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

2024-05-22

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共8篇)

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 篇1

导读: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并不是指幼儿英语教学一定要准备很多游戏,而是指老师要成为多面手,如会扮鬼脸、会学动物讲话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兴奋的欢呼、大叫,玩的开心。

幼儿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掌握好合理科学的方式方法。

一、活动设计要科学

幼儿园的英语活动设计应做到游戏多、要求少,重复多、内容少。3-6岁的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扩展阶段。有的专家指出:3—6岁的儿童,相当容易学会世界民族语言的发音。可以说,幼儿在学习外来语言上有比较好的先天条件,孩子们很容易接受新的单词。但是幼儿由于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学习英语也存在一些困难因素:如注意力时间短,喜欢重复,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等。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注意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英语活动。例如:在第一次的英语活动中,我将apple和A作为教学内容,让孩子们的触觉(摸)、嗅觉(闻)、味觉(尝)等多感官参与学习,并让每个孩子上来做“送apple宝宝回家”的游戏,使每个孩子都能练习和重复apple这个单词和发音,我也能为他们个别纠正发音。最后结合短小易学的儿歌(apple黄、apple红、apple圆、apple啧、啧、啧、甜)。一方面让幼儿熟悉apple的发音,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进一步感知apple的特点。活动下来,孩子们兴趣很高,而且很轻松得就把apple这个词学会、记牢了。

二、要妙用童谣

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让孩子听歌谣、说韵文,在说说唱唱中学英文,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首先,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思维水平。实践证明,极富特色的韵诗、歌谣及儿歌,旋律好听、简单易学,既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有能适宜儿童的喜好。所以,用有节奏的音乐方式来教学,能增加语言的多样化和新鲜感,给孩子创造活泼欢快的语言学习环境。其次,歌曲童谣大都可以配合手指及肢体动作,不但能增加趣味性,而且也符合孩子爱动及爱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运用肢体动作可以帮助孩记忆和理解,对语言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孩子在学习bird(小鸟)时,边学小鸟飞边念儿歌“bird、bird飞飞”,学习elephant(大象)时,边学大象走边念儿歌“elephant,elephant走走”。第三、学习歌谣韵文不需要具备该语言的基础。小朋友们由歌谣的引导进入英文世界,只要常练习,能琅琅上口,就会有自信及成就感,对学英文更加起劲。特别是幼儿园新班的孩子,他们第一次接触英语时,新鲜感和想学英语的欲望较强,能很快得学会唱一些英语儿歌。第四、歌谣韵文的教学是在欢快的环境下进行的,因而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浓,效果也特别好。我们还可以让幼儿在进餐、看图书、玩玩具时听歌谣,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会更好。既然歌谣对幼儿英语教学起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歌谣给儿童呢?我认为,可选择一些内容比较简单、且是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如小动物、硕果、家庭成员、食物、身体部位等等。另外,可搭配动作以及节奏轻快、有趣易学的都可以选用。如以下动作歌谣:SometimesIamtall(站起来,并将身体向上伸展)SometimesIamsmall(蹲下来,收缩肢体)SometimesIamverytall(站起来踮起脚尖,更用力将肢体向上伸展)SometimesIamverytall(蹲下来,并尽可能的将肢体缩得很小)Nowtall,nowsmall(站起来,蹲下)NowIamatinyball(蹲下双手抱膝,将身体卷成球状)

三、科学耐心纠正发音

3—6岁的幼儿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不能恰当的支配发音器官,所以他们往往发音不准。幼儿发音的困难主要在不善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幼儿发元音错误较少,错误往往在辅音,这是因为辅音要依靠唇、舌、齿等运动的细微分化。幼儿由于唇舌的运动不够有力,下腭不够灵活,因而发辅音时往往不够清楚,说出来的常常是两个语音之间的音。这为幼儿学习语言,特别是英语造成很大的阻碍。但是,随着幼儿发音器官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上述毛病是可以改变的。在英语活动中,我就经常碰到幼儿发生以上的发音错误。例如:早上点名,幼儿应该用“I’mhere”来回答我,可是灵灵却发出“I’mkere”的音来,我对她的发音予以纠正,但是经过三、四遍之后她还是发kere的音。我停下手里的点名工作,把她叫到我的面前,口对口的纠正起来,一遍又一遍,渐渐地我胸中的无名火烧起来,我也感觉到她开始有紧张了,声音因害怕而颤抖,舌头也不听使唤了,嘴里的音越发越含糊。我停止了纠正,强压住内心的急噪,耐心地说:“喝,喝水的喝,说说看。真好,再说一次。”“hhh,h-ere—here。”第一次,她还是说错了,我在纠正了一次,终于我惊喜的听到她的口中发出轻轻的声音“here”,我高兴极了,对她大加赞扬,下面的小朋友们也情不自禁的拍起手来。之后,我开始自省:幼儿一时发错音是很正常的,关键看教师如何纠正,还要想想在教的时候是否忽略了什么。于是我想到,here这个音在听觉上是很容易与kere混淆的,所以在教之前,应该让幼儿搞清h和k的区别,这样就能避免孩子发错音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孩子是否能正确的发音,教师都应该教会孩子正确发音,因为这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影响。

四、挖掘幼儿记忆的潜能

幼儿虽然年龄小,语言发展不完善,但是经过实践,幼儿记忆力并不差,关键是怎样去挖掘。孩子对自己理解的、容易发音的单词记忆特别好。例如:apple、boy、jelly、cat、dog等。孩子对歌曲、儿歌的记忆力特别好。例如:“Hello”、“Roundandround”、“IcansaymyA、B、C”等,平时只要一播放这些歌曲或儿歌,孩子们就会兴高采烈的参与,而且乐此不疲,有的孩子甚至在自由活动中也会唱起来,一个孩子唱错了,其他孩子还会纠正他。这都表明,孩子的记忆力并不差,关键是教师教授内容、设计活动是否是他们感兴趣的,是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只要是具备这些特点,孩子们就一定会将所学内容牢牢记在心里。另外我还发现,幼儿对英语的反馈大多集中在第二次,或者说是复习课上。我把他称之为“奇妙的第二次”现象,在设计活动时我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不强求幼儿的第一次反馈,注重第二次的温习。

五、注意动静交替

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并不是指幼儿英语教学一定要准备很多游戏,而是指老师要成为多面手,如会扮鬼脸、会学动物讲话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兴奋的欢呼、大叫,玩的开心。因为喧闹的活动容易虏获孩童的心。但是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动,幼儿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无法潜心到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上面,甚至与如果过于兴奋,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反之,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静,又违背了幼儿的天性,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掌握情况,注意动静的结合。

六、创设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仅仅靠孩子每天20分钟的学习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学习只能让孩子掌握零星的单词,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目的。由于幼儿园是整班教学,除了每天固定的15—20分钟游戏化的课堂语言训练外,孩子的一日常规通常都由教师安排,因此,教师应着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教学深入到一日常规的个环节。首先,要坚持不懈运用日常英语,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要对孩子说“Goodmorning、Howareyou?、What’syourname?”等日常用语,这样,孩子在模仿后会愿意说,也可以使不太会说的孩子得到锻炼和提高。孩子说得熟练后,还会主动对老师家长说,这就能使英语基础教学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对孩子说“Standup、Raiseyourhands、Putdownyourhands”等。在午睡时对孩子说“Silenceplease!、Don’ttalk、Closeyoureyes”等。总之,老师通过动作等肢体语言的提示,努力让幼儿猜懂老师的意思,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仅会理解句子的意思,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仅会理解句子的意思,还会模仿老师的发音并读出句子其次,创建活动区域。在活动区域中投放生动有趣的图片,动物纸偶等,能吸引孩子。孩子只要有空,就会主动地指读单词,或是拿起纸偶,两两结伴玩语言游戏,愉快地游乐于英语语言的气氛中。另外,区域活动有利于教师对儿童的个别指导,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对于性格内向、不愿表达的孩子,可以在小小的区域中鼓励孩子大胆地讲述,老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使孩子也得到进步。

最后,提倡英语阅读。英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环节。阅读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最好是从小培育。我们让小孩从小学英语,决不是想让他们当一只兔子,很早起步,快速到达那棵树,然后就在那里睡觉。而是要让他们产生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英语教学要从娃娃开始,我们要不断探索,摸索适合幼儿英语教学的新路,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充满自信地通向英语王国。

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互动性教学

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 中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包括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较差、课堂的互动水平一般等问题, 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未能充分发挥, 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不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研究成果, 就此展开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 课堂枯燥

学习主要是一个认识活动、智力活动的过程,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往往是生字词的学习、阅读学习、组词造句、作文等内容的学习, 虽然有不少教师意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但往往是通过提问来产生互动, 形式单一, 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枯燥无味, 提不起学习兴趣, 更说不上专注于学习了。

2.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难以体现

当前, “教师主控型”授课风格仍占主导地位, 课堂教学几乎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常规性言语大约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尽管课堂讲授活动所占时间并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课的确需要较多时间讲授, 但这一比例仍然有些失常。在语文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里, 宣讲、陈述、告知活动占据了主流, 提问、反馈、引导、解释等活动所占比例很少, 学生与老师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几乎没有。多数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不高, 认为语文课堂过于枯燥、无趣, 课堂学习打不起精神, 学习兴趣不高。此外, 学生主体参与形式过于单一, 多数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仅仅表现在集体朗读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传统形式之下, 未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学生认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机会并不多, 课堂参与时间过短, 课堂中往往是教师“满堂灌”的情形。

3. 忽视了班级的边缘群体

经过研究学生的课堂互动机会, 发现当前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数量和密度都很大, 但在思考时间、研讨时间和对问题本身的考虑深度以及教学节奏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 语文老师课堂关注对象、互动对象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同学身上问题最大。而不少教师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还以为自己与多数同学进行了大量互动, 这就导致被教师忽视的边缘群体失去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觉得语文学习很无聊, 逐渐演变为在课堂上睡觉、说话、与其他同学玩耍等打扰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4. 课堂教学思路呆板、单一

当前,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新课标, 但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仍然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 如就阅读来说, 由于长期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 很多教师的语文教学仍是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这三步进行。在整个教学中没有听、说、读、写训练。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使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脱节, 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趣味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的策略

1.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增强语文课堂中的趣味性

第一, 设计巧妙的课堂导语, 提高课堂趣味性。新颖有趣的课前导入, 可以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导语设置不宜过于简单、过于花哨, 否则将无法达到最佳的促进效果。所以, 教师应当着力于设计适宜的课堂导语, 力求新颖、巧妙、幽默, 以便达到引发学生好奇心、兴趣的效果, 从而促使课程教学顺利地开展。如在上《狼》等可用故事导入, 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便可以开展下一步的教学任务。在进行《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的授课时, 不妨这样导入:首先, 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做的大荷叶戴在头上, 说:“同学们都像小鱼儿一样, 把荷叶当成自己的凉伞了。”然后, 教师再展示自己做的大荷叶, 铺在地上。在学生惊叹的时候, 老师走上荷叶, 联系课文内容边演边讲:“我是一颗小水珠, 荷叶是我的大摇篮。我躺在荷叶上, 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此时, 学生一定都想像老师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一番。老师可以适时激发:“大家说好玩吗?谁想和老师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呀?”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为了也能和老师一样边演边讲, 他们一定会全身心地沉入课文, 缘语悟意, 把捉内容。

第二, 将游戏与教学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游戏是儿童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 低年级学生几乎都是在游戏中长大的。由于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 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 更能主动轻松快乐地促进他们学习, 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拼音时, 可以以“找朋友”的游戏形式, 让不同组的学生分别写上要学的生字和这个生字的拼音, 放入不同的纸盒里, 然后请一位学生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 并找到相应的拼音与生字。这样, 学生在游戏中很快学会了拼音, 掌握了生字。

第三, 举办语文角, 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笔者深知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而课堂上的练习时间又特别少, 根本满足不了语文程度好的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而语文角的开办, 就能弥补这些不足: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能够有效增强语感。语文角可以开展内容多样的学习活动, 如举办让学生自编自演的短剧、语文游戏、语文歌曲演唱、讲语文故事、举行语文朗诵比赛等, 提升学生素质, 丰富课外生活, 同时也营造了学习语文的氛围, 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此外, 教师幽默生动、情真意切的语言, 迂回曲折、起伏有致的提问, 严谨有序、新颖不凡的板书以及现代化教学媒体运用等手段, 都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第一,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 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此, 可以从控制教师课堂言语时间与内容入手, 如减少教师言语时间, 仔细考虑教师课堂的言语类型和内容, 增加学生言语互动的机会和时间, 尝试开展各种讨论等教学活动, 放慢教学步调、不急于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等, 这样, 语文课堂教学就会从容些、深入些, 不至于搞得像一次次课堂“急行军”一样, 教师在前面急急忙忙地跑, 学生在后面远远地、吃力地、急急忙忙地跟。

第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学习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起指导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或采取同伴学习的合作方式, 进行有感情的对话朗读, 从而拓展学生阅读知识面, 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学习能力。最后,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 通过创设丰富、合理、有趣的学习情境, 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实现高效性的互动式教学

第一, 重视班级边缘群体, 加强互动。首先, 必须强化语文老师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 利用班级社会关系特点, 有针对性地展开个性化的差异教学。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和学业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等, 以推动那些边缘化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 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第二, 合理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不高的问题, 则必须重新回到教学的起点, 重审教学的本质——教学生学, 恐怕是最重要的途径。既然是教学生学习, 那么,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引导等都要引起老师着重思考。有学校提出高效课堂的“三讲三不讲”原则: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漏点讲;学生已会的不讲,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 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有学校发展了“以学定教”的具体教学策略:学生已经懂了的, 以检测和展示代替教学;学生不懂但自己读教材可以懂的, 指导和检测学生读教材;学生读教材也搞不懂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 指导学生开展交流、比较提问和研讨活动;老师必须讲授、非讲授不知的, 讲授;老师讲了也弄不懂、需要通过活动才能掌握的, 设计情境活动, 通过体验让学生掌握知识;指导学生做练习。当然, 怎么确认学生“会”或“不会”、“懂”或“不懂”, 其实是“学情”问题, 也就是说,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包括学生本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 , 并据此设计和展开教学, 唯其如此, 学生才有可能在语文课堂中产生积极的互动体验, 语文课也才有可能更富效率。

4. 实施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活动

当前, 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 “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是目前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阅读教学目标。因此, 语文教师应当致力于营造和谐、民主、有趣的课堂氛围及学习情境, 引导全体学生都“动”起来, 激发学生对阅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实施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 充分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 共同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将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伙伴, 帮助学生将各种顾虑消除, 真正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将趣味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之中, 改变以往学生只听、不讲的教学模式, 变为学生敢问、要问、乐问的教学形式。根据孩子们天生爱表现自己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自主参加到“小老师”的教学活动之中。如可以通过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 在小组内轮流当老师, 带领其他同学读书, 评一评谁读得最好, 读得最好的同学作为当天的组长,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重换位思考, 根据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情况, 来制定教学策略。还可以通过将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 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 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开展“小老师”教学活动时, 教师应当注重公平、平等, 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也应当与其他学生拥有一样平等的机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 而且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真正把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 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愉清.交流与互动平台的创设应是语文教学的取向[J].考试周刊, 2008 (5) :205~206

[2]赵芝萍.语文课堂呼唤三“有”学生[J].新课程 (中) , 2011 (9) :98~99

[3]王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语文学刊, 2012 (6)

互动式物理趣味教学 篇3

关键词:互动实验;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26-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趣味教学教育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改变教学观念,从实况改变教学方法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资料,备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想处于一个迫切的求知状态。

二、利用物理趣味实验,设计教学情境,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趣味生动的形象的物理实验都抱有好奇心,实验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是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思考而导入。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引发新的问题。例如我在浮力的授课中,为了引发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设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我叫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导他们,学生很快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实验情景,互动的方式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电学实验。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这样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督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类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类小实验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学习情绪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想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印象就特别深刻,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五、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

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探究 篇4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以往单

一、僵化、中规中矩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于是,体育教师们开始探索更新颖、更适宜的教学方式,这就是趣味性教学。趣味性教学对体育教学究竟有哪些促进作用、如何开展趣味性教学、如何消除不利于趣味性教学的因素,是值得老师们探讨和学习的。该文围绕着一系列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趣味性教学展开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 趣味性教学 创新思维 积极性 主动探索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13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以往单

一、僵化、中规中矩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于是,众多教育人士开始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但这其中有许多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该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对趣味性教学方式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来论证趣味性教学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呼吁广大体育教育者重视趣味性教学。趣味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1 拓展体育教师的创新思维

趣味性教学的关键人物是教师,教师如何运用,趣味性教学便如何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若想很好地用趣味性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自己必须先融入到趣味性教学过程中去。这需要教师先进行完善而周密的思考,改变以往中规中矩甚至是有些僵硬的教学思维。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幽默能力,这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种促进。

1.2 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教师的还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都会对另一方产生相应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中的“互动”现象,其中以教师的变化尤为重要。一堂课有没有意思,气氛是否活跃,关键看课堂上最重要的两个角色――教师和学生,是否进行了良好的互动。而趣味性教学就满足促成二者互动条件,因为趣味性教学使得教师在课堂中饰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自己,还包括学生,只有揣摩学生的心理,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去备课、教学,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一起参与练习,一起游戏,一起欢闹,一起做体育课上规定的动作,这就同时调动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得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强。

1.3 有利用提高授课效率

由于体育教学目标过于强调体育达标成绩,使得体育教学方式很多时候都是“满堂灌”,授课内容枯燥、重复、雷同,而一些教师维持课堂纪律过于严厉,口头命令过多而动作示范不足也降低了课堂效率,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趣味性教学则不同,它使教师的讲述方式有趣,器材摆放有趣,训练过程有趣,训练项目有趣,学生自然就爱听。教师科学灵活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为其融入知识性和趣味性,学生就会被吸引进而主动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这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使老师的授课效率大大提高。

1.4 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目的之一。趣味性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使学生不仅在体育课上提高身体素质,更在课堂之外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兴趣是成就一生的“伴侣”,趣味性教学方式就是通过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持之以恒的运动项目,从而使体育成为他们终身热爱的运动。趣味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1 体育教师的语言要充满趣味

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能“讲”,将知识通过巧妙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体育教学不仅要靠动作示范,还要用语言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能令学生容易接受呢?当然是充满趣味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乐、要有内容、要幽默而不俗套。例如教师就可以用“身轻如燕”来形容腾空的动作,用“形如狡兔”来形容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动作等等,游戏规则的讲述也要充分展示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美感及趣味,使学生因此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师的语言就是指挥棒,语言生动有趣,指挥棒就挥舞得到位,学生和教师才都会开心。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而教师的语言就是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之有跃跃欲试的学习冲动。

2.2 场地、器材要有吸引力

除了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体育场地和器材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肯花些心思在体育场地的布置和体育器材的选用上,一定能使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趣味性教学就是要体育教师学会抓住学生心理,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有练习的兴趣,才能在学习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时候发挥自己最好的状态。试想,当学生看到令人身心愉悦的练习场地,摆放特别的体育器材时,怎能不产生上课的兴趣呢?

2.3 体育训练过程要充满趣味性

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以及特别的场地和器材还不是趣味性教学的全部内涵,最重要的是把握体育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

2.3.1 利用游戏增加体育训练的趣味性

怎么才能让体育训练充满乐趣呢?答案就是做游戏。游戏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抗拒游戏的吸引力。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够释放自己的压力,放松心情,对老师和同学都会少一些顾虑,从而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对其身心发展十分有益。例如耐久跑,学生都会觉得枯燥,不妨换个形式,以游戏的方式帮助练习,“创想花样耐力跑”,学生一听到这个名字肯定就有了兴趣,这比起单一的练习效果要好很多。

当然,最好采用一些集体性的游戏,比如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等,让全班同学产生互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合纵意识以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具有促进作用。不过,游戏法虽好,教师也要运用得当,避免学生只是喜欢游戏而并非真正喜欢体育训练的情况。

2.3.2 利用音乐增加体育训练的趣味性

在体育训练中,除了游戏,也可以利用音乐增加体育训练的趣味性。当体育与音乐结合时,体育课便不再是一次单纯的“体力”练习了,而是变得生动、“文雅”起来。几乎没有学生不喜欢听音乐,而教师可以利用节奏明快的旋律,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学生们激情奔放,心情愉悦;也可以利用抒情优美的旋律,营造出恬静舒心的情境,使学生内心陶醉,全身放松。比如在投掷和障碍跑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设置出像是两军靠近火拼的场景。这时,放上一首激情澎湃的冲锋战歌,便可鼓舞学生士气,使其完全融入场景,继而以斗志昂扬的状态完成练习。

2.4 增加趣味性体育训练项目

如果仅仅是跑步、跳高、跳远、投掷,或者一直是篮球、排球、足球这些运动项目,学生是不是会觉得枯燥?那么,增加些健美、跆拳道、轮滑、瑜伽、台球、体育舞蹈等项目,学生是不是会更加感兴趣?多增加些趣味性的训练项目,给学生一些新鲜感,因为学生一接触自己一直感兴趣而没有机会学习的课程,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样体育锻炼的效果就会有所提升。通过增加趣味性体育训练项目这一实际改变,强身健体的教学理念也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引入趣味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具体如何运用。有时候,教师为了体现“趣味性”,就把所有重心都放在“趣味”上面,只考虑趣味性,不考虑实用性,这样就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因为他们觉得,考虑了实用性就会大大降低课程的趣味性,这是错误的。因为体育锻炼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用,趣味性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主次颠倒,那么就失去了趣味性教学的真正意义了。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兼顾好体育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从根本上改善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影响趣味性体育教学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趣味性教学的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利因素出现,对此教师们一定要充分重视,学习和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3.1 影响趣味性体育教学的不利因素

3.1.1 教师过于重视体育成绩,忽视趣味性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过于重视成绩。当教师过于重视成绩时,授课的所有出发点都会围绕如何提高成绩来进行,只要学生体育成绩上去,他们的目标才算实现,他们就不会去思考体育教学的初衷是什么,更不会去关心体育的发展问题,更不用说教学的趣味性。目前,很多教师仍然采取先概括教学内容,然后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的方法,课后不去反思和学习新的教学方式,使体育教学非常机械化,没有生机和活力可言。这样的状况,自然不利于趣味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2 教师重视“教”,忽视“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体育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本职工作”,总想着如何把课“教”好,如何将所有内容都呈现给同学,但是却忽视了学生是否“学”得好,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满意,学习过程中快不快乐,学习效率高不高……一个忽视学生“学”得如何的教师,自然不会去想着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趣味性教学便无从谈起了。

3.2 消除不利于趣味教学因素的对策

3.2.1 转变观念,关注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影响趣味性教学的这些不利因素之所以存在,在于教师观念的陈旧,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回归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体育课与文化课的教学目标不同,文化课成绩通过书面形式进行检验,而体育课成绩往往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体育项目进行达标。也就是说,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相关的体育知识,还在于提升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心。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这就必须采用趣味性教学的方式。趣味性教学运用得好,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塑造出健康的心理,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

3.2.2 体育教师要主动探索趣味性教学手段

有了趣味性教学这一大方向之后,并不代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还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趣味性教学的手段进行反复的运用和实践。体育教师应该主动去了解语言、场地、器材、游戏、音乐、多媒体技术这些增加趣味性教学的手段,学习如何操作及运用,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当然,体育教师也可以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新手段,只要可行哪怕没有被应用过也不要紧,可以和其他老师甚至同学一起去探讨并实践。趣味性教学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教学效果,但这需要教师自己身体力行去实践和证明。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趣味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而对于影响该教学方式的不利因素该文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外,该研究为同类型以及其他类型教育方式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借鉴,也为体育教育体制改革提了一个醒。

参考文献

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 篇5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小学美术在进行改革的同时,也推动了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转变。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应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美术教师应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让小学生深入体验到美术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美术;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3-01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3.097

美术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小学生在感悟美的基础上,可以创造美。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就需要美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注重提高小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确保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小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更好地学习美术。

一、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美术作品都有其背后的含义,很多时候,这些背后的含义要比单纯欣赏作品更有吸引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度拓展教学内容,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鉴赏美术作品,而是需要着重讲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这样既能够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层面,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度的认知,了解创作者的个人背景,而不是简单随意地理解作品。以前的美术课堂中,教师过度重视展示最后的成果,整堂课程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开展,对于一些有着美术天赋或者思维较为开放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对于那些内向型,特别是缺乏想象力的学生而言,只结合这一个美术主题来画出一幅作品,实属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教师能够对故事巧用,引导学生开展美术绘画。例如,在以画一幅“小动物”为题的美术课堂中,对于一些没有想法的小学生而言,美术教师可通过讲述一些寓言故事来刺激学生作画的灵感,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所表达的故事完整的画出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完成美术作品,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

二、运用表演形式,提高小学生创作水平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以点、线、面等绘画方式,利用各种工具材料,构成了一幅美术作品,在视觉感官作用下直接将作品信息传递给人脑中,并作用在心灵中。小学美术课这一特征,要求我们要有多种样式的教学方法,其中表演方法广受人们喜爱与青睐。小学生都喜欢看魔术表演,例如,在学习《百变团花》这节课程中,我说:“同学,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学生们一听到我说要变“魔术”,一下子注意力就被击中了。我拿出了一张彩色卡纸,说:“我要将这张纸变成一朵雪花,你们要认真观察。”我一边说着一边示范,用剪纸方法完成了一朵美??的雪花,当我打开手中卡纸后,所有学生都为我的魔术鼓掌。这时候,我结合本课程的难点以及重点知识针对性讲解,然后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学生都以较高的效率完成了作业。可以说,表演是一门综合型艺术,很多时候要借助于动作、道具以及语言来创造角色。例如,在学习《面具》这节课程中,我让小学生回到家中后,与爸爸妈妈共同制作面具,在上课时开展话剧表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表演中,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与小学生积极交流和沟通。这样既能够让小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也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个性,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运用游戏方式,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想要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有趣性与生动性,教师应运用游戏教学方法。由于游戏是一项适合儿童参与的活动,也是学生如痴如狂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美术游戏教学,大大提高美术欣赏教育教学的趣味性与丰富性,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美术多方面能力。例如,在教学《画汽车》这节课时,我结合学生性格特点,组织学生将自身喜欢的汽车画出来,之后组织小学生来开展赛车比赛,小学生普遍都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大多数小学生都会讲到自身设计的车最好看、最棒,这时我应客观评价每位小学生的作品,对作画水平高的小学生给予相应的表扬和鼓励。

四、以组织竞赛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美术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结合自身职业素养,转变传统观念意识,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作品竞赛式活动,大大提高小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吊饰》这节课程中,我让小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创作,并给每个小组命名,看看哪个小组吊饰做得最好、变化最多。在这些作品中能够充分展现出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欲望以及拓展了学生创作思维,这对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注重课外活动,提高美术教学实用性

人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判断与评价现实事物中出现的心理感应能力。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采用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例如,在教学《大树的故事》这节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如:树根、树干、树洞,树冠,树枝、树叶等,并通过想象创作一幅有关大树的画。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观察探究,让小学生真切地感受自然生活。只有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在课外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提供更多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提高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确保欣赏作品的内容能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进而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针对性,并选择与学生学习水平相当的作品,全面激发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的欲望,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和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 篇6

——SEFC BOOK1 Unit4定语从句教学案例

一、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8)班的学生。高二(8)班为文科班的平行班,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太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很好。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定语从句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对于该内容学生半知半解,加上语法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学生对此内容有排斥畏难心理。尤其是当先行词一样时,该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楚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2.重点是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学生的作文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内化而形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导入

在上课前几分钟,我播放了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周杰伦的歌《青花瓷》。上课时,很自然地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和周杰伦。学生们非常高兴,也非常积极地回答相关问题。课堂气氛很好,也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入这 节课的课题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句子,如: 1.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2.Jay Chou is a famous singer.然后,提示学生可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述同样的意义,由此引出定语从句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 who/that is a famous singer.【设计说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Step2 Review and Presentation 在第一步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分析该定语从句中的先行词,关系代词等,让学生复习与定语从句相关的内容,此时重点复习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并将其写在黑板上。然后用图片帮助学生复习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具体做法是在屏幕上展示学生熟悉的人、物和地点,图片下给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恰当的使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填空。如:

人--姚明,句子:

Yao Ming is a basketball player who/that is very popular.物---电脑,句子:

This is a computer which/that I often use to surf the Internet.地点---罗布人村寨,句子:

I can’t forget he days when/during which I visited Luoburen Cunzhai 地点---鸟巢,句子:

Do you know the reason why/for which people call it the Bird’s Nest? 在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时,帮助学生分析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在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同时为下一步总结在定语从句中何时使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作铺垫。

【设计说明】: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地点的图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可帮助学生复习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定语从句中何时使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Step3 Consolidation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我在屏幕上给出了两组先行词一样的句子,即: a.1.This is the house _____he visited last year.2.This is the house _____he was born.b.1.Do you believe the reason ____he has explained to you? 2.Do you believe the reason ____he came late?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最后给出答案。事实上,学生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说明学生对此内容掌握地很好,而且学生信心很足。

在此基础上,我问他们是否愿意尝试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学生们跃跃欲试。我给出了六道完成句子题目。这六道题的题型与新疆省高考英语完成句子题型一样,且需用定语从句相关知识做题。我让学生六人一组讨论、分析,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将其中一题答案写在黑板上,同组的同学还可帮助订正。【设计说明】:帮助学生巩固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同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答高考题型。

Step4 Play a game 既然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定语从句来描述人、物或地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强调语法的语用功能,我设置了这个游戏环节。在这个游戏中,我将题目分为三组:人、物、地点;请三个不同的学生来选择不同的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互助后,派一名同学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内容,让这三个同学猜并说出图片中人、物或地点的名字。答对者及描述正确者可得到纪念品。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及突出语法的语用功能,我将我们的学校、学校里的操场,学生的板凳,校长、老师、同学及每个班上都有的倒计时牌拍下来,放在游戏的题目中。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设计说明】: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强调语法的语用功能。

Step5 Composition 在上一环节中出现的人、物和地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和每天都会见到的,并且都是他们学习了近五年的学校里的人,物。对于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来说,这一切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于是我将学校的值得学生们留念的人,物、地点的照片用幻灯片的形式配上音乐又重新回顾一遍。在此基础上,我问同学们是否热爱我们的学校,如果要写一篇介绍我们学校的作文,他们会写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然后我 给出一篇已经写好的以“I love my school”为题的作文,请同学们评价好不好。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篇作文中的句子过于简单,在高考中得分不会高,并提出可以用定语从句等将此作文修改的更好。接着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这篇作文现场修改。在此巡视的过程中我用相机将部分同学修改后的作文拍摄下来并放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

【设计说明】: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作文的写作,以此提高英语作文水平,争取学考甚至是高考作文拿高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校情感。

Step6 Summary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

六、课后反思

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 篇7

一、弘扬主体, 促进参与

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 每个教师都应该具有宏观调控课堂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及创造性, 使全部学生参与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具有独特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学习和动手能力, 从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带来的快乐和享受。 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内, 教师一个人承包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所有课件,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和学习的状态。 针对此种现状, 信息技术老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所需的课件的制作中。 例如在教授如何制作Excel表格的时候, 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并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增进感情, 乐于互动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对学生采取强硬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新课改使师生告别了这种生硬的“教”与“学”模式, 师生关系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如今, 教师扮演多重角色, 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 更作为指引者在学生的人生路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提供帮助, 另外,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管理者, 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学生家长的角色。 数学、语文等学科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与其迥然不同, 在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通过分别面对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完成学生的学习活动。 这样的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活动势必会使传统课堂教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越是这样高技术的环境越需要高情感的支撑。 因此, 课堂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场所, 更是一个师生共享信息的沟通与对话的场所。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及互动。 例如, 在教师教学生怎么制作小球滚动的FLASH动画的时候, 可以先在自己的电脑上演示给学生看, 待学生初步领悟后, 再到处巡视, 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并在这一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 明确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在师生的这种互动中, 既增进了感情, 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获取所需知识, 在一定的情境之下, 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成新知识, “温故而知新”,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 网络媒体也日渐兴盛, 中国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 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下,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相比其他学科来说, 学生更喜欢接触信息技术这类学科, 因为它趣味性强, 比较轻松。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充满美感的环境与氛围, 使学生的内在感情与之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 进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例如, 在当今教育大背景下, 随着时间的推进, 信息技术发展程度会越来越高, 最终电子交互白板会代替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推动高中信息教学化的科学化进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本来就是一门计算机应用性极强的课程, 为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 教师应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应用新技术手段, 利用这种新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四、积极鼓励, 开展合作

虽然教育部规定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对学生进行正规化和系统化教学, 但是一些条件比较优渥的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接触电脑, 甚至将孩子送到培训班学习, 这就造成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很不均衡, 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老师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现状, 积极推行小组合作这种有效组织的学习模式。 通过各个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 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同时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充分展现他们自己的个性与特长, 能够有效带动课堂学习氛围。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 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对其进行积极的指导。 例如在教师给学生讲授如何制作网页的时候, 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教师讲完理论知识并实践操作之后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研究, 进而合作, 完成网页制作, 在这一过程中, 对于那些表现优秀和差强人意的学生, 教师都要积极鼓励, 从而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当前, 师生互动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发展趋势, 所以, 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手段, 增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随着新课改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还会有新的发展趋势, 这就要求信息教师不断探索, 找到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摘要: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因此, 如何利用弘扬主体, 促进参与;增进感情, 乐于互动;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鼓励参与, 开展合作等具体方式增进师生互动, 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师生互动,高中信息技术,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罗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学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1.语言要幽默,提高教师语言的趣味性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对初中生第一次接触一门新课,教师独特的幽默风趣性教学是初中生喜欢教师的关键因素,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有可能使学生喜欢物理这门课。现在初中生都比较反感“一言堂,满堂灌”式教学,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语言要灵活使用,用幽默风趣、轻松、快乐的语言讲课,学生更容易喜欢教师的课堂,而且教师语言趣味性的提高使学生更容易亲近教师,使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叛逆心理的初中生更容易接受教师。

2.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带动课堂气氛

教师那种一味地满堂讲、学生满堂埋头记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教育了,教师应与学生在课堂上有互动交流,例如,让教师与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在人教版第八章第三节中讲的摩擦力,老师可在上课前找两本书,让它们每一页都交叉在一起,选一个大力士学生与老师用力拉这两本书的两端,看能不能拉开?结果肯定是拉不开,如果学生不相信,可以让其他学生都亲自试试,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听老师讲课。在此过程中既让学生过一把玩瘾,也可以让老师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当然其中上去的学生一定要事先让他们有所准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学会运用所学摩擦力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老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使课堂充满乐趣,既使学生学习了知识,又让学生激起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要素,渗透趣味教学

1.发掘教材插图的趣味性,提高物理教材的吸引力

卡通片是十分受青少年喜爱的动画,初中物理教材可以加入一些动漫人物,用这些动漫人物来表达一些难懂问题,如迪斯尼创造那些经典卡通人物至今让人难忘,还有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形象让人怀念,这符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还有物理历史趣闻,可以引用一些物理界的名人趣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有趣的物理故事,体现学习物理的乐趣,让学生在读故事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比如,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伽利略进行的自由落体实验,通过用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从同一高度落下看是否同时着地的实验,并且在意大利斜塔实验,试想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加入这些动画元素和名人趣事,能使学生一眼就喜欢这本物理书,萌发学习物理的念头,这是促进学习物理的动力,相信这样的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这样的物理教材更易被学生所喜爱。

2.充分发掘物理教材实验的趣味性

正所谓“寓教于乐”,是现代教育基本的教育观念,就是教我们在快乐中学习。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形式,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些物理又非常神奇,教师可以把实验用表演魔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初二物理光的散射中,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用三棱镜来散射太阳光,用此发出七色光,以一种魔术的形式表演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物理实验对于初中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多做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乐趣,从内心真正喜欢上物理实验,喜欢物理,另一方面,将物理实验变得像游戏充满乐趣,游戏对初中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将物理实验变成游戏一样有吸引力,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将一些游戏元素加入物理实验,使物理实验像魔术一样,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教育工具,进行趣味性教学

1.利用多媒体展示趣味实验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使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好物理。例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跟着做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2.利用多媒体展示趣味化的生活现象

物理来源于生活,可以将学生感兴趣而又熟悉的物理现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熟悉现象中体验物理的奥妙,激发起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正所谓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由观察引起思考,这样学生就能无时无刻地学习物理,观察得越多越仔细越能体会到物理的奇妙,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喜欢上物理,有了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多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

教师加强物理趣味性教学探索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是教师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是时代的需要,因此,物理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发展创新物理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师物理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戴青春.激发兴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01).

作者简介:贾强,男,1976年4月出生,就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第二中学,大专,侧重于对初中物理及班主任管理的研究。

上一篇:古来相接眼中稀散文下一篇:学生军训的意义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