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2024-06-11

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精选12篇)

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 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改革中, 教师要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 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教材中的新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发展思维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师生互动中, 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使他们找到探究知识的切入点, 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 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素质教育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课堂教学内容, 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动力,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创设中, 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来分析新知识, 使他们积极投入到知识探究中。在学习过程中, 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 他们对新知识有畏惧的情绪, 不能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和分析。这时, 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和他们共同探讨教材中的内容, 引导他们的思维不断深入, 使他们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 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收获能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催化剂, 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主动探究中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问题, 掌握数学思想,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积极的师生互动过程中,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双方, 使信息和情感在师生之间进行传输, 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创设问题情境,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好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又能向学生提出挑战, 让他们从问题出发积极地进行思考。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灵活, 他们能通过正向、逆向、假设、猜想等多个方面来分析问题, 综合、全面地提取问题中的信息,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中, 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他们解决问题后获得的情感激励也是巨大的, 能激发他们积极地探究新的数学问题, 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 使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例如,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教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 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在这个问题情境中, 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被调动, 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能快速地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 并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有的学生得出5元=50角=500分;有的学生得出5米=50分米=500厘米。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倾听同学的见解, 学生的思路拓宽了, 摆脱了定式思维, 能用创新的思维来分析问题。然后,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谁能利用小数的性质来把上边得出的等式用同一单位来表示?通过对新知识的深入分析, 他们得出了以下答案:5元=5.0元=5.00元, 5米=5.0米=5.00米。问题情境的创设, 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他们通过把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进行联系, 有效地掌握了“小数的性质”, 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参与中高效进行。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 有利于他们阐述自己对知识的见解, 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在合作探究过程中, 小组成员经历了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猜想、讨论、验证等学习过程, 深刻地理解了教材中的内容, 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使课堂教学在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 构建了活跃的课堂氛围, 使教学目标高效完成。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 使他们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发展他们思维的过程中让他们的数学知识体系不断完善。

四、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智力不同, 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同。如果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 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快速完成任务后, 没事可干, 浪费课堂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不知如何下手, 使课堂教学效率不能有效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 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收获, 取得进步, 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激发出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积极地投入到知识探究中, 为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让他们积极地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 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让他们能积极地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分析新课标的要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 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主动性, 使课堂教学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改革,备课,教学情境,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任尚哲.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 2015 (7) .

[2]刘斌.让数学课堂绽开创新之花[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 2012 (1) .

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篇2

心得体会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备典型性。

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

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法初探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教学策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在教材中感悟美

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我认为,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是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

如在许多几何图形中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时,我一走进教室,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聚集于我的胸前。“哇”有的学生忘乎所以地叫了来:“老师,你今天真漂亮!”我就问:“为什么,今天老师看起来这么漂亮呢?”学生马上叫起来:“老师的衣服上贴了各种各样的粘纸,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学生被我这一举动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学得特别带劲。离下课还有近五分钟时,我布置了一个节目:“请小朋友们把发下来的卡片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正面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粘纸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送给你最好是朋友。”学生特别兴奋,直到下课都不愿停手。在教学中我们要让数学成为“人的数学”,让数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要挖掘数学内在的美,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具有可观察性、易变性、可培养性、推测性以及稳定性等特点,且随着年级的由低到高特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夯实数学基础,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要让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2)使小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要想使其做某事,首先要使其明白做某件事的意义,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的意义,使其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3)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数学情境的根本意义是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实现数学“再创造”,即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源头、学习数学思想、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从而真正理解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4)授人以渔,加强发散思维训练。要想学生会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技巧,改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爱提问的习惯,教师的引导示范非常重要,应当传授学生追问、反问、联想同类题、对比不同题、变化条件以及在反思中总结提问的技巧等;同时,应当注意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加强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方法的变式训练,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置开放性问题情境等。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

参考文献:

[1]陈秀琼.数学美与数学教学.《湖南教育:综合版》,2002第19期.

探析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 篇4

一、改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指明灯, 其引导、解惑、督促等的职能让学生不会在人生始端迷失方向, 让其美名永存于世, 被世代人所称颂。 在新课改阶段, 教师是关键的实施者, 只有教师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学校要不断引进有新理念、新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师, 新思想与丰富经验的相互融合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更高效。 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勇于创新、不断尝试, 将新的教学模式切实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二、以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 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内容, 情境的设置可以直观形象地将数学问题呈现出来, 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 改变数学给学生留下的“ 枯燥无味”印象, 使学习过程更添趣味性。 例如, 在学习“ 一位数除数的除法”时, 老师可以和学生交换角色, 让学生随便说一个数字, 由老师来判断是否能被某个数字整除。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敬佩之情, 从而更爱听老师的讲课,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兴趣, 使之更愿意参与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之中。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5

东街小学 赵尔高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4.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篇6

关键词:教学观念   兴趣   探究   创新意识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7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数学能力,使课堂教学设计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反思,找到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这些问题的本质,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一、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材内容的讲解,而对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很少进行关注。在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他们缺乏探究知识的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设计,从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使他们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题目素材,根据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命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能够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摆脱传统教学中严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问题探究中,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

二、改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为了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主动探究教材内容,积极动手操作验证,和同学进行积极讨论。在学生的积极探究过程中,他们的数学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对于知识的理解速度也有了较快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关注,引导他们不断深入探究。对于学习能力较差,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的差生,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通过成就感的激励,使这些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他们的学习心态是积极向上的,通过认真分析和思考,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探究新的数学概念和定理,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掌握,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展

随着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点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态讲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创设出丰富的内容,调动他们的探究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事物属于轴对称图形。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他们能够很快掌握所学的内容,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仅仅关注教学内容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而不关注学生是否掌握这些知识。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死知识,不会实际运用,影响了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哪些部分已经掌握,哪些部分还存在疑问,使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并在运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掌握和内化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和归纳,把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随着数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也能够获得提高,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五、对学生进行引导,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引导让他们对同一问题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创设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促进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数学课堂的优化。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教学策略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 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是相对的。其本身是一个追求的过程, 没有尽头。如何使数学课堂高效呢?

一、科学的整合教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材是学习的素材。教师不应只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 而应当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教师要科学、创造性的用教材。成功的教学常常在反复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 大胆地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进行整合、优化甚至重构, 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 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发展, 明晰课堂教学主线, 增加知识密度, 为高效课堂奠定必要的基础。例如:在教“找规律”时,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整合教材:一是将例题与试一试对调,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规律。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增加两端不同的排列类型。教学中, 将两端不同的情况纳入教学内容, 并将之与围成一圈的类型合二为一, 科学地整合教材。三是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感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四是设计栽树方案, 创设探究空间, 发展学生思维。改变了教材最后两道练习的呈现方式, 合二为一, 让学生自主设计栽树方案。

二、合理地创设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心理学家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 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出发, 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于挑战性的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创设情境实质上是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纽带。例如, 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 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一个直角, 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 猜中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猜钝角三角形。最后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锐角让学生猜, 学生很容易猜成锐角三角形, 师揭去盖着的纸, 学生发现是钝角三角形。教师适时提出:刚才看到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就可以判定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 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这个办法就不行了呢?请大家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 看能否找到答案?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既复习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又为内角和的学习做好了孕伏。

三、正确地实施合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手段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生活原型——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新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 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 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促进数学的学习”。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多种感官配合进行“做数学”的活动, 使学生有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互动, 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一是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合作, 建构完善的认知。这些认识体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小学生的学习一般是从操作活动中形成表象再抽象成符号性模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脑思考、用口表述、用手操作、用心质疑”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 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体验中, 掌握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 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充分准备实验材料, 在小组内展开全员参与的实验过程。每组准备了5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由组长根据情况安排实验程序, 在规定时间内, 每个人都要利用实验材料,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样安排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活动程度。实验后, 以组为单位将发现的方法总结出来, 大家集思广益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高效。结合探究情况教师准备了三种研究方法的课件: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教学时, 学生能用量、拼以及正方形分割的方法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 但折的方法却没被发现。教师适时操作演示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折在一起拼成平角的过程, 学生恍然大悟。二是采用多向交流促进合作, 体验思维的碰撞。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强化数学的思维;同时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在上面叙述的操作活动中, 人人有研究材料, 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研究后, 组内进行交流总结方法。做到实验有顺序、操作有目的、汇报有侧重、人人有收获。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指导合作、参与交流, 而且要适时点拨、适当指导、及时调控, 彰显教师的指导作用。

四、多维的练习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师精心设计多维的练习, 既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要从多角度选取素材, 巧妙安排内容。设有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练习,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学习的成功和欢乐。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单向练习”“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等。练习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层次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植树问题”时, 围绕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涉及植树、锯木头、敲钟、上楼、街边安装路灯、设置公交车站、跨栏比赛等生活中能用植树思想解决的多个实际问题, 并没有例题与练习的界限。这些题目在安排顺序上, 既要符合教师安排的意图——先学习求距离再求棵树, 又要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 还要与教师课前创设的情境相吻合。各层次练习的顺畅衔接, 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都在一步步递增。在教学内容上有量的增加, 在课堂效果上有质的提高。

五、恰当的多元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8

一、教师导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导入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通过目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两点, 第一, 教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将目标导入环节设计的过于华丽, 根本没有突出关键问题, 这样导致学生迷失方向。第二, 简化教学内容, 直奔主题。一节课只有40分钟, 如果教师导入新课程的时间过长, 那就直接会影响到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所以必须要注重对教学导入的设计, 要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学生的好奇心, 快速掌握数学教学内容。

二、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在新课改要求中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制定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案。

1. 阅读理解

通常提到阅读理解就会想到语文, 其实这是不全面的, 在数学教学中阅读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 结合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发散思维, 尝试解答数学问题。

2. 迁移尝试

迁移尝试这种学习方法是让学生根据现在掌握的数学知识, 去解决相似的数学问题, 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中, 教师给学生10元钱, 学生必须买一棵白菜和一个萝卜, 那么学生最后能剩下多少钱?虽然只是简单的算数题, 但是却能让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方法。

3. 操作感知

在小学阶段,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教师必须要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学习数的拆分这一章节时,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棒, 通过操作小棒来进行学习, 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以增加小学生的感知能力。

4. 分析归纳

在数学学习中大量的具体实例都有其通性, 而且方法也比较多, 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因此在学习中通过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法的综合运用, 并进行归纳找出规律,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例如:在学习除法运算这节课程时, 老师可以给出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其中的一组题, 并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从而找出除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可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提炼学习方法的能力。

5. 整理链接

在数学的复习阶段需要每个小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总结与链接。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加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还可以通过整理发现一题多解的方法, 例如:对于一道应用题来说, 其解法会有比例法、设未知量法、分数法等等, 把所有的解题方法进行罗列, 并寻求适合自己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因此整理链接可以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的缜密与灵活。

三、引导与点拨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比较抽象化, 只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老师还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点拨。尤其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误区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学生通过自我摸索的方式掌握了多种加、减法的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此时老师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 让学生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而避免进入错误算法的误区。

四、应用创新

所谓应用创新就是通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 并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数学知识的来进行解决。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的味道, 从而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因此, 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多出一些有关此类的习题, 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多向性思维。例如:老师可以让同学数一数自己家里共有几只小动物, 分别是什么?通过加、减法的运算可以算出动物的总和或每种小动物都有几只。还可以加深知识的拓展, 例如:在上述小动物的运算中, 涉及到几种运算, 分别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从大家的身边就地取材而来的, 也算是“投小学生所好”。因此, 问题的设计与创新还是有待老师们去深究的。

综上所述, 小学数学教育是促使小学生智力与思维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 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重要依托。在当下追求素质教育热潮中, 寻求适合小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是有必要的, 不但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 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色彩, 提升课堂效率, 为每一朵祖国之花带来充足阳光雨露, 力求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开的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金成淑.小学数学构建情景教学的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03) .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趣高效 篇9

一、潜心营建有趣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激励他们渴求知识,逐步走向成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盎然,才能尽情在学海遨游,增进知识,增长才干。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学生表演数字游戏、讲述数学故事、设立悬念导入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情境。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习效果自然理想、高效。

二、潜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热爱数学学科,热爱全体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去呵护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学中不是板着面孔,而是全心全意地关心帮助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第三是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眼中不能区别对待优等生、学困生,要从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出发,当好他们的人生导师,当好他们学习、社会、情感上的好朋友。第四是教师要多赏识、鼓励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激励的话语鼓励下,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师生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这样的课堂才会理想、科学、高效。

三、潜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学习效果实在不敢恭维,其根本原因是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师生共同学习、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其主要特点是教师启发诱导,提升学生自主能力,有利于学生和谐科学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千方百计突出探究式学习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特点。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全面发展的能力,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才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四、潜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实践证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篇10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学生探求知识的起点, 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一方面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 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 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 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一方面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呼唤教师转变角色, 俯下身来用信任的目光与学生双眸对视, 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欣赏,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现自我。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 进而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发展。

此外, 在教学中, 我们应考虑新授课学生能否接受, 让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 合理地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使学生学到更深、更多、更广泛的知识。

二、多和学生交流、沟通,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 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亲人。为人师者不可高高在上, 视学生为不懂事的“小不点”, 从而与之疏远。其实, 为人师者, 本身就很容易占据学生的心灵, 学生很乐意与老师亲近。教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 很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可以时常牵牵他们的小手, 轻抚他们的脑袋, 多与他们做做游戏;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可多与他们交流、沟通, 听听他们的心声。长此以往, 教师自然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朋友和亲人。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有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三、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教学本领

要做一名真正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应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 不但要有巩固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有过硬的教学本领。这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教师除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多积累专业知识外, 还要熟悉教材, 做到对小学的十二册教材都了然于胸, 要能够运用巧妙的方法, 特别对于一些难题的解答, 能够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做到这些, 学生自然就会对教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针对小学生及数学学科特点,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从小学生年龄特点来看, 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 求知欲旺盛, 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 并且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而数学又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的特点, 比较单调、枯燥,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要注意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等, 经常采用赞赏、激励的办法,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不难学, 并且还很有趣, 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内驱力下, 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逐渐升华为喜欢上数学课, 这就为学好数学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 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全组公有的成果, 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流于形式, 为讨论而讨论, 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不需要讨论, 也在组织讨论;有时让学生讨论不到一分钟, 就草草收场, 没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的合作学习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 有一定的难度, 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 它能克服学生素质不齐、条件不等、兴趣不一、困难不同的弊端,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数学本身是反映符号化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比较抽象、概括、枯燥。小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再生产新知的过程, 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 使他们动手摆摆、弄弄, 加大接受新知识的信息量, 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 找到规律, 并能应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 这样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 也学会了学习。

学生进行操作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但并不是越热闹越好, 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是我们所追求的, “活而不乱”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学生进行操作后, 教师该引的要引, 该问的要问, 该点的要点, 改讲的要讲,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七、适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运用课堂教学之中。与传统的黑板和幻灯片相比, 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具有字体标准、排版整齐;可以产生色彩丰富的内容;图形、图片、动画、声音都可以出现在课件的演播中;可以有多种机动灵活的演播方式等特点。无疑, 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因此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 运用传统的“米尺”进行教学, 让学生亲眼看到“1厘米”的长度, 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短, 教学效果会更直观, 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会更感性。所以, 我们在选用教学手段的时候, 应注重一个“实”和一个“适”字。如果只是为了增添气氛、花样, 就选用多媒体, 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时甚至阻碍了他们的创造意识。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篇11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好动,天真无邪,注意力不集中,约束能力差。上课时常会玩一会儿学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视这些为学生的缺点,强制听课,加以约束。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大部分老师还让学生坐成一条线或一个姿势,学生上课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这样长此以往,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学习,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了后进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日积月累,延误了孩子一生。那么怎样才能高效地搞好课堂教学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并茂,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及锻炼机会,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对新知识的渴望。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

教育者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而教,人类的知识凝聚着知识、情感、伦理。真正价值就在于用脸、手、说表现出来。学生知识是从体验中感知出来的。人们常说,听了记不住,看了印象深,做了记得牢。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运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顺应小孩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每节新课都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时要给学生操作要求,即看清题意,想一想,根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学生完成后,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让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差,这样就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指名学生汇报,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体,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地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

四、在竞赛中,紧张积极地学习

大量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篇12

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师生的积极交流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 并在遇到问题时大胆的提出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发展,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在学生进行探究时, 教师要多运用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 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究。例如, 在让学生探究“圆柱的表面积时”,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把用纸做的圆柱体剪开, 推导圆柱的表面积公式。通过动手操作, 能够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进行公式的探究时, 教师要通过引导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要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在主动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的进行思考,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三、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情境, 激发课堂活力

小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究, 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 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在已有知识的情况下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1.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教学, 他们对有趣的事物, 充满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探究中。例如, 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出教学内容;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实现了高效教学。

2. 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丰富的数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对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过程中, 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 在活动中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 使课堂充满活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等动手操作活动, 通过直观的方式提高探究知识的效率;还可以分小组进行知识抢答, 夺取优胜者称号的比赛。数学活动的形式多样,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兴趣来进行选择, 使数学教学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四、加强教学实践,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数学理论的教学, 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高, 他们只会生搬硬套知识, 在解决开放性的题目时不知道从何下手。在新课改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 并让他们在获得收获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要开展数学实践教学, 教师需要运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并把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 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在解决生活化的问题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并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分析问题, 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拓宽解题思路, 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运用问题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在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指南针。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自己所教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便于对教学方向做及时的调整, 从而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优化教学的进程。在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来精心设计问题, 使提出的问题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学生为了回答教师的问题就会进行一定的思考, 认真听讲, 这在客观上会促进学生认真听课的程度, 但是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所提出的问题, 要有针对性, 因为学生的学习程度、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 所以提出的问题要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因材施教, 才会收到较好的提问效果。经过广大教师的经验可以知道, 提问一定要在上课前有一个精心的准备, 提问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师生互助的目的, 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上一篇:数据管理中心下一篇:帷幕超前预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