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编理论论文

2024-05-30

创编理论论文(精选10篇)

创编理论论文 篇1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体育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运动需求, 开发我国少数民族的体育资源。民族健身操是以少数民族舞蹈为基础, 结合健美操运动的练习方法、欢快的节奏、时尚的韵律气息, 具有民族舞蹈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运动项目, 它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产物。通过对民族健身操创编方面的研究, 不仅可以丰富这一方面的理论体系, 同时, 还能为民族健身操工作者提供相应的指导, 对于不断推广民族健身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民族健身操的价值

1.1 健身娱乐价值

民族健身操是将健身的相关动作与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安排与训练, 在音乐的配合下, 让全身的关节都能按照不同的方向以及力度进行运动, 这让全身的关节都能够获得运动。通过这一运动, 可以较好地提高全身各个关节的灵活性以及柔韧度, 并不断提高机体的身体素质, 进而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同时, 通过优雅的舞蹈动作加之美妙的音乐, 人们可以在其中充分展示自己优美的姿势, 进而让练习者得到全面的放松。

1.2 社会交往价值

在如今的社会, 社会交往已经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民族健身操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运动项目, 它具有自身的魅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动感时尚的动作, 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参与。通过这一运动方式, 人们可以找到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一运动, 在一起相互交流, 大大扩大了人们的社会交往面, 人与人之间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因此, 民族健身操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功能。

1.3 文化传承功能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各个民族都具有相应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 在进行民族健身操的训练过程中, 每一个动作或是歌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创编的角度上来讲, 民族健身操就是将不同风格以及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进行相应的结合, 在健身操的过程中加入民族舞蹈的成分,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其民族性, 由此可见, 民族健身操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

2 民族健身操的创编理论

2.1 民族健身操的创编要素

2.1.1 动作要素

在民族健身操创编过程中, 动作是最基础的, 只有通过动作要素才能够完成相应的组合或是成套的动作, 同时也是创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哪一种健身操都是由单个的动作组合而完成的。单个动作的完成又要依靠机体的各个关节以及组织部位的协同配合。人们的头、上肢、胸部以及下肢等直接构成了健身操的基础动作。在进行创编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基本动作的组合以及变化。

2.1.2 音乐因素

音乐因素也是民族健身操创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 在进行音乐的选择上, 要体现出这一民族的主要特色。同时, 要根据健身操的实际动作进行音乐的选择, 进而让音乐与动作的风格相统一。除此之外, 还应该体现出民族特点。操化动作要根据音乐的节奏、风格及乐句的特点、结构来创编。

2.1.3 空间要素

在进行民族健身操创编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到空间要素。空间要素主要体现在动作方向、队形以及路线方面。在进行方向路线创编方面, 要将各个单个动作串联起来, 要充分考虑到动作的左右变化、高低变化以及前后变化。若是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向路线的考虑, 方向较为单一, 将会直接影响到健身操的整体表现效果。在队形变化方面, 创编人员要根据健身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用直线形、弧线形或是丁字形等队形。

2.1.4 文化要素

在进行民族健身操创编的过程中, 要注意保持民族舞蹈的特色动作, 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动作, 将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动作进行合理的操化, 既要创编为健身操, 又要保留该民族的特色文化。

2.2 民族健身操的创编原则

2.2.1 全面性原则

在进行健身操创编的过程中, 要注重动作的全面性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健身运动, 更应该体现出全面发展的特点。因此, 健身操的动作应该重视机体全部关节的锻炼, 让机体得到全面运动。动作的设计应该包括运动人员的头部、上下肢以及躯干等。同时, 在进行动作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动作的对称性, 这样才能够较为全面的促进人体的发展。

2.2.2 合理性原则

首先, 要进行合理性动作的设计。在进行动作设计的过程中, 要遵循人体运动的生理规律, 一般从准备动作开始, 接着就是基础的动作, 最后就是全身运动。其次, 动作编选的合理性。每一套健身操都是由较多个单个动作组成的, 单个动作与单个动作之间选择要恰当, 动作的连接要流畅。最后就是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是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方面。

2.2.3 艺术性原则

分析发现, 民族健身操不仅仅是人们进行身体锻炼的方式, 它同时又是一种行为艺术。与其他艺术运动项目相同, 民族健身操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魅力, 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因此, 在进行民族健身操创编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其艺术性原则的遵循。

2.2.4 民族性原则

民族健身操是将民族舞蹈中的单个动作或者多个动作进行操化创编而来, 在进行创编的过程中, 应充分体现该民族舞蹈原有的特点, 不能破坏原有动作结构, 从音乐的选择、动作的组合以及服装的选择上都应展现该民族舞蹈的特点, 让人一目了然。

2.3 民族健身操创编的方法

2.3.1 总体构思法

在明确某套民族健身操设计的目的、内容以及参与人员的情况下, 对于民族健身操的创编形成一定的总体思路, 这是对全套民族健身操的构建过程。首先要注意其风格的选择, 其次要对其音乐进行合理的选择, 然后要对整套健身操的运动量及运动强度进行控制, 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构思。

2.3.2 分步创编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将整个民族健身操分为几个部分, 并根据每个部分的主题思想进行创编。民族健身操创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准备环节;二是基本动作;三是结束动作。准备动作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身体的预热, 一般来说, 是进场或是造型动作, 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基本动作是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健身操所能够体现其主体思想的环节, 这一部分动作的负荷量最大;最后, 就是结束动作的设计, 进行这一动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身体的放松, 因此, 在进行民族健身操创编的过程中要重视这一部分的设计。

2.3递进创编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指按照健身操创编的目的以及风格为基础, 在传统动作设计的同时, 逐渐加入相应的新动作元素。与其他方法相比, 这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创编方法, 人们在进行创编的过程中, 首先要确定好整个动作的风格, 然后再加入新的动作元素。

3 民族健身操创编的步骤

3.1 框架的设计

民族健身操创编的首要环节就是框架的设计以及明确。主要包括健身操的时间长短、运动负荷大小以及动作的内容等。在进行设计之前, 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参与人员的实际情况以及练习场地的情况;其次, 进行方案的设计, 这一创编方案主要包括健身操的名称、目的以及要求等等, 并明确这一健身操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相关基础动作确定之后, 再进行各个动作之间的组合。

3.2 确定风格

在进行民族健身操创编的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到民族风格的体现, 既要有特色, 又要个性鲜明。在进行形体健身操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主要采用躯干以及上下肢之间的动作相连接, 因此, 这一健身操主要体现出了身体的柔韧性及协调性。同时, 在进行动作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各个环节的动作要统一, 避免出现不协调的问题。

3.3 音乐的选择

要根据健身操完成的实际情况以及动作的整体风格进行音乐的选择, 力求动作与音乐之间达到相互统一。现阶段一般都是先进行音乐的选择, 并根据音乐的整体形势进行动作的创编, 主要方法如下:一是先进行音乐的选择。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要求进行音乐的选择, 再根据音乐的节奏以及风格进行动作的设计;二是先进行动作的设计, 再进行音乐的选择。根据动作的完成的实际情况, 相应的作曲人员要根据其动作的风格以及要求进行音乐的谱写;三是根据音乐的情况进行动作的调整。除此之外, 在进行音乐选择的过程中, 要注意优秀音乐的选择, 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体现整套健身操的风格。

3.4 动作组合的确定

在进行动作确定的过程中, 要根据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 同时, 还要考虑到人体的解剖结构从上到下进行关节的活动, 这些动作应该尽量以拉伸为主。除此之外, 还应该注意到的连贯性以及协调性, 对于不合适的动作要予以排除。

3.5 动作的记录以及实验调整

在这一阶段, 设计人员要根据动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 并进行相关简图的设计,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动作的练习, 设计人员还应该对相应的动作进行说明。最后, 要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动作的调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民族健身操创编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到其原则以及要素的遵循, 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民族健身操的总体创编水平, 进而促进民族健身操运动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南.武术健身操的创编与推广策略研究[J].中华武术 (研究) , 2012, 1 (1) :35-39.

[2]韩春英, 韩甲.体育与艺术结合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实证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50-54.

[3]陈平, 邹海瑞.彝族撒伲健身操创编的分析——以第3套《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2级、3级、4级对比[J].运动, 2013, 23:155-156+81.

[4]黄爱銮.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5, 4:81-82.

[5]杨红.“健身健骨操”的创编及健身效果的观察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34 (7) :117-120.

[6]刘柳.试论民族健身操的创编[J].体育文化导刊, 2015, 11:29-32+37.

参与合作运动创编 篇2

一、热爱学生,赏识学生,奠定教育基础

爱不是教育的一个部分,而是前提,教育必须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找到适合于孩子的内容和方法,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你。教师在指导思想上要改正旧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不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智能而伤了他们的慧能。班级中,学生的个性肯定各有差异,即使是最难缠、进步最慢的学生也要充分尊重、关心他们。学生虽小,却是敏感的,他若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缺少爱,甚至对自己有歧视,又怎能接受教师,接受教师所授的课?兴趣、成绩又从何而来?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这是陈鹤琴早年提出的教导原则。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亦是如此,赞赏和鼓励总能激发他们最大的热情,发挥其最大的能力;反之,与讽刺、挖苦相比再没什么更能抹杀人的积极性了。在课堂上,当学生有上佳表现时,要予以赞许的目光,或以击掌、竖大拇指予以赞赏;当学生着急、担心自己表达不好时,给以鼓励的目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自然积极、活跃,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二、巧设情景,创编故事,融词汇于其中

爱听故事,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为此,我们可以跳出传统的词汇教学课模式,将Lets learn中的单词串联成简单又具有生动情节的故事。例,在PEP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词汇教学中,杨赛绒老师用新授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swimming, running, flying, jumping,walking串联成故事“Escape from the Tiger”。学生在体验中演绎故事,在交际中深化故事。通过故事学习和表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思维和自如表达的能力。这样的词汇教学课,少了机械性多了意义性,且情趣有余,寓教于乐。

又如,在教学“WEATHER”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根据本课主题,设计出生活化的情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海绵宝宝要周游各地.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让学生分组讨论,海绵宝宝所到的每个地方天气怎样,建议他应该穿什么衣服。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努力使课堂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交际,达到了在情景中参与实践,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鼓励参与合作

到了高年级,学生对单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对各种字母组合的发音有了一定的印象。而一味的反复读,就会因其机械性强而使学生厌恶。鉴于此,教师可适当放手,让学生分组自学一些易学,带有早已熟知的字母组合的单词,结合分组竞赛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自助学习中来。同时出示相类似的词以提示语音。例,教五年级上册Unit 6Part ALetsLearn一课时,可在黑板上提示部分字母组合的发音如下:

mouse——curtain——mountain

cake——lake

grass——class

bathroom——path

最终,给予最快,准确率高的小组一定奖励。在此情形下,一些平时顽皮的学生也能主动向老师请教,以往心中的“要我学”,成了“我要学”,其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四、肢体运动,以说带做,口到手到心到

学生不愿在静坐中被动地学习、接受知识,这是他们的天性。而在肢体运动中学习使用语言更能使人接受。我们可以在词汇教学中,结合肢体运动以说带做,以增强趣味性。

在肢体运动中学动词。英语中的动词往往是理解句意的核心,因为英语的时态、语态、数等信息都由动词来承载,所以学好动词是很重要的,英语动词的具体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手舞足蹈、摇头晃脑、眉飞色舞”12个字。一个动词和一个具体动作直接建立联系,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在Lets do之外,我们可适当拓展该法,有助于动词的学习。如教学pull与push学生很容易把两者的意思混淆,但是一旦配动作:喊“pull”同时双手做“拉”的动作;喊“ push”,双手做推状,几遍之后,学生就能分得一清二楚。

在肢体运动中学习词组。动词词组中往往包含有大量名词,有些词组是习惯用法,不能拆散教学,通过做动作就能很快掌握有关名词和习惯用法。如五年级上册Unit 4 Lets learn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大声喊出词组,几轮之后,其意自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了sweep the floor,set the table,make the bed等很难拆解教学的习惯用法。

形容词同样可以在运动中习得,只不过这些动作往往带有描述性,要通过一定的意会才能与形容词挂上钩。如教学tall与short时,可以用变换身体高度,变站立为蹲来使形容词动作化。描述形容词的动作具有不确定性,故可以用尽可能多的动作来描述形容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一系列动作中体会出形容词的意思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相信在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辅助下,学生在实践、参与、合作中会学得更带劲、更扎实。

创编理论论文 篇3

为解答这些问题, 我一直在不停地探索、思考、创作、排练、实践, 希望在这漫长而艰难的创舞过程中寻找答案。

什么是现代舞?高中人教版教材《音乐与舞蹈》里对现代舞的概念是这样解释的:“现代舞即modem dance, 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 它的最鲜明的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 故称为现代舞”。根据各方面的现代舞发展史与高中《音乐与舞蹈》教材资料, 关于中西现代舞的基本特点我做了如下对比:

一、现代舞肇始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叶, 此现代舞的特点是开始勇敢地叛逆, 突破传统芭蕾的束缚, 另辟蹊径, 拉开了舞蹈新兴时代的历史帷幕。舞者均为来自美国的舞蹈家们, 如现代舞之母———美国的伊沙多拉·邓肯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二、现代舞奠基时期:20世纪的20年代, 历经近20年的发展, 建立了现代舞的理论, 标志着欧洲人体动作的科学研究逐渐走向成熟, 作为科学依据, 现代舞的理论与欧洲人体动作科学研究的成熟为欧美现代舞的后世发展奠定了坚实厚重的基石。现代舞之父———德国的鲁道夫·冯·拉班是这个时代的代表。

三、现代舞发展时期:20世纪的60年代, 西方现代舞开始以先锋激进的姿态, 重新界定了舞蹈疆界, 舞蹈原来固守的模式与格局被新的疆界一次次、一点点直到更多更广地被拓宽。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玛莎·格莱姆。

四、中国现代舞: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以吴晓邦为代表的先驱者, 引进了西方现代舞, 开创了中国现代舞的先河。中国现代舞的最大特点是继承和沿袭了中国历史舞蹈的优秀传统, 而针对旧思想舞蹈的“从新革命”, 随着中国社会这100多年的巨大变化, 中国现代舞的发展从最初的模仿到创造,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质的根本变化。

通过对比我惊奇地发现, 中西方现代舞历史的某种巧合:第一, 其先驱者清一色均来自专业舞蹈家;第二, 都具有充满智慧的叛逆思维;第三, 在特定的政治形势下, 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内涵。如, 邓肯作为现代舞的先行者, 虽然她没有创立完整的训练体系, 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传世佳作, 但她弘扬了一种时代精神:舞者以自己的躯体与灵魂相结合, 从心灵把握情感, 她从古希腊庄严神圣的神像雕塑中受到启发, 把神像当做理想的形象的源泉, 又从自然界的花、鸟、树、叶、云、水的动态中汲取舞蹈律动, 她的舞姿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震撼了西方舞坛。现代舞大师鲁道夫·拉班精心总结与整理了较完整的系统的现代舞训练体系, 后来居上的尼古莱、保尔·泰勒、阿尔文·艾利等, 他们的舞蹈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 影响了当时欧、美、亚整个世界舞坛。吴晓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想, 创作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和歌颂抗日的舞蹈作品, 他努力以舞蹈探索人生, 时刻不忘把民族气节和时代精神融入到作品的编排中, 为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初步的了解与对比, 中西方现代舞的发展与崛起使我深感触动。如何把它们与我的教学有机地联系与结合起来, 展现校园当代生活, 走属于自己风格的路;在从事舞蹈教学以来, 我打破传统的编舞技法, 以探究摸索式的新现代舞创作模式, 先后创作了校园现代舞之系列舞品:《心愿》《回声》《河韵》《觉醒》《飞扬》《莺歌》《花语》《假日》等等, 舞品反映的全都是校园生活, 青少年学生内心情感的好奇、冒险、激动、奔放、喷发、浮躁、凝重、醒悟;唯美的画面, 立体的造型, 流畅的线条, 简易的服装, 不规则却合理的结构, 灵活多变的空间调度, 夺目而不夸张的技巧, 无不彰显了现代青少年学生追求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律动, 其中舞品曾代表文昌或海南先后赴香港、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上海、北京等地参加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比赛均获佳绩, 为海南争得了荣誉。

我们害怕或拒绝某一新事物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无知, 青少年适合现代舞是因为舞蹈反映的是与中学生点点滴滴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与其切身利益紧紧相连, 反映了青少年学生在成长中所经历的面对挫折、困难的坚持与追求、不屈不挠或喜怒哀乐的心路历程, 演绎舞蹈就是演绎生活、演绎人生、演绎他们自己。校园现代舞的创作这时谁人还敢说没有出路、没有希望?

如何进行幼儿舞蹈创编 篇4

一、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

教师要不断汲取相关学科的知识,如音乐、美术、文学、历史等,并注意收集符合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教师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常常与幼儿一起游戏,注意观察幼儿的举动,了解幼儿的动作特点。有了广泛的基础艺术修养之后,教师才能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受幼儿喜欢的舞蹈作品。

二、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步骤与原则

题材的选择。好的主题是创作的关键,主题应该注意有情趣、富有教育意义,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好玩的提线木偶》题材的选择就是在一次美术课中,幼儿绘画提线木偶之后,好多孩子意犹未尽,还在不停地模仿小木偶,兴致很高,这就给了教师一些灵感,于是就编排了一个有关木偶的舞蹈。

情节的构思。有了幼儿喜欢的题材,确定舞蹈作品的结构非常重要,各类舞蹈作品基本都是由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连接应该自然、紧凑、完整,首尾呼应,布局匀称,顺理成章,形式与内容要和谐。发展和高潮阶段是舞蹈最激烈、最吸引人的地方,教师要特别注意。另外,好的开端和好的结尾相呼应才能使一个作品首尾完整,《好玩的提线木偶》创编的是幼儿能够理解并能生动表现的、非常恰当的段落结构。

乐曲的编配。音乐是舞蹈作品的灵魂所在,好的音乐能够更好地诠释舞蹈,让人记住作品。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提线木偶起源于福建闽南地区,于是,选择的音乐既要注重民族特色,又要富有童趣,节奏欢快,旋律优美,且具有动作性,让幼儿听到音乐就想翩翩起舞。

动作以及队形的编排。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舞蹈也一样,特别是幼儿舞蹈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其艺术形象,当然这种夸张不能无限度,它必须根植于艺术原型,巧妙地把握住夸张的度。我们根据主题内容和音乐来确定舞蹈主题动作,这种主题动作可在整个舞蹈中反复出现以强化主题,其他的动作都是这个动作的派生。如在幼儿舞蹈《好玩的提线木偶》中,不但进场、出场都用大跨步转身再接踢腿这一方向、节奏都有变化的动作,而且在舞蹈的进程当中,始终都有这一动作的变形,让观众牢牢记住了这群孩子的表演。此外还要考虑队形的变换,编排队形时应简单清晰,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使孩子易于掌握。变换队形时要穿插合理,防止队形拥挤和偏台。在音乐高潮部分,如何运用动作来表现呢?一是用大动作和技巧来表现,二是用重复动作表现,三是用快动作来表现。这样,高潮阶段的表演才能扣人心弦,使人过目不忘。

服装道具的巧妙运用。服装道具运用巧妙,可以突出主题,为舞蹈增彩。我们在为《好玩的提线木偶》设计服装时,首先考虑的是要体现民族特色和幼儿的特点,我们大胆采用了喜庆的大红和金黄色,这种艳丽的色彩在舞台上为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其次服装要能展示幼儿可爱、活泼、俏皮的性格,我们设计为短小的款式,这有利于幼儿舞蹈。

以上是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粗浅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学习专业知识,利用自学和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舞蹈创编能力。

音乐创编教学初探 篇5

一、创编歌词

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 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 利用创编歌词的方法, 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歌词讲究的是言简意赅, 深情实意, 且要押韵, 有些歌曲因为旋律好听, 曾唱出了一代人的精神。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唱祖国》等, 只是有些歌词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认识, 所以可提倡创编歌词。如《歌唱祖国》的B段歌词采取依样画葫芦的方法, 引导学生这样写:“新的世纪, 新的挑战, 把握时机是成功的一半,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指引着我们的航向, 我们爱社区, 我们爱自然, 创建绿色家园是我们的理想。”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也是一样。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新貌和同学眼中21世纪的新农村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让学生根据现在的农村新气象来改编歌词也比较容易。

二、创编旋律

课堂中一般总是在有固定节奏型的基础上, 根据具体要求来创编, 如《春江花月夜》的鱼咬尾手法, 《酒狂》中低声部的同音反复手法, 《我爱你, 塞北的雪》前奏中旋律音下行级进的手法, 甚至蒙古民歌——长调节奏自由、旋律悠长, 独特的装饰音手法运用等都可以试着引导学生来模仿创作, 只是小节数可以适当少一点。

三、创编舞蹈

音乐与舞蹈是紧密联系的, 《毛诗序》中这样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特别是在介绍到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民间音乐时, 音舞结合, 载歌载舞, 会使课堂生机勃勃, 魅力无限。《我们跳喃望》, 跳起热烈的圆圈舞;唱《北京的金山上》, 跳热情的弦子舞;欣赏《江南好》, 跳韵味十足的水乡舞;唱《樱花》, 跳简单的日本舞;唱《斗牛士之歌》, 跳奔放的西班牙舞;欣赏拉美音乐, 跳恰恰、伦巴舞等。

四、创编情景剧

情景剧可以说是小型的音乐剧。如何来表演情景剧呢?应先让学生了解情景剧, 让学生注重循序渐进的编写原则。根据音乐及舞蹈图示, 从编排舞蹈等入手, 为后面情景剧的逐步展开做铺垫。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 抓住学生爱表演的心理, 多搞几个情景剧。在讲到《卡门序曲》时, 我们可以设计《斗牛士》的情景剧。

五、创编演唱风格

歌曲的提示对演唱者把握作品风格是有裨益的, 但有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有的歌曲只有速度上的一点提示, 如《拉网小调》、《妈妈》等歌曲, 这就给我们在演绎作品风格时以更大的空间。如《你呀你呀》, 我们可以建议学生设计成幽默曲风格, 这当中就要运用到“渐强、渐弱, 渐快、渐慢”的处理, 再如《赶生灵》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通俗味的, 《茉莉花》设计成民歌味的等, 可以依据学生的喜好来设计。

六、创编演唱形式

歌曲的演唱形式不外乎独唱、齐唱、重唱、合唱、轮唱, 对唱。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能独唱、齐唱用得多了些, 对重唱、合唱、轮唱、对唱的形式用得偏少了些。像一些轻快的或进行曲风格的曲子, 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学生来轮唱。如《歌唱祖国》、《跨世纪的新一代》、《青春舞曲》等。另外, 有些优秀的合唱歌曲在完成二声部合唱教学后, 也可以让高低声部的个别学生, 甚至是和老师一起合作, 以重唱的形式来演绎, 并以学生的名字来命名××组合, 如生活中的羽泉组合。这样的重唱形式除了能把二声部和谐的声音表现得更到位一点, 还可以使课堂上师生的关系更融洽。另外, 在对唱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反串的运用。如《路遇》这个黄梅戏曲调, 同学们都很熟悉。如果只是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来唱, 则难免机械单调, 不妨建议男、女学生反串着来唱。即男生唱七仙女旋律, 女生唱董永旋律, 甚至男生、女生独自包揽两个角色来演唱。既然是反串, 在演唱时就要求学生音色、唱腔一定要尽量接近才行。这也是戏曲行业一个很有趣的表现手法。正如梅兰芳演花旦, 孟小冬演女老生, 这让生活中的同学们着实过了回戏瘾, 既了解了反串这一演出方式,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增添了课堂的艺术性与实践性。

以上的做法, 只是笔者及其同仁在日常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也许还有更好的、更多的做法等着我们去实践、去摸索, 如创编节拍、创编节奏谱、创编和声效果等。在摸索的时候, 我们建议要做好以下两点:

(1) 注重师生在创造性活动中的愉快体验。

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创造过程中的愉快体验才是重点。愉快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着力点。

(2) 对创编活动有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的部署。

有人说, 既然是创造, 那么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怎么做整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呢?我们是这样做的。先进行具体的操作, 比如说, 在新学期的教学计划里安排好在哪一单元, 哪一课时安排怎样的创编, 在备课时尽量把不同形式的创编活动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把好的点子和操作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 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表现, 及时记录下来, 并通过口头、墙报、校刊、校园网络、学校艺术活动等加以宣传, 让广大师生分享他们成功和喜悦。

论幼儿舞蹈创编 篇6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其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诠释, 进而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态度, 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将强的社会功能。它“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盖乐心内发, 感物而动, 不知于足自运, 欢之至也。”舞蹈可以真实地表达个人的情感, 是情感达到一定阶段必然结果。

幼儿舞蹈是舞蹈中的一种, 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是一首天真无邪的诗, 是童心的展示, 是童趣的描摹。它除了舞蹈艺术具有的共同特性外, 又有它自身的个性与特点。突出表现在幼儿舞蹈具有活泼、天真、夸张、有趣的特点。幼儿舞蹈的创作离不开幼儿的生活, 生活是产生艺术的重要基础和源泉。因此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启发幼儿的思想和情感, 让幼儿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找到生活和舞蹈的联系, 以此能够不断地提高幼儿舞蹈的素养, 不断地丰富其表达水平。在生活中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艺术之美, 并且在舞蹈中感受生活的内涵, 从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让幼儿不断地得以情感上的充实、感悟和提升;它帮助幼儿认识到各个动作的产生和组合, 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开发。幼儿通过亲身体验, 感受到舞蹈创编既不难又充满乐趣, 其创编舞蹈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了;它让幼儿通过个别交流、小组互动、集体分享等形式, 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 促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借鉴, 进而提高创编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过程, 而幼儿舞蹈的创编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舞蹈创编的构思是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头脑, 经过加工后的再现。当找到了适当的体现形式———动作、姿势、造型等时, 就产生了舞蹈形象。幼儿舞蹈的创编既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 又要遵循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 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 反映幼儿的情趣, 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

在长期的工作种, 想要创编出优秀的幼儿舞蹈, 我认为应针对幼儿舞蹈作品所具备的特点, 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了解幼儿的生活, 取材于幼儿生活

1. 从直接生活中选材。

生活是产生伟大舞蹈作品的重要源泉, 舞蹈可以说是生活艺术化的必然产物。只有从生活中搜罗大量的资料, 才能够创造出高水平、高艺术性的舞蹈。例如, 舞蹈《宝宝长大了》, 描述了小孩从出生不久到会坐, 会爬, 会站、到一走就会摔跤, 到能稳稳地走路。这样一个成长的历程。作者观察到了并把生活中的这些素材, 经过提炼, 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上, 既突出了孩子们可爱的形象, 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从间接生活中吸取。

艺术源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生活可以产生舞蹈, 但是只有将生活中原有的素材加以提炼, 才能够产生高雅的舞蹈作品。例如舞蹈《卖火柴的小姑娘》就是从童话中改编出来的。独具特色的舞蹈、精湛的动作、丰富的表情、美轮美奂的灯光, 对于舞蹈主题的表达有着很好的衬托作用, 这就是艺术高雅性的体现。

二、把握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 创编出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作品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对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合理的教导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能够帮助幼儿健康、快速地成长。幼儿舞蹈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幼儿舞蹈在这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不仅仅可以满足他们的身体需要, 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

1. 生理方面。

幼儿处在发育的阶段, 他们的身体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程度。幼儿舞蹈的创编必须注意其内容适合同年龄阶段的幼儿, 按照各年龄阶段幼儿生理发展水平, 设计不同难度、形式和内容的舞蹈。反之, 如果动作难度与形式不符合孩子的身体发展特点, 则会影响他们身体的健康发展, 给幼儿造成损伤。一般情况下, 小班的幼儿歌舞活动大多以模仿自然的生活动作为主。如:模仿小鸟飞、小猫洗脸等, 脚下动作很少;中班的小孩则需要一定的身体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除手上动作外, 可以有适当的脚下动作;大班对身体的控制力显著提高, 能较为协调、灵活地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可见, 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 要找到与他们成长水平相适应的舞蹈, 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

2. 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来讲, 成功的舞蹈必然要与幼儿的心理特点相适应, 不然即使舞蹈本身的水平再高, 也难以称得上是优秀的舞蹈作品, 只有从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法出发, 才能够让幼儿舞蹈受到大家的欢迎。如《宝宝分蜡笔》这个舞蹈, 就是很好的证明。以童话故事一样的题材来展现12支彩笔不团结, 必然得到幼儿的喜欢。舞蹈《你喜不喜欢我》:作者观察到生活中的幼儿, 时常问爸爸妈妈以及身边的人是否喜欢自己的举动, 抓住了幼儿那种努力表现自己以博得他人喜欢的单纯可爱的心理, 创编了这个舞蹈, 既形象又真实。因此, 在幼儿舞蹈的创作中, 要不断地与幼儿心理学相结合起来, 充分地把握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舞蹈更好地表达, 受到他们的欢迎。只有将舞蹈的创作与幼儿的心理结合起来, 才能够赋予舞蹈更多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要求创编者热爱舞蹈,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

作为舞蹈的设计者和创作者, 必须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感悟能力, 同时还要热衷于舞蹈, 这样才能够编排出优秀的舞蹈。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 首先要掌握舞蹈的规律、语汇、表现形式、种类、常用手法等基本知识。例如舞蹈语汇和语言词汇一样, 必须通过积累才能够有成效,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在以后的创作中信手拈来, 编排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热爱舞蹈, 积极争取各种机会广泛学习, 虚心求教, 来丰富自己, 以创造生动丰满的舞蹈形象, 受人欢迎的艺术作品。

四、虚心求教, 努力学习其他艺术门类的专业知识以提高综合艺术素养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 它既是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体现出极强的综合性, 动作、情感等各方面都是和谐存在的, 无论是舞蹈内容、情节还是主题, 都应该做到和谐统一。

1. 音乐的选择。

音乐与舞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鱼”和“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创作者, 只有不断地增强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把握能力, 才能够让音乐更好地为舞蹈的创作和表演所服务。可以说, 音乐是舞蹈的有益补充, 缺少音乐的舞蹈, 必然是干涩、枯燥、无趣的, 只有将音乐和舞蹈充分地结合起来, 才能够让两者相得益彰, 不断地提高舞蹈本身的魅力和趣味。

2. 灯光、服饰等背景的映衬。

台灯光是舞蹈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 它利用光与形、明与暗、光色的冷暖的相互陪衬和衬托, 让整个舞台别具艺术魅力, 更加具有画面感, 具有更强的艺术表演力和舞台效果。舞蹈《闪闪的红星》中, 冬子妈英勇牺牲的舞段, 冬子妈在熊熊烈火中英勇顶立, 震撼人心的音乐旋律, 满场红彤彤的灯光, 叠印出潘冬子一句无声的“妈妈”, 给观众以极大的冲击力, 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引发了大家强烈的精神共鸣。舞蹈服饰对舞蹈表演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女子独舞《江河水》水袖与人体融为一体,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舞蹈中水袖既是社会女性的绳索, 又是迎亲的花轿, 更是宣泄悲愤情感的利剑。它不仅能介绍环境和人物, 还可以表现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情绪。此外它亦是美化舞蹈的一种手段。给舞蹈带来清新和飘逸之感, 给欣赏者带来愉悦和想象。因此, 要善于使用舞台布景的设计、道具, 合理地通过它们来增强舞台的表达力, 不断地提高舞蹈的艺术效果, 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

总之, 幼儿舞蹈创作的目的就是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幼儿舞蹈来从根本上表达情感, 提高幼儿精神、心灵的境界。在幼儿舞蹈的创作中格外注重音乐性的体现, 增加舞蹈本身的艺术性、美学特色和情感的表达。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幼儿舞蹈的创作, 达到取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目标。作为幼儿舞蹈的创编者, 要学会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和素质, 充分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 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来开展教学实践, 不断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和舞蹈鉴赏水平, 学会权衡各种因素, 来为幼儿舞蹈的表演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高舞蹈本身的艺术美。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的舞蹈能力, 开启幼儿的心理、情感体验, 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断地提高幼儿综合水平。

摘要:幼儿舞蹈直观形象, 生动活泼, 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长期以来, 幼儿园的舞蹈学习大都以模仿为主, 舞蹈创作被拒之于舞蹈学习的大门之外。不仅如此, 舞蹈教学的内容与幼儿生活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舞蹈本身缺少创新的动作和内容, 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 在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舞蹈创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激发幼儿兴趣, 促发幼儿创造激情,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 积累创造素材,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等几个方面着手, 论述教师应如何教导幼儿感受生活细节, 体验创造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化,激发兴趣,创造激情,观察生活,大胆创编舞蹈创编

参考文献

[1]王海英, 肖灵.舞蹈训练与编创[M].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2002-07-01.

[2]贾任兰.幼儿歌舞创编实用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3]舞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4]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0.

武术团体表演创编研究 篇7

1 武术团体表演的创编特征

1.1 技击性特征

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武术套路仅仅是技击的一种艺术化表现形式而已。武术套路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作用。虽然现在武术团体演练的“技击”一面已经逐渐被其观赏性所取代,但是武术团体演练其观赏价值的本源就在于其中所表现的攻防兼备、闪展腾挪、穿蹦跳跃等特点。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无一不体现“技击”的内涵。虽然近些年来,有模仿武术出现所谓的“搏击操”、武术操等。武术团体表演无论向哪方向发展,其发展的根还是在于武术的技击性。所以无论武术团体演练怎样创新都要根植于武术“技击”的本质,遵循武术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创新。武术团体表演创编的技击性特征最能体现其自身的技术发展。

1.2 新颖性特征

新颖性是指创造或改造的动作或连接,具有新的、异乎寻常的或能产生特殊效果的特性。中华武术项目繁多、内容包罗万象,在不违背其本质、规律的基础上向传统武术、自身以及其它类型的项目进行借鉴、创新会给人们一个新的视野。例如在2008年春晚中的武术团体表演就借鉴了艺术体操中的动作,将太极拳和舞蹈很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让人体会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在人们看惯了某些内容之后,再以新的风格和内容进行展现这种“民族精神”将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3 时变性特征

时变性是指创编动作的价值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新动作之所以有观赏价值,在于先人一步而暂时处于领先地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在其它表演纷纷效仿、掌握该技术的情况下,这种领先优势就会慢慢消失而由开始的“新”动作变成了“传统”动作。例如:最初的团体表演只是简单的站队演练,后来出现了队形的变化,再往后又有了音乐和其它效果的加入,让人一次次感受到了新的形式和心灵的震撼。由此可见,时变性是武术团体表演动作创编的又一大特征。这种时变性也使人们认识到,不能满足现状,要引领人们的审美就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永远走在创编的前列。

1.4 风险性特征

从表演和队员自身来说,风险性一方面是指创编活动(特别是高难动作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具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性,若不成功就会有很大失败风险;另一方面是指创编的过程中,如果保护措施不当也会出现伤害,影响队员训练和表演。创编要紧扣表演整体要求和指导原则以减少风险性,同时也要科学的创编以减少创编过程对运动员的损伤。

1.5 多维性特征

创编的多维性是指创编在表现形式和方法上以及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是由创编要求、目的、项目和机械特点、表演人为性以及人体运动机能等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据现有资料的分析研究,创编在表现形式和方法上的多维性可概括为下述方面:创编在表现形式的多维性表现在新动作、新技术、新领域;连接技术或路线创编;在原有动作技术结构内部的创编;个人独特技术风格上的创编;完成动作方法与手段的创编;音效、服装、器械等新元素引进的创编等等。

1.6 渐进性特征

渐进性特征,这里是指技术创编过程中以及动作排练过程的渐进性特征。创编过程和训练过程中,创编者根据队员训练情况、动作技术实际效果、外界反应等反馈信息及时对动作、路线、服装、音效、队员等因素做出切实调整,从而达到更完美的效果。这种过程存在于武术团体表演动作编排和训练的全过程,是一个逐渐的、漫长的过程,所以称为渐进性特征。

2 武术团体表演的创编规律

2.1 大众喜爱导向性规律

武术团体表演的目的在于烘托会场气氛、渲染效果,让广大群众感受武术团体表演带来的视觉震撼。没有了观众武术团体表演就失去了创编和表演的意义。所以,武术团体表演的动作技术、路线、音效等创编都要以服务大众,让大众在欣赏中感受武术的魅力和文化熏陶。

2.2 创编动作集群发展规律

武术团体表演创编根据创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时间意义上的创编集群,另一类是空间意义上的创编集群。时间意义上的创新集群主要表现在由于表演目的修改和表演需求的刺激,在同一时期中出现成群的在技术上并无直接联系的创新。空间意义上的创编集群首先表现在当一项或少数几项重要的技术创编出现后,随之会出现一系列在技术上与之相关的效仿型创编。这类创编集群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当某一难新动作的创编时,而引起与该动作密切相关的基础技术创编等;第二,某一动作创编,逐渐形成一个动作系列;第三,某一动作创编后在竞技武术套路各个项目中的扩散。其次是当某一个具有先导性技术动作创编后,其它编排活动竞相效仿,力求掌握,由一人到多人,由男子到女子,形成一个群体。

2.3 技术创编交互作用规律

武术团体表演创编新包括基础动作技术创编、高难度动作创编、辅助设施创编和连接、路线创编。所以,技术创编交互作用规律,主要表现在技术创编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上。

武术团体表演创编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基础动作技术的创编促进了高难度动作创编;反过来高难度动作创编的发展,也要求基础动作技术创编要不断改进和提高;高难动作的不断创编创新,不断地给连接、路线创编提供机会和可能,连接创编又加快了创编动作的技术改进,又为更难动作创编做好了准备。总之,武术团体表演创编各要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

2.4 创编发展周期性规律

创编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主要体现在人们审美的周期性变化上。人们的欣赏眼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以服装为例,文革期间人们崇尚军装的颜色和款式,但改革开放之后,更多的面料和更丰富多彩的款式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人们着装进入多彩时期。随着人们个性的发展和审美观的变化,近年来,军服又成为了年轻人时尚的代名词。武术团体表演的创编也是伴随着人们的审美变化而变化。把握技术创编的周期性再加以时代的元素,武术团体表演的创编就会一直持续发展下去。

3 武术团体表演的创编原则

3.1 科学性原则

作为一种技术,本身就具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在动作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无不体现着其科学性的一面。就武术团体表演的创编而言处处都体现了科学性。就动作编排的科学性来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动作创编要以运动人体科学为基础。武术团体表演的创编不能背离人体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内在的关系。我们在进行动作技术创编过程中要以运动人体科学的各们学科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创新。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等都从不同的层次和侧面对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些就是我们技术创编过程中要依照的基础。

第二,动作创编要符合运动生物力学要求。生物力学就是研究与人体运动有关的生物力学,它揭示的是人体从事各项体育运动原因的科学,所以在当今体育运动水平已达到很高水平的年代,要想提高运动成绩、成功完成武术团体表演创编,充分发挥人体的效率就必须要以运动生物力学为基础进行创编。

第三,武术团体表演的创编要符合表演的主题,音乐搭配,技术、器械的应用也要和表演的主体思想一致。

3.2 技击性原则

武术团体表演的创编不能背离武术运动的特点。在其创编过程中要围绕技击进行动作创新。武术团体表演的技击性原则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动作的技击性。在创编、吸收动作时,要体现其技击性一面而不要违背其技击的含义。主要是指在中国传统的武术套路中吸收“新”的动作、改造“新”的动作补充到武术团体表演中来。

第二,动作内涵的技击性。是指在从同武术套路同项群的体育项目中引进的动作,不仅是为了体现其新颖性和取悦于观众,更可以在整个动作创编过程中不会背离武术运动的特点。

3.3 新颖性原则

武术团体表演的新颖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创编动作过程中要吸收新的元素,给人以新的感觉,产生新的效果。从内容、形式、辅助设施、背景、效果到组织形式都给人以新颖的感觉,这是武术团体表演发展的源泉和力量。

3.4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创编动作技术的过程中,教练员、运动员及相关研究人员设计的动作必须符合人体在各项目中的运动规律、技术发展趋势、项目自身特点和运动员生理解剖特点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成功率。

首先,必须符合人体在各项目上的运动规律。运动员与项目间的相互关系是我们人为创编动作的基点,离开了它创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当我们人为创编动作时就必须研究运动员在运动中与项目相互作用时,人体自由度参数可能出现的各种外部形态的变化以及人体局部环节在力的作用下的相对运动时调整运动参数的作用问题。研究人体相对项目可能获得自由度参数可为动作创编提供人体运动形式变化的依据和途径,为人体局部环节研究寻求创新动作创编的动力源。因此创编动作必须符合人体在各项目上的运动规律。

其次,必须符合技术发展趋势。武术团体表演发展趋势是“多、新、美、齐”,因此创新动作设计必须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应具备武术的“劲力”以及多、新、美、齐的技术优势。今天的武术团体表演对技术创编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更替速度加快,更加重视动作技术发展的多样化和动作连接的难度。所以教练员要密切注意获取新的信息,经常分析研究和掌握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保持敏锐观察力和预见性,才能创造一流动作,处于领先地位。

4 总结

武术团体表演作为一种武术展示形式,其地位和作用在武术诸多形式中已日益显现出来。它在武术传播和文化发扬过程中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武术团体表演的创编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同行们的青睐。武术团体表演创编特征的为技击性特征、新颖性特征、时变性特征、风险性特征、多维性特征和渐进性特征;其规律主要为大众喜爱导向性规律、创编动作集群发展规律、技术创编交互作用规律和创编发展周期性规律;其创编原则主要为新颖性原则、技击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摘要:武术团体表演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已经成为很多表演不可或缺的项目。武术团体表演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集中展示,其内容多样、形式各异、包罗万象。文章通过对各种大型文艺汇演中武术团体表演的研究,探究其特征、创编原则、创编规律和创编方法。

关键词:高校运动会,开幕式,武术团体表演

参考文献

[1]吕万刚.竞技体操训练的科学化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晋元.竞技武术创新系统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3(4).

[3]花家涛.论竞技武术套路创编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4).

[4]刘祖辉.浅析武术套路运动创新思维[J].辽宁体育科技.2003(2).

[5]陈青山.创新性武术人才及其培养的研究[J].体育函授通讯,2002(2).

谈幼儿舞蹈的创编 篇8

关键词:舞蹈创编,幼儿舞蹈,幼儿特点,选材

一、舞蹈的历史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上古时代,它就充当原始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的。动作和节奏与劳动是密切相关的,不管是哪一种劳动,人的手脚总是要活动的,手用以拍打,脚用以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再伴以呼喊或打击石块和木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二、幼儿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幼儿生活的舞蹈

幼儿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舞蹈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也是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 一) 题材的选择

首先从确定主题入手,即选择题材。舞蹈内容上要有明显的思想性,教育性。通过舞蹈作为桥梁和中介,把小孩暂时不能完全理解的东西,以优美的旋律和各种舞蹈动作,印入幼儿的心扉。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内容,使幼儿快乐地学习舞蹈。即富有儿童生活情趣、儿童喜欢、熟悉的事和物。例如,《我爱洗澡》等舞蹈,孩子们连唱带跳、感情真切饱满,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学会了舞蹈; 单纯的舞蹈动作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内容情节才会真正深入他们的心灵,他们才会用动作把他们心理的真正想法表现出来,舞出他们的感情。

( 二) 音乐的选取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只有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才能保障舞蹈的艺术性。音乐的乐句要短小活泼,旋律流畅,节奏鲜明; 音乐节奏要鲜明强烈,才能引起幼儿的动感; 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歌词应通俗易懂,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跳舞的欲望。用的歌词能为舞蹈提供鲜明的文学形象,具有儿童特点和趣味的歌词能启发幼儿对“景”的理解,并且歌词的节奏对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协调感的培养十分有利。如大家熟悉的幼儿歌曲《拔萝卜》对孩子特别有吸引力,重复的段落中包含变化的形象,这样的歌曲很容易激起孩子参与的热情,引起孩子们不自觉的动作。

( 三) 动作的创编

1. 老师教学的师范,正确的动作和生动的语言等。舞蹈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来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用生动的形象去启发幼儿。首先示范动作要准确,节奏要鲜明,要有充沛的感情。在教幼儿新舞蹈时,一定要将讲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要领。不能只图快而一下子教很多,在教幼儿新动作时,应该让幼儿把教过的动作做到位后再教下一个动作,如果一旦形成怪毛病,纠正起来就困难多了,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舞蹈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述要求是: 第一,是准确。无论讲解还是传递知识,教师的准确性最重要。第二,是生动。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孩子的兴趣。语言要做到: ( 1) 精炼。教师的话要尽量准确、简单,不能啰唆,否则孩子的兴趣就会降低。( 2) 亲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否则孩子易产生抵触情绪。( 3) 身授: 老师要全面示范,待孩子熟悉后可以逐步简化动作示范,最后让幼儿自己完成动作。在教给孩子的时候把动作做到位,把节拍说清楚,这点很重要.

2. 观察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引导幼儿创编。观察是创编动作的基础,孩子在观察中积累了素材,这样在创编动作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经验,当然创编起来也就容易了许多。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引导幼儿观察的对象。我认为,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

3. 让幼儿掌握创编活动的渐进性、顺序性。因此,我们尝试让幼儿掌握这一规律。首先,进行单个动作的创编,并加以变化。其次,引导幼儿一乐句、一乐段的创编。在幼儿掌握单个动作创编之后,在这基础上可选择舞蹈中的某个乐句或者乐段,进行创编。积累了一定的动作语汇之后,可以让幼儿根据乐曲的情节及所表达的感情进行创编,并通过舍取,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教师应注意,创编开始时,幼儿的动作大多是无意识的拼凑,没有一定规律,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幼儿掌握一些动作组合的规律,从而使幼儿的舞蹈创编技能提高得更快

( 四) 服装

幼儿舞蹈的增彩之处———服装经常在幼儿舞蹈中看到不合体或与舞蹈作品不相衬的舞蹈服装。在舞蹈作品形成后,对舞蹈服装的选择与设计则不能掉以轻心。首先在服装的设计上不能影响动作的表演,不能让演员戴太多的装饰物; 特别是双人舞的服装上、腰上和手上不能有装饰物。幼儿舞蹈服装应突出幼儿的特点,切忌大、繁、旧。在服装设计上应注意色彩的选择及搭配,鲜艳明亮的颜色在幼儿舞蹈服装上运用的较多,也较能体现儿童多彩的生活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 五) 精心设计进退场

在完成以上步骤后,便可根据设想的情节安排舞蹈出场。如表现热烈欢快的气氛,可选择斜行移动线出场,抒情的舞可以安排平行移动线或以造型逐渐展开。总之,出场动作设计要与主题相关,情绪要与主题协调。确定出场后,要根据歌词内容选择基本动作,如我在设计“打鼓向天歌”的动作时,要表现幼儿天真活泼的情景,可多用跑步或后踢步。动作还要注意对比,注意连接性,民族舞动作必须抓住该民族的特点,对一些难度大的动作,可以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进行简化,使用权幼儿易于掌握。在安排舞蹈场面构成时要考虑对称,画面要有变化,给人以新鲜感。为使幼儿较快地学会动作,一般说来要先熟悉音乐,最后舞蹈结尾时要与开头首尾呼应,紧扣主题,把舞台气氛推向高潮。

揉合体育项目创编趣味游戏 篇9

游戏一:足球、手球、橄榄球项目揉合

目的:增强学生的耐力、对抗性,培养学生拼搏精神。

场地、器材:足球场一块,在距中线两侧5m处各划一条4~6m的起跑线。

方法一: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站在起跑线后,足球放在球场中圈圆心上;听到老师口令后,两队同时抢球、进攻;进攻队员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射门,防守队员采取各种形式抢断、阻拦;进攻队射中一次得1分,得分多者为获胜队。

规则:

1.进攻时,队员可采用手抛、脚踢等方法进行传球、射门(即引用手球、足球比赛的进攻方法);防守时,队员可用抱、拉等方法抢断、阻拦(即引用橄榄球比赛的防守方法);

2.持球队员一旦倒地,比赛重新开始,进攻球权属于持球方;

3.抢球时,有人用手触及球,其它同学不得再用脚踢球。

教法启示:

1.可根据场地大小确定人数;

2.人数较少时,可改为攻一个门。

游戏二、足球、垒球、飞碟项目揉合

目的:发展上肢力量,培养判断能力。

场地、器材:足球场一块,在场地上划一长(射击位置)、一短(抛碟位置)两条相互垂直、纵横相距各约5m的线,足球2~4只,垒球若干只。

方法:将学生分成10人一组,每组指定1~2人站在短线后,短线处放置足球(线、球、人组成“抛碟机”);本组其它同学,每人手拿两只垒球,成一列横队站在长线后。教师发出口令后,“抛碟机抛射碟靶”即短线后同学用脚踢球或手抛球,使球快速向前滚动,当“碟靶”(足球)从自己前面滚过时,射击手用 “子弹”(垒球)向“碟靶”射击,看谁射得准。

规则:

1.发球队员可采用手抛、脚踢等方法进行发球;

2.射击队员“射击”时,脚不得跨过限制线。

教法启示:

1.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可增加“碟靶”(足球)个数;

2.为增加难度,可从两头同时“抛射碟靶”。

体育课上学生对实心球项目兴趣不浓,练习的积极性不高。而采取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效果就明显不同了。因为他们在练习时有了一定的目标,要击中快速流动的球,动作必须要“狠”“准”,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上肢爆发力。

(江苏省洪泽县实验中学223100)

创编乡土童谣“三部曲” 篇10

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搜集优秀童谣,传唱绿色童谣,让学生走进童谣的世界,去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聆听童谣生动的语言,从而得到文学的启蒙教育和熏陶作用,为童谣习作奠定语言基础。

1.搜集经典乡土童谣。

我国童谣资源丰富,流传于民间的、收集成册的,古代的、现代的,儿童写的、成人拟作的,数不胜数。对少年儿童来说,资源越丰富,也就越易于搜集,也越易于体验到搜集后的成就感。由于年龄的关系,儿童辨别能力还比较低,当儿童查到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灰色童谣”时,我们教师要及时地加以筛选,当好指引者。

2.推荐优秀乡土童谣。

在儿童搜集童谣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向儿童推荐《中华新童谣》《中华是我家》《百岁童谣》等优秀的童谣书,激发儿童对童谣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回家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时候传唱的童谣,并让他们学会这些带有上虞特色的乡土童谣。

3.传唱健康乡土童谣。

童谣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音韵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爱。我们把前一阶段搜集整理出来的优秀的童谣展示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晨诵中、在游戏中、在亲子互动中加以传唱。“厚积薄发”。学生在传唱童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与童谣进行了亲密接触,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行曲:品味乡土童谣,积淀习作方法

为了使学生习得创编童谣的方法,我们开设了童谣欣赏课,指导学生欣赏童谣作品,引领学生感受乡土童谣散发出的生活本真的气息之美。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去深层次地触摸乡土童谣,走到乡土童谣的灵魂深处,让学生品尝到诵读的快乐。在课堂结束前,对乡土童谣作纲领性的总结,归纳出乡土童谣的创作特点:(1)思想单纯,结构简单。乡土童谣一般只有四、六、八句,每句以三、五、七字居多。如《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这首童谣只有19个字,表达了爱青蛙、保护动物的思想。(2)乡土童谣语言活泼,节奏明快,读起来顺口,具有内在的音韵美。如“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每句句末押韵,读起来非常协调,有音韵美。当然,这样的欣赏课可以开设多节。除了欣赏课外,还可开设品味课,重点指导乡土童谣写作的方法。

1.发挥想象力。

儿童想象力丰富,思维最不受限制。童谣中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比喻,创造了清新神奇的意境。

如 《月儿》:“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月儿弯弯,像个银盘,转呀转呀,越转越弯。”这首童谣通过比喻,将月亮盈亏变化的自然现象写得趣味盎然,鲜明生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能使童谣更生动,更形象。

2.发挥模仿力。

儿童还是模仿的高手,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钟情于模拟大自然中动物的声音。童谣中恰当地运用“摹状”这种手法,会增加儿童的吟唱兴趣,提高创编能力。

如 《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呱,蹦蹦跳跳来找家,找来找去都不对,蹲在荷叶呱呱呱。”这首童谣模拟了小青蛙的叫声,增添了情趣。除了“摹状”,还可以鼓励学生先模仿已有的童谣,更换部分的字词,初次体验童谣创编的快乐。

3.力求节奏美。

在传唱童谣的过程中,孩子们喜欢拍手击掌。于是,用上一些量词会使童谣读起来更加上口,也便于儿童在游戏中操作。

如 《跳绳歌》:“一根绳,两人摇,三个宝宝排队跳。”这首童谣字数工整,末尾还押韵,读起来就非常顺口。孩子们在创编时若能注意字数的协调和韵脚的和谐,那创编的功夫就学到了一半了。

4.实现创造力。

乡土童谣不在于“文采斐然”,而在于追求“天然去雕饰”。儿童创编的富有童心童趣的歌谣,我们应当加倍珍惜,多多加以鼓励,同时,要指引儿童用别具一格的心思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当然,童谣还有更丰富的创作手法,可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加以点拨,逐步渗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

高潮曲:创编乡土童谣,品尝创作乐趣

乡土童谣源自孩子们的生活,洋溢着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让学生编写童谣,不用挖空心思、妙语连珠,只要有童真、童趣即可。这种美便是美得自然,美得纯真。

1.不拘一格,玩写结合。

童谣描写的是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生活无疑是童谣创作的不竭之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孩子们走向课间,走进自己身边的游戏,让游戏与童心融会交合,产生共鸣。接着,鼓励学生们把游戏的过程、感受,创编成浅显易懂的游戏童谣。学生有了一定的童谣积累,掌握了基础的童谣创作手法,此时创编童谣就驾轻就熟了。

如一位学生写的《踢毽子》:“蓝天高,白云飘,小朋友,跳皮筋。蹦蹦蹦,跳跳跳,你跳我跳大家跳,跳着跳着像袋鼠。”

又如一位学生写的 《打篮球》:“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一起打篮球。你去那防守,我来这抢球。快快快,去防守;快快快,去抢球。一个去那守,三个来这抢。抢来球,进篮筐;守住球,传给我。大家玩得笑哈哈。”

在玩中写,在写中玩,重现玩的欢乐,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把习作进行到底。如果说我们的习作也能达到无痕教学的话,那么童谣创编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2.拓宽视野,随口就编。

学生品尝到“玩写结合”创编童谣的乐趣了,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创编童谣带到生活中。比如,可以创编过马路时的童谣“红哥哥,瞪眼睛,告诉我们立即停”;可以创编吃饭时的童谣“小朋友,先洗手,细嚼慢咽把饭吃”;可以创编写字时的童谣“人坐正,脚踩地,手拿笔儿写仔细”……现在,我们学校由童谣组成的文明走廊出现了,这更加渲染了随时创编童谣的氛围,养成了学生随时创编童谣的习惯。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了,观察能力提升了,写作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3.辐射家庭,营造氛围。

上一篇:免疫球蛋白(IgA)下一篇:单轴拉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