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我州老龄工作的思考

2024-09-26

对加强我州老龄工作的思考(共8篇)

对加强我州老龄工作的思考 篇1

关于加强我州老龄工作的调研报告

西双版纳州老龄办 杨志华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州各级涉老工作部门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六个老有”工作目标和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老龄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按照年初省老龄办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安排部署,作者积极深入基层调研,对加强我州老龄工作作了一些思考,现形成肤浅的调研报告,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我州老龄工作现状

1、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2009年末,全州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0.3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1 %。其中60—79岁老年人91875人(城镇18639人、农村73236人;男44340人,女47535人),80—99岁老年人11604人(城镇1711人、农村9893人;男5017人、女6587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57人(城镇3人、农村54人;男14人、女43人)。享受城乡低保困难老年人14986人,纯老年人家庭人口1523人,五保老人2091人。

2、老年群团组织情况

全州共有各级老年(体育)协会977个(农垦系统493个),会员人数5.63万人(农垦系统2.45万人)。

其中州级有老年群团组织2个:州老年人体育协会(主管部门州文体局),州老年诗书画协会(主管部门州老干局)。在民政部门登记。

县市级有老年群团组织5个:景洪市老龄(体育)协会、景洪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会;勐海县老龄(体育)协会;勐腊县老年人联合会、勐腊县老年人体育协会。在民政部门登记。

乡(镇)、村(社区)、厂矿、农垦系统老年群团组织970个,在上级老协组织登记。

3、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情况

全州现有老年活动中心(室)326个;有门球场地298块,老年气排球场地363块(其中专用98块),地掷球场地166块;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51个,在建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11个,床位509个,在建敬老院2个;老年大学4所,老年学校24所。

4、老龄工作机构设置情况

州级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由杨沙副州长担任,副主任由刘云坤、兆勇军、李向元、白云波同志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州民政局长刘云坤同志担任,设专职副主任1名,副处级。办公室编制3名,实有3人。

县市、大部分乡镇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老龄委主任都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景洪市老龄委办公室设专职主任,老龄办机构为正科级,编制5名;勐海、勐腊县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由民政局局长担任,老龄办机构为股所级,编制各2名。

5、老龄化州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同全国一样,我州已处于老龄化社会。今后一个时期我州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我州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新形势、新情况。我州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有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大。已经10.35万人,占人口总数11%;二是老龄化势头迅猛。

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陆续进入老年,预计2018年老年人口将达17%,2025年将达20%;三是未富先老。我州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相当薄弱,面临的困难多、难度大;四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理论和政策准备不足、老龄保障和服务发展滞后等薄弱环节。

二、我州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 3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狠抓落实,老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近年来,我州积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对老龄法规、党和政府有关老龄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重点宣传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及《西双版纳州关于贯彻〈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实施意见》和《西双版纳州80周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补助和百岁寿星老人长寿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等。州广播电台在新闻版块节目《新闻听点989》的“傣乡新十分”专栏中开设子栏目——“金色夕阳”,重点播出反映老年人老而不休、发挥余热、积极奉献的典型事迹,重点宣传社会各界涌现出的尊老、敬老、助老的做法和亮点。每到重大节日,新闻媒体都刊登或播放慰问信、尊老敬老标语字幕,向州内用户发送敬老宣传和节日祝福短信。并在节庆、重大老年活动现场散发汉、傣文版《条例》等宣传单。做到报刊杂志经常有文、电视经常有影、电台经常有声,扩大了社会影响。

组织开展了“孝亲敬老助老主题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为老年人做好事献爱心、走访慰问、读敬老书、写敬老文章、评选“十大孝亲敬老之星”、评选“健康老人”、举办“敬老节文 4 艺晚会”等活动,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和谐西双版纳建设。

二是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

建立健全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五保供养、社会救济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城乡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贯彻落实《老年法》和《条例》对老年人的各项优待规定,印发了《西双版纳州关于贯彻〈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实施意见》(西政办发[2008]4号)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补助和百岁寿星老人长寿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从2008年起,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给予80至9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500元的保健补助,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的长寿补贴,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新突破。2008至2009年共发放高龄保健补助18341人次917.05万元、长寿补贴120人次12万元。

州内老年人持《老年人优待证》免费进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旅游景点,免费使用收费公厕,优先挂号、就诊,免交挂号费(不含专家门诊),优先购买车船票、上下车船,优先获得法律服务机构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服务,减免贫困老年人的相关费用等优待政策基本得到落实。服务场所、窗口普遍设有明显的老年优先、优惠标志。景洪市、勐海县实现了老年人持《老年人优待证》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勐腊县也在积极落实中。

三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引导老年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在城乡推广健身球、太极拳、门球、气排球等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

2007年成功承办了42支代表队、2168人参加的第二届“银潮畅想、岁月如歌”全国老年合唱大赛,2008年组团60余人参加了首届“云南省老年文化艺术节”,每年组织“全州重阳节老年文艺晚会”,县市、乡镇老年协会文艺晚会经常化、健身操舞天天化。嘎洒镇曼暖龙村老年协会还代表我州老年人参加了东盟中老年人文化艺术节,并获得金奖,展示了我州老年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宣传了富裕民主和谐开放的西双版纳。

四是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认真履行《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赋于老龄办的行政执法职责,完善维权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老龄委成员单位积极开展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五保供养、减免公园门票、免费乘坐公交车等优待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建立了“西双版纳州老年人维权中心”,开通援助电话2144548,及时妥善处理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纠纷和案件。建立老年人来信来访登记制度,及时妥善处理老年人的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音,没有发生老年群体上访事件。2007年至今我州法律援助中心共为老年人提供刑事法律援助1件,民事法律援助39件,法律咨询1233人 6 次,援助范围涉及老年人的赡养、人身损害、医疗事故等多个方面。

五是老年活动场所、养老福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2007年州政府制定的《西双版纳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我州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中心”、“完成220个村级老年协会及活动场所建设”、“建设西双版纳州社会福利院”等项目列入了《规划》,并逐年组织实施。仅2009年我州投入978万元建成乡镇敬老院5所,设计床位350个的州社会福利院已开工建设。筹措资金133.3万元(州60万,县市39.5万,群众投工投劳折合33.8万),圆满完成30个老年活动场所建设任务。

三、制约我州老龄事业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我州老龄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随着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老龄问题也更加突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还不到位。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高,对老龄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不够。部分老龄委成员单位积极协调、主动配合的意识还不够,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社会资源整合还不够充分,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

(二)老龄工作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体制不顺、编制少、7 任务重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县、乡(镇)老龄工作机构不健全,乡镇的老龄工作均由民政助理员兼职。由于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兼职人员对老龄工作多是忙于应付,部分工作在个别地区出现基本无人管的“盲区”。

(三)各级财政对老龄事业的投入不足。虽然州人民政府已经制定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各级政府对老龄事业的投入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的需要。目前全州只有景洪市级安排有专项工作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其余县级和乡镇都没有安排,造成老龄工作举步维艰。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如“州本级每年按照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以每人不低于2元的标准安排老龄事业专项经费,列入州本级财政预算”未落实。

(四)基层老龄工作、城乡老年人保障水平发展不平衡。农村老年群团组织建设不够规范,老年人活动、服务场所设施比较简陋,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水平较低,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下步工作对策

针对存在问题,结合省、州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州老龄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着力健全 8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着力加快为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落实惠老优待政策,着力加强农村基层老龄工作,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为此,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老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解决好残疾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确保基本养老待遇、基本生活待遇和基本医疗待遇的落实。进一步规范高龄保健补助的发放工作,落实好老年人优待证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编制《西双版纳州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加快为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向州委汇报,争取出台《州委 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老年人协会及老龄工作部门的意见》,按照省要求尽快出台州、县市《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涉老部门职责,落实专项经费,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爱心护理等服务需求。加大养老机构和老年服务、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壮大规范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倡导志愿服务行动,发挥志愿服务者的作用,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形成一个各方参与、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要引导老年人转变消费观念和 9 养老观念,接受新的养老方式,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有序推进。

(三)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一法一条例等老龄法规政策,继续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宣传敬老爱老助老典型事迹。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促进代际和顺、老少共融。形成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保障对老年人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老年文体活动,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四)抓好农村和基层老龄工作。按照基层老年协会“七个一”标准,进一步规范老年人协会的管理和服务。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积极参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开展文明家庭、敬老先进村(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基层老龄工作全面发展。要加强基层老年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特别要高度重视解决好农村留守老人和农村五保老年人供养问题。

(五)关注民生,为老解困。积极筹措资金,努力为特困老年人解决住房、医疗、生活等切身实际困难。

五、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老龄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养老要依靠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机构,医疗要卫生部门支撑,困难救助离不开民政部门等等,单靠老龄工作部门单打独拼无法做好老年人的管理与服务,必须把涉老工作部门纳入老龄工作委员会,各司其责,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为此建议参照“工、青、妇”的模式,在原有的老龄工作委员会议事机构下设专门的工作机构,州本级设立正处级一级局(办),专司老龄工作,编制10至15名,下设综合科、权益科、老协办。(目前,全省16个州市中,昆明、曲靖、丽江、文山等州市的老龄办均已为正处级单位,内设职能科室,编制7至26名);县(市)级设立正科级工作机构,编制5至7名;乡(镇)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设1名兼职人员,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活动场地“五落实”,州、县、乡、村形成老龄工作网络。

(二)规范各类老年群众组织的管理。建议在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后,按照工作职责凡是涉及老年的群众组织(协会)统一归口到各级老龄办管理。各级老龄办要加强对老年群众组织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规范其行为,促其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在老龄工作机构管理下的自管自治、自我服务、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三)完善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正常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龄事业发展需要,安排老龄事业经费和老龄工作经费,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2010年6月

对加强我州老龄工作的思考 篇2

一、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性

1、高校能否发展将取决于财务工作的状况。

当学校里的财务工作由于注意开源节流, 收入与支出处在极好的平衡状态时, 高校里的各项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资金充足, 就能按计划逐渐扩大办学规模, 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职员工的生活水平, 调动起大家办学的积极性, 全校就能同心同德, 积极奉献, 学校就能办出一流的水平, 进一步取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学校的工作就能由此而步入良性循环的最佳境地。反之, 如果学校的财务工作状况不佳, 入不敷出, 资金紧缺, 设施装备跟不上时代要求, 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学习环境恶劣, 将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教职员工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将使他们终日怨声载道。如此下去, 将使学校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 学校将失去其应有的吸引力, 必将由此走向没落。毋庸置疑, 一所学校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就必须加强其财务管理, 使学校的各项活动处于良好的走势。

2、高校的财务状态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性质与办学方向。

学校的财务状况好了, 就有了蓬勃发展的经济基础。学校有了健康的管理制度, 就能有效地防止学校教育资金的浪费与流失;学校有了财务工作民主监督机制, 就会有效制止个别领导贪大求洋的错误思想, 及时制止盲目贷款的错误行为, 有效防止财务风险;学校有了财务工作责任制, 就能做到赏罚分明, 有效纠正乱开支现象, 把学校财力用在刀刃上, 确保学校的安全与发展。反之, 如果一个学校管理机制松懈, 缺乏监督机制, 背离民主管理原则, 就有可能使掌有一定财经大权的领导或干部, 滥用职权, 违规犯法, 进行不正当交易, 逐渐改变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譬如, 为了不正当地获取资金, 乱招生, 乱收费, 乱发文凭, 为社会制造种种公害;为了捞取私利, 有的人对学校建设工程采取不投标, 或假投标, 或私下泄漏工程标底, 由此制造了腐败, 又造成学校资金的浪费与流失。诸如此类财务工作上的不正之风, 将使学校成为腐败的温床。可想而之, 这样的学校是不会有健康发展前程的。

3、高校财务工作的状态将影响和谐校园的建立。

高校应根据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制定长、短期的发展计划, 既要发展自己的特色, 又要兼顾社会的需要, 促进各专业的协调发展。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校资金的投资方向。对于自己的特色专业, 在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保证, 对于社会当前急需人才的专业, 视其社会需要的临时性进行短期的投资, 使学校及时发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职能。相反, 如果是急功近利, 以单纯的经济观点来规划学校的建设, 势必把学校引入困境。一些不协调的投资与建设就会制造种种矛盾, 干扰学校的正常工作。有的学校因盲目扩大办学规模, 把大量资金投入固定资产建设, 忽视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职员工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由此造成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的矛盾。这样, 和谐校园的建设就会成为春天的童话。

二、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一, 旧的高校财务工作管理体制与当前经济活动总量急剧增长的现状不相适应。过去的“两级管理, 两级核算”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式与过去的高校规模与经济活动规模是相适应的, 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在, 校 (院) 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对学校的财务管理、经济活动负有法律责任, 高校的经济活动总量的迅速增长, 财务工作管理的复杂性等实际状况, 使得高校财务工作集中管理的要求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由于原来的分级管理, 使得学校财务工作管理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 一些思想素质不高的财务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法乱纪的行为时有发生, 高校的财务工作管理漏洞不断出现, 极大地干扰了高校正常的经济活动。

第二, 教育大众化口号的提出, 使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 教育产业化的口号一下子把高校推向了市场, 教育商业化的行为所带来的高额利润极大地刺激了高校办学的狂热性。由此, 高校资金大量投向学校的固定资产建设, 造成了高校经济活动的畸性发展, 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新专业的盲目设置, 带来不少无益的投资, 校中校的建设占用了学校的大量资金。学校由此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负担, 学校的正常教学、正常的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 由于上述原因, 学校为了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 就急于向银行申请大量的贷款, 银行也错误以为向高校贷款风险小, 就肆元忌惮地为这些高校输血。据媒体报道, 现在高校贷款总额有几十亿、几百亿的并不鲜见, 专家诚惶诚恐地预计, 高校贷款将成为我国政府新一轮呆账、烂账的发源地。

第四, 高校经济活动中的犯罪行为有迅速上升的趋势, 形势令人担忧。由于市场交易法则深入社会各个领域, 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不同程度的弱化, 一些财务工作人员私欲膨胀, 由此铤而走险, 进行违法的交易活动。如在工程建筑项目中拿回扣, 领导索贿、受贿行为加剧;为了获取不正当利润, 公然进行造假贩假活动, 招摇撞骗。

第五, 由于学校经济活动总量的迅速膨胀, 致使不少高校弱化教育与管理, 忽视了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有关法律的学习, 使得部分财务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下降, 缺乏对错误思想、腐败行为的抵御能力, 增加了高校经济活动的风险性。

三、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的积极对策

1、加强党委对财务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学校财务工作的领导, 提高对财务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学校党委应做好学校年度财经预算, 使学校的经济活动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预算, 它体现了财务工作的前瞻性, 可以把财务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利于进行宏观调控。在讨论预算过程中, 必须征求各部门的意见, 有利于学校财务工作的民主管理,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部门工作计划的科学制定。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财务工作的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 为学校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了保证预算方案的贯彻落实, 学校党委必须定期听取学校财务工作情况报告, 审议各个时期财务工作的运行情况, 既可及时总结经验, 也可及时纠正偏差, 还可以根据新情况适度调整预算方案。这样就能收到规范学校收支、强化财务管理的效果, 使学校财务工作永远行使在安全的轨道上。

2、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网络建设。

学校一把手要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法律责任。负责学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对全校的财务工作负全责, 校领导班子要对校财务工作共同负责任。这样学校就产生了以学校领导班子为核心的学校财务工作决策中心。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制定年度预算, 决策资金投向, 听取学校财务工作情况报告, 对学校财务工作实行审计与监管, 努力把握学校财务工作的正确方向。决策中心下设由校财务部门有关领导、人员组成的校财务工作执行部。执行部的主要职能是将决策中心制定的预算实施细则, 变成可操作性的若干工作意见, 以便贯彻执行;根据决策中心的监管意见, 制定有关汇报制度, 审计条例, 保证决策中心的各项指令能做到令行禁止, 实现学校党委对学校财务的工作领导。执行部下设若干工作站, 每一个工作站由一个系或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及财务工作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就是如实贯彻执行部下达的每年度财务工作意见, 并负责向执行部汇报执行财务工作意见的情况, 反映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这些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有关建议再由执行部反馈到决策中心。这种以系统理论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校财务工作网络, 能获取学校财务工作上下通达的效果, 它是民主集中制在财务工作管理中的具体体现。这样既能避免独断专行, 又能有效地堵塞工作漏洞, 能使财务工作日臻完善。

3、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管理是最科学的管理, 也是高校财务工作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 重点是要抓好新的规章制度建设。学校要明确责任人制度, 与高校财务工作有关系的领导、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这样才能做到赏罚分明, 使违法乱纪的人感到法律的威慑力。学校要根据当前经济活动的新特点, 建立资金投向风险评估制度。学校进行每一个项目的投资, 都要事先对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投资前的评估工作, 并报告给学校党委, 提供决策中心的研究和讨论, 确保投资资金的安全, 以取得投资效益。在进行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的同时, 还要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前瞻性评价, 以确保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使学校资金运行达到最佳效果。只要制度健全了, 学校的财务工作就会秩序井然, 安全运转。

4、加强高校内部控制。

高校为了形成规范、科学、有效的校内经济秩序, 必须结合自身实际, 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约束。一方面要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 防止学校管理发生无效率和不法行为。注重程序制约, 对主要业务的控制, 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注重责任牵制, 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 要明确各部门及上岗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范围, 并要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另一方面要考虑内部控制措施执行的成本, 制定出最佳内部控制措施以配合财务计划、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 有效地利用学校各项资金,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5、加强思想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

财务工作要有人去执行,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指使的。正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的: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就会指挥出科学的行为, 错误的思想就会把人引入歧途。无数经济犯罪案件的事例都证明, 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是极其重要的。高校的法律教育是须臾都不能松懈的。这样才能警钟长鸣, 有效防止违规作业的现象产生。高校必须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 要有全局观念、协调发展的理念, 资金投入要符合学校实际, 要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投入与产出要平衡协调, 生产与消费要按比例发展, 经济工作与思想工作要双向并行。这样才能有效制止学校财务工作不科学的畸形发展。高校必须时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把学校真正建成一个安全的、协调的、有生命力的育人基地。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入手, 针对目前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财务状况,经济总量,制度建设,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景琪荣:浅析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对策[J].经济师, 2007 (8) .

加强镇基层老龄工作实施意见 篇3

加强镇基层老龄工作实施意见

各社区、村: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镇基层老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落实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优待等政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文化、教育等服务都要不断加强。因此,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老龄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推进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三大主题,进一步加强我镇老龄工作机构建设,使各项涉老优待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得到进一步提升。我镇老龄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全力打造与我镇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老龄工作新格局中。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老人。以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龄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紧密

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老年人需求,满腔热情为老年人服务。二是坚持宣传教育,营造环境。充分利用广播、报刊、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广泛宣传敬老养老助老的典型事迹。把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爱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依托社区、村的阵地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立足实际,以社区为平台,开展居家养老、爱心护理等为老服务工作,建立与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与老年人需求相一致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

目标要求。一是努力构建社会化养老机制,老年人的问题在基层得到基本解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二是动员和组织老年人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激发老年人的生活情趣,使他们成为社区、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三是着力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促进老年人与家庭

成员及其他人群之间的代际和谐、和睦相处,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

三、把握基层老龄工作的主要任务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有一所功能较为齐全的老年活动中心,村、社区有老年活动室。不断加强老年人活动阵地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形式多样、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满足城乡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高度关注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解决城市“三无”老人、下岗失业人员家庭老人、零就业家庭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特困老人的生活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社区、村要加强老年人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建立特困老年人档案,落实各项救助措施。对特困老年人被告定点定人定时的探视救助制定,要把特困老人家庭及时纳入城乡最

低生活保障范围予以重点保障。在危房改造和灾民建房项目上要优先考虑特困老年人的住房。鼓励社会人士送温暖、献爱心,向特困老年人提供物质捐赠,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养帮扶活动。

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强化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道德意识,增强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要维护好老年人的财产权利,在涉及家庭财产分割、继承等问题上维护好老年人应得份额。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听取老年人意见,反映老年人诉求,解决老年人问题,维护好老年人的民主权利。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制止,为城乡困难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基层调解组织对涉及老年人权益的纠纷要及时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组织开展“银龄行动”。老年人的优良传统、良好作风、崇高精神、丰富经验,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资源。要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

优势,支持老年人参与关心教育下一代、宣传科学知识、宣讲法律政策等和谐社会建设活动。支持老年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服务业等经济活动。要不断拓展活动领域,为老年人创造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重点组织老年知识分子、老年科技人才参与科技扶贫、医疗救助、教育后代等活动,推动“银龄行动”深入开展,促进老有所为。要搞好调查摸底,做好老年人才数据库建设工作。

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老年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要在开展好经常性社区、村老年文艺活动的基础上,把老年人凝聚在一起,让老年人带动老年人,互相帮助,自娱自乐,充分展示广大老年人与时俱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础老年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站点的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

富活动内容,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大学要拓宽办学专业,提高实用性和趣味性,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培养一批老年文体骨干,创作一批优秀作品,提升老年文体娱乐活动的水平。

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坚持“巩固、提高、发展”的原则,按照“广泛、深入、持久、规范”的要求,深入开展老龄工作创先活动。要积极探索新路子,寻求新载体,创造新特色,争取老龄工作的新进步和老龄事业的新发展。要认真做好创建“敬老模范乡镇”的自查评估和完善提高工作。表彰奖励一批“敬老好儿”、“好公婆”、“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及老龄工作先进集体。通过争先创优活动,树立和推广典型,推动老龄工作上台阶。那一世范文网

四、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保障措施

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组织建设。村、社区建立起基层老年人协会组织,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

监督。

对加强法制工作的思考 篇4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以人为本,加强学习培训,是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提升办案质量的关键,针对当前我局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应从两方面的学习予以解决:一是理论上的学习培训。认真组织干部参加各类法律考试、公务员初任培训、执法办案知识更新、办公一体化软件、政务写作、文秘知识等各类集中培训,积极支持干部参加学习教育,聘请相关的律师、法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认真学习外地工商部门的执法技巧和执法经验;二是实践上的学习培训。采取岗位轮换、上下轮岗、跟班学习等执法实践活动,增强办案人员的执法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定期举办案情分析会,对案件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执法人员在会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创新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规范内部执法秩序。分解执法职权。根据股(室)与所(分局)的职责,把每部法律规定的执法责任细化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严禁越权办案和互挖案源,切实加强执法证的管理,严禁无执法证件人员上岗执法。

二是规范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认真执行《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行政处罚案件查办制度》、《行政执法自检自查制度》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严肃性,从严规范执法行为。

三是推行“阳光作业”。从立案、调查、处理、结案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采取层层把关的方式,从制度机制全面杜绝执法随意性,使案件经得起检查、复议、诉讼的考验。

四是规范各类办案文书,针对当前文书多且书写五花八门的现状,应统一规范文书、统一规范台帐、统一规范档案、统一规范印章。制作处罚内容的基本统一格式,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确认执法主体、确认执法资格、确认违法事实、确认处罚幅度及种类,从而形成上下统一、左右协调的案件查处流程机制。

五是发挥信息网络功能,对依法行政全程跟踪监督。在全面建立经济户口的基础上,及时录入市场巡查和处罚信息,对经济户口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建立网上立案登记备查制,避免重复办案和交叉办案,对案件从立案、销案、调查到罚没物质的处理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三、强化案件核审,确保案件质量

一是配齐配强法制队伍,把一些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同志充实到法制机构中,基层工商所(分局)全面设立专(兼)法制员,明确法制员的工作职责,扩大法制员的权限,这样基层工商所(分局)法制员就承当了县局法制股的部分角色,承担了本所承办的限额以下案件的案件核审工作,从而推动执法监督的重心下移。

二是案件核审必须按程序进行,即通过基层法制员的初审、县局法制股的审核、县局分管领导审批,对一些大案要案、疑难杂案、罚没金额大的案件须通过案审委员会的集体审定。案件通过“四堂会审”,体现了对行政相对人权力的保护,规范了案件承办人自由裁量行为。

对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篇5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建工作,极端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

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前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要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也能够把广大农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强大合力,又快又好地推进农村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

二是提高基层民主管理以加强基层党建为保证。基层党组织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民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各种长效机制,充分保障民主治村、民主管理的顺利推行。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加强基层党建为重要条件。基层党组织肩负着促进公平正义、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服务人民群众等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能够及时掌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和谐因素,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及时把群众所想所盼反映给党的决策层,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避免社会群体性矛盾,从而构建起一个稳定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

二、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较为根深蒂固,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

(二)党建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号召力不强,推动力不够,工作难以开展。

(三)党建工作内容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不够,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

(四)党内监督需进一步健全。

机关党内监督机制缺乏抓手,不够健全,渠道不太畅通;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受监督自觉性不高,存在着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现象,机关党组织的管理、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五)党建工作的保障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机关党建工作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不落实。一方面因缺少

经费,造成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难、开展活动难,推进工作难;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本身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同时,党务干部参加培训少,部分党务干部缺乏必要的党务知识,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难以适应。

三、对如何加强基层党建的思考

基层各级党委特别是县乡两级党委要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队伍建设、抓班子建设、抓人才建设的理念,周密部署、强化领导,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切实达到让基层党员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的,重点应该抓实抓好八项工作任务。

(一)抓队伍,强素质。

整合各方面资源,开展党员全员培训,重点抓好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创业致富工程。一是借助全党内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全力打造“时代先锋型、鞠躬尽瘁型、胸怀大局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全面提高乡(镇)、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强化“三培养”,着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较高,发展能力较强的“双强型”干部及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二是开展“111”工程:抓典型,树标杆,如创建10个带领致富党总支,100个带领致富党支部,1000个脱贫致富党员带头人。每年安排整村推进项

目资金用于带领致富党组织的创建,整合有偿贷款作为农村和城镇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培养。以贫困村为重点,分完成创建和培养任务。将每年的创建和培养计划分配到全县各个乡镇和工青妇等组织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确保创建和培养工作有力推进。

(二)抓覆盖,扩渗透。

在以现有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模式,推动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一是结合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建立城乡功能型党支部,构建“村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工作模式。二是大胆探索,在不断完善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设基础上,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城乡联合型基层党支部或党小组,在不断完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基础上,采取单独建立、企业联建、村企联建、下派指导员等多种方式,并通过定期回访,有效防止了边建边散、有名无实等情况的发生。三是科学布局,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建设。对有3名党员以上的村民小组根据各村实际,以单独建立党组织和建立联合党支部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党支部(小组)。四是创新流动党组织设置。通过将支部建在“两新”组织上、建在工程项目上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五是精心统筹规划,在较短的时限内完成全面消除空白党员村民小组任务,使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党组织感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

(三)抓阵地,造氛围。

强化措施、创新载体,抓好基层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并纳入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的重点督察项目。一是建阵地搭平台,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有“特殊党费”项目的要重点实施好“特殊党费”村级活动场所援建项目,千方百计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覆盖全部行政村的任务。二是大力实施党建信息化工程,开展“网络党建”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扩大远程教育点个,并开通“党建网”,宣传政策法规、科学技术等知识信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农村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

(四)抓制度,聚民智。

一方面,结合实际、健全机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民自治体制,巩固和加强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继续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好“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组织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干部目标管理和干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体制;建立村(社区)干部任职培训和岗位培训制度;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和定期财务公告制度,不断提高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完善干部教育、任用、管理、监督、考核机制,深化落实,逐步提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班子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由村民按期进行直接选举,真正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民委员会班子。按照德才兼备、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原则,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干部选村、群众选干部、党员选举的“三推三选”办法,选举村“两委”干部。

另一方面,以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大力在农村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4+2”工作法— 另—方面,对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公开)。一是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实施“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对村民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二是明确责任,努力形成“四议两公开”制度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领导责任,明确工作目标。三是狠抓关键,充分发挥“四议两公开”制度党员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代表的作用。四是严格把好三关即:支部提议关、决议实施关、实施过程监督关,全力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上台阶出成效。

(五)抓服务,利群众。

全面启动“农民服务站”建设工作,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四个中心”,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所的服务效益。一是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决策议事中心,以活动场所为依托,定期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议事会,组织党员群众商讨治村富民对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扩大群众参与村级重大决策或

村级重大事务监督,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二是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到村开展为民服务,民事村办,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接受村务、党务咨询;开展以“便民、利民、乐民”为主要内容的“一站式”服务,设立“为民办事代理点”,为群众提供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主动把医务室和党建综合服务站引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群众就医及购买各种农资、农业生产生活物资、咨询信息等提供方便。三是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党员活动中心。充分利用组织活动场所,组织党员进行交流和学习;各村党总支在活动场所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加强与外出流动党员的联系,使他们离家不离党,心有所依,让流动党员找到“家”的温暖。四是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文体活动中心,利用活动场所向群众传播先进文化、开展健康活动。以场所为阵地,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村级活动场所已成为党员活动的阵地、村民议事的场所、服务群众的窗口,让“一室多用”的综合功能充分显现,让村民委员会朝着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六好”方向健康发展。

(六)抓统筹,促协调。

整体推进、科学配置,建立县乡村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责任制,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强化“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党建工作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

作模式和县乡党建互帮互助的机制,统筹配置党建资源,推动县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调整党建重心,更加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三是科学规划,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各个行政村和社区与各派出单位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采取组织发动、政策引动、产业拉动、基础设施促动、城镇带动、部门联动的方式,联合编制细化到年、到户、到产业的示范点五年规划,全力建设新农村。

(七)抓保障,固基础。

加大党建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保障。一是县委对党建工作和学习实践活动要高度重视,落实专项经费,抽调人员成立办事机构,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二是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组织实施好农田水利建设,林权改革、土地流转工作,加快高稳产田地建设进程;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公害化进程,着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努力推进科技示范县建设进程。三是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形成以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店为骨干、以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创建农村消费新的环境和秩序,促进新农村建设。四是严格落实扶贫政策措施,加大对口支援、社会帮扶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实施“161”帮扶工程,探索由温饱型扶贫向致富型扶贫转变的新路子。紧紧依托优势资

源,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建立完善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五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夯实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力量、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使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同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紧密联系起来。

(八)抓责任,重落实。

抓实党建责任制工作,周密部署、强化领导,推进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开展。

对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 篇6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工作“边缘化”。

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 只注重成本、效益, 而忽视了统计工作, 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表格游戏, 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统计机构或相关部门的几张报表, 可有可无, 而很少能通过对统计数据、统计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为我所用, 把统计工作简单化, 甚至边缘化了。因此, 在企业的机构设置和岗位配备上, 与统计有关的部门、岗位及人员很不齐全, 大部分都是企业的其他人员临时兼职完成一些统计工作。

2、统计工作“底子薄”。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 原始数据搜集的记录和统计台账不健全, 历史数据和历史资料无从查询。有的企业统计指标的界定模糊不清, 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不规范, 从而导致统计数据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和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随意性日趋加大, 统计数据的质量无法保障, 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性、前瞻性作用发挥不明显。

3、统计人员“被忽视”。

多数企业的统计人员为兼职, 以其他工作为主, 统计工作为辅。比如有些企业的统计人员是由核算员、劳资员、安全员或材料员来兼职, 这些兼职人员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 或者责任心不强, 对统计工作的把握和操作远不及专职人员熟练、负责。还有一些统计人员没有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 不具备统计上岗资格,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想象、凭感觉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 不能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评估、预测、检验和分析, 很难做到将企业统计与企业经营有机结合, 更无法为企业提供统计咨询, 实行统计监督。

二、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统计数据是制定企业战略决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 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 提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是企业统计的主要任务。针对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

领导重视是推动一项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才能转变思想, 加大工作力度, 把统计工作作为事关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 为统计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工作条件。企业领导要带头学习《统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要使各单位、部门了解《统计法》相关内容, 自觉贯彻执行《统计法》。要根据本单位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 不断加强、完善统计机构设置, 充实基层统计工作力量, 确保专编专岗专人, 只有从上到下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才能确保统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建立完善企业统计的相关制度。

企业统计的基层基础工作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需要形成制度, 常抓不懈。

企业基层统计根据分类可分为生产统计、能源统计、劳动统计、财务统计等, 企业要结合上级部门的统计报表要求, 根据不同分类, 设计并制定符合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报表报送要求。不同岗位的统计人员都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 要依法依规进行统计, 按质按量上报统计数据, 做到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要按照统计法律法规要求, 定期搜集原始统计数据资料, 建立健全各类统计台账, 加强保存、管理, 确保各类历史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真实、全面, 以利于对企业生产经营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研究。

3、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核心和着力点。当前企业的统计工作并不只是对一些数据的简单搜集汇总, 而要利用一些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整理, 作出科学的判断, 并形成统计分析报告, 更好地为企业制定有关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因此, 企业要加大对各类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从业资格、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学习相关的统计基础理论和统计专业知识, 掌握更多的现代统计新知识、新方法。同时要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 确保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将统计职业当事业, 视统计岗位为生命”的工作理念。

4、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统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等先进的信息设备、技术, 实现统计资料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等环节的电子化、自动化。在企业统计工作中, 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可以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实现主要数据及时更新, 可以用信息化固化管理流程, 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如我们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初配备的ASP系统, 就是一套功能齐全、效能明显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系统, 由人事管理、组织管理、时间管理、薪酬管理等几大模块组成。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 人事劳资方面的数据统计达到了及时、准确, 一目了然, 不仅极大地便利了统计工作, 而且对公司的人才资本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加强我州老龄工作的思考 篇7

摘 要:文章详述了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国库工作的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随着财税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银行国库资金监管工作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 时期,因此,就如何适应国库工作需求,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提升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水平进 行,笔者进行探索和思考。 1 当前国库工作的现状及要求

1.1 国库会计核算方式的发展变化,对国库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全新要 求

国 库会计核算方式的演变从1990年的税款报解程序到目前4.0版的全面推广应用,标志着国库 会计核算进入了一个高度电子化的发展时期。在财、税、库、经收处以及上下级国库之间形 成了数据共享和国库业务网络化实时处理,国库资金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直接进行汇划。促 进了国家财政资金的迅速集中,提高了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率。这样要求基 层人行国库工作人员不仅要懂国库业务,而且要懂会计业务,还要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同 时对国库工作内控制度建设及风险防范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经理国库职能的强化,对国库资金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央银行职能调整 后,国库服务与监管并举已成为人民银行依法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到服务 与监管并举,才能提升国库服务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国库部门的职能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制衡,严格内控制度,改进工作手段、方式,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 务领域;另一方面要突出监管重点,加大监管力度,增强监管的实效性,把好国库资金的收 入关、支拨关和退库关,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1.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对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

在准确编制国库收支统计月报、日报、半年报等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二者结合点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上级国库 和地方政府提供参考依据,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两大政策的协调。这就要求国库工作人员要 重视国库统计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国库在国家预算执行中 的促进、反映和监督作用。 当前国库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库工作人员现状与新形势下国库工作发展不相适应 一方面基层国库人员严重 不足与岗位设置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兼岗、替岗现象普遍存在,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会 计核算质量和风险防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基层人行人员“只出不进”,年龄结构逐年偏大,人员素质偏低,操作技能单一,调研型和管理型人员相对匮乏,统计分析、监督管理能力 较弱。

2.2 国库机构管理体制缺乏独立性与当前国库工作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 县支行岗位整合后,国库、会计合署办公,国库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严重制约了基层国库 工作的开展,国库监管更是形同虚设,基层国库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国库业务发展趋势之 间存在矛盾,严重制约了基层国库各项工作的开展。 2.3 国库部门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能力与国库业务发展电子化的趋势不相适 应

国 库业务直接参与现代化支付系统后,国库资金风险的形式和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风险 点和风险隐患也相应增加。国库资金风险不仅局限于预算收入的收纳、报解、支拨、退库过 程中出现的风险,还应包括在资金清算和银行结算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它贯穿于会计核 算的始终。与之不相应适应的是国库部门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操作办法和规定完全按照 上级行的模式照搬照用,与基层人行国库业务发展不相适应。表现在国库人员为5~6人,而 岗位设置多达12个以上,造成兼岗现象严重,内控制度落实不力,国库资金安全隐患增加。 3 对国库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3.1 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

要让广大国库工作人员认识到国库工 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影响政府财政收支的正常运转,影响广大群众 的切身利益。

3.2 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构建牢固的资金风险防线 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 制约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以防范财政资金风险为核心,建立新 型的财、税、库、银监督控制体系。同时,加强对国库经收处税款收纳和财政、税务拨款、退库业务的监督,实现税款的及时入库和库款的准确拨付。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建立互相制 约、互相监督的内控机制,加大会计业务检查力度,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3.3 强化国库队伍建设,构筑高效的国库服务体系

对加强我州老龄工作的思考 篇8

对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作者:梁丕桓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7期

[摘要]随着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整体上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因此,积极研究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建工作 对策

[作者简介]梁丕桓(1969-),男,广西桂平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政治处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1-0056-0

3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作用,使学生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已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认真研究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对策,才能培养、发展合格的党员,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在部分大学生党员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某些学生党员思想上不够先进。政治修养是否合格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符合党员条件的首要标准。目前,我国社会政治健康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大多专注于专业学习,不太注重政治修养,造成部分学生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退化,由此导致理想信念模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不牢。究其原因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理论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理解、融会贯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化,主导价值观与各种非主流世界观并存。一些学生党员在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上相对主义和趋利主义的表现逐步突出。比如一部分学生遇事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总是强调自己的贡献,总希望集体的利益符合他们个人的利益,总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及时和不菲的回报,缺乏自我牺牲精神。

2.某些学生党员言论、行动上不够模范。有的学生党员在关键时候未能体现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等同甚至落后于一般学生。学生党员一般党龄较短,接受党性锻炼机会较少,对组织原则、组织程序了解不够,处理事情、解决矛盾缺乏经验。有的学生党员有意见、有困难时不

按组织程序反映,而是在同学当中散布不当言论,影响了同学们的情绪和团结;有的学生党员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辨别是非,习惯完全凭主观意愿下结论,发表意见;有的党员对自己的错误不做自我检讨和批评,而是千方百计地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既不利于自己进步,也不利于党员的威信;有些学生党员入党后不思上进,没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习、工作上不够积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违反校纪、校规;还有些学生党员往往因参加自学考试、专升本等某些个人原因,不愿意承担社会工作,要求退出学生会等组织,有事抢先走,有好处则托关系走后门抢着上;有的学生党员有“老好人”思想,缺乏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勇气,如在宿舍内,有些学生常常因停水停电或者其他一点小事就趁机起哄闹事,但很少有学生党员主动站出来做工作,也没有人主动向老师和管理人员汇报,甚至在事后调查中,一些学生党员也是以“睡着了”“不清楚”等原因搪塞推脱,不敢说实话。

3.某些学生党员理论修养不高。主要表现在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习自觉性差,党的基本知识贫乏。不少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热情不高,他们热衷于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学习,认为这些课程对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有好处,而对于党课、哲学、历史等基础性学科在思想上重视不够,投入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不足。某校在对历年业余党校学习班结业考试进行总结时发现,不少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对党的历史、基本理论的了解十分贫乏。比如在一次40人参加的考试中,竟没有一人能完整地答出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于1919年。

4.某些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入党动机应是我们发展党员要考察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许多高校只看重专业学习成绩等硬性指标,对入党动机很少考察。现在一些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性趋重,他们关注的只是在组织上尽快入党,而不去考虑在思想上向党靠拢,使得一些人带着不正确的动机进入到党组织。有的学生党员满足于组织上入党,不求思想上进步,认为入党有利于自己求职,是将来更好发展的阶梯和筹码。有的学生党员入党后不能密切联系群众,甚至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对同学傲慢,对老师不尊重;有的学生党员缺乏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做人不光明磊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

二、学生党员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学生党务工作者过分追求党员在学生中的比例,互相攀比发展人数,以发展党员的数量作为衡量学生党支部工作好坏的标准。他们认为组织发展是硬任务,是可以衡量的,而培养教育的软任务,是难以衡量的,投入再多的精力,效果也不容易出来。因此,不少尚未成熟的学生进入党员的队伍中,这些学生对党了解不多,思想基础不牢,不能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了党组织在广大学生中的威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上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思想。不少学生党支部负责人认为,发展学生入党和提高学生党员的比例非常重要,至于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可以慢慢来。加之,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使得有些人认为多发展学生党员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造成了目前许多高校重视数量发展,轻视质量提高的局面。

2.高校党务干部队伍数量不足。随着高校学生和学生党员人数的急剧增加,高校学生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越来越繁重,而从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却没得到相应的增加,专职党务干部极少,学生党务工作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完成。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数量上远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师生比要求,发展学生入党及入党后再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都落在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党员身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学生党员再教育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党员教育时间或党内组织生活的时间较多地被发展新党员工作所挤占,无法较好地发挥教育管理作用。

3.学生党员的监督测评工作机制不完善。目前,有些学校尚未建立起符合学生党员实际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无法对学生党员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约束。另外,严格的管理措施在执行中被“软化”。在处理不合格党员的事情上,有些教师怕断送学生的“政治前途”,主张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因此不自觉地违背了党的原则,包容不合格的学生党员,使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三、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所有的学生党员只有自觉地接受党的严格教育与管理,提高素质和能力,才能永葆先进性。

1.构建一个适合自身特点的学生党建工作新体系。面对新情况、新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进一步构建并完善学生党建工作新体系。由党委统领党建全部工作,将学生党建工作列为学院党建整体工作的重要部分;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和学生工作部(处)党总支书记负责,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制定全校学生党建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总揽全院学生党建工作;学院学生工作部(处)设立党总支,指导各系(部)党总支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按系、年级或班级设置学生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党支部的设置进行必要调整,把年级党支部调整为一年级建立年级支部、二年级建立班级联合支部、高年级原则上以班级建立支部。

2.培养一支善于做学生党建工作的教师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教师职业是高道德含量的特殊职业,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靠学术上的造诣吸引学生,更主要的是要靠人格感召力来影响学生。因此,要按照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的方向,建设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知识含量。要把学生党建工作作为一门学科、一项事业、一个建功立业的岗位去研究,去实践,去奋斗。党务工作者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要抓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一方面,可考虑从机关中选拔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或老同志担任兼职组织委员,同时结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党务工作干部的选聘机制,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党务工作干部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对党务干部进行定期培训或创造条件选送他们外出进修和学习,提高其业务素质。此外,党务工作者还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

3.健全一个以个人自学、集中培训、实践教育、网络教育“四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机制。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来源于理论素养的提高,每个人只有在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学习内容方面,要加强学生党员对党章、党史的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与日常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宣传教育,通过预备党员培训、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自身理论和思想素质,坚定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使他们及早确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人生目标。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骨干分子,不仅要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严格要求,还要对其加强法制教育,使之树立法治观念。在养成依法办事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持续不断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党员个人自学计划,并结合形势与政策的需要,提出个人自学的内容;要将理论集中学习列入教学规划,确保理论学习有充足的时间,并明确主题,务求实效;要充分发挥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等组织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作用;要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与专业学习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而不是单方面地影响和带动群众。网络和手机短信等新兴传媒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学生拓宽了信息的来源和知识的渠道,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要重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设网上课堂、网络论坛等,让学生能自主在网上学习党的知识和基本方针、政策,接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术活动和社团活动开展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风气。

4.构建一个良好的约束机制。要创新党支部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创造新的工作载体,增强党支部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树立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形象,确保学生党支部的作用不仅平时能看得到,关键时刻更是冲锋在前。要建立群众对学生党员违纪的举报制度、学生党员的奖惩制度、学生党员社会承诺等制度,使学生党员时刻处于全校师生的监督之下,让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树立起校内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对违反学校组织纪律,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党员,要严格按照学校纪律和党章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以树立学生党员良好的公众形象。

5.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忠于祖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共同推进。因此,发展学生党员要注重培养的广泛性,在保证具备条件的基础上,注重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发展党员。不能把组织发展工作只着眼于少数学生干部,不能把是不是学生干部、有没有组织工作能力作为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的前提条件与必要标准。只要有强烈的入党要求,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无私奉献精神,有良好学习成绩和品德,即使是普通学生,也应积极予以培养和发展。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地激励起学生积极要求上进的勇气和信心,使更多的学生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发展党员工作,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着手,做到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并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要坚持举办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组织党章学习小组,以党课、团课、读书讨论会、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路线、方针、政策、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党员的基

本权利和义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对已写入党申请书并已确定为培养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要为他们指定正式党员作为联系人,承担培养、教育任务,帮助他们进步,并早日加入党组织。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形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信息网络化对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积极做好高等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事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关系到我们党以后的接班人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初中生积极向上国旗下讲话下一篇: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