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法例谈(共11篇)
作文教学法例谈 篇1
作文教学是个难题,怎样利用课文例子打造有效作文的教学模式?“理清思路,表述生活”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什么是“理清思路,表述生活”呢?所谓理清思路,是指理清语文教材课例的思路,包括表层的用简单言词标示的思路标志,也包括深层的作者创作作品的动态思维过程。所谓表述生活,是指运用课例的思路来写生活,这种生活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真真实实的身边的生活,二是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创造的合情合理的理想生活。
怎样“理清思路,表述生活”呢?今以教授朱自清的《春》为例,就教于各位行家同仁。
一、理清《春》的思路
1《.春》的表层思路。表层思路如下:
这种表层思路,是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2《.春》的深层思路。《春》的深层思路就是作者创作作品的动态心路流程,是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历古以来,写春的人和作品层出不穷。有人用诗的体载,有人用小说的体载。贺知章写春,用的是诗体载,巴金写春用的是小说体载。他们的立意各有特点,既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又体现了个人的艺术素养。朱自清写春,怎样做到既不落前人的窠臼,又要推陈出新呢?他采用散文的形式。春天有“新美力”的特点和精神,前人没有称赞过,作者就以此作为主旨赞颂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青年。哪些春景具有这种特点呢?作者认为“一切”,尤其是“草花风雨人”。于是文章就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镜头推进方法对这些景色进行描绘。既然景色这样优美,人们的感情态度怎样呢?先盼春,再绘春,后赞春。至此,情感层递的深层思路便水到渠成。
二、表述《秋》的生活
1. 表述身边真实的生活。
理清课文思路之后,要求学生写秋,经过启发联想观察思考身边的生活,学生很快就有如下思路:
盼秋:渴望丰收
绘秋:稻谷柑子红薯甘蔗
赞秋:劳动人民创造了丰收
2. 表述创造性的理想生活。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秋》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优质稻沉甸甸,科技含量高———稻田里养殖鱼,优化结构创丰收———种殖加工一条龙,科技富农民。老师看到这种思路后,当即予以表扬并肯定这种写法表述了创造性的生活。
三、表述《春分节》的生活
春分,是24节气之一。春分节,是全国唯一一个在县城举行的传统节日,在安仁县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该节日,俗话叫做“赶分社”。正春分这一天多达10多万人。你可以想象赶分社的人之多。所以,关于春分的话题很多,材料很多,文章也很多。根据这种情况,我要求同学们以《春分节》为题,写一些思路。因为对这种生活,同学们很熟悉,所以,很快就写好了下面一些思路。
1. 以时间为思路:前三天→正春分→后三天
2. 以地点为思路:状元街→石头坝→神农殿
3. 以交易的品种为思路:草药多→农具多→土特产多
4. 以人为思路:神农尝百草→仁者赶分社→客商招天下
5. 以文化内涵为思路:仁者安仁→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同学们写的文章来看,以记叙文、说明文、新闻为最多。为了扩大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体载知识。我向同学们推介专家、作家所写的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理清思路,表述生活”的作文课堂模式分两节课。一节为作文指导课,一节为习作讲评课。作文指导课分两步走:先理清课文思路,大约20分钟;后表述身边生活,大约25分钟。表述身边生活,我只要求写清思路,至于文章内容留待课后完成。这样就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了。
其实“理清思路,表述生活”的作文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读一篇,写一类”的目标,真正解决作文教学无序的问题。实践证明,经过训练,学生表述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理想生活的创造性写作中,看出了同学们丰富的理想世界,更感到同学们读书多了,见识广了,联想想象的能力强了。
我想只要大家坚持不懈地去实践这种整体读写的思路,能够终身受益的必定是学生。课程改革也就落到了实处。
作文教学法例谈 篇2
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
冷漓锦
六月上旬的某个傍晚,朱文君老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让我来这儿做一个微报告,讲一讲小学高年级的小古文教学。
说来有点儿惭愧,一来我们学校从今年三月份才全面开展《小古文一百课》教学,和很多学校一样,起步比较晚;二来,我今年带着毕业班,为了迎接“全国第六届主题学习”会议,在班上只上过三个星期小古文专题课,所以教学经验并不多。
怎么办?真是诚惶诚恐!幸好,朱老师为我指点迷津。
接下来,我就结合“全国第六届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会议上执教的《小古文一百课》下册第73课《豺烹羊》,和大家谈谈小学高年级小古文教学的一些感受。
《豺烹羊》是一则伊索寓言,选自《意拾喻言》,通过豺和小羊的三次对话的描写,揭示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文章篇幅虽然不长,150个字左右,但是内容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细细赏析,回味无穷。
这样一篇小古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究竟学什么? 这样一篇小古文,面对高年级的学生,又到底怎么教呢?
带着这两个“古老”的问题,我开始了小古文《豺烹羊》的试教之旅。因为是一节全国性的观摩课,而且是唯一的男教师执教,所以不敢马虎,五易教案,五次试教,终于摸出了一点门道,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基本点,一个出发点,两个突破点”。
“一个基本点”:即紧紧抓住小古文“小”、“浅”、“趣”的基本特点,《小古文一百课》中绝大部分文章都体现出了这个特点,抓住了这个基本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读课文,分析课文,对教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个出发点”:即紧紧把握学生当前对小古文有点新鲜,有点兴趣,还有点儿难度的实际情况,虽然是高年级的学生,但是它们以前接触的小古文并不多,对这类文言文还是比较陌生的,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将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两个突破点”:即牢牢扣住“读”字大做文章,适当开展“用”的训练。“读”是小古文教学最最根本的方法,围绕“读”字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孩子把小古文读得有滋有味,我想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到了高年级,我觉得学生在读好小古文的基础上,可以试试“用”,比如说学写小古文等。扣着这两点,将会帮助我们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在课堂实践中的得到的一些感性认识,再结合网友们的智慧,我设计了“文白对接、活动体验、诵读升华、积累运用”四种教学策略,进行小古文《豺烹羊》的教学。
策略一:文白对接
小古文的语言精练、含蓄、看上去好像简单浅显,但毕竟和学生现在的语言习惯距离较远,因此理解上仍然有较大的困难。
教学《豺烹羊》时,我先和孩子们交流课题“豺烹羊”,猜一猜“烹”的意思,然后概括:看来小古文里有些字词句和今天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试着读一读这篇文章?不懂得地方看看后面的“课文连接”——《狼和小羊》。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很有实效,因为通过文白对接可以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其次,引导学生联系白话文,让学生对照着读一读,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小古文一百课》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学情,很多课文后面都配了白话文,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合理的利用,开展文白对接,利用好这一块教学资源。
策略二:活动体验
古人云:“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小古文课堂中需要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只有当学生对内容、情景发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倾心投入。既然,小古文教学要摈弃繁琐的字句分析,那么,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尺度进行古文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得? 1.在导入课题时,开展“看图猜故事”活动,出示狼的图片,如《狼和鹿》、《狼来了》、《东郭先生和狼》等等,孩子们争先恐后竞猜故事,最后出示《狼和小羊》,引出课文的题目《豺烹羊》,聚焦课文。通过看图竞猜,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唤起他们的童年往事,吸引住他们的目光。学习伊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2.在教学豺和羊的第二次对话时,开展“小组赛一赛”活动。首先出示豺和羊的第二次对话,其次各小组依据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豺和羊的第二次对话,其次按照“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意思、读出情感”要求来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最后评选“最佳合作奖”,掀起一个小高潮,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延续。
3.学完课文后,又进行了“即兴编故事”活动,让孩子选择豺和羊的一次对话,进行即兴创编,将小古文创编成现代文的故事,看看谁编得最具体、生动、最有趣。起到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效果。
策略三:诵读升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见其义。只有通过读的实践,读的亲身经历,才会对课文有所认识有所感触。
1.在教学《豺烹羊》时,“读”贯穿于整个教学,在教学豺和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设计四个层次的朗读:
一读——读准字音,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做到读准音,不丢字,不添字,读正确、读流利。
二读——读出节奏,要让学生学会断句,读出停顿,读出快慢,读出古文韵律美。
三读——读懂意思,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再次联系文后的白话文读懂文意。
四读——读出情感,引导边朗读边想象,读出人物的内心,读出人物的情感,读出古文的意境美。通过这样有目的、有层次的读,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2.面对比较陌生小古文,学生心中多少有些茫然,此时此刻,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教师的诵读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质量,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因为语音是口耳之学,出于师之口,入于生之耳。教师要正确指导,自己首先得读熟读透古文,特别要注意停顿和节奏,以及自己的表情、神态和动作。比如说“乃强责之曰”一句,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错读成“乃—强责—之曰”,而正确的读法是“乃—强责之—曰”。又如“该杀”,一开始我的时候很干脆,后来我又觉得读成“该——杀”,更能表现出豺的奸诈凶蛮。当天上完课后,陈学壮老师感觉我部分语句读得过缓,回去后又练读了几遍,确实快慢还要再清晰一些,那样,这篇小古文节奏感会更加明显。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看老师读得朗朗上口,摇头晃脑,津津有味,自然也就来劲了。
3.读的方式有多样,变换不同的方式,更能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初读的时候,听读、自读、跟读、范读、轮读可以多一些;细读的时候可以侧重个别读、轻声读、默读、齐读、练读等;而品读得时候可以开展表演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
反复的朗读,把语言在头脑中转化为有声的图画,让情境展示的形象与古文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古文特有的韵味。
策略四:积累运用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小古文,不仅要让他们读好,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怎样读好,所以学法指导可以适当渗透。
在教学豺和羊的第二次对话时,先引导学生复习第一次对话时学习方法——“四读”,然后组织学生自学豺和羊的第二次对话。通过课堂实践来看,学生学得也很轻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给学生以启发,能让学生模仿着学,模仿着用,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成功的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学得快、学得活、学得轻松。
除了学法指导,高年级小古文教学中,创写也是学生习得小古文的方法。在教学《豺烹羊》过程中,首先在学生学习了豺和羊的第一二次对话,对它们的语言特点有了一定把握后,适时开展仿写豺和羊的第三次对话,学生们各抒己见,虽然有的发言还显生硬,但是多少有了一点文言的味道。
其次在学完了豺和羊的三次对话后,请同学们给这篇寓言加一个点明寓意的结尾,孩子的灵性瞬间展现,有的说“俗云:见者不善,避而远之。”有的说“俗云:羊之虽弱,据理力争,亦刚强也。”有的说“俗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和原文一字不差„„所以,创写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学生要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了解,记住课文中的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试图用口头语言表达意思,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组织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这就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是积累运用的过程,正所谓“厚积而薄发”。
语文教学导读法例谈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读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导读是体现“双主体”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的教学艺术。所谓“导”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以及因势利导;所谓“读”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阅读实践。“导”和“读”自然的结合,勾勒出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阅读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其大略导读法
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和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实际上都是“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符合“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不讲求咬文嚼字或深入文本的细节,长于存干去枝统揽全貌,易于学生快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例如,《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这篇小说虽然很长,如果指导学生用此阅读方法,学生很快就能把握其主要内容:伽西莫多受刑,爱斯梅拉达为其喂水。再如,教读《淮阴侯列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读《淮阴侯列传》后发现司马迁只写了一个字,请同学们通读全文推断一下这个字是什么?”学生热情很高,研读文本,发表见解:①韩信自尊、自信、高傲、坚忍;②韩信有杰出的军事才能;③韩信功高盖主遭刘邦忌讳;④韩信恃才傲慢,树敌太多;⑤统治者诛杀功臣,“巩固”政权;⑥韩信不至于傻到在天下安定,自己手无兵权的情况下贸然涉险……学生七嘴八舌,最后异口同声地喊出一个字“冤”。
二、比照导读法
比照导读法就是指导学生将文本中的人、物、事进行前后比较对照,在比较对照中理解文中人物性格、事件本质和思想内容等的阅读方法。例如,读《林黛玉进贾府》时,我引导学生从王熙凤见林黛玉时的一“笑”、一“哭”对照中理解其在贾府中的身份、地位和其性格特点。
利用写作方法和阅读方法具有的互逆关系,受司马迁写作《史记》运用“互见法”的启发,我在教读《史记》时,引导学生将《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比照着阅读,分析刘邦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刘邦自己就说得天下靠的是张良、萧何和韩信这‘三杰,项羽则刚愎自用,不会用人。”“刘邦入关约法三章,深得人心;项羽入关烧杀抢掠,失去人心。”“项羽坑杀降卒,涉及千家万户,关中百姓恨之欲死,为其失败埋下祸根。”“项羽杀掉了宋义和义帝,不得人心”“刘邦性格狡诈,善用权谋之术;项羽直爽,偏有妇人之仁。”……导读效果显著。
三、辐射导读法
这种导读法就是引导学生把作品中的同一个人同一个物或者同一件事作为辐射点,围绕这个辐射点分析解读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物、事等。在阅读《红楼梦》中“贾宝玉挨打”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指导学生抓住“贾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以之为辐射点,分析与之密切相关的贾政、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宝玉、黛玉、宝钗等众多的人物性格,可谓一矢多鸟。
五、剖析标题导读法
用剖析标题来指导学生阅读不失为一条快捷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从文题入手导读的方法主要有换拟标题法、添加副标题法、揣摩题眼法、提问猜读法等。比如,在学习《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这篇小说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这个标题换拟成“一滴水报一滴眼泪”,如何?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可以用“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层递性提问,文章的观点、思路一下子都清晰了。学习舒婷的诗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标题中的“祖国呵”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这样写在行文、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学生从这个问题入手很快就理清了诗歌的思路,理解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了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
六、抓住文眼导读法
抓住文眼指导学生阅读,有利于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例如教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如果抓住了文中第一段“(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句中“勇气”这个文眼,就把握了全文的内容:蔺相如出使秦国靠的是勇气,蔺相如智斗秦王靠的是勇气,蔺相如大公无私力避内斗靠的是勇气,廉颇负荆请罪靠的也是勇气。教读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时,只要抓住文中“我的心里颇不宁静”这个文眼,追根溯源,就走进了朱自清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苦闷彷徨的内心世界。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导读的方法还有很多,法不在多,实用则灵。引导学生阅读的关键是遵循阅读规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诗歌“四字”教学法例谈 篇4
所谓“读品悟鉴”教学法,概而言之,就是对诗歌的教学要贯穿“精读—品味—体悟—鉴赏”这四大要旨。在诵读中吟咏诗韵,在品赏中玩味意境,在体察中彻悟精义,在鉴赏中贴近妙谛,这既是方法,也是个过程。只要抓住这四大要领,对一首诗的把握也就差不多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四字教学法在遇到具体的诗歌并不能平均用力,而要根据不同的诗歌体现异样的侧重,方不失为精准把握要义。而“读”则是学习诗歌最基本的方法,诗歌类型不同则读法各异。兹举例论述如下:
一、“读”出不同的滋味
学语文,一个“读”字摄统千言万语,而学诗歌,一个“读”字更加胜过万千方法,“品悟鉴”都是在“读”的基础上深入的,这是诗歌重形象思维,读诗重形象把握的重要体现。同样,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诗歌,读法也不大相同。如古典诗,要在读懂的基础上诵读,既能确知其义,又能领略声韵之美。举其特殊者,如《离骚》《湘夫人》者,如果读不懂,所谓的诵读就没有意义了;而像《长恨歌》《春江花月夜》这一类,文不甚深,义不甚奥,反复吟咏,则在口齿流利中自不难理解诗歌的意思,诵读的过程就融会了读懂的过程。而如现代诗、外国译诗,在理解上基本没什么障碍,其重在诵读,感受语言的张力,体味音韵的魅力,读之愈久则滋味愈深,不待讲解而意味不尽,解读有时反倒感觉意味索然,《再别康桥》《雨巷》最具代表性。当然,意之深浅与时之先后并不完全相符合,如元曲《窦娥冤》《长亭送别》(节选自《西厢记》)也绝不深奥。再如,叙事诗要读清故事脉络,把握人物形象。抒情诗则要把准情之所系、心之所悬,等等,兹不赘述。
二、“品”味别样意境
大凡称得上诗歌者,无不以意境取胜。好的诗歌意境优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能力,即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而诗歌绝对称得上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自由王国。曾经有学生来问老师,《长恨歌》除了高考偶尔考考名句填空,还有什么用?为什么要累死累活地背诵?这当然是学生的无知迟钝和功利。无知者,还不懂得审美能力的重要;迟钝者,他感受不到文字意境的魅力;功利者,他只知道分数的可贵,甚至看不到分数之外的分数。我们教学诗歌,一定要注意引领学生走入诗的世界,感受风格迥异的意境。如《静女》之两情依依,《国殇》之风云激荡,《山居秋暝》之诗画兼美,《满江红》之气冲斗牛,《致大海》之豪迈奔放,《雨霖铃》之哀婉缠绵,等等,从不同侧面陶冶学生的身心,在他们心灵的蜡板上刻下成长的印迹。当然,也有一些短诗如李绅的《悯农》多首,不以境胜,而以意胜,自不可一概而论。
三、体“悟”诗中真谛
古人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看来,诗是作者抒写心灵的寄托,那我们教学生读诗歌,就有必要悟透作者的言下之意,乃至言外之意是什么。说起来又须费一番功夫,有些诗是言近旨远,有些诗是晦涩难解,有些是一诗多旨,有些则诗意显豁。正因为如此,才有“诗无达诂”一说。但作为师生,我们不是研究者,贵在引导学生在合理分析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反对以定论裁新见,或以权威约异说,如张九龄的《感遇》。
四、“鉴”赏百变方法
古今中外,诗的类别五花八门,诗歌的表现方法也是不拘一格。同为抒情,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宣泄,也有“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迂回试探。方法不同,风格就大异其趣,而诗歌意境的创造,诗歌旨趣之所在,皆由不同的方法生成。因此可以说,“品”和“悟”是对诗歌远观近赏,把玩体味知其然的功夫,而“鉴”还是架设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桥梁,同时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也是基本考查内容,在诗歌教学中绝不可偏废。比如人物形象的描写,《孔雀东南飞》对刘兰芝是精雕细镂,毫发毕现;《偶遇·相逢记得画》则是“相逢记得画桥头,花似精神柳似柔”的写意传神;《诗经·硕人》中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的正面刻画;而《庄子·齐物论》中对毛嫱的描写则是“鸟见之而惊飞,花见之而羞开”的侧面烘托。其法不一,曲则同工,值得我们学习时细细地鉴赏。
作文变换写作法例谈 篇5
一、变一般为典型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写人的过程其实就是塑造典型的过程,“艺术化组合”就是塑造典型人物的一种好方法,也就是将分散的、零碎的甚至于想象的、虚构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例如,我们在清晨看见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在街灯下卖包子,无人的时候,她就拿出课本来看,问及父母,才知道一个去世了,一个生病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场景和人物,要写成文章显然不行。但我们又被小女孩的精神所感动,非要写点什么,于是,有人就进行艺术化组合,想象出另外几种场景,让它和上文中自己亲历的被感动的场景嫁接合成,结果变出了华章:如,有人为了表现小女孩刻苦学习的精神,想象出她在学校里有很多授奖的场面以及刻苦攻读的场面,以此为文章开端,中间回顾女孩在街灯下读书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图景,这就成了一篇美文。又有人为了表现小女孩的爱心,想象出许多她捐献的场面,以捐献的场面为开端,引出她在街灯下卖包子的情景,再回到捐献场面,这样小女孩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一个平凡不过的人物经过变换,结果成为一个典型。再如有篇题为《中学生的一天》的作文中,作者巧妙地将劳动委员罚扫寝室、老师罚站、食堂管理员罚款、班主任罚写检讨集中于“我”的一天,以此反映学校以罚代教的现象。这样将不是发生在同一天的事情集中于一天,不但没有失真之感,反倒更具有戏剧性。
二、变单薄为丰厚
首先要从全局考虑,在审题立意上动脑筋,增加作文材料的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如,一同学写《夏天的歌》,先写因阴雨连绵农家的稻谷没法晒而开始发霉,乡亲们一筹莫展。再写政府决定减免有关提留,村民们十分激动,文章表达了“人民政府爱人民”这一主题。作者深思后,又加上这样的内容:大家考虑到不能光靠政府照顾,还要开展生产自救,减少损失。这样,主题就变成了“人民政府爱人民,人民政府人民爱”,文章的内蕴变得丰厚多了。
在具体的写作中,要使文章内容变丰厚,就不能就事论事、就人写人,而要融合想象,将若干已经形成了的表象,通过分解、综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如写“山中之月”,假设如实写来,就只能写成:“一轮明月从山中升起,高高悬挂在天空,那皎洁的月光,洒在森林的树枝上,十分好看!”如果用融合想象,则会写出另一个样子:“青山抱住一轮明月,把那皎洁的月光,尽情地洒在森林的树枝上、针叶上。于是,那针叶上的露珠反射出万缕青光,一根根枝条,就像一串串珍珠闪耀着光华,又像一串串星星眨着眼睛,一只小松鼠,误以为天亮了,从树洞里一爬出来就溜向枝头,碰落了一颗颗露珠,也摔碎了一轮轮月亮。”在这个意境中,月亮是中心意象,要变单调为丰富,先要分解,于是月亮不仅仅是月亮,它变成了露珠、珍珠、星星;后要融合,月非月,又是月,它不再是原来的它,它是露珠、珍珠、星星融合而成的新月,所以松鼠碰落了露珠,也等于摔碎了月亮。想象奇特而瑰丽,不仅富有文采,而且意趣盎然。
三、变肤浅为深刻
主要是指对写作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俱无”的意思来,使文章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如,一个同学写《荒》,先写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田荒,再写菜园无人管理——园荒,最后写家里无人照管孩子,父母干脆让读书的姐姐辍学带小孩——人荒,这样一组织材料,文章的主题就显得特别深刻。又如《让座》一题,一般同学不是写汽车上给老年人或病人让座,就是写轮船、火车上给孕妇让座,助人为乐。尽管内容真、情感深,但总无震撼之力。有一同学却别开生面,写一位老厂长在公共汽车上给刚下班的青年工人让座,老干部关心爱护工人的事实,使文章反映了创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深刻感人,令人耳目一新。还有一同学写酒席桌上,众人给老书记让座,德高望重的老书记又给回乡过年的大学生让座,情节动人,气氛热烈。这种不同寻常的构思,突出了老书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深刻题旨,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袁晓华 江苏省建湖县芦沟中学 224700)
高中英语结课教学设计方法例谈 篇6
一、总结归纳,当堂巩固
在课堂结束前几 分钟通过 图片、数字、提示词、短语、填写表格等方法,有步骤地回忆有关信息,总结当堂课的内容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完Module 1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Reading部分课文后,给学生几个表示年份的数字,让个别学生根据这几年曼德拉大事记简要复述曼德拉的生平。在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中,将口头复述转成书面表达,课后的写作任务也水 到渠成。另外,学习完一 个新的语 法内容,对语法规则进行归纳总结很有必要。再如,在学完定语从句(Ⅰ)后,笔者总结了其基本结构和用法,如下表。
二、善用评价,及时反馈
教师不仅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在课堂 上的活动和表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还可通过评价表或学习日志,一方面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当堂课学习的内容、效果,及时发现疑惑和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及时反馈也使教师能了解其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及时查缺补漏。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反思能力。例如,在教授Module 1Unit 2“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Using language部分时,教学内容为阅读一篇短文、听一段或表演一段对话,最后完成“以Why should we do exercise为主题设计一份海报”的写作任务。写作任务是通过小组活动完成的。结课前教师先让各组学生对本组的海报进行自评、互评,共同评出最好的三份海报,然后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海报以及活动表现进行点评,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学习日志。
三、渲染主题,渗透德育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强调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中, 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教材是情感因素的载体。中学英语教材蕴含丰富的情感资源,为教师开展情感教学提供了各种情感素材和教学活动的平台”(黄远振,2003)。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准确把握切入点,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挖掘、 提炼,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英语语言知识,思想上又得到潜移默 化的教育。 例如,Module 6 Unit 4 “Global warming”的Using language部分,以“What can we do about global warming”为主题进行读写训练。学生就如何保护地球提出很好的建议,并表示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好共同的家园。在课堂结 束前,笔者总结了这么一段话与学生共勉:
The earth is the only home to all people living on it and we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it.We can do many things:we can plant trees to clean the air;giving up using the plastic bags is helpful to protect the soil; also,we can choose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ransportation,such as bicycle or public bus.In a word,protecting our earth is a long-term thing.Only by taking care of it we can hope to live in harmony on the earth.So come on.Let’s do it right now.Remember:Together, individuals can make a difference and your contribution counts!本堂课在英文歌 曲 “Heal the world”(拯救世界)中结束。
四、巧设悬念,启发想象
“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语)巧妙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还能使学生 产生强烈 的求知欲。例如,Module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一单元节选了 《百万英镑》两幕剧,分别是Act I,Scene 3和Act I, Scene 4。笔者将两幕剧分成两堂课的内容。在结束第一堂课之前,笔者向学 生设计了 这样的问 题:We know two old and wealthy brothers,Roderick and Oliver,have made a bet on Henry.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 thereafter?Do you think Henry can survive a month with this bank note?Please read Act 1,Scene 4, you may get the right answer in the next class.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下一篇课文的阅读中。
五、首尾呼应,凸显主题
教师在上课前带着问题导入新课,结束课堂之前对该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例如,Module 7Unit 1 “Living well”的Using language部分有Reading,Speaking and writing教学内容。笔者把这堂课设计成读说写课。 课前以一个问题作为课堂导入:We have learned how to write English letters before,including letters to our parents,friends,or editors about our life,study and so on. 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a letter of suggestion?在学生阅读完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之后,笔者指导学生对这篇建议信进行了格式、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及讨论, 通过收集一些英文建议信函,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掌握这种问题的写作方法,并且体会建议信中的礼貌用语, 培养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意识和遣词造句的能力。下课前笔者要求“以你所在的社区要建一座超市,请你给该项目的设计师写一封英文建议信,建议设计中尽量给予残疾人提供便利。”提醒学生在选择语言时特别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 主动性,也凸显了 这堂课的 主题,即建议信的写作。
总之,一堂成功的课,它不仅应该有良好的开端,而且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在设计中我们要注意简洁性、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等几个问题:简洁性是 指结课不宜花太多时间,无需冗长的语言和繁杂的程序,简明扼要便能达到目的。目的性是指明确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归纳总结,是为了巩固练习,是为了拓展延伸,还是为了与下节课的衔接等等。针对性是指设计应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和要求等。趣味性是指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其更加积极自觉地学习。我们只有重视课堂结尾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总结提升课堂结尾的技巧,才能为每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摘要:一堂课的结尾设计和导入设计同样重要,怎样使学生“课结束,趣犹存”,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总结出高中英语课结尾教学设计的几种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阐述。
作文教学法例谈 篇7
因此, 当再次面对这本教材时, 我们作了大胆的尝试, 重排体例, 分门别类, 以诗歌类别作为教学单元, 重新组合教材,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诗宋词选读》共选取唐诗三十首, 其中教读内容为十八首。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细致梳理, 我们把教材内容按送别诗、羁旅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等类别分为六七个板块, 每个板块用教材的两首以上诗歌作为范本, 教学时印发教材以外同性质的若干诗歌作为拓展延伸阅读, 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学生阅读分析此类诗歌的能力。板块之间既独立, 又相互呼应, 合成一个教学整体。下面, 我以羁旅诗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在教材中, 属于典型羁旅诗一类的有以下几首。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关内阻饥, 兄弟离散, 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 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 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饥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无处同。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我们的教学程序分为三个步骤
1. 找关键语词。让学生通读这几首诗词, 快速找到诗词中能判断为羁旅诗的关键语词:如杜审言诗中的“宦游人”, 杜甫诗题中的“旅夜”, 白居易诗中的“弟兄羁旅”。这些语词往往是把握诗词情感的钥匙, 学生寻找这些关键词的过程, 就是梳理诗词情感、步入诗歌鉴赏大门的基础步骤。
2. 把握诗歌诗句本身, 熟悉羁旅诗的一般写作内容和情感表述。由于羁旅诗都是古人旅居在外所写, 而客居他乡, 不外乎外出求学、异地做官、仕途不顺、被贬在外、战乱动荡、家人离散、游山览水等写作内容, 而其表达的情感最主要的为怀乡思亲之切, 仕途不顺之痛, 战乱无法回归之失等。所以在诗歌中, 我们看到了杜审言的“归思欲沾巾”, 白居易的“一夜乡心无处同”。
3. 分析特定的表达手法。任何一种情感的萌发或喷薄都必将借助一种媒介, 对诗歌而言, 即表现为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怀。读诗词, 除了必须读懂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还必须了解诗人通过哪些手法写出了这一内容。
以杜审言和柳宗元的诗为例, 两首诗均由眼前景象写起, 而表达情感的方法却各异。杜诗中因诗人为北人, 但当时却在江阴任职, 所以看见眼前春景不由得处处感到为之一新, 笔下所观之景处处春光明媚, 江南的新春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 像曙光一样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度过江来, 已完全是春天了。春天温暖的气候下, 黄莺婉转鸣叫, 春风温柔地吹拂下, 浮萍渐渐转绿, 好一派美丽春景。但是诗人见此景不由得心中一阵隐痛, 又是一年春来时, 又是一年未归时, 我的故乡又怎么样了, 我故乡的亲人又怎么样了, 由此可见, 眼前的景铺陈得愈是光鲜亮丽, 心中的痛愈是深沉难耐, 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而柳诗以一句“海天愁思正茫茫”领起全文, 一个“愁”字统领了写景的基调, 于是在他的笔下, 我们只能见到“惊风”、“密雨”、“重遮目”的“柳树”, “曲似肠”的“江流”, 而无任何“美”、“乐”可言, 则是典型的以哀景衬哀情的写法。
以上观之, 羁旅诗的创作多由眼前景物为出发点, 由眼前景或联想到家乡景, 或联想到家乡人, 想到自身身世, 抑或想到家园故园, 多以哀景衬哀情, 但并不排除以乐景衬哀情。以上几步, 可以看作学习一类新诗歌的方法:一据蛛丝马迹判断该诗类别;二据诗歌内容判断写作情感;三据表达手法进行判断分析。羁旅诗是这样, 其他各类别的诗歌亦是如此。
数学选择题解法例谈 篇8
1. 直接法。从题设条件出发, 根据学过的定义、公式、公理、定理、法则进行正确的推理, 求出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适用于单纯考查知识点、课本概念的题, 或者是一些非常基础的题, 准确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抛物线y=x2-4x+5的顶点坐标是 () 。
A. (-2, 1) B. (-2, -1) C. (2, 1) D. (2, -1)
分析:本例是一个基本的数学问题, 可用直接法来解, 用顶点坐标公式计算, 从而得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2, 1) , 所以应选C。
2. 特例法。用常规方法求解比较困难的题, 在符合条件的允许值范围内, 选择某些特殊情况 (特殊数值、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角、特殊位置等) 代替题设普遍条件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然后作出判断的方法, 适用于比较抽象, 又具有一般性结论的选择题。关键在于寻找特例。ac
其中正确的不等式是 () 。
A. (1) (3) B. (1) (4) C. (2) (4) D. (2) (3)
3. 排除法。根据题设条件和有关知识, 从4个选项中逐步剔除干扰项, 根据答案的唯一性, 从而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 适用于定性型或不易直接求解的选择题。
例3.二次函数y=ax2+x+a2-1的图象可能是 () 。
分析:由C、D图象的对称轴为y轴, 得一次项的系数b=0, 因与解析式中的b=1相矛盾, 排除C、D。由A图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的位置知a、b应异号, 排除A, 故选B。
4. 数形结合法。
根据题意, 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 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 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从而快速准确地得出结论的方法, 适用于用代数方法计算比较繁琐但易做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的题。
例4.已知函数y= (x-1) 2-1 (x≤3) , y= (x-5) 2-1 (x>3) , 则使y=k成立的x值恰好有三个, 则k的值为 () 。
A.0
B.1
C.2
D.3
分析:画出图像, 易知当k=3时, 使y=k成立的x值恰好有三个。选D。
5. 验证法。
将各个选择项分别作为条件逐一代入题设进行检验, 从而获得正确的判断的方法, 适用于一些问题较复杂, 从正面解决比较难的题。
例5.已知函数y= (k-3) x2+2x+1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则k的取值范围是 () 。
A.k<4 B.k≤4 C.k<4且k≠3 D.k≤4且k≠3
分析:注意到四个选择中k=4与k=3这两个值是否满足已知条件, 可以区分出正确答案。当k=3时, 函数可化为y=2x+1, 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与x轴有一个交点满足题意, 排除选项C、D;当k=4时, 函数可化为y=x2+2x+1, 它的图象是抛物线, △=22-4×1×1=0, 它与x轴有一个交点 (-1, 0) , 满足题意, 排除A, 选B。
6. 估值法。
通过猜测、观察、分析、比较、合情推理、估算而获得答案的方法, 适用于由于题目条件限制, 无法 (或没有必要) 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的题。
例6.如图, 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 使点D落在BC边中点E处, 点A落在点F处, 折痕为MN, 则线段CN的长是 () 。
A.3cm B.4cm C.5cm D.6cm
分析:本题可通过在Rt△CEN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线段CN的长, 但运用估算的方法会使该题更简单。由于点E是BC的中点, 所以EC=4cm, 在Rt△CEN中, 由于EN是斜边, 所以EN>EC, 即EN>4cm, 又EN=DN, 而DN+CN=8cm, 可知CN<4cm, 故选A。
7. 枚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 然后做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例7.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 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1元的人民币, 换法有 () 。
A.5种B.6种C.8种D.10种。
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 1元的人民币y张, 不难列出方程, 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 故选B。
8. 极限法。
根据题干及选择支的特征, 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 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 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多数应用在求最值、取值范围的题。
例8.256-1可能被120和130之间的两个数所整除, 这两个数是:
,
B.125, 127
C.127, 129
D.125, 127
分析:由256-1= (228+1) (214+1) (27+1) (27-1) = (228+1) (214+1) ·129·127, 故选C。
9. 动手操作法。
只凭想象不好确定, 根据剪、折顺序动手实践操作一下, 可以直观得到答案的方法。适用于和剪、折操作有关或者关于图形变换的题。
例9.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图 (1) 、图 (2) 所示的方式依次对折后, 再沿图 (3) 中的虚线剪裁, 最后将图 (4) 中的纸片打开铺平, 所得到的图案是 () 。
分析:严格按照图中的顺序进行操作, 展开得到的图形如选项B中所示, 故选B。
函数值域应用及其求法例谈 篇9
例1设m是实数, 记
(1) 证明:当m∈M时, f (x) 对所有实数都有意义;反之, 若f (x) 对所有实数x都有意义, 则m∈M.
(2) 当m∈M时, 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3) 求证:对每个m∈M, 函数f (x) 的最小值都不小于1.
解 (1) 先将f (x) 变形:当m∈M时, m>1, ∴恒成立, 故f (x) 的定义域为R.
反之, 若f (x) 对所有实数x都有意义, 则只须令Δ<0, 即解得m>1, 故m∈M.
(2) 设
∵y=log3u是增函数, ∴当u最小时, f (x) 最小.
显然, 当x=m时, u取最小值为
此时为最小值.
(3) 当m∈M时, 当且仅当m=2时等号成立.
例2已知函数
(1) 当时, 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2) 若对任意x∈[1, +∞) , f (x) >0恒成立, 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最小值以及单调性问题, 着重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1) 知识依托:本题主要通过求f (x) 的最值问题来求a的取值范围, 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与分类讨论的思想.
(2) 错解分析:考生不易考虑把求a的取值范围的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
(3) 技巧与方法:
解 (1) 当
∵f (x) 在区间[1, +∞) 上为增函数,
∴f (x) 在区间[1, +∞) 上的最小值为
(2) 解法一在区间[1, +∞) 上, 恒成立⇔x2+2x+a>0恒成立.
设y=x2+2x+a, x∈[1, +∞) .
∵y=x2+2x+a= (x+1) 2+a-1递增,
∴当x=1时, ymin=3+a, 当且仅当ymin=3+a>0时, 函数f (x) >0恒成立, 故a>-3.
此解法运用了转化思想, 把f (x) >0转化为关于x的二次不等式.
解法二
当a≥0时, 函数f (x) 的值恒为正;
当a<0时, 函数f (x) 递增, 故当x=1时, f (x) min=3+a, 当且仅当f (x) min=3+a>0时, 函数f (x) >0恒成立, 故a>-3.
此解法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得.
例3设计一幅宣传画, 要求画面面积为4840 cm2, 画面的宽与高的比为λ (λ<1) , 画面的上、下各留8 cm的空白, 左右各留5 cm空白, 怎样确定画面的高与宽尺寸, 才能使宣传画所用纸张面积最小?如果要求那么λ为何值时, 能使宣传画所用纸张面积最小?
本题主要考查建立函数关系式和求函数最小值问题, 同时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知识依托:主要依据函数概念、奇偶性和最小值等基础知识.
(2) 错解分析:证明S (λ) 在区间上的单调性容易出错, 其次不易把应用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
(3) 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应用问题, 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 并把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
解设画面高为x cm, 宽为λx cm, 则λx2=4840, 设纸张面积为S cm2, 则S= (x+16) (λx+10) =λx2+ (16λ+10) x+160, 将
当时S取得最小值.
此时高
作文教学法例谈 篇10
【关键词】职教体育 游戏教学法 情绪智力效应 实践与探微
游戏活动可谓众口皆宜、雅俗共赏,它不仅内容丰富多元,而且形式活泼生动,是不折不扣的“情感生成剂”和“活力膨化剂”。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应游戏活动而生的非智力因素,尽管它本身缺乏反映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的实际能力,在引发人的注意力以及推动复杂智力活动等方面却有着难以估量且无可比拟的作用与效果。在职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运用游戏法,这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发展性教学课题。既可有效地激发学习情趣,为课程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又能从中赢得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1+1>2”效果。
一、开展职校体育游戏教学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体育课程教学以室外活动为主,更多是对学生进行体能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与强化,不仅学习环境相对较差,而且身心消耗性较大,这对于普遍具有“90后”“00后”社会特质的学生来说并非乐意之举。其次,由于各方期望值较低,缺乏相对的压力和动力,而且学习品质欠佳等因素,中职生属于“唯情趣一族”,并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因而情趣化教学显得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再次,游戏教学具有竞争性、规则性、挑战性、启迪性和创新性等内在特征,既可较好激发课程学习的良好情感,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有效锻铸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逐步改变职校生的性格心理和精神风貌。第四,坚持以游戏形式为支撑,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效。一方面有效转移体育学习的注意力,变相减轻学生的身心疲劳程度,构建一种良好和谐的教学关系;另一方面,有效实现训练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目标,逐步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并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些活力元素,从而赢得千里跬步和江海细流的良好效应。
二、对职校体育游戏教学活动的简要实践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职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活动不受条件限制,可以融合于热身准备、主体教学和整理收尾等任何环节。
1、把游戏形式运用于教前准备流程,可充分发挥激趣凝神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在体育训练教学过程中,热身环节既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内容。在常规情况下,体育课堂教学往往是训练学生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粘滞性等,热身准备往往在教师习惯性主导下,采取慢跑、单双人徒手操、武术操以及支撑性(如支架、墙壁、地面等)活动等形式,长期以往,无论执教者还是学生,都无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种消极应付心态,也就难以达成预期性目标效果。有鉴于此,执教者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游戏导入活动。比如“蛇形跑”“鸭形跑”“螺旋跑”“蝴蝶飞”以及“听号抱团”“拉网捕鱼”等形式。再如,教师可创编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性质相似的游戏性活动来辅助练习:篮球教学之前,采用“巧遁营门”和“龙凤戏球”来熟悉球性;田径类项目训练之前,采用“喊号追踪”“勇于突破封锁线”等来加强热身……与传统形式相比,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2、把游戏形式运用于课堂教学阶段,可充分发挥益智促学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体育课程活动中的主体部分。在职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若沿袭“技术讲解——示范引领——巩固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既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难以收获相应的训练效果。与此相应的是,若执教者有效把握和充分利用学生的求异、求新、求趣的学习心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把教学内容积极有效地转换为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则能从中赢得截然不同的活动效果。比如,在中长跑田径项目训练教学中,教师可摒弃“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做法,把之转换为过障碍跑、越野跑、抢物跑、往返跑以及“警察缉匪”“雄鹰逐兔”等多种姿势跑形式;在队列训练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推火车”“大雁排队”“调兵遣将——摆兵布阵”等形式进行……再如,在篮球技术讲解结束后,可安排学生开展“小组运球接力比赛”游戏活动。如此而为,可让学生玩在其间,乐在其间,修行在其间。既可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又能留下持久深刻的训练痕迹。
3、把游戏形式运用于教后整理环节,可充分发挥舒缓身心的作用。理论和实践表明: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整理环节的效果如何,
既紧密关系着学生身心发展的状态,同时对于能否较好地进入下一轮学习状态,能否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具有不容忽视的潜移默化影响。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其内涵意义即在于此。这与“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规范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义。众所周知,体育课程收尾整理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能够尽快地从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中重新恢复到相对安定的身心状态中来。因此说,这一环节的游戏活动要尽量避免那种比较激烈性的形式,力求做到“健康有趣、生动活泼、轻松舒缓”。比如“报数凑团”“背对背贴人”“大小西瓜”“鲤鱼呼吸”等,这些小型游戏活动短小精干、简单易行,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释放和状态恢复。也可以根据男女性别和学生自愿等情况,让他们自行开展游戏类活动。
函数值域的应用及其求法例谈 篇11
例1设m是实数, 记M={m|m>1}, .
(1) 证明:当m∈M时, f (x) 对所有实数都有意义;反之, 若f (x) 对所有实数x都有意义, 则m∈M.
(2) 当m∈M时, 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3) 求证:对每个m∈M, 函数f (x) 的最小值都不小于1.
解 (1) 先将f (x) 变形:
当m∈M时, m>1,
故f (x) 的定义域为R.
反之, 若f (x) 对所有实数x都有意义, 则只须, 令Δ<0, 即, 解得m>1, 故m∈M.
∵y=log3u是增函数,
∴当u最小时, f (x) 最小.
显然, 当x=m时, u取最小值为,
(3) 当m∈M时, , 当且仅当m=2时等号成立.
例2已知函数, x∈[1, +∞) ,
(1) 当时, 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2) 若对任意x∈[1, +∞) , f (x) >0恒成立, 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最小值以及单调性问题, 着重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1) 知识依托:本题主要通过求f (x) 的最值问题来求a的取值范围, 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与分类讨论的思想.
(2) 错解分析:考生不易考虑把求a的取值范围的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
(3) 技巧与方法:
∵f (x) 在区间[1, +∞) 上为增函数,
∴f (x) 在区间[1, +∞) 上的最小值为.
(2) 解法一在区间[1, +∞) 上,
设y=x2+2x+a, x∈[1, +∞) .
∵y=x2+2x+a= (x+1) 2+a-1递增,
∴当x=1时, ymin=3+a, 当且仅当ymin=3+a>0时, 函数f (x) >0恒成立, 故a>-3.
此解法运用了转化思想, 把f (x) >0转化为关于x的二次不等式.
解法二, x∈[1, +∞) .
当a≥0时, 函数f (x) 的值恒为正;
当a<0时, 函数f (x) 递增,
故当x=1时, f (x) min=3+a;当且仅当f (x) min=3+a>0时, 函数f (x) >0恒成立, 故a>-3.
此解法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得.
例3设计一幅宣传画, 要求画面面积为4840 cm2, 画面的宽与高的比为λ (λ<1) , 画面的上、下各留8 cm的空白, 左右各留5 cm的空白, 怎样确定画面的高与宽的尺寸, 才能使宣传画所用纸张面积最小?如果要求λ∈032, 431, 那么λ为何值时, 能使宣传画所用纸张面积最小?
本题主要考查建立函数关系式和求函数最小值问题, 同时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知识依托:主要依据函数概念、奇偶性和最小值等基础知识.
(2) 错解分析:证明s (λ) 在区间上的单调性容易出错, 其次不易把应用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
(3) 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应用问题, 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 并把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
解设画面高为x (cm) , 宽为λx (cm) , 则λx2=4840.
设纸张面积为S (cm2) ,
则S= (x+16) (λx+10) =λx2+ (16λ+10) x+160.
将代入上式得:
当时S取得最小值.
此时高:, 宽.
则由S的表达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