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管理提升

2024-06-26

建筑企业管理提升(共12篇)

建筑企业管理提升 篇1

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产业, 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中, 发挥着支柱产业的作用, 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所谓建筑企业管理, 是指对建筑企业所涉及到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建筑业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而建筑企业的科学管理, 是企业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 是建筑企业内部的活动, 主要是以生产活动为主体, 包括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等。对于这些生产相关过程的管理, 统称为生产管理。第二, 是建筑企业所涉及到的所有外部流通领域的活动, 是指建筑企业与外部进行各种往来交流合作的活动, 包括工程任务的承包、材料用具的采购、各类工作人员的招聘、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市场信息的收集和调研等。对于这些活动进行的管理, 统称为经营管理。

建筑企业管理现状

1.经营发展模式单一

多数建筑企业经营模式属于劳务密集、粗放型经营和外延式发展模式。也就是说, 这些建筑企业总产值的增加, 是靠从业人数的增加来实现的。

2.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仍旧比较落后, 未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的分配制度、所有权制度、人事制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难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的要求。

3.具备建设大型工程能力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 我国目前已经拥有较完备的建筑业生产体系, 具有相当的生产能力。我国的建筑企业, 特别是那些具有特级或一级资质的企业, 其技术力量都比较雄厚, 拥有一定实力的施工团队, 具有建设各种大型、超大型、有技术难度的工程项目的能力。

4.技术能力不均衡

我国建筑企业具有不同专业特点与优势, 能承接不同门类的工程项目。特别是岩土工程、工程结构抗震、综合爆破、大型结构与设备整体吊装、预应力混凝土和大面积混凝土等方面, 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另一方面, 我国建筑企业普遍缺乏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 专利少, 技术应用科技含量普遍偏低, 在新技术, 新材料的研发方面水平和能力较低。

5.大而不强

在组织结构方面, 同国外建筑企业相比大多是以100人以内为主, 我国的建筑企业规模偏大。平均规模约是发达国家的50倍, 大型建筑企业的平均规模约是发达国家的20倍。这也反映出我们建筑企业“大而不强, 小而不专”的现状。国内的大型建筑企业无法与国外大型承包商进行竞争。这与我国建筑企业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发展模式不无关系。

6.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现有的3500万从业人员中, 大约有2500万人是农民工。受自身文化水平低的限制, 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建筑企业管理提升策略

1.经营管理创新

(1) 经营管理创新, 首先要强化财务管理、核算、监督、结算以及融资、运营等职能的作用, 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集中经营管理机制, 为企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行。一方面要推行财务管理制度现代化, 提高和完善财务管理水平, 学习吸收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 优化经营管理结构, 规范财务核算;另一方面要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资金统筹调度能力, 财务资金集中使用, 优化资金管理结构, 加快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满足经营发展需要的前提下, 减少流动性负债。

(2)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直接涉及企业的中心目标和利润, 是建筑企业的核心。从企业的利润角度出发, 必须深化目标成本管理。找出影响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问题所在, 然后制定降低成本的规划目标和相应措施。通过科学的降低成本, 来加强对成本和费用指标的控制, 确保企业完成利润目标。

制定出预算方案以后, 要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 严格执行预算政策, 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 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 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到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

(3) 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就是将市场的激励机制和资源竞争结合运用到企业内部管理中, 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 内部各主体间以经济关系构建业务关系, 使市场的价格机制与企业的管理机制在企业组织中相互融合, 建立起一种统一性和灵活性有效融合的企业管理模式。

2.人力资源管理

(1)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无可取代的资源, 也是不断增值的资源。企业要着重加强管理和开发利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做好人员招聘、职工合同管理、考勤与绩效评估、薪酬与培训等工作, 注重对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的重点, 是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实,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 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 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和奖惩机制, 既能激励员工又能起到约束的作用, 使员工得到公平合理的薪酬和福利,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因此, 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建设和管理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加强人才管理, 首先应该保持稳定的人才队伍, 做到“任人唯贤”, 克服“任人唯亲”的旧习, 恶习。严格按照人才资源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训机制, 以“公平、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 建立以业绩为重点, 综合考虑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的人才评价机制, 健全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人才激励机制来全面完善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3) 鉴于建筑企业的行业特色, 应加强培养适应工程施工企业工程总承包、宽泛的管理范围要求的复合型管理人员, 具备懂技术、善管理、通法律、经验丰富等素质。加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强化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有直接影响的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操作工人的技能。

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保持长久优势, 一定要有相应的、良好的体制和管理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为民营企业, 在经历了初期的迅速发展之后变得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没有良好的企业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没有实行制度化科学管理。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 在坚强核心竞争能力建设过程中, 应该认识到科学的管理制度远远重于技术。这些中小型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着不制定计划目标, 没有对自身的各项业务进行预测, 走一步算一步的盲目发展模式。没有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 家族成员、股东或地方政府严重干预企业的管理和业务, 在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和弊端。针对这些特征, 中小型建筑企业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譬如工程管理制度、物料管理制度、施工生产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会计及财务管理制度、人事及总务管理制度等。

4.知识管理

我国许多中小型建筑企业都处于同一水平, 竞争能力相当, 企业综合技术水平差距不大, 这也加剧了这一层面企业的激烈竞争。这些建筑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想要通过降低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来提升竞争力的空间已经很小。只有开拓视野, 掌握先进的高新技术, 才能实现建筑产品的额外增值, 形成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中小型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资金短缺、缺乏研发能力的局面。为了持续发展, 应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加强企业知识管理, 使之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第一, 设立知识主管;第二, 建立知识型企业组织机构和知识共享机制;第三, 营造环境, 促进知识的开发、利用和交流;第四建立递增收益网络。知识管理, 实际上是将公司内部的信息积累保存起来, 将积累的知识在企业内部共享, 形成内部知识流, 在前两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 这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

建筑企业一般施工生产流动性都比较大, 经常需要赶工期。这些生产特点也导致了建筑企业在知识管理实践方面, 比其他行业要困难的多。只有从自身实际来克服困难, 坚持走“学习型企业”的发展道路, 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来实践知识管理, 建筑企业才能发展, 企业竞争力才能增强。

建筑企业管理提升 篇2

从建筑企业自身未来发展来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中,经济效益较高的企业必然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有更大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从社会资源角度来看,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资源更高效、更科学的运用,也就是说建筑企业使相同分量的社会资源发挥出了更多的价值,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所以,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从而显示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社会群众角度来看,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而言之,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百利而无一害,是当前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

建筑企业管理提升 篇3

关键词:施工技术;管理;招投标;会审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是质量控制,要想保证建工工程的质量,关键措施就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关系着工程质量,建筑企业的信誉、利润。现在的施工设备都具有先进的技术,这就需要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做支撑。由于建筑业具有多样化特征,使得在不同的工程实际中,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技术。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出现,使得现阶段的使用变得更加复杂,难以管理,从而要求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前期准备工作不足。一些企业在施工前,对准备工作不重视,没有及时了解工程相关情况,对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也没有详细的了解,造成了在工程开工前准备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2.2 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招标前,招标单位就默认了某个施工单位,使得确定投标单位时就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排他性,有失招标公平。政府主管部门盲目确定投标单位有失合理性、公平性。失去了合理的公正竞争态度,使公开投标变成了议标。招标文件没有按照规范完成,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了拉关系、陪标、泄露标底等不良现象。

3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

3.1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良好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对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建筑工程施工有序进行,提高施工的综合水平的有利保障。在实际工程中,要严格把关技术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内容和思想。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要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满足施工要求。

3.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图纸的会审工作。建筑工程的图纸会审工作,在施工中起到了指导作用,为建筑工程施工进行了必要的说明,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完工。加强建筑工程的图纸会审工作,能够更好把握施工过程出现的一些难点,及时解决,确保建筑施工技术能够顺利进行。图纸会审参与各方,尤其是施工方,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详细了解工程的技术特点和难点,保证图纸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图纸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及时修改,确保施工质量。

3.3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准备工作。施工企业要做好施工技术相应的标准和目标,保证工程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不断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做好工程的档案记录、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做好工程的档案工作,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档案的管理。要注重技术的革新,当今科技发展迅速,要不断更新管理技术,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3.4 分工合理,责任到人。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详细划分到个人,并规定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团队的综合能力,使得每个工作人员都参加到工程中来,使得负责的工程简单化,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5 技术交底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因此,在开工前,施工技术交底工程一定要保证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参与工程的施工人员能够详细的了解工程和具体的难点,确保工程有序无误地进行。

3.6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合同文本等严格施工,严把质量关,确保施工的每个环节不能出现质量问题。对参与工程管理的人员更要严格管理,努力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参与工程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的综合能力,确保施工质量。

3.7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成立专门的安全部门,针对安全进行专项工作,查找安全隐患,降低灾情发生的概率,施工现场要管理好电线私拉乱接现象,督促施工人员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等细节问题,努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工程安全问题。提高其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施工,及时处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安全方面的问题,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的安全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3.8 强调建筑工程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工作。合理规划管理工作,努力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要合理规划施工进度,不要盲目赶工期,牺牲工程质量。要有计划性,针对实际工程,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财产资源,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有序的施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浪费和窝工。

3.9 注重建筑工程竣工阶段的施工管理工作。建筑工程竣工阶段也是建筑工程整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的施工管理工作也是十分关键的,许多工程都是因为后期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忽视,造成了建筑工程出现了质量、进度等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竣工阶段,管理人员要将工程中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记录。建筑工程竣工阶段,要对工程的质量问题严格把关,做好检查工作,排除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用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满足质量要求,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

4 结语

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不仅关系着施工企业在整个市场领域的竞争力,还关系着我国建筑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快速革新,我国建筑业也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工程设备,而这些需要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增强我国企业与国外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与建筑业相关的各方都要提升认识,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采用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措施,努力提高我国施工团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解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2]王玉杰,富立博.浅谈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和施工技术管理方法[J].民营科技,2012(2).

建筑企业管理提升 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 国内外经济的不断变化, 特别是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建筑企业的技术力量上, 更是体现在经营管理水平上。建筑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与时俱进,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将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提升经营管理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 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1. 经营管理创新目标

(1) 项目优先, 打造形象。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 是展示建筑企业资本的载体,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首要目标为“项目优先”。在承接到工程项目后,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 要充分调动和合理分配企业的人、材、物和资金资源, 选派适合的项目经理、管理团队及施工班组。为保证工程建造质量,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更新, 创优质工程, 打造企业良好形象。鲁班奖、白玉兰奖、扬子杯奖不仅是荣誉的象征, 更是建筑企业对外形象名片。此外, 在工程项目的准备、实施过程中, 建筑企业应有计划的安排人员到工程实际中去锻炼、实践, 以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精管理的企业储备人才。同时, 要善于摸索和总结, 以形成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方法,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 企业做强做大, 提高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 建筑技术不断在提高和改进, 工程规模越来越大, 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要做大做强较难。建筑企业除了继承以往所积累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外, 还要不断创新, 在经营方式、目标和能力上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创造自己的品牌。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好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拓宽业务范围, 以某一专项为主营方向, 承接更多的有挑战性的工程项目, “做大”和“做强”相结合, 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 找准适合的目标, 调整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目前, 就国内建筑市场来说, 挑战多于机遇, 要实现自身创新目标的实现, 必须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1) 管理理念创新。

建筑企业为了确保其业务工作有效地进行, 必须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经营管理活动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 对于建筑企业来讲, 科学技术越先进, 对管理的要求就越高。面对现今建筑市场, 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尤其要意识到这一点, 结合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转变管理观念, 以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 进行管理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 “无为管理”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虚拟的办公室, 大家通过互联网络,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无为管理”, 使人人都是管理者, 信息传递更迅速、直接, 管理更具效率。此外, “危机管理”的理念也愈来愈受到建筑业的普遍关注。每个人、每个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都要居安思危, 高瞻远瞩, 严格要求自己, 从而使个人和企业得到可持续性的长足发展。

(2) 管理体制创新。

为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建筑企业改制后, 都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筑企业必须把握好决策层 (企业层次) 、管理层 (项目层次) 、操作层 (劳务作业层次) 三者的定位和关系, 确立有限责任制度, 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形成科学的法人管理结构, 项目部不再简单地被认为是建筑企业的派出机构, 而是将其视为企业的分公司, 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 从经营和财务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企业内部要有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这样不仅能体现建筑企业作为工程项目部的投资主体, 追求其最大利润, 又能促使项目部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激励项目部各成员齐心协力, 加强项目部的建设, 为全面完成企业的目标做贡献。

(3) 管理方式创新。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技术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简化生产关系, 减少管理层次, 可以采取直接管理、全权承包和项目挂靠等方式, 加强企业对项目部的管理。不同地区、不同项目, 必须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与之相适应。根据每个项目不同的规模、技术特点, 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 随机地、适宜地采取新思维、新方法、新制度、新措施去进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针对特殊的项目, 要灵活机动地采用与之适应的管理方式,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在资源配置、工资待遇、常规管理等方面适当放宽政策。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不断完善目标管理, 推进精细管理, 加强标准化管理, 实现常态管理, 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最终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4)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建筑企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谋求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其他行业相比, 建筑行业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企业, 由于思想认识、人员总体知识水平和国家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建筑企业在创新活动方面投入较少。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与新的施工技术、新的施工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机具的研究开发、生产及推广使用密切相关的。建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科技创新新资源, 大力开展产学研相结合, 借鉴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 建立技术创新孵化器。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其先进的器具设备,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进行二次开发;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自主研究, 开发新的服务产品, 为承揽新任务进行技术储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建筑企业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建筑企业只有真正解决技术创新主体缺位的问题, 本身成为有创新战略、有筹资能力、有自主开发能力、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市场主体, 才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 才能占领相应市场, 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5) 企业文化创新。

一个企业, 不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 还是一个文化的群体。每个企业在成长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都会形成鲜明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信誉和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优秀的建筑企业文化展现了企业良好的管理风格、经营状况和员工优良的品德风貌等, 是建筑企业社会形象的基本体现。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 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创新和管理的。因此,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为优秀人才提供和谐、稳定并能展现其才能的良好发展环境, 更重要的是对员工有持续的教育和培养计划, 不仅拓展和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而且倾注一定的精力在敬业精神和专业道德的教育上,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是建筑企业“以人为本”“团结、诚信”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的创新首先要研究现有的企业文化的特点, 对于优秀的元素部分加以保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要重视企业文化交流, 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企业文化思想, 在吸收同化的基础上作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符合自身企业经营发展的文化特点, 并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对外宣传、展示、推广自己, 以期能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3.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注意点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有两个方面的特性:时效性和新颖性。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除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同步外, 还需要一个尺度, 不要追求完美和一次到位, 在具体执行时可根据目标和实际状况, 边执行边及时修改。切忌照搬、照抄, 人云亦云。因为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有自己成长的历史和生存环境, 有自己的特性和发展目标。建筑企业资质不同发展起点不同, 即使规模、资质相同, 但领导班子成员人生阅历、思想文化等也各异, 对自己企业经营发展策略、战略、目标都不一样。因此, 别人的企业经营发展手段、方式创新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此外创新方式和思想不能只重形式, 应重实用。

4. 结束语

创新作为时代进步的动力, 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管理作为建筑企业创新的一部分, 是建筑行业活力之源和生产效率增长的驱动力。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与企业所处的内外竞争环境相一致, 努力探索与自身经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以实现企业不懈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海军, 王宁, 程晟.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 (4) .

[2]邬广松.企业技术创新对策与战略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8 (4) .

[3]黄文越.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J].建设科技, 2005 (18) .

建筑企业管理提升 篇5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竞争如此吉利的今天,对于每一个建筑企业来说,若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落实施工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施工技术的提升。良好的施工技术的提升,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可以实现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可以节省工程的成本,进而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由此可见,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提升的方法以及措施的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1.1 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工程的质量与施工技术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在工程的每一个建设阶段,都会涉及到相关的施工技术的实施以及使用,而每一项施工技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保证施工技术,实际上就是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例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浇筑过程中的每一项技术,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点,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于质量的全面管理,由此可见,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1.2 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

针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不仅可以实现施工质量的保证,还可以实现施工效率的提升。在施工技术的严格监控下,可以保证企业的各项施工都是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严格完成的,施工技术过关,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自然就不会出现拖延工期或者是返修的现象的产生,这样一来,不仅工程的工期有了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也有了一定的保障,由此可见,加强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以及控制的重要意义。

1.3 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很多管理人员浅显的认为,实现施工技术的节省,就是实现了人工的减少以及成本的节约,然而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大多是时候,实现施工技术的保证虽然会浪费一定的人工,但是却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工程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就不会出现任何的安全隐患,也不会出现任何的质量相关的问题,间接实现成本的降低、效益的提升。

2、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方法以及手段

2.1 施工准备阶段

认真会审建筑工程施工的图纸。大多数人会认为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是从施工阶段开始的,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大多数情况下,针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都是从图纸的设计阶段开始,在图纸的设计阶段,相关的人员会将具体的施工技术要求设置在图纸上,这样施工阶段,相关的施工人员便可以按照图纸的要求实现施工技术的把控,因此,设计阶段才是实现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阶段。若想实现整体的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首先应该从设计阶段入手,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一定要现场进行考察,进而保证所设定的设计要求一定是满足现场的基本情况的,进而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随意更改图纸的现象,进而实现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

2.2 施工阶段

2.2.1 技术交底应当及时

技术交底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它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每一天或者是每一个阶段的施工任务结束以后,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进行工作的交接以及技术交底。尤其是对于项目中的一些特殊工程,或者是隐蔽工程,要格外重视交底工作,以防接替者不了解工作的性质以及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而产生一定的技术问题。另外,还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每一天都有对应的技术交底单要填写,并且大家要在单子上填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一旦出现问题,便可以寻找到直接的负责人,这也有助于实现交底工作的监督以及管理。

2.2.2 实行互相监督制度

所谓互相监督机制,主要指的是要保证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相监督,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监督虽然也可以实现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但是毕竟只是比较片面性的,因为管理不能时时刻刻的关注着员工的一切动态,因此,若想实现针对于员工的施工技术的深层次的管理,可以建立互相监督制度,所谓的互相监督制度,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管理者可以将施工人员分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固定的人数以及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大家要互相监督,针对于存在问题的人员,小组的其他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指导以及纠正,并且,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小组的成员要一起承担,当然,如果做得好,有奖励,小组的人员一定也是同时获得奖励。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员工之间的团结性的提升,还可以实现对于施工技术的有效监控,可谓一举多得。

2.2.3 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施工

针对于施工阶段来说,图纸就是最好的参照以及说明,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所有的施工都是按照图纸上的设计严格执行的,不可以有任何的更改,更不可以随意降低图纸上的设计要求,一旦发现,将给予严重的惩罚。针对于图纸中的设计不满足于现场的施工现状的现象,相关的施工人员一定要想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汇报,最后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批准,并且相关的设计人员也批准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设计的更改,其余的情况下,要一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于施工技术的全面管理以及提升。

2.3 从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是工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但却往往是很多人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阶段。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由此可见,竣工阶段对于整个工程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倘若竣工阶段出现问题,最终的项目一样还是不过关的,之前的努力也都白费了,因此,除了要加强施工准备阶段以及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的管理以外,对于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的管理也不容忽视。相关的监管人员在工程竣工以后,应该对已竣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和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以及特性进行认真地测定。倘若与预定的规定标准条件相符合,该建筑便可通过,倘若与认定的标准不符合的,要及时汇报给,要立即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返修以及重做。

2.4 加强对于施工技术人员的建设以及管理

目前,之所以很多工程存在施工技术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本身针对于施工技术人员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常常不会聘用专业技术十分强的工作人员,而是选择以次充好,这样一来,便导致施工技术存在不过关的现象,因此,为了实现施工技术的管理以及提升,还应该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建设以及管理,首先,企业应该拓宽招聘渠道,寻找更多地更专业的技术性人才,其次,在人才招聘进来以后,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培训,进而让其了解工地目前的一个基本情况,其次,也要通过培训实现他们理论与实践技术的双提升,进而保证施工技术的管理。

3、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良好的施工技术的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以及对于工程自身的质量的重要性,希望在本文相关的建议的帮助下,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技术的管理,进而实现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英.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08):66-67.

[2]杨进.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江西建材,2015(21):281,283.

建筑企业管理提升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提升途径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为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施工管理,注重施工质量控制,不断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和管理制度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使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中,仍然存在着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不注重管理制度完善和执行,致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质量控制和管理,导致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经常出现偷工减料、不佩戴安全帽等情况,给建筑工程项目顺利施工造成极大影响。

(二)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普遍存在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给建筑工程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由于部分施工人对企业制定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视而不见,不注重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检测,导致大量原材料浪费、施工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出现,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不断增加。

(三)施工设备问题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相关的施工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具。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忽略机械设备使用过程的维修和保养,不注重配套設施的完善,导致机械设备过度耗损,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严重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四)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使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得不到有效落实,建筑工程管理经常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致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不断下降,返工情况经常发生,严重浪费施工材料。与此同时,监督管理部门形同虚设,相关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导致权责不明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二、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提升的途径

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提升提升的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方面

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人生,转变管理理念,是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提升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力创新,对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要注重吸收和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加强企业员工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将现代管理理念与实际建筑工程管理相结合,以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管理模式方面

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建筑工程管理面对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必须注重管理模式方面的转变,将国外科学、成功的管理模式,运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建筑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建筑工程管理的需求,建立完善的施工组织体系,将工程管理和施工作业分开,以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三)管理机制方面

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可以优化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企业资源得带合理配置,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管理不断创新。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和考核标准,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促进企业员工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给建筑工程管理创提供有力支持。另外,注重监督机制的健全,加强施工各环节的管理,才能使建筑工程项目得到真正有效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提升的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提升

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审核施工合同,对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的文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施工报告、技术文件、施工材料报表等的完整。施工期间的技术文件、开工报告和施工设计等,都需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进行整理,对施工变更产生的图纸、施工设计等进行检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检查施工工序,做好各施工阶段质量检查的工作安排,健全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制度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明确质量控制和管理的目标,为施工质量控制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升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升,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密切联系。首先,项目负责人与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相关技术进行交底,通过书面和现场施工两种形式,以为施工技术的具体施工提供参考依据。然后,根据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和施工各阶段进行质量检测,注重各个施工细节,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监督施工进度,消除施工过程的质量隐患,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加强施工工序和工序交接的检查,采用现代检测技术,做好检测记录,根据质量评估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通过实际的检测数据来判断施工质量,避免返工情况出现。最后,对施工材料、设备等进行严格检查,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成本预算,加强施工工序、施工变更的控制,以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三)施工完成时的质量控制提升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完成时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必须收集相关竣工资料,对设备、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进行整理,以为竣工阶段的质量检测提供可参考依据。同时,组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检验,由各单位的负责人参与验收,通过将质量检验标准和实际检验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有效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比较多,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有着直接联系,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转变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注重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门窗,2014,08:113.

[2]孔志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232.

[3]何志敏.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江西建材,2014,11:299.

[4]黄玉娟.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江西建材,2014,16:278.

刍议如何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篇7

1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

要想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首先就是要对当前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现状有所了解, 然后再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 进而找到合理的对策, 有效的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1.1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

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 致使其环境复杂多样。例如, 建筑施工现场常常会受到天气、地貌以及地质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而无法正常进行施工。同时还会受到热量、噪音以及有害气体的污染, 以上这些问题都会使得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出现问题, 造成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环境复杂化。

1.2 建筑施工现场用到的施工材料在质量上存有问题

建筑用到的施工材料, 对于建筑的正常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它是整个建筑进行施工的前提也是基础条件。在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但是在建筑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部分建筑企业为了能够节约建筑施工成本的花费, 常常用质量较差或者是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 来充当价格昂贵质量较好的材料, 欺骗众多的商家以及用户, 还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采购人员, 通过施工材料提供方的贿赂, 对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 让大量不合格的建筑施工材料, 混进了建筑施工的现场, 进而导致建筑的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十分不利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

1.3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

建筑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是进行管理以及操作的主要人员, 但是在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时候, 却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所以需要对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培训, 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 进而达到更好的建筑施工效果[3]。

2 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方法

2.1 提高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

建筑施工现场需要做好管理工作, 所以需要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培训, 教育他们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让全体的工作人员提高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的时候, 一定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规定标准, 同时建筑企业还应当将建筑施工现场的责任明确化, 制定相应的责任体系, 做好考核工作, 避免出现危害建筑施工的事故, 将不必要的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检查制度, 并由建筑企业本身组织成立一个专门的检查小组, 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查。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的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有很多建筑企业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不够重视, 因此还需要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确保建筑施工现场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1]。

2.2 增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的保护意识

因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 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 严重的阻碍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所以需要增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的保护意识, , 以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建筑企业可以在建筑施工的时候, 对用到的建筑材料采取一些措施。这样既可以有效的保护了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 还可以有助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实施。建筑施工现场会有很多的机械设备, 以辅助工作人员来完成建筑施工作业, 但是这些机械设备往往在使用的过程中, 会发出较大的声音, 进而给周边的人们带来影响, 所以建筑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 应当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表, 尽量降低对周边人们的影响, 例如避开人们日常的休息时间段, 再开始使用机械设备,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机械设备发出的声音, 给人们带来的噪音影。同时, 进行施工的工作人员, 为了减少尘土等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 还可以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地面上, 进行洒水保湿的工作, 这样就可以极大的减少了扬尘。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安排上, 还要做好合理的布置规划, 例如, 要将建筑施工材料以及用到的机械设备, 要考虑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将其安置在既方便又有助于取用的位置上,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办公间, 也应当进行合理的规划布置, 进行科学的安排。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它们的作用, 进而有效提升建筑的施工效率。

2.3 提高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力度

建筑施工材料对于建筑物的质量以及施工进度有很大关系, 在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是最重要的先行条件。因此, 需要相关的建筑企业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良好和施工进度能够顺利进行。建筑企业可以在建筑材料的购买以及选择上进行严格的把关, 对于建筑材料的购买, 需要建筑企业选定合适的购买人员, 确保该购买人员不仅有丰富的经验, 同时还应当要有公正无私、诚实守信的职业素质以及良好的人品。建筑企业可以在选择购买者之前, 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 然后通过相应的考核, 确定建筑材料的购买人员, 提高购买人员识别建筑材料质量的能力, 避免发生部分购买人员只看重建筑材料购买的单价, 而忽略建筑材料质量的状况, 进而为建筑材料的质量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如果建筑企业对于建筑材料的购买, 没有做出相应的监督管理, 很有可能会在建筑施工时, 使用低劣的建筑材料而不自知, 发生误导的情况, 进而给建筑物的质量带来潜在的威胁, 所以需要建筑企业做好建筑材料的监督管理[2]。

3 结束语

上述文章主要是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提出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建筑的施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会对建筑的施工进度、建筑物的质量带来影响, 同时还会对建筑投资方的经济利益带来影响, 所以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 有效的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进而提升建筑施工速度, 保障建筑物的质量, 促进我国建筑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振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32) :88-90.

[2]蔡国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 2014 (20) :290-291.

建筑企业管理提升 篇8

关键词:多项目管理,建筑废料管理,多项目管理办公室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 由此而带来的建筑废料管理问题日益严峻, 建筑废料引发占用大量土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多项目管理是以组织的发展战略,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项目间、项目与部门间的协调为目标的, 对组织范围内的所有项目进行管理, 通过项目、项目群以及项目组合的成功实施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如何将多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应用在建筑废料管理领域, 更加集约化、可持续的进行建筑废料管理工作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多项目管理研究综述

(一) 多项目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多项目管理界定研究方面, 尹贻林和周培提出侧重于组织的战略, 通过对多个项目的协调统一管理来实现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吴海放等指出多项目管理是一个项目经理同时管理多个项目, 并在组织中协调所有项目的选择、评估、计划、控制等各项工作。马宏伟等提出多项目管理就是一个项目经理同时管理多个项目, 在组织中协调所有项目的选择、评估、计划、控制。

(二) 多项目管理与一般项目管理比较。

在多项目管理与一般项目管理的比较研究方面, 张华认为两者的管理对象不同、目标不同、管理手段和方法不同;尹贻林和周培认为多项目管理融合了战略管理、资源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内容, 它更侧重于组织的战略;吴海放等指出多项目管理还应包括协同管理、知识管理等体现多项目管理特点的管理要素。

(三) 多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及优势。

在多项目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面, 蒋景楠等指出多项目管理存在项目之间协调问题、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问题、职能部门与项目部门间的协调问题、多项目资源配置中的问题;代逸生等提出多项目管理需解决资源冲突问题。

在实施多项目管理的优势研究方面, 向华认为实施多项目管理有利于实现公司级的战略目标, 有利于资源调配和优化组合, 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及提高项目实现的保险系数。

二、实施建筑废料多项目管理的优势

为了实现建筑废料管理的战略目标, 将多个项目有机地组合起来, 形成项目群组, 并采用多项目管理的思想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实施建筑废料多项目管理的主要优点有:

(一) 可用废料的统一调配。

在多项目的角度统一调配可用的建筑废料, 实现建筑废料循环再利用效率的提高, 有利于成本的节省和废料管理的环境友好。

(二) 资源的统一配置与管理。

资源的统一配置与管理, 有利于资源调配和优化组合。在多项目建筑废料管理中, 可以统筹调配各项目废料管理的人员综合调配、机械协调使用和进度统一规划。

(三) 在宏观把握上可实现建筑废料管理的集约化目标。

多项目建筑废料管理可通过建筑废料管理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提高建筑废料管理水平, 实现最小的回收成本获得最大的废料回收利用率, 实现集约化目标。

三、多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提出及其对建筑废料管理的支持

(一) 多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提出。

多项目管理办公室 (简称MPMO) 是在项目管理办公室的研究基础上, 结合多个新建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提出来的组织形式, 以期提高多项目建筑废料管理的职能, 提高建筑废料管理水平。MPMO在项目组合管理方面的职能包括三个阶段: (1) 项目选择和排序阶段; (2) 项目组合管理和控制阶段; (3) 项目组合评价阶段。MPMO在项目群管理方面的职能包括: (1) 项目群识别阶段; (2) 项目群计划阶段; (3) 项目群实施阶段; (4) 项目群收尾阶段。

(二) 多项目管理办公室对建筑废料管理的支持。

MPMO在多项目建筑废料管理支持方面体现为: (1) 可建立一套企业组织的建筑废料管理标准及流程, 包括开发出各种辅助工具;开发项目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模版、表格和文档;改进项目的计划工作和沟通。 (2) 可提供或组织开展建筑废料管理培训, 提供管理咨询;开展建筑废料管理评审, 确保管理标准及流程被很好地贯彻。 (3) 可收集和总结建筑废料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改进和维护管理标准及流程;评估和提升建筑废料的管理成熟度。 (4) 可建立建筑废料管理专业人员资源库, 并为管理实现更好地沟通和提供服务支持。 (5) 作为企业的一个项目管理中心, 对有关建筑废料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为组织进行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提供信息。

四、对策建议

(一) 加强多项目管理在建筑废料管理领域的实践。

切实加强多项目管理思想的实践, 在今后应: (1) 组建完善的多项目管理项目组织, 要建立完善的各废料管理工作接口, 加强项目总监的总体协调, 使得各个并行项目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项目整体; (2) 加强规划、沟通管理, 在实施多项目建筑废料管理之前, 项目总监必须权衡各个并行项目的具体情况并结合项目资源, 统一规划工作进度, 确定优先等级。

(二) 强化多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建筑废料管理职能。

强化多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建筑废料管理职能, 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 设置多项目建筑废料管理分站, 统管所负责单个项目废料清运、堆放、加工、利用、管辖地段的调度工作; (2) 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加工利用规范, 如加工的颗粒大小、有关有害物质的含量、配比、强度、设计使用范围等, 为再利用提供保障; (3) 根据提供的信息要及时制定规划, 如堆放、加工、办厂、运输、土方调配计划等;划定堆放场, 制定土方利用方案; (4) 建立加工利用生产厂, 对建筑废料按使用要求进一步分检加工, 生成半成品, 如砖碴、砖碴三合土场、二灰石 (砖、混凝土石) 等, 供工程单位使用。

(三) 用多项目管理理念解决资源冲突。

在应用多项目管理进行建筑废料管理实践中应强调资源调整原则, 发生资源冲突需要调整资源配置时, 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调整过程中优先对本时段之前已被供应资源的工序供应资源; (2) 当出现并列工序时, 在满足资源供应限额的条件下, 对各 (组) 工序在不同时段上分别供应资源;应完善资源冲突的解决流程, 当资源冲突出现时, 要首先对资源冲突进行识别, 提出相应的可能解决方案, 评估实施这些方案对整个项目体系产生的影响。在识别冲突、提出方案及评估时, 应当根据项目管理的相应理论, 仔细分析, 从而确保方案的通过及实施;应加强多项目建筑废料管理的资源配置, 在实施多项目建筑废料管理时要将有限的资源在多个项目间进行优化配置, 实现企业建筑废料管理目标最大化, 一般需要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 即识别各个项目的资源需求、分析企业的资源约束以及制定多项目的资源计划。

五、结语

通过综述多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多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和优势以及在建筑废料管理领域实施多项目管理的优势;提出多项目管理办公室理念, 并指出了其对建筑废料管理的具体支持。针对建筑废料管理水平的提升, 提出加强多项目管理在建筑废料管理领域的实践, 强化多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建筑废料管理职能, 用多项目管理理念解决资源冲突等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尹贻林, 周培.PMO—企业多项目管理组织新形式[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2.

[2]吴海放, 顾维娅, 杨文兴.多级网络计划模型在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船舶, 2008.

[3]马宏伟, 贺国海.多项目管理在大型建筑企业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05 (增刊) .

[4]张华.多项目管理[J].项目管理者联盟, 2005.7.

[5]蒋景楠, 余斌.多项目管理探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2.

[6]代逸生, 吴成浩.多项目管理中的资源问题探讨[J].项目管理技术, 2008.2.

[7]向华.多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组织、规划、沟通与冲突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6.

[8]杨侃, 罗江.项目管理办公室 (PMO) ——实现企业化项目管理的战略选择[J].项目管理技术, 2005.10.

建筑企业管理提升 篇9

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 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 就是对建筑工程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和系统管理,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建设过程中要抓住两个重要因素:⑴在设计管理组织的形式时, 要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 坚持管理层次合理、弹性灵活的原则, 同时要突出精简高效和目的明确的特点。⑵要注重项目负责人员的确定, 在设计管理组织时, 为了组建一支高效的施工项目团队, 任用的项目经理一定要具备较强的组建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 控制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

2.1 控制成本

控制成本是指对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资源的控制。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 都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经费资源。通过对这些成本的合理的指导、调节、监督和限制, 及时灵活地纠正将发生和已发生的费用偏差, 最终控制各项生产费用在计划范围内, 以确保实现成本目标。控制成本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施工项目的消耗成本, 以最小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利益价值,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 控制成本的另一面就是要增加收入, 收入的增加也是控制成本的一种表达形式, 通过有增有减使降低成本达到效果最大化。

2.2 控制成本的方法

控制成本就是要在控制施工全程的基础上, 综合开源与节流, 坚持目标管理、动态控制和责权利相结合。其具体的措施有:⑴做好预算工作, 根据施工图预计收支成本, 全面做好对人、材、机的费用支出控制, 实现以收定支。⑵控制资源的消耗。根据施工之前的预算, 限额限时地领用材料, 确保每项资源都得到合理的利用, 完工后再结算,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⑶同步控制成本和进度。将横道图计划和网络图计划相结合, 双管齐下, 实现对成本与进度的同步控制。⑷按月度计划财务收支, 通过实时监制, 掌控成本费用支出。⑸加强核算质量成本。通过对质量成本相关资料的归纳和分析, 明确其影响因素, 对症下药实现对质量成本的控制。⑹实现标准化现场管理, 规范化执行, 减少浪费。⑺开展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三同步”检查, 预防成本盈亏出现异常。

3 加强进度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3.1 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指以进度为目标确定相应的进度计划,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经常检查来掌控实际进度, 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和做出相应的调整, 最终完成进度目标。

3.2 进度管理的方法

⑴健全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项目的进度管理必须责任到专部门或专人。责任人在执行管理计划时, 主要考察施工布置的合理性, 劳动力和机械设备是否恰当的配置, 流水施工组织是否得当等方面。

⑵加强管理措施, 促进进度计划正确实施。加强管理的同时, 管理方法要科学有效, 才能确保进度计划管理的合理;同时, 合同管理的作用要切实发挥出来, 保证进度计划管理落实到位;而且要考虑到管理的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措施, 提高进度管理实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⑶经济鼓励方式相结合, 积极促进进度计划的完成。必要的鼓励和经济支持, 能够提高施工的积极性, 促进施工进度的提升。

⑷加强方法的技术性, 有利于进度计划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 将设计和施工提升到技术水平, 能促进施工进度。在建筑施工时, 首先要将人、材料、机器、环境和管理结合起来分析, 通过建立系统评价, 找到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 然后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切实有效地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

4 强化资源管理

4.1 资源管理

影响资源管理的五大重要因素是“人、材料、机器、资金、管理”, 资源管理就是做到对五个方面的合理调控。其目的就是实现活劳动的节约和物化, 从而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

4.2 强化资源管理的方法

⑴人力资源管理。人作为从事生产活动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主体, 加以合理的利用和激发, 就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活性资源。人力资源有区别于其他的资源要素, 所以在进行管理时, 要注意行为科学的利用, 以劳动个人的需要和行为的关系为基本点, 对其合理的有计划调配, 才能调动主观能动性, 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⑵材料管理。主要包括各种材料从计划、订购、运输, 到发放和使用等工作的管理。在建筑工程造价上, 材料成本占到2/3。很明显可以得到, 材料的节约是工程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 加以合理的利用, 将会减少浪费。

⑶机械设备管理。其目的是在施工中能够充分的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在具体管理中, 以集中管理为主、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手段。发挥施工设备的机械化水平, 提高机械利用率和效率。

⑷资金管理。主要是采取资金的预测和对比, 项目奖金计划等措施, 同时加以分析和对比、调整和考核, 实现降成本。

参考文献

[1]武乾, 等.建筑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综合评价[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1. (15) .[1]武乾, 等.建筑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综合评价[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1. (15) .

[2]周琳霞.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生活, 2010. (02) .[2]周琳霞.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生活, 2010. (02) .

浅析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篇10

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经济作用分析

1. 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房屋建筑的具体施工管理过程中, 能通过各个环节的管理, 从整体上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背景下, 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的激烈, 为能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 就需在施工的管理质量水平上着手, 从自身的管理上加以改善, 这样才能使施工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障[1]。通过实现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的制度化以及规范化, 对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另外, 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 能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 建筑施工的质量对外观以及具体的使用功能层面也有着影响, 能对建筑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的功能多样化呈现以及舒适度的保障有着积极意义。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层面的加强, 就能对整体的建筑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也是当前建筑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课题。

1. 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经济作用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 加强质量的管理是比较关键的。通过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 就能有助于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从经济作用发挥层面来看, 能够促进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升[2]。施工质量的管理是房屋建筑工程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通过在质量管理的环节得到了有效加强, 就能对整体的房屋建筑的管理得以强化。能对具体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性的发现, 从而有利于使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这就在整体管理目标高效化实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再者, 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进行强化, 能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得以有效加强。房屋建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 每个环节都对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影响, 在质量管理层面的加强, 也是对整体施工质量保障的重要基础。通过在具体工程施工中, 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有效保障, 就能对整体的施工质量得以加强。这就需要能在具体的施工中, 将施工的技术以及操作和工艺等得以充分保障, 从多方面加以考虑, 这样才能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

另外, 通过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能够在经济效益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最大化的实现管理效益。在施工的管理层面得到了加强, 就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3]。具体管理中, 通过监督管理的加强, 就能对材料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技术的应用规范性得到保障, 这样就能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 从而在管理的整体水平上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在成本方面也能得到有效的节约。

2 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 1 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低

从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 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的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的质量是建筑后续使用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基础, 只有从管理质量上得到了加强, 才能有助于建筑的安全使用[4]。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 施工人员在意识层面还比较薄弱, 不能严格按照具体的程序开展施工, 这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对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 对材料、设备的管理还没有有效加强。由于在材料管理上没有得到加强, 就会使得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材料是施工中的基础性材料, 其自身的质量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机械设备是对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有着促进作用的工具, 如果在这一方面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完善, 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工程管理质量, 只有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以及运行的稳定性, 才能真正的有助于工程的管理效率水平提升, 对其加强管理就尤为重要。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 由于没有重视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管理, 以及受到施工人员的影响, 没有注重材料的应用质量等。这就对整个施工的质量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房屋建筑的工程管理过程中, 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够, 这就造成了管理过程中很难达到实际的要求。从而就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问题。

2. 2 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涉及的内容众多、干扰因素复杂

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 在实际的管理上有着很大的难度, 主要就是因为施工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 以及受到的干扰因素也比较多。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就对房屋建筑的整体管理发展有着阻碍[5]。其中在人为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都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增添难度。

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工期一般较长, 涉及的内容环节较为多, 因此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 具体施工过程中, 在对工程的综合性管理上还没有得到加强。例如, 为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施工中对工期进行压缩压缩, 对材料、设备的应用不符合涉及要求等。由于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比较迅速, 在建筑施工的数量上也比较多, 施工行业竞争激烈, 且施工市场的膨胀给施工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施工中有的企业为能将经济效益最大化, 就在材料、设备的应用上着手, 没有注重材料的整体质量。还有的是对工期进行的缩短, 用尽量短的工期完成项目建设从而降低建设成本, 这就造成了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 3 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还体现在环境层面。在这一方面就主要有自然环境以及内部的环境。从自然环境层面来说, 主要就是自然天气环境以及地理环境, 如水文、地形等方面的因素。这都会对实际的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着影响。而在内部环境方面, 主要就是在进行管理中的模式和方法的不科学; 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制定一套适合自身条件的施工管理制度和程序, 也未能从具体出发, 针对每项工程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细则, 从而造成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水平比较低下。

3 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优化策略探究

3. 1 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分析

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要能实现全面化, 这样才能有助于管理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全面的质量管理过程中, 是将每项管理的责任都能得到有效落实, 对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化实施。通过全面化的工程管理, 就是实现网络管理模式, 也就是将管理的所有职能, 都能够归入到这一网络管理的模式当中实施管理, 从而在管理的目标上得以有效实现。

由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对整体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全面管理的措施实施, 就能够将管理的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性的消除。全面管理的有效实施也能对质量管理的方法得到有效优化, 从而在质量管理效率水平上能得到有效提升。这样的管理模式就和传统的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 将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的理念, 在每个管理环节加以融入的, 在每项管理的环节都能够对质量管理的标准加以严密的实施。

3.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 加强项目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层面来看,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而诸多的影响因素都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就要能在人的管理下得以实现[6]。房屋建筑的项目中, 只有将人的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才能真正的保障管理的质量;同时也要注重人员之间良好的协调、沟通, 将管理各个环节、层次的情况能及时了解, 才能为提升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 建立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体系。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 需要有相关制度支持, 这样才能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在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实施中, 所面临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复杂化的, 这就要能够在现场的各个方面都要得以充分重视, 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将体系中的管理责任得到明确化, 对每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制度实施都要能在可操作性上得以加强。从这些方面得以重视, 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除此之外,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 还要能注重分包单位优选模型的建立上得以重视, 在管理上进行强化。还要在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等方面得以充分重视, 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

第三, 将质量控制融入到管理体系中。具体的施工就要能和质量管理体系紧密的结合, 通过自身化的标准建设的加强, 来保障实际的管理目标实现。在管理中对设计的质量以质量标准要能得以明确化, 要能够在质量标准的指导下, 对工程管理的目标加以促进。房屋建筑施工单位方面, 也要能够在质量预控以及自检机制的建立方面得以充分重视, 将质量和安全层面的管理得以保障。

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加强, 还要能注重对材料方面的有效管理。施工材料是整体房屋建筑质量保障的基础内容, 只有在施工材料上得到了保障, 才能有利于实际的管理水平提升。这就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 要能在材料采购人员的管理层面进行强化, 以及注重职业道德的素养培养。对施工材料的选择要选择有着良好信誉的厂家, 并要将市场的材料调研工作得以有效完善, 充分注重材料采购的质量。最后就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测的相关工作。

4结语

总而言之, 面对愈来愈复杂的建筑工程、竞争越来越大的建筑环境, 通过在优化管理水平, 在具体管理中要善于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和手段, 才能有效保证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 才能有助于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全面改革发展背景下, 加强对房屋建筑领域的改革就较为重要, 只有这一领域的改革得到充分重视, 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管理水平及房屋质量的提升。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管理中, 由于受到诸多层面因素的影响, 就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就成为建筑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 本文主要就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经济作用进行阐述, 然后结合实际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详细分析, 最后探究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优化策略实施。通过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 促进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春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 2015 (08) .

[2]刘发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 2016 (06) .

[3]刘连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研究[J].门窗, 2014 (10) .

[4]兰鹏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视界, 2014 (22) .

[5]李小江.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探究[J].中外企业家, 2014 (17) .

试论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安全管理 篇11

摘要:建筑施工现场垂直输送物料的提升机,构造简单,安装、使用和拆除方便,是投资少、见效快的设备,常用于中小型建筑工地。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物料提升机的数量随之增加,但对物料提升机的安全管理却相对滞后,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近年来发生在起重设备事故中,由物料提升机引起的约占30%。加强安全管理势在必行,从物料提升机的制造、安装和使用等方面排查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物料提升机;安全管理;对策

物料提升机是建筑工地常用的一种物质垂直运输机械,由于它有着制造成本低、安装操作简便、适用性强的特点,所以被建筑施工企业广泛使用。特别是对一些中小型建筑工地来说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物料提升机数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对物料提升机管理相对滞后的矛盾也愈显突出。许多提升机因为厂家不按标准要求制造生产,加上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对其安装和使用的不规范,使现有的提升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更是后患无穷。从本地最近统计的安全事故情况来看,提升机上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也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对物料提升机的安全管理已刻不容缓。

1、物料提升机制造来源管理

1.1物料提升机制造管理薄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对提升机设计、制造的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现行的物料提升机多种多样,安全装置参差不齐,安全性能指标各异,在设计和制造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安全隐患。现行物料提升机是非标准产品,未纳入国家生产许可证产品之列,也没有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多数产品是施工企业自制、小型生产厂家制造,部分产品由乡镇企业制作,生产厂缺少基本生产技术、设备,工装落后,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内控质量标准,无法保证其产品质量。健全、规范和完善物料提升机设计、制造安全标准,保证施工安全,满足额定起重量、提升高度、提升速度等参数的要求。物料提升机应有产品标牌,标明额定起重量,最大提升速度、最大架设高度、制造单位、产品编号及出厂日期。物料提升机出厂前,应按规定进行检验,并附产品合格证。

1.2 物料提升机架体金属结构稳定性差。物料提升机的制造,没有经过正规的设计计算,在用料、截面尺寸、形状等方面均不符合GBJ17《钢结构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整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不能满足施工安全需要。架体多数不是由标准节连接组成,而是由单根杆件现场逐件组装而成。杆件间的联接使用普通螺栓,不能形成稳定结构,在负荷力作用下易造成扭曲变形,甚至倾翻。架体金属结构稳定性设计和实验,确认金属结构无开焊和无变形方可投入生产。

1.3.物料提升机安全装置不齐全。物料提升机的安全装置一般有,安全停靠装置,断绳保护装置,上下极限限位器,超载限位器,吊笼安全门,缓冲装置等。目前,由于使用的物料提升机存在着装置不全,安全性能差等问题,导致了物料提升机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成为安全施工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隐患。

2、物料提升机安装方面管理

2.1安装单位无资质、安装人员无资格。安装、拆除物料提升机的单位应具有起重机械安拆资质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安拆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目前施工现场的物料提升机安装人员参差不齐,部分安装人员甚至没有安装资格,不懂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也缺少必要的安装经验和熟练程度,在安装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2.2未及时安装附墙装置。《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提升机附墙装置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自由端高度不宜大于6m,附墙架间隔不宜大于6m。当物料提升机安装高度超过设计的最大独立高度时,应及时设置第一道附墙架,中间安装超过6m时,也应及时安装附墙架,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存在安装完后再加附墙装置的现象,使得架体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倾斜倒塌事故。另外,附墙装置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采用刚性连接,并形成稳定结构,附墙架严禁连接在脚手架上。

2.3卷扬机安装位置不恰当。卷场机安装位置宜远离危险作业区,且视线良好,卷扬机卷筒的轴线应与导轨架底部导向轮的中线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2°,其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0倍卷筒宽度。由于施工现场场地有限,部分卷扬机与物料提升机安装距离达不到要求,由于距离太近而出现钢丝绳缠绕错叠和脱离卷筒现象。另外这也不利于司机操作,司机在卷扬机处操作会出现吊篮挡住视线,对吊篮的停靠位置掌握不准。司机离卷扬机太远,不能随时检查发现卷扬机工作状况,极易发生事故。

2.4进料口防护棚搭设不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搭设防护棚或防护棚搭设的强度,即防坠落物的冲击能力不足,另外就是防护棚搭设的面积不够。规范规定:物料提升机进料口防护棚應设在提升机地面进料口上方,其长度不应小于3m,宽度应大于吊笼宽度,顶部强度应符合要求,可采用不小于50mm的木板搭设。检查时发现个别工地为了方便运输钢管,拆除进料口防护顶棚,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2.5卸料平台搭设不规范。卸料平台搭设稳固与否直接影响到操作工人的安全,这也是井架高空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严格要求来说,卸料平台应该做成独立式平台,即该平台的搭设只能是单独从地面立杆搭起或采用与建筑物拉结的形式,不能与脚手架连在一起,以免影响脚手架的稳固。

2.6不安装超高限位器。超高限位器是限定吊篮的上升高度,防止意外情况下电源不能断开吊篮仍继续上升,造成卷扬机仍继续运行拉断钢丝绳或拉翻物料提升机。

2.7无立网或立网防护不全。物料提升机安装完后,在其外面应搭设脚手架并张挂立网全封闭防护,以免从运行的吊篮内落物伤人。

2.8四门安装不全。物料提升机四门包括进料口防护门,卸料平台防护门和吊篮前门、后门,现在施工现场的部分物料提升机只有吊篮前门,而缺少其它三门。为了使用安全,施工现场应保证四门齐全且均能正常使用。

3、物料提升机使用安全管理

如何正确使用和操作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人的因素是关键。由于建筑工人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同时安全培训力度不够,也往往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3.1设备使用保养维护不够。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性能不了解,对设备缺乏保养维护,造成比如电动机、减速机、卷扬机等设备漏电、异响、振动,从而使设备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也直接影响现场的文明施工。

3.2随意拆除设备上的一些安全保护装置。比如上下极限限位器、安全门、安全停靠装置等(这是最重要的安全装置——编者)。

3.3违章作业。比如人员乘提升机上下、运行时不使用安全停靠装置、将头伸进架体等,这都是不安全的行为,应该坚决杜绝。

4、结语

建筑企业管理提升 篇12

1 深化责任成本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

面对一度疲软的建筑市场, 创效压力日益增大, 要求企业必须在责任成本管理上下功夫, 滴水不漏, 精益求精, 向管理要效益。责任成本管理是个系统工程。首先要从提高思想意识入手, 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明确责任成管理的重大意义, 强化效益好坏对项目和个人影响与约束, 提高大家对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二要完善领导体制, 建立健全责任成本管理领导体制, 细化组织结构, 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三是制度落实扎实有效, 在具体操作中做到问题分析深入透彻, 措施方法科学合理, 管理环节协调配套, 运行过程衔接流畅。四是针对重难点项目, 要有攻坚意识, 思想上不轻视, 行动上不懈怠, 找准关键症结, 把握创效命脉。五是相关部门深入探讨研究, 群策群力, 联合整治, 强化监督考核, 使项目在难以盈利的情况下尽量减亏, 在盈亏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实现扭亏。六是树立节约创效意识, 严控非生产性开支, 积极做好废物利用, 以作风转变带动创效提升。

责任成本管理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方法, 是动态化的过程, 要做好“回头看”工作, 定期梳理项目的劳务、物资、设备、资金的使用情况, 明确管理的漏洞和不足, 制定整改措施, 保证整改效果, 将责任成本管理提升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提高项目收益率, 实现向管理要效益的最终目标。

2 细化“法人管项目”实践, 向管理要质量。

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面广人多, 点多线长, 情况复杂。企业领导人员不可能对每项工程都参与实际管理, 面面俱到, 一杆到底。如此, 法人授权管理、实施监控就成为必然, 这一过程就是“法人管项目”, 其中, 有效监控是重中之重。一要以工程项目“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企业委员会议事规则为中心, 明确法人与项目的责权利, 规范项目管理监控行为, 形成法人监控网络体系, 确保“法人”监控职权的有效发挥。二要完善各级班子“大事集体决策、党政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 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 健全重大问题决策前的征求意见、会议决策、情况通报等机制, 严格财务审批党政负责制, 从客观上设定权限, 使其在既定框架内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证企业运行质量。三要强化落实, 保证效果。各级班子要正确理解“法人管项目”的真正含义, 纠正错误认识, 改变不良习惯, 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坚决杜绝个人说了算、经理拍板断的现象。通过“法人管项目”的实施, 实现“法人”实体责任与权力的延展与深化, 提高管理质量, 确保企业管理有章法, 不变形, 不走样。

“法人管项目”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可一蹴而就, 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改进, 逐渐将人、财、物的支配权从一个个分散的项目集中到法人实体, 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在强化“法人管项目”的实践中, 提高企业管理质量。

3 优化各级班子规范运行, 向管理要水平。

班子是企业的龙头, 是引领企业发展的开拓者, 只有实现班子规范运行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企业要依照运营流程加强对班子的体系建设, 将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数据化、流程化的模式, 实现管理水平再提升。一是以角色定位、职责界定为切入点规范班子成员工作行为, 进一步理顺好班子主管与副职的关系、党委与行政的关系, 保证班子成员之间职责到位不越位。二是坚持和完善制度设计、执行、监督、考核程序, 强化运行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做好酝酿、讨论、沟通和协调, 强化会议召开形式、范围和程序, 提高决策水平。三是把好选人用人关, 在班子选配上综合考虑学历、能力、年龄、性格、专业知识的相互搭配, 强化班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领导班子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强化领导班子的公信力。四是在企业各层级之间, 完善机构, 细化分工, 明确职责,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形成有机整体, 闭合企业工作链条, 扎实班子规范运作的基础。

在规范运作过程中, 企业要立足实际, 注重完善和创新, 在突出个性化管理的基础上, 寻求相通之处, 相互借鉴, 各取所长, 使业务流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形成成熟的可以复制的管理模式, 同时适用于不同项目、不同领导者的管理, 保证项目管理不断层, 不断面, 衔接完好, 增强班子纵览全局、协调各方关系的核心作用, 积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4 强化安全网络管理, 向管理要发展。

作为高危行业,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工作环境与性质的特殊性, 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作为施工方, 必须时刻将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常抓不懈, 警钟长鸣。这就需要企业抓住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从企业上场到收尾完工, 从安全机构的设立到职责的执行, 从制度建设到落实考核, 从安全教育到技术保障, 大至施工现场, 小到宿舍食堂, 都要统筹规划, 逐步深入, 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将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囊括到这一体系中去, 切实做到安全管理不脱节、不走样、不流于形式。在贯彻落实安全网络管理的过程, 要抓住重点, 找准主要矛盾,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尤其要做好查找季节性安全管控漏洞, 及时发现新业务、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定期查找安全隐患, 建立档案, 限期整改, 形成完整的危险源和隐患治理结构。要集中力量解决企业业务范围扩展和规模扩大带来的资金、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巨大挑战,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保住企业生命线。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僧多粥少现象越发严重, 安全信誉度也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安全问题频发, 等级事故的出现, 都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 抓安全要实打实、出真招、动真格, 不打折扣, 不存水分, 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体现对安全工作的敬畏, 为企业发展开辟新的通道。

上一篇:突击检查下一篇:护理评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