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医院药学机构建设的思考论文

2024-12-08

对加强医院药学机构建设的思考论文(共10篇)

对加强医院药学机构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1

近年来,随着医院药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作需要,加强医院药学机构建设的呼声愈来愈高,不少人士提出在医院特别是大、中医院(三级甲、乙等以上)设立药学部(处)和相应科室,以负责医院药学工作的见解一些医院还进行了尝试和实践。本文就医院药学部及其相应药学科室的设置、职能和益处等谈些见解。

1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

加强医院药学工作,应从药学机构建设抓起,只有有了组织,医院药学工作的加强才能真正得到保障。目前,医院药学机构只设一个药剂科,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医院药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必须在组织机构上予以改革,在大、中医院设立药学部,统管全院的药学工作,并在下一级设立相应的药学工作科室。根据调查和征求意见,药学科室设置,应依据医院的规模大小要有所不同,

1.1大型医院 病床编制在500张以上的医院,设立药学部,下设5个药学科室:

药学部:调剂科、制剂科、临床药理科、药品检验科、药品供应科

1.2中型医院 病床编制在300张以上500张以下的医院,设立药学部或处,下设4个药学科室:

药学部(处):调剂科、制剂科(包括药品检验)、临床药理科、药品供应科

2医院药学机构的职能

医院设立药学部(处)和增加相应的药学科室后,其主要职能为:

2.1药学部 药学部为机关部门,在院长直接领导下,负责医院药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药品筹划与供应的组织落实;医院药品监督管理;药物科研计划的制定和药学人员的培训;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

2.2调剂科 负责门诊与病房中西药的调配与供应;负责药品调配中配伍禁忌和不合理用药的审查。调剂科可设中、西药和门诊、病房等调剂室。

2.3制剂科 负责全院临床需要而市场供应不足,或医院协定处方中西药制剂的配制;中西药新制剂、新剂型的研制与开发。但制剂条件必须符合标准,所配制剂必须经过报批。

2.4临床药理科 负责药品信息的搜集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血药浓度的监测和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订;参加查房,协助医生制订最佳用药方案;搜集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并整理上报;组织新药临床试验(验证)和老药再评价。

2.5药品检验科 负责外购药品和本院所配制剂的质量检验;全院所用药品的质量抽查;参加药品监督管理,并对质量可疑的药品进行鉴定。

2.6药品供应科 负责采购预算计划,经药学部和院领导批准后具体实施;负责药品采购和对所购药品的验收;全院药品供应(包括调剂科和各个临床科室);负责库存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负责药品经费开支和各科室药品消耗成本的核算;对全院药品消耗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对加强医院药学机构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2

关键词:医院药学,建设,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医药改革的深入,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卫生部药事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谈谈医院药学的建设与发展。

1 医院药学发展现状

通常的说法是,美欧等国的医院药学发展现分三个阶段:(1)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任务的阶段;(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临床药学阶段;(3) 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药学监护阶段。即是以病员为中心进行药学治疗监护,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国的医院药师协会提出药师的工作应该在整个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制订合理用药方案以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日期,降低医疗费用。

我国医院药学的发展也基本上分为这三个阶段,只不过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国内不同级别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虽没有固定模式,但也都在从不同方面努力,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1]。药学监护工作也应社会进步和需求,在大型综合医院逐步兴起。

2 现阶段对药学工作的要求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社会的进步,医疗改革的推行和深入,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药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主任吴永佩教授指出,现阶段药事管理趋于规范和成熟[2]。2009年是医药政策法规改革频繁的一年,2009年7月启动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8月正式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以及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是2009年药事管理工作的3个重点。吴永佩指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以及药物临床应用上已经取得的成绩,继续检查和发现不足;而临床路径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医院医疗管理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即将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及其配套文件,就吴永佩的话来说是2010年药事管理领域的一件大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是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修订而来,将“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药物与临床学委员会”(简称DTC),将更加重视临床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使医院药事管理的职责更加突出,该法规的颁发,将会使医院药事管理的水平及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

未来的趋势,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药学部门建设将更受重视,临床药师制度继续推进,吴永佩说:“2009年,国家将药事管理上升到全院管理的层面,医院领导层对药事管理的责任将更加明确,对药事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基本药物制度、临床路径、国家处方集发布等等一系列的措施,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对医院药事管理水平的要求已达到能够经济合理的控制药物使用的层面了。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刻指出:“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民众药品使用的公平性,可获得性和用药安全是卫生系统的基本职责之一”。社会的发展,卫生事业改革对医院药事管理的要求以及目前医院药事管理的实际需求,对药学部门的要求已经提升到“药学监护”的层面,还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药品即将实行零加成而改收药事服务费,所以,现实的问题也迫使医院要实行多样化的药学服务,才能实现多样化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医院药学事业建设,既是社会效益的需要,也是经济效益的需要,更是医院管理的需要。加强医院药学部门建设,事在必行。

3 医院药学的建设及发展

一句话:紧抓机遇,与时俱进,保进合理用药,实施全面的药学服务。

3.1 纠正观念,改变认识

长期以来,药学在医院技术结构中并不受重视,社会及自身管理层以及药学工作人员对医院药学的定位仅限于药品的供应,甚至有一般社会人员都能够胜任并从事药学工作一说。所以,药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投入低,药学人员素质要求低,技术水平滞步不前,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对医院药学工作的要求已经提升到药学监护的层面,这也是医院管理的实际需求,与现今的药学水平有跨世纪的差距,如果不改变观念,奋起直追,我们的药学工作就会落后,甚至达不到医院管理的基本需求。

3.2 人才建设

积极培养引进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既是现实迫切的需求,也是快速提升药学水平最直接的办法。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临床药师,临床药师是以系统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一定医学、药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参与临床用药,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和患者用药安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即使现在培养或引进临床药师,也需要几年的临床与药学知识的积累才能胜任临床药学工作。

3.3 药房及药学服务建设

开展全面的药学服务,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内以医院药学为基础,以临床药学为核心,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定义明确,要求具体。医院在逐步培养引进人才的同时,根据卫生部药事管理要求,要力所能及的开展处方医嘱点评、用药咨询、ADR监测、药学信息服务等工作,逐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3.3.1 药房建设

《处方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开处方是医生的权利职责,调剂处方是药师的权利职责。调剂处方有审方、调剂、核对、发药、用药交待几个环节,为了满足调剂处方的要求,需要建立布局和流程符合要求的药品调剂中心,医院的药房建设,是以确保调剂安全,方便患者取药,调剂流程规范,做好用药交待为目的来建设。

3.3.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建设

即将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指出:“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行集中调配供应。除静脉用药外,住院(中心)药房对其他药品实行单次剂量调剂配发。”强制性规定TPN、细胞毒性药物的配制需在PIVAS中进行。按此要求,医院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实施综合管理,统一协调,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PIVAS)和摆药中心(简称DDC)为基础,建立临床用药服务中心,把药学技术服务和药品供应统一地整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医院药学服务发生质的改变,显著提高医疗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医院的整体技术水平、服务水平也将得到质的提升。

3.3.3 临床药师制度建设

卫生部在《医院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医院应当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度[3]。医院药学部门必须设置临床药学部,集药学服务和药事管理于一体,是药剂科药学技术服务的核心部门,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临床药学、药学监护、药学信息、血药浓度检测(TDM)、处方医嘱点评、合理用药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药学咨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等药学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

卫生部药事管理的要求,医院实际管理的需要,迫使我们的药学工作必需有跨世纪的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药学工作现今的局面,只要我们纠正观念,改变认识,重视医院药学工作,药学事业必将得到跨世纪的发展,实现以临床药学服务为载体,促进合理用药为主线,保障药品供应为基础,实施全面药学技术服务,两个效益显著,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谭次娥,朱曼,孙艳,等.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3):42.

[2]王明霞.2009药事回顾药事管理:趋于规范和成熟——访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主任吴永佩教授.中国处方药, 2010(2):13.

对加强医院药学机构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3

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提出了医院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第一次将临床药学工作纳入药学法规范畴,将药师推向了医疗用药的前沿,全国各大医院中,相继建立了专门科室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收到了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在一些基层医院(一、二级医院)临床药学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仍以调剂工作为主要内容。本文对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建议,为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

基层医院如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工作的内容: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可行性方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协助临床医师选药和合理用药,维护患者不受或减轻与用药有关的损害,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由于条件所限,可以从基本工作入手。例如:建立药品信息库,定期出版药讯,为临床药师介绍新药品种,用途、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配伍变化、禁忌等,定期分析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及时纠正抗生素滥用问题,每个月进行处方分析,定期参与医师查房,为医生正确用药提供参考,这些都是投入小而效果明显的临床药学工作[1]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匮乏:据调查,区县属医院药学人员中大专以上人员较少,药学人员学历情况远远低于医务人员。基层医院药剂科规模小,难以吸收到高素质人才,与目前的药学发展不相适应。

药学专业知识老化:由于长期以来重医轻药思想影响,很少安排药学人员进修学习,更新、补充、拓宽提高药学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药学人员本身忙于应付收发药品等日常繁杂工作,缺乏竞争意识,自学的主动性差,只为晋级、晋升拼凑材料对临床没有实用价值,很难达到当前临床药学工作的要求[2]

医院药学功能的移位:市场经济把药剂科推到经济利益的前沿,药品采购,创收成了第一要务,而对药学发展,人才培养、药学技术服务都重视不够,以药养医状况在基层医院仍未得到改善。

药品市场的混乱,药品回扣的泛滥,客观上阻碍了临床药师发挥作用,基层医院既想抓合理用药,又怕业务收入受到 影响,处于两难境地。

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的对策

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落实我国药事法规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临床药学工作是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保证,也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因素之一。药师要带着学习的态度下临床,积极地与临床科主任、医师进行沟通,与医师一道共同担负起为患者服务的任务,通过沟通使医生了解临床药学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3]

学会与患者交流:临床药学是面向患者,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实践科学,只有面对面与患者交流,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患者用量的依从性,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要靠临床药师去解释,说明和指导,才能达到药学服务目的。

医保用药与药物价格:现在医师除关心药物治疗效果外,也非常关心医保和药物价格。由于现在很多患者所购保险都是门诊费用不在可保范围,住院费用在可保范围内,为配合临床医师的工作,临床药师要多介绍一些药品医保分类与价格。方便医师工作的展开,又兼顾患者的利益。

注重人才的培养:①教育相结合:提高药学人员知识水平,增强临床药学意识,在全体药学人员中树立全员学习,鼓励全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终身学习,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形成一支符合自己医院需求的临床药师队伍。②学习与使用相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应按各级行政部门的要求,尽快设立临床药师工作岗位,边学习培养,边工作实践,因各医院的人力资源不同,临床药师要学会因地制宜地开创自己工作新局面,取得领导支持,学会与医护人员沟通,深入到临床一线,了解药物的应用情况,带着问题请教临床医師,通过分析总结,通过再学习重新认识问题,为临床用药实践所接受,得到医院和医护人员及患者认可。

讨 论

临床药学是现代药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患者为中心,用药学技术服务于临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目的,是医院的核心内容。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要高标准、低起步,从简单到复杂,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证人才,逐步完善临床药师工作机制,以保证临床药师制度的顺利实施,保证临床药学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顺利展开,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廷仁.浅谈合理使用中药[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4(3):34.

2 余自成,工宏图,张楠森.我国药学监护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67.

对加强乡镇安监机构建设的思考 篇4

——对加强乡镇安监机构建设的思考

海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廖基任

一、部分乡镇安监机构建设趋向弱化的情况应引起注意

有份材料表明,2006年7月,我省某县级市全市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共49人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领取了安全生产检查员证,其中专职人员31人占63.2%,兼职与挂靠人员18人占36.8%;事业编制27人占55.1%,行政编制5人占10.2%,合同工17人占34.7%;到2008年8月,上述人员转岗(含挂靠)数达20人占40.8%。2008年4月1日,全市共24人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领取了安监执法证,其中事业编制20人占83.3%,行政编制4人占16.7%;到2008年8月底,上述人员转岗(含挂靠)数达10人占41.7%。这一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严重流失现象,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不能保证乡镇安监队伍的稳定,推行乡镇安全生产委托执法不过是一句海市蜃楼般的空话。

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存在流失和不稳定的问题只是一个表象,实际上这是部分地区存在着乡镇安监机构建设总体上趋于弱化或边缘化的一个反映。根据我的了解和观察,这个趋向的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1、主管领导边缘化、上级监督弱化。由于安全生产监管风险大、专业性强,管安全的不“安全”,很多领导不愿意和安全生产沾边。近来,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稍有所好转,主管工业副乡镇长便不再分管安全,轮到年纪轻、排位靠后、资历浅的副乡镇长主管安全。这和国家一再强调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规定不符。

乡镇政府执掌着机构的“人、财、物”大权,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的任命与调离,日常工作的内容通常都由乡镇政府说了算。乡镇安监机构负责人岗位出现空缺也由本级政府自行安排。这样有时也导致一些人从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片面认为乡镇政府比县级安监部门“说话”更为管用。

2、机构设置虚拟化。虽然乡镇安监机构大多已挂牌,但是名称五花八门,有安监所、安监站、安监办、安管办、安办等不同名称。除了极少数为单独设立 外,大多挂靠在企业服务中心、经济办、综治办、综合办等机构内,“挂安监部门牌子,干其他部门的活”,专职从事安全监管工作的甚少。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乡镇安监机构相当形象。机构里就那么几个人,却承担着联系安监、质监、消防、劳动、统计、经贸、工会等十多个上级部门的职能,还要兼管环保、交通、拆迁等其他工作,无法做到专职专能,乡镇安监机构难符其名。前不久,一位拥有五个头衔(危险化学品安全专管员、消防“三合一”整治专管员、污染源普查专管员、劳动纠纷协管员、经贸协管员)的乡镇安监员告诉笔者,2008年污染源普查花去了他半年时间,“三合一”整治又花去了他几个月时间,而真正花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上的时间却令人惭愧。

3、乡镇安监员工作力不从心,工作不安心。乡镇安监员多为兼职,分管条线多,各个职能部门都在“抢”人,和“安全”沾边的事要管,和“安全”不沾边的事也要管,乡镇安监员疲于应付,根本无力对辖区内单位实施现场日常监管,基层安监工作重形式、轻落实现象比较突出。高层往下的文件精神和基层单位向上的反馈信息,往往都会在乡镇一级形成“肠梗阻”。另外,乡镇安监员无独立执法权,乡镇安监机构在监督、指导、协调辖区安全生产工作时常常力不从心,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现在给人们的印象是,乡镇安监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加。但具体分析一下,他们中大多是从其他岗位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的,本身素质参差不一。加之在实际工作中有责无权,还有如前所说存在“点多、面广、任务重”的工作压力,让一部分人一有机会就选择调离安监岗位,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流失率远远超过其他部门。乡镇安监员的不断流失严重影响了乡镇安全监管工作的连续性。同时,管理体制上的“脱节”还造成县乡之间、乡镇之间安监员不能交流,乡镇安监机构工作人员知识、年龄、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也影响了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落实。

二、对此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乡镇安监机构是我们安监行政执法的前沿阵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这个阵地的建设只能不断加强而不能丝毫有所削弱。因此,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应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研究采取相关对策措施。以我之见,我们应在以下方面努力去改进和加强工作。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首先,乡镇主要领导要提高认识,自觉地树立安 2 全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强化“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规定,让乡镇主管领导在做决策时,优先想到安全;在上新项目时,优先考虑安全;在考核政绩时,优先考核安全。其次,要克服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落实责任、健全制度,保障乡镇安监机构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考核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的乡镇予以告诫甚至一票否决制,对领导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推诿扯皮、监管不力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2、加大投入,提高素质。要切实加强乡镇安监机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优化工作环境,落实机构、人员、职能、责任、装备、经费,做到“有机构、有人员、硬件达标、软件合格”。适当提高安监人员的待遇,可参照其他部门,给予一线安监人员必要的岗位补贴。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安监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好乡镇安监机构的作用,促使乡镇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实。

3、拓展思路,落实措施。近年来,部分地区尝试使用政府工作雇员制来加强安监队伍力量,借智专家参与事故查处、隐患排查,破解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拓展了基层安全监管思路,创新了基层监管手段,提高了安监队伍战斗力,值得借鉴。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管委会在这方面颇有心得, 当地政府先后出资请两家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辖区内高危企业集体“体检”,然后对症下药,开展安全检查与整治,2008年又聘请安评机构专家参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巧妙化解了自身专业知识、精力不足的难题,效果明显。

4、改革体制,稳定队伍。稳定的乡镇安监员队伍是实施基层安全监管的人力资源保障,这支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基层监管的效果。在不断加大安全投入的同时,还要有效改善县级安监部门对乡镇安监机构的业务监督现状。一是要加强各相关部门沟通,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考核机制,确保乡镇安监员专职专能。二是对关键岗位要有话语权。乡镇安监机构主要负责人与技术骨干岗位变动需事先应与县安监局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再作变动。三是允许市县与乡镇、乡镇之间安监人员的相互交流,以促进乡镇安监队伍的良性发展。

对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 篇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战略性重大课题作出了系统回答。党的执政能力不是抽象的,而是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具体的。我们组织部门是党委抓党建工作的重要部门,组工干部是推进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组工干部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因此,作为党的建设主力军的组工干部,必须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并把自己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在第一要务中彰显组工干部的能力。当前正在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而组工干部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在能力建设上下功夫。

一、要着力提高组工干部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成材成器的必由之路,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说、非学无以立德。明代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历览前贤总结出一句至理名言:“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执政离不开学习,治学亦有助于执政,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与其思想文化素质的高低成正比的。理论水平越高,知识面越广,其从政能力也就越强。一介武夫是治不了国的,即使要治也是勉为其难。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周期愈来愈短,信息传播迅速,各种新的事物层出不穷,组工干部要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用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要把学习当作基础性能力来培养,当作组工干部成长的动力源。既要向书本学,也要向实践学,向领导和同事学,还要向群众学。从阅读精华篇章中提高学习力,在自身工作中提高学习力,在与同事沟通中提高学习力,在联系群众中提高学习力,在观察事物中提高学习力。总之,组工干部要适应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毛泽东同志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说过:在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主席说的“本领恐慌”是指面对新的环境条件、新的形势任务,个人因缺乏知识、缺乏技能、缺乏本领而担忧,害怕以至惶恐不安。现在,毛泽东同志说的“本领恐慌”现象在我们组工干部队伍中也依然存在。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党始终能够经得起长期执政的考验,组工干部就要确立终身刻苦学习的好态度,把学习作为进步的基础和阶梯,通过学习来增强自己的本领,通过学习来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懂理论、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法律,能干、能写、能讲的复合型人才,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能够担当得起发展重任的优秀组工干部。

二、要着力提高组工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是组工干部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一项基础性能力。这种能力可分解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能力,综合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能力,发现典型、总结经验的能力,研究对策、提出建议的能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有助于组工干部在观察问题方面有全局观念,分析问题方面有理论依据,解决问题方面有丰富经验。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方面,要做到通过经常性的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提高辨别是非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通过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更多地、更好地、更直接地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中吸取营养,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通过经常的调查研究活动,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把握宏观的能力,战略谋划的能力和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能力。通过调查研究来提升组工干部工作水平并以此来作为衡量组工干部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不懂得或不善于搞调查研究,就难以成为合格的组工干部。

三、要着力提高组工干部的判别能力

判别力主要是对事物和人的判断能力。提高组工干部的判别能力,重点是提高判断事物、判断干部、明辨是非的能力。首先要有准确判断形势和任务的能力,要增强对形势和任务的敏感性,紧跟改革发展大势,掌握工作主动权。特别是在当前事业发展阶段,用人是关键,组工干部在识人用人方面,要当好党委的参谋,就要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要通过自己了解和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对人才的德能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研究,通过去伪存真,对人才做出全面、客观、公正、准确评价。其次要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善于剖析深层次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譬如我们在考察干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遇到测评或推荐情况与干部实际德才素质不一定相符的情况,如果不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鉴别,就会造成识人的失真、失准。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在识别干部时,通过综合分析,对干部所在单位群众思想状况、参评人员对干部了解程度和干部本人的个性特点来分析,使之达到客观准确地认定人才。组工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判别能力,在人才选用上出现了不公,就会影响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从而也影响组工干部在干部群众中的公道正派形象。

四、要着力提高组工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是组工干部必备的主要能力之一。组织部门工作量大、面广,有时党委领导觉得某个方面工作重要,会让组织部门参与其中。而组工干部又不是万能干部,这种时候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还要善于沟通协调,善于处理协调好各部门、各方面的关系,并讲究沟通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增强协调的主动性,加强事前沟通,作为组织部门的干部,这方面尤其重要。要主动听取其他部门对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主动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还要多下基层,多和基层负责人接触,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沟通;在工作过

程中还要加强与上级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对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要坚决照办,对不明确的问题和政策界限把握不准的事实要多请示、多汇报。其次要增强沟通协调的灵活性。组织部门的工作,其政策性和原则性都是很强的,不容许随意的人为因素掺杂其中,但也不能因此而死板一块,黑脸一张。组织部门做人的工作时间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沟通协调中要有灵活性,善于做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工作目的达到最佳效果。因此,组工干部也要适应时代潮流,做到主动沟通,善于沟通,在沟通协调中做到有的放矢。

五、要着力提高组工干部的创新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创新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当前在我们干部队伍中,在创新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墨守成规、不想创新;消极畏难,不肯创新;只说不做,空喊创新;生怕失败,回避创新;骄傲自满,不思创新;嫉贤妒能,不容创新”等制约创新的因素,这些因素在我们组工干部队伍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要开展创新教育和研究讨论,在组工干部队伍中增强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拓展创新的途径和思路。组工工作要做到创新,组工干部就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把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引入组工工作中。要增强组工干部的创新能力,还要求组工干部要把注意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外,注重把自己置身于信息社会的大潮中,注重对自身知识的更新和对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不断学习和吸收现代知识,了解和掌握外界各种信息,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发展能力。

对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篇6

企业能否在持续发展中获得成功,不仅取决于正确的战略、战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能力的高低。当前,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执行力弱、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已逐渐成为当前存在于我们工作中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而执行力弱的问题,从某一个方面来看,笔者认为重点和关键还是体现在我们机关干部职工身上,机关干部职工执行力不强是制约公司整体执行力提升的“瓶颈”所在。因此,切实加强机关的执行力建设,较好地完成机关承上启下的职能任务,为基层作好表率和榜样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机关执行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思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部分机关干部职工对企业的战略理念和企业文化没能认真学习,深入理解,而是仍然沿袭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工作过程中受长期惯性思维的约束,没有站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问题、抓工作;认为战略是印在材料上看的,理念是用来挂在嘴上说的,而没有真正将其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缺乏战略思维,缺乏创新意识。

二是制度政策没有得到认真贯彻。近年来,上级部门下发了各类制度和工作标准,企业就相应制定和修订了相关制度和标准,但是,执行这些制度和掌握标准的相关干部和人员没有认真学习,更没有深层的研究,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就更加谈不上执行和落实。

三是企业精神没有得到真正践行。“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电力企业的精髓和灵魂,是对每一位电力职工的基本要求。而这种企业精神,在我们机关干部职工身上体现得还不够,没有真正烙印在脑海深处、践行到实际工作当中。

二、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今年,省、市公司把强化执行国家电网公司战略部署作为一切工作的主线,提出了深化“两个转变”,推进“三集五大”的战略目标,如何确保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就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推进公司内质外形建设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尤其是执行力建设方面要时时 处处为基层作表率,全面发挥机关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使各项战略决策得到真正执行和有效落实。

一是把握工作方向。企业决策层和机关职能部室在工作中一定要树立方向意识,正确把握上级的意图。首先要加强学习。加强学习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方法。对企业及上级的政策、会议精神、领导指示,机关职能部室都要及时学习,先学一步,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精髓。同时要加强知识更新培训,认真抓好计算机操作、经营管理和法律法规等业务培训,增加机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执行中不跑偏,不迷失方向。部室领导既要把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向下属传授,同时也要善于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管理方法,使下属明白工作应该怎样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其次是要加强宣传。企业及上级的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要靠机关职能部室强有力的宣传才能在基层得到有效的落实。机关职能部室要根据自己对企业及上级方针政策和领导讲话精神的正确理解,区别不同工作对象,对基层实施面对面的宣讲,以加强基层的理解,增强贯彻的自觉性。最后是要加强检查指导。对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的过程,也是机关向基层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执行力的过程。在对基层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中,机关也能向基层学习到很多东西。机关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到生产一线职工群众中汲取营养,虚心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基层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工作的路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机关执行力的提高。

二是确立工作目标。目标是一个部门为之奋斗的方向标,是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动力和希望。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部门工作就有奔头,否则就会陷入工作的盲目性。机关在提高执行力的过程中,要善于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明确自己的工作思路,确保企业及上级方针政策、会议精神在本部门的贯彻落实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前进的方向。

在总体工作上要制定计划。要分析面临的形势,结合自己部室的工作特点,找准定位。要按照企业及上级的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制定本部门相应的工作计划。在阶段性工作上积极进行谋划。机关职能部室要善于根据企业和上级的工作部署,随时对本部室如何完成阶段性工作进行谋划,确立阶段性工作目标,使部室的阶段性工作方向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得力,责任到人。在综合性工作上要搞好协调。机关职能部室要善于协调部门之间、基层单位之间、前线与后线之间的关系,要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善于根据各个部室及各个单位工作特点搞好协调,善于疏通全盘工作中某个中间环节,把各项工作协调到一个统一的方向上来,使各部室及各单位的行为有规范性,配合协调有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相得益彰,从而促进企业的各项工作达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效果。

三是树立良好形象。机关本身的形象对基层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执行力,可以产生效仿作用。好的机关形象能够引导基层向好的方向发展,坏的形象也会对基层产生坏的影响。机关有一个好的形象,是企业的一个支撑,是基层的一个榜样和旗帜。因此,机关一定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形象,当好基层的表率。

机关工作人员要处处严格自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到为基层服务不打官腔,不摆架子,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的发生,让基层的同志到机关办事高兴而来,满意而归。3 机关良好的执行力应当具备灵敏的反应、开创的激情、综合的意识、负责的勇气、推进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要在改革上敢于攻坚,在发展上敢于较真,在稳定上敢于负责,在管理上敢于碰硬。要掌握学习、执行、沟通、总结、拓展等工作方法。机关职能部室在工作中必须一丝不苟,坚决按程序办事,带头遵守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廉政承诺,塑造廉洁勤政良好形象。机关干部要做求真务实的实干家,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机关不仅要对基层严格要求,而且要主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帮基层之所需。基层有了成绩要及时给予鼓励,进行宣传和表扬,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的工作热情,保证基层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组织建设的思考 篇7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 实现理论与实践互动联系

改革开放和卫生人事体制的改革, 给我国国有和私营医院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创业机遇。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人力因素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关系着医院未来发展的成败。在经济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医院人事工作人员必须把握“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一时代要求, 提高理论素质, 加强理论武装, 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 增强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一方面, 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 把政策的理解和政治上成熟引入人事工作的思考和实践中来, 不断提高对人事政策、人才理论、人力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 要加强业务和技能的学习。既要掌握政策法律, 熟悉选拔、任用、培训、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做人事工作的行家里手, 又要广泛学习人力资源、公共管理、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知识, 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以政策为准绳, 在干部选拔工作中为医院把好关、用好人的智慧和能力。

二、修身立德, 以良好的素质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

人事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人事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行为理论研究表明, 能否建立公正的形象对工作能否为受众所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医院的人事部门必须坚持“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 以公道正派的优秀品格, 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1. 树立为民的观念。

始终从党的立场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 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准绳。注意换位思考, 深入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 谋划人才的布局和人员的使用。要从医院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 从关心员工的实际困难入手, 帮助有需要的员工解决思想上和工作上的难题, 让员工能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下工作, 体会工作的乐趣。事实上, 医院的人事部门要想成为沟通党委和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必须在员工中树立可亲、可敬、高效、公正的形象, 成为员工的聆听者、知心人、贴心人。

2. 树立务实的观念, 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在评价医护人员的能力时,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用事实说话, 不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在决定进退去留时, 要敢于表明自己的意见, 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 不做“老好人”, 不说“昧心话”;在面对不同意见时, 虚心听取别人的看法, 辨证地分析和评判, 既不主观武断、刚愎自用, 又不摸棱两可、随波逐流;在不正之风面前, 要敢于坚持真理, 勇于批评和抵制。

3. 树立廉洁观念。

“公生明, 廉生威”, 廉洁自律是公道正派的重要基础和力量源泉。人事部门要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 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不该拿的坚决不拿, 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以公道正派的作风取信于民。

三、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律, 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知人善任, 选贤任能, 使医院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是人事部门的重要职能。因此, 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运用, 强化三种能力。

1. 要善于识才。

人才的发掘, 主要的内容就是业务工作, 核心就是发现业务精湛优秀人员。要提倡依靠群众的选拔方式, 面对面地了解情况, 取得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素材, 为医院的任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 把有德行修养、有工作实绩、有创新精神、有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利用好选拔中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五个基本环节, 用严谨公开的程序选拔出色胜任的能人, 为单位和组织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2. 要善于育才。

创设“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环境, 激发人的斗志和上进心, 激励工作人员自我增值、自我提升。继续抓好“三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努力造就一批政治素质优秀、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出众的复合型人才。坚持把培训的针对性和人员的特殊性相结合, 把外派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 针对不同层次的干部和人才分门别类培训;同时, 要建立培训情况考核制度, 把培训与工作情况联系起来, 定期跟踪培训的实际效果, 及时修订完善培训计划。

3. 要善于用才。

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排座次、以优劣定奖惩, 拓宽选贤任能的途径, 继续执行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行之有效的人才遴选机制, 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要根据医护人员的学历、经验、能力、特长、性格等特点, 科学地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来。要重视人才使用中的“师承优势”, 把工作内容和业务要求理成规则、形成制度, 在医护人员中传授教导, 发展完善。

四、坚持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 做以人为本的表率

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事部门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应用, 统筹和平衡“个人”和“集体”关系, 引导员工围绕医院的工作中心, 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首先要尊重人。平等地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员工, 尊重人的人格尊严, 尊重人的聪明才智, 尊重人的劳动和创造成果, 尊重人的发展要求, 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共同投入到医院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来。要加强与医护人员平时的交流, 举办轻松有趣的集体活动, 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释放工作中的压力, 有更好的环境理解医院的发展, 赢得医护人员对医院的支持和理解。

其次要关心人。尊重人的另一个方面是要关心干部职工的利益, 把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西方企业管理中, 广泛实行员工援助方案, 通过帮助员工处理包括婚姻、家庭、工作、情感、经济等问题, 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向心力。

最后要发展人。尊重、理解、鼓励和支持个人发展要求, 实现个人发展与医院目标的有机结合。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增强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重视员工对发展的意向和需求,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 使医护人员具有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要求的业务知识与能力, 发挥个人特长。要注意对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 平等地给予每个人成长、发展和晋升的机会, 以组织工作为切入点,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共同实现。

摘要:加强人力资源组织自身建设, 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医院自身实际, 从知识学习、品德修养、业务素质、发展导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探讨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组织的建设。

对加强民营医院内部控制的思考 篇8

民营医院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形成多元资本投入卫生事业,丰富了卫生资源配置,弥补了国家对卫生投入的不足;引进了竞争机制,向社会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医疗服务的不同需求。民营医院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卫生事业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然而民营医院在其经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自身问题,如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本文对如何加强民营医院内部控制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管理理论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再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金、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可谓是重中之重。

医院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 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医院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医院的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贯穿于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医院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二、目前民营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是加强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民营医院内部控制依然是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足

表现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落后于现实需要,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多数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为事后补救控制,导致内控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效力。要把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执行彻底,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会大大提高。

(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医院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管理特点和要求划分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但目前一些民营医院并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看似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仅是形式上将各种规章制度汇总在一起,缺乏相应的执行和考核制度,未能充分起到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作用。

(三)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素质不够,不能适应岗位要求

据了解,民营医院现在大多是未经正规培训的内部会计控制人员,很多在职的内部会计控制人员在责任心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都不能达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常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理解不到位。

(四)内审部门只强调监督职能,忽视服务职能

目前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仅限于对本单位财务收支的起始性和合法性进行查证和监督,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经营和管理领域。没有将工作重心从以前的财务收支审计转移到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上来,还以“监督”为主,很少考虑如何为单位增效,内审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满足新时期医院内部管理的需要。

三、解决民营医院内部控制不足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控制机制

一个设计良好运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做到: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的监督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程序明确;实施内部审计的办法与程序明确。从而达到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目标。

为此要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顺序递进的多重会计控制防线。

1.授权控制

是指在某项财务会计活动发生之前医院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这些经济业务。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处理的有关人员能够相互制约,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

2.分工控制

是指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在实际工作中杜绝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执行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

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医院经营业务和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内部会计控制也应随着单位环境和风险的变化而变化,即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方式,设计出适当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法律法规的遵循、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及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等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实践证明,有效实施了会计控制的医院在财务管理上产出了更多效益,有利于保障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

(二)完善会计控制制度

1.加强医院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的实行可以有效扭转医院轻事前控制的现象。预算控制系统组织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构成。预算控制的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预算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组织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对未完成预算的计划项目采取改进措施。医院财务部门要根据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及上年度医院经营情况,编制本年度财务预算及季度、月度计划,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汇总和分析,及时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的差异要及时查找原因,以便调整及进行重点控制。

2.加强对医院财产安全的控制

这是指为了确保医院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在实际操作中财产安全控制方法和措施有: (1)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立即记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等业务。做到日清月结,防止现金被挪用,并保证现金的筹划与周转;(2)对于财产物资的管理必须实行永续盘存的方法,随时反映财产物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3)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清点制度,保证财产物资账实一致,财产物资不论是发生盘盈还是盘亏,都要查明原因,并追究该项财产物资管理者的管理责任。

3.建立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在医院成本管理上,医院应转变观念,树立医疗成本意识。医院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建立成本、费用控制中心,科学地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分解成本指标,考核业务科室指标完成情况,并与职工个人的利益挂钩,落实奖罚措施,提高医院成本竞争能力,实现医院成本的最小化,向成本管理要效益。

(三)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控制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在内部会计控制中,控制环境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人又是控制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单位应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控制。要严把入门关,选好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试用,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要求。

(四)建立审计监督制度,有效发挥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医院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帮助医院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内部审计是强化内控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和考核单位内各组织机构执行其职责的效率。内部审计不仅要独立、客观、全面审查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了解、监督、测试、评估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健全、有效,确定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评价内部控制目标是否完成,而且要及时向管理层揭示、 反馈医院当前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风险、薄弱环节与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保证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独立于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之外,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测试。其作用不仅在于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执行,它还帮助管理部门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对单位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及资产运用的效率性进行考核,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向医院最高管理层提出报告。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地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提供服务。从而保证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并且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从对经济活动的审计和管理评价中充分显示内部审计的效益性,最终实现对医院经济活动的监督。将审计重点放在管理和效益上,有利于增强医院活力,提高医院竞争力;转变为监督而监督的观念,将监督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转变审好与审坏一个样的观念,将审计质量、效益、风险相结合,有利于发挥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在方式上,要把整个内审工作的重心从过去的事后审计, 转向事前计划预测、事中跟踪控制、事后审计并举,以实现对医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评价,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把医院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对于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也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以保证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

对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9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服务于四大类岗位:一是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中,从事社会政策制定、执行等有关工作的相关工作人

员。二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相关的社会服务人员。如老年人社会福利院、残疾人社会福利院、儿童社会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敬老院、收养服务机构等。三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相关的群团组织和相关民间组织中,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四是社区居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主要存在于社会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有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失业者、吸毒者;同时在一些特定机构中也有社会服务,如在大、中小学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医疗社会工作,调节医患关系,解决影响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在监狱和社区开展工作,帮助犯罪人员回归主流社会;依托社区或非营利机构开展家庭社会工作,促进家庭和谐;在企业中开展社会工作,保护职工权益,缓解压力、发展能力等。这些都是关乎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领域,是政府行为的有利补充和延伸。因此,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规范社会工作者职业行为,提高社会工作者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在强化意识上下功夫

社会工作者岗位特殊,必须要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强化五种意识:一要强化责任意识。社会工作者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工作责任,不断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对群众负责的精神,时时处处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责任来要求自己。办公讲质量、办事讲效率、做事讲原则,尽职尽责地搞好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强化学习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内涵不断扩大,外延也逐步拓展,做为社会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三要强化服务意识。作为社会工作者要时刻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重,时刻把服务对象的需要记在心上,设身处地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把浓浓的“为民”感情深深地渗透到每一项工作环节中,倾注到每一个服务对象身上。把困难群众当亲人,经常深入基层,办实事,出实招,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与问题;细心服务、诚心相待,做到待人不分老少尊卑,同样真诚,同样亲和。四是强化敬业意识。社会工作是政府工作的延伸和纽带,要求要树立脚踏实地、忠于职守的敬业意识,实实在在地把各项工作做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的民政对象。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环境艰苦、任务艰巨、对象弱劣、待遇不优、难度较大,要把工作搞好,为对象服好务,必须要有敬业意识。五是强化奉献意识。作为社会工作者应以服务对象的苦为己苦,以服务对象的乐为己乐,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服务好对象。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勇于吃苦,面对个人利益得失,始终保持服从大局的胸怀和乐观态度,淡泊功名利禄,在任何时候都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从政,清清白白尽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服务对象服务,做服务对象的贴心人。

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在加强培训上下功夫

针对当前社会工作者普遍存在“职业不专业,专业不职业”的现象,必须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素质。一是要科学制定规划,实现培训工作从无序向有序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专业培训。同时,对于民办的公益性、慈善性社会团体、民办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社会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二是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工作方式从行政化向专业化转变。对于集中在民政、残联、妇联、共青团等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的社会工作人员,要通过补训,加强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基本技巧和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社会工作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对于新招聘、招考的社会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录用具备相关专业的人员。三是要 坚持业务培训和党性教育并、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并举路子.积极主动与高等院校加强沟通联系,选送年轻、有潜力的社区工作者到高校学习,培训一批优秀的社区建设专业人才和工作者队伍,增强做好社会工作的能力。

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第一,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以体现专业人才价值为导向,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在公务员岗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岗位从事社会工

作的社会工作人才,获得相应职级的公务员薪酬;社会工作者受聘岗位为事业编制,应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标准;在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者,要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的原则,保证其薪酬不低于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水平。

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应执行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和各项制度要求,按时足额交纳应由本机构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

第三,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工作,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工作人才数据库和信息网络、设置就业指导窗口、定期举办社会工作人才专场招聘会、及时发布社会工作人才供求信息、人才推荐等形式,搭建社会工作人才和聘(雇)任(用)组织双向选择的平台,促进社会工作人才有序流动。

对加强医院药学机构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10

县政府副县长 刘光胜(2015年10月)

为进一步了解全县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准确地把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推进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通过工作调研,对当前我县气象部门在党性、党纪、党风以及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是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近年来,气象部门将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基层台站延伸,全力推进“4883”主体责任体系的落实,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对省市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精神,均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执行。主要负责人与分管领导、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了《民勤县气象部门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形成一把手统一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领导及责任体制。组织-

召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集体约谈会会议,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分管科室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和监督检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单位内部团结稳定,党群干群关系和谐,未发生干部违纪违法事件和上访信访事件。

二是党员干部廉政意识明显提高。紧紧围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之中,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营造浓厚廉政文化氛围为重点,着力抓好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并根据教育对象,分类施教,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气象工作政策法规和党纪政纪条规教育,突出抓好正面示范和反面案件警示教育,并注重运用已查处的人和事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表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优秀党员干部,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大力推行廉政文化进单位活动,组织开展了以“讲规矩、守纪律,落实两个责任”为主题的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参加了全国气象部门廉政知识竞赛,答题人数29人,党员参赛率100%,组织学习了各级纪委及部门内通报的典型违纪违法案列,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廉政警示片《微信疑云》、《本色》和《父亲-

-2-的“圣旨”》,《筑梦中国》等影片,使每位职工从灵魂深入接受廉政洗礼,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在单位内部营造一种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三是党员干部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抓好制度建设,是规范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根本保证。气象以“三资”管理及权力规范运行为重点,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对防控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关键环节和防控范围,重点加强了对领导干部决策和涉及人财物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关键岗位的监督和防控。严格按照“一图、一表、一单、一规程、一制度”要求,认真运行“三资”、社会管理、科技服务、纪检监察审计、党风廉政、重大业务建设项目各领域防控事项,确保风险防控零容忍、零事故。坚持把财务监管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财经工作纪律,确保财务安全和干部安全。严格遵守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工程建设项目及招标投标和大额度经费支出规定,资金全部纳入市局财务核算中心进行监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确保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市场交易活动和国库集中支付、部门决算、基建年度决算、住房改革支出决算、项目竣工决算严格按有关规定程序执行。组织开展财务综合检查暨财务规范年活动,以“三规范一提升”为突破,重点在“规范财务制度,规范工作流-

程,规范财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制定了《民勤县气象局财务收支管理制度》等,按照管用分离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收支审批等各个环节的使用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是有成效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与中央的要求和广大职工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党风廉政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无论是作风上的问题还是廉政方面的问题,其根源都在思想上,思想认识不到位是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是部分党员干部对单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气象部门是“清水衙门”,既不同于权力机关,也不同于经济单位,涉及的权益范围有限,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对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出现的新变化,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有的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具体要求不明确,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对本职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愿管、不敢管。其次是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一-

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思维定势,不思进取,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少数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勤政廉政意识薄弱,缺乏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满足于做表面文章。第三是思想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在学风上存在厌学、假学、浅学和学而不思、学而不行的问题,学归学、做归做的现象偶有发生,“工作忙,没时间学”,“学好不如干好”等成了一些党员干部不注意学习的托词。

二是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近年来,气象部门虽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不够完善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局限性问题。单位的多数规章制度是在原来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修订的,视野相对狭窄,局限性在所难免。二是严密性问题。有的规章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加上时间仓促,因此存在一些漏洞,或者没有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同步。三是可操作性问题。有的规章制度宏观上比较全面,但没有制定出具体标准和相关配套规定,如实施细则等;有的脱离实际,难以操作。四是适时性问题。随着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规章制度显然已经不适用了,而修订和新订工作又没有“与时俱进”。

三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定期谈话制度、对领导干部进-

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项检查考核制度等不够健全;局务公开程度和及时性不够,事前公开和过程公开比较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对党员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检查监督的次数偏少。

三、加强气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根据气象部门的实际情况,应该重点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制度规范问题、监督制约问题和责任落实问题。

一是建立和完善思想教育机制。党风廉政思想教育要着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包括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法治意识,诚信公平原则等。通过思想教育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明志、重责、慎权、轻利、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建立党风廉政思想教育机制,就要使思想教育有人管,有人做,有人承担责任。重点对象无疑是领导干部和在容易发生问题的部门和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但还应尽可能扩大教育面,通过党课、政治学习、党内民主生活会以及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对普通党员和职工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针对目前的情况要着重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法-

治意识教育和规章制度教育,结合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

二是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教育和监督要双管齐下,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有利于减少权力不当行使的空间和条件,制止和预防腐败。因此,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一套管用、有约束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真正做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经常化、制度化。领导干部都要端正思想,自觉地接受监督和制约。监督的重点内容是加强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廉政准则》、《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加强对易发问题部门主管领导工作程序的监督。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之间相互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完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对外监督是职能部门对所管辖的人员开展监督,要从“思想圈”、“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况入手,着眼于及时了解监督对象的思想动态。要引导广大职工参与监督,宣传职工应有的权利与义务,注意保护职工监督的积极性,加大群众监督的力度。

三是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明确领导干部-

上一篇:苗木移栽工程施工合同下一篇:关于衣服销售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