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

2024-05-10

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共6篇)

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 篇1

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索是必然的。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普通高校的扩招和普通高中教育的逐渐普及, 职业中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职中学生的数学等文化基础课尤其薄弱。而且,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养成了诸多不良学习习惯, 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学习兴趣, 使得职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要改变现状, 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是刻不容缓的。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 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尝试了一些教学模式后, 发现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概述

简言之, 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的整个过程分为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学习、课堂检测与评价和课堂归纳总结。

课前预习就是教师把要讲授的新课告知学生, 学生自行阅读教材, 查询资料, 做课前练习, 产生对知识的疑问。课堂探究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学习, 共同探讨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课堂检测与评价部分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检测题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评价。课堂归纳总结部分是学生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梳理、总结和迁移。

二、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实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更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并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现机会, 也让老师更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 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基本教学规律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

“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1]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设疑提问、自主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根据教学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

程的参与者,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为主客体, 是教学过程的共同受益者。教师启发引导释疑, 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不断提出问题, 也促进教师实现提高自我。

(二) 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2]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 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职中学生现状

目前职中数学教学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高一、高二年级作为文化基础课的学习, 知识要求较低, 另一类是高三升大数学的学习, 知识难度较大。由于普通高中的扩招, 职中生素质逐年下降。大部分职中生较重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 而忽视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

针对这种状况, 有些教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一味地降低知识难度并缩减教学内容。当然,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但过分强调学生基础差而一味降低教学要求显然不利于中等生和优生的学习, 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这种在基础年级对数学教学的过低要求, 让很多学生养成了“背诵式”的学习方式, 缺少对知识的理解, 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导致很多升大学生在高三不知如何学习数学。

怎样改变这一被动的现状呢?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只是教师作为主体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人说, 好课堂的标准在于它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平台, 而且是构成和生成知识的过程。好课堂才能培养出好学生, 才能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3]。要构建一个好的课堂需要先进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必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就特别注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四个部分的学习实现这种互动。

四步互动式教学在各个环节的实施上,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给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提供很大的空间。那么, 这四个步骤是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交往的呢?

三、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职中数学课堂的具体运用

首先, 课前预习。教师把要讲授的新课告知学生, 学生自行阅读教材, 查询资料, 做课前练习, 产生对知识的疑问。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8分钟的时间。通过课前预习,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 在《椭圆的概念》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并未直接给出椭圆的概念这一新课的标题, 而是在幻灯片中展示了一张图片 (图片是老师家中椭圆形的天花板) ,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图片上。教师提问:图片中天花板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很快就说出这是一个椭圆。教师继续提问:大家会画椭圆吗?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就被点燃了, 争着说出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说把圆画“扁”一点, 还有的说用圆规, 也有不少的学生一脸茫然。我鼓励学生到教材中找答案。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教材, 有的放矢, 很快就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的课前预习, 既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就刚才提及的椭圆概念教学中, 学生在阅读教材后, 找到了画椭圆的方法。有些学生还就地取材, 用两支笔替代钉子, 用鞋带替代绳子, 在纸上画出了一个漂亮的椭圆。学生通过这个环节不仅完成了课前预习, 还得到了动手锻炼的机会,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次, 课堂探究学习。这个部分主要是安排了一些适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和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学习, 共同探讨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对学习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但还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因此, 在本环节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先进行讨论, 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大家都无法解答时, 把问题以难题求助的形式记录好, 再由小组成员代表把问题进行陈述。对这些求助的难题, 教师并不急着回答, 而是让学生尝试解答。如果学生解答不了, 则由教师进行解答。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

再次, 课堂检测与评价。这个部分就是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检测题。检测题题量和难度的设置都有精心的考虑和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检测的形式比较多样, 可以以个人或学习小组为单位。另外是评价, 评价的方式主要是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这种形式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公布答案和学生对照答案纠错, 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点评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较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这种课堂检测与评价环节, 特别是小组内检测和评价结果竞争, 使得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最后, 课堂的归纳总结部分。这个部分是学生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梳理, 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传统的课堂归纳总结的主角是教师, 四步互动式教学中的课堂归纳总结的主角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要求学生走上讲台陈述总结, 必要时还可以辅助板书, 然后由其他同学作补充, 最后才是教师点评。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符合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 四步互动式教学模式相对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具有其优越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媒介和多样的组织形式, 充分地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更符合职中学生的现状。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施, 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 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是万能、面面俱到的, 这种模式也不例外, 我们还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海兰.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若干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0) .

[2]姚巧英.对双主体互动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2 (08) .

[3]晋微.怎样构建一个好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19) .

“四步玩唱”歌唱教学模式 篇2

四步玩唱:通过四个步骤,各种形式,在游戏中边玩边说,边玩边唱。

歌唱:是一门艺术,内容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以抑扬有节奏的音调发出美妙的声音,给人以享受。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

理论依据:

艺术性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娱性”活动,幼儿在自我感受、自我表现、自觉自愿的活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提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教育建议中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此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与创设更多的自由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艺术的情感体验与美的感受中,逐步提高艺术的表现力,真正体验到艺术活动的快乐。

操作方式与实施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实现教学目标,我园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四步玩唱”模式。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在我们幼儿园音乐歌唱活动中的教学模式:

一、熟悉旋律,激发学唱欲望

歌唱活动中教师的范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富有感情地演唱幼儿喜欢的歌曲,才能贴近幼儿,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为歌唱教学进行铺垫。清唱是范唱中最关键的环节,目的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同时给幼儿一个正确的示范,因此教师在清唱时要注意自己歌唱的姿势和方法。例如,在大班歌唱活动《小小的船》中,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让幼儿听清歌曲连贯舒缓的声音;第二次范唱是配有钢琴伴奏的,让幼儿在音乐中想象,夜晚看蓝天、看星星的神秘意境。

二、完成图谱,理解歌词

图谱是一种视觉性的参与,利用图谱进行幼儿园歌唱活动,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形象直观的图谱,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本环节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记忆歌词。

三、游戏练唱,巩固歌曲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游戏渗入其中。教师可以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等,在自然的游戏中习唱歌曲。歌唱的要求可以有跳跃、连贯。在选择歌曲时,可以多选择合作完成的曲目,如:《欢乐颂》、《柳树姑娘》等。练唱的组织形式有全体唱、部分幼儿唱、单独唱等。选择练唱的组织形式及方法时,应注意不要为变化而变化,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讲究实效,应使幼儿在各种变化的活动中受益。另外,为了避免幼儿疲劳、积极性下降,在一节课中,让幼儿练唱的次数不能过多,要适可而止,可将练唱分散到课后的其他时间中进行。

四、创编或情境表演

1.教师鼓励幼儿创编歌词或动作,丰富幼儿想象,帮助幼儿体验创造和成功的乐趣。该活动通过让幼儿创编歌词或动作,达到了在创造中熟悉歌曲的目的。采用该教学模式更重要的还在于引起幼儿参与、表现和创造的强烈兴趣,引发幼儿的联想,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丰富和提高幼儿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有利于发展幼儿对音乐积极主动的态度倾向及提高幼儿探索、创造音乐的意识和技能。

2.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乐于学。“让幼儿反复的学唱歌曲,就是最好听的歌幼儿也会不感兴趣了。”所以,这时教师如果能发挥创新的才能,巧妙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可以使歌唱活动“锦上添花”,让幼儿边游戏边歌唱,那他们怎么会嫌多唱几遍呢?如在歌曲《扮家家》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圆圈邀请舞”的游戏让幼儿自然主动地多遍学唱歌曲。游戏的规则是:“请男孩子(当爸爸)先围一个大圆圈站好,再请女孩子(当妈妈)在圈里找一个男孩子面对面站好,大家一起表演一遍后,在前奏音乐声中男孩子造型不动,请女孩子找到新的好朋友继续游戏,第三遍时同样的方法继续找到新朋友游戏。”游戏的规则简单明了,幼儿在和不同同伴的合作游戏中体验着游戏的快乐,学唱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同时要说明的是,游戏的进行离不开幼儿良好的歌唱常规。

实践启示:幼儿园的孩子非常喜欢歌唱活动,但教师要想组织好一个歌唱活动却不容易。减少教师“教”的痕迹,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歌唱活动中是歌唱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尝试运用玩唱模式,即激发了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增加情趣、降低困难,这个方法在组织歌唱活动时应该是一个很好并且有效的手段。

浅谈“四步”作文模式 篇3

学生写不出、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在哪里?我们是不是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呢?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 学生对作文课感兴趣吗?是不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但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写作的目的, 反而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呢?

一、积累素材

教师应该知道, 学生写不出作文的根本原因在于“肚里没货”——没有材料的积累。作家梁衡说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笔者认为, 平时注重积累, 知识才能厚实, 写起来才不会为难。那么, 应该让学生积累什么呢?

学生应该积累作品中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精彩片段等。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应让学生将这些平时积累的素材用一个“小本本”记录下来, 然后背诵。记录多了, 背诵多了, 写作的时候才能左右逢源, 素材便汩汩流淌。如果这篇文章较好, 可以背诵整篇, 在写作文的时候, 加以模仿。但是, 摘抄也是有要求的,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摘抄这些句子, 是内容独特、句子形式新颖, 还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值得借鉴。学生明白了这些, 抄写也就有了“目的”, 写作能力也会日益提高。此外, 积累不可三分钟热度, 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素材积累多了, 用起来也容易, 学生写作起来也便不会感到困难。需提醒一点, 教师对学生的积累可以进行干预, 让学生定期交积累的写作素材, 适当点评和鼓励, 这样就能使学生树立积累的信心。

只积累还不够的, 还要与写作联系起来。很多教师都有让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殊不知, 时间长了, 学生对日记也失去了新鲜感, 日记也成了每天的“流水账”, 简简单单的语句, 潦草的字迹便成了每天的任务。对此, 我们可以将学生讨厌的日记来个彻底改版:一周模仿一篇作文, 周一来个“模仿秀”作文竞技场。我们还可以一周确定一个主题, 如写人或写景或写事等等。不过, 也不能一味模仿, 时间合适的时候还应来一次作文竞赛, 真真正正地让学生去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

二、整合素材

积累了素材还需要整合。整合素材前, 应先将自己积累的作文素材进行适当分类, 如哪些是写人的, 哪些是叙事的, 哪些的写景的, 哪些是说明事物的等。对所积累的素材分类有以下好处:首先便于查阅。如果自己在以后的写作中遇到需要借鉴的句子或段落, 可以更快速的查阅。其次, 可以增加积累的信心, 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增加成就感。整合素材还可以将分好类的作文材料进行适当补充, 做好批注。分类的过程也是自己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此外, 整合素材更是将自己所积累的所有写作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 即通过比较分析, 得出哪一篇更好, 好在哪里, 优中选优, 提高写作水平。

三、模仿素材

上文提到了模仿, 模仿写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 如何模仿?模仿哪些呢?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可以模仿课文经典。例如, 《鸟的天堂》中对榕树的描写可谓经典:“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上课和学生交流学习了这段话的妙处之后, 我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对此, 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全打开了, 有的写校园中的白杨树, 有的写家中的槐树, 还有的写苹果树, 甚至把果子比喻成了树的精灵……真可谓精彩纷呈。

当然, 模仿不是机械的, 要有自己的思路, 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把它组织起来。除了模仿教材, 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以及优美的范文都可以模仿。正如学习书法, 需先临帖, 等临到一定程度了, 方可有自己独特的思路。

四、运用素材

学生积累了众多写作素材, 只进行模仿写作还是不够的。因为, 我们的习作往往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 这个时候就涉及如何运用我们所积累的写作素材。

一个班级中, 学生的水平往往是参差不齐的。为了让全班学生共同提高, 达到高效习作, 我们可以讲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但要保证每个小组水平相当。这样, 作文课的时候, 就可以运用小组的优势来进行学习。组内人员共同探讨作文的拟题、选材、谋篇布局、表达手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小组内集思广益, 组与组之间产生竞争, 这样一来, 集体的思路融到了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这时,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 尤其是写作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来说, 不会为写不出作文而头疼了。

选材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第一, 选典型的事例来抒发情感, 这样可读性强。第二, 对小学生来说, 事例不宜过多, 一两件事即可。第三, 选材一定要与文章的中心联系紧密, 不可偏离所要表达的意思。

古诗教学四步曲 篇4

一激趣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望的源泉与动力。

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共同探讨的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诵读

多读是学习古诗文的传统经验。一要遍数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代理学家也说“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朗朗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全班齐读、分男女生读、分组读、同桌互读等。通过多读学生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二要读出韵味。古诗文的语言一般高度凝炼概括,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能读出韵味来。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三知意

知意,就是知大意,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进入诗的意境,提高学古诗的兴趣。对于一首古诗,只有领会了大意,才能谈得上欣赏。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的艺术境界的钥匙。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我让学生先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之后教师可以讲解:这首诗的开头“朝辞白帝”四字,既有叙事,又有抒情。诗人用“朝辞”标志厄运已经过去,新的一天刚刚来到。“辞”的不仅是白帝城,也透露着与昨日告别的欣喜。清晨的一抹霞光,将山上的晨雾染得五彩缤纷,从江面上仰望,白帝城掩藏在云蒸霞蔚的彩云之间,正如诗人此时沐浴着灿烂霞光的心情。“千里江陵一日还”句,“千里”与“一日”,以时间的短促和空间距离的遥远作对比,从感官上表现了舟行之快,同时也极其真切地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愉快。早上还在白帝城,旦暮间就回到江陵。这样,学生就能更好更快地理解诗意了。

四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是古诗词的灵魂。学生要从古诗词中吸取营养,必须领会其中蕴涵的情感;发挥古诗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必须涵咏诗词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和热爱古诗词的兴趣,必须理解古诗词的情感。要使学生“领情”,教师应该掌握引导的方法和技巧。现在的学生大多衣食无忧,大部分没有农田耕作和家务劳动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甚至连吃的米饭从何而来都不知道,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锄禾》时,我借助了网络媒体,先出现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顶烈日冒酷暑,戴斗笠披蓑衣,播种、插秧,除草、施肥……最后把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如此生动形象地再现古诗的画面,无须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便会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无形中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总之,要让古诗这一文学中的瑰宝永远亮丽,我们小学老师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看来,只要我们教给学生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指导学生走好这四步,那么学生就不会再为古诗词阅读而头痛,而能够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理解出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出古诗词的艺术形象,领悟出古詩词的思想感情。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董家中心小学)

阅读教学四步走 篇5

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作品的写作背景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或合作探究即能解决。第二个问题“写了什么”是解决作品内容的问题, 即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需要关注的是, “写什么”不仅仅是挖掘作品内涵, 更是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认识, 调动学生体悟生活的情感。通过追慕作品灵魂来拷问自我的灵魂, 从而观照自我, 提升人生境界, 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作品的形式问题, 它涉及作家的写作风格、表达技巧、驾驭文字的能力和表现手法等问题。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 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 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有些阅读教学只关注作品的内容, 很少研究作者是怎么组织表达的, 是“怎么写”的。忽视了这一点, 只在“写什么”上兜圈子, 就没有体现阅读课教学“发展学生阅读技能, 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一要求。阅读固然要理解文本内容, 但理解内容并不是主要目标, 阅读的价值在于理解文本语言及其表达形式。张志公主张阅读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 “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 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 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 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

第四个问题是在解决了第三个问题的前提下完成的, 即作者为什么要用此种方式, 这种方式也许就是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屠格涅夫曾说:“对于艺术来说, ‘怎么写’的问题, 要比‘写什么’的问题更重要。”法国作家萨特也曾说, 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 “不是因为选择说出某些事情, 而是因为选择用某种方式说出这些事情”。

比如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则新闻的挖掘就不能只停留在“写什么”, 而应更关注“怎么写”。描写“二战”的艺术作品如恒河沙数, 影视作品如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波兰斯基的《钢琴家》, 文学作品如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凯吉埃伊的《人类的浩劫》, 等等。这些作品凝聚生死抉择, 拷问肉体灵魂, 表达了战争的丑恶以及人性被摧残等情感, 读来动人心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亦如此, 它以冷峻的视角, 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 唤醒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 思考生命的价值, 完成人性的自省。

例如“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 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应是“参观者”注视着墙上的“成排的人”, 作者把主动与被动做了视点倒置。为什么采用这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还原了真实情境, 有助于引导读者与历史对话。“成排的人”或许在问“参观者”:“我们做错什么了吗?生命难道不是平等的吗?人类为什么如此残酷……”他们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寝食难安。

再如“但是, 在一排照片的中间, 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 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 长得丰满, 可爱, 皮肤细白, 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 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 又在想什么呢?”面对死亡却“温和地微笑”, 那是对杀戮者的控诉啊!“她在想什么呢?”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 更是质疑所有活着的人:要牢记法西斯的罪恶, 警惕法西斯幽灵的复活。人类常常自以为是, 自以为高人一等, 不仅妄图征服自然, 且对自己的同类大肆屠戮, 人类不该深刻反省吗?

阅读教学实际就是通过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用恰当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过程。德国思想家伽达默尔说:“谁拥有语言, 谁就拥有世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没有好的语言, 即使思想再深邃也无法显现, 反之亦然。汪曾祺曾强调:“语言不只是载体, 是本体。”“思想和语言之间并没有中介, 世界上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也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训练语言的过程, 也是训练思维的过程;思维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语言的表现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对语言的喜爱和语言美感, 这在我们学校被视为文学教学中获得成功的决定性条件。”如《荷塘月色》第三、四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 还涉及动词的锤炼等。在对这些语言形式鉴赏之后, 还应该研讨:作者为什么选取“香草美人”这类女性的、阴柔的意象, 这样写是否流于肤浅?

崇尚女性之美是人之常情, 朱自清是旧文人出身, 以女性形象喻美好事物, 正体现了朱自清的诗人气质和坦荡胸怀。再者, 朱自清深受传统文化熏染, 试图以清丽意象摆脱孤独寂寞, 合乎情理。南京大学学者倪婷婷认为:“‘五四’文人意识深层的恋旧, 同时也折射到审美趣味的选择之中。……朱自清将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受、带来心灵安慰的一切美的事物都蕴涵于女性之美中, 将女性之美推至于理想化的极端。朱自清精神世界的一角积淀着自屈原以降千百年文人士子始终解不开的‘美女’情结。这种审美心理上无意识的偏执, 正是‘五四’作家审美思维态势的正常表露, 有其深刻的文化内蕴作为前提和基础。”“香草美人”自屈原开始便成为文人墨客笔下钟爱的对象。在朱自清看来, 荷叶清纯, 荷花素洁, 荷香清淡, 月色如水, 月光如雾, 月景如歌, 无不是自己那高尚纯洁、朴素无华品格的象征。

又如朱自清在文章中说:“但是, 热闹是它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可是接下来, 却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莲赋》中和《西洲曲》中男女欢聚的热闹场面。这不是太矛盾了吗?

《西洲曲》是首爱情诗, “莲子”实为“怜子”的谐音, 如果把这首诗还原为生活, 那它就成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少女采莲图:风和日丽, 荷叶盈盈, 荷花灼灼, 少女们在采莲, 如此不由得勾起她们对心上人的如水般的思念。这是多么自由、快乐的生活。这与现实中自己的不自由、不快乐构成对比, 更衬托出作者内心的“颇不宁静”。

北京大学钱理群先生认为:“尽管他们现在不无被动地选择‘冷静’、‘独处’的学者生涯, 但他们仍不能摆脱处于时代中心的‘热闹’的‘群居’生活的蛊惑。他们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 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 这内在矛盾构成了朱自清内心‘不宁静’的另一个侧面;在《荷塘月色》里就外化为‘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画图, 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相互颠覆中, 写尽了这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冲突。这是一批与中国士大夫中庸主义传统有着深刻联系的知识分子……这里所显示的有节制的含蓄的美, 不仅与朱自清式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庸主义’的世界观、人生哲学、思维与情感方式相适应, 而且也与‘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风格有着内在的和谐。” (《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

“四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6

一、“四步式”课堂教学具体操作模式

(一) 自学——学案引领, 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 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 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 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 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 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 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 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 (限时)

(二) 合作——组内交流, 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 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 个人修改、完善学案 (限时) 。

(三) 展示——展示点评, 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 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 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 如有必要,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 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 形成全班的共识 (限时) 。

(四) 反馈——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 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小组内交换批阅, 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 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 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二、具体操作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上一篇:大坝填筑下一篇:心理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