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运动

2024-08-06

套路运动(精选12篇)

套路运动 篇1

武术作为一项充满活力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近年来已取得喜人的成绩,已成为世界体育运动的一部分。作为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套路运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来自于现代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挑战在于如何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世界体坛上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使他更加绚丽多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可谓形势喜人,形势也逼人。只有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武术套路运动才能在国内和国际体坛中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套路运动的简介

1. 定义

武术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各种拳术器械的整套动作。

2. 分类

(1)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集体表演套路。拳术套路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拳术的种类很多,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象形拳等。

(2)按习武的目的可分为竞技武术套路和大众健身武术套路。

二、武术套路创新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武术创新动作的设计,必须根据武术套路项目的运动特征,以人体解剖学与人体生物力学等科学原理为技术指导。武术套路运动即是群众性的健身体育项目,也是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竞技武术套路来讲,创新的动作要符合竞赛规则要求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条件。

2. 新颖性原则

新颖性主要体现在“新”字上,是练习者在完成所创造或改造的武术动作和连接时表现出动作的独特性与罕见性。

3. 针对性原则

(1)针对武术运动项目特点与发展趋势,对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全面和系统辨析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一。动作技术创新设计,要针对武术套路的项目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

(2)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和练习者的个人特点,综合能力与动作的质量规格是发展武术动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针对武术竞赛规则进行创新。规则对武术技术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规则是武术训练和比赛的主要依据,他规定的动作内容、数量、规格与人体运动的能力基本运动方式,也是创新的主要依据。

(4)针对场地器材进行创新。武术竞赛规则对武术比赛使用的场地和器材均作出了有关规定,在进行武术套路动作技术创新时,必须针对武术场地与器材的要求,使创新的武术动作在整套演练中充分合理地运用场地;同时,在武术器械套路动作技术创新中,要遵循器械的使用方法与规律,充分发挥器械的性能,创造出高新的武术技术动作。

4. 技击性原则

技击是武术运动最突出的特征,强烈的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与其他运动项目和艺术的鲜明标志。

5. 美学原则

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武术套路运动的风格特点和运动规律不断地对武术套路的技术创新,增加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

三、武术套路运动创新的途径

武术套路单个动作的创新。单个动作是组成全套动作的最小单位,有了单个动作的创新,才能有动作连接创新和全套动作创新。武术套路技术创新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难度递进创新法

递进法是不改变原来动作技术特征的基础上,让他从某个方面在程度上递进,使动作由简到繁,由低到高,从而产生另一种新的动作的出现。

2. 移植创新法

移植创新法是将某一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或其他领域的原理方法的部分或全部引入本运动项目中,并通过一定的改造而获得新的技战术的动作创新方法。武术套路中的技术动作移植可分为本运动项目的相关动作移植,对传统武术套路动作的移植和改进,其他领域的技术动作的移植。近年来,动作创新移植法在武术套路动作创新中广泛使用。其创新构思:(1)武术套路动作之间的相关技术意思,必须注意技术动作的类型以及完成该动作所需要的条件,考虑技术动作移植的可行性。(2)对传统套路动作的移植。我国的传统武术种类繁多,流派林立,内容丰富,动作素材越多就越能激发思维和想象力,就越能产生创新灵感;传统套路中有很多可以吸取的动作与技能与技法,经过挖掘与专研,可以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的新动作。(3)运用其他项目领域的技术动作进行交叉移植创新,会为我们武术动作创新带来广阔的思路,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事物的用途、性能等方面为出发点进行连接思考,以构思新事物的方法。

3. 逆向倒学创新法

逆向倒学创新是从形成的动作技术的组成原理。功能特征、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反方向进行思考,进而形成新的武术套路动作。从逆向去探求,从相反方向去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人们通常从正面去探求的习惯。从反面去认识事物,易引起新的思路,往往产生超长的构思和不同凡俗的新观念。武术套路的逆向创新思路在武术套路动作中有许多动作具有对称性,沿着原有动作技术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构思与原动作技术结构、形态不同的新动作。如八运会长拳规定动作:右前扫腿一周半——左旋风脚——右旋风脚——提膝架掌盘肘。

4. 组合创新法

组合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武术动作进行符合武术原理及特点的组合,从而获得具有整体功能和难度升值的一种新武术动作的创新方法。这种新武术动作在武术套路动作创新中屡见不鲜,而且潜力很大。如国际竞赛套路长拳中旋风脚劈叉是由旋风脚和劈叉两个动作组合而成的,南拳中的旋风脚侧摔也是有两个动作组合成的。使用组合法的要求是:一要按照一定的创新意图和目的;二要考虑整体功能的发挥;三要使要素结构有序化;四要注意动态发展需要,注意事物变化着的状态;五要使功能扩大,效益增值。

5. 仿生学创新法

提出“仿生学”这个名字的是美国的斯蒂尔博士,他是这样给仿生学下定义的: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是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类似于生物系统的特征的科学。人类模仿生物的历史由来已久,纵观古今武术发展历程,象形武术是建立在仿生学的基础上的。像形武术种类很多,如南拳中的虎鹤双形、鹰爪拳、猴拳、螳螂拳等;少林五形拳,主要是模仿龙、虎、豹、鹤、蛇五种动物。现代武术的部分套路可以模拟某些动物的部分动作、形态、意识,并且给予加工提炼、升华,创造出新颖的武术动作。

6. 计算机设计创新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体育运动水平不断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将科技成果应用到竞技运动训练中,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特征。目前,国内外体育科研人员,在运用计算机对竞技体育动作创新设计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应用计算机仿真设计武术套路动作是对传统人工设计动作的突破,是武术套路动作创新设计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摘要:随着武术套路运动竞技水平和人们观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要求,给武术套路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人们的要求和武术套路自身的建设来看,对武术套路运动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创新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创新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创新

套路运动 篇2

一、竞赛日期和地点: 预赛:2011年3月1日—10日在东乡一中举行。决赛:2011年3月11日—20日在实验中学举行。

二、参加单位:

东乡一中、实验中学、东乡三中、东乡二中、铜矿中学、红星中学、马墟中学、詹墟中学、琥墟中学、岗上积中学。

三、竞赛项目:

(一)男子

1、长拳全能一项(自选、新编国际竞赛套路)

2、南拳全能一项(南拳、南棍)

3、太极拳全能一项(太极拳、太极剑)

4、剑、枪全能一项

5、刀、棍全能一项

6、对练一项(编组限三人以内,其中三人对练每队限报一项,陪练每队不得超过一人次)

(二)女子

1、长拳全能一项(自选、新编国际竞赛套路)

2、南拳全能一项(南拳、南刀)

3、太极拳全能一项(太极拳、太极剑)

4、剑、枪全能一项

5、刀、棍全能一项

6、对练一项(编组限三人以内,其中三人对练每队限报一项,陪练每队不得超过一人次)

四、参加办法:

(一)预赛

1、每单位可派团长1名(由各县、镇体育局领导担任)、领队2名、教练2 名、医生1名,运动员(男、女)各6名。

2、每名运动员可不报全6项。

3、参加长拳、南拳、太极拳全能项目的比赛,每队每项不得超过2人。

4、参赛运动员必须是在东乡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的运动员。

(二)决赛

1、预赛中获得各项前12名的男、女运动员均可报名。

2、参加武术套路比赛决赛的运动员人数在4人(含4人)以下的单位,可派教练员、领队各1人;运动员人数在5人(含5人)以上的单位,可派领队1人、教练2人。

五、竞赛办法:

(一)预赛

1、本次比赛为各项全能及对练资格赛。

2、太极拳以42式竞赛套路为基础,可以减去部分动作,加上指定动作。

3、采用原国家体委1996年审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最新补充规则及指定动作。

(二)决赛

1、本次比赛为各项全能及对练比赛。

2、太极拳要求同预赛。

3、采用原国家体委1996年审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最新补充规定及指定动作。

六、录取名次与奖励:

(一)各项全能及对练项目,男、女分别录取前8名。

(二)全能分数的计算方法:两项之和即为全能分数。两项得分之和相等时,按以下办法处理:

1、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

2、两个分数中的高分高者列前;

3、两个分数中的低分高者列前;

4、两项裁判长扣分少者列前;

5、将高分用单项得分相等的处理办法决定名次。

6、将低分用单项得分相等的处理办法决定名次。

(三)设“体育道德风尚奖”

七、报名和报到:

(一)预赛:

1、各单位须填写报名表一式两分,于2010年3月1日前(以邮戳日期为准)寄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训练竞赛部和承办单位,逾期者,不予报名。

2、裁判员于2010年3月2日;各代表队于2010年3月2日报到(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二)决赛:

按东乡县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规定执行。

判员和仲裁委员会和竞赛监督委员会:

(一)裁判员的选派办法另行通知。

(二)仲裁委员会人员组成和职责范围按《仲裁委员会条例》规定执行。

(三)竞赛监督委员会人员的组成和职责范围按规则执行。

九、其它:

(一)竞赛规程规定外的其它项目不得参加比赛。

(二)各代表队填写比赛报名表时务必核对准确,字体工整,格式清爽。凡报名表格式不符,字体不易辨论,按无故弃权处理。因运动员伤病等特殊情况需要换对练项目时,必须持医院证明等在赛前24小时连同手续费(每更改一项交100元人民币)一并向编排记录组提出申请。如不同意则退还手续费。决赛不得换人换项目。

(三)代表队须准备每名运动员的指定动作位置图表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与运动员注册证一起,在赛前48小时统一交到编排记录组,逾期按无故弃权处理,另一份检录时交记录组。

(四)为了端正赛风,严肃赛场纪律,保证公开竞赛,各代表队和全体裁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东乡体育总局和赛区制定的各项规定,认真比赛,公正执法,如有违反,按照东乡体育总局的有关文件规定严肃处理。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的“艺术美” 篇3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与现代体育接轨后,武术遇到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就是如何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需要。按着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每个运动项目必须有统一的技术规则。传统武术有着众多拳种和不同流派,依据原国家体委组织八千余人进行全国普查的结果,分类归纳起来,仍有129个拳种。为适应国内、国际竞技体育要求,原国家体委自1959年开始确定了少数有代表性的拳种用于正式比赛,这些拳种在比赛中不断改革创新就成了现代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竞技武术套路的产生,是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大趋势,是走向现代竞技体育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必由之路。

1.1 对竞技武术套路难度美的分析

武术套路高难度动作艺术特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曾针对武术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过高、难、美的问题,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经多次调查研究,于2000年3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武术训练工作会议上,又一次确定了今后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方向——“高、难、美、新”。那么,就目前竞技武术发展的趋势而言“高难度”已构成整个套路运动的基础,它贯穿在形形式式的动作之中,并成为衡量一个套路和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尺。“高难度”是指需具备较高的专项素质与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动作、组合和衔接。这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人体机能及掌握的技术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增加竞技武术套路的可比性。动作的难度如旋子转体720°,侧空翻转体360°等能展示出较好的身体素质、出众的弹跳、柔韧和身体能力;组合难度展示出连贯的衔接、动作的协调、快速和灵活;衔接的难度能展示出有创意的新颖组合。越是高难动作,就越具有美的质量和欣赏的价值,套路的独创,难度的更新,高质量的演练不仅反映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同时更多地反映运动员智慧的内涵。

1.2 对竞技武术套路服饰美的分析

武术套路运动中的服饰特征:运动员的服饰凝聚了丰富的情感信息。如武术中太极拳的表演服饰多取浅色,表现出理智、冷静、安宁、祥和等感情因素。太极拳在审美观念上受到其运动特性的影响,因此表现出了强烈的东方服饰特征。突出唐装样式特点的太极拳服饰在造型上重视二维空间效果,强调服装与人体各部位保持一致,较宽松的装束使得人体与衣料纤维之间空隙较大,只有一种“自然穿着的构成”。与太极拳截然不同的南拳,动作刚猛短促,步伐稳固,身法协调,运动员较多地着装深色服饰,还常以钉扣装饰,表现出刚劲有力、凶猛轻捷的特征,举手投足间,形象的服饰衬托着健美的人体,生动地表现出奔若烈马,惊若游龙的生动形态。

竞技武术套路讲究的服饰与运动员的体势、神态相结合,使武术美更具有气势含蓄、形神兼备等民族风格和内涵。

1.3 对竞技武术套路音乐美的分析

武术发展到现今的演练形式是世代传承中积累和发展的文化体育象征。音乐的加入并没有改变民族性这一特点,反而在武术竞赛表演中加入古筝、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所演奏的音乐,更能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武术的魅力。

在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中,音乐和太极拳第一次在全运会赛场上的结合,成为本届全运会武术比赛规则的又一个创新。

音乐与武术结合,容为一体。音乐给武术以饱满的激情,令武术者热血沸腾、豪情万丈。通过音乐可以表现武术的韵味,而武术套路的肢体也充分体现了音乐要表达的意境,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竞技武术套路的艺术欣赏价值。

2、艺术美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影响

2.1 难度、节奏、姿态、服饰、音乐等都是竞技武术套路“艺术美”的外在表现,称为武术的“形”;而意境、则是竞技武术套路“艺术美”的内在意韵,称为武术的“意”。“形”美是竞技武术套路变化发展的关键。

2.2 根据对竞技武术套路“艺术美”美的辨证分析,认为含有攻防含义的“意境美”是竞技武术套路的重要基础,是“姿态美”、“节奏美”、“难度美”、“服饰美”等一切外在形式美的生命源泉。而这种“意”是扎根于中华民族武术的大环境中的。而今,竞技武术套路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更偏向于“竞技”、偏向于形体的外显。所以,“形”的不断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关键。这样套路就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表现出中华武术的思想内涵,由此可见,“艺术美”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根据对竞技武术套路“艺术美”的辨证分析,认为含有攻防含义的“意境美”是竞技武术套路的重要基础,是“姿态美”、“节奏美”、“难度美”、“服饰美”等一切外在形式美的生命源泉。音乐作为竞技武术套路比赛规则的又一个创新,它的加入将大大丰富武术的审美内涵,使原本仅为视觉艺术的演练变为视听觉结合的艺术形式,对武术套路意境的表达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竞技武术套路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更偏向于“竞技”、偏向于形体的外在表现。所以,外在形态的不断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关键。这样套路就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表现出中华武术的思想内涵,使竞技武术套路不断的丰富,提升竞技武术套路本身的表现力及可供鉴赏的能力,由此可见,“艺术美”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2 建议

套路运动 篇4

中国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几千年来一直在民间默默地成长。新中国成立开始的现代武术套路,至今已历经了50多个春秋。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武术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无论是在竞技体育领域,还是在全民健身运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为竞技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武术套路,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竞技武术套路会以特设项目参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目光,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我们应抓住机遇,把源于中国的武术继续发扬光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主要以近几年国内大型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为研究对象,如武术锦标赛、亚运会武术比赛等。通过观看比赛以及查找文献资料和访谈,基本上了解了我国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走向。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认真查阅了近七年体育类13家核心期刊、多家非核心期刊及其它期刊杂志有关我国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 访谈法

通过走访河北省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有关专家,聆听他们对目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为论文撰写提供资料。

2.2.3 逻辑分析法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运用逻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3 我国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3.1 求新、求变是未来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由表1我们很容易看到:从1991年规则的无难度到1996年规则难度分值为0.2分直到2003年规则的动作难度分值规定为2分(包括动作难度1.4分和连接难度0.6分),而且不同的难度与不同的连接其难度分值都有明确的规定。显然,从难度系数来看:整个轨迹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这说明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把“焦点”锁定在了提高动作的难度系数上,它已不仅仅只是提倡运动员要不断创新,而是运动员若想获得更好成绩必须要有所创新。不过,在规定了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的同时,我们也往往会看到许多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动作套路的编排上存在着很严重的“雷同”现象,这种情形也着实让人感到担忧。但不管怎么说:现阶段的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在承接传统武术文化的同时,已经将目光锁在求“新”求“变”上,这是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必然归属,也是使得武术套路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前提保证。

3.2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

新规则中只规定了部分主要的步型、腿法和器械方法,其余的大部分均作为选用动作,这样就可以减少相同动作的使用率,并且在难度的设定上也一改从前的单一性。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增加了套路编排的多样化,并根据动作的难度等级给予相应的加分分值,即动作难度最高加分1.4分,连接难度最高加分0.6分。这样,运动员就可以在不违背规则要求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自由的选择难度等级内容,提高难度动作的成功率,便于更好地体现运动员不同的风格特点。这就改善了旧规则实施过程中指定动作给运动员带来的诸多限制和套路编排大同小异的弊端,体现运动员套路编排的多样性,提高了整套内容的可观赏性。

3.3 重视技术演练

一套完美的武术套路展示,如果说动作规格是基础,那么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则是这整套完美体现的关键,也是裁判员评定不同运动员的不同技术风格和水平的重要依据。2003规则与1996年版的旧规则相比,演练水平的分值没有变化,均为3分,这充分体现了完美的技术演练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的重要的地位。

3.4 难度等级动作的划分更加细化

武术套路确定了高、难、美、新,主要是以难度为主的发展方向,在规则的制定上也在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随着武术套路的发展,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整体水平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还在不断提高。2003年出的最新规则《武术竞赛规则》,将武术套路运动的具体评分为三个板块,即: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动作难度,集中体现出了“高、难、美、新”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航标灯”。难度动作的增设是在八运会和九运会所增加指定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更系统化的修改而设定的,难度等级动作设立,更能体现运动员在演练套路时的个性发挥,对运动员技术、体能和心理素质体现出了更高的要求,难度动作具体分为A、B、C三级难度,这样运动员在选做难度等级动作时,就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就提高了大家对武术套路的观赏性,也增强了裁判员对评分的客观性和区分型。

从表2中可见在2007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中,女子有116次人选做了跳跃类难度动作中B级难度。其中选做旋风脚540度(323B)难度的运动员最多,在跳跃C级难度动作中,39人选做旋风脚720度(323C),12人完成该动作,没有扣分,在跳跃类C级难度动作选择中,腾空摆连720度(324C)无人选做。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应注意提高动态平衡时肌肉控制以及身体重心调节能力,提高腾空阶段的空间判断能力和各肌肉协调用力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

3.5 代码化武术动作与现代“同项群”竞技体育项目评分规则看齐

较1991、1996及以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相比,20O3年竞赛规则变化最突出的地方是借鉴了奥运会同项群(难美型)项目(主要是体操与跳水等项目)的裁判评分特点,首次将组成武术套路运动的各具体动作进行了数字化、组别化与代码化处理。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武术套路运动竞技评分更具可比性,同时,也使得“神秘武术”更加通俗化、国际化,便于进一步推广与普及。很显然,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想与奥运会电子评分相接轨,使武术动作更为“国际语言”化,同时这种做法也为武术套路运动走向国际化打下了伏笔,这为未来武术的成功“申奥”及武术套路运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为了使武术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应清醒地认识到,武术竞技化有利于民族性继承、人类性实现的一面。但是,也不能忽视目前以竞技武术套路作为进入奥运会的主要形式,可能会对传统武术或社会武术的推广产生滞后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进入奥运会应是武术走向世界的手段,而将中华武术推向世界才是根本目的。

4.1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的发展需要“追本索源,把根留住”

武术的起源在于“技击”,它是武术的命脉与“根”。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从诞生至今已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过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而“技击”则始终是武术发生、发展的“主心骨”。没有“技击”的武术,不成其为武术。观赏性和技击性是武术套路运动的两个基本点,两者都不能偏废,只有将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推动武术套路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年来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在引导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的同时,一直强调“变”是主题,但同时也把突出武术的技击特点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拿出很合理的方案来,不时有一些花哨和片面追求难度的套路动作出现,这样极不利于武术套路运动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武术的发展方向问题上应该追求“追本索源,把根留住”。

4.2 从长远的角度,应把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的战略选择放在传统武术上

这是因为传统武术能够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人民大众所喜爱,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推广传统武术,扩大武术人口规模,从而有助于民族性的弘扬,又扩大了武术的影响,提高武术的普及程度。而且传统武术套路的技击性更加明显,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技击方法和风格,这样既可体现武术的本质,又使武术易于符合竞技化要求。

4.3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要充分体现武术的本质

要在改变训练体制上狠下功夫,抓住武术的本质,将“内劲”的修炼和“外形”的修炼,放在同等位置上。摆正二者的关系,在训练中要求“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法、步”;演练方法上要求“内外兼修”,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效果”。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是指手、眼、身法等形体活动,且将中国儒、道、佛的思想精华融会其中。如《少林拳术秘诀》中所言“禅崇尚静悟,贵解脱,以人定为功夫,以参证为法门,能于此而有所悟人,而后性静心室,脱离一切挂碍。如无挂碍则无恐怖矣。如无恐则神清,神清则气足。气足则应无方,随机生巧”;“如走而后,明于法而不拘于法,沉其心而不动其气,斯道至此,始可告大成矣”!这段话把佛道思想与最高竞技关系分析得明白透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武术的本质,体现武术的魅力。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目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未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的战略应注重传统武术套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应充分体现武术的本质。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2]徐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3]郭玉成.中国武术的历史走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7(1).

[4]郭志禹.中国武术发展模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

[5]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S].国际武术联合会,2006.

愚人节告白套路_愚人节文字套路 篇5

套路一

男:“我们来做个测试吧,测试你的大脑反应能力。你看我的五个手指头分别代表这几个字:“我”、“爱”、“你”、“忘”、“情”、“水”,每当我指向哪个手指,你就说出那个字,越快越好,看看你的大脑有多快!”

女神:好。

男神操作:我、爱、你、你、爱、我、我、爱、你...

屌丝操作:我、爱、水、忘、忘、忘、旺、旺、旺...

套路二

男:“我有魔法,可以清除你的记忆。”

男神操作:我能让你忘记你是我老婆。

屌丝操作:我能让你忘记你是狗。

套路三

男:“你知道什么东西最喜欢说“不知道”和“为什么”吗?”

女神:不知道。

男神操作:我女朋友。

屌丝操作:猪。

女神:为什么?

套路四

男:“今天我要向暗恋已久的人表白。”

女神:“加油,希望你幸福。”

男:“我到她家门口了,可是还是没有勇气敲门。”

女神:“我支持你,鼓起勇气吧。”

男:“要不你出来开下门吧,我还是不敢敲。”

女神打开了门。

男神操作:你就是我暗恋已久的女神,你就是我的幸福...

屌丝操作:你哥在吗...哈...哈...哈,愚人节快乐!

套路五

男:“我喜欢你。”

女神:“我也喜欢你。”

屌丝操作:愚人节快乐!

女神:“我不喜欢你!”

男神操作:“愚人节快乐!”

套路六

男:“我讨厌你!”

女神:“我也讨厌你!”

屌丝操作:滚!

男神操作:“你知道吗,今天是愚人节,我想说个谎话骗你,可是我却发现这句话可以骗你,却骗不了我自己...”

上面就是六个愚人节表白的套路,套路是死的,人是活的,一颗真心,有的放矢,成功了,每天都是情人节,失败了,不过是一个愚人节。愿你成功,愚人节快乐。

愚人节表白整人方法

愚人节表白整人方法1、表白月老

你身边的两人相互爱慕着,何不趁着愚人节的节日氛围来当一回月老,和其他同事一起为他们精心准备两份愚人节礼品及两封表白情书呢?a以男士委托者的身份把礼品和表白情书交给女士,b以女士委托者的身份把礼品和表白情书交给男士;每个碰见他们的人都给他们一个特别的表情,尽力营造一种喜悦浪漫的气氛。

愚人节表白整人方法2、和自己暗恋的他/她表白

如果你还没有勇气和爱慕的他/她表明心意,趁着_年愚人节来临之际,精心准备一束玫瑰花或是小礼品去到心仪的他/她面前大胆说出您的爱吧;成功,是将来一个美好的回忆亦是两人间别样的乐趣;失败,可以一笑而过避免尴尬,预祝愚人节快乐。

愚人节表白整人方法3、表白整人

套路运动 篇6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武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武术运动已经成为国际、国内体育大赛的主要比赛项目之一,而且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为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而对武术训练的各个方面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探索。其中,作为取得优异武术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的力量练习,成为了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套路 下肢力量训练

一、中国传统套路中的“核心力量”

通过对古今两种运动模式的对比,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武术功法与现代核心力量训练,都是将脐下(腰椎)臀(骨盆)胯(髋)关节周围区域作为核心区域,这一点没有争议。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功法还将肩关节区域也定为核心区域。它同样具备的是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的特征,也可成为现代核心力量训练的区域。

二、下肢力量训练

“下肢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武术运动技术的特殊性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地分析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所必须的下肢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根本措施。根据训练需要,运用测力台测试运动员负重半蹲快速上起力量,确定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负荷强度,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进行阶段性测评动员的力量素质主要有最大力量,是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所表现出的最大力量。武术套路技术动作对力量的要求武术套路对力量的总体要求是要有良好的腰腹力和上、下肢及全身的爆发力[3]。但是,由于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下肢力量随之要有特殊的要求。核心力量训练理论运用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是切实可行有效的,核心力量对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专项基本功、专项力量水平、完成高难动作的成功率及整体竞技水平有着极强作用。核心力量水平的提高对武术套路运动员上下肢体协同做功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提高运动员神经—肌肉的传导能力(控制力)及保持运动员运动中的身体姿态、协调性、灵敏度等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三、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作用及意义

(一)利用核心训练方法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员在进行快速发力动作时,强有力地核心肌群能够保持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正常的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这大大预防了急性损伤的发生。如:背痛、腰腹扭伤、骨盆倾斜等等,这些损伤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同时,核心力量还有助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把握身体重心,使脚在落地时的支点与身体重心的投影点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从而减少了运动员在下地支撑时的受伤几率。如:体操、跳水或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空中完成一系列的翻转动作后,在落地瞬间能靠核心力量来调整身体重心的位置,加大了成功完成动作的把握。一方面可以提高肌肉收缩的力量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减小关节的负荷,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二)利用核心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成绩

虽然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应用到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中只有10多年的历史,但核心力量训练已广泛应用于国家队,甚至部分省队中。如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能教练李春雷目前负责国家羽毛球队的核心力量训练;香港著名体能训练专家陈方灿博士负责国家速滑队和体操队的核心力量训练;德国的体能训练专家汉斯负责国家赛艇队、激流回旋队及江苏赛艇队的核心力量训练等等。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总结经验时,几乎所有的队伍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因此,国家体育总局指派一批体能训练专家,要求他们围绕核心力量训练尽快写出一部更具有指导意义的且属于中国的体育著作。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核心力量训练不仅会广泛应用于国家队和省队中,在地市、县级等各级各类运动队训练中也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四、核心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核心力量训练的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轻负重为主,其主要原因是:核心部位主要是人体肌肉力量的薄弱环节,參与工作的肌肉相当一部分是位于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这些肌肉不可能承受大的负荷重量。其次,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任务是为上下肢的传递和衔接创造条件和搭建平台。完成这项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神经对多块肌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作控制能力,这种能力的训练手段应突出协调、平衡以及稳定与不稳定、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快速和精确地转换为主,不负重和轻负重的训练时完成这种类型训练任务的必要手段[4]。

五、总结与建议

核心力量训练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力量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能够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的稳定性,提高运动员空中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提高对四肢的支配能力并能够有效地预防伤病,有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成绩的提高。实验表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降低难度动作的失误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科学合理地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凤霞.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腿部力量最佳训练手段的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2] 郝晓光,刘定一.中国传统武术功法与现代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09.

[3]王安军,田春鹃.浅析核心力量运动员对运动员的特殊意义[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2.

浅析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的准备活动 篇7

1.1 研究目的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武术套路运动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的出台,使武术套路运动有了质的飞跃。比赛从以往仅凭裁判员主观意志评分转变为参照量化标准评分,使武术运动员有了更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能根据自身条件,合理、有效地选择、组合和连接动作,并加以强化训练,从而提高武术套路运动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增强了武术套路运动竞赛的可比性、区别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更有效地提高了观赏性。“高”、“难”、“新”、“美”已成为现代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方向。

准备活动是各种体育课、训练课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在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练习。在未做准备活动前,人体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以这种状态投入较为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精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甚至会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头晕、恶心、呕吐乃至休克等),身体运动机能、运动成绩达不到正常水平等[1]。这种现象在延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步消除,这种延续现象叫惰性作用。准备活动目的在于人为地通过肌肉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特别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的惰性,从而缩短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机体进入正式活动时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武术套路运动因竞赛套路难度小、难度动作少,准备活动多是慢跑几圈或做游戏,接着开始压腿,然后进行专门性准备活动,省略了一些看似简单、多余,但却十分重要的练习。新的竞赛规则要求竞赛套路难度加大、难度动作增多,传统的准备活动已不能满足难度动作对运动员肌肉、韧带、关节及机体机能的要求。因此,改善传统的武术套路训练、竞赛的准备活动势在必行。

2003、2004、2009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做了三次修改,不断完善,使以往的选材方法和训练方法等不能较好地适应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这给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的准备活动也应打破原有的习惯,科学地进行。下面就武术套路运动训练中准备活动的作用、原则、步骤、方法及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准备活动

体育的准备活动也称之为“热身运动”,它是一种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和心理应激水平,从而以良好的机体状态参加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必要手段[2]。准备活动是通过各种训练,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它达到适宜的水平,加强各种器官的活动,克服各种技能活动的惰性[3],为训练和比赛的主要内容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2.2 准备活动的作用

(1)准备活动可增强武术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欲望。许多运动员都有这样的体会:夏、秋两季气温高,人容易感到困倦;冬、春两季气温低,人体肌肉粘滞性高,人不想动,对训练和比赛的兴致不大。但做完准备活动后,运动员的情绪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有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是因为准备活动可以加快神经冲动的传递,增加神经受体的灵敏性;可使肌肉粘滞性减弱,机械效率提高,从而为训练或比赛创造良好的精神状态。

(1)准备活动能克服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能加强心血管和呼吸器官的活动能力,提高运动员机能的集合水平,增强机体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

(3)准备活动可增强武术运动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水平。

(4)准备活动对血压的影响。准备活动对血压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经过准备活动,收缩压会上升,舒张压适度下降,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因为在运动时为保证物质代谢供应的需要,人体的脉压会明显增大,使全身各器官能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血流量,使机体处于适宜生理水平[4]。

(5)准备活动对动作协调性、肌肉控制力的影响。通过观察武术教学、训练和比赛后发现,经过准备活动后,运动员动作连贯,并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训练、比赛效果均比未做准备活动的好;同时,难度动作的完成率、难度完成的稳定性也较未作准备活动的高许多。

(6)准备活动可使人体体温升高,从而减小肌肉、韧带的粘滞性(减少阻力),增加弹性,并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的滑液,以减小关节的摩擦力,加大关节的灵活性。这就大大提高了人体运动的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等,从而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

准备活动之所以能够使有机体对外界环境产生适应性,就在于准备活动能增强血液循环的速度,使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速度加快,使血红蛋白加快分解,释放出更多的氧气,供应运动所需,加速新陈代谢。同时,预先活动、伸展肌肉可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和抗疲劳程度,并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缩短肌肉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维持武术运动员整个运动能力计划指标的相对稳定性,以提高训练或比赛的水平。

第24届汉城奥运会的女子跳远决赛,美国名将乔伊娜为了适应环境、克服时差的影响,提前两个半小时就坐在草地上做拉伸运动,进行缓慢的碎步跑,用各种姿势进行着紧张训练。前苏联田径队教练问:“你为什么这么早?”乔伊娜认真地回答:“应该早点使自己振作起来,今天是决赛!”果然,乔伊娜最后以7.40米的优异成绩战胜了刚创造新世界纪录的前苏联选手及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夺得了金牌。这个例子充分体现了准备活动在体育训练和竞赛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3 准备活动的原则

武术准备活动是技术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是技术训练的前提保证,应以完成整个武术套路训练的技术部分为目标,反映出训练的质量。准备活动的时间长短和负荷强度要适宜。由于每个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武术训练程度及应激水平不同,准备活动也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准备活动要做15分钟左右,而且每次武术套路训练、比赛前都要做。

武术套路训练属肌肉活动复杂的运动项目,准备时间要长;训练程度越差的运动员,准备活动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的运动员,准备活动的时间也要适当加长。武术套路训练的准备活动强度要适宜,以提高体温、增加呼吸量,身体各大肌肉群和韧带、关节得到适量的活动,感到灵活、舒适为原则,但绝不能引起机体疲劳,当然运动量太小也达不到目的。

总体说来,准备活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节省体力。

(2)使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伸展。

(3)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小幅度到大幅度。

(4)使用单个快速动作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投入工作,并打开神经传导通路。

(5)采用轻巧、放松的加速跑等练习使身体各器官同步协调工作,以适应武术套路极限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6)用意念的方法稳定情绪,重视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环节以争取训练的理想效果和比赛的胜利。

2.4 准备活动的步骤、方法和内容

国内运动员在做准备活动时,一般是从慢跑开始,而国外运动员大多是从伸展肌肉开始。我们武术套路运动应借鉴国外的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准备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防止肌肉拉伤。

2.4.1 伸展肌肉

伸展肌肉部位应按颈、上肢、躯干、下肢及脚踝的顺序做前后、左右及绕环等练习。这是看似简单、多余,但却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

(1)颈部肌肉的伸展:站立或跪立,低头、仰头、依次向左右转头、侧倒头,而后分别由左向右、由右向左绕环。

(2)上肢肌肉的伸展:两臂上举后振;两臂下垂后摆;两臂上举后两手交叉,两掌上翻向上伸展;单臂上举向异侧方向振动。

(3)躯干肌肉的伸展:体前屈或下蹲屈体团身;上体分别向左右侧屈;上体后仰;腰分别由左向右、由右向左绕环。

(4)下肢肌肉的伸展:跪撑在垫子上慢慢向后倒体,使大腿前群肌肉得到伸展;体前屈,但膝关节微屈向下压,使大腿后群肌肉得到伸展;在伸展小腿后群肌肉时,采用屈膝体前屈,一腿前伸、勾脚尖,重心放在后腿上的姿势,左右交替进行。

2.4.2 走

通过走一段距离,可使被牵拉肌肉的弹性得到恢复。走的时候先随意走,然后依次用脚后跟走、前脚掌走、脚外侧走及脚内侧走等。走的速度由慢到快。

2.4.3 慢跑

慢跑时场地不限,时间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确定。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时候,慢跑的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反之,在夏季或气温较高的时候慢跑的时间可以相对短一些。慢跑的速度要由慢到快,由前脚掌逐渐过渡到全脚掌。

2.4.4 伸展韧带

慢跑结束后就可以做拉长韧带的练习了,就是平常所说的压腿。通过伸展韧带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武术运动员受伤,而且还可以增加其关节、韧带的活动幅度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必要的弹性。

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重点伸展肩、躯干、髋、膝及踝等部位的韧带。

(1)伸展肩关节韧带:由于上臂可以任意向前运动,而向后的运动幅度却受到限制,但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经常出现上臂向后的运动。因此,应适当拉长肩部的韧带,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幅度。在准备活动的时候,可采用扶墙压肩、两人体前屈相互振动压肩、单臂绕环、双臂绕环、左右绕环、交叉绕环及振臂等练习。

(2)伸展躯干关节韧带:伸展躯干关节韧带也就是伸展脊椎前后、左右的韧带,可采用体前屈、跪撑后倒地、俯卧两头起、向后下腰、体侧屈及涮腰等练习。

(3)伸展髋关节韧带:伸展髋关节韧带直接影响到武术运动员腿部动作的幅度,可采用正压腿、后压腿、正踢腿、侧踢腿、前后踢腿、竖叉、横叉等练习来伸展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

(4)伸展膝关节韧带:伸展膝关节韧带主要是伸展其关节后面的韧带,以使大小腿在膝关节处能够充分伸展。可采用正面压腿来练习。压腿时应注意勾脚尖,这样能够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5)伸展踝关节韧带:由于武术套路难度的加大,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踝关节的韧带最容易受伤,因此要十分重视踝关节韧带的伸展。可采用脚内翻压、脚外翻压、脚后蹬压、绷脚尖压等练习。(下转第64页)(上接第58页)

2.4.5 一般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由相对较激烈的运动组成,目的是使运动员的内脏器官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将要开始的武术专门性准备活动和主要训练做好准备,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加速跑等跑的专门性练习及击步跑等一般性的跳跃练习。

2.4.6 专门性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的内容应与武术套路训练内容接近,其目的是为武术专项练习做好准备。主要是腿法、翻腰、步型、跳跃及跌扑滚翻等练习。

3 结论

综上所述,准备活动可以增强武术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能克服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加强心血管和呼吸器官的活动能力,提高武术运动员机能的集合水平,增强机体的工作效率,可增强武术运动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是提高与改善武术套路运动训练、比赛效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摘要:准备活动可以增强武术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加强心血管和呼吸器官的活动能力,提高武术运动员机能的集合水平,增强机体的工作效率;可增强武术运动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是提高与改善武术套路运动训练、比赛效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的准备活动应打破原有的习惯,科学地进行。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准备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体育课的准备活动.2009年东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卫生优秀论文.

[2]丛永柱,郑艳冰.浅谈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2009(107):8.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72.

套路运动 篇8

1958年国内第一届武术协会成立。就马上邀请了一些经验丰富的武术工作者,并经过多次研究讨论,起草了第一个以南拳、长拳、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将比赛的内容按各个项目进行比较细致的分类,这套规则一直沿用到1965年才废弃。

第二届全国运动会,武术项目被列为比赛的表演项目,并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队和运动员进行了二百多项的项目表演。这次表演不受以前规则的约束,充分把武术的本质进行展示,使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曝露出了以往规则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2003年颁发的新的规则中,改进了竞赛的组织机构和评分方法。各项成绩的满分为10分。动作的质量分数为5分;动作的演练水平分数为3分;动作的难度分数为2分。

由于第九届世界武术表演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武术比赛预选赛,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在2003年的规则基础上又做出了一些新的调整,从这为起点标志着《竞赛规则》已经慢慢的朝着国际化方向的前进。

2、增加了武术套路编排的自由空间

在以往的规则中明确了自选项目需要选做一些不同组别的和一定数量的步型、手型。如自选长拳套路中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五种步型都要出现(女运动员可以不用马步),其中,弓步不得少于四次,马步不得少于两次。而2003的规则却没有。在新规则中,加入了动作的难度分值为2分,而不再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的动作进行限定。运动员除了可以选做一定难度动作之外,还可以选择任何动作的组合套路。这使得运动员在编排套路上能够自由发挥了,可以充分发挥运动员的创造,编排出更加符合自身特点和个性的套路,突出了套路风格的个性。

3、改进了对自选套路内容的规定

以往的规则中规定了自选项目必须要选做不同组别和一定数量的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如自选长拳套路中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五种步型都要出现(女运动员可以不用马步),其中,弓步不得少于四次,马步不得少于两次。而2003的规则中对此却没有规定。也就是说在新规则中,加入了难度动作的分值2分,而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的动作不再进行规则的限制和限定。运动员除了在自选项目的比赛套路中可以选一定组别的难度动作,还可以选择任意动作组成套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运动员自由编排的空间,但在也导致了运动员动作规格的普遍下滑。在2007年的规则中对自选套路的内容又重新进行了规定,这主要是考虑到武术国际化的问题。如自选长拳套路中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步、虚步、仆步、三种步型;弹腿、踹腿、后扫腿三种腿法和顶肘及扣腿平衡。剑术、刀术、枪术、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南拳、南刀、南棍套路也都规定了一定数量的步型以及相应的器械方法。

2003和2007年的规则在动作的连接难度分值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完成一个A级连接动作的难度,由原来的0.05加分改为0.1加分,完成一个B级连接动作的难度,由原来的0.1加分改为0.15加分,完成一个C级连接动作的难度,有由原来的0.15加分改为0.20加分,完成一个D级连接动作的难度,由原来的0.2加分改为0.25加分。考虑到外国武术运动员的动作难度技术水平,规程中对动作难度级别进行了降分处理,例如运动员选择C组的动作难度将得到B组动作难度的得分,但连接难度的分值不变。这样增加了外国运动员的竞争能力,使规则更加科学化。

4、结论

1991年以前,武术规则还处在不够完善的阶段,许多规定还不利于武术发展和传播。1991年武术竞赛规则出台后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对套路中的动作组别规定做出了新的规定。

2003年版本的武术竞赛规则更加细化了裁判员的工作,将难度动作分数增加到2分并且对难度动作分成三个等级,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

为了与国际竞技体育发展方向接轨,适应奥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需要2007年的武术竞赛规则问世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是武术国际化而做出的修改。

根据规则变化和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的训练重点应试是在保证完成难度动作质量的情况下,去重视一般动作的质量水平,从而提高演练的整体水平,并由此形成自己风格应是当今训练的重点。

摘要:《武术竞赛规则》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对套路表演水平的评价标准,是为套路运动服务的。从1958年第一次制定武术竞赛规则到今天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每次规则的修改都会对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武术套路技术发展又会促进武术竞赛规则的更新,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研究武术竞赛规则不仅能够探寻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趋势,也能促进武术竞赛规则更加完善,为武术套路运动训练以及规则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术竞赛规则,武术套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套路运动 篇9

武术套路对力量的总体要求是要有良好的腰腹力和上、下肢及全身的爆发力。但是,由于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专项力量随之要有特殊的要求。武术的长拳类套路动作具有踢打摔拿、起伏转折、闪展腾挪、窜蹦跳跃以及跌扑滚翻等特点,这些技术动作对下肢爆发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即完成上述各种动作的主要用力肌肉不相同且动作多半是在近固定(躯干为上固定)的情况下完成下肢用力动作的。南拳则相反,是以上肢力量为主,发力动作短促有力,动作多半是在远固定(躯干为下固定)的情况下完成。在武术器械套路中,刀术动作以劈、砍、刺、撩、挂、缠头裹脑等刀法为主,演练时如猛虎下山,气势逼人;枪术动作以拦、拿、扎、舞花等枪法结合各种身法和步法,要求枪扎一条线,体现出全身用力的协调一致性。同样,其它武术套路技术动作对力量各有不同的要求。

从对武术技术动作的用力分析可以看出,运动员在演练或对抗时的发力动作非常重要,要求运动员发力顺达,打出寸劲和爆发力。其上肢发力顺序是发于腰、传于肩、催于肘、达于手,而踢腿、蹬腿的发力顺序是起于臀、扯于膝、达于脚。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看,大环节带动小环节,大肌群用力带动小肌群用力,最后通过手和脚快速传递力量的用力特点。因此,武术训练特别重视末端环节——手和脚的力量训练,因为这两个环节比较薄弱而又非常重要,它们直接跟器械或地面接触,大肌群的用力都是通过这两个环节传递出去的。

由于武术套路比赛是在规则要求的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这对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在力量训练时一定要重视力量耐力,特别是速度力量耐力的训练。在套路运动中,由于器械重量固定不变,只要求动作幅度和速度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力量训练时,着重强调发展上、下肢和腰腹肌的力量,要求采用中、小负荷快速完成动作;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一般采用负重(穿沙衣等)完成动作,即进行负重量较小、次数较多的训练。

2 武术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应用

2.1 结合不同的技术动作选择训练方法

要想收到力量训练的效果,就必须结合不同的技术动作选择训练方法,首先要使在逆动中起作用的肌肉群得到锻炼,同时要有利于改善运动中枢间的协调关系。由于不同动作参加运动的肌肉均不相同,训练中一定要善于分析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正确确定参加运动的主要肌肉,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武术中的多种动作都是通过腰腹的发力来完成的,因此要围绕发展腰腹肌力来安排训练方法,通过腹肌及踢腿、摆腿等练习增加腰腹的力量和灵活性,使所有参与动作的肌肉得到协调发展。根据专项动作的性质确定训练方法。例如,动作中关节为屈,力量练习就应发展屈肌;动作中关节为伸,力量练习就应发展伸肌。一般说来,人体关节活动总是由屈到伸,并伴随有肌肉预先拉长到迅速收缩的工作特点。因此,发展力量就要考虑到这种工作性质,并加以运用。有些肌肉不仅具有屈伸性能,而且还有回旋性能,如肩、髋关节等。所以,除发展该关节伸屈肌群外,还要发展其内收、外展、回旋等多种动作的肌肉群力量。

在武术的各种技术动作中,肌肉收缩时的支撑条件是不相同的,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形式。第一,两端都不处于支撑状态,但能使起点和止点相互靠近。如腾空外摆腿的收腹动作,就主要依靠腹外斜肌和对侧腹内斜肌共同收缩来完成,选择训练方法时可通过仰卧上体侧屈等方法发展腹内、外斜肌的力量。第二,近固定(躯干为上固定)使下肢运动为各种踢、踹、勾、蹬等动作,可采用踢沙包、伸大腿、踢小腿等方法进行力量训练。第三,远固定(躯干为下固定)使上体运动,如弓步冲拳、马步架打等动作,可采用原地的冲拳、推掌等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利用上述相应的方法训练时,可根据需要增加负荷重量来提高训练效果。

在武术器械技术中,上肢是在手持器械的特殊情况下完成动作的,在训练时要注重训练出手的速度和力量,注重运用器械的初速度和爆发力训练,而且训练的效果一定要和技术用力一致。例如,为了增加扎枪的力量,可采用加重器械练习拦拿扎枪动作的方法,如果此时采用双臂屈伸来发展上肢力量,虽然也增加了三角肌、伸肘肌的力量,但由于肌肉收缩时的支撑点和用力方向不同,使训练效果与扎枪用力不一致。因此,在选择训练方法时,一定注意肌肉工作的性质要和武术技术动作一致。武术中有许多动作是由退让工作迅速转入克制工作的,如下肢的起跳腾空、踢腿时由后摆到前摆等动作,发展这类肌群的力量时,要选择与这些专项动作相似的超等长训练方法。

2.2 武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

通过长期的训练证实,在准确地了解与技术动作有关的各种力量基础上,采用有效的力量训练方法,一定会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下面将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有关因素和训练方法进行归纳总结。(1)上肢爆发力:肩、肘关节主要用力肌肉有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等,一般采用卧推、平推、哑铃舞花、拧千斤棒、推铅球、拦拿长竿等训练方法。(2)腰腹力量:脊椎的主要用力肌肉有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背长肌、斜方肌等,一般采用仰卧起坐转体、手持重物转体、负重转体、弓身、上拉、体侧提铃、扔链球、抛实心球、倒挂屈收上体等训练方法。(3)下肢弹跳力、爆发力:髋、膝、踝关节的主要用力肌肉有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臀大肌、腓肠肌、大腿屈肌等,常采用负重足踵屈伸、足负重踢摆、负重深蹲、半蹲跳起、抗阻力(踝绑弹力皮条)踢摆腿、多级跳深、负重蛙跳、团身跳等训练方法。(4)全身爆发力:肩、髋、膝关节的主要用力肌肉有胸大肌、肩带肌、肌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腰腹肌等;常采用负重做各种武术动作、快速挺举、抓举、立卧撑挺身跳、连续完成同一个武术动作等训练方法。(5)拳术套路力量:单个或组合动作的力度训练,采用负重法(穿沙衣等)反复完成动作,以增加拳、脚的力度和腾空高度;全套动作可采用负重法与重复法(重复全套动作)交替训练,提高拳术套路的动作力度和专项耐力。(6)器械套路力量:采用加重、加大、加长器械的超负荷训练法完成单个或组合动作时,主要是练习运用器械的速度和力度;完成全套动作时,则是训练超负荷状况下全套器械动作的力度和耐力。

2.3 武术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执行要求

专项力量训练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训练方法的执行情况。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原则上要求正确执行训练方法,对于所采用的训练方法的要领、主要用力肌肉、关键环节、正确的示范动作以及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等都要弄清楚,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严格按要求执行,从而保证训练效果。

不同力量训练方法的具体要求是根据专项技术特点决定的,特别是负重训练时,有些动作在举重运动中看来是错误动作,而对武术运动来说却是正确动作。例如,负重下蹲进行力量训练时,两脚站位应结合武术中的马步动作,以平行站立最为合适。在进行速度力量的训练时,根据武术技术动作的特殊要求,要特别注意完成动作的末速度,特别是手和足关节的末速度,以体现武术动作的疾快特点和鞭打力度。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采用一些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对大强度、高密度的力量训练要采用记时记次数的训练手段,要求运动员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次数。对耐力性力量训练则要采用长时间、一定强度和密度的训练方法,使运动员的力量耐力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还可以在力量训练时采用一些激励或竞争性措施,调动运动员的情绪和积极性,以提高训练效果。例如,采用比赛的形式完成训练任务,对优胜或优先者进行表扬或嘉奖,从而在充分调动运动员兴奋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

2.4 武术专项力量训练的运动量安排

武术运动员一般力量训练的时间每次在1.5小时左右,根据训练目的每次安排3-10个练习内容。在进行力量训练时,一定要注意把速度力量和爆发力放在首位。因为从武术技击的含义讲,如果失去了速度就失去了战机,容易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如果缺乏速度力量和爆发力,就会使武术套路的演练变得沉闷无力。所以,在进行负重力量训练时,以中、小重量为主(即最大重量的30%-70%),速度快,次数多(10-30次),并且以轻重、快慢相结合的方式交替进行。根据需要有时也可以进行大重量的力量训练即负重为最大重量的70%-90%,每组以3-5次为宜,着重发展绝对力量。在进行耐力训练时,套路耐力训练以身体负重完成徒手套路,或以加重器械重量的训练方法完成器械套路。为提高训练效果,可连续完成2-3个全套动作,使运动员的耐力水平在超负荷的刺激下不断提高。

3 武术专项力量训练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武术专项力量训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因此,教练员必须根据运动员的年龄、运动状态、训练目的和场地器械条件等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按照运动员运动能力来分组练习,并规定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完成的具体任务和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不同的要求,使运动员专项力量迅速提高。在武术套路专项力量训练中,最常采用循环训练法和比赛训练法。

3.1 循环训练法

按一定的顺序安排好几个项目的练习,要求运动员按顺序、次数以及组别进行循环练习的方法。练习时教练员根据训练目的和任务以及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选择6-10个有关的练习按性质编排顺序,取每人练习最高重复次数的1/2或2/3为标准,每次三轮。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每次练习。下面是一组以发展下肢弹跳力为主的循环训练法:(1)卧推;(2)半蹲;(3)提踵;(4)仰卧起坐;(5)弓身;(6)负重蛙跳;(7)负重旋腰;(8)蹲跳。按顺序和规定次数完成上述八项练习后,间歇1-5min,再进入第二第三轮,轮间休息时间视情况确定,但要逐渐缩短。

3.2 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利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力量训练,对训练的情况实行奖惩制度,提高运动员练习的积极性和训练效果的训练方法。在采用比赛法训练时,教练员要事先说明练习的要求和评定成绩的原则,在分组时运动员彼此间的水平要相当,以避免比赛的结果过分悬殊,使训练既有一定的效果,又能促进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采用奖惩制度,奖惩的方法以力量练习为主,如对输的一方追加额外的力量训练等。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力量训练方法,在每次力量训练之后都要进行柔韧练习,因为武术对柔韧性要求很高,而力量练习对柔韧性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每次力量训练之后应立即进行相应的柔韧性练习,使运动员的身体得到放松,有利于疲劳的恢复。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综上所述,武术专项力量与武术的技术动作特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进行武术套路专项力量训练时,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训练水平,结合武术专项技术的特点,遵循力量训练的原则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为提高武术套路运动专项成绩、促进武术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4.2 建议

在武术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无论是训练哪部分肌肉,都应尽量选择与专项动作匹配的方法进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神经肌肉支配的协调性还可以使力量与技术联为一体,更好的在比赛中体现力量的优势。但在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难训练时还应尽量结合动作来进行。

单一的力量反复多次地练习容易产生疲劳,训练手段的改变使注意力转移,能延缓疲劳的产生。同时,手段的多样使运动员易有兴趣、兴奋性高,对提高力量训练有利,所以在力量训练时,手段的合理选择与编排是十分讲究的。

摘要:专项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武术运动技术的特殊性,而决定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武术套路对力量的总体要求是要有良好的腰腹力和上、下肢及全身的爆发力。由于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专项力量随之要有特殊的要求。科学地分析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所必须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

套路运动 篇10

1 武术套路的美学分析

我国武术源远流长, 传统武术有着古朴遒劲的武术套路, 而近代武术发展趋向于精彩炫目, 但是整体而言其都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武术发展到现在还被人们所喜爱, 不仅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同时人们在演练武术套路过程中, 会锻炼自己的身体, 给别人以美的享受。武术的主要内容就是技击, 而运动形式多是用套路和格斗, 而且武术重视内外兼修, 在进行武术套路运动中, 讲究动静结合的节奏变化, 通过起伏转折把各个动作相互联系起来, 在套路布局上采用虚实之间的变化, 最后让整个动作过程达到形神结合, 做到心到、眼到、气到, 让动作一气呵成, 完美协调。

2 武术所具备的美学特征分析

2 . 1 武术套路具有形式美的特点

演练武术人员, 其每一套动作都有形式美, 但是其对演练人员有一定要求, 例如:无论年龄多少, 表演者一定要有矫健的身体, 所有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这样武术套路才会给欣赏者以形式美。武术讲究物体匀称, 所有动作在演练中必须一气呵成, 精准到位, 把原人类的捕猎和劳作表现出来, 例如:形意拳, 其就是对一些动物的动作进行模仿, 还有太极拳, 有些动作如猛虎下山, 有些动作如山岳耸立, 模仿的惟妙惟肖才, 体现出了武术套路动作的美感。除此之外, 套路演练中合理的搭配服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然后动作和使用的器械合二为一, 再把招式融入到其中, 进而形成统一的风格, 在选用的武器中, 一共有十八般武器, 这些都是原始人类用于保护自身和捕猎所用的, 但是现在演变成表演的器具, 而且经过了精密的制作, 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只有这些还不够, 对整个表演结构要编排精巧, 就如同一篇文章一样, 分清主次, 搭配合理, 有对比和呼应的套路, 把形式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2 . 2 武术套路具有劲力美的特点

武术发展源于远古人在生活中的打鱼捕猎的动作, 到现在其中的技术击打性已经减弱了很多, 但是还保留了踢、打、击、拿等一系列的攻防动作, 和原始的武术功能不同, 现在练习武术的人都注重力度和劲道, 例如:在练习长拳时, 就要求遵循劲力顺达的原则, 出手的时候不用带有太大的力量, 但是要保持动作的流畅性, 对于到了着力点位置, 才应该把劲道发挥出来。再如太极拳, 其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手法, 在表面上看太极拳软弱无力, 但是实际中其会绵里藏针, 后劲无穷, 其练习要点要掌握推、转、按、靠等方法。在实战中会利用自身肌肉的感觉来对对手使用的力度进行判断, 然后再借力、用力、打力, 从而攻敌制胜。但是现代武术在这些基础之上, 有增加了一些具有观赏性的表演性动作, 让武术更具有时代的魅力特色。

就拿抡臂砸拳的接“弧形步”进行分析, 其动作要领就是先沉重后轻快, 让整个劲力按照这个模式进行变化。一般演练者先会绕圈打旋, 把落叶一样的轻旋感觉体现出来, 然后进行上步拍脚, 这一套动作响亮而有力, 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非常强烈的震撼, 同时在表演完之后, 会让人久久不忘, 在这方面动作的劲力和艺术不产生矛盾, 在所有的武术套路中, 使用力量可以很好的展现武术的劲力感, 然后间杂着柔弱, 以及轻曼的动作, 进而让整体的武术套路刚柔并济, 力道和美感完美结合, 整个动作浑然天成, 表演后人们会有一种羡慕和学习的心里。

2 . 3 武术套路具有节奏美的特点

武术套路运动过程中, 一招一式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其和前后的动作都有连贯性, 而且整套动作表演下来, 会体现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在武术套路中, 有些动作具有重复性, 而且在形态的变化, 动作的转换上都有一定的停顿, 整体而言, 虚实相宜, 舒缓有度, 体现了很好的节奏美。例如:在武术的长拳中, 其在出拳时讲求拳绵绵不绝, 动作像蚕抽丝一般, 这些都体现了动作的轻盈性, 但是如果演练的是短拳, 短拳就讲求气势滂沱, 很好的展现出爆发力, 长拳和短拳转换时, 其会有一定的停顿动作, 然后在一瞬间完成动作的转折。缓如鹰, 快如风就可以说明动作之间的快速变化和转折。武术动作都以快为主, 慢为辅, 整体编排互补, 进而体现了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3 武术套路所具有的艺术性分析

3 . 1 展现出一定的艺术氛围

在进行武术套路的演练中, 其不仅仅只有外面的动作架子, 其还在于对内的修养, 同时练习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好自己的精神和情绪变化。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有些观众看到的套路似乎杂乱无章, 但是这是演练者精心设计的, 保证整体的协调性, 给人们营造出非常和谐的艺术氛围。在当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 武术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 建立和谐的价值观。对很多武术套路的研究中发现, 其动作要领都是强调自然规律和人的目的和谐统一。在演练动作中, 不会出现生涩难练的, 都是整体和谐统一, 步调一致, 演练起来灵活潇洒, 非常富有节奏性和和谐性。如果武术套路所追求的是超出自然规律的, 那么很快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除此之外, 武术还对内在的神韵美有所追求。在武术历史发展中, 历来武术大家都讲求内外兼修, 形神兼备。虽然很多武术已经分成了很多支派, 在表面上有很多审美区别, 但是在气与神的和谐统一方面却从来都没有变过, 通过练习武术不仅强身健体, 而且还可以把体与魄达到相互融合的状态。

3 . 2 具有民族艺术价值

武术动作虽然千变万化, 而且还讲求以心行气, 同时要以气运身, 这种内外兼具的方式让练习者感到妙不可言的美。武术套路本身非常重要, 其是武术在形式上的一种展示, 但是很多演练者不仅对动作和招式进行修炼, 其对武德也非常重视, “德心、德性、德行”三者在练习者身上都有体现, 而且其非常重视, 没有武德再好的武术本领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赞许, 和为人处世一样, 都要忠孝父母, 端正无邪, 和人为善, 这些都体现出了人们的性格特点, 因此, 说武术体现出了民族艺术。例如:在演练太极拳中, 其就有中和之道的原则, 这对人们的心理进行自我调节非常好, 这些都是看不见的东西, 但是确实不可或缺。

近些年, 这些潜在的价值也充分被人们所认识, 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 会将其继续扩大, 继续传扬。武术套路运动这种自强不息的运动精神, 也很好的体现了我国积极向上的民族艺术, 在现代社会中, 竞争非常激烈, 人们在精神方面有很大压力, 导致内心世界出现问题, 甚至有大部分人常年都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 针对这些情况, 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放到武术练习上, 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 其中不仅具有攻防意识, 而且还蕴含了一些哲学思辨的动作, 在长期的演练中会给人非常多的启示。武术这门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是却高于生活, 可以利用练习武术的过程, 来重新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感知, 找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而在正常的生活中, 又会对武术产生一种新的向往, 或者对武术有一种新的创造。武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 如果人们都太生活化会导致功利心增强, 如果太艺术化就不可能让人们对生活进行再次回忆的创造。

4 结语

在现在对演练武术的评价系统中, 美学价值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多, 因此, 对演练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科技的不断发展, 武术这门艺术也会重新焕发新的光芒在以后的时间内, 希望热爱武术的人们在演练过程中, 继续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谢晓清, 谭飞.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研究[J].搏击 (体育论坛) , 2015, 7 (5) :85-87.

[2]董逢伟, 张河水, 段丽梅.普通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可行性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2) :134-136.

[3]曾世华.2010—2013年中华武术套路研究的动态及展望[J].体育学刊, 2014 (1) :139.

[4]朱永光, 孙维国.关于武术套路教学采用高效模式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139.

[5]侯建斌.武术运动的竞技特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26) :138, 140.

[6]赖浩宇.浅谈大众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的影响[J].华人时刊 (下旬刊) , 2014 (2) :174.

变异判断有套路 篇11

例1 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基因与酶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2)果蝇长翅是显性(B),残翅是隐性(b)。一试管内有一些残翅果蝇,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可能出现的结果及果蝇的基因型。

设计思路: 。

结果及基因型:① ;

② ;

③ 。

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变异是否可遗传。如果是不可遗传变异,则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或者Bb;若为可遗传变异,则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

答案 (1)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作用,酶的合成由基因控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长翅果蝇的基因指导合成的酶在正常温度下催化反应使幼虫发育成长翅果蝇。而在较高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一些反应不能进行,造成长翅果蝇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但残翅果蝇体内的基因没有改变,仍然是长翅果蝇的基因,所以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2)设计思路:让这些残翅果蝇相互交配产卵,正常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子代果蝇翅的形成。

结果及基因型:①若在一试管内这些残翅果蝇的后代都是残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②若在一试管内这些残翅果蝇的后代都是长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③若在一试管内这些残翅果蝇的后代出现了既有残翅果蝇,也有长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

点拨 将变异雌、雄个体放在变异前的条件下杂交产生后代,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为环境因素引起,是不可遗传变异;反之,则为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若为植物也可用无性繁殖方法,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环境引起,是不可遗传变异;反之,为可遗传变异。)

引起变异的环境条件改变以便对照,则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如果是染色体变异则还可以通过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观察其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是否发生改变。

例2 某生物兴趣小组饲养了一批纯合的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分装在10支试管中,准备放在25°C培养箱中培养(果蝇生长的最适温度),由于疏忽,其中有2支试管未放入培养箱,当时气温高达37°C,十天后观察发现,培养箱中的果蝇全为长翅,而未放入培养箱中的果蝇出现了残翅。

(1)残翅性状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 。你认为了现残翅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实验步骤:a ; b ; c ;

(3)预期结果与结论: 。

解析 本题以变异为探究点,考查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是否是高温引起的,可以改变温度即恢复正常的温度,以观察幼虫发育状况。本题是将37°C与25°进行了比较,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 (1)变异 温度的变化影响果蝇的发育,果蝇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或发生改变) (2)a.利用高温下发育的雌雄残翅果蝇交配产卵;b.将卵放在25°条件下培养;c.观察子代果蝇翅的性状表现 (3)预期结果与结论:子代全为长翅,说明残翅是由温度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推测正确(或错误);子代全为残翅或出现部分残翅,说明残翅是可遗传的变异,温度的变化引起了遗传物质改变,推测错误(或正确)。

nlc202309051545

因为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的性状(也就是表现型)都是由基因型决定的,所以那些由基因型决定的性状是可遗传的,比如一个人有耳垂,他的孩子也可能有耳垂;而那些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性状是不可遗传的,比如一个人很不幸被毁容了,但他的孩子一生下来不会是也被毁容的。判断变异是否可遗传的核心是看该变异是否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此类变异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遗传部分知识自成体系,同学们在学习时,应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和迁移,起到构建知识网络,强化记忆的功能。

[练习]

1.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有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yy呈黄色。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就称为“表型模写”,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1)遗传实验中经常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

(2)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几条染色体 。

(3)从变异的类型看,该题中“表型模写”属于 。

(4)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yy?

①请写出方法步骤:

第一步,用该未知基因型的 交配;

第二步,将孵化出的幼虫用 的食物饲养,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第三步,观察成虫体色。

②结果预测:A. 如果 ,则所检测果蝇为“表型模写”;

B. 如果 。

[参考答案]

1. (1)果蝇取材方便、易饲养、繁殖快

(2)5

(3)不可遗传变异

(4)①黄色果蝇与正常黄色果蝇yy 不含银盐 ②结果预测: A. 后代出现了褐色果蝇 B. 子代全为黄色,说明所测黄色果蝇的基因型是yy,不是“表型模写”

套路运动 篇12

竞技武术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为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从发展现状来看,武术已经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伴随着竞技武术套路新竞赛规则的实施,特别是2003年新规则中增加等级难度及等级连接难度,更加促进了武术套路运动的竞技性,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及难度的提高,运动员损伤的机率也在增大。本文通过对参加2007年陕西省第十三届武术套路比赛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访谈、调查、统计,归纳出运动损伤的原因,探索其中的规律性和特性,并提出预防措施,为提高武术训练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2007年陕西省第十三届武术套路比赛运动员50名。其中男性:25人;女性:25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查阅运动生理、运动医学、运动损伤等有关文献资料,对运动损伤部位、种类进行理论分析。

2.2.2 实地调查法

实地访谈、调查运动员50人。对运动损伤部位、损伤种类进行记录、统计、归纳。

2.2.3 数据统计法

对统计结果和相关文献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表格绘制和图表制作。

3 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涉及5个部位,分别为腰部、膝部、大腿、踝部、腕部。(见表1)损伤种类多为关节韧带拉伤、肌肉劳损、肌肉拉伤、扭伤、髌骨劳损等。(见表2)

4 分析与讨论

4.1 运动损伤的部位、种类

统计结果显示,武术套路运动员关节韧带损伤情况较多,膝关节尤为严重,这与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特点有关。膝关节多处于关屈位起跳,落地屈膝缓冲后迅速伸展,使膝关节半月板未能及时回复到原来的位置,易造成损伤。武术套路难度加连接难度多为助跑(或原地)起跳、空中动作(转体或旋风脚、摆连腿)接落地支撑(单脚或跌叉、马步)。如长拳类C级连接难度旋风脚540度接提膝独立、腾空摆连540度接提膝独立、B级连接难度旋风脚540度接跌叉、A级连接难度侧空翻接跌叉等,对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及关节、韧带的旋固性要求较高。膝关节为人体最为复杂的关节,运动中关节处于半屈位情况下环转易造成半月板及韧带的损伤;而突然的制动会造成半月板的撞损,甚至是断裂,其它韧带也在对抗过度弯曲时会造成损伤,膝关节的结构导致它的损伤具有多样性。

膝关节撞伤是运动员在武术训练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主要因为武术套路中有许多的劈叉和跪地动作,而且这些动作一般都与腾空动作衔接,膝关节与地面接触频繁,所以膝关节周围组织的撞伤机率也增高。例如:太极拳的摆莲腿接雀地龙、南拳中的单跳后空翻接跪步如方法不当极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

髌骨劳损,是髌骨的关节软骨由损伤而引起的退行性变化,包括软骨的肿胀、碎裂、脱落和腐蚀等病理,最后股骨髁的对称部位关节软骨也发生同样的病理,发展成髌骨关节的骨关节炎。其基本原因主要有慢性损伤和急性损伤,而后者常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的膝关节其它部位损伤所致的伴随症状,训练中跳跃难度动作给膝关节带来很大的冲击,反复失误就会造成膝关节的急性损伤。慢性损伤原因在运动员中最常见,最主要是由于膝关节过度活动,而股四头肌的功能又相对较弱,尤其因髌骨关节之间长期的猛烈摩擦而致,这与武术套路中膝关节活动频繁是密不可分的。

武术套路运动员腰部损伤多为腰肌劳损,主要与腰的发力特点有关。许多武术动作和发力都是依赖腰的运转来完成的,参加腰脊运动的肌肉很多,无论是肌肉还是韧带,因起止点长短及发达程度均不相同,其结构的张力、伸展性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常年的训练中腰部肌肉在仰、俯、拧、转等动作变化中承受的局部负荷本来就重,再加之攻克难度中对腰部的过度运用,是腰部损伤较高的主要原因。例如现在长拳类旋子转体360度、540度接跌叉,既要求运动员在空中拧转动作,还要在落地的瞬间完成跌叉定位,两腿不能出现依次落地、移动,否则不予确认。如果方法不当,极易对运动员的腰部造成损伤。平衡动作C级难度后踢抱脚直立,要求后举腿垂直与支撑腿上、下成一直线、身体前倾不能超过45度,否则不予确认。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腰肌所承受的负荷非常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损伤。

踝关节损伤发生率同样较高。踝关节由于内、外侧韧带力量不均衡,且外踝高于内踝,损伤多为外侧韧带损伤。运动员在做腾空动作后,落地不稳足外翻着地,若踝外侧韧带薄弱,则易造成外侧韧带损伤。

18.46%的损伤为大腿部位肌肉拉伤,且多为大腿后群肌肉拉伤。由于大腿前后肌群力量不均衡,武术动作中各种腿法及跌叉等动作易造成肌肉拉伤。

4.2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在分析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中发现,由于新规则对难度的分值增加为2分,较多的教练员将训练的重点转移到难度的训练中,在训练强度安排、难度的攻破、稳定中如不合理、不科学地进行训练,极易引发生运动损伤。通过调查,我们从表3中可以看出,运动员在武术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4.2.1 局部负担过重

调查结果表明,局部负担过重是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由于运动员训练时急于完成难度,没有积极合理的休息,在技术训练时反复重复某一难度动作,造成局部负担过重而引起损伤。

4.2.2 难度动作不熟练

从表3中可以看出,难度动作不熟练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武术难度动作运动员必须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完成,特别是腾空跳跃动作;运动员对新的技术动作、难度动作不熟练,违反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个运动器官运动功能的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同时,在动作中下肢的承受力过大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4.2.3 难度过大或难度动作失误

由于新规则中难度及连接难度是有等级的,不同的等级所占据的分值不同,所以运动员在训练、竞赛中都不愿意在此方面失分。有时过于急躁,加上对自己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等过大的心理负担极易造成损伤。

4.2.4 训练强度过大

在训练过程中,有些运动员的负荷安排不尽合理,结果由于强度太大,身体无法承受而造成运动损伤。

4.2.5 准备活动不充分

现在有的运动员对准备活动思想上重视不够,在准备活动中没有充分活动到位就进行难度动作练习、专项技术训练,这样身体各个运动部位在机能没有达到应有的刺激情况下,猛然受到过大的力量极容易造成损伤。

专项技术训练要完成一定的难度,准备活动就一定要充分,可适当安排一些趣味性高的游戏,充分调动运动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不可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保护措施,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就有可能造成损伤。

造成运动损伤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比赛、训练中,由于过分紧张,大脑皮层受到抑制,技术动作运用不合理,也易造成损伤。因此,在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自我放松的能力,控制好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5 建议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技术发展,新规则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及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损伤也相应增多。

为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应加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技术训练,加强运动易伤部位及薄弱环节的训练,使之适应高难度、高强度竞技的需要。加强医务监督,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注意难度训练的掌控,注重保护措施,运动员应向医务人员及时反馈运动后身体运动器官局部的不良反应,合理调整运动内容和运动量,可减少因身体状况不佳和局部负荷过量引起的运动损伤。运动员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损伤临场处理知识,以便在运动损伤后能够及时进行处理,这样有利于机体的治疗和康复。同时加强恢复措施,培养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心理放松能力。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林毅.对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的调查和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

上一篇:创新公共风险服务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