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建设(精选12篇)
药学建设 篇1
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推进,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发展和完善高职药学教育体系, 调整药学专业课程设置, 引入紧贴社会需求的课程, 正确妥善处理专业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专业人才培养与药学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为社会输送拥有牢固的知识基础, 掌握娴熟药学技能的人才, 成为药学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
开设《医院药学》课程的意义
医院药学是以药学为基础, 以病人为中心, 以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为目的, 研究并实施以优质药品用于患者的应用性、综合性学科, 是医院医疗工作四个技术支持系统———医、药、护、技之一, 药学工作人员提供的药学服务水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质量。
高职药学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进入基层医药卫生单位工作,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医院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 提供药学技术服务, 提高医疗质量。”我国的高职药学教育长期偏重于药物生产、检验、销售等知识技能的累积, 而对药物的使用知识、治疗结果预测、分析和评估能力、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能力、与临床专业人员沟通和协作能力有所忽视, 成为制约医院药师为病人提供良好药学服务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药学专业课程中, 引入和加强《医院药学》的学习, 全面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对学生、学校、专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院药学》课程开发
(一) 课程内容
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 应将药师在医疗体系的角色定位为照顾者、决策者、沟通者、领导者、经理者、终身学习者及教育者, 据此可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体系、四个层次。两个体系为理论学习体系和实践体系。四个层次为: (1) 传统药学服务知识。包括医院药学部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各部门 (采购库存管理、制剂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调剂部门等) 的任务职责、人员岗位设置、日常药学查房、处方调配、药历书写、用药咨询等。 (2) 深层次的临床药学服务。包括药物经济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的监测与评价、临床专业知识、合理用药指导及个体化用药设计、疑难病历讨论、不良反应监测等。 (3) 药物信息收集。包括进行药物情报收集、评价及整理, 及时掌握最新的药物信息及不良反应, 做好新药的临床评价与反馈工作等。 (4) 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药学伦理学、药学道德基本规范、医院各药学工作岗位的道德责任等内容。通过开展药学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为病人健康负责的意识与责任感。
以上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 紧紧围绕医院药学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 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药学教育实践标准及标准化项目包括药学教学实习医院资格认定与评鉴、基本实习项目 (门急诊调剂、住院调剂、临床药事服务、药品管理、药品咨询) 与选修项目 (全静脉营养调配、化学治疗药品、中药门诊) 、药学专业学生医院实习评估标准、实习合约书等。
建立完善的医院药学实践体系, 应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整合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 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 充分开发学习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强化实训, 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沟通能力。
(二)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境, 从工作任务着手, 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 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 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 完成知识的正迁移, 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在“做”中学, 在“做”中学会学习和工作。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工作, 加强考证实操项目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药品调配的必备技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情境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 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课程内容, 譬如对于药房的工作内容, 可通过视频短片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让学生对药房的日常工作有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 将知识从感性认识转换为理性认识, 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最后通过实践课程深入医院药房实地, 继续深化课本知识。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让学生将自己纳入案例场景, 通过讨论或者研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医学、药学领域运用较多,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某女患者53岁, 头颈部受撞, 症状为头痛、眩晕, 收治入院。第三天下午药学查房时, 患者家属反映患者比入院前头部感觉更眩晕, 甚至不能轻微移动。经审阅医嘱, 发现开有参附、头孢吡肟等药物。头孢吡肟的不良反应症状为皮疹、头晕、过敏性昏迷等, 据此认为可能是头孢吡肟引起的与病症相似、难于辨认的药源性不良反应, 再考虑该患者感染症状不明显, 因此向医师提出调整治疗用药建议, 停止头孢吡肟输液, 改口服甲钴胺 (弥可保) 500ug, tid。第五天查房时, 患者述说症状已减轻了很多, 能起身坐在床上。
探究式教学法即在讲授新课时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先设置问题, 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新知识、新概念间寻找“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 基于问题发现探索知识, 掌握技能, 使教师与学生一起走进“重视探究、重视交流、重视过程”的新天地。
专业选修课及讲座的开设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可邀请来自临床一线的富有经验的药师、医生到学校开设专题选修课或讲座, 讲授最新、最实用的临床药学知识, 如《临床合理用药》、《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药物治疗学》、《药学英语》、《药事管理与法规》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多方面地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药品监管的必要性,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课程资源开发
要注重教学仪器、视听光盘、多媒体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结合, 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应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 建立跨校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 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共享, 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要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 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综合功能, 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 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应用性较强, 单纯的闭卷考试无法检验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因此, 应结合课程特点, 采取实践考核及论文撰写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考核时间可选择在学生进行临床实践以后, 主要内容包括在模拟药房进行处方调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医院常用制剂的配制、血药浓度的监测等。
论文可以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实习经验及专业兴趣自主选题, 经教师认可后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并撰写。论文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比, 通过交流评比, 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团队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由于本课程的实用性较强, 配备的教师应有丰富的药学实践经验及教学经验。因此, 必须选择在各大医院长期从事药品调配、制剂、临床药学服务、药房管理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师要求由各实习医院具备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还要通过评教评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以保证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 《医院药学》是一门内容较广, 实用性非常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其开发与建设还需要各方面加强重视并不断更新完善,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临床适用的合格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永佩, 颜青.医院药学与药学人才定位的探讨[J].中国药房, 2008, 19 (22) :1687-1689.
[2]陈刚, 于兆海.优良药房工作规范是医院药学服务的基础[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7) :206-207.
[3]聂继红, 张海英.现代医院药房工作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新疆医学, 2009, (39) :135-137.
[4]张健, 张海英.浅谈新医改对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带来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 2009, 6 (87) :27-29.
[5]林远凤.浅谈医院药学人才的现状与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1) :166-167.
药学建设 篇2
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一、药学专业概况
药学专业从2006招生以来,发展稳定,逐渐壮大,教学质量在各方面评价良好,毕业生社会满意度高。目前该专业教师6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几年来药学专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团队公开发表论文20篇以上,参编主编教材和论著15部以上,主持或参与省级、市级及院级课题8项以上,并获院级或省级多项荣誉。药学专业2008年为院级重点专业之一,2010年为省级特色专业。作为实践教学部分的校内实验实训室除基础实验室外,专业实验室有药剂实验室、制药工艺室、药物分析室、仪器分析室等,搬进新校区以来药化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和药物分析实验室合用,天然药物实验室与药剂实验室合用,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冲突,严重影响实践教学;中药标本室刚起步,模拟药房及药圃还处于规划中。生物制药专业正在申报中。
2006~2012年药学专业招生情况一览表
******06年高职药高2008年2010年2012年
二、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能力为本位,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强调的是技能水平,而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验、实训、实习这三个关键环节,其中实验实训操作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规范观念,也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效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实验实训的载体实验实训室,其他方法是无法替代的,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好坏也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产生巨大的影响。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在生产、经营、使用三个岗位群上完成临床合用使用药物,调配处方,药品管理,药品经营、制剂生产,质量控制等任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制定相应的课程,课程分为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和职业技术方向模块等几个方面,后面三个模块的课程实践性都较强,并且不同的模块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根据各个课程的特点建立独立实验实训室,才能较好的完成实验实训教学。
三、实验室建设依据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职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2、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皖教高[2012]7号文)
3、质量工程省级特色专业-药学专业任务书
4、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修订版)》和《五年制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拟建实验室项目
1、(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
2、模拟药房
3、天然药物实验室
4、中药标本室
5、药圃
6、生物制药实验室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技术系
药物与化学教研室
药学建设 篇3
摘要:当前,药学本科教育面临着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任务,高等药学教育应当因势利导改革传统药学教育模式,建设药学教学的新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介绍了湘潭大学药学专业在本科教学中所开展的改革实践,并就药学本科教学新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药学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基金来源] 湘潭大学第七批教改课题(课题编号:湘潭大学教发【2011】30号)
中图分类号 R944.9 文献标识码 A
一、教学改革的宏观教育背景
21世纪是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新技术推动下,作为高新科技产业的医药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医药发展的远景规划明确提出:“2010年的医药行业将发展成为科技教育先导型,质量品种效益,规模结构合理型的高科技、外向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也就是说医药行业在本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将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主题之一。”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在药学人才培养上,我国药学本科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一大批既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和“研究型”[1]人才。
药学专业是我院新办专业,从专业建设之初,即开始了药学本科教学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我院根据21世纪对药学人才的要求和我院的实际情况,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创特色”的原则[2],摆脱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其措施
(一)改革教学模式,适应时代需要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教学模式上,传统药学教学实施的是“专才教育”,本科培养目标单一,定位过高,要求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药学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20世纪60年代初完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7],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难以体现,导致学生修业的课程太多、太专,负担过重,学生疲于应付各類课程的考试,很少有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学生的社会适用性较差。此次教改后,在药学教育指导思想上,坚持药学教育为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服务,为我国医药工业的腾飞服务,和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的实施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将药学模式从传统的纯化学模式转变为化学-生物-药学模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形成新的药学学科体系[9]。期间两次修订了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了课程设置,建设有特色的药学课程群的新教学大纲,包括能适应时代需求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
(二)改革课程结构,加强学科联系 在教学课程结构上传统药学课程结构化学内容比重较大,而有关生物学的知识、创新药物的研究、合理使用药物、药物代谢及毒副作用的研究等内容显得薄弱。教改后,优化改革药学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专业课程设置反映“厚基础、重专业、求应用”的特点,在宽口径的前提下,设置了若干专业方向课程组,供学生选修,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提供条件。
现代社会需求广泛,变化迅速,常给人以日新月异、目不暇接的感觉,知识的半衰期在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的教育必须是厚基础、宽口径的,大学里教的不一定是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用的知识,大学必须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的学生应具有适应性、多样化、特色化的特点[10]。在药学的学科发展上,化学是药学的基础,医学是药学的命脉,分析是药学的手段,生命科学是药学的前沿。为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后劲,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第一至第四学期安排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所授课程为数、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六大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药学仪器分析课程,理论、实验学时安排的比例均为1:1,占总学分比例为62.7%。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安排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占总学分比列为30%,第八学期为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就业教育。在专业课中,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作为基础医学科学重点开设,分子生物学等作为基础和前沿学科,必须开设。重视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加大对生产实习的教学投入。使学生有着宽厚的化学基础和坚实的医药学功底。
(三)改革实验教学,适应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传统药学的实验教育是实验课从属于各理论课,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各学科之间实验内容割裂或重复,实验成绩只占理论课成绩的很少部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4]。通过此次教改,建设起药学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包括课余时间,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从事科学实验的机会,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们探索科学真理,练就一套过硬的实验室工作本领的场所,提高药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同时,构建药学实验课教学新体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建设,结合科研活动革新和改进实验内容,形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研究性实验为辅,探索性实验为补充的实验教学体系。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完善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手段 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应运新课程体系的建设,我院不断完善教材体系[11],选择面向21世纪的课堂教学教材,编写适应时代发展的实验课程教材,现已编写出药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的实验教材。为使教学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制作药学课程群的多媒体课件,所有药学专业课程均在网络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使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宏观和微观领域的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的再造表现,优化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科学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新课程体系的顺利执行 我院制定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新课程体系的顺利执行。首先,将授课质量作为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具体体现在教研室、系部、院领导三级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等,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其次,为了保证考试质量,我院坚持巡考制度,贯彻监考须知、试卷印刷管理条例,坚持考试成绩分析制度,对所有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考促教。再者,根据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适时修订学生实验室规章条例、学生实习责任书等,并开展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六)实践教学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作为药学专业学习重要的一个过程。药学专业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对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才能在现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下拥有较大优势。我院针对此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对于大二、大三的部分對专业课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能有较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学生,我院把这些学生自由组织在一起,成立兴趣小组,可进行申报校级或者县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并由相应的导师进行指导实验,定期进行实验成果汇报,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其次,我院在学生大三课程结束之后就开始进入实践教学模式[12],在大三暑假进行工厂以及制药企业等的参观见习,而进入大四,在完成前八周课程之后再进行毕业实习和个人生产实习,学生可选择进入实习单位或者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选择导师,由导师负责安排毕业论文,并在学校集中进行实习考核以及论文答辩。其中,充裕的实习时间使得大多数公司不愿意接收短期实习生的问题得以解决,并且使找工作与实习相结合,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实习效果,也对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由导师负责制的实践教学模式,导师的专业性以及素质可保证实习质量,也使得更多有生产经验的老师加入进来,鼓励老师与企业相联系,参与企业研发以及生产,同时让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实习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教师,并结合该行业技术要求和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水平大大提高,从而在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三、讨论
医院药学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篇4
关键词:医院药学,建设,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医药改革的深入,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卫生部药事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谈谈医院药学的建设与发展。
1 医院药学发展现状
通常的说法是,美欧等国的医院药学发展现分三个阶段:(1)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任务的阶段;(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临床药学阶段;(3) 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药学监护阶段。即是以病员为中心进行药学治疗监护,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国的医院药师协会提出药师的工作应该在整个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制订合理用药方案以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日期,降低医疗费用。
我国医院药学的发展也基本上分为这三个阶段,只不过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国内不同级别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虽没有固定模式,但也都在从不同方面努力,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1]。药学监护工作也应社会进步和需求,在大型综合医院逐步兴起。
2 现阶段对药学工作的要求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社会的进步,医疗改革的推行和深入,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药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主任吴永佩教授指出,现阶段药事管理趋于规范和成熟[2]。2009年是医药政策法规改革频繁的一年,2009年7月启动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8月正式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以及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是2009年药事管理工作的3个重点。吴永佩指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以及药物临床应用上已经取得的成绩,继续检查和发现不足;而临床路径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医院医疗管理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即将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及其配套文件,就吴永佩的话来说是2010年药事管理领域的一件大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是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修订而来,将“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药物与临床学委员会”(简称DTC),将更加重视临床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使医院药事管理的职责更加突出,该法规的颁发,将会使医院药事管理的水平及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
未来的趋势,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药学部门建设将更受重视,临床药师制度继续推进,吴永佩说:“2009年,国家将药事管理上升到全院管理的层面,医院领导层对药事管理的责任将更加明确,对药事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基本药物制度、临床路径、国家处方集发布等等一系列的措施,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对医院药事管理水平的要求已达到能够经济合理的控制药物使用的层面了。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刻指出:“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民众药品使用的公平性,可获得性和用药安全是卫生系统的基本职责之一”。社会的发展,卫生事业改革对医院药事管理的要求以及目前医院药事管理的实际需求,对药学部门的要求已经提升到“药学监护”的层面,还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药品即将实行零加成而改收药事服务费,所以,现实的问题也迫使医院要实行多样化的药学服务,才能实现多样化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医院药学事业建设,既是社会效益的需要,也是经济效益的需要,更是医院管理的需要。加强医院药学部门建设,事在必行。
3 医院药学的建设及发展
一句话:紧抓机遇,与时俱进,保进合理用药,实施全面的药学服务。
3.1 纠正观念,改变认识
长期以来,药学在医院技术结构中并不受重视,社会及自身管理层以及药学工作人员对医院药学的定位仅限于药品的供应,甚至有一般社会人员都能够胜任并从事药学工作一说。所以,药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投入低,药学人员素质要求低,技术水平滞步不前,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对医院药学工作的要求已经提升到药学监护的层面,这也是医院管理的实际需求,与现今的药学水平有跨世纪的差距,如果不改变观念,奋起直追,我们的药学工作就会落后,甚至达不到医院管理的基本需求。
3.2 人才建设
积极培养引进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既是现实迫切的需求,也是快速提升药学水平最直接的办法。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临床药师,临床药师是以系统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一定医学、药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参与临床用药,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和患者用药安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即使现在培养或引进临床药师,也需要几年的临床与药学知识的积累才能胜任临床药学工作。
3.3 药房及药学服务建设
开展全面的药学服务,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内以医院药学为基础,以临床药学为核心,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定义明确,要求具体。医院在逐步培养引进人才的同时,根据卫生部药事管理要求,要力所能及的开展处方医嘱点评、用药咨询、ADR监测、药学信息服务等工作,逐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3.3.1 药房建设
《处方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开处方是医生的权利职责,调剂处方是药师的权利职责。调剂处方有审方、调剂、核对、发药、用药交待几个环节,为了满足调剂处方的要求,需要建立布局和流程符合要求的药品调剂中心,医院的药房建设,是以确保调剂安全,方便患者取药,调剂流程规范,做好用药交待为目的来建设。
3.3.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建设
即将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指出:“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行集中调配供应。除静脉用药外,住院(中心)药房对其他药品实行单次剂量调剂配发。”强制性规定TPN、细胞毒性药物的配制需在PIVAS中进行。按此要求,医院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实施综合管理,统一协调,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PIVAS)和摆药中心(简称DDC)为基础,建立临床用药服务中心,把药学技术服务和药品供应统一地整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医院药学服务发生质的改变,显著提高医疗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医院的整体技术水平、服务水平也将得到质的提升。
3.3.3 临床药师制度建设
卫生部在《医院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医院应当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度[3]。医院药学部门必须设置临床药学部,集药学服务和药事管理于一体,是药剂科药学技术服务的核心部门,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临床药学、药学监护、药学信息、血药浓度检测(TDM)、处方医嘱点评、合理用药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药学咨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等药学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
卫生部药事管理的要求,医院实际管理的需要,迫使我们的药学工作必需有跨世纪的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药学工作现今的局面,只要我们纠正观念,改变认识,重视医院药学工作,药学事业必将得到跨世纪的发展,实现以临床药学服务为载体,促进合理用药为主线,保障药品供应为基础,实施全面药学技术服务,两个效益显著,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谭次娥,朱曼,孙艳,等.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3):42.
[2]王明霞.2009药事回顾药事管理:趋于规范和成熟——访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主任吴永佩教授.中国处方药, 2010(2):13.
药学建设 篇5
工作安排
一、会议时间:2014年5月6日(星期二)14:00
二、会议议程(见附表1)
三、工作安排
1、会场布置(负责部门:志工站、宣传部,姜凯、赵贺总负责)
①场地租借申请(配备:投影仪、投影墙、演讲台、话筒及话筒架5个、桌子4张、凳子4张、桌布)及话筒音量调适
②横幅打印、核对及悬挂
③主席台桌椅布置及话筒、嘉宾牌、矿泉水摆放
④会场座位划分(打印并贴好以班级名称为标识的纸条)
⑤相关ppt(大会主题ppt及获奖个人、班级获奖情况ppt)制作、拷贝、调适
2、会场纪律(负责部门:纪检部、组织部,张晒总负责)
①引导各班同学到本班指定区域就座(尽量不安排墙角的座位)
②13:45统计各班应到及实到人数并在会后上报给徐老师
③各班区域安排一位带工作牌的学生会干部维持该班纪律
3、颁奖(负责部门:学习部,彭莹总负责)
①上台领奖代表提前到场通知、催台;获奖学生发言代表提前到场通知及着装提醒 ②礼仪小姐、证书摆放顺序、领奖代表上台顺序安排
③引导领奖代表下台
④证书发放
4、物品准备(负责部门:办公室、文体部,娄俊总负责)
①向各班同学核对姓名(获奖个人、寝室、班级名单见附表2),证书购买打印(见附表3)②嘉宾牌(学工处领导、郑鹏武、李星、周裕全)
③笔记本电脑1台(配电源)
④矿泉水一箱
5、会场清理及物品归还(除归还物品人员,其他工作人员清理会场,姜凯总负责)
药学院
2014年4月30日
药学院“学风建设奖”颁奖仪式暨推进学风建设动员大会
会议议程
地点:大学生文化会堂
时间:2014年5月6日14:00
出席嘉宾:学工处领导、药学院党委书记李星、院长郑鹏武、党委副书记周裕全、全院行政及老师
参会同学:药学院11级、12级、13级全体学生
第一阶段:
主持:周裕全副书记
第一项:郑鹏武院长作学风建设总结总结讲话
第二项:周裕全宣读13-14学年第一学期校奖学金获奖、院学风建设奖获奖名单 第三项:领导颁奖,老师与各奖项获得者代表合影留念
第四项:李星作推进学风建设动员讲话
第五项:校学工处领导作动员讲话
第二阶段:获奖学生交流发言
主持:徐同胜老师
第一项:寝室团队学习奖获得者代表发言: 13制药2班吴丹
第二项:寝室学习进步奖获得者代表发言: 11制药实验班 刘瑶
第三项:国家英语六级通过代表发言:11药学1班邹桂兰
第四项: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代表发言:12药学1班李玲
第五项:2010级考研录取代表发言:10药学1班刘亚兰
第六项:科研立项代表发言:11药学1班陈志超
第七项:院党委副书记周裕全作学生交流总结发言
药学院
2014年4月14日
药学院“学风建设奖”获奖名单
寝室团队学习奖:
11药学1班:6#107熊晓燕 石晗 张欢 鲍维维 李卫忠
11制药1班:6#301罗川 张晓鸣 李映红 刘俏 黄翩
11制药实验班:6#304刘瑶 鄢云辉 李荣杨筱邱冰冰
12制药1班:6#307莫桂兴 范时盼 谢慧云 李小洁 赵贺
12药学1班:2#517李玲 潘婷婷 王满玉 彭莹 魏仙荣 熊亚勤 13制药1班6#102吴征 金梦佳 侯媛 缪玉鹅 王朝娟
13制药2班:2#412吴丹 刘娟 黎梦霞 彭圆圆 李青君 李梦琴 13药学1班:5#108冯美娟 黄珂 夏雪 袁芳 和琪
寝室团队进步奖:
11药学1班:6#107熊晓燕 石晗 张欢 鲍维维 李卫忠
11制药1班:6#301罗川 张晓鸣 李映红 刘俏 黄翩
11制药实验班:6#304刘瑶 鄢云辉 李荣 杨筱 邱冰冰
12制药1班: 6#308夏琦 范丽婷 俞溪 潘以莲 高瑒
全国英语六级考试通过奖:
11药学1班:汪晓宇 黄志红 夏美玲 赵莉 马员宇 刘琦杞
郭芳芳 万丹娜 邹桂兰 李卫忠 石晗 黄华山 徐孟泽11制药1班:邹春阳 杨丹 张晓鸣 刘瑶 高燕 张郡卓
国家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奖:
11药学1班(第一次过四级人数为29人 总人数56 通过率为51.8%)12药学1班(第一次过四级人数为20人 总人数45 通过率为44.4%)学科竞赛奖、科研立项、学术论文奖:
11药学1班:夏美玲(校级数学竞赛三等奖、省级化工院公共期刊)、陈志超、徐兆行、刘武平、童林、胡青青 赵莉、黄华山 11制药1班:董志江(科研立项、发表学术论文)、高燕、张晓鸣、11制药实验班:熊民强、王林燕、董梦伟、夏利华、胡利萍
学习进步奖:
11药学1班:黎涛、张欢、聂林群、石晗、李卫忠
11制药1班:江和宣、李映红、刘鹏玉
11制药实验班:吴莉婷、李荣
12药学1班:梅杰、王萍、李庆林
12制药1班:俞溪、王操林、潘以莲
药学院
2014年4月14日
寝室团队学习奖:
11药学1班 6栋107 熊晓燕 石晗 张欢 鲍维维 李卫忠 集体荣获 药学院“学风建设奖学金”寝室团队学习奖
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药学院
2014年5月6日
寝室团队进步奖:
11药学1班 6#107 熊晓燕 石晗 张欢 鲍维维 李卫忠 集体荣获
药学院“学风建设奖学金”寝室团队进步奖
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药学院
2014年5月6日
全国英语六级考试通过奖:
11药学1班 汪晓宇 荣获
药学院“学风建设奖学金”全国英语六级考试通过奖
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药学院2014年5月6日 国家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奖:
11药学1班 集体荣获
药学院“学风建设奖学金”国家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奖
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药学院2014年5月6日 学科竞赛奖、科研立项、学术论文奖:
11药学1班 夏美玲 荣获 药学院“学风建设奖学金”学科竞赛奖
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药学院2014年5月6日 学习进步奖:
11药学1班 黎涛 荣获
药学院“学风建设奖学金”学习进步奖
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药学建设 篇6
摘 要:为增强药学类本科生的就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药学类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研究,对于有效促进药学类毕业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R9
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发展和医药行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对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加急迫。然而,在药学类毕业生总体供小于求的良好态势下,药学类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毕业生盲目择业、仓促就业、频繁跳槽,甚至一毕业就失业,突显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过于强调毕业一次就业率,而缺失对学生终身职业规划的深入分析与引导。本文将结合云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近年来开展的药学类本科生(以下简称“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践,探索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
一、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缓解药学生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
对于药学生来说,专业既是特色[1]。个人职业目标的确定,必须要建立在对所学专业全面掌握和对自我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关心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思考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方向,思考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设计可行的职业规划方案,并通过参加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活动,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准确定位求职目标,实现就业。
(二)是完善药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客观要求
从现行药学生人才培养大纲来看,一是专业基础课程多、任务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二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缺乏针对具体院校、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系统研究课程的本土化;三是药学类本科教学计划中未设置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专业知识体系难以支撑在营销类企业工作的药学生发展;四是实践教学环节少,直接导致学生职业实践少、职业经验少,社会适应能力差。开展系统的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药学生专业课程教学有力的支撑和补充,对完善药学人才培养方案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帮助药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近几年毕业生的追踪调研,药学生在择业时表现出对“铁饭碗”、大城市、高收入的热衷和迷恋,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许多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甚至不满足于在制药企业潜心从事生产和研发,而是扎堆在“考碗族”、“医药代表”的大军中。为此,开展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将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要求逐步内化为个人价值理念和自我意識[2],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以此自觉指导职业选择,提高就业满意度和稳定性,实现生涯规划目标。
二、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内容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而是一个课程体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贯穿于学生的课内课外,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针对药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应当从课程体系、实践活动、服务信息化等方面对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内容设计和实践探索。
(一)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1.新生入学教育。对大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3]。通过开学典礼、专业介绍、经验交流、专题讲座、参观重点实验室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实现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大一阶段开设《职业发展规划》公共必修课。通过科学成才、认识自我、探索工作世界、决策与评估等章节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
3.大二阶段开设《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任选课。让学生了解行业内就业环境和形势,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能够根据就业形势做出就业选择。同期开设《创业基础》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了解创业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4.大三阶段开设《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该课程包含求职应聘者简历材料的制作、求职礼仪与面试技巧、政策法规的解读、就业信息的收集、职场适应等章节,加强准毕业生的求职心态、求职技巧、政策法规、合理维权等教育。
5.大四阶段毕业实习。通过实习初步检验前期教育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加强意向职位的自我学习和知识补充,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同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或宣讲会,让学生切实了解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优秀职业人的过渡。
6.毕业德育答辩。要求毕业生对其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长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梳理思想历程、专业学习、素质拓展、身心成长、法治意识、价值取向、发展规划、职业定位、社会责任、使命抱负等方面的收获、得失及感悟,形成德育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答辩。德育答辩即是对本科生整个大学生涯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检验和评估。
(二)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
1.打造精品专业实践教育活动项目。分年级、分阶段举办专业实践教育活动,例如:低年级开展“文化育人月”、团队素质拓展训练、“诚信、感恩教育月”等德育教育,增强药学生对专业的信心和职业期盼,有效降低药学生的职业风险[4];大二、大三阶段举办药学知识竞赛、实验设计大赛、实践技能大赛、校友生涯人物访谈、走进医院药企等活动,巩固药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促使他们认真思考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以及自身存在的欠缺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大四阶段举办毕业生简历设计比赛、模拟招聘大赛、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等特色活动,提升职业竞争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融入职场。endprint
2.借助学生团体提升综合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党(团)支部、学生社团等学生团体作用,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由学生自主设计、策划、组织实施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创业计划大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等活动;成立“考研辅导小组”、“创业团队”等学生社团,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作用,培養锻炼学生组织、协调、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胜任力[5]。
3.课后配套职业规划咨询与辅导。设立药学生“职业规划咨询室”、“职业指导工作坊”,由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以及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担任咨询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或小团体教育、咨询、指导与服务,帮助药学生制定和调整大学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职业训练,解决职业生涯各类困惑,排除就业期的心理焦虑,保障身心健康。
4.跟踪就业指导延伸至毕业后。为毕业学生搭建服务反馈平台,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或单位走访,进一步提供职业指导。为刚入职的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岗位,更好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路径;对还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通过跟踪就业指导来反馈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与缺失,进而不断完善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思考和总结,并对在校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借鉴信息。
(三)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常态。职业生涯数据库建立和数据分析,在线教育学习,网上求职面试,利用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等即时社交互动软件发布就业信息、开展问卷调查、追踪毕业生就业动态等工作都将成为药学类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药学类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是学生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6],建立在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之上的终身发展规划。药学类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建立,应本着对学生个体和家庭、学科及学校建设,以及对产业和社会发展负责任的原则,全员、全方位、全手段、全过程的进行探索和构建。
参考文献:
[1]吴雅娜,药学专业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J]成功(教育版),2010,12:228-229.
[2]姜秀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途径[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2(6):16-17.
[3]朱四化,肖湘君,黄月圆.基于辅导员视角的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探析—以桂林医学院药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155-156.
[4]龙跃洲,周田田.加强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做法[J]中国医药科学,2013(18):146-147.6
[5]白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3):61-66.
药学类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实践 篇7
药学类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有机化学课程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张扬个性、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创新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按此要求, 以培养医药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药学人才为基本点, 对有机化学教育教学各环节进行改革, 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验教学的改革及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1 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设置以有机化学为核心, 其他学科知识为重要补充, 强化实践, 增加对理论知识应用过程的讲解和实践。采取专业不同特色化上课, 教学内容上贯彻基础知识和药学应用相结合, 教学方式上贯彻能力提高和创新意识相结合, 教学体系上贯彻本科课程与社会实践相衔接, 师资安排上贯彻应用研究水平高和教学效果优秀相结合。
如为了强化学生对化合物结构决定化学性质这一有机化学精髓的理解, 将有机化学实验与仪器分析有机结合, 利用现代分析仪器—红外光谱, 对实验室学生制备的实验样品进行定性的仪器分析:了解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深入理解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别。
2 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
积极探索能够体现药学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的建立、问答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抛锚式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肯定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药学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通过学生备课、讲课的过程, 指导学生理解教学大纲, 学会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与把握, 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扩大了知识面, 并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环节中, 指导学生正确的词语表达、语速语调的控制、以及肢体语言的运用。
新型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普遍使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了多种学习软件, 丰富了教学模式, 设立BBS, 应用网络进行理论课程答疑。同时设立公共邮箱, 对学生感兴趣的有关有机化学教学和科研问题进行网上解答。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进行了考核形式的改革, 该课程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以课堂提问、讨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的形式记分, 占课程总成绩的70%;实践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形式为实验课制度管理分、实验过程管理分、实验报告分和实验考核分。整个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理论考核+实践考核) , 60分为及格。
3 实验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科研作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历来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实验课比例占到总课时的40%以上, 并努力把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至50%。
重新制订实验教学大纲, 自编了《药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验讲义, 并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 以满足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实行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实验研究三层次的一体化教学, 既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前期实验教学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 实验内容则要压缩验证性实验, 保留部分能反映学科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内容紧随基础训练实验之后, 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综合性, 锻炼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能力;在实验教学的后期, 安排综合性强的设计性实验, 由学生自主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 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当前药学学科发展的显著特征, 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药学人才, 迫切需要药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的综合化改革。以“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为切入点, 将相互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以“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为改革重点, 打破过去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在课程设置上过于独立, 缺乏联系的局面, 整合原有课程内容, 拓展学生知识结构。
强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间的融合, 开设了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该课程在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前统一开设。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制剂学等实验贯通于若干个实验中,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药学基本操作技能, 又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强化综合技能训练和综合设计实验, 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验问题能力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的途径。经过四年多的实践, 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课已逐渐成熟,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也得到了毕业生的普遍好评。
增加开放性实验, 以教师科研促进教学, 产学研结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实行教师科研实验室向高年级学生开放制度, 坚持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让学生进行自选课题研究, 提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及学习兴趣。这些措施有利于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综合的实践操作技能。
教研室于2007年建成“化学与生物工程制药校企合作实验室”, 是以应用基础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的研究单位, 直接针对市场需求选题, 同时为药学专业学生开放, 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以兴趣小组的方式进入实验室, 有针对性的培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通过药物合成、新药筛选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基础研究性课题, 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和素质, 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为日后药学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5 人文素质的培养
积极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工作, 利用教学和科研资源, 积极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广泛而持久地开展好这一活动, 能有效地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不仅能巩固和消化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而且还能起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本课程教师教学过程中, 侧重于人文素质中的学术民主与自由的人文精神培养, 以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为中心,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研活动中指导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绝对的权威, 相反要鼓励学生敢于置疑, 大胆发表意见, 自由进行争辩, 既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又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 在这样的反复思维碰撞过程中, 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态度, 严谨的作风, 并树立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同时养成谦虚谨慎、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交流合作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只有加强交流、咨询与合作, 取长补短, 才能完成科研任务, 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展望
在药学专业1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 特别是我院药学专业在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过程中, 有机化学也聚集了一批从事有机化学教育的专业教师, 他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在药学人才培养上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社会资源。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与思想, 根据现代药学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 按照“生物-医学-药学-社会”模式, 充分利用我校医学教育的优势, 突出“以人为本, 药学服务”的药学教育理念, 明确有机化学在培养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方面所担负的工作;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经实践验证, 该模式符合药学学科性质, 对加强药学本科人才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
摘要:为达到培养实践型应用型药学人才目的, 以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以“以人为本, 药学服务”的现代药学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为先导, 构建药学类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强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努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性实验
参考文献
[1]印晓星.培养临床药学人才应分两步走[N].健康报, 2007-12-06 (6) .
[2]刘毅, 安琳, 张玲, 等.复合应用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6) :1086-1087.
药学建设 篇8
1 药学类“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目前, 有学者将药学类“双师型”教师归纳为3种[1~3]: (1) “双证书型”, 即教师在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外, 还需取得药学专业的另一证书, 如执业药师 (中药师) 资格证、药师 (中药师) 证、主管药师 (主管中药师) 证等; (2) “双素质型”, 即教师既精通药学专业理论知识, 能胜任理论教学, 又具有药品生产、检验的操作技能, 能胜任药学实训、实践教学; (3) “双融合型”, 教师既持有“双证书”, 又具备“双素质”。不管是哪种概括, 药学类“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一流的实践技能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2 药学类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4]
(1) 教师队伍来源、特点。药学类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有4种: (1) 理论型教师。大多数药学类高职院校由以前的卫生学校、中医药学校、药剂学校升格而来, 办学时间短、实训条件差、人才培养经验缺乏, 升格前的中专教师仍然是高职教学的主力军, 而这些教师学历、职称低, 年龄大, 擅长理论教学, 实践经验缺乏, 对制药设备和药品检测仪器的结构、原理、操作不熟悉, 没有或很少进企业顶岗实践。 (2) 研究型教师。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 学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 在其进行短暂的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培训, 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后, 便安排他们进行理论和实训教学, 这类教师缺乏实践技能、教学经验, 但理论知识丰富, 研究能力强, 对药品的检测设备较熟悉, 若干年后能够逐渐成长为教学的主力军。 (3) 实践技能型教师。学校根据实训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聘请制药企业、医院药房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对其进行短期的教学技能培训, 安排他们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或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带教教师, 这部分教师理论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缺乏, 普通话水平和学历层次低, 年龄偏大, 但一线实践经验丰富, 能胜任实训和实践教学。 (4) 理论+实践技能型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 部分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教学能力丰富, 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 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实验教学, 这部分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 但成长起来需要一段时间。
(2) “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目前, 仅在教高[2006]14号文件和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到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至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方法、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还没有国家级、省级层面的相关文件。部分国家级、省级药学高职示范院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管理办法, 如天津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规定药学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3年到药品生产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但是大多数药学类高职非示范院校却没有相应的规定。
(3) “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结构不合理主要反映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师生比、从事工作类型等方面, 如徐英俊[5]关于北京市、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8.66%和66.06%, 硕士以上学位者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9.48%和29.06%, 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分别为5.26%和16.67%,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行业特许资格证书、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较少。王林洲[6]通过对广东省13所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 真正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专业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仅占15.6%;师生比仅为1∶30;有相当部分教师不愿意或没时间参加生产实践, 紧俏专业“双师型”教师匮乏。郭艳等[7]通过对辽宁省5所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辽宁省高职医学院校教师数量偏少, 在校生师比为27.4∶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职称结构不合理,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为1∶4∶3.7∶5.6;“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仅为33%。
以上4省调查说明,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师生比、学历层次偏低, 职称结构不理, “双师型”教师从事实训教学的比例偏低, 特别是从企业一线引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参与实训教学的数量偏少。
3 药学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按上述理解, 药学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根据本校药学专业5~10年的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不仅要考虑专业结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 还要考虑专兼结合。只有目标定位清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有的放矢, 少走弯路。
4 药学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1) 完善制度, 优化方案。制度是人才建设的根本保障, 学校人事处、财务处、药学系等管理部门的领导应根据药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自身发展规划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财务处每年需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事处和药学系每年初应详细制定本年度“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计划、培训措施、考核方式、激励机制;制定每年人才引进的方案、措施, 兼职教师的考核方式、待遇等。
(2) 定岗实践, 强化制药实践技能。药学管理部门每年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需要和教师自身发展规划, 派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到制药企业定岗实践, 强化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炮制的生产实践, 熟悉并掌握多功能中药提取罐、湿法制粒机、沸腾制粒机、喷雾制粒机、旋转多冲压片机、高效包衣锅、胶囊填充机、铝塑包装机、粉针剂灌封机、安瓿拉丝灌封机等制药设备的原理、性能、操作方法, 熟悉并掌握每个制药岗位的标准作业程序 (SOP) 操作。规定教师在各个制药岗位实践时要有一名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 对当天的生产情况应有详细记录, 每年到制药企业定岗实践的时间不少于60天, 每次定岗实践结束后都应书写工作总结和心得体会。同时, 制药企业和学校应对教师的定岗实践情况做技能考核和理论测试, 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3) 引进人才, 充实队伍。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障, 没有一流的教师, 就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为使我校师资力量雄厚, 每年除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外, 药学系和人事处还根据药学专业的发展引进了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高学历的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 充实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师资队伍。高职院校一线高技能人才缺乏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 人事部门应给予优厚待遇, 解决他们的编制、提高薪酬, 使他们由兼职教师变为专职教师。
(4) 加强教学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针对新引进的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和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 人事处应根据各自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来自制药企业一线的教师虽然实际操作经验丰富, 但是他们的普通话多不标准, 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能力欠缺, 学校还应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使他们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 通过学校的教学能力考核后方能从事药学实训教学;新进的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虽然科研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 但是没有教学经验、高校教师资格证, 同样需要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能力的培训, 拿到高校教师资格证后方能开展教学工作。
(5) 师徒相承, 发扬精髓。师徒相承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用师徒相承的方式传承儒家文化精髓。同样, 师徒相承亦是我国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主要模式, 通过这种古老的教学方式,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学术繁衍几千年而经久不衰。至今, 师徒相承仍是很多学术、文化和技术传承、交流的常用方式。与目前大班式教学方法相比, 接受师徒相承教学的学生收获更大, 但师徒相承的缺点是需要的教师数量大、不能大面积传授知识, 有一定局限性。
针对医药高职院校教学时间短和新进教师、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欠缺的现状, 学校可遴选一批经验、阅历丰富的教师, 采取师徒相承的方式, 逐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6) 参加学术会议, 提升科研能力。学术科研水平也是考核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职院校教师的使命不只是教书育人, 还应做学术研究, 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因此, 学校领导要尽可能选派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参加各种医药学术会议、讲座, 安排教师到一流大学做访问学者, 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总之, 医药类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政策, 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和药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规划, 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方案, 通过定岗实践、引进制药企业高技能人才、强化教学能力等方式,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适应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萝莉, 李梦卿.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 2011 (4) :41-45.
[2]张志强.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 (4) :123-125.
[3]李建, 向月波, 邓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的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1 (32) :52-53.
[4]余群英.论“双师型”教师队伍模式及其转型[J].高教探索, 2006 (4) :77-79.
[5]徐英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J].职教论坛, 2009 (12) :56-58.
[6]王林洲.广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J].广东省职业学院学报, 2012, 6 (2) :75-79.
药学建设 篇9
关键词:协同创新,临床药学,师资队伍
临床药学是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 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 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1]。目前, 临床用药情况复杂, 不合理用药和药物滥用现象层出不穷,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出路就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 有效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在我国医药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 通过临床药学教育提高药学服务水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问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如何全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如何进行临床药学人才培养, 推动我国临床药学整体发展, 已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医疗单位、学术机构及协会组织等关注的焦点。
我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医药院校, 开办临床药学专业正是适应国内外临床药学发展新形势, 旨在培养药学与医学知识兼备, 并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化临床药师, 参与临床药物合理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控、药物评价 (新药评价及药品再评价) 、药学信息与咨询服务等工作, 从而承担起医疗卫生改革深入发展所赋予药师的职责与任务。
1 临床药学师资队伍现状
我院早在2003年就在药学专业开展临床药学方向本科教育, 学制4年。2008年, 我院经教育部审批正式设立临床药学本科专业, 学制5年, 并于2009年9月开始招生, 每年招收一个班级64名学生。我院因此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开设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 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临床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验平台”经费300万元, 用于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实验室建设。虽然我院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基础,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当前我国临床药学师资非常匮乏, 而临床药学教育对师资要求非常高, 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 还要求具备一定临床实践经验[2]。目前, 临床药学专任教师为非临床药学专业毕业生, 缺乏临床经验,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实践能力较欠缺。因此, 如何以协同创新为契机, 加强临床药学师资队伍培养,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是高等医药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建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协同基地, 加强临床药学师资队伍建设
“协同”一词来自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系统科学的分支理论协同学, 它专门从系统演化角度研究自然界, 指人类社会各子系统在外界物质、能量、信息作用下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的机理与规律。将协同学理论应用于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中即为协同创新[3]。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 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 促进资源共享, 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 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4]。
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已成为高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人才竞争力的战略要求和良好契机。我院充分发挥附属第一医院和多家三甲医院实习基地优势, 建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协同基地。通过高校与医院的协同创新联盟, 实现师资队伍共享[5]。目前, 我院临床药学专任教师在药学和临床药学课程教学方面具有优势, 但在医学课程教学、临床实践方面较为欠缺;附属医院药师临床经验丰富, 但教学经验不足, 二者联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形成优势互补。因此, 我院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基础上, 多次组织专家开会讨论, 决定组建临床药学学科组, 整合临床药学师资队伍。此后, 我院临床药学师资队伍由药理学教研室4名专任教师和附属第一医院11名临床药师组成, 共同承担我院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此外, 我们还从与我院建立协同联盟的三甲医院, 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等, 筛选高素质临床药师, 以兼职教师形式补充到临床药学师资队伍中。高校与医院的协同创新联盟既可以互换优势, 弥补不足, 还可以解决临床药师匮乏问题, 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3 建立多单位协同临床药学师资队伍建设内在机制
建立多单位协同临床药学师资队伍建设内在机制, 让优秀临床药师融入临床药学师资队伍培养中,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高校与医院的协同创新联盟既可以实现师资队伍共享, 还可以在教师培训和科研方面形成协同机制。
(1) 我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培养, 根据教师专业优势和不足, 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 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优化知识结构。针对实践能力较为欠缺问题, 我院临床药学教师每学年定期去医院工作3个月, 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另外, 每年选派一定数量教师前往国内重点大学进修, 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学科建设经验及先进教学理念。附属医院临床药师尽管可能是临床一线的技术骨干、专家, 但普遍存在缺乏系统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 如何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实现从单纯临床医生向具有医生、教师双重身份角色转变, 也是摆在高等医学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6]。因此, 对于附属医院的临床药师, 我们鼓励其积极参与学院教学和管理活动。每学期定期召开临床药学教学会议, 交流教学工作经验, 共同研究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共同研究临床药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编写教材;共同制订临床药学实习计划、实践方案等。同时, 积极推广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和教育成果。
(2) 在科研方面, 通过共享实验平台、联合申报科研课题, 调动临床药师的积极性[7]。为促进我院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推进协同创新, 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提升学院附属机构工作人员科研能力, 促进转化医 (药) 学发展, 我院特设立广东药学院科技处—附属第一医院联合自然科学培育基金项目。项目采取双负责人制度, 要求一方为学院人员, 另一方为附属第一医院人员, 课题组必须由双方成员共同构成。项目分重点资助项目、一般资助项目和青年教师项目3个类别, 学院共资助经费100万元。通过科研项目合作, 促进各部门之间密切交流协作,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4 小结
师资队伍是高校第一资源,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协同创新的核心因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要牵头积极探索协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创新能力。我院以协同创新为契机, 建立多单位协同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一支高水平临床药学专业教师队伍, 以适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攻关、协同创新的迫切要求[8],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临床药学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学华.临床药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梁海珊.药学工作模式转变背景下我国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1.
[3]赵英.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有效推进的必然路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143-147.
[4]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1-04-25.
[5]冯素梅.基于协同创新的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5 (9) :145-146.
[6]张付芝, 刘莹, 陆召军.临床师资队伍培养路径探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2 (4) :27-29.
[7]李忠云, 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7) :11-13.
药学建设 篇10
关键词:高职,药学,实训基地
0 引言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医药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药学专业人的数量、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专层次的高职药学专业人才, 是我国药学生产、检验、营销、服务第一线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提高人民医疗卫生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从实际出发, 对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对实训内容的选取进行分析, 为加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全面建设药学实训基地, 以确保实训教学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药学专业实训基地由多个实验实训区组成的, 用于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学习实践技能的场所。校内实训基地是指位于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 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保障[2,3]。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我院高职药学专业重点培养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技术人才。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是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的保障。
药学专业通过珠三角地区大量的企业调研, 了解医药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三个核心技能, 即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和服务。
2 校内实训基地的构成
药学专业紧密围绕专业教学内容, 对应药学专业三大核心技能,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规律, 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 建成由基础医学实训区、化学基础实训区、药品生产实训区 (模拟现行GMP要求) 、药品检验与分析实训区、药品营销与服务实训区组成的融实验与实训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适应一体化教学的校内实训基地, 并实行企业化5S管理, 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图1) 。
基础医学实训区包括人体功能实训区和医用形态实训区, 人体功能实训区主要是使学生对人体和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解剖和标本制作等过程了解人体的奥秘, 增强医药行业执业的兴趣。医用形态实训区 (中药标本室和药用植物园) 主要是使学生对中药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通过对中药的性状、显微、理化进行鉴定、炮制和调剂, 训练中药传统技能。
实用化学技术实训区, 主要使学生对物质结构、理化性质等增强认识, 是学生养成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间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在后期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品生产课程学习中对配伍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也有利于药物分析过程中, 对质量问题的发现和解析。
药品生产实训区 (模拟GMP车间) 是按照现行GMP对制药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涵盖了固体制剂车间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半固体制剂车间 (软膏剂、乳膏剂) 、液体制剂 (口服液) 、中药提取车间、制水间等多个车间。学生药品生产技术和药品生产设备维护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均可在生产实训区完成。仿真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专业的职业素养。
药品检验实训区包括了理化检验区、仪器分析区和微生物检验区三个部分, 重在培养学生药品质量分析和控制的技能。
药品营销和服务实训区是训练学生营销技能和药品服务技能的场所。学生可在模拟药房、模拟药库、营销多功能室进行情景模拟和小组学习讨论。
3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
3.1 规划实训基地, 进行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学院对实训基地进行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通过扩建、新建和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等方式, 建成药学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区的环境建设重视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衔接。例如:药品生产实训区的布局是参照现行GMP的要求, 邀请制药企业专家参与设计、经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论证后进行建设的。车间墙面采用低毒、安全的板材, 墙角设计采用弧度设计, 所有灯具、空调口进行装修, 确保全方位无死角, 方便车间的消毒净化。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净化, 洁净度达到D级, 实训用水采用二级反渗透净化, 用水达到注射用水标准, 并通过封闭管道输送到达需要的实训区。实用化学实训区和药物分析实训区每一个实训台面都配备有通风罩, 每个独立的实训室配有三台通风橱, 方便腐蚀性、挥发性试剂的量取和使用。每一间配有喷淋设施、灭火器等, 确保可以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3.2 根据岗位需求, 校企合作, 设计实训项目
药学专业序化教学内容, 形成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设计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开展既要贴近一线工作情景, 又要考虑学生学习的规律, 让学生既掌握了专业技能, 又可以增强对本专业工作的兴趣和信心。例如药品生产实训区, 可以开展药品生产技术课程实训, 重点训练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下, 多种剂型的药品的生产技术, 从生产前准备、生产文件的阅读, 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标准操作技能、质量控制方法、生产文件的规范填写和生产后的清场技能等。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 通过完成一整套完整的制剂生产过程, 掌握某一剂型制剂生产技术。药品生产实训区也可以开展制剂生产设备的养护和维修课程, 通过设定特定仪器故障, 采用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 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3.3 根据实训项目的需要, 配备仪器设备
实训基地各实训区配有各实训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 设备的种类和型号尽量和企业行业当前常用的型号一致, 定期检查设备运作情况, 及时更新。例如, 根据现行GMP要求, 目前制药企业常用的压片设备为多冲高速旋转压片机, 药品生产实训区配备了35冲高速旋转压片机、旋振筛等, 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正是企业所需要的, 教学过程和设备与生产过程和设备对接。
3.4 规范实训区管理, 提高实训区的使用效率
实训基地的管理引入企业的6S先进质量管理标准, 营造良好的药学企业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学校就能身感体受, 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例如, 在实训基地的管理过程中, 整理 (SEIRI) , 就是把实训基地各实训区的设施和仪器设备列出清单, 需要的、常用的仪器设备留下, 不常用的设备放置, 落后淘汰的设备清除。整顿 (SEITON) , 即把实训区分成不同区间, 仪器、设备、耗材分类摆放, 并通过明确的标示标出相应的位置。清扫 (SEISO) , 每次实训完成都要清场, 并定期对实训场地进行彻底清扫, 确保实训产品的质量和检验的可靠性。清洁 (SEIKETSU) , 即每次实训都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 保证实训场地的整洁、有序。素养 (SHITSUKE) , 即通过规范的实训操作、整洁的实训氛围, 让学生在学校就能身感体受,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安全 (SECURITY) ———重视进入实训区及在实训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安全教育, 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 防范于未然, 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 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3.5 多个实训区轮转, 提高学习效率
实训区开展实训项目, 可采用多小组轮转式、提高实训区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同时避免学生实训扎堆、无法进行仪器设备的操作训练的弊端。例如我们在实训安排中, 一个班级可分为两个小组 (A, B) , 一个小组在药品生产实训区进行实训, 另一个小组可以在药品分析与检验实训区进行实训。实训区的小组又可以分若干个亚小组 (A1, A2, A3等等) , 每一亚小组的学生, 可以分别进行不同实训项目的训练。多小组轮转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让一个人数40~60的自然班级同时开设不同的实训项目, 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训练操作技能。另一方面, 实训区可以被充分利用, 避免要么扎堆、要么空置的现象。不同分区不同实训项目的轮转式小组教学, 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更加从容, 教师的指导更加有效。
3.6 根据实训区特点, 分别采取开放式和封闭式管理
基础医学实训区中的人体功能实训区, 陈列了多种人体标本和中药标本, 以及室外的药用植物园等, 除了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外, 还定期开放供非药学专业的人员参观。其他实训区如药品生产实训区和药物分析与检验实训区对于空气洁净度要求高、设备的维护保养需要较高的成本、有的试剂和药品需要管制, 因此对这一类的实训区需要进行封闭管理, 进出过程要严格遵守出入的操作规范, 进行更衣、换鞋等。
参考文献
[1]马彦, 徐刚.高职药学专业“五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1, 6, 123-124.
[2]吴梅青, 李鸿, 谭进.工学结合模式下药学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药学教育, 2011, 27 (3) , 58-60.
药学建设 篇11
【摘要】针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分析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的现状,对研究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整合、优化、提高,构建适合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的校本教材,提高中医药院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课程建设 研究生 中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18-0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在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本科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均开设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同时,中药学专业特别是中药制剂方向的研究生也多开设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建设是影响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科建设重要的内容。本文针对中医药院校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的现状,结合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建设情况,浅析对该课程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一、教学现状分析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充分了解并分析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才能有的放矢开展教学活动。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生源较广,主要包括中药、药学、药物制剂、医药营销等,因此,大学期间,有的专业开设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这一课程,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在研究生阶段,有深入学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学习要求,而有的学生的在大学期间并未接触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因此,在研究生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期间,教师应加强学生知识结构的了解与分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教材分析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材料,是教学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及重要的资料。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选用情况,主要有三种情况。有的中医药院校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本科教材为研究生教材。由于本科生与研究生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本科生教材为研究生教材,一方面缺乏区分度,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低;一些中医药院校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无固定教材。教师上课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研究的范围,采用知识点、专题的形式开展教学,这种没有固定教材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站在知识的前沿,紧跟科学发展的节奏,但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无所适从等缺点,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还有的院校会采用研究生教材,但中医药院校选用的多为中西医专业通用教材,中医药特色不明显,中医药理论在教材中并未涉及,这样不利于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选用情况多元,开发适宜本学校,适宜专业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建设主要措施
1. 构建“一轴两面”的教学内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药剂学分支学科,近年来,随着数理、电子、生命以及信息科学的发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研究手段日新月异,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同时,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本质上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药剂学、生理学、药理学以及数学联系紧密,在有一定课时要求的前提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知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一轴两面”的教学内容。“一轴”即为药物的“体内过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量变过程。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定义可以看出,该学科的中心研究对象即为药物的“体内过程”,具体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因此,抓住“体内过程”这“一轴”,让教师的教学更有重点,学生学习更有侧重;所谓“两面”,即为“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生物药剂学从“定性”的角度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而药物动力学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体内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一轴两面”的学习内容,同时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双方共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传统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研究生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灵活采用探究教学法、迁移教学法以及实验教学法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动力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
(1)讲授与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的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以学生现有知识解决、掌握未知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学习“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这一小节时,首先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重点介绍“体内过程”与生物膜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药物的体内过程实质上是药物的多次跨膜过程”,进而得出掌握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讲授生物膜结构的研究历史,比较各种生物膜模型的优点与局限性,再引导学生构建“真理”的形成过程,即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但可以无限接近真理。通过这样讲授与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把握知识,变被动灌输为自我探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其中有很多知识点可以采用讲授与探究教学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显著提高。
(2) 迁移与比较教学法
关于学习,古代先贤孔子就提出了“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等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与现代 “迁移”理论十分接近。在研究生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综合应用“迁移与比较”教学方法,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介绍固体剂型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时,迁移到“散者散也,祛急病用之”中医药理论,并对比现代科学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对散剂起效快的原因解释,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差别;讲授药物动力学一室模型时,也可以“迁移”到中学物理知识、数学知识等,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同一问题,达到“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3) PBL教学法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即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最初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目前,在国际上应用广泛。在讲授药物分布时,我们首先动态演示口服左旋多巴片剂在体内过程,特别提示学生思考药物如何从给药部位达到靶组织的过程,然后提出 “什么是分布;如何表征药物分布的广泛性;影响药物的分布的生理因素和剂型因素有哪些;药物在大脑组织中的分布为什么比较困难;怎样改变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特点;基于分布,如何设计靶向制剂” 等问题,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学习,寻找答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老师一味灌输,其中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课程建设的成效
通过研究生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建设,优化整合了教学、学习内容,系统梳理了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轴两面”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知识面前,不再感到无所适从,提高学习的兴趣;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迁移”教学法,建立现代药学知识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桥梁,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2]罗奇. 基于迁移理论对高等数学概念教学分析.广西大学学报. 2010,(1):101-104.
[3]刘红宁,左铮云. 大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YJG-2014-090);江西中医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zyjg-2012-002)
药学建设 篇12
1 药学实训基地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经营管理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企业的灵魂,对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激励、规范作用[1]。企业文化从某种角度,可以由企业的环境、企业的价值观、职业素质训导、企业形象等形式展示,药学实训基地建设中从其性质、功能等方面,需要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化管理。
1.1 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2]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贴近市场,更贴近企业,与企业和市场有更加紧密、更加全面的联系。一所好的高职院校,需要建有更贴近职场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需要有企业元素的融入。
1.2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药学专业是培养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检验、营销、服务和药品管理等岗位的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这些“技术型”人才组成企业人才金字塔的中部和底部,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也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学生在融入了企业文化的实训基地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和实践,提升其综合职业能力。
1.3 践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
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医药经济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在真实的或模拟的,融入了企业文化的实训基地中,通过认知环境、实践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等,完成课程目标。
1.4 毕业生更加贴近医药市场就业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将决定高职院校甚至整个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要真正实现高职毕业生贴近医药市场就业的目标,除了学生知识、专业技能等与市场贴近,更重要的还应有价值理念的贴近,要让学生就业后能很快地认同和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因此,企业文化融入药学实训基地的运作,可以让学生在校时就能受到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合作、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2 企业文化和企业化管理在药学实训基地的实践
2.1 营造与医药企业GMP、GSP相适应的职业环境[3]
药学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近两千平方米,投资七百多万元。按药品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地布局,有药物制剂实训中心,主要有制粒间、胶囊填充间、压片间、包衣间、铝塑泡罩包装间、冷冻干燥间和乳膏间;还有药物检验实训中心,主要有高效液相室、气相色谱室、薄层色谱室、红外光谱室、理化常数测定室、制剂分析实训室、化学分析实训室;还有仿真教室、模拟药房等。实训室内配备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操作手册、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逃生通道、医用急救箱、消防设备、视频监控系统,还有通风、照明、控温、控湿、处理废气、废液、废渣和粉尘、噪声等设施设备,以渲染企业氛围,体现企业文化,凸现医药职教特色,体现人性化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2 构建与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相匹配的工作任务
以完整的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教学体系、实训课程和项目,有明确的技能培训目标,体现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建立了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的创新;建有科学、合理、规范的职业技能测试和考核规定与标准,注重对实训过程的考核和综合能力的测评。
让每一位学生一进入实训车间就产生一种崇尚实践的心理,对设备也如企业一样实行定人定机,学生就是机器设备的主人;学生按SOP操作,生产药品、检验药品、维护保养设备和清洁生产环境,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设问、在实践中求解、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2.3 建立与现代医药企业管理相配套的管理运行机制[4]
药学实训基地管理科学规范、运作高效、规章制度健全。由主管校长牵头,系主任具体负责,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实验员组成运行实体。制定了“药学实训基地开放管理办法”等操作性管理制度24个,备有设备档案,如:设备开箱验收记录、设备台帐、设备维修记录等。
各类仪器设备由实验员负责管理、保养、维修,保证了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既提高了仪器完好率,又延长了使用寿命。人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3 药学实训基地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化管理后的效益
药学实训基地,营造医药企业环境;引入GMP和GSP规范;实施人性化管理等,使得学生获得最大的受益,同时学校的办学水平得以提升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具体体现在:
3.1 塑造良好医药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成人
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践,通过环境的熏陶、课程的载体、教师的表率,能够处理好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纪律与自由等关系,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透过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
3.2 激发“做中学”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成才
学生直接接触医药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切身感受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中的作用,避免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不浓,厌学等现象。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
3.3 增强综合职业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
学生在药学实训基地,感受企业严格刚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张军.企业文化的要素及特点[J].河北工业科技,2001;18(1) :45~47
[2] 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49~50
[3] 徐文苑.天津职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