读物中的文章,班级内一些学优生的习作更是其他学生学习的好范文,因为他与其他同学的距离更近,学生

们也更愿意接受。

2、让学生在文本的帮助下起步。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文辞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教材,以读促写。如《秋天的雨》中第二自然段教师抓住作者是怎样围绕一句话把这段写具体的开展教学,指导学生体会写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加以模仿运用。如有的学生写秋天,就运用了《秋天的雨》中的语段,自然而生动。老师还应该对这些学生能在模仿中推陈出新给予大力赞赏。

3、由“联合作战”到“单兵练习”。学生初学写作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都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同学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把要写的内容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共同讨论把说过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学生在共同写作中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从而为学生单独写作做好基础,最终实现学生都能单独完成作文练习。

4、容许学生的“仿写”行为存在。实事求是地讲对于一些农村山区中的个别学困生来说,要让他写一篇行文流畅的作文真比登天还要难。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宽宏大量一些,容许他们在作文时“偷梁换柱”“模仿”别人的文章。当然这里的“仿写”并非是简单的誊抄,而是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的一种改写或者说是一种低等的模仿。学困生经过一些阶段的“仿写”练习,既消除了他在作文面前的恐惧心理,培养了对作文的兴趣,又能让他在“仿写”中学习到一些作文的技巧,从而最终达到丢开“拐杖”走路的目的。

浅谈小学生作文入门教学 篇3

小学生入门写作主要有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选取写作材料),二是“怎么写”?(写作方法与技巧)。作为入门应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才能讲究写作技巧,因为前者是基础,好比河水之源,如果没有源头,哪来涓涓细流乃至滔滔长河?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学生怕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是一项“苦事”。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有了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经过近几年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实践总结,我觉得学生能否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的关系。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有感兴趣的一面,并且有探知的欲望。三年级的学生,此时还未接触作文,真希望自己快点知道,作文究竟是怎么回事。是难是易?是有趣还是乏味等等一系列问题存在他们的思维空间时,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觉得特别要引导好第一节作文课。这就是激发好学生的作文兴趣。

第一次给学生上入门作文时,我没有照章地按作文要求让学生作文,而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并且是在谈话中用最熟悉、最形象的事物,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理解“作文”的含义。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也许同学们很想知道怎样写作文,其实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比如你们的妈妈在自己心目中漂亮吗?有多漂亮?你想告诉你的同学、老师吗?怎样说才能把漂亮的妈妈让别人知道呢?听了这些问话,学生们的兴趣来了,并且各抒己见,同桌之间议论纷纷。看到这一情景我接着说,你讲的如果能写出来让人看,就成了一篇作文。学生们听了,觉得更新奇,并感觉到作文原来既有趣又简单。接着,我还告诉他们,不光写妈妈,还可以写爸爸、爷爷、奶奶------甚至你觉得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其他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写成作文,告诉别人。这时,作文的概念就在學生的头脑中形成了。

二、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

万事开头虽然难,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节作文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教师还得注重培养他们读写结合的习惯,所谓读写结合,就是读不离写,写不离读,这就关系到学生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把一些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另外,读写结合还涉及到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深化和发展。在课外活动中,主要从课外阅读与组织实践活动两方面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多方面的素质。比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保证时间的前提下,首先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提供学生课外阅读,教育学生多看名人作品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好文章。由此养成勤于读书、思考、动笔的良好习惯。如此一来,既提炼了阅读方法,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衔接起来。

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小学生的作文不能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也应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首先要有顺序、有条理。写静态事物时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内容。并要求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观察,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动态事物应包括写动物、活动变化的事物等。如写动物,就要写出它的外形体态及生活习性的内容。写活动变化的事物,就要写出它活动变化的情况。对这类动态事物,我们可以采取“游动”的方法来观察。如在一次写一动物的作文过程中,事前我讲明了“游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按这方法去观察自己家养的一种动物,并让学生有条理地写出来。这样,有的学生写“我家的一头黄牛”,能把黄牛写得栩栩如生,看了他的文章,就像亲眼看见他家养的牛一样。写叙事时,我要求学生按时间推移或地点变换的顺序来观察,要观察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是观察事情的经过和主要办事人物的行动。作文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来,把主要办事人办事的过程写具体即可。写人时要求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的文章可以“一事表人”,也可以“多事表人”。

当然,观察事物不能只为观察而观察,应展开想象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因为事物之间都是互相依存,彼此联系的。要由表及里地去认识事物,找出它的内在联系,从而全面地,本质地了解事物。 在作文中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地体验生活。

四、批语要有鼓励性

作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个新鲜事物,维持他们的作文兴趣与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同等重要。而给学生成就感,写些具有鼓励作用的批语则是维持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带有很大的创造性,因而学生的劳动也十分艰辛。所以不少学生把作文视为难事,怕写作,不想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文章,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反而得到老师的否定与批评,那种不好受的滋味可想而知了。因此,批改作文时我认为应批些鼓励性的话,使学生看了批语,心情激奋,爱写作,想写作,下次写作文时,决心写得更好;如果批语不好,学生则会感到灰溜溜的,只能是适得其反,讨厌写作,怕写作。那么,作文教学定会失败或收效甚微。

略谈几何入门教学 篇4

一、激发兴趣是几何入门的动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对平几的兴趣, 在平几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兴趣者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去掌握, 否则, 只是勉强地应付着去学习, 甚至由不喜欢这门学科, 而导致不喜欢任课教师. 平几入门教学中, 必须十分注意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平几的兴趣.

一是要联系平几应用实际激发学生对平几的兴趣. 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后, 要求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军舰在正北方向发现一艘敌舰, 要准确炮击目标, 必须知道敌舰与我舰的距离, 我舰经同在正东方向10 里的一座小岛上的雷达联系, 得知敌舰在岛正西北方向, 这时我舰就知道了准确距离,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是要深入联系教材实际, 设疑问难, 激发学生对平几本身的兴趣. 例如, 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性质之前, 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任意三角形两边的高的垂足, 到第三边中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从直观图上看到, 无论怎么作图都有同样的结论:“距离相等”. 学生觉得奇怪, 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 ”兴趣也就来了. 三是要联系学生自身实际, 让学生在证题中获得成功, 以诱导方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平几的兴趣. 教师应通过家访、个别交谈, 分析作业与试卷, 向有关老师调查等多种渠道, 尽快掌握班级整体情况和每名学生的原有基础, 学习习惯、家教情况、心理特征等, 以利于通盘考虑, 面向多数, 兼顾两头, 依据基本要求和章节难度而把握证明题设计的弹性, 让优等生尝到丰收的果实, 让后进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 总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克服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以后, 使学习平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二、循序渐进是几何入门的阶梯

俗话说, 再笨的建筑师, 在设计大楼图纸时, 也不会忘记楼梯的设计. 我们平几教学中也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努力按照平几课的逻辑系统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 循序渐进是平几入门的阶梯.

如果不重视平几前几章基础知识的教学 (如:线段、角、三角形等的基础知识及应用) , 学生遇到有关这方面的基础问题就难以解决. 例如:“已知正方形ABCD, E是CD上一点, A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交与F点, 求证:AE + AF >2AC”. 遇到此类题目, 基础知识不牢就不易解决. 实际上, 学生缺少的基础是G是EF的中点, 则AE + AF = 2AG. 外角性质及斜边中线的性质为基础, 学生自然会把问题化难为易, 转化为证明“AG > AC”这个简单的问题了.

当然在设计每节课教案时, 也必须注意这节课必备的基础. 实践告诉我们, 有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能沿着这个阶梯步入几何的大门. 循序渐进, 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 平铺直叙地进行讲授, 而是区别主次, 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地讲才能收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化难为易的效果.

三、精讲巧练是几何入门的钥匙

适当的训练是培养平几题解题技能的有效方法, 但是盲目的多练并不一定能提高质量, 何况学生还有其他许多课程要学, 课业负担过重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因而教者必须课前认真备课, 有侧重点精选例题、习题.

例如学习梯形有关知识后, 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已知梯形高为5, 对角线为12, 求梯形的面积.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明确:本题用分析法解为好,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求面积还差上、下底的和, 而题目已知对角线为12, 从而得知本题作辅助线 (对角线的平行线或高) 是关键, 至于具体解题过程不必讲述了. 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有所侧重地进行练习. 明确分析方法, 是否作辅助线, 有无其他的, 证明的主要过程是本题的关键. 这说明, 在几何入门教学中一定要精讲巧练, 掌握要领, 领会关键性内容, 如此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提高解题能力.

四、建构思想是几何入门的翅膀

解决几何问题, 一般都离不开图. 几何中的概念、命题等都有与之对应的基本图形, 所以抓好基本图形的教学是学生几何入门的基础;而随着学生年级的渐进升高, 几何内容的逐步增加, 其观察、应用图形能力的提高, 许多几何问题变得较为复杂, 许多几何图形都是通过基本图形的拼、变、叠而成的. 所以此时教给学生建立联想、 合理增添辅助线等构造思想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掌握了联想、 合理增添辅助线等构造思想, 则犹如增添了几何入门的翅膀.

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图形的训练与引导, 在学生的几何学习中渗透构造思想, 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到逐步向抽象思维转化,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合理添置辅助线, 构造基本图形、 运用基本图形解题.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知、积累经验, 顺利建立“问题图形———基本图形”之间的联想. 使几何问题由难变易,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都能顺利入门.

总之, 多年来笔者在几何教学中, 注意不断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精心设计练习题, 交给学生几何入门的钥匙,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练习;教给学生联想、添加几何图形辅助线的方法与技巧, 使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不断增强, 学生在平时及中考中均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 受到了家长及学校的一致好评.

摘要:平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与前提, 是整个几何学习的入门阶段.因此教好平几非常重要, 尤其是平几的入门教学显得十分关键.然而由于几何问题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要求较强, 所以许多学生学习几何时有畏难情绪.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平几的入门教学呢?为此笔者撰写本文, 从几何入门的“动力”、“阶梯”、“钥匙”、“翅膀”等四方面加以略谈.

浅谈初一英语入门教学 篇5

东河中学陈长平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可是由于小学英语的教与学与初中完全不一样,比如在知识难度,听说读写水平,课堂容量等方面的要求都提高了,使得大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初中英语学习。为让学生能赢在起跑线上,我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初一英语入门教学。

一、巧妙导学,催“入门”

刚入学的初一学生,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充满激情和热情,求知欲强,我就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开学伊始,我就给他们上好第一节英语课, 例如开学的第一堂课我做了充分地准备,提前把写好的单词卡English,teacher,student等贴在黑板的适当位置,并画一幅中学生上英语课的简笔画。同时借助手势、表情、图画文字等,我用流利、清晰的口语作自我介绍,致欢迎辞,尽管学生似懂非懂,但从其专注的神情可知,这已牢牢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利用黑板上的词汇,教唱一首英文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短短几分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英语的成就感,让他们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对英语产生兴趣,就喜欢我这个老师。以后不管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我都充分抓住时机,不断地在生活中向学生强调学英语的重要性,让他们切身感受英语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全体学生有一种从思想上思必须要学好英语的压力与动力。最后向学生讲明,不管小学基础好坏,只要认真,每个人都能学好,并通过各种途径向他们介绍以前的学生学英语的成功事例,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先行语音,助自学

在英语学习中,语音、语法、词汇的掌握属于基本功,而语音却是基础的基础。因为学好语音知识,是学生今后自学英语单词,自己会读写单词的开始,是自主学习英语的基础.。因此在音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 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进行音素对比教学,化简难度,提高兴趣。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不同语言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学生对汉语拼音比较熟悉,我们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学英语音标,效果较好。结合初一学生的年龄和形象思维认知的特点,让学生从汉语拼音过渡到英语音标的学习,尝试“等量代换”的方法掌握最基础的音标,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充满信心学好音标。这种从他们所熟悉擅长的知识切入新知,学生感觉新鲜有趣,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求知欲极度高涨。

二.多措并举由浅入深地跟踪巩固提升

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认识48个音标,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的拼读来学习英语的能力。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环节练习巩固,来培养学生发音朗读的能力。

1.兴趣导航 掌握基础

12个单元音音素,16个辅音音素与汉语拼音的形状基本相同,读音也很相近,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就可以学会。48个音标一下子就学会了28个,感觉较为轻松。随后我们教学生拼读音标词。一开始,把音标词的拼读与汉语拼音相比较,引导学生进行最简单的拼读,即声母和韵母拼读一样,用辅音和元音拼读,如[t]-[i:]→[ti:],[b]-[i]-[g]→[big],等等。拼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反复多拼,才能达到熟练。为了跟踪巩固所学知识,我们设计了 “找朋友”游戏,同时配上简易的绕口令和歌曲,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让学生始终处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情况中记忆,从而潜移默化地完成了音标教学,使音标教学真正从枯燥中摆脱出来。

2.快乐扬帆 循序渐进

在学生掌握音标的基础上怎样进一步让课堂效率锦上添花,我们在课堂中适时地设计“比一比,谁的发音最佳”的竞赛环节,让学生在竞争的快乐中扬帆。在这个竞赛中,为了使学生养成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的好习惯,我们设计了很多小环节,如“快速认读音标卡片记时赛”,出示三四张一组的音标卡片,迅速拿掉,让学生按顺序说出“你看到了什么?”;出一组卡片,让学生读过后,从中任意抽掉一张,然后打乱其余几张再出现,问:“哪一张不见了?”,还有各种猜音标的竞赛;听读音标竞赛;拼读竞赛等。学生十分喜欢这些小竞赛,而教师就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年少争胜的年龄特点,在玩玩赛赛中巩固了所教知识,教学效果更好。就是在这种循序渐进中,我们的课堂日臻完善。

3.在以上这些课堂环节中,教师及时具体积极的评价是催化剂,会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持续升温,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完成英语音标教学后,我又把音标和字母结合起来,让学生给每一个字母注上音标,又通过字母的读音来记音标,让学生学会这些字母读音的拼读方法,为以后单词的拼读拼写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又教会学生单词的拼读规则。如: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re音节、一些字母组合的读音,让学生通过读音和拼读规则来记单词,每次单词听写,让学生把单词的音标写上。只要学生能通过读音来记单词,单词就容易记了。单词记得住,能读、能听、能拼写,学生就不会再怕英语了。

三、灵活教法,激趣生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力求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从教26个英文字母说起,这件事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可我却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集体观念,全班其乐融融。

开始教单词时,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比如教ruler,我指着尺子What’s this?It’s a ruler.ruler、ruler再重复一下,尺子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尺子就会脱口而出ruler、ruler,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词汇我也在教思维,如果进行词汇复习,我就进行Guess。比如复习eraser,ruler,pen,sharpener,pencil等名词时,我便把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讲台下,秘密地把一件比如pen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问

T:What is in my bag?学生猜后回答

S:It is a pen.如果答不对,就说

T:No,it isn’t.接着问另一个学生。

T:What is it?学生猜答

S:It is a pen.猜对了,教师鼓励这个学生说

T:Yes,you are right.T:You are very clever.

然后再换一件继续进行。如此等等,既复习了单词,也熟悉了句型,既练了听,也练了说,而且学生不以学为苦,还会兴趣浓厚地参与。

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每单元我都要对学生进行语流、语调的练习,我经常把这一部分作为一场大型的音乐会,每个学生既是小小的指挥家,又是著名的歌唱家。在学生掌握停顿、词化、省略、重音、节奏、语调等基础上,再加上老师的指点,他们完全可以用节拍形式顺利完成。最后挑选几组优秀的学生到舞台表演,学生既兴奋又投入,欢呼声汇成一片。如:

Listen to me ,please.What a nice picture!

Let me see.I’m really sorry.教课文时,我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

果必然好。如在学习Unit 6 This is my sister.时,我让学生把家庭相片带到课堂上,互相介绍家庭成员,巧妙的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课文巩固课文环节,我要求学生写单元主题作文,经过批改、完善之后,在每堂课的前五分脱稿展示,要求流畅、自然、生动。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我引入竞争机制:每节课对抗组的两名同号竞争对手进行展示,看谁说的更生动流畅。每周变换主题,增加对学生的挑战性,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发展空间。并且展示的同学要就自己作文内容向全班同学提问题,听的人必须认真听才能回答问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又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听说并进,以说促听。

浅谈初中英语入门教学 篇6

【关键词】英语 兴趣 自信心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英语入门教学也是如此,初中英语入门教学是中学英语的关键环节,英语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英语教学的成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抓好初中英语入门教学,培养好对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就是“好的开端”。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发挥新编英语教材的优势,把好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入门关谈些认识与做法。

一、消除焦虑心理,树立学习信心

由于外语难学的社会舆论至今很盛,初学者常被这样的说法搞得过分紧张,忧心忡忡。有些学生刚开始觉得新鲜,而随着单词量的增加,靠死记硬背往往记不住,信心便丧失大半。因此,必须帮助学生消除焦虑,树立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光凭说教是不够的,还要具体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学得比较轻松和顺利。有了成功感,焦虑自然消除,信心也会随之树立和增强。由于外语难学的社会舆论至今很盛,初学者常被这样的说法搞得过分紧张,忧心忡忡。有些学生刚开始觉得新鲜,而随着单词量的增加,靠死记硬背往往记不住,信心便丧失大半。因此,必须帮助学生消除焦虑,树立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光凭说教是不够的,还要具体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学得比较轻松和顺利。有了成功感,焦虑自然消除,信心也会随之树立和增强。

根据新教材的编排特点,首先从英语语音教学入手,采取相对集中、难点分散的音标教学方案,把部分音标教学安排在字母教学当中,让学生根据音标读出字母来,这样克服了以往的初学者把“a[ei]”读成汉语拼音的“a(啊)”的现象。同时注重进行字母和音标的比较,其余的音标安排在各课之中去分散教。这样,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不仅可以完成26个字母的教学任务,而且基本完成了48个音标的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从培养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发生了兴趣,才会享受学习的欢乐,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所以是否喜欢英语,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开始阶段,我着重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他们领进英语这扇大门。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我“以美引趣”,即尽量注意用美的语言、表情、动作、板书等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以奇诱趣”,即注意用新奇的内容和方法,诱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設疑激趣”,以注意抓住知识的关键处设疑引思,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最后,“以动唤趣”,即注意在课堂上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活动形式,唤起学生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把各种各样的实物、自制的教具、挂图、简笔画、人物、情景和实地表演等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与他们交朋友,一起游戏、一起听说,使他们在有趣而轻松的气氛中感到学习英语并不是件苦差事,这样潜移默化,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兴趣也随之越加浓烈。随着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增加,教学效果也有了较明显的好转。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进来一块做学习英语的游戏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坚持从“严”字上下功夫,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好英语的根本所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没有好的学习成绩,学习的热情就会减退。所以在入门教学时,教师要遵循语言的认识规律,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读音准确、书写规范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善于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培训学生善于总结、勤于归纳的习惯。

除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以上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外,我们还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出一条适合他们自己、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诸多能力中,听说能力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在七年级英语入门教学中,英语知识点还不太多,主要以情景会话为主。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英语情境,想方设法让学生多听多说英语,形成良性的英语听说习惯。如教学Unit 7 How much are the sepants?时,可以设立模拟商场,让学生练习用英语购物。这样,英语也就学活了,就有了生机和活力,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和图片,英语课堂也才有了生气,课堂教学也才能称其为师生学习交流的舞台。

五、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在抓好初中英语入门阶段的启蒙教学的同时,还要塑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完成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任务,真正做到教师育人,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要使启蒙阶段的初一新生顺利入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想,用心去教,肯下功夫,初一新生就一定能及早掌握学好英语的基础,顺利地跨入英语学习之门。因此我们经常参加一些校内外的教研活动,真正做到走出去带进来。我还在前年参加了本科学习。在学校我们每周有一次教研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每一位学生能学得更好。

浅谈电子技能入门教学 篇7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培养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些可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可以弱化困难。特别对于当前的职校生源状况:思维能力差,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自信心不足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关键之一。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学生刚入校门时, 对专业的认识还一无所知, 这时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学中, 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跨入专业大门, 其中生活中的例子, 多为学生有体验的内容, 学生有较多的经验, 学习起来有熟悉之感, 实用之感, 自然也就有了学习兴趣。

二、由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引出新知识

以身边的应用例子做为新知识的导入点, 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介绍电容器时, 如何让学生理解、接受这一新事物呢?本人从同学们熟悉的例子引出教学内容:家里用的电风扇之所以能转动, 靠电容器起动;洗衣机之所以能转动洗衣, 也是靠电容器起动;连大家熟知的楼梯灯延时开关也是靠电容器实现的延时功能。然后, 进一步指导同学们从实验室的电风扇和洗衣机中找到电容器这一元件, 从而引导出电容器的外形和结构, 这样同学们就知道电容器离我们是多么得近, 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同学们的兴趣有了, 接下来的许多知识难点都会迎刃而解。

三、合理使用生活常识来比喻教学

比喻教学法可以将一些难懂的知识点通俗化、形象化, 使之变得浅显易懂, 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来理解它, 适当的比喻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这样, 同学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型号这一个新概念的作用和意义, 接下来, 教师便可以进一步分析型号中各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达到了水到渠自成的效果。

四、融合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电子技能》课程中, 讲授有关于导线、常用装配工具和仪器的内容时, 若是各部分知识分开学习, 学生会产生枯燥、乏味。教师可对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处理, 设计出一个训练项目, 项目中融合进这些技能知识和训练内容。本人设计进一个《照明线路安装》实训项目, 让学生在一块木板上练习安装照明线路, 该线路的负载有:白炽灯、日光灯和插座, 当然, 还有控制、保护电器和电表等, 线路虽然简单, 但是,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概括了家庭照明线路的总体结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 不仅验证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还了解到导线的类型和导线的连接;认识了常用装配工具并学会了使用方法;巩固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等技能。在线路安装过程中, 教师必须起到指导、示范的作用, 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布线、接线训练任务, 探讨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在训练中, 每位学生心里充满了期待, 向着“灯亮”的目标努力, 学习气氛浓烈, 通过讨论交流促进知识的积累, 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树立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法上以点带面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会表现出个体水平高低和个人兴趣等的不同, 同时全班同学的知识基础也存在差异, 所以, 在电子技能教学中, 如何使全班兴趣爱好不同、综合素质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技能课中愉快地学习, 缩小同学之间的水平差距, 是教学的关键。事实证明, 针对这种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 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点带面”教学法, 即通过先掌握技能的同学带动、辅导学习能力差的同学, 以达到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 通过集中讲解教学内容并示范实验操作过程, 让领悟力强的学生先了解操作步骤和要领;然后, 以“手把手传授”的方法, 点拨引导这些学习好的同学, 让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实验内容;最后, 让这些“学成”的学生协助教师对其他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六、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电子技能的教学过程, 把抽象的、枯燥的文字化为生动形象的影像和声音是教学手段的创新, 可使教学内容变得非常直观、容易理解, 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同时应该明白, 多媒体技术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 并不是教学的全部, 电子技能教学过程中, 以传统的课堂讲解和课堂训练为主, 适当地利用影视资料和虚拟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不仅可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七、过关考核驱动学习

电脑游戏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是因为它的过关、升级特点能够调动人的求胜欲和探知欲, 从而实现主动探索, 同样, 学习需要动力, 电子技能教学中, 每完成一部分内容就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 过不了关的得补考。这样,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考核不仅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技能水平, 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技能训练的重视并加强学习,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同时, 教师还能从考核中发现尖子生, 为“以点带面”教学方法的开展创造条件。当然, 教师设计考核的内容时应注意难度适宜, 着眼于基本的技能要求, 考查大面积学生的基础情况, 使大多数的学生在考核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像这样的过关性考核, 能起到化压力为动力的效果, 使学生能有像打电子游戏一样的心情去学习。

除了上述做法之外, 还有成立电子制作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实物训练结合虚拟实验以及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等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都可以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我们只要能做到, 让学生总能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 发挥自己的特长, 有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也有“柳暗花明”的体验, 就必然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当前职校生源素质的现状, 都要求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组织电子技能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让学生总能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 轻松地接受各项技能训练, 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技能,入门教学,贴近生活,融合技能,以点带面,多媒体技术,过关考核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整机装配工艺与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浅谈初中化学的入门教学 篇8

一、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第一要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化学也不例外。当一个个体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 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 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他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就有可能取得优良的成绩。“为什么铁矿石能炼成铁”“火是什么”“煤和石油为什么能变成塑料”“为什么有些物质能燃烧, 有些不能”, 带着诸如此类的很多疑惑和好奇入门, 在多次从现象到实质的追源中, 在反复从原因到结果的递推中, 学生会慢慢懂得从关注现象到关注原因的转变的重要性, 将解释原因必须依赖的相应理论、概念、定义等原本不太有吸引力但又不可或缺的要素转变成一种间接的兴趣, 从此跟随着教师的引导, 通过实验、调查、探究等多种方式, 乐此不疲地去深入、去追寻, 在每一次的学习中茅塞顿开, 就能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依学生的成长特点来看, 感兴趣的东西首先是外在的, 外在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不外乎是好听、好看、好玩的。可从这三个方面去找素材, 上好化学的第一课。“好听”的在化学上最多的是化学历史、与化学有关的故事、生活常识, 可以通过讲述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好看”的有化学实验中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学生觉得惊奇的现象, 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方式展示, 也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好玩”就是让学生亲自做一些实验, 让其在开堂课就体验到化学实验的魅力。在化学第一课, 组织学生感兴趣的化学素材, 透过这些素材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贯穿在学习化学的始终, 使有趣上升到乐趣, 而且这样较持久地乐学会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学习化学可以指导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让学生真实地感觉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把学习化学看成自己的责任, 看成自己将来投入社会的必需, 看成自己将来可能从事职业的理想———从乐趣变成了志趣, 这样从“有趣———乐趣———志趣”逐步发展,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二、掌握好化学用语知识, 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众多的化学概念、定律以及性质来源于化学实验。课堂上, 在认真听讲的同时, 做到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 并勇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提高听课效率。分解初中阶段起分化作用的重点、难点知识。在初中化学学习元素、原子、元素符号、化学式内容是初中化学学习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每章节讲完后还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就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连点成线, 织线成网, 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便于掌握。这以后大量的化学知识教学都用一些化学语言表达。学生对元素、原子这些抽象概念本就不是太好理解, 同时要去记忆大量的化学用语, 稍一脱节, 就会觉得化学难学, 失去学习的信心, 后面的学习便会越拉越远。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要进行分散记忆, 二要不间断地进行强化练习。如学过“分子”“原子”的概念后, 我们就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去解释“湿衣服晾干”“酒香不怕巷子深”等问题, 我们还会清楚“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 墙也会变黑的原因”等。所以, 学会观察, 是学好化学的一个最基础的习惯。在开始学习之初, 若能初步对元素、原子、元素符号、化学式这些基础的化学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逐步的学习中对这些抽象不直观的内容在脑里形成直观形象的知识, 对后面的学习将会减少难度。在化学第一课内容中穿插入有关元素、元素符号及一些化学式的内容, 并让学生在开学的兴奋中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 这些符号在后面的教学中经常出现, 将可分解学生对元素及元素符号这部分的学习难度, 从而减少学生在这阶段产生学习分化。

三、细心观察、勤于动手, 是跨入化学之门的助手

拿许多同学最喜欢的实验课而言, 不能仅停在好“玩”上, 要从中有所得、有所获。实验课前必须进行充分预习, 首先是严谨的学习、探究态度。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考虑完善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 要亲自动手, 不做旁观者, 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步骤,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还能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 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 尤其是刚开始的实验基本操作, 只要有机会就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要耐心细致地观察, 认真思考, 严谨准确地记录。严谨有效的实验不仅可以将老师、书本讲的那些知识点在自己的实践中加以体会、验证,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对今后单纯题目中更复杂的综合实验, 即便不亲自动手实验, 也能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入一个模拟的实验室中, 眼前像放电影一样推进着自己一步步的思维, 题目中的一些难点、疑点就好解决得多;相反, 将实验学习当儿戏, 不仅达不到做实验本身的目的, 而且很容易形成一些臆测的、违背客观事实的结论。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对初学者形成化学概念, 理解巩固知识, 训练实验技能, 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平面几何入门教学 篇9

首先我认为, 兴趣是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先导, 在入门阶段的教学上, 应充分体现几何课程的趣味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入门阶段的教学上, 教师要多花点时间, 尽量把教学过程设计得直观, 有趣, 并结合学生实际, 选编一些趣味性较强, 与几何知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从中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习几何的兴趣:

一、展示几何的美

数学家罗素讲过: “数学中有至高的美.”讲解数学教材中的公 理、定理以及公 式时 , 例如 , 圆的周长 、面积公 式:C = 2πr, S = πr2; 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 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等等, 让学生体味其语言的精练、准确,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语言简洁美; 几何证明的过程的条理清楚, 每一步都有根据, 思维严密, 展示几何逻辑思维的严密美; 三角形虽然千变万化, 但内角和始终不变, 体现了数形结合美; 杨辉三角形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 车的流体设计, 国旗上五角星, 舞台的布局……无不用到几何中的“黄金分割”, 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美. 平时通过展示几何的美, 利用好美感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兴趣, 让学生喜欢学习几何.

二、密切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 也服务于生活.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几何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如利用在墙上钉木条的事例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利用测量跳远成绩理解“垂线 段最短”, 利用木工师傅做门框时钉斜条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等. 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就会发现几何的应用无处不在, 几何并不是那么高深的知识, 而是生活中常见的使用普遍的知识. 这样便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对几何的重新认识, 几何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了一个“良好形象”, 学生对几何的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其次,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 至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习体验, 把学生带进具体情景之中

不仅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 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 还要十分重视感性认识, 即学习的体验,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 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图形已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尚未形成概念. 因此, 在七年级几何内容教学中, 通过创设情景, 唤起学生的兴趣, 他们身处现实问题中,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借助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 会树立一种良好的几何观念.

二、重视概念的学习是几何的关键

平面几何中的公理、定理、定义较多. 教学时应把一个字、词、句的含义讲清,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定理, 是学好平面几何的前提. 如果定理模糊不清, 必使思路混乱, 论证出错. 在讲解概念时, 应注意概念的引入, 尽量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 让学生从实例的观察分析中, 获得感性认识, 这有利于理解、有助于记忆. 在讲解概念时, 要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如讲“线段”概念需抓住两点:一是两个端点, 二是有限长度. 对学生易犯的错误, 要澄清模糊概念, 强调关键词, 并举一些反例让学生辨别, 使学生对概念真正的理解、真正的吃透.

三、重视几何学习的逻辑推理过程

要解决几何的证明问题, 就要学会逻辑推理. 几何证明过程的描述, 是初学几何的学生很难入门的事情. 我在教学时着重于方法的指导, 重点介绍了“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 让学生从结果入手, 逐层剥笋, 寻找原因, 找到源头, 明白已知条件的用处, 然后再由条件到结论, 把过程写出来. 学生在学习中强调“一看、二悟、三对照”, 一看, 看课本例题, 看老师的板书;二悟, 通过对例题和教师板书的观察, 悟出其中的道理, 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三对照, 就是写出解题过程后与他人对照, 请老师指点.

四、重视学习的过程, 减少对结论的关注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数学概念的获得往往是一个心理表征的构建过程. 学生学习几何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成品. 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 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 也就是说, 几何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与自然生活的有机结合. 几何先天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质, 实验教材设计了许多“做数学”———量一量、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填一填, 以及观察物体、识别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教学环节, 都是我们可以使用的教学形式, 充分地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五、重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它有别于培养天才儿童的超常教育. 几何学习同样重过程而非结果, 因此从理论上谈, 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 我体会到入门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 它关系到今后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作为教师在策划教学时, 应处处为学生着想, 要为学生知识的理解而层层辅路, 要为学生知识的巩固而点点凝聚, 使学生真正进入平面几何的门槛.

摘要:初中几何对于培养学生的识图、画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才刚刚发展, 对几何学习有一定的制约性.教师应抓住入门课这一关键时机, 循序渐进, 因势利导, 搞好开端入门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入门教学 篇10

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师从教材与课堂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1. 引导学生认识新教材, 以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感染学生。

一般来说, 七年级新生拿到数学课本后,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多数会马上进行翻阅。这种翻阅, 既会使学生感受到新教材相比于小学教材的新奇, 也体现了学生想学好数学的一种愿望。例如, 教材 (北师大版) 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 提供了“读一读”栏目。栏目内容包含了与随堂课程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料、背景知识、趣味问题讨论与数学知识延伸等内容, 这些内容给学生带来的新奇与趣味, 使他们在尚未掌握相关教学内容时, 即读得津津有味, 无疑会提升数学学科的吸引力与激发学生对未来数学学习的兴趣。有鉴于此, 教师要抓住时机, 有必要花费一定的精力与时间, 深下功夫,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挖掘并向学生展示数学学科的好玩与趣味, 以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深深喜欢上它。

2. 创新“活”的课堂, 以数学学习的生动性吸引学生。

北师大版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在教材上就是, 教学内容具有非常强的知识性、现实性与趣味性, 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持久的兴趣和浓厚的数学素养。

做到这一点, 第一, 要注意教学的导入环节。力求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即以鲜活的形式与手段来唤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第二, 教学过程中,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以提升教学参与积极性;第三, 要以娴熟的教学艺术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精彩、展开环节的精炼、板书设计的合理、字体书写的优美、语言运用的丰富、语调变化的得体、知识技能的广博、与学生思想的合拍, 等等, 都能激发学生对教师本人和数学学科的热爱, 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

二、给与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

“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了“学”, “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所以,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际, 教师就要结合教与学的具体实际, 统筹兼顾, 在教的过程中, 抓住有利时机, 适时穿插有关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指导。这样的指导, 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指导学生进行计划性学习。

学生开展计划性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合理地分析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状况, 既包括分析自己的学情——如学习基础中的厚重点与薄弱环节;又包括自己的学习思想、方法与态度, 经验与教训及其原因, 等等。要深刻、全面、准确的分析自己的学情, 除去自己的总结与反思外, 还可以与比较了解自己学情的师长、同学、父母、朋友等做必要的深入的交流, 借助他人的眼睛与评价来认识自己。在这一前提下, 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学习的短期与长期目标, 这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是搞不好数学学习的。

2. 引导学生掌握开启数学学习的钥匙。

教师的教学经历与经验, 使其对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与学习规律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 来自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 可以使学生在摸索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避免无谓的弯路与精力浪费。具体到数学学习, 教师要告诉并要求学生, 第一, 做好预习, 这是关系到学习效果好还是差的重要起点;第二, 上课听讲要专心, 这是学生领会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排除干扰是前提, 积极思维是保证, 抓住重点是核心;第三, 课后及时复习与独立完成作业, 这是巩固新知的重要保证。整理笔记, 融会贯通, 借助作业进行知识与技能整合是必要环节;第四, 反思与总结, 这是巩固新知与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 也为开展后续学习奠基。

3. 引导课外学习, 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新教材在“指导教法, 渗透学法”的指导思想下, 几乎在每一章节都设置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议一议”等栏目, 这种体现数学学习生活化的自然、实用的特性,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可以成为第二课堂的重要活动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之外, 引导学生以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来充实课外生活。同时, 这种来自于生活又远离应试桎梏的活动, 也会使他们在领略数学的魅力与感受成功的喜悦之余, 充分认识到课上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认识到付出有所值。

总之, 万事开头难面对七年级新生的数学入门课, 教师必要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角度努力, 深入研究, 开好头, 以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俗语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与“万丈高楼平地起”之说, 形象说明了开端与基础的关系, 对于初中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初中数学入门教学是初中阶段三年数学学习的基础, 其效果必会直接影响到日后数学课程的学习, 也会影响到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兴趣与质量。但七年级新生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与数学学习内容时, 多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感, 影响到后面的学习自是必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 在新课程开始之际即通盘考虑采取必要的方法与技巧诱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以及给予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 也就是从教与学两个角度, 来引导学生上好初中数学的入门课。

浅谈初中英语入门阶段的教学 篇11

一、上好第一节课,引导入门是关键

引导学生入门是学习英语的关键,而上好第一节课是引导入门的关键。 初一新生是怀着希望和憧憬走进校园的,上第一节英语课时,他们都充满好奇、兴奋和期待。因此,上好第一节英语课将会对他们以后学习英语起到关键作用。我认为,教师要上好第一节课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上课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注意仪表整洁、大方。

(二)带着和蔼的微笑,拉近师生的距离。“带着三分笑,效率就提高”,教师的微笑能让学生减少恐惧,树立信心。

(三)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第一节课,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一开就把学生的心抓住,给学生讲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用一些浅显的故事来讲述不懂英语的人闹出的笑话,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为什么要学好英语。

二、搞好语音教学,学好音标是重点

学生怕英语,往往是从听不懂、不会读、单词记不住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则。英语是拼音文字,只要掌握了音标和读音规则,大量的单词就可以自己拼读了,它比汉语甚至还好学。因此,初一一开始就要结合字母教学音标。开始的26个字母要一步一个脚印,每个字母从大小写到笔画,到读音,都要认真落实,人人过关。我让学生给每个字母注上音标,又通过字母的读音的读音来记音标,学会这些字母读音的拼读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单词的拼读拼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让他们牢固掌握。同时,要教会学生单词的拼读规则,如开音节、闭音节和一些常见字母组合的读音,如th, oo, sh等。此外,我还特别注重单词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忘记音标的灌输与记忆,而且几乎每节课都进行听写活动。单词掌握好了,学生学英语就轻松多了。

三、培养学习兴趣,点燃智慧火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用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创设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心情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我注意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尽量注意用美的语言、表情、动作、板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注意用新奇的内容和方法,诱发学生的兴趣。

(三)注意抓住知识的关键处,设疑引悬,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设计一些和课堂内容有关的游戏,在欢乐中巩固重点内容。

四、转化学习技能,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初一学生很有必要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 的习惯,因为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没有良好的习惯支撑,很难保持优势学下去。另外,方法也很重要,在很早以前,就有“鱼”和“渔”的故事了,正是“受人以渔”。初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仍然保留着小学时的习惯,学习凭一时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视、听、记的活动多于读写活动,读的技能只侧重于拼读与模仿朗读,而写的技能只限于书写不太规范的字母及少量的单词。进入初中后,老师要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扩展和使用逐步转化为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从用三格练习本书写单词、句子、音标转化为不用三格本书写;从机械模仿转化为有意识记忆;从被懂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作记号、课内聚精会神听讲的习惯,以及早上大声朗读,晚上默写,记忆单词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发散知识点的习惯,以及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查漏补缺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在课堂上我常要求学生做到,“跟着老师走,模仿老师的口”,“坐正,看老师回答問题,大声读书”。

五、适当强化练习,注重落实与巩固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我认为注重落实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适时与恰当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即要求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而知新”,巩固提高。为了达到此效果,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有效设计教材,备教材,备学生,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配好课时。

(二)注重检查落实。每节课必查单词,句型得反复操练,课文必须会背,人人过关。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不断巩固所学的内容。

(三)适当巩固练习。训练题的设计上要精心选择,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作业内容要注意平时积累,而且还要有层次,根据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同时,对于学困生要加强辅导,必须盯紧不放。

六、适当地到小学去听听英语课

学生刚入中学,不会一下子就适应中学阶段的教育,到小学去听听课,了解小学的课堂,了解一些游戏和课堂用语,了解小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英语,更好地实现小学到中学的良好过渡。

入门阶段的英语教学和小学的启蒙教育一样,扎好根基非常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抓重点,分散难点,循序渐进,不断重复;钻研教材教法,让学生较为轻松地迈好第一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入门阶段教学 篇12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入门教学,措施

随着最近十年以来我们国家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学生在欣喜有学上的同时也在面对着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那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毕业学生人数多自然就压力大了, 但其中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并没有真正地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技能, 再加上他们对就业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要求较高, 自然出现了难就业的现状。

这样的现状使很多学生和家长在未来学校的选择上开始理性, 因为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上学就是为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 解决自己未来的发展问题。这样的社会影响下使很多人把目光瞄向了职业学校, 特别是那些想早就业的人更是开始关注我们中等职业教育, 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选择进入了中职院校, 这对于中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来说是难得的发展契机, 所以如何利用好现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动中职学校的发展步伐, 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现就自己所在的计算机专业, 谈谈在学科教学上的一点认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 学生也较早地接触了这一领域, 所以在中职学校选择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较多,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平面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三个主要专业。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 最初选择这一专业的阶段他们说有着一定的目标的,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一些学生就掉队了, 这就导致最后学生毕业的时候没有真正地掌握过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所以再就业选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我们都知道就业率的高低是整个社会在评判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最主要的参考尺度, 这也是很多人在选择中职学校过程中最在意的方面, 所以如何真正搞好专业教学是很多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初始阶段是最为重要的, 因为初始阶段是学生接触专业学科的开始, 只有抓好初始阶段学生才能更好地入门, 才能为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才可能真正喜欢上我们的教学, 喜欢上我们的专业, 这种兴趣会推动学生的不断进步。那么,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做好我们入门阶段的教学呢?

一、树立新时期教学的新理念

中职教育既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部分, 也是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它比初中阶段有了很大的提升, 只是难度增加了很多;从专业化来说, 这一阶段学生要接触相对比较抽象和理论性很强的专业知识, 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之后, 学生才能在实践教学的学习中得心应手, 才可能是真正地掌握了计算机学科的技能。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 而往往把教完、讲完知识作为教学工作是否完成的标准, 到底学生学成了什么样往往是缺乏关注的。事实上, 真正考查教师授课效果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也就是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且应该重视的对象, 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 这样的教学才能够适合学情, 使学生能够跟得上、参与进来, 这样学生才能避免掉队。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育是一个成体系的过程, 教学的每一步都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而这个过程的终点就是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所以,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想做好就应该在初始阶段明确三年结束之后希望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在每一个阶段每一学期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任务, 这样在初始阶段就会和学生一起有努力的方向, 学生有了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自然会清楚自己在什么时期应该做什么, 也就会有责任感和时间紧张的意识, 才不会放松和懈怠, 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要符合时代的需求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发展的速度极快, 我们培养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意味着给学生的知识一定是跟得上时代发展潮流的。而教材相对来说更新的速度不是很快, 这就需要我们要丰富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开发校本教材。打破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 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 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 这样学生在接触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之后会感觉到教学有教材没有讲到的更丰富的知识, 这样学生往往好奇心就会被调动, 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也就切实使我们的学生掌握了扎实的技能。

四、结合学科实际, 充分利用网络来整合资源

网络是最便捷、最好的学习平台之一, 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更是如此。建立网络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凭课堂是不够的, 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在线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建立在网络上, 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 兼顾了贫困、边远地区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差的情况,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既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 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掌握扎实技能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是我们职业教育要承载的使命, 我们必须要立足于本职, 努力创新, 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魏宁.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15) .

[2]万兰平.浅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职业生活化.实践科技信息, 2010 (29) .

[3]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地下空间管理下一篇: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