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风险监控

2024-06-28

医院财务风险监控(共9篇)

医院财务风险监控 篇1

医院财务是对医院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考核等工作的总称。医院财务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 由于内外环境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 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这就形成了财务风险[1]。由于财务是不断流动的, 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 那么财务风险也逐步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 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1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

1.1随着我国加入WTO, 医疗市场逐步放开, 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 现实或潜在的竞争策略变化, 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1.2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 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 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 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 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等。

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 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 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以上三点主要体现在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化。

1.4在筹资环节上, 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

1.5在投资环节上, 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 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 可行性分析, 流于形式, 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导致盲目购置, 造成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

1.6随着医保制度的推行, 医保病人费用结算方式就会引起相应财务风险。根据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 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得由医院垫付, 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带来的风险。

1.7在使用资金环节中, 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 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 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 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产生的风险。

此四点主要指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等内部微观环境因素客观存的风险。

1.8其它环境因素 (1) 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 缺乏内部监督机制。 (2) 医院规模异常扩大, 业务迅速扩张, 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3) 医院质量包括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经营管理质量影响。 (4) 在现实工作中, 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2医院财务风险的监控

2.1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 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 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1) 流动比率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 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关系, 是流动性的决定因素, 最佳值为150%。从财务观点看, 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 表示企业有偿债能力。但是, 流动比率过高, 就可能出现资金呆滞, 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 (2)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 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 用以评估医院立即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大小, 最佳值为100%。 (3) 资产负债率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单位负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较保守的经验判断一般为不高于50%, 国际公认60%较好。 (4) 业务自给率业务自给率=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支出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自我保障的能力, 最佳值为100%。 (5) 债务基金比率[2]。

2积极应对医院财务风险

既然医院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 影响是广泛的, 那么我么就要积极应对。主要从接受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三个方面进行防范: (1) 接受风险将医院自身能够承受的风险以及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 以减少风险程度或不利事项的发生。使财务活动朝有利于医院方面的方向发展。 (2) 规避风险第一, 加强风险教育, 树立医院领导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 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二, 加大资本运营力度, 实施医院间的联合、兼并、重组。医院联合不仅能够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市场份额, 实现优势互补, 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 提升医院形象, 抵御融资风险;第三、拓宽医院融资渠道, 及时披露医院财务信息和重大事项,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第四, 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医院资金流转总是周而复始地运行的, 医院必须加速存货周转, 降低库存量, 以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第五, 保证医疗收入的稳步增长, 不断降低医疗成本, 以求医院价值最大化, 降低经营风险。第六, 不断开拓医疗市场, 提高医疗质量, 提高病人满意度, 提升医院形象。第七, 选择最佳资本结构。在选择时应根据医院发展的不同时期, 充分考虑业务收入及其增长、财务杠杆、医疗市场、金融市场情况, 选择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 如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利用外资等, 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3]。 (3) 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医院以某种方式将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他方。如:以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承担, 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 可以购买设备保险, 如出现意外情况, 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购买了保险的职工出现医疗事故或意外伤害, 保险公司负责赔偿;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当然风险的转移必须遵守合法、合规、平等、公正的原则, 决不能采用欺诈手段使其蒙受损失[4]。

总之, 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 医院要生存并发展壮大, 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根据预警指标敏感应对医院财务风险, 及时做出诊断。这样医院领导决策层就可以及时施行必要的内、外科"手术", 及时化解财务危机, 减少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确保医院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摘要:任何财务活动的决策总是在流动、收益和风险三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只要医院存在资产经营和资产运营, 其经营收益和财务状况就具有不确定性, 医院财务风险就不可避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经营创新面临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客观变化, 医院随之进行的深化改革, 投资扩张及其快速的发展, 使医院经营者的财务风险越发凸显。因此, 建立健全各项防范措施就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财务风险,筹资管理,预警指标

参考文献

[1]伍大春.医院经营创新投资与财务风险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 2002, 21 (8) :39-40.

[2]沈相根.制定正确发展战略规避医院财务风险[J].中华当代医学.2004, 2 (9) :142-143.

[3]李建军.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J].中国卫生经济, 2005;24 (9) :54-56

[4]雒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5 (1) :18-19.

医院财务风险监控 篇2

一、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

二、负责监督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三、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四、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五、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督促主管医生填报登记卡,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督促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做好科室登记工作。

六、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病原囚,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人控制工作。

七、负责组织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八、监督和指导本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感染病人合理用药。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职责

一、负责参与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负责督促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三.、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业务学习。

四、督促检查本科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等项工作。

五、负责做好本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不合格者予以反馈。

六、对住院病人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指导和宣教工作。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论医院财务风险监控与管理 篇3

一、医院财务的风险成因

医院作为一家非盈利的单位, 本着自负盈亏, 收支平衡的标准, 在财务活动的范围内争取将各种难以预料的或者不可预料的风险控制因素降到最低, 降低医院的整体财政亏损, 作为一个单位, 医院的财政风险有几个重要的分支, 主要包括筹资方面的风险, 投资方面的风险, 资金回收方面的风险以及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等。

医院财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其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个经济命脉, 如果处理的不好直接导致医院的资金链断层, 甚至更严重, 为此, 对于医院财务的风险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他的几个原因, 具体如下:

(一) 医院的内部因素

第一, 医院财务工作人员没有这种财务风险意识, 对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警觉性, 对于其中的财务决策失误不能很好的对待和认识。

第二, 医院的内部监控机制不够完善, 对于财务科室内部存在的漏洞和偏差不够注意。

第三, 财务科室的风险管理没有合适的解决策略和方案。

(二) 医院的外部因素

地方政策的管理和策略分析, 医院作为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 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变化而不断的改进和变化, 由此引起的政策风险不可估量;医院财务科室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在不正当的时机采用了不合适的筹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 结果, 使得医院的支付费用严重的高于社会的资本投入, 得不偿失;国家推行技术改进, 但是医院这方面缺乏相应的技术意识, 导致技术革新存在着风险;另一方面, 是医院跟供应方之间造成信用风险投资, 导致医院财务出现赤字等问题, 极大的影响着医院的整个资金链。

二、医院财务科室的风险预防措施

(一) 提高医院领导对财务风险的了解和意识, 提高其科学的决策分析

医院的领导, 不仅仅要提高医院治疗工作的管理, 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提高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自己也要涉入其中, 将财务的报表, 近期的财务状况了解清楚, 将财务的风险降到最低, 支持并督促医院财务的各级人员照章半数, 保证医院的资金预算更加的合理, 科学, 资金链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二) 医院财务资金管理水平要到位, 强化资金管理准则

医院的财政管理好多时候都是财务主任决定, 但是财务主任的事情比较繁杂, 好多时候其中的细节或者某些环节不是很注重, 这样的话, 就容易出现资金管理水平不到位, 极大的导致整个资金链短缺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财务科室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准则要明确, 优胜略太, 进行综合的管理和完善, 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 尽最大努力降低资金的成本和预算。

(三)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应强化成本的管理, 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医院的成本预算要严格把握, 尤其是人工费用, 材料费用等, 对其中的技术指标进行层层把关, 对于其中的存货进行严格的管理,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四) 优化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加强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

医院工作人员的素质, 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和前进, 尤其对于财务的发展, 更是如此, 适当的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对其充电, 会不断的提高其人员管理的整体素质, 对于未来医院整体制度的管理建设具有很好的效果, 财务人员的营私舞弊的作风会降低, 财务报表也会更加的透明, 财务风险会更低。

三、构建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医院的财务科室, 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不断的提高和增强医院的管理, 尤其是外来因素的干扰, 不要一味的跟风, 对于经济活动中那种潜在的风险系数和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控, 对于医院的财务报表, 预算指标系数以及其他的财务资料为主导依据, 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比例系统的综合分析, 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其中的风险系数。

医院建立风险预警控制系统中, 应该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为具体的参考系数, 加以管理和控制, 同时, 医院财务科室需要根据当前市场的行情和竞争力, 对市场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加以改善, 优化整个医院的现金流量。

医院财务的预警信息主要来源是医院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资料。资产负债表, 资金变动情况统计表, 现金流量表等, 其中的相应技术指标包括:获利能力预警指标, 偿还能力预警指标以及医院的整体发展能力的指标。医院负债经营预警指标体系, 是决定和衡量财务风险水平的最高端的风险评估方法, 其指标包括的范围也很广泛, 主要包括:获利能力, 运营模式, 未来的发展潜力, 资产收益效果, 收支余额, 流动比率, 资金周转速度, 总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增长速率等等。

四、医院财务的风险管理策略

医院财务的管理, 其目的主要是对财务内部出现的问题和隐患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综合衡量与分析财务的风险, 最终将财务的风险降到最低, 保证医院的财务正常运作。

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点:

1.提高财务管理风险认识。

2.转移财务风险系数。

3.根据医院财务的弊端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医院的财务工作是个高风险的行业, 需要精明, 对财务的细节非常了解的人进行管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的综合效力和发展。目前, 医院对于接踵而至的医疗市场竞争力和大量的财务风险, 医院财务的工作人员必须明确的把握好和意识到医院内外存在的风险系数, 对其加以处理和解决, 密切关注和把握资金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构建合理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尽最大努力优化资本结构, 将筹资成本降到最低, 缩短资金的运转周期, 保证医院财务工作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周首华, 杨济华, 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 1996 (8) .

[2]韩于羹.应用数理统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1989.

[3]张鸣, 张艳.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与评述[J].财经研究, 2001 (12) .

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度 篇4

1.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发挥临床监控作用。

2.每月检查本科室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执行情况,对医院感染可疑病例,可能存在感染的环节进行讨论,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检查及改进情况进行登记。

3.检查督促主管医生在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后及时登记报告;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4.检查督促主管医生对入院后48小时内的病人进行临床标本的留取,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鉴别是否为医院内感染。

5.每月定期监督检查本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

6.每季度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

7.检查督导临床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切实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卫生学管理。

8.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

9、当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同时指导暴露者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

10.随时检查督促医务人员正确分类、处置医疗垃圾。

基层医院感染监控汇总分析 篇5

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 从2006年—2008年我们对医院感染做了综合性调查和监测, 通过对3年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为我院深入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资料来自病案室2006年—2008年住院病人的13 826份出院病历及院感科的临床监测资料。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病历及统计资料, 根据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2]。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2.1.1 医院感染发病率

2006年—2008年住院病人共13 826例, 发生医院感染340例, 医院感染345例次, 手术共3 237台次, 无菌手术1 089台次, 手术部位感染68例次, 无菌切口感染3例次。

2.1.2 感染部位分布 (见表1)

2.1.3 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见表2)

2.1.4 抗菌药物的使用

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9.9%, 其中治疗用药为52.9%, 预防用药为45.5%, 预防兼治疗用药为1.63%。联合用药以一联二联为主, 分别占38.2%和58.5%, 见表3。

2.2 消毒灭菌效果及卫生学监测 (见表4)

2006年—2008年全院共做各项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3 222件, 合格3 177件, 合格率为98.6%。

2.3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我院检验科细菌室从临床各项标本82份中分离出56株病源菌, 病源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如下:革兰阳性球菌9份, 革兰阴性球菌1份, 革兰阴性杆菌31份, 革兰阳性杆菌1份, 真菌14份。

2.4 主要致病菌

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19株, 革兰阳性杆菌卡奴氏菌1株, 黏质沙雷氏菌1株, 革兰阴性球菌卡他尔球菌1株, 洛菲不动杆菌1株, 革兰阳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4株, 液化沙雷氏菌5株, 草绿色链球菌1株, 肠球菌4株, 真菌14株, 铜绿假单胞菌5株。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1例

3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 (见表5)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率

3年内住院病人共13 826例, 发生医院感染340例, 感染率2.46%。医院感染345例次, 例次感染率2.50%。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低, 低于吴安华[1]报道的193所医院现患率5.22%, 其原因可能与临床医师病历书写不详、病原微生物检查不够、抗菌药物使用过高掩盖有关。其次我院住院病人大部分来自农村, 因资金问题住院时间较短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医务人员普遍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以及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的不够好, 可能存在漏记、漏查、漏报现象。科室监控小组应充分发挥作用, 监控组长定期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及诊断标准, 强化医务人员的感染意识, 督促本科医师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及时完善病源学检查, 诊断明确及时上报。

3.2 病原菌

病原学送检仅 82例, 这表明临床医师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借助微生物检测指导用药意识不强, 主要原因为:①临床医师对微生物送检的认识不足, 仅凭经验用药;②大部分病人来自农村, 因经济原因住院时间短, 而微生物检测培养时间长, 结果报告较慢, 对治疗指导帮助意义不明显;③检验费用较高, 部分病人难以接受。通过检验科细菌室病原菌检测资料显示, 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特别是真菌感染病例在不断上升, 滥用抗生素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因此, 一方面, 应强化教育临床医师的病原学送检意识, 提高微生物送检率。另一方面, 建议微生物室为临床医师尽快提高检测速度, 以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3,4]。

3.3 医院感染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 我院内、外科与其他科室相比, 医院感染率较高, 内科由于病人自身的特点, 基础疾病较重、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免疫力下降、侵入性操作较多, 均易发生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外科在手术切口感染的68例病人中, 主要以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为主, 其原因为病人发病后来院时间较晚, 已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易发生切口感染, 但医源性感染的因素不可忽视, 特别是医务人员的手、室内空气、手术操作及技巧、换药等各项无菌性操作都是传播细菌的主要途径。因此, 加强病室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加强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 加强对尿道插管、吸氧、吸痰与侵入性操作的消毒管理, 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同时对患有基础疾病和老年性病人做好保护性隔离也是至关重要的。

3.4 抗菌药物使用

通过现患病率调查, 当天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9%, 超出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提出的“力争控制在50%以内的需求”, 其中治疗用药占52.9%, 预防和治疗兼有的占1.63%, 而预防用药达45.5%, 显示本院存在着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 部分科室存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高、联用率较高和细菌培养率很低的问题。今后工作中, 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培训, 强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2], 使其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适应证、剂量和疗程、联合用药指证, 强化医生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意识,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力求使用最恰当的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吴安华, 任南, 毛细细, 等.193所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8) :561-563.

[2]杨平满, 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2) :1534-1437.

[3]任玲, 周宏, 茅一平, 等.实习护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07, 21 (8B) :2101-2102.

医院财务风险监控 篇6

1 开发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提高感染监控信息化水平

国外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早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应用,在实时监测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1]。国内部分医院和软件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发了不同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其主要问题是未实现疑似病例的智能化识别、预警和在线实时监测,未实现暴发预警,缺乏与临床实时沟通与干预等功能[2,3,4]。为解决上述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我们自2008年开始,依据国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三好一满意活动方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等相关规范文件,开发了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Real-time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RT-NISS),于2010年初上线运行,实现了疑似感染病例智能识别,并进行个案预警;通过建立交互平台,实现了感染病例实时推送、精确诊断、干预与反馈,使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共同参与感染诊断与防控;通过建立暴发预警机制,实现了医院感染暴发隐患的及时发现;通过规范的监测流程和计算方法,进行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并实现了全面、准确统计分析结果的输出[5,6,7],提高了我院医院感染监控信息化水平。

2 以RT-NISS为基础提高数据导航和决策支持水平

2.1 RT-NISS提供了完整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RT-NISS系统依据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指标、数据,包括医院感染发病相关指标、医院感染分布指标、病原学监测指标、抗菌药物使用主要指标、ICU目标性监测指标、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指标、传染病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职业防护监测指标等,形成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2.2 基于历史数据制订各科室参考目标值

根据2010-2011两年的感染相关数据,感染管理科年初制订2012年各科室医院感染相关指标参考目标值,下发各科室,使科领导及时掌握本科室年度感染相关指标,作到心中有数。感染管理科及时跟踪各科室感染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定期为院、部、科三级领导提供监测指标数据,对未完成指标的科室及时指导,加强目标管理考评扣分,并与ERP系统奖金测算直接挂钩,进一步促进感染管理工作。

2.3 数据导航

传统的手工统计上报方法所提供的数据数量少、不全面、滞后、指导性弱、说服力差。由于RT-NISS所提供的数据及时(日报、周报、月报)、客观、全面、系统,因而对临床科室指导性强、说服力强、导航作用强。通过医院感染工作日报、月报、年报等形式将医院感染监测数据上报院领导,下发各临床科室,并通过院交班会、院骨干例会、周会讲评、院周会大屏幕滚动播放等形式向全院公布,使院、部、科领导及时掌握感染相关指标完成情况。以数据为导航,可以及时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同时能对持续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

2.4 决策支持

通过该系统为院领导和机关随时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感染管理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建议,真正“用数据说话”,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

3 医院感染管理效果显著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3.1 医院感染漏报率下降明显

全院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由2011年1月份64.8%下降至11月份2.0%,6月份开始使用交互平台后漏报率下降明显。详见图1。

3.2 医院感染现患率稳中有降

2010-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在4.5%~6.0%之间(国家标准≤10%),2012年与2011年同期相比,现患率稳中有降,见图2。

3.3 医院感染发病率略有下降

2010年、2011年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02%、1.93%。与2011年相比,2012年医院感染发病率略有下降。

3.4 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国家标准

2010年、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4.70%、55.08%(图3),符合国家标准(≤60%),与2011年同期相比,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

3.5 病原学送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全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率逐步提高,与2011年同期相比,2012年病原学送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4 结语

RT-NISS在我院应用以来,通过准确、高效的预警机制和临床干预-反馈机制,全面提高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感染病例智能判别,实现了实时监测和实时干预;通过住院患者全过程监控,实现了感染防控关口前移;通过病原学和症状监测,实现了暴发实时预警和早期控制;通过交互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与临床的实时沟通与干预;通过科学的信息采集机制,实现了目标性监测高效简便;通过提供翔实系统的数据,实现了科学决策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匡季秋,武迎宏.国内外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应用进展与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213-2216.

[2]冷金昌,邢玉斌,蒲卫,等.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设计[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06-908.

[3]宫庆月,张学香,矫玲.医院感染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92-95.

[4]江敏,孙薇,祝有杰.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30-1732.

[5]邢玉斌,索继江,杜明梅,等.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241-5243.

[6]索继江,杜明梅,邢玉斌,等.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交互平台的作用和意义[J].中国医院,2011,15(11):9-11.

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需求设计 篇7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类患病率越来越高,医院感染问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感染问题不仅仅是医院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医学界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越来越发挥着总要的角色。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改善了医院的发展和服务水平,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对医院感染发生发展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建立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是当今医疗机构的趋势。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在医疗机构发展中已经形成一种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医院感染监控系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整合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和趋势。

本系统需求设计的目的是为医院感染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通过接口实现从医院业务系统中收集数据、及时、有效的了解医院目前的感染状况。及时、有效的干预、预防以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由此而导致的损失。

2 总体设计

采用C/S三层架构,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前台三部分组成。后台采用ORACLE数据库,实现与HIS、EMR、LIS、抗菌药物管理系统无缝接口,能够实时对临床感染进行预警、监控,并实现智能化上报。

3 总模块设计

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包括:网络直报管理子系统、医院感染病例检测管理子系统、感染目标性检测管理子系统、细菌耐药性分析管理子系统、暴发预警及报告管理子系统、传染病检测管理子系统、医务人员感染检测管理子系统。

3.1 网络直报管理子系统

网络直报:是指将院感相关数据通过广域网或卫生专线传输到指定的区域中心进行汇总保存。对院感相关数据进行网络直报管理、以及查看上报结果的反馈,可进行网络直报。可定义网络直报的内容,可定义网络直报的时间间隔,可查询上报情况,可查询未报数据明细,可查询上报的反馈情况,可对一个或多个文件进行上报,可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前端数据校验,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格式、或逻辑有错误的数据进行警示。

3.2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提供数据采集、查询、发病率、现患率、漏报率调查以及统计。分母、分子的取值可切换,来源数据自动获取,可综合目标性监测的数据,以全院数据为基础,及时分析和预警提示。

3.3 感染目标性监测管理

医院感染监测指的是收集、整理一定人群中的感染发生影响因素的资料,通过严格的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以便采取或改进防治措施,并对防治措施进行评估,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3.4 细菌耐药性分析管理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细菌耐药性是对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本系统设计为细菌耐性分析管理提供数据采集、分析、统计与管理、以及临床嵌入式提示。

3.5 暴发预警及报告管理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特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超过基础水平的现象。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全院感染动态、为医院感染爆发管理及时的提供预警功能和查询、统计。

3.6 传染病监测管理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3.7 医务人员感人检测管理

本系统为医院对医务人员感染监测提供录入、分析、统计报告功能。为医院对医务人员感染监测提供录入、分析、统计报告功能。

参考文献

[1]喻晓芬,王峥,过湘钗.数据挖掘技术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78-81.

电子监控设备对医院的作用 篇8

1 电子监控设备包含的内容及在医院的具体运用

电子监控设备在实际的具体运用过程中, 始终将安全防范纳入其中最重要的的一个部分。所谓安全防范, 即是指保障人们在生产、生活和一切社会活动中人身、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设施不受侵犯, 防止侵犯行为的总称, 安全防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安全防范自动化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安全防范的各种功能和自动化管理, 并逐步向安全防范的集成化、智能化发展。具体而言, 其主要包括紧急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巡更系统、车库管理系统和其它系统。

所谓紧急报警系统, 即是根据建筑物的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需求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和抢劫等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和报警, 并应有报警符合功能。所谓电视监控系统, 即是对必须进行监控的场所、部位、通道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探测、监视、传输显示和记录, 并应有报警和图像符合功能。所谓出入口控制系统, 即是对需要控制的出入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及其准入级别, 对其进出实施实时控制和管理, 并具有报警功能, 系统应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所谓防爆安全检查系统, 即是根据不同的安全防范管理要求和建筑物内特殊部位的防护要求, 设置防爆安全检查系统, 能够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所谓巡更系统, 即是根据建筑物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需要, 按照预先编制的保安人员巡更软件程序, 通过读卡器或其他方式对保安人员巡逻的工作状态 (是否准时、是否遵守顺序等) 进行监督、记录, 并能对意外情况及时报警。所谓车库管理系统, 即是根据各类建筑物的管理要求, 对车库的车辆通行道口实施出入控制、监视、行车信号要求、停车计费及汽车防盗报警等综合领域。另外, 还包括安全信息广播系统、重要仓储库安全防范系统、高安全实体防护系统、访客警示系统等。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社会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监控设备在医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 医院可以划分为医技部、门诊部、特诊部、VIP病房、办公楼、住院部、周界围墙等七个部分。医院的监控系统则主要包括对这些部分进行监控, 具体可以包括各个楼群出入口、敏感部分、电梯、楼层通道、地下停车场及周界实时图象的传输, 以完成集中监视的功能。由于其监控的区域比较大, 摄象机的数量也比较多, 因此, 为了能够及时的处理事件及履行专门的保安职责, 在人防管理上需要布置多个保安值班室, 对每个保安值班室负责自己辖区内监控点的监视, 同时为了更上一级管理层能掌握每个值班室的工作情况及能监视任意一个摄象机的图象, 应该合理的设立二级管理模式, 从而对整个系统进行分布样式管理。监控系统除了对实时视频图象的监视, 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记录监控图象, 为事件提供调查依据, 医院监控摄象机数量比较多, 没有必要对每一路摄象机图象进行录象, 可以采用重点录象与时间录象相结合的方式, 对重要入口, 实行固定, 重点录象。对安装了报警传感器的监管区, 采用报警录象方式。

2 电子监控设备在医院所发挥的具体作用

2.1 电子监控设备为医院和患者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就医条件

一直以来, 良好的治安环境都是医院能否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社会治安混乱、医托、扒手猖狂横行, 因此, 电子监控设备在医院的使用, 就能够对此类现象进行良好的监控, 同时也为公安机关提供相关证据, 从而更好的防范和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因此, 电子监控设备在医院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 大部分医院都已经运用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来为医院所属的各个部门提供病人的诊疗信息和个人资料信息的存储、收集、提取、处理以及数据交换的功能。以次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病人提供更快、更多、更好的服务。因此, 电子监控设备在医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 未雨绸缪, 实行超前性、科学性、规划性的管理

对于医院内的一些部门, 在一时之间其难以确定电子监控设备的具体使用功能, 则可采取先设置管线到各个使用部门的方法, 为将来可能存在的电子设备的进行提前布局, 从而为使用提供方便, 并可以进行随时的系统调整或增加。以次未雨绸缪, 实行超前性、科学性、规划性的管理。总之, 监控系统正成为医院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

2.4 提高医院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

目前我国对户外的公共区域和设施、主要道路、居民区等监控设施都比较落后, 因此, 公共区域的社会治安问题, 也对医院的安全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也相应的对医院的监控区域内的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改善目前的社会治安状况, 通过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医院进行加强监管, 可以选择高速智能化的电子监控设备, 采用具有定位和跟踪等特点的电子监控设备, 从而有效提高院方的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 将各类治安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因此, 电子监控设备在医院发挥着重要作用。

2.5 电子监控设备为纠纷提供有效证据

在医院的侯诊大厅、住院部、财务收费等重要场所, 设置电子监控设备, 增加报警装置, 对门诊楼、财务收费处发生的各种纠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并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医院各种场合出现其他的事故。由此可见, 电子监控设备在医院发挥着重要作用。

2.6 科学合理的安排各种工作事项

在医院的工作中, 科学合理的利用各项电子监控设备, 则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对医院的治安保卫、医疗救护、门诊的值班等工作事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电子监控设备在医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 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是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目前我国医院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可能存在的发展趋势来看, 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只能给予加强和重视, 不能存在丝毫的削弱。与此同时, 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 更是要确保和促进其逐渐的走向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 只有有效的加强对各项科学技术、电子监控设备的具体实践和运用, 才能更好的对医院、患者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进行保障, 从而, 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优质、安全的就医环境。

摘要:就电子监控设备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简略介绍, 并对电子监控设备在医院的具体运用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电子监控设备,医院,作用

参考文献

[1]黎连业, 单银根.滕柱华.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资质教程[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2]殷德军, 秦兆海.电视监控系统[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

医院网络监控软件部署方案探讨 篇9

1 为什么要使用局域网网络监控软件

很多医院很舍得对网络以及电脑设备的投入,但却不舍得对应用软件,特别是安全软件的投入是不恰当的,如果组建了性能出色的网络环境以及购买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但却有人沉迷游戏、浪费医院人力和财力;甚至是纵容职工上班时间做单位之外的事情就成了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导致更大损失。因此网络监控非常必要。

2 局域网网络监控软件主要目标

网络监控系统总体目标是能有效防止职工通过网络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实现对网络电脑及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有效监控。未经授权不得上班时间利用网络做不应该做的事、并能够记录网络往来的内容,对电脑的各种端口和设备实施全面管理和控制,对上网、网上聊天和电脑游戏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1)防止上班时间玩网络游戏;(2)监督、审查、限制、规范网络使用行为;(3)限制消耗资源的聊天、BT恶性下载和股票等行为;(4)备份重要网络资源文件(比如业务邮件);(5)监视QQ/MSN聊天记录内容和行为过程;(6)流量限制以及网站访问统计,用于分析职工使用网络情况。

3 网络抓包技术

3.1 UNIX系统提供了标准的API支持

(1)Packet socket;(2)BPF(主要的流行手段)。訩BSD抓包法:BPF是一个核心态的组件,也是一个过滤器。Network Tap接收所有的数据包Kernel Buffer,保存过滤器送过来的数据包。User buffer,用户态上的数据包缓冲区;訪Libpcap(一个抓包工具库)支持BPF.Libpcap是用户态的一个抓包工具.Libpcap几乎是系统无关的;訫BPF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抓包方案在核心态,所以效率比较高,但是只有少数OS支持(主要是一些BSD操作系统)。

3.2 Windows平台上通过驱动程序来获取数据包

3.2.1 驱动程序模式一、在核心层驱动,和WINDOWS操作系统核心结合紧密,效率非常高性能最好;因为网络防火墙都在网络上层运行(也就是说在防火墙核心层驱动上面运行),因此核心层驱动将不受网络火墙干扰。模式二、在网络层驱动,虽然自己写的驱动容易控制管理但性能根本无法与核心层驱动比较,并受防火墙限制和干扰。

3.2.2 WinPcap驱动标准接口(目前国产网络监控软件90%采用)。WINPCAP是目前国际标准的接口程序,稳定性良好支持100M通讯,但缺点也是同样明显的,可控制性很差导致很多功能都无法实现,只能监听模式无法网关模式导致流量限制、BT限制、UDP阻断方面等等天生的弱点。另外由于WINPCAP版本互相不兼容可能导致无法监控、无法识别千兆网卡或无法读到网卡列表、只能同时监控单网卡等。

4 网络监控软件的解决方案分类比较

4.1 按照运行原理区分为监听模式和网关模式两种

4.1.1 监听模式

通过抓取总线MAC层数据侦方式而获得监听数据,并利用网络通讯协议原理而实现控制的方法;因此监听模式最大的弱点原理性的,也就是说需要如下方法之一来解决安装问题:通过共享式HUB(集线器)。这个模式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方法,但由于HUB基本都是10M的,因此在网络性能上将很大限制,也意味丢包的危险;目前HUB几乎到了淘汰的命运;也不适合大型网络环境,因此是很大局限;

4.1.2 通过镜像交换机

可网管的镜像交换机首先是价格比较高并需要专业的配置,而目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带镜像交换机,另外如果规模比较小的话(比如30个电脑以下),那么增加购买镜像交换机意味成本的提高,另外有些便宜的交换机虽然带镜像功能,但在镜像后由于双向(监视和控制)数据流处理不完善而导致交换机瞬间阻塞现象;但相比HUB模式来说,使用镜像交换机实现监听无疑是理想的选择。

4.1.3 通过代理/网关服务器

代理/网关服务器,就是在这个电脑通过WINDOWS连接共享设置、SYGATE、CCPROXY、ISA等,其他电脑通过这个代理/网关服务器分享上网;一般都是双网卡模式;一个网卡连接外网,另外一个网卡连接内网,监控软件捆绑内网卡;但现在大部分的网络已经不再使用这个模式,直接通过路由的NAT上网共享模式,而像ISA这样的网络,每个电脑都要去设置就足够麻烦了,而WIN-PCAP模式下对ISA是无法监控的。目前分为:(a)服务代理模式:比如CCPROXY。比如设置上网浏览为8080,邮件为8025等等,这样的代理模式;下面的电脑需要一个一个设置应用代理端口,因此已经很少人使用。(b)透明网关模式:比如WINROUTER,网内其他电脑设置默认网关就可;通过NAT地址转换。

4.1.4 ARP欺骗模式

ARP欺骗模式将可以实现在普通交换机下的数据监听,方法简单有效,但主要是两个弱点,一是不适合规模大的网络(建议少于50台电脑的环境);二是会和网络内其他的ARP欺骗软件互相冲突干扰而导致网络瘫痪。因此我们看到,其实所有的监听模式的解决方法都是不太可靠的,而目前所有使用WINPCAP驱动的网络监控软件以及使用网络层驱动的软件都是监听模式;如果要求你前面的3个安装方法之一的就肯定是监听模式软件;不管软件厂家吹了多少牛欺骗了多少无辜的人;因此真正商业运行的话强烈建议网关模式;特别是网络规模大、环境复杂的网络不适合。

4.1.5 网关模式

由于所有出口数据流都必须经过该网关,因此控制方面可以说是最强大完美而无任何副作用的方式,因此克服了目前所有的采用WINPCAP模式或网络层驱动模式下的所有弱点;克服了所有监听模式下阻断UDP的致命弱点;是网络监控最理想的模式。

4.2 按照管理目标区分为内网监控和外网监控两种

4.2.1 内网监控的主要目标是管理网内电脑的所有资源和使用过程;比如网内的电脑硬件资源(有什么设备,是否允许使用)、软件资源(安装了什么软件,是否允许使用)、数据资源(有什么重要资料文件、数据、是否被合法使用)、行为操作(对工作的评估、使用电脑的合法性、干了一些什么事情)等。

4.2.2 外网监控的主要目标是监视网内电脑上网内容和管理上网行为;比如网络监控、邮件监控、上网监控、网页监控、FTP监控、MSN聊天内容监控、游戏监控、流量监视和限制、QQ/MSN/UC/YAHOO/KUGOO/ICQ/AOL/贸易通等聊天行为监控、自定义监控、TCP/DUP全系列双向端口监视和控制,BT完美禁止等等;因此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式解决方法,应该包含内网监控和外网监控产品,通过合理的投资代价获得不断升级拓展更新对资源和行为管理;硬件在性能上相比软件来说是比较优势,但在拓展性、升级更新、投资成本上却成了最大的麻烦。

5 局域网网络监控软件用例

5.1 软件的选择

本人经过测试目前一些国产网络监控软件,从实际测试结果看聚生网管无疑是比较成功的产品之一,关于该产品如果有兴趣的人可以到他们官方站http://www.grabsun.com下载测试。之所以用这个产品作为用例原因如下:(1)采用最新的抓包引擎技术,最大限度提升抓包效率;(2)采用了主动引导模式、网关模式、网桥模式、旁路模式、监视模式等等高达6种监控模式,为国内最多;(3)控制30余种P2P工具,为国内控制最多、最有效、最彻底的网络管理软件;(4)控制10多种聊天工具,同样为国内控制最低、最有效、最彻底的;(5)控制当前所有主流的股票软件、网络游戏软件。

5.2 安装部署方法

(1)随意找个电脑,软件从他们官方下载,然后开始安装(默认下一步可完成);(2)登陆控制台,选择监控模式,然后点"启动网络控制服务"即可。默认是网关模式,如果你是要立即测试先选择"旁路模式";输入网关IP地址,获得MAC地址;确定后就可以立即监视20个电脑。

6 结束语

本文提供局域网监控软件大致的实现技术介绍,给予关注局域网网络监控的人士部署时候策略参考;医院管理者应认识到网络监控的重要性以及医院职工可能正被监控的时代来临。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各医院得到了普遍应用,医院管理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化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在给医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安全和管理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医院局域网网络监控软件部署及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化,局域网网络监控软件,网关模式

参考文献

[1]郑成兴.网络入侵防范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77,90-189.

上一篇:参与式发展:机制创新下一篇:有源滤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