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2024-10-15

建筑企业财务分析研究(精选11篇)

建筑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1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 运用专门方法对建筑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 进而说明原因、划分责任、提出建议是建筑企业进行决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是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建筑企业财务分析的资料来源

(一) 财务分析资料的主要来源

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资料的直接来源, 进行财务分析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财务报表。

建筑企业的财务报表用会计特有的语言描述了建筑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阅读, 能对建筑企业的财务能力作一个大概的判断, 从而有利于后续财务分析工作的进行。

(二) 资产负债表, 建筑企业财务结构的“快照”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建筑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它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之间的相互关系, 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 把建筑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 并且是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

资产负债表是建筑企业在报表编制日财务结构的“快照”, 表明建筑企业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体现了基本的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 利润表, 建筑企业一定时期财务成果的计量

利润表是反映建筑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 以算出建筑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 (或净亏损) 。

如果说资产负债表是建筑企业财务结构的“快照”, 那么建筑企业的利润表就可以比喻成建筑企业在这个期间内的一盘录像带, 可以放映出建筑企业在这一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

(四)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的动态会计报表。它为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建筑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建筑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并据以预测建筑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无论是资产负债表还是利润表, 都不能反映一个建筑企业真实的现金流动状况, 只有现金流量表才能反映建筑企业真实的现金流量状况。从长远来看, 只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才可以维持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来揭示经济指标间数量差异的一种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是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如果按照比较的对象来划分, 比较分析法可以分成趋势分析 (也叫纵向分析) 、横向分析和差异分析三种。如果按比较的内容分, 比较分析法又可以具体划分为比较会计要素总量、比较结构百分比和比较财务比率三种。比较分析法的运用, 最重要的是遵循可比性的原则, 相比较的指标在内容、时间、计算方法和计价标准等口径上要保持一致。

(二)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 是将两期或者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进行对比, 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 以说明建筑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1、定基趋势分析。

以某一时期的数值为固定的基期数值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2、环比趋势分析。

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为基期数值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3、平均趋势分析。

指计算连续数期某财务指标的平均趋势比率以反映该指标平均变动水平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运用趋势分析法应该注意基期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正常性和可比性, 期数的选取也要有意义, 并要削减偶然事件对财务数据的影响, 当会计方法改变时注意要先调整再分析。

(三)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将影响财务状况的两个相关因素联系起来, 通过计算比率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 借以评价建筑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也就是利用相对数的形式来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考察。

运用相对数进行比较, 排除了规模的影响, 而且具有简单、明了、可比性强的特点, 因此在实际的财务分析中被广泛运用。

比率分析法使用历史数据, 对预测未来仅有参考价值, 并非绝对合理可靠;由于不同建筑企业使用的会计制度可能不同, 在不同建筑企业之间比较时必须考虑会计政策差异对可比性的影响。

一般来讲, 相关比率分析是比率分析方法的典型, 在财务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章将着重介绍这一方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四)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方法。常见的因素分析法有连环替代法和差异分析法两种。

1、连环替代法。连环替代法是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形式, 它根据分析的目标和财务指标的构成, 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 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替代基准值, 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2、差异分析法。差异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它是先计算出各因素的实际数和标准数的差额, 然后仍按一定的替代程序直接计算出各因素脱离标准对分析对象的影响。

三、建筑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比率

对建筑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是指对利润率的分析。利润总额的对比分析可以作为盈利能力总体分析与评价的补充。

利润率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主要包括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以及市盈率几个指标。

(一)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反映了建筑企业最终的获利能力, 表示建筑企业每实现一元的销售收入可以得到多少的净利润, 表明了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二)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其中毛利为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额, 其计算公式为:

(三) 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反映建筑企业拥有的全部经济资源的获利能力, 表明建筑企业资产的综合运用效果。资产净利率越高, 表明建筑企业整体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好, 建筑企业的资产运用效果越好。

(四)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建筑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获取利润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表明建筑企业所有者的投资盈利水平越好, 建筑企业的获利能力也相应越强。一般说来, 建筑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与债权人都会对该指标给予充分的关注。

(五)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 也被称为每股盈余、每股利润, 反映了每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能分摊到的净收益额, 并对建筑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股价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 每股收益越高, 说明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六) 市盈率

市盈率, 也叫价格与收益比率, 反映了普通股的市场价格与当期每股收益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来判断建筑企业股票与其他建筑企业股票相比较时潜在的价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一般说来, 市盈率越高, 新投资者为谋取既定投资收益所花费的代价更大, 而市盈率越低, 说明建筑企业股票价格的上升空间越大, 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越强。市盈率的局限性在于该比率是以某一时点的股票价格与某一时期的每股收益进行比较, 两者在时间上的差异给投资分析带来影响。

四、结语

总之, 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资料的直接来源, 正确理解财务报表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前提, 利用比率分析法可以详细的分析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 直接了解建筑企业各主要方面的财务状况, 更利于建筑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袁江云.关于“发挥财务分析作用”的两点思考[J].建筑企业技术开发.2006年01期.

[2]、张弘.财务分析在现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作用的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5年05期.

[3]、孙立英.财务危机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北建筑企业.2010年12期.

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篇2

摘 要 随着建筑工程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建筑工程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筑工程企业只有在认真分析当下问题,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及时改革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法,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建筑工程企业 财务管理 模式

一、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企业是通过承包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完工交付,才能够获取中间的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企业经济效益的来源莫过于开源节流。传统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落实情况差,财务管理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率不高,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由于建筑工程企业自身性质的特殊性,企业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企业人员构成复杂,地域和空间稳定性不强等特性,使得建筑工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跨空间、跨行业的多点化管理模式,管理难度大,健全的网络化管理机制很难实现和落实。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缺乏统一、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来统一规范财务管理情况,同时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归责机制,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很难避免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中的有意或疏忽造成的财产损失。另一方面,建筑工程企业出于管理便捷等考虑,通过简化程序等对制度的过度灵活应用,是制度的设置落于虚设,规章制度的低落实率,是建筑工程企业财务事故出现的重要原因。

(二)建筑工程企业专业化、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缺乏,造成企业财务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财务管理长期战略性建设不足。当下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筑工程企业的核心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主管的亲信,而他们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素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核心决策层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具体表现为:

1、财务分析和预算水平不高,建筑工程企业财务分析和预算需要企业制定与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与规模相匹配的会计制度,同时需要高素质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建筑工程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单一,分析过程具有局限性;财务预算缺乏长远性、战略性、全面性,对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强。

2、建筑工程企业财务预警能力不足,具体而言,即企业综合对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市场信息、业务计划等专业的会计核算项目的分析,从而得出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段内的经营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机做出的及时预测,以便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建筑工程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过多的关注当下的、现实的财务信息整理工作,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仅停留于书面和宣传中,实务工作落空,从而使企业的财务预警准确度不高,危机发生后,应急措施不及时,从而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三)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健全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机制。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建筑工程企业的不断发展,统一、健全、科学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二、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

通过对我国是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可见,我国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应当从制度建设、人才吸收、技术应用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同是建筑工程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发展路径,从实际出发,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武装企业。

(一)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以切实可行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保障落实。建筑工程企业应当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如会计核算方法的统一、预算制度的统一、财务审核方法的统一等等,保障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畅通,上下一致,避免因操作模式的不同造成的浑水摸鱼等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筑工程企业应当进一步细化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明确分工,以严格的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实施个人归责制,在清晰分工的基础上,以必要的奖惩制度明确责任归属,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推诿等现象。

(二)建筑工程企业应当充分的意识到财务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性,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才,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以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建筑工程企业在加强专业化人才建设的基础上,提高财务分析和预算能力,以全面性、战略性、持续性的眼光制定企业的财务预算报表,透彻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此外,及时、全面的分析企业财务信息,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并提前做好预警方案,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三)建筑工程企业应当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建筑工程企业应当充分的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从制度建设、硬件支持、软件应用、人才培养和吸收等多方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传统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建筑工程企业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清形势,积极探索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红霞.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西部科技.2010(35).

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篇3

1. 企业内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仍有部分建筑企业中各职能部门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没有完全、深刻且准确地认识, 同时企业领导对预算管理概念理解较模糊, 企业管理者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不强并且企业内部员工对预算管理参与积极性不高。最后导致企业中的预算管理只是流于形式, 企业所有人员并未从思想上重视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 甚至持有怀疑态度, 至于对如何通过有效实施预算管理来提升企业财务利用率更是缺乏深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企业内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预算管理效率低。

建筑企业内招聘的员工主要是以土木工程专业和设计专业人员居多, 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由于没有真正参与到项目管理过程中, 因此他们对项目管理流程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较少, 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在预算管理前期工作中很难对某个项目的财务支出预算有较为准确地分析和预测, 同时在项目管理后期中的预算控制会存在较大误差, 建筑企业不得不增加预算的可能性较高。因此, 在建筑企业中财务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知识、财务技能水平低等因素导致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且预算管理效率较低的现象屡见不鲜。

3. 预算管理缺乏战略目标和先进的编制方法。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 企业并未将企业战略思想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中, 建筑企业预算目标的设定没有以战略目标为基础, 二者缺乏紧密联系。目前, 我国诸多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往往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 而明确的预算年度利润指标极易导致企业将短期目标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背离。由于大多数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人员难以获得项目成本信息, 导致与国际上通用的预算编制方法相背离。同时, 我国预算编制方法创新度不够, 预算编制方法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建筑企业对先进、科学、有效预算编制方法的需求。

4. 预算执行缺乏有效性和预算目标考核力度不够。

建筑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预算支出随意性较强, 没有相关企业制度对预算执行进行约束, 预算管理中预算执行缺乏有效性。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预算目标考核时没有同企业激励方式联系起来, 将预算目标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相分离, 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员工在企业内的工作行为, 会较大地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对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的建议

1. 完善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 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 提高建筑企业领导的预算管理意识, 企业领导对预算管理有了充分、准确的认识将有助于企业内部预算理论知识的普及和财务预算管理行为的有效进行;其次, 要保证预算成本核算等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强调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性, 从而保证预算编制工作行为的有效性和推动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要提高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除了完善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外, 还应当注重对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 在注重财务人员财务理论知识的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当进行相关的技能专业培训。针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环节, 企业内部应当针对具体项目情况进行细致、详细的定额讲解。对于预算编制人员, 他们应当主动了解各种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 并且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当的预算编制方法, 综合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的能力;对于预算执行人员, 需要企业根据岗位职能培训其如何记录和反映结果;对于项目考核人员, 需要企业培训其如何判定预算目标的合理性, 预算指标分解适当与否等内容。

3. 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

企业发展中设立的各种目标必须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为大前提, 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我国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在企业战略目标上, 以战略目标实现为开展预算管理工作, 具体包括:首先, 企业要结合企业的长期目标和项目的动态度发展来制定预算目标和确定预算执行和控制行为方式;其实,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项目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费用支出行为, 预算编制方式应该具备前瞻性和动态性;最后, 预算编制应当流程化。预算管理行为的进行要根据企业内部相关预算流程制度的规定进行, 每个过程的进行要保证制度化、规范化, 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发生。

4. 将预算目标考核同员工绩效联系起来。

在预算管理循环体系中, 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构成了完整系统, 三个环节相互作用, 并通过周而复始地循环达到对企业预算管理的目的。预算考核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有助于在重新编制预算时根据以往考评信息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另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考核信息的反馈进行相应调控, 将预算误差控制在较小且合理范围内。预算目标作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 预算目标的实现同员工工作行为具有紧密联系, 企业应将预算目标完成程度纳入员工年终绩效考核指标范围, 同时给予适当激励来鼓励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有助于建筑企业预算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总结

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的影响导致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企业内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预算管理效率低、预算管理缺乏战略目标和先进的编制方法、预算执行缺乏有效性和预算目标考核力度不够四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即完善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和将预算目标考核同员工绩效联系起来。以上研究结论只是从较浅层次进行分析探讨, 还存在许多深层次、急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有同.对加强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建筑经济, 2009, (S2) :100-101.[1]郭有同.对加强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建筑经济, 2009, (S2) :100-101.

[2]尤星.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 2012, (27) :32-33.[2]尤星.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 2012, (27) :32-33.

建筑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4

通过对存在风险的有效评估,让企业决策者能够时刻掌控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与部位,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将潜在的风险消灭于未然,这是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风险防范的最佳办法。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成为企业内部交往和沟通的一个有效平台建立和健全建筑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全体员工进行规范,同时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贯彻落实也需要全体员工和各部门的参与配合沟通。财务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各个流程进行规范和监督,实质上就是对员工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并生成会计信息,从而成为员工绩效考核和业务评价的依据。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健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一方面把建筑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工作种类综合到了一起,要求个体之间的配合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的优势,以顺利达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对员工的监督考核与激励惩罚,可以发挥出员工的潜能,激发工作的自主自觉性。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内控制度,从长远来看,绝对是一项远超所值的投资。

结语

在科技与信息日益发达的时代,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职能结构越来越复杂、组织层次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形成了对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的挑战。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在充分考虑结合行业经验与企业自身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有力地保障建筑企业的可持续进步与长远发展。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 篇5

摘 要 金融危机给国内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建筑领域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險也越来越大。尤其表现在建工程项目上,首先投标履约保证金的数额大、质押时间长,工程工期长,成本管理、控制链长,其次工程竣工投资方仍拖欠工程款,造成应收款的回收难度大等等。为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降到最低并实施有效的控制,针对在建工程管理的不同阶段,对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本质及表现

财务风险的本质就是资本运作过程中,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结果与现时期望值产生差异的可能性。

1.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当企业承接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增加,流动资金出现短缺时,必然会向银行借入资金。筹资就是通过企业举债来实现的,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是通过银行借款的方式来筹资,这种方式限制条件多,借入的资金将会产生借款费用,这些费用与还款的压力有时就会构成一定财务风险。

2.企业垫资的财务风险

建筑企业垫资施工有时成了建设单位选择施工队伍的潜规则。施工企业在将自身资金押到施工项目上还不足以能拿到工程任务的情况下,可能会迫不得已去向银行贷款,用于垫资施工。同时,还会外欠协作单位的若干债务。但如果出现工程停建、缓建或其他原因,建设单位不能按约定给付施工企业工程款。此时,施工单位必然陷入债务危机的不利境地。

3.企业回收资金的财务风险

资金回收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资金由于不能按时收回而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加大财务成本,引起财务状况恶化的可能性。建筑安装工程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完工,单位之间商议按月办理结算,这就决定了建筑企业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先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本和实物资金,其回收期则要延伸到全部工程完工并经验收之后,而扣留的质保金则要在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办理退款。

因此,建筑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相对其他企业金额更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更高,资金长期不到位,必然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建筑市场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国内建筑市场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的不规范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不正常现象的存在,加上竞争十分激烈,一些业主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有的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开工,要求施工单位大量垫资,工程完工后不结算,拖欠工程款,随意压价,指令分包等等,大大压缩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项目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2.盲目投标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能揽到工程,各大公司之间展开了残酷的竞争,相互压低标价。一些企业为中标更是不顾自身实力、不惜血本,甚至带资施工。这些非理性做法,导致工程利润率降低或亏损,进而引发一系列风险,如履约风险、支付风险,最终可能导致诉讼风险,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和信誉危机。

3.施工后的资金结算与回收

由于前一个环节施工产品的缺陷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品移交受影响,项目结算受阻。另外,由于业主资金不到位,工程质保金难以按时收回,演变成收款风险。这些往往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化解策略

1.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完善项目决策程序

企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在熟悉市场、调查研究的同时,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项目承接前期的调查、论证与决策程序,对承揽工程要做到有准备、有选择、有论证。

2.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做好施工过程控制

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抵御财务风险的根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一是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

二是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

三是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

3.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竣工结算,规避外欠款风险

施工企业要在内部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如变更签证、索赔、实物量核对、结算书的编制和送审等,在工程后期,大多数建设项目资金紧张,若不能及时结算,建设单位则不会再拨付工程款,拖延的时间越长,外欠款的风险就越大。所以,施工企业一旦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后,就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

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决不因自身的原因而延误结算,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与周转率。

参考文献:

[1]叶晓.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研究 篇6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 一大批建筑施工企业的迅速成长起来, 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规模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但是此时其内部风险管理任务也上升到了一个更高台阶, 尤其是施工财务管理尤为突出, 例如资金管理已经成为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掣肘因素, 是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施工企业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此时采取传统的资金管控手段已不能解决问题, 需要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 建立反应迅捷、统一规范的资金管理体系, 实现扁平化资金集中管理体制。因此, 需要建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本文将对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施工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子公司较为分散, 并且多数项目处在地广人稀的环境, 常年身处野外, 因此, 施工企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非常困难, 目前普遍的做法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管理, 这就造成项目经理权力过于集中,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带来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 由于项目过多, 资金很难进行实时监控, 很容易出现一些项目设立小金库甚至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在这种过度分权的环境下, 项目之间的人员调动非常困难, 不能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再者规模经济很难发挥出它的效益, 经常出现施工企业内部资源重复浪费的现象;部分权力过于集中的人员, 可能过于追求自身的经济目标, 项目其他人员参加决策的权利将被剥夺, 从而造成资金的外流。

目前,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已经步入多元化, 逐步走向网络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 并且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屡屡出现跨地区和跨领域的行为, 这些现象在客观上都表明,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极其重要, 施工企业要想让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要想让企业走得更远,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必经之路。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普遍出现的问题

1、财务管理水平良莠不齐。

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 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多数不是学财务出身, 很多是来自计划部门、物资部门, 有的甚至是来自工程部门或者一些现场管理人员, 可以说在干财务之前没有一点财务知识的储备, 财务知识都是后补的, 业务水平极差, 无法满足建筑施工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有些从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人员是财务专业毕业, 但是其中高级财务管理资格的人员甚少, 多数是大中专水平, 即使有些是高级财务人员, 也存在年龄普遍过大, 因此会有与新财务制度衔接不好, 适应财务政策能力不够等问题, 并且需要提出的是, 当今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另一个普遍的现象是, 项目部一人多职现象频有发生, 很多项目人员认为施工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施工, 赶工期抓进度是首要任务, 财务部门只是个服务部门,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财务管理工作薄弱。

由于对施工企业财务工作不重视, 在我国多数施工企业, 项目财务部门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全, 没有宽带甚至有的项目没有电脑, 财务信息不能及时获取, 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 多数大型施工企业由于施工线路长、施工任务繁重以及工序繁多等原因, 项目财务人员调动周期过大, 会计准则选取存在多样性, 时常出现在开财务年终会时各个项目会计信息没有可比性。

3、财务信息化水平过低。

近些年, 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管理, 但是财务实施信息化管理进程过于缓慢, 施工项目财务数据上报不及时, 总公司很难对所有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对项目上报上来的数据无法进行及时考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财务部门作为施工项目的核心科室之一, 应当是项目改革中的重点, 但是由于施工项目在信息化方面的改革不够彻底, 从而致使施工项目财务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化管理, 施工项目权力过于集中, 项目与总公司之间的距离跨度过大, 造成的结果就是施工项目财务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4、清欠工作过于繁重。

目前,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清欠工作过于繁重现象, 有些施工项目财务和计划两个部门衔接不当, 时常出现计价不及时, 结算不到位的情况, 造成项目资金流入量不高, 业主拖欠工程款数量过大, 因此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一些项目甚至出现半停工状态, 即使是勉强维持施工, 项目运营效率也是极其低下, 项目资产质量过低, 出现这一系列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项目领导没有足够重视财务工作, 企业领导没有真正实施财务集中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措施

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 应当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切实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生命力的顽强性取决于财务制度的完善程度, 建筑施工企业也不例外, 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性化的财务管理制度, 使其深入人心。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立足长远, 必须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 在制度上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向, 需要在资金收入和支出的地方加强实时控制。并且需要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在企业招聘财务员工时, 努力多招些高等院校的财务专业毕业的学生, 这些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 并且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 可以较快适应工作。与此同时,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多组织财务人员培训, 项目之间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互帮互学的研讨会。

2、加强施工企业财务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必须加强施工企业财务基础设施建设, 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强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例如, 给施工项目财务部门配备电脑、宽带等设施。尤其对一些较大的项目, 配备一些现代化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可以降低财务工作的强度, 并且对项目部阶段性的经营情况进行总结变得容易简单。

3、加强施工项目信息化水平。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 加强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水平是必然的选择, 例如在项目部实施财务集中管理, 可以建立一个局域网, 从而可以加强对整个项目施工成本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成本的真实度取决于财务信息质量的高低, 在施工项目中加强信息化水平, 可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可以保证施工项目财务数据上报的及时性, 施工企业可以较容易的对下级单位进行全方位监督, 并且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此同时, 需要加强施工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水平, 两者应当同时进行,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责任成本来说, 其核心就是看项目成本是否分解到位, 是否可以形成施工成本终极责任制, 并且需要注重经济责任合同, 要做到奖罚分明,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 对物资采购管理、对劳务分包以及对项目资金管理等进行授权管理, 对人员要进行统一分配。但是对于对外分包的施工项目, 施工用到的主要材料、大型设备租用以及项目资金借贷等需要由总公司统一进行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点多面广的特点来说, 需要进行持续性的监督, 需要将企业内部审计和项目财务监督制度进行结合, 从而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财务安全防护网。

参考文献

[1]杜建华.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做法[J].财务与会计, 2012.

基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篇7

1 建筑业财务风险的管理特点分析

1.1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融资的风险, 但是在建筑企业中财务的风险不仅是融资风险还包括投资的风险和资金的回笼风险, 这些风险的构成给我国建筑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带来了困难。另外企业的财务风险还具有潜在性的特点, 这种潜在性主要表现在很多风险是不被人注意的, 但是一旦爆发将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 企业财务风险的潜在性也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

1.2 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建筑业的始终

在建筑业开始承接工程项目开始就有了资金的运作, 资金开始运转就会有风险的存在, 风险不是一种单一性存在的项目, 它附加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工程项目与其他的项目不同,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从工程确定之初, 一直到工程的结束都有财务风险的存在, 主要存在于资金的筹集和运作, 资金的分配等方面。在建筑工程项目中, 资金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 如何使资金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实现最大效果的利用都是财务风险控制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具有不确定性

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对风险的形成要素进行分析、风险发生以后如何的进行控制, 以此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很多财务风险的形成没有确定性的因素, 这就给财务风险的预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首先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否会发生;其次, 企业财务风险如果发生能否给企业带来危险;最后,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会给企业造成多大的损失。这些方面都构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2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

2.1 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缺少风险评估人才

在我国的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企业人员对风险的认识程度不高, 所以造成一些管理者的素质不够高, 相应财务风险的评估体系不够健全。在企业中评估管理部门没有执行自己的义务和权利, 形同虚设, 没有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完善的评估管理制度, 企业在整体运行上对风险的评估缺乏管理, 也缺乏相关的评估人才。

2.2 物质购置不合理, 大量资金沉淀

我国建筑业飞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对一些建筑使用物资购置不合理的现象, 建筑企业在购买材料和设备的过程中, 没有对材料和设备进行可行性以及收益性的分析, 很多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有很大的盲目性, 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资金的大量沉淀。资金是企业进行发展的关键因素, 建筑企业要进行资金的周转就要不断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成本, 加快资金的流动需要建筑人员在采购之前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 对采购的产品有效性进行分析, 以此降低建筑材料的积压成本, 增加资金的流动。

2.3 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财务关系混乱

在建筑企业中, 良好的管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我国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见问题就是经营管理不善, 而出现资金使用的混乱现象, 比如说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方面没有一定的计划, 分配也不够明确, 审查不严格。这些原因都造成了资金的流失。因为建筑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不明确还可能存在非法占有的情况,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资金使用没有了保障, 势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4 风险控制点管理方面比较松懈

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时候, 主要的核心是对风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在容易发生风险的地方进行管理的加强, 严格的审查, 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在建筑企业里, 财务风险的控制点主要表现在筹资、企业的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企业的收益分配等等。我国的建筑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 所以建筑项目的成败也具有不确定性, 这些情况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融资方面的风险和经营管理投资的风险。因为建筑业这些风险的形成和存在, 还导致了建筑业在经济上的分配出现不合理的问题, 给企业的收益分配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3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3.1 对财务风险评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在一个企业中, 要想有效的分析出财务存在的风险, 解决这些风险带来的问题, 就一定要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发展是在不断的竞争中实现的, 要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就要不断的引进人才, 完善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 加强人才的培养, 建立自己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服务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方面的相关业务。只有对人才进行培养才能锻炼他们在日常的建筑工作过程中发现风险的能力, 然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大大的减少因为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建设。

3.2 完善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

在建筑企业中, 风险的预警体制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定制, 主要从企业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企业的运行特点和企业的规模方面进行指标的确定,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评估出企业中不达标的项目, 分析原因找出对策, 减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

3.3 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在企业财务风险较为严重的今天, 要进一步的扩大企业审计部门的职责和功能, 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去落实, 让审计部门做出科学的评价,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弱势环节进行完善和管理, 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3.4 对项目管理和实施进行强化, 加强资金管理

在一个企业中, 先进的领导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所以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要不断地加强企业的领导管理水平, 加强管理人员领导班子的建设, 严格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和分配, 在资金的审核方面要严格的进行, 制定相关的管理原则, 做好工程的预算工作, 尤其在资金的回笼方面, 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在资金的管理方面, 完善预算、支出的管理工作, 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合理利用。

4 总结

综上所述, 本文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类型、形成的原因、财务风险的危害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希望通过此分析能够对建筑企业在财务风险的管理方面和健康稳定的发展中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顾红.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 2012, 10 (02) :145-148.

[2]张坤.风险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225-226.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篇8

近些年来, 建筑施工企业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 正如笔者所在的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是国有企业改制后组建的控股建筑施工企业,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面对着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竞争不断白热化, 建筑资源相对较少, 从而导致了建筑业“僧多粥少”的不利局面, 且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 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必然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其中,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最为关键, 因为几乎所有企业的财务安全问题都涉及到该企业的生死存亡, 是企业能够真正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 采取全新的经济管理行为, 推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树立起财务风险管控的意识,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建立并实施财务风险管控机制, 并调动企业各个方面的人员, 包括投资人和实际经营者等, 来共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谋划策。这样, 建筑施工才能在最大限度上规避、化解和消除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其识别办法

一般来说, 企业的财务风险按其具体内容被界定为广义和狭义的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受到内外部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而使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之间发生一定的偏差, 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个财务活动有可能遭受一定的损失。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导致其丧失一定的偿债能力的可能性, 这又通常被称作为举债风险。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财务风险, 都具有以下特征:客观性;不确定性;损失性;收益性;全面性。

建筑施工企业自身作为资金密集型的特殊性企业, 其财务风险的危害不容小觑, 轻则造成企业经济危机, 重则导致企业破产。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真识别财务风险, 通过使用一定的评估方法来识别财务风险。这些评估方法包括了财务报表分析法、专家会议预测法以及业务流程分析法。一般来说,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识别企业是否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1) 企业由于资金周转出现问题, 使得日常支付能力被一定程度地削弱; (2) 企业的施工秩序比较混乱, 致使具体的施工计划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 (3) 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扩张过度, 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下降, 且企业的迅速扩大往往伴随着银行借贷的增加, 从而使得企业到期偿债能力大大下降; (4) 建筑施工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够合理,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负债经营; (5) 如果企业的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投资信心下降的话,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市场地位在动摇, 这也可以预示着企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以上几种情况都可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认清自身的财务状况, 及时分辨自身是否存在财务风险, 要尽量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 不能使其影响到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开发, 也不能挫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般来说,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有以下几种。 (1) 筹融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大, 流动资金容易短缺, 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筹融资活动来获得资金, 一般的筹融资方式包括向银行贷款或者向同行等其他机构或个人借入资金, 这些虽然能使企业在短期内解决资金难题, 但是从长远来看, 容易增加企业的偿债风险和压力; (2) 投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经营需要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变为长期的投资性资产, 且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导致企业的投资达不到预期的收益; (3) 合同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由于严酷的市场竞争而不得不签订一些明显不公平的建筑施工合同, 还有的企业为了能够顺利拿到工程项目, 还愿意接受合同中自行垫付资金或预交一定预付款的不平等的合同条款, 这些都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4) 成本风险:建筑施工企业面对“僧多粥少”的不利局面, 不得不在工程项目投标的时候, 大力杀价, 使得企业的利润本就在最低范围内, 一旦发生一些不可测问题, 就容易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5) 工程变更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临时变更原先的项目设计图纸, 这容易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规划和管理变得混乱, 从而增加财务风险; (6) 工程竣工结算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完工后, 要及时办理工程竣工决算, 但目前的状况是很多工程项目的结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从而影响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 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应对措施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遭遇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我们首先要认清这些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所在, 然后针对这些原因, 再加强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一般来说,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在于, 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缺乏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 领导决策的不科学和失误以及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善等。鉴于以上原因,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控制观、战略管理观、全员参与观以及潜在风险控制观等, 切实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的管控。

(一) 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对财务风险有充分透彻的认识, 从思想上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使企业全体员工都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 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财务风险分析, 全面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二)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内外部环境情况, 结合自身实际状况, 制定出一个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 切不可在发展时期盲目扩大规模, 负债经营, 也不可以随意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投资经营等, 否则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因此, 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是关键一环。

(三)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对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和监管的具体职责等进行明确规定, 并建立规范化的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 还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内部审计和系统检测, 并通过预警机制来及时发现和控制财务风险。此外, 施工企业还应该充分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管, 并对项目筹融资和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

(四) 建筑施工企业要认真把好合同关, 因为合同风险最终主要落在于施工企业一方, 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签订工程项目合同时, 具备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一些明显有失公平的合同刻意不签,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条件必须加以明确约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五) 建筑施工企业要设立一个独立运行的资金结算中心, 从管理架构上解决资金分散、资金监控和资金筹划的管理难题。还要加强成本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杜绝以包代管, 完善项目承包责任制, 认真履约合同, 加强过程控制。施工企业还要面向市场, 运用信息化手段搞好企业收入分配, 适应市场的需求, 更新管理手段, 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 从而提高企业的赢利水平。

五、结论

综上所述,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一旦企业不能够很好地管控财务风险, 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真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不断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采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体制, 提高经营决策水平, 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定期识别并分析解决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适时管控财务风险, 才能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值, 为企业提升自身价值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孔会芳, 何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5) .

[2]裴清泉.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有效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6) .

[3]王书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监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4]徐延.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08, (11) .

[5]严永胜, 徐爱明, 孔昭国.浅议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治理[J].中国总会计师, 2009, (1) .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 篇9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本质及表现

财务风险的本质就是资本运作过程中,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结果与现时期望值产生差异的可能性。

1. 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当企业承接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增加、流动资金出现短缺时,必然会向银行借入资金。借入的资金将会产生借款费用,这些费用与还款的压力有时就会构成一定财务风险。

2. 企业垫资的财务风险

建筑企业垫资施工有时成了建设单位选择施工队伍的潜规则。施工企业在将自身资金押到施工项目上还不足以能拿到工程任务的情况下,可能会迫不得已去向银行贷款,用于垫资施工。同时,还会外欠协作单位的若干债务。但如果出现工程停建、缓建或其他原因,建设单位不能按施工合同、约定给付施工企业工程款。此时,施工单位必然陷入债务危机的不利境地。

3. 企业回收资金的财务风险

资金回收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资金由于不能按时收回而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加大财务成本,引起财务状况恶化的可能性。建筑安装工程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完工,单位之间商议按月办理结算,这就决定了建筑企业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先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本和实物资金,其回收期则要延伸到全部工程完工并经验收之后,而扣留的质保金则要在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办理退款。因此,建筑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相对其他企业金额更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更高,资金长期不到位,必然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4. 企业投资的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的投资面临着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一种是企业进行的长,短期投资。将流动资金转化为股(债)权投资,能够获取主营业务以外的收益。但是,由于资金(资产)被投入方单位占有和使用,如果对被投资方疏于管理或监督不到位,或由于投资方的经营失误等其他原因,就可能造成对外投资的减值或损失,也会给施工企业造成财务风险或损失。

另一种是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在进场时,企业盲目购置生产设备,资金大量沉淀在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上,而等此项目完工后,此前购买的大型固定资产极有可能造成大量闲置。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 建筑市场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国内建筑市场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的不规范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不正常现象的存在,加上竞争十分激烈,一些业主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有的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开工,要求施工单位大量垫资,工程完工后不结算,拖欠工程款,随意压价,指令分包等等,大大压缩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项目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2. 盲目投标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能揽到工程,各大公司之间展开了残酷的竞争,相互压低标价。一些企业为中标更是不顾自身实力、不惜血本,甚至带资施工。这些非理性做法,导致工程利润率降低或亏损,进而引发一系列风险,如履约风险、支付风险,最终可能导致诉讼风险,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和信誉危机。

3、粗放经营以及低水平的项目管理模式

一个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粗放还是精细,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效益,进而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最典型的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比如,购买或调入一些不需用的生产资料,造成有限的项目资源浪费;或是因一些人为因素导致所购入设备材料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或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不匹配,产生窝工、歇工现象。这些都会导致投入得不到相应产出,最终形成投资风险。

4. 施工后的资金结算与回收

由于前一个环节施工产品的缺陷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品移交受影响,项目结算受阻。另外,由于业主资金不到位,工程质保金难以按时收回,演变成收款风险。这些往往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化解策略

1. 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完善项目决策程序

企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在熟悉市场、调查研究的同时,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项目承接前期的调查、论证与决策程序,对承揽工程要做到有准备、有选择、有论证。

2.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做好施工过程控制

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抵御财务风险的根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一是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

二是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

三是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

3. 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竣工结算,规避外欠款风险

施工企业要在内部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如变更签证、索赔、实物量核对、结算书的编制和送审等,在工程后期,大多数建设项目资金紧张,若不能及时结算,建设单位则不会再拨付工程款,拖延的时间越长,外欠款的风险就越大。所以,施工企业一旦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后,就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

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决不因自身的原因而延误结算,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与周转率。

4.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系统,推行项目内部审计制度

建筑企业要建立长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

推行项目内部审计制度,必须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应当设立审计部,负责对二级单位工程项目部的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用审计的手段加强对项目部和项目经理的监督约束力度,及时发现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弊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建筑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了又一大挑战,因为财务风险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成败。客观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形成的因素,不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从而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是当今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巨大任务。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概念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建筑施工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财务的状况难以确定,最终使企业的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类型及成因

(一)融资阶段面临的财务风险

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股权和债权融资,而建筑施工企业又一般是通过企业举债的途径实现的,融资阶段面临的财务风险本质就是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使其偿债能力降低。尤其是当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所承接的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其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也必然不断增加,因此,必然面对更多的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融资阶段面临财务风险爆发取决于企业是否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筹措到足够的偿还债务的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通过银行借款的方式虽然短时可以筹集到很多资金,然而同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比较大。如果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不足以偿还债务,那么就难以维持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并需要合理配置债务资本在各个项目之间比例,以努力防范建筑施工企业在融资阶段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阶段面临的财务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投资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投资是指因为种种不确定性的因素使投资报酬率可能无法达到原本所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目前,由于项目的投资周期都比较长,企业的投资越来越受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确定因素等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在投资阶段面临的财务风险。而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状况,也没有对投标项目进行前期调查,而一味压低标价。而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没有对业主信誉和企业所能承受的成本进行评估的情况下,只是一味为了得到项目,从而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在投资阶段面临的财务风险。

(三)成本控制面临的账务风险

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都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比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行全面成本控制,能否分别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机械等施工现场工程的直接费用加以控制,将会大大影响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因为其所购买的材料质量低,从而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增大了后期的施工风险。同时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合理安排适用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从而造成施工项目的亏损。而能否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对项目部间接费进行核算和控制,对每一个费用项目逐一核定指标,且制订出费用开支计划,也将影响到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能力差增加了财务风险。由于对材料、周转料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材料的丢失,增加了工程的成本。

(四)竣工结算面临的财务风险

项目财务结算滞后可能会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因为一般情况下,施工项目竣工后,就要及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但是有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及时批复有些单项工程的变更或调整后的预算。此外,施工后期阶段,可能有时会由于业主资金不足,从而导致施工企业无法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这也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竣工结算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五)其他财务风险

1、信誉风险

“质量大计,百年第一”,质量和信誉是企业最重要的生命线。但是由于建筑企业市场供求失衡,许多建设单位因资金不到位,信用体系不健全,拖欠工程款等等,加剧了社会信用的恶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外界所带来的信誉风险可能会加大本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本企业不良的信誉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风险。最终形成一种恶性的局面,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外部和内部政策。一个是外部政策,也就是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财税金融政策的变化等宏观政策的调控等对施工企业所带来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政策的变化。一般而言,企业在制定各项政策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政策的朝令夕改可能会增加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3、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的特性。合同风险的主观性,是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所导致,所以需要由合同双方共同承担。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惯例规定的。如在施工过程中变更图纸,则会打乱施工企业原本的施工规划,从而延误工期并有可能引起合同纠纷,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此外,甲方利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机会,迫使施工企业签订不平等的施工合同,缺少相关的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这也增加了另一方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最基本的工作。因此,施工企业应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及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深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财务人员首先要树立资金成本和时间价值观念,并需要制定详尽的财务计划,科学有效地预测施工中的不利情况,以便灵活应对各种不利的情形。此外,财务人员要辅助企业领导协调企业中的各种关系,使其他人也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二)提升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1、加强成本管理

加强成本管理,是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定期进行成本分析,采用“三算对比法”,即将预算成本和按内部定额测算的成本以及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为下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奠定基础。二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经营管理者应重视工期成本、安全成本和质量成本。企业应当对分包队伍建立施工业绩档案,在工程招标过程中,优先选择信誉度高、施工质量好、实力强的队伍。对工期成本的管理,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成本点。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生产周期长,流动程度大,资金使用管理分散,协调运作困难。所以需要严格监控资金运行,方能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部实行总的资金控制,管理好施工的建设。一是要建立资金核算制度,推行 “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的集中调控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所有的收入都通过施工企业开户银行转入内部银行账户。并由财务部门扣除相应的费用,跨分期分批拨付资金,从而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二是运用现场成本控制法,确定施工项目部资金支配额度,项目经理负责在控制成本范围内完成作业。

3、完善合同管理

合同风险的防范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订立合同时,选择综合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或者专家对合同进行审核。同时,要积极和业主谈判,按照施工图预算结算;坚决不签低于成本价的合同和有失公平的合同;同时,在合同的条款中要明确规定合理的付款时间和适当的付款比例。二是合同签订之后,要严格落实合同内容,项目经理和施工技术负责人在施工中应严格按图纸施工,在出现停工、返工等现象时,要严格按照合同执行,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三、对于与分包队伍、材料供应商等签订的合同,也要严格按照合同执行,以免多付,超付工程款及材料款。

(三)完善防范财务风险的相关制度

防范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管理。鉴于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面临回收账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如实施项目清算承诺制度或者应收账款责任制度。二是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成本核算办法。财务人员要抓好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侧重于工程实际成本的控制,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观念,强化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三是要完善内部成本控制机制。建立预算制度,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费用。

四、结语

防范财务风险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和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其对财务风险的辨别能力,加强管理,提高警惕,努力减少由于各种不利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的健康有序。(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

参考文献:

[1] 王增民.关于企业筹资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 J ]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9,(1).

[2] 隰亚智.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 财务与会计,2006,(5).

[3] 王美涵.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新发展[J].财政研究,1998,(8).

[4] 李倩,苏延明.关于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J ] .内部审计与管理效益,2006,(2).

[5] 王二龙.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7,(3).

[6] 陈少飞.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面面观[J].财务与会,2008,(2).

[7] 王国明.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会计之友,2005,(6).

[8] 周云.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9] 鄂秀丽.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J].财务与会计,2007,(6).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 篇11

(一) 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由于经营活动或者是财务活动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 是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体现, 其后果是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此, 财务风险可以理解为未来企业财务活动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

(二) 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及其损失程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 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

2.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及可能损失的程度;

3. 资金收回风险:主要是指应收账款的风险;

4. 资产跌价风险:是指企业投资者的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程度;

5. 分配风险:是指因分配政策不当而给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导致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原因有以下两类:一类是由于外部原因, 一类是内部原因。

(一) 外部原因分析

外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利率风险、汇兑风险、竞争风险、政策风险等。

1.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引起的资产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例如央行加息就会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资金成本, 将增加未来的财务费用, 减少净现金流流入, 导致建筑施工企业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

2. 汇兑风险是指由于外汇市场变幻无常而造成的风险。

与其他国内企业相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往往直接同国外的顾客或市场打交道, 因此与外汇市场的接触更多也更紧密。所以, 外汇市场所存在的风险也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风险。

3. 竞争风险是指因竞争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按照约定将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取消所有非关税壁垒, 逐步取消对外资的限制, 这就使得上市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环境日趋紧张, 赢利能力将受到较大冲击。

4. 政策风险是政府部门对于房地产及其相关

行业的宏观调整政策, 可能对建筑施工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典型的事例便是前一段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因此而倒闭, 可见政策风险也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之一。

(二) 内部原因分析

1. 筹资风险:

普通建筑施工企业筹资后, 会导致企业的债务增加, 偿债压力增大, 沉重的举债成本也会影响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并且由于市场的瞬息万变, 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些都造成了筹资风险。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负债偏高, 资本储备不足, 经营困难, 巨大的筹资风险使得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筹资风险大小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金额大小; (2) 资金成本; (3) 负债结构。

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投资者发生的经济损失和不能收回投资或不能带来预期收益的可能性。由于影响投资收益因素复杂多变, 不确定性强, 所以投资活动充满着巨大的风险。再加上建筑业季节性和波动性的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季节性和波动性, 从而造成资金的回收期较长, 投资风险性就较大。投资风险大小主要受以下几点影响: (1) 投资规模大小; (2) 内部报酬率; (3) 投资回收期; (4) 投资项目与本企业经营相关度; (5) 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

3. 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指应收账款风险。由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不科学的经营和财务管理策略, 使得应收账款的数量不断地增加, 为企业未来财务安全埋下隐患。一旦现金被应收账款套牢, 成为呆账或死帐, 就会严重困扰着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经营, 从而使其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 资金回收风险成为财务风险的“导火索”。

4. 收益分配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建筑施工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收益分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收益确认的风险, 即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当, 虚增了当期利润, 导致提前纳税, 大量资金提前流出建筑施工企业而引起的财务风险。另一个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5. 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管理风险是指因为不当的财务管理而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尽管建筑施工企业已实行现代公司企业制度, 但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企业的管理层随意侵占及处置企业财产, 造成巨大的风险隐患, 甚至直接造成财务危机。

三、上市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及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非常繁杂, 必须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着手, 才能把财务风险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 财务风险的防范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就是要在财务风险发生以前, 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或者把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根据其财务风险的来源, 防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其债务资金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具体表现为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的比重和流动资产中速动资产的比重。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也是反映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2. 保持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

在尽力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同时, 也需要控制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企业负债控制到多大的规模内, 并无定论。但举债规模应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适应, 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净资产的数额。考虑负债规模的同时也要考虑债务结构的合理化。债务结构的合理化是指长短期债务的比例应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3. 合理调动货币资金: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进行货币资金的调度与安排时, 应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经营特点, 妥善安排货币资金的收支活动, 使之能保证经营的需要, 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

4. 完善财务风险防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合理的、协调的行为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 解决好建筑施工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等内部利益主体之间, 以及企业与政府、债权人等外部利益主体之间的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的关系, 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是充分改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动力机制的关键所在。

(二) 财务风险的控制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治理结构, 规范运作, 是建筑施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财务风险管理包括财务风险识别、风险来源分析、风险度量、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等步骤, 范围广泛, 内容复杂。所以, 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2.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由于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 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风险, 但是风险的形成及发展有其特定的过程。因此, 只要建筑施工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一定的警觉性和敏感性, 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财务管理方法, 就可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3. 实施财务风险整体化管理战略: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要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所以, 必须在全面了解公司发展目标和总体风险的基础上, 协调统一不同部门发展目标, 通过共同协商风险管理策略, 把财务风险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层而, 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政策, 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25页) 的产生, 实施全方位、整体化财务风险管理战略以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的目的。

4.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 使其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损失。同时还应要求其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将财务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5. 从利益者相关角度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从相关利益者角度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法规体系, 提高问题建筑施工企业的违规成本。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 使出台的法律法规起到真正的约束效果, 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提高违规者的违规成本。二是加大媒体大众的监控力度, 相关机构应及时地披露信息, 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与警惕, 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建筑施工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 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安全甚至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 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加强财务管理, 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对建筑施工企业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 对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2]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3]赵玉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4]刘圆, 王达学.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绿色大米下一篇:数据全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