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2024-08-04

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精选12篇)

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1

小学数学教学在经历了新一轮课改之后,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寻高效的教学方式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抓住学生自身特征,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努力找到课堂教学的“落点”. 所谓的“落点”就是着力点. 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能将恰当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落点”,那么教学质量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

一、找准一个着力点——— 强调以生为本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 :“数学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不可把教师自身的意愿强加到学生身上,给学生造成巨大心理负担,从而失去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毋庸置疑的是, 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题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得到提高. 俗话说,“熟能生巧”. 如果教师能鼓励学生将一个问题反复思考,反复练习并反复纠错,就能习得其中精髓,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一内容时,就先引导学生“在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可以出现哪些关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四边形? 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无法全面记住已学知识. 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小组对所提问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尽可能举出更多例子. 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 学生获得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

二、找准一个聚焦点——— 突出数学思考

思考是学习学科的关键点. 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就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 也就是找准一个“聚焦点”,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依靠老师给出答案.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提高探索能力,而且能加强对问题的记忆. 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才能牢记自己曾探究过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通过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如26×3等于多少? 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口算得出正确的答案, 然后教师可以在3的后面加一个零变成:26×30等于多少 ? 做后在3的后面加2个0,学生会因为好奇而积极的探索其中的规律,并且想用学过的知识来找出其中的规律. 但是, 由于所学知识的局限性, 一时还无法完成题目.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寻找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独自解题的目的不在于是否能得出标准答案,而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应用已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

三、找准一个实践点———让学生动手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可以分为课堂动手和课后动手. 只有当两者 相互结合时,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升. 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手段应该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设计出更多需要学生动手的教学环节,这是让学生全面融入课堂、集中注意力的有效办法之一. 对于课后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业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它是学生与教师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不断地练习. 如果只是靠上课听讲,是毫无用处的.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果不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那么6天后对于之前所学的东西仅记得25.4%. 可见,巩固、温习是有多么重要.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顾作业的数量, 更重要的是必须保证作业的质量. 这样一来,通过课堂、课后积极动手学习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会与日俱增.

四、找准一个生长点———引导学生“对话”

教师应该不遗余力为学生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因为严肃的课堂氛围早已不符合今天的教学要求. 尤其是对年纪较小的小学生而言,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善于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具体的例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课堂上,课本的重要性自然不可小觑,但是我们更应该突出素质教育的特征, 鼓励学生将学习与生活有机统一起来,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才去学习知识. 真正的掌握应该是熟于应用. 学生不仅要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更要与问题、实践内容等等进行“对话”. 简单地说,要想使课堂具有高效性,教师就要采取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手段,而不是在讲台上单向性授课.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对于答案的正误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指点. 哪怕是一个圆柱,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把圆柱可以求得的条件全部列出来,再去探究新的内容.

五、找准一个激活点———开拓学生思维

心理学研究认为,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而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不断增强. 因此,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 这就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思维 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解题引导等. 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就先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然后在分数加减过程中, 同样可以运用交换律来进行. 再利用结合律把相同分母的分数先进行运算,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强化分数加减的法则. 这样, 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 从而掌握了分数加减的法则. 对于教师而言,提问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情况,可以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从提问中找准激活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 不仅如此, 还可以通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 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思维方式的碰撞,使不同的思维激活点被发现.

总之,探寻高效的课堂教学“落点”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重心. 教师要有一个终身学习的心态, 时刻保持虚心求教的个人素养以保证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俱进. 教师应该视小学生的发展为己任,爱岗敬业,无私地投身于伟大教育事业之中.

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2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以增加、补充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对教材灵活、合理地运用,使教材资源和其他的素材整合到一起,为教师的教学服务;高效的课堂,必然要求学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动手的主力,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积极采用分组教学法,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生动的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灵活而科学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资源,但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对教材灵活、合理地运用。可以增加、补充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使教材资源和其他的素材整合到一起,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从而使课堂活动更加有声有色。

例如在教学新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0页《跳伞表演》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图上大家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根据观察会很快说出:“蜗牛在进行跳伞表演,而且它们伞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红色的伞有14个,黄色的伞有6个,蓝色的伞有7个。”“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会提出问题“红色的伞比黄色的伞多几个?”列出算式“14-6=8”。提出“蓝色的伞比红色的伞少几个?”列出算式“14-7=7”。这时,问题解决,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师继续问:黄色的伞比红色的伞少几个呢?没有照搬教材,既挖掘了教材的深度,又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的思维。

另外,加强教学效果测试,每次考试中都会出现一些创新的解答,我们要借机强化对学生激励――让当事人得到认可,让其他同学受到震动、启发。对创新解答的“评”,重点放在对创新解答的展示和比较上。在试卷讲评课上,可请做得好的同学上台演讲,向其他的同学讲述自己的解答、思路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满足,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改变教学理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呢?教师必须转变旧思想,树立新理念。让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具体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去,更能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互相交流,扩大参与面,还能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协作创新,实现自我调控,促进思维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新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养殖场》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知道:鸡、鸭、鹅相比,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比鸡少,但比鹅多。教师接着让学生讨论,我们的学生很快就说出:鸡100只比鹅22只多得多,鹅22只比鸡100只少得多,鸡的100只比鸭的92只多一些,鸭92只比鸡的100只少一些。这样让学生感受到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的课堂,必然要求学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动手的主力,课堂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学生需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动手操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性学习过程,学生动手操作过程的往往比教师告诉结果更重要。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

积极把数学课堂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分扣子》时,我先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看过的扣子,扣子都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扣子有几个扣眼,这是为下面的分扣子做准备。由于学生对扣子接触得比较多,所以从生活人手学生也比较有兴趣,然后让学生书中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这么多的扣子怎样分才能把扣子分清楚呢?然后把全班学生以四人一组按不同的标准去分一分。分的标准让学生自己根据观察到的信息去定,老师巡查适时参与交流指导。接下来分小组展示分类情况,有的小组说把外形一样的放在一起,有的小组说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更让我惊讶的是有的小组竟然能够将形状一样、扣眼数量相同的放在一起。在整个分的过程中,全程由学生自己经历分类的过程,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学生根据自己定的标准把扣子分好类,整个活动中学生都沉浸在分扣子的活动中,当他们将扣子分好后可以看到孩子们脸上成功的喜悦。通过分扣子这个活动,既提高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材施教、分组学习、科学点评

老师一张嘴和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已经严重落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引入数学教学,可以使抽象化的数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适宜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积极采用分组教学法,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生动的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动画的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点评主要由教师组织引导进行的评价。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有些小组还会遗留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或教师教学中的失误,或试题自身难度很大,因此,点评显得很重要。

生点生评。有问题的小组提出问题,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小组来讲评这道题。

师点生评。对一些普遍性错误问题,若学生没有提出来,教师可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请中等生甚至后进生来讲评。这样既能检验组内互评互改的效果,又能引起全班同学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生点师评。对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知识性失误,导致学生错误的知识,教师一定要诚挚道歉,认真讲评,把学生从已有的错误认知经验中解脱出来。对于试题自身难度跨度很大的问题,学生自评、互评都没有解决,这时就需要老师点拨思路,让学生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形成 篇3

摘 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教学,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基础知识少,所以大多采用趣味教学和探索式教学的方法。如何在课堂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性问题。结合教学经验和对小学教学的初步认识,总结了几点促进高效课堂形成的教学办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效率;积极性

一、教师积极备课,合理安排课堂模式

课堂是否高效和老师的备课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他们虽然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但是注意力也同样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一个规整、有序、高效的教学方案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堂重点,从而集中精力进行攻破。因此,老师要積极备课,将课堂重点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做一个规划,并准备几套教学方案,这样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做及时的调整。有备无患,方能百战不殆。

二、丰富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手段

一个好的教学方案,需要一个优秀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其目的,完成高效教学。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学习新鲜事物上也表现出较快的学习速度。但是与此同时,其遗忘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老师要重内容,更要重过程,以不断的记忆刺激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并且通过教学手段的调整来提高他们吸收课堂知识的速度。创新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结合小组学习方法、趣味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等,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利于学生接受,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实践,加深印象。

三、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也发展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当中,要加强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根据学生的反应来推进课堂。而且还要在课堂中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这样逻辑思维强的基础课,老师更要让学生步步为营,清楚明白每一个知识点,这样才能建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使得数学教学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

总之,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协调教师、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保证三者合理、高效地运用到数学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以及应用能力。让小学数学打实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也培养科学学习的观念。

参考文献:

李长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小学,2013(08).

如何创设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4

由“做”引“思”, 由“思”导“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考知识的内涵、感悟知识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如, 教师在讲解完长方体特征后, 分别给出三组小棒 (其中只有一组小棒可以搭成长方体框架) 。 教师先让学生从中选取一组小棒, 再动手尝试搭一个长方体框架, 并思考是怎样搭建的。 之后, 教师将框架中的一根小棒取走, 提出:“在不测量这根小棒长度时, 你如何得出这根小棒的长度? ”学生思考后, 用这根小棒不断和框架中的小棒进行比对, 最后发现框架中有3根小棒和这根小棒一样长。 最后得出测量三根小棒中的一根, 就能知道这根小棒长度的结论。 教师追问:“那么至少要剩下几根小棒才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呢? ”学生通过一次次操作与修正最终找到只有剩下长、 宽、 高各一根时, 就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大小这一结论。 教师以问题为驱动, 以学生的操作为手段, 让学生在操作中创造;在思考中深入;在交流中探索知识的规律。

2.教师要善于从数学知识产生的情境引入问题

华罗庚说:“数起源于数, 量起源于量。 ”数学知识是因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因而在呈现知识时更多呈现知识产生的背景。 如一年级《20以内数的认识》, 教师课始抓了一把小棒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根, 学生根据经验都猜大于10根的数。 教师设疑:我们要知道到底有多少根, 怎么办呢? 学生提出要数一数, 指名一生数, 13根;老师又进行两次这样的活动, 分别数出了14根、17根。 这时教师设疑:我们刚才都是一根一根数小棒, 速度比较慢, 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看出老师拿了多少小棒? 学生根据10以内数学习的经验提出可以2个2个数、5个5个数, 这时一个男孩激动地说:“老师你只要把10根数出来放一堆, 我们就能数得快了。 ”老师追问原因。 “13根、14根、17根都有个十, 先数出10根放一边, 旁边放3根是13根, 放4根是14根, 放7根就是17根。 ”孩子说得振振有词, 其他学生点头称是。 老师假装很惊讶, 组织学生用这个方法依次认识了11—19, 又加上1根, 孩子们根据数数的经验报出20, 老师打趣地说:为什么不叫“十十”呢? 孩子们被逗乐了, 有几个孩子举手挑战这个问题。 一个孩子说:“9根加上1根是10根, 现在有两堆10根了。 ”另一个孩子补充:“这就是2个十, 再往下摆就要另起一堆, 是21根、22根。 ”十进制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但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教师从数入手,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通过猜、数、思、辩的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了十进制的计数方法, 引发对知识的深入思考。

3.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 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后, 让学生进行了“我为教室换新装”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观察教室, 让学生计算教室的长、宽、高……粉刷材料的价格, 每一组数据都得由学生自己得到:测量、记录、访问、计算, 从而估算出为教室粉刷一遍所需材料、造价, 学生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大胆地设想。 积极参与, 敢于发言, 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在讲授“统计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后, 我们运用统计知识, 统计出了学生每学期参与的申报参加课外小组情况的统计活动。 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绘制统计图统计表等全程参与。 结合地震学校师生捐款活动, 帮助少先队完成了全校捐款活动的统计, 以及各种物品捐献的整理与统计, 学生感悟到我们学的数学是生活中的、 有用的数学, 他们高兴地说:“老师, 我们这次真的学会了统计。 ”

4.关于练习的指导

4.1练习指导保证每节课的充足练习时间。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巧妙地设计练习, 激发学生“勤”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 高效的数学教学注重课堂练习的时间分配与组织指导, 教师一般会注意时间的控制, 每节课前20分钟安排得紧凑些, 保证后20分钟的当堂练习时间。

4.2科学地安排练习。 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由浅入深地安排, 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练习序列。 同时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 训练的时间多长, 数量多少, 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 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课堂练习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口算、板演、书面练习等形式, 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选择不同的联系形式。 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 通常是先练习基本题型, 它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再练习重点知识题型, 重点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 因此要加强练习。 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要进行针对性练习。 教师通过这样多层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反馈, 并把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及时解决,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关于数学练习题的设计

5.1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练习题的设计既要体现数学知识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又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练习题设计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练习题本身的设计中, 而且体现在练习活动过程中。 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素材、现实生活素材, 设计丰富多彩的题型, 采取文字、图片、声音相结合的呈现方式, 将练习穿插在游戏活动中, 如分男女、分小组比赛、夺红旗、听数学故事等。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5

前几天,我在双桥小学有幸听到城西小学刘明明老师、双桥小学李凌军主任、教研室王老师等五位教师的数学课。五位老师的精彩展示,给我们引出了高效课堂的路子,受益匪浅。使我对高效课堂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高效课堂来自教师对教材的认真剖析和对学生的透彻研究。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有认真剖析教材内容教学,了解所讲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透彻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态度等,才能更好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确定教学方法和学法。几位老师的课传达给我的信息非常实用,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引领和帮助。

其次,高效课堂来探究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研室王连军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第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刘明明老师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第四、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6

一、课前准备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在课下做好备课,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地对学生进行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擅长的方面,这对于营造高效课堂的氛围是十分有帮助的。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备课工作。一堂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精心而充分的课前备课工作。新课标要求,教师对教材的讲授不是教教材,即教师不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进行复述,而是需要教师经过仔细研读教材,进行分析加工,这样经过教师的再加工,教材内容便能够“改头换面”,以活泼生动的面目呈现的学生面前,让学生记忆深刻,活学活用。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所授课内容的不同,安排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贮备,开阔的思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才能将备课备得丰富多彩,备得让学生喜欢。

比如在备“认识整时”这节课时,我通过仔细研读教材,认真透彻地了解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了教学模式。我让同学们分组学习,然后我从中引导,制作了几个纸质的钟表,然后表示出来早上、中午、晚上的几个时间点,然后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情景再现。比如早上七点开始吃早餐,然后上学,这个过程,让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和孩子的角色,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就能够明白整时的概念了。

(二)做好充分的学生了解工作。新课改后的课堂是学生们的课堂,所以,教师课前一定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俗话说,因材施教,新课改也有这方面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有个非常明了的掌握,在课堂中的引导工作中,才能做到恰如其分,恰当好处。只有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才能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前提。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将教材教好,更要对学生的心理能够很好地顾及。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止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由此来看,教师在课下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意义。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模式中可以因人而异;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模式中可以有效发挥;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在课堂教学模式中可以取其所好。总之,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充分认识课堂的主体。

二、课堂授课

高效课堂的构建,关键就是课堂授课这一环节。新课改要求课堂授课已不能再是满堂灌的模式,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灵活掌握。通过课堂授课,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该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得到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首先,要灵活操控课堂活动。一堂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能够灵活操控课堂活动。虽然教师在课前也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工作,但是如果对课堂活动不能灵活操控,不能很好地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不能灵活地给予既科学又合理的解答,这样的一堂课就不是高效的一堂课。所以说,一堂高效的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灵活操控课堂活动,对学生们随时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状况给予恰当的处理。

有一次我在讲“分数的意义”这节时,我将八颗漂亮的贝壳摆在同学们面前,让他们从其中找出二分之一颗,有的人挑了三颗,有的人挑了五颗……当听到同学们错误的回答时,我并没有立马给予否定,也没有按照事先备课时候预先创设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跟着我的思路走,而是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利用同学们之前掌握的知识,巧妙地化已生成的知识为同学们解开了谜,成功地讲解了“分数的意义”这节内容。

(二)其次,要体现课堂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展开课堂学习呢?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课堂授课模式。教师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通过与组内的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加之教师恰当引导,那么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热爱学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加深。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根据每堂课所教授内容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模式,这样让同学可以通过情景教学、互动教学、小组合作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授课模式,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

三、课后总结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能忽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后总结。这个环节虽然是教师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却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产生的灵感,可以通过课后总结记录下来,等到日后在课堂中得以实施,相信会是一个不错的细节。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可以通过课后总结记录下来,便于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是能够灵活应变。所以说课后总结十分必要,对高校课堂的构建意义重大。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7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阶段能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展开主动而快乐的学习,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要重视导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真正做到上课伊始,趣已生。

(一)悬念导入,引发学生好奇心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正是推动学生主动认知的内在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地运用问题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问题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认知活动中来。

(二)操作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新课改更加重视数学的学科特征,提出了在做中学的数学教学理念。这样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手脑并用,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又更加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更加利于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来设计操作导入,让学生在积极的动手操作中燃起求知的热情。

二、问题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智慧的开始、思维的闸门,是学生不断探究的动力。同时也更能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式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探究式教学,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成为探究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问题为主线来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如果采用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整个推导过程看起来很完美,学生似乎也听得很明白,但是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与消化,学生只能是听得懂,而并没有真正地存于头脑。因此,教师要变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这样各小组学生通过积极的动手操作,通过将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角再测量,将三个内角逐一测量再加在一起,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这只是处于肤浅的认知层次,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此时再让学生思考:将一个三角形剪切成两个小三角形,将两个一样的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剪切前后与拼接前后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由于学生的肤浅认识,有很多学生认为剪切后的三角形内角和是90度,拼接后的三角形是360度,但这与前面所得出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不相符。这样的问题更能激起学生心中的困惑,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达到对这一知识的本质性理解。这样的教学自然是成功的。学生全程参与探究过程,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学习的乐趣,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生活即教育,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新课改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明确提出要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要坚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的教学原则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来收集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轴对称图形,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自主创编图形,然后将学生的作品集中起来,在全班进行展示,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的活动给予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来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图形设计与剪切。学生绘制了许多富有个性与创意的图形,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能够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起来,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实现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增强彼此的了解,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与体会,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又如,学习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来亲自测量家中冰箱、洗衣机所占的地面面积,以及这些包装箱的体积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更能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8

以我自己的经验, 我觉得要落实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应从下面这些方面做起:

一、爱是教育的前提

有人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是的, 在教学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 爱对教育”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 差生自卑, 同学鄙视, 老师歧视, 家长心急。 其实, 静下心来想一想, 差生之所以成为“ 差生”, 难道跟我们教师没有半点关系吗?“ 没有坏学生, 只有差老师”。转化差生, 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应该和风细雨, 耐心教导, 给予他们足够关爱, 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你的教育。

我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 父母在他上三年级离异后, 母亲就不再出现过, 父亲也外出打工, 一年难得回来一次。 他成了留守儿童, 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因此他恨父母, 所以从那时起就时常会旷课、迟到, 不认真听课, 不完成作业。 可是他对爷爷奶奶很孝顺, 帮他们洗衣服、做饭。 开始我对此情况不解, 不明白他为何发生这样的变化, 后来通过跟他聊天, 了解了他家庭情况后, 不禁深深为此而震撼。 因为像他这样年龄的孩子本来还应该在父母身边撒娇, 可他居然担负起了照顾爷爷奶奶的重担, 我首先想到的是不能就这样让这个孩子毁了。 于是我找机会去他家走访, 过后常常找他谈心, 给他关注, 终于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 慢慢的终于改掉了以前的毛病, 数学成绩一步步提高了。 看到他终于从阴影里走了出来, 重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学生需要爱, 教育呼唤爱。 我觉得要顺利进行教学, 前提就是你必须要对学生付出全部的爱。

二、了解学生, 因人施教

1.了解学生

教学过程中, 小学生的个性各有各的特点, 不可能千人一面。对于接受知识快慢也会因为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数学课堂上, 老师应该因材施教。

比如:教师可以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 采用开火车、夺红旗、抢凳子等竞争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 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了解学生原有基础

“ 温故而知新。 ”每上一节新课前, 复习旧知识那是必须的, 那样便于掌握新知识。 所以上新课前了解学生的原来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做, 既了解了学生对于旧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知识的传授, 掌握不牢, 就无法教学新知识。

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 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 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优化课堂教学是关键

高效课堂教学非教学内容越“ 多”越好, 也不是越“ 难”越好。 有些老师上课常常满堂灌, 以为讲得越多越详细就越好, 所以一节课下来, 老师讲得过多, 学生掌握得很少。 课堂上教师应该坚持“ 少讲多练”,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做练习, 以便于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 也便于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 而不是被老师牢牢地牵着鼻子走, 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可以从以下方面实现:

1.精彩导入, 激起兴趣

精彩有趣的课前导入, 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顺利把他们带入数学课堂。 因此, 教师必须课前设计好精彩的课堂导入,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可惜, 很多教师常常忽视了课前导入的重要性, 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被动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2.巧编导学, 引导自学

课前设计好导学案, 当天, 发到学生手中, 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例题后, 然后做练习。 小组里面先检查预习情况, 小组互换检查, 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的方法, 如:采取“ 比一比, 哪组跑得快”, 或者采取“ 夺红旗”的比赛, 比一比哪组预习做得好,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练习, 当堂检测

教师上完新课后, 可以适当布置针对性的作业, 让学生通过练习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一般来说, 这类作业最后能让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好地巩固知识, 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

如, 我在教学“ 三角形面积计算”后, 让学生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剪成两个三角形, 并分别比较它们的大小。 这样, 学生更容易理解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结尾

一堂完美的课, 不仅要有好的开头, 还要有完美的结尾。 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 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方面。

课堂教学的结尾,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结尾。 可以有练习式、激疑式、归纳式、点睛式、反馈式、拓展式、游戏式等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结课方式。 但要注意的是, 不管哪种结尾, 都要紧扣教学内容, 要简洁利落, 不要太拖拉时间, 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这是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和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相信, 实现高效课堂, 会使我们的教学更优化, 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点滴智慧 篇9

为什么学生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毫无兴趣?有时还会出现学生面对精彩的画面视而不见, 毫无兴趣。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脱离了学生的数学现实。思考之后教师们应采取的对策就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执教者, 教师们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找准教学的起点, 捕捉教学的智慧点。

一堂毫无把握的课竟然呈现出一份意外的精彩, 以下是“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断:

师:知道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出示例题: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思考片刻后, 举起了小手)

生1:先写出6的倍数:6, 12, 18, 24, 30, 36, 42, 48等, 再写出8的倍数:8, 16, 24, 32, 40, 48等, 最后在写出的数里找到它们的公有的倍数24和48, 24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随机板书)

生2:先写6的倍数:6, 12, 18, 24, 30, 36, 42, 48等, 再在这几个数里找出8的倍数24, 48。24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师随机板书) (很多学生们对他投去赞赏的目光)

师:这个办法的确方便了很多, 少写了一排数, 真好!

生3:其实不需要写那么多6的倍数, 只要写到24就行了, 因为24就是8的倍数, 所以24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少数学生发出了赞同声和赞叹声)

生4:老师想的办法比他的还简单, 先写大数8的倍数, 就能很快地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8的1倍数8不是6的倍数, 2倍数16也不是6的倍数, 3倍数24是6的倍数, 所以24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 (赞赏地) 你真厉害, 只写了3个数就能找到8和6的最小公倍数。 (说完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作为执教者, 教师们应让学生亲历过程。如教学求“平均数”时, 首先让学生亲历的过程是:为什么要学平均数。这样就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三个人一组的两组同学进行拍球比赛, 这时用总数相比就行。但如果某一组有四个人, 学生马上就会说“不能再用总数比较, 这样不公平”——这就是切入点。切入不是过去那种“今天来学习平均数, 平均数能较好地表现一组数的平均水平”的直接切入, 而应是从生活的现实背景出发, 找准切入点, 再让学生自主进入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教学挖掘潜在智慧

课堂上, 元、角、分的认识十分困难, 不是因为数字大, 而是因为生活中不常用, 学生心目中没有角和分的生活实例。一般情况下, 教师用元、十元、百元、千元“十”进位的情况类推, 一言带过, 学生似懂非懂。其实, 数学教师要有较真的劲头, 把元、角、分面值的钱币拿出来, 让学生亲身体验, 掌握起来就轻而易举了。数学教师拿着“分币”, 用形象化语言为学生找问题、作辅导。把知识融进生活, 打开“分、角、元”换算思路, 深究作业盲区提升感知, 这也是数学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一个缩影。

生活中用到角和分的情况太少了, 加上市面流通的纸币已没了分币, 一年级数学在“钱币兑换”教学中, 元、角与分之间怎么来换算, 学生主观判断的表象意识较为模糊, 教师只能模糊讲解, 学生也是胡乱推理, 思维一片混乱, 没有亲身体验的独特感受, 致使低年级孩子必然因作业走入误区。学生作业里, 一多半都是孩子对分与元、角兑换的认识性不足, 导致元、角、分换算出现问题。为了加深理解, 教师上课找来一分、二分、五分的纸币, 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中“一元或一角能买冰棒吗?”“一分能买到一根针吗?”把钱的“大小”渗透到孩子们心里。学生看着钱币思考元、角、分如何形成“进十”相等, 思维的感性画面逐渐展开。还有, 每一道题“手把手”指导, 加深了对“换算法则”规律的记忆, 这样的辅导使学生大开眼界, 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价值追求, 通过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一定能找到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切实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孟岚.关于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 (4)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做法 篇10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融入, 教师可以将要传授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 教学形式变得灵活, 特别是一些不能在课堂中呈现的知识可以通过立体的画面呈现出来, 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此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运用教师机与学生机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从而实现了师生的有效互动。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演示屏幕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的画法,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 可以进行自我思考与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对学生机上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控, 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电子系统进行举手提问, 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然得到了提高。

二运用活泼的导入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 他们在接触事物的时候, 往往带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新鲜感。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教师可以创设活泼新颖的导入方法, 在课堂开始之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如在学习长方形知识时, 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课前预习, 在课堂中让学生现场思考并搜集身边的长方形物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进行新课学习, 学习效果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很高, 再加上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很多小学生都是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 而高效的数学课堂, 须引导学生增强自学能力。如在学习四舍五入知识时, 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挂窗帘和坐车的例子, 让学生计算已知长和宽, 需要买多大面积的窗帘, 已知一辆车坐的人数和总人数, 需要多少辆车等, 让学生深入理解生活中的四舍五入也要结合实际, 人数不能直接舍掉, 窗帘的面积应该大一些, 通过这些生活例子的引用,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结合实际考虑,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 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保证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 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通分知识时, 学生分不清楚分数大小, 教师可以在通分教学中通过画图法比较分数大小, 通过在黑板上画两条一样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九份表示出其中四份, 再将另一条分成七份表示出其中的三份, 从线段图中观察分数的大小关系, 强化学生对通分知识的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其他的方法, 通过相互交流来打造高效课堂。

四注重小组合作效率, 注重课堂实践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下,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生活性和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有效性和课堂实践活动, 让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首先,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小组合作内容, 教师在分组时, 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合理分组, 并在小组之中合理分工, 确保各尽其职,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开展应用题练习合作内容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四人小组, 一人负责读题, 一人负责分析题目, 一人负责说出解题思路, 一人负责解答出来, 在这样的各司其职下, 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其次, 教师要注重课堂动手实践活动的创设, 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规定尺寸硬纸圆片, 然后用圆片在厘米尺上滚动一周, 算出圆的周长, 通过几次实验总结, 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在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中, 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课堂也得以建立。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教师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 不断完善和创新,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益林.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 2014 (10)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篇11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探究;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受益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高效的保证,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和追求。我是一名多年任教小學的教师,长期以来,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自己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我有自己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怎样实现高效教学的问题。

【分类号】G623.5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借鉴,互补智慧,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所以合作探究式学习被广大教师所广泛使用,并且也切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这个时刻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管是学习形式、学习问题、学习方法等,都应该成为教师教学准备时的突出问题,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设计恰当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使学生亲历知识的 建构和图示的形成。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分组学习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设计的讨论问题要分层次,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学生都有责任,都有事情要做,教学覆盖面最广,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生活环境中的数学知识都蕴含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并能正确地应用在教学中。同时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也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生活化的教学可以缩短学生心理和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学习是很有趣味的。生活中的各种内容都和数学有直接关系,比如各种生活用品的形状,运动会的比赛内容,房间的装修和设计等等,举不胜举,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可以成为数学教学的案例内容,然后在教学中联系起来,从而收到更高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比如讲《长方形面积》等内容时,可以将家庭装修的知识应用在教学中,客厅面积多大,一片地砖的面积多大,那么装修客厅所要购买多少片地砖等。这些知识很实际、很生活,学生也有具体的印象,学习起来和理解起来都很容易。

三、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注意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要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以期收到更高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省,审视每一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准备是否充足,教学设计是够科学,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延伸是否实现了活用教材的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完成是否成功。这些都是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如果一名教师不善于反思,就不会进步,只有反思、总结、纠正、再反思、再实践才能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构建一堂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途径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教学也是一个个性化的工作,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自己的教学策略。不管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为了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这样才可以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如何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12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核心动力, 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心里倾向, 是探求真理、了解真相的情感因素, 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好动、好奇, 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设计一个好的导入,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构建知识, 乐意参与于教学互动, 就会不知疲倦地去追求、去求证、去探索、去实践。成功的导入, 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当然, 导入有法, 导无定法, 无论以哪种方式和手段导入都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去决定。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做游戏、讲故事等,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 我创设了一个非洲野狗追鸵鸟的情节。由于学生喜欢童话故事,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入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以生动的画面向学生讲述非洲野狗追鸵鸟的故事,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提出问题:你怎样理解“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这句话?猜一猜:追得上吗?紧接着分析数量关系, 找准一倍量 (非洲野狗的速度) , 说一说是如何确定一倍量, 再想一想怎样求鸵鸟的最高速度。通过创设情境, 为整节课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提高了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兴趣。

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 凡是熟悉的事物, 总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情生情、以景生情, 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氛围中, 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更能诱发学生思维的萌动, 从而使学生放下包袱敢想、敢说、敢做, 孜孜不倦地探索未知世界,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 我在新课伊始, 就为学生设置悬念:“请7、12、23、31四位同学根据自己在班级的号数找出自己的约数朋友。”同学找完后, 我又问:“为什么12有6个约数朋友, 而7、23、31三位同学却只有2个约数朋友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们的同学关系不好吗?你想知道吗?”在教学除法时, 我布置了一道题:“请同学们回家后, 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在第二天的课上, 我问学生怎么去分, 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等待着回答。说明这样的教学设置符合学生的兴趣。又如在利息的教学时, 考虑到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小学生比较陌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大家说说你们的压岁钱是怎样花的?如果有剩余怎么处理?引导学生了解把钱存入银行既可以获得利息, 又可以支援国家建设。然后我在教室里模拟银行办公场景, 让学生表演存款、咨询存款的有关问题, 并且算一算自己的存款应获得多少利息。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学会了利息的计算方法, 了解了存款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活用教材、用活教材, 把一些数学知识设计成学生探讨研究实践操作的活动, 让人人参与动手操作, 感知感悟, 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粉笔盒、牛奶盒、易拉罐、牙膏盒、鞋盒、足球、篮球、茶叶筒、烟盒、乒乓球、魔方……在学习这一内容时, 让每个小组把这些材料分一分, 并相互交流是怎样分的。再让学生摸一摸, 摸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搭一搭, 把桌子上的学具像搭积木一样搭一搭, 看谁搭得最漂亮、最平稳,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这样分一分、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中, 让学生确确实实地感知了这些物体的特征, 弄清楚了它们的根本区别, 为图形概念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自由,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学习中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四加强课堂反思, 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 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最终将直接影响育人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把自己教学中成功的做法、灵感以及学生机智和疏漏之处, 在每堂课后进行反思, 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 多积累“病因”和“病例”, 同时对症下药地积极摸索, 就会收到“吃一堑, 长一智”的效果, 并且及时通过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同时, 也要把参考资料、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体会记下来。“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把别人的优秀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意识,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成功的秘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切忌课堂“无味”, 课堂教学要应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才会产生效果,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特别是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探索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心得来谈谈我对新形势下创建高效课堂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兴趣,情境,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上一篇:商务时代的新纪元下一篇: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