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运用

2024-07-22

美术运用(精选12篇)

美术运用 篇1

进入二十一世纪, 中国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全面普及“素质教育”, 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美术教育也要转变教育观念, 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有相应教材内容外, 还要求我们全面了解乡土美术资源状况, 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 拓宽美术教材, 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什么是乡土美术

“乡土”是属于本地区的民间美术, 是其他任何美术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 可能不值什么钱, 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乡土美术 (或称民间美术) 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唤起人们情感的认同, 其简洁明快、博大宽厚、热情淳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在美术乡土教材的编排上, 要充分利用、发挥乡土美术的独特作用, 继承、发扬乡土美术的优良传统。

二、乡土美术运用的现状

作为一个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的中学美术教师, 我感到当代的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的差距, 主副课分化的严重性, 家长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等, 种种原因决定农村美术教学很难在当地得到发展和重视。根据笔者调查, 当地农村美术教学主要都以教课书为主, 很少利用周围现有的美术资源去进行教学, 并且有时还很难保证学生一星期一节的美术课, 可有可无。可以说, 在当地美术教学乡土教材的运用几乎为零, 乡土教材的运用严重的不足, 严重的滞后。

三、开发乡土美术教材的优势

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乡土美术资源及其丰富, 章安古郡、临海古城墙、温领古鱼港、仙居白塔古镇等文化遗存, 只要教师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 再和当地的美术课本相结合, 就能使一节无关紧要的副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一堂美术课。

四、开发乡土美术的途径

长期以来, 我始终将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 使学生在中学美术学习阶段从民间美术和乡土教材中学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艺术知识。《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 认识艺术的基础, 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 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 挖掘生活的美, 乡土文化的美”。怎样利用乡土文化这片活水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 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章安史称“章安郡”, 历史文化悠久, 建有明清时期的老街。有记载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传说的金鳌山;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 然后做成幻灯片, 让学生欣赏, 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 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 还利用课余时间, 让学生自发到金鳌山、明清老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 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 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 还有的用手抚摸, 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 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 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 通过这样的活动, 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2. 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教学。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 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 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 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 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但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 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 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总之, 只要我们勤于留心, 善于动脑, 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资源, 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 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利用地域特点进行教学。

乡土美术的运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 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 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 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家乡的服装业也比较兴旺, 自然废弃的布角料也就多了, 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 教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 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当我把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 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4. 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中, 可通过家乡的“过春节”、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节”等活动, 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 感受节日氛围, 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 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土家文化的艺术情感, 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 如何运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 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 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摘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合当地资源的优势,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又能深刻了解当地的美术资源, 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

关键词:美术教学,乡土美术资源,古建筑,地域特点,校内资源,传统节日资源

参考文献

[1]辜敏, 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

[2]粟菊芳.让美术课堂活起来[J].湖南教育.2004 (13) .

美术运用 篇2

恰当使用投影辅助教学可以在普通的室内使用,课前制片,操作简便,书写自如,易移动,集体用。图文直观,节省时间。

信息量有限,不能连续地展示图象,缺乏动感,不能配音。可面对学生操作,可同学生保持目光的接触,便于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随时在图上添加重点和细节。

恰当使用录像辅助教学课前录制,声像真实,可移动,集体用。生动,直观,声形并茂。

信息量单向传播,引发兴趣,全体参与。能呈现丰富的有声彩色运动图像。 可以多次复制,反复使用。

恰当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前制作,课件设计程序,不移动,单人用,可联网。信息量极大,

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可进行非线性链接。网上可自由查询信息,可互教互学,监控指导。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简便快捷,事半功倍;资源丰富,可随意选择内容;教学过程可随师生意愿改变;音像、动画,引人入胜,

[1][2]下一页

学生兴趣高。

运用网的优势,进行人机交互,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互学。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研究说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对优化教学过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建议在有条件的学校和班级要提倡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条件暂时还达不到的地方要创造条件,在美术教学中使用投影和录像辅助教学,以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议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法,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可以多种电教手段并用,优势互补,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探求知识、培养智能,均有积极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对培养想象能力,对培养创造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美术运用 篇3

民间美术源自于生活,在美术设计中应用民间美术的技法,可以使作品更生动,更接近生活。但随着西方美术教育体系进入我国高校教学,民间美术的作用逐渐被弱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专业教学中不再重点强调民间美术的作用。其二:美术教学专业设置过于西化,与民间美术相关的专业逐渐减少甚至被取代。民众和设计者对于民间美术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民间美术设计简单、技法粗糙,导致民间美术的受欢迎程度降低。但事实上,民间美术由民间美术、文人美术、宫廷美术、宗教美术四大派系组成,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巧妙的设计技法,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民间美术资源英语美术教学的意义

民间美术多源自于自然,是中国劳动人民思想的结晶。我国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尤其是湘西、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间美术传统性、艺术特征明显。著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戏、竹艺、民间扎纸、雕刻等,形式多样。美术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不是特意的追求技法。应用民间美术之间可以避免完全的西式的设计方法。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取替了民间艺术设计课程,因此在大学内部进行教学重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民间美术教学课程能够确保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来源于农耕文明,并且引领了工业文明,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同时具有艺术价值,生活价值和经济价值。另外,民间艺术教学使美术更多样化,实施民间美术教学可以发挥工艺品的作用,可以通过在高校内部陈列民间艺术品为主要方法,对西方美术进行补充。从文化艺术上分析,我国美术的发展不仅要引入西方的美术设计艺术,还要坚持我国本土的特色,将中西方美术完美的结合才能体现艺术作品的独特的艺术气息。因此应用民间艺术资源可以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学的效率。民间美术中的技法、形象、设计理念都能够很好的解决美术中的不足。

其次:对于民间而言,其根基在民间,人民的思想是丰富的,设计作品也是多种多样的。将其应用于美术教学,可以实现美术教学的创新,使设计者的设计不再拘于一格。通过教育学者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实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美术具有多样性、生活性等特征,高效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好的艺术作品的设计离不开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

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1.正确选取民间美术资源

我国民间美术资源众多,并且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对教学的不同课程具有指导作用。在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中,教师要善于正确选择民间艺术资源,改善学生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设计手法,提高艺术作品的生活气息。立足于教学实际,将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应用于教学中。如在美术教学的色彩应用中,单纯的色彩讲解很难被学生所吸收。可以借助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瓷设计,陶瓷设计无论是形式上、装饰上还是颜色上都具有明显的艺术气息,将其应用于美术设计可以使设计者形成低调的设计风格,并能够正确把握作品的意境。另外,在很多美术形式中,都可以应用中国民间艺术。如剪纸、如刺绣等都可以应用于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美术的发展和我国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

2.挖掘本土民间美术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已经开始逐渐消失。要保留中国的民间艺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文化的传承上。挖掘本土民间艺术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并且传统艺术的生态性也是未来经济甚至是各个领域的必然追求。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民间资源欣赏来进行选择,给予学生选择空间,使所选资源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制定合理的资源挖掘计划,通过分析确定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利用效率。在对本土资源的考量中,要尽量做到详细记录,为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资源众多,在课堂选择上,要注重民间作品所传达的文化气息。山东省是我国的教育之乡,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当地参观,了解你当地的民间故事,这样才能为设计中引入当地美术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考察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在好的作品中感觉到艺术气息,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美术作品设计中,提高作品的魅力。

3.整合民间美术资源,将其与课堂情境有机融合

对我国美术教学而言,要将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我国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具有独特性,在多个领域都能体现其重要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如年文化。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或者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民间美术资源,并且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潜移默化的应用。另外,在材料的选择上,不能一层不变。在民间美术设计中,石头、纸、木头等都是主要材料。在教学中,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正确的选择材料,使作品表现出该有的信息。最后,针对现代学校教育中美术教材不完善的现状,可适当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对教学进行补充。

4.培养设计者的慧眼,善于发现民间美术资源

现代人的娱乐方式增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多已经成为小众项目。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对于高校的美术生而言,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介绍,将会导致这种艺术被人们所忽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入民间艺术,还要培养学生的慧眼,鼓励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将有用的意向应用于自己的艺术设计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家庭,养成收集和旅游的习惯。另外,要给予民间艺术品广泛的定义,只要是具有艺术气息的民众设计都可以称之为民间艺术。如一块印花的布料,一本旧的发黄的手抄本。这样使学生更直接的了解民间美术资源,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养成随性而不拘谨的风格,这对现代艺术人才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也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创造的兴趣,走出去才能领略大自然风光。最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对民间作品进行分类,以便于从其中找到能够应用于美术作品中的元素,摆脱学院风。

5.拓展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首先,教师要善于应用多样化的民间艺术资源,对学生的美术熏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场馆都能够为学生提供设计资源和设计灵感,如图书馆、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在对某些长挂机的参观中,学生了解了民间作品,并且对其美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当地景区或者某些村庄,寻找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或者艺术作品,当然教学要具有目的性。在寻找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学生淳朴的艺术气息,为其提供健康、生动、活泼的民间艺术品。参观当地的艺术作坊或者一些成功的艺术工作室。最终使学生对身边的美术资源产生直观的认识,尤其是民间艺术背后故事,更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美术教学不再限于课堂,要打破传统的理念,申请教育部门的同意,为美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在教学中促进资源的应用,同时也是对资源的传承。

最后:针对美术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多媒体网络应用于现代教学中。实现教学效率的高效化,应用于多媒体,可以使一些民间艺术更加清晰,展示效果更加明显。

结语

总之,民间美术作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在学校的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美术教育缺乏民间艺术,将会显得死板,且缺乏艺术气息。而我国的传统的民间艺术则成就了美术作品设计,借助剪纸、雕刻等艺术设计灵感是高校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发掘我国的民间艺术作品,并且巧妙的将其应用于美术艺术作品中。对教学而言,可促进效率的提高,对艺术设计而言,可以实现作品意境的升华。

美术思维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篇4

我们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 不是指望学生用学到的素描、色彩来解决数理化的习题, 而是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 形成人文意识、敏锐的洞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创新的意识与习惯, 这样的能力是所有学科所有领域所共同需要的, 这才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

一、人文意识

《美术课程标准》最值得肯定也最有意义的, 就是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它的人文性, 它使我们改变了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强调美术教学的人文性, 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 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和作品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新课标强调的让学生“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 即是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 重要的是通过美术的方式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理解美术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 在人文精神的浸染下, 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形成博大的人文情怀。如在讲民间美术鉴赏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民间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 借“文化”的概念, 说明学问与做人的道理, 使思想道德的教育寓于美术教学的实施之中。接着, 教师指出美术在认识表现客观世界时, 是把一切放在文化的范畴上思考的, 体现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教学中, 学生对这种充满美术学科人文精神魅力的跨学科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 往往要高于对单纯的美术知识的讲授。

二、敏锐的洞察能力

从事艺术创作要求具有敏锐感受力及观察力, 这种敏锐的能力源于自觉的整体思维。美术教师都深有体会, 多年的素描、色彩等专业训练, 时刻都在强调整体感, 这既是造型的重要原则与方法, 也是重要的能力。它对于任何一个学科乃至生活都非常有用。在美术学习中, 不断让学生领悟整体思维的重要性, 并尽快形成整体思维, 实质是培养学生在处理任何问题时, 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并处理好问题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学科也重视整体观念, 但在美术学习中, 自始至终都贯注着对整体感的强调, 更利于整体思维的形成。

整体思维在于对比与联系的自觉的不断运用。对比与联系, 求同存异, 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关系。明白并运用对比与联系的方式, 学生在写生和书法的临摹等活动上, 更能准确地表现对象。重要的是, 在美术教学中, 通过直观图形和各种美术现象, 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联系, 并形成习惯, 比教他们画一幅好画、写一手好字更有价值。

三、抽象概括的能力

说到美术思维, 不少人首先会想到形象思维。对于形象, 我们的学生, 包括不少教师, 首先想到的是具体的形象, 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往往依赖对具体形象、情节的想象。这些都不是美术最根本的语言, 美术的根本语言是图形思维。美术学科思维里的图形, 泛指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 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美感形式, 这才是美术用以传情达意的最本质的语言。美术学习中, 不从美术语言的本质去理解作品, 就不能举一反三, 只能是一件件地去解释作品, 去揣测作者的想法, 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

懂得从内部图形语言本身而不是借助外部资讯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 其实是要求我们从本质上去理解事物, 要求我们有着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所有的具体的形象都抽象为图形。抽象概括的能力, 是做学问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致力去引导。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对画面形象表达情感的形式的抽象及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方面去培养。

四、创新意识与习惯

在美术学习中形成的创新意识与习惯, 必然会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开启更宽广的思路。美术的创新思维, 不是要教学生发明创造, 而是通过鼓励、培养学生在视觉上、形式上的求新, 在思维上的发散, 来养成创新的意识与习惯。

运用网络资源.创新美术教育 篇5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初级中学 范修通 电话:*** xtzxzal@tom.com

摘要: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美育任务,我着眼于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开展了以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美术教学改革,通过探索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 网络资源 美术教育 前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美术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智育的性质。对于美术教育在培养人创造性方面的作用,近代教育界是极为推崇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的审美能力关乎整个国民的心智健康与文化发展。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美育任务,我着眼于现代化的网络资源,选择中学美术教学内容为试点,开展了以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美术教学改革,通过探索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

一、提出以网络资源创新美术教育的有关依据

1.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应该适应素质教育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都要在21世纪参加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成为新一代的生力军,因此,美术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当前,更应该面向未来。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而认真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精彩纷呈的网络资源,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美术教育中,对审美感受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从对审美对象的把握到领悟,从而产生一种审美愉悦感。基于网络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造型、图像、动画和声音效果等多项功能,精彩纷呈的网络资源,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利用信息技术能准确输送教学信息、实现教学信息即时反馈的特点,我想到利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使美术课中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以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二、以网络资源创新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及有关案例

(一)以网络资源丰富学生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

美术作品是靠视觉来感知的,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以丰富的美术作品向学生传递大量的视觉信息,往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媒体信息网络为学生提供形声并茂,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当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时,手、脑、眼、耳都被激活了。网络资源提供的直观感性材料,对感知有直接的作用。这样全方位的整体活动,能给学生以更多、更新颖的刺激,致使学生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得到最佳发展,从而激发其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微观与宏观的束缚,学生智能发展的每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影响,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3、网络资源丰富课本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眼、耳、鼻等感宫,把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中枢而形成的。这些感宫功能各异,运用网络资源充分激发眼、耳、脑的学习功能,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4、网络资源的引用,扩大了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当今美术教学在方法与手段上日益多元化、综合化、现代化,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以网络资源扩大了教学信息也加快了传递速度,以不断提高美术的效率和效益,有利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课例一:

1、《漫画.卡通画》这一课知识容量大,内容涉及面较广。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本课的知识点及对卡通的认识。课一开始,我选择了一部卡通动画《花木兰》片段、一部电影《一家之鼠》片段,让学生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对卡通的认识一目了然,并且丰富了课本知识。

《花木兰》 《一家之鼠》

接着,我又播放中外卡通电影片段让同学们欣赏,如中国的《葫芦兄弟》、美国的《三剑客》、日本的《聪明的一休》欣赏它们的不同风格,并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加强对卡通的认识。

中国《葫芦兄弟》

美国《三剑客》 日本《聪明的一休》 通过对中、美、日三国卡通片的欣赏,让学生知道,中国卡通始终落后于日美等国家。因此,研究中外卡通,以振兴中国卡通业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美术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欣赏是由知觉欣赏进入情感体验,最后成为学生的理性欣赏。在上《漫画.卡通画》一课,我还收集了大量的卡通作品,如:《樱桃小丸子》(图1)、《麦兜》(图2)、《蜡笔小新》(图3)、《史努比》(图4)等,经过信息技术的处理,这些作品成为学生网络学习的资源,成功地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了卡通知识。

图1

图2

图3

图4 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体验其艺术表现力、理解色彩知识的基础上,走进艺术和审美的殿堂,把学到的美术知识、欣赏到的美术作品长久地保存在脑海里,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由此,运用信息资源培养和建立正确的欣赏态度和多维的欣赏方法,以欣赏卡通作品,引入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一改以前的课堂说课,创设了以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在欣赏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艺术眼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体验、领悟艺术形象或意境,在艺术的享受中获得有益于心灵成长的营养。学习气氛充分活跃,学生表现出极其高昂的学习激情,为以后的美术创造打下了基础。

3、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网络资源提供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后,我就学生对网络的了解,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情况。从调查分析看,90%以上的学生喜欢以这种形式丰富学习过程。有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还制作出相当精致的卡通动画、卡通网页(如下图),卡通网页作品还获得省、市级奖励。

卡通动画

卡通动画

卡通网页

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下,以网络资源丰富美术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使学习从单纯的临摹范本中解脱出来,他们被生动的内容和新颖的教学形式深深地吸引,从‚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网络资源成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景,提高学生欣赏美、体验美、激发学生创造美

说到视觉感受,影视资源有着不同于其他美术作品的特殊的视觉传达功能。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强调美术教育在智育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视力和敏捷的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利用优秀的影视资源,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欣赏影视片以后,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审美愉悦感,使学生从有声有色有形的感知向内部转化,一直到以内心的情感语言进行想象和描述,提高学生欣赏美、体验美、激发学生创造美。课例二:

《远古的呼唤》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远古与现代人们的装饰,我首先播放记录片《环球世界》(图1、图2)中非洲远始部落的生活片断,接着又播放《巴黎时装》(图3、图4)中的时装表演,让学生感受远古服饰与现代服饰的异同。

图1

图2

图3

图4 学生看到这些画面,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说出了画面给我们带来何种不同的感受。

这时,我又通过多媒体网络让同学们欣赏远始人的装饰品、面具等。(如下图)

在头脑中的创作构思。

学生热烈地讨论分析画面的装饰,发表了自己的奇思妙想,用语言描绘着酝酿学生由欣赏电影《环球世界》、《巴黎时装》,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绘制远始面具、创作实践活动,通过表演形式,进一步抒发他们的情感。

小组间相互欣赏和评析创造的作品特点,欣赏着创造的喜悦。通过自评和互评,教师又向学生提出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把创造美延伸到了生活中。使网络资源、学习内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三)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协作学习的平台,帮助学习交流美、发展美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感宫,实现美术信息传递的多元化,可以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吸收率,有利于对美术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大大增加学生对美术信息的经验和表现力。

网络环境提供的优势,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色、声、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而不是通过抽象的符号去获取知识。学生在网络资源中获取了丰富的色彩知识和审美信息,精心创作的美术作品,也通过人机交互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协作工作,教学活动就不会局限于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觉领悟美术知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主动、活泼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实践的成果和获得的启示

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在这个信息时代,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更广的美术知识和信息,使学生获得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活跃学生的思想,开阔艺术视野,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使学生自身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我们要利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继续创新美术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注意终身教育体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策略的运用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五彩斑斓》;三原色;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73-0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面对三年级的学生,如何在课堂中让孩子们以轻松的心情“玩”色彩,“玩”出艺术,玩出“味道”,就成了我在准备上这一堂课前思考的重点。

教学设计:一、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简单了解星空的科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宇宙之奥秘,认识星球之美。二、用气球、乳胶制作球体,了解材料的性能,体验制作的乐趣;在制作中培养同伴合作意识。三、借助“玩味”学习色彩知识,感悟、体验色彩之美。四、大胆联想,开心设计,表现自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本课分“球体制作”和“玩味色彩”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球体制作。上课,我播放视频“《艺术创想》——希腊陶罐””一节,迁移学做球体。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并围绕问题进行简短讨论:1、用了哪些材料,还可以用哪些材料?为什么?2、制作过程中关键是哪几个环节,要怎样操作?你想好了吗?随后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因为需要有比较空旷的场地,才不至于相互影响;乳胶粘性太强,滴、摸在教室地上或桌椅上不易清除;室外容易风干),根据我已经准备的材料,要求学生以2人为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球体的制作。我巡视于孩子们中间,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用摄像机抓拍下孩子们制作时的精彩瞬间(见图所示)。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一节课结束,每个小组基本上完成了一个球体的制作。由于时间紧,加上是第一次制作,所以很多球体不合格(无法在第二课时上使用)。这时,我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一起来分析不合格(失败)的原因。大家相互观摩,互相指点评说,基本道出了这次制作不合格的原因:一是对材料的使用不熟悉,不能很好地使用材料。二是方法不对。我在肯定了学生的分析后进行了指导:强调材料的运用和制作方法步骤把握:1、先将乳胶和水以1:1比例调好,乳胶太多不易匀涂,太少则粘度不够;报纸(或宣纸、卫生纸)撕成小孩子巴掌般大小,要多备一些。2、气球要尽可能地吹大(以不爆裂为标准);用线绳扎紧并留长一点便于悬挂。3、用刷子蘸调好的乳胶在气球上刷时要均匀;粘贴上报纸或宣纸后,要把这张纸湿透才可接着再粘下一张;边刷边贴。4、层层粘贴,五层以上。5、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二、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后每人再制作球体一至二个,下一次课带来学校。

这节棵,我设计的是引导——实践——总结引导这样一个过程。在这里,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制作失败,他们就不会去探究为什么会失败,就不会对再制作产生求胜的欲望,对教师的讲解也就不会如此专心的去感悟。

第二课时是本课的主体,是重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镜头回放 激趣导入

(播放上节课学生制作球体时的生动场面,回味制作的乐趣;看看镜头前的自己,体验美术课里的成功和快乐。)

二、了解宇宙 感知星球色彩

(视频播放太阳系科普知识)

目的是让孩子们用美术的眼光去感知一下这些星球的神秘的面纱和他们具有怎样的独特的色彩。通过图片的视觉刺激,调动学生大脑中已有色彩知识的记忆和感受。

四、视频欣赏 进一步感受色彩

教师播放视频《艺术创想》——色彩的知识

五、教师示范,体验乐趣

教师引领学生做调色、涂色练习,并示范球体着色,然后学生一起,边操作边总结。

直接蘸色涂。重叠涂色。用记号笔画再涂。用油画棒上色再涂。滚动涂色喷壶喷色撒盐法。师生共同体验多种涂色方法的快乐尝试。

六、玩转星球 共享快乐

为自己制作的星球命名和自己制作的星球合影留念,以此提升孩子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

这里我是按体验-感受-实践-再体验的思路设计的。这里,学生没有色彩知识的条框束缚,在这里,没有统一的作品结果指向,更没有统一的操作步骤和标准模板。有的就是学生专心的揣摩色彩在球体上的呈现、变化:不同的上色方法呈现的不同色彩效果,不同球体的本色和肌理呈现的不同视觉冲击。课堂学习在一片轻松、自由、活而不乱的有序中进行着,学生在快乐中、按着自己的想象尽情挥洒着他们的聪明和才智。

运用新理念, 激活美术课堂 篇7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 依据教学内容, 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 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印证和深化教学内容, 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如讲“泥塑彩鸟”一课时, 我走进课堂一言不发, 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片森林的图片, 接着在录音机里播放鸟的声音。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 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动听的鸟声讨论开来。然后, 我指着黑板上的森林说:“原来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着好多种鸟类, 可由于当地人们的乱捕乱杀, 把鸟儿都吓跑了, 现在他们知道错了, 想请同学们帮着把鸟儿请回来, 你们打算请哪些鸟回来?”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 各抒己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 我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实践证明, 创设一定的情境,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可以收到“曲径通幽”之效。

二、开放教学组织形式, 开拓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长期以来, 班级授课制一直是我国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转变, 对美术课来说, 班级授课制固定的教学空间、固定的师生关系根本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开拓。因此, 我们势必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开放。课前注重实践体验美术课教学的素材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源于学生的体验, 因此要重视课前的实验和切身体验。如教学“我的花瓶最漂亮”前, 让孩子们认真观察生活中 (家里、商店等处) 的花瓶, 大致了解:花瓶都有哪些形状?外形有什么特点?瓶的花纹设计怎样?都有哪些颜色?这对于课堂上孩子折、剪、装饰花瓶, 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中则注重向学生开放讲台, 目的就是打破老师独霸讲台的教学组织形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 变换课桌的摆放形式 (舞台式、圆桌式、小组式等) 或将学生直接请到讲台上。课后注重拓展延伸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只停留在40分钟的课内, 而是要把美术课的学习带出课堂, 带向社会, 带向生活, 直至终身。如学了“中国剪纸”后, 学生了解到中国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进而关注剪纸, 关注中国民间美术, 关注生活, 美化生活, 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开放学生思维空间, 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当儿童步入学校, 走进课堂, 他们的自主性便更多地体现在自主学习上, 因此, 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独自克服困难, 他们便会形成坚强的自信心, 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并善于通过多种方法使儿童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成功。我没有灌输给学生“该怎么去做橡皮泥”, 而是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我的操作示范, 然后自己动手做, 最后才让学生回忆刚才用到了哪些技法。学生由于有了直观的观察和实际的操作, 现在让他们归纳已是水到渠成。果然, 学生的反应非常热烈, 他们踊跃地举手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有的学生还发现, 在制作同样的物体时, 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 等等。这时, 我趁热打铁, 提出第二个问题:还可以想出哪些新的方法?学生在经过讨论和尝试后, 又获得了许多新的方法, 如:卷、点、刻……显然, 由于这些方法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而发现的, 因此, 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小小的成就感, 我再适时地加以鼓励, 使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都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感,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重视学生作业的评价,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运用 篇8

关键词:民间美术,开发,运用

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血脉和根源。离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滋润, 中国文化发展就缺少根基, 没有生命力。尤其是走向全球化的时代, 就更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此, 美术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进行探索性实践和研究, 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独特贡献。在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尝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 理解和研究民俗与民间艺术, 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俗与民间艺术, 使之成为当地学校美术教学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校外教育资源。本文从本地区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出发, 剖析了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并通过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分析, 深度挖掘其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提出研究对策及设想方案, 旨在提高新生一代对民族文化、家乡艺术的认知和认同度, 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一、中学美术教学现状

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学校过分重视文化课成绩而忽视音体美课程, 一味追求高考分数也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 还有来自家庭的原因。大部分家长对美术教育存在种种偏见, 将学生的审美教育等同于培养画家的专业教育, 甚至认为画画是手艺人与工匠的活, 是受歧视的营生。即使某些家长看到艺术考试能成为学生通过高考的所谓捷径, 往往出于对高昂的费用的考虑而放弃艺术考学这条路。同时, 从现在的美术教材来看, 其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差距, 这就使得学生也丧失了对美术课的兴趣。这一现象引人深思:放任自由, 任其发展显然不行。然而, 又该如何寻找一条能贯彻中学美术教育的方针, 而且能符合实际情况, 还能做到因地制宜呢?由此, 我想到了民间美术。

二、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 应使教材具有多元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现行教材中缺少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教学空间, 有待于教师自主处理教材。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从地区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民间美术课程资源, 挖掘自身潜藏优势, 将民间美术引进美术课堂, 并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和传承。这不仅是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有益探索, 也是创造性丰富教材体系的积极尝试。

民间美术形式多样, 异彩纷呈, 比如织锦、虎头鞋、面塑、泥模等, 它们形式上色彩对比强烈, 造型大胆夸张;在题材方面, 它涉及民俗、生产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以年画为例,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 中国传统年画源自乡间, 其制作者和消费者也主要是农民, 制作方式基本上是单线木刻、手工填色, 造型简约夸张, 用色鲜明艳丽, 体现着乡土中国典型的农业文化心理、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 迎合普通百姓的欣赏口味, 满足其精神需求。而现在的学生大都在玩具堆里度过了童年时光, 不懂得与人交流和对人的尊重, 沉浸在电子游戏中空泛的故事情节表现里, 而这些又能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什么呢?其实, 民俗与民间艺术就像会讲故事的媒体, 可以给现代中学生诉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陶冶他们的情操, 让他们心领神会, 更好地连接这一代与上一代的情感,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丰富人的情感, 完善人的生命感受, 从而使现代中学生感悟到历史的传统, 并很好地传承下去。

三、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民间美术的运用

古老的民间美术虽然就在身边, 但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其去关注和学习, 还是需要教师和学校做一番工作和努力。要想真正实现民间美术进入中学课堂, 教师应建立起学生参与型课堂模式, 让学生亲自去搜集相关的材料, 讲解相关故事, 甚至亲自动手参与制作,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达到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 教师可设计以下教育环节。

(一) 收集物品和材料

例如, 教师可让学生收集与年画相关的故事、传说等。对于学生来说, 做到这一步难度不大,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使环节的活动具有可行性。

(二) 展示与解读

对于学生收集来的民间美术作品, 教师在展示时要做好筛选和分类, 帮助学生删除封建迷信或其他的不合时宜的内容, 并对要展示的作品贴上标签加以说明。此环节是实现审美教育, 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 即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 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专业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从具体的民间美术作品出发, 讲述美术理论知识, 实现中学美术教学目标。

(三) 体验与创造

该环节是上一节的深入和发展, 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旨所在。例如, 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面塑或剪纸等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的制作活动, 就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就能实现教学的互动, 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单方面说教, 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 使学生很好地将民族美术继承和传扬下去。

四、意义

在美术课堂上开展乡土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家乡艺术的认知和认同度, 是使民间艺术真正得以传承的良策, 还使学生对美术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 充分挖掘适应本土民间习惯的乡土文化资源, 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美术教育资源, 拓展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 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有益尝试。

总之, 民俗与民间艺术是全国民族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艺术教育应该扩展到一切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去, 并在教学过程中既尊重每个民族美术发展的独立性, 也要注重其相互影响的普遍性。学校美术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继承传统文化, 弘扬本土文化, 传播民族艺术, 提倡民主精神。因此, 我们应当挖掘民间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使之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霞.将民间美术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的途径[J].教学与管理, 2009 (1) .

美术运用 篇9

早在1962年, 电脑便有了自己的图形学基础理论, 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 在微型电脑诞生后, 才开始成为设计师和美术家手中的一种新型绘画工具。到了20世纪80年代, 随着电脑图形处理技术的成熟和个人电脑的普及, 电脑图形处理技术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电脑图形学开始逐步渗透到多种领域并开创了许多崭新的行业。电脑图形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 不仅带动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 同时也成为艺术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

电脑美术是在传统美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艺术, 其相关的种类很多:如电脑绘画、动画、漫画、插画、广告、网页、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游戏设计、室内设计、环艺设计、各种演示图等等, 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电脑美术作品最大的好处是色彩还原真实;其次是修改、变形变色方便, 再次是复制方便, 放大缩小方便, 制作速度快捷, 保存耐久及传播方便, 画面效果奇特。

计算机是国外进行艺术创作比较成熟的介质之一, 但是在国内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 各大美术院校纷纷开设电脑美术相关的专业, 培养了大批从事动漫、影视、游戏的创作型人才, 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应用, 也只是近几年的事, 尚属新鲜的尝试阶段, 这也产生了基础教育阶段与高校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美术和信息技术课标对信息技术学科和美术学科都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教育方向。因此, 无论是信息教师还是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 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环境。并根据教学实际, 开发制作计算机教学资料, 将原来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 与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

一、当前两种学科教育现状

1. 教学任务分析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可以看到, “用计算机画画”“学会制作动画作品”“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块, 具体体现为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 创作、设计、制作并发布各种作品。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4个领域, 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在不同版本、不同年段的美术教材当中均安排有电脑绘画、动画、漫画、网页设计等相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的活动。可以看出两个学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2. 教师专业分析

我国当前的师范培养体系仍是专科化的, 即计算机信息专业的从事信息学科教育工作、美术专业的从事美术学科教育工作, 这就使得具体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了不同的评价体系, 并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两个专业各自的发展,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受到了一定的束缚。而个别从信息专业的教师转而从事美术教育以及美术专业教师改为信息教师, 才能从局部解决这一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优势

笔者认为, 信息与美术的整合, 应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信息素养为重, 而其教学过程应以信息学科 (教师) 播种, 由美术学科 (教师) 开花结果。或者说如何解决信息技术下的美术教学,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的教学优势:

1. 教学范画演示优势

使用电脑进行课堂教学范画演示, 给美术课堂教师充分的灵活性与自主性。美术课强调多动、多画、多思考, 同年级的课堂教学, 教师不需要多张范画的重复演示,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绘画软件中进行的教学范画, 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 每一个示范过程都清晰地体现在大屏幕上, 每一次的修改与完善都随能着课堂流程及时地保存, 也为教师的课后反思增加了实践依据。

2. 课堂组织优势

课堂组织更加有序。以往的美术课堂, 学生在创作当中、画纸、画笔乃至作品常在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之中。而正如苏少版美术教材描述的“不用画笔和颜料, 仅仅通过键盘和鼠标, 屏幕上立即会出现色彩斑斓、质感丰富的美术作品。可以像水墨画、油画, 也可以像水彩画。不用炭条可以作素描, 不用刀可以产生木刻的效果。在这里可以轻易地获得你想要的所有作画工具——这就是电脑绘画!”采用数位板 (绘图板) 和美术创作软件搭建的无纸化教学环境中, 教师可以容易地组织课堂教学, 把精力投入到主要的教学目标当中。

3. 课前准备优势

基于信息的美术课, 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准备一大堆用于课堂教学的画具画材, 即节省了时间, 也节省了成本。范画过程可以以文件形式拷贝, 使得信息教师也可以利用美术老师的绘画过程进行范画演示。

4. 美术作品多样化

合适的美术软件不但可以精确地模拟各种美术风格技法, 而且可以将多种绘画方法集于一幅作品上, 如可以将油画、水粉画、水墨画、炭笔画等多种画法技巧运用于同一副绘画作品上。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和全新的探究体验。

5. 提高课堂效率

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美术作品及修改评价, 在以往的美术课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也是美术课的一个主要矛盾。利用计算机完成一幅画作, 排除了不必要的画前准备和画后收拾整理的时间, 将所有的有效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能使得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内容上, 从而更加从容地进行创作。

6.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教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四个领域, 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对应这四大领域, 美术教师应具备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而这些专业素养里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造型、表现、想象、创意、设计及应用能力, 其中造型能力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在范画时的课堂教学效果。通常教师会利用素描、速写、漫画、水彩、油画、国画等手段经常创作练习提高自己。而实际情况却是美术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 很少有进行这样的练习时间;在大多数非美术专业学校, 又不具备这样的练习空间 (画室)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只要打开数字绘画软件, 就如同铺好了画纸、挤好了颜料, 只要有一点闲暇, 哪怕是三五分钟, 都可以完成一个创作练习。

另外, 技术的革新还给师生带来了可更改、重复、易储存等好处, 使得对画面反复调整成为可能, 不担心画错了, 对比原来传统的绘画方式来看这的确很有诱惑力。在作品的保存上不会像纸质作品因人为损害或物理变化引起色彩脱落、纸张发黄、起翘、卷曲、干裂。也不会因颜料被学生误服或是进入眼睛对其造成伤害等等。

三、整合手段的探索

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以体现其教学上的优势:鼓励教师共同教研、共同备课、共同培训;尝试协同课堂, 实现专业互补。

在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中, 可以尝试将部分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两节连在一起上;也可以让美术教师和信息教师上同一节课;这样, 美术课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这样能使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有连贯性。

美术教师与计算机教师一起参与备课, 使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协作, 相互融合为一个整体。信息老师学到了美术的基本理论, 提高了审美观点, 提升了美术素养, 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 再也不是只讲技术, 不求美观了。而美术教师增强了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 提高了美术教师的教学效率, 并对本学科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在整合中的几点反思

1. 信息教学手段将逐渐取代手工绘制与传统教学手段在绘画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进入美术教育领域, 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是美术的拓展和教育革命的成果, 但是, 它仅仅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 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绘画工具, 并不意味着能够取代手工绘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应重视传统的“纸”上功夫, 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可忽视, 如中国画传统技法、素描写生、色彩写生、美术创作等等。

2. 电脑绘画不仅是传统绘画的模拟

电脑绘画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可以调节的绘画笔触, 让美术创作的选择和创意更加无限。例如在一些美术软件如Photoshop、Painter、奇奕画笔中, 可以轻而易举地创作出真实的水彩画、素描、粉笔画、水墨画, 并令人叹为观止, 这方面有效地继承了构图、造型、色彩等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 绘画软件还可以在一张作品中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特殊效果混合使用, 丰富视觉效果, 产生电脑绘画独有的、全新的绘画技法, 从而摆脱传统美术技法的束缚, 把学生的创意与个性化放到了第一位, 这点是传统媒介望尘莫及的。

3. 用电脑来绘画, 可以让每个人轻易成为画家

20世纪20年代末发明的电子琴作为新的演奏手段, 虽然能模仿多种音色, 甚至可以奏出常规乐器所无法发出的声音, 但是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和基本乐理知识, 仍然不能成为一名好的琴师。电脑绘画和电子琴在这点上有共同之处, 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需的, 会发现美、会欣赏美、会创造美才是成为一名画家所要追求的。电脑绘画这种手段也像卡拉ok的普及一样, 使用更加便利, 学习的成本降低了, 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让普通人更有机会成为一名画家。

4. 用鼠标作画和数位板差不多

鼠标、键盘和数位板 (绘图板) 都是电脑的输入设备, 电脑绘画软件都可以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操作, 笔者也看过不少精妙的鼠绘作品, 现今的电脑绘画课堂中师生大多在用鼠标操作, 但是几乎没有人能运用鼠标快速画出流畅的直线或弧线的。笔者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使用鼠标在电脑绘画的学习当中有极大的局限, 因其操作相对比较拘谨, 绘画时难以操控, 从学习绘画和创作的角度来说, 数位板有其明显的优势。数位板所配备的压感笔完全可以精确模拟人手的压力, 按照平时熟悉的用笔方式控制笔触的轻重浓淡 (像使用铅笔或钢笔一样) , 从而使注意力集中在绘画本身而不是计算机的操作。

运用信息技术改善美术教学效果 篇10

●运用信息技术,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实际教学中, 电脑已能取代教师做许多工作。这样一来, 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如何进行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环节, 而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也更大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模式, 来应对新课程新设施下的美术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前提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教育观念的指导下, 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对青年教师而言, 他们在做课件和收集教学素材的过程中, 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资料, 其内容的容量和范围是传统纸介媒体难以企及的, 同时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1.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图画、声音、视频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 由静止到运动, 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动机自然形成。

2.改进教学方法, 拓展教学内容

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和图像编辑、处理功能, 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生动而富于变化。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美术教学中编辑大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 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供学生学习、欣赏, 还可以插入视频图像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同样的时间里, 课件将图像、文字、声音等有机结合运用于教学,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 网络技术的运用, 也使美术课堂教学突破了课本、教室的限制, 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3.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有助于教师把方法、步骤更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 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可以进行详细地分解和展现。教师在设计课件时, 可以借助电脑强大的绘图和图形处理功能, 运用动画、视频演示能有效化解教学难点。

4.减轻课堂负担, 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汇聚海量信息, 可以做复杂的图像处理, 可以反复修改纠正, 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变化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使教师能更好地集中精力组织教学, 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交流, 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又密切了师生关系,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信息技术, 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存在美术教学专业化的倾向, 造成了“只重视技法、技能, 忽视德育”的现象。信息技术的运用, 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特别是在欣赏课中, 学生在纯洁、高尚内容的感召下, 会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美术愉悦教学法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初中美术 愉悦法运用 情感艺术教学 实践与思考

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学认为:影响学习过程和成效的重要因素有两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又称情感性因素,它虽然不直接地参与学习过程,却往往以动机、情趣、习惯、品质和气质等形式,对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产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这就是现代教育理论上予以重视的“情感智力”效应。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列夫·托尔斯泰强调“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情趣和欲望”……这些都是对情感教学理论作出的有力诠释。本文阐述的“愉悦法”正是情感教学理论的生动体现

一、愉悦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什么是“愉悦教学法”?简要说来,就是指在学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营造善教乐学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在快乐情境中学习、思考和获取相应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艺术形式。

初中美术是一门集德、智、体、美为一体的艺术教育课程。现代科学研究和实验表明:美术学习能够有效锻炼人的右半脑能力,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人,其事物观察观察能力与常人相比就显得敏锐、细致、准确和完整,对于事物现象在形状区别、明暗判断、空间理解和色彩分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都有所提升,这对挖掘人的内在发展潜能也同样大有裨益。

初中学龄一般介于12~15周岁之间,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他们正处于思德培育、智力发育和审美教育的关键性阶段。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积极有效地开展初中美术愉悦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具有十分必要的現实意义,而且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深远影响。这是开展愉悦教学活动的客观基础和重要意义,应当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二、初中美术开展愉悦教学活动的实践

俗话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愉悦法的实践虽然不存在固定模式,但是从根本来说,它并非盲目无序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内部规律可供遵循。

(一)情感性原则的策略化运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程教学活动是介于师生之间的一项“人对人”的“爱心实践”活动,“没有情感的教育算不上是成功的教育,至少是不完美的。”因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主动地去接触和亲近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尊重、友谊和帮助;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传递教师的情感力,有效增强学生的向师力,努力发挥亲师信道的正能量作用。当然,最基本的情感性原则运用还是直接体现在情趣化教学上。在《图案基础》“变化”方法教学中,笔者故作姿态:“为了感谢对美术课的认真学习,今天老师要对大家来一次‘有求必应。只要说出最喜欢的一类小动物,老师就一定满足你的要求……”话未说完,学生们就急不可耐地没完没了起来。通过投影仪显现出来的现场彩画动物图案,如简化的兔子和乌龟,几何形状的青蛙和松鼠,夸张的猴子和小鱼等等,让全班不时爆发阵阵惊叫之声,尤其对“连年有余”“喜鹊登梅”之类的更是不胜欢呼。

(二)开放性原则的策略化运用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环境因素;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唯一落脚点,也是在于注重发展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为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建设社会事业奠基铺路。实施开放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美术艺术与实践生活是一对天然共同体,前者是一种自然产物和艺术结晶,后者则是前者的活水源头和优质营养”,“健康的美术活动需要在开放性发展环境中予以涵养”。如在教学“设计吉祥物”内容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结合我国成功申办2008北京奥运会这一盛事,结合国宝“大熊猫”和“万里长城”等代表性建筑物进行设计。再如,在教学“服装搭配”内容时,首先与学生一起从教材服装设计和款型,并结合学生服装和时尚流行装等方面广泛探讨、深入探究;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意愿动手设计起来。如此而为,既激发了学生情趣,又拓展了学习视野;既培养了创造性学习思维,又在开放性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

(三)自主性原则的策略化运用

新课程理念鲜明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同时倡导开展以认知、能力和情感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在尊重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既是一种目标性追求,也是对各类课程教学活动作出了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素质为重、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实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积极开展以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为主的自主教学活动,为激发学习情趣、增强学生的发展信念和意志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如在教学“家用电器”设计时,笔者先让学生按照已有认知和经验自行设计家用电器,着重考虑结构、外观、功能和价格等因素;然后布置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着重考察生活中家用电器的相关方面;最后经过比较分析,找出问题差距和改进方法,重新优化自行设计的作品。为情趣所驱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用扬鞭自奋蹄”,并且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激励性原则的策略化运用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评价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内容。在这一活动环节,教师要特别重视情感艺术的有效渗透和积极运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作为施教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当正视群体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本着一种宽容公正的态度和战略发展的眼光对待全体学生及其学习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以激励性为主的教学评价活动。评价时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和学习品质欠佳的潜能生,更要持之以恒地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习情感、拼搏精神和成功信念,从中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激励效应。比如上文所述的各类学习活动,把好中差不同层面的学生实行优化组合,在作出个体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开展群体性激励评价活动。如此而为,既可有效增强相互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意识,又能充分发挥先行带动和群体共促的作用。

总之,“有了爱,就有了爱的一切”。愉悦教学不仅是一种过程性形式,更是素质发展理念和教育责任意识在课程活动中的生动反映。只要我们意识到位、行动到位,就一定能让过程更精彩,效果更出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级中学)

运用动画资源,优化小学美术教学 篇12

一、运用动画声音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大部分都是简单的作品欣赏和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导致美术课堂失去了灵性,学生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逐渐消失。兴趣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催化剂。为了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利用动画对学生们强大的吸引力,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运用惟妙惟肖的动画声音,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的“动物明星”一节内容时,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Premiere软件,对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森林王子》《喜羊羊与灰太狼》《功夫熊猫》等作品中的各种动物的声音进行了编辑,制作成了一个汇集了各种孩子们熟悉的小动物声音的课件,在开始上课时,老师就让学生先听一听,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学生们对于这些动物的声音充满了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猜测是什么动物的声音,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伴随声音的播放,孩子们头脑中也形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动物形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由此看来,生动逼真、妙趣横生的动画声音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听觉刺激,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沉浸在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丰富学生对声音的认知,促使学生获得真实而独特的美感。

二、利用动画故事融入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

动画故事普遍具有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离奇的故事情节,极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动画故事,组织教学活动,把动画故事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不着痕迹地渗透美育,为美术教学增添无穷的乐趣,促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优化美术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的“动物面具”一节内容时,老师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掌握面具制作的步骤与特点。老师在对面具的由来和制作进行简单的示范之后,为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选择了一段学生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森林王子》,让学生认真观看,了解动画片的内容和其中的角色,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尝试,在观看了动画片之后,在对故事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对故事中的各种角色进行了面具设计和制作,老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及时地指导帮助学生。最后,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面具演绎动画片中的情节。运用动画故事进行串联,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由此看来,动画故事与美术学习相结合是活化美术课堂的有效方式,老师通过留心学生喜爱的动画故事,贯串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动画故事中,习得美术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

三、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活跃学生思维

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创新美术教学实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开发利用动画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可能。老师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时,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目标,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使用相关的动画作品,把美术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出来,利用动画生动直观的优势,加深学生对于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印象,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美术上册的“水墨画动物”一节内容时,老师通过分析教材,发现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特点,了解水墨画的绘画方式,体会水墨画的美感和情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到了动画片《牧童》,在课堂上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这则动画片。由于这部动画片是水墨动画,学生们通过亲眼观看动画片,不仅引起了思想上的共鸣,而且对水墨画的美获得真切的感知。一些学生对于这部动画片的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适时地引入了水墨画的知识,让学生尝试运用毛笔和宣纸结合自己的想象,对牧童和水牛的形象进行再创造,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看来,动画是老师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可以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参与美术学习,增加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感性认知,促使学生积极的建构美术知识结构,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

总之,动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老师可以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内容,运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作为美术教学的切入点,创新应用动画资源,带给小学生新颖独特的视觉、听觉享受,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实现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提升学校美育的实际效果。

摘要:动画凭借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和离奇有趣的故事情节,成为孩子们童年生活中最美好、最喜爱的事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开发利用动画资源,恰当运用动画人物和故事,导入新课教学,渗透各种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档案信息安全保护研究下一篇:自拟活血养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