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贵在互动(精选4篇)
小学数学教学贵在互动 篇1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整体数学能力, 那么就要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只有这样, 才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设计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 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推动力, 能够让学生激发自身的触发力, 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
一、一题多变, 激发思维, 提高课堂实效
实施一题多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不但能够借助于改变应用题的问题和条件, 实现触类旁通以及举一反三的效果, 而且在计算题中倡导一题多变, 还能够诱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举例来说, 应用题的一题多解, 适当地将题目的不同问题及不同条件改变。“学校购入380套课桌, 将其中的120套课桌发到各班级, 问还剩余多少套课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审题以后, 要求学生将其改编为新的应用题, 经学生改变后的应用题有: (1) 学校购入380套课桌, 将其中的120套课桌发到各班级, 问发出了几分之几? (2) 学校购入380套课桌, 将其中的120套课桌发到各班级, 问剩余几分之几? (3) 学校购入380套课桌, 将其中的120套发到各班级, 问购入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畅所欲言, 将创新思维活动自由地展开, 这样便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大胆想象, 扩展知识, 提高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们发现问题, 来引导学生们尽量将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扩展。要想使学生们能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就应该让同学们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能够将这些基本的知识很好地应用, 这样在原来的基础上去大胆地想象, 提高对学过的知识的创新能力, 因为新的知识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的, 通过对原有知识的探究使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例如:通过原有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掌握, 当在学习梯形面积的时候, 应该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用在对梯形面积的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试着将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老师们在传授新的知识之前应该让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 也能培养学生们创新的精神。
三、创设情境, 调动欲望, 发挥创新思维
问题情境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 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启发出来, 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所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调动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并且指导学生感受及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以便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新性思维。比如, 在对“小数的性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设计比较有趣的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够在2、20、200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同时使用等号把它们正确地连接起来”?这时学生们便会感到非常的新奇, 有的学生提出加上分、角、元, 得到等式2元=20角=200分;有的学生提出加上厘米、分米、米, 得到等式2米=20分米=200厘米。此时教师随机提出“是否能够利用同种单位把以上各式表示出来”?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以后, 教师便可以把“小数的性质”提出, 然后将上式变换成2元=2.0元=2.00元, 2米=2.0米=2.00米。通过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 便能够形成悬念, 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快被调动起来, 并且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得以加强。
四、教给策略, 正确引导, 提高解题能力
一般性的解题能力, 指的是解决任何题目的一种能力。而它是在了解数学问题的情境、结构以及体验解决问题策略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但是, 实际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借助那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进行解答, 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的策略, 进而培养学生解决一般性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 制订一般策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搜集问题与条件。已知条件与问题是学生能够清晰表述出某一道题目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通常情况下, 如果试题的结果比较封闭, 那么问题与所需要的条件必须要直接给定。但是, 在开放性试题当中, 其条件与问题大多数情况下, 都是缺少的, 或者是出现了大量多余的条件与问题, 这样一来, 便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 不断搜集条件, 进而补充问题, 结合有用的条件来解决问题。第二, 认真分析题目当中的各个数量关系。此项任务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懂得正确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当中所涉及的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第三, 制订合理的解题计划。解题计划实际上为认真理解题意以及正确分析各个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所确定的解题, 要分几个步骤来完成, 并且包括每个步都要解决的问题。第四, 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当中, 教师不仅要正确引导思维发散过程, 又要对思维结果予以高度重视, 从而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第五, 检验和评价。关于此步骤主要是使学生自行检查自己解题是否规范、正确。通过检验, 有助于培养学生细心的学习态度, 进而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大量的实践教学证明, 小学数学教学要特别注重多样性问题的设计与练习, 只有这样, 才可以完全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 同时提升小学生的思辨能力, 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小学数学问题设置和训练都是多样性的, 这样一来, 能够把抽象的线性思维转变为立体思维, 加快小学生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 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小学语文教学贵在培养兴趣 篇2
一、教师要对学生建立真挚的情感
教育家捷尔斯基说过:“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 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教育学生也是如此,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挚爱, 感受到积极期望时, 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的内心情感体验, 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 变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便可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 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得知识。这样何愁学习没有兴趣呢?从感情因素入手, 优化师生关系, 这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二、教学中先调动情感再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置疑问就是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使之成为一种诱因,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到活动状态,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完成当前的任务。如《长城》一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祖国大地的名胜古迹, 学生的兴趣很高, 随即我告诉他们, 我所亲眼看到的外国友人成群结队地来到长城, 使我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 连我自己也感到语调是那样激动, 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这时我提出疑问, 学生带着对长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景, 积极主动地读课文、学习课文, 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给他以一种成就感
学贵有疑, 学而能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 让他们充分思考、讨论, 给每个学生说话的机会, 使学生在表达中得到发展, 同时教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给以肯定, 从而给他们一种成就感,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 有的学生问:“轻快”“灵活”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在学《燕子》一文中, 写燕子外形为什么用“凑”字, 这时我没有急于代答, 而是让学生自己联系课文内容, 在自读课文后, 小组讨论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发挥学生想象力, 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 各方面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 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如《小珊迪》一文, 小珊迪为诚实与守信, 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代价有何回报呢?小利比的命运又如何呢?在课文结束时, 我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等展开充分想象, 先在课堂上说给大家听, 然后让学生续写故事, 将文章在教室“专栏”中发表, 学生的兴趣可浓了。
小学数学教学贵在互动 篇3
任何一本教材的教学内容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找准新知识的支撑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探索之中,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幻灯片上展示《西游记》中八戒化缘的故事:在取经的路上,悟空连害三人,唐僧将其逐走。悟空走后,唐僧让八戒去化缘。。八戒想,如果能化到六个馒头就好了。故事讲到这里,教师提出问题:那么,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分多少个馒头呢?这时,学生会说是6除以3,每个人分2个。当问题解决后,教师接着讲故事,但是八戒只化到一个馒头。教师提出下一个问题:此时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分多少个馒头呢?此问题一出,学生纷纷陷入了沉思,他们虽然知道是1除以3,但是对于分数的概念却毫无头绪,这样笔者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新授知识顺利地导入了课堂中。
二、导向认知停靠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学生的认知的停靠点,把学生引向对外部所提供的信息的加工、处理、探索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笔者在教学《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正式上课之前,笔者准备了3件衣服和一些学生用品以及几张大额的人民币。正式上课时,找两个学生拿着教师准备好的人民币来买衣服或学习用品,这样的“实境”导课,能使小学生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大额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从小就明白数学是源于生活,同时,也要为生活服务的道理。这样的导课方式最终把小学生从外部感知的信息中引导到课内的学习上来了,学生在此基础上就会逐渐思考、逐渐探索、逐渐成长。
摘要: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基础。导课如果新颖、有趣则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处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还要在导课上下工夫。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来谈谈小学数学的导课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贵在互动 篇4
一、细致的备课,给识字、写字充足时间
细致的准备工作, 有助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有的时候,教师在课前没有充分准备好,以至于到了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留在识字、 写字方面, 而是将识字、写字的学习任务留在课外,如果完全留到课外, 学生就很可能无法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地巩固, 学生的自觉性也相对比较弱。 所以我认为教师要进行细致的备课,给学生的识字、写字留有充足的时间。
一般来说,为了识字、写字课堂的高效开展,我会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比如有的时候运用课堂初始五分钟,开展听写活动,引导孩子们进行听写,或者运用课堂收尾的五分钟,引导孩子们进行写字训练,一般来说,到了课堂收尾阶段,孩子们会比较浮躁, 有的学生心已经飞到了课外,想着其他一些事情,通过引导孩子们进行写字,可以将他们的心收回来,让他们静下心来写字。
二、兴趣的激活,促使学生热爱文字
识字、写字原本是一项比较有趣的学习工作,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却认为枯燥、无聊,原因在于学生并没有从内心喜欢上识字、写字,而是停留在比较机械、单调的学习方法之中,我认为兴趣的激活,首先要促使学生从内心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正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不少学生会觉得识字、 写字枯燥无味,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采用游戏教学法,比如结合已经认识的字,我用多媒体进行考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学生一起参与识字竞赛,答的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游戏竞赛的胜利,还能获得一些小奖品。 一般来说,针对已经教过的字词学生们回答得较好,所以除此之外我还会增加一些识字竞赛的难度,要求孩子们回家进行预习,再来参与竞赛,这就对学习小组的要求比较高了。 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促使小学生从小热爱祖国文字,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
三、打牢基本功,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基本功的牢固,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一二年级阶段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涯的奠基阶段,所以这个时期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良好的习惯, 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成长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培养学生的良好写字习惯,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 . 认清字形 。 在识字学习中 ,引导孩子们针对字的结构认清字形,有的字是上下结构,有的字是左右结构,先从结构上进行认知。
2.理解字义 。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自己本身的含义,有的字,含义与字的写法相融合,比如教学“ 厂”,有的孩子很容易多写一个点,我就拿出多媒体图片上厂房的样子, 跟孩子们提到:“ 看到厂房没有,上面都是平平的,没有屋顶哦。 所以千万不要加上那一个点。 ”
3. 方法多样 。 比如结合“ 碧 ”,我就采用故事教学法,跟孩子们提到:“ 王伯伯和白伯伯,两个人一起坐在一块石头上。 ”这样一解释,孩子们对于这个字很快就能记住了。 孩子喜欢听故事,王羲之练字染黑一池清水、岳飞沙土练字、颜真卿泥浆练字、程邈创隶书、欧阳询刻苦练字等的许许多多书法名人的故事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既让学生明白一手好字的获得在于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也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品德教育。 教师再适时地给学生拿出这些书法家遗留给世人的杰出书法作品给学生欣赏, 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审美感觉 ,让学生感 受美 、捕捉精彩 、树立奋斗 目标、督促自我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贵在互动】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学科“双向互动,三段导学”121教学模式实施方案07-13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07-10
数学教学设计贵在创新08-23
数学贵在体验和感悟07-25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07-03
小学语文的互动教学05-21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