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

2024-11-29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精选12篇)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 篇1

摘要:时代在进步, 企业经济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与此同时, 企业的财务安全, 越来越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财务危机预警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克服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的缺陷, 需结合不同行业的财务数据, 并根据各行业的实际应用情况, 构建适用于各行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关键词:财务危机,危机预警,指标改进

深入研究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甚至可以说预警指标体系的实用性表现在是否可阻止财务危机, 在财务危机爆发的前都会有先兆, 这些先兆的表现成为财务危机预警的重要参考指标, 因为财务危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当矛盾一步步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 因此密切关注预警指标体系中的有效信息并加以判断防止企业财务危机的反生, 企业在财务危机的旋涡中是否能够保身, 就要着重研究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选择改进措施。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含义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出现很显然的无力去按时偿还到期的无争议的债务困难和危机状况。它通常是由两种方法来确定, 首先是法律对企业破产的定义, 企业破产是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危机的一种标准, 而且这把标尺是最准确, 而且是最极端的标准。其次是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者退市作为标准。企业生存与危机是由财务危机直接导致的, 所以要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监测和预防, 尽早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改进分析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是企业在出现很显然的无力去按时偿还到期的无争议的债务困难和危机状况时的应对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 运营活动和业资金循环活动是最重要的, 一个企业生存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只有将预警重点放到这两方面, 才能更有效的将危机预警成为好企业财务危机大门的金钥匙。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链就是企业的命根子, 如果资金链出现断裂将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等严重的后果, 要随时对资金的循环情况进行监控, 把好企业的命门。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筹资、投资、运营都是需要有大型资金在支持的, 然而随着现代企业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复杂, 在这三项活动中往往伴随着未知的风险。筹资活动预警分为筹资结构、短期支付能力和长期偿债风险, 将投资活动预警分为投资结构和投资能力两个方面, 在投资结构中要决定投入多少资金而投资能力却考虑的是收益是多少, 投资结构决定着投资能力, 投资能力又可以反向影响投资结构, 将运营活动预警分为资产质量、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质量和现金流量4个方面。根据不同情形下各种活动是否有现金流作为保障来进行预警检测, 做到认真分析得出是否会给财务带来危机的结论, 不断完善和补充现金流。

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改进及预警模型的建立

第一, 筹资预警指标的改进意见。对于筹资预警指标来说资产负债率可以很好反映其状况, 所以通常选取资产负债率来对筹资进行预警;可以通过增加流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来对企业短期支付能力预警。最后也可以增加带息负债比率来进行未来偿债风险的警情预测, 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未来偿债能力。

第二, 投资预警指标的改进意见。对于企业投资方面的警情一般由担保率和投资比率两个指标体现, 对外担保率反映的是企业为了降低被担保对象的风险将自身资产作抵押, 但却不一定会从中获利, 他解决的是表外的投资预警问题。而投资比率解决的是表内的投资预警问题。第三, 运营预警指标的改进意见。首先, 企业中的固定资产的比率和流动资产的比率是对企业资产质量的保证, 一般来说企业的变现越强足以证明企业有很好的资产保障。相反而言, 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比率越大, 变现的比率下降, 说明该企业的资产存在着警情。而固定资产的比率平衡, 变现的能力的上升, 说明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很大, 并不存在着警情。一般固定资产的比率和变现的比率是相对于平衡的, 但是也没有统一的计算方式来权衡, 很难使现金的比率与其固定资产的比率算出平均值。本文用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来权衡企业资产质量的预警指标。其次, 在资产运营的预警指标, 最具代表的就是总资产的收益率和净资产的收益率, 一般是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盈利的核心预警, 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增加上销售率和报利率, 销售率的增长是企业被用于发展目标的预警指标, 而本文是判断企业的程长性与波动性是否能成为企业盈利的基础和前提, 所以才能反映企业盈利的预警指标。最后, 在净利润的结构中, 产品销售的毛利率是最重要的核心, 它是对净利润的影响是非常之大, 而现金流量是为企业的运营做重要的运营预警, 所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金流量的指标是企业的重中之重。

第四, 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企业的风险有主要和次要的, 如重新建立预警指标模式, 在整个企业预警指标模式中, 会针对各种各样的风险预警指标的分量也是大不相同的, 所以我们现在的企业都用最科学和客观的方法来对各种预警指标在整个预警模式的体系中所占的分量进行权衡, 有一种最科学也最客观的方法来分析各个风险在企业预警中占的比例, 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层次分析法。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对现有企业财务预警指标进行改进, 弥补预警系统中的不足,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太成熟且数据来源不足致使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研究还有待提高, 在预警方面要增加数据来源, 提高数据的可操作性, 进而为提高预警指标做保证。公司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财务危机防范意识, 建设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加大对财务方面的管理力度, 防止出现决策失误, 要努力识别出潜在的困境和隐患危机, 及时收集信息, 使得公司时刻处于一个良好的动态循环中。

参考文献

[l]罗晓光, 刘飞虎.基于Logistic回归法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 2011 (11) .

[2]朱清香, 刘佳, 冷冬署.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会计之友, 2012 (27) :93-95.

[3]甘敬义.基于BP-Adaboost和Logistic模型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南昌:江学位论文) , 2012.

[4]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 1999 (4) 3:1-38.

[5]孔丽娜, 韩兆洲.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筛选研究[J].特区经济, 2009 (5) 1:14-115.

[6]杨方文, 袁雪.基于指标变动幅度的财务预警模型探析:以夏新电子为例[J].财会通讯, 2010 (2) 3:3-35.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 篇2

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要关注企业的盈利水平、资产水平、发展前景与财务风险等,因此需要相对应的指标对企业的盈利水平、资产水平、发展前景与财务风险予以量化,而财务指标分析能够提供量化指标,有效的满足企业管理需求,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时常需要进行财务指标分析。

一、财务指标分析与企业管理概述

(一)财务指标分析与企业管理的含义

财务指标分析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企业管理包括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要考虑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销售是否顺畅等方面。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核心内容,而财务指标分析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工具,利用财务指标分析能够考核企业管理中的决策、销售、技术、经营等状况。

(二)财务指标分析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财务指标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分析工作,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需要对企业各项活动予以分工,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是相互分开的,只能通过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企业的整体资金增值状况进行分析,考察各个部门的经营状况。在企业管理中一切与资金有关的活动,都能够利用财务指标予以分析,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使得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资金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财务指标分析是从资金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管理,利用成本、收入、利润及毛利率等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及现金流量状况,为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打下基础,是企业管理的工具。财务指标分析能够将企业的管理成果予以量化分析,这样便于考核企业管理状况,以作为企业下一步的投资、筹资及利润分配的依据,因此,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财务指标分析的内容

企业的财务指标分析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指标分析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的重点也不同,比如对于股东来说主要分析企业的营运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对于债权人来说最主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综合分析企业各个方面的能力。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应当分析的财务指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分析,

本文从管理者角度探讨财务指标分析对企业管理的作用,管理者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要综合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 要保持企业的适度负债经营、平稳增长经营、适度投资经营及最大盈利经营,从而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企业管理的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

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指标分析能够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大小,保持企业在适度负债下进行经营,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破产可能性;第二,财务指标分析能够考核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状况,企业管理者不仅相互分离的考核各个部门的经营业绩,还要考虑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业绩;第三,提高企业营运收入,降低营业成本,提高毛利率及经营利润,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第四,提高企业发展能力,保持企业经营收入的可持续性。

(一)保持适度负债的财务指标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评价指标有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及资产负债率,其中前四个指标主要考核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最后一个指标主要考核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筹集,企业可以筹集的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及债务资金,企业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当企业投资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时,企业筹集债务资金能够利用财务杠杆创造更多的股东财富,但是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负债经营观,不能滥用负债,这是由于债务资金需要定期还本付息,这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若企业不能到期还本付息,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要合理利用负债经营,保持适度负债,要及时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债务水平,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营造适度负债的内部经营环境,这是企业进行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

(二)考核各部门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分析

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各个部门的合作状况、资产周转状况、盈利状况,企业当前经营状态下,为了寻求规模效应,分工现象较为普遍,企业将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为了防止各个部门与企业整体利益相偏离,协调各个部门的利益,高层管理者需要对各个部门予以考核,因此,财务指标分析能够考核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状况。

由于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能不同,因此考核的角度也不同,对于采购部门来说,可以通过存货水平予以考核,对于生产部门,可以通过毛利率予以考核,对于销售部门,可以通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率予以考核。同时为了防止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还有指标是几个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共同经营状况。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分析各个部门的经营业绩需要进行财务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 篇3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企业业绩评价都是学者、咨询机构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企业业绩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于2002年2月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和《企业效绩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修订)》,该业绩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务评价。重点是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由于财务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务指标,具有规范的标准,在不同的部门和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易于作为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被各国广泛采用。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企业进入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阶段,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目前知识和信息日趋重要的新经济时期,企业已全面进入战略经营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能力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目标应放在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上,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由原来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从更高的战略层次来把握市场规律。因此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其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内外部信息,充分发挥业绩评价的决策支持作用。显然,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面临严峻的挑战,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所以,改革传统财务评价体系,建立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体现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要求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如: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业绩评价,轻未来业绩评价;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一)财务会计报表本身缺陷所导致的问题

1. 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现行财务报表中,某些会计要素定义的狭隘性,以及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使得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内容不完整,收入和费用计量不准确,导致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例如资产的定义,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资产解释为:“由于过去事项而由企业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我国在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将资产定义为,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现行资产的确认主要强调以交易为前提,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以交易和事项观定义的资产,使得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不到确认,将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中比较关注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以外。

现行财务报表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以其初始实际成本(或者摊余成本)计量和反映的,导致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同时,传统的历史成本法,使得一些资产成为表外事项,尤其是金融工具,企业一般无需付出初始净投资或者初始净投资很小,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标的资产和负债在合约取得乃至履约过程中都将难以得到确认,这就使得许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将这些交易作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处理,使得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信息不全面,从而导致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2.收益的非全面性

由于现行财务报表采用传统收益观,导致收益的不全面,以至于无法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状况。

传统收益观在计算净收益时,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实现原则要求在确认收入和利得时,不仅权利或义务的变化已经发生,而且必须通过相应的交易可以转换成现金或取得现金索要权。这样,净收益是通过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而按配比原则以历史成本计量成本费用。这就会引起财务报表内在逻辑的不统一,计算出来的收益也不够真实可靠。同时,传统收益表是以已确认和已实现的收益为基础编制的,只反映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它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得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未能提供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全部信息。价值增值在产生之时不予报告,而必须推迟到实现之时再予以报告,这会导致收益确定存在潜在的时间误差(timing errors),即价值增值发生在某一会计期间而收益呈报却在另一个会计期间。严重损害了收益报告的及时性,降低了收益信息的品质,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

3.定性评价的欠缺性

现行财务报告中相关的质量性因素不足,导致定性评价的缺乏,从而使得许多反映企业战略发展的因素被排除在外。

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财务信息报告手段的财务报表,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由于市场交易项目日益复杂,企业的融资与投资方式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水平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过去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很难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全面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一方面行业转换、技术进步、政府行为和需求的改变以及竞争对手的活动等对于公司的经营成败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企业组织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层价值观与能力等相关质量性信息,在现行财务报表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我们应结合企业历史情况和现状,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充分地考虑财务报告数量性资料以外的相关质量性因素,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

(二)财务评价指标不完整所导致的问题

1. 财务评价的短期性

由于财务评价指标缺少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指标,导致评价结果的短期性。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与传统财务管理相适应,没有考虑战略因素,只注重对过去业绩的评价,忽视了对企业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缺乏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导致评价结果的过去性和短期性,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2.未来预测的非准确性

由于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严重不足,某些指标计算公式不合理,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和报酬无法准确预测。

目前,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一方面由于会计利润的计算过程存在着诸如折旧方法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润的年份企业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在当今“现金至尊”的时代,使用这些指标无法预见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偿债能力,并未反映企业现金流转的能力。在流动资产中,包含大量的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以及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如果这些资产的质量不高,难以如期变现,势必造成所有账面流动资产可以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假象。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计算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比率口径不一致,导致计算的结果不准确,不能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风险和偿债等能力。

三、基于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增加反映企业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

1.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评价指标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的精诚合作,是企业获取核心能力的关键。财务资本在本质上属于消极资本,若缺乏人力资本的参与,财务资本要么只能够靠自然缓慢增值,要么根本就不可能增值甚至会出现贬值;而人力资本则属于一种积极的资本,若能动地参与到财务资本的运营中,并实现和财务资本的精诚合作,那么往往会促进财务资本呈几何倍数增长。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与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知识与智力等无形资产对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取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乏对知识与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的确,把知识与智力资本纳入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已势在必行。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对知识资本价值进行评价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中,人力资源投入增长率、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增长率,有利于衡量企业未来的、长期的发展潜力。

2.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使价值链的重心由实物资产投资的规模效应“飘移”至无形资产,从而使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企业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加大研究开发成本的投入而实现的)。当今,涌现出一批注重技术创新、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变化的公司。如麦当劳通过允许其他企业经营他的快餐而收取技术费,不劳而获,只靠无形资产赚钱等。这说明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对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占比例日趋上升,甚至出现专靠无形资产进行经营的公司。因此,需要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

3.建立反映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

企业只有注意环境保护,才能谋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不仅是一个产品或服务产出系统,而且还是一个环境产出系统。应该看到,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产品、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向大自然排放“三废”,污染环境,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处理生产经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企业只有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理财环境,所以,增加废物再利用和污染控制的增长率等指标是十分必要的。

(二)重新认识和改进现有财务评价指标

1.以未来经济利益观定义资产

未来的经济利益将成为资产确认最基本的标准,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不再是资产确认的唯一标准。资产的定义是对资产本质的揭示与表述,因此,对资产的定义必须突出资产的实质:“具有创利能力”因而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用“具有创利能力”表述资产的本质特征更为合理。因此,可将资产解释为:特定企业所实际控制的、具有创造能力的资源。这就使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以确认。

2.采用恰当的计量属性

对于那些没有发生实际成本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而言,如果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就需要应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等),才能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核算。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量不确定事项或者或有事项,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按照恰当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这些负债。

3.推进全面收益观的财务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面收益报告能够提供更全面、更透明、有一定预测价值的会计信息而成为国际上财务业绩报告改革的一个亮点。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原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3 )《企业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因此,一个企业某一期间内除股东投资和对股东分派(又分为股东收回投资与利润分配)之外的权益(净资产)的一切变动都应包括在全面收益报告中。

(三)强化现金流量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现金流量的分析在企业的业绩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能够更清楚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从而预测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其它财务状况。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研究 篇4

一、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原则

(一) 重要性原则

财务预警是以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或重要领域为监测目标的, 因此在设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时, 首要的原则就是考虑所选预警指标对财务活动的重要性, 即对财务风险预测的贡献程度。不同的预警指标反应的侧重点不同, 得出的预测结论也不同, 因此, 应根据需监测的领域性质将财务预警指标进行有效分类, 并将最能体现财务活动特征的重要指标单列出来。

(二) 代表性原则

对于某一财务活动, 一般存在几个或者更多能等价反映其变化特征的财务预警指标, 并且它们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因此, 在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必须选取代表性较强、能突出反映企业业务活动特征的指标, 这对精确预测结果, 减少误差, 减轻工作量是大有裨益的。

(三) 灵敏性原则

对于财务活动的反映, 不同的指标有着不同的灵敏度, 有的较为敏感, 有的则较为迟缓。因此, 企业设计的财务预警指标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能灵敏的感应到财务活动中异常因素的萌动, 这样才能及时, 准确, 科学地将财务状况反映出来, 使得变动异常的情况得到控制, 始终把财务活动的变动状况保持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四) 可操作性原则

财务预警指标的设计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重要并且有代表性的指标就可反映出财务活动的本质特征。在精准的前提下, 所设定的各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还应尽量做到好算易懂, 可操作性强, 能够根据已掌握的财务会计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计算出各有关指标, 同时最好用浅显字句撰述说明, 让员工在以后的预测活动中能够有所遵循。

(五) 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评价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优劣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 大多财务预警指标的相对变化范围是可以确定的, 但他们也有着极大的波动性, 这增加了财务预测的困难性、同时也降低了准确度。但通过相关的财务模拟操作, 对各个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有效总结、科学划分, 使满意值或理想范围, 允许范围和不允许范围的标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这对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度, 提高工作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六) 系统性原则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由筹资活动, 投资活动, 运营活动, 分配活动等四个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每项财务活动都有能反映其变化特征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组成一个全面的总指标体系。因此,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 处理并协调好各个子指标体系间的关系, 使预警指标以及警戒线的设定能够以提高整个预警系统的整体效果为原则。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

(一)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考虑因素

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注重可操作性、实用性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 在设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 考虑了以下几方面:首先, 根据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的风险分类, 结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的借鉴, 将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设计为四类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筹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分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其次, 对于企业而言, 筹资活动与运营活动比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更为重要, 可以说是另外两项活动的基础, 特别是运营活动, 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环节。因此, 在设计指标时, 运营活动的指标比重比其他三项大。再次, 在设计四大类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时, 重点是从企业在筹资、投资、运营、分配这四个环节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或现金流量保障而进行的指标设计, 因此, 将现金流量的信息加入到指标体系的设计中, 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及风险状态。

(二)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由四个子指标体系构成, 分别是筹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分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每个子指标体系又包含能突出各自特征的不同方面。筹资预警指标体系由资本结构、支付能力、偿债风险这三方面反映筹资风险的征兆;投资预警指标体系由投资结构、投资能力、资产利用效率这三方面反映投资风险的征兆;运营预警指标体系由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获取现金的能力这三方面反映运营风险的征兆;分配预警指标体系由分配结构、资金增长能力这两方面反映收益分配风险的征兆。具体如下图。

三、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策

(一)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监管机构

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纳入到公司的组织结构中, 建立较为专业化的财务风险预警监管机构是企业有效实施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保障。公司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门设立一个风险监管机构, 并由相关负责人负责定期监控各类经营和财务活动的预警指标, 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管理层和董事会做出汇报。风险监管部门最好与财务部门并列运行, 成为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的链接点, 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起到监管的作用, 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健康运行。

(二)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特别是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绝大部分数据是来自于企业的财务会计数据, 因此, 保证财务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是有效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基本前提, 从根本上决定了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实际效果。所以, 在财务活动中, 企业一定要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 应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 大力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原始凭证的登记制度、审核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额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计量验收制度, 财产清查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稽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切实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制度化与科学化, 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为真实、准确、完整的提供会计信息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 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的更新、补充和提高;在会计人员中普及法律知识, 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 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同时健全各项奖惩标准,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只有真正做到这些, 才能为企业及时预知、迅速回避和化解财务危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优化筹资管理, 加强风险预警

企业要加强筹资风险预警, 则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筹资方针, 选择低成本、科学合理的融资结构, 做到“完善自身, 增多渠道”, 这样才能既降低债务风险, 合理控制产权比率, 又能为实现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提供资金保障。优化筹资管理、防范筹资风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首先, 在进行资金投放前, 做好周密调研与分析, 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筹资风险;其次, 不断完善自身信用, 争取取得与银行的长期合作和支持, 获得银行贷款利率和其他条款的优惠;第三, 选择多元化的筹资方式, 开辟新的筹资渠道, 如发行债券、增股、租赁等多种筹资方式从公司内外部募集资金, 降低筹资风险。第四, 合理安排企业的长期, 中期, 短期负债结构, 不同的资金需求应选用不同的筹资方式, 并且使项目投资回收期稍短于借款期间;第五, 在不影响企业形象与信誉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利用浮游资金, 商业信用和现金折扣;第六, 及时跟踪和研究汇率和利率的走势, 根据利率的变化趋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 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成本, 防范汇率变动风险。

四、结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目的在于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一系列分析和研究, 并且对完善风险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 进而可以让企业更好的防范风险, 发展业务。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研究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壁洪.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定量分析指标探讨[J].财会研究, 2010 (10) :21-23.

[2]董红.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解析[J].财会研究, 2009 (3) :49-51.

[3]黄伟.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J].财务与会计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 (1) :81-85.

[4]杜茂宝.浅谈建立企业财务状况预警系统[J].研究探索改革, 2010 (2) :14.

[5]高楠.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D].辽宁:辽宁科技大学, 2008.

房地产企业财务指标 篇5

附件: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1.资产负债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的情况。

负债总额

资产负债率=────×100%

资产总额

2.流动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偿付即将到期的短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资产

流动比率=────×100%

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立即用于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资产

速动比率=────×100%

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3.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帐款的流动程度。

赊销收入净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房地产)=────────×100%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360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工程款

应收工程款拖欠率(施工)=──────×100%

工程结算收入

4.存货周转率: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和存货是否过量。

工程成本或全部销售成本

存货周转率=───────────×100%

平均存货成本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平均存货成本=─────────

注:工程成本适用于施工企业,销售成本适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

5.产值利润率:衡量企业每完成百元产值可实现多少利润。

利润总额

产值利润率(施工)=─────×100%

企业总产值

6.销售利润率: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利润总额

销售利润率(房地产)=────×100%

销售总额

7.工程结算收入利润率:衡量企业工程结算收入的收益水平。

利润总额

工程结算收入利润率(施工)=──────×100%

工程结算收入

8.资本收益率:衡量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

净利润

资本收益率=────×100%

实收资本

9.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在企业营运中的完整性和保全性。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客观因素影响所有者权益增减额

资本保值=────────────────────────×100%增值率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10.社会贡献率:反映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社会贡献率=────────×100%

平均资产总额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指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收、净利润等。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

11.社会积累率: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上交国家财政的比例与能力。上交国家财政总额

社会积累率=────────×100%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应交其他

税收。

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分析 篇6

【关键词】 偿债能力 评价指标

1. 流(速)动比率局限性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1.1局限性的原因

1.1.1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数据提供者的利益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常常被扭曲。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由于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存在着利害冲突,经济人的逐利本质和契约的不完备性、部分契约关系人便有动机和机会通过改变会计数据进行利润操纵,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信息经济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代理人总是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当这种信息是会计信息时,代理人便有动机进行利润操纵,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利益优势,因此,存在通过某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来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可能,即所谓粉饰效应。用于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这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也将导致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1.1.2流(速)动比率不能量化地反映潜在的变现能力因素和短期债务。

流(速)动比率是通过流(速)动资产规模与流动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判断企业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而实际上,由于计算流(速)动比率指标值的数据都是来自会计报表,有一些增加企业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没有在报表的数据反映出来,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的甚至影响比较大。

增加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支付能力。这一数据不反映在报表中,必要时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出售长期资产,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应根据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正确决定出售长期资产的问题。

偿债能力的信誉:如果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贯很好,有一定的声誉,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困难时,可以很快地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办法解决资金的短缺,提高短期偿债能力。这个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当时的筹资环境。

增加企业短期债务的因素:

记录的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有可能发生的债务,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这些或有负债并不作为负债登记入帐,也不在报表中反映。只有已办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附注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下端,其他的或有负债,包括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后赔偿、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案可能败诉并需赔偿等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

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企业有可能以自己的一些流动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如为他人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担保,为他人购物担保或为他人履行有关经济责任提供担保等。这种担保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负债,增加偿债负担。

1.2改进方法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1.2.1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十短期证券十应收票据十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

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及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1.2.2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指标。

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1.2.3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

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

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可保证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如果该比率超过100%,意味着在保证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来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该比率低于100%,显然会削弱企业的正常支付能力,有可能引发支付危机,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2. 资产负债率评价偿债能力的认识误区和评价标准

2.1认识误区

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其值越低表明企业债务越少,自有资金越雄厚,财务状况越稳定,其偿债能力越强。其实,适当举债经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些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前景广阔的企业在其能力范围内通过举债,取得足够的资金,投入 到报酬率高的项目,从长远看对其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是十分有利的。相反,一些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可能很低,但并不能说明其偿债能力强。因此,对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不光要看资产负債率,还要考察资产报酬率的大小。若其单位资产获利能力强,则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是允许的。但并非所有的项目一经投资就会立即有回报,尤其是报酬率高同时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其获得的利润不能在当期得到反映,这便使资产报酬率也无法修正资产负债率所反映的情况。

2.2评价标准

那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多大时,才算是合理呢?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企业价值的大小。企业价值高一方面表明企业盈利水平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多、偿债资金多,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的信誉高、获取银行的贷款可能性大、偿债能力强。

根据企业价值理论,企业价值等于不负债经营企业的价值加节税收益的现值减财务危机成本。

债务利息支出是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企业的债息可以获得一定的节税优惠,其节税额的价值等于债务额乘所得税税率。

财务危机成本是由于企业增加债务比例而引起财务困难产生的成本。当企业负债增加时贷方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加大,而往往要求很高的债息做为补偿,这种高息便成为一项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在极端的情况下,贷款人还有可能完全拒绝给予贷款,这样企业就不得不放弃那些本来应当接受的利润较高的项目,从而产生了机会成本。另外,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还可能对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失去信心,则是财务危机成本的又一种形式。再有,如果企业在现金流动方面或者是清偿能力方面遇到问题,则会因为企业在财务上采取一些措施而发生一些法律费用或者会计费用。最后,如果企业被迫进行最终的清算,企业的资产将可能以低于市价的水平出售,这种损失也是财务危机成本的一种形式。

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与其自身的负债比例虽然并不呈线性关系,但是实践证明,在负债达到一定比例后,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发生的概率加大,相应地,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也便提高了。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 篇7

关键词:财务指标,局限,改进措施

一、我国企业的现行财务指标

企业的财务指标是指通过收集相关的财务信息, 说明企业的资金活动, 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 财务指标是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计算的指标。财务管理指标一般包括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财务弹性指标、发展能力指标以及财务风险指标等六大指标。这些指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 直观、明了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财务分析数据资料, 对决策者的科学决策,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 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 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和总资产周转指标。流动资产周转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固定资产周转指标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 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 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总资产周转指标反映了总资产周转情况, 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2、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 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 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 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该指标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经销的综合表现。因此,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盈利能力指标可以分为资本经营盈利能力指标、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指标和商品经营盈利指标, 具体来说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以及每股利润、每股股利、市盈率。

3、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短期偿债能力, 就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或者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可以变现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 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一般包括营运资金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企业支付能力系数等;长期偿债能力, 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从偿债的资金来源看则应是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 企业不可能依靠变卖资产还债, 而只能依靠实现利润来偿还长期债务。因此, 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的。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等。

4、财务弹性指标。

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 具体是指公司动用闲置资金和剩余负债能力, 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无法预见的紧急情况, 以及把握未来投资机会的能力, 财务弹性的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当企业的现金流量超过支付现金的需要, 有剩余的现金时, 企业财务弹性就强。因此, 通常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来衡量企业的财务弹性。财务弹性指标包括现金股利保障倍数、资本购置比率、全部现金流量比率、再投资现金比率。现金股利保障倍数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资本购置比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全部现金流量比率衡量由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投资和筹资现金需求的程度;再投资现金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用于重量资产和维持经营的能力, 体现了企业的再投资能力。

5、发展能力指标。

企业的发展是指企业持续增长的能力。发展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和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

6、财务风险指标。

财务风险是因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它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汇率风险等。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是基于广义的财务活动, 从动态和长远的角度出发, 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 对企业潜在的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监测预报的财务分析方法。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方面, 即财务风险指标是基于上述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通过该指标, 能够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判和估计, 为企业实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现行财务指标的局限

1、不注重定性指标分析。

现行财务报表对表内信息确认的标准过于苛刻, 财务指标都从财务报表内计算得来, 使得相当一部分非货币化、不确定的难以定量化的信息被排斥在报表体系之外, 而这些非定量化的信息已经越来越能够反映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这是导致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局限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缺少反映无形资产的指标。

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 忽视了企业另一项重要资产———无形资产的作用。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商誉、商业秘密、特许权等。他们对于企业的价值往往很难准确计量。企业在分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时, 并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影响。这样对一些无形资产在总资产占很大比重的企业来说, 分析的结果并不可靠, 往往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错误的信息。

3、财务风险指标亟待完善。

目前, 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指标主要是依靠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这些指标构建起来的, 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体现为:目前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几乎都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对于最易反应潜在危机信号的现金流量状况缺乏分析;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给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带来强烈冲击。因此,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充满风险的竞争环境中取得突破, 必须完善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

4、非财务指标没有得到体现。

非财务指标是指基于财务报表以外的更广泛的企业信息基础上的指标。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去年的绩效;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 非财务指标往往是面向未来的, 其改善往往需要管理层付出多年的努力, 同时一旦上述指标顺利完成, 将明显改善公司财务业绩。非财务指标是体现管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更好指示器。然而, 由于发展的不均衡, 我国在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和利用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的情况下, 建立非财务指标体系已经越来越有必要。

5、行业标准选择的局限性。

横向比较时涉及到行业一般标准。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一些政府和金融机构, 定期公布各行业财务方面的统计指标, 甚至同行业企业的工会与个别公司的信用部门, 也搜集产业平均财务比率的资料。而我国, 虽然目前一些官方机构和报刊提供了部分行业的财务数据, 但往往行业划分较粗, 抽样误差较大, 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同时,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 其经营跨及许多行业, 没有明确的行业归属, 给行业分类带来了困难, 也使得同业对比更为困难。

三、我国企业财务指标的改进措施

1、重视定性指标以及无形资产的指标。

引入定性指标, 全面完善财务指标的系统性。比如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标, 可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社会成本的基础上, 实现最合理的利润;引入智力指标, 智力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通过长期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形成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衡量企业无形资产、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应为重要的财务指标, 这样才能真正地衡量企业的持久生命力。对于一些公认的, 对企业影响很大的无形资产, 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 应当予以考虑。这对于经营者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积极的作用。

2、完善财务风险指标。

完善现行企业财务风险指标, 能揭示潜在的财务风险, 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 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高灵活应变力, 并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地位。完善财务风险指标, 首要是要以现金流量分析作为财务风险指标设计的基础。企业价值评价应当侧重于参考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 也是财务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 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另外, 对财务风险指标的另一来源盈利能力指标同样需要做出完善, 比如在盈利能力指标中增加现金销售率, 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资产现金率, 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 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 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

3、建立非财务指标体系。

美国财务学专家托瓦·潘林在1996年对250家大型美国公司年度激励计划设计的调查中, 发现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三类主要的非财务指标:经营、顾客和员工。经过发展和完善, 目前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顾客满意度、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战略目标、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创新能力, 如研发投资及其结果、技术目标、市场份额。在不断完善现有的财务指标体系的同时, 我国企业应加强非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增加企业绩效评估水平, 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建立非财务指标必须注意:指标必须定义明确且可予衡量、指标体系应同时兼顾公司经营过程和结果、绩效评估指标应与企业竞争策略相结合、指标体系应做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 尤应注重设计反映长期效益指标、应随时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指标体系应包括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变化及人员周转的指标。

4、加快发达国家行业准则接轨步伐。

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我国会计、财务核算中存在着大量与国外不同的现象, 这对我国相关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 尤其是在对外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在财务指标的研究方面已经开展了很长的时间, 其相关标准也较为先进, 因此我国企业只有及早适应, 加强接轨, 才能在合作中取得先机。加快接轨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 必须时刻兼顾我国的实际情况。

四、结论

在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之后发现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必须扬长避短, 建立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更为先进的财务指标体系。本文在分析现有财务指标体系的局限性之后, 提出了完善其的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江艳: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3) .

[2]肖家喜、张和平:浅谈如何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J].中国总会计师, 2006 (8) .

[3]何日胜: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 2006 (10) .

[4]王红梅: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 (1) .

[5]魏潇、李昊: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局限性及其完善建议[J].会计之友, 2009 (6) .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 篇8

(一)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特征

对于整个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而言, 其主要特征如下。

1. 规范性: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应尽量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以体现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2. 概括性:指标体系应能全面概括地反映上市旅游企业风险的存在, 为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系统。

3. 灵敏性:要求指标的灵敏度要高, 其具体数值的细微变化能直接反映出上市旅游企业风险的发展变化, 给企业具体的财务操作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4. 层次性:指为了提高上市旅游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应构造具有层次性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5. 实用性:要求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应能真实地反映出我国上市旅游企业所处的实际财务环境和运营环境, 把握当前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

(二)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 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覆盖面, 能比较完整、全面、真实地反映预警管理的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且各指标都能单独体现某一预警含义, 而整体指标体系可以综合地反映并购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状态。

2. 敏感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财务风险, 并及时再现财务管理的真实状态。

3. 概括性原则:因为不同类别企业, 在不同时期都有其特定的财务风险类型, 这就要求指标体系必须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能反映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

4. 可度量原则:要求预警指标体系要有精确的定量化数值来表示, 它既包括可通过直接实证统计调查获取的客观数据, 也有通过人工评分方法求得的主观指标。但都必须能用数值客观测定。否则, 就失去了实际价值。

5. 不相关性原则:在设计指标时应尽量减少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和重叠区域, 并将其相关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6. 预测性原则:预警指标要真正起到事先的警示和事中、事后的预控功能, 指标的制定以事先的预测、预警、预防, 以及过程中的预警、预防、预控为主要目标, 应选定能反映现状和预示未来的指标。

二、上市旅游企业财务预警备选指标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 是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预警指标应是最具代表性的且又能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

为了能全面合理地预测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本文共选择6大类24个指标作为上市旅游企业财务预警的备选财务预警指标。

(一) 赢利能力指标

在赢利能力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5个指标。

1. 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也称净资产收益率, 反映了净资产在当期的获利能力, 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

2.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

3.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获利水平。

4. 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 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利润, 应当是指营业利润, 而非利润总额。

5. 营业收益率:营业收益率反映了企业净资产获取净收益的能力。

(二) 资本运营能力指标

在资本营运能力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4个指标。

1. 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 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

2. 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反映企业的赢利能力。

3.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的是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4. 经营性资产收益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反映经营性资产的收益情况。

(三) 短期偿债能力

在短期偿债能力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3个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体现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 短期债务越少, 则流动比率越大, 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它考虑了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

3. 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用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

(四) 长期偿债能力

在长期偿债能力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2个指标。

1.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达到85%及以上时, 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 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

2. 权益负债率:权益负债率表明每单位的负债中, 有多少自有资本作为偿付保证。

(五) 成长能力及规模指标

在成长能力及规模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6个指标。

1. 主营业增长率:主营业增长率体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同时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2. 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体现总资产的增长情况, 同时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3. 主营利润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体现主营利润的增长情况, 同时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4. 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体现净利润的增长情况, 同时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5. log (总资产) :log总资产属于规模指标, 反映企业的总体规模的大小。

6. log (主营收入) :log主营收入属于规模指标, 反映企业的总体规模的大小。

(六) 现金流量指标

在现金流量这一大类指标下面, 本文选取了4个指标。

1. 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营业现金流量比率是比较企业在经营期间内现金的流量情况, 如果流出大于流入, 则可能会在未来产生财务风险。

2. 全部债务现金比率:债务现金比率反映了企业用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债务的比例, 反映了企业偿债风险的高低。

3. 总资产现金流量率:总资产现金流量率反映了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

4. 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备选指标的显著性检验

本文以22个上市旅游公司为样本, 其中包含了ST和非ST的公司, 其各自指标的选择时间跨度从2000年到2005年共6年的经营数据, 每个样本选择了与财务安全密切相关的6大类, 共计24个指标的所需数据。

利用搜集的样本数据资料, 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对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总结如下 (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 在由于个别上市旅游公司的部分数据不能公开获得, 或在本文进行数据统计时没有公布, 因此造成检验结果的“DF”项中的样本数量的不同, 但是因为样本数量较大, 所以不会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通过SPSS软件的分析, 净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率、营业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已获利息倍数、主营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债务现金比率等8个指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所以可以将上述8个指标从原来的指标体系中剔除 (见表2) 。

新的指标体系将由以下16个指标组成, 它们分别是:

1.赢利能力指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

2.运营能力指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3.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4.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权益负债率。

5.成长及规模指标:主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log总资产、log主营收入。

6.现金流量指标:营业现金流量比率、总资产现金流量率、现金比率等。

上述16个指标显示出了作为判别变量指标时所必须具有的信息含量和实效性等特点;并且由于样本的数据量较大, 所以具有很强的可靠性, 可以作为上市旅游企业制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参考。

上市旅游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会面临许多财务风险, 如果能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通过一定的预警机制进行财务安全预警, 并加以及时有效的防范, 就可以将财务风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因此, 有效的财务预警对于促进上市旅游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世农, 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 2001 (, 6) .

[2]陈晓, 陈治鸿.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0 (, 3) .

[3]李华中.上市公司经营失败的预警系统研究[J].财经研究, 2001, 27 (10) .

[4]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0 (, 3) .

[5]张鸣, 张艳.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与述评[J].财经研究2001, 27 (1) .

[6]赵路.论我国旅游企业的战略联盟[D].华侨大学, 2002.

[7]王丽华.旅游企业服务利润链理论初探[J].财经问题研究, 2001 (, 4) .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 篇9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 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风险, 提高企业运营的安全性, 在保证财务安全稳健的情况下, 合理把握企业的投资经营利润和风险之间的关系, 提高相关决策的科学性, 充分发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在预防和化解企业资金困难方面的作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1) 筹资预警指标。该指标主要包含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已获利息倍数等。

(2) 投资预警指标。该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即本年总资产增长额与年初资产总额之比、净资产收益率即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比。

(3) 营运预警指标。该指标主要包含总资产报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即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之比等。

(4) 分配预警指标。该指标包含股利支付率即股利总额与净利润总额之比、资本积累率。

2.2 权重的确定

本文将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筹资预警指标、投资预警指标、营运预警指标及分配预警指标作为准则层, 将上述四个方面的指标中所包含的各自的二级指标作为最低层, 即指标层。建立结构层次如表2所示。

2.3 构建不同层次的优先次序判断矩阵

建立层次结构后, 以矩阵的形式表达B层中各准则对A层的相对重要性和C层中各指标在其上层B层中各准则的权重, 其矩阵元素的确定公式为:

3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

综合功效系数法的财务风险预警函数模型如下:

其中G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 Gi为单项功效系数变量, Wi为权数。

4 计算综合功效系数确定警情

在计算出单项功效系数和确定好各个指标的权重的基础上, 运用以下公式求出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 再根据结果的大小, 确定警情。根据综合功效系数=Σ单项功效系数X该指标的权重, 可将警情划分为相应的警度区间。

5 案例分析

从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 准确分析自身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 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 做好财务风险防范与规避准备, 对石油行业来说是非常必要而且紧迫的。

5.1 预警指标体系应用

本文中的标准值是以《2011年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中石油石化业大型企业的标准值为依据进行选取的。满意值为行业优秀值, 不容许值为行业较低值。对于《2011年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中没有统计而本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涉及到的指标标准值则是根据航运业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出的。

5.2 财务风险分析

本文以石油行业深圳上市公司2011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 计算出各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 如表4所示。

通过表4的财务数据对比分析, 可以大致得出相关石油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

第一, 从筹资来看, 除泰山石油、茂化实华、恒泰艾普、潜能恒信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情况外, 剩下的那些公司, 其资本结构还算比较稳定, 经过计算, 可以的到, 上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25.39%, 同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的平均值50%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上述公司, 在融资方面, 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

其次, 由于石油行业本身的特点, 即资金投入规模大, 但是, 收益往往比较低, 而且投资的回收期也比较长, 投资一座矿井亦或勘探一个油田至少需要数亿元庞大的资金数, 相关的数据资料显示, 一般的石油行业投资回收期为十几年甚至有的是几十年。从这方面考虑, 就需要石油企业, 在进行投资过程中, 一定要权衡投资收益、回收期限和风险之间的关系, 降低投资风险。

第二, 从营运方面来看, 我们主要通过总资产报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两项指标来说明公司营运状况, 恒泰艾普、潜能恒信公司总资产报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对于其他公司偏低, 导致其单项功效系数落后, 最终致使综合功效系数很低, 公司需加强营运管理。

第三, 收益分配进行的不够积极, 这是由行业性质所决定的。作为石油行业市场份额多为中石油中石化占有, 企业谋求战略化发展须留存大量资金, 故而股利分配较低。不过公司可以适当提高股利分配, 因其这对打造石油上市企业蓝筹股形象, 拓展融资空间是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Management[M].Mc Graw-Hill;Eugene, 2001 (88) .

[2]于新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 2009, 5.

[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师, 2011 (8) :184.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 篇10

林业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 而且生产周期较长。林业企业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防范财务风险, 是林业企业财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建立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是防范林业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

一、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一) 预见性原则

林业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该对风险起到预警作用, 必须具有预见性。如果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危险因素出现, 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对管理者提出警示, 以便企业管理层对风险因素进行防范。

(二) 可靠性原则

在构建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 应当对选定的财务指标以及其合理波动区间通过样本测试进行验证, 确保指标值能够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

(三) 适用性原则

设计的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 选取的财务预警指标要具有代表性;使得企业管理层可以了解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情况。

(四) 系统性原则

选取的财务预警指标应该具有内在的联系, 考虑到影响林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 在设计完整、相关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以保证指标评价结果的系统性。

二、林业企业财务预测指标体系的内容

林业企业指标体系设计应包括: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 营运能力, 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评价指标, 其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一) 营运能力指标

评价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是周转率指标, 常用的周转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1.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存货营运效率的指标, 是用营业成本除以平均存货计算。

2.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是用销售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

3.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运营效率如何, 用营业收入除以平均资产总额。

(二) 获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反映现代林业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全部资产净利润率、森林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和毛利率。

1. 总资产净利润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创造净利润的比率。

2. 森林资产收益率是反映生产和销售林产品的经济价值的指标之一, 能客观的、综合的反映现代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能准确的体现企业经营森林资产的获利能力, 计算公式为:

森林资产收益率= (年末森林资产额-年初森林资产额+当年利润) ÷年初森林资产额×100%

3. 毛利率是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

4. 销售净利润率是营业收入给企业带来净利润的百分比。

(三) 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偿还的保障程度,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短期的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

1. 流动比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偿还的保障程度。

2. 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关系。

3. 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对比关系。

4.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负债所占的比重, 即资产对债务偿还的保障程度。

(四) 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反映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潜力的指标, 主要包括由增长率指标构成, 具体包括:

1. 营业收入增长率, 本年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是评价林业企业发展能力的主要指标。

2. 森林资产增值率反映林业资产生产能力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 是从林业企业森林资源资产的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发展的后劲力量。是森林资产增长额与上年森林资产总额的对比关系。

3.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是息税前利润增长额与上年息税前利润的对比关系。

4. 净利润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与上年净利润的比率, 从获利增长的角度评价了林业企业的发展潜力。

(五) 现金流量指标

现金流量指标主要选取现金到期债务比率、销售现金比率两个评价指标。

1.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反映资产的变现能力, 是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除以本期到期的负债, 可以体现企业的经营净现金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经营值为1.5。

2.

销售现金比率指标反映获取现金的能力, 即经营净现金流量与营业收入的比率, 该指标高, 表明企业的收入的收现情况好, 企业资金利用效率高, 指标的标准值为0.2。

三、林业企业财务预测指标体系的应用

林业企业财务预警评价指标应先对财务预警指标进行一般评价, 发现企业财务风险高的领域, 然后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计算出财务指标, 将其与经验值进行对比, 判断出企业财务危机水平。

(一) 林业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应用

如前所述, 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的周转使用状况, 主要包括周转率指标, 周转率高, 表明企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快, 资产能够迅速变现, 利用效率越高。周转率指标预警值为同行业水平的0.5倍, 当周转率指标低于行业值的0.5倍时, 说明企业资产运营效果不好, 企业应采取措施加速资产周转。

(二) 林业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应用

获利能力是企业投资者非常关心的指标, 预警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净利润率、森林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和销售净利润率指标, 利润率高, 表明企业获利能力强。获利能力指标的预警值为同行业水平的0.5倍, 如果林业企业获利能力指标低于行业水平的0.5倍, 说明企业获利能力存在严重问题。

(三) 林业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应用

林业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对全部负债偿还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低, 债权人越安全, 一般预警值定为40~60%之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预警值分别为2倍和1倍。但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过高, 也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过多, 可能导致企业资产闲置, 产生机会成本。权益比率的经验值为≤50%。

(四) 林业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应用

林业企业发展能力指标由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森林资产增值率、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在增长率指标构成。增长率指标为正指标, 增长率高, 表明林业企业发展潜力越大。增长率指标预警值为0。增长率<0, 表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下降, 市场萎缩, 风险高。

(五) 林业企业现金流量指标应用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越高, 说明林业企业现金资产偿债能力越强。指标的预警值为1, 若现金到期债务比率小于1, 说明经营现金净利率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 企业应考虑筹资偿债。销售现金比率预警值为0.2, 若小于0.2说明企业收入收现率过低, 企业现金流量不够充足, 管理层应采取措施提高收现水平。

综上所述, 林业企业设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 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 建立起合理适用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应用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判断各项指标是否达到或超过预警区域, 及时诊断企业的高风险领域, 起到降低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群成.试论现代林业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林业经济, 2007 (06) .

[2]杨智.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科技情报开发经济, 2009 (12) .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 篇11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为实现其长远目标,超载经济和法律要求的,所承担的责任。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依据,分别从对投资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供应商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公益事业的责任和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六个方面提出了企业绩效与其社会责任关系的指标选取。

关键词:企业绩效;企业社会责任;关系指标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23-2

1 问题的提出

本文引用著名社会经济学斯蒂芬·罗宾斯与玛丽·坎特提出的社会责任概念,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实现其长远目标,超越经济和法律的要求,所承担的责任。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主导着企业的生产和經营根深蒂固的经营理念。然而,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企业一味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对于企业及社会的负面效应,促使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履行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还存在着明显的误区,主要表现在:①社会责任是政府的事,与企业无关;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③企业参加捐款和社会公益活动就是履行了社会责任。由于上述误区的存在,必须要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研究,尤其是要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指标进行研究。

2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依据及原则

2.1 指标选取的依据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的选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而言尤为重要,能否科学合理的选择出指标,关系到评估结果的正确与否。对于指标的选择主要有两类途径,一类是政府部门相关的文件中所涉及的指标;另一类是相关学者在该领域中研究成果的指标。本文通过对相关文件和研究成果的检索,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原则。

2.2 指标选取的原则

2.2.1 科学性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是否具备科学性,是其能否开展研究的基础。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完备性,即指所选择的指标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不能忽略某些重要的方面也不能过于偏重某一方面。②独立性原则,即各指标之间不应该产生序列相关性,不应使指标之间出现过多的信息重叠。③准确性原则,即各指标之间的含义要明确,要能够有明确的范围和可参考的财务指标。④特征性,即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主要特征,能够用其衡量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绩效的关系。

2.2.2 可测度的原则

这里的可测度是指:一方面指标要能够从现有的企业财务资料或其他统计资料中获取。这直接减少了搜集[]资料的难度,也最大程度地使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是所选取的指标一定要能够量化,这包括指标本身即为量化数据或可人为对其进行量化处理。

2.2.3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指所选择的指标要能够反映及时的、真实的和有效的反映与其所相关的指标信息。如果不能保证所选取指标的有效性,那么就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正确性,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评价结果。

3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选取

3.1 对投资者的责任

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主要分企业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责任两个方面,因此,要分别对这两个方面设置指标。

3.1.1 对股东的责任

企业对股东的责任,这里主要是要考虑企业要对股东所投入资金和所要取得的收益负责,本文对企业对股东的责任选取了三个指标:①资本保值增值率。该指标所体现的是企业的发展能力,其能够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化及变动程度,能够说明企业对股东资金使用情况;②净资产收益率。该指标能够衡量企业对其投资者,即股东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该指标能够体现股东每投资单位资金所获得的净收益,该指标越高,反映企业对股东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越高;③每股收益,该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能够为股东投入资本所带来的收益,是反映股东投资所获得盈利比率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用该指标确定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企业就越能满足股东的获利目标,对股东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好。

3.1.2 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对债权人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偿还债权人的本金和利息的能力。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两个指标,作为企业对债权人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评价指标。①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的形式取得的,该指标可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其长期的偿债能力。该指标越低,则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对债权人保障的能力就越高。因此,对债权人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就越好。②速动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每单位流动资产是由多少速动资产作为保障的,其能够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3.2 对员工的责任

①职工人均工资及福利费,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该指标越高,则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就越高。反之,则表示企业对职工履行的责任越低。②职工人均培训经费,该指标反映企业为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所投入的经费,可以由此看出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③全员劳动生产率。选用该指标,是由于职工人均培训经费较难统计,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对生产资源的利用水平。因此,其可以间接反映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所做出的努力。

3.3 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①主营业务成本率。该指标反映,企业为消费者让利越多,则企业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就越低,即主营业务成本率就越高,企业为消费者让利的幅度就越大。因此,该指标能够间接地反映出企业对消费者履行的社会责任。

②销售额增长率。该指标反映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该指标越高,则说明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就越高。因此,该指标能够反映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认可程度和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买卖合作关系。

3.4 对供应商的责任

①应付账款周转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占用供应商账款时间的长短,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偿还供应商账款的时间越短,即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越好。

②现金应付账款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使用现金偿还供应商账款的能力,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偿还供应商账款的能力就越强,即企业对供应商账款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3.5 对政府的责任

①资产纳税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在其自身能力允许范围内,能够为政府所缴纳的税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国家及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

②就业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企业运用其自身全部资产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越差。

3.6 对公益事业的责任

①捐赠和赞助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为社会公益事业所做贡献的绝对值,该指标越高,则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就越高。

②捐赠收入比。该指标是指企业捐赠占企业收入的比重,该指标为相对指标,是反映企业在自身能力允许范围内对公益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程度。

3.7 对环境资源的责任

①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及资源的破坏程度。该指标越小,则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就越小,从而对环境的污染也越小。反之,就越高。

②单位收入“三废”排放率。该指标说明,企业在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三废”排放量与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该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对人类所共同面临生存环境所履行的社会责任。

③环保投资率。该指标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中有多少比例是用来购入环保设备的。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越强,反之,则越弱。

④环保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有多少投入到环保设备中去。该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在环保设备上的投入力度,其指标值越高,则反映企业的环保意识越强,反之,则越弱。

⑤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该指标反映,企业技术人员在全体员工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越重视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越能够通过技术创新、革新等降低单位生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因此,也就越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就越能够更及时地履行对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

参 考 文 献

[1] 马学斌,徐岩.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技术应用研究[J].系统理论与实践,1995(2).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 篇12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和谐财务关系,指标体系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载体,企业财务关系的和谐直接映射了社会经济的和谐,企业财务关系和谐的溢出效应会波及到社会和谐的方方面面。企业组织内部“非和谐”现象的存在无疑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双重运行成本,这些成本的增加最终又意味着企业组织效率的损失和整个社会财务的减少。和谐财务关系体现了企业的软实力,一直以来,“和谐财务”被界定为一个定性概念,难以量化评价,这就需要构建科学的和谐财务关系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关系进行评价,在保障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同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实现财务和谐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各行业的和谐研究。王谦、王旭东等(2008)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了我国财政效率指标体系,为评价我国财政效率提供了参考。陈兴德、余洪军等(2008)通过对和谐石油企业的理论分析,从内部和外部建立了和谐石油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叶安照(2009)从宏观和微观、市场中观和谐及企业微观和谐三层次,建立了一个评价保险业和谐度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动态指标体系。王爱莲(2010)在阐述构建企业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构建了工业企业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张晓燕(2009)指出医院财务矛盾突出、利益关系复杂,财务问题凸显,要构建医院的和谐财务关系。史沃峰、葛红玲(2012)构建并评价了金融系统的和谐前提、和谐状态和和谐效果三个层次指标的指标体系。

也有学者开展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研究。贺秋硕(2005)率先构建和评价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指标体系。何圣、王菊芬(2007)从收入保障、劳动环境、权益实现、技能发展四个方面构建劳动关系和谐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用变异系数法、指标聚类发和德尔菲法等对指标进行了筛选和验证。莫生红(2008)在分析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上,从劳动者收入保障、劳动者社会保障、劳动者民主权保障三方面设计和建立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于姝、鲍晓娜(2013)运用AHP法,确定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的定量和定性指标。辛本禄、高和荣(2013)运用德尔菲法和层级分析法筛选出能够反映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三级指标,构建了较完整的指标评价标准。周恋、邓小明等(2013)从心理契约理论出发,运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包含管理者评价和员工评价的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温素彬(2005)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王灿(2006)从和谐概念出发,以财务管理的角度,运用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分析和谐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和构建。赵喜仓、周蔓等(2008)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从经济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三方面指标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行为、社会行为和社会责任。万琳芳(2009)分析了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从和谐社会角度下重构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王志(2010)从技术、行为、制度三方面构建了和谐财务理论体系。叶晓甦、于娜莎(2010)运用EVA研究方法,从财务和谐度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进行验证。辛杰(2010)通过对山东省2200家企业调查研究,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三个因子建立社会责任等级模型,提出和谐视角下履行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途径。黄蓉、蒋水全(2010)探索构建了人力资本财务和谐度指标及其测算方法。司江伟、郑丽霞(2011)从和谐文化内涵出发,构建了包含和谐理念文化、和谐制度文化、和谐行为文化、和谐物质文化四个方面的测度企业和谐文化的测度模型。

综上可知,学术界对企业和谐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行业的和谐度、企业劳资关系和谐度、和谐财务管理目标、和谐文化以及财务绩效和谐。本文认为:企业财务关系和谐是指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企业内部要和谐,企业与政府也要和谐,是一个大的系统。只有多维度的和谐,才能确保企业综合财务关系和谐,而现有的评价没有构建更加综合性、客观科学性的指标体系。

三、企业和谐财务关系评价指标设计的技术原则

企业和谐财务关系指标体系旨在为实现评价目的并按照系统论方法构建的一套全面反映企业和谐财务关系各个侧面的相关指标的集合。企业和谐财务评价指标必须站在企业财务目标基础上,充分体现各维度的财务关系和谐(如图1所示)。传统的财务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主要考虑的是股东的利益,忽视了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要求。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一利益主体的利益。因此,企业财务关系是一个有机系统,应在遵循以下原则基础上,确定相关的子系统,设计相关的评价指标。

(一)科学性原则纳入企业和谐财务关系评价体系的每个指标都要有明确的内涵和科学的解释,考虑指标选取的可比性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客观全面的反映企业财务关系和谐度。

(二)可操作性原则指标选择要充分考虑数据的支持、数据获取的难易度以及计算的简易性。评价指标过于复杂,造成评价困难,不具备可操作性;过于简单,就不能达到全面综合评价的目的,不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

(三)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即具有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性和企业不同时间的纵向可比性,这样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企业财务关系和谐的水平,到达评价目的。

(四)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能够量化指标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细化。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起来评价企业的财务关系和谐度,两者兼顾使用、优势互补、不可偏废。

四、企业和谐财务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和谐财务关系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本文从股东与经理、股东内部、企业与债权人、企业劳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政府七个维度设置企业财务和谐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一)股东与经理和谐评价指标设计与解释股东与经理是企业资本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通过签订契约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两者之间的和谐度直接关系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维度的财务和谐。主要从控制机制、过程和原因入手,设计评价股东与经理间财务关系和谐度指标(如表1所示)。

表1中:(1)现金股利发放率为正指标,高额股利派发减少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使得管理者可控的流动资产减少,约束了侵蚀股东的行为。尤其对于高速成长的企业而言,高额股利政策意味着企业只有通过增发股票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会加大来自股东的监督。(2)经理持股是化解经理与股东之间财务关系不和谐的最直接的方法。经理在企业中的持股份额越大,就会在更大程度上通过努力经营企业从而维护包括经理在内的各利益主体的利益。(3)较高的负债杠杆有利于减少代理成本,高负债能约束经理自由行动空间。债务还本付息的要求具有强制性,减少了经理可支配的自由现金流,经理要为此努力工作,提高利润,避免失去职务,负债可以约束经理“败德”的行为,负债比率为正指标。(4)董事会的职能之一是协调公司与股东、管理部门与股东之间的关系,而这里的“公司”和“管理部门”的职责即由企业经理行使。詹森、麦克林(1983)认为董事会拥有任免经理和决定经理报酬的权利,其主要责任在于评估和批准经理做出的重大决定并监督其实施。吸收外部董事可以强化股东对经理的约束,外部董事所具有的专业裁判功能可以激励和监督企业最高经理间的竞争,董事会中外部股东的比重越高,两者关系越和谐。(5)是否存在“做亏”目的的财务造假行为,属于定性指标。经理人通过财务造假而达到做亏,倒逼股东就范以低价转让上市公司股票,达到管理层收购上市公司的目的,侵害了股东利益,势必导致两者之间的财务不和谐。(6)是否存在过度投资、低效率投资,属于定性指标。企业的经理利用“过度投资”的方式可占有“企业租金”,增加私利,引发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即若存在过度投资和低效率投资,经理人和股东将存在财务不和谐。

(二)股东内部和谐指标设计与解释股东内部财务和谐是指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和谐,本质上两者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拥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同时,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的控股股东为追求私有收益的最大化,会牺牲企业组织中中小股东的利益,主要表现在利益分享、权利分享和权益表达等方面。因此,股东内部和谐评价指标设计如表2所示:

表2中:(7)股权集中度反映了大股东的股权的集中度,一般来讲,该指标过高(大于50%),会导致一股独大、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局面,股东内部矛盾激烈。(8)股东诉讼率为逆指标,诉讼是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极端表现形式,指标值越高,股东内部和谐度越差。(9)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首先表现在股东对董监事职位的角逐上, 在资本多数决原则下,控股股东选派的代表很容易占据董监事的多数。中小股东在监事会成员中所占比重越大,更有利于发挥对大股东的监控行为和协商功能。(10)终极控制权分离度,通常“两权”分离的形式有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和类别持股。两权分离程度越高,大股东“违规”成本越低,越容易滋生大股东“掏空”行为。(11)是否存在违规担保。当企业对外担保金额超过合并净资产的50%,或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债务担保,即可界定为违规担保,违规担保是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圈钱、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12) 公司章程是否规定累计投票制。传统的“一股一票”的投票原则将中小股东边缘化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权之外,“累计投票制”促进中小股东参与企业治理,并刺激其对企业的投资有积极的作用。(13)是否落实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实行累积投票制。作为一种特殊的股权救济手段,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能维护股东的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也促进了中小股东监督公司的热情。

(三)劳资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设计与解释鲁德夫·特劳普-梅茨认为“劳资关系描述的是资方与劳方的交换关系,包括劳资之间旨在构建企业、行业、全国层面或跨国层面的劳动状况与条件而存在的各种合作形式与冲突关系。”企业劳资关系和谐与否主要取决于员工获得的劳动报酬水平、劳动保护情况等经济性指标和员工的主观满意度等非经济性指标(如表3)。

表3中:(14)工资增长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缓和劳资矛盾,实现“资本-劳动”之间的“双赢”。(15)培训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反映企业用于改善职工技能、后续教育等投入程度,该指标越大越好。(16)社会保障率,该指标用来反映企业对国家相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缴纳率、医疗保险缴纳率、事业保险率、工商保险率、女职工生育保险率、公积金缴纳率,该指标值越大越好。(17)工资支付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对员工薪酬的兑现状况和兑现的程度,可与同行业工资对比分析,该指标越大越好。(18)监事会成员中职工代表的比重,根据公司法规定,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职工代表比重越大,越能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19)员工满意度,主要考核员工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企业规章制度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分三个层次: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该指标为定量指标。(20)工会组织情况,主要评价企业工会组织设立、工会对职工权益保护度、职工对工会的信任度以及工会参与决策程度等,可通过优秀、良好、合格和差四个等级考评。

(四)企业与债权人和谐关系评价指标设计与解释资本要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而债务资本是企业资本的主要来源。债权人将资本投入企业获得投资收益,企业利用资本经营赚取经营利润,双方利益与共。然而,股东和债权人对企业承担风险及其收益索取的方式不同:在项目投资上,股东偏好风险大、收益大的项目,债权人获取的是固定收益,可能回避风险;由于财务杠杆作用,企业通常倾向于债务融资的偏好,一旦企业发生债务风险,企业受到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则受损。因而,和谐是相对的,两者和谐度的测量如表4所示。

表4中:(21)借款罚金的比重,反映企业按时还本付息,以及拖欠债权人利息的情况,该指标越高,两者和谐程度越差。(2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用短期资产短期偿债的能力,侧面的衡量了债权人短期债券的风险程度,该指标越高越好。(23)资产负债率,反映在企业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该指标越低越好。(24)权益乘数越大,企业负债程度越大;指标越小,负债程度越小,债权人受保护程度越高。

(五) 企业与消费者和谐指标设计与解释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前提;另一方面,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又是消费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与消费者既利益与共,又矛盾重重。2009年的“三鹿奶粉”事情表明,企业在维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可能会生产出“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粗质滥造”的伪劣产品,危害消费者的健康。2013年的“养生堂胶原蛋白粉”事件亦表明一旦企业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将可能加倍的支付买单成本。两者和谐评价指标详见表5:

表5中:(25)应收账款周转率表明企业赊销产品所形成的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以及消费者占用销售商资金的情况,该指标越高越好。(26)产品合格率反映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质量情况,指标值越大越好。(27)产品销售率反映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说明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指标。(28)售后服务满意率为正指标,反映企业提供售后服务的质量水平。(29)消费者投诉率为逆指标,侧面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或服务品质、企业诚信、社会形象的不满程度,该指标越低越好。

(六)企业与供应商和谐评价指标设计与解释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日趋紧密,两者的关系是以“关系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供应商处于企业价值链的上游,是企业价值创造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大于竞争,“和谐”是两者合作的前提。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和谐程度主要受供货质量、交付情况和企业的支付效率影响(如表6)。

表6中:(30)应付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占用供应商货款的程度,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占款时间越短,两者和谐度越高。(31)准时交货率反映供应商交货按时交货的履约程度,该指标越高越好。(32)退单率供应商缺货、产品不合格、企业毁约都可能发生退单,退单既影响企业货物供给,停产或待产,造成经营损失,又会影响供应商的销售额。因此,该指标越低越好。

(七)企业与政府和谐指标设计与解释政府具有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运用相关手段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一定的管制,并为企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同时,政府又依靠企业的税收实现财政收入来发挥政府的职能。社会责任论认为,企业在创造利润,承担对股东的法律责任时,还要承担对政府、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超越传统创造利润的目标,强调对社会的贡献。因此,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评价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如表7)。

表7中:(33)税金实缴率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该指标越高,企业纳税义务感越强。(34)税金增长率指标衡量企业的创税能力以及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增长水平。(35)就业贡献率用来衡量企业运用净资产为社会公众提供就业的能力。(36)社会捐助率标值越高越好,反映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做出的贡献大小。(37)节能减排投入占收入比重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在环保上的力度越大,越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反之,则社会责任意识淡。

五、结论

上一篇:中国红色下一篇:教学软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