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危机管理

2024-09-25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通用12篇)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 篇1

对于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警觉性,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危机意识。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是极其重要的, 它不仅完善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 更是当前形势下现代企业施工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安全隐患几乎存在于任何一项工程建设之中, 而作为其中的重要管理因素, 危机管理意识的存在是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同时也是完善施工管理行为的重要方式之一。试想若是施工管理过程中缺少了必要的危机管理意识, 放任各种施工风险任意而行, 那最终的后果势必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 建筑企业施工管理过程中妥善融入危机管理的意识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建筑企业的有序运转必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关于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危机管理意识

1、危机意识的基本概念

纵观当前的建筑企业工程施工, 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施工风险和安全隐患, 这不仅是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威胁, 更是对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极不负责。若是这其中的风险与隐患无法从根本上得到重视与改善, 那对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势必将产生极大的阻碍。建筑施工风险的存在通常是无意识的, 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然而这样的风险并不等同于建筑危机, 无论是危害程度还是影响范围都远远不及。值得注意的是, 若是管理人员不能从思想上对这一风险加以重视, 那么就极有可能将这一偶然存在的风险转化为严重的工程质量危机。危机意识的存在就是将这一思想过程转变为切实的意志行动, 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注重工程质量的时刻检查与监督。这也正是危机内涵的中心要义所在。通常我们所理解的建筑施工危机, 主要是指在没有对施工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之后产生的施工恶化趋向, 并严重影响到施工质量的行为。可见, 危机意识的存在对于建筑施工的整体管理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危机管理意识

危机管理意识的存在依赖于建筑企业对于工程施工的监测、预警以及相关的危机处理与决断。危机管理的实施意义在于尽可能地避免由于施工风险或潜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各种施工危害, 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有效。简单来说, 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危机管理意识即指克服一切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机和隐患, 消除施工管理当中的不确定因素, 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建筑施工的进度与效率。若是危机已经产生, 那就必须及时采取妥善的措施及时补救, 尽最大力量挽回企业的经济损失。危机得到遏制之后, 企业还必须组织相关个人对此次危机的发生进行及时总结, 在不断积累危机管理经验的同时完善自身企业的危机防范体系。因此, 在危机管理意识的形成过程中, 企业管理人员应当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建筑危机的具体指向性, 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建筑施工危机的总体特征, 在不断提高危机管理意识的前提下保障工程建设的高质高效。

二、危机管理意识在当前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危机管理意识在当前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绝非仅仅是管理个人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而应该将建筑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与外部控制妥善结合, 共同促进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内部, 应建立专门的施工管理部门, 强化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 力求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问题解决的出路;企业外部, 在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的帮助下积极完善建筑企业自身的危机管理模式, 积极制定相对的危机管理策略, 以求提升企业人员的危机意识和行为。就当前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具体表现为:

1、积极创设良好的企业危机意识管理氛围

危机管理意识需要在特定的施工氛围中得以体现, 比如一些基础建筑设备或是文化设施的构建, 都能够创设出良好的危机管理氛围。此外, 一些安全施工口号或是施工标语的悬挂也是危机管理意识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整体员工的精神风貌, 将安全施工和危机管理的概念深深植入员工内心, 保证危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建筑施工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也应落实到位

工程建设过程中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也是贯彻落实危机管理的重要表现。需要注意的是, 预警系统的建设应体现出其高灵敏度与高准确性的特征, 保证危机预警系统的安全有效执行, 切实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此外, 关于危机信息的检测也应作为预警系统的工作内容之一。及时搜集各项安全防范信息, 在系统分析的辅助下完成自身的安全预警工作。

3、注重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危机隔离

危机管理意识的存在并非仅仅是对潜在危机的一种监测和预防, 还需要对现有的施工危机进行及时有效的危机隔离处理。通常, 建筑危机一般产生于某一局部变化, 再经由局部扩散至整体。因此, 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我们应尽可能减小危机的扩散范围, 挽回最大的经济损失。在具体的隔离方法上, 人工隔离的模式为最佳, 做好妥善的人员分工, 安排部分人员处理危机隔离, 其余人员继续岗位工作。这不仅有效防范了危机的肆意扩大, 也不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执行。

4、加强建筑企业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

危机意识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也是完善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的建筑危机处理过程中, 组织机构的存在能够将危机进行分类处理, 建立相对应的危机管理小组, 并专门针对各类建筑危机的特点提前制定好相关的应对决策。这其中, 危机防范工作的执行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合理的管理程序下才能促进危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 在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 建筑企业对于自身的施工管理也应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危机管理意识的存在切实保障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对于各种施工风险的控制都有着良好的预见性, 是现代建筑企业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意外一旦发生不仅是对人力、物力的重复使用, 更是严重扩大了建筑施工的成本, 延长了施工周期,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 危机管理意识在企业施工管理中的贯穿对于潜在危机的控制和处理都势必产生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 民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我国大批建筑企业也在这样的发展潮流中迅速壮大起来。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 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就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危机管理意识正是源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危机意识在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 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和高效。本文从危机管理的概念出发, 重点分析了危机意识在企业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危机管理意识,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映城, 解光俊.建筑工程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控制[J].科技促进发展 (应用版) , 20l0 (12) .

[2]丁宾, 郭金涛.浅谈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06) .

[3]郭建.现代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危机管理意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9) .

[4]张伟权.对建筑施工企业危机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34) .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 篇2

1.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危机

在建筑工程的施行过程中,会有许多的不可确定的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的风险和危机问题。针对这些风险和危机问题,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最主要的要避免这些原因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尤其要注意的是施工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造成的建筑质量方面的问题。这种问题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也应该优先解决的一种隐患。这些问题和隐患都应该进行及早的发现和解决,对这些问题的一时忽视,有可能造成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过程,而且对施工后的建筑的质量问题,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危机管理意识的作用

危机管理意识是针对危机现象,进行提前预测管理与控制的一种行为意识。良好危机管理意识能够很好的防治和控制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危机问题,而且可以起到预警效果,甚至做到有备无患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的作用。拥有良好的危机管理意识,可以针对并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许多隐形危机元素。然后经过有效的手段进行相对应的遏制,将安全隐患都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起到非常好的预防效果。所以现在树立良好的危机管理意识是非常的有必要。

二、应用危机管理意识的建议

1.深化危机管理意识

要有效的控制和建筑施工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深化危机管理的意识。让所有人都学习和了解,许多的建筑工程危机管理方面的案例。要让大多数的施工人员对,建筑工地上安全隐患要做到心里有底。一旦发生要做到每个管理者,都能适当的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强化每个人的建筑工地安全隐患防护意识,向每个人都宣传安全防护知识。可以进行相关的演习工作,尤其是建筑工地这个多因素,多情况的发生场所。有关公司和领导都应该坚决的给与支持和鼓励,他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良好的危机管理意识,是对建筑工程建设过程的有力保障,可以让大家在应对相关问题的思想意识更加的敏锐和准确。对于突发状况的处理应对能力,是一个建筑工队基于危机管理意识的有效竞争力和具有积极性质的另类生产力。对于我们国家的危机管理意识方面,主要都是在于人力资源的危机管理意识的薄弱。深化和强化建筑施工管理的根本,人的意识的提高才是现在众多相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重视危机预防,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可以更好的使危机意识能够真正的贯彻和落实。这需要一个完备的全方面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离不开很好的理论研究,对于许多情况的信息检测,如何才能更有效率的搜集和进行及时的处理,尽可能的把隐患未有成事之前就给与消除掉。在此系统中主要的策略和方针,都应该有相当成熟的理论指导。而且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化。而且预警机制系统建立后,并不代表就可以一劳永逸,还是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和适应环境等的变化,对整个预警系统进行修改和升级。

3.重视危机的作用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在某些方面也是促进了建筑的施工管理,正因为有了危机的压力的推动。比如让大家都谨慎的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避免了差错的出现。而且这样可以有效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前进。这样的危机管理意识的另一个方面的积极意义,就开始显现出来。但危机管理意识的度需要被掌握好,不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太过敏感,以至于什么都不能做。但一点危机的意识都没有,在良好的危机的压力下,我们才会发挥出超越平常的能力。这是有利于企业的进步的,有利于人们在这一领域的进步。所以危机也就相近于恐惧,可以给与建筑施工行业一种隐含的动力,只要可以控制得好可以使企业之间呈现一种良性的竞争模式。

4.转变建筑施工管理念,加强建设者的培训

对于管理人员应该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进行相关的培训,他们是要起到带动和构建所有支点的作用,让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具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这些人才才是构建新的管理体系的关键。他们可以让整个团队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危机应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和提高。在建筑的建设前期或建设中,对施工者的安全培训和危机意识的加强,让他们具有更强的抗压和应对突变情况的能力,是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都是有力保证。所以这是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应该受到企业高层的强烈关注。而且对于安全法和安全技术标准的学习,也可以使得整个建筑施工团队的运行,更加的高效化,程序化和标准化。这也是对施工的质量的强有力的保证。

5.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

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氛围是保证施工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人们在接受培训后,除了受自己的培训的内容知识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很大影响施工者的因素就是环境因素。危机管理的意识,就好像是每个人心里的一根弦,必须要绷紧到一定地步才能让工程项目顺利有序的进行。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必须要在环境氛围方面下功夫。不能让大家在工作的时候轻易松开了这一根弦,要布置好施工的现场,让大家相互之间进行监督。编出一些标语和口号等等的东西,让施工者们随时都能看到和听到。而且这像也会凝聚一个团队的凝聚力,让每个人团队的一份子,都建立起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就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团队,使得团队的生产力或称工作能力大幅上升。还有就是应该避免,工人在太过疲劳的情况下工作,这样的状态无疑又是一大隐患。不仅要建立危机的意识,在另一方面的鼓励措施也应该相辅相成的进行实施。长期的紧张容易让人疲累,但偶尔的鼓励,可以让他们可以稍微的放松和兴奋。总得来说还是度的把握,这是整个危机管理之中最难也是最需要做好的一个工作。

三、结束语

危机管理意识在整个建筑施工建设中,将会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是建筑施工走向更科学,更高效的发展道路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必须要具备的一个能力。还有就是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危机管理意识方面的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何掌握危机管理的度,也是此项研究中重中之重。作为一个想要更多发展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必须要做到的就是战胜危机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而有效的利用危机的正面影响来使得公司可以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危机管理意识的培养和有效使用,会是给一个公司带来长远发展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浅谈建筑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篇3

[关键词] 建筑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危机指严重困难的关头,危险而紧急的状况。企业危机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6个阶段:潜伏、生成、高潮、爆发、转化和消退。危机往往潜伏于顺境中,生成期的危机程度较低。若在危机爆发之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能避免危机的爆发,直接使危机转化、消退。反之,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导致危机的爆发,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可见,即使当企业利于顺境时,也要加强对危机的监控与预报,即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建筑企业构建危机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具有新的特点,面临着新的形势。

1.建筑企业数量大。就全国范围来看,建筑企业数量相当大,造成行业内“僧多粥少”的局面。

2.条块分割的问题仍然存在。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还没有彻底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变过来,这影响了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形成,也使行业结构调整空间受到限制,一些改革政策和措施难以顺利实施。这导致建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多方管理,是导致外部环境、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3.建筑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地方保护现象依然存在,规范市场的法律和规范还不健全,工程建设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还很低,工程建设管理政企不分,利用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力量不充分,企业诚信体制和工程风险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中介服务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这些都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加大了建筑企业的危机程度。

4.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入WTO后,我国建筑企业还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挑战。所受到的冲击具体表现如下:对我国建筑工程企业而言,这些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技术落后,整个企业运作效率低。而国外的施工企业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他们往往少量人员加上先进的机械设备,就能拿下一个大工程。因而国内的施工企业在与国外的施工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就建筑制造企业来说,因为这些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氛围中,因而思想僵化、机制呆板,不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运作方式,与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中成长的国外建筑制造企业竞争将会处于劣势。

诸多问题的存在,说明危机事件时时刻刻潜伏在企业周围。可见,危机预警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位置。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为了能在危机来临时尽早地发现而建立的一套能对危机的来临发出相应预警信号,提醒企业关注和重视事态的发展,以便及时采取相应行动。

二、建筑企业构建危机预警系统的步骤

1.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1)财务指标。包括经营安全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營运资金百分比、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值负债率、投资收益率、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2)企业管理相关指标。包括企业管理层次的合理度、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离散率。(3)企业形象指标。包括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销售合同履约率。(4)生产(制造)指标。包括产品质量损失率、净产值劳动生产率。(5)市场指标。主要包括产品市场占有率。(6)外部环境。包括上交税利比率、社会负担企业税后利润比。

2.确定警度标准,发布预警信号。根据企业危机警度评价参考标准,确定危机警度,并建立危机预警信号系统。企业危机预警信号系统可设为五灯,即红灯、黄灯、蓝灯、浅蓝灯和绿灯。

三、实例应用

运用上述方法,我们对某企业的危机警度进行评价。假设警情指标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得分为0.50分,显示灯为蓝灯,警度为危机中警。分析可能原因:该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质量原因而引起了一起事故的发生。这时企业应采取的对策:一是要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只顾自身的经济利益。应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对产品进行检验,同时停销该类产品,追查原因,作出改进;二是善待受害者。对受害者,企业领导应诚恳地向他们致以歉意。倾听受害者的意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三是争取新闻界的理解与合作。新闻媒介报道直接影响着企业形象,因此,要与新闻界真诚合作,尽可能避免对企业形象不利的报道。

四、结语

通过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决策者可适时地、直观地掌握整个企业或者某个单项指标的运行状况,从而找出薄弱环节,以便及时地采取应对危机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或避免危机爆发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何苏湘:《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理论界定》.《商业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29-31

[2]李涛:《建筑企业危机管理初探》.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5.4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 篇4

一、人才流失给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消极影响

(一) 重置成本增加

为了填补因人才流失而形成的职位空缺, 企业需要重新招募员工, 这必然耗费大量的重置成本。一是直接成本, 主要包括对新员工的招聘费用、培训费用和实习费用;二是机会成本, 由于人才的流失而造成生产停工或效率下降。

(二) 无形资产损失

企业人才离职后, 不可避免地会带走企业的商业机密、关键技术、客户关系等企业资源, 从而造成企业整个运营体系的缺失, 导致企业在竞争对手面前丧失核心战斗力。

(三) 影响员工士气

如果离职者因为流出而获得了更多报酬和更好的职位, 会使企业人才心理上产生不公平感, 然后考虑自己是否也应该离职;另外, 有影响力的人才流失, 可能诱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即使其他员工不离职也容易造成员工士气低落。

为避免人才流失对企业造成的种种不利影响, 首先需要分析造成国有建筑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二、国有建筑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一) 社会环境原因

1、国家人才流动政策

近年来, 国家消除了人才制度性流动障碍, 成立了各级、各类人才流动服务机构, 加强了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并出台了委托人事代理、失业救济等一系列政策, 以鼓励人才流动。随着人才流动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人才自我实现意识的不断增强, 如果企业仍不重视对人才进行科学、有效的开发与管理, 人才流失现象将会日趋严重。

2、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

对于经过国有建筑企业多年培养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 如一级建造师、工程造价师等, 在人才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这些人才能够轻易地在建筑行业人才市场上找到无论薪酬福利上还是社会地位都比原来更具吸引力的职位, 面对外面世界的高薪诱惑, 加上一些房地产企业、民营建筑企业经常到国有建筑企业挖墙脚, 企业人才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

3、社会信用的缺失导致人才流失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然而, 国有建筑企业还没有一套有效的合同约束机制, 虽然每年招聘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都与企业签订了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 但是能完全履行合同的不足30%, 找到更好的工作就离企业的大有人在。对于那些不守信用的签约者来说, 失信成本低, 是导致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二) 企业原因

1、人才管理水平有限

国有建筑企业尽管设立了人力资源部, 但部门工作也仅局限于人员招聘、工作调动、人事档案管理、缴纳社保等这些基础性的管理上。大多数企业没有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 一般采取现缺现招的办法填补岗位空缺, 注重人才的可用性和服从性, 缺乏对人才职业生涯的规划;另外, 企业没有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在实施人才招聘、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建立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等管理制度上, 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差距。

2、薪酬缺乏市场竞争力

薪酬的高低是衡量人才价值的尺度之一, 每位员工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 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企业和社会的承认。由于建筑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建筑企业承揽任务基本都是通过市场竞标获得, 项目盈利空间有限, 国有建筑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 往往会选择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政策, 不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 国有建筑企业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 原有的福利待遇优势已经消失, 加之建筑企业工作和生活环境比较艰苦、施工项目的地点变更频繁、每天工作时间长、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等原因, 导致很多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和关键岗位人才离职率居高不下。

3、缺乏必要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

国有建筑企业为人才提供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还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企业对人才的管理主要强调控制和服从, 重使用轻培训, 即使培训也只满足取得上岗证书, 而忽略对培训效果的考核;重经验轻潜力, 影响企业新进人才的士气及企业归属感, 缺少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此外, 国有建筑企业受体制的限制, 企业背负的社会责任大、薪酬福利水平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企业发展前景不明确, 也是一些追求自我实现的人才选择离开原因之一。另一方面, 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人才的投资价值, 更没有将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企业的人才管理, 使得人才在企业中看不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目前, 大多数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由于企业文化的缺乏, 企业员工缺乏工作的社会荣誉感和内心的认同感, 在情感上难以找到安全感和归宿感, 对企业的事业缺乏内心的热爱, 更谈不上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时还会导致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理念错位, 这也是企业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员工自身原因

1、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有些员工在工作之前没有对自己的特长、性格特点及专业能力做过任何分析, 更没有对自己进行过职业生涯的规划。只是在“先就业, 后择业”的观念作用下盲目地找了一份工作, 根本不清楚岗位适不适合自己, 更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怎么去实现自我价值, 在工作中痛苦地挣扎几年后, 最终选择离职;也有一些员工虽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规划, 但随着岗位工作的不断深入, 对某一领域认识的不断深化, 逐渐发现自己真实的需求与当初的规划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需要进一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甚至离开原来的企业。

2、家庭因素

企业员工随配偶、男女朋友流动, 或者回到父母身边工作等情况也是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 家庭责任与流动性之间存在正相关。也就是说, 一个人的家庭责任感越强, 他在决定是否流动时考虑家庭因素越多, 如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是否有利于老人的养老生活, 是否便于爱人的工作等。

三、国有建筑企业人才流失的应对策略

(一)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机制的竞争, 而人才的活力更取决于机制的完善。管理者应根据行业内人才特点和企业的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对人才的引进、培养、任用等方面实行科学的、全过程的人才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可以通过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猎头公司等渠道获取, 并实行契约化管理, 在试用期内评价不达标者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留任;对于专业技术人才, 要按照“按需设岗、按岗竞聘”的原则, 全面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任制。一些关键岗位、关键项目, 可采用项目负责制、课题负责制等方式选拔人才;在高技术人才的选拔上, 要严格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全面实行持证上岗, 对于已上岗人才, 要通过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等活动, 选拔具有高超建筑技能的优秀人才。

(二) 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国有建筑企业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战略。一是鼓励员工自我投入, 大力倡导员工参加各种正规教育和培训, 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二是加大企业培训投入, 将企业人才的培训资金纳入企业预算, 制订培训计划, 针对员工的岗位技能及自身素质状况, 定期派遣员工参加各种培训班;三是建立创新专项奖励资金, 鼓励员工边干边学, 在工作中创新, 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四是对在本岗位工作突出、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人才, 如果企业暂时没有更高一层级的岗位空缺, 不妨采用平级轮岗、工作丰富化等方式, 用新岗位、新挑战, 激起他们的工作热情, 为人才能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夯实基础;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纽带, 通过设定职业发展阶段性目标, 给予人才具有挑战性的机会, 确保了企业关键岗位人才的接替。

(三) 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要制定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 首先, 要调查清楚地区和行业薪酬水平、劳动力供求状况、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等因素, 结合企业的薪酬策略和工资支付能力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另外, 对于不同行业有共性的岗位, 还得调查清楚社会岗位水平, 因为这些大众化的岗位本身并不受多少行业限制, 如果所给出的岗位薪酬水平过低, 即使在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 也不会对该岗位的人才有足够大的吸引力。其次, 对骨干人才或重要岗位人才, 要舍得付高薪。即使高出其他岗位较多也是可以的, 要拉开岗位薪酬档次, 只有这样, 才可能吸引住核心人才。

(四) 多种方式激励人才

一是待遇激励, 对企业核心人才、关键人才、生产一线员工, 要在待遇上给予适当倾斜, 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二是事业激励, 企业应将培训作为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优秀人才提供培训机会或者学习深造, 提高人才的工作能力, 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 激发他们的事业心;三是情感激励, 企业不仅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给予足够的工作支持, 还要加强与人才的感情沟通,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 使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 从而提高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忠诚度。

(五)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根据ERG理论, 人有生存、关系和成长三种核心需要, 如果高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 那么, 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更加强烈, 相反, 如果高层次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则会淡化低层次的需要。因此, 企业文化可以缓解企业报酬偏低的矛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凝聚全体员工的重要力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形成共同的组织认同感,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巩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六) 重视合同管理

国有建筑企业要依据国家劳动政策法律、法规, 建章立制, 完善劳动合同管理, 对人才形成较强的约束力。对引进企业的人才, 要及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在劳动合同中, 对未达到服务期限离开企业的人才, 要约定其对企业的经济补偿办法;对企业送出培训、进修的人才, 要签订培训协议, 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确保得到履行;对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商业秘密、重要资源的人才, 要签订竞业禁忌、保密协议, 一旦离职人才违反规定, 企业将追究其法律和经济责任。

(七) 重视离职人才管理

当人才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组织要宽容地对待人才的选择, 并用规范的流程进行管理。首先, 由于人才离职后, 一般会对企业的一些管理问题做出真实、客观、大胆的评价, 离职人才的抱怨对企业来说是很宝贵的财富, 因此, 企业应尽量了解他们离职的真实原因, 以利于对症下药进行改正。其次, 离职者一般仍会在相关的行业内从事相关的工作, 与他们保持联系就能够使公司获得宝贵的市场和技术信息, 同时也通过向他们提供公司新的发展、新的战略等信息, 产生一些可能的合作机会。最后, 良好的离职面谈、离职关系管理等措施会给人才留下良好印象, 容易吸引人才回流。

摘要:文章从国有建筑企业人才流失的消极影响出发, 深入分析了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等.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赵署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 篇5

强化危机管理制度、从严明的制度中体现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的第一步。“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施工现场设置科学的、严格的施工安全和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减少施工过程中侥幸心理出现的几率,起到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作用[2]。健全的建筑施工危机管理机制,一定要加强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一施工过程和环节中的责任人,才能更好地调动现场管理的积极性,避免某些人存在侥幸心理,破坏建筑施工整体管理的效果;其次,还要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避免因为人员协调不均衡或者部分之间配合不当而引起的施工危机问题。

2.2采用先进施工技术,从根本上减少危机的发生

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措施还有采用先进施工技术、从根本上减少危机的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创新和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也愈加强大,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也应该与时俱进,将这些先进的科技引入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同时对现场施工情况做到及时的反馈,从根本上减少危机现象的发生[3]。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各种机械的安全和质量问题更好地进行分析,也能够更好地检测和采集现场施工的图像,便于施工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也便于监控人员更好地对现场施工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处理,减少危机产生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在施工技术上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

2.3设置危机应急机制,从危机初始阶段减少损害

设置危机应急机制、从危机初始阶段减少损害也是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之一。在倡导危机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在建筑施工企业内容推广和宣传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从施工人员的思想上提高其对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的重视;其次还要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不仅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和思想上的培训,更要对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效果,从根本上减少危机产生的几率;最后还要完善危机应急机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危机不可避免,因此危机应急机制也是更好地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控制现场和减少损失的关键制度,危机应急机制包括应急逃生机制、材料临时处理机制、质量加强机制等,要在危机产生的第一时间确保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其次要保证在最小的影响和损失的情况下完成危机处理,达到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目的。

2.4完善危机监督机制,从危机控制和处理上严加管理

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措施还有完善危机监督机制、从危机控制和处理上严加管理。危机监督机制不仅是对建筑施工现场危机管理情况的监督,更是要承担起在现场危机管理疏松或者有漏洞时及时严加教育和查漏补缺的功能,因此这个危机监督机制要拥有足够的人员,便于其对整个建筑施工现场的控制[4]。危机监督小组可以由几个构成,也可以由专门的管理机构构成,不管任何形式,其一定要能够严格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对现场施工危机问题做到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还要在危机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通过沟通和协调及时地处理这些危机问题,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害。最后,还有完善危机监督机制中的激励机制,对于认真执行危机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而那些疏忽职守的人员也要给予严重的批评和惩罚,保证施工人员和监督人员的内心平衡。

3结语

综上所述,危机管理意识能够让认施工人员从根本上提高对质量和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能够在危机发生时通过应急机制尽可能地减少损失的产生,对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施工过程中安全漏洞较多、安全监督力度不够,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意识较差、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提高。施工单位可以从强化危机管理制度、采用先进施工技术、设置危机应急机制、完善危机监督机制等方面出发,从危机意识、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危机产生等各个角度来完善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而达到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金涛,严海玲.浅谈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02):1315-1319.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 篇6

关键词:危机管理;施工管理;危机防范;危机应对

在建筑施工领域,危机管理是指通过危机识别、监测、预警、决策、处理来达到避免或减轻危机对建筑项目危害的管理过程。建筑施工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①危机防范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尽最大努力消除潜在的危机因素,有效防止危机状况的发生;②危机应对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若爆发危机,则要予以及时回应,通过落实危机应对措施降低危机给建筑项目造成的损失;③危机恢复管理。在消除危机后,对危机应对进行总结,将其作为完善建筑施工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

1 危机防范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1 树立危机意识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要重视危机管理,将危机管理意识融入到施工管理中,同时还要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危机意识,形成良好的危机管理氛围。具体做法如下:设置简单易懂的警示牌,用以提示和引导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开展岗位专题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与自己岗位有关的危机管理知识,知晓危机发生时应当采取的具体防护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危机意识;组织案例分析会,由项目管理人员向施工人员剖析真实的危机案例,让施工人员了解危机对项目施工及自身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调动起施工人员参与危机管理的积极性。

1.2 危机识别与评估

(1)危机识别。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对危机进行识别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施工可能存在的危机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具体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其一,收集信息。通过大量收集与危机有关的信息,能够确保危机识别的全面性、有效性;其二,危机形式估计。借助对各种危机形式的估计,确定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而对潜在的危机进行识别。常用的估计方法有德菲尔、头脑风暴法、故障树等等。

(2)危机评估。在对危机识别的基础上,判断可能出现危机的环节、影响范围、严重程度,为防范危机提供可靠依据。其中定性的评估方法有名义群体法和德尔菲法,定量的评估方法常采用危机晴雨表。

(3)危机信息档案库建设。按照危机识别与评估结果,对所获得的全部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后,存入危机信息档案库,以备危机管理组织查阅之用。

1.3 健全组织规范

危机管理组织规范是控制全体施工人员行为最为有效的措施。为此,应当逐步健全组织规范。对于建筑施工管理而言,组织规范的健全就是要制定各种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等。同时,想要有效防范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危机管理组织必须对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控制。此外,所有危机管理人员均应当做好本职工作,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日常工作要依据组织规范的要求实施,借此来降低危机的发生几率,确保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2 危机应对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 建立危机应急状态分级体系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可按照危机评估结果,对危机事件的状态进行分级,具体如下:

(1)应急预警。当建筑施工中发生可能危及总体目标的工况时,如断水断电、小范围起火、人员受伤等等,现场危机管理人员获得通知后则应进入应急准备状态,若是事态比较严重,应通知场外相关组织机构进入待命状态。通过应急预警,能够给危机管理人员有一个预先准备的时间,这样便可以从容地进行决策,进而妥善应对各种异常事件。

(2)现场应急。当危机出现后,危机管理组织应当及时启动,并组织现场全体人员进入应急状态,同时,要在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通知场外相关组织,此时可能需要场外援助。

(3)总体应急。当危机事件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时,可能危及到周边环境,此时需要场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并由多方联手共同应对危机。

通过危机应急状态三级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建筑施工有序进行。

2.2 制定危机应对计划

在危机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的建筑施工危机应对计划,为危机发生时提供行动指导,争取更多的危机应对时间,以达到降低危机危害的目的。危机应对计划中应明确以下四项内容:

(1)明确应对的政策。在计划中明确与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种协议、应对计划范围等内容,并对施工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构成等进行准确描述。

(2)明确指挥和控制。计划中确定项目危机管理指挥中心的职责,包括危机预警;紧急评估危机状态;启动危机应对策略;实施人员、财产、环境的防护措施;沟通场外救援组织等。

(3)明確应对设施。计划中要明确应对设施的具体情况,如设施种类、应急资源数量、资源存放地点、资源维护制度、资源调度程序等。

(4)明确通报程序。根据危机发生的严重程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积极与外部支援应急组织取得联系。

2.3 加强要素管理

(1)信息管理。信息的收集工作是信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危机管理组织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为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质量,在收集信息时应当本着准确、全面、重点和时效的原则。由于收集到的信息较多,其中有些信息无法直接使用,故此,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主要包括筛选、分类和统计,经过这一系列处理之后,可大幅度提高信息的有效性。

(2)资源管理。保证资源充足到位,是成功应对危机的关键,通过加强资源管理能够确保各种资源获得合理的配置,从而使组织可以更好地对资源进行利用,这不但能够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而且还有助于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人员管理。人不仅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处理危机的主体,同时也会受到危机后果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加强人员管理,尤其是在危机时期,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全体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借此来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同心协力应对危机、化解危机,为后续的危机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危机恢复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危机恢复管理是危机管理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危机发生与应对进行总结、改进的关键环节。在该环节中,建筑施工项目组织机构应当实施危机后评价,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进行建筑施工危机测量,全面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措施,建筑施工项目组织机构可结合危机信息档案,找寻危机发生的本质原因。②实施危机管理评价,对建筑施工危机的防范内容、管理组织、应对计划、决策机制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危机管理的不足之处,使项目组织机构不断提高危机管理能力。③改进危机管理措施,项目组织机构要针对危机管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合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危机管理体系。

4 结 论

总而言之,危机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建筑施工项目组织必须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做好危机防范、危机应对、危机恢复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项目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从而减少危机对建筑施工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建筑施工项目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郭建.现代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危机管理意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2]叶学聪.探讨建筑施工中危机管理意识的树立[J].门窗,2013(4).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 篇7

1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危机及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1.1 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危机

众所周知, 在施工过程中, 往往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或有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发生, 因而, 在施工期间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或危机。而针对这种风险或危机, 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处理与控制, 最为关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控制或避免因为各种危机而导致的重大损害, 其中, 特别需要关注因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差、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继而所导致的建筑质量问题[1]。这些问题轻则将延误工期,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重则将危及人员的生命, 因而, 必须将这些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上, 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以免工期延误、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情况的发生。

1.2 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要性

所谓的危机管理意识, 指的就是在面对某一种危机现象时, 积极采取提前预测管控的行为意识[2]。若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危机管理意识, 则可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危机事件的发生, 同时还能够发挥预警作用。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危机管理意识, 即能在第一时间能发现工程施工期间所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质量隐患, 且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措施或手段, 对隐患进行处理, 从而将各类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最终获得较为理想的防护效果。由此可见,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 树立危机管理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2 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2.1 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要想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切切实实运用到危机管理意识, 那么首先就必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而较强的危机管理意识, 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危机的敏感度, 只有敏感度愈高, 方可及时发生且处理好施工现场所存在的各种危机, 且找出各种安全隐患或质量隐患。所以, 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强化自身的危机管理意识, 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那么, 应怎样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呢?首先, 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培训, 使其切实了解到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且切实体会到防范危机的必要性。其次, 在施工管理期间, 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经由与民众之间的互动, 使民众能够行使其权利, 如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等, 以便广大民众参与工程的监督, 继而有助于消除各种危机隐患。最后, 组织各种形式的危机管理培训, 经由有效的培训来进一步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 同时也可使其他施工管理人员了解危机管理意识, 且掌握更多的危机处理技能, 最终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2.2 成立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成立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不但为施工单位危机管理意识的树立, 提供了组织保障, 同时还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及时予以处理, 从而降低因危机所带来的人员财产损害。所以, 成立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对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水平, 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一个健全、完善的危机管理意识, 可以是单独的专职机构, 亦可以是跨部门的、联合性的小组。但是, 不管是以何种形式而构成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都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危机处理程序, 以及职责、分工明确的成员。通常情况下, 危机管理组织机构的组织形式, 一般是取决于企业本身的发展规模、可能出现的危机的性质及其发生概率等[3]。如下图1所示, 即为一个比较完善的危机管理机构, 该机构的中心决策者主要有业务方、企业领导以及项目经理等, 施工组织为信息部门与执行, 而咨询系统为相关结构工程师, 公共部门由施工组织和业务方构成, 同时这两者也是后备部门的成员。

2.3 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 树立了危机管理意识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这一阶段仅处于意识阶段, 并未到实践阶段, 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在危机预警机制正式发挥作用之前, 必须做好全面、有效的信息监测工作, 以便能够对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信息予以仔细的收集, 且对信息加以科学的分析, 从而有效预防与控制各种危机的发生[4]。而在这一过程中, 信息的收集至关重要, 因此,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三方面:第一, 需对这一行业内的相关信息予以全面收集, 以便对企业的经营形式、发展战略等予以合理的调整。第二, 收集社会各界对建筑项目施工的意见, 借助社会监督的力量, 加深对建筑施工管理的认识, 且了解施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隐患或危机。第三, 完成信息收集工作之后, 必须对信息展开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 并进行归纳整理。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 对其类型、特点、危险程度等展开预判, 且提出有效的防护手段。另外, 施工单位在构建危机预警机制的过程中, 可与其他单位所构建的预警机制相比较, 以便能够取长补短, 继而对自身的危机预警进行优化、升级, 从而更好的发挥该机制的作用。

2.4 打造良好的施工气氛

从某方面而言, 建筑工程施工是否顺利开展, 在一定程度上受施工环境及气氛的影响。在接受危机意识培训时, 不但培训内容会对相关人员造成影响, 而施工现场的环境、氛围也将影响相关人员。在相关人员心中, 危机管理意识如同一根弦, 这根弦只有绷到某一程度时方可发挥其作用, 继而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然而, 每一个人都存在惰性, 而要克服这一缺点, 那么就必须从施工环境、施工气氛入手, 那么应如何打造良好的施工气氛呢?可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 如挂上各种口语、条幅, 使现场的相关人员能够时刻保持警惕, 此外, 还可强化团队的凝聚力。另外, 在施工人员十分疲劳的状态之下, 尽量不要其工作, 以避免因疲劳而引发各种隐患;同时打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 让施工人员在放松的状态下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任何一个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 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或危机, 继而对工程的顺利开展, 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对此, 不管是施工管理人员, 还是施工人员, 都必须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且不可懈怠。除此之外, 施工单位还必须成立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且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 以便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处理, 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 保证施工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子锋.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作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1 (21) :244-244.

[2]肖治平.探析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应用[J].江西建材, 2014, 21 (23) :255-255.

[3]丁宾, 郭金涛.浅谈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8 (6) :197-197.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危机管理意识

近十几年, 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 建筑施工项目遍地开花。同时, 现代建筑受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影响, 逐渐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施工企业要想能长远发展, 必须要保证质量, 做好质量管理。人们对施工质量的要求,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提升。尤其是现在, 各种施工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人们对建筑质量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 建筑施工作为高危工作, 容易发生各种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包括有人员安全、物质安全、质量安全等。由于安全问题难以完全避免, 同时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会促使安全问题的发生, 因此需要我们在施工整体过程保持危机管理意识。

一、危机管理意识浅析

危机管理顾名思义是对危机事件的管理, 属于非常态的管理。危机管理侧重于对危机发生的过程进行干涉, 主要包括有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三个阶段。建筑施工的危机管理从事实上而言, 主要是在建筑施工中消除潜在危机因素, 预防危机发生。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回应并采取措施, 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危机发生过后, 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 完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与危机管理体系。总体而言, 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主要是通过对危机与风险的提前预测来进行的。对危机与风险进行控制, 避免对施工活动的影响。施工企业要做好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危机管理意识, 并将危机管理落实到施工活动中。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类的行为活动也适用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备有危机意识, 保持对危机的警惕性, 能够锻炼人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做到处变不惊。危机管理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危机发生因素的不确定性强, 故而危机发生也有不定性。危机管理意识应长久存在, 并且危机管理活动需层层加强。

2.建筑施工项目的危机因素不仅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并非单一发生的, 极可能会重复发生。故而, 危机管理活动不能是单一过程而要多种管理活动并进, 并以“循环”的状态出现。由此可以得知, 成熟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也应是多项并举的循环管理模式。

3.随着对危机认识的提升, 危机管理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即危机管理活动本身应具有成长性。知晓危机管理意识与管理的特征, 明确建筑施工中的危机所在, 是在建筑施工中运用危机管理的前提。

二、建筑施工中的危机

1. 外部事件对施工项目造成的危机

外部事件对施工项目造成的危机主要有这几点。

(1) 自然灾害造成的灾难

如地震、暴雨、狂风等自然灾害造成工程损坏或者物资损坏、项目延迟等。

(2) 来自社会领域因素造成的灾害

社会领域因素有经济、政治、公共卫生等多种因素, 如因市场材料价格上升造成资金不足项目无法进行、环境卫生要求提高而导致施工建设不合格等。

其中, 自然灾害难以预测并且危害较大, 社会因素危害较常发生且难以解决。

2. 项目施工活动本身造成的危机

项目施工活动本身是造成项目施工产生危机的主要因素。项目施工活动本身造成危机的因素主要有施工技术、施工管理与施工器械材料。施工技术的不合格或者施工管理活动不严格、施工器械材料不达标都会造成危机事件。并且, 项目施工活动本身造成的危机最难避免且最繁多。

3. 项目事故造成负面影响而产生的二次危机

在项目施工中发生项目事故, 容易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同样会反过来影响项目本身。如法国修建Monteynaad大坝时, 因工程引发地震。造成了灾难的同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最终影响到了大坝建设的本身。此外, 在建筑施工中一些看似不严重的事故, 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事故, 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拖欠工人工资长久不解决, 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或者造成停工;某部分施工技术不合格没有在第一时间处理, 可能会导致最终施工质量不合格等。

三、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落实应用

1. 改善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是做好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部分, 它关系到建筑施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及严密性。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能形成纵贯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网络, 督促人员行动, 将管理问题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故而, 笔者认为, 要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渗透危机管理意识, 首先需要做的是改善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1) 建立安全事故防护保障资金制度

几乎所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活动中都没有设立专门款项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资金。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一部分, 且安全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不下于技术管理与材料设备管理等。在施工中建立安全事故防护保障资金制度, 并在施工项目开展前就位, 可使得安全管理能够随时调用资金, 能够在事故萌芽初期就有足够的力量解决问题。安全问题多是积少成多, 从小变大的。相关管理者并非发现不了项目中的细小问题, 也并非没有足够的远见认识不到它们的危害性。之所以总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 除了少数是因为管理者思虑不周外, 多数是因为这些细小问题无法引起上级管理者的重视, 难以获得资金处理的必须条件。而建立安全事故防护保障资金制度, 提前预支部分项目事故管理资金, 会使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有足够的机动能力解决问题, 最大程度减少事故的累计, 并能极大避免后续风险的发生。

(2) 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与安全监督机构

国家对建筑施工的管理与安全问题非常重视, 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及管理有效性, 相关法规有如《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等。施工企业要以这些管理方法为依据,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出符合企业的安全管理方法制度。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培训制度以及施工现场的组织制度、审查制度、物质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后, 需根据企业的管理组织进行层层落实。尤其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更是重中之重。企业可以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并与下属管理者乃至班组、员工签订安全协议, 将工作人员转化为现场管理人员。分解管理目标并明确个人的职责, 确保管理的工作能真正落实。

此外, 企业还需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 对企业建筑施工管理活动进行内控。内控制度是企业落实管理、提升管理效果的最主要督促手段。施工企业完全可以组织具有一定影响力且与施工活动没有直接经济利益的人员建立起监督机构, 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在促进制度得以落实的同时, 对管理中不合理的行为进行处罚与改进。有制度还要有落实, 有落实还需有监督。只有这些要素齐全, 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得到完善。

2. 采用灵活的管理手段

管理活动是一项动态活动。建筑施工中的不定因素众多, 并且具有随机性, 呆板的管理活动无法满足建筑施工的多变需求。故而,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需采用灵活的管理手段。如施工企业可采用专人定点负责管理与动态跟踪抽查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企业制定专门人员对某部分现场进行安全监督, 同时负责此处的安全措施落实及监督指导。而领导或更高一级的管理人员则对管理活动进行不定时或不定期的抽查, 并随时监测管理人员对所负责区域风险的分析及预防处理情况。如此一来, 既能给建设项目的管理施加多重保障, 又能有效避免施工管理中“做样子”的弊端。

(1) 提升危机意识, 落实安全管理

思想上认识到, 行动上才能落实到。在建筑施工中渗透危机管理意识, 需要让施工人员及管理者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只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将危机意识落实到管理中。但在现实中, 还存在着对危机意识不足的情况。

所谓“百年大计, 安全第一”, 这并不仅是一句口号。建筑施工活动本身为了“人”而存在。但如果施工活动本身对人产生了伤害, 再优良的质量、再精美的建筑效果都失去了意义。安全是第一要素, 但是在实际生产活动中,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是很明显问题。在生产工作的过程中, 他们长期且广泛的存在着侥幸心理。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将安全问题放置于经济利益之后, 安全生产措施不足。未能将安全意识放置于应有位置是造成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些问题, 提升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必不可少。

1) 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

在建筑施工中, 在工期紧张或者施工人员自身的侥幸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 施工人员往往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 或者是重视程度足够了却没有相应的进行落实。因此, 企业在建筑施工中要树立起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 加大对员工的安全教育, 打消其侥幸心理。同时, 企业还可将安全任务与生产任务捆绑评定, 将安全任务作为工作的重点考核项目之一。或采取其它一切可采取的手段凸显安全的重要性, 使安全意识深入到工作者的心中。

2) 提升领导的危机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但对企业尤其是高风险行业而言, 利润要与安全并重。企业的领导者能否有足够的危机意识与安全生产意识决定了施工安全的落实程度。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二是将安全任务与企业领导者所追求的利润组合在一起, 加大对安全事故的惩罚力度。此外, 在建筑任务的承接上, 可以采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对安全管理不严格、隐患较多的企业不予承认。

(2) 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提升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能力

1) 做好施工现场的起点管理工作

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需要从工厂建设伊始就开始进行, 即做好施工现场的起点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可成立专门现场管理部门, 现场管理部门在设计规划初期就介入, 监督设计的合理性。并在工程开始后, 协助落实现场施工方案。同时, 该部门还要负责对设计中的关键点、关键点及新材料、新技术的施工提前做好相关实验或者保护措施。除此之外, 现场管理部门还要同时监督建筑材料的选择, 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成果的质量。现场管理部门要协助物料采购部门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对采购回来的物资进行检验, 为高质量的建设奠定基础。

2) 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管理

人员是工程项目的实施者, 是施工现场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的建筑施工持续时间较长且涉及面较广, 建筑活动包括有很多工种与岗位, 人员众多、成分复杂、水平不一。施工现场管理活动要以人为中心进行。而实际上, 包括建筑施工在内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应以人为中心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活动要重视的是“人”的作用, 我们应科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培养其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

3) 加强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

加强物资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部分。现代建筑施工所需要的物资庞大且种类众多。现场管理人员除了要对材料的选择进行监督干涉以外, 更要对这些物资进行科学管理、另外, 还要对材料进行分类管理、按需分配或采用其它有效方式进行材料供应。物资管理最重要的是把好材料的输入、输出两条关口, 输入时把好质量, 输出时把好数量。此外, 现场管理还要做好材料的使用追踪情况, 确保没有浪费以及无端损耗的状况发生。同时, 想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还要做好环境与卫生的保护, 确保不因现场建设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保证建设现场的整洁干净。

四、结语

危机管理意识是影响建筑施工的主导意识之一, 是建筑企业生产活动的最需具备的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渗入危机管理意识是建筑发展的需求, 也是建筑成果的保障。我们对此要有科学的认识, 并积极采取措施将危机管理意识与建筑施工管理结合起来, 将意识化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丁宾, 郭金涛.浅谈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06) .

[2]曾焱.浅谈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危机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5) .

[3]朱爱春.浅议建筑领域的危机与危机管理[J].山西建筑, 2010 (07) .

[4]王守俊, 武乾, 张兰兰.建筑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及应对的组织模式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8 (01) .

[5]王冯娜.中国管理会计发展与展望[J].企业技术开发 (下半月) , 2011 (03) .

[6]喻学惠, 范晓程.现行企业中管理会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07) .

[7]赖道光.浅析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与文化 (学术版) , 2013 (02) .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 篇9

1 危机管理概述

危机管理指的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企业管理部门对潜在的危机进行鉴别、评估,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在危机发生前找出并解决潜在的危机, 从而制止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时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 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危机解决后, 分析并总结危机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策略, 从而避免发生类似的危机问题, 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从而完善危机管理制度。

2 危机种类及其成因

3 危机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特点

3.1 在建筑施工中危机的发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因此危机管理需要层层递进, 层层加强。

3.2 在建筑施工中危机的发生具有不间断性, 所以必须建立连续循环的危机管理模式。

3.3 在建筑施工中人们的危机意识在不断的加深, 所以危机管理过程要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的在一个层面运动的过程。

4 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4.1 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企业的领导者危机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强弱影响甚至决定了施工安全能否得到落实, 因此在建筑施工中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观念, 加大危机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力度, 从而保障生产施工的顺利完成。

4.2 强化员工安全培训,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施工人员是建设危机的直接受害者, 因此在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都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和危机意识的培训,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使其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并解决危机, 进一步保障施工质量。可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程序化和标准化作业培训、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培训, 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4.3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只有建立了危机预警机制才能保障施工管理人员及时有效的处理施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危机, 要想确保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应用, 必须建立一个预警精度高的管理体系。同时要做好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和监控工作, 收集整理同行业的各种信息和资料, 并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而保障企业能够对其发展经营战略和方针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 并对潜在的各种危机和风险进行适当的预警。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做好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等工作, 及时收集并整理社会人员对企业施工产品的评价以及反馈信息, 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整个市场的信息, 促进企业迅速地找出引发危机的原因及解决危机的措施。

4.4 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要想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必需从刚开始建设工厂时就进行, 也就是说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起点管理工作。企业首先要设立专门的现场管理部门, 此部门要在施工设计规划的初期就开始发挥其监督指导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协助其他部门的工作, 使得现场施工方案得到切实的贯彻与执行。此外该部门还要负责监督建筑施工中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检测工作的进行及保护工作的实施。建筑材料的质量对整个建筑成果质量的影响尤为重大, 因此现场管理部门还要帮助物料采购部门选择所需材料并对采购回来的材料进行详细的检验, 从而确保建筑施工能够高质、顺利的完成。

4.5 设立危机管理机构

危机管理机构在进行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 它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危机和风险, 还能够与其他部门机构相互协调, 共同发挥作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企业要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危机防御工作, 例如可以先让危机管理机构负责并制定出处理危机相关工作的流程, 并使所有危机管理机构人员的责任得以明确, 从而确保建筑施工项目能够高质如期的完成。要想做到这些, 危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一流的管理水平, 在危机发生时能够有效冷静地对其加以处理, 从而使出现的危机转化为发展的良机, 促使建筑施工项目的危机实现最小化。最后要注意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的安全质量得到保障。

5 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5.1 保持警惕性———预防危机

危机管理意识包含了在危机到来之前一直保持高度警惕性, 从而预防危机的发生, 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中。建筑施工企就是利用这一点在危机产生之前强调危机管理意识, 使危机发生的源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 进而防止危机的发生。充分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和进行相应的培训可以很好的防止危机的发生, 此外, 加大危机管理意识的宣传力度也可以提高危机发生时的警惕性。

5.2 培养洞察力———发现危机

一般情况下危机是不能避免的, 但如果拥有足够的洞察力, 就能及时地发现、识别危机。通常来说在危机发生前都会出现某些预兆, 所以加强对施工人员危机管理意识的培训, 促使其敏锐地发现潜在的危机, 从而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危机意识的重要性, 从而对施工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进一步提高他们识别危机征兆的能力, 最后实现危机的最小化。

5.3 增强员工的自救能力———化解危机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机和自然灾害一样是很难预测的、不可避免的, 但却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来降低其危害。施工企业不能通过危机管理意识的宣传与应用来规避风险、危机的发生, 但还是可以增强危机管理意识从而化解危机的侵袭。危机管理意识除了能够预防危机的发生外, 还可以在危机发生后起到自救的作用, 通过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 可以有效地化解危机, 最终减轻危机和灾难给企业和个人造成的损失与危害。

6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为了获得更高的综合效益, 各个领域的企业都开始应用危机管理意识来规避风险, 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 危机管理意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发挥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将危机管理意识与建筑施工管理相结合, 使建筑施工人员都担负起危机管理的责任, 能够更好地保障建筑施工项目高质高效完成,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今后的建设中要更加重视危机管理意识的应用, 从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也迅速发展, 建筑项目日益增多,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行业在为社会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在建设施工管理中必须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才能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简要探讨了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种类、特点、应用以及作用, 从而可以运用这些知识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危机管理意识,特点,应用及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宾, 郭金涛.浅谈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06) .

[2]吴淦平.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6) .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 篇10

1)建立相关专用制度来保障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用。设立专款,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的机制。使得在施工中,监管,建设等等单位以及相关建筑企业工程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保障在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展开之前,安全费用随时就位。专款专用,不能用作其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工程施工招标的时候。安全保障机制的费用不能纳入竞价之中,不能缩水或者被其他占用。而这,也是安全费用管理中的基本保障。

2)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机构以及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的人员编制较少。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各项原因导致了经费来源得不到保障。建筑安全监督工作范围较大,较难成功开展监督工作。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机构也不太乐观。当前除了少数的一二级大型企业设立有专门的安全部门,雇佣了专职安全员以外。其他小型企业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都大体上是兼职的。他们的主要目的还仅仅是被动的为了应付随时可能的检查。根本不能积极的展开有效的工作。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了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的懒散与庸碌。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无人紧抓。安全技术无人管理分发到位。让安全生产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一种说法而已。

3)应用动态跟踪抽查技术和专人定点负责制管理办法相互结合的管理手段。当办理安全监督手续时。让建筑企业指定一名安全监督员来负责对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负责此工地的安全指导以及监督现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工地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水平评定一个等级。然后由站领导带领下进行动态的跟踪调查。这样一来。从一名人员定点服务到集体动态打分的监督方法。不仅解决了工地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人员水平低下的难题。又指导培养了企业项目部中的安全员。最最重要的是,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平公正,高效的展开。避免累赘,避免“做样子”式的安全监督工作。

二、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措施,提升危机管理意识

1)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生产理念。安全工作是施工现场从头到尾都不可忽视的细节。施工的安全与否,也是评定工期,质量和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任何一项管理要素的组成成分中。如若漠视了安全,那就是漠视了生命。将极其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继而是的财产经济上严重受损。更有甚者,将可能影响到公司企业的社会形象。所以,建筑谁急主管机构和建筑企业单位必须统一思想,统一理念。确保施工安全皆大事,必须施工将生产安全放在首屈一指的位置上去对待。并且把生产安全当作工地工程施工最重要的环节进行监督,狠抓。

2)提升企业领导对建筑工地生产安全的了解。企业领导是否对安全工作的顺利开战有高度积极的认知,决定着安全生产能否的顺利展开。领导对于安全生产高度认识后,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例如: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和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培训。让其深入理解和认知生产安全的指导方针,政策执行,法律法规。建立起只能做到安全生产,才可以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效应的观念。更而假声了解生产安全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并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展开,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此外,切实保障生产安全的“一票否决制”。生产安全与企业资历,安全资历,项目经理资历,工程招标和企业业绩,领导的政绩息息相关。这也说明,企业施工指导方针之中,安全管理又是多么重要。再然后,加强对安全事故有关向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一切造成安全事故损失的人员必须严格自我反省。迫使企业领导带头人将安全工作真正切实摆在工作的重要议程上来。切实树立起“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到行动上时时刻刻重视安全生产,心理上切切实实把握安全第一。

三、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

安全管理的前提,是对人的管理.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训练.不断提升整体安全业务素质,增强人的安全防范意识,然后,使用有效的措施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规范化作业。杜绝工作中各种不牢靠的靠感觉,凭经验。使得工程施工人员行程一种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时刻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为耐用度。灵活运用现代各种营销手段,如宣传车,宣传媒体,标语,横幅,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等多种形式,讲宣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深入人心。并通过一些现代高传播方式的媒体(报纸,电视等)开辟安全生产专栏。宣传安全生产法的法律法规。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法律。安全技术标准。规整教育训练。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在全面培训的前提下。我们必须狠抓事故工地企业。严格监督不合格产品。安全管理薄弱的单位有关负责人喝各个监督安全管理机构执行人员。建筑工地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前培训。加强人们安全素质,提高安全意识。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占星规定》和过国家关特种作业工作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规章制度。认真严谨学习有关生产的政策,法律法规,方针还有最新的安全技术指标。标准,规范作业行为。强化职工在安全危机意识和安全防护方面的能力。

1)要重抓员工的安全培训机制。培训教育目的明确深刻。有重点,有针对的进行指导讲解。切实防止搞形式上的“走过场”,不断努力提升全体人员的安全素养。为此我们要把我好:抓好骨干的前期安全培训工作。狠抓对班长,组长以及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的现场培训指导。强化生产运行单位的安全工作技术培养,切实开战群众行的安全技术演戏和竞赛活动。逐渐提升职工技术操作水平。

2)不能疏忽对特殊公众和临时工的安全指导。特殊公众必须精力严格的培训,考验后,持证上岗。临时工必须有健康证,经历过岗前培训。考核成绩过关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工作。企业单位和监管部门要重视临时工的安全问题,提升临时工的安全素养。

3)无论如何。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各式各样的手段和途径不断提升职工的专业技术素养,保证施工生产正规化,严格化。程序化,标准话。同时,加强工序的管理。做好提前防范工作。杜绝施工中的漫无目的,排除安全隐患。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日益复杂化, 工程工期的紧张化, 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常见的安全事故有高工坠落, 坠物伤人, 土方坍塌, 机械事故, 触电, 滑倒等等。这些事故酿成了惨痛的人员伤亡, 给施工企业, 施工人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财产经济和人身损失。究其原因, 是由于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的管理措施与防范不健全, 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因此, 在建筑施工中, 危机管理意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危机管理意识,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吴涛.施工项目经理手册[J].地震出版社, 1999.

[2]范如国.房地产投资与管理[J].室友工业出版社, 2004.

[3]包世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方先和.建筑施工[J].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企业危机管理初探 篇11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

一、前言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危机无时不在觊觎着中国企业,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危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人、财、物的损失,而且会给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形象,严重的还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破产。因此,危机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企业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含义

1.危机的含义

危机一般是指企业与消费者、新闻媒体、政府等公众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对于企业的声誉、形象、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非常状态。

2.危机管理的含义

危机管理是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应付各种企业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境,减轻危机损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与分析、问题决策与预防、计划制定与责任落实、危机化解处理、经验总结与企业调整的管理过程。

三、企业危机的根源

1.内部根源

(1)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机。自然灾害有无选择性和不可抗拒性的重要特点。自然灾害发生的区域的所有企业和个人都会受到威胁,都可能因此面临危机。

(2)政治、法律因素导致的危机。政治的变化(如战争、政治局势不稳定)所导致的暴乱、政府更迭、恐怖活动、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贸易冲突都可能引起企业的危机。法律法规的变化,如对污染性生产的限制、贸易规则的转变、加强管制、改变税制等,也可能导致企业的危机。

(3)社会因素引发的危机。由于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地理迁移、教育水平等的变化,可直接影响企业服务群体的规模和质量,使企业面临危机。由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减、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迁、经济体制的改革等也可能引发企业危机。

(4)技术发展形成的危机。由于技术的变化、技术落后的企业就处于弱势,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危机。

(5)公众的误解引起的危机。公众由于各种原因,对企业的了解会有偏差,从而造成公众对企业的误解,破坏企业的形象,进而引发企业危机。

2.外部根源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机。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策略失误,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性能落后,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危机状态,以致企业破产;或由于产品和服务损害了顾客的利益等,都可能引发危机。

(2)企业素质低下造成的危机。企业素质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企业素质低则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经营处于被动状态,危机就很难避免。

(3)财务管理不当导致的危机。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和监督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可能使资金流动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危机。

(4)竞争导致的危机。企业为了获取稀缺的资源、赢得更多的市场,会千方百计地肆意攻击对方、恶意丑化对方,产生竞争中的矛盾,从而引发危机。

(5)企业形象不佳形成的危机。如果企业由于产品、服务形象差、领导者形象不好、企业信誉低、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等而使企业的美誉度低下,可造成企业的信誉危机。

(6)公关失误引发的危机。公关由于信息不准确、经验不足、分析考虑不周、判断失误等都可能引发企业危机。

四、我国企业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危机意识

由于缺乏危机意识,当危机发生时就显得毫无章法,没有任何应对措施,致使企业受到严重损失乃至破产。

2.缺乏危机防范措施

在我国企业中,很少有企业会制定危机的防范措施,如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危机处理对策等。正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危机防范计划,使得危机发生后不能加以控制,最后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品牌、信誉毁于一旦。

3.缺乏危机管理知识

由于我国企业对危机管理的不重视,企业就未能主动去学习危机管理知识,不能把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融入到自身管理中去。

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必然会使企业潜伏危机,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南京冠生园公司月饼陈馅翻炒后再制成食品的事件深刻地说明了这些问题。

2001年9月3日中午,中央电视台就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翻炒后再制成食品出售的报道播出后,引发了月饼行业的一场大地震。在2002年3月6日,南京冠生园食品公司以经营不善、长期亏本等理由正式向南京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造成这种结局的责任全在公司自己。其实公司早就应该意识到,用陈馅制作新月饼,是不顾及消费者的利益,愚弄消费者,这样迟早会被发现而引发危机,这就是公司缺乏危机意识导致的。而且危机发生后冠生园公司未有任何危机控制和处理的对策,只是一味地强调决不是我冠生园一家,明明是企业自己错了,非要拉个同行来垫背。公司还说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刻意扭曲、误导消费者,而没有任何道歉的表示。这些都是公司缺乏危机

防范和控制措施、缺乏危机管理知识导致的。

五、如何进行企业的的危机管理

1.做好危机预防工作

(1)树立积极的危机意识。企业要积极开展危机教育,让全体员工都了解危机的特性和危害,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如深圳华为公司就是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提到的“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的理念来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危机感,这个成功的企业才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建立危机管理系统。首先是设置危机管理机构,制定或审核危机处理方案及其方针和工作程序;其次是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约束员工的公关行为,保证危机管理方针、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最后是训练危机应急队伍,教会员工如何面对危机,然后化解危机。

(3)增强公关意识,加强公众沟通。企业要保持与消费者、新闻媒体、社会公众、政府机构之间良好的关系,赢得外部公众的支持与信赖;要经常、持续地进行有关调查,以便发现公众对企业的态度及变化趋势,并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判断彼此在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在公众心目中的差异,从而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公关目标计划体系,为企业有效管理危机提供指导。

(4)加强企业管理。企业要战胜危机,自身的过硬管理才是根本。企业要从产品质量到服务水平做好基础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效率高、质量好、服务佳、效益大,才能保证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做好危机处理工作

(1)冷静应对危机,有序管理。危机发生时,首先应保持冷静。如果因为发现危机已经开始而感到非常紧张,就不能冷静进行决策,也就不能采取最为合理的行为。企业危机管理小组要全面、协调地展开危机管理的各项行动,掌握主动权,否则就可能加大危机损害,使危机蔓延到更广的范围。

(2)组织专职人员,与公众及时沟通。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应以最快的速度深入公众,了解危机发生的状况,收集危机信息,包括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事态发展情况、控制措施以及公众在危机中的反应等,并写出调查报告,为处理危机提供基本依据。

(3)加强企业内部沟通。做好危机管理工作,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内部人力资源的利用,使员工为企业的转危为安贡献才智。通过沟通,员工可以详细了解危机状况,容易焕发员工对企业处境的同情并增强责任感。这样,危机管理就决不仅是管理者自己的事,而成为全体员工的责任。让所有的员工团结起来,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处理危机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有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4)成功的运用新闻媒体。新闻媒体对危机事件是十分敏感的,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误传,从而形成不利于事件处理的社会舆论。

企业一方面要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真实、准确的消息,公开表明企业的立场和态度,以减少新闻媒体的猜测,帮助新闻媒体做出正确的报道;另一方面,对于重要事项应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发给记者,避免报道失真。企业应注意引导新闻媒体以公众的立场和观点来进行报道,不断提供公众所关心的消息、补偿方法和善后措施等。除新闻报道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相关媒体发表歉意广告,向公众说明事实真相并向有关公众表示道歉及承担责任。

3.做好危机善后工作

(1)危机总结评价。企业可通过自问一些问题,如危机管理小组的员工组成是否合理,企业的危机管理是否达到目的,是否需要对培训进行改进;内部沟通是否通畅,信息的获取和沟通是否全面、有效,向媒体传递的信息是否合理,与媒体是否存在冲突,为什么会产生危机,危机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否得当、有效,是否需要采用新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等一系列与危机管理有关的问题,来评价企业危机管理架构、沟通、媒体管理、危机管理措施等方面是否完善。

建筑企业危机管理 篇1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建筑行业也在迅速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残酷, 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来, 例如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施工流程的不规范、建筑施工技术的落后、缺乏相应的危机管理意识等问题。部分建筑企业越来越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但因为管理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 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很好对建筑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致使目前施工管理中, 存在各种各样的危机和风险。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 要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 要正确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以确保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 能够及时、有效的规避施工, 保证建筑工程保期保质的完成。

2 危机管理意识

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 这种风险就是建筑施工管理的危机,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在如果对这种风险不进行处理而是让其发展, 当其集中出现的时候, 会对施工生产产生十分重大的问题, 可能是安全问题, 也可能是工程质量问题。虽然风险不等同于危机, 但是对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控制, 偶然的风险就会上升为必然的危机。

3 强化建筑施工管理观念, 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要想真正的将危机管理意识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 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来传统的施工管理的理念, 强化危机管理意识。为了让管理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具备有较强的危机管理意识。这就要求管理者在面对危机的时候, 要有比较强的敏感性, 只有这样, 管理者才能对施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危机和风险, 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因为这样, 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施工管理中强化危机管理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残酷, 一个建筑企业如果想在市场中生存并发展起来, 管理人员必须要担负着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要随时保持着危机管理意识,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能够及时、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危机和风险。

4 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4.1 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管理人员作为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执行者, 做好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就相当于做好了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所以, 要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要让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危机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让他们充分认识对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的重要意义。

4.2 应该重视交流和沟通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要做好相应的沟通和交流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求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和社会各方面的交流和沟通的工作, 使人民大众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工程的进度、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悉心地听取广大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4.3 要进行相关的培训活动

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开展一些相关的管理培训活动, 通过专业的一些培训措施和方法, 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 这样不仅可以强化施工过程中, 施工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 同时也使建筑施工人员能够更进一步的加深对危机管理意识的了解。确保他们在施工的过程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危机和风险, 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 进而使得整个建筑工程能够保期保质的完成工程。

5 做好危机管理意识宣传的推广工作, 并做好危机的预防工作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如果要想真正的发挥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就必须要营造一个健康、科学的危机管理氛围, 施工企业应该在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药做好危机管理的宣传工作, 如在一些危险地段挂上一些危机管理的条幅或设置一些危机管理警示灯, 或在重要地段题写一些相关的警语和口号, 等等。同时, 建筑企业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认真谨慎的精神面貌。让所有的施工人员意识到危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并将危机意识深深的印入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脑海中。比如说, 要求施工人员在对待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严格、认真、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 严格规范的操作技术, 加深工人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端正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 提高施工人员的忠诚度。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随时抱有强烈的危机管理意识。

如果要想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 发挥危机管理意识的真正作用, 最主要的是设立危机预警体制, 这样才能通过危机管理做好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工作。所以, 为了能够使施工管理人员有效的应对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机, 必须要设立危机预警机制, 由专业人员设计一套敏感性、预警精准的管理系统, 以确保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可行性。

6 信息资料的收集和监控工作

6.1 对同行业之间发生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进行适当时候的有效收

集和整理, 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数据, 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方针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调整。

6.2 做好交流和沟通的工作, 及时地收集和整理社会各个方面对

施工产品的评价个反馈信息, 从其中得到在第一时间掌握的市场信息, 进而能够迅速的发现和监测出容易引起危机的各种原因和因素。

6.3 对收集和整理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鉴别、分析和

研究, 以保证能够有效预警以后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和风险, 并在适当的时机拉响危机预警。

6.4 加强对同行业之间的研究和分析,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加强企业自身在应对危机时候的处理能力。

7 设立危机管理机构

如果要想真正的发挥危机管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成立一个专门危机管理的机构, 并做好组织建设工作。危机管理机构在进行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立危机管理机构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能够起到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危机和风险, 同时也能够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企业应该在危机还没出现的时候, 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让危机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出处理危机相关工作的流程, 进一步的明确在施工过程中, 每个危机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责任, 确保在建筑施工工程能够保质保期的完成工程。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解析了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建筑企业能够将建筑施工管理的危机管理意识及时、有效的变为建筑企业的生产力, 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机和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以确保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将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施工流程的不规范、建筑施工技术的落后、缺乏相应的危机管理意识等问题解决了, 能够及时、有效的规避施工, 保证建筑工程保期保质的完成, 使建筑企业能够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残酷, 我们相信危机管理意识在未来的施工过程中的运用, 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施工活动中时时会出现不确定的因素, 如果是提前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有预见性, 对其有警觉性就会或多或少的去避免或降低突发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这种警觉性也就是危机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保持这种危机意识管理是十分有必要性的, 这样可以弥补许多建筑施工管理的缺陷, 减少了施工管理中出现的意外事故, 包括安全事故和各种事故, 所以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关键词:危机管理意识,施工管理,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库丽汗·夏克木.浅谈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0 (18) .[1]库丽汗·夏克木.浅谈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0 (18) .

上一篇:频谱干扰下一篇:西点军校:才培养模式