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2024-07-17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共12篇)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篇1

0 引言

企业经营者是企业各种经济资源中最有思想、情感、追求和能动性的一项经济资源, 也是企业的灵魂。他不仅影响和决定了企业其他生产经营经济资源的价值和使用状况, 而且其本身就是企业实力及价值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营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对经营者的管理, 而对经营者管理的核心是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而对企业经营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又取决于如何正确评价经营者的工作绩效。

目前, 企业市场急剧变化, 要求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要有新的视野, 同时, 变革传统的绩效评估体系。这对于中国企业强化管理规范化,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处于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实状况, 评估企业经营者的主体也不一致, 有上级主管部门、董事会、股东大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代会等, 对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估的可行性模式进行探讨应该是今后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 应根据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改变、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改变进行探讨。

1 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引进

为了克服传统的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的缺陷, 本文所构建和提出的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模型, 一方面, 要能确切地反映出由于经营者的努力, 企业前后各期实际运营结果的差异并可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 要能衡量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营者的运作, 企业的经营业绩水平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然而, 由于个别会计报表和财务数据往往不能对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经营业绩作出综合完整的评价, 为此, 构建了一个新的评价模型, 并引进了非财务评价指标。

2 评价模型设计

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模型由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成, 财务指标由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和发展潜力4个模块构成。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 一个企业要生存首先要能获利, 同时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偿债能力以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而企业的经营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经营效率的小幅变动往往会引起利润的显著变化, 发展的企业其发展潜力尤其需要重视。非财务指标由顾客导向指标, 内部营运指标, 学习、创新指标和企业文化建设指标4个模块构成。在具体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 要求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 又不重复;既能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又简便实用, 同时还要具有代表性。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3 评价指标的说明

3.1 财务指标

(1) 盈利能力

获得经营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 也是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它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 也关系到债权人和企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利润的高低并不能直接衡量盈利能力, 因为利润额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生产经营的成绩, 还取决于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和经济资源的占用量等。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是以投入产出的比值来衡量, 可以从资产获利能力和企业全部产品的综合盈利能力两方面来分析。总资产报酬率指标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 反映企业运用自己实际占有和支配的资本所能获利的程度。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全部产品的综合盈利能力。只有资产占用少, 综合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才是获利能力强的企业。

总资产报酬率=税息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1)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净额 (销售收入) (2)

(2) 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 企业才有条件和基础实现快速平稳发展。一般用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两项指标来分别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主要反映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担保。这一比率越高, 债权人的安全程度越高, 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但对于企业来说, 流动比率过高会使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白白丧失了再投资的价值。一般认为, 生产企业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左右。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约占1/2, 余下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长期债务是企业的主要债务。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程度上是通过借款筹来的, 体现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 借款越多获利越多, 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而举债比率过小, 则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按通行标准, 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 过高或过低都对企业发展不利。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 (4)

(3) 经营效率

衡量一个企业资产运营的好坏要看企业资产运用的经营结果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企业经营所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 反映企业资产运营的指标也就不同, 通常可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产销平衡率两项指标来进行分析。应收账款周转越快, 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越少, 可以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这一指标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产销平衡率指标反映企业生产成果为社会所承认的程度, 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若产销平衡率过低, 则说明产品销路较差。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6)

(4) 发展潜力

企业的目标之一是财富最大化。一个有远见的经营者决不会只把眼光停留在目前的运营状态之上, 企业的发展潜力亦是不容忽视的。据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对企业的排序一般都以销售额为依据。在市场环境中, 销售收入表示被社会承认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 是企业最终的总量成果。销售额的持续增长预示着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 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不断增加也显示了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故选择以下两项指标来分析:

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7)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8)

3.2 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一般反映的是过去, 很难衡量公司的未来情况和发展预期, 若只用财务指标进行考核可能助长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 无益于公司的持续发展。要改革这一现状, 就必须引进非财务指标, 将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体系扩充成一个更广泛的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只是其中一部分。

(1) 顾客导向指标

现代企业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争取市场、赢得并长期留住顾客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成为企业的竞争热点。评价顾客满意度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顾客的欲望和要求。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占有程度, 即反映了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程度;市场应变能力反映了企业对市场 (顾客) 的关注程度。故采用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应变能力两个指标来分析:

市场占有率= (S1+S2+…+Si) /K (9)

市场应变能力=企业新产品开发率/行业新产品开发率 (10)

式 (9) 中, Si表示企业第i种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其值等于该产品销售收入与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之比;i表示企业核心产品数;K表示市场占有率修正系数, K= (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企业年末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 (行业固定资产原值+行业年末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企业新产品开发率= (在研产品品种数+储备产品品种数+投产新产品品种数) /现有生产产品品种数。

(2) 内部营运指标

内部营运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营业利润率指标反映每收入一元钱所取得的报酬水平;生产能力利用率从企业的实际生产结果角度反映组织结构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组织、协调作用的强弱。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11)

生产能力利用率=年实际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 (12)

(3) 学习、创新指标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亦更加重要。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从创新结果角度反映创新实力的强弱。故采用员工培训率和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来分析。

员工培训率=培训员工数/企业员工总数 (13)

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创新产品销售额/企业产品销售额 (14)

(4)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聚合力反映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其引导、凝聚、约束功能而产生的效果。企业文化适应性反映企业文化是否注重顾客因素, 企业内是否具有创新的氛围, 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 企业经营中的灵活性等问题。

聚合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15)

企业文化建设投入率=某时期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总额/某时期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 (即各项业务销售收入之和) (16)

4 评价方法

4.1 指标权数的确定

设全体评价指标的集合为G= (G1, …, Gm) , 各比较对象为H= (H1, …, Hn) 。这里的比较对象既可以是同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 也可以是不同企业的相同时期。当需要对企业前后各期运营状况作评价时, 则取企业各期的值作比较。当需要评价该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时, 则取该企业所在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值作比较。如果对于不同的比较对象Hi, 指标Gj的值都是相同的, 那么不妨将Gj指标的权数定为零。反之, 若指标Gj对于不同的比较对象Hi十分敏感, 在不同的比较对象Hi中差异非常大, 导致强烈影响最后的评价结果, 那么应该给指标Gj赋予较大的权数。简而言之, 应该对变化较大的指标给予较大的权数, 对变化较小的指标给予较小的权数, 以尽可能地体现不同比较对象间的差异。

基于上述思想, 下面采用离差最大化的方法来确定权数。

首先, 设Mij为第j个指标第i期 (或是在第i个企业中) 的值, 为了使不同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 对Mij作标准化, 标准化后的值记为Nij。标准化规则如下:对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的变量定义为极大型变量, 如本评价系统中的指标 (1) 、 (2) 、 (5) 、 (6) 、 (7) 、 (8) 、 (9)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对于指标值有最优稳定值的变量定义为稳定型变量, 如指标 (3) ;对于指标值处在一定范围为优的变量定义为区间型变量, 如指标 (4) 。

式中, max Mj表示第j个指标在所有比较各期 (或各企业) 中的最大值;min Mj表示第j个指标在所有比较各期 (或各企业) 中的最小值;以下同。

式中, Mj*代表评价对象第j个指标的最优稳定值。

对于区间型变量:

式中, [a, b]是Mij理想的变化区间, 即在此区间, 第j个指标的值处于理想状态。a, b值可根据本企业的历史资料而定, 也可以取行业内的平均水平。

原始数据Mij经以上变换后得到的Nij满足0≤Nij≤1, 且Nij越大, 说明该指标越接近最优水平。由此可知, 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 最后的综合得分越高, 企业的运营状况越好。

设评价指标权数为:W= (W1, …, W16) τ≥0, 且满足单位化约束条件: 。

又设加权规范化矩阵为D, 则:

式中, WiNij为第i个比较对象第j个指标的综合指数。再设Vij (W) 表示第j个指标的第i个比较对象与其他比较对象之间的离差之和:

Vj (W) 表示第j个指标的各比较对象两两之间的离差之和:

根据离差最大化法的思想, 评价指标的权数应该使所有指标的各比较对象间的总离差最大, 即使 ) 最大。因此, 可以构造如下目标规划:

解出该目标规划的最优解Wj*为:

将Wj*归一化, 得:

4.2综合评价

求出指标的权数后, 即可求出第i个比较对象的综合评价得分为 。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 Nij的值越大表示该指标值越佳, 所以, 综合评价得分越高, 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好。因此, 只要取得相关的数据资料, 并作规范化处理后, 即可简便地作出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杨芳.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 2005 (S12) .

[2]邓西录, 朱天志, 李冰心.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的探索[J].经济论坛, 2004 (20) .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篇2

一、收入利润率

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分包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它直接费-间接费-税金-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收入

该指标属盈利指标,反映一个项目实现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关系,收入利润率越高说明项目质量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如果只追求生产规模,而不注重项目盈利水平,导致的后果是公司徒有空架子,没有发展后劲,相反如果以盈利能力来筛选项目,即选择收入利润率高的项目,虽然规模会小一些,但会赚取较大利润,为公司发展积蓄力量。

公司2014年收入利润率为4.37%,2015年目标值是3.33%。

二、存贷差

存贷差=累计收款-累计付款

该指标直接反映项目资金状况,如果存贷差为正数,表明项目资金状况较好,能够支付各项开支,如存贷差为负数,说明项目资金压力大,从业主回收的工程款不能完全支付各项开支,为了维护施工生产,不得不向上级单位借款,导致累计付款数大于累计收款数。从长远来看,当竣工结算后所有款项回收完毕,所有欠款也支付完毕,存贷差其实就是项目实现的利润。项目累计存贷差为正说明项目盈利,累计存贷差为负说明项目亏损。

三、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会计学上有一个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所有者权益可以简单理解成利润。相对于庞大的资产规模,利润的比重是很低的,这就注定施工企业一边是高资产,一边是高负债,所以资产负债率也很高,一般都在90%以上。资产负债率指标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即公司现有的资产如银行存款、原材料、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资产总额偿还欠款的能力。资产负债率小于1,说明负债总额小于资产总额,公司没有偿债风险,如果资产负债率大于1,说明负债总额大于资产总额,资产不能偿还全部债务,说明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维持在80%比较理想,这说明公司财务状况比较优化,既有足够的利润促进企业发展,又充分占用了分供商的资金,我们就可以用占用的资金来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如果一味追求低资产负债率,结果是公司负债规模很小,没有偿债压力,但我们也不能充分占用分供商资金来扩大生产,这对企业来说是不利的。所以项目要学会负债经营,尽可能占用分供商资金,为我所用。

公司2014年资产负债率为99%,2015年目标值为确保99%,立争98%。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营业收入/(年初应收账款+年末应收账款)/2 公司生产的目的是通过完成营业收入来实现利润,而利润不能只是一个账上数,不能只反映在应收账款上,必须把应收账款收回来,变成现金,盈利才真正转化成现实利润。应收账款周转率属运营能力指标,可用来反映营业收入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反映营业收入转换成现金的平均次数,在营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小,应收账款回收周期短,营业收入转化为现金的速度越快。所以项目要在实现营业收入后,要加大应收账款催收,降低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后,应收账款周转率就自然提升了。

公司201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3.08次,2015年目标值为4.6次。

五、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重

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重=应收款项/营业收入 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已完工未结算和其他应收款,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重指标反映项目的收款能力,比重越大,说明营业收入只是形成了应收账款和已完工未结算,并没有转化成现金,即使有利润也只是账上数字,未转化为现实收益,比重越小,说明应收款项规模小,营业收入产生了真实的现金流入。

项目通过施工生产,实现营业收入,一部分业主会及时确认,这会形成应收账款,这是经过确权的,是现在或以后业主可以支付的款项,而还有一部分,因为计量周期影响造成当月完工量当月不能确认,过程中发生的变更、签证、材料正价差调整等,业主并不能及时确认,这就形成已完工未结算,就是我们发生了成本,但业主没有确认。已完工未结算相对于应收账款来说,风险更大,如果已完工未结算一直得不到确认,项目发生的成本将变成亏损。所以项目大额的已完工未结算隐藏着潜亏风险。项目应做好工程结算工作,已完的工程量要及时找业主确认,尽量减少已完工未结算金额。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回收的工程款除用于工程成本支出外,还会支付押金、各种保证金等,这就叫其他应收款,如果其他应收款规模过大,催收不及时,就会占用项目大量资金,也会推高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重。

项目的财务管理贯穿施工生产整个过程,从施工生产形成已完工未结算开始,再到工程结算,业主确认应收账款,最后到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催收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项目运营困难。公司2014年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6.45%,2015年目标值为确保50%,力争40%。

六、已完未结算占营业收入比重

已完工未结算占营业收入比重=已完工未结算/营业收入

该指标反映已完工程量但未经业主确认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比重越高,说明风险很大,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工程量未经确权,不能形成应收账款,也就没有办法进行工程款催收,会占用公司的资金,造成公司资金紧张。二是已完工未结算可能隐藏着亏损。有的已完工未结算,业主批复的可能性小,等工程竣工结算后,存留的已完工未结算无法销账,只能转变成项目的亏损。

公司2014年已完工未结算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0.44%,2015年目标值是确保22%,力争20%。

七、预收益率

预收益率=(预计利润额/自施合同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项目预计利润占自施合同额的比重,比重越高,说明预计效益越好。集团要求预收益率不能低于4%。

八、平均过程结算率 过程结算率(L)是施工过程中监理及业主认定的计量产值(C)与按建造合同准则要求确定的营业收入(S)之间的比率:L=C/S*100%。

施工过程中监理及业主认定的计量产值(C)即项目每月上报监理及业主并最后确认的产值;营业收入(S)为按照建造合同准则要求确定的实际产值,原则上等同于项目按月申报公司项管部的实际产值。项目当月营业收入的确定方式:按照当月核实的月度成本及项目预计总成本计算完工百分比=(月度实际成本总额/预计总成本),当月营业收入(S)=(预计总收入*完工百分比)。

该指标主要考核业主确认产值占实际产值的比重。比重越高,说明产值确权效果越好,并可促进收款比例的加大,缓解资金压力。

平均过程结算率为在施及停工项目经监理及业主认定的计量产值总和(C)与按建造合同准则要求确定的营业收入总和(S)之间的比率:L=C/S*100%,该指标反映公司整体产值确权情况。

集团要求季度过程结算率 L≥100%。

九、结算项目收益变现乘数

浅析杜邦财务指标分析体系 篇3

摘 要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它弥补了传统指标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却没能全面评价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缺陷。但是,从该财务分析体系的各主要指标间关系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看,它也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杜邦分析体系 指标分解 权益净利率

一、杜邦分析体系介绍

杜邦财务分析法是指利用各个主要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综合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分析方法,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指标主要包括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ROE)等。

杜邦系统主要反映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关系。(1)权益净利率与资产净利率系数之间的关系: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2)总资产净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之间的关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特点及优势

如果进一步进行分析与概括,我们可以从中得知:

(一)权益净利率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同时也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权益净利率反映所有者投入资金的获利能力,反映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运營等活动的效率。分解之后,可以把权益净利率这项综合性指标发生升降的原因具体化,定量说明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一项指标能提供更明确、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总资产净利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比率指标,综合性也较强,它是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净利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者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的关系,销售净利率高低的分析,需要从销售额和销售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指标分解还可以将销售利润率变动的原因定量地揭示出来,当然还可以根据企业的一系列内部报表和资料进行更详尽的分析。利用杜邦分析图可以研究企业的成本费用结构是否合理,从而加强成本控制。

(四)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运用资产以产生销售收入能力的指标。除了对资产的各构成部分从占用量上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外,还可以通过对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有关资产组成部分使用效率的分析,判明影响资产周转的问题出在哪里。

(五)权益乘数反映股东权益同企业总资产的关系,在总资产需要量既定的前提下,企业适当开展负债经营,相对减少股东权益所占份额,就可以使此财务比率提高。

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弊端

由于核心指标受到会计利润短期性的影响,杜邦分析体系在目标短期最大化中忽略公司股利政策可能对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它没有涉及企业发展能力,没有摆脱追求短期利润的局限。首先,会计利润容易受到经营者操纵,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和盈余质量。在进行经营绩效评价时,净利润由于受到利息费用的影响,不能准确衡量企业经营决策效果。同时,净利润中还包括了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投资净收益,而这两部分与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无关。其次,传统杜邦体系使用的指标都来自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忽视了对现金流的分析。企业会计确认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收入不一定是现金收入,账表上的费用支出不一定代表现金的流出,计算出的利润也不是企业实际获得的可用现金余额。由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缺少现金流量数据,因而不能做到更为全面准确的财务分析。再次,杜邦体系只分解出衡量收益的指标,对风险却分析不足,没有明确涉及企业风险的计算,不能完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四、改进对策

在对杜邦财务体系进行了细致有效的分析后,针对它的缺陷与不足,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进。

(一)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量是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活动,经营活动获得的现金流量是企业获得现金的一个稳定的来源,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相比,其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二)强调企业实际偿债能力。到期债务主要包括了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所以它可以真实地企业当期的债务负担。

(三)基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选用能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每股收益”作为核心指标,通过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等式关系进一步构建财务分析体系,并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指标“销售净利率”从管理会计角度进一步分解,并在每股净资产下引入分析现金流量的指标,从而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管理会计的数据资料融入体系之中,形成更完备的分析数据,以便做出更为准确的分析结论。

参考文献:

[1]陆庆平.企业绩效评价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37-140.

[2]王化成,刘俊勇,孙薇.企业业绩评价(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9.

[3]尹凌青.战略绩效考核——可持续发展企业素质及经济增加值考核(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79.

[4]刘便娥.杜邦分析体系及运用.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75-76.

[5]金霞.论杜邦财务分析的利与弊.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8-49.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篇4

关键词:业绩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平衡分析卡

业绩评价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把业绩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指标, 一类是非财务指标。不管是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 因为它们不但可以作为一种管理控制手段, 还可以对公司经营情况做出判断和衡量, 从而供管理者参考和运用。

一、平衡计分卡与经济增加值概述

平衡计分卡是以信息为基础, 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 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一种新型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同时, 它又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 动态实施企业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是卡普兰与诺顿在总结了12家大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该计分卡除包括财务指标外, 还包括交货时间、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新产品开发周期等有关绩效衡量指标。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每个方面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期望达到的若干总体目标;第二层是由每个总体目标引出的若干具体目标;第三层是衡量每个具体目标执行情况的若干指标。其如同金字塔式的网状结构, 把企业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所有目标和指标系统联系起来, 从而形成一个企业实现长远目标的程序规划。

经济增加值 (EVA) 是指一定会计期间企业使用一定量的资产创造的全部收益减去该资产的使用成本后的余额。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EVA业绩评价方法在美英等国家倍受关注, 并逐渐获得了广泛应用。EVA的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能补偿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 也就是说, 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

二、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指标采用EVA的意义

理想的业绩评价体系应是将公司长短期目标、内部评价与外部环境分析、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1992年卡普兰与诺顿提出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 (The balanced scorecard) 为此提供了一个全面框架。平衡计分卡从公司战略与业绩评价相结合的角度出发, 认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有顾客、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和财务四个方面, 因此业绩评价也应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基础。

笔者认为, 借鉴平衡计分卡的设计思路, 在公司内部建立类似平衡计分卡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综合考虑影响经营业绩的各个方面, 同时以EVA指标作为财务方面评价的核心, 有利于对公司经营业绩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采用EVA作为财务指标核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 提高EVA与BSC综合利用的价值。EVA考虑了全面资本成本, 即企业当年利润超过所投入的全部资本后的余额, 才是股东当年创造的财富。在选择平衡计分卡财务指标时, 选择EVA计算, 可以更好地展现企业当前财务业绩的改善, 从而提高了EVA与BSC综合利用的价值。

第二, EVA的运用缓解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经营者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时, 只需选择EVA为正的项目, 即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EVA, 增加股东财富;而企业的所有者在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 主要考虑的是能增加多少股东财富, 这样加大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彼此利益上的一致性,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三、运用平衡计分卡评价公司业绩

(一) 建立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建立平衡计分卡, 首先要确定公司的战略目标, 然后以其为中心确定四个方面期望达到的总体目标以及由每个总体目标引出的具体目标, 最后确定反映每个具体目标执行情况的若干衡量指标, 从而把公司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所有目标和指标系统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实现长远目标的程序规划。

1. 财务

财务主要用来体现股东利益, 综合反映公司业绩, 可采用EVA、营业利润、内部报酬率和股本等评价指标。在平衡计分卡里, 顾客满意度、内部经营业绩和学习与成长的改善必须反映在财务指标上。财务数据可以随时提醒管理者, 质量、顾客满意度和生产率的提高必须转化为市场份额的扩大、收入的增加或经营费用的降低等财务成果, 否则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从这个意义上看, 财务方面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对于财务目标的考核尤为重要, 我们选用EVA评价指标, 其综合能力很强, 囊括了几乎所有的财务指标, 包括营业利润、内部报酬率、资本成本率等等。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中选用EVA财务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下文中单独进行了阐述。

2. 顾客

顾客的需求反映了外界对公司产品需求的变化。只有了解顾客, 不断满足顾客需求, 才能获得更多的顾客, 产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公司才能获得持续增长的经济源泉。平衡计分卡中顾客方面的典型指标有新顾客的获得率、老顾客的保持率、顾客的满意度和市场所占份额等。

3. 内部经营

内部经营是公司从投入各种原材料到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 (或服务) 的一系列活动。公司财务业绩的实现, 客户各种需求的满足, 以及股东价值的追求, 都需要靠其内部的良好经营来支持, 它是公司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只有重视内部经营的每个环节, 设法分析公司的优势在哪里, 应向哪个方向发展, 才能创造全面和长期的竞争优势。评价内部经营可使用的主要指标有合格品率、生产时间、安全生产等。

4. 学习与成长

学习与成长, 主要考评的是公司如何长期持续提高和创造价值, 如何长期持续的具有竞争和发展能力的情况。这方面的评价指标有员工保持率、员工满意度、培训次数、员工技能水平和奖惩制度的合理性等。

显然,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是用因果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 为实现财务业绩目标, 公司需要占领市场, 赢得顾客, 这就要求从顾客需要出发改善内部经营,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而以上过程又要求公司不断学习与成长, 如投资于雇员的培训等, 以提高公司实力。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确定平衡分析卡四个方面的考核目标以及各自的考核指标, 从而建立业绩评价体系, 如下表所示:

(二) 各个指标的计算

1. 财务方面

财务指标选用的是EVA分析法, 其概念是1991年由美国Stern Stewart&Co1财务咨询公司 (思腾思特公司) 提出并推广的, 曾被《财富》杂志称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作为公司治理和业绩指标, EVA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所谓的增加值就是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别, 就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之差额。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经济增加值 (EVA) =税后营业利润-资本投入总额×资本成本率

经济增加值 (EVA) 的计算公式中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 每个要素都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得到的。其中:

税后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财务费用+当期计提坏账准备+当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当年计提的长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期货损益-EVA税收调整

EVA税收调整=利润表上所得税+税率× (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资本投入总额=债务资本+权益资本+约当权益资本- (现金+银行存款) -在建工程净值

其中: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权益资本=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

约当股权资本=存货跌价准备+长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减值准备+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累计税后营业外收入-累计税后补贴收入-累计税后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减值准备

而资本成本率是指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它是根据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成本加权平均计算求得的, 而股权资本成本是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计算出来的, 其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β系数× (股本市场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2. 顾客方面

顾客满意度。公司应建立顾客意见登记薄或者顾客意见调查表, 制定评分标准, 让顾客根据标准评分, 最后统计计算平均值。

顾客保持率=[期初老顾客人数-ξ (流失的顾客人数×流失所占天数/360) ]/期初老顾客人数;新顾客的获得率。

新顾客的获得率=ξ (新增顾客人数×所占天数/360) /期初老顾客人数。

在目标市场上所占份额。该指标的数据应从企业相关营销部门的有关统计资料中获得。

3. 内部经营方面

合格产品率。合格产品率=合格品数目/总产品数目。

生产周期。生产周期是在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环节至产品达到可销售状态的这段时间。

安全生产。该指标为一个负面指标, 用生产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次数、损失数额及严重程度来综合评价计分。这就要求企业制定有效、可靠的评分细则。

学习与成长方面。员工保持率。员工保持率=[期初员工人数-ξ (流失的员工×流失所占天数/360) ]/期初员工人数;员工满意度。公司应建立员工意见登记薄或者员工意见调查表, 制定评分标准, 让员工根据标准评分, 最后统计计算平均值;培训次数。培训次数就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实际次数, 可以从相关部门直接获取;员工技能水平。员工技能水平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认定评分, 或者由公司自行组织评分小组进行评分;奖惩制度的合理性。由公司组织成立评分小组, 制定评分细则。应该注意的是, 评分小组要有股东代表, 经营者, 高级管理人员, 还要有企业职工代表, 以保证评分的全面性及准确度。

(三) 平衡计分卡指标分数和权重的设计

根据各行业的业务性质及各公司的实际所处环境, 聘请有关专家设计出各公司各指标的计分标准和权重。即设计出各个指标数据处于某一阶段时应记多少分。例如:

企业应考虑公司各综合因素对四个方面的每一个指标分段进行分数的确定, 尤其是对于非财务指标, 将其用打分的形式进行量化, 将定性分析转为定量分析, 能更好的确定其对公司业绩的贡献或者是影响。

用Ai、Bi、Ci、Di分别代表财务、顾客、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分数, WA、WB、WC、WD代表相应的四个方面的权数。分数及权数的分布如上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中, 最好能结合企业面临的景况、竞争环境, 行业平均水平, 企业以前状况, 预计以后发展状况等, 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确定, 尽可能的设计更多的分数档, 使分段细化, 从而更准确的确定分数。

(四) 公司业绩计算及评价

可以选择企业的实际数据与行业的各个指标数据进行分析, 确定各指标的得分, 然后根据各自的权重计算总得分, 从而对公司的业绩做出评价。

具体计算过程为:A=A1*W11

最后将实际所得总分与行业确定的数据或者公司前期数据或者公司自定的目标进行比较, 对公司的业绩做出评价。

四、基于平衡分析卡, 结合EVA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评价公司业绩的不足

第一, 平衡计分卡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企业面临的景况 (好、中、差) 以及内在的因果关系, 并且四个方面的指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或者竞争环境的改变进行增减或者调整交换。

第二, 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时, 各指标的权重和计分标准难以确定, 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企业内外环境, 参考专家意见进行确定。以科学、客观地评价企业业绩。

第三, 工作量大。运用平衡计分卡评价公司业绩时, 考核的指标较多, 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较多, 工作量大。

第四, 造成紊乱的可能性较大。由于考核的指标较多, 工作量很大, 因此, 比较容易造成紊乱。

第五, 如何把各个指标整合为一体全面评价公司的业绩, 这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郑洪波, 解利佳.经济增加值[J].前沿, 2005 (7) .

[2]陈岳.试论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耦合[J].科技与经济, 2006 (4) .

[3]李芳, 荆建明.基于价值链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评价公司业绩[J].价值工程, 2006 (9) .

[4]龚琼.平衡计分卡:沟通企业战略与绩效管理的桥梁[J].合作经济与技术, 2007 (4下) .

[5]徐晓红, 王泽岗.平衡积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中国农业会计, 2009 (11) .

财务指标统计 篇5

变现能▪ 流动比率 力

资产管▪ 存货周转率 理 ▪ 营业周期

负债 ▪ 资产负债率

盈利能▪ 销售净利率 力

▪ 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流▪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量

财务弹

性 ▪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云南铜业综合财务指标分析 篇6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化,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投资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关心的主要问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通过会计报表及一系列财务指标来反映,但单一的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某个方面的情况,不足以客观、合理地对上市公司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综合财务指标在现代财务分析中已被广泛采用,综合财务指标是将若干相关程度较高的财务指标根据一定的权数综合计算而得到的一个评估指标。在现行的财务工作中,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是依据主观或经验事先设定好的,这难免会给评价结果带来一定的主观性。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依据财务指标内部结构关系来确定各指标权重,避免了人的主观随意性,从而能对云南铜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客观、合理地综合评价。

二、综合财务指标构造方法

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综合财务指标。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主要步骤如下:根据研究问题选取指标与数据;进行指标数据标准化( SPSS 软件 Factor过程自动执行);进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确定主成分个数 m;确定主成分Fi表达式;进行主成分Fi命名;计算综合主成分值并进行评价与研究。

三、云南铜业综合财务指标实证分析

其一,指标与数据选取。依据上述评价方法,我们选取云南铜业五年内的财务指标(见表1)。具体指标如下:每股收益(x1);净资产收益率(x2);流动比率(x3);速动比率(x4);资产负债比率(x5);净利润率(x6);总资产报酬率(x7);存货周转率(x8);总资产周转率(x9);固定资产周转率(x10)。在计算过程中,原始指标来源于巨潮资讯网。

其二,数据标准化。将表1中的数据导入软件中,即可得到标准化的数据,如表2所示:

其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将表2中的数据导入到spss中,便可得到Communalities(变量共同度)、Correlation Matrix(相关系数矩阵)、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总方差解释)、Component Matrix(主成分矩阵)。

变量共同度表,说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指标信息被提取的程度。其中,各指标被提取的程度分别是0.991、0.992、0.796、0.529、0.504、0.970、0.999、0.923、0.864、0.882。从中可以看出,此次分析的效果较好,除了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指标分别被提取52.9%、50.4%的信息,其他指标的提取程度基本上都达到了达到80%以上。

表3是相关系数矩阵表,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指标间的相关程度很高,存在大量的重叠信息。如x1与x4、x5、x8相关性较低之外,与其他六个指标的相关程度都很高。

其四,主成分个数确定。通过上面分析,指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我们要根据Total Variance Explained表来确定主成分,用较少的指标来反映大部分的信息。

总方差解释表反映的是提取的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通过主成分分析,我们提取的2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为61.778%、22.713%,一共解释总方差的84.490%,也就是说,此次分析具有84.490%的可信度。

其五,主成分表达式确定。在主成分矩阵中,各个指标对应的第一主成分系数分别是0.903、0.855、0.860、0.206、-0.666、0.801、0.925、0.925、0.680、0.867、0.834;各个指标对应的第二主成分系数分别是-0.420、-0.511、0.236、0.698、-0.247、-0.573、-0.378、0.678、0.335、0.432。

分别用y1和y2来表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根据主成分矩阵,我们便可以写出主成分的表达式。

y1=0.903x1+0.855x2+0.860x3+0.206x4-0.666x5+0.801x6+0.925x7+

0.680x8+0.867x9+0.834x10

y2=-0.420x1-0.511x2+0.236x3+0.698x4-0.247x5-0.573x6-0.378x7+

0.678x8+0.335x9+0.432x10

其六,主成分分析与主成分命名。从主成分矩阵表可以看出,我们提取的第一主成分在每股收益、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六个方面的系数比较大,分别为0.903、0.925、0.855、0.801、0.867、0.834,这表明第一主成分是这6个指标的综合反映,主要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非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尽管流动比率的系数0.860也比较高,但是速动比率的系数却为0.206,说明第一主成分不能充分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依此类推,第二主成分在速动比率和存货周转率的系数分别为0.698和0.678,主要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因此我们对第一主成分命名为“盈利能力和非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对第二主成分命名为“偿债能力和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

其七,综合主成分值计算与评价。将表2中的各指标数据带入主成分表达式中,我们就可以算得各主成分的得分。再根据每个主成分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将2个主成分得分线性加权求和得到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即有y*=0.61778y1*+0. 22713y2*其中y1*、 y2* 、y*分别表示第一主成分得分、第二主成分得分、主成分综合得分。最后进行综合得分排名,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和非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方面,云南铜业在2008年最好,其次是2007年和2009年,其他两个年份比较差;在偿债能力和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方面,云南铜业在2006年、2007年、2008年比较好;在主成分得分综合排名方面,云南铜业在2008年最高,其次分别是2007年和2009年。实际上云南铜业在2005年和2006年财务状况不是很好,但是2007年10月中铝公司以现金出资,与云南省国资委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云铜集团由国有独资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中铝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资金、资源、深加工技术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优势,统筹考虑中铝公司和云铜集团的发展规划,实现战略协同,推动云南铜业的发展,现在正处于整合阶段。因此我们分析的结果与事实基本上相符。

四、结论

主成分统计分析法是一种客觀赋权综合评分法,它能够包含更多的业务信息,结果更接近事实真相;同时,这种方法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有科学的依据作支撑,反映程度更为准确,考核结果的权威性更强。从操作层面来讲,只要能理解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而且会进行SPSS统计软件的操作,主成分分析法在企业日常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也简单易行。因此,主成分分析法,可以作为综合财务分析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宗裕:《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年版。

[2]张文霖:《主成分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市场研究》2005年版。 (实习编辑 李寒珺)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篇7

1. 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是根据医院的财务报表对医院整体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等情况,运用一定的财务分析方法对医院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作出判断和评价,客观评价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医院的发展得到促进。

2.根据《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等组成。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趋势分析法。它是帮助预测医院未来的发展前景,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前后变化及其原因,其数据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百分比数值。

2.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经济指标的比率,来查找差异的一种方法,它计算出来的数据是个相对数。

3.比较分析法。是把医院的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对比,说明医院财务信息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它可以是本院本期财务数与上期财务数对比,也可以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对比。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但比率分析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来说更加直观,因此也是财务报表分析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三、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是分析医院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目的和角度不同设置的指标体系也不同,该体系的构建在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的同时,应保证分析工作的客观性有效性。笔者根据分析的内容总结出以下几项指标:

1.能力变现指标。它反映医院近期现金流的状况,是评价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该指标反映医院的短期偿还债务能力大小,流动资金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偿债力就增强,一般说来流动比率在200%左右即可。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库存物资-药品)/流动负债。该公式把库存物资和药品剔除出去,是因为这两项的变现速度较慢,去除后的结果更能真实反映出医院短期的偿债能力, 其比率在100%就行。

2.资产管理指标。它是管理资产效率的财务指标,考查有效经济资源的利用,主要有药品周转率和应收医疗周转率。

(1)药品周转率。药品周转率=药品销售成本/平均药品库存成本。在流动资产中,药品的比重较大,它的周转率反映着存货的周转速度,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变现速度就越快,同理该指标越高则医院的资金流动性越强, 占用资金水平越低,财务风险就越小。

(2)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医疗收入+ 药品收入)/ 平均应收医疗款。这一指标反映了应收款在一定时期内变现的平均次数,因为应收款占用了医院的大量资金,如果缩短收帐的期限,坏帐损失就会减少,所以加快应收账款周转率对医院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3.获利能力指标。医院领导者对医院的盈利能力是非常关心和重视的,盈利指标主要有:资产净利率和业务收入净利率。

(1)资产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收支结余/平均资产总额。它反映的是医院利用资产后有何成效,用于衡量医院获取利润的能力。指标越高,资金利用效率就越高,表明医院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方面运行不错,反之亦然。

(2)业务收入净利率。业务收入净利率=收支结余/(医疗收入+ 药品收入)。该数值是一个百分比,也反映着医院获利能力的高低,指标越高,获利能力越强,是指医院每一元钱的业务收入带来净收益的多少。所以获利能力不能只光顾收入的绝对数,同时也应看重收入所创造的结余是多少,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计算出医院的盈利水平。

4.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该指标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医院偿还长期负债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医院中主要涉及的指标是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它是衡量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反映医院筹措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其负债率越高,医院的财务风险越大,比值应控制在30%以下。当然资产也包括固定资产的数额,在计算时应把累计折旧考虑进去,这样计算的结果会更加客观真实,评估的数据也会更加的接近实际。

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很多,还包括所有权益比率、产权比率等等,但是医院财务具体涉及到的没有这么多,所以就不再一一叙述。

四、结论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篇8

科学公允地评价公司综合财务状况已成为各利益相关者的共识, 评价主体对于评价结果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会计信息的爆炸、财务指标的繁多、多重的综合评价制度又使得分析能力尚且不足的评价主体无所适从, 提高综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以及评价结果对于决策的有用性十分必要。因此, 如何恰当的选择财务指标是综合财务评价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现阶段, 各种综合财务评价方法对财务指标的选择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不同评价主体对财务指标的选择随机性加大, 且广泛存在着指标选择不合理的问题。

2 现阶段财务比率指标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近年来, 综合财务评价的方法不断丰富,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也日益完善, 但企业在选择财务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2.1 缺乏反映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

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时, 所选用的财务指标大多是传统的财务比率指标, 这些指标以会计数据为依据, 是对企业前期经营情况的反映。因此, 综合评价的结果是面向过去的, 即是对企业历史经营成果的评价, 缺乏企业未来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随着企业股东多元化以及财务数据使用需求的转变, 这些财务指标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2 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明显, 造成评价内容被重复考虑

目前广泛使用的功效系数法、综合评分法实质上是加权的合成法, 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应该是各个加权成份之间的相互独立。而现阶段企业选择的财务指标之间显著相关, 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就造成了衡量内容的重复考虑, 必然会夸大缺乏独立性的指标的实际影响力, 而相应地另外一些相对独立的指标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这样必然会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最终使评价结果不真实。单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看, 包含的指标类型众多, 所包含的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某些指标的衡量内容明显相互交叉重叠。例如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项指标就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实际上这三项指标的功能几乎完全重叠。

2.3 评价主体不明确

在我国, 颁布业绩评价体系的初衷是服务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 相当于股东对公司的评价。但业绩评价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如债权人、供应商、中小股东等, 这些评价主体对财务评价的需求是不同的, 但现实中却没有出现专门服务于他们的评价体系, 因此除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往往就借鉴这两套体系进行评价活动, 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决策需求。

2.4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未考虑行业因素影响

目前综合评价模型仍以混合行业研究为主, 忽视了行业特征的差异。行业不同, 资本结构、资产结构、费用结构、收入确认方式、盈利模式以及现金流入流出形式等会呈现出来不同的特征, 不同行业间的财务比率会有显著的差异。虽然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根据行业不同确定各行业的标准值, 依然没有在选择指标和确定权重时考虑行业因素。

2.5 未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有的指标体系在建立时只考虑体系的综合性, 追求衡量内容的全面性, 没有实际考虑特定评价主体的信息获取能力, 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如《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中使用了不良资产比率和技术投入比率, 需要用到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和本年科技支出合计, 这些数据在外部利益相关者看来都很难获得。

3 财务比率指标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3.1 依据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 其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在进行财务指标选择的过程中对财务指标的选择依据尚不明确。结合综合财务评价的特点及目标, 选择财务比率指标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主体。即综合财务评价的信息使用者。评价结果是为评价主体服务的, 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评价指标的需求是不同的, 因此, 企业在进行综合财务评价时应首先考虑评价主体的特点, 再选则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

(2) 所处行业。如上文所述, 不同行业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特点是不同的, 如果选取统一的财务比率指标笼统的反映企业经营信息是是不科学的, 不能反映行业特点, 也不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3) 评价期间。即企业在进行综合财务评价时应当确定评价的期间是面向过去还是面向未来, 现阶段企业选取的财务比率指标大多是面向过去的, 是对企业以前各期经营成果的评价, 缺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及相关财务指标的选择。

3.2 原则

企业在选取财务比率指标的过程中, 除了要参考上述依据外, 还应当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1) 全面性原则。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方法的内在要求是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获现能力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缺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 科学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要求在指标的设置上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 相对独立性原则。如前所述, 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是企业进行综合财务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评分法、功效系数法等的应用前提是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 因此, 应该尽量保证指标之间的相对独立, 避免出现指标衡量内容交叉重叠的局面。

(3) 决策相关性原则。决策相关性原则指财务指标必须与经济决策相关, 以避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综合评价的目的是为特定的决策提供理性的财务信息支持, 为了达到这一点, 指标的选取必须切合决策需要, 即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4) 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为计算指标而进行的数据收集要可行, 选用那些较容易被评价主体通过公开的途径及时准确获得的信息。如果某项指标对于评价结果很有用, 但获取这项指标数据非常不易, 一般来说应该放弃这项指标, 转而选取其他可以与这个指标反映基本相同信息并且易于获取的指标来替代。

4 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面向过去的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

面向过去的财务比率指标理论上来说属于传统综合财务评价的范畴, 即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获现能力五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 之所以面向过去, 是因为企业在评价以上各项能力时依据大多为传统的财务比率指标, 这些指标来自于会计账户的数据, 通过选择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 企业及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到企业最近一段期间的经营成果, 但与此同时, 仅仅根据这些财务指标以及所评价的企业能力, 信息使用者并不能够准确判断出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这方面的财务比率指标选择, 国内外的研究较多, 所构建的财务指标体系日益完善, 目前通用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对于表1的内容, 要说明以下两点:

第一, 表1为通用的财务比率指标评价体系, 并没有考虑评价主体和所处行业的影响, 因此企业通常并不能应用其直接进行综合财务评价, 而应当根据具体的评价主体, 同时结合所处行业的特殊性, 在上述体系中进行扩充, 提高财务比率指标的针对性。例如, 针对债权人的综合财务评价, 选取的财务比率指标应当突出偿债能力评价, 并额外提供现金流量对债务的保障信息;针对中小股东的综合财务评价, 则应当增加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有关盈利能力的指标。

第二, 表1中的财务比率指标并不需要全部进行反映, 原因在于上述指标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根据选择财务比率指标的相对独立性原则, 若上述指标全部包含在评价体系当中, 反而会因指标间的重叠而造成评价结果的失真。就如何确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 计算各指标的数值, 并应用SPSS等软件系统加以分析。例如, 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流动资产中比重最大的就是存货与应收账款, 存货与应收账款的营运状况几乎就决定了流动资产的营运状况, 所以这三个指标不能同时被纳入最后的指标体系, 最终选择哪个指标要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决定。

根据上述财务评价体系计算得出的财务比率指标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 但正如上文所述, 这些财务比率指标并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信息, 因此还需要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来加以补充。

4.2 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

所谓面向未来, 即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量, 近年来, 决策有用观逐渐取代了受托责任观成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决策, 因此, 企业的综合财务评价应当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更多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 这也是综合财务评价体系中所欠缺的。

因此, 需要在财务比率指标的选择过程中, 加入更多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 总结起来, 可分为两个方面的财务比率指标:创新能力指标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

(1) 创新能力指标的选择。

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一, 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变, 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发展战略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创新行为往往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但由于其对经营当期的影响较小, 因而在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当中常常被忽略。

根据企业创新的对象以及创新过程, 可将企业的创新能力分为五个方面: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自主管理创新能力、自主制度创新能力、自主组织创新能力、自主市场创新能力, 相应的财务比率指标如表2所示。

表2仅为企业在评价自身创新能力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企业在选取相关指标时, 应当根据企业自身及所处行业的特点对指标体系加以扩充, 但总体而言, 企业应当遵循科学的指标设置原则, 以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自主管理创新能力为观念, 以自主制度创新能力为支撑, 以自主组织创新能力为保障, 以自主市场创新能力为依托, 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2) 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的选择。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通常情况下,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和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等等。近年来,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受到广泛关注, 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自身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果, 会对企业当期及未来期间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企业只有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 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在综合财务评价中应当加入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

由于传统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为企业所有者, 因此, 此处讨论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包括股东 (中小股东除外) 。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选取的财务比例指标如表3所示。

引入上述财务比率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程度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进而可以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在选取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及相关原则选择恰当的财务比率指标, 同时还应当考虑特定的评价主体, 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确定所提供信息的侧重点。例如, 以客户为评价主体的综合财务评价应当增加有关产品安全与质量的财务指标, 如产品成本率、产品的修理退换比率等;以政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体系则应当重点突出企业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对于上述面向未来的财务指标体系, 目前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 在企业的实践当中重视程度依然不足, 这也是现代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主要缺陷之一。随着企业利益需求的多元化,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经济决策过程中, 其所提供的信息甚至超过了传统财务比率指标所反映的内容。本文将企业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划分为创新能力指标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指标两个方面, 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其他类型的财务比率指标。需要说明的是,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自身长足发展和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财务评价也需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因此, 财务比率指标的选取应当以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最终目的。

5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现有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财务比率指标评价体系, 提出企业在选取财务评价指标时应当综合考虑面向过去和面向未来的财务比率指标, 并且针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水平构建了相关的指标体系, 能够为企业在相关领域的评价活动提供参考, 属于在决策有用论下对企业综合财务评价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但与此同时, 本文仅仅提供了构建科学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所构建的仅为基本财务指标体系, 并未区分特定的评价主体及行业特点, 这也将成为未来完善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秀华.基于指标相关性的财务综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企业财务指标实例分析 篇9

一个企业在其存续期间中出现问题, 要探究其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如企业的战略方针、经营模式等, 但最直接的要还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下面我们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1 偿债能力分析

甲公司的流动比率与负债比例自2010年~2013年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但是自从2014年2月开始流动比例开始逐年下滑, 速动比率总体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虽然在2014年8月有些许的上升, 但上升幅度并不大, 从2010年~2014年2月, 甲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这说明, 企业对于短期债务的保障能力是不断提升的。首先,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它表示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负债作为保障, 一般来说生产型企业的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 甲从2010起一直未达到该比例, 直至2013年起, 虽然中间有些许波动, 但依旧超过该比例。这说明甲公司的流动资产低于短期债务的保障是可靠的。其次, 速冻比率=速冻资产/流动负债, 速冻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款项等, 即从流动资产中剔除了那些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 如存货、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甲公司的速动比率虽然自2014年5月其有下降趋势, 但是从整体来看, 甲公司的速动比率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的, 这更进一步的反映出甲公司对于短期债务的担保能力较好。第三, 从企业的现金比率上来看, 企业依旧保持良好的态势, 即便自2013年之后又些许的浮动, 但这并不影响甲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好的事实。因为, 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现金是流动性最强、变现最快、可直接用于偿还债务的资产, 它往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直接偿债能力。从上述三个比例来看, 甲对于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2 营运能力

首先,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该比率表明1年中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或者是1元应收账款投资支持的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 表明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越快, 流动性越强。甲公司2010年~2012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表明企业平均收账期缩短, 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加快, 资金留滞在应收账款上面的时间减少, 减少发生坏账的可能性, 资金使用效率有所提高。但在2013年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对于2012年有所下降, 表明企业在应收账款的收回上相比于2012年有所困难, 收账费用增加, 坏账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其次,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 该比例表明1年中存货周转的次数或者1元存货支持的销售收入。存货周转率越高, 说明存货的变现速度快, 企业的销售能力强。企业存货周转率高, 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但是甲公司的存货周转率自2010年起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 说明存货的变现能力不断下降, 企业的销售状况不好, 存货积压, 资金占用水平高。第三,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它表明1元总资产支持的销售收入。该指标越高, 说明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高, 生产效率水平高, 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企业2010年~2014年总资产周转率起伏不定, 说明企业对于资产的使用并是出于最优状态, 甚至会有所浪费。企业甲公司应该从其企业管理, 经营策略等方面寻找原因, 如流程设计、控制中的那些方面的欠缺以及不合理造成了这样的损失, 如何补救, 如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否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与盈利。第四, 现金周转率=收入/现金, 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流动性越强, 企业的现金得到充分利用。但2010年~2013年企业的现金周转率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 说明企业对其资金流的利用效率不高, 企业资金出现闲置浪费, 资金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率较低。虽然到2014年较2013年稍有提升, 但总体水平依旧不高, 企业的经营效率较差。

3 盈利能力

销售净利率是逐年稳步提升的, 从2010年的2.71%上升到2014年2月的8.58%, 而股东的权益报酬率虽然在2014年2月较2013年上升了2.22%但是就前几年来看总体处于下降的趋势。相比于前面两种比例。资产净利率一直处于起伏波动中, 但整体而言处于相对较稳定的水平。

首先,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该比率通常用于评价企业对股权投资的回报能力。这一比率越高, 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资产利用效率越高。股东可以获取的回报越丰厚。甲企业的资产净利率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这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没有较大的波动, 资产的利用率相对稳定, 每年都可以给股东相对稳定的回报。企业的经营总体来说比较稳定。其次, 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总额, 它反映企业股东获取投资报酬的高低, 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股东获取的收益越高。自2010年~2012年虽然资产净利率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股东权益报酬率却呈现相反的趋势, 说明虽然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但是股东获得的收益却减少了。2013年~2014年, 资产净利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都呈现增长的趋势, 而且股东权益报酬率要比资产净利率增长的快。但是就甲公司整体而言, 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是相对稳定的, 股东获得投资回报的保障力度还是相对较大的。第三,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它说明企业净利率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可以评价企业通过销售赚取利润的能力。该比例越高说明企业通过销售扩大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甲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从2010年~2014年2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说明公司通过销售产品赚取利润的能力逐年稳步提升。这使企业的经营能力, 偿债能力与及股东获取收益得到了保障。

4 资本结构

从2010年开始企业的股东权益比例开始上升, 直到上升到2012年的73.49%, 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开始下降, 虽然中间有些许的起伏上升, 但从整体来看, 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还是下降了。而资产负债率从2010年的54.50%骤降到2001年的26.71%, 之后起起伏伏, 但总体而言稳定在26%~34%。同样, 企业的长期负债比例, 在2001年和2012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之上, 其余的年份也是有所波动, 但是依旧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首先,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资产总额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举债而得到的。由于负债需要定期的偿还利息, 因此, 该比例越高, 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差, 财务风险也越大。甲公司, 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高达54.5%, 就是说企业一般以上的资产都是通过举借外债来获得的, 这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利好因素。由于过于庞大的外债, 企业需要偿还利息的负担太重, 这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加大了企业不能按期偿还的可能性, 如果企业不能定期偿还, 那么企业的形象与信誉将会降低, 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增大以后的筹资成本。因此, 对于整个企业来说风险过大。

摘要:本文运用对比分析和归纳分析手段, 然后对其财务报表从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就该公司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偿债能力,经营分析能力,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洁中.基于COSO的财务报告审计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 2014 (09) .

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评价 篇10

随着企业发展逐渐正规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创造了条件, 财务分析的意义就更加深远, 作用就更加重大。企业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而且, 对外部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它对于管理者正确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评价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 财务分析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

财务分析通过对实际会计报表等资料的分析能够准确地说明企业过去的业绩状况, 指出企业的成绩和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这不仅对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十分有益, 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行为也能产生正确的影响。

(二) 财务分析可全面反映企业现状。

财务分析根据不同分析主体的分析目的, 采取不同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可得出反映企业在该方向现状的指标, 如反映企业资产结构的指标、企业权益结构的指标、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指标、企业营运状况的指标、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等, 通过这种分析对于全面反映和评价企业现状有重要作用。

(三) 财务分析可充分揭示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包括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风险的存在产生于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财务分析特别是对企业潜力的分析与企业风险有着密切联系。企业潜力包括产品潜力、成本潜力等。潜力分析的准确性越高, 企业风险越小;反之, 则越大。

二、我国现阶段财务分析和信息披露状况

目前, 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所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资产状况、获得利润的情况以及所承受的风险三个方面。因此, 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也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本营运能力三方面的评价和分析上。然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利润指标体系存在着一些重大甚至致命的缺陷, 容易受到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 也易于被企业管理层以其它目的而进行虚假或恶意篡改, 造成信息反映的重大失真, 从而蒙蔽了有关利益相关者, 给他们造成损失。

三、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

(一)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一是投资者财富与企业的获利能力直接挂钩。因为投资者的直接利益来源于所投资净资产的增值程度, 并且收益通常是证券价值变动的唯一重要决定因素。为此, 投资者要分析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稳定持久性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计量和预计收益是投资者的重要任务。二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影响债权人的债务安全。因为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是利息和本金的偿付来源, 为此, 企业的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本期的获利能力及盈利情况下的现金支付能力以及企业是否有稳定持久的获利能力基础。三是企业的获利能力直接反映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通常用利润作为业绩的衡量标准。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获取利润, 所以, 企业管理部门所做出的经营决策都是以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盈利的稳定持久性、盈利潜力分析为前提。四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有关的市场及政府管理部门则要通过企业的盈利数额多少分析企业获利能力对市场和其他社会环境的影响, 并取得财政收入;利润还是企业职工取得劳动收入、福利保障, 取得深造和发展机会的资金来源。

(二)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 通常指资产的周转速度。它主要反映企业运用资产取得销售收入的能力, 通常用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收入与经营活动资产的比例来反映。

(三)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企业的负债按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大类, 因此企业偿债能力也可具体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如何, 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否维持, 关系到债权人的债权能否及时收回并获得利息, 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投资人的收益。可以说企业偿债能力是各方面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四、企业财务综合分析

(一) 企业财务综合分析的意义和特点。

财务分析是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角度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状况进行的分析, 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但这种从某一角度来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很难对企业财务总体状况和业绩的关联性及水平得出综合结论。为解决这一问题, 有必要在财务能力单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综合分析具有如下作用:第一, 财务综合分析有利于明确企业经营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及发展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第二, 财务综合分析有利于综合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明确企业的经营水平与位置。第三, 财务综合分析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决策、经营者奖惩、资信评估等。

(二)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亦称杜邦财务分析法, 是指根据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由于该指标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最先采用的, 故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将净资产收益率这一综合反映公司投资报酬和财务状况的指标按照贡献因素分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 分别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状况、盈利能力和负债经营状况。这样分解之后, 可以把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升降的原因具体化, 定量说明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比一项指标能提供更明确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所谓企业财务预警, 就是通过财务预警分析方法, 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 获得必要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 将企业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 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隐藏的问题、现实中存在的差距和经营薄弱环节, 为及时校正企业经营方向、企业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企业财力提供可靠依据。进行财务预警分析,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预防失败;对投资者来说, 则可以在发现企业财务危机萌芽后及时对现有的投资组合进行调整, 或减少对该企业的投资, 或全部处理掉对其的投资, 避免更大的损失;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他一些债权人来说, 可以利用这种预测的结果, 帮助做出贷款决策并对贷款进行必要的控制;对其他一些相关企业来说, 可以根据这种预测信号做出信用决策, 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后对一些外部诸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来说, 可以利用这种预警信息确定审计程序并判断该企业的前景。

五、结语

从财务指标看福田汽车制胜之道 篇11

福田汽车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发展战略,即低成本战略。在这一战略的主导下,福田汽车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1998年公司主营业务开始向轻型汽车转移,其切入点是中低端市场,一方面该市场容量是轻卡市场中最大的,另一方面中低端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农利、城乡结合部以及中小城市城镇,因此,公司能够较快地完成从农用车向汽车的转型。

上市前公司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只有6.66亿元、13.11亿元,是一家资本实力和主营业务收入规模都很小的企业。经过近七年的快速发展,到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上升到41.65亿元、138.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8%、48.2%,分别为原有规模的6.26倍、10.59倍。尽管公司的各类产品毛利率目前很低,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在同类上市公司中是最低的,但这绝非公司产品竞争能力不强的表现,而恰恰是公司深谙“低价高产”这一低成本经营之道。

长期以来,国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均自主建立零配件企业以降低生产成本,零部件采购成本占汽车成本的70~80%。福田汽车的发展历史较短,且以农用车起家,因此,其轻卡生产的配件生产能力较弱。为了解决零配件采购问题,弥补缺陷,福田汽车与国内一些主要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建立了特殊的股权关系。在公司的100家发起人中,有55家配件和主机生产厂,有45家经销企业,一方面,通过股权的纽带把它们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联系起来,形成了资本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为公司提供配件和技术协作,销售公司的产品,形成了贸易关系。这一双重性质的企业网络,使公司能够有效降低外部采购和销售成本,将管理上的优势有效转化成了公司的成本优势,从而保证了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为稳定的获利能力。同时,福田汽车建立了完备的大规模采购体系,也为公司低成本扩张提供了可能。

高效的资产周转速度

在福田汽车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带动下,公司的资产周转速度稳步提高。2003年,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3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天、总资产周转天数97天,在同业中处于最好的水平。商用车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明显强于轿车,最大限度提高主营收入、提高资产周转效率,是参与这一竞争的制胜法宝,也是与公司的“低价高产”这一低成本战略相一致。

稳定的资产结构和较低的财务负担

汽车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福田汽车的前身是一家以农用机械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小企业,公司通过其自身在很短时间内积累,客观决定了其是自有资本不足和资本实力偏弱的汽车企业之一,高负债经营是其必然选择。

截止到2003年底,福田汽车总资产为41.65亿元、净资产为15.6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2.4%。公司负债总额为25.99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21.96亿元,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84.5%。公司流动负债的规模和比例明显偏高,对公司正常的经营构成很大资金压力。

固定资产作为持续经营性资产,其投入通常有两个渠道,即自有资金(股东权益)和长期借款。福田汽车固定资产合计为17.29亿元(含在建工程),是净资产的110.5%;而帐面长期借款额为3.75亿元,仅占固定资产的21.7%。由于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这一资产结构保证了公司持续经营性资产的相对稳定。

由于公司持续经营性资产大于股东权益,经营性资金几乎全部依赖于负债。截止到2003年末,公司流动负债高达22.20亿元,流动资产为21.32亿元,此外,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0.96、0.32,明显低于行业正常水平。公司较为合理地利用了内部、外部资源,很好地利用了财务杠杆。

尽管流动比率只有0.96,但22.20亿元的流动负债,相对于138.89亿元销售收入和较高的资产周转速度,流动负债仍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其次,公司的负债主要是由于正常的经营形成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银行短期借款仅为1.57亿元,几乎没有偿还短期借款的压力。尽管公司账面存货高达12.92亿元,0.32的速动比率也大大低于正常水平,但公司账面预收账款高达3.80亿元。此外,公司还与经销商达成了2004年经销40万辆汽车的意向,充足的存货储备可以保证及时向经销商供货。公司的存货规模仍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篇12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广泛分开, 为激励经营者最大程度为股东创造价值, 减少代理成本, 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机制成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财务指标作为传统的业绩考核指标, 在业绩考核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进行考核为例, 选取的四个指标包括利润总额、EVA、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均为财务指标, 但财务指标受自身的局限, 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也带来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财务指标在业绩考核中的应用, 对其进行利弊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和建议。

一、财务指标在业绩考核中的运用

(一) 财务指标在西方国家业绩考核中的运用

西方国家业绩考核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成本指标阶段, 该阶段用成本指标进行考核;二是20世纪初至80年代运用销售利润率和投资报酬率等指标为主进行考核;三是20世纪90年代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考核阶段。

(二) 财务指标在我国企业业绩考核中的运用

我国业绩考核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自建国初期至1992年《企业财务通则》出台前, 主要采用资金、成本、利润等指标考核;二是1992年至1999年6月, 主要采用销售利润率、流动比率等财务考核指标;三是1999年6月至今, 定量财务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考核, 财务指标权重为60%-70%, 以净利润和净利润派生的净资产周利率、EVA等综合财务指标作为企业业绩考核的主指标。可以看出, 财务指标在业绩考核中长期以来占据着重要地位, 是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主流指标。

二、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利弊分析

(一) 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优点分析

1、财务指标可靠性高、可比性强。

财务指标来源于财务报告, 而不同企业的财务报告均遵循所在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且要按照相关规定接受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审计, 并由中介机构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出具使得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大大增强, 同时也增强了财务指标的可靠性。

由于不同企业的财务报告遵循的准则是一致的, 因此财务指标作为考核指标的可比性强, 有利于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比较、评价, 同时有利于对被评价企业进行同行业对标分析。

2、财务指标容易被管理层、股东所接受。

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获取利润, 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与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高度一致, 因此将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指标, 更容易被管理层、被股东所接受。同时, 财务指标直接来源于财务报告, 获取容易, 取得成本极低, 这也是财务指标一直以来在业绩考核中的地位特殊的原因。

3、财务指标评价结果容易量化, 综合性强。

财务指标作为企业经营结果的事后反映, 体现的是企业经营的综合结果, 囊括市场、生产、供应等各方面的信息, 综合性强, 避免个别业务指标如市场占有率指标的片面性, 不会导致顾此失彼或只注重规模不注重效益的情形发生。针对企业不同时期关注点的不同, 有不同类型的财务指标相对应, 且考核结果均是定量结果, 容易评价和管理, 避免了定性指标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二) 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弊端分析

1、跟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不一致, 重视短期利益, 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和机会成本, 甚至放大风险。

由于只注重取得和维持短期经营结果, 使得经营者不愿意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去追求长期战略目标, 导致企业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 在长期价值创造方面投资过少。企业的经营者只看重当前利益, 行为短期化,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甚至经营者为实现个别关键财务指标追求业绩而忽视企业风险, 损害企业长期发展。某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存货的年度考核目标, 11月份开始就停止部份业务, 收回账款归还银行贷款并准备年后再贷回, 降低资产负债率, 但第二年1月份由于银根收紧, 利率上浮, 融资成本上升, 且银行融资资金受额度限制迟迟难以到位, 影响了业务的发展。

2、财务指标重结果, 轻过程, 容易导致利润操纵。

财务指标如净利润反映经营结果, 虽然可以从指标上判断企业业绩是否得到了改善, 却不能了解企业业绩改善的具体原因, 业绩考核价值导向重结果, 轻过程, 忽视管理质量。可能导致管理层为获得高额薪酬和快速升迁, 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当前许多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研究结果显示,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配股等要求, 通过非营业业务、投资收益以及关联交易等手段操纵利润, 以满足现行评价指标的要求。尽管改良后的财务指标——EVA指标对此进行了改进, 既包含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绝对价值, 又包括相对价值, 既考虑债务成本, 又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 但即使采用EVA评价指标, 仍然无法解决利润操纵的问题。

3、过多的财务职业判断导致财务数据不能如实反映企业业绩。

在现行会计准则下, 会计计量和确认需要过多的职业判断, 由于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差异, 编制的财务报表反映出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使业绩评价指标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 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折旧方法, 将反映出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进而影响业绩评价的结果。此外, 在业绩考核财务指标中, 指标本身的合理性和权重比例值得商榷, 如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应该选择不同考核指标和权重。

4、财务指标面向过去, 忽视了对未来的评价。

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财务指标的数据来源是企业财务报告, 或者是根据财务报告计算出的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等各种比率和指标。而财务报告上的数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后, 经过记账、算账, 然后编报而得到的, 是对过去事项纪录的结果和反映, 是对企业业绩的事后评价, 据之进行业绩评价, 只能反映过去, 不能反映未来, 不利于评价企业在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上的业绩

5、忽视非财务因素的重要作用。

财务指标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它不能也无法涵盖全部业绩评价的内容, 财务指标不包含大多数影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因素, 如产品质量, 员工的素质和技能, 也不能反映经营过程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 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挑战越来越频繁、激烈, 没有对外部环境的正确评价, 企业很难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因此, 经营业绩评价除了关注财务因素外, 更应充分关注非财务因素, 如客户满意度、产品市场占有率、技术和产品创新、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三、完善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指标的措施

(一)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 选择业绩考核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业绩考核应以企业战略管理的总体目标为导向, 在战略管理目标的指引下建立起符合企业特点的业绩评价系统, 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促进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要全面考虑企业各相关主体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利益;二是要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利益需要, 充分平衡企业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引导企业注重可持续经营, 实施战略发展, 克服在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上的短期行为;四是要拓展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的内涵, 由仅为出资人服务拓展为各利益相关者服务, 丰富绩效评价的内容。

通过以上方法的业绩考核引导企业加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 引导企业根据战略目标积累有效资源并促进内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优化管理流程, 改善产品结构, 逐步确立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二)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选择业绩考核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并设置权重

应根据企业生命周期深入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科学选择企业价值驱动的关键财务指标和体现长期竞争能力的非财务指标, 并赋予合理的权重, 业绩考核价值导向要从单一的重经营结果向经营结果和过程管理并重。关键财务指标主要是一些体现企业短期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 包括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运营能力指标、现金流状况指标等4类。长期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全面利益, 能够作为评价企业长远竞争力的主要依据。这类指标主要是过程性指标, 能够揭示企业产生业绩的驱动因素, 具有较强的预测性, 主要包括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员工素质、创新能力、与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公司治理水平等指标。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财务指标有不同的表现, 要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当前的内部实际情况和面临的竞争环境, 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深入沟通后确定考核指标和权重。短期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必须与长期竞争能力评价指标结合使用。

(三) 完善会计准则, 减少职业判断, 同时建立业绩考核的修正调整机制

加快制定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实施细则, 对部分业务的会计处理尽可能减少职业判断, 以确保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唯一性, 从而确保财务指标的准确性。当企业经营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时, 应有相应的业绩考核修正调整机制, 确保环境变化应对及时, 考核指标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避免对企业出现负面影响, 考核科学, 价值导向正确, 激励作用有效发挥。

(四) 建立业绩考核的循环机制, 持续改进

业绩考核指标设计仅是成功推行的一部分内容, 考核文化的建立和考核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企业要想提升业绩考核的效果, 每年业绩考核工作主要领导都应高度重视, 考核前大力宣传, 考核中高度关注, 确保考核过程科学、透明, 考核后应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 做得好的予以肯定, 不足之处予以指出, 并与被考核者一起寻求解决方案, 持续改进, 不断提升各项工作。

同时, 可适度推行任期考核。任期考核与单纯的年度业绩考核相比较, 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注重从大局出发进行分析比较;二是注重考核长期的业绩;三是注重广泛听取被考核人员的意见;四是注重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此外, 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建设, 使资本市场有效性提高, 由市场对企业业绩进行评判也是业绩考核未来改进的内容。

企业的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到其准确性, 也要考虑到经济性, 虽然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逐步走向以EVA为核心的综合指标评价, 但由于财务指标固有的局限性, 加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得企业无形资产、无形资源的重要性加强, 这些时代特征的变化都要求企业进行业绩考核时, 在使用财务指标的同时要通过一些方法弥补其弊端, 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科学选择不同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同时根据经营环境情况对考核指标进行修正, 推动考核指标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确保对企业绩效的客观公正评价。

参考文献

[1]熊梅芬, 王湘志.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6) 18卷3.

[2]宋巾.传统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1) 下.

[3]周建庆, 周静.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局限性.科技创业月刊, 2013 (5) .

[4]王冬年, 刘雪梅.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回顾与思考.会计之友, 2009 (3) 中.

上一篇:乡镇新职能导向下一篇:采煤塌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