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创编(共6篇)
套路创编 篇1
摘要:中国武术门派众多, 素有“南拳北腿”说法。现今随着时代的进步, 有越来越多的拳种被搬上了荧屏被大家所熟知。与此同时,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已启动了“口述拳种”的计划, 旨在保护传承中国武术当中某些不被人所知但其自身在武术行当中有重要影响的拳种。而截拳道作为中国武术流派中的“独行者”始终给人以神秘的面纱, 作为一个武术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截拳道。
关键词:武术,截拳道,套路,创编研究
1 截拳道释疑及发展状况
截拳道作为当今世界最热门同时也是最神秘的拳种, 它是中国武术的特殊发展类型。其创始人李小龙结合中西方各类技击术与哲学理论创造了世界上最强而且全真全能的武道哲学系统。截拳道 (JKD) 是一种拦截拳术, “截”意味着“阻止”、“截击”, 打的是一种攻击型的防御战法。其核心思想是用一种积极有效的进攻来取代消极被动的防御, 即“攻击就是最佳的防御”。现今市场中, 有许多拳馆道馆打着“截拳道”之名开招学生, 但细细观之, 其教授内容大部分为竞技套路或散打, 这都与截拳道自身的价值理念相违背。截拳道是一项容百家之长, 取其精华, 逐步而成的功夫, 其修炼者要按照自己的风格创造出技巧。“套路”作为中国武术传承的重要一种方式, 其特点是把该拳种的核心技理技法通过动作组合串成一套, 便于习练者练习同时也便于传承。如:咏春拳中的小念头、沉桥、标指, 这三个套路由简到繁, 由特殊到一般并逐步使练习者理解领悟到该拳种的核心内容。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收集与整理, 提出要还原一个真正的“截拳道”———创编截拳道套路。
2 截拳道套路创编的必要性
2.1 丰富武术内容, 保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多样性
今年在天津举办的首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中, 传统武术表演项目的看台上人群攒动, 这说明普通大众对我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 对传统武术也越发感兴趣。截拳道作为中国武术大家庭的一份子, 且被世界武坛为之赞叹的拳种, 理应受到重视。但笔者发现在大会所有的传统武术项目中, 唯独截拳道缺席, 这不得不让人为之兴叹。究其原因, 是因为截拳道自身缺乏一套具备自身风格特点的套路, 这也导致其自身在传播推广上备受影响。为此, 作为武术研究者, 应担负起责任, 创编出一套行之有效且具有截拳道风格的套路, 不让截拳道成为武术门派中的“孤儿”。据统计, 广东省主要拳种共21种, 作为最大拳种的洪拳在岭南地区习练者众多。截拳道作为李小龙的化身, 其在岭南地区影响甚广, 由于没有规定的套路, 截拳道一直给人以一种神秘感, 这也使得岭南武术缺少了一个耀眼的光环。创编截拳道套路有利于丰富武术内容, 保护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多样性。
2.2 为截拳道“正本清源”
李小龙说:“它即像拳击又像剑术, 截拳道是一种逐步而成的功夫, 每个动作须反复练习许多次”。如今市场上的许多武术道馆为了盈利创收, 打着“正宗截拳道”、“李小龙正宗”的幌子来教授散打或套路内容, 这也使得很多人误解了真正的截拳道。截拳道是融合众多武术精华内容, 它虽有囊括一些散打的技术内容, 但其自身有独到性: (1) 截拳道是在哲学的基础上, 融合了李小龙武道思想, 并汲取中西方各大武术门派的精华所创立。 (2) 截拳道与其他拳种最主要的区别是研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特点创造出技巧, 如研习者只知道盲从模仿就永远也找不到它的真谛。 (3) 截拳道是一种攻击型的武道, 其要求表现出真实的自己而非自欺欺人, 它不讲究方式方法, 它要求以赢得胜利作为结束。所以, 截拳道并不是简单的拳腿组合加摔法, 它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 就如李小龙所说“以无法为有法, 以无限为有限”, 它需要研习者不断提高自身修为才能悟得真道的武术。
3 截拳道套路创编的可行性
3.1 以咏春拳套路为基础套路
众说周知, 李小龙早年因为体弱多病拜叶问为师, 并像他学习咏春拳, 咏春拳属于闭门拳、自卫拳拳势如流水, 随机应变, 在拳理上多以自我封闭的方法应对外界千变万化的袭击。咏春拳套路有三, 分别为:小念头、寻桥、标指。它以高桩马为主要步型, 含胸拔背, 发力含蓄, 动作多变, 要求从正面入门进攻, 主动争取接近对方, 讲求防护, 稳重灵巧。而截拳道双人实战练习时, 其很多用法均为咏春拳的技理技法, 或能找到咏春拳的雏形, 这为截拳道套路的创编提供了便利条件。
3.2 有关李小龙影视资料及其相关书籍
李小龙作为华人的传奇、作为功夫的传奇, 有关于他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中断。李小龙自身有留存于世的相关训练视频与电影。据统计, 李小龙一生共拍摄了《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唐山大兄》、《死亡游戏》、《死亡游戏2·死亡塔》这6部电影。《唐山大兄》是李小龙第一部主演的动作电影, 相比后面几部作品, 虽然这部作品有很多不足之处, 但其李小龙招牌式的飞腿已经初露端倪。《猛龙过江》是李小龙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影视作品, 在影片最后李小龙与国际空手道冠军NORRIS的最后一战堪称巅峰对决, 影片里面的李小龙把截拳道的技理技法彰显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 李小龙自身还撰写了有关截拳道的理论书籍《截拳道》、《功夫记录》、《二节棍法》、《截拳道研究》。另有相关武学研究者也撰写了截拳道的理论书籍。通过对李小龙编写的截拳道理论的研读, 在加上他参演的相关影片作为辅助, 这为创编截拳道套路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撑。
3.3 有截拳道亲传者存世
李小龙虽英年早逝, 但他一生收过八名徒弟, 这八名也作为截拳道的亲传者, 他们分别是木村武之、严镜海、伊鲁山度、黄锦铭、查克罗礼士、乔刘易斯、李恺、贾巴尔。其中李恺作为当代截拳道国际导师, 曾被李小龙选为后院训练对手并亲自教授的顶峰门徒, 他近期接受了杂志的采访, 他讲到了截拳道实战训练的具体内容, 及围绕什么目标进行的。他说:“我们的训练方法和其他武馆不一样, 我们主张要灵活运用简单基本技术, 适应对方的变化, 不要被固定形式所局限。我们经常会带上手套, 全接触对练两三个回合, 和空手道训练完全不一样”。为此, 我们创编的截拳道套路可以和亲传者沟通交流, 不断改进完善其套路, 让它更加贴近截拳道的核心理念。亲传者的存世为我们创编套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指导。
4 截拳道套路创编的原则
4.1 精炼技法、由简易难
套路创编的内容包含其拳种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单练、对练。截拳道的基本拳法中主要有:截拳道直拳、左直拳、右直拳、翻背拳和勾拳;基本步法有:滑步、侧步、闪步、疾步、快速前进和快速后退;基本腿法:侧踢、勾踢、扫踢、反勾踢和反击腿法以及拦截与格挡技法, 此外还有一些诱敌与刁抓、佯攻、戳击技巧等。因此, 在截拳道套路中我们应融入主要的步法、拳法及腿法在加之相应的动作跑位, 如:在预备式情况下, 左直拳+闪步+左勾踢等丰富套路内容。与此同时, 我们创编的套路可借鉴长拳套路一、二、三路, 分为截拳道一段、截拳道二段、截拳道三段, 由简到繁, 逐步过渡, 使习练者慢慢进阶。
4.2 突出风格、强调实用
电影中的李小龙在展示截拳道的时留给我们深刻印象, (1) 黄色连体上衣 (2) 身法灵活、脚步多变 (3) 攻击时口中发声, 如“啊打” (4) 不畏强敌, 坚韧不屈, 为此我们在创编套路时候, 应突出李小龙截拳道的风格特点, 让习练者“看了就想学, 学了就上瘾, 上瘾就丢不下”。与此同时, 截拳道作为武术中的一员, 其核心价值———技击不能丢, 截拳道从形式上更加突出其实战特色。李小龙曾对亲传弟子说:“如果要打的话, 就要打最要紧的地方, 眼睛、阴部、膝盖都是我们攻击的目标”。可以得出, 在截拳道套路的创编中, 不仅要强调技击含义, 更要加强习练者对套路动作在实战的应用能力。
4.3 借鉴移植、创新发展
俗话说“一个人, 走的快;一群人, 走的远”, 传统武术发展到今天, 已经不是一个拳种的贡献所做到的。每个拳种都作为中国武术大家庭中的一员发挥着自身的作用, 而截拳道作为世界性有影响力的拳种, 它的现状与它“身价”不成正比, 作为武术研究者的我们应该承担起责任, 创编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人群且具有截拳道的风格特色的套路, 并且借鉴如咏春拳成功的营销经验, 推广截拳道套路。与此同时, 要把握科学的健康的创拳理念, 才能使得截拳道受众人群更多。
截拳道套路的创编应把握住“截”与“道”这两大特点, 要通过反复的尝试与比对, 突出与散打、摔跤、柔道等其他格斗技术的不同,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截拳道, 事物的发展总是向前的, 在截拳道套路创编过程中, 我们始终要以“与时俱进, 科学健身”为宗旨, 让世界热爱武术的同仁们在娱乐身心的同时, 也真正了解什么才是“正宗”的截拳道!
参考文献
[1]郭志禹.中国地域武术文化[P].国际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3.
[2]杭东.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贡献[J].人物, 2014.
大众性武术套路创编研究 篇2
1大众性武术套路的内涵
大众是指社会、学校等群体中一切非专业习练者,是最广大的群体,如果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武术就只是少数人的活动, 不能进入社会主流文化,也就不具有普世性和时代性[2]。大众性武术套路也是所谓的普及性套路,其特点是简单、易学、易推广, 目的是为较低水平武术爱好者提供练习,起到扩大对武术的宣传及全民健身的作用。
2创编依据
2.1依据学习者的自身条件
大众性的武术套路创编主要是针对没有武术基础、武术水平较低的广大武术爱好者学习,因此,套路创编要简单易学、易练,动作路线变化简单,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应当适宜,起到健身的价值。
2.2依据美学规律
整齐、层次、和谐、均衡、节奏、多样和统一等都是美学规律的表现。在大众性武术套路创编时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充分体现武术套路的优美及观赏性,当然,也要遵循武术套路的实用性、 技击性,动作的协调、统一及完整性。
2.3根据大众武术套路特点
大众武术套路面对的主要是非武术专业学习者,业余爱好者,水平较低,在套路内容上的手法、腿法、眼法的配合要求做到位即可,没有过高的要求,但要保持套路的完整性、美观性及身体的协调性,同时也体现套路的健身性与实用性。
3创编原则
3.1大众性原则
大众武术套路学习对象为武术爱好者、非武术专业人士,必须遵循最基本的大众性原则,适用于大众,如果将武术融入到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对武术的推广也将起到推动作用,国家正在推行的武术段位制套路可以作为大众性武术套路创编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段位制是一个较规范化、标准化的全民武术锻炼体系,可以全面评价习武者的武术水平,是一项全民武术锻炼的等级制度,自武术段位制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武术家及武术爱好者的认同,在一段时间内掀起了考段热潮,无疑推动了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它的有效推行能够迅速扩大武术习练人群,更好地满足人们武术健身的要求,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高国民素养方面将体现出巨大的作用力,若创编的大众性武术套路遵循大众性原则,同样也能服务于全民,并且武术运动较少受时间、季节、场地的限制,为开展大众性武术套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3.2健身性原则
中国几千年来的习武实践表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养生之道,经常练习武术对身体各方面起到健身效果,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说明到清代武术的社会功能已在明显转变,习拳的终极目的已在于“益寿延年”,武术的健身价值更是日益突显出来了[3]。通过坚持武术锻炼,对身体各方面素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长期练习松静自然、气沉丹田的太极拳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心血管、呼吸系统、多种慢性疾病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另外对缓解压力、陶冶情操也有重要的意义。
3.3实用性原则
大众武术套路的创编不能背离武术运动的特点,在其创编过程中要围绕实用性原则进行动作、套路创新,要体现套路的实用性,可以充分利用竞技武术套路中“新”“美”的动作补充到大众性武术套路中来,当然,在创编套路中更不能脱离武术最本质的技击性特点,在冷兵器时代,武术的攻防格斗是杀敌的直接手段,现如今,武术套路中的技击动作虽不用于搏斗,但通过练习, 可以增强体质,掌握攻防格斗意识,提高自我防身的应变能力。
3.4观赏性原则
当今竞技武术套路在技术创编上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更加重视动作难度。武术运动是一种武技,具有审美价值,套路创编的优美可供人们观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也许现在人们观看武术套路看的不是身法、不是动作的优美,却是令人高呼齐喊的难度,深深刺激观众们的眼球,给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大众武术套路中融入简单、低级的难度是值得考虑的,早在民间喜庆节日都有武术表演,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武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就更利于大众武术套路的创编,在动作套路的创编中,注意动作的多样化、生动性、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在不失动作攻防技击含义的基础上追求完美的套路。
3.5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创编大众武术套路过程中,设计的动作必须符合人体在武术练习的运动规律、武术的发展趋势、武术套路自身特点和大众生理特点等,达到预期的效果。武术作品的创编不仅要注重武术文化的融入,而且要合理运用武术的风格特点,通过其它的艺术手段表现形式[4]。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是“高、难、美、新,在创编大众武术套路动作设计必须紧跟竞技武术的发展潮流,当然也不能失去传统武术套路的传统性、技击性与文化内涵。
4创编思路
4.1套路内容的选择
纵观中国武术发展历程,武术套路体系庞大、内容丰富,不利于非专业练习者的学习,大众性武术套路虽体现不了竞技武术套路所拥有的“高、难、美、新”的特点,但在内容设计上可将竞技套路的“高、难”转化为“低、易”特点,大众武术套路动作组合简单易学,便于掌握;也不失“美”的体现,更能调动练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创编过程中要体现传统武术套路的文化内涵、 风格特点,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发挥教育功能。
4.2构思结构框架
根据学习对象的身心特点,考虑套路动作的难度性、简洁性、实用性、观赏性、运动负荷及运动强度等来确定大众性武术套路的初步框架。
4.3搜集、整理素材
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由于他们的性别、年龄、生理及心理上都有所不同,需要有选择性的进行调查、观摩学习,整理归纳出符合大众的健身、娱乐的武术套路。
4.4套路动作的创编
在套路编排上低级难度动作放在套路的一段、二段的位置,重点及优美的动作放在套路的核心位置,其他内容安排上, 主要以体现身法、手法、步法和腿法的动作组合,动作、组合动作的编排上动作之间的衔接、动作难度与动作的衔接都要掌握好, 让练习者充分的演练达到自己所理想的效果,另外,充分利用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的场地,场地要走圆满,这样整套套路路线看起来较清晰。
4.5反复练习,调整套路
套路创编初步形成后,经过反复练习后,观察套路的布局是否适合大众,在动作与动作、难度之间的衔接,还有套路的运动路线是否明确,在运动强度、运动负荷、动作密度上安排的是否合理,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不足之处需要调整,以进一步完善套路。
5结语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创编研究 篇3
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以及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是应时代而生的一项太极化的球类运动,使得“太极”活动得以球类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太极化”的球类运动。在柔力球的发展过程中,其套路从最初单一的基本套路、规定套路不断吸收舞蹈等元素逐渐延续发展成为不同风格的多种套路,但较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套路完全与太极文化有机地相结合形成太极风格的套路。为克服这些发展中的缺陷,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项学生利用自身的太极拳功底,结合柔力球的抛、接、摆、翻、绕、转、旋的动作特点,创编了具有独特鲜明太极风格的三十六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和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这些套路的问世标志着太极柔力球运动套路发展步入了与太极文化紧密相结合时代。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创编。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及超星数字图书馆收集整理具有权威的相关资料,借鉴学习前人有效成熟的研究成果,作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或面谈的方式,访谈太极柔力球的有关专家,有关部门领导。了解他们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以及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推广普及的看法和建议,并对建议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实际性的方法。
2.2.3 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北京市天坛、地坛、颐和园、陶然亭和北京体育大学太极柔力球代表队进行考察,了解练习者在练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的创新。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创编背景
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学生仝保民同学,以及同学徐伟、赵远君、华雪和王体帅,经北京体育大学柔力球代表队的郭老师介绍结识了太极柔力球,并了解到太极柔力球的特点和规则,同时也了解到太极柔力球至今未与太极文化相结合的的这一缺陷。他们致力于实现太极与柔力球两者的结合,积极地利用自身的太极拳功底,结合太极柔力球的抛、接、摆、翻、绕、转、旋等动作特点,创编了一套招式动作刚柔相济、舒展大方、连绵不断、武气十足的柔力球太极套路———三十六式柔力球太极套路[1]。由于此套路的动作较复杂,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和太极功底要求较高,加上目前太极柔力球爱好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并且多数没有太极拳和武术基础,因此学习三十六式则显得比较困难,阻碍了此套路的传播和发展。
针对此种情况,创编者对北京各大太极柔力球推广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讨论和研究后得出调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决定结合当今社会上最为普及的24式简化太极拳,创编一个新套路———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此套路自推出后,由于简单且易于被人接受,迅速在北京得到了普及。2009年4月,北京市举办了24式和三十六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交流大会,共有来自北京各地的20个代表队300多人参加,影响力很大。这次交流大会使得柔力球太极套路受到广大柔力球爱好者的青睐和普及。
3.2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创编
3.2.1 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风格方面上创编
众所周知,杨式太极拳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普及和发展最好的。在《杨式太极拳正宗》一书第四章“太极拳问答一百条”中,也专门讲了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形象地概括了七句话:“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上下相随,精神贯注,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其拳架风格“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2]。所以在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创编上定位在杨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上。此套路是将杨式太极拳的舒展大方、圆活连贯、立身中正、连绵不断、速度均匀、轻灵沉着的技术风格特点,结合太极柔力球的抛、接、摆、翻、绕、转、旋的动作,形成具有独特鲜明特点的太极柔力球套路。
3.2.2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动作上创编
(1)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步型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步型区别于其他太极柔力球套路,在步型上吸纳了太极拳的弓步、马步、丁字步、后坐步、虚步和半马步等,例如,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白鹤亮翅采用了虚步,祥龙游云采用了弓步和后坐步,手挥琵琶采用了丁字步等步型,并在过程中结合了柔力球的反绕翻和8字摆动等动作,形成了圆活流畅的结合。
(2)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步法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步法上吸纳了太极拳的退步、跟步、碾步和侧行步等步法,例如,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退步观海动作,采用了太极拳的退步和柔力球的下抱圆动作的有机结合;水袖遮面动作采用了太极拳的侧行步云手动作和柔力球的正绕翻动作有机结合。
(3)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手型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手型上进行了规范,右手仍然持拍,而对左手采用了杨式太极拳的掌法。
(4)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手法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手法上强调左右手的配合,区别于其他套路只运动右手的理念。在手法上采用了杨式太极拳的推掌、搂掌、抱掌、挑掌和分掌等手法以及柔力球的捻拍、撩拍、翻拍等手法。例如,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惊涛骇浪动作是将柔力球下抱圆转身的同时推掌,形成了身体前后的对拉,使身体重心更加稳定;手挥琵琶动作,是在做完头上平绕两手在体侧展开时,右手想胸前划弧时同时左手做抱掌动作,使身体左右对称协调一致。
(5)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身法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身法上要求中正安舒、自然松活、舒展大方、周身完整一气,不可僵滞浮软,忽起忽落[3]。各式动作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与杨式太极拳基本一致。在退步观海动作中,并使太极拳的退步、转身法和柔力球的下抱圆动作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其更加圆活流畅。
3.2.3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编排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编排上借鉴了简化24式太极拳的编排方式,并根据柔力球的弧形引划的技术风格特点,在套路中加入了转身、反转等动作,使套路更加的圆活流畅。全套动作共分为八段,24式动作,每段动作所运行的路线较短,减少了对场地的要求,并在其中加入了转身动作,有助于提高人的小脑的平衡能力和方向感。
3.2.4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动作原理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理论上借鉴了太极拳的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周身完整一气、一动无不动的技术理论[4]。在金龙戏珠动作中,右手的纳球入拍弧形引划动作,是通过迎、纳、引、划环节完成的,正式体现了柔力球引进落空的的技术特点。在整套动作中柔力球所运动的路线都是通过弧形引划的方式实现的。在思想上追求人拍合一、心球合一的和合思想,体现了太极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合思想。
4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价值
4.1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健身价值
4.1.1 对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是一种柔缓的有氧运动,在练习时要求动作要配合呼吸,使呼吸要深、匀、细、缓、长,实质是锻炼腹式呼吸与肺呼吸相结合。经常性进行呼吸深长的锻炼可对呼吸肌牵拉和收缩起到很好的刺激,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呼吸功能,进而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
4.1.2 对循环系统的调节功能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锻炼时要动作结合意识,整套动作都处于一种柔和缓慢和自然流畅的状态。因此它可以松弛紧张的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内分泌失调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调整,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并使痉挛的小血管得以松弛,这样既加强了血液循环,又降低了外周阻力,从而使血压自然下降。该套路的运动量不大,肌肉进行有氧代谢,不存在氧债问题,也就不会加重心肌缺氧。久练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可以使心肌纤维强壮、有力,心跳次数减少,增大了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了心肌储备力。练此套路还能通过骨骼肌的收缩、舒张使静脉血流加速,并通过膈肌的活动对腹压的改变,使血液尽快经下腔流进心脏,同时可以减少肝、胃、肠的淤血水肿。
4.1.3 运动系统的调节功能
练习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对骨骼肌肉的作用,就在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是一种内外结合,一动无不动的运动,要求动作连贯、圆滑协调[5]。因此,对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都能得到锻炼。通过练习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可使大腿肌肉得到增强,延迟肌肉萎缩。练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并强调用意,使脊椎得到伸拉,在此状态下再练习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腿步观潮、微风拂柳、惊涛骇浪和手挥琵琶等转体和伸展动作,可使脊柱四周的肌肉、韧带、肌腱等功能可得到明显的加强,从而对整个运动系统会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4.1.4 对消化系统的调节功能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动作要求上下呼应,左右兼顾,协调一致,全面发展。进行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练习,可提高胃的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增加人的食欲,进而提高人体的身体健康。
4.2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社会价值
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它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是目前国际上惟一一项不以直接“碰撞击打”为特征的体育运动项目[6]。积极吸收和借鉴太极拳元素创编的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和时代结合的产物,具有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和象征、历史的传承感和新奇性等多方面的情感价值,在推广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宣传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效果。柔力球与太极拳的有机结合,也使得太极拳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新型发展模式,寻找到新出路。两者在实践中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不断和谐发展。
4.3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经济价值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推广中不仅带来了太极柔力球器材、服装等传统经济元素的价值增殖,而且还促进了太极柔力球表演业、中介培训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化是一种全新的符合体育运动规律并结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作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大胆尝试商业化运作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空间。
5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适应人群
一是动作难易程度上较为简单,轻柔缓慢,不是剧烈运动,从而易学易记易练;二是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人,不论男女老幼,身体健壮与虚弱,甚至患有慢性病且肢体健康患者,均可习练;三是适宜于各种不同目的人,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竞争性多种特征,所以可以满足不同学练者的需要;四是适宜各种身体状况的人,在练习时爱好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节动作的高低程度,身体弱者可在练习时适当提高动作的幅度,腿部功夫好者可在练习时,将动作降低做到最佳状态。正是由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适宜于社会各个不同层面和不同的身体状况的人群的习练,所以在当今国内外各种柔力球太极套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更适宜于现在在国内外推广和普及。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太极风格的柔力球套路得到广大柔力球爱好者的推崇。24柔力球太极套路是继三十六式后较为完善的柔力球太极套路。在套路的创编上采用了杨氏太极拳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和身法,使其与柔力球的摆翻、绕翻、下抱圆和8字摆动动作形成了完美的结合。
(2)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适宜于社会各个不同层面和不同的身体状况的人群的习练,在当今国内外这种柔力球太极套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此套路更适宜于推广和普及。
(3)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是在学习和推广时被不同的辅导员改变了动作的规格,导致习练者的动作走型。
(4)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深受广大柔力球爱好者喜爱,只是有些习练者在练习太极套路时无法表达出太极风格特点。
6.2 建议
(1)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继承了杨式太极拳的技术原理并结合了柔力球的摆、转、绕、翻等技术动作,形成了具有独特的太极风格的柔力球套路。此套路比36式习练人数多,建议能集结更多有太极功底的柔力球爱好者编排更多的适合大众的太极风格柔力球套路。
(2)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简单易学,并且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大众健身的最佳运动。应该增加宣传力度、扩宽推广渠道。
(3)积极举办各种竞赛、交流活动。让更多喜欢柔力球运动的人了解太极套路,了解24式,只有多交流才能更好地推动柔力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并且要加强全国各省市太极柔力球教练员和辅导员培训工作,集中学习24柔力球太极套路,这样才能更规范地向各地区辅导站推广和普及。
(4)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爱好者们在学习和练习24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同时最好学习杨式太极拳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和身法。这样在演练24柔力球太极套路时才能更加体现出太极风格特点。
竞技健美操单人套路的创编探析 篇4
关键词:单人,健美操,编排,影响
随着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变化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一名优秀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要想在国内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变得越来越困难,仅仅是将连续、复杂、高强度成套动作做出来,却没有鲜明特点的套路是不可能在众多同级别选手中脱颖而出的,这时风格迥异、个人特色浓厚的套路编排就变的极其重要。编舞者必须精确地了解最新比赛规则和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及气质类型,在此基础上确定整套动作的风格、主题、结构和音乐。确定好主干线,才能进行操化动作的创编、难度的选择与应用、技巧与套路的完美结合、套路与音乐的协调融合、身体运动轨迹和场地空间的合理利用。
1单人竞技健美操需要注意的因素
1 . 1编舞者要精确了解最新比赛规则
规则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某一事务或活动的行为准则作出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书。就以一场健美操比赛为例,如果没有相应的比赛规则,运动员的套路和个体行为就没有准则,肯定纠纷不断,难以进行。《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是健美操这一项目发展的目标导向和准绳,为了使竞技健美操运动得到更好的发展,国际体操联合会就健美操项目同其他体操类项目一样,每4年一个奥运周期进行竞技健美操竞赛规程的修订,实施新的竞赛规则,每年对规则的难度内容进行补充,引导项目向着难、美、新方向发展,使规则更适合项目的发展,评分体系等得到进一步完善。竞技健美操进入国际体联,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项目的设置、成套的时间、场地的大小、裁判结构、评分体系、难度体系、名次录取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运动员的能力要求更加全面,项目的特点更加突出,使得健美操更具竞技性,更具观赏性。创编时编舞者要注意最新规则的变化,2013~2016年竞技健美操比赛规则相对于以往的竞赛规则有所变化,编操者如不能及时掌握最新规则的变化,就如同在大海上航行的没有方向盘的船只,有可能导致运动员所有的付出都是无用功。比如新规则要求竞技健美操A组(动力性力量)和C组(跳与跃)的难度动作可以在没有任何停顿、犹豫和过渡的前提下直接进行组合。这两个难度动作可以同组别或者不同组别(A与C),但必须是不同类别。它们将被视为两个难度,但这两个动作不得重复出现在成套动作中。以屈体分腿跳成俯撑(分值0.5分)直接连接托马斯全旋成后举腿文森(分值0.9),若这两个难度均达到最低完成标准,可以得到0.1的连接加分,该难度组合的两个难度动作均为有效难度。要得到0.1的难度加分,两个难度动作必须达到最低完成标准,难度组合中的难度动作必须在难度表中有编号和分值,所以编舞者为能使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展示出自己最高的竞技水平,势必精心策划套路中所有可用的难度,结合运动员自身体检,仔细推敲和安排每个难度出现的顺序。
1 . 2编舞者要非常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气质类型
进行创编时,编舞者必须非常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运动员的强项是什么、所编套路要突出运动员什么样的特点、套路侧重点在哪里、运动员能否有能力去完成该套路等等,这些东西编舞者必须书记在心里。所编套路的主题、风格、结构、音乐的选配都与运动员自身的身体条件和气质类型有着密切联系。
1.2.1套路的主题与运动员身体条件和气质类型的关系
套路的主题就是创编者想要通过所编套路来表达某种感情, 营造特别的意境,给人带来美的联想,进而赋予健美操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一套成功的健美操套路,不仅能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盛宴,还要呈现出健美操的内涵的美。如针对一名武术感觉较重的运动员所编的套路,那么套路就尽量以中国武术为主题,避免采用拉丁风格的主题。
1.2.2套路的结构与运动员身体条件和气质类型的关系
创编一套完美的健美操需要构思好它的结构。套路结构包括开场造型、套路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合理安排四类难度,科学衔接技巧与难度、操化,都是建立在被创编对象的身体条件和气质类型基础上的。如被创编对象长得非常可爱,个性化小动作非常漂亮,C组和B组难度完成较好,那么可以采用以过春节为主题的女子单人操开场设计:开场用4个八拍,第一八拍可采用表现小女孩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操化动作;第二个八拍是转体屈体分腿跳俯撑;第三八拍前四拍个性化动作转体成直角支撑预备状态,后四拍起高直角;第四八拍前四拍控高直角,后四拍个性化动作支撑落地。
1.2.3音乐的选配与运动员身体条件和气质类型的关系
健美操离不开音乐,音乐就是健美操的灵魂,它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思维和练习激情,假如在没有音乐的伴奏下去跳健美操,运动员自己都感觉跳的没动力。音乐影响着健美操的节奏、结构、速度和风格,同时它也受运动员身体条件和气质类型的影响。假如给一位拉丁舞风格的选手选配中国民舞风格的音乐,不但运动员自己感到别扭,观赏者也很难产生共鸣,纵使运动员现场动作整体完成再好,也让观赏者觉得遗憾。
2创编竞技健美操时应遵循的原则
2 . 1要遵循竞技健美操项目特点的原则
竞技健美操是以竞技和竞赛为目的,难、美、新是它的特点,进行竞技健美操的创编必须遵循竞技健美操项目特点,尽量选择健美舒展、动感十足的动作组合。
2 . 2要遵循竞技健美操评分体系的原则
在比赛时,裁判员主要从艺术分、完成分、难度分三方面进行打分,如何在编排时时尽量避免不必要扣分,使运动员在比赛时最完美化的完成套路,就需要编舞者综合考虑分析并遵循裁判员评分体系,均衡好这三方面的安排。
2.3要遵循艺术性原则
健美操是含有较多艺术成分的体育运动项目,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因此在创编的过程中应遵循音乐选配艺术性、动作设计艺术性的原则,按照舞蹈美学规律来编排创造人体动作。
2.4要遵循全面性原则
竞技健美操的特点和目的决定了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训练和表演时要全面挖掘和发挥身体运动能力,创编时按照人体解剖学特点和健美操的本身要求,运用艺术化了的外形姿态对爵士舞、现代舞等舞蹈元素再创编,充分利用地面、站立和空中三个空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竞技健美操的创编遵循全面性的原则。
3结语
套路创编 篇5
1 单人跳音乐竹竿舞套路创编
1.1 音乐选配方案
竹竿舞的音乐应该节奏明快、活泼,经大量的音乐试听对比后,决定选取节奏欢快的外国歌曲《甩葱歌》,《甩葱歌》节奏比较快,在原音乐节奏基础上进行一拍一动的跳跃完成度不高且身体负荷过重,所以决定利用音频剪辑软件Audition在剪辑音乐时将速度由原来的24拍/十秒变为22拍/十秒,既可以降低身体的过重负荷,还可以完成相应的难度。
1.2跳法动作设计
开始部分
共两个八拍:第一个八拍,敲竿与跳跃者共三人,双手持竹竿横排站立,一拍一动侧移步右行;第二个八拍,跳跃者将手中一根竹竿交于两位敲竿人,踏步(一拍一动)移动到支架前放下竹竿准备中间部分。
中间部分
共七个模块组合:
模块一:第一个八拍:一二拍点跳式进、出,手臂右摆左摆相配合。三四拍点跳式过杆,手臂随即摆动。五到八拍重复一到四拍;第二个八拍:主跳为墨尔本鬼步,双臂模仿跑步时的摆臂动作节奏性的上下振动。一二拍竿外,第三拍近内侧脚,第四拍进外侧脚,第五拍出上一拍的内侧脚,第六拍出上一拍的外侧脚,七八拍竿外鬼步。第三个八拍动作重复第二个八拍,舞动线路相反。第四个八拍重复第一个八拍动作及线路。
模块二:第一个八拍:一到四拍,前点后点内点出,手臂顺势摆动。五六拍踏步式进竿,七八拍蹲点两拍。第二个八拍:一二拍,右脚、左脚依次前踏同时右手、左手顺势上举,做提拉竹竿的动作,三四拍手臂下压同时蹲点两拍,五到八拍出竿接蹲点两次。第三个八拍重复第一个八拍动作,舞动线路相反。第四个八拍重复第二个八拍动作,舞动线路相反。
模块三:第一个八拍:一到四拍,侧对竹竿,用侧并步式过杆,一拍一动,双臂划弧内摆配合。五到八拍,同一到四拍动作,方向相反。第二个八拍:一到四拍,背对竹竿,后并步式过杆,一拍一动,双臂直臂胸前上下交叉摆动,配合脚步动作。五到八拍,同一到四拍动作,舞动线路相反。第三个八拍:两脚横跨合并的竹竿分开式的点跳,先右脚在左脚,动作为:右、左、右右,左、右、左左,双手胸前屈臂平举且交叉,身体略后仰。第四个八拍:一二拍,右手左手摆到体前重叠,三四拍,右脚、左脚依次划弧进竿,五六拍,右手、左手依次并掌侧上举,七八拍双臂挥下于体侧,此时上臂保持侧平举,小臂与上臂成90度角,同时低头。
模块四:第一个八拍:第一拍,跳到竿外且单脚着地,第二拍跳进竿且另一只单脚着地,三四拍跳到竿外,五到八拍侧手翻过竿。第二个八拍:第一拍跳入竿内,单脚着地,第二拍跳到竿外,另一单脚着地,三四拍竿外点跳,五到八拍,侧手翻过竿。第三个八拍:第一拍单脚跳出竹竿,第二拍跳入竹竿内,三四拍蹲下双手舞动线路由下到侧面再到头上然后反方向回,并且起立。五到八拍重复一到四拍动作,方向相反。第四个八拍:一到四拍重复第三个八拍的一到四拍,第五拍单脚跳出竿,第六拍进竿,七八拍竿内直立双手做提拉竹竿的动作定位于腰间部位。
模块五:第一个八拍:一二拍向左边甩手,三四拍向右边甩手,五六拍向左边甩手,七八拍下压竹竿第二个八拍:一二拍点跳式出竿,三四拍点跳式进竿且第四拍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五到八拍竿内的纵向后交叉步,第三个八拍与第二个八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第四个八拍:第一拍点跳式出竿右侧,第二拍点跳式进竿,三四拍竿外右侧调整,五到八拍民族舞式旋转过竿。
模块六:第一个八拍:一二拍,竿外左侧底部点跳两次,三四拍点跳进竿底部,五到八拍侧移步到竿内顶部。第二个八拍:一二拍竿内顶部点跳两次,三四拍点跳出竿于右侧顶部,五到八拍,后滑步移动到竿外右侧底部,手臂与脚上动作做相反方向的平移。第三个八拍:动作与第一个八拍相同,线路换成从竿外右侧开始。且五到八拍的动作由侧移步改为侧滑步移动,手臂做与脚步移动方向相反的推墙动作。第四个八拍:同第二个八拍动作,方向相反。
模块七:第一个八拍脚上动作与模块三第一个八拍相同,手上动作改为剑指相反方向侧上举。第二个八拍脚上动作与模块三第二个八拍相同,手上动作改为内侧手胸前平屈振臂一次然后向外划弧,两拍一动。第三个八拍:一到四拍面对竹竿单脚跳入竿出竿,且在第四拍时转身面对竿,双手划弧侧上举,两拍一动。五到八拍动作与一到四拍相同,线路相反。
结束部分
即模块七的第四个八拍,第一拍点跳入竿,第二拍点跳出竿,三四拍点跳式转身180°,五六拍拿起一副支架放于倾斜的双竹竿上滑下,七八拍双手旋转划弧最后抓住划下的支架,另一只手后上举造型结束。
敲法动作设计
注:O表示开,X表示合,C表示单竿半开,A表示上举单竿,V表示下压单竿,K表示单竿半合,>表示并竿右侧敲,<表示并竿左侧敲,P表示上举竿左右晃动,G表示举竿旋转
1.3 辅助道具选配
由于乐曲的名称叫做“甩葱歌”所以借鉴乐曲名以“甩葱”为套路基调,所以配饰要求贴近葱的格调。最后选择用绿色为裤子的主色,上衣为全白短袖,用绿色丝带装饰白色短袖,同时双臂缠绕绿色彩带,双手掌中指各绑一根绿色彩带长约40 cm,用于模仿大葱,鞋子为白色运动鞋。敲竿者,服装与跳跃者相同,但不需要手指捆绑绿色彩带。
2 单人跳音乐竹竿舞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了解音乐竹竿舞的来源和历史演变过程,学会基本的音乐竹竿舞技术理论知识,并对竞赛规则和裁判工作有初步的掌握。
2.2 技能目标
使学生从接触认识音乐竹竿舞,到简单的项目体验,再到系统化的学习技术、技能,最后可以很好的完成一整套适当难度的音乐竹竿舞套路。在音乐竹竿舞的学习中,发展下肢的弹跳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发展身体的上下肢以及与竹竿的配合能力,形成与提高在音乐的伴奏下的表现能力,和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2.3 情感目标
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欢快的进行音乐竹竿舞的学习,乐在其中,并且乐于与他人配合完成动作,学习音乐竹竿舞的民族文化,提高自己的民族意识。
3 单人跳音乐竹竿舞教学方法
3.1 领带法
领带法是由教师或优秀学生带领全体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新课或复习课的开始阶段。领带法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某一模块或整套动作的练习,但是有时会存在有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缺乏自主性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在采用此教学方法时要注意,若是新内容则最好选择多采用背面带领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较快的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肌肉感觉。在复习课上,可以让动作完成相对优秀的同学做示范带领大家学习,这样既可以增加做示范的学生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此时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和纠正个别同学的错误动作。
3.2 示范法
示范讲解法在体育教学中常被采用且具有普遍性。音乐竹竿舞也同样适合。示范是由教师或者优秀学生以某一模块或某一单一动作为模版范例,带领学生正确且优美地完成动作,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动作的具体表象,搞清动作的结构,明确动作的要领。讲解时要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教学内容、动作结构、做法、要领以及注意事项等的一种方法。讲解可以和示范同步进行、相互穿插,加强对动作概念的建立。有时还可以借助于口令来提示和指示。在使用此种方法时应注意,示范点动作要优美、准确,要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模仿练习。示范还要根据每个模块的的结构而定,除了要遵循言语简练、生动形象外,主要要讲清楚动作的方向、线路、发力和缓冲点在哪,顺序是什么,姿态如何控制和速度、节奏的变化等。有时可以安排慢动作领做边讲边做等策略。
3.3 念动练习法
念动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无肌肉运动时,脑中有意识且系统性的多次想象要做动作的整个结构表象的一种练习方法。这种练习方法,能使想象对应的动作部位产生一定量的肌电反应。有助于加深动作记忆程度,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用此方法时要注意,虽然念动练习法是经过科研和实验验证的一种有效练习方法,但是决不能用它减弱了身体上的练习,更不能用之取代身体上的练习。两者要相互结合,才能到达即节省了体力消耗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念动练习法可以不必局限于课堂,在很多条件下都可进行,甚至闲坐或者睡前都可以进行。此法可以减轻运动负荷,特别适合病后、伤后、体弱、身体不适或暂不能进行身体大负荷练习的学生,对于形成动作表象、熟记成套动作结构有良好效果。总之,念动练习的优点在于没有外来的干扰,没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干扰和兴奋过程,是完全靠自己的想像在练习,减少了动作阻力来完成练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3.4 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进行学习练习的方法。通过分组可以很好的对练习密度、强度进行有效控制,还有利于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领导能力和配合意识,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其他项目不同的是音乐竹竿舞是分跳法和敲法的,所以可以很好的进行跳、敲分组教学。采用此方法时要注意,通常做法是先集体练习1~2遍后,在分组交替练习。在分组练习时不能放任自流,要保持好课堂秩序。要学生把看、听、想、练紧密结合起来。组间同学可以相互观察学习交流动作的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要兼顾好敲法和跳法的时间安排,跳法相对与敲法时间上要明显多一些。音乐竹竿舞是跳动与敲竿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的项目,而跳动与敲杆又是完全不同的技术结构要求,所以需要把跳法和敲法分开来教学,敲法相对与跳法其结构比较简单,大多是有固定开合规律的重复和转换,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敲竿关键在于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和竹竿开合的大小高低等方面。而跳法是音乐竹竿舞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需要呈现更多的层次变化。建议按照先学习跳法动作,再学习敲法的顺序进行。最好不要敲竿与跳动同时进行,即显得紧张无序又没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3.5 完整法与分解法
完整法是对音乐竹竿舞的一个模块或者一整套套路完整地呈现而进行教学的方法。此方法不会破坏动作的结构,也不会分割各动作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动作过程概念;但缺点是学生不容易掌握动作中难度较大或结构层次复杂的线路部分。分解法是把动作结构相对复杂或线路层次比较复杂的一个模块或组合,按照身体环节或线路转折点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来分别进行教学,或是把整套动作先分模块进行教学,再逐步串联成套,或者是将跳法和敲法单独拿出来进行教授的教学方法。再利用此方法教学时要注意,通常在结构相对简单的动作学习时采用完整法进行教学,最好不要一开始就敲竿和跳跃一起进行。较为复杂的动作可采用放慢动作速度的方式来进行完整教学,加强学生的本体感受,观察到学生已建立了动作概念后,再按照正常速度进行。对于线路复杂,速度较快的转换衔接时,多采用分解法,将其分为几个局部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待学生基本掌握了之后在进行完整教学。同样建议采用先学跳法再学敲法,最后跳、敲整体配合练习的顺序进行。
4 单人跳音乐竹竿舞教学手段
有了音乐竹竿舞的课程教学的方法,可以给教学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上,教学方法有时候却无法深入到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要提炼出一些教学手段来配合教学方法,来有效的完成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经过教学实践和调查访谈研究,简单的提出了如下教学手段以供参考。
4 . 1 无竹竿的跳法练习
在学习跳法动作时,可以首先不在竹竿间进行。可以在无器械的的场地进行,首先跟随教师学习跳法动作,对模块动作有了初步认识的时候,可在场地上画两条竖线,之间的距离与一副竹竿的中间距离相等或略大,把线想象成竹竿,进行模拟练习。这样做即避免了由于动作不熟而出现大范围的踩竿、踢竿等失误,也可以在没有竹竿的限制下丢掉怕失误踩断竹竿的紧张情绪,可以轻松的去学习跳法动作。等动作练习熟悉了就可以直接在竹竿间试跳了。
4 . 2 固定竿的跳法练习
跳法学习熟练了之后,在竹竿间进行试跳时,可以先将竹竿固定摆开,呈打开的状态,学生可以在打开的竹竿间进行试跳,做到不踩竿、踢竿。这样做有利用学生巩固动作,也避免了敲竿同学与跳动同学间的配合不成熟而出现的心里紧张和配合失误。待跳动同学适应了竹竿间的跳动后可适当加入敲竿进行敲杆跳动的配合练习。
4 . 3 口令式节拍式练习
由于音乐竹竿舞是在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的项目,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是音乐竹竿舞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而学生对于陌生的音乐往往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其节奏变化,动作也无法达到与音乐节拍的统一。所以要给学生一个缓冲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口令来喊节拍,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过程。对于口令节拍,开始阶段可以比原音乐的节奏稍慢,在学生动作学习基本明朗时,再加快口令节拍。也可在一些结构或线路较为复杂的动作时,放慢口令节拍,起到深化动作的作用。口令做节拍的练习具有很高的可控性,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4 . 4 徒手模仿敲杆练习
这项教学手段是针对敲竿而言的。敲竿虽然没有跳动那么多的复杂变化,但是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可以一看就会的东西。竹竿的开合速度,起落的高低,对音乐节奏的合理把握,敲竿的两人的同步性,以及与跳动者的互动,同时在出现失误时的随机应变,都是敲竿者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能力。有些套路里面对于敲竿也有比较多的变化的,建议对于那些变化较多的模块敲法,可以徒手模仿敲竿动作的练习。适合用在学习新模块或新套路时的初始阶段,也可以在跳动者进行固定竿间的跳动练习时,敲竿者可利用此时间记性无竿的徒手练习,使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教学效果。
4 . 5 自录视频观察纠错
随着科技的发展,体育项目越来越多融入了高科技的手段来促进其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和利用更多的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对于想音乐竹竿舞这类难美类项目,我们可以利用视频录制的方式适时地记录学生的动作学习过程,然后回访放给学生观看,直观的观察自己或其他同学的动作问题在哪,也可利用播放器的暂停功能,定格某一画面,分析动作结构,进行记录和讨论。这样做可以很直观的呈现学生们的动作,经过学生的自我观察和讨论会很好的促进下一次的练习,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音乐竹竿舞的开发与创新,不仅能丰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激发青少年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还能够通过体育、音乐和舞蹈高度融合促进学生在集体参与运动中,享受快乐、体验平等、舒展身体、增进情感交流。
摘要:竹竿舞来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对其进行系统且科学的创新并推广于各阶层,能够发扬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民族体育的优良特性,也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文化的在新时代下的又一丰富和扩展。该文在基于相关文献法的研读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单人跳音乐竹竿舞套路进行了创编,并对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了分析,旨在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套路创编 篇6
关键词:竞技舞龙,自选套路,创编
自1995年“国际龙狮总会”在香港成立以来,舞龙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而且舞龙运动也在此时步入了竞技化发展的道路。在各种舞龙比赛中,自选套路的比赛一直以来不仅是各队全力以赴的比赛内容,也是反映各舞龙队运动水平的标志。舞龙自选套路的创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一开始就影响着运动成绩的优劣。舞龙运动发展到现在,已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而且也是一种优美的艺术,是一种动的艺术。这样的舞龙必然具有时间性,因此说,舞龙是一种时间性艺术。同时,舞龙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因为舞龙也需要用眼来观赏,从这一点讲,舞龙又具有空间性。所以,舞龙既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并立的立体艺术。舞龙与舞蹈、戏剧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与音乐、绘画也相通。从舞龙运动所具有的这些特性来看,自选套路的创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1 竞技舞龙自选套路风格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人文地理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所以不同地域的舞龙运动在风格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整体上具有“北刚南柔”、“壮美与秀美”的美学风格。近年来,竞技舞龙迅速发展,通过对近年来舞龙比赛录像的观察,发现竞技舞龙运动在风格上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风格:舞龙套路的难度系数高,龙体动作变化多样,运动员在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整体风格特征为“花巧”、“细腻”。第二类风格:这类风格的舞龙队的运动员多来自于武术馆校,所以,舞龙运动员身体动作的难度高。此外,在舞动过程中,运动员动作和龙体动作的速度、力量变化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动、静、快、慢、刚、柔之间的转换明显,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两类风格都有其不足之处,第一类风格缺乏竞技运动所要体现的力量和速度,而且整个套路的节奏变化没有较大的起伏。第二类风格,虽然运动员身体动作变化多,难度大,但龙体动作不如第一类风格的变化多样,而且运动员的动作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具有武术技巧属性的难度动作,在艺术表现力上不如第一种风格强烈。通过对以上舞龙风格的把握,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套路创编中充分结合以上两种风格的优点,将这两种风格很好地融和,使所创编的套路既具有较高的难度、较明显的节奏变化、较丰富的人体动作和龙体动作的变化,也要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这样才能使舞龙运动所表现的“龙韵”得到完全的展示。
2 竞技舞龙自选套路的空间构成
竞技舞龙自选套路的比赛是在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平整场地内进行的,这就是舞龙套路所在的空间范围。舞龙自选套路的创编一开始就涉及到了解舞龙场地的位置、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个场地空间以及在舞龙过程中怎样转换位置等问题。对空间构成考虑的同时,也就是对观众和裁判因素的考虑,好的套路空间构成能够在观众和裁判面前更好展示舞龙套路的美感,从而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如果一个套路的空间构成不好,即使这个套路中的单个舞龙动作很优美,也不可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2.1 空间构成与创编具体动作的关系
在我们考虑套路的空间构成时,首先要考虑空间构成与创编具体动作的关系。具体的关系通常有三种:第一,先创编具体动作,再考虑空间构成。第二,先确定空间构成,再创编具体动作。第三,同时进行空间构成和具体动作的创编。在实践中,我们一般采用同时进行空间构成和具体动作创编的方法,因为如果先完成空间构成的构思,再进行具体动作的创编,那么,具体动作的创编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在具体创编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对舞龙套路的宏观构想来确定舞龙套路的空间构成方案。之后,再分段进行。具体操作时可以在纸上一个一个排列好,画好每一个动作,像基石一样排列起来再进行艺术加工,这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但这个时候如果仅仅只考虑空间构成是不行的,而要根据每一个空间构成来考虑配置不同的具体动作。我们最好把方案带到现场,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其运动效果,以考察在每个空间构成中各个具体动作是否合适,使空间构成与具体动作相互咬和,效果将更好。
2.2 舞龙场地的分割
竞技舞龙自选套路的比赛场地是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平整场地,所以是一个对称的图形。而且,主裁判在场地的正前方,其他评分裁判都是分布在场地的各个方向,也形成一种轴对称。为了更加方便地体现舞龙套路的空间构成和更加有利于套路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对空间位置的把握,我们可以根据舞台的空间结构构成原理把舞龙的比赛场地分割成九个区域。如图1。
舞台的空间结构构成原理认为,这九个区域在艺术表现力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度,中央和中央前部表现度是最强的,左右侧稍弱。相对于舞龙运动而言,我们就舞龙场地的每个区域排出表现度的顺序是比较难的,因为表现度问题还与具体的运动员动作和龙体动作有关,不同的动作在不同区域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一般来讲,在戏曲和舞蹈的舞台场地中,中央前是离观众最近的,它的价值要大于其他区域。虽然舞龙运动的比赛场地和裁判的位置都是处于对称中,但是舞龙场地也有前后左右之分,一般把主裁判的方向视为前方,所以中央区域是舞龙场地的核心区域,在表现强度和艺术感染力这个角度看来,这个区域不管对于哪个方向上的观众和裁判都是最佳的观赏点。同时场地的左侧前和右侧前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是相对于一般的戏曲和舞蹈舞台来讲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持续性的使用中央区域和场地的前区域会让观众和裁判习以为常,整个套路也会变得单调或平庸。所以,在考虑套路的空间构成时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场地中央和场地的前方,而是要将使用的范围从中部向四周扩大,充分利用不同的区域所带来的舞龙套路的表现强弱程度对套路的结构变化是很有用的。
3 竞技舞龙自选套路动作的创编
3.1 动作创编要符合舞龙运动的运动规律
在舞龙运动中,龙体遵循的是圆、曲、弧线的规律运动。各把位运动员的动作都要体现出一个“顺”字的要求。因为舞龙运动中的大部分动作是在行进动态中完成龙的游弋、起伏、腾跃、绞缠、翻滚、穿插等动作和各种静止性的造型动作,具体包括“8”字舞龙类动作、游龙类动作、穿腾类动作、翻滚类动作和组图造型类动作。在动作的创编过程中不管所创编的动作属于哪类动作,也不管动作的难度系数多高,都应该符合舞龙运动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
3.2 动作创编要符合规则要求
规则是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技术发展的向导,舞龙运动也一样。我们在创编动作时在技术规格和难度系数上都必须要符合规则的具体要求。
3.3 对创编动作艺术表现度的把握
在空间构成的探讨中,我们注意到了空间区域有表现度的强与弱,同样,具体的动作也有表现度强弱之分,动作的表现度和场地区域的表现度整合以后,会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为此,我们在考虑场地区域表现度的同时也要把握动作的表现度。舞龙运动中的动作包括人的动作和龙的动作,而且龙的动作很复杂,在动作表现度上只要龙体的某部分改变,其表现度的程度就截然不同。在舞龙运动中,对于龙体而言,各种快速的“8”字类舞龙动作的表现度是最强烈的,各种慢速游龙类的动作表现度又要弱一点。龙珠、龙头、龙尾的表现度要大于龙身各把位的表现度,各种起伏大,幅度大的动作表现度也是很强的。对于人的动作而言,面孔和身体面向正面的动作表现度最强,抬头,视线投向正前方是最强烈的动作,反之,低头动作、向旁动作和向后动作就显得比较弱。此外,动作难度与节奏也是影响动作表现度的重要因素。难度系数高、节奏变化明显时艺术表现度是很高的。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表现度强的动作并不一定就是好动作,所谓“好动作”就是能充分溶入到整个套路中的动作。总的来讲,就是表现度强的动作和弱的动作要合理搭配,而且动作的表现度还要与场地区域的表现度科学布局。因此,对艺术表现度的合理把握要求创编者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
4 竞技舞龙自选套路的时间构成
舞龙自选套路的时间构成分为整个套路的时间构成和具体动作的时间构成。整个套路时间构成是指各类动作在整个舞龙套路中出现的顺序性,其主要表现在套路完成过程中所显示出的具体舞龙动作依次出现的顺序和动作节奏。这个顺序性可以直接反映出整个舞龙自选套路运动强度的时间曲线和节奏曲线。具体动作的时间构成是指动作过程的顺序性、间隔性和持续性。舞龙运动的任何一类技术动作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舞龙动作速度的快慢是区分舞龙动作性质的一个标准。有意识地延长或缩短完成某一动作的时间因素,能使动作的难度发生相应的难易变化,同时也会使运动员的运动强度发生变化。甚至使该动作原有的性质产生变化。如原地8字舞龙和行进8字舞龙为A级难度动作,但是加快动作速度后的原地快速8字舞龙和行进快速8字舞龙就变成了B级难度动作了。在我们进行套路创编实践时,要科学地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舞龙动作型态,科学地安排套路的时间构成,使运动员的体力得到合理分配,使套路难度动作合理地分布于套路中。
5 竞技舞龙自选套路的配乐
舞龙自选套路比赛的音乐伴奏分值为1分。但是,音乐在比赛中所起的作用远远不止这1分,因为整个舞龙运动就是在一段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中,运用舞龙运动员的身体动作和龙体动作演绎出这项运动的魅力和神韵的。而且,音乐与舞龙运动的关系不能简化为仅仅是时间范围内的简单的“粘贴”关系。也就是说音乐不是舞龙运动的附属品,而应该把它作为舞龙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舞龙运动中,音乐主要是用传统乐器演奏的击打乐和吹奏乐,通常使用的乐器有鼓、锣、小锣、钹、唢呐等,其中鼓在其中起着核心的作用,鼓点指挥着锣、钹等乐器,同时也指挥着整个舞龙套路的节奏。
5.1 伴奏音乐主体风格的确定
舞龙运动的主要伴奏音乐是以锣鼓为主的击打乐,由于中国各地击打乐的音色配备不同,技术手法应用也各有特色。虽然同为锣鼓,但在音效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样就使得传统击打音乐在风格上丰富多样。所以,在进行舞龙套路伴奏音乐创编时要巧妙构思,根据具体的舞龙套路演练风格和动作风格来选择合适的音乐风格。
5.2 伴奏乐队型态的科学组合
伴奏音乐的主体风格确定以后,怎样来演奏出这种风格,主要就是靠巧妙构成乐队型态来实现。在我国传统器乐合奏艺术中,乐队乐器的组成有多种多样的模式。如果我们将吹、拉、弹、击四类乐器中的某一类、某几类或者全部类别的乐器依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组合起来,就会形成不同风格的乐队模式类型。按照传统的分类法,目前,乐队型态类型主要有七种:鼓吹乐队模式、吹打乐队模式、丝竹乐队模式、丝竹锣鼓乐队模式、弦索乐队模式、锣鼓乐队模式、吹奏乐队模式。在舞龙自选套路的配乐中,主要是以锣鼓乐队为主要模式。但是,竞技舞龙运动对音乐有着更高的艺术性要求,舞龙运动竞技化的发展促使其加快了艺术化的发展进程。这样伴奏乐队型态的组合应该要打破锣鼓乐队模式为主的单一型态,使伴奏音乐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在创编时要充分把握不同乐器的音色和个性色彩以及在乐队中的音响比例关系,根据舞龙套路的具体需要把不同的乐器进行科学组合,形成更加灵活的组合乐队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竞技舞龙比赛中已经出现了用电子琴伴奏的配乐,如湖南衡阳祁东武术院的舞龙队在舞龙比赛中大胆运用传统乐器结合电子琴伴奏的模式,更好地引起了观众和裁判员的情绪反应,同时也进一步烘托出了比赛现场的气氛。
5.3 伴奏音乐旋律的选择
舞龙不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则是与美相联系的,在编排舞龙套路的伴奏音乐时,首先就要选择优美流畅、对比性强的旋律,这样可以充分启发运动员、裁判员和观众的想象力。把运动员、裁判员和观众带入一种良好的情感境界,使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得到发挥。对于运动员来说,好的旋律还能使他们减轻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使他们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以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取得最佳的比赛成绩。
5.4 运动员动作、龙体动作与音乐的融合
舞龙运动的音乐配备不同于武术套路、健美操等项目的音乐配置,在进行舞龙运动套路音乐配备的时候除了要考虑运动员动作与音乐的吻合以外,还要考虑到龙体动作与音乐的协调。要使运动员动作、龙体动作和音乐三者很好地融为一体就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创编顺序。在创编过程中,我们是先创编人的动作和龙的动作还是进行音乐的编排,在目前还没有固定的说法,当然,从音乐的角度来讲,一般先进行音乐编排再进行动作创编,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持音乐的完整性。但从动作角度讲,如果先进行音乐的编排,在接下来的动作创编中,创编者的创造思维就会受到音乐的限制,很不利于动作的创编。但是如果先创编动作再进行音乐配备,这样操作就会使音乐变得支离破碎,缺乏整体感。所以,在创编实践中,我们可以把动作创编和音乐创编结合起来同时进行,这样既不会让创编者的创编思维受制,也不会破坏音乐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能让动作和音乐很好地融为一体。
6 结论
随着舞龙运动竞技化的发展,各舞龙队的竞技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要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除了在演练技巧上精雕细琢外,还必须对舞龙套路进行科学合理的创编,使创编的套路既要符合运动队的具体情况,也要符合美学要求。竞技舞龙自选套路的创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套路风格、套路空间构成、套路时间构成、动作创编、套路配乐等诸多方面。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套路创编的科学性,同时各方面又相互作用、环环相扣。
(1)套路风格的确定是创编的第一步,它决定着套路的主题格调。在创编竞技舞龙自选套路时,我们只有结合不同风格的优点,才能使所创编的套路在具有较高难度的同时,在节奏变化、人体动作、龙体动作和艺术表现力方面得到最大的优化。
(2)在处理竞技舞龙自选套路的空间构成时,主要涉及到空间构成与创编具体动作的关系和舞龙场地的分割两方面的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合理地把握不同空间区域与艺术表现度的关系。
(3)动作的创编是竞技舞龙自选套路创编的核心部分。动作创编首先要符合舞龙运动的运动规律和规则要求,同时要对动作艺术表现度进行合理把握。对动作艺术表现度的把握还要结合空间因素对艺术表现度的影响,这一点较为抽象,所以有较高的难度,要求创编者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
(4)竞技舞龙自选套路的时间构成主要涉及到整个套路的时间构成和具体动作的时间构成两方面。时间构成与运动强度和节奏有着密切的关系。
(5)竞技舞龙自选套路创编中的配乐问题主要是要先确定音乐风格、科学组合伴奏乐队的型态,再选择优美的旋律,从而使运动员动作、龙体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
7 建议
(1)在创编套路的过程中,创编者应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对音乐、戏曲等诸多艺术形式的理解程度。
(2)创编者要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使创编出的套路更加符合美学的要求。
(3)把握竞技舞龙运动的发展趋向,充分发展创新思维,不断创新技术。
(4)充分理解规则含义,关注规则的变化动向,使创编的套路符合规则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爱华,李英.中国舞龙运动审美艺术特征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
[2]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吴祖慈.艺术形态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唐韶军,李成银.中国舞龙的运动风格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
[5]刘沛,任恺译.音乐心理学手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6]郑慧慧译.舞蹈创编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7]黄益苏.中国的舞龙[J].体育文史,1999(1).
[8]金永兴.中国舞龙竞赛套路的评分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9]王军.竞技武术套路创编问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