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方法

2024-07-24

药学方法(精选12篇)

药学方法 篇1

在《中药学》中, 涉及到众多专业术语, 这些术语是阐释中药功效、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相关知识的专业词语, 也是中药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习者对中药学术语的掌握情况, 将直接关系到其对中药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 以中药学术语为切入点, 对中药学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 加深相关内容把握与理解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 对中药学术语进行阐释, 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为准确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在临床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高度重视中药学术语的解释, 在整体把握具体内容和词语涉及的前提下, 融合多学科相关知识, 对术语进行详细解释, 从而让学生对其内涵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1]。以“四气”这一术语为例, 教学者可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寒”“热”“温”“凉”四性为药性;二是温热与寒凉在性质上的显著差异;三是四性之间有程度差异。“四气”是对中药药性特点的阐释, 是指中药在对机体产生作用后, 可产生温、热、寒、凉不同的生物效应, 该性质与药物疗效有关, 而非物理上的“温、热、寒、凉”。温热与寒凉间有着性质差异, 祖国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中, 寒凉为阴, 寒凉药物的生物效应为清热, 可治疗阳热之证;温热为阳, 温热药物的生物效应为散寒, 可治疗阴寒之证。温、热、寒、凉有着程度差异, 通常来说, 寒性药物比凉性药物的清热力更强, 热性药物比温性药物的散寒力更强。平性指的是寒热不明显的药物, 可能偏温, 也可能偏寒, 故仍属“四气”范畴。此外, 充分掌握各章的基本术语, 也有助于了解每章药物的基本作用特点[2]。在教学时, 可将中医理论与本章内容相结合, 对本章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基本功效进行完整阐述。

2 处理好术语具体描述与抽象概括间的关系

在中医学各门课程中, 中药学是一个重难点, 其内容复杂、繁多, 对于具体的药物, 通常都以具体的病、症、证或病机病因等术语进行描述。将药物治证概括为病因病机, 能够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药物作用本质, 以便于准确、灵活地选用药物, 然而该描述形式也十分抽象, 且对病、症、证的涵盖较多, 所以理解难度也相对较大。在对病因病机进行讲解时, 教学者应将抽象的术语具体化为通俗的描述, 以利于学习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例如, 在讲解温里药附子时, 教材描述该药具有补火助阳的功效, 主治阳虚证。这一概括反映了阳气不足是附子治疗疾病的本质, 但该描述对治证没有具体的描述, 未将具体病变部位与阳气虚统一联系起来, 也缺乏临床症状描述, 所以单凭这一概括, 学习者很难把握附子的治证。因此, 教学者在对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 应与药物作用特点相结合, 紧扣教材, 指出阳气虚的病位可在心、脾、肾等部位, 其临床症状复杂[3]。心阳虚, 症状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脾阳虚、脾肾阳虚, 症状多见大便溏泻、脘腹冷痛等;肾阳虚, 则命门火衰, 症状多见夜尿频多、腰膝冷痛、寒宫不孕、阳痿滑精等。再比如:解表药桂枝, 其有温经通脉之功效, 可治寒凝血滞之痛证, 抽象概括为适用于治疗寒邪侵袭致气血不畅出现的疼痛。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应进一步解释桂枝可治疗寒邪客于不同部位引起的疼痛, 比如胃脘疼痛、经行腹痛、风湿痹痛、胸痹疼痛等, 此为异病同治。

在对药物应用进行描述时, 采用具体病、症、证等术语形式能够让学习者对药物应用的感性认识更为直观, 但不少药物所涉及的内容都较多, 该描述方式没有对繁多的治证本质进行概括, 不利于学习者深层次理解、记忆药物的作用特点[4]。例如:清热燥湿药黄芩, 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 可治疗多种湿热证。如果将黄芩的治证具体描述为暑湿、温湿、黄疸、湿热痞满、胸闷呕吐、泻痢等, 虽然描述具体, 便于理解, 却未能反映出这些治证的共同点。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有必要联系中医理论知识, 向学生讲透彻、讲清楚, 让学习者了解到这些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的病证, 其共同本质都为湿热, 同属“湿热证”范畴, 所以可利用黄芩的清热燥湿功效进行治疗。

3 从药性理论出发阐释中药作用及功效特点

药物功效, 是对药物的作用效果及功能进行高度概括的术语。深入理解药物功效及功效间的关系, 是中药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中药学理论中, 药性理论占据着核心地位, 其主要包括了升降浮沉、归经、五味、四气等理论, 中药药性理论是理解药物功效术语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要紧密联系药性理论及其他理论对药物功效进行阐释, 从而让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药物作用的本质与内涵。在对某些药物功效进行讲解时, 还有必要与四气理论相联系, 以平肝熄风药羚羊角为例, 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平肝熄风。在教学时, 应将羚羊角性寒、可清热的特点与明目、熄风功效相联系, 由于羚羊角入肝经, 泄肝热, 故可熄风止痉, 治疗热极生风引起的痉挛抽搐, 却不适宜肝风内动虚证。其明目功效主要与其能清泻肝经火热有关, 故适宜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5]。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 中药学术语的解释关键环节, 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所以, 教学者应紧紧围绕中药学术语,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全面阐述术语内涵, 以便于学习者深入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裴香萍, 王兵, 平莉莉.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14) :67-68.

[2]肖斌, 陶欧, 顾浩, 等.基于功能靶点的中药功效术语规范[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 9 (3) :252-256.

[3]刘海波, 周家驹.中药功效中名词性术语的现代药理学含义[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 (4) :620-627.

[4]徐韩平.常用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注释[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 (12) :468-468.

[5]蔡永敏, 崔瑛, 王洪久, 等.中药学名词术语分类体系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5 (12) :1938-1940.

药学方法 篇2

蒙医药学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体是小宇宙,生命体恒动不息,但有始有终。内外协调则康,失调则病,紊乱则危,不相依则亡。蒙医药学说特点是指与西医学及其它医学体系相对而言,任何一种医学均以人体及疾病为其研究对象,这是所有医学具有的共性。然而,他们对人体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则不相同,如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蒙医药学基本特点

蒙医药学最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大特点。一是整体观念。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临床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二是辩证施治。人体是一个矛盾着的统一体,各部分之闯在生理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发病以后局部病变必然会影响到其它部分和整体,而整体变化又必然会对局部发生影响。

二、蒙医药学科发展特点

蒙医药符合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特点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在北方少数民族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蒙医药学科在总体上还相当落后,到解放初仍处于父传子、师传徒、寺庙办教育的状态。我国创办蒙医学专业五十多年来,蒙医药学教育在培养层次上经历了由本科教育提升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经历了由老一辈专家创业,中年学者接替,青年科学带头人培养等一系列学科梯队调整;专业方向上经历了由传统文献整理到现代实验研究,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到其机理揭示,病集病例分析到临床试验研究等不同层次上的定位与领域扩展。蒙医药学科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不断与现代医学、药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互相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发展。

1、民族文化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及临床客观上均存在着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烙印,人们又常称之为传统的医药学、文化的医药学、哲学医药学、北方医药学等。蒙医药学指导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诸如天地相应、寒热、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六因学说及辨证论治理念等,均是当代自然科学不能完全解释,但却是蒙古族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乃至人类自身社会关系综合把握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特征。蒙医药学既是医药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蒙医药学既有自然科学的特点,也具有蒙古民族文化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2、师带徒传承特点。蒙医药学起初是祖传形式或带学徒办法来传授。蒙医药教育逐步实现了以师带徒教育为主向现代科学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但师带徒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现代蒙医药学科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承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

3、现代发展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曾经陪伴着蒙古族人民走过几千年岁月,至今仍然是蒙古族人民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蒙医药更是一种技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人类增进健康,防治疾病服务。19世纪初西医学成为主流医学之后,包括蒙医药学在内的各种传统医药学客观上都成为一种补充或代替医学。

4、基础与临床不可分割特点。蒙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升华到理论,然后又运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医疗实践活动。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围绕临床现象建立时,一切理论都是为了说明生命活动现象与自然、社会活动的内在联系,调整人在自然和社会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临床失衡状态。

5、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特点。蒙药是在蒙医药理论知道下的独特的用药方式,根据疾病的不同症候。按照组方的方法和原则,选择适宜的数种药物,以适当的比例配合在一起,并制成一定剂型后使用。蒙医与蒙药不分家,要认真研究蒙药的药性理论与蒙医药理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蒙医学科发展也应以维护和提倡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的学术特点进行知识创新为原创,鼓励广泛引进新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多形式、多学科开展蒙药研究工作。

三、蒙医药学开发研究思路

蒙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医药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独到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冲击,蒙医药学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蒙医药学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的科技浪潮中逐步成长,如何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呢?这是我们蒙医界迫切的、限巨的一项任务。下面就蒙医学如何现进行开发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学科的方法论对该学科发展起主导作用,而该学科的模式必须体现其所用的方法论。蒙医药和西医不同的方法论正是两者不同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

2、改进蒙医方剂及疗术器械。蒙药和疗术器械是蒙医治病的主要工具,是实现医疗目的的最重要手段,亦是蒙医与患者联系的桥梁。因此,蒙药和疗术器械的革新和发展是关系蒙医临床发展的根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关系蒙医生死存亡的问题。目前蒙药和疗术器械的质和量的标准难以控制,使用相对不方便,疗效相对缓慢等。为了取得更好疗效,为了扩大蒙医药的竞争优势,必须对蒙药方剂及疗术器械进行改进。

3、融入现代人文科学的成就。蒙医药学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除受当时自然科学的影响外,人文科学更是起主导作用。蒙医药学基本理论无不留有当时人文科学的痕迹,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脏腑理论等都受当时哲学、伦理学、军事、艺术等人文科学的重大影响。因此,蒙医药学既是医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蒙医药学的这一特征使它在医治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过程中有很大优势。但是,蒙医药学发展到今天,却未及时吸收当代人文科学的最新成就,正逐渐丧失这一优势。

浅谈分子生药学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分子生药学 教学建议 存在问题

【Abstract】The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is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which involved in multi discipline.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order to better construct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blems based on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teaching practices and curriculum of our colleg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suggestions; problems

【基金项目】基金名称:利用叶绿体基因组超级条形码构建鼠尾草属亚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基金编号:NJZY1621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41-02

分子生药学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生药的真伪、优劣和成分的一门科学,是生药学与分子生物学融合而成的前沿学科[1]。分子生物学不仅为生药学的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为其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分子生药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系统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天然药物化学、保护生物学以及药用植物育种学等基础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涉及到一些新技术和方法,因此授课难度较大,对于教学中的主要角色(学生和老师)的知识储备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2]。目前我校分子生药学课程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黄璐琦和肖培根主编的《分子生药学》本科系列教材,笔者通过授课实践和对该教材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初步的摸索,现总结如下:

1.实验课与理论课并行,突出重点与难点

实验课与理论课并行开展,结合学校现有的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尽量让学生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最基本仪器,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更加直观地去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第二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时,结合理论课,让学生进行PCR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了PCR的基本步骤(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和影响PCR主要因素(Mg2+、dNTP、酶、模版、引物、温度参数和循环次数),而且能锻炼了学生对于基本仪器(移液枪和离心机等)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操作(液体配制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的熟悉。通过以上实验课与理论课并行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对于本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将网络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教学相长

分子生药学本身就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应用基础学科。它不仅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更与很多其他基础学科关系紧密,例如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学等,因此要求教师与学生掌握与了解多门专业课的基础知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们都在利用网络进行各种各样教学实践探索。而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例如,推荐学生利用中国大学慕课(MOOC)网络在线平台自主学习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药学等课程,并对有关问题与授课教师通过邮件即时沟通。此外,推荐国内及国际先进研究团队或相关专业网站,让学生能跟踪分子生药学方向最新研究内容。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士林课题组对于中药材的DNA条形码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其开发的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http://www.tcmbarcode.cn/china/)对于部分中草药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相关专业网站如下(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http : //www.ncbi.nlm.nih.gov)、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 (The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database ,EMBL,www.ebi.ac.uk)、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DNA database of Japan,DDBJ,www.ddbj.nig.ac.jp)、http://www.boldsystems.org/。

3.开展文献阅读课,引入新技术新手段

生药鉴定是生药学的核心内容,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最初主要依赖于药材的形态特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4种方法,但是以上4种方法在实际生药鉴定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生药准确鉴定变得越来越困难,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为生药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通过阅读最新综述文献,来引领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历史,并对最前沿的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例如,通过阅读《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相关最新文献[3,4],了解生药鉴定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方向。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利用该技术在基因组水平解决生物学问题。植物药在基因组方向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如人参[5]、黑药花科华重楼[6]、小檗科十大功劳[7]等很多名贵药材的基因组已经进行测序,为该类植物及其近缘种的可持续利用、品质定向调控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

本课程共16个课时,2个学分,主要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开设。而本教材共包含8章,每章包含2-6节内容。因此,课时安排较少,未能够将重点内容讲透。另外,分子生药学开课3年来,一直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未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足够重视。迄今为止 ,全国已有30多所院校开设了本课程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已将其设置为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必修课程,从根本上保证了课时和学生的重视度,旨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解决中药资源和中药鉴定突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最新技术和手段来解决生药的分子鉴定和中药道地药材的形成机制等。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将本课程设置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4.2 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为2008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黄璐琦等主编的《分子生药学》本科教材,其部分内容需要结合目前研究成果进行更新。例如在讲授到第三章第三节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时,仅仅介绍了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部分常用片段,并未引入近几年来研究较热的利用全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信息来构建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框架的方法。此外,本章节未涉及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常规步骤,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无法从总体上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一个了解。另外,本教材中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应用仅仅介绍了两方面,一方面为药用植物的鉴定和分类,另一方面为新药用植物的寻找。若结合利用叶绿体基因组构建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前沿内容,这里可以扩展为药用植物抗病性、基因型鉴定、转基因育种等。

参考文献:

[1]黄璐琦,肖培根,郭兰萍等.分子生药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中国科学,2009(12):1101-1110.

[2]俞年军,戴敏, 谢冬梅等.《分子生药学》课程开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5 (07):290-291.

[3]林小涵,刘志华,李卿等.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 (12): 442-446.

[4]倪梁红,赵志礼,米玛.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J].中药材,2015(9):1990-1994.

[5]殷金龙. 人参基因组测序和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研究 [D];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3.

[6]李晓娟, 杨振艳, 黄玉玲等. 药用植物华重楼(黑药花科)叶绿体全基因组研究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 (06): 601-613.

临床药学工作方法探讨 篇4

市场经济下必然伴随着相当数量的虚假医药信息,对临床要求引进的新药,我院由临床药学室负责从药品的疗效、安全性、价格等方面进行考核、论证,写出书面报告,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决定是否引进该品种。对新药使用的头半年,由临床药师负责跟踪调查,了解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临床评价,报到药事管理委员会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该药品。

为杜绝药品的临床促销现象,临床药学室根据本院实际参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订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对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每季度使用量大的前十种药品进行监控,对使用这些药品量大的医生的病历和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发现问题后由医院按规定进行处理,对牵涉的药品根据情况要求药商降价或停药。

2 抗菌药物应用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大的药物,也是滥用最多的药物。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疗效,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我院临床药师采取如下措施。

2.1 进行病历、处方评价

临床药师每月抽查医院病历(≥30%)和门诊一日处方,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用药指出原因并提供合理方案反馈临床备考。

2.2 建立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措施

统计临床各科每月的出院人数、应用抗菌药物人数、应用率、治疗用药人数/预防用药人数、不合理用药比率、常用品种等,以了解各科的用药动态。对使用抗菌药物金额排在前三名的医生的所有病历进行评价,对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行为视情节由医院给予相应的处理。

2.3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制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分级管理药物目录,每季度协助医院用药督导组检查分级管理的执行情况。

2.4 监测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多的药品,临床药师在深入临床的过程中,应注意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参与不良反应的防护,以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并及时报告不良反应。鉴于头孢类药物均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临床药师提议头孢类药物使用前应做皮试(皮试液浓度500g/m L,皮试方法同青霉素)。

2.5 细菌药敏检测

确定病原菌是正确治疗感染的基础。临床药师在深入临床的过程中,应提醒医生在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病原鉴定并做药敏实验,然后根据药敏结果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3 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医院药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临床药师应熟悉常见病的检查项目及正常值,虚心向临床医师学习,熟悉医师的工作全程,全面了解临床医师对患者诊治和药物治疗的思路及方法。在跟随医师学习的过程中,可向医师介绍有关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作用机制、用量用法、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药物的相互作用等,使药师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给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4 药物咨询

医院发药窗口人流量大,在短暂的时间内,药房无法给患者以满意的用药咨询。因此,我院设立药物咨询室,和患者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机体状况,向患者介绍药物的特点、疗效、用法、注意事项、药物与食物方面的影响、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及处理、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妇、哺乳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家庭常备药品的保管等。

在咨询过程中,注意强调按时、足量、按疗程用药是治愈疾病的前提,非规范用药会导致治疗失败。如漏服抗癫痫药可能导致癫痫发作,漏服降压药可能导致脑出血等。这样,一方面使患者掌握了科学的用药方法,增加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药师的地位,改善了药师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在咨询的同时,往往可得到药物的反馈信息,如药品质量和不良反应等,临床药师应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以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

医护人员往往会咨询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咨询的内容也较广泛。如新药介绍、老药新用、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疗效和疗程、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要求、同类药物的效价比较、抗菌药物的选择与联合应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使用、药物中毒及过敏反应的抢救等,临床药师均应详尽的解答。对有些暂时不能回答的问题,应尽快通过查工具书、查权威书刊、网络查询、请教专家等方式,尽快解决咨询者的问题并及时反馈。

药学方法 篇5

Internet(国际互联网)和Chinanet(中国互联网)是目前国内外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世界各国与地区的医药界均已将其作为促进本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由于它具有巨大的覆盖面和其他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在获得世界药学界最新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手段。但因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除了大众媒体对其作一般性的介绍外,专业性学术期刊极少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对Internet资源的获取及信息的传递进行介绍[1,2]。我们进入Internet网络以来,尝试各种途径搜索与药学专业相关内容,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使我们感受到网络查询不仅方便,而且还能获得时效性很高的动态信息,读到许多专业电子版杂志,并能通过电子邮件(E-mail)在网上与全球药学界进行广泛的交流。同时我们也感到,上网的新手面对浩如烟海资源库常不知从何下手,要想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这势必造成时间和费用的浪费。为使国内同仁少走弯路,尽快掌握这一有力工具,充分利用Internet丰富的资源,发现和取得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信息,现将我们应用Internet的一点粗浅经验介绍给同道。

一、Internet工具及资源简介[3]

Internet拥有多种工具及资源,每一种工具及其所对应的资源都具有其独立的目的和操作模式,而各工具的使用和资源的获取存在较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成Internet新用户不知所措。

1.E-mail(电子邮件):它本身是一种工具,但它所发送和接收的消息(message)则又是一种资源,它是在Internet上最重要和使用最普遍的工具和资源。

2.MailingLists(新闻或专题讨论组):它是利用E-mail的传播功能,将某一信息的若干份拷贝传送至所有需要它的用户(讨论组成员)手中。

3.Newsgroups(新闻组):类似于MailingLists,它也是为对某一方面感兴趣的用户提供新闻、评论和其它信息的一个场所,但它不同于MailingLists之处在于并不是利用E-mail来实现信息的交流,而是用一种称为Newsreader的程序来访问Newsgroups的资源。

4.WorldWideWeb(全球信息网,WWW或Web):它是一个Internet网点组,并创建了它自己的Web文档或称Web页(pages)供用户浏览。Web页的.特点是其上有许多超级文本链接(hypertextlinks)或突出显示的关键字,一但某一个链接或关键字被选中,则会打开相应的新一页,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鼠标即可实现在Web上的漫游,获取各种资源(文本、图片、声音、动画以及视像节目等)。

5.Telnet(远程终端模拟服务):利用Telnet功能可以使自己的电脑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端去运行和访问保存在该远程计算机中的程序和信息,检索许多大学和公共图书馆中的目录,沟通与政府间的联系,获得相应的资源,但Telnet也是Internet工具中最难掌握的一种。

6.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通过Internet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进行文件拷贝的一种标准Internet协议,通过FTP可以下载程序、书籍、以及各种政府发布的信息等。

药学方法 篇6

关键词:药物化学 教育创新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68-01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学好药物化学这门课程对新药的研发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处在新药研发高速发展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药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教育目前面临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专业的淡化,药学专业方面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化学和生物学基础上,是对药物结构和活性进行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然而目前很多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在高中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化学方面的学习,导致学生在本科阶段药物化学课程中学习比较的困难,教师教学难度也会很大。

2 加强组织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1 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我们要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以科研促教学的基本原则,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的质量,并尽量地将科研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中。

2.2 多参与学术交流,注意最新科研动态

为了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教研室应坚持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都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参与交流讨论,还要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介绍国外教学、科研的动态,以及交流最新的科研工作的情况。此外,还可以请老教授为全体教师开展专题学术类讲座。我们老师还应多多注意了解最新的有关药学的科研进展。

2.3 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穿插基础化学知识

为了能够确保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检查教学工作情况,并讨论教学大纲及自己个人的授课计划的想法。每周可以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组的集体备课,讨论授课内容及实验课的具体操作内容,可以就教研、改革成果及时总结发表论文。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大纲和授课对象在开课前制定好授课计划,由教研室工作会议讨论及室主任给出意见修改后,然后将其分发给上课学生。由教研室秘书负责整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日历、教学文件、各学期的教学进度表、教学总结材料、考试试卷,教师完成工作量情况以及教学研究论文等业务档案并定期组织汇报成果大会。最重要的是,针对药学本科生系统化学知识的不足,老是可以多注重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化学知识。

2.4 充分激发学生对药学的兴趣与激情,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1 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形象演示教学内容

教师上课时,把实物、教具(标本、模型、图表、幻灯、多媒体等)呈示给学生并配合教授的讲授,或者利用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讲授知识和理论,要避免死板教学,尽量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用一些有用的网上资料,供学生课后自主参考学习。

2.4.2 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思维

为了能够彻底弄懂一个问题,老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对于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的集体讨论,大家交流各自的见解,相互启发创新的思维。

老师可以在讨论会之前做如下准备:

(1)选择讨论的课题。讨论的课题最好的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设计讨论课的结构,让学生针对讨论的做好充分的准备。

(3)在讨论的过程进行注意适当的引导和控制。

(4)进行总结,注意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4.3 理论和实验的综合教育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或其他手段,控制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以引起事物或现象的某种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和具体数据中获得知识。

老师在实验前做如下准备:

(1)做实验前,教师要做好实验准备。像可以编制好实验计划,准备好实验用品,将学生分组等。

(2)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同时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注意实验安全,爱护实验设备和器材。

(3)实验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总结。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和理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理论知识。

2.4.4 多鼓励本科生参与国家课题研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

多鼓励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参与国家课题研究,比如参加“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几种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研究工作,为了使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本科阶段进入高水平课题的研究工作,为其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4.5 创新考题

药物的化学命名、药物化学结构、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合成路线及问答题,为一般的考试重点。虽然是以主观题的形式,但还是属于死记硬背性的考核,试题缺少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验,尤其是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少数对学生的基本药物结构掌握的试题应该被保留,但更多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药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判断给出药物结构应有的药效,使学生对于药物化学的重点内容构效关系拥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我们设计新的试题类型,依据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给出相关的条件,让学生设计出药物的化学结构,考核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又达到了考核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4.6 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药学人才

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扩展和增强。因此,必须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3 加强教材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课程的质量是这条生命线的核心环节。对于药学教育方面,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为了药学教育的美好明天,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晓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的现状和展望,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药学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2004年年会资料汇编[C].2004.

[2]杨俊旺,孙新,祁海林,等.面向21世纪我国药学教育体制的现状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02,4(1):23-24.

[3]彭司勋.中国药学年鉴[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探讨儿科药学服务的特点及方法 篇7

1 儿科药学服务特点

1.1 小儿发育阶段不同, 生理、心理特点不同

小儿是一个具有特殊生理、心理特点的年龄阶段, 年龄不同其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 且心理承受能力差, 所以应按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青春期儿童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 注意用药的品种、量、效和时间关系。

1.2 密切关注特异体质患儿的治疗

遗传因素的影响构成了部分儿童个体差异, 其“特异质”的反应, 对临床用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都会产生影响, 且早期往往是不知或不易知的。临床医师和药师对此警觉性要高, 注意排查、早期发现, 否则可能会对患儿产生难以弥补的影响。

1.3 依从性差

由于小儿不懂得治疗的必要性, 不能自觉地克服用药过程中给自身带来的异常口感或注射疼痛, 造成患儿的挣扎、哭闹、恐惧, 而使治疗不能顺利进行。要提高小儿用药的依从性, 儿科临床药师就要从药品的剂量、规格和剂型上, 配合医师协商使用, 以达到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的目的。

1.4 药物不良反应表述困难、不准确、不完全

新生儿和婴幼儿对使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不适、难受无表达能力;学龄前儿童表述不准确;学龄儿童表述不一定完全和恰当, 这就要求临床药师能根据小儿本能的反应和临床体征, 根据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

2 儿科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侧重顺序及方法

2.1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抗感染药物作为临床治疗最常用的药物, 品种不断增加, 其使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在儿科,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及时控制感染,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点。药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有效的参与并指导临床使用抗感染药物。

2.1.1 严格掌握适用证, 优选抗菌药物:

首先明确临床诊断, 结合病史、症状及各项物理、化学检验结果, 判断预测病原体种类, 根据患儿的感染部位, 结合药品价格, 给医师提供最佳的抗菌药物待选, 是取得医师和患儿信任的重要一步。

2.1.2 提供相关药物的动力学参数:

临床医师一般都会在明确诊断后恰当的选择抗菌药物, 但由于种种原因, 对药物在患儿体内的动力学参数记忆不会太明确, 这时就应由临床药师给予说明, 以提醒医师正确的使用。对儿科的一些特殊抗生素, 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较少使用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等, 提出书面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2.1.3 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配伍禁忌:

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使用的量最大, 与其配伍使用的药物最多, 如抗病毒药、电解质、维生素、激素等, 如何配伍、怎样配伍, 临床药师应充分掌握, 指导医师、护士的临床应用。

2.1.4 提醒医师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抗感染药物使用剂量大、时间长、范围广, 同类药物的合用、不同类药物但含相同酶抑制剂 (如都含舒巴坦钠) 合用, 容易产生药源性疾病。一般的不良反应医师都会有所了解, 但每类 (个) 药物都有其特殊的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都与其使用的剂量和时间有直接关系。临床药师应掌握儿科药物的量、效、时间对小儿肾、肝、神经、骨骼生长的影响, 并对每类 (个) 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毒性反应和由个体差异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当熟悉。

2.2 解热镇痛药在儿科的临床应用[1]

解热镇痛类药是继抗感染药物后使用较多的药物, 特别是口服退热药, 从品种、剂型到商品名, 可谓花样繁多, 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药物, 既让患儿依从又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已成为药物治疗的重要环节。退热药的服用剂量, 一般药品包装或说明书上皆有详细说明, 临床药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为临床服务。

2.2.1 根据患儿年龄先推荐退热药的种类再推荐剂型:

现在临床使用的解热镇痛药种类有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吡唑酮类、芳香基丙酸类, 其代表药物分别为复方乙酰水杨酸片 (APC) 、扑热息痛、安乃近、布洛芬, 鉴于安乃近在儿科不良反应较严重, 现已不主张使用。临床退热药集中在APC、扑热息痛、布洛芬3种药物上, 药师在临床服务中, 参照儿童医院使用解热镇痛药的动态分析, 应按下列顺序推荐使用:扑热息痛、布洛芬、APC, 剂型随年龄而定, <12岁患儿不推荐使用APC。2.2.2注意感冒药和退热药的用量关系:市场所售的感冒药, 如小儿氨咖黄敏颗粒、银翘VC等皆含有不同量的扑热息痛, 这类药在每天3次口服的情况下, 退热药的使用应减量, 这一点临床药师服务的是患儿家属, 应耐心的向患儿家属解释。

2.2.3 新的解热镇痛药在临床的应用:

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 (来比林、赖氨匹林) , 以可以静脉注射给药成为临床新宠, 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作用强、不良反应少、毒性低的特点, 但其水解产物刺激性强, 静脉滴注时需快速滴入, 临床使用较麻烦, 成本较高, 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除需长期或大剂量用药的患儿, 一般不宜推荐使用。

2.3 激素类药物在儿科的临床应用[1]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应用范围广, 特别在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抗免疫、抗肿瘤及抗胶原病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但其也有不少不良反应, 如免疫抑制、生长发育抑制、骨质疏松、胃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因此, 使用此类药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掌握使用剂量, 控制疗程, 对临床一些习惯用法如抗生素静脉注射中也要常规加上地塞米松以防变态反应及输液反应, 这样做对感染患儿非但无益, 反而掩盖真正的输液反应或变态反应, 临床药师应提醒医师非须勿用。

2.4 血管和神经活性药物的应用

这2类药物在儿科的应用, 因多用于急、重症患儿, 临床药师很难在使用过程中参与, 对使用何药更无暇讨论, 但可以从以下方面与医师进行沟通。首先, 应在使用剂量和方法上增加与医师的联系, 因这类药治疗安全范围较小, 临床药师要认真了解患儿状况, 将期间使用的药物剂量和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 对不适当的用药与医师进行论证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将这类事关患儿生命的药物用好, 用的恰当。其次与医师讨论患儿救治过程中所用药物, 这就要求临床药师必须具有丰富的药理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这也是临床药师切入医师工作中的最难点。临床药师与医师的交流有助于急救质量的提高。

2.5 中成药的应用

中成药在儿科的使用占有很大比例, 主要集中在止咳平喘、抗感冒2类, 其处方组分大都在5种药材以上, 临床医师很难将每类药的每个组分都了解清楚。有的医师甚至根据药品名称来用药, 很少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儿科医师应根据患儿的寒、热病证, 按药性温、凉区别用药, 这就要求临床药师要知道每类中成药的处方组分, 协助医师辨证用药。

2.5.1 止咳平喘药的应用[2]:

按临床体征, 凡形寒怕冷或受寒而发, 舌淡苔白, 痰色白而稀薄, 口不渴为寒证, 应选以温性药治疗, 如以麻黄、细辛、款冬花为主要成分的小儿咳喘宁糖浆;凡烦闷不安、面赤口干、口渴喜饮、痰黏浊稠厚、舌质红、苔黄腻为热证, 应选以凉性药治疗, 如以麻黄、杏仁、生石膏为主要成分的小儿咳喘灵颗粒。

2.5.2 抗感冒药的应用:

同样按上述寒、热证, 凡风寒感冒选以荆芥、苏叶、柴胡为主要成分的儿感退热宁口服液, 凡风热感冒选以石膏、金银花、连翘、黄芩为主要成分的清热解毒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

2.6 其他

如五官科、皮肤科等外用制剂, 主要是要求临床药师能详尽地给患儿家属讲清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3 讨论

综上所述, 儿科的临床药师应根据临床需要, 结合儿童用药特点, 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为临床服务。如抗感染药物应从选用到使用, 采取指导、监督的方式;血管和神经活性药物应从使用到选用采取讨论、论证的方式。“药学保健”的概念, 提出药师应对患儿的用药负责, 这既提高了药师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同样也对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儿科,药学服务,特点,方法

参考文献

[1]胡亚美.儿科药物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112, 447.

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浅探 篇8

1 多种教学方法整合

教学过程中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尽如人意, 而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笔者认为有机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1.1 传统讲授法发蒙解惑

传统讲授法具有较好的教学可控性, 课堂传授信息量大, 系统性强等特点[1], 有其他教学法无法替代的优势。学生在临床中药学开课时, 对许多中医术语尚不熟悉, 专业背景较为薄弱, 对中医理论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尚处于蒙昧状态, 因此对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利用其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较为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学生作为获得教学效果的主体, 对传统教学法的接受度较高, 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教师的专业熏陶, 达到中医专业的启蒙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和饮片辨识教学法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 恰当地融合文字、图像、动画及声音等相关素材, 给学生以形象的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助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多媒体课程的灵活性、交互性、全方位性等优势体现到教学过程中[2]。

在对一系列药物有理论上的认识前提上, 配合饮片实物教学, 认药的同时, 提示药物形、质、色、味特点与其功效主治之间的联系。有研究亦指出学生普遍对中药实训教学反馈情况良好, 满意度较高[3]。

1.3 PBL病例教学法践行真知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 其主张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生置于问题中去, 培养其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医学教育中, PBL病例教学可以围绕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 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引导下,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 完成完整的临床实践过程,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途径。PBL病例教学法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特点相契合, 是符合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2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整合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分层次的应用不同教学方法,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 值得我们反思和修正。

首先, 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水平。在运用传统讲授法教学中, 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既要有深度, 也要有广度, 教学中才能娓娓道来。对多媒体技术的娴熟运用、对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也是当代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PBL病例教学, 更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 除对本专业理论能熟练掌握外, 对有交叉知识点的其他学科也当熟悉于心;除能讲授理论知识外, 对辨证施治、临证思维方面也应有心得和理解。因此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不断充实完善知识体系, 并坚持临床, 积累经验, 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 PBL病例教学对学生而言也有较大的挑战性, 特别是刚刚接触中医的低年级学生, 对知识掌握尚不熟练, 且建立学科间联系的能力较弱, 因此, 如果病例选择不当, 或对学生理论熟练程度的感知不够, 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滋生畏难情绪, 反而不利于其日后的学习。因此, 在选择病例时, 教师应仔细斟酌, 充分考虑其是否有代表性、是否能反应某些药物临床应用的特点等。同时也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了解他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使该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摘要:教学方法直接关乎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目前临床中药学学科特点及教学体会, 提出以整合多元教学方法为要旨的观点, 综合采用传统讲授法以发蒙解惑、多媒体教学和饮片辨识教学法以激发兴趣、PBL病例教学法以践行真知等, 发挥各自教学优势, 以期更好地完成临床中药学的教学。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教学法整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 单鸣秋, 包贝华, 等.基于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中药分析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安徽医药, 2010 (07) :867-868.

[2]王美丽, 苏蓉, 张宏鸣.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 (02) :37-39.

药学方法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因为妇科恶性肿瘤前来化疗就诊的患者102例, 其中患者年龄在25~73岁之间。卵巢癌31例, 宫颈癌28例, 输卵管肿瘤5例, 同时子宫内膜癌26例, 绒癌12例。

1.2 方法

1.2.1 评估化疗方案和药物

在进行化疗之前需要进行常规的评估, 根据评估检查的结果分析化疗的禁忌证以及适应证等, 对于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要从药物剂量等方面来进行调整, 做好药物学服务[1]。

1.2.2 审查药物的特性及相互作用

化疗药物之间的调配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药物顺序以及时间间隔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分析, 从而减小药物的毒性, 或者是药效的影响等[2]。一般来说, 在化疗药物与辅助性的用药之间, 对于升白药等一些预防性的药物在化疗后的24或者72h进行使用。如果化疗中PTX与DDP (静脉或腹腔) 需要同时采用时要DDP先用。

1.2.3 化疗给药指导

进行化疗配药指导, 对于特殊配药的要求, 按照要求现配来进行使用, 在输液上一般主要的采用非聚氯乙烯材料的输液瓶和输液器。与此同时, 为了更好的来预防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在化疗的前后需要使用地塞米松静滴来对血管进行保护, 血管刺激性化疗药与氯化钾补液不宜前后连用。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分组比较分析患者对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率,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 并采取t进行检验, 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详见表1。

2 结果

在本次选取患者的化疗中,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5例, 其中肠胃不适者24例, 局部慢性毒性反应5例, 骨髓抑制作用12例, 局部不良反应4例。

3 讨论

在妇科肿瘤的临床治疗中, 采取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同时还需要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 来应对化疗后所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针对这一问题, 一方面需要协助医师来选择化疗的方案, 进而选取合适的药物, 按照正确的时间以及顺序来进行用药, 当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服务, 了解化疗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从而让患者来做出及时的反馈。同时指导并监督护士按照药物的调配顺序以及时间等来进行配药[3]。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等来进行药学干预。

用药之前需要通过静脉来点滴盐水, 来促使血管更加畅通, 然后再使用相关的化疗药物, 用药完成之后还需要滴入盐水进而确保药物能够充分的输入, 这样也可以减少对血管的进一步刺激。当然, 对于化疗使用的具有毒性的药物, 要通过粗直的远端的静脉来进行穿刺。如果说出现药物外漏的情况, 还需要停止输液, 或者使用冷敷来促使血管收缩[4]。因为化疗药物通常会对肾脏有所影响, 所以应该让患者在化疗的时候注意多饮水, 每天保证一定量的饮水, 一般最好使输液时患者的尿量每小时在200mL, 这样可以减少对肾脏的毒害。另外, 需要对患者实际用药过程的监督, 保证用药过程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案进行, 同时结合实际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如果在化疗中患者的肝肾等内脏负荷较大, 受到损伤, 那么也就需要对病例进行总结回顾, 掌握实际的数据等进行预防, 在临床治疗用药中也可以避免使用肾毒性化疗药物。

总之, 在妇科肿瘤化疗过程中, 因为患者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不良反应, 这些需要从药物护理服务上入手, 了解相关药物的特性, 掌握患者的实际病理情况等, 从而严格按照规定的用药顺序和用药剂量进行调配。为了更好的保证化疗效果, 对临床用药进行合理性的干预是比不可少的, 作为临床药师我们需要通过临床查房, 或者是药学查房等方式来及时的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同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医护工作, 提供科学的药学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药学服务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因为妇科恶性肿瘤前来化疗就诊的患者102例, 并将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指导, 而观察组的患者给予药学干预, 进而观察两组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 (P<0.05) ;观察组的药物使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 (P>0.05) , 统计学无意义。结论 妇科肿瘤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临床治疗需要以此为出发点, 进而科学的进行药物治疗, 使其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关键词: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药学服务,药学干预

参考文献

[1]魏丽惠, 李小平.妇科肿瘤化疗毒副反应及其防治[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0 (1) :15-19.

[2]潘宏铭, 徐农.肿瘤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17-26.

[3]李秀贺, 张平.硫普罗宁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致儿童肝损害临床观察[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 6 (5) :303-305.

药学方法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所使用的特殊抗菌药物用药数据以及其申请单。

1.2 方法

对各项药品的使用情况、使用频率进行排列, 将特殊抗菌药物的申请单进行综合分析, 具体包含具体的科室、患者的年龄、申请的数量以及用法、用量等。通过针对性的药学干预, 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申请单的具体变化情况进行对比[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实施各项数据的整体与分析,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特殊抗菌药物应用频率依次为第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 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为特殊使用抗菌类药物最多的科室。在经过药学干预之后,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显著降低了, 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功效是抑菌活性或杀菌的药物, 抗菌药物包括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咪唑类、磺胺类、各种抗生素等。此类药物是由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 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 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 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当前抗菌药物滥用问题依然严重, 细菌耐药性和双重感染仍不断增加。

在本次临床实践研究中, 特殊抗菌药物应用频率依次为第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3]。第4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临床用药量相对较大, 主要是由于这类药的价格相对较低, 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临床治疗中应用频率相对较高, 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问题发生几率[4]。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为特殊使用抗菌类药物最多的科室, 主要是由于重症患者的自身细菌抵抗能力相对较差, 呼吸内科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问题发生几率普遍相对较高, 故这两个科室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频率相对较高[5]。

药学干预的方式则主要是结合当前医院特殊抗菌药物的具体使用分析, 明确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式。如可以通过处方点评等方式, 明确药房管理的价值, 及时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减少不合格的处方数量[6]。

医院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构建规范化、持续性的药学干预对策, 在不断的管理与检查工作中, 完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监测的结果不断完善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指南[7,8]。

有效的药学干预对策能够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费用, 同时也可规范抗菌药物申请单的填写质量, 使医院各项医疗卫生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有序, 提升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9]。未来的医院发展, 仍需不断加以改革与创新, 完善病原学检查送检活动、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科学认识等, 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不断提升医院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质量, 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就医体验[10]。

综上所述, 药学干预策略能够提升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程度, 降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 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有效方式。

摘要:目的:分析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方法,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所使用的特殊抗菌药物用药数据以及特殊抗菌药物的申请单。通过针对性的药学干预, 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申请单的具体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特殊抗菌药物应用频率依次为第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 而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为特殊使用抗菌类药物最多的科室。经药学干预之后,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药学干预策略能够提升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程度, 降低用药频率, 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药学干预

参考文献

[1]林葳, 林冬平.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6) :161-163.

[2]吕天益.兴义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药学工作成效分析[J].中国药事, 2013, 27 (12) :1329-1332.

[3]王基云, 张建银, 李艳芳, 等.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药学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药房, 2015, 26 (17) :24112414.

[4]安琪, 孟海阳, 杨杰, 等.临床药师利用循证药学理论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实践[J].中国执业药师, 2016, 13 (2) :46-49.

[5]张雪艳, 王爱华, 郑智, 等.药师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5 (5) :814815.

[6]曹尉尉, 蒋红, 陈井霞.药学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及评价[J].海军医学杂志, 2013, 34 (6) :388-390.

[7]周侠, 徐欣昌, 陈永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药学干预方法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0) :74-76.

[8]范秀英, 刘洪峰.药学干预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 12 (3) :270-273.

[9]罗新.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 (3) :29-30.

[10]付艳.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成因与药学干预对策探究[J].医药前沿, 2015, 5 (24) :318-319.

[11]刘飞宇, 张雷, 丁月霞, 等.临床药师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分析[C]//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2014:121-125.

药学方法 篇11

摘要:针对我国医药根据我国医药卫生服务岗位对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我们对我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开发了药学服务岗位必需的课程——《实用药学服务》。从课程性质和定位、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初探.

关键词:药学服务;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R9

Vocational Technical Curriculum on Practical Pharmaceutical Service

--the Exploitation and Design

Diao Aiqin,Zhou Ruifang,Yuan Haijian,Wang Hui,Zheng Tao

(Tai 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Tai Zhou, Jiang Su, 2253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harmaceutical market demand to medical talented person, adjustments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training have been made to agree with such situation. Meanwhile, we reconstructed training and teaching system, adding a new curriculum on medicine service--Practical Pharmaceutical Service.The supplemented curriculum i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cultivation aims,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and training exertion, and etc.

Keywords: Pharmaceutical Service; Curriculum Design.

在我國,传统的药学教育培养的是以制药工业研究为重心的药学人才,是以药物为传授体系,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医药企业工作,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零售药店、药品超市的兴起,以及人们对医药保健需求日益旺盛,对药学人员的要求也发生着转变,掌握药物应用知识的药学服务性人才正成为社会的紧缺型人才1-3。高职药学专业肩负着培养面向医药卫生服务岗位一些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传统的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重新调整。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发现,我院的药学专业毕业生有50%以上在医院、药房等机构从事药学服务工作;通过对药厂、医院、社会零售药房等药学服务岗位的调研,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在我院共建共管药学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对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开发了药学服务岗位必需的课程——《实用药学服务》,从而使得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满足药学服务工作岗位人才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

《实用药学服务》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临床常见病症知识和药患沟通技巧,合理使用常见药物和医疗器械,在医院药房和社会零售药房为患者(或公众)提供相关药学服务。

本课程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开设,是对前期所学的课程《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要》、《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医学和药学相关内容的综合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广泛的药学专业知识如处方的调配、用药指导等,具备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以及知识迁移的职业能力,为后期学生在医院和药品零售企业的顶岗实习、就业及执业药师证的获得奠定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根据课程定位,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学会使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就患者所涉及到的药物相关知识向其本人或家属交代;同时学生能熟悉药学服务岗位工作任务及临床常用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如对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可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3个方面来说明:一是知识目标:掌握假冒伪劣药品的识别、处方调配知识、合理指导用药及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等基本知识。二是能力目标:能对临床常见疾病和病症进行问病荐药,能进行处方分析与初步处方调配,能对患者进行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指导,会使用常见简单医疗器械为患者进行简单的治疗或检查。三是素质目标: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创新工作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药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要求,结合药学服务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学生所需药学服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合理设计每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依据医院药房和社会零售药房药学服务工作的工作流程,结合学校教学条件的具体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顺序。基于上述设计标准和思路,选取、序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选择

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必须从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需要出发,综合考虑医院和社会药房的岗位异同点,针对具体岗位如医药商品购销员、西药剂师等确定药学服务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选取和整理。4-8

表 实用药学服务教学内容安排

单元内容课时

第一单元 药学服务概述1.药学服务的对象、目的、内容,药师必备的素质2endprint

第二单元 实用药学服务技术2.1 药品分类陈列4

2.2 假冒伪劣药品识别4

2.3 处方调配与处方分析4

第三单元常见疾病的用药指导3.1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2

3.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用药指导4

3.3 慢性咽炎的用药指导4

3.3 便秘的用药指导4

3.4 手足癣的用药指导4

第4单元医院药学工作4.医院药师的岗位职责及药房药学服务4

第5单元社会药房药学工作实务5.医院药师的岗位职责及药房药学服务4

第6单元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6.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4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多元化

灵活组合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问题讨论教学法等,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重难点的学习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交叉、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以“处方调配”内容为例:

以一处方案例导入新课。

①教师讲授新课:讲授处方调配流程及注意事项,观看视频。

②教师派发处方、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模拟演示药店处方调配工作过程。

③学生小组间互评、老师点评总结。

(二)考核评价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所评价。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考核模式应该以突出药学服务能力模式为主,要注重过程考核、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多元评价。制定学习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式、考评内容,采取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及过程考核三方面结合的方式。如实验考核,学生的情景模拟过程采用学生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的形式确定实训成绩。9-10

近年来,我院对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在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课程已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我们将继续努力,使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蓉. 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 《医药导报》,2013,01(32):130-132

2. 于广华,常唐喜,吴争鸣. 面向药学服务的药学高职人才培养. 《药学教育》,2008(24):1-3

3. 邓献良,陈吉文,周乐清等.社区药学服务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中国药学杂志》,2007,5(42):799-800

4. 施天慧. 高职药学专业《医院药学》课程开发与建设. 《职业教育研究》:33-34

5. 宋卉,赖满香.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过程的高职“实用药学服务”课程开发. 《职教通讯》,2011(06):1-4。

6. 秦红兵,熊存全. 药学服务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临床合理用药》,2012(05):7-8。

7. 刘振华. 优化高职《药学服务技术》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技术》,2011(02):41。

8. 孙鹏.陈绍成,赵欣. 高职药学类专业药学服务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践. 《中国药房》,2014,25(16):1534-1535

9. 劉振华. 高职《药学服务技术》课程考试模式改革. 《中国医药导报》,2010,24:02):154-155

10. 曾令琴,范文军. 高职课程考试模式可行性转变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与职业》,2007,(20):14

药学方法 篇12

我校药学院2003、2004届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和实习效果总体良好。如: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精神大为赞赏, 许多优秀实习生在毕业后就留在了实习单位工作;每位实习生的专题实习各不相同, 必须独立完成, 这培养了他们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避免了依赖心理;在毕业答辩时, 教师严格把关, 未达到合格标准者, 不予毕业, 给下一级学生敲响了警钟, 使其更加注重实习, 甚至在大三时就联系指导教师, 要求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 并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比赛。我校实习生专题实习的课题项目及论文水平在本地区属于中上等。

但在实习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这里仅就我校药学院毕业的2003、2004届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做一些讨论, 希望能从总结与反思中, 对药学专业实际教学工作和实习工作的安排加以改进, 提高学生实习效果。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1) 学生在实习中纪律观念淡薄, 不遵守纪律, 如有些学生认为实习时离开了学校, 而自己又不是实习单位的正式职工, 考勤与工资挂钩的制度难以约束自己, 有事不请假汇报, 擅自离岗, 因而造成学校、实习单位两边都不知道学生去哪了、做了些什么的局面。

(2) 学生对实习有2种极端态度:神秘化和简单随意化。一是有的学生对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有神秘感, 认为实习很重要, 不实习就成不了一名好药师, 而有了这个过程, 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药师, 从而在实习过程中小心翼翼, 生怕做错事, 不敢动手;二是有的学生认为实习好坏无关紧要, 找到一份好工作才是根本, 没有把实习放在心上, 在实习中不愿动手。

(3)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没有养成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良好习惯。遇到的问题太难时, 认为自己不可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 于是放弃;遇到的问题简单时, 又认为自己是本科生, 不能做这么简单的事, 又不屑于学。在实习中缺乏沟通和交流, 对出现的问题难以做到快速、有效解决, 使实习出现混乱的局面。

(4) 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较差。在专题实习设计中, 大部分学生都暴露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面狭窄、知识架构不合理、自主学习能力差等问题。由于平时的实验课都由教师讲解得一清二楚, 试剂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制, 学生只需按照讲义做就行了, 而一旦进入专题实习, 学生拿到课题时就不知该如何下手。并且学生在实习中缺乏实验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仪器不恰当, 偶有事故发生, 此时就不知如何处理。

(5) 学生对相应的法规类课程和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的知识所知甚少。如医院、药厂、医药公司的管理结构、组织制度、药品管理制度等, 教师不讲, 学生也不问。学生对很多实习内容没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如:药品管理法、GMP、GSP、GLP、GAP等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很好应用。对新兴的药物经济学、临床药学和药品营销学等药学学科学习态度漠然, 专业基础薄弱。

针对以上各种情况, 笔者对这些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思索, 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及实习阶段通过完善下列措施, 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具体有以下改进措施。

(1) 在实习期间, 应加强校方与实习单位之间的交流, 使双方共同协作把好实习这一关。实习从动员至结束应该建立一种互动、透明、平等、健康的学校与实习基地、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校之间能较为方便的交流、反馈的双向交流体制, 以利于解决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便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进一步做好实习工作, 达到顺利完成实习的目的。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后要尽可能协调实习单位, 要求选出专职的或兼职的、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带教教师, 带领、指导学生做好实习的各项工作, 但工作主要由学生本人完成, 带教教师不应代替、包办。

(2) 实习目的和工作安排应更透明, 动员应更充分, 以使学生在进入实习点之前对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和实习前教育时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实习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但同时也应避免走极端。

(3) 对实习后期学生的专题实习结果及实习成果的评价, 应当进一步完善化, 使之科学化,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在评价中优秀及良好的意义与差别, 使其能够认真实习, 获得好的评价, 为其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4) 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的教育, 严格考试制度, 科学管理, 加强引导。

(1) 在日常的理论课讲授与学生实验操作中, 抓紧落实“双基”训练, 并注意结合日常实验纪律教育, 使学生对实验室的基本工作有初步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2) 言传身教的身体力行式教育, 教育学生要学习好、生活好、心态好, 同时应增强对学生社会公德和道德意识的教育。

(3) 严格执行各项教学考试制度。“教不严, 师之惰”, 严格要求, 宽进严出, 是我国深化和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 从而使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潮。

(4) 学有所长的学生完全可以超越教师和书本, 在实现以自我学习为核心和主体的学习活动后, 深入透彻地学习、理解知识, 在学习中实现由被动到主动, 由自发到自觉的质的飞跃。

(5) 在课程设置上要与时俱进。针对当今就业多元化、人才素质综合化的特点, 要加强课程设置及课程调整工作, 如增设市场营销、药物经济学、临床药学等与实际相关的专业基础课[2]。

(5)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给学生做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示范。除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更新再学习外, 还应当尽可能地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剖析, 如将药物动力学、体内药物分析与临床药学的治疗药物监测等知识紧密结合, 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 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3]。

针对往届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以上改进措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新一届实习生进行了强化教育,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针对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比较多、开课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我们专门对学生开展了毕业实习强化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 将主要专业课如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融合在一起, 由专业课教师对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常规仪器的使用、基本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梳理。通过这些训练, 使学生将一些由于时间久远而被遗忘的知识点重新回忆起来, 学生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几门学科知识中的重中之重, 并且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取得更好的效果。针对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监控不到位等问题, 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实习手册, 对毕业论文如何撰写、论文格式、评分标准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说明, 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组织纪律性。

药学教育与医药行业的发展、人民的生命健康、用药安全等方面息息相关, 而一个国家医药行业的发展, 也依赖于药学教育。在药学教育中, 毕业实习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 笔者认为应在实习中建立一种交流互动的机制和平台, 使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注意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和道德教育, 学生能较好地执行实习中的各项活动和安排的内容。这样, 我们就可以较好地实现现阶段医药卫生院校大学生毕业实习的目标和意义, 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和输送大批的合格人才。

摘要:毕业实习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发现药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进, 能够更好实现现阶段医药卫生专业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建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4.

[2]杜文清, 徐伟, 马世平.药学人才需求与就业流向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2:29.

上一篇:投标的策略与技巧论文下一篇:作文教学方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