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编和选择(精选5篇)
创编和选择 篇1
一、闽南童谣教材概念的界定
闽南童谣教材是富有闽南特色的适合幼儿特点的童谣教育素材。本文所阐述的闽南童谣教材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 充分挖掘和利用闽南传统文化中的闽南方言童谣, 对其进行整理、改编、配曲、游戏设计 (包括游戏情节、玩法、规则等的制定) , 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幼儿园开展闽南童谣音乐活动。同时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环节内容、时间、具体情况需要开展不同类型的闽南童谣音乐活动, 验证童谣内容、玩法的可行性, 进一步完善童谣内容和玩法, 丰富幼儿园音乐活动类型及活动内容, 进而推进幼儿园课程发展, 创造性地开发、使用童谣教材。
二、选择闽南童谣作为教材的依据和动机
(一) 理论依据
福建省文化厅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中指出:“继续完善乡土教材编写, 在学校进行普及型教育。在幼儿园推行闽南童谣和游艺教学;小学开设方言、传统艺术、传统技艺课程;初、高中开设闽南民俗、乡土文化等文化课。”闽南方言童谣是阐述乡土文化的象征性素材之一, 是闽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过程中, 我们更应充分挖掘和利用闽南方言童谣, 通过闽南童谣教学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闽南童谣的艺术教育价值
1. 闽南童谣是伴随儿童童年成长过程中
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而民间流传下来的童谣更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如《古古古, 鲤鱼娶查某》:“古古古, 鲤鱼娶查某, 龟担灯, 鳖拍鼓, 水鸡扛桥目吐吐……”就将好几种动物串在一起, 或具体, 或虚构, 形态各异, 足以令孩子们浮想联翩。
2. 闽南童谣素材来自生活, 源于民间。
许多闽南童谣里将山水、树木、房屋、动物、气候等融为一体, 或描述幼儿游戏, 或刻画年节喜庆活动, 或表现田园风光、农家生活, 充分体现了与大自然的互动、融洽、和谐, 对于幼儿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细品闽南童谣, 其内容均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方式诙谐幽默、生动活泼。如童谣《不识字文字真是惨》:“不识字文字真是惨, 亲像青瞑欠人牵, 有人写批来给咱, 央人看批人嫌没闲。”这首童谣不但有其独特的韵律美, 还蕴含着生活情景、做人道理、简单哲理等。
3. 闽南童谣描绘了闽南地方风俗民情, 是闽南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
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 多数童谣句式整齐、韵律明显, 在语言组织上及方言表达上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不仅让幼儿领悟童谣的作品风格、艺术特征和闽南方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还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民间的文化。如描述闽南传统节日的童谣《正月点灯红》和《烧肉粽》就是让幼儿通过欣赏、表演、感受童谣的同时, 了解家乡、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只要闽南人生活中涉及的内容, 都有可能出现在闽南童谣中, 它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与乡土气息。
4. 闽南童谣虽然来源于生活, 与幼儿的
生活密切相关, 但并不是所有的闽南童谣都适合幼儿, 关键在于童谣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 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事物, 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唤起他们欣赏的兴趣, 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因此, 我们决定对《闽南童谣教材的选择和创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闽南童谣为载体, 以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为背景, 选择和创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童谣教材, 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培养幼儿对闽南童谣活动的兴趣, 有力地推进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选择和创编闽南童谣教材的原则
当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丰富多样的闽南童谣后, 首先对闽南语童谣进行筛选和改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然后再对它们进行配曲。在教学中, 我们主要为童谣配上流畅、朴实的旋律, 将童谣与音乐有机结合, 通过节奏、韵律、旋律的贯穿, 提炼出童谣中的艺术教育契机, 使它们更具音乐魅力, 从而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 引导幼儿热爱童谣、热爱音乐。在选择和创编的过程中, 我们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 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
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即所选童谣应该是健康向上的、具有教育作用的。如《请外婆》中“外婆无嘴齿, 猪肚炖莲子。莲子清又甜, 豆腐煮豆生, 豆生真幼嫩, 外婆吃了笑纹纹……”短短几句惟妙惟肖的语言表现了孩子有趣的想法, 培养了孩子尊敬长辈的情感。我们认为幼儿通过学习这些富有节奏、韵律的童谣, 不但可以形成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还能引发幼儿积极的情感, 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游戏性和趣味性原则
游戏性和趣味性原则即所选的童谣内容要生动, 有角色、有情节, 也就是说尽量考虑到童谣本身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基本活动, 它能满足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很多童谣中, 我们都尽可能设计成有游戏情节的活动, 以更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如闽南童谣《搵孤鸡》:“搵孤鸡, 覓伊密, 白鸡子, 去找贼, 找若有, 做新妇, 找若无, 做乞食婆”, 我们配上《头发肩膀膝盖脚》的音乐, 并设计了类同“熊和石头人”的游戏:边按童谣节奏边跟着“大熊”走, 等到童谣念完后“石头人”马上不动, 幼儿做各种造型……这些童谣采用了念、唱、逗的不同艺术形式, 易学便记, 朗朗上口, 节奏明快, 活泼韵律, 具有浓厚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使幼儿在欢歌笑语中领略生活的真谛, 产生对闽南童谣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 并获得更多的
(三) 歌唱性和表演性原则
歌唱性和表演性原则即所选童谣内容的艺术形象特点要鲜明, 要富于歌唱和用动作来表现, 让幼儿可以运用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与他人进行交流, 享受和体验歌唱与表演的和谐与快乐。如《阿婆去买蚝》中幼儿边唱“阿婆阿婆去买蚝, 寄人蚵, 嫌臭鹾。掺蒜仔, 好味素。吃依饱, 去踢陀。”边自由结伴, 两两相对愉快地进行表演, 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情绪体验。
(四) 时代性和创新性原则
闽南童谣教材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 它要不断反映时代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这种发展有两层含义, 一是要求不断增加和创编反映时代内容的新的童谣教材, 就是要把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童谣中表现出来。二是要求不断赋予传统的童谣教材以新的内容和形式, 使之更适合现代孩子的需求和实际。创新需要想象, 而想象又是创新的前提, 在闽南童谣活动中, 注重童谣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萌发幼儿热爱童谣、热爱家乡的情感, 而且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让幼儿在闽南童谣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如我们在创编闽南童谣《泉州小吃真正好》中, 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童谣的特点, 另一方面结合“闽台一家亲”的特殊关系, 把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的心愿编到童谣中, 继而运用角色扮演和打击乐的形式来表现童谣。这样赋予了童谣本身很强的生命力, 受到了幼儿的喜爱。
总之, 闽南语童谣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是其他素材所不能比拟的。让我们用“心”体验, 用“意”创造, 用“情”耕耘, 不断挖掘和创编出更多符合幼儿要求和时代特色的闽南童谣教材, 使闽南童谣这一朵传统文化之花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让那些有益幼儿身心健康的闽南童谣教材更好地发挥它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论文集
[2]让本土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学前教育研究, 2005 (1) .
[3]“文化、民族艺术与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研究, 2004 (1) .
创编和选择 篇2
关键词:客家体育项目;体育游戏;创编原则;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36-02
客家体育资源丰富多样,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积极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挖掘和整理民族传统资源对保护民族体育遗产有重要的作用。客家体育项目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带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很多内容在体育教学中都可以借鉴,教师可以因地制宜,择优选择,通过对客家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优化和选择,为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的教学资源。本研究试图把客家体育项目改编为体育教学游戏运用于我国体育教学之中,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游戏
一、客家体育项目的分类
客家体育项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跑跳类:跳方阵接力跑、跳皮筋接力赛跑,跑风车接力跑、跑风车赛跑;推铁环接力跑、单筋一人跳、各种跳房子游戏;夹沙包跳接力赛、夹沙包障碍跳接力。2、表演游戏类:踢毽子接力、双人踢毽子、踢毽子比赛,抽陀螺接力,荡秋千触铃比赛、滚铁环往返接力赛、、骑竹马赛、放孔明灯、骑马打仗、打石子、抓子儿。3、投射类:打水漂比赛、弹弓、弹射进洞、打靶、射准比赛、沙包投准、踢沙包入围、沙包打靶等。4、水上类:龙舟竞赛、水中竞速、水底寻宝、水中射手、潜远比赛、仰泳倒游比赛、划木筏比赛等。5、武艺角力类:推人出圈、推拉比赛、打肩、跑得快跳得高、抬杠、箍腰跤、拔纵绳、横绳拔河、扳手腕,抵肩角力等。
二、客家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学游戏的创编
客家体育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很多项目都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本身就带有游戏的性质。比如推铁环接力跑、滚铁环往返接力赛、各种跳房子游戏、打水漂比赛、沙包投跳、掷沙包比赛等等。因此,如何根据具体的项目特征进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创编成更新颖的体育游戏,是客家体育改编成体育游戏的一个重要问题。要使客家体育项目改编
成体育教学游戏并能产生良好的使用效果,应遵循下面几条最基本的原则:
锻炼性原则是客家体育项目改编成体育游戏最重要的原则。在改编的过程中应根据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实际活动能力等特点来确定改编相应的运动负荷量、动作难度和活动方式。总之,要让改编后的体育游教学游戏饶有兴趣、富有吸引力、简单易行,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锻炼效果。趣味性原则是客家体育项目改编成体育游戏的一个本质原则,如果改编后的体育游戏缺乏趣味性,将从根本上失去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在客家体育项目改编成体育教学游戏时应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并根据参加体育教学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改编,要在游戏的竞争性、动作的设计、胜负的判定以及游戏的情节等方面认真揣摩。安全性原则对游戏的各个环节均相应的安全检查。客家体育项目改编成体育教学游戏设计时首先要避免容易引起伤害事故的动作,其次是游戏的组织教法要合理,另外要制定严谨游戏规则。适用性原则,客家体育项目改编成体育教学游戏要使用于教学,能紧密结合课的内容和任务,有的放矢地创偏体育游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客家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游戏的在教学中的运用
客家体育项目改编成体育教学游戏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在运用中将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要在不断的创新中提高。改编和运用的客家体育教学游戏要能使学生的智能、体能、身体素质有效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要能改善和提高各种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掌握生活中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够增进健康,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1、改编为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运用的特点
客家体育项目大多来源于生产和生活,集中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客家体育项目改编成的体育教学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变,竞争性强,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和追求刺激的心理特点。改编后体育游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体现在它的教育作用方面。在游戏过程中,它能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他们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以及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在集体游戏中,它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等优良品质。
2、改编为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客家体育项目改编成体育教学游戏使用于教学其作用首先的健身作用。客家体育项目改编为体育教学游戏的内容多样,复杂多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基本运动能力。它具有其他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健身作用能表现其智力和体力,有利于更好地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其次是教育作用,体育游戏是受一定规则约束的活动,因而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具有很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游戏中,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充分的表现出朝气蓬勃,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的品质。
3、改编为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客家体育项目改编成体育教学游戏要使用于教学应注意一些必要的问题,首先,作为体育教学游戏是授课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应和专项练习紧密联系授课的基本内容进行,时间不易过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同所要学的教学内容相对应,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安排,为进行专项练习作好铺垫,另外不易选择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游戏内容,否则易造成运动损伤,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其次在安排游戏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的有所差别,注意个体的差异。另外游戏的采用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联系。
四、改编实例分析
原有运动名称:四角拔河
改编游戏名称:趣味拔河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下肢力量,锻炼学生全身配合的技能;培养学生听信号做动作的习惯及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质。
游戏准备:粗绳若干条,结成圈。
游戏方法: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到5个人。同学们绳子套在腰间,均匀发布在绳子的各个方向上,面向圈外,在地上画一个圈,地上的圈比绳子的圈大,走一步就可以够到。当教师喊:“游戏开始”时,大家用力向外走,那个学生的脚先碰到圈子就算获胜。
游戏规则:(1)教师发出开始信号后,学生才能用力拉动。(2)不得推拉别人,以脚碰到圈子为胜。
教学建议:(1)有学生的脚碰到圈子就马上停下来,避免意外的摔倒。(2)学生可以用手握住腰间的绳,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五、结论和建议
客家体育项目改编成体育教学游戏在运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娱乐、教育和健身等作用。教师在改编过程中要熟悉各项创编原则,注重方式方法,力求简单新颖,与教材内容教学任务紧密相连,使传统体育教学变成教学游戏,在快乐中进行的体育教学,使学生达到良好锻炼效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改编成的体育教学游戏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科学、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游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及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客家体育项目改编成体育教学游戏是教学的一个创新,也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改革,只有真正的使其广泛应用于教学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玉华等.客家体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孟峰年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 魏鹏.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7).
[4] 陈洪江.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1,(3).
[5] 杜尚勇.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03).
创编和选择 篇3
(一) 研究现状
在日常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因为教师只重视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步降低。虽然各城镇中心小学多数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 能通过播放视频或播放幻灯片展示图片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奋点, 但随着时间推移, 学生对视频和图片的新鲜感逐步降低, 课堂趋于平淡。农村存在很多的薄弱小学, 由于条件限制, 这些学校拥有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 多媒体教学不能普及, 如何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 让小学生学习持久动力得到激发和维持是小学英语教学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 目的和意义
动听的歌曲、新奇的歌谣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把英语歌曲歌谣加入激趣热身环节中学生能在课堂伊始就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把英语歌曲歌谣加入到拓展提高或总结环节学生小组合作把新学的单词创编到以熟唱的英语歌曲或歌谣中, 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又让学生更感兴趣, 更容易记住新学的单词或句型。通过展示环节学生展演学过或自己创编的歌曲, 让学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二、理论依据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分级目标对歌曲、歌谣教学要求如下:一级 (三、四年级) :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15-20首, 说歌谣15-20篇;二级 (五、六年级) :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 (含一级要求) 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 可见歌曲与歌谣已经成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和目标。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英语歌曲和歌谣的利用和创编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 语言的学习有时候是十分枯燥乏味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大脑认知的兴奋点降低, 而英语歌曲和歌谣节奏感强, 朗朗上口, 通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的激发奋点, 学生兴高采烈, 趣味大增, 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 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变得有趣, 从而使学生英语学习持久动力得以激发和维持。
小学生对音乐比较敏感, 善于歌唱, 能较快较容易的在学习英语歌曲和歌谣的过程中掌握新学的单词和句型, 并在英语歌曲和歌谣展示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这点在学困生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学生在学唱英语教材中穿插的歌谣和歌曲时, 还可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编写歌词, 把本节课重点单词和句型编入歌曲中, 分组展演,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
学生英语歌曲歌谣的学习是了解世界和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的过程, 例如Goodbye little fish., Happy Halloween!We wish you’re Merry Christmas!等, 这种方式是更加生动, 学生的印象也是更加深刻。
四、英语歌曲和歌谣的利用和创编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在小学教材中穿插着数量非常多的歌曲和歌谣, 有些旋律优美, 有些节奏感强, 其中的歌词是课文中重点单词和句型, 在充分运用这些歌曲和歌谣的同时, 我们还可以尽可能多地整理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或歌谣, 或把每节课中重点的单词和句型套用在熟知的旋律中, 创编歌曲或歌谣, 让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学生能直接理解所学内容, 而且印象更加深刻, 有助于学生强化记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1.课前展示环节:学生在课前展示时, 可以展示已经学过的歌曲或歌谣, 展示形式多样, 可以是小组或个人, 可以是跟伴奏唱, 边打节奏边唱、边演边唱。在这个展示环节英语歌曲和歌谣的展演能让学生体验到表演愉悦, 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学困生, 句型和单词的展示对于他们来讲比较困难, 他们不敢张口不敢展示, 而英语歌曲和歌谣的展示相对简单, 为他们找回了自信心, 对接下来的英语学习充满期待。
2.激情导入环节: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歌曲歌谣视频或录音, 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对所学知识有个大体的认识, 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3.巩固训练和反馈展示环节:在对本课新授知识进行操练后, 可带领学生学习课本提供的本模块的歌曲或歌谣, 对新授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组内准备歌曲展示, 本课新授知识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型, 在歌曲或歌谣中没有出现的, 可以组内合作自主把这些重点单词和句子创编到熟知的歌曲或歌谣中, 在反馈展示环节中展演出来。在这个环节中用歌曲和歌谣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明快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形象生动的语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真正能做到对新授知识的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学生改编所学的歌曲和歌谣, 孩子们在“旧药换新汤”的活动中, 丰富了想象力, 不知不觉地提高了用英语的能力。最终的多种形式的歌曲歌谣展示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
五、结论
创编和选择 篇4
新课程的实施, 呼唤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各学科组织的通识培训和课程解读,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 随着新课程不断深入, 如何使教师们对涉及到的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的学习、研究、交流诸方面达到科学的培训和规范的要求, 就将成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鉴于目前教师在习题处理方面存在着三个弊端:一是搞题海战术, 盲目做题而不会评价和精选题目;二是照抄照搬各类复习资料和模拟题, 而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 缺少自己的思想和主张的创编性题目;三是一套一套的做试卷, 或简单的对对答案或不了了之, 缺少必要的反思和补救, 训练效果低。因此精选题目, 编制题目, 反馈矫正题目, 评价题目, 教做题目等既是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手段之一;又是应对多类评价和考试的重要渠道;还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素质。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是校本教研重要内容。因而提高教师创编试题和评价试题能力势在必行。
二、必须明确试题评价能力的范畴和探究试题创编的途径
(一) 试题评价能力的内容
1.基础性及知识性:所谓基础性是指通过填空、选择或简答等题型直接考查最基本的定义、性质、法则、词汇、语句等。
2.综合性及开放性:所谓综合性就是指多个知识点的交汇, 多种解题思想的融通, 多种解题方法的应用, 多个学科的整合;所谓开放性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条件或结论都是可以开放的。给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
3.生活性及实践性:所谓生活性是指考查的问题同学生生活, 社会生活, 科技环境, 当前时政方面紧密联系;实践性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动手操作, 如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等。
4.探究性及体验性:所谓探究性就是通过观察、探索、分析和归纳, 得出相应的结论;体验性, 通过设计的参与的情境, 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亲身感悟和体会。
5.解法的多样性及评估的多维性:是指一个题的解法过程的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评估的多维性, 是从教与学的多侧面、多角度、多渠道的考查和应用。
6.区分性及层次性:一套试卷必须有层次, 就是一道综合试题也必须有层次。原则上体现出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 这样的档次铺设为学生构架了阶梯, 有利于对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考核。
(二) 教师试题研究创编能力主要体现
1.创编题目的原型题资料 (教材和各类资料的知识点或题目)
2.上述资料所赋予的背景或载体。
3.创编的意图:知识内容的链接、延伸及扩展;条件及方法的演变及强化。
4.创编题目及答案。
5.创编题目的特点。
上述种种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明确的表述, 对培训的内容做到了详实具体, 易于操作。
三、必须做到使提高教师创编试题和评价试题能力的培训, 可示范, 可操作。
在明确了培训的内容和程序之后, 很重要一点是要使教师懂得如何去实施。
(一) 试题评价举例
题目:如图, 在坐标系中有矩形OABC。
(1) 有一动点N以5cm/s的速度由O运动到A, 再由A运动到B, 的面积s与动点运动的时间t的函数图像如图1。请根据图像求出矩形的边长, 并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
(2) 若矩形的边长如 (1) 中所求, 动点Q以1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 沿线段AO运动到O点 (含O点) , 点Q出发5s后点P以2cm/s的速度由O点沿折线运动到点B (含点B) 。当≌时, 求点P的运动时间。
(2) (1) t=10; (2) t=15
评析:一是具有基础性。无论是 (1) 中给出的一次函数图像, 还是 (2) 中的三角形全等都是最基础的知识;二是具有探究性, (1) 中的图像观察需根据三角形面积不变判断点是在AB上运动, 三角形的底边和高都是定值。 (2) 中的三角形的判定需要猜想全等时的条件;具有很好的探究趋势;三是综合性。 (1) 题中图像逆用及分段函数与 (2) 中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将几何、函数等知识融为一体。四是区分性及层次性。本题各问体现了基础性、衔接性和提升性三个不同档次, 这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考核。
这里应该着重说明一点, 在试题评价过程当中要做到有的放矢, 实事求是, 评价的要恰如其分。
<范例二>试题创编能力举例
(二) 创编过程
1.创编的原型题.原题是人教版数学教材第126页11题: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如图, 按照设计要求, 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 到两条高速公路m和n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应建在什么位置上?在图中标出他的位置。
知识内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 而且是个实际应用作图题。
2.创编的背景和载体。把原型题这一材料作为背景和载体, 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3.创编的意图。原知识点关于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保持不变, 使其与直角坐标系及一次函数链接起来, 使知识得到延伸及扩展;条件和方法的演变及强化:将其条件融于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且给出30°的特殊角, 并增设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与x轴正方向成30°角这一条件, 这里又包含两种情况, 即30°和60°锐角与x轴正方向成30°角的问题。
(三) 创编题目及答案
创编题目:有一个直角三角形, 其一个锐角分别为30°, 斜边长为2。将它的一个锐角的顶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 (在第一象限内, 含两个坐标轴) , 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x轴正方向成30°角。求到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距离相等且到斜边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
答案:略解:
(四) 创编题目的特点
1.知识的整体性。本题将平面几何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与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实现统一体。
2.答案的多样性。由一条斜边与x轴正方向成30°角这个条件就出现了三种可能, 而每一种可能中又有两种情况, 因此共六个解。
3.解法的多元性。本体可用三角形全等、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等诸多方法去解。
4.编制的创新性。本题的编制是新颖的、独特的, 是创造性的工作, 可以说是具有专利权的。
提高试题评价及试题编制能力,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设想模仿几道题的评价与创编, 能力就会有大幅度提升。而必须在入门之后, 只有经过多次训练, 一招一式踏实推进, 进行深思熟虑的反思, 循序渐进, 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才会使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评价试题和创编试题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环节之一, 必将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所突破。
摘要:鉴于目前教师在习题处理方面存在着“三个弊端”的原因, 提高教师创编试题和评价试题能力势在必行。试题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层次性和探究性等;试题编制的过程应体现在以下环节:原型题目出处——创编载体及背景——创编意图——创编题目——创编题目特点。在操作过程中要给出“示范样本”, 便于操作。
创编和选择 篇5
一儿童画创编的构思方法分析
儿童画创编构思是指对所要表现的儿童画主题、构图形象以及色彩搭配设计、造型设计等方面的总体艺术构想, 也就是作者结合自己的主观感知, 在绘画过程中如何对作品进行更好的想象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布局方法来表现的过程。较好的构思是创作一篇优秀作品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教学中教师需要恰当地为学生构思指明方向, 通过不断的引导和启发, 让学生更好地捕捉作画的灵感。
1. 根据命题进行画面构思
根据命题进行画面构思是指给学生指定题目, 引导学生结合题目想象构思画面特征, 突出中心内容。如龟兔赛跑、动物园、狐狸和乌鸦等, 学生结合这样的命题进行画面的构思, 这样的题目限定了学生进行构思的内容, 学生在构思的时候就要认真研究题目当中的要求, 对题目当中的形象重点选择, 围绕命题所出现的主要事物进行色彩、图形等方面的构思。
2. 根据画面特点进行构思
根据画面特点进行构思是以画面中的某一个形象为媒介, 引导学生更好地去想象和联想, 这种构思方法相对较为灵活自由, 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自由发展空间,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可以让学生围绕主要形象来添置更多的其他辅助形象,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
3. 依照故事视频影像进行构思
学生所接触到的故事比较多, 所看到的视频也比较多,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动画故事以及视频形象, 以此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构思, 能够很好地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的兴趣。比如小马过河、森林中的动物等都可以作为媒介, 为学生想象构思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 给学生提供小马过河的画面, 学生就可以画出小马, 也可以画出各种合理的小动物, 还可以想象画出天上的白云以及空中的小鸟。
4.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构思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儿童美术课创编教学可以结合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引导自由构思, 这样就能打破时空的限制, 给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构思更加奇特, 更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构思, 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眼光和思维来评判, 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想象能力, 鼓励他们富有个性化地进行绘画构思, 不断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儿童画创编的表现方法分析
儿童画创编表现方法是指学生在进行绘画构思时对其中的画面形象以及内容以较为恰当的绘画技法和手段来表现的基本方法。
1. 勾线法
运用单色笔来勾勒形象外形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 并且所描绘出来的画面特征, 具有清晰流畅的特点, 同时学生能够灵活自如随意地展现线条之美, 典型的就是简笔画、线描画等等。
2. 勾线与油画棒涂色结合法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勾线法的基础上, 把勾线法与油画棒、涂色水笔有机结合。首先可利用蜡笔进行涂色, 然后再勾线创作, 这样的构思绘画的表现方法具有色彩浓重的特点,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同时操作简便, 画面感比较强。
3. 勾线与水彩或水粉颜料涂色结合法
学生在掌握了上述两种基本表现方法的基础上, 可利用水彩或者水粉等大面积涂色与勾线相结合, 大面积绘画创作展示表现, 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画面感, 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内容, 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力。这种方法表现力非常强, 但难度较大, 尤其是学生对于水彩和水粉颜料涂色不容易掌握, 教师应加强相关的跟踪辅导。
三儿童画创编构思与表现的结合
儿童画创编教学需要把构思和表现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创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思和表现的统一过程, 在构思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要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在表现的时候以先前的构思为基础。儿童画教学一定要把构思和表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地引导学生把想象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提高教学效果。在儿童画创编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注重他们富有创意的构思, 让内容更符合生活实际, 更有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练习, 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增强他们的表现能力。
总之, 儿童画创编构思与表现必须紧密结合, 在绘画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使作品更有画意、更有创意。
参考文献
[1]张伟时.关于绘画创作课教学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 200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