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运用

2024-05-16

指标运用(精选12篇)

指标运用 篇1

平均指标是反映同类现象的一般水平,或称中等水平,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通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趋势。若运用科学得当,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比如:用不同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各国的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状况;用不同时期干部队伍平均年龄相对比,可以反映不同时期干部队伍年轻化的程度。这两个平均数的应用,都是能说明问题的。如果平均指标运用不科学、不妥当,不仅不能客观真实的说明问题,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比如: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比上年增加4297元,增长17.2%,公布后,社会上一片哗然,普遍认为与实际不符。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关门倒闭、减员降薪的企业为数不少,加薪的单位基本是人数比重较小的机关、事业单位,与实际工资收入状况相比较,广大职工认为这个水平过高,有虚假的成份是可以理解的。为了平息社会反响,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做了一些解释,笔者认为,这些解释是不能说明问题的,问题在于:用这一平均指标反映全国城镇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是不妥当的,也是不科学的。

其一,从调查对象看,所调查的单位并非是城镇区域内的所有单位,工资偏低的私营单位、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均未包括在内,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8年全国城镇从业人员数为3亿多,但统计上来的城镇单位职工人数只有1.15亿[1],没有统计的这部分城镇职工可以说绝大多数是工资收入偏低的职工群体,用其中一部分工资收入偏高的城镇职工工资的平均值代表全国城镇职工工资的收入水平显然是不妥当的。

其二,平均指标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代表总体各单位的一般水平,比如: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分别有五个工人,其月工资如下:(单位:元)

甲组五个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

乙组五个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

甲组五个工人平均月工资为:

(1300+1400+1500+1600+1700)÷5=1500元

乙组五个工人平均月工资为:

(890+920+970+1020+3700)÷5=1500元

可以看出,就甲组而言,平均工资1500元可以代表五个工人工资的一般水平(即中等水平),而乙组的平均工资1500元的代表性就极低。这就是说,当总体各单位数值比较均衡时,其平均值可以代表一般水平,如果各单位数值悬殊较大,就难以体现这一特征。在计划经济年代,职工的工资水平相差不大,平均工资可以反映职工工资收入的一般水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工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再用平均工资这一指标就难以反映广大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了。

其三,总体平均工资的增长并不代表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在增长,比如:

某企业职工人数及工资资料统计整理如下(表1)。

从表1中资料可以看出:

报告期职工总体平均工资比基期总体平均工资增加了1900元(24900-23000),增长了8.26%。

从表中资料可以清楚的看出,该企业两组职工的工资报告期比基期并没有增加,而计算出来的总体平均工资却增加了1900元,不难看出,这是因为两组的人数比重发生了变化,低收入的普通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报告期比基期下降了,而高收入的技术人员的人数比重提高了。

同样道理,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些单位可能会减员降薪,即使如此,职工的总体平均工资有可能仍然在增长,如下例:

某企业基期和报告期职工人数及工资资料统计整理如(表2)。

从表2中资料可以看出,两组职工的工资报告期比基期都减少了,技术人员的工资减少1200元(44400-45600),下降2.6%,普通职工工资减少1000元(18200-19200),下降5.2%,而职工总体平均工资却增加了940元(23440-22500),增长了4.2%,显然也是因为各组人数比重发生了变化,该单位所裁减的人员基本是低收入的普通职工,致使低收入的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下降,高收入职工人数比重上升。

从以上几个实例可以看出,总体平均工资的变动同时包含两个因素变动的影响,即各组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和各组人数结构变动的影响,因此,总体平均工资的变动程度并不能单纯反映职工实际工资水平变动的程度。

综上所述,总体平均工资这一指标既不能反映广大职工工资收入的一般水平,又不能单纯反映职工实际工资收入水平变动情况,因此,仅用这一指标来反映全国城镇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是不妥当的,也是不科学的。广大职工所关心的是实际工资收入的增长,并非是总体平均工资的增长。鉴于此,笔者认为,国家统计部门应对总体平均工资的变动作进一步分析,分析其变动的原因,以便从总体平均工资的变动中剔除因不同层次职工人员结构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职工实际工资收入的变动程度,尤其在职工人数构成变动较大的年份更需进行这种分析。这种分析方法需要分组,目前可按工资收入水平差异较大的行业分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资料,2008年收入最高的证券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收入最低的制造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的11倍),现举例如下:

某地区各行业(本例用甲、乙、丙、丁代替)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及人数资料统计整理如下(表3)。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分析如下:

第一步:计算分析该地区职工总体平均工资变动程度

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职工总体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4700元,增长了9.1%。

第二步,计算分析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以及人数结构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程度。

在计算分析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程度时,为了消除人数结构变动的影响,需要把人数结构固定下来,一般固定在报告期。其公式为:

5.65-5.54=0.11(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使总体平均工资增长2%,增加绝对数为1100元。

在计算分析各行业人数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程度时,为了消除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变动的影响,需要把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固定下来,一般固定在基期。其公式为:

5.54-5.18=0.36(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各行业人数结构的变动,使总体平均工资增长6.9%,增加绝对数为3600元。

从本例可以看出,该地区职工总体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增加4700元,其中由于各行业人数结构的变动使其增加3600元,由于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使其增加1100元。

采用这种分析方法,不仅能反映全国城镇职工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情况,而且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职工实际工资收入水平的变动程度,同时,经过分组还可以观察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之间的差异及变动情况。不仅能满足国家的需要,也能满足广大职工的需要。

摘要: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比上年增长17.2%。公布后社会反映强烈,普遍认为这个水平过高,与实际不符。用这样一个平均数反映全国城镇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是不妥当的,文章以实例阐述总体平均工资这一指标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办法。

关键词:科学,运用,平均指标

参考文献

[1]尹进.我看平均工资数[J].中国统计,2009,(06):44.

[2]余青山.能否用统计分组来反映工资状况[J].中国统计,2009.04.

指标运用 篇2

精细统计理论,所使用数据一定是投资家保存的数据,在使用的数据里面包含精细统计信息。三条线的意义

黄线:小单线, 是根据20万以下的小单的主动买卖情况,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绘制。

红线:大单线, 是根据大于20万的大单的主动买卖情况,按照与小单线相同的数学模型绘制 白线:综合线, 是综合所有的主动买卖情况,按照与小单线相同的数学模型绘制。基本用法

在主力隐蔽建仓或者隐蔽出货的时候,黄线会异动(也就是和股价运动方向背离,或者和综合线背离的情况),明显建仓、拉升或者出货的时候,主力线会有所表现。

使用周期

"小时".本指标里面的数学模型是根据小时线研制,请不要在其他周期使用,否则会影响使用效果。指标类型

分析类指标,非选股类指标。请在形态、基本面情况等条件选出的股票基础上进行分析,对股票进一步筛选。使用条件

条件1 : 大盘(600028代表)的大单线趋势明确向上(不一定高于零轴)

条件2 : 小单线、大单线变化连续, 不陡变

条件3 : 小单线、大单线不是一直在零轴以上(庄股特征)

条件4 : 小单线、大单线向上而股价向下或盘整, 这种背离, 说明建仓或者拉升,叫做建背离。反之,相反的背离则是说明出货。选择小单线大单线有建仓和拉升,最好是其中 小单线、大单线已经在零轴以上的股票。

条件5 : 日周月形态和基本面都比较优秀.注意事项 小单线、大单线不是一直在零轴以上的股票是庄家已经控盘,且用自身的对到维持股价的股票要尽量避免。灵活掌握指标的意义,根据三条线研究股票的主力状态。

尽量选择有明显的建仓背离的股票。

一定注意大盘的研究,大盘走势平稳向上是买入的先决条件。相反,如果很多股票都有了很好的三线形态,大盘止跌或者继续向好基本上是必然的。

关于《必盈三线》指标(模型)的讲程(草稿)

一.引子

二.<精细统计理论>简介 三.珍贵数据的处理与保存 四.研究的深入,模型的变迁 五.“必盈三线”数学模型(指标)1)初识“必盈三线” 2)深入理解

搞清楚谁在作庄很重要---大资金主力还是小资金主力的区分 注意一种特殊情况---强庄对到股必盈三线的特征 资金操作一个股票的过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资金运作过程完整示例 3)分门别类---快速盈利 好股票的形态

什么样的涨停板(或者大涨)可以追 什么样的跌停板(或者大跌)可以抄 什么样的箱体顶部还可以持有

什么样的箱体底部不能介入 什么是股价底部

4)无招胜有招---活学活用 5)几个原则

六.<必盈三线>使用在期货和权证等非股票领域里的应用 1)用必盈三线做期货

2)用必盈三线做权证

一.引子

近日<必盈神探>研究小组在uc教室里的实战效果令人满意: 对大盘的准确判断,个股的精

确把握, 无不痛快淋漓.每每放出”东方红”的时候(我们判断大盘短期上涨的信号), 大 盘总是奋力向上;

每每提示大家一只股票之后不久, 该股就开始拉升.这是为什么? <必盈神探>研究小组凭 什么能作到?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必盈神探>,这个<精细统计理论>的最新成果,一个全新 思维全新角度的金融数学模型(指标).正是有了他, 研究小组才百战不殆.<必盈神探>是一个非传统技术分析指标,要了解这个指标,还得从<投资家>软件 的<精细 统 计理论> 讲起.二.<精细统计理论>简介-1

理论要点:

1.对每笔交易进行统计,补偿有效的统计所需要的样本数的不足.2.区分主动买卖,使对成交量概念的理解发生质的变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一个可以分清敌我的层次

3.将大单小单分开,彻底解开主力资金的面纱.-----具体理论请见1996年相关文章,以下是介绍.正文:

熟悉技术分析的朋友都只到, 传统的技术分析是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的。这三个假设是: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历史可以重演

几十年来,这三个假设被作为公理对待。所有传统的分析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三个假设之上。从数学角度

讲,这三点假设说明技术分析是一个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的科学,在这个意义之上讲,我们的<精确 统计理论>应该是传统技术分析的拓展。我们的精细统计方法的提出,就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技术分析是 建立在统计的基础之上,或者说,技术分析是金融市场统计规律的揭示。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上面的传统技术分析三个假设的意义。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是指能够影响价格变化的所有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国内的、国际的 等等所有的因素,都反映在价格的变化中了。换句话来说,技术分析研究的是一个表现,而不是研究的 原因。传统的技术分析人士将市场行为仅仅概括为价格。这当然即是传统技术分析的伟大之处,也是它 的缺陷所在。从统计的角度讲,研究现象更有利于我们排除干扰、发现规律,但是,仅仅从价格本身着 手,还是有些不足,如果市场行为包括的不仅仅是价格而是市场的每一个细节变化。

“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说的是价格在进入某一种趋势后会保持一定的惯性,不会轻易改变。比如进入 上升趋势的股票会保持这个既成趋势,直到有翻转的征兆。这是传统技术分析的核心。

“历史可以重演”强调的是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有着基本相同的见解、认识和在相同的条件下会有类似 的情绪,这导致了图表会有惊人的重现现象。

传统的技术分析有它伟大的贡献,并且还继续发挥着作用。但是技术分析是需要前进的,很多情况用传 统的分析手段不能被很好地解释。我们迫切地需要进步。我们再看几个具体的技术指标。比如KD,它的模型为:

RSV = 100*(收盘价-N日内最低价)/(N日内最高价-N日内最低价);K =(RSV+前一个单位K值*2)/3;D =(K+LastD前一个单位D值*2)/3;J = 3*K-2*D;再如RSI,它的模型为:

RSI = 100*N日内上涨家数的移动平均/(N日内上涨家数的移动平均+ N日内下跌家数的移动平均);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完全是在价位上发现规律,当然,KD和RSI 线在时间上没有建树。我们可以在很多 技术分析指标上找到佐证,很多技术分析指标都是在开、高、收、低、成交量、成交额上做的文章。

二.<精细统计理论>简介-2

前面我们给了一个定义:称建立在开、高、收、低、成交量、成交额等数据基础上的技术分析模型叫做

“一般统计模型”。“一般统计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样本足够大。对于股票而言,就是买卖这个 股票的人数足够的多,当然,这个股票的流通盘足够的大,我们认为,主力资金对于样本的大小是一个 负贡献,也就是说,主力资金的介入会影响一般统计模型的有效性。我们要注意,对于不满足条件的股 票,应用一般统计模型的指标会使指标的准确性降低。另外,模型使用的人多了以后,往往会是指标钝

化。

我们用波浪理论来分析一下上证大盘指数的走势和一只交易清淡的股票的走势,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波浪

理论在前者有着很好的确认,而对于后者中的准确性就打了折扣。

图图2 传统的统计理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当样本较小时,缺陷更加突出。一些分析模型甚至是不能使用的。

比如波浪理论,对于小流通盘的股票,我们很容易看出它的背离,尤其是对于有主力资金参与的情况,更是如此。但是,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对于日线的情况背离,可是对于15分钟的情况可能却很是

满足。如图3、4所示。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道理是有的。我们知道,分析方法的预测是建立在统计模型基础之上的,统计模型的满足与否,是分析 方法能否使用的前提。对于小流通股本的日线分析,波浪不能满足其基本条件,所以不适合。请记住,对于金融市场,采样的增加,也就是时间单位的缩短,等于样本的相对增大。

图3 图4 15分钟的波浪清晰可见

我们使用15分钟的数据和使用日线数据项比较,样本相当于增加了很多倍。这时的统计模型成立的前提 条件重新被满足,我们又可以重新使用波浪理论。所以将采样周期缩短是提高模型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手

段。

二.<精细统计理论>简介-3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看到了增加采样的必要性。精细统计理论就是基于每笔交易上的全方位数据的统计方法,它的要点有三个:

1。将统计方法建立在每笔交易采样的基础之上。

2。分门别类地存储尽可能详细的交易实况信息,为统计所用。

3。主动买卖的划分用来反映供需关系的变化,从而反映价格的涨跌。

除了采样时间的缩短之外,我们不再仅仅存储我们常常熟悉的开、高、收、低、成交量、持仓量、成交

额几个数据,而是存储更多的信息内容。比如成交时刻的最优买卖价情况、成交买卖的主被性情况等等

。在“精细统计”的方法指导下,有了这些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我们的统计工作就如虎添翼。比如我们

将成交量根据我们的数据进行统计之后,非常容易地将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主动买的部分和主动卖的部

分。我们将总成交量、主动买的部分、主动卖的部分以及主动买卖差值的移动平均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

来,就是《投资家》的双向成交量指标。如图5所示。

图5 双向成交量

如果进一步加工,将大的成交和小的成交分离开来,将大的主动性买卖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一些主力资

金的进出迹象,原因很简单:主力资金不会像散户一样几百股几百股地买卖。将主力资金进行积累统计,就得到了《投资家》生死线的指标。如图6所示。

图6 生死线

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是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但是供需关系的变化是价格变化的直接因素,对于股票、期货等特殊商品也是如此。供需的变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是影响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买卖主

动性的统计在价格的预测上也有重大的意义。主动性买卖是达成的买卖愿望,如果对于还没有达成的买 卖愿望也进行统计的话,更能反映出供需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存储成交时刻的最优的三个买卖盘

情况的原因。对这些未成交的信息进行统计,我们可以得到《投资家》多空线指标。如图7所示。

图7 多空线

二.<精细统计理论>简介-4

大家都知道,主力资金为了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在技术图表上经常制造虚假,比如在收盘时用极小的成交量把价位拉高或砸低到一个价位,这样在广大的投资者研究传统的k线图时,就会被这些假象所欺 骗。这种现象,俗称骗线。在每笔成交的数据基础上,可以揭示更多的信息,对于市场的规范有积极的 推动作用。比如BoyaK线,除了开高收低四个传统的量之外,多给出了一条横线,如图8所示。它代表了

每笔统计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它对于主力资金的“骗线”手法,有较强的揭示作用。因为在每笔交易

上的统计,不再受少数几笔交易的左右。(为什么不用中位线作标准)

图8 博雅K线

“精细统计”是技术分析的一个指导方法,它强调详细交易细节数据的整理,以及所揭示的重大意义。

当然,存储内容和时间采样上的变更无疑会带来很多新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前

提:技术分析的数学原理是统计科学。也就是说,满足统计规律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或方法有效的前提。比如“精细统计”也有一些“画蛇添足”之处:比如外汇市场,在这样一个样本非常大的情况下,建

立在每笔统计上的数学模型和建立在一般统计上的模型效果非常接近,这时,价格真正“包容”了一切 ? 点评:

我们来一个形象的比喻: 股票买卖是作战的双方,成交量是他们各自投入的兵力.如果不将主动买卖分 开, 就好像冲突双方穿着一样的衣服作战, 我们不好判断那边会获胜,如果我们将主动买卖分开,那么相 当于双方的衣着分了不同的颜色, 根据人数的多少,我们就很容易判断那方将获得战斗的胜利.而区分 了大小单, 也就象将大人和小孩区分开来一样,都具有非凡的实战意义.<精细统计理论>将对成交量的理

解提高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真实的需求和需求假象又如何区分)

三.珍贵数据的处理与保存

从<精细统计理论>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的处理和保存非常关键.我们不仅仅需要保存简简单单的”开、高、收、低、成交量、持仓量、成交额”几种数据,而是存储更多的信息内容.将每笔交易的信息存储 ,还要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将是一个海量数据的存储.将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但是为了发掘出好的操作 品种,有价值的股票,我们必须这样作.<投资家>这样做了,从1996年开始就设立了专门的服务器保存这些珍贵的数据.为了这些数据保持”原汁 原味”,<投资家>发挥自有的技术优势,努力在空间和时间复杂性上发挥创造性,经过几次推翻式的改版 ,终于满足了各种要求.四.研究的深入,模型的变迁

理论有了,数据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高效率的使用它们.当然,<投资家>软件就是在<精细统计理论>(生于1995年左右)的指导下设计的,<投资家>经过7次大的改版,50多万行的源代码,处处都体现着<精细统计理论>.从<双向成交量>开始, <投资家>在数学模型上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目的就是一个:找到一个能够直观方便的展示股票中资金状态的工具.研究的过程是痛苦的和兴奋的.我们一直痛苦和兴奋的交响曲中前进着.直到去年年底,<必盈神探>数学模型诞生了.这个数学模型的诞生,把我们的痛苦变成了快乐.形象地讲,就像让在伸手不见五指地黑夜走夜路带上了一个夜视仪,从此眼前一亮.睁开眼睛作股票的感觉好极了.<必盈神探>把我们对股票的理解和操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境界.五.<必盈神探>数学模型(指标)

为了能够深入的理解<必盈神探>数学模型,下面的内容被分成四个层次.由浅及深, 循序渐进.1)初识必盈

无论是什么原因触发,每一轮行情出现,都是因为一个同样的原因导致:那就是买方的积极入场,也就

是买方力量大于卖方的力量.所有的资金都是不会打无准备之仗的---尤其是大一点的资金。所以,上涨之前,必定有隐蔽或者明显的买入动作。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点前面的<精细统计理论>已经进行

了详细的描述.<必盈神探>试图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揭示股票里面资金的状态.他的方法是: 将小单的主动买卖经过数 学模型处理,划出一根线来,叫散户线;将大单的主动买卖经过同样的数学模型处理,划出一根线来,叫机构线;将所有的单子经过同样的数学模型处理,划出一根线来,叫综合线.这三条线我们叫他们

” 两股力量,一个趋势”.股价运动是主力的和散户合力的结果, 从这”两股力量,一个趋势”.上,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主力

资金的动向.如图所示:

2)深入理解 搞清楚谁在作庄很重要---大资金主力还是小资金主力的区分

弄清楚一个股票介入资金的大小很重要,因为大资金和小资金的操盘手法可能完全不同.那么, 如何

用<必盈神探>识别大小资金呢?

如果一只股票是大资金入住, 表现在三线上是主力线活跃, 主力线主导综合线, 甚至是基本重合.如果 综合线偶尔脱离主力线, 并且相似度不太一样了,说明资金不是很强大.主力线控制综合线越强,说明入住的资金越大.相反, 如果主力线和综合线没有什么相关性,甚至主力线和零轴基本重合,也就是看不到 主力线,那么,入住这个股票的资金就较弱.主力线活动越频繁,越能主导综合线,说明资金越强,反之,越

弱.如下图所示:

2)深入理解 2 注意一种特殊情况---强庄对到股的必盈特征

小单线、大单线不是一直在零轴以上的股票是庄家已经控盘,且用自身的对到维持股价的股票, 要尽量

避免介入这类股票。如下图所示:

2)深入理解 资金操作一个股票的过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般情况下, 建仓、震仓、拉升、派发是一个资金运作的完整过程.资金的建仓阶段升幅有限, 震仓阶

段振幅很大, 主升阶段是资金利用率最高的时候, 派发阶段虽然很危险,但是前期也往往有很大的升幅.这些道理大家都清楚,那么,如何发现主力现在处在什么情况下呢?<必盈神探>可以轻松的告诉你.以下

我们就结合一些图例来讲解一下<必盈神探>如何对建仓、震仓、拉升、派发的识别.? 建仓过程

因为建仓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必然表现为买盘的增多.所以,在股票下跌的过程中建仓,往往看到三线和股

价的背离的情况出现;如果是在股票止跌后建仓,往往会引起股价的上升.建仓过程,一般是一个主力希望

隐蔽的过程, 所以, 如果不是在牛市的情况下, 主力一般选择在股票下跌或者平衡的状态下建仓.而在 形式明朗的牛市的情况下,一些中小资金也可能用抢货的方式快速建仓.为了能够更好的区分这两种情况,前者我们叫做隐式建仓,后者叫做显式建仓.隐式建仓表现再三线上是这样一个形态: 股价下跌或者走平,而综合线稳定持续向上,综合线往往是被小单 线主导.但是, 一般大单线不发生向下的异动(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说明里面还有主力出货,这是新近资金 对股票的失败分析,一般会被及时终止).如图所示:

隐式背离建仓过程

隐式背离建仓一般发生在熊市的尾部,一些资金因为判断的失误,可能建仓过早,这就可能产生几次建仓过

程, 当然,也会导致将来拉升的幅度较高---如果建仓资金不死的话.上面的股票就是有两次的建仓过

程.从建仓过程可以分析其资金成本, 进而在拉升的过程中结合大盘可以推断拉升的幅度和顶部价位.显式建仓过程一般发生在大势基本明朗的情况下,踏空的资金多有所为.如下图:

显式建仓的过程和派发过程中的吸引散户图谱很象.为了能区分他们,我们建议大家要观察股票的历史, 分析前面的情况,如果前面是派发,那么,这样的图谱很可能是再次吸引散户的注意,继续拉高派发.如果

前面已经处在了一个无庄的状态,那才是显式吸货.所以,具体分析一直股票的时候,我们要”结合上下

文”.一般我们还有注意建仓过程的几个问题:

1.平滑度---三线越平滑越好,说明主力主意坚定,并且不受外力影响,没有冲突和矛盾;2.矛盾行---看主力线和散户线的走势是不是冲突,没有冲突才可能完成建仓.3.持久性---持续了多长时间,时间太短不能完成建仓过程.震仓过程

震仓过程是较大资金操作时候经常发生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筹码,降低自己的成本,并让

其他的人在拉升股票的时候别坐享其成.震仓表现在必盈三线上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主力线主导综合线

主动向下,随着股价的下跌,主力线不下穿或者不远离零轴.最终的结果则是散户线下穿零轴(被震出), 如图所示:

对于较小的资金,震仓的行为则不多见.快速拉升过程

对于介入的资金的大小,拉升的过程表现在必盈指标上也是不一样的.较大资金的拉升一般始于主力线 的启动,散户线不跟随甚至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形成一个”喇叭口”,如下图所示:

而对于较小的资金, 拉升表现在必盈指标上则大多是三线齐上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派发过程

派发过程需要散户的积极参与,表现在必盈指标上就是散户线的跟进.如图所示:

对于大的主力派发,如果不是庄家之间的货物转移,那么, 成功的出货散户线一定要跟上来.并且高于零

轴一段时间,并且有一定的高度(以达到一定的换手), 这时候的主力线下穿零轴就是危险的来临.如果

散户线高于零轴的时间和高度如果不够的话, 往往有再次拉升,吸引散户跟风,然后再次派发.但是,无

论如何, 拉升之后的下穿零轴也就表明风险来临了.当然, 很多主力的拉升手法总是吸引不了散户跟风 ,这时候,主力没办法出货,那么,他只能做再次的拉升努力,吸引散户,如下图:

这时候股价攀升,但是主力线重心不断下移---这叫出货背离---和建仓背离正好相反.对于小主力的派发, 情况有所不同.对于高手操盘的小资金, 一般采取滚动的方式拉升, 小单线包含的不仅仅是散户的行为,也有部分主力的动作,所以,这时候, 要看综合线的趋势---综合线向下即意味着

风险的来临.如下图:

如图

对于一般的小资金, 一般也要出现叫做背离出货的过程,只不过,这时候主导综合线的是散户线而已.如果有主力线支撑(在零周之上),这个过程会长些,并有可能反弹, 否则下跌趋势开始的就快些

派发过程的理解比较困难,不容易把握.对于初学者来说,还可能和震仓过程混淆.那么如何区分震仓和派

发的过程? 那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建仓之后是不是有较大幅度的拉高行为?

2.有没有出货背离? 震仓一般不是出货背离, 而是股价和主力线同向运动.4 资金运作过程完整示例

下面, 以前期市场走势非常强劲的个股--振华港机为例, 来讲解一个较为完整的资金运作过程(本例的作者为必盈神探研究组的志远老师,非笔者之工---笔者注).振华港机是前一段时间市场上走势非常强劲的一支个股。其股价从除权后的7.62元一路飙升到14.09元,历时8个月,最大涨幅高达85%,在同期大盘迭创新低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波惊心动魄的大牛股行情。其

上涨形态走出了一个标准的五浪上升形态,从我们的必盈神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主力的操作手法。主

力在何时开始低位吸筹、何时拉高建仓、何时振荡洗盘、何时大幅拉升、何时高位派发、何时拉高出货、何时胜利大逃亡,所有这些主力常用的操作技法在我们的必赢神探上无一不毫发毕现,无所遁形。下面

我们结合图例为大家详细介绍必盈神探在发现和把握主力脉动方面所表现出的神奇功能

日线图

必盈神探60分钟图: 资金运作过程完整示例

一、主力建仓阶段:从日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股从2004年5月10日除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即创出低点

7.62元,随后展开宽幅震荡,并于7月20日创出阶段性高点9.7元后,股价开始缓慢回落,同时伴随着成

交量的大幅萎缩,直至9月6日股价跌至8元。给投资者造成一种即将向下破位的感觉,此时我们的必盈神探给出的指示是什么呢?(见附图)从我们必盈神探指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虽然股

价下跌,必盈主力大单线和综合线在零轴以下却在慢慢地上升,向零轴靠拢,形成标准的底部背离走势

这种走势说明有市场主力资金在悄悄地暗地吸筹建仓。

二、主力拉高建仓(上升一浪):从日线上我们看到,从9月6日股价跌到8元后,开始了一波拉升凌厉的上涨走势,成交量随之放大,到10月25日股价创出阶段性高点11.79元。通过短暂的急速拉升,主力 的目的是什么?是主升浪来临了吗?还是拉高出货?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没有及时买入散户可不可以买

入?通过日线我们无从知晓!

看一看我们的必盈神探所显示的信息吧。(见附图)主力线和综合线经过一段时间的背离走势,突然加

速突破零轴快速上升,(给出买入信号),伴随成交量的放大,说明主力开始拉高建仓。从60分钟分时

图上看,此轮上涨也走出了一个标准的五浪上升形态。从图中我们发现,随着主力大单线和综合线的快速

上升,散户小单线也开始加速上升并超越零轴,而主力大单线和综合线在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回落,并在零轴之上下穿散户小单线,同时下穿零轴,(给出卖出信号),说明此时散户跟风盘太多,散户介入热情

踊跃,主力进行振荡调整已经在所难免。

3)分门别类---快速盈利

? 好故票的形态

好故票和坏股票的标准很明确--能涨的股票就是好故票,否则就不好.那什么样的股票能涨呢? 很简单,有资金介入, 并且资金没有出局的股票一般情况下能涨, 所以, 这样的股票就好股票.那么,这样的股票我们在什么时候介入呢? 大家知道, 一般情况下, 资金的建仓阶段升幅有限, 震仓阶段振幅很大, 主升阶段是资金利用率最高的时候, 派发阶段虽然很危险,但是前期也往往有很大的升幅.很显然,我们应该在拉升阶段开始的时候介入,资金的效率才会最高.为了大家快速盈利,我们总结了几种形态来揭示拉升阶段的开始: 形态1: 主力线综合线向上散户线向下的喇叭口,如图所示,注意,这时候综合线的形态也很重要.这种 情况一般是资金较大,震仓完毕的情况.形态2: 主力线上穿零轴,综合线上穿散户线.如图所示,这种情况一般是中小资金所为.形态3: 三线快速齐升,上穿零轴,如图所示,这种情况一般也是中小资金所为.对于这样的股票, 主力 线和综合线的向上的角度越大越好.? 什么样的涨停板(或者大涨)可以追

向上的角度越大越好.三线好是”可以追”的必要条件.所为的三线好就是主力线和综合线在零轴之上,并且有着很好的向上趋势, 拉涨停的股票,一般都是三线好的故票, 同样三线好, 为了能够稳妥安全,我们给大家总结几种情况,情大家参考.情况1: 通过前面的建仓成本分析,大涨后股价仍然没有达到主力的成本价,而大势又不危险的情况,如图所示:

情况2: 主力向刚刚活跃,并且成交量很小(换手率1%左右)的大涨可以追, 如图所示

情况3: 大盘普涨阶段,主力线上升角度很好, 散户线次之, 前期没有充分建仓的股票.如图所示:

? 什么样的跌停板(或者大跌)可以抄

跌停板(或者大跌)一般都是主力线下穿零轴后的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这种情况我们是不能抄的.但是,震仓的时候也可能出现.震仓出现的大跌, 尤其是短线资金的行为, 我们一般可以介入.三线走的好是必要条件.如下图所示:

时机.? 什么样的箱体顶部还可以持有

股价如果处在箱体顶部,而三线呈现爆发情态的时候,可以继续持有,如下图:

总结一下:在三线走得很好(不是出货阶段), 确认没有重大利空出台, 大势不错的情况下, 都是难得的介入

? 什么样的箱体底部不能介入

一般在箱体的底部,三线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时候我们可以介入,但是,如果到达箱体底部反而走坏,一定不要介入.如图所示:

? 什么是股价底部

股价是不是底,不能单纯以股价而论.底部到达与否,要看必盈三线的情况,只有在综合线改变趋势的情况下, 底才可能到来.如下图:

4)无招胜有招---活学活用

<必盈神探>虽然就三根线,但是要是用好也不容易.以上讲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套路,仅仅知道这些还是

远远不够.要想达到活学活用,必须深入理解<精细统计理论>的精神才可以.这无疑需要时间和过程.希望大家通过这些讲解和自己的实战应用,最后做到” 无招胜有招” , 用<必盈神探>创造最大的利润.5)几个原则

? 看不懂的没把握的股票先不作

? 尽量选择有明显的建仓过程且震仓结束的股票

? 对于散户, 有调整的迹象先出局再说.调整结束再次介入不迟 1)用必盈神探做期货

对于大多数合约, 每单位的金额都较大, 因为最小交易单位最小为1手, 所以,必盈神探的三条线就成了一条线, 这时候,<必盈神探>用起来就更加简单: 综合线趋势向下就平多仓开空仓,趋势向上就平空仓开多仓.如图所示:

注意,期货的分析周期要适当缩短.本图使用的30分钟周期.2)用必盈神探做权证

指标运用 篇3

摘要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等原则,建立了一套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基本现存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等6方面构成的现金状况预警指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等5方面构成的盈利状况预警指标,以及短期和长期偿债状况预警构成的负债状况预警指标3部分组成。指出应注意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等,才能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酒店管理;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719.2文献标识码A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

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

(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五是将定量计算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注重定量分析,由于受会计数据资料的限制。其计算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等非量化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使预警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六是注意保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先进性。由于酒店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其经营规模、经营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要依据酒店所处的经济环境及经营状况及时更新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能反映本酒店实际经营状况和潜在财务风险的新指标。

应科学运用骨龄指标 篇4

1 骨龄是判定生长发育年龄的重要指标

骨骼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育情况能说明全身的发育情况, 因为骨骼与儿童少年的形态、功能发育有密切关系。按骨骼发育水平和速度评价儿童发育, 反映的问题更本质、更确切。骨骼不仅是支持器官, 还与整个机体代谢相联系, 是钙、磷和镁离子的储存库。骨骼发育状况通常以骨骼年龄 (骨龄) 表示, 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生物学发育年龄, 在探讨生长发育规律, 判断发育障碍性疾病, 预测女孩月经初潮年龄和儿童成年身高等方面, 有着重要作用。

骨龄 (skeletal age) 是骨骼年龄的简称, 是儿童少年骨骼发育同骨龄标准比较而计算的发育年龄。人体从出生到发育成熟, 不同的骨化中心出现和融合顺序, 有相当明确的模式和排列时间。通过X射线研究, 可以制订判别骨成熟程度及估计正常与异常生长的骨龄标准 (standard of skeletal age) 。原则上, 人体骨骼的各部分均可用以估计成熟程度, 但手腕部最为方便和敏感, 以其判定骨龄优点较多。因此, 国内外多采用拍摄手-腕骨X线片的办法进行骨骼成熟测量。在骨发育研究实践中, 亦有某些涉及足部、肘部、膝部骨龄判定的报道。

遵循人类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儿童少年身体的形态、功能和各器官系统逐步向成年人转化, 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生命过程。人体的形态大小不一, 甚至可以说千差万别, 发育速度也有快有慢, 但每个发育机体都离不开同一结果, 走向成熟。在各种人体成熟程度测量方法中, 国内外普遍认为, 按骨龄判别成熟度最具有客观性和广泛可用性。

2 骨龄指标的某些人类生物学特性

综观骨骼发育的群体研究, 揭示了许多重要生物学现象。诸如种族差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个体差异等。

骨骼发育速度存在种族差异。如果比较手腕部继发性骨化中心出现的中位数年龄, 黑人在出生后的1~2 a比其他种族领先, 且有人认为这种骨发育比其他人群明显提前可持续到7岁。但有许多报道指出, 2岁之后黑人的骨发育不再领先, 反而落后于对应观察组欧洲儿童。同样, 黑人儿童身高发育最初也较迅速, 但1岁后落后于欧洲人。中国儿童早期出现的骨化中心并不落后, 但女孩3~10岁、男孩3~12岁骨龄推迟, 相比之下落后于其他种族儿童。中国人和日本人在青春期骨骼成熟速度比美国人快, 3年生长突增期间可增加4个骨年龄, 因此骨骼成熟的终点平均时间并不落后。种族因素对骨质也有影响。许多研究证明, 骨皮质厚度和骨髓腔大小的人群差异与生活环境无关。中国人和日本人比美国欧裔儿童骨皮质薄, 南非当地人7~15岁儿童比同龄欧美儿童骨皮质薄, 但南非欧洲血统人的骨皮质和骨髓腔均超过美国人。笔者研究报道, 中国儿童手腕部继发性骨化中心出现时间, 头状骨、钩骨、桡骨骺都是不落后的, 小多角骨发育也不落后, 但其他腕骨同欧洲人相比要落后1~2 a。Kimura (1977) 报道了日本东京和扎幌儿童的骨发育状况, 均采用TW2方法评价手腕骨成熟度。结果显示, 童年期日本儿童比英国儿童骨龄均值低, 但由于青春期突增高峰日本儿童比英国儿童早, 在青春发育阶段, 日本比英国同龄儿童骨龄大;东京和扎幌儿童的手腕骨完全成熟与英国儿童约在同样年龄 (男18岁, 女16岁) 。Prakashs和Cameron (1981) 运用TW2方法评定印度儿童的手腕骨发育水平, 并与英国儿童比较, 得出与上述观察中国和日本儿童相类似的结果。可见亚洲黄种人与欧洲白种人的骨成熟速度, 在儿童不同发育阶段存在一定差别。由于中国和日本儿童比英国儿童青春期到来早些, 因此在青春发育初期阶段, 不同种族的骨龄均值差异较大。

骨骼发育速度存在城乡差异。刘宝林等于1990-1992年对1 680名7~18岁儿童少年手腕骨发育的观察发现, 城市7~17岁男女手腕骨骨龄均值皆高于乡村组, 青春发育初期差别显著;乡村学龄儿童的骨发育在性成熟后进展迅速, 至18岁时, 不但各腕骨基本成熟, 掌、指骨干骺完全融合, 而且尺、桡骨远端干骺完全融合, 与城市18岁组趋于一致。城乡中小学生第二掌骨皮质厚度均值差异与骨龄类似。本研究从多方面证实, 城市儿童比乡村儿童提前进入青春发育期。骨发育观察所反映出的城乡儿童青春期开始年龄的差异, 提示预防医学运用各种发育评价标准、临床医学判定患儿发育障碍程度时, 应予充分考虑。

骨骼发育同性发育关系密切。时间年龄往往不能确切说明性发育程度, 而骨骼发育水平则与月经初潮及第二性征发育有较密切的时间吻合。国内外大量研究一致认为, 骨龄同月经初潮密切相关。Tanner (1962) 曾指出:“骨龄同初潮年龄高度相关, 如果女孩月经初潮较早, 其骨龄必然是提前的;如果初潮发生晚, 骨龄也必然落后。”Pyle (1959) 及Hansman (1961) 均报道骨龄与月经初潮之间比骨龄与时间年龄、身高、体重之间相关程度高。Simmons等早在1943年对200名女孩的长期追踪观察结果可证实上述论断, 即绝大多数女孩在骨龄 (指Todd图谱骨龄) 13.5~14.0岁时出现月经初潮, 初潮时间年龄的变异范围是初潮骨龄的2倍;变异程度也是时间年龄比骨龄大得多, 如初潮骨龄在均值±3个月范围内占67.4%, 在均值±9个月范围占96.4%, 相反, 初潮时间年龄的均值±3个月范围内者仅占17.4%, 同时却有47.8%分布在均数±12个月范围外。多项指标与骨龄相关程度比较证实, 骨龄同月经初潮的相关性最高。我国季成叶等 (1982) 观察到11~14岁已来潮女孩骨龄明显大于同龄未来潮者, 而10岁初潮女孩的骨龄和14岁初潮女孩骨龄非常接近。刘宝林等 (1985) 曾对哈尔滨市112名女生进行月经初潮前后手腕骨发育的动态观察显示, 85.7%的女孩初潮骨龄为13~14岁, 初潮前6个月和初潮后6个月之间骨发育进展迅速;相比之下, 距初潮较远的前6~12个月, 骨发育仍处在较平稳状态。可见采用月经初潮平均骨龄的概念反映性成熟水平, 比采用其他概念更可靠。国内外报道一致认为, 拇指内侧种籽骨出现2 a左右, 即是女孩月经初潮发生年龄。Frisancho报道 (1969) 此时间平均相距22个月。据我国哈尔滨 (1985) 等地观察, 这两者平均相距约18.4个月。

骨骼发育进程存在性别和个体差异。Pryor较早撰文 (1923) 揭示男性和女性在骨化中心发育时间上的差别, 又于1925年报道了“男性和女性手腕骨骨化和干骺融合的时间”, 提供了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其后的大量观察证实, 儿童少年的骨骼发育存在性别差异, 即3岁以后各腕骨萌出女童比男童早1~2 a, 在青春发育期, 各掌、指骨和尺、桡骨远端干骺融合时间女童比男童约早2 a, 这是人类整体发育进程固有的性别差异所决定的。基于此种生物学特征, 骨龄标准的制订必须男女分开。由于受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人体的生长速度、成熟类型、发育水平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在身高等体格发育指标、生理和心理上表现出来, 而且在骨发育的任何时间年龄上亦可表现出来。笔者曾深入分析了840名基本为整周岁的7~18岁中小学生手腕骨发育状况, 结果有3%~5%被检者骨龄低于1.5~3岁或高于时间年龄2~3岁, 而骨龄与时间年龄完全相符者不足10%。可见对儿童少年人群采用放射线学确定的骨龄, 往往与他们的时间年龄不一致。

3 不断提升骨龄指标的应用效度

骨龄是判别发育成熟程度的良好指标。国内外判定儿童骨龄主要采用以下3种方法: (1) 图谱法。骨龄图谱制作依据是儿童在不同年龄萌出相应的骨化中心和发生干骺融合;观察对象考虑多方面有代表性, 并有足够的样本数。此法简便直观, 易于掌握, 因此使用较广泛。 (2) 计分法。此法判定标准是基于骨骼发育各标志可划分成若干分期, 按期给予相应记分 (骨发育指数) , 然后累计总分 (总指数) , 以此在骨发育回归线上查出相应的骨龄。计分法有明确量化概念, 以发育分期反映骨成熟水平, 判定较为精确。但此方法较繁琐, 工作人员要经过专门训练, 在熟练掌握骨发育分期的基础上方可有效判定。 (3) 观察若干骨化中心的出现及干骺融合年龄。多以超过50%例数所需的时间为标准, 编制成表格, 被检儿童与其对照, 初步确定是否属于正常。

由于骨骼发育存在种族差异, 因此各国应制定本国的骨龄标准。实践证明, 婴幼儿阶段 (7岁以前) 适宜用手腕骨图谱法判定骨龄。如我国李果珍的百分计数法骨龄标准只包括了3块腕骨, 而且都在生命早期 (4岁前) 萌出, 而4~6岁萌出的月状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 7岁左右萌出的舟状骨均未包括。因此, 百分计数法骨龄标准只能反映3块腕骨发育水平, 不能充分体现婴幼儿阶段手腕骨发育比较特异的规律。与此相比, 图谱法主要看腕骨发育水平, 既考虑到骨化中心出现数目, 又兼顾形态大小, 也适当照顾到各掌指骨发育水平, 使判定容易收到满意效果。学龄儿童适宜用计分法判定骨龄。7岁以后, 儿童各腕骨发育主要表现形态增大, 关节面形成, 逐渐接近成人形;各掌指骨的骨骺加宽增厚, 干骺间隙日趋变窄, 朝着干骺融合方面演变。此时用图谱法判定骨龄易致较大误差, 因骨化中心出现数目已不重要, 而形态变化则是主要区分点。再则, 到青春发育期, 身高突增、骨化加速, 其幅度男女之间、个体之间差别很大, 欲制订较准确的标准图谱是非常困难的。在此阶段, 按计分判定骨龄则效果较好。无论骨龄百分计数法, 还是TW2方法, 或是RUS骨龄标准, 都包括了手腕部多处干骺融合标志, 其发育程度易于确定, 如干骺间隙较宽、变窄、部分融合、完全融合、骺线消失。此法涉及到的腕骨在学龄阶段发育分期也容易鉴别。

人体各种指标的测量都存在允许误差, 骨骼成熟的测量也不例外。即同一张手腕骨X线片, 无论用哪种方法, 不同人员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会得出不同的骨龄值, 这种差异又称系统误差 (可比性) 或随机误差 (重现性) 。骨龄判定误差一般原则上不应超过±6个月, 当然3岁以前的儿童允许误差范围应更小些。Roche等 (1975) 在研制膝骨龄标准时指出, 骨龄的标准差是实际上的变异作用和测量误差的综合, 在6岁以后, 标准差接近1岁。笔者在采用手腕骨骨龄标准检测中小学生时, 大部分年龄组的骨龄标准差为1岁左右。说明采用人体不同部位评价骨发育水平, 其有效性是类同的, 尤其在中小学阶段。

在评价儿童少年骨龄时, 应重视个体差异的生物学特征。这种普遍存在的变异形成原因, 一是来自骨骼成熟水平的纯粹变异, 即反映个体间的实际变异;另一方面则来自判定骨龄的各种信息标志由于技术限制带来的误差。所以不能过高地估计骨龄标准或操作技术的精确度。

中小学生尤其是青春期少年, 骨龄低于或高于时间年龄2~3岁, 多数仍处于正常范围, 可判定为骨发育落后或先进, 不应轻率划为异常。某些观察表明, 即使在正常范围内, 个别人的时间年龄和生物学年龄之间差异可达5岁。若被检学龄儿童骨龄低于或高于时间年龄3岁以上时, 则有发育异常的可能。患呆小病的儿童骨龄延迟极为严重, 据尤静生报道 (1979) , 45例呆小病患儿骨龄落后于平均时间年龄4.8岁。可见判定骨龄对某些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骨龄作为观察骨骼发育的常用指标, 应用日趋广泛。它不仅在儿少卫生学、儿童保健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用以评价发育状况, 而且因其同人体其他器官系统的发育进程及成熟程度有内在联系, 故被体育科学、人类学、法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所重视, 并在具体工作中有效运用。但必须强调指出, 骨龄代替不了身高、体重之类的基本形态发育指标。用现时身高、体重、胸围等评价儿童生长发育, 既能看出所处的水平及匀称程度, 连续观察又可反映其生长速度, 而且这些常用体格发育指标测量方法简便, 操作较规范, 均具有较明确的评价标准, 对儿童反复测量也无任何损害, 人们普遍容易接受。而骨龄测定需要X线拍片检查, 又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评定骨龄知识和技术。如果对所用的骨龄标准判定方法要领掌握不熟练, 则易造成过大判断误差, 甚至得出违背客观实际的结论。因此, 有关人员应恰当选择骨龄测定的合适对象。欲探查某些儿童发育障碍的原因和生长潜力,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 判明某些少年是否存在青春期发育异常时, 进行骨龄评定是有价值的;特殊职业的选材需要预测未来身高, 判断骨龄会有所帮助。近几年, 有的儿科临床医生和儿童保健工作者采用判定手腕骨骨龄的方法预测儿童未来身高生长潜力, 将其作为是否使用某种促进身高生长药物的主要依据, 此举应慎重对待。尽管在儿童少年的某些特定年龄段骨龄具有预测未来身高的作用, 但骨龄绝非是生长发育这一复杂生物现象的万能量尺, 受遗传和环境诸多因素影响的身高发育具有个体变异性。时至今日, 判断儿童生长潜力的精确度是有限的, 需要综合多方面制约条件才可作出较准确判别, 单凭骨龄断定某发育个体该用还是不该用生长激素类药物是不够科学的。

指标运用 篇5

综合运用

The Integrated Use of Financial Indicators And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in The Evaluation of Managers

摘 要

如何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探索的重点。要增强企业活力,必须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以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发展,对当前流行的公司业绩评价方法加以分类论述,在提出引进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指出综合业绩评价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构建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统筹考虑的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模型,以期更好地激励企业经营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业绩评价 财务指标 非财务指标

Abstract

It has long been a keystone in both the academia and the audit profession researches, that how to build up an effective discipline mechanism for enterprise managers.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nterprise vital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anagers’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whereby the need for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an be adapte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and classifies the currently prevalent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for the company performance, indicating that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is bound to set the trend.Meanwhile, an enterprise operat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in which the financial indicators and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are both taken into account.Its goal is to better stimulate the enterprise managers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Key wo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inancial indicators

Non-financial indicators

目录

引言................................................................................................................1 1.财务指标的评价模式.................................................................................2 1.1传统财务指标体系...............................................................................2 1.2 新型财务指标模型(EVA)................................................................3 1.2.1 EVA的优点..................................................................................4 1.2.2 EVA的缺陷...................................................................................5 2.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引进.............................................................................6 2.1典型的融入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6 2.1.1 德鲁克以改革为核心的观点.......................................................6 2.1.2 霍尔的“四尺度”论...................................................................7 2.2 非财务指标优缺点..............................................................................8 2.2.1 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优点...........................................................8 2.2.2 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缺点...........................................................8 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综合运用.............................................................9 3.1 克罗斯和林奇的业绩金字塔..............................................................9 3.2 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记分卡............................................................10 结 语..........................................................................................................14 参考文献......................................................................................................15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在市场经济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经成为现代公司的一种特征。根据Jensen and Meckling(1976)的代理理论,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典型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源于信息不对称,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委托人难以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所以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有必要签订激励性契约,促使经营者和股东利益一致化,减少公司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减少代理成本,增加股东财富。那么我们如何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呢?

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其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他是企业各种经济资源中最有思想、情感、追求和能动性的一项经济资源,也是企业的灵魂。他不仅影响和决定了企业其他生产经营经济资源的价值和使用状况,而且其本身就是企业实力及价值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对管理者的管理,而对其管理的核心是激励与约束问题。要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评价管理者的工作绩效。

由于企业管理者直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负责。所以,本文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进行考评时, 是以企业的业绩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进行评价的。

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目前企业管理者评价体系基本采用的是财务指标模式,指出单纯采用财务指标评价的弊端。其次,文章引进非财务指标的概念,列举了两种以非财务指标为主的评价体系,指出单纯依靠非财务指标也不能够正确评价管理者业绩。再次,文章分析讨论了世界上已形成完整体系的基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式,未来业绩评价的发展方向正是综合评价模式,但是现有理论体系并不完美,我们应在前人已取得的成果上继续努力完善,而不是止步不前。最后,对我国企业如何构建业绩评价体系提出建议。

1.财务指标的评价模式

当前公司业绩评价主要方法根据评价指标选择的不同,一般可以把公司业绩评价方法分为两类: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评价方法和以非财务指标为主的评价方法。业绩评价的传统方法是应用财务会计指标体系来衡量,比如每股收益、营业利润、权益报酬等。这些指标和其他的相关指标是传媒、投资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评价管理者业绩的主要标准。

1.1传统财务指标体系

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是一种基于会计、财务数据基础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方法,从经营者报酬视角分析,一般通常将企业的盈利指标如税后利润、销售净利率等与经营者报酬相挂钩,以此来衡量经营管理业绩。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基本上是采用单一的、由会计核算资料生成的财务指标体系,而忽视了非财务指标以及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对企业未来收益的贡献。在对企业财务业绩进行计量和评价时,最重要的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传统的企业盈利能力衡量,主要是以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以及根据净利润计算出的一系列相关指标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按照传统的企业盈利能力衡量方法,税后净利润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经营业绩也就越好。这些财务指标都是建立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之上,优点是会计资料容易取得,指标容易被量化,可以较好的体现股东利益,并且企业的经营者也容易接受。

但是会计利润是在公认会计原则基础之上,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结果,以税后净利润作为衡量企业财务业绩的基础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仅考虑了借入资本的成本,而没有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事实上,企业利润的实现除了借入资本外还必须依靠投入的权益资本来创造,这些权益资本是有机会成本的,但是在利润表中,这些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却没有体现出来,由此造成会计净利润作为业绩衡量基础的不全面性。正如彼得.德鲁克在1995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所指的那样:

“我们通常所称之为利润的东西,其实根本不是利润,只有当某业务项目获得了超出资金成本的利润,我们才能说‘盈利’二字。”

(2)研究开发费用非资本化。从长远的眼观看,一个成功的研发项目将给企业带来长期效益,因此,勇于进行研究开发的企业,往往是比较具有长期盈利能力的企业。但是,按照稳健性原则,研究开发费用必须在当期一次性计入费用,结果导致企业在研究开发期间的利润大大减少,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按照会计利润衡量企业业绩,某种程度上会打击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的积极性。

(3)会计利润受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影响。比如在物价上升阶段,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价,可以减少当期利润,有利于减少所得税。但是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相比,存货的计价和利润的得出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实际上造成了经营业绩的不可比。

(4)忽视非财务指标的评价。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多是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而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并没有将这些指标纳入指标体系,只重视根据会计报表数据计算而得出的财务指标,缺乏对影响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结论不能科学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5)忽视了对未来的评价。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是根据会计报表提供的数据,计算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等各种比率,或者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或者采用因素分析法等,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会计报表上的数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后,经过记账、算账,然后编报而得到的,是对过去事项纪录的结果,据之进行业绩评价,只能反映过去,不能反映未来。

1.2 新型财务指标模型(EVA)

在企业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及其向股东提供投资回报,使管理者的报酬与其真实的经营业绩挂钩,以达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管理者,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目的,成为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与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

问题,也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公司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均显示出良好的业绩状况,但公司的价值却在下降,显然,传统的财务指标不能很好地显示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因此,迫切需要有新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正确地评价。经济增加值(EVA)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的评价企业财务经营业绩的指标。

EVA是指公司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公司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公司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公司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EVA的应用创造了使经营者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经营者甚至公司的一般雇员开始像公司的所有者一样思考,权益资本不再被考虑为“免费资本”,他们不再追求公司的短期利润,而开始注重公司的长期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现金流量的增加,以此来改善公司的EVA业绩。

1.2.1 EVA的优点

EVA作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其优点如下:(1)建立在EVA基础上的激励制度使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取向趋于一致。建立在EVA基础上的激励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按照EVA增加值的一个固定比例来计算管理者的货币资金,即把EVA增加值的部分按不同比例回报给管理者、企业员工,而且奖金不封顶。这样,EVA激励制度就把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三者的利益在同一目标下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员工能够分享他们创造的财富,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将EVA和薪酬挂钩,使管理者与股东一样持有关注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心态,可以使经理人员像所有者一样思考和决策,从而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因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2)EVA有利于减少传统会计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真正反映企业的管理者业绩,并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克服短期行为。会计准则有一个重要缺陷:坚持将公司的一些长期支出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而不是将这些长期支出予以资本化并在一段适当的期限内摊销。EVA将权益资本成本(机会成本)也计入资本成本,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价企业或

企业经营者业绩。另外,EVA指标是在对因财务报告的需要而被公认会计准则曲解的信息做出整后计算得出的,尽量消除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对企业经营业绩造成的扭曲影响。比如,传统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把研发和推广产品的费用计入当年损益,这会导致公司经理因为害怕会计利润降低而不希望进行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但EVA把这些投资都先被加到资产负债表上,在内部管理报表中当作资产来处理,然后在适当年限内逐渐抵扣收入。这与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但使得经营者在短期内加大此类投入来换取长期的盈利,因此对经营者来说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3)EVA有利于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协调和统一,避免财务决策和执行之间的冲突。在许多公司,管理层在进行资本预算时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如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而在业绩评价时又采用基于利润的另一些指标(如每股收益、会计收益率等)。这显然违背了事前预算和事后评价要采用同一指标的原则,不仅容易引起企业内部管理上的混乱,而且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也难以保持一致。而EVA指标不仅可以用于业绩评价,而且也可以用于资本预算、收购定价、激励性补偿计划等几乎公司财务的所有方面。这是EVA更容易改变企业业绩评价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1.2.2 EVA的缺陷

EVA是一种新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自产生以来就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国外企业界被广泛应用,该指标的创新之处在于全面考虑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从企业价值增值这一角度出发,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因此可以更为准确地评价企业业绩。但是如果说EVA系统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准确全面地分析了企业资本价值利用效果,那么它的不足之处也在于此。因为它只是单一的反应了财务指标,没有将非财务指标纳入其中,无法对企业财务资本之外的其它方面如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进行有效地计量,不仅无法揭示出战略、经营过程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不能指出在当今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中如何制定相关的战略。作为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指标,EVA本身无法摆脱会计数据滞后性的缺陷。此外,该指标也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其他

相关利益者。正如德鲁克所说“一味强调利润,会严重误导管理者,甚至可能危害到企业的生存,以至于为了今天的获利而破坏了企业的未来。”最后,剩余收益计算公式中含有净利润,因此它同样具有净利润指标的失真性。当前许多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配股要求,经常通过非营业活动、增加投资收益以及采用与关联单位进行交易等手段,来操纵利润,以满足现行的评价指标。如果剔除这些手段获得的利润,许多公司可能根本达不到上市、配股的资格,甚至利润出现负值。由于EVA指标中既包含企业创造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绝对价值,又包括相对价值,因此,即使采用EVA评价指标,可能仍然解决不了利润操纵的问题。

2.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引进

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时期内,传统的以财务为核心的业绩衡量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等方面为企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企业的决策者逐渐认识到传统的业绩衡量忽视了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业绩衡量体系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衡量,还要从非财务的角度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衡量,引导人们去关注关键性的成功因素。

2.1典型的融入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2.1.1 德鲁克以改革为核心的观点

在1995年前后德鲁克Peter Drucker写了大量文章,说明企业组织搜集其主要竞争对手信息的重要性。他强调“每一个企业组织,都需要一个核心能力——改革”。根据他的观点,评价一个企业改革的出发点不能仅从其自身业绩出发,而应仔细评估其所处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改革,以及企业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还强调业绩评价系统必须首先突出管理部门的思想意识,这是因为,在德鲁克看来,一个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管理 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企业管理者。而且,企业对其员工的管理如何,对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管理者,因为企业员工的态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层的态度。企业员工的态度,正是管理层的能力与结构的一面镜子。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德鲁克的观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 但他对竞争与改革的理解为非财务指标进人业绩评价系统提供了基础。

2.1.2 霍尔的“四尺度”论

Robert Hall认为评价企业的业绩需以四个尺度为标准,即质量、作业时间、资源利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1)质量尺度。霍尔把质量分为外部质量、内部质量和质量改进程序三种。外部质量是指顾客或企业组织外部的其他人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评价, 它是产品和服务的精髓。内部质量代表企业组织的运营质量。质量改进程序是企业组织采用的确保高水平的内在和外在质量的程序或一系列的公式化的步骤。

(2)作业时间尺度。霍尔认为作业时间是把原材料变为完工产品的时间段。

(3)资源使用尺度。该尺度用以计量特定资源的消耗和与此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原材料消耗。时间利用和机器利用情况。

(4)人力资源尺度。霍尔提出企业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贮备和能恰当评价和奖励雇员的管理系统。

霍尔把质量、时间和人力资源等非财务指标导入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 并认为企业组织可以通过对上述四个尺度的改进, 减少竞争风险。霍尔认为, 要求企业作出全方位的改变是困难的,企业通常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取得四个方面的逐渐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 任何指标的改进不应以牺牲其他指标为代价, 同样, 在质量方面的改进也不应以牺牲资源为代价。但霍尔的 “四尺度”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没有提出更具体的建议, 这四个尺度都是过程尺度, 是滞后指标, 没有反映企业的当期业绩。

2.2 非财务指标优缺点

2.2.1 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优点

根据现有的非财务指标我们可以总结出非财务指标具有很多财务指标所不具备的优点:

(1)非财务评价是过程评价而非事后评价。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连续地对所控制的项目进行跟踪监视,使产生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2)非财务评价是整体评价。一些非财务评价方法都是基于企业整体角度的,强调企业的整体利益。虽然某些指标对企业各部门也有意义,但部门利益应服从整体利益。

(3)非财务评价是未来评价。非财务评价是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评价,尤其把革新过程引入到评价中,包括了未来的价值创造,而不仅仅是现有价值创造。

(4)非财务评价是战略评价。非财务评价主要反映的是那些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非财务评价指标的进步可以直接导致企业战略上的成功。

(5)非财务评价是责任评价。非财务评价一般较为具体,可直接划分责任归属,以进行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当业绩指标能够提供有关代理人努力程度方面的额外信息时,那么将该业绩指标包含在激励合约之中更能提高对代理人努力程度估计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激励合约的有效性。非财务指标一般能揭示经理人努力程度上的额外信息,它能有效地引导经理人努力的方向,使经理人目标和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

2.2.2 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缺点

非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一的财务绩效评价重内部因素轻外部因素、重事后轻过程、重短期轻长期、重财务层面轻非财务层面等弊端,从而使企业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它也存在以下一些弊端:

(1)非财务评价方法难以用货币来衡量,这也许是非财务评价最致命的缺点。非财务计量指标上的改进与利润增长的关系较为模糊,很难辨认出非财务指标上的改进到底引起了利润多大的变化。这样,企业管理

人员在非财务因素方面的努力就很难立刻显示出成果来,如果用它来衡量报酬,更不易刺激管理人员关注非财务指标的改进。

(2)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不易分别确定其重要程度;有些则可能是相互矛盾的,一个指标需要其他指标作出牺牲方能得以改善,容易引起各部门之间的冲突。

(3)非财务指标衡量指标繁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非财务评价指标,这容易导致关键的评价指标变化频繁,前后缺乏可比性。

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综合运用

在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今天,单纯的财务指标或者非财务指标都已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效的业绩评价方法应当是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综合业绩评价方法,这是今后公司业绩评价的趋势。

目前世界上较为成型的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克罗斯和林奇的等级制度、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等。其中,平衡计分卡这种综合评价体系较为常用,它是一套能使高层经理快速而全面地考察企业的测评指标,测评指标体系主要有财务层面、顾客层面、内部业务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四方面指标组成。

3.1 克罗斯和林奇的业绩金字塔

凯文·克罗斯(Kelvin Cross)和理查德·林奇(Richard Lynch)提出了一个把公司总体战略与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业绩评价系统。为了强调总体战略与业绩指标的重要联系,他们列出了一个业绩金字塔。

在业绩金字塔中,公司总体战略位于最高层———由此产生公司的具体战略目标,并向企业组织逐级传递,直到最基层的作业中心。有了合理的战略目标,作业中心就可以开始建立合理的经营效率指标,以满足战略目标的要求。然后,将这些指标再反馈给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制

订公司未来战略目标的基础。

在业绩金字塔中,战略目标传递的过程是多级瀑布式的,它首先传递给单位水平指标,由此产生了市场满意度和财务业绩指标。战略目标再继续向下传给公司的业务经营系统,产生的指标有顾客的满意程度、灵活性、生产效率等。前两者共同构成企业组织的市场目标,生产效率则构成财务目标。最后,战略目标传递到作业中心层面。作业中心由质量、运输、周转时间和耗费构成:质量和运输共同构成顾客的满意度,运输和周转时间共同构成灵活性,周转时间和耗费共同构成生产效率。由此,业绩信息渗透到整个公司的各个层面。

当这个信息向组织的上层运动时,目的是逐级汇总,其最终目的是使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该信息为公司制订未来的战略目标。

克罗斯和林奇的业绩金字塔着重强调了组织战略在确定业绩指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反映了业绩目标和业绩指标的互赢性,揭示了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和经营指标自下而上逐级重复运动的等级制度。这个逐级的循环过程揭示了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正确评价公司业绩作出了意义深远的重要贡献。

业绩金字塔的主要缺点是在确认组织学习的重要性上是失败的。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组织学习能力的正确评价尤为重要,因此,虽然这个模型在理论上比较成型,但实际工作中采用率较低。

3.2 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记分卡

哈弗商学院的教授Robert Kaplan和复兴方案咨询公司总裁David Norton于1990年对美国12家知名企业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实地调研和总结后于1992年提出了平衡记分卡(BalaneedSeoreeardBSC)这一新的战略绩效管理理念,并成为很多企业应用的一个重要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制订的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考核体系, 它把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目标,不仅对业务、业务单元、业务流程,而且对员工个人均可设计相应的均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对经营业绩的评价是基于企业战略的制订实施的评价过程。平衡记分卡既考核了企业过去的绩效, 又评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实力。

自平衡记分卡出现以来,平衡记分卡在理论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在实践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公司的认可。

平衡记分卡包括四个维度: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创新和学习。(1)财务指标用来反映企业组织如何满足股东的需要,即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典型的指标有经营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和经济附加值等。

(2)客户指标用来反映企业组织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衡量指标主要有顾客满意度、客户保持程度、新顾客的获得、客户的获利能力、市场占有率等。

(3)内部业务角度指标指企业内部营运与技术指标用来反映企业组织是否较好的完成了其核心工作,同时使股东获得预期的财务收益。典型指标有:产品制造周期、单位成本、收益率、废品率、机器利用率、生产准备时间、生产能力利用率等。

(4)学习和创新角度指标用来反映企业改进与创新能力。具体指标有:开发新型产品所需时间、产品成熟过程所需时间、新产品上市时间、员工满意程度、员工流动性、员工培训次数、员工建议数量等。

平衡积分卡四个维度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只有把四部分的信息综合起来,他们才能够得到准确结论。平衡计分卡保存有财务方面的指标, 因为财务性业绩指标直接和公司的长期目标相衔接, 而公司的长期目标几乎总是纯财务性的, 而且恰当的财务性业绩评价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公司业绩。

平衡计分卡通过建立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体系,将抽象的远景战略具体化为一系列可操作的评价指标、目标值和具体行动,在实现各个指标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员工潜能,最大限度地改进其自身业绩,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

同何一理论一样,平衡记分卡也有其不完善的方面:

(1)平衡计分卡中一些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 如在学习和成长方面, 业绩指标体系常常前后矛盾缺乏明确的分界线,应用难度较大。事实上, 学习、成长与创新都是很宽泛的概念, 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单独界定一个方面似乎比较困难。

(2)平衡计分卡偏护的股东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雇员和供应商的贡献。

(3)平衡计分卡没有清晰的阐述如何选择特殊业绩指标和战略目标的作用。

(4)平衡计分卡没有明确人力资源问题。

(5)平衡计分卡没有考虑到战略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将导致管理者进行对企业不利的分析考核。

3.3 综合评价体系评述

相比于业绩金字塔在理论上取得成功,而在实践中却得不到广泛运用,我们看到平衡计分卡的先进性,因此,在这里我仅根据平衡计分卡来讨论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平衡记分卡从产生至今随已地日趋发展成熟,在西方广泛应用到各种行业,并得到了实证性检验,但企业在进行选择时,不能盲目奉行“拿来主义”,各个公司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在借鉴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公司自身条件的业绩评价体系,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行之有效的综合业绩评价方法。好比,在使用平衡计分卡时,不同企业的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的目标及其考核指标应当是不相同,即使存在相同的目标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如果盲目地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不但无法充分发挥平衡记分卡的长处,反而会影响到对企业业绩的正确评价。国外许多公司的实践表明, 采用平衡记分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企业从上到下都要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和认同。

此外,我国相对于欧美国家,企业信息的精细度和质量要求平均起来普遍较低。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平衡记分卡的推行成功与否。因为信息的精细与质量的要求度不够会影响企业平衡记分卡的实施效果,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参与程度。同时对信息的精细度和质量要求不够,在设计与推行的考核指标量就会粗糙,对各项指标定义的口径不同,就无法有效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所以我国企业在推行平衡记分卡时应多加留意才能有效运用。必要时可以设立信息收集部门,以提高信息质量。否则,就会在支付了高额的管理咨询费用,花了几年的时间,建立起一

套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运用以后却发现平衡记分卡对于提升企业绩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 语

从单纯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评价方法到引入非财务指标,直到现在最新的综合的公司业绩评价方法,公司业绩评价一直是会计界和企业界的关注焦点,也是一个研究热点。未来业绩评价的趋势是综合评价体系。这不仅要求我们继续沿用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而且需要企业重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两种指标并不产生冲突,事实上,二者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指标反映的是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的要求,而非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长远发展和综合发展的要求。两者的有益结合才是现代企业业绩评价的正确取向。

而目前,对于非财务评价系统,我国都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业绩评价模式,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是一个良好的典范,再结合其他一些非财务指标理论,我国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所处经济环境构建一个多层面的综合评价系统,拓宽企业业绩评价的视野和角度,在完善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对此,在查阅了大量相关研究资料后,我认为我国企业在设计业绩评价系统时,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性原则。就是说企业所选取的评价指标要足够全面,能够顾及到企业资源配置的广泛性。

(2)可操作性原则。就是指指标收集起来比较方便,最好可以通过各种大众媒体便可以得到。

(3)简便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和评价要尽量简便,简化。(4)可比性原则。企业间的指标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保证企业业绩评价的可比性。

(5)难操纵原则。企业应该尽量选取那些难以被人操纵的指标,或者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评价的指标。这样有利于保证业绩评价的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 林钟高,章铁生席彦群等.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5月.[2] 邱伟年,李超佐.非财务指标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06).[3] 雄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模式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3,(12).[4] 孟建民.企业经营业绩评估问题研究—中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7月.[5] 张凌燕.业绩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06).[6] 池国华,迟旭升.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7] 孙伟龙.论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演进[J].财会研究,2004年第6期.[8] 刘丽.EVA的优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管理天地,2004年第3期.[9] 赵立三,康爱民.平衡记分卡制度与企业绩效评价[J].管理方略 [10] 毕意文,孙永玲.平衡记分卡中国战略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11] Marshall,Jeffrey,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Financial Executive,Nov/Dec 2000, pp.181,182.[12] H.Robinson,P.M.Carrillo,Performane emanagement models in eonstruetion Innovation.2005 [13] RobertL.Engle,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Seoreeard: A Tale of Two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Problems and Perspeetives in Management,3/2005

指标运用 篇6

关键词:绩效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平衡积分卡(BSC);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1-0086-04

Abstract: There being many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also applies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which is unable contact staff's achievement with enterprise's overall goal. This article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introduces one popular achievements management-Balanced Scorecard Card(BSC),and aiming at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fession characteristic gives concrete each kind of target of BSC to supply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Balanced Scorecard Card; target

1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都采用的是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它是在财务指标和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指标反映过去的收入与支出,无法衡量企业对未来经济效益的创造性或破坏性,进而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不大,换句话说就是绩效考核体系与战略脱节。这种脱节产生两种直接的后果:横向失衡(职能部门的目标相互矛盾)以及纵向不一致(部门和个人的目标与公司目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横向失衡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系统运行有其特殊性,其中一个典型特点是存在“效益背反”关系。不同物流活动之间可能在目标、运作上存在冲突。例如,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费用而采用批量采购和批量运输,必然增大库存压力,增加库存成本;为了降低包装成本而采用简易包装对运输、装卸、搬运和储存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在纵向不一致方面,例如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员工为完成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指标,不惜牺牲其他部门利益或者企业的形象和长远利益,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

这种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的问题还表现在表面上看似“完善的”考核体系,实际上被员工视为“惩罚依据数据库”,而不是促使员工朝着企业战略目标努力的指南针。甚至有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一种摆设,因为按照这些体系为企业的经理们和员工打分,大多数人都会通过,干多干少,干好干差在这套体系中不能明确体现,更不能通过这套体系看出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作出的努力。企业最终的经营业绩在大多数人考核通过的情况下却表现一般,甚至达不到分数线。

2平衡计分卡(BSC)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既然传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存在这么多的弊病,那么是否有一种绩效考核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答案是有。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如:马士基、DHL、日通已经突破了那种只通过对简单功能性指标进行分析来衡量物流绩效,他们骈弃了传统的单一的财务指标,改为站在公司整体及供应链的角度,制定和部署物流战略,通过公司对渠道联盟的业绩来衡量和控制物流绩效,监督物流资源的配置情况。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绩效管理框架主要是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

2.1平衡计分卡(BSC)的概述

1992年,由罗伯特·卡普兰(Rober Kaplan)与戴维·诺顿(David Norton)在对美国12家绩效管理成绩卓著的公司进行一年的研究之后总结其经验提出的平衡计分卡(BSC)是一种新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和方法,据美国Gartner Group调查表明,财富前1 000家公司中7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用其创始人的话来说,“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进行周期性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其模型如图1所示。

2.2列举BSC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指标

平衡计分卡将传统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评估企业的绩效,平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内部和外部、短期和长期、结果和动机、数量和质量。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1)财务角度:为了成功地获取资金,我们要让股东如何看待我们?

(2)客户角度:为了达成我们的远景,我们要让顾客如何看待我们?

(3)内部营运角度:为了满足我们的股东及顾客,我们应该遵循于哪个营运程序?

(4)学习与成长角度:为了达到我们的远景,我们应如何保持我们的能力,以持续改进及创造价值?

图1中对四个方面都给出了具体指标例子。在实际工作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纳入考核的指标很多。财务角度指标如表1所示;内部营运类指标又可以分为订单满足指标如表2、库存管理指标如表3、仓库作业指标如表4;客户类指标如表5;学习与成长指标如表6。

对于上述具体指标,并不是每一项都适合任何第三方物流企业。从BSC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BSC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战略是不一样的,其考核的指标也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其战略目标也有所不同。所以以上指标仅是提供一个参考,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选择和修改。

参考文献:

[1] 布莱恩·沃特林. 绩效评估手册[S].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33-139.

[2] 罗伯特·西蒙斯. 战略实施中的绩效评估与控制系统[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69-94.

[3] 章文芳,朱云峰. 企业战略、业绩评价与平衡计分卡[J]. 企业经济,2004(3):42-43.

刍议EVA指标的合理运用 篇7

关键词:EVA,AEVA,运用

国资委从2003年开始以出资人身份对央企负责人进行考核。最近一期的考核依据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9年11月国资委下发《中央企业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方案 (征求意见稿) 》, 决定从2010年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经济增加值 (EVA) 考核。

在这一背景下, 经济增加值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管理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净资产收益率被经济附加值所取代也与目前国资委对央企监管的方向一致, 金融危机使央企利润大幅下滑,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现金为王, 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EVA与AEVA模型的提出

1. EVA模型的提出

该模型由G.Bennett Stewart (1991) 首先提出。EVA (Eco鄄nomic Value Added, 经济增加值) 是由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包括股本和债务的所有资本成本得出的利润余额。EVA的重要含义在于它强调了机会成本, 关注了资本的有效运用。

从计算角度说, EVA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 减去债务和权益资本成本, 是扣除所有投入资本 (IC, Invested Capital) 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其基本公式为:

式中, NOPAT表示税后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所得税额) , 是对报告期经营净利润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得到的;TC的取值是在会计账面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后得到;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由此可见, EVA以剩余收益为理论载体, 剩余收益法的原理强调了部门或公司价值最大化。同时, EVA又是剩余收益法的拓展理论, 从不同角度对剩余收益法进行了改进及优化。与传统会计核算的利润相比, EVA是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或一种方法。

2. AEVA模型的提出

EVA的计算基于会计利润, 而众所周知, 会计利润不能较好地代表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差距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还会增大。Harcourt (1965) , Fisher (1984) 研究了会计利润和真实利润的差距, 他们的结论是这两者间的差距非常大, 以至于会计利润不能代表真实利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Johann de Villiers (1997) 开发了AEVA (Adjusted Economic Value Added, 调整后经济增加值) 模型, 提供了通货膨胀情况下对实际利润的更好估计, 表明通货膨胀下财务决策的制定使用AEVA会比EVA更好。AEVA的计算步骤如下:

(1) 以当前价值重述资本。

(2) 确定公司的资产结构 (现有资产、折旧资产和非折旧资产分别所占的比例) 。

(3) 计算需要的会计利润。

(4) 计算AEVA (其中c*指调整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

真实EVA和AEVA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差距只对于折旧资产存在, 是由于模型中非经济学 (直线法) 折旧的运用而产生的。但可以肯定的是, AEVA提供了通货膨胀下对于生产率的较好估计。

二、我国企业运用EVA的注意点

王燕妮和王波 (2004) 的规范研究将EVA与传统管理指标以及BSC等新评价方法进行比较, 认为EVA指标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远超其他方法。董雪雁 (2007) 的实证研究证明EVA指标具有敏感性和前瞻性, 可以预测企业长期的发展趋势。EVA在欧美国家中被许多著名跨国公司广泛采用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典型案例是可口可乐公司, 其EVA管理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系统化的EVA报告体系, 使管理层能够了解EVA的提升空间。

尽管理论界对EVA是几乎“一边倒”的褒扬, 现实却是我国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没有一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应用。宝钢的失败教训在于将EVA细化到车间, 使得资本成本分摊和内部价格转移的确定成本较高。

由此可见, 我国企业要想成功实施EVA, 必须循序渐进。国资委实施EVA考核分为引入、强化和完善阶段, 从2010年开始的第三任期是引入阶段, 即实质性引入EVA考核指标, 而不是完整的EVA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EVA的顺利推行。具体从实务角度来说, 为了成功地运用并推广EVA指标管理, 企业要做的工作绝不是简单普及, 而应该不断培训和沟通, 使得所有员工接受EVA的理念。

三、EVA的缺陷

EVA指标的一个主要缺陷在于它基于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的不准确必然导致EVA的不准确。尽管新会计准则对旧准则进行了改进, 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接轨, 但不可否认, 在新会计准则的规范下企业仍有很大的操纵会计利润的空间。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EVA指标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 在应用EVA的过程中, 具体调整事项的确定、行业资本成本率的确定, 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何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提高效率, 即在保证EVA结果准确性的情况下降低应用成本, 实现EVA理论与实践的良好耦合, 可以作为学者对EVA管理的后续研究方向。

综上而言, 尽管EVA指标本身存在局限, 但其具有全面性、真实性、敏感性、前瞻性, 符合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 体现了先进的管理思想, 值得在大型央企成功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我国中小企业推广, 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Johann de Villiers.The Distortions in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Caused by Infl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1997, 49 (3) :285-300.

[2]董雪雁.EVA指标的优越性[J].内江科技, 2007 (5) :60.

[3]王淑云.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比较[J].现代会计, 2007 (1) :40-41.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运用 篇8

1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运用现状

1.1 财务指标评价系统标准不完善

在我国目前的企业财务评价中,财务指标指向是经营效率研究,例如净资产收益率等明确反映财务经营状况和回报效益的财务评价指标上。相应的,其他指标的关注点也往往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关,评价其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来作出财务分析。另外,除了财务评价指标在我国的关注点大多相同外,全国也基本采用相同的财务评价指标的标准体系,彼此之间并无太大差异。这一点增加了企业之间比对的公平性和科学合理性,利用相似的评价系统将企业之间的数据量化,有利于使用者在同一信息平台上进行判断。

对企业的综合完整的评价应该要求全面客观地对企业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多方分析,从总体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目前我国更多地关注于获利能力,对短期回报更为看重,而非企业的长久升值或其他状况。其他的财务评价指标,如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在大多数企业都是被忽视的。投资者和使用者要求迅速回报的心态,大多不愿意进行对企业的长期投资,投机心理重,导致与企业长期发展相关的三项财务评价指标被严重忽视。如果企业内部的使用者使用的是同样的心态只重视获利能力而非其他三项成长指标,那么企业的自身发展不仅不能顾忌到总体的战略层面发展,甚至将无法保持和延续目前的获利水平和发展状况。

同一评价标准实际也存在着问题,例如其指标计算的标准并未统一。由于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和流派差异,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财务评价指标使用的数据或数值实际上并不完全相同。尽管有相似性,但在实际计算上由于多种数值的重合效应,存在着缩小和放大。这导致同一企业使用不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或是单一的财务指标计算出来的比较值差异较大,甚至有企业利用其财务评价指标的差异性选择对己方最有利的单一财务评价指标进行组合,将数据公布,以获得美化的财务评价指标数据。财务评价指标由于其差异性导致最终计算结构的误解,不利于企业客观反映财务状况,形成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合理状况。

在我国企业目前的财务评价中,多数还是以企业内部进行财务评价和分析为主,具有着私有化高、密闭性强的特征,其财务评价指标具体指标采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并未对外公开。外界受众得到的仅有最终的、在不透明化操作下的最终信息,对过程却一无所知。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对外信息的缺乏增加了企业在作出财务评价时的可操作范围,增强了粉饰和美化财务评价指标的可能性,对于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言大打折扣,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1.2 忽略了非财务信息

财务指标的计算是依据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信息计算而成,具有相对客观的特征。但对于其财务指标的运用而言,却并不应当只是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比较。尽管财务指标的数据评价较为客观,但在直观和方便比较的同时更应该还原企业的真实情况,对其他潜在风险或影响因素进行考量。财务指标外部数据在某些时刻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甚至生死存亡,因此需要谨慎对待。例如企业在面临较为严重的危机公关时,就应当对其事件的严重性以及企业的公关水平进行评价,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有基本的预判。再例如成本低下,导致获利能力强,其财务数据显示优秀,但成本低下导致的可能是质量低下,潜在的赔偿和事故风险高,尽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上表现优异,但企业实际发展水平对比同类企业可能发展较差,还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和企业信誉风险。由此可见,仅仅依据财务指标体系的数据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偿债能力、成长后劲等是远远不够的,更有风险上的担忧,执着数据而脱离企业实际情况的探讨对于分析企业发展存在巨大的失真性。对于企业的成长能力,更有企业领导力、员工素质水平和企业风格的考量。

在当前知识发展和注重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人力资源以及技术水平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竞争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是新兴企业御敌制胜的关键所在。企业如果拥有随时能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资源,在日常运作和生产经营中能不断地发现发展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则企业的未来发展水平自然是蒸蒸日上。反之则江河日下。由此可见,仅仅依靠财务指标和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并不完全可靠,还需要更多的尽责调查,评估在财务指标和财务数据之外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发掘其潜在风险和发展点,在综合各项指标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确立对企业的财务评价和发展运营状况的评价。

2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运用的改进点

2.1 注重多方位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在注重获利能力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之外,还应当多方关注企业的自身价值、发展前景和风险水平,更多地关注成长性指标和风险指标。例如偿债能力指标,存在着尽管获利率反映的回报率可能较好,但一旦偿债能力指标过低,即回报率甚至可能无法支付由于举债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财务费用,那么获利率很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再例如经营能力等,企业的发展前景意味着未来的更大获利和更大升值空间的可能,对于长期持有者,更应当关注企业的后续成长能力、发展经营能力和企业领导者与员工的整体水平及对自身企业的定位与期待,建立财务上的战略性发展眼光。而对于不同的使用者,根据其利用目的关注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企业也应对此提供财务指标上的数据、指标和分析。

在四项主要分析指标外,根据行业重点和关注点的不同,还可以针对潜在风险和发展点作出其他指标的量化评价,方便在同业对比和企业纵向对比时梳理脉络,清晰化对比。财务评价指标对各个关注方面的评价指标予以完善,多角度给出财务数据,计算并公布财务指标。在财务指标计算中,应当考虑其标准的统一性,制定某一财务评价系统并在公布的财务评价指标中对所采用系统予以说明。在同行业协会的会计约定或规定上,也应当尽量就采用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达成一致,促成同行业的标准化和统一化。以统一的约定标准执行和编制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直观比较同业发展水平,规范同业发展,减少企业粉饰和美化空间,促进同行业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在财务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企业应当做到采用的财务数据与对外财务报告的数据一致,对于其他数据,也应当采用与对外报表的同一数据来源,做到会计计量属性的标准化和统一性,减少人为操作空间和粉饰美化财务指标体系的空间。在对外公开上,企业要说明数据的来源以及采用的评价标准,将财务数据的源头和数据生成予以说明。以公开公正的态度向公众表示阳光透明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公开化透明化态度,增强与外部使用者的互信程度,增强外部使用者对企业的信任感,增强企业在财务上的公信力。

2.2 增加财务指标体系之外的评价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决定了其比较上的直观性和便捷性,也因此决定了其数据的局限性和单一性,需要配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外的其他因素和状况作出综合分析。一是对企业的风险状况作出评价。不论企业的各项财务评价指标如何完美,一旦出现较高的风险水平或是关键领域的风险被引爆,都可能对企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财务评价指标数据在此情况下也将完全失效。企业在财务指标体系外还应注重其他未展现的财务分析评价,例如现金流量表的监督状况,保证资金周转的灵活性,便于企业下一阶段和本阶段的业务开展留有余地。对于质量问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对其质量作出数据调查和分析,综合比较同业之间的质量差错率、赔付水平及其他发展状况。对于重度污染企业,在企业之间或企业自身的比较时应当将污染导致的可能的后续会出现的政府罚款及居民补偿考虑在内,计算由于污染导致的声誉信任的商誉流失和具体补偿的预估赔偿金额,避免在投资期内发生的重大赔付影响收益或引起债务示警。

在财务评价指标外的评价中,还应当完善财务报告中需要说明的一切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例如对企业非日常交易状况充分披露,说明其股东及份额变动情况等重要信息,辅助外部使用者分析变动原因及情况。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应当从技术水平、领导力与企业风格和员工专业素质水平方面来考虑,技术水平是企业的核心发展基础,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帮助企业在基础阵地里打稳打实基础。领导力决定了企业的变革和发展的方向,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能看清行业发展方向以及懂得领导艺术与沟通的各个层次的领导也有不同的要求,其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风格和走向,在重大或紧急问题上的处理和应对,以及企业的环境认知和定位等,因此,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是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把握着企业发展的命脉,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驱动力量。员工的专业素质水平则是企业日常运转的关键,在日常问题处理上都依赖于员工的办事原则和处理事务的水平。一砖一瓦,方成天下。员工的专业素质体现在企业的办事细节上,是企业发展和前进的基石,是企业发展前行的推动力量。

3 结语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是评价企业各项状况和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之外的重要点和关键点都可能引发企业的新发展高度或者造成企业的破产,并不对企业具有绝对的影响。财务评价指标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在考虑财务评价指标的同时,对于外部使用者而言,需要更多地对信息来源进行综合判断。对于企业而言,不应当仅仅只盯数据,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后续的成长能力。

摘要: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目前处于标准系统不完善、评价标准单一的状况,外部使用者和企业关注多指向获利能力,忽略了其他能力对企业综合评价的判断力,造成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单一、判断容易失真的状况。企业对财务指标粉饰的可能性又降低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在对企业的财务评价上,常常出现过分迷信数据和指标系统的状况,对于非财务信息的关注度甚少,忽略了对财务风险与核心竞争力的评估。

关键词: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数据运用

参考文献

[1]马英.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13(23).

[2]孙莹.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J].现代金融,2012(06).

综合收益在财务指标分析中的运用 篇9

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除与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运用综合收益信息进行财务分析不仅能提高财务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和风险控制需求,而且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更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 我国财政部于2014 年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 号———财务报表列报》,将综合收益正式写入会计准则,将其他综合收益列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在附注中列表详细披露。 因此利用综合收益信息进行财务分析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1综合收益的构成分析

综合收益总额包括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 净利润是本期已经实现的净收益,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其实质是在本期确认但将在未来实现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后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另一部分是以后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 金融资产重分类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等等。两类其他综合收益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影响是不同的,可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在影响现金流的时间方面比不可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有相对高的确定性,在影响现金流动方向方面也具有比较高的可预测性,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时不仅要关注综合收益总额和净利润的变化,还要考虑其他综合收益及其构成的变化情况。

2综合收益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的运用

盈利能力又称为企业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企业一定时期内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获取收益的渠道与方式的合理性以及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净利润为基础分析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如今企业综合收益在其财务报告中列报,运用综合收益分析企业盈利能力,能够考虑到影响所有者财富的所有因素,综合判断企业所有资源的盈利能力。 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综合收益可以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分析企业资产经营盈利能力

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是指运用资产所产生收益的能力,以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资产利润率。 可增设 “资产综合收益率” 指标,用它来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取全部收益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综合收益率全面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盈利水平,一般情况下,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2.2 分析企业资本经营盈利能力

资本经营盈利能力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通过资本经营取得收益的能力。 以往常用的分析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资本金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 可以增设净资产综合收益率和资本金综合收益率等指标,综合分析企业资本经营盈利能力。

(1)净资产综合收益率。 该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综合收益总额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该指标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金获取综合收益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综合收益率是评价企业权益资本及其累积获取报酬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它能反映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 一般来说,净资产综合收益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权益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该指标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

(2)资本金综合收益率。 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的综合收益总额与平均实收资本的比率,它反映了投资者投入资本金获取收益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与投资者的利益紧密相连,它反映投资者原始投资的获利能力,既包括了本期已经实现的净收益(净利润),也包括本期已确认将在未来实现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 一般来说,该指标数值越大,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

2.3 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除了可以通过一般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分析外,还应进行一些特殊指标分析,如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价格与收益比率等指标的分析。 目前这些指标主要是以净利润为基础计算的,如果以综合收益为基础计算每股收益等指标,以此分析和预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具有可靠性。

(1)每股综合收益。 增设 “每股综合收益”指标,作为每股收益指标的补充,每股综合收益反映一定时期内归属于每一股普通股的综合收益。 其计算公式为:

与每股收益相比,该指标能反映出每一普通股的全部获利能力。 一般来说,每股综合收益指标数值越大,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财务状况也会越好。

(2) 普通股权益综合报酬率。 该指标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综合收益(即综合收益总额-优先股股息) 与普通股权益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从普通股股东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盈利能力越强,普通股股东可能获得的收益也越多,投资收益水平也就越高。

(3)价格与收益比率。 又称市盈率,是评价股份公司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来判断企业股票与其他企业相比较所具有的潜在价值。 目前市盈率是通过普通股市场价格与当期每股收益对比计算的,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可以理解为投资者为了获取一元的收益愿意付出多高的价格,其收益应当是全部的收益,包含构成收益的所有因素,综合收益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应当按照普通股市场价格与当期每股综合收益对比计算市盈率。 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市盈率对股价的合理性能够做出更精确的解释。

3综合收益在企业增长能力分析中的运用

增长能力通常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又称之为成长能力。 增长能力分析可以从增长率分析和剩余收益分析两个方面进行。

3.1 增长率分析

增长率分析通常是将股东权益增长率、收益增长率、销售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一个企业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盈利及其增长能力,企业收益的增长是反映企业增长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收益增长率是增长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分析企业收益增长率常用的指标有净利润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等。 为了反映企业全部收益的发展变化,可在此基础上增设“综合收益增长率”指标,该指标应当是本期综合收益增长额与基期综合收益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综合收益增长越多;如果该指标为负值,则说明企业综合收益减少,收益降低。 因为综合收益包括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两部分, 与净利润增长率相比,该指标包含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影响,能够反映企业全部收益的增长情况。 分析企业增长能力时,可将综合收益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等指标结合起来,全面分析企业的收益增长能力。

3.2 剩余收益分析

现代企业的增长能力应当反映股东权益或股东价值的不断增加,剩余收益衡量的就是扣除必要的权益资本成本后股东权益账面价值的增加。 剩余收益反映了公司股东财富的增加,而剩余收益的增加则反映了公司的增长能力。 剩余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目前通常使用净利润指标进行分析, 则剩余收益=净利润- 权益资本成本, 这固然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以综合收益总额代替净利润分析剩余收益会更科学,更合理。 与净利润相比,综合收益包含了本期确认但将在未来实现的收益信息,以综合收益为基础进行分析, 能考虑到影响所有者财富的所有因素,降低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更好地满足决策者的需要。

另外,综合收益信息还可应用于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尤其是进行企业中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时必须关注综合收益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总之,综合收益包含了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本期作为“其他综合收益”确认但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项目虽然不会对目前的现金流产生直接影响,但会对未来现金流产生影响。 用综合收益预测未来现金流的准确性优于净利润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未来现金流的控制。因此,应当科学地构建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财务指标体系,提高财务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指标运用 篇10

收益管理做为一种强大的工具能更好的控制整个销售流程, 更好的管理日常的客人上座情况和预定情况, 在大的航空公司和酒店里它们常使用“平均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指标 (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 RevPAR) 和“每座位里程收入”指标 (Revenue per seat mile) 来指导服务工作的每一个流程。相对于餐饮业, 餐饮业更多使用“每小时每个座位上产生的收入”指标 (Revenue per Available Seat Hour, RevPASH) , 使入座的销售达到最大化。

2 REVPASH在餐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RevPASH的科学性还可从上座率、平均的消费价格的对比中来认识。上座率 (Seats Occupancy) 是餐饮销售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 也是餐饮企业利用餐座设备的一项关键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上座率=已上座的座位数÷餐饮可用的所有座位数。如果仅用上座率来考核业绩, 虽然上座率高了十个百分点, 但从收益率和RevPASH来评价结果是相反的。可见如果单纯的追求上座率对餐饮企业而言有可能是销售收入越高, 反而收益却是下降的。

平均消费额度也是衡量餐饮企业经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是:平均消费额度=每时营业收入÷上座数, 同样因为受上座率的影响, 单就平均消费额度而言, 不一定高效益好。因此以看出虽然餐饮C企业的平均消费额度比餐饮D企业的平均消费额度高出40元, 但餐饮C企业的收入与收益均低于餐饮企业D的收入与收益, 收益率和RevPASH合理地反映了餐饮企业的经营质量, 如果单用平均消费额度来作为考核业绩指标, 也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以上可以看出, 单一用上座率或平均消费额度来衡量餐饮企业经营效益都是不全面的。在计算RevPASH的公式中, 两个因子都影响着乘积的结果。如果一个餐饮企业只看重上座率指标, 平均消费额度会受到影响。有一些餐饮企业经营者错误地认为, 上座率高, 就是人气旺, 效益就好, 完全忽视了平均消费额度的作用。但如果一味追求提高平均消费额度, 在市场供求关系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 上座率也肯定会受到影响。收益管理的目标值是建立在“用门市价格售出全部座位”的假定上, 实际运营当中实现目标价值是不现实的。即使同时提高上座率和平均消费额度, 也需要对市场有敏锐的认识。但总体来说RevPASH做为管理工具在平衡二者因素时, 还是能能准确地为餐饮企业取得尽最大化的经营效益。

3 RevPASH在收益管理中的运用

收益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多种多样, 但结合餐饮业的实际情况而言, 一般常用的收益管理方法有 价格管理 (Price Charged) 和时间管理 (Length of time) 两种管理方法两种, 而RevPASH的优点在于能够为价格管理和时间管理所产生的绩效进行评估。

3.1 RevPASH在价格管理中的运用

在现代餐饮管理中, 合理制定餐饮产品的价格是每个餐饮经营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 对餐饮产品的定价方法已有许多的研究, 如: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以顾客心理为基础的定价方法;组合产品的定价方法等。而收益管理研究的定价方法主要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法。收益管理要求企业把产品按不同的价格适时地卖给不同类型的顾客, 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 从本质上来说, 收益管理是一种差别定价法 (又称为歧视性定价法) 的应用。对于餐饮企业来言往往使用相关的价格性促销来错开高峰时段的人流量, 例如:早餐特价、特价菜式促销、半天价、周末价, 最高价、团队、桌子、宾客的同类型的价格。

3.2 RevPASH在时间管理中的运用

顾客停留时间通常用顾客实际占用一张桌子的小时数量来衡量, 也就是顾客占用餐位的时间数理。在餐饮需求高峰期, 许多餐饮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由于餐厅的接待能力有限, 大量的客人等候, 有些客人则会放弃等待, 转向其他的餐馆。面对这种现象, 餐饮企业可以通过对顾客停留时间进行管理来加速座位的周转率。餐饮企业管理者应该意识到:餐饮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具有时间性, 即企业销售的不仅仅是餐饮产品, 而且是时间。因此, 餐饮企业应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 尽量缩短顾客的停留时间, 提高餐厅的翻台率, 从而增加需求高峰时期的营业收入。

以某餐饮企业100座, 运营时间为4个小时, 400可用座位时间--划分400可座/时的RevPASH为例。如表四所示, 在晚上6-7pm没有任何营业收入, 当到9-10pm达到高峰时期, 如果该餐饮企业6-7pm、9-10pm两时段一般为40座/时, 那么该餐饮企业可获得400个可用座/时的280个入座/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提前或延后入座, 就必须利用的时间敏感度, 使用预定技术来提高低谷期的入座数, 如果餐厅的客户通常只花费平均每人50元, 餐饮企业在保证二个高峰时段的收入时, 则分流每入座20座/时到低谷6-7pm、9-10pm两时段, 可以提高低谷时的销售量40元, 那么该餐饮企业可得到额外40座/小时×40元=1600元, 因此如果你能通过时间敏感性来分流让一些客人早到或延迟入店, 所得的潜在收益是相当可观的;如果能提高高峰时段的翻台率 (例如, 一小时内, 100座能达到120人入座) 那么总量上提高了总入座数, 这样弥补了低谷时段的低入座数。运用RevPASH分析得知, 若低谷时段, 上座数仅为40座, 则即使70%的入座率的情况下, 总收入为, RevPASH=13200/400=33元/小时, 则收入与37元/小时比较则大为减少, 因此对于一个餐饮企业经营者而言, 通过分析RevPASH得出必须提高服务员的业务技能水平, 改进服务的流程以及合理的菜单设计来缩短客人的停留时间。

总之, 提高RevPASH的直观效果是餐饮企业收入的增加, 这也是餐饮经营者追求利润的基础。如果经营者能将RevPASH的效用发挥的恰如其分, 把RevPASH作为重要的经营指标和投资回报指标去考核, 那么餐饮企业的收益一定能够稳步提升。

摘要:RevPASH指标做为一种管理方法, 在餐饮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餐饮业对RevPASHR指标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 从“上座率”、“平均消费额”分析出发, 阐述了RevPASHR的效用, 同时也详细地分析了RevPASHR在餐饮收益管理中的运用及对餐饮企业的收益及营销的影响。

关键词:RevPASH,上座率,平均消费额度,价格管理,时间管理

参考文献

[1]Ki mes SE, Barrash DI, Alexander JE.Developing a Restaurant Revenue-management Strategy[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9, 34 (5) :18-30.Bill Saporito, “Companies That Compete Best”, Fortune (May22, 1989) , p.87.

[2]Ki mes SE, Barrash DI, Alexander JE.Developing a Restaurant Revenue-management Strategy[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9, 34 (5) :18-30.

[3]Philip Kotler, John Bowen, James Makens.Marketing for Hospi-tality&Tourism.Prentice-Hall, Inc, 1996, p.83.

指标运用 篇11

1、赛艇运动员有氧阈值和无氧阈值的测定

在赛艇运动中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重要的评价指标是有氧阈和无氧阈,在实际训练中通常将血乳酸值为2.5mmol/L的点视为有氧阈,而将血乳酸值为4mmol/L点的值视为无氧阈,如果这些阈值对应的功率或速度越大,则表明该运动员的有氧水平越高。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对研究对象进行完整的测试,获得详细的数据(如表1)。

通过陆上实验得到的每个队员的有氧阈和无氧阈的数据,是我们运用这些指标来制定训练计划,合理按排队员的训练强度的重要依据,在赛艇训练中我们用这些数据指导队员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赛艇运动员有氧阈和无氧阈变化情况

表2是十名队员在2007年训练期两个月的训练中有氧阈和无氧阈变化情况(半个月测一次)

从上表中数据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两个月的训练,队员的有氧阈值和无氧阈值呈上升趋势,表明她们的有氧能力都有较大提高,说明这两个月的训练比较正常,达到训练目的,队员的运动成绩应比两个月前有所提高。

3、有氧阈心率和无氧阈心率的应用

在研究中找出与每个队员有氧阈值和无氧阈值相对应的有氧阈心律和无氧阈心律,然后在实际训练中通过有氧阈心律和无氧阈心律控制整个训练过程,使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表3是十名队员在2007年训练期两个月的训练中有氧阈心律和无氧阈心率变化情况(半个月测一次)

在研究中我们通过多级递增负荷测试法可以测出运动员的有氧阈和无氧阈,然后找出运动员对应的有氧阈心率和无氧阈心率,在训练中则可比较方便地解决掌控运动强度的问题,即使是在水上训练也可通过有氧心率和无氧心率了解运动员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整个训练过程的监控。

指标运用 篇12

一、EVA指标能更客观真实反映国企业绩水平

2007年1月, 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把EVA引入考核体系, 鼓励中央企业用EVA进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并表示, 从2010年起将全面采用EVA进行绩效考核, 主要原因在于EVA指标能更客观真实反映国企业绩水平。传统会计指标来源于会计报表, 忽视了股东资本成本, 同时指标容易被管理者操纵, 导致短期行为严重。后来, 很多企业引入了一些非财务指标, 构成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尽管这些指标在业绩评价方面, 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一些企业对各种指标之间的层次、逻辑关系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指标的关联性把握不到位, 造成相关指标堆砌, 主观设置指标权重, 影响了绩效考核的真实性。

1. EVA考虑了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

传统国企业绩考核指标是以资产报酬率为核心的会计利润考核体系, 主要为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控制水平、经营现金流量状况、资产周转速度等绩效定量指标。这些指标混淆了会计主体利润与会计主体所有者利润的概念, 计算不完全。而EVA作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全面考虑了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 用营业利润扣除所占用的债务和权益资本成本后的净值来反映股东真正价值的增加, 反映了国有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以便避免经理人急功近利, 片面追求利润增长, 操纵财务数据, 盲目扩张的行为。

2. EVA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粉饰绩效的行为

EVA消除了依据权责发生制和稳健性原则而产生的会计数据的主观随意性等问题, 在计算时允许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 运营状况, 对公认会计原则下的资本投入和经营利润进行必要调整, 常见调整事项为:

(1) 调整与本期经营业绩无关的资产或经营利润, 如调减部分国企存在注资不实的账面资产, 在建工程等;税后营业净利润是“正常经营”创造的, 应剔除补贴收入 (如按政策减免的增值税) 、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等不属于经营收入项目的营业外收支。

(2) 对无息即无资本成本的负债进行调整:扣除无息流动负债, 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 鼓励经营者合理管理净营运资产, 尽量使用非银行的各种结算资金。

(3) 调整容易被管理者操纵, 不能反映企业真实运营状况的项目;如调整出于操纵利润为目的的会计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 递延税金等, 而按照实际坏账发生额, 实际的跌价减值损失计入。

(4) 凡是对公司未来利润有贡献的现金支出都应算做投资, 而非费用。近似永久性的无形资产如商誉等不分期摊销。EVA鼓励企业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 (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教育费用、营销费用等) , 要求对这些费用进行资本化, 在受益期限内予以摊销。

3. EVA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的不足

由于目前对息前税后利润调整有很大的争议, 不同规模的企业,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之间, 经济增加值无法比较;另外, 它仍然属于一种短期财务指标, 是一种事后评价, 为了自身利益, 经营者可能只关心任期内各年的EVA, 而对于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 降低单位产品以及进行必要的研发项目等保证企业未来经济增加值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 缺乏积极性。

因此, 对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来说, 经济增加值的意义可能并不仅仅在于如何计算, 它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更新, 标志着企业的评价逐步从利润观向价值观转变, 它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投资决策等方面有着更现实的意义。

二、EVA通过奖励计划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EVA业绩考核体系的核心意义在于将企业的业绩考评结果与经营者薪酬挂钩, 使经营者利益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统一起来。在EVA体系中, 经营者薪酬由基薪和EVA奖金构成, 作为对经营者创造超额利润的奖励, 奖金是按照增加值的一个固定比例来计算的, 不封顶。同时, 员工也按照比例获得一部分奖金。这样将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者利益很好结合, 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有效解决了困扰国企多年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问题, 更好地促使管理者站在股东的立场进行经营决策, 更多地考虑股东的利益, 关注资本成本, 减少管理者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行为和信息不对称给股东带来的损失。

另外, 它还可以引导经营者行为趋向公司战略发展方向, EVA在计算过程中允许对公认会计原则下的资本投入和经营利润进行必要调整, 企业可以按照公司发展战略, 在不同阶段, 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 部分国有企业在旧的绩效评价体系下, 缺乏创新机制, 若创新取得成功, 经营者所得甚少, 若失败, 则所失甚大。导致缺乏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动力。而EVA的引入, 让经理人看到, 创新采用新技术的利益高于眼前利益, 有利于创新和技术进步, 有利于克服我国国企不重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缺点。其次, 许多企业信奉“以人为本”的理念, 认为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富, 在战略上加大员工的招聘和培训经费, EVA则将其资本化处理, 在员工能够发挥其预期的生产效率的期间予以摊销, 使管理人员对雇用和提高员工素质的投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EVA通过价值评估影响国企投资决策

1. 有利于国企业务结构调整

据统计, 我国相当部分国有企业业务结构存在散而弱的特点, EVA一项重要的职能是对业务进行价值评估, 对价值链上的各环节进行效益分析, 通过分别核算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和资本收益, 测算各业务单元的有效股权资本收益率, 对各业务单元的增值能力即价值创造能力进行排序, 为公司流程再造、资产的组合及资源分配以及业务结构重整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同时, 通过采取剥离不良资产, 外包低附加值业务, 构建业务联盟等方式, 撤除或减少对增值能力低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 加大对增值潜力高的业务单元的资本投入, 提高其运营效率, 发挥各项业务的最大增值潜能。例如, 可口可乐公司自从1987年开始正式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后, 就逐步摈弃意大利面食、速饮茶、塑料餐具等回报不足以弥补资本成本的业务, 将资本集中于盈利能力较高的软饮料部门。公司经济增加值持续6年以平均27%的速度增长, 股票价格同期上升300%。公司总裁将公司取得的成就归功于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引入。

2. 为国企提供了一种投资项目决策的依据

企业会计利润把股东的投入当做是“免费午餐”。在这样的会计业绩考核制度下, 为了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 取得较好的利润考核成绩, 经营者并不是从股东利益出发来优化资源配置, 国有企业忽视了资本使用效率, 盲目争取技改投入和国家低成本建设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而EVA在计算时考虑了所有的资本成本、机会成本, 使管理者明白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为之付出代价, 一旦投资项目正式启动, 管理者就必须为已投入的资本承担资本成本, 将审慎决策, 合理安排各种生产能力, 小到存货、应收账款, 大到并购、外包等, 这样能有效提高运营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四、EVA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融资决策

目前, 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热衷于债转股, 通过此种方式扭亏为盈。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热衷于增发新股, 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归还银行贷款, 实现创造业绩, 用送股或转股方式进行股利分配。表面上看来, 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午餐”, 但结果导致股本的扩容, 在未来的任何时候, 只要公司发放现金股利, 其现金股利的计算基数就随股本随之扩大。这样, 实现的仅是暂时的财务解困, 账面利润也将原形毕露。价值创造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提升。

经济增加值的引入, 将股权资本成本以投资者资金的机会成本的形式加入到总资本成本之中, 全面体现了所有融资来源所要求的投资收益率, 要求经营者在融资决策中考虑各项资本的成本, 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一般来说, 利用债务资本由于利息产生抵税效应, 成本明显低于权益资本成本。因此, EVA有助于企业充分重视资金的占用所付出的代价, 树立正确的理财成本观, 加速企业资金流动, 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盘活资产,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 做出正确的长、短期投融资决策。

参考文献

[1]李亚静.公司业绩评价、公司治理的新视点——EVA[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4, (2) .

[2]孙铮, 吴茜.经济增加值:盛誉下的思索[J].会计研究, 2003, (3) .

[3]张进智, 王春.EVA与企业激励绩效考核[M].海口:南海出版社, 2004.

[4]李立, 何红渠.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下如何计算EVA指标[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

上一篇:自由作业下一篇:互联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