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共12篇)
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 篇1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高中生的教育发展事业一直停滞不前, 笔者希望以高中数学作为入手点, 在课堂中开展互动式教学。研究简述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 分析该教学模式优点, 最后分析该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的教育进程缓慢, 这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改革, 新课标下对教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对新式的互动式教学是最大的阻碍。因此如何弱化人们心中传统的思想, 如何将学生从“填鸭式”“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是当前困扰教育界的最大难题。
一、互动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 便不会厌倦。曾有实践证明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的教师郭娜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跟踪试验。对平均成绩相差无几的高中某班分为两组, 有同一教师采取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是互动式的教学。通过一学期的跟踪调查, 可以发现, 前一部分的课堂氛围低下, 学习成绩没有明显提高。而后者的课堂氛围明显高涨, 而且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升。由此可见, 互动式教学对于提升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都是由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二、如何加快高中数学课堂的互动式教学进程
1. 弱化传统的教育理念。
上述简单介绍了互动式教学在高中课堂中的实践意义, 并通过教学实例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笔者发现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这种教学模式并不似预期发展的那般顺利。最为突出的是, 当前的实践教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从根本的角度讲, 这是体制上的问题, 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改善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在日常的教学进程中, 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被动的听, 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人, 而这恰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之前这种古板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再者这种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仅仅是教会了学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而对于实践性的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也违背了高中数学的教学管理目标, 因为仅仅停留在书本这个层次上, 并不能将数学的分析与应用真正掌握好。而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考虑, 社会上所需要的是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 而不是只具备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的书呆子。那么弱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其实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式教学的核心。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甚少, 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 即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疑问, 也没有途径及时向老师反映。而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 如果做到师生间及时的沟通交流, 则基本上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作为教师, 不仅要主动地关心同学, 而且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要积极、热心、耐心的解决, 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体会到被关心和重视。当然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要积极主动向老师请教, 不要不懂装懂。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1. 教学模式灵活多样。
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无论是对提高课堂氛围还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有益的。那么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来做呢?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积极备课, 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当然学生也要与老师积极配合, 课前做好预习, 认真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 而且积极融入到课堂中。此外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 对讲课模式进行适当调整, 使之适应当前课程的特点, 不能千篇一律的采取同一种教学模式。如可将班级分为几个兴趣小组, 在课堂上, 可以在小组范围内对一些有意思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并进行组内及组间分享。此外还可以采取一帮一政策, 让优秀的同学来带动学习成绩差些的同学,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共同进步, 而且对于建立同学间的友谊也是有益的。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已经提到互动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及兴趣, 因材施教, 这样不仅可以平衡学生之间的差距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适当的方法, 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课程中来,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例如在介绍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的体积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裁剪, 得到立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学习, 不仅可以加深印象,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 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通过上述简单介绍, 可以基本明确互动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虽然当前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不高等, 但是通过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 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 以数学教学互动式教学为出发点, 开展高中课程的互动式教学研究。
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 篇2
一、搭建学习的平台,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就没有互动,没有互动就不会发生真正的教与学,没有学生真实的“学”的行为发生,教师的“教”是一厢情愿的,教学充其量是“教”的形式上的华丽包装,而无“学”的实质性的本质变化。例如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这节课时,师生经过探讨,推导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归纳出“相似法、等积法、向量法”等许多解题方法。由此,笔者想到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拘泥在编者的思路中“忙”得“不亦乐乎”,学生两眼充满迷茫和疑虑,聆听教师讲解,学生“节外生枝”的想法在课堂中根本不敢也不可能发生。因此,设计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过程,必须强调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这样的过程中,要体现人道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承认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要构建和谐的、宽松的民主氛围。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交流、协作,使学生的情感能得到有效激发而处于积极状态,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及时畅通而处于宣泄状态,从而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
二、构建教学场景,在融洽适宜氛围中互动
情感渲染学指出,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关系,需要外在良好教学情境和氛围的渲染和支持。师生之间深入参与,积极互动,一方面需要积极的心理情态进行“驱动”,另一方面需要适宜的场景氛围进行“渲染”。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外在环境因素的应用,利用高中数学教材的生活应用特性、趣味生动特性、历史特点等,通过适宜融洽教学环境的“外因”,催化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的“内因”,促使师生之间进行深入互动。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知讲解环节,教者发现,以往的“直接讲授法”教学模式限制了高中生掌握其知识内涵的“深度”,笔者采用场景激励法,设置了“古代印度国王准备对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给予麦子奖赏,而发明者提出了在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麦子,第三格放4粒麦子,以此类推,放到象棋盘上的最后一格,将所用到的麦子全部奖赏给他”的现实案例,并利用教学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展示,为学生营造具有真实感、现实感的场景氛围,贴合高中生认知实际,带着积极情感参与师生深刻互动。
三、紧扣解题意图,在探析解题策略中互动
问题教学活动,是不同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师与生二者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者在问题教学活动中,围绕问题设置意图以及能力培养目标要求,组织和引导高中生一起共同探析问题条件内容、探讨解决问题途径、总结解决问题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式、谈话式、讨论法、归纳法等双边性的教学方式,深入探析解题过程,深刻交换解决问题途径,将师生之间探析案例进程推向深入,提高师生互动交流的实效。需要指出的是,教者与学生的深刻探讨辨析活动中,二者之间不能孤立,互不相干,而应该将教者的“导”渗透于学生主体的“探”之中,取得双向沟通,互惠共赢的目标。
四、利用评判功能,在评析反思活动中互动
评价手段是课堂教学进程中教者常用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笔者认为,自评价教学具体活动中,教者不能成为评判手段的“专用者”,也不能让评价教学成为树立教师“权威”的工具,应该让学生也参与互动评价活动之中,结合教学目标要求、解答分析问题易错之处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回顾自身在学习新知、解析问题中的表现和效果,组织学生围绕解析易错之处进行深入的师生讨论指点,通过教师引、学生思、教师评、学生辩等双边互动实践活动,实现师生在深入评析反思进程中深刻互动,效能提升。
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 篇3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指通过营造一种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以及学生之间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各种观点的交融碰撞,进而激发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标的总体要求就是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实施互动式教学顺应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如何实施互动式教学法
1.提出问题
“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应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问题.互动式教学法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多进行思考,所以,首先就是要提出问题,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学习中来,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三角函数》之前,首先就提出让学生通过楼高测算我们学校教学楼二栋是否一年四季都可以晒到太阳,这对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
2.鼓励学生进行发言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使学生参与进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做到互动教学法所要求的“互动”,首先就是要鼓励他们发言.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凸现,既是互动式教学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这首先就要求教师把课堂气氛把握好,有了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没有约束感,他们才会对所提出的问题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在提出问题,还是和同学们进行讨论,我都保持微笑,我的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我,愿意和我交流,课堂氛围好,教学效果当然也很好.
3.收集课堂信息
在若干个学生发言之后,就需要展开全班的大范围讨论,这样可以收集更多学生的看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一些反应,比如学生对一个问题存有疑问,或者是在某个方面产生新的看法,教师都要尽力量去解决和指导.比如说,在讲解立体几何坐标系解法时,学生几乎没什么反应,那么就说明学生普遍对这个知识没有接受,那么我就会再进行更深入详细地讲解.
4.教师的点拨
互动式教学法本来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探讨,达到各种观点的碰撞交融,所以在学生表达观点之后,教师的点拨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没有教师的推动作用,那么学生在互动式教学法中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那就难以达到互动的效果,那么互动式教学法就失去了意义.我经常会对学生讨论的话题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说圆锥曲线的解题公式应用等等,有时学生的很多想法也对我启发很大.
5.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新学的知识,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学生教学效果的检测,这关系到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能力.在训练中,教师应该注意到题目的层次.通过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且,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可以当堂解决,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效果.
三、实施互动式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精心备课
与其他所有教学活动一样,实施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提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适当的、适合高中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其特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高中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一是探讨式互动,这个探讨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二是归纳式互动,就是在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归纳出互动的问题.三是案例式互动,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进行互动.四是思辨式互动,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
2.注意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课堂气氛是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前提.我经常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趣事,这样拉近了大家之间的距离,对课堂教学很有益.
3.注意发挥教师的作用
虽然互动式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这就相当于航行中的瞭望者.
4.注重案例的积累
互动式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还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教师在实施互动式教学法时注意积累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对以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5.完善教学设备
互动式教学法不仅要求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教书育人,还对教学过程中用到的硬件设备提出了要求,一般的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是必须要用到的.
结语:很好地实施互动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并且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人格.
(责任编辑 黄桂坚)
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 篇4
“差异教学非常强调学生的合理安置, 学生可以在“弹性学习小组”中获取教学内容、处理加工信息和评价学习效果, 并相互促进, 给每个儿童提供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在实施互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按学生多次测评的学业成绩, 按学业成绩好的1人、中等成绩2人、相对较差的1人, 组成4人学习小组, 每隔一段时间, 小组要重新组成, 永远保持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
一、教师启动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法出发, 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人”来看待,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他认为, 学生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成长能力, 一个自我实现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是自由的, 它就会带来自我启动和学习。这是一种比传统的学习更快捷、更彻底、更持久的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学生学习, 而推动的力量就是教师的“本质态度”。朱红梅在其论文中也写道: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和参与, 从而师生密切配合, 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可见, 在教学中, 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 在学习较难的内容前, 要先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 做好启动工作, 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推动学生去积极地探索新知识。
二、自主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寻求知识、真理和智慧以及探索秘密的欲望, 不用督促, 不用指导, 也不用传授。学习过程就是求知或学习的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他说:“各级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 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差异教学就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状态灵活地选择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达到目标的程度和期限, 彻底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模式”。在新授课开始,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 既有小组目标, 也有个体目标, 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 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 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三、分组讨论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 (K.Lewin) 的群体动力理论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和补充, 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 从而产生新的认知,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约翰逊兄弟通过研究发现:同竞争的目标结构、个人主义的目标结构相比, 合作的目标结构会使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多的人际吸引。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开始分组讨论。在课堂上, 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各小组的成员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 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 以便在组与组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通过巡视和参与, 当学生有疑难时, 教师积极引导通过学生自学, 组内相互学习, 团结协助, 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四、合作交流
社会凝聚力理论认为:如果学习任务是挑战性和有趣味的, 如果学生具备充分的小组过程技能, 那么学生就会在集体工作过程中体验高度的奖赏性。小组建设、小组评议及任务专门化, 不但可以使小组的成员协调工作, 而且还使全班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功能。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角色, 都为小组任务的完成做出独特的贡献。
在小组讨论后, 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发言, 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等, 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 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 进行讨论、解答。教师要做好调控, 突出关键问题, 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以及所解习题进行归纳。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
五、练习评定
“小组评价的目的是确保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能使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 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情景合理地运用不同形式的表扬。在合作学习中, 学习任务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的, 教师不能以小组的评价取代对小组个体成员的评价。在评分的最后阶段, 教师应该依据学生个人的努力情况、个人与小组成员合作的努力情况, 对每个学生进行打分, 从而认识到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实际情况。”
组与组的交流后, 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 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 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 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 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 教师也不急于讲解, 而是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
六、差异辅导
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 篇5
学中的运用 课题
“自主探究的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实施方案
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探究学习的特征是学习者参与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想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投入,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应当贯穿于教师的教学始终: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培养学生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以学生掌握知识并提高能力为目标。在教师心目中。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对学生的素质和潜能有清醒的认识,并有将其如何有效挖掘的意识,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思维方式上的主体和在思想感情上的主体作用,也就是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久而久之,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的习惯,这种主动正是主体精神的最佳表现。这就意味着教学目的的真正实现,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完结,这也正是当前教学实践的终极目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那些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但是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往往重记忆、轻能力;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减弱,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历史教学的现状,迫切要求教师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
目前,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互动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探索,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在当前进行新课程改革中具有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自主探究: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发现规律的过程。
互动式教学:是指由教师提供多因素、多形式、全方位的活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中介(教材、教法、媒体等)互动,以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去主动地建构新知,从而培养学习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原则(一)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建构与知识结构相对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互动式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1、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在新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元化、开放式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程目标上,提出要“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2、创新教育理论: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使学生能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样才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并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落实主体地位。
5、活动教学理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只有在充满主动性,开放式的思维活动中才能逐渐形成。因此,在创新课堂上,教学过程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学生认识掌握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主动活动和实践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探讨性活动和重新发现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以达到在活动中求知,活动中形成学习能力的目的。
6、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成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
(二)研究原则:
1、“三为主”课堂教学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主线,通过“三为主”教学,使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手段形成优化组合。
2、开放性原则: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呈发散状态,他们自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大胆质疑、善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挑战权威,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探究性原则: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师生互动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处理学生反馈信息,并帮助学生搜寻各种相关资料,引导并组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的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除了遵循以上四个主要原则外,本课题研究还要遵循启发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开展“自主探究、互动式教学”,进而形成一定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满人格的形成。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与合作,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查找资料进行论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客观事实、敢于怀疑和坚持真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的科学素养。
5、通过研究本课题,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主动地进行“充电”,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素质水平。
五、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一)目标体系
1、总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自主探究、互动式教学”的方法、途径、模式,形成一套的完整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方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良好的、互动式教学具体实施操作方法的的模式。
2、理论性成果目标
(1)完成《自主探究的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一篇。(2)完成《自主探究的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3)“自主探究的互动式教学”型教学案例。(二)内容体系
本课题研究主要按照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探讨“自主探究、互动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模式。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自主探究、互动式教学”的相关理论。
2、研究自主探究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探究能力。
3、“互动式教学”的操作方法研究。(三)方法体系
1、工作方法
坚持“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总体规划与阶段目标相结合,把教育、学习观念的树立和各阶段研究的任务紧密结合,通过问卷、座谈、分析、调查、交流经验、理论学习等手段,整理出构建教师“自主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研究资料,全面展开研究。
2、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上查阅,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认真分析研究,学习国内外关于“自主探究”和“互动教学”的理论和经验,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形成和完善自主探究理论体系。
(2)教学试验法。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指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改革试验,积累第一手材料,并及时进行总结。
(3)调查分析法。通过个别访谈、个案分析等方式,调查了解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了解进行课题试验后学生学习态度、心理和学习成绩的变化。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将以兰州市52中学高一高二两个年级180名学生及相关教师作为研究范围和对象。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阶段性目标
准备阶段:2010年5月至2010年7月,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调查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新课程理论和相关教学理论,进行课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 1、2010年8月-2011年1月: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2、2011年2月-2011年4月:主要研究自主探究形式;“互动式教学”的操作方法;“自主探究、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总结阶段:在每一次历史教学研究后,对行动过程和行动后教师、学生的反应进行考察,包括
1、课堂行动观察,如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录像纪录;
2、问卷调查(分别对学生和任课教师);
3、任课教师以教学日志方式写下感受;
4、与其他参与观察者(听课教师)座谈,交流感受并记录;
5、与学生座谈交流等。
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法;师生互动;问题;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99-01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在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从复习引课到讲授概念、推导公式,再到讲解例题、进行小结,发现尽管老师讲得起劲,但学生却很沉闷,其实这就是老师包揽课堂的结果,必须转变这种行为和角色。就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看,我们不难看到师生互动实践在课堂中生动有序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据笔者研究分析主要存在着师生互动的对象、主导者、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问题。
1、师生互动的机会不均等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对象较多关注优生,差生普遍受到冷落。优生容易配合教师进行成功的互动,差生无论在互动的质量上还是在互动的速度上都要比优生逊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产生了垄断性。由于互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他们越来越不情愿参与互动活动,从而导致垄断化互动现象的日趋严重。
2、师生互动的地位不对等
在主客化的师生互动中,教师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会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教的一方的主体,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等都是由教师设计、实施和监控。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少有主动向教师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习惯。
3、师生互动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由于互动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容易产生学习上的疲惫感;这样的互动,无法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冲击,从而导致互动流于形式。还有,有的教师为达到增加对学生提问的频度,加大学生间交流机会之目的,不管学生有无疑问而不厌其烦地去“启发”、“诱导”、“鼓励”,甚至恳求学生进行提问,且极有耐心。因此,它是一种虚假的异化了的师生互动。
上述种种被异化了的师生互动如若在课堂教学中继续盛行,必将产生诸多不良后果。我们了解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被异化了的师生互动形式,其目的是努力消除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不合理性,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有益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方式。
二、改进课堂师生互动的对策
1、师生平等,激发互动
要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就必须努力化解师生间原有的森严壁垒。一方面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一切权利,给予其主动发言和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生生平等。既不能将部分学生确立为垄断师生互动的“贵族”,更不能把其他学生沦为师生互动的“奴隶”。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学会“屈尊”和“倾听”,要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高中上必修Ⅲ时,谈到“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思考举例:
生1:“太阳从东方升起”是必然事件;
生2:“枯的叶会往下落”是必然事件;
生3:“投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反面情况”是随机事件;
生4:“电话机在一分钟内接到2次呼叫”是随机事件;
生5:“我会长出翅膀”是不可能事件;
生6:“我们的数学老师是男的”是不可能事件;
当生6提出结论时,教室里又多了一片笑声,因为老师是女的,不过也有的同学在那嘀咕:如果数学老师换了,那么就有可能是男的。老师说:“老师没有想到的,而同学们都可以想到,你们的聪明早就应该发挥出来了。”最后教师启发大家,“现在站在讲台上的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大家感悟到了什么。最后一致认为“数学老师是男的”是不可能事件。
通过创设情境,“纡尊降贵”,使学生也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知识理解更加透彻。
2、倡导交流,开放互动
开放、互动的课堂不需要设计过于完美的过程,要适当留一点空白,以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多一份表現自己的机会。
例如:必修Ⅱ谈到“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这节内容,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及应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如果老师只是从概念上讲解,那么学生就会很疑惑,概念相对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不过概念可以转变为数学方式。有教师让学生们都准备一块三角形的纸片,过△ABC翻折纸片,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垂直?当AD不垂直于底边BC时,AD能否垂直于桌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做,亲身实践和体验得到的线面垂直的判定往往比老师讲授的效果更好,无疑这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在这种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火花四溅,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即使是一般的学生也有上佳表现.这种交流,其实效不仅体现在于学生的思路拓展了,还在于学生的知识横向联系加强了,更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了、信心增强了,一举数得!
3、有效评价,升华互动
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 篇7
关键词:互动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前景
一、互动教学产生的背景
(一)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讲练结合”、 “讲解式”、“讲练议结合”、“讲议结合”等形式, 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辅以学生必要的练习或讨论等, 突显的是教师的讲解地位, 而学生的自主发言、讲解基本被忽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向传播, 教师充当的仅仅是“演讲者”角色, 学生只能被动地吸收信息, [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这种教师独唱型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逐步实行改进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二)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所有的教学系列问题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都应该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和生成的, 必须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 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的角色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互动教学的含义与实质
(一) 互动教学的界定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于1972年出版了 《教学模式》一书, 比较早地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指出互动教学模式是四种典型的教学模式之一。[2]互动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通常所说的互动是相对侠义的互动, 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 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3]由此可见, 互动教学是对“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 是教师通过精心的备课和可预见性的设计,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完善课堂教学的新教学模式, 是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
(二) 互动教学的实质
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变教师的“独裁”为师生平等, 创设平等意义上的新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在平等、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将“要我学”引导成为“我要学”, 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切的交流、互动沟通, 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互动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得学生乐学、好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 使得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的生机, 让学生兴趣十足地进入学习状态, 形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
三、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 互动教学观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数学思维方式, 在互动教学观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讲究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精神, 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教学的基本目标, 通过课前教师精心的备课和巧妙的设计, 达成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采用“互动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采取“相互提问”, 实现温故知新
通常所说的课前回顾往往是教师独唱, 教师的自我复习回顾, 效果不能说没有, 但学生总是有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为什么要复习, 复习哪些内容学生可能常是一头雾水。互动教学观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采取“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 不仅实现了对旧知的巩固加深, 更重要的是通过“相互提问”促进了新课展开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提问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也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等方式。提问的方式不限, 可以是自问自答, 也可以是A问B答, 灵活多样, 注重提问的效果和策略。比如在高二数学选修4耀4《直线的参数方程》一节的讲解过程中, 可以出现如下的一些提问方式:直线的普通方程都有哪些形式?直线的普通方程中哪种形式是最基本和原始的?已经掌握和学习哪些曲线的参数方程?这些曲线参数方程的形式都是什么?直线参数方程的推导可能要用到哪些知识?直线的方向向量是什么?如何描述? 共线向量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用坐标刻画共线向量?以上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发的提问, 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答, 也可以是教师有目的、有准备地引导提问, 以使学生感受直线的参数方程所要依靠的背景和前提, 当以上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时候, 学生已经对直线的参数方程有了自我的认识和判断, 直线参数方程的建立也显得顺理成章。
2. 利用“小组合作交流”, 化解教学重难点
高中数学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比较多, 在短短的45分钟内要将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理清、学明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互动教学观下的“小组合作交流”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一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小组的智慧却可以是无穷的,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独有特效, 重点和难点的化解是不成问题的。比如, 在高一《函数的概念》一节教学中, 教师如不能很好地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那么函数这一重要而又难理解的基本概念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巨大的拦路虎, 函数的概念又影响对高中数学的几乎所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努力化解这一重难点。比如, 教师可以有效创设一些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小组讨论, 形成对函数概念形象而直观的理解。如, 可以将函数的概念和生产线上的加工厂做类比, 函数概念中的对应法则可以理解为加工厂, 将自变量与对应法则结合的过程就好比是将原材料给加工厂送往的过程, 给了原材料 (自变量) , 生产了产品 (函数值) ;再如, 还可以将高中函数的对应观念和学生打篮球做类比。 (一个学生可以打一个篮球, 两个学生可以打一个篮球, 多个学生也可以打一个篮球, 但一个学生不能同时打两个篮球, 更不能打两个以上的篮球, 就好比是函数中的对应可以是一对一、可以是二对一、多对一, 但不能是一对多。再者, 上体育课时, 老师要求学生都在篮球场打篮球, 学生必须都参与, 但准备上课用的篮球可以有剩余, 就是说函数概念中的A集合的数必须全部参与对应过程, 而B集合中的数可以有剩余。因此说, A集合是函数的定义域, 而值域应该是集合B的子集。) 以上这些理解方式都是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亲身体会到的, 这是所有学生的智慧, 是一人难以完成的过程。
(二) 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措施
目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由于课时比较紧张的因素, 致使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少, 实际上互动教学应用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不会影响教学的进度, 还可能是解决课时较紧这一难题的一个突破口。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前要扎实备课, 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提纲的形式记录下来, 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问题可以是口头式的, 也可以是书面的形式。对于口头式互动, 教师可以“评论员”的角色进行必要的点评, 互动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 甚至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层次不同, 教师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解读方式也不一样, 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对同一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也不尽相同, 所以互动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诸如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只要教师精心备课, 勤于钻研, 课堂上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进行互动, 则对数学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这些互动能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 就如爱因斯坦说“当学生将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都忘掉, 剩下的部分就是教育”, 互动教学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教材之间的讨论, 能给学生以生活的基本技能和态度。
互动教学观认为, 教师不再是独占知识的权威, 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怀揣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与客观世界进行对话、 收获经验的学习主体。[4]互动教学讲求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一节客观的课,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互动教学的作用是极为明显的。 比如, 在立体几何中关于三视图的学习中, 如果仅仅是教师的讲解和板演, 则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但若学生全员参与, 和教师、同学、课本进行互动, 那么三视图的本质会很自然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将抽象的问题通过大家的努力形象化, 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型来展示三视图的相关内容, 这是互动教学的优势。正如有学者说的“教育就是百分之三十的启发和百分之七十的等待”, 教师在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只要恰当地展示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期望达成的目标, 合理而巧妙地引导探究, 那么, 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会是很难的, 而且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 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能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互动自然是好的教师所为。
四、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 篇8
一、探究生成, 展示学生思维过程
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形成一个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生成的教学场所。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得在平常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生成, 应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推陈出新、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构建等思维过程, 使得学生自己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认知方法, 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增强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对探究活动进行变式、深化和拓展, 把数学学习活动引向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高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重要环节。
(一) 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二) 自主探索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例如, 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 ,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 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
二、多点切入, 优化学生思维
所谓多点切入, 优化学生的思维, 就是要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 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认知冲突, 产生新问题;而高于学生的思维, 则是指让学生在与原先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 自己纠正或完善先前的想法, 进一步揭示知识规律, 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这种方法的尝试, 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更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分析转换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独立思考, 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展开讨论, 在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以求给学生正确的思维导向, 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 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意识。我想, 这种效果不是简单的动手所能产生的。
例如, 已知数列{ }的第一项=1, 且
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1) 探索: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2) 活动:“千里走单骑”——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3) 活动:“圆桌会议” —— 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供一个舞台,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自主探究”, 同时, 也锻炼了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能力。
一点心得:在“千里走单骑”和“圆桌会议”的探究活动中, 教师一定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面带微笑, 消除学生的恐惧感,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能力提高拓展:已知数列的{ }前四项
猜想{ }的通项公式.
(1) 思考:怎么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寻找规律。
(2) 归纳:由学生讨论, 归纳技巧, 得到技巧 (2) 和 (3) 。
技巧 (2) : 有整数和分数时, 往往将整数化为分数。
技巧 (3) : 当分子分母都在变化时, 往往统一分子 ( 或分母) , 再寻找另一部分的变化规律。
三、思维的互动是一种体悟
学生学习和体悟的过程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创新的过程。从学习结果看, 不仅仅是理解、领会了存在于学生个体之外的文本知识及其内含的情感、价值观, 而是通过体悟形成了实实在在的“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只有在学生发挥了自主能动性的情形下才可能发生。可以说, 体悟本身不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无自主性的问题, 关注的是自主性的程度及如何发挥, 因为它自觉地对学生的地位进行了内在的规定, 那就是, 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 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但是, 那种为追求热闹而“经历过程”, 为获得某个结果而“经历过程”的教学现象常常充斥我们的数学课堂。有话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需补充一句:“心中悟出始知深。”一句话, 学生唯有“悟”, 才能把握知识的真谛。
总之,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 更强调学生的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互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是建立在有效的思维互动的基础之上。数学课堂教学中, 没有教师独巨匠心的思维活动的设计, 没有有效地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 就不可能有学生认知的冲突、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 就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扎根于课堂, 心系学生, 潜心构建灵动的思维, 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培育新课程下的思辨课堂, 精心演绎数学课堂本质,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彰显教师的智慧。
摘要: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 数学教学中, 课堂互动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束缚。如何科学地、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相互交流的和谐课堂气氛?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本文中笔者主要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起师生的思维互动, 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舞台, 达到师生间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并在研究中以行动研究为主, 同时采取边行动, 边研究和边总结改进的做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实际, 探索适合于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改,中学数学,思维互动,探究生成,思维互动
参考文献
[1]刘再平.重视知识生成, 展示思维过程, 开拓学生思维[J].中学数学研究, 2012 (10) .
[2]戴艳萍.适当延迟评价拓展思维空间[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13 (6) .
[3]李庆林.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形式与策略[J].广西教育, 2007 (Z5) .
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互动教学策略 篇9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限制,导致教师从主观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就导致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成为教师个人的独角戏, 并没有上升成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维持课堂活力,通过更有效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从目前来看,这一教学改革工作并没有取得预期理想的成效, 还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基于此,本文在此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互动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从本质上说, 互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与互动, 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同时也让教师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制定更有效的教学计划。
由此可以看出, 教师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更有效的互动教学, 其首要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力度, 因此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并束缚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这就导致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过于活跃,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因此,教师应该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互动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例如,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微笑面对学生, 以此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其次,教师应该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例如,在学习概率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生活中运用到概念的方面。此时,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抒发自己的观点,整个课堂变得非常活跃。其中一名学生提出体育彩票就是一种概率问题,研究概率能够买彩票中大奖。
学生的观点顿时引起其他同学的大笑,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立即对学生进行喝止,通过严厉的批评重新掌控教学秩序。在教师的审问下,学生被教师的行为惊吓, 导致学生不敢在日后的学习中更活跃的思考和交流。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要尊重学生。例如,在学生的观点提出后,教师可以微笑着抬手示意学生停止相关的联想, 并告知学生这个主意可以在课后私下探讨。教师利用有效的评价重新掌控课堂教学的秩序,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主动参与到交流与互动过程中。
三、确定互动交流的主题
另一方面, 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主题。首先,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鲜明,要为课堂教学服务。换言之, 教师创设的主题必须切合课堂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平行关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制定的互动交流目标是平行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这样的目标相对简单,学生只需要阅读教材就能够得到答案,根本不需要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 这就导致互动教学无法顺利开展。
教师确定的学习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 要使学生的互动交流有足够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要求学生探究生活中平行的事例, 同时利用平行的性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也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基于此,高中数学课堂才变得更有活力,才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认知, 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最后,在高中数学互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进一步说,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教师才能对互动教学进行总结,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信心,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一方面, 教师要评价的是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收获与表现出的不足,要通过评价指出学生的得失,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的改正缺点并发挥优点。另一方面,教师要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具体表现,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正面的评价对其进行认可与肯定, 达到巩固学生学习信心的目的。
例如,在《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 同时在互动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在研究函数时有意识的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的条件放入函数图像中解析,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此时,教师并不能只看到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收获,而应该肯定意识和能力, 要对学生表现出的能力进行肯定与认可。基于此,学生才能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重视,才能在日后的交流中变得更加主动,同时有意识的发扬自己的优点,使其成为个人独特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中数学互动教学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还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交流, 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摘要: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课堂的活力,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亦谈高中数学互动课堂教学策略 篇10
一、课内与课外互动,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 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要让学生走出课堂, 体验生活, 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后,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量小河方案:在河的西岸不过河测量河对岸的那棵最高的杨树的高度、河东岸两棵大树之间的距离、河坝前后两棵梧桐树之间的距离, 以及在河两岸架桥的长度问题.先让学生在现场说出各种测量方案, 再让他们回到教室后写出具体测量方案与求解思路以及求解结果.这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寻求帮助, 并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也保持了与教材同步.经常与教材同步地让学生走出课堂, 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实际问题中逐步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教师精心设计教学, 创建互动性课堂
教学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 针对教学中所涵盖的数学知识与要掌握的数学技能, 深入剖析教材, 把握好重点与难点,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所必需的工具.其次, 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认知结构出发, 科学地安排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动脑还要动手, 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椭圆的定义”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椭圆这个定义, 就先介绍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椭圆”形状, 让学生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椭圆, 把细线的两端分别用图钉固定在纸板上, 线长大于两图钉间的距离, 用一支铅笔绷紧细线, 慢慢移动, 然后观察笔尖移动后在纸板上留下的痕迹, 这就是一个椭圆.紧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能否从刚才的作图过程中分析归纳出椭圆的定义, 通过讨论认为笔尖就是一个动点, 图钉是两个定点, 线长是个定长, 笔尖 (动点) 到两颗图钉 (两定点) 的距离之和等于线长 (定长) .于是“平面内, 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长, 定长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 动点轨迹是个椭圆”这个定义就在分析与讨论中得出, 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成功感洋溢在脸上.
三、开展自主学习, 在互动中把难点消磨
在数学学习中, 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相机指导, 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解决难点.在解决难点中, 如果学生个人不能更好地解决就可以大家一起讨论, 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 再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教师可采取点拨或精讲的方式进行.在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视情况给学生以个别指导, 特别要给那些有困难的学生以指导.
四、展现数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
数学教师在新课标要求下, 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授者, 而要做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者, 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内涵的丰富性和生活性等特性, 以设置具有激发学生良好学习欲望的趣味性教学情境, 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主动参与学习交流的情感, 为有效开展师生互动交流提供情感基础.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 就抓住情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源泉这一本质特性, 为激发学生的能动情感, 在新知导入环节,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特性, 设置了问题情境: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 m, 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 m, 最低降至5 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 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 水库每天的水位分别是多少米?在这一情境设置中, 把数学知识的生活性进行了生动的展示,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置, 把学生学习知识、参与探知的学习情感进行了有效的激发和释放, 使学生能够从内心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为互动性有效教学打下了基础.
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 篇11
关键词:课改 中学数学 思维互动 探究生成 思维互动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1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实际变化而不断调整教学,要能多视角、多维度地创设学生思维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使学生通过交流、沟通、互动、碰撞,自己建构数学知识。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起活生生的思维互动呢?
一、探究生成,展示学生思维过程
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形成一个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生成的教学场所。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得在平常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生成,应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推陈出新、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构建等思维过程,使得学生自己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认知方法,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增强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对探究活动进行变式、深化和拓展,把数学学习活动引向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高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重要环节。
(一)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二)自主探索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
二、多点切入,优化学生思维
所谓多点切入,优化学生的思维,就是要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认知冲突,产生新问题;而高于学生的思维,则是指让学生在与原先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自己纠正或完善先前的想法,进一步揭示知识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这种方法的尝试,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更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分析转换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展开讨论,在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求给学生正确的思维导向,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意识。我想,这种效果不是简单的动手所能产生的。
例如,已知数列{}的第一项 =1,且
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探索: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②活动:“千里走单骑”——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③活动:“圆桌会议” —— 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设计意图: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自主探究”,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能力。
一点心得:在“千里走单骑”和“圆桌会议”的探究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面带微笑,消除学生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能力提高拓展:已知数列的{}前四项
猜想{}的通项公式.
①思考:怎么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寻找规律。
②归纳:由学生讨论,归纳技巧,得到技巧②和③。
技巧②:有整数和分数时,往往将整数化为分数。
技巧③:当分子分母都在变化时,往往统一分子(或分母),再寻找另一部分的变化规律。
三、思维的互动是一种体悟
学生学习和体悟的过程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创新的过程。从学习结果看,不仅仅是理解、领会了存在于学生个体之外的文本知识及其内含的情感、价值观,而是通过体悟形成了实实在在的“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只有在学生发挥了自主能动性的情形下才可能发生。可以说,体悟本身不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无自主性的问题,关注的是自主性的程度及如何发挥,因为它自觉地对学生的地位进行了内在的规定,那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但是,那种为追求热闹而“经历过程”,为获得某个结果而“经历过程”的教学现象常常充斥我们的数学课堂。有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需补充一句:“心中悟出始知深。”一句话,学生唯有“悟”,才能把握知识的真谛。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互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是建立在有效的思维互动的基础之上。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教师独巨匠心的思维活动的设计,没有有效地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就不可能有学生认知的冲突、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就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扎根于课堂,心系学生,潜心构建灵动的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育新课程下的思辨课堂,精心演绎数学课堂本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教师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刘再平.重视知识生成,展示思维过程,开拓学生思维[J].中学数学研究,2012(10).
[2]戴艳萍.适当延迟评价拓展思维空间[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3(6).
[3]李庆林.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形式与策略[J].广西教育,2007(Z5).
[4]康卫华.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18).
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探究 篇1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
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想达到互动交流教学的效果,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及学习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教学模式的 “互动 ”
“互动”是彼此交流与沟通的意思 , 在高中数学互动教学中, “互动”能体现出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过多地注重教课, 却忽略了学生的听课状态, 而且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更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总结、整理的时间,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1]。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出彼此的交流与沟通, 彻底打破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教师讲课只占用很少的时间, 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他们独立地思考、学习, 而教师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与学生交流的时间, 了解学生学习的最新动态, 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再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完全正确, 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对教师的讲课言行进行了解和掌握。一旦觉得有地方不妥, 就可及时提出相关的问题, 这样教师能及时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 通过双方良好的沟通, 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充分体现出“在学中教, 在教中学”的观念,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效果[2]。
2.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是将师生和生生之间做好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互动交流教学法的作用[3]。首先, 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互动交流教学法的意义, 不能单纯地追求“教”, 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教材的知识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通过沟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因为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引导性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秉承着这个观念对学生施教。其次, 高中数学学习中会涉及很多定理、公式、定义等相关的数据理论知识, 从这方面分析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的学科, 如果教师的教学一直秉承传统的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 就会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因此, 教师应彻底转变教学方法, 以教学方法的转变将数学教学变活, 把一门数字化形式较多的学科变成学生探索的学科, 教出的知识和自己探索的知识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 多与学生交流互动, 创建良好的可能互动环境,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高兴[4]。最后,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互动交流教学方式, 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这方面的潜力, 因为探索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形式。通过相互的交流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在互动交流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原则
在确定师生之间的关系原则之前要先了解“教学”的含义,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及引导称之为“教”, 学生通过自身探索或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称之为“学”, 如果将两者分开, 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好比“填鸭式”教学, 不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心态怎么样, 都按照课本一味地讲,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讲再多学生也无法吸收;而对于学生来说, 如果不在乎教师的讲课、不在乎教师的引导, 就会形成“死学知识, 学死知识”的学习情况, 在对知识上的认识也极差[5]。因此, “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同时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需要将师生之间的关系尽量联系到一起, 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互动的环节, 实现“教”与“学”共同进步。两者之间教师占有的主观角度还是比较大的, 学生只有受到吸引才会真正与教师互动。教师要完全放开自己, 放下师道尊严, 与学生融为一体, 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否则, 做出的互动也只是表面的互动, 根本不能达成师生之间平等、双向的互动。
4.高中数学应用互动交流模式教学的构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教学模式在不断改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形势, 因此, 必须改进教学方式, 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高中数学教学不能把知识教死, 更不能让学生把知识学死, 要充分结合社会事件、数学文化等相关应用成果进行教学, 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是体现当今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形式, 在交流沟通中不仅可以升华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更可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交流达到互动教学的效果, 而且以这种形式的教学能收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效果。然而, 对于这种互动交流模式, 教师能否适应、学生能否接受、教学效果如何等, 这都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及早形成本文所说的互动式交流的教学模式, 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让他们清楚地认识自我。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不能教育学生一生, 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的心态,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 虽然互动交流模式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但是还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和缺陷, 通过针对性地练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采用互动交流教学模式,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晓梅.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互动交流模式构建[J].才智, 2010 (04) .
[2]吴汉卿.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模式的构建[J].才智, 2010 (03) .
[3]潘敬贞, 杨晓宏.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 (24) .
[4]万顺.高中数学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01) .
【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推荐阅读:
高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11-14
高中数学课堂的互动08-05
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07-23
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05-25
高中英语的互动式教学07-12
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08-05
高中英语互动教学06-05
课堂互动教学高中地理08-25
数学互动教学法08-17
互动参与优化数学教学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