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2024-09-09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通用12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篇1

受传统教学影响, 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 许多教师依然热衷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 教师教得很辛苦, 学生学得很痛苦, 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 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学生才会受益, 才会实现师生双赢, 学生对于学习数学, 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 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领会教材意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在多年教学和教研的过程中, 我发现许多教师因为不能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 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把教材内容处理得太深, 使多数学生的学习遇到较大的困难, 久而久之产生对学习的畏惧感;有的把教材内容处理得太浅, 使大多数学生用宝贵的时间重复了过去的学习, 没有新的收获;有的只关注知识内容的学习, 忽略了过程及情感目标的达成, 使学生的学习枯燥无味;更有甚者, 教师追求形式, 盲目地调整教学材料, 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教师付出辛苦却看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得不到同行的认可, 产生自卑心理等。由此可见, 在新的理念下, 领会教材编排意图是广大教师的必修课, 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 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关于“三维目标”的要求, 才能有效构建高效课堂。读懂教材是是理清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 也是高质量教学设计、高水平课堂教学的前提。

1. 读懂情境图中呈现的信息。

新教材中很多问题情境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 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一般情况下, 在《教师用书》中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教材编者对教材某一单元或某一章节编排的意图, 但对教材中的很多细节如每一副插图或每一句话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 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多参考资料, 多深入思考来理解教材编排意图, 对其用意进行贴近教学目标的、符合逻辑的推理, 可以使教师在困惑和迷茫的状态里获得一点启发, 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2. 读懂情境图的设计过程。

读教材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 如现在很多内容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通过教材呈现的过程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教材的呈现方式思考对教学方式的启示, 思考教材内容的呈现结构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思考“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学习过程”, 从而有效地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 大胆放手, 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要有先进实用的观念, 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 不再唱独台戏, 做知识的裁判、课堂的主宰者, 而应放下架子, 关注学生, 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朋友, 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学生赞赏、鼓励、宽容、理解, 成为出色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注重教学设计简约高效, 情境创设要合理有吸引性, 教学方法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求实用, 避免流形式热闹但缺乏实效性。

1.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 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 既使学生情趣盎然, 又可以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2. 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多联系生活实际, 要注重真实性和趣味性, 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的探索创新首先要得到老师的肯定, 还要得到同学的认可,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一次进步和成功都要使学生感受到成功之乐。

三、进行课后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 (1) 总结“亮点”, 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 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 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 教学水平才能提高。 (2) 查找不足, 寻找对策。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 尽如人意。找准不足之处, 并进行分析, 找到应对的策略, 记录下这些策略, 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 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 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 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 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 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 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业务水平, 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篇2

本学期实行高效课堂以来,我从疑惑、期盼、探索、赞同,觉得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减负的希望,给未来世界一群更具开创性的人才。历经一个学期的摸索和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自主学习是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的一个目标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在校的求学生涯确实不短,但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仍然只是一小段。而孩子们将来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和能力却大多都不是在校所学,而是要靠自己独立钻研提升、与人合作中才能获得。因此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二、独学、小组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

通过“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节课的反复试教和对每次孩子们完成的学案的检查,发现如果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就根本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当然也就做不到深入思考。没有实践就无经验可谈,没有思考的准备,小组合作时当然说不出东西来,汇报时也就平平淡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点,我们要充分考虑时间,给学生的任务要适时适量,若时间仓促,则要相应的放慢速度,减小容量,保证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避免造成恶性循环。

三、课堂汇报,要展出自信和魅力

1、课前有些内容要有充分的预习和材料准备。如在进行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教学时,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剪图形,拼图形,又演示并解说,对其面积计算为什么要除以2印象深刻。

2、课堂激烈讨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经历充分的独学,课上学生能就问题的进行激烈讨论,更能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探讨、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反复的讲解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汇报、经过了小组的激烈讨论的合作学习过程,才会水到渠成,出现精彩的展示汇报,彰显学生的才能,极大的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大伙的`面前能够自如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说服人的口才。

四、教师引导的只言片语更见真章

表面上,一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探索、获取,老师讲得很少。要想真正获得高效,老师的问题设计和引导则更要有实效,备课上花的功夫应该更多,对老师的要求其实更高。

首先问题设计,老师要严谨细致,对于其中的内容、知识的安排和组织顺序,都要深思熟虑,反复琢磨,问题的难易也要适当,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课上内容要环环相扣,跌宕起伏,问题过易过难,学生都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造成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其次激情点评,引导提升。每个环节的展示汇报,都要要求孩子们做到条理清晰,语言简练,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而教师则要预设好学生的各种可能,不管情况如何,都要对学生给出适当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对知识必须给出必要的点评,并要有意的在评价中无形帮助孩子们提升;对其过程中发现的闪光点,需要无条件的表扬。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老师的鼓励,学生尝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也就慢慢会热爱思考,热爱合作。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51

高效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为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它是我们教学的最高追求。也是一种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激发为一体的教学,要想做到高效,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方面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完美、和谐、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呢?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根据本人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的准备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首要条件

上每节课前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想一想怎样突破难点,怎样把握重点,怎样做好对新知识的铺垫,做到水到渠成。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还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想想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注意前后知识的系统性,了解不同教材就这一个知识点的内容,都是采用哪些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的。哪一种教材的方法更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只有这样,教师个人站在了知识的尖端,才能使所教的学生有更高层次的理解,更加容易接受所学的内容。

二、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重要条件

倾听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好的倾听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不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断送学生美好的前途。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让每位学生发言,这样才能暴露学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才能针对学生思维的优点和错误点,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或表扬他,这时学生的心情也是很愉悦的。特别是当教师听到学生独特的解题思路的时候,常常是为之震撼,会竖起大拇指说:“你的思维太好了。”学生听到后,顿时增加了自信与活力,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喜欢听课。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想法,特别是学习思维偏差的学生的思维,这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驾驭课堂能力的最佳表现。我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当我讲完一道数学题,我叫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讲得思路清清楚楚,甚至讲得一字不落;中等生只能说对一半;后进生支支吾吾,沉默不语,可见倾听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高效课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直接决定着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接受知识会大打折扣。

(一)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前导入使学生产生兴奋、激情的感受。充足的兴趣,可以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猜谜语、讲故事、看视频。如:我在“营养含量”一课的开始,引入了这样一段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我梦见了智慧老人,他告诉我,每个人都能成为非常有智慧的人,原来智慧有秘诀?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一下子勾起了学生想做有智慧人的欲望,为新课进行作了铺垫。

(二)题纲引导学生学习

每节课前教师想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直接抛给学生,但往往考虑到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充分利用小提纲来引导学生自学,一步一步来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如在“营养含量”这一课,为了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我安排了这样的自学步骤:1.线段图。2.是如何列式的?能不能说一说你的想法?3.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思维过程?4.组内交流订正。5.组代表汇报。这样的步骤可以引领学生的思路,教给学习的方法。有时学生需要独立思考;有时需要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有时需要竞赛的方法。

四、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成败

良好的数学思维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直接计算法、排除法、操作法、代入法等等。现在我就小学生感觉最难的简便运算和分数应用题来说说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从简便运算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简便运算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为了使学生的简便运算迎刃而解,我教给学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凑整十、整百数。另一种是应用运算定律。

从分数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里面最让学生头疼的事情,那么,如何来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呢?如:一条公路,已修长度与未修长度的比是1:5,如果再修900米,已修长度和未修的长度相同,这条公路总长多少米?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这道题里的单位“1”是谁?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这条公路总长”。“已修的占这条公路总长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那未修的呢?”“■”,我又问,“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学生想了想说:“已修的+900=未修的-900”,会写方程吗?学生迫不及待地说:“x+900=x-900”,同学们还会用别的方法解答吗?一听说还有别的方法,学生交头接耳,开始窃窃私语起来,等了好一会,没人回答。“会画线段图吗?”我问,学生开始画线段图。“未修的比已修的多了几份?”“2份”“这2份是多少米?”学生顿时醒悟,“900米。”“一份是多少米?“450米”。“6份是多少?”“2700米。”看着学生思维如此活跃。我立刻又写了这样一道题,某经营公司用甲、乙两个仓库储存彩电,甲、乙两仓库之比为7:3,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0台到乙仓库,两仓库储存的电视机就相等了,甲、乙两个仓库原来储存电视各多少台?学生很快举起了手,我叫了几位学生回答,他们思路都非常清晰。这一刻,我懂得,会思维的习惯,已经在学生的心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过渡语为高效课堂锦上添花

过渡语言可以使高效课堂的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完美,达到巅峰。它也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导向性。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开启学生思维的阀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玩学双赢上的目的,由被动的学习状态转为主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更有趣味性。如:“营养含量”这一课,在复习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我们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语言也特别的丰富,接着白板出示了,十全十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十二分满意,学生边猜边学,顿时兴趣盎然。

总之,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终身去研究,去探索。随时随地都具有突发性、生成性,这就注定了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极强的艺术性。需要我们要以自己所学的教学理论去引导教学,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实践。在一堂堂精彩的课上,要留给学生好的解题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最终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4

一课前预习

提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 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 通过阅读教科书, 可以独立领会知识, 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 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 反复推敲, 理解教材, 可以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 自学的意义就越重要。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提前熟悉教材, 独立思考, 自主查找资料, 研究新知识的重点难点, 发现疑难, 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疑难问题。由于预习扫除了新课中的一些障碍, 听课时就感到轻松了许多, 才有可能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可见, 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 做到听得主动, 学得也主动。课前预习做得好, 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 大胆发言, 积极参与。这样,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听课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二精心授课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学习质量的高低。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认真授课, 并要求学生上课时精神饱满地专心听老师讲课, 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 动耳听老师讲课, 动眼看老师板书, 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带启发性的问题, 动口回答老师的提问, 动手记录老师讲课中的一些课本中没有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东西, 其中还包括一些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小技巧等,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进程和方向。上课认真听讲与不认真听讲的学习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 往往在课堂上丢失落下的知识, 在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补, 补的效果还不一定好。

三注重评价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能够有效监控、调节和改进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科学、合理的评价既可以促进教与学, 又可以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现代教育评价重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作用, 重视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注重自我调节的过程发展, 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 按照评价目标体系, 使评价过程成为“学习——对照——调节——改进——完善”的过程, 有利于评价对象及时看到成绩, 受到激励和鼓舞, 找到差距, 及时改进和提高, 有利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强调评价的过程化, 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 让他们在体验成功中进一步发展。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评价每个学生。运用多元评价手段有利于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管理体系, 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树立优良学风, 提高学习效果。

四重视作业

布置家庭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般情况下, 教师每天都会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完成, 以加深学生对新课的理解, 检验并巩固所学知识。课外作业是课上教学的有效延伸, 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 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完成作业, 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及时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 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 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做好家庭作业对提高学习成绩很重要。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一旦能自觉做好家庭作业, 对于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发展, 远比我们的想象要大。教师要教育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若有学生不能按时完成, 一定要采取果断措施, 应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做到有督促、有检查、有辅导、有讲评, 持之以恒, 时间久了, 学生自然就会养成及时做作业的习惯。教师应该通过布置适量恰当的作业,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还应认真批改, 积极运用活泼有趣的批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五注重考试

考试检测是考评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 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应精心设计考查内容, 通过编制一题多解之类的考查试题, 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 在设计应用题时, 可以只给出部分已知条件, 让学生自由补充填写另外的已知条件。这样的设题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变通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又可以使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课堂的高效与否关乎教学的成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多种办法, 从学生的习惯养成、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提高教学质量,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迫切希望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学习能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的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总结 篇5

一、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全面了解学生个性。多数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写作比赛等小型竞赛活动,学校可以多组织写大型活动(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搞活学校的氛围。让学生在活跃的、再有竞争的环境中共同进步。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竞争中产生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精神。

2、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可以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3、全面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好辅导,搞好提优补差。

二、高效课堂要求我们课前做非常充分的准备

我们知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课堂肯定是放任的,杂乱无章的,这也必然是低效的。要想创造高效的课堂,用好课堂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课前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掌握难易。

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恰如其分的平衡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

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另外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三、要善于营造思考的活跃的科学的课堂学习氛围。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1、我一直在实验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更加愉快的融入课堂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提出疑问,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敢于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我们可以给出学生自学提纲让学生先学。然后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导。

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学生学习知识有一个过程,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消化,让学生有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积极的情感得到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体现。

五、要敢于改变组织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组合作,这就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合理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效控制整个学习,及时调控小组中不和谐的地方;及时提醒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的学生;及时引导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的学生向纵深发展。

探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高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发展的合作过程。高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中起组织、引导与合作作用的,而学生却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努力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创设高效率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有效推进知识迁移

新知一般都是对相关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为了让学生能主动利用新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学习新知,从前我们总是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可以掌握的部分,以致太多的复习铺垫,去人为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而这样的狭窄视野,让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致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因此,我们在创设复习导入时,问题要尽可能地开放,将新知融于旧知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高昂的情趣和振奋智力的内心状态,而急于传授知识,于是这种知识也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因此,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让学生分别量出预先发下去的几个形状、大小均不同的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我不用度量就能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把每一组度数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一一验证我说的度数是否正确,结果学生量完后发现我都说对了。有的学生不服,我就让他们自己在课本上任意找三角形再量两个角,我说第三个角,结果仍然一样。这时,学生们都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不用量角器量角就知道它的度数呢?他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思想完全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了,这样,把学生们都引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事实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师讲一些含有启发性的故事和组织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同样能给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形成想努力去探究的心思。学生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使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激起兴趣,于致产生强烈的探究新知识的内在需求。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挟着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效率将会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一样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课堂变得高效,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上课时,教师要尽一切可能,提供给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用于加强直观操作,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学会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问他们能不能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相互探讨,得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就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由各小组说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综合各小组的观察,一般可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此,很容易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接着,我再问学生如果只用一个梯形,通过割补的方法,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各组学生跃跃欲试,他们通过一番比划,有一组学生抢着说,将梯形沿着两腰中间对折,使上底和下底重合,剪开,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但面积不变,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是原来梯形的一半,所以高要除以2;也有一组学生不甘示弱地说,我们把梯形沿对角剪开,分成上下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就是梯形的面积,两个三角形的底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相等,所以梯形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

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让他们发现并喜欢数学,使他们身处于问题情景当中,做到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就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新课改也很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形式,由于它具有使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优点,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喜欢选择这种形式。选择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优秀学生的才能得到了极致的发挥,中等的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得到了帮助,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的教学中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学生在学习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愉快体验和思维火花碰撞,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使用,营造了图、文、声、色俱佳,动、静皆宜,丰富多彩的学习场景,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最先进便捷的手段和形式,让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紧凑,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改静为动,化繁为简,把枯燥变成有趣,这样就能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数学科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精心营造合理的教学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共同协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在愉快、平等、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凤琴.《“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2期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究 篇7

一、 课前的准备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首要条件

上每节课前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 想一想怎样突破难点, 怎样把握重点, 怎样做好对新知识的铺垫, 做到水到渠成。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识, 这一点非常重要。 还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 想想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 注意前后知识的系统性, 了解不同教材就这一个知识点的内容, 都是采用哪些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的。 哪一种教材的方法更好, 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只有这样, 教师个人站在了知识的尖端, 才能使所教的学生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更加容易接受所学的内容。

二、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重要条件

倾听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好的倾听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 不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断送学生美好的前途。 作为一名教师, 要善于让每位学生发言, 这样才能暴露学生的思维特点。 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教师才能针对学生思维的优点和错误点, 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或表扬他, 这时学生的心情也是很愉悦的。 特别是当教师听到学生独特的解题思路的时候, 常常是为之震撼, 会竖起大拇指说:“你的思维太好了。 ”学生听到后, 顿时增加了自信与活力, 思维更加活跃, 更加喜欢听课。 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特别是学习思维偏差的学生的思维, 这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驾驭课堂能力的最佳表现。 我曾经做过一次调查, 当我讲完一道数学题, 我叫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 成绩好的学生, 基本上讲得思路清清楚楚, 甚至讲得一字不落;中等生只能说对一半;后进生支支吾吾, 沉默不语, 可见倾听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高效课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直接决定着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 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过程, 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反之, 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 接受知识会大打折扣。

(一) 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课前导入使学生产生兴奋、激情的感受。 充足的兴趣, 可以抓住学生的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 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猜谜语、讲故事、看视频。 如:我在“营养含量”一课的开始, 引入了这样一段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了智慧老人, 他告诉我, 每个人都能成为非常有智慧的人, 原来智慧有秘诀?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 一下子勾起了学生想做有智慧人的欲望, 为新课进行作了铺垫。

(二) 题纲引导学生学习

每节课前教师想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直接抛给学生, 但往往考虑到学生无从下手, 这时教师就充分利用小提纲来引导学生自学, 一步一步来突破重难点, 达到教学目标。 如在“营养含量”这一课, 为了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 我安排了这样的自学步骤:1.线段图。 2.是如何列式的? 能不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3.怎样计算? 说说你的思维过程? 4.组内交流订正。 5.组代表汇报。 这样的步骤可以引领学生的思路, 教给学习的方法。有时学生需要独立思考; 有时需要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有时需要竞赛的方法。

四、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成败

良好的数学思维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小学阶段, 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直接计算法、排除法、操作法、代入法等等。 现在我就小学生感觉最难的简便运算和分数应用题来说说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从简便运算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 简便运算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 为了使学生的简便运算迎刃而解, 我教给学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凑整十、整百数。 另一种是应用运算定律。

从分数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里面最让学生头疼的事情, 那么, 如何来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呢?如:一条公路, 已修长度与未修长度的比是1:5, 如果再修900米, 已修长度和未修的长度相同, 这条公路总长多少米?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这道题里的单位“1”是谁?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 “这条公路总长”。“已修的占这条公路总长的几分之几?”“1/6”学生回答, “那未修的呢?”“5/6”, 我又问, “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学生想了想说:“已修的+900=未修的-900”, 会写方程吗?学生迫不及待地说:“x+900=x-900”, 同学们还会用别的方法解答吗?一听说还有别的方法, 学生交头接耳, 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等了好一会, 没人回答。“会画线段图吗?”我问, 学生开始画线段图。“未修的比已修的多了几份?”“2份”“这2份是多少米?”学生顿时醒悟, “900米。”“一份是多少米?“450米”。“6份是多少?”“2700米。”看着学生思维如此活跃。我立刻又写了这样一道题, 某经营公司用甲、乙两个仓库储存彩电, 甲、乙两仓库之比为7:3, 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0台到乙仓库, 两仓库储存的电视机就相等了, 甲、乙两个仓库原来储存电视各多少台?学生很快举起了手, 我叫了几位学生回答, 他们思路都非常清晰。这一刻, 我懂得, 会思维的习惯, 已经在学生的心理,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过渡语为高效课堂锦上添花

过渡语言可以使高效课堂的结构更加紧凑, 更加完美, 达到巅峰。 它也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带到特定的情境中,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导向性。 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 开启学生思维的阀门, 使学生的学习达到玩学双赢上的目的, 由被动的学习状态转为主动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更有趣味性。 如:“营养含量”这一课, 在复习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 我们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 语言也特别的丰富, 接着白板出示了, 十全十美、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十二分满意, 学生边猜边学, 顿时兴趣盎然。

总之, 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终身去研究, 去探索。 随时随地都具有突发性、生成性, 这就注定了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需要我们要以自己所学的教学理论去引导教学, 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完善, 不断地实践。 在一堂堂精彩的课上, 要留给学生好的解题方法, 拓宽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最终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

摘要: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篇8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学提供思考、学习、钻研和与同行进行有效交流的读本, 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范围和尺度, 因此,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会学。优化教学内容,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 降低教材的难度, 减缓知识的坡度, 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 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案的预设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把学生参与学习的一些活动和材料准备好, 如:在什么地方开展小组合作?合作什么内容?学生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 需要准备哪些学习材料?只有准备充分,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学习和活动时心里才有底, 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 灵活机智地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有效课堂的条件。

首先,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 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像打篮球一样, 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 自然就丧失了信心;篮筐太低了, 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 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避免一概而论。

其次, 对一节课的教学容量要充分估计, 内容过多教学任务不容易完成, 学生学得囫囵吞枣, 内容较少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倦怠。课前我们考虑更多的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在课堂上尽量做到激活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兴趣, 增强竞争意识, 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 优化教学方法, 构建学习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很多时候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 在活动中发展”, 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这样, 既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 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三)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 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 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在台下流露出厌烦的情绪, 或者做别的事情。这是因为有些知识对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 对一些未亲身经历的东西学生很难接受。教学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声、光、色、形, 化静为动, 直观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 同时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 激励评价。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 对学生保持宽容与理解, 给予鼓励与引导, 少一些批评与指责, 多一些称赞与鼓励,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缩短教师与学生情感距离,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从而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 使学生体验成功, 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 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评价, 不仅要注重结果, 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除此以外,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 以求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三、营造和谐氛围, 打造高效课堂

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不要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 而要更多地关注、关爱学生, 融入学生中, 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学生, 当好引导者,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每个学生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与探讨, 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都给予积极的肯定, 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 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给予正确引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应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及时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给予表扬,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这样做才会使学生爱学习, 使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优化教学过程, 打造高效课堂

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 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 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 篇9

一、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发展思维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师生互动中, 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使他们找到探究知识的切入点, 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 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素质教育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课堂教学内容, 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动力,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创设中, 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来分析新知识, 使他们积极投入到知识探究中。在学习过程中, 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 他们对新知识有畏惧的情绪, 不能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和分析。这时, 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和他们共同探讨教材中的内容, 引导他们的思维不断深入, 使他们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 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收获能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催化剂, 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主动探究中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问题, 掌握数学思想,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积极的师生互动过程中,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双方, 使信息和情感在师生之间进行传输, 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创设问题情境,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好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又能向学生提出挑战, 让他们从问题出发积极地进行思考。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灵活, 他们能通过正向、逆向、假设、猜想等多个方面来分析问题, 综合、全面地提取问题中的信息,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中, 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他们解决问题后获得的情感激励也是巨大的, 能激发他们积极地探究新的数学问题, 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 使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例如,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教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 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在这个问题情境中, 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被调动, 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能快速地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 并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有的学生得出5元=50角=500分;有的学生得出5米=50分米=500厘米。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倾听同学的见解, 学生的思路拓宽了, 摆脱了定式思维, 能用创新的思维来分析问题。然后,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谁能利用小数的性质来把上边得出的等式用同一单位来表示?通过对新知识的深入分析, 他们得出了以下答案:5元=5.0元=5.00元, 5米=5.0米=5.00米。问题情境的创设, 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他们通过把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进行联系, 有效地掌握了“小数的性质”, 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参与中高效进行。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 有利于他们阐述自己对知识的见解, 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在合作探究过程中, 小组成员经历了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猜想、讨论、验证等学习过程, 深刻地理解了教材中的内容, 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使课堂教学在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 构建了活跃的课堂氛围, 使教学目标高效完成。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 使他们通过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发展他们思维的过程中让他们的数学知识体系不断完善。

四、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智力不同, 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同。如果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 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快速完成任务后, 没事可干, 浪费课堂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不知如何下手, 使课堂教学效率不能有效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 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收获, 取得进步, 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激发出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积极地投入到知识探究中, 为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让他们积极地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 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让他们能积极地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分析新课标的要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 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主动性, 使课堂教学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改革,备课,教学情境,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任尚哲.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 2015 (7) .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教学策略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 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是相对的。其本身是一个追求的过程, 没有尽头。如何使数学课堂高效呢?

一、科学的整合教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材是学习的素材。教师不应只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 而应当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教师要科学、创造性的用教材。成功的教学常常在反复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 大胆地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进行整合、优化甚至重构, 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 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发展, 明晰课堂教学主线, 增加知识密度, 为高效课堂奠定必要的基础。例如:在教“找规律”时,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整合教材:一是将例题与试一试对调,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规律。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增加两端不同的排列类型。教学中, 将两端不同的情况纳入教学内容, 并将之与围成一圈的类型合二为一, 科学地整合教材。三是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感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四是设计栽树方案, 创设探究空间, 发展学生思维。改变了教材最后两道练习的呈现方式, 合二为一, 让学生自主设计栽树方案。

二、合理地创设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心理学家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 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出发, 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于挑战性的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创设情境实质上是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纽带。例如, 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 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一个直角, 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 猜中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猜钝角三角形。最后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锐角让学生猜, 学生很容易猜成锐角三角形, 师揭去盖着的纸, 学生发现是钝角三角形。教师适时提出:刚才看到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就可以判定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 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这个办法就不行了呢?请大家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 看能否找到答案?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既复习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又为内角和的学习做好了孕伏。

三、正确地实施合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手段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生活原型——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新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 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 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促进数学的学习”。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多种感官配合进行“做数学”的活动, 使学生有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互动, 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一是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合作, 建构完善的认知。这些认识体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小学生的学习一般是从操作活动中形成表象再抽象成符号性模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脑思考、用口表述、用手操作、用心质疑”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 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体验中, 掌握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 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充分准备实验材料, 在小组内展开全员参与的实验过程。每组准备了5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由组长根据情况安排实验程序, 在规定时间内, 每个人都要利用实验材料,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样安排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活动程度。实验后, 以组为单位将发现的方法总结出来, 大家集思广益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高效。结合探究情况教师准备了三种研究方法的课件: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教学时, 学生能用量、拼以及正方形分割的方法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 但折的方法却没被发现。教师适时操作演示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折在一起拼成平角的过程, 学生恍然大悟。二是采用多向交流促进合作, 体验思维的碰撞。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强化数学的思维;同时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在上面叙述的操作活动中, 人人有研究材料, 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研究后, 组内进行交流总结方法。做到实验有顺序、操作有目的、汇报有侧重、人人有收获。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指导合作、参与交流, 而且要适时点拨、适当指导、及时调控, 彰显教师的指导作用。

四、多维的练习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师精心设计多维的练习, 既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要从多角度选取素材, 巧妙安排内容。设有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练习,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学习的成功和欢乐。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单向练习”“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等。练习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层次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植树问题”时, 围绕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涉及植树、锯木头、敲钟、上楼、街边安装路灯、设置公交车站、跨栏比赛等生活中能用植树思想解决的多个实际问题, 并没有例题与练习的界限。这些题目在安排顺序上, 既要符合教师安排的意图——先学习求距离再求棵树, 又要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 还要与教师课前创设的情境相吻合。各层次练习的顺畅衔接, 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都在一步步递增。在教学内容上有量的增加, 在课堂效果上有质的提高。

五、恰当的多元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

用深本数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11

【关键词】深本数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地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数学,就成为数学教师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深本数学学习法正是一种能让孩子爱学、会学、乐学的好方法!深本数学学习法深入问题本质,抓住了重点,找到正确的方法,让学生们掌握了学习方法,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实现了“快乐学习”的目标,进而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那么深本数学教学法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深本数学是一项很好的技术,他给我们指明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也告诉了我们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长远来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学生只要学会了深本数学的思想,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抓住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本质,那么,就会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变得更聪明。邹华权老师说过“其实,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只不过在以老师为主的被动学习过程中渐渐弱化了。很多家长埋怨学生马虎、笨、不开窍,甚至厌学,归根结底,都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而经过适时点拨,孩子的潜力就会迸发出来,对于一个爱学、会学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部分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对数学没有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和艰深难懂,而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成了头等头疼的问题。深本数学通过一题多解,启发思维来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转变了教学理念

华罗庚说的,读书应有个过程——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规律。很多人认为,要学好数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做题,熟悉不同的题型。但深本数学却反其道而行之,题不在多而在精,通过一道题,贯穿起数学知识里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透过本质掌握规律,从而做到一通百通,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可以通过深本数学中的四大解题规律来解答,这四个规律是:弄通情景(把题目的意思彻底弄明白);知识联想(联想知识,用知识思考解决问题);顺逆推理(从条件和结论两头推理);运动思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深本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实现三个转化①知识上的转化: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从不会到会,从日常经验上升到科学概念;②能力上的转化: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③情感上的转化: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教师从要我教到我要教(从职业上升为事业)。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深本数学的教学主要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在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①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②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老师前面、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氛围,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让一个个学生到前面来讲,促进了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传染。③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在知识上指导学生注意追根究底,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站在哲理的高度思考问题,注重联想。④在解题中指导学生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多解归一,归纳共性,分离个性,并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解题规律。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在思维的根源上具备了面对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打开了思维的万千视角,让学生将这种领悟延伸到未来,受益终生。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科学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真正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用心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12

一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要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完全投入课堂教学中,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 在进入新课前, 我经常采用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习得新知。如我在教一年级“找规律”时, 我以变魔术的方式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的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并顺势引导, 把学生带入直观的学习中。如此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课堂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教师的亲和力促进课堂的高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学环境与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跃、互动的课堂气氛, 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习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 如果想要学生喜欢你的课, 并高效地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 那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你。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运用如自制卡片、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形式等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氛围中,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并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参与过程中习得知识。因此, 老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善待每一位学生, 并适时放大学生的优点, 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要学会换位思考, 想学生之所想, 用自己的热情和亲和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增强师生互动, 在动态生成中提高课堂效率

如果说课前预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那么动态生成则是高效课堂的生命。要使课堂中出现有效的生成, 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增强师生互动, 在师生交流对话、生生交流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 而在这一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智慧的“闪光点”或知识理解的“误点”, 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闪光点”或“误点”, 并加以鼓励或点拨, 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 让其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 这样的课堂必然精彩、高效。

如我在教三年级上册“年、月、日”一课时, 在与学生探究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后, 发现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我适时抛出问题:“怎样才能区分闰年和平年?”学生在观察1993~2008年二月日历的基础上, 有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看每年二月, 凡有29天的就是闰年。”我及时给予了表扬, 并顺势提出:“那如果我没有日历, 不知道二月有多少天, 只知道年份又该如何判断呢?”随即有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每四年中有一个闰年, 我觉得闰年与4有关系, 我算了一下, 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 这些都是闰年, 它们也都能被4整除。所以我认为要判断是不是闰年, 就看年份是不是能被4整除。”我笑着说:“你真是太棒了!”接着又问:“1900年是平年, 但也能被4整除, 碰到类似这样的年份该怎么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经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后, 总结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时, 这一年是闰年, 但如果年份是整百数时, 还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 使学生的思维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碰撞, 并产生新的火花, 如此动态生成的课堂, 必然就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以致用, 在快乐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 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 又要应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 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现象出发, 把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做到学以致用,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数学能力。

例如, 在教授“认识人民币”一课后, 我在教室里创设了一个小小文具店的情景:“铅笔1支5角, 算术本每本2角, 削笔刀每个8角, 橡皮每个8角”, 并提出问题: (1) 老师带了2元钱, 可以买几支铅笔?你能帮老师算一算吗? (2) 老师如果只买一个削笔刀, 要找回多少钱呢?通过模拟这种生活情境, 不但让学生巩固了习得的知识, 而且学以致用, 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 同时又在学生享受学习快乐的过程中, 提高了教学效果。

又如, 在教授“认识几分之一”时, 我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 先让学生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猪八戒和孙悟空两人, 每人得几个?再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他们两人每人分得多少?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同时, 让学生分别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上一篇:井下施工下一篇:计算资源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