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

2024-08-06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通用12篇)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 篇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往往注重新授内容的教学, 而对于新授之后的练习重视不够, 甚至重复练习,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有效的数学练习不但能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练习的反馈情况, 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根据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巩固型练习

巩固型练习就是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 并牢固掌握而设计的练习, 这种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教学中, 主要是通过学生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新知学习完成后一般都要进行以巩固和反馈为目的的巩固性练习, 通过计算、判断、基本应用题、简单图形题等的练习, 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而在复习课中,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条理化的整理, 也往往会用归纳知识点、列表总结、对比辨析等方式设计巩固练习, 相对新授课的巩固练习, 复习课知识内容更加系统化, 涉及的知识点也更多。在设计巩固练习时, 教师必须注意紧扣教材内容, 知识点清晰, 形式活泼多样, 杜绝大量重复、机械性的练习。

二、迁移型练习

迁移型练习设计是为使学生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而设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每一部分都不能独立地存在。教师在教授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内容时, 可以设计一些导入性练习或过程性练习,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当学生学习新知识遇到困难时, 也可以设计一些迁移型的练习, 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提供帮助。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 因此,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就是迁移方法, 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归纳型练习

归纳型练习就是把相关的不同知识放在一起进行练习, 可以采用归纳要点、填表总结等多种形式。在设计综合练习时, 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 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拓展性,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一些公式、定理的推导和巩固过程中的练习;另一类是在学习完一课、一单元后, 教师通过归纳练习将相关的知识点整理成一个知识系统, 以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 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 变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体验过程。

四、比较型练习

比较型练习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中易出错、易混淆的内容进行设计的练习, 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 可以是两类知识内容的对比, 也可以是多类知识内容的对比。

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进行运算。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前有一个心理准备, 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活动有一个适应过程, 在课堂导入阶段, 教师可以设计两组紧密联系的对比性练习让学生对比、观察, 在交流中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果采用直接导入的形式, 那么, 教学就会显得平淡、枯燥。通过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可以加强学生基础训练, 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通过新授课前的一组对比性练习, 既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上有一个心理的适应过程, 也可以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这种形式唤醒他们知识的储备。

五、探究型练习

探究型练习就是在练习设计中注重引入激发学生思维的练习, 可以运用在导入或新授知识、巩固新知识等各个环节。在设计探究型练习时,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数学解题不仅仅是得到一个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经常遇到有些学生由于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清或错用数学方法等原因, 导致解题过程出现“偏差”, 甚至“失败”。教师如果能围绕问题提供相关信息, 将有助于学生展开探究的过程。如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 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理解问题,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 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效的数学练习不但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练习的反馈情况, 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关键词:练习设计,教学策略,创新知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柳松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练习[J].小学教学参考, 2014.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 篇2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10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共2篇)]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2010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共2篇)]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下页篇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2010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共2篇)]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效率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新知识的掌握和旧知识的巩固都产生着特定的影响,因此对课堂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效果都得到相应的提升,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需求、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而设计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层次性、能够兼顾全体学生发展的习题,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学引导,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认识,进而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到相应的强化和提升。

一、有针对性的课程练习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课堂练习教学设计必须要向学生明确相应的教学重心,进而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为了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希望可以通过科学的课堂练习,促使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理解,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形成清晰的认识,为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1]。

例如教师在完成“分数”相关知识的讲解后,由于分数知识较为抽象,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如果学生不能掌握基础的分数知识,将会对学生未来深入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设计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入实物教学,通过对实物的划分,深化学生对于分数知识的印象,在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后,将几分之几的分数转变为百分之几,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练习,让学生在层次性的教育和练习中,掌握百分之几的知识点,促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结合学生思维特征进行习题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课堂练习就是希望学生在教师的习题训练和指引下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特别是在习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贴近生活的场景中产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参考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以及思维方式等,进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习题内容,在学生进行具体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思维闪光点加以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

例如在对学生实施“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设计如下习题:首先让学生准备图钉和小绳子,并让每一位学生用图钉将准备好的绳子拉扯成为平行四边形的样子。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实验,一些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去将其拉扯成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此时教师针对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属于平行四边形[2]。学生经过分析和总结提出自身看法,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促使学生逐步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层次性设计兼顾学生整体发展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新时期小学教育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角度入手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借助层次性的习题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习题设计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点掌握情况层层推进的开展数学习题练习课程,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练习机会,促使学生获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讲解完“两步计算的应用”等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首先设计一些与例题难度相通的课后巩固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补充条件、提出新的问题等训练,在学生对此部分基础知识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后,教师应该设计更深层次的练习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来说,科学合理的课堂练习设计能够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上,为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课堂练习设计工作的重视,以科学的设计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太梅.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对教学效率的促进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5(2):171-171.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有效练习研究 篇4

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一) 强调重复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育中所存在的最大误区主要是简单重复, 这种教学方式带来很大的盲目性。一边是老师布置的大量的练习试题, 一边是学生应付完成的作业。其结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成绩, 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厌烦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甚微。

(二) 练习的习题效率较低

小学阶段主要是学生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关键时期, 但是, 作业量的大量布置以及简单重复的记忆性的习题的训练, 容易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这种大量练习的结果是僵化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勤于动脑的习惯。面对着课堂上的练习, 学生们只要学会一定的“套路”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想要的分数。然而, 在真正学习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相关思维方式的培养。数学, 作为一种锻炼思维的一门学科, 更应该注重数学教育中的盲目性与无目的性。

二、改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有效练习的重要措施和意义

(一) 改变小学教学重要课堂中有效练习的重要措施

面对着小学数学重要课堂有效练习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改革相关的教育措施以及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训练所存在的问题,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改变。

1.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较为全面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氛围。在小学数学这样的教学环节上, 更应该有活跃的课堂气氛。面对着各种“游戏般”的数学试题,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能够带动习题的针对性。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相关的知识点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 既能够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中学到知识, 又可以在课堂上学到相关的知识点, 更便于记忆和理解。

2.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盲目的课堂练习不仅无益, 反而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应该更加有针对性, 要针对特定的知识点进行练习, 更要及时练习和巩固复习。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练习主要目的是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所以, 在教学的相关改革中, 试题的练习在于“精”而非在于“多”。

3.试题应该注重趣味性和学习型

传统的试题较为注重书面性, 简单的就是针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书面的训练和记忆。有效性的练习更应该注重习题的趣味性和学习型。例如:变传统的的书面作业为实验性的作业,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学到相关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有效的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4.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言传”的方式, 注重教师的说教。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对积极的同学实行奖励的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着重改变一下固守在头脑中的教育思想, 不断地学习, 积极地配合网络教学, 以便和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上的进步。

(二) 研究的意义

本次针对小学课堂中有效提高练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丰富小学生的课堂

学生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提高可以为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锻炼学生其他方面的思维模式。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在生活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可以更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能力, 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

2.培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 数学作为一门构建知识的重要学科, 其思维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的教学课堂的有效改变之下, 学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进行相关分析, 内容涉及研究的目的, 研究中措施的改变以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简单的介绍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布置的练习试题的盲目性和缺陷性, 并提出疑问和相关的改进措施, 以对研究的有效性提供借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 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数学练习的研究与改变, 更着重让学生走出数学, 去数学以外发现数学的真正奥秘。研究不仅仅需要书面上的文字表达, 更应该注重实地考察与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试验。此外, 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 研究的试题遵循了开放性的原则, 并实地去几所小学的课堂进行听讲, 发现问题, 并提出解决途径, 得到了以下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深知内容不足以表达对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体现, 但愿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可以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们的关注, 关注小学生的教育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子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J].基础教育2013 (03)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 篇5

“遵循学的规律,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这个课题研究,自申报到现在,已经尝试研究了近半个学期。为了使该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并不是那么可怕,体会到了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体会到了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体会到了数学原本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研究,我们的老师在切实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切实关注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爱教了、会教了、善教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正确率、有效性也在逐渐提高。本课题的研究存在一些困惑,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回顾

(一)问题的提出

1、改革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转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

2、现实需要

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教师往往还是受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只要多练,就会多得,就会取得好成绩。学习活动依然以老师为主体,学生练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不够,缺乏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练习活动内容趋向单一,学生练习被动操作,在“无味无趣”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个性受到压抑,技能得不到发展,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学习活动失去了生命活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并由此引发了这样一个现象:课后补差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教师还埋怨说每学期的教学课时不足。这种重知不重能、重量不重质的低效劳动,如果继续这样发展延续下去,将严重影响课程改革的步伐,素质教育谈何深化。

因此,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新思考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意义,及其对提高教学效果所产生的作用。如今我们的学生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较以前同年龄的学生有了巨大改变,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这就需要我们能善于利用他们的特点,在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情况下,科学地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猜想、证明、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尽情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提出了“遵循学的规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这一课题,准备从课堂练习这一层面,探讨出“有效练习活动的途径”,旨在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研究活动,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勇于探索创新的数学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安排合适练习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有效的数学练习能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使教师建立效率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练习活动设计不应该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本练习形式,注重活动化,丰富练习形式,凸现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练习的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堂教学中学生练习活动设计研究

练习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为此进行练习活动设计的研究是有必要的,练习活动设计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练习模式,其次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最后做到设计的练习活动要具有思维含量,有探究价值,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头脑。

2、课堂练习活动中,对学生练习过程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练习活动是学生再学习、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练习活动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练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练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则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是否有效的关键。本课题意在过程性练习研究,强调练习做到目的性、针对性强,练习过程以思维训练为主,克服随意性,让学生在练习活动过程中既享受乐趣,又获得数学知识,发展了数学能力。

3、小学数学实践性练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实践性练习源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要超越学生的课本。本课题研究根据学生更广阔的生活来设计实践性练习的内容,它不受制于课本上的知识,不人为地作出过多的限制。而是根据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够自己选择或设计一个蕴涵在生活实际之中的实践性练习,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探究知识、运用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感悟到生活中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向社会,从而达到学、用数学的有效结合。

4、提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本课题研究着重从练习目的、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真正发挥练习活动的功效。

(四)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活动。(3)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

(1)认真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2)运用课堂测量法对学生练习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3)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4)结合研究,定期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发现问题,讨论并提出完善措施。

(5)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

3、汇总阶段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最终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专题论文等方式来展示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实践情况: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具体而言,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练习》、《有效课堂教学》等。

我们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等活动形式,要求写好一定的读书笔记。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因课制宜地设计好练习活动,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有效组织练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乐练习”、“会练习”。通过学习和研究,几乎每个成员都撰写了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二)研讨争鸣

抓实过程

“课题进课堂”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基本模式。以课题组成员为纽带,带动其他教师密切结合本校本班的教学实际,经历课题教研过程必要的调查(前测、后测)——整理、分析数据——实验——收集材料——总结等各项活动,并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实验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把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把握和思考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共同分析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和问题,总结实验成果。所以我们扎实开展好每一次研讨活动:在研究课之前有集体备课研讨,在研究课之后有评课研讨,有观摩优质录像课的案例研讨等等。

同时,学校领导也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互动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本课题研究的发展。

(1)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数学教研组开展的校本参与式研讨,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来的点子和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2)我们多次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和多次开展课题研究课。

通过阶段性研究活动,我们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课题研究活动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度,同时也初步探究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1、注重生活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小小装潢设计师:如果你家的新居要进行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潢建议书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3)如果在厨房、阳台、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餐厅、客厅的地面铺上地板共需要多少米? 材料表: 大理石价格表 地砖价格表 地板价格表 规格 品名 每块的价格(元)规格 品名 每块的价格(元)品名 每平方米的价格(元)边长4分米 A号 60 长3分米宽2分米 a号 12 ①号 180 B号 25 b号 6 ②号 100 C号 9

c号 2 ③号 60 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2、注重童趣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曾听过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课后是这样设计的 :小民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回家写了一篇数学日记:“ 白天,我们坐在高约 4 米 的椅子上,每节课都能认真听讲,并不时举起面积约 1平方米的小手,积极要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时,还不时露出可爱甜美的笑容和几颗面积约为 1平方分米的门牙;到了晚上,睡在面积约 3平方厘米的床上,做着各种古怪离奇的梦。”学生看完后,哈哈大笑,教师顺势惊讶的说:“笑什么呢?”学生便一一找到了小民日记错误的地方并改正了。这样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3、注重层次性,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学生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 “套餐”型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A级:(1)5.6×62+5.6×38

(2)(1.25+2.5)×4 B级:(1)6.4×99+5.4

(2)8.5×10.1 C级:(1)8.4×5.6+8.4×5.4-8.4

(2)3.4×7.2+0.34×28 这样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使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4、注意开放性,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课堂练习一定要注重“开放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了“长方形的周长”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一个长方形足球场,长100米,宽60米,沿边线铺设了一圈跑道。如果让你在这条跑道上跑步锻炼,你想怎么跑?约跑了多少米?”由于问题情境中的主角是学生自己,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学生兴趣浓厚,思维积极主动,解题策略丰富多彩。①跑一圈:(100+60)×2=320(米)②跑一短边:60米 ③跑一长边:100米

④跑一相邻的长边和短边:100+60=160(米)⑤按顺序跑长边→短边→长边:100×2+60=260(米)⑥按顺序跑短边→长边→短边:60×2+100=220(米)⑦跑两圈:(100+60)×2×2=640(米)⑧跑三圈:(100+60)×2×3=960(米)„„

像这样开放性的练习,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到数学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到练习设计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才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真正达到练习的有效设计为有效教学服务这一根本目的。

(三)反思过程

不断校正

课题从开题到现在,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期间,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对课题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当然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边研究边反思,以便寻求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的基本方式,并能给广大数学教师以普遍的模式。

三、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一)学生方面:

由于练习活动的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学生参与练习活动热情明显高涨,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回归,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具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转变了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增强了对教学的自我意识,建构起自己对教学、练习设计的独特理解。

他们不再是唯教材中练习而教,而是在充分挖掘教材练习编排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深加工:有的进行重组,将练习纳入一个生动的情境,使练习不再枯燥,让学生乐于练习;有的改编练习,使练习呈现出阶梯性,增强学生对练习的自信心;还有的在现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拓展,让优秀学生能够吃饱、吃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经历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

教师们还及时反思研究过程,总结研究经验,撰写了有关练习设计的教学论文、案例和反思。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

1、大班化教学,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练习活动怎样合理分层?让学困生吃得好、学优生吃得饱,真正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都得到提高。

2、教师对预设外生成的信息如何调控与反馈?如何把握好对练习活动引导的“度”?

3、数学教材中有实践性的练习活动,由于场地、条件或其它方面的原因很难组织实施,无法较好的达到预期目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

4、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练习活动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了。

五、对后阶段研究工作的几点设想

1、努力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2、围绕课题,继续“同课异构”或某一内容的连续教学研讨活动,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围绕数学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

3、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将当前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和数学教育传统中的有效做法、经验有机结合,在实验中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活动有效实践模式,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4、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观摩学习,组内教师都能根据所执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尝试着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再实践,反思,逐步积累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 篇6

一、课堂练习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其观察的能力和方法,要掌握如何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其内部的本质。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观察,没有足够的观察能力,也就无法发现学习数学时的快乐。课堂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堂练习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做习题意识。在数学教材的每一章的结尾都会有习题,可以对所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回顾和加深,为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课堂练习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可以对课后习题进行一些改变,使之一题多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还可以出一些相对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做题的意识。在課堂练习时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互帮互助,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然后相互融合得出最佳的答案。这样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做习题的意识增强了,更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达到了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2.培养学生提问题意识。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听,还要学会问,学会思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更有助于学习数学。如果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请教教师并且成功地求出正确答案,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会令自己的自信心倍增。

例如,在学习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时,教师讲的几道例题不足以让学生们完全掌握,在独立思考时还是会有些吃力,因为逻辑思维还不够严谨,在思考问题时不能紧扣每一环,所以课堂练习不要以习题量作为重点,关键是要做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在做练习时发现的问题要当堂解决,不要拖延到下堂课。问题解决后他们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大胆地提出质疑,提出新问题。提出问题后,学生为了找到答案,需要进行思考、分析,并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会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盲目地跟从别人。

3.提高学生间的合作能力。课堂练习带来的效果不仅仅是巩固知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所以,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成员共同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长进行汇报。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使他们在这个课堂中,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享成果的快乐。

4.培养学生自出练习题意识。讲完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出练习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积极性,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将出题的权力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有效,会思考的学生可以进行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 篇7

一、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练习总是和教学如影随形,设计的练习是为了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什么知识、培养哪方面的能力、突出什么重点、攻破哪个难点,等等,教师要一一考虑到.因此,新授课的设计练习时必须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基本功;练习课的练习设计应以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数学活动课的练习设计应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时,我安排了三节课.第一节课是和学生共同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安排的课堂练习就是看图求各图形的表面积,同时改变题目为主要形式,旨在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解题,形成基本的解题技能.第二节课是变式练习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饼干盒贴标签、楼房的下水管用料、长方体的水槽、长方体的玻璃鱼缸等,把对表面积的理解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既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技能.第三节课是动手活动课:表面积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议一议,发现其中的规律,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颖有趣,注意趣味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趣味性练习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局限于书面作业,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项制作.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演变、补充,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状态.

例如,学习“圆周率”后,我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数学家祖冲之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数学大国的历史,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统计图”后,我布置学生把本班学生喜欢上的科目制成统计图,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向相应的科任老师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等等,做到教学相长……这些源于生活的、不拘一格的数学练习,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视差异,注重人文

以往的练习大都是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完成多少,学生较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而且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的是无差异的课堂练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作业布置,要根据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练习,增加练习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供学生选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扬个性.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整理与练习课时,设计了以下一组题:一张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铁皮,张师傅用它来做一个高是1分米的无盖铁皮盒,你知道这个铁皮盒的容积有多大吗?大部分孩子想到在铁皮的四个角剪下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然后求出长方体的容积.少部分孩子探讨出“容积最大是多少”,尽量不浪费材料:剪下4个长为6分米,宽为1分米的小长方形,以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作为底面,四个小长方形作为侧面.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大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们争着让我出难题考考他们……

四、注重实践,体现综合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再发现”,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使学生从传统的模仿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练习课上,设计了这样一题:

给你以下5种型号的纸板,你能作出多少个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篇8

一、以“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 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 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 从而积极性高涨, 思维活跃, 注意力集中, “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 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 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 正是“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积极探索, 大力倡导, 如何在练习中体现“新”字.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 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就习题本身而言, 练习形式比较单调.因此, 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练习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法上下工夫.比如说, 可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 让学生“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 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 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前进, 共同提高;让学生“炫”, 使学生在考别人中进步, 取得成功的满足;让学生“用”,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以在创设题型时, 要关注学生, 让他们快乐学习.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平时的练习操作中, 也要尽量创设能让学生更多参与进来的形式通过我们的精心设计, 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这样的练习形式中, 就能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如有些问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 除此之外, 在练习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创设游戏性, 娱乐性较强的练习, 使单调的数学习题趣味化和多样化, 真正起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样, 才能充分体现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 课堂要开放, 学生思维要开放”的思想, 寓“新”于“教”, 寓教于乐.

二、以“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 运用不同的方法, 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 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 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

(一) 方法的灵活性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 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题.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练习时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取还是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教学时,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 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 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人人都有收获.

(二) 层次的灵活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 在作业设计时, 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使每名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精心设计练习层次, 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 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

三、以“亲”缩短学生的距离感

“生活味浓”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 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 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 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是快乐的.比如说, 学生熟悉的情境、游戏也可以成为习题的内容, 这样的设计, 既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了更好的依托, 又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增强了练习的乐趣, 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1.处理书上的练习, 使之更加丰满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 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 就显得抽象而呆板, 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 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 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经过教师智慧的闪动, 使数学题耳目一新, 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

2.运用生活经验, 寻找练习材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们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 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不难发现, 老师只要精心设计, 练习无处不在.课堂生成的这些练习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更能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数学的应用意识.

3.创造练习材料, 感受生活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 只是留意, 就会发现, 要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老师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老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结合教学内容, 尽可能创设贴近生活的练习, 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 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做数学练习, 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练习, 具有活力的东西.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是一个生成练习的平台,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比赛, 产生数据, 再生成和本课时有关的练习.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生理解知识, 形成技能、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 在学生认知建构、思维训练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优化课堂练习设计就成为了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教师只有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 紧扣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设计练习内容, 精心组织练习形式, 才能优化课堂练习, 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一、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 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课堂练习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 切记平均使用力量。设计既要有梯度, 又要有层次;既可集中训练, 又可分散训练;既要突出教学重点, 又要突破教学难点。

1. 自主验证。

对新授课, 上课伊始, 教师可让学生先猜想, 再验证。教师先通过猜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再让学生在自主验证的练习中理解知识,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 在教抽屉原理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测把4枝小棍放进三个玻璃杯中有多少种方法,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放一放, 动手验证。学生通过多次摆放, 发现把四枝小棍放入三个玻璃杯中, 总有一个玻璃杯里至少有2枝小棍, 从而深刻理解了“总有”“至少”的含义。这样的验证练习, 虽然费时多, 但让学生自主体验、自主验证, 这比教师空洞的讲解更加直观有效。

2. 专项训练。

一节课往往有几个知识点、能力点, 但是这些知识点、能力点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轻有重。有的是知识目标, 有的是技能目标;有的是教学的重点, 有的是教学的难点确定。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们要花时间进行专项训练。对一节课需要通过专项性训练突出哪些重点, 突破哪些难点。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 总体规划, 才能提高练习效率。例如, 在二年级乘法口诀的教学中, 教师就不能让学生死记口诀。因为死记口诀在应用过程中出错率很高, 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每一句乘法口诀时, 教师要进行乘法与加法的对比专项练习, 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真正含义。

二、设计要讲究训练技巧,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紧扣教学目标, 还要讲究技巧。对于那些难理解、易混淆的知识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训练。巧妙的练习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对照练习。

教学中有些题目从文字上看好像区别不大, 但实质上差别很大, 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对照练习。在学习了乘法与除法计算后, 教师可以这样整合训练:已知甲数是乙数的整数倍。当已知乙数, 求甲数, 用乘法计算;当已知甲数, 求乙数, 用除法计算。这类题目学生犯错误率往往比较高, 教师要经常把这类题目进行对照练习, 这样就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2. 探索练习。

数学练习设计要讲究层次, 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 要让学生在练习之后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例如, 在教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时,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 教师出示下列练习:20×5=____, 40×5=____, 8×50=____, 250×4=____, 50×40=____, 60×50=____, 让学生算一算, 说一说积的末尾有几个零, 为什么按以前的规律计算, 积中会多出一个零呢?通过讨论, 使学生清楚多出零的原因;进一步练习:25×4=____, 125×8=____, 250×4=____, 1250×8=____, 说一说积的末尾有几个零?通过合作讨论, 最后总结出积的末尾有几个零的计算诀窍。

3. 多变练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 经常有这样的学生, 通过学习例题, 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方法, 随堂练习都能做对, 可是, 条件的顺序一变, 或把条件与问题互换, 就感觉解题很困难。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发展其变通思维。例如, 在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后, 有的学生认为三角形面积计算就是:底×高÷2, 而没有掌握高与底必须是对应的这一教学难点, 从而在解题中经常出错。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多变练习:给出三角形的两条底、一条高, 或两条高一条底的长度 (有一组底与高对应) , 计算面积。这样的多变练习, 不仅让学生突破了教学难点, 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反馈练习。

在每堂课的主体教学完成后,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份反馈练习, 让学生自主检测、自我评估, 这既利于学生迅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又有利于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特别是练习课上, 教师更应该找出学生作业或练习中的的错误, 因材施教, 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要力求新颖有趣,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课堂练习不能只求数量, 而应该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性的练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趣味练习。

小学低年级阶段, 学生活泼好动, 如果长时间进行高密度的训练, 学生注意力就会分散, 这时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抢答等练习活动,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 在小学低年级认识规律的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例题后, 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在教室墙壁上按颜色规律挂气球, 先让学生分组去挂, 再让学生分组汇报为什么这样排列?进而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规律。这个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广, 兴趣高, 学习效果好。

2. 一题多练。

做课堂练习时, 如果教师给学生的题目太多, 就会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反感, 如果我们把几道题目整合为一道题, 学生的练习兴趣就会大增。例如, 在教完100内加减法时, 教师可出示这道题:把11、12、13、14、15、16、17、18、19这九个数填入九宫格里, 使每一横行、竖行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和都等于45。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往往热情很高, 他们经过反复的计算调整, 最后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 就改变了单一、枯燥的题海战术, 达到了一题多练的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策略研究 篇10

一、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想, 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新知的学习和巩固融入到练习中, 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和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尽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发挥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练习设计现状

(一) 题型简单, 重复操练

有些教师总是认为, 一样类型的题目多练习几回, 学生就能熟练掌握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造成学生的疲惫心理, 厌烦做题, 使课堂练习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练习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双边活动, 需要在教学中多次进行, 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因此, 造成了学生做题负担重, 教学效率低, 无法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练习设计循规蹈矩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教师总是认为提到练习, 就是书面形式的, 出几道题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忽略其他多种形式的练习, 例如动手操作的练习、动口的练习、小组合作形式的讨论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课堂练习的形式单一, 对学生的练习要求全都一样, 练习内容枯燥无味, 对学生练习的评价单一等问题。有的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就是照搬例题后面的练习, 这样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有的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难度过大, 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使课堂气氛变得尴尬, 且达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

三、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一)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心中也明白, 有效的课堂练习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能够实现高效课堂。但是受到学校经常会举办抽查或者调研考试, 每次考试都会进行成绩大排名, 如果合格率不能达到标准的, 教师的工资就会受到影响, 教师也只能机械地布置一些练习任务, 不加筛选, 使得学生通过反复的操练达到熟练的目的。因此, 设计多样的、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课堂练习形式就流于形式, 学生在这种情况下, 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简单地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

(二) 教师自身对课堂设计的认识偏差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顽固, 大多教师重视的都是学生的成绩, 所以他们更加关心学生是否把知识点掌握牢固了, 而不是去考虑如何设计练习才能更加合理, 不自觉地就会搞成题海战术。偶尔实施一次新的做法, 反而效果不太好, 导致教师没有信心继续去尝试。有些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不知道哪种练习设计形式更符合学生, 只能还是走老路, 搞题海战。

四、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策略

基于上面的分析, 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 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策略。

(一) 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这样设计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以下情况:习题如果太难, 学生都不会做, 感到无从下手, 失去学习兴趣;如果练习设计太简单, 优等生觉得太简单, 做起来就是浪费时间。因此, 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确保每个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之, 教师要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发现、创造知识, 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

(二) 注重错题练习

以往练习中, 学生做错的题目是学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需要教师和学生提起十分的重视。教师应将学生错题中的共性错误进行一一分析, 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实施不同的指导策略。不管练习设计得如何完美, 学生还是避免不了出错, 这是学生进步过程不可避免的步骤,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类整理, 找出自己经常犯错的地方, 再次加深对错题的正确理解。

(三)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练习

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要求教师必须对应设计不同的练习, 传统的一刀切的练习形式是对学生时间的一种浪费。教师可以根据难度设计不同练习题目, 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易错点编写题目, 总原则就是不同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练习形式。

参考文献

[1]李颖.大班额条件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1) .

[2]郭莉.改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学习”研究之一[J].小学数学教育, 2013 (12) .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探析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50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是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不管在哪一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练习的有效结合都十分重要。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点的讲解与课堂练习结合起来十分重要。教师如何对课堂练习进行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练习效果,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练习设计更是至关重要。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进行探析。

一、打破传统的练习理念

基于数学课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引起了重视,教师往往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之后,让学生做一些与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目。虽然传统教学中,教师组织的练习活动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认真分析起来,我们依然能够发现期间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要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打破传统练习方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例如: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能够让学生进行练习,但是存在题目的针对性不强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练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要克服传统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练习的有效性。

二、巧妙设计练习题目

能否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练习题目的设计十分重要,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课堂教学的练习环节引起了高度重视,并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练习题目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练习题目要紧扣知识点

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很多,然而在每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过程中,要紧扣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并且设计的练习题目应该以学生有效掌握教师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为基准,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二)合理把握练习题目的难度

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紧扣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而且还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一般而言,教师针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练习题目的设计,题目的难度不应该过大,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接受教师讲解的新知识点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如果针对新讲解的知识点设计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可能很难及时通过对学习的新的知识点的应用,及时使问题得以解决,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运用新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师如果能够针对课堂上讲解的新内容设计出难度适中的题目,小学生通过开动脑筋,运用新的知识点,能够快速的得出答案,不仅及时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也起到了极大的鼓励作用。数学题目设计环节,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师只有有效的进行题目的设计,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

三、注意不同环节练习题目的设计

进行数学课堂练习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只有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在多个环节下工夫,才能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才能通过有效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这短暂课堂教学时间中需要教师做很多工作,其中教师在组织学生针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需要学生对不同的题目进行练习。

(一)复习旧课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前,往往要带领学生复习旧课,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知识点环环相扣,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很好的接受新知识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前,要带领学生复习旧课,温习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题目,进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旧课的目的。

(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巧妙的设计一些题目,通过题目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也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数学题目的这一作用并没有为教师广泛应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综合性练习

数学教师往往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之后,往往会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一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题目的设计。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教材上面的练习题目,但是要提高题目的针对性,难易程度要适中,同时题目还要能够考查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情况,达到更多指标的练习效果。总之,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题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引导,教师只有进行了有效的练习题目设计,才能收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四、提高練习题目的层次性

现代教学要求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的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进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过程中在不断思考,能否将分层教学思想运用于练习题目设计过程之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不断进行实践,发现十分可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班级内部学生的数学成绩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给出练习题目的过程中,往往不能适应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练习题目,将会收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思考,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 篇12

一、练习设计注重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 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如, 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法”时, 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应用课堂练习题:某校三年级2班28人观看旅游节开幕式, 每人需付门票25元钱。按规定30人以上就可视为组团, 可以享受7折优惠, 请你算一算, 他们怎么买票花钱最少, 最少需要付多少钱?

这个练习题就很好地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特别感兴趣, 都积极地解题。最后他们设计出了三种方案:一是不享受优惠, 28人买28张票, 共花25×28=700元;二是28人买30张票, 共花25×30×70%=525元, 可以比第一种方法节省175元;三是买30张票后, 把多余的2张再原价转让给他人, 这样可以卖50元。这样28名学生只需要花425元就可以了。

设计练习时作业设计时, 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数学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 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 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 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何乐而不为呢?

二、练习设计注重多样性

课堂练习的多样性, 既能减少学生的枯燥感、厌倦情绪, 又能促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例如, 题型的多样:口算、笔算、应用、选择、判断、综合、操作、竞赛、游戏等, 让学生既动手, 又动口, 还动脑;解题思路的多样:一题多解, 一题多问……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形式多样的练习会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把练习变成探索, 在快乐中学习。因此, 设计练习时应适当编选一些带有浓郁趣味性的习题, 这样可以寓练于乐, 练中生趣, 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

这样的课堂练习, 既能巩固知识, 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

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及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充分考虑到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练习呈现出梯度, 体现出层次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宜的发展。

设计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练习, 以模仿课本知识为主;二是提高性练习, 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三是拓展性练习, 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样安排课堂练习, 由浅入深, 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回答, 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练习设计注重合理性

准备练习、探究新知、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组成一堂数学新授课。准备练习是让学生复习原有知识, 同时也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打下基础, 它有利于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并形成知识网络。但准备练习的时间不宜太长, 要控制在两、三分钟内完成。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学完某种知识后, 如果立即回忆就能很快重现这些知识, 隔一小时所学材料仅能保持44%; 隔一天所学材料仅能保持33%;第二天开始遗忘过程变慢, 一星期后, 所学材料保持率为25%。根据记忆的这一规律, 新课中的学习后要对新课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巩固, 保证巩固练习的时间, 一般在十分钟左右进行巩固练习。课后的练习设计不宜过多过杂, 应该设计巩固新知、运用新知为主, 让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新知识。因此教师要做到合理分配练习时间, 使教学既能循序渐进, 又能巩固、提高知识。

上一篇:套路运动下一篇:公路桥梁施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