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指标分析

2024-10-27

财务指标分析(精选12篇)

财务指标分析 篇1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念及报表种类

1. 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是根据医院的财务报表对医院整体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等情况,运用一定的财务分析方法对医院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作出判断和评价,客观评价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医院的发展得到促进。

2.根据《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等组成。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趋势分析法。它是帮助预测医院未来的发展前景,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前后变化及其原因,其数据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百分比数值。

2.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经济指标的比率,来查找差异的一种方法,它计算出来的数据是个相对数。

3.比较分析法。是把医院的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对比,说明医院财务信息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它可以是本院本期财务数与上期财务数对比,也可以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对比。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但比率分析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来说更加直观,因此也是财务报表分析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三、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是分析医院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目的和角度不同设置的指标体系也不同,该体系的构建在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的同时,应保证分析工作的客观性有效性。笔者根据分析的内容总结出以下几项指标:

1.能力变现指标。它反映医院近期现金流的状况,是评价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该指标反映医院的短期偿还债务能力大小,流动资金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偿债力就增强,一般说来流动比率在200%左右即可。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库存物资-药品)/流动负债。该公式把库存物资和药品剔除出去,是因为这两项的变现速度较慢,去除后的结果更能真实反映出医院短期的偿债能力, 其比率在100%就行。

2.资产管理指标。它是管理资产效率的财务指标,考查有效经济资源的利用,主要有药品周转率和应收医疗周转率。

(1)药品周转率。药品周转率=药品销售成本/平均药品库存成本。在流动资产中,药品的比重较大,它的周转率反映着存货的周转速度,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变现速度就越快,同理该指标越高则医院的资金流动性越强, 占用资金水平越低,财务风险就越小。

(2)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医疗收入+ 药品收入)/ 平均应收医疗款。这一指标反映了应收款在一定时期内变现的平均次数,因为应收款占用了医院的大量资金,如果缩短收帐的期限,坏帐损失就会减少,所以加快应收账款周转率对医院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3.获利能力指标。医院领导者对医院的盈利能力是非常关心和重视的,盈利指标主要有:资产净利率和业务收入净利率。

(1)资产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收支结余/平均资产总额。它反映的是医院利用资产后有何成效,用于衡量医院获取利润的能力。指标越高,资金利用效率就越高,表明医院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方面运行不错,反之亦然。

(2)业务收入净利率。业务收入净利率=收支结余/(医疗收入+ 药品收入)。该数值是一个百分比,也反映着医院获利能力的高低,指标越高,获利能力越强,是指医院每一元钱的业务收入带来净收益的多少。所以获利能力不能只光顾收入的绝对数,同时也应看重收入所创造的结余是多少,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计算出医院的盈利水平。

4.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该指标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医院偿还长期负债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医院中主要涉及的指标是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它是衡量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反映医院筹措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其负债率越高,医院的财务风险越大,比值应控制在30%以下。当然资产也包括固定资产的数额,在计算时应把累计折旧考虑进去,这样计算的结果会更加客观真实,评估的数据也会更加的接近实际。

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很多,还包括所有权益比率、产权比率等等,但是医院财务具体涉及到的没有这么多,所以就不再一一叙述。

四、结论

医院财务报表的分析运用到以上几种财务指标,对医院资金的使用率,医院预算计划的完成,财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医院的决策者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当然报表中的数据毕竟是个静态的数据,要想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分析,既可以医院内纵向相关指标对比,也可以医院与医院之间横向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 找出差距,制定出一套适合本院稳步发展的综合性财务管理方针。

财务指标分析 篇2

1、总资产增长率

期末总资产10,868,761.48元,比期末总资产10,270,927.98元增加597,833.50元,总资产增长率为6%,财务指标分析报告。说明公司总资产规模有一定的增长,主要是本期新增固定资产比较多;与上期11%的总资产增长率相比,本期增长比率较慢。

2、经营资产增长率

20期末经营性资产为10,868,761.48元,比20期末经营性资产10,270,927.98元增加597,833.50元,经营资产增长率为6%。说明公司经营资产规模有一定的增长;但与上期11%的经营资产增长率相比,本期增长比率较低。因全部资产皆为经营性资产,故经营资产比率为100%,说明所有资产都参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3、流动资产比率

年期末流动资产总额为7,548,061.95元,期末总资产10,868,761.48元,流动资产比率为69%,与上年度流动资产比率76%相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说明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有所下降,资产的变现能力减弱,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

二、资产周转能力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7次,比应收账款周转率38次上升了9次;说明贵公司应收账款回收及时,资产运营效率提高。

2、经营资产周转率

20经营资产周转率为1.4次,比20应收账款周转率1.6次下降了0.2次;经营资产周转次数降低,资产运营效率下降。主要原因是2009年度资产增加的同时、收入和利润却在下降,导致资产运营效率低下。

三、资产收益能力

1、营业利润率

2009年度营业利润为2,195,558.09元、销售净额为14,680,787.75元,营业利润率为15%,比年度的.营业利润率19%减少了4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公司收入在减少的同时营业费用却大幅提升;管理费用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远低与收入的下降幅度。在收入降低的同时,营业费用不但不能缩减,反而有所提高;未开源却增流,导致营业利润率降低。

2、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2009年度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为15%,比2008年度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19%降低了4个百分点,说明总资产获利能力在逐步降低。

3、经营资产利润率

2009年度经营资产利润率为21%,比2008年度经营资产利润率30%降低了9个百分点;说明经营资产获利能力较弱且逐年下降,公司应对此应予以足够重视。今后应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闲置;压缩成本,节省开支,以提高经营性资产的收益能力,确保公司的持续经营。

四、资产获取现金流能力

1、销售现金比率

2009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64,275.35元、销售净额为14,680,787.75元,销售现金比率为29%,比2008年度销售现金比率21%上升了8个百分点。公司每100元销售净额只能获取29元的经营活动现金净额,说明从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较强。

2、经营资产现金回收率

2009年度经营资产现金回收率为40%,比2008年度经营资产现金回收率33%上升了7个百分点。公司每100元经营资产只能产生40元的现金,需约2.5年的时间,就能从营业收入收回全部经营资产;说明公司从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较强,不会因资产需更新换代而发生资金短缺问题。

3、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额比率

公司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指标分析 篇3

摘 要 财务指标分析是认识企业管理本质的锐利武器,也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指标的分析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现象和外部联系,以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揭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本质与规律,以及利用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来深入地考虑问题,进而系统化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 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获利能力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足额及时偿还的保证程度,它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短期存活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一家企业不能维持其短期偿债能力,会更难以维持其长期偿债能力,即使过家企业盈利不错,也同样会面临因不能答付到期债务而导致的破产威胁。如果企业偿债能力低还会丧失各种投资机会,这不仅损害公司的竞争能力,还会致其股票价格下跌,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因此,这是企业债权人、企业的股东和潜在投资人都共同关心的一类指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1]。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己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等(财政部会计评价中心,2008)。

1.资产负债率或称负债比率

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分析和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一项重要的判断标准。适度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较小,企止经营安全、稳健、有效、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是企业财务结构是否稳健的重要标志。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二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x100%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一家企业而言,其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资产使用效率高,周转速度快,表明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好,偿还债务的能力强,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宋常,2007)。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它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即企业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就能够减少营运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呆滞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2]。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二)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三、获利能力分析

(一)营业利润率

营利利润率分为营业利润率和毛营业毛利率,营利利润率是一定时期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毛利率是营业毛利额与毛利净收入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毛利率二(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二)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体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其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三)净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获利的核心指标。表明了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四、成长能力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与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率。这是一项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动状况[2]。

(二)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状况。该指标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体现了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其发展后劲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二(资产总额年末数-资产总额年初数)/年初资产总额

宗旨,财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缩影,是传递财务信息的載体;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基本依据,采用合理的账务指标,从财务报表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有效地寻求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过程,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浅谈.财会通讯.2008.10:81-83.

财务指标分析 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指标,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目的与内容

(一) 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分析, 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告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的分析研究。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分析财务报表有着不同的目的, 但均希望从财务报表中获得对其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应用十分广泛, 既要帮助报表使用者总结、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又要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 企业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状况

企业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1.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包括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企业的偿债能力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资产的变现速度, 变现速度越快, 偿债能力越强;二是企业能够转化为偿债资产的数量, 这一数量越大, 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2. 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 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分为基本评价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 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指标。营运能力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

3. 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 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与成本这两个因素。

4. 发展能力分析指标。

发展能力反映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主要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等指标。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概括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和偿债能力, 是企业实力的综合体现。

二、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的利弊

(一) 财务指标分析的优势

财务分析评价的重要手段是各种指标, 而较多采用的是财务指标。财务指标的优点是:

(1) 数据来源可靠, 计算准确。它由具体的财务数据与财务资料作为分析基础, 有明确的计算各类指标的公式。 (2) 使用广泛, 具有较强的横向和纵向可比性。结合财务指标分析经营状况是财务分析的基础, 不论是企业管理者, 还是报表的外部使用者, 都通过计算出的财务指标为参考, 作为投筹资的基础。 (3) 针对性强。对每个财务指标分析都是针对企业财务上的某个部分, 指标的高低在量的方面表明企业某个部分财务状况的好坏, 与利润和成本等同起来, 对短期的预测有一定的效果。

(二) 财务指标分析系统的局限性

1. 假设前提存在的缺陷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 但这些指标是以企业清算为前提的, 主要着眼于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 而忽视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及企业因经营而增加的偿债能力。此外, 在速动比率指标的计算中假设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偿债能力比存货的偿债能力强, 但有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因为有些应收账款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 有些甚至根本不能收回。

2. 指标的定义缺乏统一性

财务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而可比性的前提是指标的定义必须统一。例如,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用利润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得到的, 而企业的利润至少有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形式, 到底应该采用哪种利润却并未有统一的界定, 这使得指标缺乏统一性。

3. 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被割裂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各有优劣, 在实践中, 财务分析往往将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割裂开来, 并过分重视相对指标而忽视绝对指标。实际上, 有些绝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可以分析一个企业的销售规模, 净资产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资产规模, 净利润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这些问题对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时, 最好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 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4. 财务指标没有反映其内容结构

财务指标是由各种数字表达的, 但这些数字往往只反映了该企业有关项目的表面现象, 对于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很难知道。

5. 财务指标容易被内部人控制

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 内部人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 从而能达到内部人员所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 于是, 各种操纵财务指标的现象便应运而生。

(三) 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1. 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

从多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来看,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除引用定量和定性指标来说明企业背景以及各种分析指标资料以外, 还应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 使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更趋完善, 在企业发展决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支撑和保障的作用。

(1) 产品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分析评价营运能力的重要的非财务性指标。它表明在同类产品中企业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越高, 说明企业产品受消费者喜爱,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2)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生产产品的劳动效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 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 则越低。劳动生产率还综合体现了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

(3) 产品质量指标:指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的指标,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一定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指标。包括产品的合格率、优质品率等;二是指企业产品销售以后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 并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定。包括驰名商标产品、优质名牌产品等;三是指企业产品在销售以后未符合消费者要求而表现出的品质。可以通过消费者投诉率和退货率这两个计量指标综合反映。

(4) 新产品开发能力:是指企业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方面的能力。企业管理重心正由实物资本转向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 因此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应该关注企业的诸如市场价值、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非财务性指标。

2. 充分利用现金流量信息, 注重现金流动负债比

企业的现金流量特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直接的保证。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超过流动负债, 表明企业即使不动用其他资产, 仅以当期产生的现金流量就能够满足偿还短期债务的需要。因此, 在分析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 既要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 更应关注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年末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由于现金是偿还债务的最主要手段, 若缺少现金, 可能会使企业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被迫宣告破产清算, 从这个意义上讲, 该指标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更为严格, 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3. 增加企业未来财务增长潜力的指标

企业的未来财务增长潜力, 是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长远保障。然而, 由于企业的未来财务增长潜力涉及的因素多、不确定性大, 因此在对企业未来财务增长潜力进行评价的时候, 与前四类指标相比, 这类指标具有更大的涉及范围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从影响未来财务增长潜力相关的评价因素出发, 我们可以选定以下的几个指标进行评价。

(1) 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 (本年末销售收入总额/三年前年末销售收入总额)

销售收入增长率是反映企业销售增长的趋势和稳定程度, 较好的体现企业适销对路地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 可以用于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地位。采用三年的指标进行评价是为了消除不正常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2)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本年末资产总额/三年前年末资产总额)

在总资产报酬率固定的情况下, 资产规模与收入规模存在正比例的关系, 企业资本的稳定持续增长, 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资本的持续增长, 不仅是以往企业经营成果的体现, 也是未来持续发展的现实手段。

(3) 可持续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通过对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实际销售增长率的比较分析, 也是反映企业未来财务增长潜力的重要依据。

(4) 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篇5

1、流动比率=流动资産合计 / 流动负债合计

标准值:2.0。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産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産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流动资産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保守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

标准值:1/0.8

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爲流动资産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産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爲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二、资産管理比率

1、存货周转率=産品销售成本 /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标准值:3。

意义:存货的周转率是存货周转速度的主要指标。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爲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2、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産品销售成本

标准值:120。

意义: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産到销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爲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3、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标准值:3。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 / 应收账款周转率 =(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 産品销售收入

标准值:100。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5、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360}/産品销售成本+{[(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360}/産品销售收入

标准值:200。

意义:营业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爲止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

分析提示:营业周期,一般应结合存货周转情况和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并分析。营业周期的长短,不仅体现企业的资産管理水平,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6、流动资産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産+期末流动资産)/2]

标准值:1。

意义:流动资産周转率反映流动资産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産,相当於扩大资産的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补充流动资産叁加周转,形成资産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分析提示:流动资産周转率要结合存货、应收账款一并进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7、总资産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産总额+期末资産总额)/2]

标准值:0.8。

意义:该项指标反映总资産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産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分析提示:总资産周转指标用於衡量企业运用资産赚取利润的能力。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起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负债比率

1、资産负债率=(负债总额 / 资産总额)*100%

标准值:0.7。

意义: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该指标也被称爲举债经营比率。

分析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産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资産负债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视爲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 /股东权益)*100%

标准值:1.2。

意义:反映债权人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稳定。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一般说来,産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産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从股东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举债,可以将损失和风险转移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举债经营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

3、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産净值)]*100%

标准值:1.5。

意义:産权比率指标的延伸,更爲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不考虑无形资産包括商誉、商标、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的价值,它们不一定能用来还债,爲谨慎起见,一律视爲不能偿债。

分析提示:从长期偿债能力看,较低的比率说明企业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举债规模正常。

4、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标准值:2.5。

意义: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

分析提示:企业要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才能保证负担得起资本化利息。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利息压力越小。

四、盈利能力比率

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标准值:0.1。

意义: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分析提示: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爲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2、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标准值:0.15。

意义: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後,有多少钱可以用於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分析提示:销售毛利率是企业是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业可以按期分析销售毛利率,据以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的发生及配比情况作出判断。

3、资産净利率=净利润/ [(期初资産总额+期末资産总额)/2]*100%

无标准值。

意义: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産相比较,表明企业资産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産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分析提示:资産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的资産的多少、资産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産净利率高低的原因有:産品的价格、单位産品成本的高低、産品的産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4、净资産收益率=净利润/ [(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标准值:0.08。

意义:净资産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

分析提示:杜邦分析体系可以将这一指标分解成相联系的多种因素,进一步剖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如资産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另外,在使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进行分析。

五、现金流量流动性分析

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

标准值:1.5。

意义: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比较,可以体现企业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2、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流动负债

标准值:0.5。

意义:反映经营活动産生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期末负债总额

标准值:0.25。

意义: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较,与同业比较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这个比率同时也体现企业的最大付息能力。

六、获取现金的能力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销售额

标准值:0.2。

意义: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与同业比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的收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效果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普通股股数

无标准值。

意义:反映每股经营所得到的净现金,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就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産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期末资産总额

标准值:0.06。

意义:说明企业资産産生现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把上述指标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産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産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産获现能力越强。

七、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五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同期内的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资本支出,从购建固定资産、无形资産和其他长期资産所支付的现金专案中取数;

存货增加,现金股利,均从现金流量表主、附表中取数。

标准值:0.8。

意义:说明企业经营産生的现金满足资本支出、存货增加和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比率越大,资金自给率越高。

分析提示:达到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企业扩充所需资金;若小於1,则说明企业部分资金要靠外部融资来补充。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 每股现金股利=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现金股利

标准值:2。

意义: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其值越大越好。

分析提示:分析结果可以与同业比较,与企业过去比较。

3、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 经营应得现金

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 非付现费用=净利润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本期提取的折旧+无形资産摊销 + 待摊费用摊销 + 递延资産摊销

标准值:0.9。

意义:分析会计收益和现金净流量的比例关系,评价收益质量。

分析提示:接近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与其应获现金相当,收益质量高;若小於1,则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不够好。

财务管理公式大全

第二章

1、单期资产的收益率=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2、方差=∑(随机结果-期望值)2×概率(P26)

3、标准方差=方差的开平方(期望值相同,越大风险大)

4、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期望值不同,越大风险大)

5、协方差=相关系数×两个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

6、β=某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该项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市场组合收益率标准差

7、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8、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9、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

=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其中:(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即斜率

第三章:P-现值、F-终值、A-年金

10、单利现值P=F/(1+n×i)‖单利终值F=P×(1+n×i)‖二者互为倒数

11、复利现值P=F/(1+i)n =F(P/F,i,n)――求什么就把什么写在前面

12、复利终值F=P(1+i)n =P(F/P,i,n)

13、年金终值F=A(F/A,i,n)――偿债基金的倒数

偿债基金A= F(A/F,i,n)

14、年金现值P=A(P/A,i,n)――资本回收额的倒数

资本回收额A= P(A/P,i,n)

15、即付年金终值F=A„(F/A,i,n+1)-1‟――年金终值期数+1系数-1

16、即付年金现值P=A„(P/A,i,n-1)+1‟――年金现值期数-1系数+

17、递延年金终值F= A(F/A,i,n)――n表示A的个数

18、递延年金现值P=A(P/A,i,n)×(P/F,i,m)先后面的年金现再前面的复利现

19、永续年金P=A/i 20、内插法瑁老师口诀:反向变动的情况比较多

同向变动:i=最小比+(中-小)/(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反向变动:i=最小比+(大-中)/(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21、实际利率=(1+名义/次数)次数-1

股票计算:

22、本期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

23、不超过一年持有期收益率=(买卖价差+持有期分得现金股利)/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

24、超过一年=各年复利现值相加(运用内插法)

25、固定模型股票价值=股息/报酬率――永续年金

26、股利固定增长价值=第一年股利/(报酬率-增长率)

债券计算:

27、债券估价=每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28、到期一次还本=面值单利本利和的复利现值

29、零利率=面值的复利现值 30、本期收益率=年利息/买入价

31、不超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间利息收入+买卖价差)/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按360天/年)

32、超过一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到期额或卖出价/买入价)(开持有期次方)

33、超过一年每年末付息=持有期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与债券估价公式一样,这里求的是i,用内插法

第四章:

34、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5、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

36、原始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37、项目总投资=原始投资+资本化利息

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流动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8、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需用数

39、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资金需用数

40、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工资福利+修理费+其他费用=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折旧-无形和开办摊销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计算:

41、运营期税前净现金流量=新增的息税前利润+新增的折旧+回收残值

42、运营期税后净现金流量=税前净现金流量-新增的所得税

完整工业投资计算:

43、运营期税前净现金流量=税前利息+折旧+摊销+回收-运营投资

44、运营期税后净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摊销+回收-运营投资

更新改造投资计算:

45、建设期净现金流量=-(新固投资-旧固变现)

46、建设期末的净现金流量=旧固提前报废净损失递减的所得税

47、运营期第一年税后净现金流量=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增加的折旧+旧固提前报废净损失递减的所得税

48、运营期税后净现金流量=增加的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增加的折旧+(新固残值-旧固残值)

建设期为0,使用公式45、47、48--;建设期不为0,使用公式45、46、48

静态指标计算:投资回收期PP/PP`、投资收益率ROI

49、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原始投资合计/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50、包括件设计的回收期=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建设期

51、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最后一个累计负值的年份+|最后一个累计负值|/下年净现金流量

52、投资收益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动态指标计算: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获利指数PI、内部收益率IRR

53、净现值=NCF0+净现金流量的复利现值相加

54、净现金流量相等,净现值=NCF0+净现金流量的年金现值

55、终点有回收,净现值=NCF0+净现金流量n-1的年金现值+净现金流量n的复利现值

或=NCF0+净现金流量n的年金现值+回收额的复利现值

54、建设期不为0的时候,按递延年金来理解

55、净现值率=项目的净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56、获利指数=投产后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或=1+净现值率

57、(P/A,IRR,n)=原始投资/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NPV、NPVR、PI、IRR四指标同向变动

第五章:

58、基金单位净值=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基金单位总份数

59、基金认购价(卖出价)=基金单位净值+首次认购费 60、基金赎回价(买入价)=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赎回费

61、基金收益率=(年末持有份数×年末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末-年初)/年初 62、认股权证价值=(股票市价-认购价格)×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3、附权认股权价值=(附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1+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4、除权认股权价值=(除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5、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股票数/可转换债券数 66、转换价格=债券面值/转换比率

第六章:

现金管理:

67、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68、最佳现金持有量Q=√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69、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成本TC=√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持有利率在下,相关利率在上 70、转换成本=需要量/Q×每次转换成本 71、持有机会成本=Q/2×利率 72、有价证券交易次数=需要量/Q 73、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次数

74、分散收帐收益净额=(分散前应收投资-分散后应收投资)×综合资金成本率-增加费用――小于0不宜采用

应收账款管理:

75、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360×平均收帐天数 76、维持赊销所需资金=应收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77、应收机会成本=维持赊销所需资金×资金成本率

存货管理:

78、经济进货批量Q=√2×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79、经济进货相关总成本T=√2×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80、平均占用资金W=进货单价×Q/2 81、最佳进货批次N=进货量/Q 82、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83、试行数量折扣时,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84、允许缺货的经济进货批量

=√2×(存货需要量×进货费用/储存成本)ׄ(储存+缺货)/缺货成本‟(开平方)

85、平均缺货量=允许缺货进货批量ׄ(储存/(储存+缺货)

允许缺货:经济量Q×缺货在下;平均量储存在上

86、再订货点=每天消耗原始材料数量(原始材料使用率)×在途时间

87、订货提前期=预期交货期内原材料使用量/原材料使用率)88、保险储备量=1/2×(最大耗用×最长提前期-正常量×正常提前期)

89、保险储备下的再订货点=再订货点+保险储备量

第七章: 90、对外筹资需要量=„(随收入变动的资产-随收入变动的负债)/本期收入‟×收入增加值-自留资金 91、资金习性函数y=a+bx 92、高低点法:

b=(最高收入对应资金占用-最低收入对应资金占用)/(最高收入-最低收入)

93、回归直线法:结合P179页例题中的表格和数字来记忆 a=(∑x2∑y-∑x∑xy)/[n∑x2-(∑x)2] b=(n∑xy-∑x2∑y)/[n∑x2-(∑x)2]――注意,a、b的分子一样

=(∑y-na)/∑x

普通股筹资:

94、规定股利筹资成本=每年股利/筹资金额(1-筹资费率)95、固定增长率筹资成本=„第一年股利/筹资金额(1-筹资费率)‟+增长率

9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97、无风险+风险溢价法K=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

留存收益筹资:无筹资费率

98、股利固定筹资成本=每年股利/筹资金额

99、固定增长率筹资成本=(第一年股利/筹资金额)+增长率

负债筹资:有低税效应 100、长期借款筹资成本=年利息(1-所得税率)/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

101、融资租赁:后付租金用年资本回收额公式,先付租金用即付年金现值公式

102、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103、贴现贷款实际利率=利息/(贷款金额-利息)104、加息贷款实际利率=贷款额×利息率/贷款额÷2 105、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信用期指最长付款期,折扣期指折扣百分比对应的天数

第八章:

综合资金成本的公式参考第七章

106、筹资总额分界点=某筹资方式成本分界点/该筹资方式所占比重

杠杆公式:

107、边际贡献M=销售收入px-变动成本bx

=单位边际贡献m×产销量x 108、息税前利润EBIT=边际贡献M-固定成本a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中不应包括利息费用 109、经营杠杆=M/EBIT=M/(M-a)

110、财务杠杆=EBIT/(EBIT-利息I)

111、复合杠杆=经营杠杆×财务杠杆=M/(EBIT-I-融资租赁租金)112、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参见教材P229例8-12 113、瑁老师总结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公式

EBIT加线=(股方案股数×债方案利息-债方案股数×股方案利息)/(股方案股数-债方案股数)

114、公司价值=长期债务现值+公司股票现值

115、公司股票现值=(M-I)(1-T)/普通股资金成本率

普通股资金成本率见公式95、96、97

第十章:本章公式需与例题结合记忆

116、成本的弹性预算=固定成本预算+Σ(单位变动成本预算×预计业务量)

日常业务预算之一销售预算的编制公式: 117、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单价×预计销售量 118、预计销项税额=预计销售总额×增值税税率 119、含税销售收入=117预计销售收入+118预计销项税额

120、第一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销售收入×比率+该期回收以前的应收账款

121、某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销售收入×收现率+前期剩余应收 121、预算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余额+含税销售收入合计-经营期现金收入合计

日常业务预算之二生产预算的编制公式:

122、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日常业务预算之三直接材料预算的编制公式: 123、某产品耗用某直接材料需用量=某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消耗定额(已知)×预计产量

124、某材料直接采购量=123预计需用量+期末库存-期初库存 125、某材料采购成本=该材料单价×124预计采购量 126、预计采购金额=125采购成本+进项税额

127、采购现金支出=某期预计采购金额×付现率+前期剩余应付 128、预算期末应付账款余额=期初应付余额+预计采购金额合计-预计采购支出合计

日常业务预算之四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的编制公式: 129、应交税金及附加=130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

130、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注: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税率

日常业务预算之五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公式:

131、某产品直接人工工时=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已知)×产量 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单位工时工资率(已知)×131该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133、某产品其他直接费用=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计提标准(已知)

134、某产品直接人工成本=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133某产品其他直接费用

135、直接人工成本现金支出=直接工资总额+其他直接费用总额

日常业务预算之六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36、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已知)/ Σ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137、变动性制造费用现金支出=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131直接人工工时

138、固定性制造费用现金支出=固定性制造费用-年折旧费 139、制造费用现金支出=137变动性制造费用+138固定性制造费用

日常业务预算之七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公式:

140、单位生产成本=141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42单位直接人工成本+143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

141、单位耗用直接材料成本=平均采购单价×平均单位耗用材料数量

142、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平均单位工时直接人工成本×平均产品工时定额

143、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制造费用=136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平均产品工时定额

144、直接材料成本=全部直接材料成本+耗用直接人工成本+耗用变动性制造费用

145、耗用某直接材料成本=141单位耗用直接材料成本×产量 146、产品生产成本=本期发生生产成本+在产品期初余额-在产品期末余额

147、产品销售成本=146产品生产成本+产成品期初余额-产成品期末余额

日常业务预算之九销售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48、变动性销售费用现金支出=单位变动性销售费用分配额×预计销售量

日常业务预算之十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49、管理费用现金支出=管理费用-年折旧-年摊销

现金预算公式:

150、可运用现金=期初现金余额+121经营现金收入

151、经营现金支出=144直接材料+135直接人工+139制造费用+148销售费用+149管理费用+129税金及附加+预交所得税+预分股利 152、现金支出合计=151经营现金支出+资本性现金支出 153、现金余缺=150可运用现金合计-152现金支出合计

154、资金筹措及运用=短期借款+普通股+债券-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债券利息-归还贷款-购买有价证券 155、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154资金筹措及运用

第十一章:

156、成本变动额=实际责任成本-预算责任成本(注意教材P328例1上面的那句话)

157、成本变动率=156成本变动额/预算责任成本(费用的计算方法一致)

157、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158、利润中心责任人可控利润总额=157边际贡献总额-责任人可控固定成本 159、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158责任人可控利润总额-责任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160、公司利润总额=159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公司不可分摊的费用

投资中心考核指标: 161、投资利润率=利润/投资额

投资额是投资中心的总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即净资产,也就是所有者权益。

162投资利润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163、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

164、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

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的计算参见第七章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165、标准工资率(元/小时)=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 166、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65标准工资率×工时用量标准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167、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元/小时)=标准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

168、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67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用量标准

成本差异基本公式:

169、用量差异=(实际常量下实际用量-实际常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量-标准量)×标准价格――求量差就用实际量减标准量

170、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常量下实际用量

=(实际价-标准价)×实际量――求价差就用实际价减标准价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17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标准成本=量差+价差

172、用量差异=(实际量-标准量)×标准价格 173、价格差异=(实际价-标准价)×实际量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174、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标准成本=量差+价差

175、效率差异(量差)=(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176、工资率差异(价差)=(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177、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变制造费用-标准变制造费用=量差+价差

178、效率差异(量差)=(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率 179、耗费差异(价差)=(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180、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制造费用 181、标准分配率=固制预算总额/预算产量下标准总工时

两差异法:

182、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83、能量差异=(预算下标准工时-实际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三差异法: 184、耗费差异同182 185、产量差异=(预算下标准工时-实际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186、效率差异=(实际下实际工时-实际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第十二章

偿债能力指标之短期偿债:

187、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下限)=2(适当)188、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适当)

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189、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指标大较好,但不能太大

偿债能力指标之长期偿债:

190、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60%(适当)19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指标小较好 192、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总额――指标小较好

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对外担保+未决诉讼+其他或有负债 193、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3(适当),至少>1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即财务费用)=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

194、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指标小较好

运营能力指标

195、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

运营能力指标之生产资料运营能力

196、基本公式-某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某平均余额

197、周转期(天数)=360/周转率=某平均余额×360/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

198、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199、应收账款周转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营业收入 200、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201、存货周转期=存货平均余额×360/营业成本 202、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203、流动资产周转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360/营业收入 204、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205、固定资产周转期=固定资产平均余额×360/营业收入 206、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额 207、总资产周转期=平均资产额×360/营业收入

=202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

208、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未提未摊潜亏+未处理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

获利能力指标:

209、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210、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211、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1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213、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214、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一般是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

215、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平均净资产是所有者权益年初年末平均数)

216、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

平均资本是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年初年末平均数,资本公积指股本溢价

217、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股数加权平均数

218、当期发行在外股数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股数+„(当期发行股数×已发行时间-当期回购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获利能力之每股收益:

219、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平均股数 220、每股收益(两指标)=股东权益收益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221、每股收益(三指标)=总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比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222、每股收益(四指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比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各指标理解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平均每股净资产=平均股东权益/普通股平均股数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资产平均总额 223、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数 224、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225、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股数

发展能力指标:

226、营业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 227、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应>100%

228、资本积累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应>0 229、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 230、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利润增长额/上年利润总额 231、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本年营业收入净额

232、营业收入三年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总额/三年前营业收入总额(开立方)-1 233、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年末所有这权益/三年前所有这权益(开立方)-1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234、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营业净利润×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财务指标分析 篇6

【关键词】医院;财务分析;评价指标;问题和措施

一、引言

近两年国家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出台了很多的文件,使医院的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业务管理等有章可循。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当前医院在经营方面自主权有所提高,资金的使用、筹集以及分配等问题基本实现了自主管理,这对于提升医院的资金利用率,促进医院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种形势下,成立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是今后医院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提升资金的利用率,降低财务风险有着重要作用。

二、医院构建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良好的财务分析评价指标能客观准确的反映出医院的财产使用以及财务管理现状。医院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享受国家的大量拨款,尤其当前新医疗改革实行,为了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条件,国家更是加大投入,使医院的规模得到空前扩大,这种情况下有完善的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能够维护财产完整,保障资金安全,为财务管理提供坚实的后盾。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医院绩效评价的参考因素之一,每年度绩效评价标准和目标提出后,通过指标体系便能够对医院的整体绩效管理水平进行估算,能够及时发现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营水平。

三、医院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原则及指标设置

1.医院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本着以下四个方面,分别为全面性,客观性,实时性以及联系性。我们针对这几方面逐一探究。

(1)全面性指的是财物分析指标体系要包含医院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和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要考虑到医院当前经济条件下的运行能力以及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率问题,更要对医院在当前医疗体制下的获利能力进行评价。只有这样,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优势和作用才能较为完全的体现出来。

客观性和实际性指的是体系的构建要建立在医院现状上,任何与医院的发展目标,财务管理不挂钩的体系都是无效的,只有减少随意性,尽量站在客观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考量,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其次,要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无论是哪种指标,他们设置的目的都是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只有不同的指标结合起来向相同的目的发展,医院的效益才会越来越高。

(2)联系性,这里所谓的联系性和上文有所差别,这里指的是财务分析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要有联系性,即任何指标的设定都要综合考虑其他指标的影响,既要有所关联,又不能互相干扰,这是对指标权重进行衡量的有效因素。

2.医院财务分析评价体系指标设定

(1)财务健康指标。

(2)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对于现金流量分析指标的衡量主要看下面几个方面,分别是医院结余现金率,业务收支现金率以及医疗业务收入现金率这三方面,这三项因素共同作用,能够很好地显现出医院的现金流量情况,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结余现金率=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结余量

业务收支现金率=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业务收支结余

医疗业务收入现金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医疗器械以及药品收购金额

资金的结余,医疗业务以及普通业务很好地反映出了当前医疗体制下医院三大经济活动,通过对这三方面的检测,现金流量情况便很清楚显现出来。

(3)资产负债指标:资产负债指标是任何单位或企业开展财务评价时所要检测的内容,它直接决定着医院的财务健康状况,也直接影响着财务风险的高低。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它能较为客观的显现出目前医院的所有资产中,有多少资产是通过负债的形式取得的。从经营的角度讲,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医院资产大部分是通过自己的资金所取得的,证明医院的运营能力很强,否则与之相反。根据我国医疗单位资产负债率的平均水平看,资产负债率在60%左右表示医院的财务管理处在较为健康的状态。低于60%证明医院大部分资产属于负债所得,一旦触发债务风险,会导致医院出现大量的资金损失。

(4)医院资产运营能力指标

①库存量:在库存方面我们需要注意观察一个指标即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药物药品支出/平均存货额度

医院在存货方面商品种类比较单一,除了药品之外就是医疗器械,这一指标的设定是为了检验医院存货管理是否达标。如果存货周转率较低,医院应该对药品、器械的采购进行整改,在保障正常使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库存量,释放出一些资金,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提升资金利用率。

②流动资产:对于流动资产的检测医院要测试流动资产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周转次数=周转额/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周转额为医院在报告期内占拥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所完成的周转任务,一般用实现的业务收入表示。流动资产平均占拥额以期初期末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此指标能够具体的反应出资金利用率的高低。

四、盈利能力指标

由于目前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政策,大型医院在药品出售方面获利的可能性已经很小,目前的医疗体制逐渐向医药分家过渡,因此医院要提升盈利能力应该在医疗水平和技术上有所突破。盈利能力指标要去除药品综合差价率这一数据,重点监测经费的自给率、总资产结余率以及业务收入结余率这三方面。

参考文献:

[1] 杨晓明,金涛.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4(04).

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评价 篇7

随着企业发展逐渐正规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创造了条件, 财务分析的意义就更加深远, 作用就更加重大。企业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而且, 对外部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它对于管理者正确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评价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 财务分析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

财务分析通过对实际会计报表等资料的分析能够准确地说明企业过去的业绩状况, 指出企业的成绩和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这不仅对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十分有益, 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行为也能产生正确的影响。

(二) 财务分析可全面反映企业现状。

财务分析根据不同分析主体的分析目的, 采取不同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可得出反映企业在该方向现状的指标, 如反映企业资产结构的指标、企业权益结构的指标、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指标、企业营运状况的指标、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等, 通过这种分析对于全面反映和评价企业现状有重要作用。

(三) 财务分析可充分揭示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包括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风险的存在产生于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财务分析特别是对企业潜力的分析与企业风险有着密切联系。企业潜力包括产品潜力、成本潜力等。潜力分析的准确性越高, 企业风险越小;反之, 则越大。

二、我国现阶段财务分析和信息披露状况

目前, 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所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资产状况、获得利润的情况以及所承受的风险三个方面。因此, 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也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本营运能力三方面的评价和分析上。然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利润指标体系存在着一些重大甚至致命的缺陷, 容易受到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 也易于被企业管理层以其它目的而进行虚假或恶意篡改, 造成信息反映的重大失真, 从而蒙蔽了有关利益相关者, 给他们造成损失。

三、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

(一)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一是投资者财富与企业的获利能力直接挂钩。因为投资者的直接利益来源于所投资净资产的增值程度, 并且收益通常是证券价值变动的唯一重要决定因素。为此, 投资者要分析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稳定持久性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计量和预计收益是投资者的重要任务。二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影响债权人的债务安全。因为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是利息和本金的偿付来源, 为此, 企业的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本期的获利能力及盈利情况下的现金支付能力以及企业是否有稳定持久的获利能力基础。三是企业的获利能力直接反映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通常用利润作为业绩的衡量标准。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获取利润, 所以, 企业管理部门所做出的经营决策都是以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盈利的稳定持久性、盈利潜力分析为前提。四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有关的市场及政府管理部门则要通过企业的盈利数额多少分析企业获利能力对市场和其他社会环境的影响, 并取得财政收入;利润还是企业职工取得劳动收入、福利保障, 取得深造和发展机会的资金来源。

(二)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 通常指资产的周转速度。它主要反映企业运用资产取得销售收入的能力, 通常用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收入与经营活动资产的比例来反映。

(三)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企业的负债按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大类, 因此企业偿债能力也可具体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如何, 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否维持, 关系到债权人的债权能否及时收回并获得利息, 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投资人的收益。可以说企业偿债能力是各方面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四、企业财务综合分析

(一) 企业财务综合分析的意义和特点。

财务分析是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角度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状况进行的分析, 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但这种从某一角度来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很难对企业财务总体状况和业绩的关联性及水平得出综合结论。为解决这一问题, 有必要在财务能力单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综合分析具有如下作用:第一, 财务综合分析有利于明确企业经营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及发展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第二, 财务综合分析有利于综合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明确企业的经营水平与位置。第三, 财务综合分析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决策、经营者奖惩、资信评估等。

(二)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亦称杜邦财务分析法, 是指根据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由于该指标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最先采用的, 故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将净资产收益率这一综合反映公司投资报酬和财务状况的指标按照贡献因素分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 分别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状况、盈利能力和负债经营状况。这样分解之后, 可以把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升降的原因具体化, 定量说明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比一项指标能提供更明确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所谓企业财务预警, 就是通过财务预警分析方法, 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 获得必要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 将企业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 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隐藏的问题、现实中存在的差距和经营薄弱环节, 为及时校正企业经营方向、企业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企业财力提供可靠依据。进行财务预警分析,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预防失败;对投资者来说, 则可以在发现企业财务危机萌芽后及时对现有的投资组合进行调整, 或减少对该企业的投资, 或全部处理掉对其的投资, 避免更大的损失;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他一些债权人来说, 可以利用这种预测的结果, 帮助做出贷款决策并对贷款进行必要的控制;对其他一些相关企业来说, 可以根据这种预测信号做出信用决策, 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后对一些外部诸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来说, 可以利用这种预警信息确定审计程序并判断该企业的前景。

五、结语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指标分析 篇8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在面临财务危机时企业一般都会有以下几种甚至全部的具体表现:现金流枯竭, 入不敷出;经营性资金主要依靠举债筹得;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或支付利息;应付账款明显增多, 因资金短缺信誉下降原材料无法正常采购;信用融资能力基本丧失;竞争力下降产品滞销, 存货积压严重, 资产周转率大幅降低;大额投资失败, 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成本无法收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企业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爆发财务危机。往往是在经历了危机的潜伏期后未引起足够重视, 继而危机发作, 加剧, 恶化, 最终结果往往是企业破产清算。因此作为企业股东、管理层及债权人都应该关注企业财务状况, 建立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 把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 防止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深渊。

二、财务危机的形成原因分析

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一般情况下, 内部因素是企业可以控制的, 而外部因素则无法掌控。所以本文省略对外部因素的分析。导致财务危机的内部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一 ) 企业经营 管理不善 , 持续亏损导致现金 入不敷出 , 出现财务危机

企业竞争力下降, 市场萎缩, 产品销售总额大幅下降;或者过度扩张, 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 都容易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内部失控而引起亏损。当这种无序混乱的管理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 又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企业的彻底失败。当出现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时, 预警系统可以从现金债务总额比、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反应出来。

(二) 企业负债过度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 或是资金周转不灵, 债务到期时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 导致不能按期偿债, 出现财务危机

企业发展若主要靠借债, 容易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表现为资金周转不灵、现金流量分布与债务到期结构分布不均匀, 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从而出现财务危机。负债过度可以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财务杠杆系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反应出来。

(三 ) 财务不透明 、内部互相 担保、结构性 错配等也 容易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

集团企业内部各自为政和内部关联企业间的相互贷款担保是高成长企业常见的问题。这种财务不透明的现象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判断的难度, 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 容易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提高。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 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 可能使企业潜在支付危机爆发。所以必须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有形净值负债率、产权比率等指标对财务状况不透明等现象进行预警。

(四) 对外巨额投资收益低下甚至无收益导致财务危机

不少企业在实施投资计划之前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可行性论证, 投资带有较大的盲目和随从性。项目实施不但没有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反而带来巨额的投资损失。投资的严重损失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导致财务危机。但投资的收益是可以预见的, 主要可以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判别。

三、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企业只有对其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深入调查后, 才能判断其生产经营活动及财务活动将会出现何种状态, 是否将会发生财务危机。由于经营环境多样性, 必然会给企业造成多样性的危机影响, 也导致了企业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 主要表现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等环节, 不论是哪一个出现风险都可能带来财务危机。下面利用预警指标, 从这三个方面对危机进行预测,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一) 从资金运用方面进行预警

企业资金运用包括筹资和投资两个方面,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借入资金而引起的利润不确定性, 以及无法按时偿付到期本息的风险。而投资风险指企业是否能按期全额收回投资成本, 以及能否获得额外投资收益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当, 将进一步导致财务危机。衡量企业投融资风险的指标主要有:

1. 财务杠杆系数。是指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 对债务筹资的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一般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财务杠杆系数等于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比值。假设企业有优先股, 计算公式为:EPS=[ (EBIT-I) (1-T) -D]/N, ΔEPS=ΔEBIT* (1-T) /N, 于是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DFL=ΔEPS* EBIT / (EPS*ΔEBIT) (注:EPS: 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EBIT: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I:利息;T:所得税税率; D:优先股股利;N: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ΔEPS: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ΔEBIT:息税前利润变动额) 。

通过对财务杠杆系数进一步分析可知:当息税前利润及债务利率固定不变的前提下, 负债以较小幅度变动时, 自有资本利润率会以较大的幅度变动, 即产生加速作用。公式表示如下: 税前自有资本利润率=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负债ⅹ (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负债利率) ]∕所有者权益。负债比例变动的加速作用是否应该引起警觉, 取决于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率的比较。当前者大于后者, 则表示负债将产生提高自有资本利润率的正向作用; 如果后者大于前者, 则该指标将起预警作用, 提示管理者对筹资行为进行慎重地考虑。

2. 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两部分。

短期指标主要包括:1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 /负债〕。一般情况下, 这两个比率越高, 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理想情况下流动比例在200%, 速动比例在100%左右最为合适。这两个比率越低, 可以说明企业现金流不足或是出现结构性错配, 有可能已面临经营困境,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 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

长期指标主要包括: 1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 (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3有形净值负债率〔负债总额/ (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 〕;4利息保障倍数 (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综合偿债能力最常见的指标之一。通常认为该指标的适宜水平在40%—60%之间。超过70%应引起管理者警觉, 超过85%则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佳, 应及时调整筹资策略。产权比率及有形净值负债率越高, 则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弱, 筹资风险也越大。而利息保障倍数可以检测债权人所投入资金风险的高低, 也可理解为债务人无法按期偿付到期利息的风险。一般来说, 该指标倍数越高, 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高;越小则偿债能力越弱。通常认为当该指标大于3时, 企业的财务状况较为理想;当该指标小于1, 甚至更小时, 说明企业有丧失付息能力的风险, 管理层应慎重考虑是否进行负债。

3. 现金债务总额比率。尽管偿债能力指标能反映企业的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 但局限性较大。因为真正能用于偿债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现金债务总额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期末债务总额) 能更好更直观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或者说最大付息能力。比如某企业的现金债务总额比率为10%, 说明当利息高达10%时, 该企业仍能正常付息。该比率越低,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起作用, 提醒管理层企业无法承担过大的债务利息, 应减少负债。

4. 投资收益率。是用于反映企业的投资盈利能力。计算公式为: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总额/长短期投资总额。该指标明显低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数值越小, 表明该投资项目盈利水平越低, 投资风险越高。此时预警系统将发出警报, 提示对该项投资进行慎重考虑, 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战略目标和一些潜在收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再作决策。

5. 概率法。衡量投资项目风险的大小, 可以利用概率法。通过计算投资收益的期望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来进行测评。此方法主要是估测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及其出现的概率。其评价程序如下:1预测各种可能的投资结果及相应概率→2计算期望值→3计算标准差→4计算标准离差率→5评价决策。评价时, 如果两个投资项目的期望值一样, 则标准差越大投资风险越大;如果两个的期望值不同, 则标准离差率越大投资风险越大。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将判断出投资风险大的进行提示预防。

(二) 从资金回收方面进行预警

资金回收风险最有可能发生在两个环节, 即产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变环节和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变环节。因此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识别资金回收方面的风险: 1存货周转率 (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2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 ;3平均收账期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销售收入净额) *360天) ;4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

上述指标中, 周转率指标越小, 平均收账期越长, 则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弱, 资金周转速度越慢, 回收资金的风险越大, 出现财务危机的迹象也越明显。预警系统的量化指标将判别是否存在风险并提示调整营销方案进行预防, 减少出现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三) 财务危机的综合识别与估测

1. 盈利能力指标综合预测。财务危机的综合识别在一定程度上从盈利能力指标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净利率 (净利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销售毛利率 (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总资产利润率 (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总额) 。通常情况下这些代表企业盈利的指标越高越好。但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在各个行业不尽相同, 所以财务危机预警应根据具体行业的实际情况做调整, 同时与企业上年度的业绩指标做对比, 这样才能使指标预警更加有说服力。

2. 单变量模型综合预测。单变量预测涉及的指标有:资产安全率 (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安全边际率〔 (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销售额) /现有或预计销售额〕、资产变现率 (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 。当安全率和边际率指标均大于零时, 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当安全率﹥0, 边际率﹤0时, 企业财务状况较好, 但营销能力欠缺, 应加强企业的营销管理, 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当安全率﹤0, 边际率﹥0时, 管理层应加倍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 防止出现危机;当安全率和边际率均小于零, 企业的经营状况已较为危险, 随时有爆发财务危机的可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通过这些单变量进行综合预测。

3. 多元判别分析法。此方法应用最著名的是美国的Altman的Z-ecore模型。Altman选择了五种基本财务比率 , 根据每一种比率的影响程度赋予权值, 以此作为预测企业财务失败和破产的基本模型, 即“Z记分模型”, 其公式如下: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 :Z:判别函数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

该模型将反映企业营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 综合预测分析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一般来说, Z值越低, 企业破产或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大。Altman还提出了判定的临界值:Z值大于2.675, 表示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良好; 如果Z值处于1.81与2.675之间, 表明企业财务极不稳定;小于1.81, 则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由于该模型忽略了现金流量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及影响, 有一定的局限, 但仍可以与其他的判别法结合起来, 具有很大的参考判断依据。

4. 非财务指标判别法。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如果只是从财务指标上进行判断就显得片面, 而且在中国, 企业对财务指标的人为操纵性往往较强, 单从财务指标上对财务危机进行判别有失偏颇, 也应该从一些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有以下几个危险信号是值得重视的:1一个产品线年复一年没有任何变化。当一些企业在长期内通过维持一个不变的产品线获得成功时, 这种稳定性往往意味着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客户需求的变化缺乏了解。2不断从企业自己的管理层之外寻求总裁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这往往是企业缺乏通过企业内部开发人力资源的有力证据。3与竞争对手相比, 研究开发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偏低 (创新常常并非只是创新人员凭空想象出来的, 研究与开发是要花费钱财的) 。4大量的有关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法律诉讼接二连三。那些对社会责任态度不认真的管理层, 对待客户需求和员工往往也会同样如此。

在运用上面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进行分析时, 特别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1将指标计算与企业所处行业情况作比较, 同时要与行业具体环境及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起来分析。2要着重关注企业对其年度内重大关联方交易、资产置换、债务重组等事项的披露, 进行综合分析。3预测时一般选择几年财务数据分别预测, 数据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破产。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的数据, 结合因素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 专家意见法评估过去和现在的运营状况, 预测未来的潜在风险, 即要注意进行纵向比较, 更加准确预警企业是否面临或已经处于财务危机之中。4要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综合全面地进行预测分析。

参考文献

[1]罗瑶琦.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治理[J].经济问题, 2004 (7) .

[2]宋力, 李晶.上市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 2004 (1) .

[3]田高良, 蒋昆, 胡凯.上市企业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系统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 2002 (4) .

[4]金春蕾, 郭炜, 王宗军.我国上市企业财务失败预警模型的评析[J].商业研究, 2003 (12) .

财务能力分析指标内在关系初探 篇9

一、财务能力分析框架

其一, 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中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 这两个指标主要用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比率=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有价证券) ÷流动负债], 这两个指标在衡量短期偿债能力中主要用于评价其变现性。支付能力系数 (支付能力系数=近期能动用的货币资金÷近期急需支付款项) 这一指标可以用于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支付性。考虑了以上五项指标还应该考虑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相关因素, 包括净流动资产数量、流动资产质量、流动负债结构和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人们进行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关注其投资性和权益性。长期偿债能力衡量的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长期资产适用率[长期资产适用率= (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 ÷ (固定资产+长期投资) ]、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EBIT÷利息支出) 、已获固定支出倍数[已获固定支出倍数= (利润总额+全部固定支出) ÷全部固定支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都是对偿还债务能力进行衡量其内涵一致, 从强弱程度上看基本一致, 这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两者各自具有其在合理的数量界限。但这两者还是存在着偿还期限和对象的不同, 并且具有不同的偿还基础。

其二, 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收益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收益额的大小、比例及收益数额的构成。评价盈利的财务指标也可以划分为长期盈利能力分析和短期盈利能力分析。短期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是关于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 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率÷成本费用额) 。长期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收入) ÷平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盈利率 (流动资产盈利率=盈利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固定资产盈利率 (固定资产盈利率=盈利额÷平均固定资产总额) 。

其三, 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充分运用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 体现企业的经营绩效。营运能力分析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强化资产营运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快资产的周转速度, 谋求等量资产创造更多的收益。评价企业营运能力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不良资产分析和资产损失分析。对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应收账款、存货上面。总资产周转情况通过总资产周转率来描述。而不良资产分析通过不良资产比率来衡量,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

其四, 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又称成长性, 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 用内部积累的资金不断投入而形成的发展潜力。发展能力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 其一是企业在现有生产经营规模条件下, 通过内部充分挖掘潜力促进企业发展;其二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 通过扩大投资的办法来增长企业的发展能力。发展能力衡量的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二、财务能力分析内在关系

在描述了财务能力分析的四部分基础之后, 通过图1来描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在财务能力关系图中将财务能力划分为两个主要板块即基本财务能力和拓展财务能力。基本财务能力由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构成。在偿债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出营运能力分析, 在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延伸出发展能力分析。而且在这一拓展的基础上, 其内部也是逻辑的延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与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相辅相成,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与总资产的周转情况也需要配合才能对公司的财务能力加以合理的评价。短期盈利能力与盈利增长指标结合考察能够帮助分析者对公司的现在和未来盈利能力结合起来。长期盈利能力与资产的增长能力结合更能分析出公司财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 财务能力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的呈现于面前, 财务四大能力评价指标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理解四大财务能力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的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经济分析能让分析结果具有内在逻辑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武雯娟:《浅析财务评价指标的改进及完善》, 《财会通讯》 (综合) 2007年第4期。

[2] (美) 埃里克·A·海尔菲特, 张建军等译:《财务分析技术》,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3]杨军:《商业银行客户评价》,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谈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 篇10

一、对财务分析指标的重分类

目前, 大多数有关财务分析的教材只注重企业诊断中的财务分析, 并从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性等方面对财务分析指标进行了分类, 但没有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对财务分析指标的层级性进行说明。随着企业兼并、收购等经济行为的频繁发生, 人们开始以分析财务报表为基础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 并形成了特定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由于不同类别的财务分析活动的目的不同, 因此不同类别财务分析活动所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也不同。

1. 依据财务分析活动对指标的分类。

财务分析活动可分为两类:一是进行企业诊断, 二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其中, 企业诊断又分为评价活动和剖析活动。相应地, 财务分析指标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诊断中进行评价时所运用的“终结性指标”;第二类是企业诊断中进行剖析时所运用的“中间性指标”;第三类是企业价值评估中运用的“预测性指标”。

在评价企业某方面的能力时, 应该用“终结性指标”, 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中间性指标”是“终结性指标”的影响因素, 它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因此不能直接用于衡量企业的某方面能力, 否则会以点盖面。用“终结性指标”评价出结果后, 可以用“中间性指标”剖析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

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需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 则会根据估值模型的需要运用“预测性指标”。由于预测一般以销售收入为起点, 因此“预测性指标”一般以销售收入为分母。

2. 关于“终结性指标”与“中间性指标”的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终结性指标”与“中间性指标”的区别, 下面举例说明。例如, 在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时, 应考核每投入1元所能得到的税后经营利润, 因此, “资产经营利润率”是评价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的“终结性指标”。其中, 资产经营利润率=税后经营利润/总资产= (税后经营利润/销售收入) × (销售收入/总资产) =税后经营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可见, “税后经营利润率”仅仅是“中间性指标”, 不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 只能反映企业经营中成本费用的控制水平, 这一水平只是影响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全部。因此, “税后经营利润率”与“资产经营利润率”不是并列关系。

同时, 一个具体的财务分析指标是“终结性指标”还是“中间性指标”, 其属性并不是绝对的, 同一个指标在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时, 其属性是不同的。例如, 在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时, “资产经营利润率”是“终结性指标”。但在评价整个企业的获利能力时, 应考核股东每投入1元所能得到的回报, 因此“终结性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 此时“资产经营利润率”只是“净资产收益率”的一个影响因素, 仅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 是剖析整个企业获利能力的“中间性指标”。

“终结性指标”和“中间性指标”的分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与企业某方面能力有关的指标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有层次性的, 它们有的回答“是什么”, 有的回答“为什么”, 运用这两类指标所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同时, 这样的分类不是绝对的, 同一个指标在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时, 其属性是不同的。

二、选择财务分析指标时常犯错误的举例

本文将选择财务分析指标时常犯的错误归纳为五类, 针对每类错误举例说明, 剖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并给出正确的指标。

1. 回答“是什么”的时候用了“中间性指标”。

如在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时使用“税后经营利润率”。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指的是每投入1元所能得到的税后经营利润, 而不是每销售1元所能得到的税后经营利润。因此, 应使用“资产经营利润率”进行评价。如果想知道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为什么这样, 其中成本费用控制起到什么作用, 才需要用“税后经营利润率”。若并列使用这两个指标则会混淆视线。例如, 在评价中出现“资产经营利润率”差、“税后经营利润率”好的情况时, 人们可能会不明白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究竟是好还是差。因此, 在评价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时, 用“资产经营利润率”就足够了。

2. 回答“是什么”的时候用了“预测性指标”。

如在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时使用“销售净利率”。根据以上分析, 评价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的“终结性指标”是“资产经营利润率”, “税后经营利润率”是剖析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的“中间性指标”。而“销售净利率”在反映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水平上, 并没有把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分开, 不能用于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本费用控制水平, 因此不是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的影响因素。“销售净利率”既不是评价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的“终结性指标”, 也不是剖析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的“中间性指标”。在评价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时它既不能回答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怎么样, 也不能回答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为什么这样, 显然没有它会更好。

3. 片面地选择指标。

有时在评价企业某方面的能力时需使用多个指标, 如果只使用某个指标或部分指标, 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如在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时, 只使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静态指标, 只能反映一年内每还1元大约有多少元的资产将会变现, 但它不能反映资产变现快慢等信息。因此, 如果仅仅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就有可能得不到正确的评价结果。例如, A企业的速动比率是1, B企业的速动比率是3, A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是12和2, 而B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是2和12。虽然B企业的速动比率大于A企业的, 但是A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快于B企业的, 应付账款周转速度慢于B企业的,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 综合考虑A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并不一定比B企业的差。

因此, 在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时, 不仅需要“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这样的静态指标, 而且需要“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等动态指标。

4. 多用指标。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 指标的选择应精简, 避免画蛇添足。如在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 同时运用“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权益负债比”等多个指标。

“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权益负债比”主要反映的是资金来源中负债和权益的结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资产负债率=1-1/权益乘数=1/ (1+权益负债比) 。只要知道资产负债率, 就可以得出权益乘数和权益负债比。因此在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只用资产负债率即可。

5. 错误使用指标。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用错了指标, 往往会误导财务分析报告使用者。如在评价股东获得的报酬时, 使用“普通股每股收益”和“股利支付率”。

普通股每股收益= (税后净利润-优先股股息)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由于不同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不同, 所以这个指标不能用于不同公司的对比。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盈余。公司没有支付股利并不表示股东得不到回报, 如果公司将资金投资于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 这样即使股利支付率低但仍然在增加股东的价值, 并不意味给股东的报酬低。因此“普通股每股收益”和“股利支付率”都不能准确反映股东获得的报酬。而“净资产收益率”表明股东每投入1元所得到的回报, 既是衡量公司获利能力的“终结性指标”, 也是衡量股东获得报酬的“终结性指标”。

三、按财务分析活动类别构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1. 企业诊断中运用的指标体系。

(1) 评价活动中运用的指标体系。评价的结果只需回答“是什么”, 因此使用“终结性指标”就足够了。其指标体系为: (1) 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 (2) 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 利息保障倍数。 (3) 评价企业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 (4) 评价企业成长性:销售收入的增长率, 净利润的增长率, 权益资本的增长率。

(2) 剖析活动中运用的指标体系。对公司获利能力剖析时要用到一系列指标回答“为什么”获利能力高或低, 因此需要用“中间性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分解可得剖析公司获利能力的指标体系, 如下图所示。

净资产收益率= (税后经营利润/销售收入) × (销售收入/总资产) × (净利润/税后经营利润) × (总资产/权益资本) =税后经营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财务费用比率×权益乘数。其中, 税后经营利润率=1- (制造成本率+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经营活动承担的所得税税率) 。

由上图可得: (1) 剖析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体系由图中所有指标构成; (2) 剖析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的指标体系由图中除净资产收益率、财务费用比率、权益乘数以外所有指标构成; (3) 剖析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体系由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其他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其他流动资产周转率构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有的财务分析书籍在介绍评价指标体系时, 经常把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与衡量企业获利能力、成长性等的指标并列。由上图可知, 企业营运能力只是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企业经营活动获利能力又是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即企业营运能力与获利能力不是同一层次的能力, 两者不是并列或独立的关系。故本文在给出评价活动中的指标体系时并未列出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2. 企业价值评估中运用的预测性指标体系。

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运用的预测性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毛利率增长率, 营业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 所得税税率, 持续价值增长率。

财务指标分析 篇11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内容

0引言

财务报表分析是运用财务报表数据信息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以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通过分析和评价,为企业进行财务决策、计划、控制和投资提供帮助。

1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条件

财务分析工作必须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而不只是单纯的计算有关的指标数值,否则财务报表分析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条件涉及到会计核算方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会计处理方法及程序的前后一致性),会计报表方面(会计报表编制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会计报表的附注说明、表外信息、环境信息提示及期后事项的披露),财务指标计算方面(有前期资料和同行业资料可以比较,个别指标的特殊性)。如果财务报表是无效的,那么财务分析结果同样是无用的。在计算任何比率(指标)时,财务报表的质量应得到评价和适当调整。应对财务报表中所含的会计选择和假设的客观性进行评价。

2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体系

主要是对三大财务报表存在的局限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按财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要了解财务报告结构、内容及可提供的信息是每个分析者所必须的。财务报表是浓缩加工的简化资料,它不能十分详尽准确地提供企业的经济信息。必须结合有关详细资料和有关制度进行分析;财务报表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记录的资料,它不能反映物价变动的客观事实,必须结合现实的物价变动指数和具体项目进行分析;财务报表是以货币计量的总括资料,它不能反映企业的全貌,必须结合其它报表和表外资料进行分析。

3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

3.1学科属性界定学科属性界定是指学科研究领域的划分、范围的大小,全面和部分的区别等。

3.2财务分析主体的需要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分析主体一般包括债权人、股东、其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内部分析主体一般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职工等。财务分析主体不同,其分析的内容亦有所侧重,财务分析主体决定财务分析的内容。

3.3财务分析目标限定由于企业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目标的多元化,从而构成财务分析的目标体系,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不同。从企业的管理者看,企业使用这些资产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企业向所有者及债权人承担着资产经营管理的责任,即资产必须保值和增值,对资产的运用要能够使得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并向所有者提供投资收益、按约定条件向债权人偿付资产。要达到这些目的,管理者必须通过常规不懈的分析来对企业经营和理财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剖析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产生的原因,洞察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性、资产运用中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

4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4.1外部分析内容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

4.2内部分析内容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另外,内部分析内容还应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4.3专题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特定的目标选取特定的资料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分析。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分析、资本资产结构优化分析等。

5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内容

5.1外部分析指标体系第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①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另外,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未决诉讼等对它也有影响。②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此外,债务与资本的比例也是极其重要的。第二,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管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第三,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企业经营之目的,在于使企业盈利且使其经营与规模不断成长与发展。各方信息使用者无不对企业盈利程度寄与莫大的关切。投资者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报酬是从中支付的,如果是股票上市公司,企业盈列增加还能使股票市价上升,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第四,综合财务能力分析。综合财务能力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总体变化的性质、趋势进行的分析。前述指标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必须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分析。其指标有杜邦模型中的权益报酬率和计分综合分析法的实际得分值。

财务指标分析 篇12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广泛分开, 为激励经营者最大程度为股东创造价值, 减少代理成本, 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机制成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财务指标作为传统的业绩考核指标, 在业绩考核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进行考核为例, 选取的四个指标包括利润总额、EVA、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均为财务指标, 但财务指标受自身的局限, 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也带来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财务指标在业绩考核中的应用, 对其进行利弊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和建议。

一、财务指标在业绩考核中的运用

(一) 财务指标在西方国家业绩考核中的运用

西方国家业绩考核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成本指标阶段, 该阶段用成本指标进行考核;二是20世纪初至80年代运用销售利润率和投资报酬率等指标为主进行考核;三是20世纪90年代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考核阶段。

(二) 财务指标在我国企业业绩考核中的运用

我国业绩考核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自建国初期至1992年《企业财务通则》出台前, 主要采用资金、成本、利润等指标考核;二是1992年至1999年6月, 主要采用销售利润率、流动比率等财务考核指标;三是1999年6月至今, 定量财务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考核, 财务指标权重为60%-70%, 以净利润和净利润派生的净资产周利率、EVA等综合财务指标作为企业业绩考核的主指标。可以看出, 财务指标在业绩考核中长期以来占据着重要地位, 是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主流指标。

二、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利弊分析

(一) 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优点分析

1、财务指标可靠性高、可比性强。

财务指标来源于财务报告, 而不同企业的财务报告均遵循所在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且要按照相关规定接受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审计, 并由中介机构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出具使得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大大增强, 同时也增强了财务指标的可靠性。

由于不同企业的财务报告遵循的准则是一致的, 因此财务指标作为考核指标的可比性强, 有利于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比较、评价, 同时有利于对被评价企业进行同行业对标分析。

2、财务指标容易被管理层、股东所接受。

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获取利润, 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与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高度一致, 因此将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指标, 更容易被管理层、被股东所接受。同时, 财务指标直接来源于财务报告, 获取容易, 取得成本极低, 这也是财务指标一直以来在业绩考核中的地位特殊的原因。

3、财务指标评价结果容易量化, 综合性强。

财务指标作为企业经营结果的事后反映, 体现的是企业经营的综合结果, 囊括市场、生产、供应等各方面的信息, 综合性强, 避免个别业务指标如市场占有率指标的片面性, 不会导致顾此失彼或只注重规模不注重效益的情形发生。针对企业不同时期关注点的不同, 有不同类型的财务指标相对应, 且考核结果均是定量结果, 容易评价和管理, 避免了定性指标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二) 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弊端分析

1、跟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不一致, 重视短期利益, 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和机会成本, 甚至放大风险。

由于只注重取得和维持短期经营结果, 使得经营者不愿意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去追求长期战略目标, 导致企业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 在长期价值创造方面投资过少。企业的经营者只看重当前利益, 行为短期化,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甚至经营者为实现个别关键财务指标追求业绩而忽视企业风险, 损害企业长期发展。某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存货的年度考核目标, 11月份开始就停止部份业务, 收回账款归还银行贷款并准备年后再贷回, 降低资产负债率, 但第二年1月份由于银根收紧, 利率上浮, 融资成本上升, 且银行融资资金受额度限制迟迟难以到位, 影响了业务的发展。

2、财务指标重结果, 轻过程, 容易导致利润操纵。

财务指标如净利润反映经营结果, 虽然可以从指标上判断企业业绩是否得到了改善, 却不能了解企业业绩改善的具体原因, 业绩考核价值导向重结果, 轻过程, 忽视管理质量。可能导致管理层为获得高额薪酬和快速升迁, 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当前许多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研究结果显示,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配股等要求, 通过非营业业务、投资收益以及关联交易等手段操纵利润, 以满足现行评价指标的要求。尽管改良后的财务指标——EVA指标对此进行了改进, 既包含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绝对价值, 又包括相对价值, 既考虑债务成本, 又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 但即使采用EVA评价指标, 仍然无法解决利润操纵的问题。

3、过多的财务职业判断导致财务数据不能如实反映企业业绩。

在现行会计准则下, 会计计量和确认需要过多的职业判断, 由于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差异, 编制的财务报表反映出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使业绩评价指标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 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折旧方法, 将反映出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进而影响业绩评价的结果。此外, 在业绩考核财务指标中, 指标本身的合理性和权重比例值得商榷, 如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应该选择不同考核指标和权重。

4、财务指标面向过去, 忽视了对未来的评价。

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财务指标的数据来源是企业财务报告, 或者是根据财务报告计算出的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等各种比率和指标。而财务报告上的数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后, 经过记账、算账, 然后编报而得到的, 是对过去事项纪录的结果和反映, 是对企业业绩的事后评价, 据之进行业绩评价, 只能反映过去, 不能反映未来, 不利于评价企业在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上的业绩

5、忽视非财务因素的重要作用。

财务指标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它不能也无法涵盖全部业绩评价的内容, 财务指标不包含大多数影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因素, 如产品质量, 员工的素质和技能, 也不能反映经营过程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 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挑战越来越频繁、激烈, 没有对外部环境的正确评价, 企业很难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因此, 经营业绩评价除了关注财务因素外, 更应充分关注非财务因素, 如客户满意度、产品市场占有率、技术和产品创新、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三、完善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指标的措施

(一)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 选择业绩考核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业绩考核应以企业战略管理的总体目标为导向, 在战略管理目标的指引下建立起符合企业特点的业绩评价系统, 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促进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要全面考虑企业各相关主体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利益;二是要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利益需要, 充分平衡企业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引导企业注重可持续经营, 实施战略发展, 克服在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上的短期行为;四是要拓展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的内涵, 由仅为出资人服务拓展为各利益相关者服务, 丰富绩效评价的内容。

通过以上方法的业绩考核引导企业加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 引导企业根据战略目标积累有效资源并促进内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优化管理流程, 改善产品结构, 逐步确立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二)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选择业绩考核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并设置权重

应根据企业生命周期深入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科学选择企业价值驱动的关键财务指标和体现长期竞争能力的非财务指标, 并赋予合理的权重, 业绩考核价值导向要从单一的重经营结果向经营结果和过程管理并重。关键财务指标主要是一些体现企业短期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 包括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运营能力指标、现金流状况指标等4类。长期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全面利益, 能够作为评价企业长远竞争力的主要依据。这类指标主要是过程性指标, 能够揭示企业产生业绩的驱动因素, 具有较强的预测性, 主要包括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员工素质、创新能力、与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公司治理水平等指标。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财务指标有不同的表现, 要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当前的内部实际情况和面临的竞争环境, 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深入沟通后确定考核指标和权重。短期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必须与长期竞争能力评价指标结合使用。

(三) 完善会计准则, 减少职业判断, 同时建立业绩考核的修正调整机制

加快制定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实施细则, 对部分业务的会计处理尽可能减少职业判断, 以确保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唯一性, 从而确保财务指标的准确性。当企业经营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时, 应有相应的业绩考核修正调整机制, 确保环境变化应对及时, 考核指标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避免对企业出现负面影响, 考核科学, 价值导向正确, 激励作用有效发挥。

(四) 建立业绩考核的循环机制, 持续改进

业绩考核指标设计仅是成功推行的一部分内容, 考核文化的建立和考核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企业要想提升业绩考核的效果, 每年业绩考核工作主要领导都应高度重视, 考核前大力宣传, 考核中高度关注, 确保考核过程科学、透明, 考核后应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 做得好的予以肯定, 不足之处予以指出, 并与被考核者一起寻求解决方案, 持续改进, 不断提升各项工作。

同时, 可适度推行任期考核。任期考核与单纯的年度业绩考核相比较, 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注重从大局出发进行分析比较;二是注重考核长期的业绩;三是注重广泛听取被考核人员的意见;四是注重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此外, 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建设, 使资本市场有效性提高, 由市场对企业业绩进行评判也是业绩考核未来改进的内容。

企业的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到其准确性, 也要考虑到经济性, 虽然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逐步走向以EVA为核心的综合指标评价, 但由于财务指标固有的局限性, 加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得企业无形资产、无形资源的重要性加强, 这些时代特征的变化都要求企业进行业绩考核时, 在使用财务指标的同时要通过一些方法弥补其弊端, 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科学选择不同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同时根据经营环境情况对考核指标进行修正, 推动考核指标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确保对企业绩效的客观公正评价。

参考文献

[1]熊梅芬, 王湘志.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6) 18卷3.

[2]宋巾.传统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1) 下.

[3]周建庆, 周静.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局限性.科技创业月刊, 2013 (5) .

[4]王冬年, 刘雪梅.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回顾与思考.会计之友, 2009 (3) 中.

上一篇:出口骗税下一篇: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