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2024-05-22

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共12篇)

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篇1

摘要:建立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要求。其目的 是为了探索建立医院管理评价制度和医院管理长效机制, 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本文通过论述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 并对此提出改进之我见。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医院财务分析对医院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要求,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的医院财务分析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1,2]。我院根据2008年国家卫生部印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对医院的工作效率指标、经济运行状态指标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就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与大家共同探讨,并对此提出改进之我见。

1 现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主要缺陷

1.1 现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难以体现医院整体发展情况

现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关注工作效率指标、经济运行状态指标,然而指标难以全面体现医院整体发展情况,且缺乏实际决策的利用价值。

1.2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重视程度不足

现金流量分析是现代医院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投资人、债权人和上级经营管理部门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指标是现代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现金流量指标关注并不足。

1.3 财务分析指标缺乏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效结合无法反映医院未来的财务状况

现行医院财务报告提供的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无法反映医院未来的财务状况。如资产负债表只能反映医院某一日期资产、负债总额和净资产的数额,据此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有失偏颇;收入支出总表只能反映医院收入、支出以及盈利状况,对一部分没有实现的收入和支出,包括医保剔除数、病人欠费、投资、融资失败等可能造成的呆账等却无法提示。过分注重财务指标,倾向对这些财务指标进行详细复杂的定量分析,而忽略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没有很好地与非财务指标结合,往往只能得出单一的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论。

2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3]

现行的医院财务报表体系中,主要财务分析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和药品收支明细表。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应主要由财务健康状况、资产营运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组成,其目的是为了探索建立医院管理评价制度和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这里主要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2.1 医院整体发展情况指标

2.1.1 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指标

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净额,其中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

固定资产收益指标是资源利用能力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体现医院固定资产创造价值能力,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一个医院规模与收入是否匹配、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均能在指标中体现。此指标接近于100元左右水平时,可以认定该医院运行情况非常好,国内有资料可查由新开设医院达到此指标接近于100元左右水平时的最快纪录是北京中日友谊医院九年。此指标包含业务收入指标与固定资产平均净额指标,不易造假,对领导判断一个医院规模与收入是否匹配,对实际决策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2.1.2 人均业务收入指标

人均业务收入=业务收入÷平均职工数。

此指标反映医院人均经济收入水平,是医院人力资源经济效率指标,是考核临床业务部门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人均业务收入超过30万元水平时,可以认定该医院运行情况非常不错,医院的工作重点将在制度建设细化中挖掘潜力。

2.1.3 经费自给率指标

经费自给率=业务收入÷业务支出。

经费自给率指标是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此指标不包括财政专项补助支出,反映医院经营性收支平衡能力。经费自给率大于1说明医院经常性收支能够自给;小于1说明医院如果没有政府补助将无法生存。

2.1.4 资产负债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资产负债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财务健康指标,它表示在医院资产总额中,有多少资产是通过借债而取得。通常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以负债取得的资产越少,但从经营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过低,说明医院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差;而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医院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偿债风险太大。因此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为佳,一般来说该比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为发出预警信号,医院应予以足够的注意。

2.1.5 药品综合差价率

药品综合差价率=(药品零售价一药品进价)÷药品零售价。

药品综合差价率反映药品销售利润水平,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应为15%~30%,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该指标在逐渐降低。但过低的差价率应该引起医院的重视,对内部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检查调整。

2.2 现金流量分析及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2.2.1 现金流量指标

应加入到现行医院财务评价分析体系中,医疗经营活动现金收入包括了门诊现金收入和住院现金收入、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以及其他和经营活动有关部门的现金收入。医疗经营活动现金支出为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药品及卫生材料支出支付的现金以及其他和经营活动有关部门的现金支出限定性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医疗活动中相关的现金净流量,它与医院实现的业务收支结余比较,更具有客观性和稳健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指标分析:

业务收支现金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业务收支结余;

医疗业务收入现金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医疗和药品收入;

资产现金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财务健康指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核心是现金流量指标管理,现代医院管理也必须注重现金流量指标,它反映医院收益中现金支持比例有多大,判断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揭示医院正常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及等价物,对数据的真实性有极强的辨别判断能力。如果医药收入取得的现金与医药收入总额的比值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则可运用收入现金比预测未来的医药收入所得的现金流入量。

2.2.2 成本管理费用率指标

成本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医院业务支出总额。

成本管理费用率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该指标反映医院管理费用控制水平,是管理效率的重要体现,医院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完善措施,开源节流,堵塞漏洞,强化考核落实,建设节约型医院,体现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2.2.3 收支结余增长率

收支结余增长率=(本年业务收支结余-上年业务收支结余)÷上年业务收支结余。

业务收支结余增长表明医院经营管理好,医院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能力强。医院收支结余水平受多因素影响,包括收费水平、财政补助水平和医院的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控制水平等,公立医院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不能简单地使用收支结余指标。

2.3 在财务分析时必须考虑的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分析的典型方法是从财务物价执行指标、顾客满意度指标、内部管理流程(医院临床路径的实施)和创新学习能力4个方面综合分析评价医院管理水平,把医院的长期战略与短期行动联系起来,其分析评价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医院的各个方面,是医院在医疗市场中长期竞争力的体现。

总之,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财务分析指标,对医院存在的问题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构建以可持续增长为中心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促进现代医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规范经营者行为,而且是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需要[4]。目前核心问题是要健全和完善财务分析体系,使其设置得更科学、更实用,能更好地为医院加强和改善内部管理提供依据。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要建成一个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要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其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使医院管理者明确定位,对医院经营决策及时进行调整,使医院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迅.构建公立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 2007, 24 (7) :12-15.

[2]杨大锁, 潘淮宁, 唐维新.运用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9) :629-632.

[3]王珂.现行财务指标体系亟待改进[J].对外经贸财会, 2008, (2) :25.

[4]李俊卿.改进医院现行财务报告的几点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 (8) :65.

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篇2

关键词:医院 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

会计报表是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归集、加工、汇总编制而成的一个完整的报告体系。用以反映单位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为领导提供各种重要的财务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但是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毕竟是历史性静态信息,为了使它能在单位的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报表的数据进一步加工、分析、比较和评价,以便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等作出恰当的评价和判断,因此,财务报表的分析是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行的医院财务报表体系中,主要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及基金变动情况表。除了基金变动情况表外,其他的四张报表都是财务分析的主报表。以下将谈谈如何运用这几张报表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

1.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资产质量及资产运营效率的分析。

1.1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流动资产合计数与流动负债合计数的比值,体现了医院偿还短期债务能力的大小,在日常经营中,药品与应收医疗款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如果药品及应收医疗款的周转速度越快,变现速度也就越快。运用这个指标分析时,需要注意的是,流动资产中的“药品”所反映的是药品的账面金额,并不是净额。由于医院会计核算并不要求对库存药品计提准备。实践中,医院药品的采购过程,完全是在市场经济模式下进行的,药品价格也是在随着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动而变动,以药品的账面金额形成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进行比较,会虚增的该比率的比值,在计算这个指标时,应值得注意。流动比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流动资产是盈利能力比较低的资产,该指标过高,可能意味着资金利用效率比较低下。运用该指标时,可以同其他医院或整个医疗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该指标公认标准比率为200%.1.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药品-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流动负债合计×100%

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医院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药品、库存物资工、在加工材料的变现速度较慢,例如,药品经过采购入库、储存、住院病人用药、病人出院结账和药款回收等过程(如是医保住院病人,由保障局拨入医疗费还需要一个过程),其周期较长。还有就是在药品已毁损或报废,尚在未作出处理,或是有些药品由于某些原因需要退回供应商的,就不能包含在药品里。流动资产中将这些变现能力较弱的资产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实际上是对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更谨慎反映。该指标同流动比率一样,并不是越高越好,该指标过高,可能意味着资金利用效率较低。

1.3.药品周转率。药品周转率=药品销售成本/[(期初药品+期末药品)/2]

药品周转率是药品周转速度的主要指标。这个指标反映了药品的管理水平,药品周转率越高,其变现能力越强,流动性也就越强,占用资金的水平也就越低。

1.4.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应收医疗款周转率=(药品收入+医疗收入)/[(期初应收医疗款净值+期末应收医疗款净值)/2]

应收医疗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款项回收越快,反之,说明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医疗款上,影响了资金的正常周转及偿债能力。

1.5.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资产、债务和净资产关系的比率。负债比率越大,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当医院需要欠债维持经营时,就会导致资产负债率提高。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不要求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在计算这个指标时,应值得注意,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并不能反映医院现存量资产的真实价值,尤其是固定资产项目下没有累计折旧进行备抵,因此,在运用这个指标时,应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根据医院内部的相关资料(如计提固定资产的修购基金明细表)作出调整。相对于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是不纳税的,借款费用的存在并不能产生抵税效应,因此,资产负债率越大,只会单方面的提高医院的财务风险,并不会对此而产生效益。

2.医院资产的盈利能力、盈利构成的分析。

2.1.医药收入净利率。医药收入净利率=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药品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的是每一元的医药收入带来的净收益是多少。收支结余与医疗、药品的收支差额成正比关系,医院在增加医药收入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收支结余,而收支结余又受医疗和药品成本的影响,因此,医院只有医疗和药品成本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医药收入不断增加,才能使得医药收入净利率保持不变或不断提高。为了单项考核医疗和药品对收支结余的贡献大小,还可以将该指标拆分为医疗收入净利率和药品收入净利率。

2.2.医疗收入成本率、药品收入成本率。医疗(药品)收入成本率=医疗(药品)支出/医疗(药品)收入×100%

这两个指标考核的是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对医疗收支结余和药品收支结余的影响程度。我们在考核收支结余时,不仅要注意收支结余的绝对数量,而且也要注意到它的质量。例如,去年的医疗收入为4500万元,医疗支出为3600万元,医疗收支结余为900元,其医疗收入成本率为80%;本年的医疗收入为6000万元,医疗支出为5000万元,医疗收支结余为1000万元,其医疗收入成本率为83%.仅从医疗收支结余看,今年的1000万元比去年的900万元多了100万元,这并不能说明在医疗上的获利能力提高。从收支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的医疗收入成本率为80%,而今年提高到83%,即,今年在创造的每一元医疗收入中,所消耗的医疗成本比去年多出了0.03元(83%-80%),说明了本医疗收支结余的效率并不比去年好。

2.3.资产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收支结余/[(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资产净利率将医院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与总资产相比较,表明医院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率越大,在增收节支的效果更好。医院会计制度并没有要求计提除应收医

疗款以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资产总额并不是现资产存量的真实价值,所以,在计算该指标时,应充分考虑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

3.医院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

医院的经营离不开现金,现金在满足各种需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医院会计从收付实现制转变为现在的权责发生制,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已经无法对现金变动情况进行详细具体的反映。在日常经营中,医院领导对现金支付情况的关注程度并不亚于收支结余。通过现金收支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分析收支结余的含金量、医院的偿债能力、预测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潜力及其他重要信息。信息流量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医院财务报表体系中,并没有现金流量表,为了更好地分析现金的收支情况,财务人员应根据现金的收支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可借助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结构,大体上分为三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医院现金流量表可参照企业会计现金流量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具有很大的难度,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很高,实践工作中,在开设电算化核算的医院,可以将现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科目设置为项目核算,在现金类科目下分别设置与现金流量表相对应的项目,在录入凭证时,根据业务性质区分不同的现金活动记入对应的项目中,期末,只要通过电子报表模块就能很方便地取数并编制现金流量表。

3.1.收支结余含金量分析。营运指数=日常业务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医药收支差额+非付现费用)

营运指数指标是日常经营医药收支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日常医药收支应得的现金比值,反映医药收支结余的含金量。

3.2.现金比率。现金比率=现金余额/流动负债×100%

现金余额是会计期末医院拥有的现金数额,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比率是衡量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医院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相比,相对于债权人来说,现金比率越高,就越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但保持过高的现金比率,会使资产的获利能力降低,因此,不应长时间保持太高的现金比率。

3.3.现金结构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收入(投资活动现金收入、筹资活动现金收入)/全部现金收入×100%

通过对各部分现金收入占全部现金收入比重的分析,可以了解各项业务活动现金收入中具体项目的构成情况,明确医院的现金究竟来自何方,要增加现金收入主要依靠什么途径。同样,也可以分析各项现金支出占当期全部现金支出的百分比,反映医院具体的现金用在哪些方面。

3.4.收入现金比。收入现金比=医疗、药品收入取得的现金/医疗、药品收入总额×100%如果医药收入取得的现金与医药收入总额的比值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则可运用收入现金比预测未来的医药收入取得的现金流入量。实际操作中,可用三至五年的平均数进行分析。

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篇3

关键词:医院;财务绩效;财务指标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的需求也不断的增长。而由于我国医院长期属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医院,在医院处于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医院对经营绩效重视程度不够,对财务绩效财务指标的应用严重不足,导致医院经营效率低下,在无法实现经营利润的情况下,往往通过药品加价或其他方式来增加收入,提高了居民的就医成本,导致医患关系难以和谐。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不断的在企业绩效管理应用方面进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部对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规范制度,但目前为止事业单位应用还缺乏制度指导和实践的评价,为此,本文从目前医院财务绩效财务指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建立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需要的的绩效评价制度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绩效管理的内涵

从字面角度来看,绩效可以看成一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该过程产生的结果。而绩效管理是对企业为实现这一过程而正在执行的活动或已完成的一系列活动的整体评价。目前,理论界对绩效管理有不同的解释,但一般认为绩效管理是对员工绩效、对组织绩效或者是对员工和组织绩效的管理活动信息的收集、分析、考核并进行最终评价的过程。从功能角度来看,绩效管理一般具有考核评价、引导促进等功能,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将单位的经营行为引导到绩效评价体系上来,充分调动单位经营者和职工创造良好企业绩效的积极性,以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财务绩效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目前,许多医院在概念上还不能将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区分开来,绩效评价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监控、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只是绩效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单纯的将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等同起来,导致医院考核目标单一,没有及时搜集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不能对医院正在执行的活動或已完成的一系列活动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的整体评价。往往导致就结果而论结果现象发生,从而使得其绩效评价效率较低。

2.绩效管理财务指标设计不科学

现行企业绩效管理虽然在指标设计上考虑了企业的全面信息的反映,但具体指标中强调对核心业绩的考核,很多财务数据在指标中多次重复,如医疗收入、净结余等,这样就造成医院核心业绩间接的占医院绩效评价的权重加大,往往几个指标的好坏就能决定医院绩效管理结果的好坏,导致指标评价重叠现象的发生,不尽合理。另一方面,虽然财政部对国有经营性单位绩效管理进行了修订,但和会计制度的制定还不能同步,导致绩效管理指标动态反映不足。同时,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有20多个,非财务指标仅有8个,而财务指标是一个历史的数据,反映的是医院过去的经营结果,而且财务指标往往只能就数据而分析数据,很难全面反映医院经营指标形成的原因,更难以剖析医院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而非财务指标作为医院财务指标的补充,可以弥补以上的不足,非财务指标不但可以有助于医院深入分析财务指标反映出来的问题,而且表外因素所包含的信息可以反映医院的发展趋势和潜力。同时,近几年来我国更加关注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不是短期的经营实绩,而现行国有单位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注重对单位短期的经营实绩的评价,而对单位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考核不够,这就造成了先行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无法和国家的导向紧密结合。

3.绩效评价指标过度重视会计核算信息

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基础上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全面。在资本成本确认上,只确认了债务资本的成本,既利息支出,没有考虑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既国家的投入,直接导致很多医院不重视资本的合理配置,盲目进行单位的扩建,医院在建筑物、医疗设备上面投入大,而主要资金多是从上次医疗管理部门或本级财政部门去争取,过度依赖国家的资金注入和政府补贴,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以至医疗资源多用在了固定资产的硬投入上,而医疗服务的软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医院绩效管理过度重视利润指标,而忽视现金指标,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金融危机状况下,信用普遍缺失,“现金为王”的成为每个企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而现行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重视现金指标的考核,导致反映的资产信息质量不高,负债信息不全,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反映信息不全面,不能准确预测医院的未来风险和偿债等能力。

三、对改进医院财务绩效财务指标的对策思考

1.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医院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政府对医院实施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一是要全面引入经济增加值(EVA),以真实反映医院的资金成本,将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在核算口径上保持一致,便于对医院经营者的考核评价。二是在绩效指标设计上考虑了医院的全面信息的反映,防止财务数据在指标中多次重复,从而改变现有绩效管理指标目标多、体系庞大、评价方法不统一的矛盾,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从而使绩效管理得以全面实现。三是加大对动态指标的反映,在指标体系中要和医院会计制度的修订相互呼应,及时进行调整,比如,适时在指标体系中增加现金流量等概念,以真实反映医院的经营全貌。四是在指标设计时,要以医院整体业绩综合状况的改进为目标,从而解决现有绩效评价考核手段单一的矛盾,以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使绩效管理得以全面实现。

2.加大非财务指标信息反映量

当前,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在财务指标考核中难以反映,需要借助于非财务指标来反映。首先,医院要全面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加医院的综合社会贡献分值,要关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不是短期的经营实绩,加大医院社会责任和绩效考核力度,将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和国家政策紧密结合,引导医院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兼顾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以解决我国医疗科学水平发展不足,通过增加对技改和研发能力的绩效管理,积极引导医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3.建立多层面的评价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要考虑到医院考核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医院其他利益相关人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所以,制定指标时候,应使指标具有灵活性。一方面,要增加现有指标的含量,将医院可能需要考核的信息包含进来,并注意指标权重的合理设计,防止对某一类指标的过重设计而对另一类指标的过轻设计,防止人为设计造成的指标缺陷。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行业或不同的利益相关人,设计不同的指标或在相同指标下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比如对于政府管理机构、债权人、投资人在进行医院绩效评价的要求不同,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设计权重时加以区别对待。通过建立多层面的评价体系,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符合医院实际,也更利于考核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储企华:现代企业绩效管理[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8.

[2]翟家东: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研究,[J]时代金融2006,(10).

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篇4

一、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概念及构建意义

(一) 医院财务分析评价的概念

医院的财务分析评价就是指利用各种评价指标, 对医院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评价, 说到底就是对经济效益的评价。

(二) 医院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可以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出医院的资产运用及财务绩效情况;新医改实施以来, 国家对医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 医院的规模化发展, 也应该以完善、公正的账务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保证。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医院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 医院的财务绩效指标标准进行公布后, 可以有效推算出医院财务绩效的管理水平, 并从中找到管理的薄弱环节, 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医院财务绩效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医院大多数采用四部循环法财务绩效管理模式, 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很多实质性的问题。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两个:首先, 财务绩效评价制度的有效性相对欠缺。据调查分析, 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并不科学, 相关数据缺乏真实性和全面性, 同时在评价分析方法上也缺乏统一性, 从而造成的各项指标体系的偏离。还有部分医院在财务绩效评价方面缺乏均衡性, 尤其是一些民营医院, 只对财务指标重视, 从而忽视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其次, 很多医院在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方面还有待完善。医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也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如果内部控制体系也不完善, 就会出现财务监督不到位, 财务绩效评价缺失等问题。有些医院虽然构建起了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但其各项评价指标却并不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大多数是局部的或者事后的, 与内部控制的核心严重偏离, 这种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如同虚设。

三、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明确医院账务绩效评价指标

1. 评价指标确立的原则

针对医院财务绩效评价应该尊重全面、联系、客观、实际的原则。所谓全面就是指医院的各项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必须包含着医院财务评价的全部内容, 涉及医院全部经营发展范围, 不仅要涵盖医院的经济获利能力, 还包括了医院的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效率等;所谓联系就是指, 每个绩效评价指标之间, 必须是有机联系起来的, 这是对指标权重进行衡量的主要因素;客观、实际就是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应该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减少随意性, 尽量站在客观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衡量。医院不同, 其指标也不尽相同, 指标的权重自然不同。但是需要保证的就是表现出充分客观的一面。此外, 指标设定还必须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充分结合起来。

2. 各类指标的权重分析

医疗卫生改革的目的, 就是为了进一步实现医院规模的不断增长, 实现医疗卫生体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 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应该适当加大对资产质量指标的权重, 促进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公立医院来说, 由于其债务风险大多由政府承担, 因此, 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可适当降低债务风险指标的权重, 可对医院的短期债务风险进行适当考虑。为了实现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大化, 医院还应该将就诊流程尽量简化, 以提升其业务量。以业务量来带动经营利润的提升, 因此, 可适当增加经营增长指标的权重。随着医保制度的实施, 医院的成本管理也更加严峻, 成本管理好坏对医院的经营能力会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 医院还应该加大成本管理指标的权重。

3. 评价指标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 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进行验证, 可综合考虑其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收益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发展能力。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也具有企业的性质, 因此, 笔者认为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应该选取以下几项:即资产质量指标、经营增长指标、成本管理指标、债务风险指标。

(二) 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绩效的相关制度

医院作为一个实体经营单位, 其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配合方可实现。因此, 医院应该从全局出发, 对各项制度进行完善, 以保证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顺利实施。首先, 医院应该考虑落实全成本核算制度;其次, 医院还应该对财务绩效分析及评价制度进行完善。由于医院级别不同、类别不同, 其医疗服务对象及服务目标也不同, 因此, 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建立起完善的、符合医院发展战略的绩效分析及评价制度;最后, 医院还应该强化财务管理的监督体系, 不仅要加强成本管理, 还要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工作, 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动态监督。

(三) 加强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医院必须注重对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全面而科学的绩效考评结果是反馈考评信息, 帮助医院实现财务的高效管理, 以及实施各项账务管理政策的主要依据。因此, 医院应该充分考虑对考评结果的运用, 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实现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逐步完善, 同时也为医院的卫生服务水平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对人均门诊消费水平进行分析, 可以有效分析出医疗消费的价格走向, 这不仅有利于避免新增项目的乱收费问题, 也可有效避免医疗费用的不合理现象。

参考文献

[1]李俊生.医院财务绩效管理评价模型研究[J].人力资源, 2014 (06)

[2]刘志业.浅谈医院财务绩效分析与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 2010 (13)

财务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篇5

有关函数 FV 中各参数以及年金函数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函数 PV。

FV 函数语法具有下列参数(参数:为操作、事件、方法、属性、函数或过程提供信息的值。):

Rate必需。各期利率。

Nper必需。年金的付款总期数。

Pmt必需。各期所应支付的金额,其数值在整个年金期间保持不变。通常,pmt 包括本金和利息,但不包括其他费用或税款。如果省略 pmt,则必须包括 pv 参数。

Pv可选。现值,或一系列未来付款的当前值的累积和。如果省略 pv,则假设其值为 0(零),并且必须包括 pmt 参数。Type可选。数字 0 或 1,用以指定各期的付款时间是在期初还是期末。如果省略 type,则假设其值为 0。

宗地地质条件较好,地基承载力相对较强。

AVERAGE(number1, [number2],...)

AVERAGE 函数语法具有下列参数(参数:为操作、事件、方法、属性、函数或过程提供信息的值。):

Number1必需。要计算平均值的第一个数字、单元格引用(单元格引用:用于表示单元格在工作表上所处位置的坐标集。例如,显示在第 B 列和第 3 行交叉处的单元格,其引用形式为“B3”。)或单元格区域。

Number2,...可选。要计算平均值的其他数字、单元格引用或单元格区域,最多可包含 255 个。

NPV(rate,value1,[value2],...)

NPV 函数语法具有下列参数(参数:为操作、事件、方法、属性、函数或过程提供信息的值。):

Rate必需。某一期间的贴现率。

Value1, value2,...Value1 是必需的,后续值是可选的。这些是代表支出及收入的 1 到 254 个参数。Value1, value2,...在时间上必须具有相等间隔,并且都发生在期末。

NPV 使用 Value1,Value2, … 的顺序来解释现金流的顺序。所以务必保证支出和收入的数额按正确的顺序输入。忽略以下类型的参数:参数为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数字的文本表示形式、错误值或不能转化为数值的文本。

如果参数是一个数组或引用,则只计算其中的数字。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本或错误值将被忽略。IRR(values, [guess])

IRR 函数语法具有下列参数(参数:为操作、事件、方法、属性、函数或过程提供信息的值。):

Values必需。数组或单元格的引用,这些单元格包含用来计算内部收益率的数字。

Values 必须包含至少一个正值和一个负值,以计算返回的内部收益率。

函数 IRR 根据数值的顺序来解释现金流的顺序。故应确定按需要的顺序输入了支付和收入的数值。

如果数组或引用包含文本、逻辑值或空白单元格,这些数值将被忽略。

Guess可选。对函数 IRR 计算结果的估计值。

Microsoft Excel 使用迭代法计算函数 IRR。从 guess 开始,函数 IRR 进行循环计算,直至结果的精度达到 0.00001%。如果函数 IRR 经过 20 次迭代,仍未找到结果,则返回错误值 #NUM!。

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为函数 IRR 的计算提供 guess 值。如果省略 guess,假设它为 0.1(10%)。

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篇6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企业业绩评价都是学者、咨询机构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企业业绩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于2002年2月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和《企业效绩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修订)》,该业绩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务评价。重点是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由于财务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务指标,具有规范的标准,在不同的部门和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易于作为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被各国广泛采用。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企业进入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阶段,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目前知识和信息日趋重要的新经济时期,企业已全面进入战略经营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能力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目标应放在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上,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由原来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从更高的战略层次来把握市场规律。因此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其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内外部信息,充分发挥业绩评价的决策支持作用。显然,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面临严峻的挑战,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所以,改革传统财务评价体系,建立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体现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要求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如: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业绩评价,轻未来业绩评价;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一)财务会计报表本身缺陷所导致的问题

1. 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现行财务报表中,某些会计要素定义的狭隘性,以及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使得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内容不完整,收入和费用计量不准确,导致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例如资产的定义,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资产解释为:“由于过去事项而由企业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我国在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将资产定义为,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现行资产的确认主要强调以交易为前提,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以交易和事项观定义的资产,使得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不到确认,将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中比较关注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以外。

现行财务报表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以其初始实际成本(或者摊余成本)计量和反映的,导致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同时,传统的历史成本法,使得一些资产成为表外事项,尤其是金融工具,企业一般无需付出初始净投资或者初始净投资很小,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标的资产和负债在合约取得乃至履约过程中都将难以得到确认,这就使得许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将这些交易作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处理,使得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信息不全面,从而导致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2.收益的非全面性

由于现行财务报表采用传统收益观,导致收益的不全面,以至于无法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状况。

传统收益观在计算净收益时,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实现原则要求在确认收入和利得时,不仅权利或义务的变化已经发生,而且必须通过相应的交易可以转换成现金或取得现金索要权。这样,净收益是通过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而按配比原则以历史成本计量成本费用。这就会引起财务报表内在逻辑的不统一,计算出来的收益也不够真实可靠。同时,传统收益表是以已确认和已实现的收益为基础编制的,只反映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它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得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未能提供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全部信息。价值增值在产生之时不予报告,而必须推迟到实现之时再予以报告,这会导致收益确定存在潜在的时间误差(timing errors),即价值增值发生在某一会计期间而收益呈报却在另一个会计期间。严重损害了收益报告的及时性,降低了收益信息的品质,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

3.定性评价的欠缺性

现行财务报告中相关的质量性因素不足,导致定性评价的缺乏,从而使得许多反映企业战略发展的因素被排除在外。

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财务信息报告手段的财务报表,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由于市场交易项目日益复杂,企业的融资与投资方式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水平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过去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很难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全面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一方面行业转换、技术进步、政府行为和需求的改变以及竞争对手的活动等对于公司的经营成败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企业组织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层价值观与能力等相关质量性信息,在现行财务报表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我们应结合企业历史情况和现状,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充分地考虑财务报告数量性资料以外的相关质量性因素,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

(二)财务评价指标不完整所导致的问题

1. 财务评价的短期性

由于财务评价指标缺少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指标,导致评价结果的短期性。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与传统财务管理相适应,没有考虑战略因素,只注重对过去业绩的评价,忽视了对企业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缺乏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导致评价结果的过去性和短期性,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2.未来预测的非准确性

由于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严重不足,某些指标计算公式不合理,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和报酬无法准确预测。

目前,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一方面由于会计利润的计算过程存在着诸如折旧方法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润的年份企业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在当今“现金至尊”的时代,使用这些指标无法预见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偿债能力,并未反映企业现金流转的能力。在流动资产中,包含大量的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以及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如果这些资产的质量不高,难以如期变现,势必造成所有账面流动资产可以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假象。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计算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比率口径不一致,导致计算的结果不准确,不能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风险和偿债等能力。

三、基于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增加反映企业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

1.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评价指标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的精诚合作,是企业获取核心能力的关键。财务资本在本质上属于消极资本,若缺乏人力资本的参与,财务资本要么只能够靠自然缓慢增值,要么根本就不可能增值甚至会出现贬值;而人力资本则属于一种积极的资本,若能动地参与到财务资本的运营中,并实现和财务资本的精诚合作,那么往往会促进财务资本呈几何倍数增长。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与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知识与智力等无形资产对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取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乏对知识与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的确,把知识与智力资本纳入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已势在必行。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对知识资本价值进行评价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中,人力资源投入增长率、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增长率,有利于衡量企业未来的、长期的发展潜力。

2.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使价值链的重心由实物资产投资的规模效应“飘移”至无形资产,从而使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企业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加大研究开发成本的投入而实现的)。当今,涌现出一批注重技术创新、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变化的公司。如麦当劳通过允许其他企业经营他的快餐而收取技术费,不劳而获,只靠无形资产赚钱等。这说明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对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占比例日趋上升,甚至出现专靠无形资产进行经营的公司。因此,需要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

3.建立反映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

企业只有注意环境保护,才能谋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不仅是一个产品或服务产出系统,而且还是一个环境产出系统。应该看到,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产品、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向大自然排放“三废”,污染环境,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处理生产经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企业只有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理财环境,所以,增加废物再利用和污染控制的增长率等指标是十分必要的。

(二)重新认识和改进现有财务评价指标

1.以未来经济利益观定义资产

未来的经济利益将成为资产确认最基本的标准,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不再是资产确认的唯一标准。资产的定义是对资产本质的揭示与表述,因此,对资产的定义必须突出资产的实质:“具有创利能力”因而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用“具有创利能力”表述资产的本质特征更为合理。因此,可将资产解释为:特定企业所实际控制的、具有创造能力的资源。这就使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以确认。

2.采用恰当的计量属性

对于那些没有发生实际成本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而言,如果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就需要应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等),才能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核算。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量不确定事项或者或有事项,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按照恰当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这些负债。

3.推进全面收益观的财务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面收益报告能够提供更全面、更透明、有一定预测价值的会计信息而成为国际上财务业绩报告改革的一个亮点。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原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3 )《企业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因此,一个企业某一期间内除股东投资和对股东分派(又分为股东收回投资与利润分配)之外的权益(净资产)的一切变动都应包括在全面收益报告中。

(三)强化现金流量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现金流量的分析在企业的业绩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能够更清楚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从而预测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其它财务状况。

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篇7

关键词:医疗体系,财务绩效,评价

一、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前提、目的和要求

1.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前提

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先决条件是:首先, 要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以及公立医院在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中的地位、职责和任务;其次, 在综合国内外组织、专家关于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与考核的经验与评估的基础上, 根据统计年鉴信息披露的财务数据,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 明确指标设计的原则, 以原则为指导。

2.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

(1) 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效率, 提升医院整体绩效。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立医院的发展。绩效评价是运用公立医院财务数据客观反映医院经营效率与业绩状况, 得出绩效评价结果。与医疗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可以促进医院内部组织机构的改革, 引导公立医院强化服务意识, 进行科学管理。

(2) 激励和调动公立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更好地服务群众。构建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 将绩效考核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 使公立医院员工从绩效评价结果中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 能很好地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以更好的状态服务群众。

(3) 通过评价体系有利于地区政府的监管, 合医疗机构实现自我管制、自我提升。从而真正地实现创收型转变为绩效考核型发展, 其财务使用状况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从而为财政部门制定正确的补助政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 公立医院管理层也能及时查漏补缺, 分析原因, 并提出改进措施, 从而不断提高公立医院资金使用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3.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要求

本文认为选取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 科学系统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是个复杂的过程, 要求从样本的收集、指标的蹄选、数据的分析等各个环节都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考核结果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公立医院实际的运营情况、

(2) 可实践性。选取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时应重点考虑其公立医院的规模、性质和功能, 在设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时, 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践行性。

(3) 全面性。选取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时应包含内部人员方面的绩效。绩效评价体系是全面地反映和衡量一个行业、某个非营利组织的实际绩效水平, 否则, 这种评价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4) 独立性。独立性是指没有存互相包容的逻辑关联, 更不应有因果或重叠成分, 只增加了与之相关指标的权重, 结果就会不准确, 失去了指标设置的科学性。

(5) 可调整性。社会在不断进步, 公立医院也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指标体系不可能一成不变, 公立医院所面临环境变迁的复杂性, 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随之做必要的调整, 使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 考核结果可信度更强。

二、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主体、内容和标准

1.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主体

政府拥有核心的评价主导权对于公立医院的财务业绩来说, 在公立医院的评价体系中扮演主导角色, 了解公立医院资金的运行状态十分重要, 其直接对医院未来发展的影响, 公立医院财务业绩评价没有唯一主体, 舆论、公众、专家、学者在政府之后起到辅助监管作用, 但目前还没有为他们公开公立医院财政情况, 但他们有自己的强项, 对评估公立医院对比以前的财务业绩的情况更有说服力。

2.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内容

为了具体和准确地评估现有的公立医院财务绩效体系, 本文将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如下表1所示。其中, 目标层反映的是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主要是为了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 考察它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组织的经济绩效水平, 特别是服务绩效水平;一级指标反映的是进行绩效评价时有必要重视关注的财务方面的内容, 是评价指标的基本层面;二级指标反映的是一级绩效指标下的具体要素, 影响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的评价方向。

3.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标准

可以定义公立医院的绩效进行判断, 作合理的参照标准, 而相对公立医院和参考标准的财务表现, 其自身的评价方式, 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参考标准, 这样的评估是显著不成立的。同时, 公立医院的评价应具备以下四个参考标准: (1) 预算标准。这个标准是客观标准, 出生在公立医院的财务绩效的评价。随着大量公立医院预算的数据和操作简单方式产生, 所以如果该同一区域的组织的医院, 可以在相同类型的情况下使用的横向比较方法。如果该组织的活动, 越来越多的对比横向对比时差采取垂直系统, 作简报显示公立医院的绩效。 (2) 绩效预算的标准。其是拟合成本影响的程度标准, 可以执行目标的重点, 为了目标, 操作适当的人力等多因素, 然后通过各种努力和费用, 并且实现基本情况。预算标准的搭建是建立评价体系的主轴。 (3) 数据标准。该标准与上述存在执行和权威性差异。表现在:这个标准组织与卫生管理部门相关, 公, 也始终遵守该组织在程序的运行性质相同, 必须由政府来进行数据定义标准。 (4) 平均标准。在由过去的区域性存在, 作为同一类型的组织机构中的一个参照产品的平均水平, 从而客观的评价, 那么所有公立医院的财务表现需作平均参考。

三、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指标设置与评价方法

1.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指标的设置

基于以下两点: (1) 从财政收入来分析。主宰其比例的部分相当大, 为公立医院的财务评估提供大量数据依据。 (2) 从资金使用来分。其是生产使用的重要反映, 提供公立医院的财务业绩数据评估的反馈信息。引用统计年鉴的内容披露信息, 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 如表2所示, 性能指标的财务比率。

见表2。A.为业务收入的比例。可见总收入为主要财政收入的辅助, 医疗收入, 科研等方向, 主要的公立医院从业务收入的医疗和收入等相关服务。B.为业务和财务辅助收入的比例。公立医院的证据本身的财务辅助收入主要辅助高级财务机制有关的预算状况, 主要是基本建设的补助, 大型仪器设备的补助, 离退休人员资金的补助, 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性亏损的补助。C.为其他收入的比例。其能够反映医院等方面取得收入的情况。D.为盈余比例。为医院1年体现。E.净利润比例。在医疗能体现公立医院必要的资本的当前状态。F.为成本。赚取收入的成本越小, 说明其数值越高。财务管理从发生在另外地方的成本。G.为支出费用率的一部分。其他涉及医院额外开支情况非医疗费用。H资产利用率。从可以用来反映使用医院资产活动收入。I.为资产的流动比率。可以反映医院资金收入。

2.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1) 比率评分。首先, 将特定的预设计标准作为每个指标的基础参考值, 其次, 通过公式计算出实际值, 以再次获得参考值相除以计算结果, 由此, 同时与各项分数的积, 就是该比率评分, 如下式所示:

某项评价指示评分=某项评价指标标准分× (某项评价指标实际数值÷某项评价标准数值)

(2) 功效系数法。在标准和参考因子下通过函数计算实际上总综合项目系数的方法得到的测量工具评估的数值最后的每一个系数的数值被应用的方式。使它成为定量评价之一, 其原理是许多项目的集成。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

单项指示平均分数=60+ (该指标实际值-该指示不允许值) + (该指标满意值-该指标不允许值) ×40

(3) 综合指数法。通过使用某项和加权指数, 运算每个指标相匹配的数值, 从而得出相关数值评估财务绩效情况。使用方法:当你需要考虑选択相对价值的标准, 各项经济指标之间的差异, 在计算时对应的指数, 这是由分析值与标准之间的关系的计算公式计算;确定变量的权重, 对其性能的影响程度应该知道。原因在不同的时间, 可以改变数目;通过上述方法, 以确定对应于计算评价指数大小的参考值计算的指数为再利用的方法中的值。

四、结论

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内涵丰富, 受诸多因素影响, 绩效评价的方法也不唯一。文本主要对公立医院的财务业绩指标的接触关试图分析系统的财务状况, 并深入研究其参数和它自身的评价之间的关系, 通过验证有关的操作手段通过该系统, 评价系统的市场竞争, 并提供恒定的参考不同的位置相关的结论, 在公立医院通过其运营现状, 为政府部门提供重要数据。从而有效的资金投入, 并实现资产化。

参考文献

[1]程薇, 龙翔凌, 范德惠.建立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9) :68-70.

关于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篇8

一、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概念与意义

(一)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概念

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所指的即为运用科学化的评价指标来对医院内部的各项财务活动展开全面的评价和管理。更加直白一些解释,医院绩效评价的核心价值即为通过对医院财务数据展开综合分析的方式来为医院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为真实的数据支持,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医院自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本管理能力以及发展规划能力等等。

(二)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意义

医疗机构的市场化发展让国内的医院之间呈现出了异常激烈的竞争局面。拥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全面且客观的将医院的真实资产情况反映出来,同时还十分有利于医院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为医院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打下夯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自从新医改政策全面实施至今,国家政府开始对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帮助,而医院所提供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则是政府机构与医疗管理部门对医院展开业绩评价的最好依据,进而让医院的管理水平与经营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二、医院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情况

近年来,政府部门虽然针对国家的医疗行业发展给予了较多的政策支持和让利举措,从而让医疗机构的自主能力与经营水平均呈现出了较大程度上的提升。然而,由于医疗行业拥有者较强的公益性质和特殊行业特点,因此其并不能够按照一般行业的发展模式来运行。在我国医院的传统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很多医院管理者过于重视自身的盈利水平和经济收益,因此完全忽略掉了医疗机构所拥有的社会背景与公益性质,不仅严重制约了财务绩效评价的改革发展,同时还影响到了普通消费者享受社会医保的自主权益。在此种状态中,我国的卫生费用支出长时间的居高不下,民众对于医疗机构的服务积累了原来越多的怨忿和不满,从而让国民所应享受到的就医水平与医疗服务标准一降再降,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需求都很难得到保障。

三、探析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扩充医院绩效评价的原有内容

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医院领导首先应该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进一步扩充原有的绩效评价内容。纵观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绩效评价活动的开展现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如体系完整度不高和内容标准度不够的情况。有些医院领导仅仅是象征性的对医院的日常使用资金展开了粗略的测评,根本无法将医院当前的真实财务状况全面的反映出来。 基于此,国内的医院机构要将门诊财务费用、抢救费用以及医药费等均加入到日后的绩效测评体系中,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对原有的绩效评价内容进行透明化处理。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拉近患者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距离,院方领导还要经常性的针对医疗消费者展开满意度调查,从而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自身服务与经营方面的不足之处。

(二)结合医院的内部管理

在医院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所指的并非是对评价内容的完善,同时还包括了与原有内部管理流程的整合和匹配。 更加直白一些解释,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绩效评价都不具备独立存在的条件,其必须要有医院的内部管理体系作为基础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和实际价值全面的展示出来。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绩效评价可以在医院内部实施的更加顺利,院方管理者还要从根本上提升院内所有医护人员与医疗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确保其可以一心一意的投身到伟大的医护第一线之中,在为广大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就医费用。此外,院方领导还可以经常性的聘请一些行业精英和先进个人来到医院中来举办经验交流会和技术座谈会,在全面提高内部员工专业素养的前提下促进绩效评价的有效价值发挥。

(三)拓宽医院的绩效评价资金

丝毫不夸张的说,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不仅需要有良好管理环境和优秀人力资源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基础之上才能够得以实现。为此,医院管理者要在享受原有的国家财政拨款政策的前提下,通过与众多优秀社会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医院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应用措施,其中包括扩充医院绩效评价的原有内容、结合医院的内部管理以及拓宽医院的绩效评价资金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水平的提升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医院财务,绩效评价,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军,尹元芳,郭永进,宋国名,张林琼.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结构设计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05

[2]李冠伟,孙同达,柴子远,严敏华,李秀央.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

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篇9

一、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主体、内容、目标与标准

(一)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主体政府是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核心,占有主导作用,灵活掌握着公立医院的资金运行状况,以致医院当前的运营乃至未来发展都受到主体的影响。但是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主体不是单一的,媒体、群众和专家也是主体,它们对政府起着辅助作用。虽然它们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有所了解,但是力度不及政府,然而它们也有自身的优势,较前者更能看清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的情况。

(二)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内容财务部门是财务绩效评价的源头。在绩效评价前,财务部门须做好前续准备,制定详细的绩效预算,为后续的评价做好铺垫;在评价阶段,要严格把握三大要求:明确、具体和稳定;而绩效评价的结果往往受到工作计划、能力、态度和成绩等因素的主导,财务部门需要严格把控。

(三)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目标公立医院以整体管理为出发点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目标是多种多样的,这就依赖于不同的评价主体,要想在众多的主体中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需要财务部门采用早发现早纠正的管理模式。评价目标的产生依托于评价主体,而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目标主要表现为:(1)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对于医院的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正确的评价能够明确财务运行状态,也能看清管理情况,有利于公立医院根据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选择最佳决策优化管理,最终使公立医院的效益得到提高。(2)政府组织的财务发展状况受到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影响。政府组织需要看清公立医院财务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并作出归类,然后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面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政府组织采用了财政补助的举措,这一举措明确了国家税收的去向,使税收更加合理化、效率化。(3)群众获得怎样的医疗服务取决于公立医院资金的来源与去向。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是以财务为基本点,其合理评价起着主导性方向。只有对公立医院做出合理评价,医疗服务才能得到保障,换言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四)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的标准判断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的优劣情况,需要明确一个适当的参照标准,然后将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情况与参照标准进行对比,从而作出适当的评价,如果没有参照标准,那么这个评价是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关于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有以下四个参照标准:(1)预算标准。该标准是一个客观标准,是公立医院在财务绩效评价时应运而生的。因为拥有大量的数据和简便的操作,因此在公立医院中预算标准的使用率是极高的。 如果医院组织在地区相同、类型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横向对比,如果在组织活动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则采用纵向对比,因为它较横向对比更能很好地阐释公立医院的绩效。 (2)绩效预算标准。该标准是一个成本、效益的标准,是公立医院制定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付出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然后经过各种努力和成本的付出,预计组织在完成过程中所实现的基本状况。建立预算评价体系是公立医院的绩效目标,是绩效预算标准的主轴。(3)数据标准。 该标准与上述标准有所不同,具有强制性和较高的权威性。主要表现为:该标准出自于政府组织或者卫生管理部门;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数据标准必须运用在实施的程序中,且同一性质的组织也务必严格遵守。(4)平均水平标准。该标准针对于同一个类型的组织。由于所处的区域不同,组织可以以同一个类型的组织的平均水平作为参照物,从而进行客观评价,进而得出所有公立医院的财务绩效。

二、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指标设置与评价方法

(一)公立医院财务绩效指标的设置公立医院在设置财务绩效指标时,需要依据以下两个方面:(1)从资金流入的角度来看,其主导着账务的比重,为公立医院的财务考核提供了组织依据;(2)从资金的利用情况来看,其产生出使用的结果,为公立医院的财务考核提供了反馈信息。参考统计年鉴所披露的信息内容,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选取绩效考核的财务比率指标,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A表示业务收入的比率。总收入主要来自教研、财政补贴、医院治疗以及其他方面;业务收入则主要来自公立医院从事治疗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服务所带来的收入。B表示业务与财政补贴收入的比率。财政补贴主要是指公立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关预算,获取上属财政机构的补贴,其中它还可以来自项目或者基本的财政补贴。C表示其他收入的比率,可以体现出医院在其他方面取得收入的情况。D表示盈余率,可以体现出在一年时间内医院的收益情况。E表示净收入率。可以体现出医院运用在医疗相关方面所需要投入资本的现状。F表示获取收入所要花费的费用,获取收入花费的费用越少,说明其价值越高,总费用主要来自财务、管理以及用于其他方面所产生的费用。G表示支出中费用部分的比率,可以体现出医院在从事其他非医疗相关方面的费用情况。H表示利用资产率,可以体现出医院在利用资产从事活动所产生的收益。I表示资产流动比率,可以体现出医院获取资金收入的情况。G表示风险率,可以体现出医院在营运时所具有的抗风险水平。

在取得与财务数据、目标以及方法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构建考核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的指标,通过指标进行相关的分析,同时根据公立医院所在位置的差异性反作用于指标,观察指标是否具有合理性。

(二)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1)比率评分。首先,对每个指标预先设计基准,以该基准作为标准值;其次,参照公式来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实际值;再次,将计算结果和标准值相除,从而获得一个比值;最后,将这个比值与每项的标准分数的相乘,获得的分数就是该指标的评分。公式如下:

某项评价指标评分=某项评价指标标准分×(某项评价指标实际数值÷某项评价标准数值)

(2)功效系数法。其是指参照系数的标准及权数,然后用函数计算的方法得出一个可以用实际测量工具测评的数值,最后把每项系数数值相加得出分项目系数总合及总项目系数总合。总之,它其实也是定量测评的一种,其原理是整合多项目。方法如下公式所示:

(3)综合指数法。其是指在采用单项与加权指数的基础上,计算出每项指标相对应的指数值,从而把相关的指数值用来评价财务绩效。其方法如下:在选取标准值进行对比时,需要考虑对每个经济指标评估目标之间的差异性;在计算出实际值后,然后分析其和标准值之间的关系, 从而根据公式计算出对应的指数;在对变量的权数进行确定前,应当知道其对绩效的影响大小。因为在不同的时间内,权数的数值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上述步骤,再利用指数的相关计算方法求出相对应的值,在评价指标时会参照计算值的大小。

(4)因子分析法。在对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时,还有其他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在整个体系中它们之间互相影响。该方法主要是指在设置财务绩效指标时,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预先对它们内在间的关系进行设计,从而分析出内在的基本结构,其中它们的数量关系通过少量的参数就可以表现出来,进而可以使得数据得到优化。它在表达多个参数内在的联系时主要采用压缩因子的方法,即把指标改写成α1、α2…αn等因子。而这些压缩的因子就是用来表达财务绩效各指标间的关系。因此,可以分析研究这些因子间的关系,从而来解释经济指标之间产生的问题。

三、结论

浅析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设 篇10

目前医院的财务指标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既可以对医院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进行纵向的对比, 也可以对不同医院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横向的对比。通过对医院自身的纵向对比, 可以分析医院的发展情况, 比如对医院本年同去年的医疗收入和医疗业务成本进行发展趋势的对比, 就可以发现医院的经营好坏。在比较过程中可以将收入指标和支出指标进行细分, 看看影响医院收支增长的主要是那些项目, 然后进行相应的分析, 找出增减变动的原因。在对医院之间进行横向对比时, 医院可以直接将本院的财务数据与其他医院的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医院的优势和劣势, 找出差距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各种指标的变化, 必须保证进行对比的各个期间的数据在计算口径上要前后一致, 并剔除偶发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比如医院实行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以后会计科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医院要是比较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期间的会计数据就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对财务数据进行调整, 以便对比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计算结构比率、投入产出比率和相关比率, 从不同角度来考察医院的经营状况。比较常用的分析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每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每百元固定资产的收入、存货周转率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分析医院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资产运行效率等。运用比率分析法的缺点是没有统一的医院行业指标标准来判断分析指标到底是高还是低, 因为医院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制定出符合各个医院实际的具体的财务指标标准有时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 医院还是可以将比率分析指标与医院以前期间的指标或者与规模相当的竞争医院数据进行对比, 发现医院未来的发展的趋势。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当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产生影响时,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产生的影响, 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对最终结果影响程度的敏感性来分析和判断。比如在分析医疗收入中的药品收入时, 可以对住院人数、药品用量和药品价格这几个因素进行敏感分析, 按照因素分析法将三个要素逐一进行分析, 看看影响医院药品收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对最敏感因素的关注程度, 促进医院收入的增长。

以上是医院财务分析时经常用到的一些指标和方法, 但是这些指标和方法并不能涵盖医院发展的全部, 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要出具现金流量表, 但是在目前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当中缺乏对现金流量的指标分析。

医院的现金流量对医院日常的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 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动性对医院的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都是一个重要的保证。如果一个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虽然较高, 但是具有较强的现金流动性, 那么也可以认为医院的财务风险是较低的, 医院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因此医院应该加强现金流量的指标分析, 保证医院的现金流动能力。

2、现在大部分医院已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人主体, 但

是财务分析指标对医院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考核分析指标还不健全。财务分析指标中缺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分析, 因此医院也不能根据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对管理者进行奖金分配等激励和考核, 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应该加强此方面的指标体系建设。

总之, 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应全面反映医院财务的真实情况, 满足医院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分析和判断的信息功能。当然, 财务考核指标只是一方面, 医院还应该综合考虑其他的非财务指标如病人满意度、医德医风、技术能力等方面来对医院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从而使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医院面临的经济形势日益复杂, 可能会因为资金短缺而面临着借款、融资等各种经济活动, 在与这些主体的经济活动中, 医院的财务信息是被认为能够最为直接的了解医院运行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医院应该通过财务数据对自身的经济运行进行分析评价, 以便医院管理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掌握真实和完整的财务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本文就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士春.谈医院会计报表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5 (06)

[2]殷红.医院财务报告应关注的重点[J].卫生经济研究.2005 (04)

[3]段德春, 赛岳, 辛淑蒲.谈现代医院财务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3 (10)

财务监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篇11

[关键词] 财务监察;成本管理;经济效益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8.09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是极为突出的问题,其中项目成本管理水平能否进一步提高是关键。理论上来说,我国已经建立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成本管理体系,但将成本管理体系用于实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通过讨论当前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方法,即财务监察全面介入成本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加强预算成本管理;细化财务管理制度与成本管理制度;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观念、责任意识,形成一套完整的权责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通过对企业成本管理与财务监察意义的论述,并提出铁路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利用财务监察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科学地形成财务监察评价体系的构建。

1 企业成本管理与财务监察的意义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是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铁路施工企业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做好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是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更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监察工作是更高层次上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种监督与加强。财务监察工作的范围包括了财务管理和核算等会计基础工作的各方面,其日常对所属单位进行经常性检查,主要包括:对《会计法》的执行情况;对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执行情况;对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对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国有资本营运、管理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笔者认为,财务监察全面介入成本管理过程,将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会计制度执行情况、项目管理人员责任落实情况纳入财务监察范围,建立财务监察评价体系,严肃财务监察效力,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推动企业成本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 铁路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本控制就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对于建设企业来说要在施工方案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中穿插成本管理思想,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成本控制机制从每一个细节上控制成本管理的结果。在现实中成本控制存在几个问题:

2.1 建设施工过程中偏离预算成本管理

铁路建设项目一般都有一个预算管理目标,建设费用都包含在预算费用控制管理当中。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项目施工部门常常会因为赶工期、处理紧急突发状况等而忽视预算成本管理,出现超支的现象,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重视不够,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2.2 项目成本管理存在漏洞

工程款划拨存在漏洞,成本过高。有的项目对分包队伍施工的部分工序的工程数量存在重复计价现象,导致多拨工程款,最后形成亏损;有的项目对分包工程的价格非常随意,没有重新按照定额和预算标准进行计算;有的项目甚至不考虑中标价格,把工程以高于中标价的价格分包出去形成巨额亏损;有的分包单位,为了把早日利润拿到手,甚至拖欠、不支付工人工资或者材料款,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为项目发展造成隐患。

材料管理存在漏洞。材料成本在工程成本中占较大比例,因此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材料的采购环节,相当一部分项目部存在采购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导致很多材料无用或者超量,造成浪费;一些项目部因为材料种类繁多,所以由于某些人员的疏忽大意在备料时将一些材料型号或者数量计算错误,进而购买的材料不能物尽其用,造成浪费;部分物资采购人员信息收集不充分,质量标准定位模糊,导致材料质次价高,造成浪费。在材料管理环节,有相当部分项目材料入库后不管不问,随意堆码,任意发放,损坏不加以维修直接更换新件,浪费严重。

此外,项目中的招待费、差旅费、劳保费、办公费等间接费用严重超支也会造成项目成本过高。

2.3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项目建设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权责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由于分工的细化,材料采购,项目施工是相对独立的部门,在现实中材料采购部门只是负责材料的采购,项目施工部门只是负责项目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工程技术部门也只是负责项目的技术支持,这样细化的分工责任上比较明确,但是在成本控制上没有形成完整的结合。

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同,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导致的结果是技术部门只注重工程质量,材料采购部门只注重材料类型和质量,安全质量部门只注重工程施工安全,各人自扫门前雪,却共同忽视了成本控制问题。应该增强项目施工各相关人员管理人员的经济观念,建立系统整合的成本控制体系,加强各部门的联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项目施工成本。

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企业经理负责,其他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利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的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

3 利用财务监察推动企业成本管理

推动企业成本管理,可以通过建立财务监察评价体系来保证成本管理制度得到切实履行。

该评价体系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预算成本管理完成度评价,二是对项目各项成本控制完成度评价,三是对项目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的工作绩效评价。

3.1 加强项目预算成本管理

3.1.1 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项目施工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对投标施组中技术方案做必须的技术论证,并结合现场实际,根据规范、合同、工期等,对当期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方法、质量、安全等各方面做出最优秀的施工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制定节约和中和利用资源的目标与措施,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使施工过程具有科学性,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生产中的联系性、平行性、协调性、均衡性的相互关系,它是工程施工作业的基本组合方式,是作为计算分析和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为了使建设工程能够最经济的得以实施,从而避免重复施工、突击施工。

3.1.2 实行二次预算分割,合理制定目标责任成本

项目责任成本是对项目实施总量控制的依据,由项目管理经费和工程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项目一开始,应由公司成本管理部门,根据投标报价,各种自然条件以及当地各种材料的价格水平,结合企业定额,预测盈亏平衡点,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因项目责任成本是事先制定,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为了更加切合项目实际,项目各部门管理人员要在责任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市场调查及现场勘查工作,认真分析工程施工特点,掌握现场施工单位情况,进行再次预算分割。

3.1.3 预算成本管理完成评价体系

本文对涉及影响预算成本管理的要素纳入财务监察评价体系,根据具体内容建立相应的评分指标,为每个指标赋以权重(见表1)。

3.2 严肃项目成本管理,细化成本控制及财务核算制度

铁路施工项目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他直接费,某些项目的专业分包产生的工程款亦在直接成本范畴;间接费用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项目管理费和临时设施费等。

3.2.1 专业分包工程款控制

随着建筑工程越来越专业化,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在一些工程项目需要某些特殊技术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选择专业队伍进行分包,即专业分包。要做到有效控制成本,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分包工程成本控制。

第一,分包单位选择。选择分包单位时,公司应在源头上进行控制,在招标过程中,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考察,选择有资质有能力符合条件的分包单位,这可以有效解决很多后续管理问题。

第二,认真做好合同评审工作。项目部对外签订分包工程合同应先进行自评,然后报公司合同主管部门审定,财务部门应参与合同评审过程,评审时应注意以下内容:一是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二是施工地点及工程内容,合同中应明确分包工程的地点、范围和工程量,并附有工程量清单;三是承包方式及合同价款,特别注意是否含税并注明税种税率以及变更索赔的条件、方式;四是合同工期,明确工期延误责任与奖罚措施;五是质量标准,不低于业主要求标准;六是严格按照规定拨付和结算工程款。

第三,认真进行合同执行。项目部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对分包单位完成的合格工程量按月进行验工计价,然后结算工程款。

在结算工程款时,必须及时扣除项目部代垫各项费用,建立结算工程款的联签制度,除验工计价报表外,与分包单位有关的业务部门对是否需要扣款出具意见。分包工程结算工程量时,应编写分包工程结算书,报工程计划部门审核后,报工程项目经理审批,最后送达财务部门办理工程款支付手续。

在未办理竣工手续前,不能全额拨付工程款,应按不低于分包工程造价的5%比例扣留质量保证金,待保修期满后,再按规定结清。

第四,分包工程管理评价体系。本文对涉及影响分包工程成本管理的要素纳入财务监察评价体系,根据具体内容建立相应的评分指标,为每个指标赋以权重(见表2)。

3.2.2 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的控制,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二是对材料价格的控制。材料用量要按定额确定单项工程的材料消耗量,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有效控制材料损耗量。

目前,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大部分项目的主要材料都是由甲方供应,或者甲方招标、或者甲方指定供应厂家,施工单位没有办法在采购中控制材料采购价格,而这些材料的价格又往往高于材料预算价格,项目部应及时向业主反映,争取以实际采购价结算,这种情况下,材料费的控制主要在于材料用量的控制。

对于工程所需要的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根据实际需要申请购买,合理进行摊销。项目完工后,尚可使用的,由公司财务总部负责变价处理收回残值,也可估价收回周转使用,取得的收入冲减项目成本。

本文对涉及影响材料控制的要素纳入财务监察评价体系,根据具体内容建立相应的评分指标,为每个指标赋以权重(见表3)。

3.2.3 间接费用控制

间接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占有一定比例,由于间接成本的支出与工程施工无直接关系,所以在控制与核算上都比较难把握,使用和开支时弹性较大。

项目部可主要采取三条控制措施。

第一,建立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层,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性支出;

第二,细化费用开支,严格监控支出流程,明确每一笔支出来龙与去脉;

第三,项目经理在规定开支范围内审批报销,财务部门要逐月对项目管理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本文对涉及影响间接费用控制的要素纳入财务监察评价体系,根据具体内容建立相应的评分指标,为每个指标赋以权重(见表4)。

3.3 增强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权责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思想上,增强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控制观念。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各参建人员应该在原有的责任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责任。使每一个人都有控制成本的认识,抱着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为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为节约开支严格把关。所以,建立一套严密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用统一的规范和责任来约束和指导工程参建人员的工作,保证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指标,在项目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

制度上,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制,形成权责明晰的成本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成本管理小组,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界定。这样,指标具体到每个部门、每个人,从而形成一个全员参与、全方位的、权责明晰的成本管理体系。

通过财务监察制度实行,公司对项目的成本控制状况有了全面、具体、明晰的把握,根据监察体系评判标准,对各项目成本控制分为上、中、下三等,财务监察结果直接与项目人员奖金挂钩,有赏有罚,提高项目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把控的积极性。

4 小结

工程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成本投入与产出最大。它是一项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复杂的工作,涉及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较多。每一个铁路施工项目都有自身的特点,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对成本管理及经济效益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认识。财务监察可以使成本管理制度化、具体化、细致化,只有做好项目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铁路工程大潮中争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文生.加强铁路多种经营企业财务监察工作[J].经济研究,2004(10).

[2]蒋凌鹤,黄继红,马宜萍,公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浅析[J].现代企业会计,2006 (11).

[3]刘虹.浅谈铁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甘肃科技,2009,(9).

[4]谷祎.浅谈铁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大陆桥,2008,(5).

[5]孙彩霞,马莹,槐菁.铁路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J].水利发电,2011(7).

[6]柳思光.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现代企业教育,2011(28).

医院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篇12

现代医院文化是在企业文化的启迪下发展起来的,对比企业文化的研究,我国医院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晚了许多。医院文化与企业文化都从属于社会整体文化,它们的理论研究也必须从属于社会文化的研究,因此,医院文化的研究从理论构架到方法研究,都必须借鉴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吸收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尽管企业文化评价工具的研究目前在国外和国内已有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以及医院的特殊功能和角色,限制了企业文化评价工具在医院文化评价方面的实际使用。如果简单照搬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将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而必须建立适合医院的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而要保证医院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适合性和科学性,则要建立在对医院文化的形成、特征、基本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

1 医院文化的构成

本文以医院文化构成理论的四个层面为基础,由专家列举出可能影响医院文化建设的各种要素,并通过对医院文化结构中各要素在文化建设中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大小进行专家打分,排序,进一步筛选后,将医院文化结构的32项要素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引入评价体系。

医院文化的构成一般分为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精神文化(含心态文化)三个层次结构,有的则分为核心层精神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浅层行为文化、表层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里到外,由深达表;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的、有机的、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结构[2]。

医院文化结构的精神层主要由医院文化中的医院价值观、医院道德、医院精神等医院的意识形态组成。这是医院文化最核心的结构层次,是结构中的稳定因索。它为医院的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是医院文化的决定因索。

制度层主要包括领导机制、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具有一定物的形式,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是医院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受核心层的影响,又影响表面层次。

行为层是指医院员工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医院经营、教育、宣传、文体娱乐、人际关系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医院员工的精神风貌、医院形象、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医院精神、医院价值观的折射。

物质层主要包括院容、医院标识、院歌、文化传播网络等。这是医院文化结构表层的部分。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的,从直观上把握不同医院文化的依据。就好比种什么树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一样。我们通过医院文化的外层结构就能了解到医院特有的哲学、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道德规范。就能想象到该医院的精髓。

在对医院文化结构的各层次构成要索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医院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选取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这样才能保证选取的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可靠、客观而且科学的反映医院文化建设的整体综合情况。

2.2 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及步骤

医院文化评价指标是一个多元、动态、综合的复合系统,选取指标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选取能够科学而准确的反映医院文化特点的指标。在参阅大量文献,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部分成果,深刻理解医院文化的内涵,收集相关估价标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去粗取精,作为参考。并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度访谈,把医院文化结构层次作为基础,由专家们列举出可能影响医院文化建设的各种要素,遵循筛选指标的原则初步确立了我国医院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框架。经过专家咨询法进一步筛选评价指标后,最终确立了我国医院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框架。现总结出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的医院文化指标体系,具体结构见表1。

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主要采用专家打分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不同专家的意见加以综合,结合层次分析法(AHP)[3]确定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可分为以下步骤:

第1步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

第2步是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请多位专家采用Delphi法,按照1-9标度方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对其重要性进行赋值,得到权重比较判断矩阵:

undefined,

假设在准则H下要素A1,A2,…,An的权重分别为w1,w2,…,wn,即w=(w1,w2,…,wn)T

aij表示以判断准则H的角度考虑要素Ai对Aj的相对重要程度。

对于准则H,对下一层的n个要素A1,A2,…,An进行两两比较,来确定矩阵的元素值aij应该满足:

undefined

第3步是利用步骤2得到的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指标的单排序和总排序权重。

3 医院文化分数的确定

从目前的医院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来看,我们拥有的仅仅是赋予了权重的各个指标,仅仅是对医院文化的定性评价。如何将这些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即用分值的形式来描述医院文化各项指标的得分,从而对医院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判断、考核、排序,以达到全面评价医院文化的目的,这就要涉及到医院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计算方法的研究。根据各项二级评价指标的评价要素对指标体系低一级的指标评出模糊结果,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高一级的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到评价对象的定量评价结果。

首先对各项具体指标可采用5分制评分原则,具体分为:好、较好、一般、差、较差五个等级,医院依据自身在某项能力的优劣进行原始评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原始分与相应权重的乘积即为加权得分,加权分求和后得到的最终权重值也按照5分制原则分为五个等级进行评定,并作为最后的量化结果。

4 结论

众所周知,我们研究某些事物时,只有将其准确地量化和描述,才能更好地理解、控制并改进它。医院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千变万化,但是其基本结构要素是不变的,这就为建立评价体系提供了可能性,而医院通过评价体系了解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后,也可以为实施动态调整决策提供依据。建立评价体系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它为建设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衡量标准,为外界或医院自身对医院文化进行评价提供了依据。它不仅有助于医院认识自身的医院文化发展状况,也是外界对其进行评价的验证尺度。

本文只是提出了医院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运用方法,并未真正将其应用到对医院文化的测评当中,由于没有测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医院文化,就无法得到医院文化的特征(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数据展示),也无法进行个别医院与优秀医院文化的比较。同样的,由于缺乏医院文化测评的实践经历,我们无法得到这一评估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只有通过对医院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丰富,科学系统地评价医院文化的特征和态势,为整合、提炼和提升医院文化提供强大的实证支持[4]。

参考文献

[1]周凤鸣,高金声.医院管理学医院文化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李泽平.现代医院文化管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3]方积乾.卫生统计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上一篇:书法的分寸下一篇:人生没有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