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编原则

2024-10-28

创编原则(共4篇)

创编原则 篇1

摘要: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编科学、合理的体育游戏不但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还可促进幼儿认知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文在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实践基础上, 对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工作进行思考, 并对幼儿体育教育游戏的创编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创编,原则

游戏是人类社会进行教育和锻炼身体的传统手段, 人们借助游戏的方式实现教育后代、传授社会活动经验的目的。体育游戏, 也被称为运动游戏或活动性游戏, 是根据特定的体育任务设计, 由身体动作、情节、角色和规则组成的一种活动性游戏。而幼儿体育游戏, 作为幼儿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是一种以幼儿为对象, 游戏为主要形式, 以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在体育教学中, 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游戏活动, 不但有助于小朋友在体育活动中强健体魄、陶冶情操, 还可帮助小朋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然而由于年龄、班级情况乃至幼儿个体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状况等客观方面存在的差异,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创编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则成为了教师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什么样的体育游戏是符合幼儿体育教育要求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 对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锻炼性原则

幼儿体育游戏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在幼儿体育游戏的实践中, 很多教师只关注到了体育游戏的娱乐性, 而忽略了锻炼性, 因而在创编过程中应注意游戏具有一定的体能消耗量。同时, 游戏必须包括基本的体育锻炼动作, 要将基本动作融入到具体的游戏情节中。教师要充分整合场地、运动器械、草地、树林等多方资源。有较多小朋友参与游戏时, 应创编游戏规则易懂、人人都有均等活动量、不用消极等待的游戏, 例如可以创编采用鱼贯活动方式练习的游戏。

二、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影响体育游戏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幼儿心理具有好奇心强烈、好动、好模仿、情绪化的特点。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形式多样的趣味性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在幼儿体育游戏创编过程中, 应充分结合参加的幼儿群体特点、智力及素质水平, 着重于动作的设计、胜负的判定以及游戏的情节设计等方面, 最大限度提高体育教学游戏的趣味性。以胜负的判定标准为例, 多样化的判断方法能够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例如, 可以将记数和记时法、个人得分法、团体积分法等结合起来使用。游戏的队列安排方法也应该尽量多样化, 而不是采用单一的分队方法, 教师可以交叉使用队长选人法、报数法固定分队法等。设计体育游戏的情节时, 尽量设定幼儿熟悉、喜爱的角色, 安排简单但生动的情节。各种角色的吸引、运动器械的巧妙应用及创新, 以及游戏活动规则的推陈出新, 都是提高体育游戏趣味性的有效手段。

三、教育性原则

儿身体、提升幼儿全面能力的重要使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全面的、启蒙的, 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 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技能、态度、知识等方面的发展。体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兼顾上述各方面的教育目标, 帮助幼儿发展认知能力, 培养其遵守规则、服从集体、积极合作的行为习惯, 以及诚实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教育性的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自主活动的能力、良好的纪律性及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如幼儿一起爬山的时候, 如果两个小朋友追逐、嬉戏的话, 就不会很容易感觉到疲劳, 这样也有助于身心随时随地的得到发展。在活动中, 幼儿可以通过分发、摆放器械, 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更换衣服, 收回器械等小活动培养了纪律性。在运动中, 小朋友能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 开阔视野, 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四、安全性原则

体育游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因此, 在游戏的创编过程中, 尤其要关注到游戏本身的安全性。对游戏的细节都要反复检查, 考虑游戏的动作是否幅度过大, 是否存在拉伤肌肉, 引发伤害事故的隐患。此外, 还要论证游戏的组织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例如, 在创编投掷类的游戏时, 要充分考虑到工具使用不当或投掷的时机不合适而有可能引发的伤害事故。开展体育游戏的场所安排也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幼儿游戏时的前后左右的间距是否为安全距离等这些细节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场所内的物品、器具都有可能导致小朋友发生意外事故。

上述几点原则是幼儿体育游戏编创应遵循的几个重要的原则, 不但要遵守, 还要正确处理几个原则彼此之间的关系, 不能厚此薄彼。各个原则之间有可能存在相互加强的关系, 例如, 安全性原则保障了体育游戏的顺利进行及其效果的实现, 而趣味性原则通过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保障了体育游戏的正常进行。但是换个角度来看, 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就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游戏的复杂度和难度, 这样对安全性就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所以, 各个原则彼此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幼儿体育游戏的编创人员应把握好各个原则之间的关系, 要综合、全面地考虑以保证幼儿体育游戏编创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世勋, 《儿童运动游戏创编与教学》[M],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9

[2].许芳, 《体育教学游戏创编的原则及其运用》[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3].辛小勇, 《浅谈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策略》[J], 《教育导刊》 (幼儿教育) , 2007

[4].陈钧、杨铁黎, 《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的方法与技巧》[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创编原则 篇2

【中图分类号】G8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99-02

随着健美操项目的不断发展变革,根据《国家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中国学生健身操多元化的意见》与民族健身操的发展趋势,健美操课程内容随着《全国全民健身舞蹈》的开展与普及,健美操的套路不只是单一的健美操操化动作,还融入了不同舞蹈的元素在健美操的套路编排中。新疆麦西来普舞蹈有着渊源历史,麦西来普舞蹈的群众性很强,以轻巧、优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转等特点为主,优美舞蹈动作与明快的音乐符合健美操套路创编的要素,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中职麦西来普健身操的创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做操的对象、做操的目的、做操的顺序、操的运动量、与强度掌握操的风格与艺术性等问题。本研究课题不仅针对麦西来普舞蹈元素在健美操套路中的应用创编了2个套路,还对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与现代健身理论、技术,麦西来普舞蹈元素为基础从中职学生身心健康的视角探讨研究的健身操创编原理、原则及评分标准。

一、中职麦西来普健身操的创编原理

中职麦西来普健身操的动作设计和编排严格遵循人体解剖生理运动生物力学等原理和要求整套动作活动部位是科学合理地按照远离心脏的肢体末端开始, 逐渐过渡到躯干直至全身性活动将中职麦西来普舞蹈元素和现代健美操有机的融合,每次锻炼保持在 15分钟以上并且是连续不断练习3遍,保持有氧运动心率:(心率=220-年龄)*(60%-85%),操舞交融,以健美操的编排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创编,动作以维吾尔传统体育项目麦西来甫中的颈肩腕的绕耸动作以及顿步颤步后提步等基本步伐为基础。

二、中职麦西来普健身操的创编原则

1.有明确目的和鲜明针对性原则

中职学生特点是年龄处于14-18周岁,其身体素质不高,处于青春期,骨骼进一步发展,心肺功能不高,喜欢接受新事物等特点。经问卷调查发现在参加麦西来普健身操学生兴趣较高,动作需要幅度较大,运动强度适中。

2.动作精简易学易练原则

在创编麦西来普健身操动作时宜遵循动作精简易学易练原则,精简就是动作简单但锻炼价值较高,这对于没有任何麦西来普民族舞基础或协调能力较弱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动作简单了学起来就快也容易,练习起来也就轻松随意并从中产生愉悦的情感达到调节身心愉悦情感心情舒畅。

3.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结合原则

麦西来普健身操的创编不同于其它的健身操,它不仅仅只考虑一套操的创编而是要考虑到一系列健身操的创编与麦西来普中舞蹈中的元素相结合,既要考虑到中职生麦西来普健身操的整体性或全面性也要考虑每一套健身操的局部性或针对性。

4.音乐与动作协调配合的原则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健身舞音乐应明快流畅悦耳动听节奏感强能激发起练习者的情绪使外在的动作美与内在的情感和谐地统一起来使练习者在明快的音乐节奏中进行全身各关节各部位的节律运动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达到健身健心美体的目的。中老年健身操的音乐节拍应以每 10秒20-24 拍的节奏为宜时间以较为合适因此在剪辑音乐时一定要注意音乐的风格与动作的特点相吻合保持旋律的完整性由音乐体现成套动作的艺术效果。

三、中职麦西来普健身操的构成要素

1.时间:套路一:提高表演套路(时间:2分30秒)

套路二:基础普及套路(时间:3分钟)

2.动作元素:维吾尔传统体育项目麦西来普中舞蹈颈肩腕的绕耸动作、顿步、颤步、后提步等基本步伐与健美操中的一字步、侧并步、侧交叉步、后踢等步伐相结合,手臂动作是麦西来甫中舞蹈绕腕、翻臂、兰花指等与健美操的直臂、曲臂、花手、拳等动作相结合。

3.动作音乐:中职麦西来普健身操的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为主,提高表演套路的音乐是由《这里是新疆》进行改编的,基础普及套路的音乐是由《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进行改编的,熟悉的民族音乐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浓厚。

4.服装:在服装方面将维吾尔艾德莱斯纹饰印在了莱卡等运动面料上,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增加了穿着的舒适度和运动的方便性。

四、麦西来普健身操的作用与价值

1.使学生学习的健美操课程内容丰富、新颖,重构自治区级与市级健美操精品课程内容,促进体育与民族传统文化共同发展。

2.通过麦西来普健身操的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增进和促进身心健康,塑造形体,提高审美,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正确合理应用民族舞的动作编排在健美操套路中的创编能力,使学会灵活运用手臂动作、头部动作、步伐与眼神进行维吾尔族健身操的锻炼与表演。

4.通过麦西来普健身操的学习使“各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深入学生德育教育中,并挖掘与发扬新疆本土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作者简介:

创编柔力球游戏的意义及原则研究 篇3

关键词:柔力球游戏,意义,原则

柔力球, 又叫太极柔力球, 2010年, 武汉体育学院王宏博士《柔力球入门与提高》中对柔力球运动的概念定义为:“柔力球运动是以太极原理为理论基础, 以迎、引、抛为技术环节, 以柔、圆、退、整为技术特征, 以套路演练和隔网对抗为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体育项目。”[1]

1 柔力球运动技术特点

柔力球运动动作圆润, 看似软弱无力、轻松自在, 实则不然。柔力球运动可以看成不同方向的圆周运动把握好圆的圆心和半径才能动作优美, 打出高质量的球。受体育全球化的影响, 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运动击球方式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 意识中球一来就会出于本能将球击走, 或者在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突然压肘、抖腕和二次发力等违例动作。对于“圆”的理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必须克服原有的惯性思维。柔力球运动是中西方体育的结合, 是时代发展的结晶, 是体育全球化下的产物, 其与西方体育的持拍隔网对抗的项目相同, 是由人、拍、球、场地四个要素组成, 还会受到各种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影响, 有人将此称为“球感”, 球感又分为球性感、球拍感和手感三部分, 就生理而言, “球感”就是本体感觉, 即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的神经末梢。柔力球是一项协调性和技巧性非常强的运动。

2 创编柔力球游戏的意义

2.1 有利于促进柔力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民族体育项目, 它吸取了民族传统体育太极拳劲力之精髓, 融合了太极拳的运动方式和现代竞技体育的运动特征, 有较强的竞技性和普及推广价值。柳振纲在《影响太极柔力球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的原因分析》一问中认为“复杂的技术较难掌握, 影响继续练习的积极性”[2], 这和许多在柔力球一线教师通过教学总结的经验一致。通过创编柔力球游戏, 就是为了使练习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通过简单的“熟悉”的技术动作去练习“陌生”的柔力球动作, 让练习认识和体会柔力球的文化意义, 这可以增加柔力球运动的群众基础, 更有助于推广和发扬民族运动。

2.2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柔力球的兴趣及练习的积极性

陈莉琳《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球感”的培养》中写到“球感是一种精细分化了的复合知觉。这种复合知觉, 是由长期的练习击球时进入各相应的分析器和各种刺激物进行精细分化并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复杂的稳固的神经联系的结果。”[3]而柔力球同羽毛球相似, 其动作从初级动作的正反手抛接到高难度腾空旋转接球, 以及隐蔽的腋下、身后球, 都需要不间断的重复练习。反复的练习会让学生感觉到单调、枯燥, 容易引起学生失去新鲜感, 而产生“意志”疲劳, 注意力下降, 最终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我们可以把这些单调的基本技术动作创编成游戏, 不仅能使学生投入到具有游戏性的训练之中, 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技术或战术的同时, 锻炼学生身体, 提高教学训练效果。

2.3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

在进行柔力球的教学过程当中, 体育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柔力球的要领与精髓, 会不断收集和创编实效性较强的柔力球游戏作为编写教案素材, 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对游戏进行改进。通过创编柔力球游戏能体育教师将柔力球专业技术、教学能力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能够不断激发出教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 使学生的能力和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从而激起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转变教学态度, 更新教学方法, 使教师真正胜任教学主体的角色。

2.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柔力球游戏具有技巧性、组织性、竞争性、趣味性、适应性等特点, 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 去选择或创造最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特别是柔力球套路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让学生参与编排,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另外, 柔力球的群体性需要学生互相帮助, 互相配合, 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 如“竞技双打”、“团体套路表演”等等, 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团队精神, 而且, 进行柔力球游戏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对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都有显著作用。因此, 创编柔力球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拼搏奋进等优良品德, 完善其个性特征, 而且可以规范学生道德行为方式, 培养竞争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

3 柔力球游戏创编的原则

柔力球游戏的创编原则是游戏创编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是人们在创编柔力球游戏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和概括, 是创编柔力球游戏必须遵循的准则。下面通过具体的游戏内容来归纳其原则:

第一个游戏是抛接软式排球游戏。游戏目的是培养柔力球弧性引化的意识, 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游戏方法:游戏起始于一人双手抱球划后将球抛出, 另一人通过判断、起动、移动等技术移动至球处, 手臂自然伸直, 双手抱球顺势沿球的运动轨迹划圆弧将球抛出, 依次类推。游戏时要注意注意:游戏者要抛开排球运动的技术特点, 充分运用排球自身轻盈、有手感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来进行游戏。力量是来自于腿的, 蹬地转腰, 用身体的合力把球抛出。只有这样才能淡化手臂的力量, 增强身体的记忆力。

第二个游戏是不带球模拟竞技比赛游戏。游戏目的:训练游戏者对球的落点的一般判断以及脚步的灵活性;游戏规则:像正规的竞技比赛一样, 采用正规场地和柔力球拍, 只是游戏者不用球, 双方模拟比赛, 通过对方挥拍的方向判断对方的战术意图, 然后快速移动脚步, 做出正规的接球动作, 游戏者对每一球都应该做出合理合理的判断, 接球动作都应严格讲求划弧的规则, 动作做到放松、自然。

从以上的两例游戏, 可以观照出柔力球游戏的创编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一定的认识, 下面对柔力球游戏创编原则来作具体的分析。

3.1 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

在柔力球游戏的创编过程中, 首先要明确游戏的目的, 使游戏的过程与游戏目的保持一致, 为实现游戏目的服务。柔力球游戏的显性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 如身形、步法及弧形引化等, 以及锻炼和愉悦身心。针对学生的特有情况以及柔力球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创编恰当的游戏, 如训练学生脚步的灵活性, 设置的游戏项目与手段就要符合调动学生在球场上快速调整脚步的要求, 这就要求严格按照针对性原则, 以保证行进路线和终点的一致性,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2 科学性原则

创编柔力球游戏的方式、内容以及运动负荷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要考虑到学生掌握游戏的难度和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及技术掌握程度的不同, 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和完成游戏的效果也不一样。同时, 柔力球运动技术的特点比较独特, 如每一次出球都要围绕一个轴进行旋转, 而旋转轴的好坏是由步法决定的。羽毛球运动中只要拍能瞬间将球击出即可, 而柔力球还要预留一定的空间进行绕“轴”旋转, 如果利用羽毛球的四点竞速摸线的游戏训练柔力球可能会让练习者失去“轴”的概念。上面无球模拟竞技比赛游戏范例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点, 因为没有接球的压力, 练习者可以从容的运用柔力球技术。因此, 创编柔力球游戏应根据对象及训练目的不同, 合理规划运动时间运动强度, 制定符合科学原理的游戏。

3.3 规则性原则

游戏规则是游戏中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孟子·离娄上》中:“离娄之明, 公输子之巧,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 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 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旨在教育人们, 做人要遵纪守法。柔力球运动的本质就是游戏。柔力球运动规则中包含发球、接球规则, 弧形引化规则, 限制区进攻违例, 计分规则、场地的内外线规则等, 如果没有规则, 柔立球这项运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 进行柔力球游戏时应严格按照规则进行, 有利于规范打球的动作, 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3.4 可操作性原则

创编出的柔力球游戏要便于实施和开展, 在实施过程中要能体现出实用、简单、易行的特点, 能让参与者顺利完成游戏。如抛接软式排球的游戏中, 只需要在无污浊空气的场地、一个排球就可以进行游戏, 此游戏可以适用任何城镇学校。这也更有利于基层开展柔力球活动。

3.5 综合性原则

创编柔力球游戏要用系统的观点, 因为一方面柔力球运动的每个动作都包含有手、眼、身步与呼吸的配合, 另一方面, 柔力球套路表演融合了音乐伴奏、舞蹈动作和武术动作, 使游戏内容充实丰富, 全面考虑到了柔力球运动民族性、健身性、趣味性、优美性等特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统筹、系统的思维习惯。

4 结语

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广泛爱好, 推广柔力球运动, 教师应切实按照柔力球游戏的创编原则,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使练习者在潜移默化之中, 锻炼身体, 培养能力, 充分发挥柔力球游戏的积极意义,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王宏, 石大玲.柔力球入门与提高[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1-3.

[2]柳振纲.影响太极柔力球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的原因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3 (zl) :78-79.

创编原则 篇4

关键词: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作用,原则

花球舞蹈啦啦操是手持花球结合啦啦操基本手位,个性舞蹈、难度动作、舞蹈技巧等动作因素,展现干净、精准的运动舞蹈特征以及良好的花球运用技术、整齐一致、层次、队形不断变换等集体动作视觉效果的竞赛项目。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是影响其成套动作编排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啦啦操竞赛规则(2014年版),花球啦啦操的编排、团队协作能力分别占成套评分的30分,总体评价占成套评分的10分。因此,厘清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作用、原则等基本理论,对指导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提高其创编水平与成套动作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具有实际意义。

1 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作用

采用专家访谈的形式,针对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作用进行了访谈调查,题设为:“您认为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作用有哪些?”,并提供了部分参考答案,同时要求专家结合实际经验与理论进行了补充与说明。从表1可以看出,访谈的专家认为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作用主要包括提升整套动作的艺术性、提升整套动作的观赏性、帮助动作的表达、提升整套动作活力、提升整套动作的舞台效果、提升整套动作的视觉效果等。从以上的结果可以发现,无论是艺术性、观赏性的提升,还是动作表达效果的增强,以及视觉效果的美化,花球舞蹈啦啦操的竞赛中,能够为其成套动作争取更多的编排艺术分,体现花球舞蹈啦啦操的团队协作思想,以及冲击着观众的眼球与视觉效果,增强花球舞蹈啦啦操的观赏价值。因此,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也有利于提升其在竞赛中成套动作的编排分值、团队协作分值、冲击裁判员的视觉效果。

1 . 1 队形变化有助于提升成套动作的编排效果

新难度、新连接、新编排的出现,使得花球舞蹈啦啦操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是构成了美的基础与级别,美则把难度动作融化进各种美的符号中。花球舞蹈啦啦操中的难度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托举动作中表现出的难和美,可以通过队形变化这一重要途径实现。

《啦啦操竞赛规则》(2014年版)中国际啦啦操评分规则规定编排的评分范围标准包括:(1)音乐性、创造性、原创性(音乐的使用,成套的风格、创新性和动作原创性);(2)舞台效果、视觉效果(队形和过渡动作,视觉冲击力,层次,对比动作,花球等);(3)难度等级(技巧动作的难度级别、动作的难度变化、运动负荷的变化、节奏的难度变化等)。从动作本身的角度创新难度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托举动作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从改变“外部环境”的角度,加强这些动作与队形变化的充分融合,在动作准备、实施、完成的各个环节当中,运用不同的队形变化加以展示,无疑会增加动作的观赏性与艺术性。

1 . 2 队形变化有助于提升成套动作的团体协作能力

《啦啦操竞赛规则》(2014年版)中国际啦啦操评分规则规定团体协作能力的评分标准的范围包括:动作与音乐的同步性(伴随音乐下,动作整齐划一)10分、动作的统一(每个人的动作要相同、清晰、干净和精准)10分、空间的一致性(在成套和过渡动作中,人与人之间保持相等、正确的距离。)10分。队形变化对于花球舞蹈啦啦操动作的完成具有一定的作用。队形变化可以辅助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或难度动作的完成,它不仅是团队协作的展示,还是艺术编排的需要。在动作空间的利用方面,队形变化的科学合理,不仅能够很好的展示动作,而且在整个队形的变化过程中,充分的利用率比赛场地,要求队员之间相互配合,体现团队协作的能力。

1 . 3 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视觉效果

花球舞蹈啦啦操视觉效果包括高度变化、团队合作、队形变换、不同颜色的花球的使用等。在花球啦啦操表演中,观众看到的是花球啦啦操的成套动作、不同颜色的花球、队员们的服装和造型等。

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主要由啦啦操基本手位、个性舞蹈动作、难度动作、舞蹈技巧以及过渡连接动作组成。展现干净、精确的运动舞蹈特征以及良好的花球运用技术、整齐一致、层次、队形不断变换等集体动作视觉效果。这些单一的动作是孤立无靠、单纯和无意义的。但当单纯的具有形式化的动作按一定观念或情感意象进行目的性排列与组合,被安排在某种“感情环境”中,这种动作便转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这种独特的“语言”,除了它最为明显的运动功能之外,还有最活跃的表现与感知媒介。因为“不仅舞蹈演员使用动作去表现他的思想,而且观众也会用动作去理解这思想”。动作使演员与观众达到审美共识,当然,观众对动作语言的接受并非处于一个层面上,他们会有不同的“意念”。在同一动作情感的暗示下,形成合理而不同的联想,这不仅是允许的,而且说明了动作语言存在着另一种特性,即演绎性。

花球舞蹈啦啦操的服饰是其运动员整体造型的一种体现,它包括了运动员的服装、发型,以及配戴的饰物与化妆等。花球舞蹈啦啦操的比赛与表演囊括了视觉与听觉共同体验的艺术。在视觉体验中,包括了华丽的动作与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台空间利用,以及精心设计的服装与饰物等。通过使用夸张、变形、象征等艺术手段,来充分调动服饰的诸多元素,辅助啦啦操艺术形象的表达,丰富其意象,使得啦啦操服饰与形象浑然一体,成为其艺术形象的一部分。

2 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原则

采用专家访谈的形式,对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原则进行了提问式的访谈,题设为:“您认为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原则有哪些?”,并在访谈的过程中提示了部分答案,同时邀请专家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了补充与说明。从表2中可以看出,专家们一致认为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原则主要包括构图清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对比鲜明性原则、变化流畅性原则、显示动作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与形式美原则等,其中这些原则的选择率均高达70%以上。可见在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原则,有助于教练员、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成套动作创编的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编排成套动作。同时,在访谈的过程中,部分专家还提出了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要与成套动作的整体设计、音乐、服装、道具等相呼应的队形创编原则,遵循这些原则,能够在提高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艺术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1 构图清晰性原则

花球舞蹈啦啦操队形创编要遵循构图清晰原则。构图清晰原则是指构图的画面、线条等方面要清晰,如果构图混乱,难以明确其形状或表达的意图,就难以产生真正的美感。同时,在队形变化的过程中,队形线条要十分清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科学、合理,保持队形图案中的“内密外疏”,即每部分本身站的密一些,各部分之间距离大些,方可令图案的结构更加清晰。

2.2 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事物永不枯竭的动力,花球舞蹈啦啦操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创新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是体现其创新精神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打破常规思维,不断创新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提升其成套动作艺术水平。队形的变化往往具有较多的可变性,如果只是几种常见的基本队形不断重复,则难以凸显出队形变化多样性的特点,也不利于花球舞蹈啦啦操审美的要求。花球舞蹈啦啦操队形的设计不仅可以是对称平衡的,也可以说非对称的,不仅可以是整体上的设计与展示,也可以说相互呼应与协调,形成对比,以实现队形的多样化设计与编排。

2.3 对比鲜明性原则

一套啦啦操成套动作中至少出现5~8次固定队形变化,(根据规则中不同赛事级别要求),舞蹈啦啦操D、E级赛事,至少出现3次流动队形变化;移动路线要合理使用4种以上(前、后、左、右、对角等)。花球舞蹈啦啦操的队形图案的设计要注意相邻图案之间的对比,要有鲜明的变化,相邻的图案之间要相互衬托。队形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能够进一步丰富队形的变化,提高队形变化的审美艺术。

2.4 变化流畅性原则

变化流畅性原则是指花球舞蹈啦啦操在队形变化的过程中要形成多样、巧妙的方法,从而使队形的变换新颖、过渡自然、转换流畅。队形变化的巧妙、流畅、新颖,才能使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产生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队形变化效果。

2.5 显示动作性原则

花球舞蹈啦啦操的队形最终是要为显示动作服务的,因此队形设计时要与动作创编密切配合,要使所设计的队形能充分展示动作的面、动作的美。

2.6 针对性原则

在花球舞蹈啦啦操的具体创编时要针对不同任务、物件、条件、场地、器材等情况和特点,使创编结合实际。进行动作创编时要根据队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进行动作创编,注重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和队形变化的巧妙流畅。可分为视任务创编、因人而异创编和因地制宜创编。

2.7 形式美原则

上一篇:写作层次下一篇:陈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