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编运用

2024-10-04

创编运用(精选12篇)

创编运用 篇1

一、选择适宜的故事

选择适宜的故事,事实上是将音乐和语言知识相融合,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有几个方面,包括词汇、口语表达、朗诵和演绎故事等,教师可以让儿童通过表演角色、描述音乐内容,给歌曲歌词添加细节完成完整的故事等,让幼儿逐渐增强表达音乐理解的自信心,并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从不同的角度品评音乐。

策略一:选用经典,比如,《好饿的毛毛虫》《母鸡萝丝去散步》等作品为幼儿园的幼儿所熟知并且喜爱,那么结合图画书阅读的活动,开展音乐活动,就显得十分自然,并且这些故事情节也适合于用音乐故事与动作创编去开展。

策略二:来源于传统的民间游戏或传说:如“老鹰捉小鸡”《西游记》等。“老鹰捉小鸡”长久以来都受到幼儿的喜爱,《西游记》中的角色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代代传颂,选择这样的作品,音乐歌词与游戏编创会显得更亲切。

策略三: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当下热播的一些优秀健康的动画内容,如蓝猫、熊出没、喜羊羊等,这些小动物形象还有正反角色,根据音乐创编故事情节。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永远是组织好音乐教学活动的前提。

二、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

适合幼儿教学的音乐的选择范围是很广的,这就对教师的多元审美和音乐视野有了一定的要求,只要是适宜教学目的并且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喜欢的,就可以考虑选用到音乐活动中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策略来思考:

策略一:选择的音乐要根据幼儿的音乐能力和针对性教学计划予以安排,符合循序渐进的道理。小班的孩子本能好动,可以引导他们听音乐,玩肢体律动和互动游戏,音乐可以选择律动强烈,情绪明快的。还可以让他们尝试自己去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与他们击奏出来的音色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班幼儿在小班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训练其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和用语言清晰表达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的能力,这时选用的音乐可以有多元的情感倾向,以达到训练儿童表达的教学目的。大班儿童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和自身身体的协调进一步加强,可以学习一些舞蹈动作、歌曲演唱、小小话剧等配合音乐活动的表演。

策略二:如果要做一个音乐创编游戏,那么对音乐和所涉及的题材、内容、风格、人物形象都要谨慎推敲,比较好的方式是直接选择与题材相关的音乐作品,再依照题材的特性去选择不同的游戏类型和音乐活动开展的形式,以此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统一。此外,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要时刻注意符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

策略三: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让幼儿获得多维度的直观感受,比如给幼儿放《幻想曲2000》电影片段,并且让幼儿随之一起模仿电影片段中的角色动作,进而启发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联想,最后引入到基础的节奏和音高知识的教学中来。

策略四:音乐与美术结合在一起。利用通感,在经过足够的教学铺垫后,让幼儿用画来表达聆听音乐后的所思所想,也让幼儿用掌握的节奏、乐器即兴演奏来表现看到的动画或者图片。比如,让幼儿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解释歌词,让他们联想泛舟的情景,接下来让他们关注于音乐自身的律动和情感,用线条、简笔画将自己想象描绘出来。最后再让幼儿进行自评和互评。

三、音乐创编教学

策略一:运用歌唱

幼儿园的常规音乐教学有一个贯穿的主要内容,那就是歌唱。歌唱是展现音乐表达能力的最好的方式之一,那么在音乐教学中自然要运用,可以讲故事或创编歌词等。比如,在《小白兔请客》这表演性作品中,教师设计了小小互动剧的游戏情景,在幼儿熟悉歌词内容的前提下,鼓励他们添加联想的情节,把故事丰满得更加的完整,如“猪小弟”因为不讲卫生,大家都不欢迎它进来等。在最后,教师还可以对歌词进行改编表演,升华歌曲内涵,用唱来告诉孩子们讲究卫生的重要性。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幼儿不但学习了歌曲,也掌握了歌曲所包含的节奏、音高的要素,还在表演、游戏中获得了快乐,接受了美育和德育的引导。

策略二:运用身体动作

将音乐和幼儿的动作律动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不单能训练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其艺术互动反应能力,也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因为艺术本身就具备整体性的特点。另一方面,除了运用体态律动和奥尔夫教学法的具体练习之外,如果教师需要儿童配合完成一些群体性的音乐律动动作,就需要对音乐和动作之间进行精心的对应和创编,让儿童能顺利掌握并有愉悦感,也让音乐、动作和故事相得益彰。比如在音乐欣赏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狐狸随着音乐出现,而摔倒时的各种动作和前半段的音乐紧密对应,狐狸被蜂王蛰得满地打滚的动作和后半部分的音乐对应。在这个活动里,教师选择了《在山魔王的宫殿里》这首音乐作品,因为音乐律动感强,表现直观,因此教师就能很好地设计肢体动作,让儿童的表演、音乐和故事情节相联系在一起,儿童也从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得到了乐趣。

策略三:运用乐器

打击乐是幼儿接触音乐学习最好的学习工具,因为打击乐足够原始,也足够好学,所以能够让儿童的音乐演奏经验得以快速提升。幼儿进行演奏的时候,本能地就会根据自己肢体的律动去控制打击乐器的演奏频率,也能运用自己的想象,让乐器演奏配合音乐活动中设计的相应的情节等。教师还可以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幼儿选择与他的角色相符合的乐器和演奏方式进行表演及创编,还要引导他去倾听其他小伙伴的演奏,引导他们注意互相的衔接与配合,在熟练之后注意整体效果。比如,在教《好饿的毛毛虫》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四种节奏型,分别对应毛毛虫吃水果的数量和日期,然后开始让孩子们讨论哪种乐器表现毛毛虫变蝴蝶最恰当、随着毛毛虫逐渐长大,乐器演奏的力度和速度应该怎么变化等。这样,幼儿就充分掌握了思考的主动权,也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还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四、结语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不能囿于传统形式,要不断的实践创新,而音乐的选择与创编活动不仅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审美水平,还能在不断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创编运用 篇2

【内容摘要】游戏在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以学科教学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里,结合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探讨如何创编并运用一些小游戏。笔者对此进行了效果观察,以期更好的指导教学,凸显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词】智障儿童

数学教学

小游戏

在国外,游戏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及心理辅导手段运用到儿童的学习生活及精神生活层面的,同时也是教育、治疗情绪障碍儿童和智障儿童、自闭症、语言障碍等儿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国内,游戏在儿童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也逐渐凸显。对于以学科教学为体系的国内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游戏,并最大程度的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应该得到重视及推广的。

笔者结合任教的智障儿童数学教学,具体谈谈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各种小游戏的创编及其形式、运用中的效果观察几个维度。

一、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创编、运用小游戏的原因

笔者任教的智障班是入校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大多数在9岁10岁左右,但经过测试与观察,他们的心理年龄也不过在正常儿童3、4岁的智能发展阶段,相当于还处于正常儿童的幼儿发展期。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正是处于通过各种角度和契机以及方法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时候,积累新发现、新知识,他们常常通过游戏的方式,教育者们倡导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本班的智障儿童具有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及行为特点,形象具体思维占主导,同时具有智障儿童的思维迟滞、缓慢,注意力时间短,抽象逻辑思维很欠缺等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既要让他们掌握知识,同时学得轻松有趣,笔者觉得游戏教学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本校一节课是35分钟的时间,课堂时间的安排紧密结合了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的小游戏的可行性是很高的,大型游戏在运用过程中占用时间多,主题意味强,且实施过程中需要儿童更多的配合和协调,低段智障儿童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现在本校的智障儿童使用的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的培智学校教科书《生活与数学》,是新编著的教材,没有满一个使用周期,还没有编著配套参考书,同时教材只是提供一个蓝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怎样使教材使用的有效性和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及学生接受的有效性紧密结合起来,既贴合智障儿童的心理认识特点,又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的,创编一些小游戏,运用到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中,这是一个有成效的方法。

二、创编及使用的数学小游戏的类型

(一)、具有音律美的数学小游戏。配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并配合一些简单有趣的动作,让数学小游戏在音乐的美感中及律动的快感中有序进行。比如在认识《长短》的时候,笔者在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交通工具的长短后,教会儿童唱儿歌“开火车、开火车、火车长长”,并边唱儿歌边组织儿童排成长长的队伍,模拟火车开动。还是《长短》一课,引导学生观看普通猴子和长臂猿的图片,知道长臂猿的手臂比较长,观看长臂猿的视频,在音乐声中模拟长臂猿的动态,特别是手臂甩起来走路的样子,再学学长臂猿的叫声。

(二)、具有画面感的数学小游戏。这种类型的数学小游戏主要是和美术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根据主题画一些画面,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而言,不强求非要达到什么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辅助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讲故事,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故事的画面感等等。比如在学习《高矮》的时候,笔者先给同学们简单讲了一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然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画七个小矮人住的矮矮的房子,再作为对比,让他们画画我们住的高高的楼房。

(三)、操作性的数学小游戏。在笔者的实作过程中,常常使用的是手工类的操作和实物体验操作的指导。比如学习数字的时候,教师知道他们很喜欢捏橡皮泥,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捏出相应数量的物品,比如汤圆等等;学习《粗细》的时候,带领孩子们到操场上去抱抱不同粗细的树木;学习《厚薄》的时候,拿来面包让学生切成不同厚薄的面包片,再一起分享。

(四)、电脑数学小游戏。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也应该跟上数字时代教学的特点。在网络里,有很多生动有趣又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游戏,一样的可以巧妙的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创编及使用小游戏的效果观察。

经过在本班数学教学中坚持创编及使用一些小游戏,笔者觉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它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合智障儿童,特别是心理年龄及生理年龄都比较低的智障儿童。在笔者的观察及记录中,主要有以下这些明显的效果。

(一)、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顺利的掌握知识。既然智障儿童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那么符合他们思维特性的教学方法是会事半功倍的。游戏教学法显然是特别符合智障儿童的,免去了简单说教的生硬和粗暴,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活动,在不经意间就掌握了学习内容的要点,既生动,似乎还不刻意。

(二)、游戏注重感受的特点让学生的情绪得到释放和宣泄,有利于良好情绪情感的积累和树立。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体验到更多的愉快情绪,他们常常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乐不自禁,这让孩子们从小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乐趣,能够以更豁达和畅快的心情来面对问题,即使有不良情绪在快乐的游戏中也消融了。

(三)、手脚身体的配合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协调及智能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常常有身体及手脚方面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一些活动。这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和手脚身体的协调能力。动手,特别是手的一些精细活动,能很好的开发大脑,这对智障儿童来说,无疑是具有特别意义的。

(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不管是正常儿童还是智障儿童,他们都是需要各种艺术体验的,这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彩而富有韵律。因此,在数学小游戏中使用的那些音乐背景,动听儿歌,生动的律动,以及美丽图画,形象资料,无疑都会带给孩子们美好的艺术体验。对于个别智障儿童来说,他们有的就具有在艺术方面的某些特长,比如周周的例子给无数智障儿童及家庭带来的启示恐怕是,智障儿童有的会在艺术方面有所成就,即使不能成就,也能带给他们更多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五)、有利于学生适应生活,特别是集体生活。在游戏中,孩子们要和其他小朋友相互配合,并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在这样的配合中,孩子们的自控力、协调关系的能力、集体关系的处理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游戏的设置在某些方面模拟了真实的生活,这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对儿童未来生活的预演,有利于孩子们适应真实的生活场景,这样的预演又是那样的妙趣横生,所以是很值得的。

(六)、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行动的产生。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创造力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能力,但其实并不尽然。在轻松的氛围中,正常人能够产生很强的创造力,智障儿童同样也能。比如教师布置任务给同学们,看他们最少能用多少根小棒拼出一所小房子,同学们就能各尽其能,拼出的房子也有各种形状。挖掘智障儿童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给他们一个创造的平台,是老师们应该去做的。

四、几个问题的思考

智障儿童虽然也有一定的创造力,但他们的创造力不是很强,因此小游戏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效果是针对儿童本身智能基础和接受力上的改善与进步,不管是家长或者教师不要给予过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数学小游戏的设计要有实用性及针对性,既能具有教学的效果,又能充分考虑到智障儿童的特征和接受能力。

创编体育游戏与教学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创编原则,对立统一,合理施教,教学效果。

一、前言: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的教育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熔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深受人们喜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

体育游戏是社会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游戏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体育游戏的创新应更富有时代气息,这也是社会对教育、体育的要求。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体育教师不要固守旧套,应在搜集有用素材的基础上,创编出更新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实用、更有效。要使创编的体育游戏产生较好的使用效果,一般应遵循下面几条最基本的原则:

1、锻炼性原则

锻炼性是体育游戏最本质的特征。应根据参加体育游戏者年龄、性别以及实际活动能力等特点来确定相应的运动负荷量、动作难度和活动方式:根据参加体育游戏的人数、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来确定个人活动占时数和单轮活动的占时总数及游戏活动的路线等。如;人数较多时,应避免创编费时过多的轮流比赛的游戏;尽量创编每人有均等活动、动作较活泼、自然而又富有竞争性的游戏;创编那些游戏规则较简单、活动方法较实用,不造成游戏过程中费解、费时的游戏。总这,要饶有兴趣、富有吸引力、简单易行,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锻炼效果。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是评定体育游戏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所以在创编体育游戏时,要重视教育因素,考虑到名称是否有思想教育价值,内容是否健康,情节是否符合时代特点,规则是否明确、合理、严谨、易于裁判,赏罚得当与否,以使活动能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体育游戏的这种教育作用,必须与其内容、方法规则等有机的结合融为一体,寓教育与活动之中,而不应是牵强附会的说教。

3.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基本属性。主要来自其活动内容和方法是否能使参加者感到有意义和有吸引力。

不同阶层的人们,由于受客观环境所染,对体育游戏趣味性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一游戏可能对中学生来说是很有趣味的,但是,对厂矿职工就没有吸引力。有些游戏在女性中广为流传,拿到男性中却没有立足之地。因此,应了解不同人群在体育游戏的趣味方面,有哪些带有规律性的要求,使创编出来的体育游戏尽可能的适合参加者所特有的趣味性心理定势。人们的趣味,不可能等齐划一,一味刻求是不可取的。

4、安全性原则

促进参加者的身心发展,是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惯彻安全原则,对游戏的各个环节均应作“安全检查”。一看设计的动作是否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动作幅度较大时,应考虑避免发生肌肉拉伤的具体对策。二看游戏的组织教法是否合理?在使用投掷或负重器械时,要考虑避免因器械使用不当或掷出、拾回投掷器材的时机不妥而发生的伤害事故。三看规则制定是否严谨?如“反应追拍”游戏中不准推撞或重拍游戏者,跑动的线路也要予以规定,以免发生伤害故事。四看場地的安排是否注意了安全因素?如每队、每人之间的左右距离、前后间隔是否恰当,在狭窄的活动场地中,还要考虑避免因周围的障碍物引发的意外事故等。

三、体育游戏的运用

1、游戏场地器材的准备:

根据体育游戏的内容、性质以及参加的人数和水平等情况,在课前充分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这是完成体育游戏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的必备条件。场地要平整无杂物,距建筑物要有一定距离,地面的标记、界线要鲜明,组距要合理。器材、教具要简单实用,投掷器材要放置在划定的区域内。为了保证游戏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场地器材布置完毕后,最好由教师亲自试作1—2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游戏的讲解示范:

教师应位于游戏者都能听得清和看得见的地方进行讲解和示范。讲解的内容包括:体育游戏的名称、目的、方法、规则和结果,其中应特别讲清楚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讲解的语言简明扼要,生动而又形象。使游戏者一听就明白,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讲解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有所区别。如对青少年,应当多启发诱导,可采取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对高中以上的学生,可结合讲解,只示范某些比较复杂和关键性的动作(如易犯规的动作或有技术要求的动作等),使学生对该游戏有了直观的,正确的概念之后,游戏才能顺利进行。有些较复杂的游戏,还可采取“尝试改正”的方法。

3、游戏的组织领导:

不分队的集体游戏要选择好引导人,分队游戏则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技术高低、训练水平等情况,使各队的实力大致均衡。常用的分队方法有:报数法、队长选人法、固定分队法、单位组织法等,教师应酌情采用。一个游戏成功与否,与教师的组织和领导有直接关系。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游戏者的行动,掌握进程,控制局面。教师对在游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补充说明,加以诱导,使游戏正确顺利地进行。对违纪犯规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教师还要善于观察游戏者情绪及活动量,运用增减比赛次数、扩缩场地距离等办法来调整游戏的活动量。游戏的裁判通常由教师担任,也可由学生推选或教师指定见习生担任,但教师要全面观察游戏全过程,保证游戏在公正、准确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4、游戏的结束与总结:

一般情况下,提前或延迟结束游戏效果都不好,应在规定时间或次数后结束。当学生比较满足,尚有余兴时结束游戏是最适当的时机。游戏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并指出各队在遵守纪律、执行规划、运用技术和战术以及发挥集体力量等方面优点和不足之处,表扬好生,批评差生,鼓励弱生,使学生们通过体育游戏受到教育、学得知识、提高技能。

四、结束语

创编运用 篇4

1.1 艺术体操源于欧洲, 欧洲传统

强国在这个项目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因此他们也是艺术体操发展的后来国学习与效仿的对象。在艺术体操中普遍运用的芭蕾元素是欧洲艺体强国体现艺术表现方面优势的地方, 这也被我国大部分运动队所学习与运用, 特别是在中国艺术体操刚起步的阶段。但是一味的学习与效仿永远无法超越别人。芭蕾是欧洲民族文化与艺术的精髓, 他们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文化艺术底蕴与历史传统。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达到这种水准。因而编排始终没有突破, 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此时更新观念, 改进编排, 根据我国的特点设计新的成套动作成了最重要的问题, 把创新作为突破口, 以“出奇”来“制胜”, 在总结过后的训练中我们开始尝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编排, 逐渐建立自己艺术体操风格的中国队, 开始越来越多的发掘我们5千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运用到成套编排中。

1.2 民族因素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传统。编排风格不能不受民族文化的影响, 其风格必然渗入民族传统的基因, 表现出民族性。一般来说, 民族因素是由民族的思维、审美理想, 民族的宗教、习俗, 民族的科学、文化、艺术, 民族的历史等特点融合而成的。可见, 如何把握编排风格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解决了这个难题, 就能使民族化的编排风格走向世界, 并使之在众多风格中脱颖而出。

1.3 什么是中国特色?

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京剧武术神韵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其特点各有特色, 如民间民族舞, 由于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 地域广阔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 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而拥有着数以万计从内容到形式, 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京剧, 又叫, “京戏”、“平剧”、“国剧”, 它是中国传统名剧, 已有200多年历史。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蜚声海内外。经过千年磨砺, 依然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中国人尊它是“国术”, 外国人则大呼“功夫”。与拳击、空手道和泰拳等这些运动相比, 中华武术的悠久渊源俨然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向世界诠释着中华文明乃至东方的神韵。

艺术体操不仅只是展现体育运动的美, 它应是包含多种技术形式表现形式之精髓的特点而衍生的, 从而构成艺术体操多种形式的特色美。

2、中国特色在艺术体操编排中的运用

2.1 特色融入的具体可变因素------音乐

音乐是一套艺术体操的灵魂, 一套好地成套在创作和表现的过程中, 是完全离不开音乐的。音乐在旋律、节奏、力度、音色、结构、气质以及内在的冲力和乐音运动时对人的情感变化等方面, 都对艺术体操有着决定性的帮助, 特别在节奏问题上, 音乐和艺术体操就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

2.2 特色融入的具体可变因素------服装

艺术体操服装的配色之美是艺术体操视觉美的焦点之一, 也是感染观众与裁判评分的主要因素。这一因素也具有很大可变性, 运动员在完成成套的过程中每一次变幻都像一幅画。运动员的姿态是绝美的, 在精彩的瞬间运动员的服装也是尤为重要的, 如果一套好的成套动作编排和音乐主题都很相互协调, 但服装却完全文不答题那就会给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在艺术体操比赛中服装的设计是要经过精心设计才能给使整体的效果完美无缺.在以往的比赛中与国际艺术体操强国相比, 我国艺术体操服装的整体色彩美感不足, 极大地影响了艺术体操整体艺术美。从色彩学及设计学角度, 加强对艺术体操服装的色彩协调美的研究。

3、结论

“中西结合, 博采众长”是方向

在编排中音乐服装动作 (时间空间路线) 是属于可变因素的, 它是遵循客观的基础上进行主观的思想变化, 中国民族文化的形式与内涵, 那是艺术几千年的浓缩与精华, 作为一种元素运用在艺术体操上能注入新的活力, 创编出优秀的成套是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特点设计成套动作把创新作为突破口, 以“出奇”来“制胜”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体操风格。

创编童话故事 篇5

作者:天津市蓟州区第六小学三(6)班 曹靖宜 指导老师:王玉香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小狗非常无聊,它想找小兔玩,可小兔上幼儿园了。它非常好奇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就央求妈妈,让妈妈也送它去幼儿园玩。妈妈对小狗说,“幼儿园是学知识的,并不是去那玩的!”小狗想了一下说:“那我要去学知识,快带我去吧!”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小马老师走了进来,它的手里神神秘秘的拿着一个东西,小动物们非常好奇,目不转睛地盯着小马老师,只有小狗躲在教室角落里默默地擦着眼泪。

“你怎么了?”小马老师关心地问。“我想妈妈了!”小狗低声的说。

小马老师轻轻地抚摸着小狗的头,并在小狗的耳边窃窃私语了半天,小狗的心情就慢慢地变好了。小马老师看小狗不再哭了,就把手里的彩纸发给小朋友们,然后,它给同学们演示了各种剪纸的方法。小狗也得到了一张漂亮的剪纸,它拿起剪刀胡乱地剪了起来。不一会儿,它就对剪纸没兴趣了。小狗看到窗户外面得窗台上落了一只可爱的小蝴蝶,于是它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只小蝴蝶,它好想跑出教室把这只小蝴蝶捉住。下课铃响了,小动物们都用自己那张彩纸剪成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有的剪的是小花,有的剪的是大树,有的剪的是小房子……各式各样,有趣极了!可是小狗剪的却什么也不像,它生气地把彩纸揉成了一团,扔进了垃圾篓里。

放学了,小狗回到家,妈妈慈爱地问它:“宝贝,今天学什么了?”小狗慢吞吞地说:“不知道!”妈妈严肃地对小狗说,“去幼儿园不仅仅 是去玩,还要跟老师学本领!”小狗听了,惭愧的低下了头!

八法拳创编背景 篇6

1907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同盟会,积极在大同地区发展会员,壮大组织,并把联络各处地方会党,以举行武装起义来推翻清政府放在革命斗争的首要地位。当时,山西崞县人、同盟会员续桐溪来到大同开展工作,并与王建基、弓富魁等几位同盟会员一起来发展大同地区的同盟会组织。其工作重点是以当地习武的社团组织为切入点,在其中宣传革命道理,激发其革命斗志,发现人才,联络人才,以此来秘密训练武装起义部队。当时大同著名拳师李德懋,从小喜爱武术,投身飞刀马得胜门下练就一身好武功,此时正在绥远、得胜堡、杀虎口一带开设武场。与王建基等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就毅然加入同盟会。他热心于革命事业,利用自己开设武场的便利条件,广泛联络天下武林爱国志士,并先后结识了当地有影响的武林人物如梅花拳师宋世杰、弹腿拳师李国华,以及清军绿营中的武林人物孙占彪、武万年、孔献林、马根义、傅殿臣、傅殿邦、傅殿举等人,为今后的武装起义团聚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他们经常在一起议事,积极为武装起义做准备。

为了起义和联络方便,李德懋又在大同城内九楼巷内增开了一个武馆,宋世杰在清营附近开设了一个鞋行,孙占彪也在附近开办了一个"恒元楼"药店,均作为同盟会起义军的联络据点。并在各个武场积极组织训练武装起义新兵,为了增强起义队伍的战斗力,提高军队素质,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创编了拳、刀、剑、枪等短小精悍的武术实战套路,做为训练军队的必修课。其套路均结构严谨,动作朴实无华,攻防兼备,并且具有相应的对拆手法。

首先创编了徒手格斗拳术,由李德懋、李国华等人集思广议,主要吸纳了弹腿、通背、翻子等拳种中的"抓、打、截、拿、踢、靠、闪、震"八种打法,并突出"冲、钻、裹、拧、劈、撩、化、"八大劲力的特点,来组成的拳法套路,并定名为"八法拳"。全套合计有八八六十四个动作。

其次创编了大枪,用以训练人们的臂部臂力和短兵拼杀为目的,由李德懋和宋世杰二人主编,以枪术中"拦、拿、扎、崩、挑、抖、缠、劈"八大枪法为主线,每法三式,合计有二十四式大枪,加上起收两势共二十六式,定名为"八大枪"。

李德懋在创编刀术训练套路时,他以"劈、撩、挑、扎、斩、推、截、格"八种进攻性刀法为主,每法四刀,共计三十二式,定名为"八法刀"。

剑术训练套路的创编,是选取"刺、劈、撩、挑、点、崩、削、绞"八种进攻性剑术为主,结合"格、挂、云、托、挽、引、抽、架"八种防守性剑法为辅,组成四十式的"八法剑"套路。

当时也曾着手创编了棍术,有"劈、抡、扫、戳、挑、拨、绞、撩"等棍法,但未形成固定套路。因此,后来只传下拳、刀、剑、枪四个武术套路,且以拳、枪为重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同年10月29日太原起义爆发。当时在大同开展工作的同盟会员续桐溪赶回到崞县老家扩召起义军队,并带领新召的两千多人起义军率先攻打雁门关。大同总兵王得胜急忙抽调大同城内清军前往增援,至使大同城防空虚,大同的同盟会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于11月30日(农历十月初十)在城里秘密议事,决定当晚即刻起义。

天黑后,起义工作准备就绪,平时训练的新兵全部带红色领带,白色袖标,并按平日以八法拳方式训练的徒手散打队,以八法枪技法训练的长枪队,以及大刀队、长剑队,共分成四个大队,埋伏在镇台府衙的外围;另由宋世杰带领一部分人藏于西城门内侧,以便接应城外续桐溪等人增援的队伍。入夜,宋世杰之兄宋世清响起火号炮,埋伏在镇台府衙外四周的起义兵立刻向衙门冲击。宋世杰也迅速提大枪冲向城门,冲散城门岗哨,打开西城门放入城外的接应人员,转身带领他们进攻知府。此时城内杀声大起,平时受同盟会影响,同情革命、憎恨清军官吏腐败凶残的清兵下级军士,也纷纷调转枪口,随同起义军向镇台衙门、知府、知县等处猛烈进攻,使清营大乱。大同总兵王得胜、知府李德炳和知县葛尚礼都乘乱弃城逃走。

次日,即12月1日,同盟会宣布大同起义成功。各队领导人、同盟会员、起义士兵代表及绅商界威望人士召开议事,宣布成立临时军政府,公举李德懋为都督,李国华、刘干臣为副都督;宋世杰为陆军统领,傅殿邦、孔献林为副统领,其余人员均安排了不同的职务和工作任务。

大同地区辛亥革命起义的胜利,是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员首先在大同地区以习武为切入点,以开设拳场武馆,广交爱国志士仁人,大力宣传革命道理,并及时创编八法拳械来训练起义士兵为手段,经过大约四年的准备工作的结果。大同辛亥革命的起义成功,直接威胁着北京,迫使清王朝加速灭亡,结束了三百多年统治。八法拳是在大同地区辛亥革命起义前期产生的,也是大同人民为了推翻清朝统治进行的革命事业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佐证。

创编运用 篇7

一、在舞蹈创编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主要方面

舞蹈创编的基本要素包括动作、节奏、空间和时间。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舞蹈的呈现形式。另外因动作、节奏、空间和时间要素在创编者构思中所处的定位不同,其侧重点和组合形式就会不同,最终所呈现的舞蹈形式和风格也相应不同。首先,动作要素是舞蹈创编过程中要注意的要素之一。动作要素是舞蹈各种表现形式的直接载体,是舞蹈的最基本特征,没有相应的动作作为载体,舞蹈就不成其为舞蹈了。舞蹈中的动作是艺术化的动作, 是结合音乐律动等的形体姿态的艺术化。其次,对节奏要素的把握。一般说来,节奏要素主要以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肌肉用力的张弛等形式表现出来。在舞蹈的创编过程中,能否注重不同变化节奏的展现是能否较好地展现舞者姿态美的关键。三是注意舞蹈动作的组合。舞蹈动作是在以动作方向、动作路线和队形变换等所构成的一定空间的立体展现。老表演艺术家盖先生认为,要塑造出多姿多彩的舞蹈艺术形象,就需要将舞蹈动作进行适应人体的“脸面、胸面、腹面”多方位的组合而不是把它们置于同一方向上。四是舞蹈音乐的选编问题。音乐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舞蹈创编中必须十分注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舞蹈需要不同的音乐类型与之相匹配。要根据舞蹈适用的范围选编不同的音乐。最后,注意对舞蹈时间的把握。舞蹈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在进行舞蹈创编时要充分考虑到舞蹈艺术的时间限制性。

二、秀山灯舞在当代舞蹈创编中所具有的舞蹈元 素价值

秀山花灯是当地土家族、苗族和汉族等民族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朴素的民间艺术特色。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秀山灯舞,色彩斑斓,富于艺术表现力,对当代舞蹈的创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秀山灯舞讲究“圆”的形式美。舞蹈是人们表达渴求幸福、美满和美好的重要形式。秀山花灯舞蹈的基本形式也叫门斗转。幺妹子是斗,赖花子是门,门围着斗转,从哪开始最终在哪结束,转一圈为一团。这种形式在最初的时候被称着“团团”,象征着两人越团越紧、越紧越团、和睦和谐与美满之意。在整个舞蹈过程中,通过演员的半圆转或圆弧运动或划圆等动作以展现出大圆套小圆的舞蹈动作形态,从而较好地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反映了秀山各族人民对光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我们正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舞蹈创编者可以通过借鉴“团团”圆的舞蹈形式,创编出反映生活、聚集正能量、服务社会的当代“团团”舞。

其次,秀山灯舞的弧线动律。秀山灯舞的弧线动律在丑角的舞蹈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充分体现了秀山灯舞朴实、健壮、诙谐的特点。它主要浓缩在“面对面——背靠背——面对面”这样三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幺妹和花子均是由肋骨为发力点带动上身走弧线完成配合的,给人以一种圆滑、流转的空间动态形象,从而展现了该舞蹈的独特韵味。当然,在当前的舞蹈创编中不一定要模仿其弧线的律动方式,但可以借鉴其以一定的动作形式表达朴实、健壮、诙谐的立意方法和原则与精神。

三是秀山灯舞善于吸收创新的特点。秀山灯舞是历史上的移民和周边的湘、黔等地传入的外来文艺与当地土著文艺融合而成的产物,更是秀山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记载着秀山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的民风民俗和体现了秀山人民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以及精神风貌,这些使其成为了具有浓郁地方性特点的戏曲舞蹈。因此,秀山灯舞形成的过程也是秀山人民在文化上的吸收、加工、提炼和创新的过程,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借鉴秀山灯舞艺术形式实现当代舞蹈创编的 途径

首先,确定借鉴或参考对象。现代舞蹈要借鉴或吸收地方传统戏曲中的舞蹈的表现方式或元素就必须对所要借鉴或参考的对象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秀山灯舞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沉淀,经历了孕育、吸收、形成、发展等阶段,经历了它曾受到秀山周边地区乃至远距离地域的民间文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别是与民歌、花灯戏有着密切的关系。创编者对舞蹈的动作技巧、节奏律动和音乐表达等特点与风格的准确把握是建构一定形态舞蹈的关键。居于适当的舞蹈主题,创编人员适当地借鉴地方戏中的舞蹈元素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之一。现已收集整理的秀山灯舞步伐23个,扇法20个,单一动作40个,双人单一动作23个,亮相姿态14个。它们构成了秀山灯舞的宝贵资源库, 也是可供舞蹈创编者借鉴利用的重要方面。

其次,适当舞蹈形式的采用。舞蹈创编是要考虑群体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的。地方戏曲中的舞蹈是具有鲜明的特点的,因为它服务的受众是地方百姓,这就要求舞蹈的动作简单易懂,而且还要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否则会失去存在的价值。这对当前的舞蹈创编人员也是个挑战, 脱离群众的纯艺术技巧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舞蹈创编人员在进行舞蹈创编时,不仅要选择适当的舞蹈主题和素材, 也要根据其主题选择适当的结构加以整合和组织,借助舞蹈和相应的表现手法,将舞蹈主题及其情节展示出来,从而达到舞蹈展示艺术的完美和谐。

第三,注意舞蹈语汇的提炼和选择。地方戏曲中的舞蹈具有丰富的舞蹈语汇。尽管秀山灯舞只有转团和提胯等动作,但它手、头、臀、脚等具体动作却是相当丰富的。要创编出为受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除了要考虑到受众的心理、习惯和兴趣等因素外,关键还在于舞蹈语汇的提炼和选择。当然,在舞蹈创编的时候既可以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 也可以采用简单的双手上举加上小跑步,摇摆头部、臀部等来呈现舞蹈的主题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些在地方戏曲中具有可供挖掘的丰富资源。

篮球阻击游戏创编 篇8

一、地面对地面的阻击

(一) 游戏方法

如图1所示, 以“一对一”为例, 游戏双方各两人, 十字交叉面对面蹲立, 通过地面的滚动传接球进行攻防对垒, 攻方要通过地滚球的方式进行来回传球, 守方也要通过地滚球去击打攻方的地滚传球, 防守方攻击成功后, 将进行攻防角色转换, 然后比赛继续。如果防守不成功, 攻防角色不交换, 继续游戏, 直至防守成功, 成功传球一次得一分, 在规定时间内分数高者为优胜。

(二) 游戏规则

1. 要求采用地滚球的方式传球, 不能使球在运行中跳起。

2. 游戏在规定的位置传球和阻击, 不得随意调整位置。

3. 对于初学者, 在游戏中攻方不得有多余的假动作。

4. 只有攻防有得分机会。

(三) 游戏拓展

游戏可拓展为“地面二对一阻击”, 即三方游戏, 每方各两人, 人站成“米”字形, 地面阻击手相应增加至两队, 通过地滚球进行有效的阻击, 增大游戏难度, 激发学生积极性。

二、空中对地面的阻击

(一) 游戏方法

如图2所示, 以“低空对地面一对一阻击”为例, 游戏双方各两人, 攻方蹲立, 以地滚球的方式进行传球。阻击手站立姿势持球, 以直接传球拦截地滚传球, 拦截成功, 则角色互换, 双方均不得分;拦截不成功, 攻方得一分, 游戏继续。规定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获胜方。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让不同组别的学生按照比赛成绩再分组比赛。

(二) 游戏规则

1. 进攻方必须是地滚球, 防守方以直传球去阻击地滚球。

2. 游戏在规定的区域和位置内传球和阻击, 不得随意调整位置。

3. 对于初学者, 在游戏中进攻方不得有多余的假动作, 要求动作一次完成。

4. 只有攻方有得分机会。

(三) 游戏拓展

此游戏可拓展为“高空对地面一对一阻击”, 即阻击手要在同伴的帮助下脚离地30厘米以上, 以直接传球拦截地滚传球;还可以拓展为“高空对地面二 (三) 对一阻击”, 即三 (四) 方对垒, 每队四人, 一方进攻另两 (三) 方防守阻击。攻方以地滚球的方式进行传接球, 阻击手要在同伴的帮助下脚离地30厘米以上, 以直接传球拦截地滚传球。

三、地面、空中对地面的立体阻击

(一) 游戏方法

如图3所示, 以“立体式双层阻击”为例, 每队6人, 一队传接球进攻, 一队组织高空和地面的双层阻击, 阻击成功就进行角色转化, 传接球成功则攻方得分。

(二) 游戏规则

1. 攻方采用低滚传球方式, 阻击方用直接传球和地滚球两种方式对攻方的传球进行有效的阻击。

2. 游戏在规定的区域和位置内传球和阻击, 不得随意调整位置。

3. 对于初学者在游戏中进攻方不得有多余的假动作, 要求动作一次完成。

4. 防守的一组阻击队员必须在脚离地30厘米以上的直传球的阻击为有效阻击, 否则视为无效。

5. 只有攻方有得分机会。

(三) 游戏拓展

此游戏可拓展为“立体式三层阻击”, 即每队8人, 一队传接球进攻, 一队组织高空、低空和地面的三层阻击, 阻击成功便进行角色转化, 传接球成功则攻方得分。

四、空中对空中的阻击

空中对空中的阻击包括侧空阻击 (阻击平传球、抛物线传球) 、正下方阻击 (阻击投篮球、抛物线传球) 以“空中一对一阻击平传球”为例:

(一) 游戏方法

如图4所示, 游戏双方各两人, 攻方采用胸前传球的方式进行传接球, 阻击手采用站立姿势以同样的传接球方式对攻方传球进行阻击。如阻击成功, 则角色互换, 双方均不得分, 如阻击不成功, 攻方得一分, 游戏继续。在规定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获胜方。在课堂教学中, 可让不同组的队员按照比赛成绩再分组比赛。

(二) 游戏规则

1. 双方统一采用胸前传接球的方式进行攻守。

2. 游戏在规定的区域和位置内传球和阻击, 不得随意调整位置。

3. 对于初学者, 在游戏中进攻方不得有多余的假动作, 动作要求一次完成。

4. 只有攻方有得分机会。

(三) 游戏拓展

论幼儿舞蹈创编 篇9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其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诠释, 进而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态度, 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将强的社会功能。它“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盖乐心内发, 感物而动, 不知于足自运, 欢之至也。”舞蹈可以真实地表达个人的情感, 是情感达到一定阶段必然结果。

幼儿舞蹈是舞蹈中的一种, 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是一首天真无邪的诗, 是童心的展示, 是童趣的描摹。它除了舞蹈艺术具有的共同特性外, 又有它自身的个性与特点。突出表现在幼儿舞蹈具有活泼、天真、夸张、有趣的特点。幼儿舞蹈的创作离不开幼儿的生活, 生活是产生艺术的重要基础和源泉。因此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启发幼儿的思想和情感, 让幼儿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找到生活和舞蹈的联系, 以此能够不断地提高幼儿舞蹈的素养, 不断地丰富其表达水平。在生活中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艺术之美, 并且在舞蹈中感受生活的内涵, 从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让幼儿不断地得以情感上的充实、感悟和提升;它帮助幼儿认识到各个动作的产生和组合, 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开发。幼儿通过亲身体验, 感受到舞蹈创编既不难又充满乐趣, 其创编舞蹈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了;它让幼儿通过个别交流、小组互动、集体分享等形式, 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 促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借鉴, 进而提高创编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过程, 而幼儿舞蹈的创编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舞蹈创编的构思是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头脑, 经过加工后的再现。当找到了适当的体现形式———动作、姿势、造型等时, 就产生了舞蹈形象。幼儿舞蹈的创编既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 又要遵循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 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 反映幼儿的情趣, 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

在长期的工作种, 想要创编出优秀的幼儿舞蹈, 我认为应针对幼儿舞蹈作品所具备的特点, 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了解幼儿的生活, 取材于幼儿生活

1. 从直接生活中选材。

生活是产生伟大舞蹈作品的重要源泉, 舞蹈可以说是生活艺术化的必然产物。只有从生活中搜罗大量的资料, 才能够创造出高水平、高艺术性的舞蹈。例如, 舞蹈《宝宝长大了》, 描述了小孩从出生不久到会坐, 会爬, 会站、到一走就会摔跤, 到能稳稳地走路。这样一个成长的历程。作者观察到了并把生活中的这些素材, 经过提炼, 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上, 既突出了孩子们可爱的形象, 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从间接生活中吸取。

艺术源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生活可以产生舞蹈, 但是只有将生活中原有的素材加以提炼, 才能够产生高雅的舞蹈作品。例如舞蹈《卖火柴的小姑娘》就是从童话中改编出来的。独具特色的舞蹈、精湛的动作、丰富的表情、美轮美奂的灯光, 对于舞蹈主题的表达有着很好的衬托作用, 这就是艺术高雅性的体现。

二、把握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 创编出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作品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对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合理的教导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能够帮助幼儿健康、快速地成长。幼儿舞蹈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幼儿舞蹈在这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不仅仅可以满足他们的身体需要, 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

1. 生理方面。

幼儿处在发育的阶段, 他们的身体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程度。幼儿舞蹈的创编必须注意其内容适合同年龄阶段的幼儿, 按照各年龄阶段幼儿生理发展水平, 设计不同难度、形式和内容的舞蹈。反之, 如果动作难度与形式不符合孩子的身体发展特点, 则会影响他们身体的健康发展, 给幼儿造成损伤。一般情况下, 小班的幼儿歌舞活动大多以模仿自然的生活动作为主。如:模仿小鸟飞、小猫洗脸等, 脚下动作很少;中班的小孩则需要一定的身体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除手上动作外, 可以有适当的脚下动作;大班对身体的控制力显著提高, 能较为协调、灵活地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可见, 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 要找到与他们成长水平相适应的舞蹈, 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

2. 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来讲, 成功的舞蹈必然要与幼儿的心理特点相适应, 不然即使舞蹈本身的水平再高, 也难以称得上是优秀的舞蹈作品, 只有从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法出发, 才能够让幼儿舞蹈受到大家的欢迎。如《宝宝分蜡笔》这个舞蹈, 就是很好的证明。以童话故事一样的题材来展现12支彩笔不团结, 必然得到幼儿的喜欢。舞蹈《你喜不喜欢我》:作者观察到生活中的幼儿, 时常问爸爸妈妈以及身边的人是否喜欢自己的举动, 抓住了幼儿那种努力表现自己以博得他人喜欢的单纯可爱的心理, 创编了这个舞蹈, 既形象又真实。因此, 在幼儿舞蹈的创作中, 要不断地与幼儿心理学相结合起来, 充分地把握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舞蹈更好地表达, 受到他们的欢迎。只有将舞蹈的创作与幼儿的心理结合起来, 才能够赋予舞蹈更多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要求创编者热爱舞蹈,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

作为舞蹈的设计者和创作者, 必须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感悟能力, 同时还要热衷于舞蹈, 这样才能够编排出优秀的舞蹈。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 首先要掌握舞蹈的规律、语汇、表现形式、种类、常用手法等基本知识。例如舞蹈语汇和语言词汇一样, 必须通过积累才能够有成效,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在以后的创作中信手拈来, 编排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热爱舞蹈, 积极争取各种机会广泛学习, 虚心求教, 来丰富自己, 以创造生动丰满的舞蹈形象, 受人欢迎的艺术作品。

四、虚心求教, 努力学习其他艺术门类的专业知识以提高综合艺术素养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 它既是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体现出极强的综合性, 动作、情感等各方面都是和谐存在的, 无论是舞蹈内容、情节还是主题, 都应该做到和谐统一。

1. 音乐的选择。

音乐与舞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鱼”和“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创作者, 只有不断地增强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把握能力, 才能够让音乐更好地为舞蹈的创作和表演所服务。可以说, 音乐是舞蹈的有益补充, 缺少音乐的舞蹈, 必然是干涩、枯燥、无趣的, 只有将音乐和舞蹈充分地结合起来, 才能够让两者相得益彰, 不断地提高舞蹈本身的魅力和趣味。

2. 灯光、服饰等背景的映衬。

台灯光是舞蹈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 它利用光与形、明与暗、光色的冷暖的相互陪衬和衬托, 让整个舞台别具艺术魅力, 更加具有画面感, 具有更强的艺术表演力和舞台效果。舞蹈《闪闪的红星》中, 冬子妈英勇牺牲的舞段, 冬子妈在熊熊烈火中英勇顶立, 震撼人心的音乐旋律, 满场红彤彤的灯光, 叠印出潘冬子一句无声的“妈妈”, 给观众以极大的冲击力, 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引发了大家强烈的精神共鸣。舞蹈服饰对舞蹈表演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女子独舞《江河水》水袖与人体融为一体,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舞蹈中水袖既是社会女性的绳索, 又是迎亲的花轿, 更是宣泄悲愤情感的利剑。它不仅能介绍环境和人物, 还可以表现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情绪。此外它亦是美化舞蹈的一种手段。给舞蹈带来清新和飘逸之感, 给欣赏者带来愉悦和想象。因此, 要善于使用舞台布景的设计、道具, 合理地通过它们来增强舞台的表达力, 不断地提高舞蹈的艺术效果, 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

总之, 幼儿舞蹈创作的目的就是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幼儿舞蹈来从根本上表达情感, 提高幼儿精神、心灵的境界。在幼儿舞蹈的创作中格外注重音乐性的体现, 增加舞蹈本身的艺术性、美学特色和情感的表达。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幼儿舞蹈的创作, 达到取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目标。作为幼儿舞蹈的创编者, 要学会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和素质, 充分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 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来开展教学实践, 不断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和舞蹈鉴赏水平, 学会权衡各种因素, 来为幼儿舞蹈的表演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高舞蹈本身的艺术美。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的舞蹈能力, 开启幼儿的心理、情感体验, 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断地提高幼儿综合水平。

摘要:幼儿舞蹈直观形象, 生动活泼, 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长期以来, 幼儿园的舞蹈学习大都以模仿为主, 舞蹈创作被拒之于舞蹈学习的大门之外。不仅如此, 舞蹈教学的内容与幼儿生活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舞蹈本身缺少创新的动作和内容, 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 在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舞蹈创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激发幼儿兴趣, 促发幼儿创造激情,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 积累创造素材,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等几个方面着手, 论述教师应如何教导幼儿感受生活细节, 体验创造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化,激发兴趣,创造激情,观察生活,大胆创编舞蹈创编

参考文献

[1]王海英, 肖灵.舞蹈训练与编创[M].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2002-07-01.

[2]贾任兰.幼儿歌舞创编实用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3]舞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4]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0.

校园舞蹈的创编技法 篇10

一、校园舞蹈的选材

(一) 观察生活。

编导的观察力、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但这一切都源于生活, 舞蹈编创这要善于用心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细心琢磨, 而作为老师要学会用孩子的视角观察生活, 观察世界, 避免成人化, 这样才能创作出属于孩子的作品。在与学生郊游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并记录让自己心动有感的场面、情境等, 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收集大量的图片、文字、音乐、录像资料等等, 从而为编导奠基。例如《举手发言》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课的情景创编的舞蹈。也可以选择根据文学作品童话、寓言故事以及音乐、绘画等进行选材。

(二) 捕捉形象。

捕捉一个舞蹈形象, 要从相应生活中的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去寻找和提取, 使之成为这个舞蹈的动态和动律, 它是让观众看到舞蹈时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人、事、物的载体, 从而让观众认可和接受这个舞蹈。我们通常是从生活中提炼舞蹈形象, 如动物的、自然界的现象、有个性的人物等,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动作、包括手势。又如如儿童舞蹈《āáǎà》中的娃娃步等。从生活中找典型动作:编一个有趣的的形象动作, 只取模仿对象的一个特征, 并且夸张这个特征, 包括情绪, 如少儿舞蹈《大蒲扇的故事》, 夸张煽扇子的动作。还可以从音乐形象中找动作的形象, 如少儿舞蹈《读书郎》。而在民族民间舞蹈创编中可以借用已有的舞蹈动和律动。

(三) 形象模仿。

艺术家们通过对各种动物的与形态的观察和提炼创造形象动作, 丰富舞蹈的语汇与技巧。如:“双飞燕”、“鲤鱼打挺”、“乌龙搅柱”等, 都是对某种动物神形特征的形象刻画。如杨丽萍的《雀之灵》、少儿舞蹈《小蚂蚁》等。动物形象模仿在少儿舞蹈中表现尤为突出, 因为模仿是人类在儿童期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方式, 对儿童模仿能力的培养也是少儿舞蹈教育的一个重点。舞蹈的人物形象的模仿:如《老伴》《中国妈妈》。舞蹈的植物形象的模仿:如《荷花舞》、《担鲜藕》。舞蹈的内在情感的模仿:如《采蘑菇的小姑娘》。

二、校园舞蹈的构思

舞蹈的构思来源于编导平时对生活的态度, 对艺术的认识与追求。编创者的灵感来自于对生活的思考而迸发的一种情感或者对生活的某种独特的感受、印象。有了丰富的积累, 伴随着一段音乐, 生活的画面、场景就会出现在脑海里。而校园舞蹈的构思就要呈现孩子们的活泼天性, 明显的律动。用巧妙的方式来表达突显的社会题材, 如:校园生活, 留守儿童, 乡土气息, 科技创新, 环保等主题都是构思的源泉活水。

(一) 构思包含技法 (手法、手段) 要独特, 让人意想不到, 如:“一把枪, 四个人”可以构思成, 一个母亲和四个儿子, 当一个个儿子牺牲了, 母亲接过那把枪继续战斗……, 如此安排才能感化观众。另外, 舞蹈开头要吸引人;高潮要让观众意想不到, 让人感动, 过目不忘;结局要独特, 不要让观众猜到。

(二) 构思最重要是“限制”, 限制是舞蹈的根本手段, 并决定舞蹈的风格。如“希望工程”选材时可以限制从书包、书方面想象, 《遥远的爸爸妈妈》限制的是一部电话。

(三) 考虑是否使用道具, 如果用道具要考虑这个道具能否贯穿始终, 能否有助于展示人物形象, 升华人物情感。

(四) 舞蹈的调度, 能渲染舞蹈的气氛, 升华舞蹈的情感, 是加强舞蹈的流动性的美学和构造, 增强舞蹈灵动的生命力, 也决定了音乐、节奏、动作、情绪的不同。调度包括:跑动的调度, 流动 (碎步) , 边做动作边流动, 聚、突散 (跑动的) 、缓聚、缓散, 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等。

调度的方向:由东→西, 高→低, 前→后。调度过程要流畅、巧妙, 避免生硬。调度还包括队形变化, 群舞的队形有横、竖、方块、十字形、三角形、八字形、斜线、半圆、园形等。群舞的观赏性不在于队形, 而在于队形的变化, 怎么变?这就是考验编导的水平和智慧。在队形的变化中有编舞的技法产生, 从一个队形到另外一个队形的变化中产生的“巧妙”, 非常重要。如:群舞《节日》, 队形变化非常巧妙, 并在流动的瞬间变化形成。排练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了, 初排时舞蹈的动作、情景、和情绪可以让学生去想象, 去丰富、去创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演员的二度创作, 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又丰富和完善舞蹈的形象塑造。

三、舞蹈的音乐

一是, 先将舞蹈构思好以后, 再找现成的音乐。但音乐的风格、意境、形象与你的构思相近, 再通过剪辑成为你的舞蹈音乐, 这情况比较适合校园舞蹈。

二是, 将你的构思 (意境、人物形象、内容、段落、思想感情等) 告诉作曲家。由作曲家创作后, 再经双方的修改后, 交给音乐制作人, 合成, 这种适合大的比赛, 一些专业团体, 或者有钱舍得投资的单位。

三是, 现成音乐编舞:在音乐里判断人物形象, 音乐给你的灵感, 在音乐里你听出什么景象或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意境?可以表达什么样的主题等等。拿到现成的音乐先做什么?什么都不要去想, 反复听几遍, 听出音乐的结构、节奏、情绪、调性等等。从音乐里判断人物形象, 音乐给编导的灵感是什么, 音乐的意境和主题是什么?用什么形象来表达音乐所描绘的主题。确立人物形象后, 根据音乐确立主题动作。主题动作:必须是最生动, 最能说明问题, 最好变化发展, 必须是贯穿在整个舞蹈中。

需要注意的是舞蹈美作为观赏性的艺术, 舞蹈的动作和音乐, 或者视觉和听觉的吻合, 是塑造舞蹈美的重要手段。但不是音乐快动作也快, 音乐慢动作也慢, 高度吻合但不是同步。

四、校园舞蹈的编创

编导要注重舞蹈所表现的意境、内容和主题思想。要让人们看到舞台上的孩子“玩”得开心, “耍”得带劲。

(一) 主题动作要鲜明。

有趣的形象动作编出之后, 不是闪一下就不存在了, 而是要不断重复, 变化的重复, 并贯穿整个舞蹈中。舞蹈不能拼凑动作, 那样会使舞蹈苍白无力, 索然无味。

主题动作变化有序。任何一个舞蹈动作都存在三个因素:姿态、节奏、动律, 变化主题动作时, 无非是要保留动作当中的其中一个元素, 变化两个元素;或者保留两个, 变化一个。这样既是主题动作的再现, 又是这个动作的发展, 而在变化关系的时候新的动作就产生了, 变化多了, 动作也丰富了。

(二) 舞蹈的语言要明了。

舞蹈的动作在编导眼里就是语言。一个作品如果舞蹈语言不统一, 这种作品将停留在业余状态。创作手法不能张冠李戴, 对于不同的舞蹈语汇、风格、特征、规律等, 了解不彻底就会出现大杂烩, 闹笑话。如:古典舞与芭蕾舞, 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舞等等;如藏族舞蹈的颤、开、顺、绕……

编中国民族民间舞, 要把精力放在脚底下, 脚下编好了, 身上就有了。如东北秧歌脚下特点:快起、轻放、慢移。

五、舞蹈的排练

排练的方法有先把整个舞蹈教完后再细排, 边教边细排, 精雕细琢。群舞要练到非常整齐, 动作要到点到位, 群舞就很好看了。表情要根据剧情和意境进行变化, 少儿的表情也需夸张一些。巧妙运用道具, 要解放肢体, 肢体不因道具而约束。排练过程, 编导要不断想象、修改、编排, 要勇于推翻不足, 重新梳理作品。

倾情分享 灵性创编 篇11

因为儿童对绘本悦纳的主观能动性不是因为老师高效的教学而产生,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他们是绘本国度里的“土著”,在没有他人干预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生出些自然的和非系统性的阅读体验。作为“移民”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尽可能为儿童的阅读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自由的分享交流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继而结出一个个灵动独特的创编之果。

一、绘本分享——开放儿童数学阅读的浪漫之花

一个人阅读一本绘本,是为了更多人对这本绘本的跟读;对一本绘本的集体精读,是为了不同个体对更多书籍的随性泛读。由“小读”到“大读”,是绘本阅读的价值追求。

1.儿童对数学绘本的讲述分享

“回到儿童,依靠儿童”,提倡讲台前教师让儿童多讲。因为每一个儿童都有着不同的阅读偏好,也就有着不同的阅读经验。当邀请他们走上讲台进行分享推介时,他们本身也就成了新的生成性学习资源。这些读图的天才们将自己的眼见、耳闻和心想,重新糅合起来,尽管朴素、稚嫩,但带着儿童自己喜欢的气息。一本本温暖而又生动的“活绘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儿童融入数学阅读的行列。

上表是一学期里我班孩子讲述绘本的目录。身处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儿童的阅读范围绝不仅仅是那“万卷书”。从绘本的外在形态看,包括印刷文本与电子文本,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文本,单一文本和多元文本等。面对形态多式多样、内容日新月异的绘本世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能力和视界是多么的有限。让每一个儿童个性选择、随性阅读,当一个个狭小的私人视角汇聚一起后,那怎么会不出现一片广阔无垠的烂漫呢?

从数学认知的横向坐标看,作为一年级的儿童,已经涉猎到了图形规律、排列组合、统筹策略、数的计算、数学家的故事等,而这样的丰富多彩是之前教师主导绘本讲述所不能达到的宽度。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给他一个讲坛,他能描画出绘本世界的五彩斑斓。

2.儿童对数学绘本的传阅分享

分享不止于点对面的快乐对接,还包括在儿童群体中的兴奋弥散。以有趣好玩的绘本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伙伴分享,它的心理契约是儿童彼此之间默认的、不成文的、价值认同的约定,也是儿童纯粹的、真正的主观愿望和心理需求。

传阅分享可以发生在以座位为中心的儿童群体中,同桌、四人小组,头并着头、肩并着肩,你看正面我看反面,你先浏览我后阅读,在同时与不同时中感受绘本阅读的快感。

传阅分享也可以发生在以共同兴趣为中心的儿童群体中。一本《乱七八糟魔女城》可以让编织着公主梦的女童们温情聚首,而《最棒的昆虫游行》却点醒了一群“动物小卫士”的自然梦。

传阅分享还可以发生在周际、月际的班级绘本漂流活动中。那些遍布褶皱和毛边的绘本往往是儿童传阅的抢手货,忽略数学绘本的文本深度,光凭有趣好玩自然就能让它们成为儿童们必读的经典。

儿童的教育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会有生长。营造自由平等、和谐民主的阅读氛围,让每一个儿童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绘本阅读的分享中来,敢说、敢问、敢想、敢画,从而营造出数学绘本阅读活动中自由奔放、自信阳光的伊甸园。

3.老师对绘本的补充分享

数学阅读作为教学当然不能全由着孩子自说自话,也需要老师的提携和指引。因为儿童个体的视角和阅历毕竟是稚嫩的,他们容易停驻于赏玩几本绘本,却不知阅读的世界中还有一大批与此相关的图书。出于表达和理解水平,他们的分享也只能是对绘本的简单复述,对于数学的关键知识点还不能娓娓道来,阅读依然少不了老师的补充和拓展。

在有关时间认识的绘本《我的一天》中,我就接着孩子的讲述后放大了“大个子”和“小个子”的运动轨迹:“两个人同时开始跑,小个子跑了一圈,大个子跑了多少?”“虽然两人跑的路程相差很多,但他们跑的时间却是一样的。”“大个子每次对准了下一个数字时,小个子也回到它的起点12,他们就这样心有灵犀地在钟面上运动着,就像月亮默契地配合着太阳。”有了这样细腻生动的补充,再加上对其他关于时间书籍的介绍,孩子的内心怎会不被挠得痒痒的呢?

当基于对儿童阅读讲述和情感体验的尊重,老师恰当的介入和适时的补充促进了深层次阅读的发展,让阅读后的再阅读成为了儿童的自发阅读行为和良好阅读习惯。

二、绘本创编——结出儿童数学阅读的丰硕之果

儿童是生长的,阅读自然也应该是生长的。将绘本阅读放到40分钟的常态课中也好,放到午间10分钟的小课也罢,阅读的过程不止于时空限制的听和读,还包括对阅读的思考和运用。

1.口头创编——赋予阅读灵动的想象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联系”和“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协同儿童阅读结合起来,儿童建构学习的意义将会更高效、更有价值。

文本之中,跳动插编。数学绘本对故事的跨越呈现,给儿童留足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其中穿插出现的问题也为儿童创设了思维的契机。比如阅读绘本《过去的人们是怎样数数》,当页面推进到全身的数数方式时,吴同学若有所悟:我知道这里为什么画出全身了。因为原始人最先重视的是脸,所以一开始就用脸来数数,当脸不够用了,就用手指、手指节,再不够时就把全身都用上。我想等把全身都用完了还不够就只好找石头来帮忙了。张同学一语中的:因为不够数了,原始人就要想出新的数数方法。

文本之后,随性续编。儿童通过绘本的阅读既要学会阅读的思维,还要走向通过阅读学会思维。在阅读绘本《贪心的三角形》之后,课堂张开了自由想象的翅膀,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勾勒出三角形的几种幸福生活:①当形状转换官看到已经认错的三角形后,决定奖励它一瓶红药水,只要喝一口,它就可以变成任意的形状,这样它就会结交到更多的朋友。②变回原形的三角形后来还遇到了自己的远房亲戚——三棱柱和三棱锥,三角形一会儿躺在三棱柱上,一会儿趴在三棱锥上。他们一起在草地上做游戏,快乐极了。

2.绘画创作——留下生活抽象的映照

画画、涂鸦几乎是每个儿童的天性,他们天生就是小画家。当儿童天天耳濡目染沉浸在绘本的画面后,他们内在的绘画需求也达到了膨胀的极致。

“墙壁上有要除掉的涂鸦画作,街道上有要除掉的小石子和台阶,这些都可以用减法来解决,那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添加的东西啊!我们也离不开加法。”这是王同学在看过绘本《有想除掉的东西》后的自然感想。“我也可以把星期天一天里做过的好玩事情画下来,这样不也就有了‘我的一天吗?”李同学的一席话立刻引来全班赞同的附议,收集大家的创作于是就有了我们班的绘本《我的一天》。

谈幼儿舞蹈的创编 篇12

关键词:舞蹈创编,幼儿舞蹈,幼儿特点,选材

一、舞蹈的历史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上古时代,它就充当原始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的。动作和节奏与劳动是密切相关的,不管是哪一种劳动,人的手脚总是要活动的,手用以拍打,脚用以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再伴以呼喊或打击石块和木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二、幼儿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幼儿生活的舞蹈

幼儿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舞蹈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也是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 一) 题材的选择

首先从确定主题入手,即选择题材。舞蹈内容上要有明显的思想性,教育性。通过舞蹈作为桥梁和中介,把小孩暂时不能完全理解的东西,以优美的旋律和各种舞蹈动作,印入幼儿的心扉。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内容,使幼儿快乐地学习舞蹈。即富有儿童生活情趣、儿童喜欢、熟悉的事和物。例如,《我爱洗澡》等舞蹈,孩子们连唱带跳、感情真切饱满,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学会了舞蹈; 单纯的舞蹈动作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内容情节才会真正深入他们的心灵,他们才会用动作把他们心理的真正想法表现出来,舞出他们的感情。

( 二) 音乐的选取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只有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才能保障舞蹈的艺术性。音乐的乐句要短小活泼,旋律流畅,节奏鲜明; 音乐节奏要鲜明强烈,才能引起幼儿的动感; 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歌词应通俗易懂,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跳舞的欲望。用的歌词能为舞蹈提供鲜明的文学形象,具有儿童特点和趣味的歌词能启发幼儿对“景”的理解,并且歌词的节奏对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协调感的培养十分有利。如大家熟悉的幼儿歌曲《拔萝卜》对孩子特别有吸引力,重复的段落中包含变化的形象,这样的歌曲很容易激起孩子参与的热情,引起孩子们不自觉的动作。

( 三) 动作的创编

1. 老师教学的师范,正确的动作和生动的语言等。舞蹈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来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用生动的形象去启发幼儿。首先示范动作要准确,节奏要鲜明,要有充沛的感情。在教幼儿新舞蹈时,一定要将讲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要领。不能只图快而一下子教很多,在教幼儿新动作时,应该让幼儿把教过的动作做到位后再教下一个动作,如果一旦形成怪毛病,纠正起来就困难多了,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舞蹈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述要求是: 第一,是准确。无论讲解还是传递知识,教师的准确性最重要。第二,是生动。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孩子的兴趣。语言要做到: ( 1) 精炼。教师的话要尽量准确、简单,不能啰唆,否则孩子的兴趣就会降低。( 2) 亲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否则孩子易产生抵触情绪。( 3) 身授: 老师要全面示范,待孩子熟悉后可以逐步简化动作示范,最后让幼儿自己完成动作。在教给孩子的时候把动作做到位,把节拍说清楚,这点很重要.

2. 观察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引导幼儿创编。观察是创编动作的基础,孩子在观察中积累了素材,这样在创编动作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经验,当然创编起来也就容易了许多。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引导幼儿观察的对象。我认为,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

3. 让幼儿掌握创编活动的渐进性、顺序性。因此,我们尝试让幼儿掌握这一规律。首先,进行单个动作的创编,并加以变化。其次,引导幼儿一乐句、一乐段的创编。在幼儿掌握单个动作创编之后,在这基础上可选择舞蹈中的某个乐句或者乐段,进行创编。积累了一定的动作语汇之后,可以让幼儿根据乐曲的情节及所表达的感情进行创编,并通过舍取,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教师应注意,创编开始时,幼儿的动作大多是无意识的拼凑,没有一定规律,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幼儿掌握一些动作组合的规律,从而使幼儿的舞蹈创编技能提高得更快

( 四) 服装

幼儿舞蹈的增彩之处———服装经常在幼儿舞蹈中看到不合体或与舞蹈作品不相衬的舞蹈服装。在舞蹈作品形成后,对舞蹈服装的选择与设计则不能掉以轻心。首先在服装的设计上不能影响动作的表演,不能让演员戴太多的装饰物; 特别是双人舞的服装上、腰上和手上不能有装饰物。幼儿舞蹈服装应突出幼儿的特点,切忌大、繁、旧。在服装设计上应注意色彩的选择及搭配,鲜艳明亮的颜色在幼儿舞蹈服装上运用的较多,也较能体现儿童多彩的生活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 五) 精心设计进退场

在完成以上步骤后,便可根据设想的情节安排舞蹈出场。如表现热烈欢快的气氛,可选择斜行移动线出场,抒情的舞可以安排平行移动线或以造型逐渐展开。总之,出场动作设计要与主题相关,情绪要与主题协调。确定出场后,要根据歌词内容选择基本动作,如我在设计“打鼓向天歌”的动作时,要表现幼儿天真活泼的情景,可多用跑步或后踢步。动作还要注意对比,注意连接性,民族舞动作必须抓住该民族的特点,对一些难度大的动作,可以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进行简化,使用权幼儿易于掌握。在安排舞蹈场面构成时要考虑对称,画面要有变化,给人以新鲜感。为使幼儿较快地学会动作,一般说来要先熟悉音乐,最后舞蹈结尾时要与开头首尾呼应,紧扣主题,把舞台气氛推向高潮。

上一篇:高血压性心力衰竭下一篇:高效源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